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7:52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篇1

一、燃点、自燃点和闪点

火灾和爆炸的形成,与可燃物的燃点、自然点和闪点密切有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一)燃点。燃点是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达到这一温度,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自行燃烧。

(二)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起火的危险性越大。但是,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例如,汽油的自燃点在0.1兆帕(1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480,在1兆帕(25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250。一般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可燃气体在压缩机中之所以较容易爆炸,原因之一就是因压力升高后自燃点降低了。

(三)闪点。闪点是易燃与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

二、燃烧和爆炸

要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正确掌握防火防爆技术,需要了解形成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

(一)燃烧。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如木材、纸张、金属镁、金属钠、汽油、酒精、氢气、乙炔和液化石油等。

2.助燃物。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如氧化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氧化剂。由于空气中含有21%左右的氧,所以可燃物质燃烧能够在空气中持续进行。

3.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都称为火源。如明火、电火花、聚焦的日光、高温灼热体,以及化学能和机械冲击能等。

防止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存在,避免其相互作用,是防火技术的基本要求。

(二)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为另一种状态,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巨大的能量,或者是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剧烈膨胀,压力迅速下降到常温的现象,都称为爆炸。爆炸可分为化学性爆炸和物理性爆炸两种。

1.化学性爆炸。物质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出大量气体和热量而形成的爆炸。这种爆炸能够直接造成火灾。根据其化学反应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简单爆炸。例如爆炸物乙炔铜和乙炔银等受到轻微振动发生的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属于这类爆炸物有炸药、苦味酸、硝化棉和硝化甘油等。

(3)爆炸性混合性爆炸。这里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时遇到火源而发生的爆炸。

2.物理性爆炸。通常指锅炉、压力容器或气瓶内的物质由于受热、碰撞等因素,使气体膨胀,压力急剧升高,超过了设备所能承受的机械强度而发生的爆炸。

(三)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发生爆炸。爆炸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其在混合物中百分比来表示;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以其在混合物中的体积重量比(克/立方米)表示。例如,乙炔和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2-81%,铝粉法的爆炸下限为35克/立方米。显然,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很多。爆炸性混合物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含氧量越高,以及火源能量超大等,都会使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几种可燃气体分别与空气、氧气混合的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的爆炸范围都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范围宽。因而更具有爆炸的危险性。

三、化学危险物质分类

化学危险物质种类繁多,具有各自的物理、化学反应。有不少化学物品在受热、摩擦、震动、撞击、接触火源、日光曝晒、接触空气等条件下,会引起燃烧、爆炸、腐蚀和中毒等事故。这些化学危险物品视其性质、形态和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在我国现行的法规中,大致分为以下十类:

第一类,爆炸性物质。爆炸性物质受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的影响或一定物质的激发作用,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气体的体积急剧增加,压力增大,从而引起爆炸。

第二类,氧化剂。氧化剂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氧化剂和有机氧化剂。两种氧化剂按其氧化性强弱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三类,可燃气体。可燃气体按其爆炸浓度下限,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四类,自燃性物质。自燃性物质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五类,遇水燃烧物质。遇水燃烧物质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六类,易燃和可燃液体。易燃和可燃液体按其闪点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七类,易燃和可燃固体。易燃和可燃固体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一、二两个级别。

第八类,毒害性物质。毒害性物质按其性质划分为以下4种:(1)无机剧毒物质;(2)有机剧毒物质;(3)无机有毒物质;(4)有机有毒物质。

第九类,腐蚀性物质。

第十类,放射性物质。

四、易燃易爆物质

防火防爆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才能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清哪些物质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

(一)可燃气体。是指凡遇明火、受热或当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爆炸的气体。根据其爆炸浓度下限的不同,分为两级。一级可燃气体,为爆炸浓度下限低于10%的可燃气体。例如,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水煤气和天然等绝大多数可燃气体。

二级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等于和高于10%的可燃气体。例如,氨气、一氧化碳和发生炉煤气等少数可燃气体。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可燃气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可燃气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

(二)可燃粉尘。凡是颗粒微小,遇着火源能发生燃烧、爆炸的固体物质,都称为可燃粉尘。例如,在加工麻、烟、糖、谷物、硫、铝等物质的过程,粉碎、研磨、过筛等操作时所产生的粉尘,就其理化性质来说,比原来生成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要大得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爆炸。可燃粉尘爆炸要具备三个条件:(1)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2)粉尘须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源。

(三)自燃性物质。凡是不需要外界火源的作用,本身与空气氧化或受外界温度、湿度的影响,即可发热并积热散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燃烧的物质,都称为自燃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按其发生自燃的难易程度划分为两个级别。一级自燃物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易氧化分解,易于自燃,而且燃烧猛烈,危险性大。如黄磷、三乙基铅、硝化纤维和铝铁溶剂等。二级自燃物质,在空气中氧化比较缓慢,自燃点较低,在积热不散的条件下能够自燃。如油纸、油布等含有油脂的物品。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自燃物质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自燃物质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

(四)遇水燃烧物质。凡是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可燃气体温度猛升到自燃点,从而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都称为遇水燃烧物质。遇水燃烧物质按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反应的强烈程度及其危害的大小,划分为两个级别。

转贴于

一级遇水燃烧物质,与水或酸反应时速度快,能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热量大,极易引起自燃或爆炸。如锂、钠、钾、铷、锶、铯、钡等金属及其氢化物等。

二级遇水燃烧物质,与水或酸反应时的速度比较缓慢,放出的热量也比较少,产生的可燃气体,一般需要有水源接触,才能发生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钙、氢化铝、硼氢化钾、锌粉等。

在实际生产、储存与使用中,将遇水燃烧物质都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

(五)燃烧液体。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爆炸的液体,都称为燃烧液体。燃烧液体按其闪点大小,划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两种。

1.易燃液体。系指闪点等于和低于45的燃烧液体。这类液体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易燃液体,指闪点低于28的易燃液体。如汽油、酒精、丙酮和苯等。

二级易燃液体,指闪点介于28~45的易燃液体。如煤油、松节油。醋酸等。

2.可燃液体。系指闪点高于45的燃烧液体。如丁醇、柴油、乙二醇、苯等。

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易燃液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60的可燃液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可燃液体和闪点等于和高于60归为丙类火灾危险品。

(六)燃烧固体。凡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的固体物质,统称为燃烧固体。燃烧固体按其熔点、燃点或闪点的高低不同,划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两种。

1.易燃固体。指高熔点固体(燃点在300以下)、低熔点固体(闪点在100以下),并作为化工原料和制品使用的燃烧固体。按其燃烧易程度划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易燃固体,燃点低,易于燃烧或爆炸,且燃烧速度快,并能放出剧毒气体。它们大体是这样一些物品:①磷与磷的化合物,如红磷、三硫化磷等;②硝基化合物,如二硝基甲苯、二硝基萘等;③其他,如含氮量在12.5%以下的硝化棉、氨基化钠、重氮氨基础苯、闪光粉等。

二级易燃固体,燃烧性能比一级易燃固体差,燃烧速度较慢,燃烧产生毒性较小。它们大体包括下列一些物品:①各种金属粉末,如镁粉、铝粉、锰粉等。②碱金属氨基化合物,如氨基化锂、氨基化钙等。③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芳烃、二硝基丙烷等。④硝化棉制品,如硝化纤维漆布、赛璐珞等。⑤萘及其衍生物,如萘、甲基萘等。⑥其他,如硫磺、生松香、聚甲醛等。

2.可燃固体。指高熔点固体(燃点在300以上)、低熔点固体(闪点在100以上),并作为化工原料和制品使用的燃烧固体,以及燃点在300以下的天然纤维及其农副产品。

在实际生产、储存和使用中,将一级易燃固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品,二级易燃固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品,可燃固体则归为丙类火灾危险品。

五、火灾、爆炸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用火管理不当。无论对生产用火(如焊接、锻造、铸造和热处理等工艺),还是对生活用火(如吸烟、使用炉灶等),火源管理不善。

(二)易燃物品管理不善,库房不符合防火标准,没有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储存。例如,将性质互相抵触的化学物品放在一起,灭火要求不同的物质放在一起,遇水燃烧的物质放在潮湿地点等。

(三)电气设备绝缘不良,安装不符合规程要求,发生短路,超负荷,接触电阻过大等。

(四)工艺布置不合理,易燃易爆场所未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设备缺乏维护、检修,或检修质量低劣。

(五)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使设备超温超压,或在易燃易爆场所违章动火、吸烟或违章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

(六)通风不良,生产场所的可燃蒸气、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浓度并遇火源。

(七)避雷设备装置不当,缺乏检修或没有避雷装置,发生雷击引起失火。

(八)易燃易爆生产场所的设备管线没有采取消除静电措施,发生放电火花。

(九)棉纱、油布、沾油铁屑等放置不当,在一定条件下自燃起火。

六、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

根据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火灾和爆炸是可以防止的。一般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一)开展防火教育,提高群众对防火意义的认识。建立健全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和防火安全制度,开展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险隐患,并根据生产氧气性质,配备适用和足够的消防器材。

(二)认真执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厂房和库房必须符合防火等级要求。厂房和库房之间应有安全距离,并设置消防用水和消防通道。

(三)合理布置生产工艺。根据产品原材料火灾危险性质,安排、选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性质不同又能相互作用的物品应分开存放。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要采用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降低易燃气体、蒸气、粉尘的浓度。

(四)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应在密闭设备中进行。对于特别危险的作业,可充装惰性气体或其它介质保护,隔绝空气。对于与空气接触会燃烧的应采取特殊措施存放,例如,将金属钠存于煤油中,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闭存放等。

(五)从技术上采取安全措施,消除火源。例如,为消除静电,可向汽油内加入抗静电剂。油库设施包括油罐、管道、卸油台、加油柱应进行可靠的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乙炔管道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往容器注入易燃液体时,注液管道要光滑、接地,管口要插到容器底部。为防止雷击,在易燃易爆生产场所和库房安装避雷设施。此外,设备管理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厂房和库房地面采用不发火地面等。

七、灭火的基本方法

发生了火灾,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灭火。灭火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破坏燃烧过程及维持物质燃烧的条件。通常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一)隔离法。将着火点或着火物与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二)窒息法。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者用不燃烧的物质(气体、干粉、泡沫等)隔绝或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三)冷却法。将水、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剂喷射到燃烧区内,吸收或带走热量,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和对周围其它可燃物的热辐射强度,达到停止燃烧的目的。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篇2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由火灾案例可以看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涵盖面很广,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到到民营中小型企业,而且有的石油化工企业三番五次地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这说明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已不再是个案,不再是偶然现象。现阶段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火灾频次上升惊人,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石油化工企业火灾形势严峻,已经影响到了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企业自身消防安全主体意识不高,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大连中石油近期发生的5起火灾爆炸事故,有4起是责任事故,这说明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没有落实,形同虚设。(2)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忽略消防安全。部分企业建成投产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重生产,轻安全,消防安全管理基础工作非常薄弱。平时缺乏对生产设备及消防安全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查,造成设备性能下,现场设备“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些单位不舍得消防投入,对于消防设施器材不及时维修保养和更换,致使小火变成大灾,泄漏变成爆炸。(3)没有内部消防安全监督体制或内部监督不到位。很多民营中小型石油化工企业内部没有消防监督管理部门,除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外部检查外,不象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大型企业有上级安全部门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将火灾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而中石油、中石化近年来部分单位火灾爆炸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也可以说明,某些国有石油化工企业的内部消防监管管理是不到位的,是流于形式的。(4)对消防安全技术人才不重视,致使消防安全技术人才缺失严重。部分企业员工入厂教育,只进行了简单的生产技术培训,没有落实消防安全培训制度,没有进行灭火预案演练,员工不懂得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没有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不懂得初起火灾的扑救和疏散逃生的知识。这也是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造成群死群伤的重要原因。(5)没有消防安全许可和生产经营违规。部分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没有认真执行消防安全审查、消防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消防安全设施竣工验收,造成个别企业在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开工建设或投入生产,造成了先天性的火灾隐患。(6)我国化学工业整体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不高,大多数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自动控制水平低,安全生产硬件先天不足,容易造成工艺火灾的发生。1994年5月1日施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8号)(以下简称公安部第18号令)是2002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管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主要依据,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管理主要特征为“二证一书”:《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审核意见书》、《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许可证(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这突出了消防部门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安全管理的绝对权威。2002年,由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和公安部第18令的废止,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消防安全管理逐渐形弱化,主要表现出在以下2个方面:(1)管理职能上的弱化。公安部第18号令具体规定了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要求,随着公安部第18号令的作废,同时“二证一书”的取消也使消防机构对石油化工企业管理力度下降,由于“责权”不统一,这也造成了消防部门管理积极性下降。(2)公安消防机构自身弱化了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而加强了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工作。从《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107号令)和最近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中可以看出,公安消防机构从以前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二个重点在向人员密集场所倾斜,从“二手都抓,二手都硬”到主抓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其次,石油化工企业中涉及到的常见化学物品有1800多种,而且专业性较强,这要求公安消防机构的消防监督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对石油化工企业更好地进行监督管理,目前在很多中小城市的消防支队特别是县区的消防大队,这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也造成了部分石油化工企业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根据《条例》任何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都必须经过安全评价合格才能取得证照,安全评价机构作为中介机构,在目前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安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有些安全评价机构里消防安全技术力量有限,在安全评价过程中不一定发现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甚至有些安全评价机构为了逐利,将不合格的单位评估为合格,造成消防安全隐患。国务院《条例》同时规定,建成的危险品场所每两年必须进行一次安全评价,评价不合格就要收回核发的证照,这也对安全评价机构不管是技术力量还是道德准则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1)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在目前形势下,公安消防机构对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不能放松,在消防部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品管理职权进一步弱化的情况下,公安消防机构应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监督检查,并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应与公安部消防局布置开展的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建设”相结合,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控火灾爆炸的能力,及时发现隐患,督促整改火灾隐患。(2)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监督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在新建、改建、扩建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审核、验收中严格把关,防止留下先天火灾隐患。(3)公安消防机构应充分利用当地安监部门的管理优势,部门联动,杜绝石油化工企业的失控漏管,同时公安消防机构应及时把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监督情况,特别是火灾隐患情况通报给安监部门,做为安监部门对石油化工企业证照年审的参考依据。当地安监部门在进行石油化工企业建设立项和评估时应充分听取消防部门的意见,可以考虑吸收消防部门相关技术人员为专家组成员。(4)国家应从法律法规上细化责任,对评价机构从严管理,从而促进评价机构业务素质和法制、道德素质的建设。(5)对石油化工企业,国家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应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加大消防安全投入,采用先进科学手段,加快自身安全化改造,从工艺上改进消防安全条件,全面提升石油化工企业工艺区、储罐区等重大危险源的消防安全水平。(6)石油化工企业应认真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2002])的规定,树立单位消防安全主体意识,认真履行消防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单位员工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的能力,提高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提高组织疏散逃生的能力及消防宣传培训教育能力。

   事物的发展由内因决定,并受外因影响,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石油化工企业不重视消防安全,没有树立企业自身的消防安全主体意识,只求经济效益,不顾生产安全,再加上外部监管不到位,是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篇3

中图分类号:tD712

煤矿在开采煤炭资源过程中会伴随着多种灾害事故的发生,如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在这些事故中瓦斯爆炸无疑是最严重的,它不光是造成的损失最大,发生的频率也是最大的,根据每年国家煤监局的事故统计来看,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绝大多数是瓦斯爆炸,约占特大事故总数的70%左右,为此,瓦斯可称为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者。所以,分析瓦斯爆炸原因,制订瓦斯防治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瓦斯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为0.714kg/m3,与空气的密度比为0.554,比空气轻,容易积聚在空气上层。

一、瓦斯爆炸技术的预防措施

引起瓦斯燃烧与爆炸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定浓度的瓦斯、一定温度的引火源和足够的氧。

1、防止瓦斯积聚。所谓瓦斯积聚是指局部瓦斯浓度超过2%;其体积超过0.5立方米的现象。为了防止瓦斯积聚,每一矿井必须从生产技术管理上尽量避免出现盲巷,临时停工地点不准停风,并加强通风系统管理,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及时安全地处理积聚瓦斯。

2、防止瓦斯被引燃。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是严禁和杜绝一切火源;严格管理和控制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火、热源,防止它的产生或限制其引燃瓦斯的能力。因而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下井,矿灯应完好,否则不的发放,应爱护矿灯,严禁拆开、敲打、撞击;加强电器设备管理和维护,采用防爆型的电器设备,井下供电还应做到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坚持使用煤电钻综合保护,坚持局扇风电闭锁。

3、防止瓦斯爆炸灾害扩大。为了防止万一发生爆炸,应使灾害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并尽可能减少损失,为此通风系统力求简单,采用并联通风,禁止大串联通风。

4、加强通风。使瓦斯浓度降低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浓度以下,即采掘工作面的进风风流中不超过0.5%,回风风流不超过1%,矿井总回风流中不超过0.75%。

5、加强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各用风地点的通风状况和瓦斯浓度,查明隐患进行处理,是日常进行瓦斯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井工矿井目前所用的甲烷检查仪器有:光学甲烷检定器、热放式甲烷检定器、甲烷警报器和甲烷遥测警报仪等。班组长及安全检查工佩带使用比较先进的tX系列智能便携式气体监测仪和遥测仪器等。

6、对瓦斯含量大的煤层,进行瓦斯抽放,降低煤层及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

二、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但总的来说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种。主观原因就是瓦斯积聚和引爆火源的存在;客观原因与自然条件、安全技术手段、安全装备水平、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等有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就是以上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1、瓦斯积聚的存在

煤矿井下造成瓦斯积聚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通风系统不合理和局部通风管理不善是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如2005年34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有22起主要是因通风系统不合理,存在风流短路、多次串联和循环风,造成供风地点风量不足而引起瓦斯积聚;有9起主要是因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不当,风筒未延伸到供风点或脱落引起供风点有效风量不足而造成瓦斯积聚;有2起事故主要是因停电停风而引起瓦斯积聚;有1起是盲巷积聚的瓦斯被引爆。

2、引爆火源的存在

煤矿井下引爆瓦斯的火源有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但放炮和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是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如2005年34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有16起是由放炮产生的火花引爆的;有15起事故是由电器设备及电源线电火花引爆的。

3、装备不足、管理不落实

矿井安全装备配置不足,“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未得到完全落实。乡镇煤矿发生的特大瓦斯事故都没有装备瓦斯抽放系统或抽放系统不能有效运行,监控系统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4、管理水平低

许多事故分析发现,违章操作或管理不当而造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事故,但未引起重视,最终酿成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因此,管理水平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对于煤矿的长期安全生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瓦斯治理工作一定要在“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进行。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可分为预防爆炸和抑制爆炸。预防爆炸主要有: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防治瓦斯积聚,进行瓦斯抽放,加强瓦斯浓度和火源监测,防止点火源的出现等;抑制爆炸主要采用隔爆抑爆装置将瓦斯爆炸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1、我国国有煤矿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占矿井总数的46%。瓦斯抽放是减少矿井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爆炸和突出的治本措施,同时也是开发利用瓦斯能源、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手段。如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祁东煤矿利用抽放瓦斯进行发电,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为提高瓦斯抽放率,目前主要需解决长钻孔定向钻进技术,包括测斜、纠偏技术;提高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的抽放率;研制钻进能力更强的钻机具;完善和提高扩孔技术、排渣技术、造穴技术和封孔技术;开发新的瓦斯抽放技术及设备。

3、瓦斯抽放方法有本煤层抽放、邻近层抽放和采空区抽放等;抽放工艺有顺层长钻孔、大直径钻孔、地面钻孔、顶板岩石和巷道钻孔等。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强力钻机及配套机具,如mK型长钻孔钻机和ZSm顺层强力钻机等。此外已研制出多种抽放泵及配套的监控系统和仪表等,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的实时自动监测对于防止瓦斯爆炸非常重要,当发现瓦斯异常或有火源产生,立即采取措施可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我国目前开发了KJ90、KJ92、KJ94、KJ95、KJ73、KJ66等型号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以及各类检测传感器、报警仪和断电仪。

7、井下火源防治

随采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防止机械摩擦火花引燃瓦斯显得日益重要。煤矿井下由于摩擦火花而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不少国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在摩擦部件的金属表面溶敷一层活性小的金属(如铬),使形成的摩擦火花不能引燃瓦斯;在铝合金的表面涂各种涂料,以防止摩擦火花的发生和金属中加入少量的铍,降低摩擦火花的点燃性等。

经常对巷道进行洒水,保证巷道及各地点的卫生,最大程度上减少煤尘及粉尘的堆积;对粉尘及煤尘产生较大的工作地点及附近安装自动洒水降尘装置,可减少矿井巷道粉尘的飞扬,从而杜绝瓦斯爆炸引起煤尘爆炸。

总之,只有把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瓦斯治理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加大安全投入,瓦斯爆炸事故及其它灾害事故才能大幅度地减少,煤矿的安全状况才能得到根本好转,这样的才能真正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实现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篇4

【关键词】化工工艺;火灾;预防措施

化工企业是以企业中的安技人员p消防人员p技术人员p岗位操作人员应掌握的安全知识为基本内容的产业,但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涉及到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很多化工物料的易燃性、反应性和毒性本身决定了化学工业生产事故的多发性和严重性。生产设备的爆炸以及燃烧传播速度超过声速,都会产生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冲击波将导致周围厂房建筑物的倒塌,生产装置、贮运设施的破坏以及人员的伤亡。积极落实火灾预防措施,控制火灾事故发生,减少火灾事故损失,是当前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现代化工生产特点及化工工艺火灾类型

1、现代化工生产特点

(1)生产材料的多样化和危险性。化工生产使用的原料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化学危险品,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具有相应的理化特性和火灾爆炸危险特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酿成火灾爆炸事故。(2)生产规模大型化。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化工生产采用大型生产装置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它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够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3)生产方式日趋先进。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工的生产方式已经过去的手工操作、间断生产转变为高度连续的全方位自动化,使人工手动操作发展为计算机控制,更使生产操作由分散控制转变为集中控制,方便了企业的管理。

2、化工工艺火灾类型

(1)化工材料泄露遇明火。由于化工企业生产使用的原料大部分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化学危险品,这些材料一旦泄露与外界的明火相接处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爆炸现象。(2)散热材料渗出自然。一些化学材料渗入到空气中,会与空气中一些元素产生反应,散出大量的热量,达到着火点,就会自燃。(3)热量凝聚。一些化学产品在催化剂作用下会自然分解,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在狭小的空间聚集,不能及时排出去,就会引起超压爆炸。(4)反应容器有缺陷引起爆炸。反应容器设计不合理,结构形状不连续,焊缝布置不当等引起应力集中;设备材质选择不当,制造容器时焊接质量不合要求及热处理不当等使材料韧性降低;容器壳体受到腐蚀介质的腐蚀,强度降低等可能使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

二、我国化工工艺火灾产生的主要原因

1、化工生产涉及的危险品多

化工生产使用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种类繁多,且绝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化学危险品。多数化工物料对人体有害,设备密封不严,特别是在间歇操作中泄漏的情况很多,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有一些化学产品与原料混合,在催化剂作用下会自然分解,一旦处理不当,均可能酿成火灾爆炸事故。

2、化工生产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原料、中间体、产品和废弃物等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具有相应的理化特性和火灾爆炸危险特性。化工生产中所涉及到的汽油、丙烷、液化烃、芳烃、醇类、醛类等都是易燃、易爆性物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各环节。

3、化工设备容易引起火灾危险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工生产呈现设备多样化、复杂化以及过程连接管道化的特点。如果选材不当结构上有缺陷,无法定期检查或进行预防维修,会引起装置腐蚀、损坏。如果设备不完善,缺少可靠的控制仪表等,就不能对运转中存在的问题或不完善的防灾措施及时改进。就会使化工工艺生产设备产生跑冒滴漏,会有大量易燃气体或液体瞬间泄放,迅速蒸发形成蒸气云团,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下限,云团随风漂移,遇明火爆炸,会造成难以想像的灾难,这样既污染环境,又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生产使用的设备仪表管道阀门等任何一个环节在设计上、选材上,以及维修保养上如果存在缺陷,都会给生产带来危险。

4、防灾计划不充分

我国化工产业的装置运行异常或故障由安全部门负责,各个化工企业没有得到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对所管辖的区域责任分工不明确,没有实行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进行的定期安全检查,更,没有完善的消防组织,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无人问津,普遍存在管理混乱。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手忙脚乱,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补救措施,最终酿成大面积火灾p连锁性爆炸等厂毁人亡的灾难性后果。

三、为预防化工工艺火灾的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化工企业易燃易爆物品多,气体介质复杂,千万不可麻痹大意和侥幸疏忽,对一些化工企业的选址要考虑周围环境条件、散发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厂房的设置,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泄漏、防爆泄压、消防设施等因素,尽可能设置在城市的郊区或城市的边缘,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机率,确保企业安全稳定。

2、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

工艺设备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处理和加工原料、物料,以改变其属性、形态或功能的各种机械、器具和装备。火灾爆炸事故往往同设备本身、同操纵设备有着密切的联系。生产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受高温、高压、腐蚀影响,设备材料就会性能下降、焊接老化等,为了预防和控制生产过程的火灾爆炸事故,必须对工艺设备进行研究,探讨有效的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提高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能力。

3、制定企业章程,做好防火措施

化工企业要严格职工自身素质及操作纪律,制定并严格执行工艺操作章程,要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处置事故培训等,要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与防范措施,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提高职工事故状态下的应变能力。

4、管理部门加大定期安全检查力度

消防管理部门要对化工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整改火灾隐患。积极宣传防火意识,让员工知道化工生产中工艺设备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与隐患特点、事故原因,学习了解防火防爆技术、安全检查、安全评价与安全排放p置换清洗与维护检修等安全知识。提高工艺设备装置设计,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工,定期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及受腐蚀情况,并对隐患严重、无法整改化工企业要坚决取缔。

结束语:

当下很多化工工艺企业中,由于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反应的设备内原料组成复杂、可燃物比较多、操作控制难、设备种类繁多管道交错纵横形状各异、压力容器多、散热防起火设备欠缺等特点,因此这些因素非常容易导致起火现象,从而引起大面积火灾,甚至酿成大范围连锁性爆炸等厂毁人亡惨不忍睹的后果。这样不仅是财产的流失,更是对工人们的生命威胁,因此化工企业中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化工工艺火灾的措施,来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对人们生命财产的一种保护。

参考文献:

[1]唐烨,严明.化工工艺火灾类型及预防措施[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09).

[2]保红喜.化工工艺火灾类型及预防措施[J].科技与企业,2007(12).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篇5

【关键词】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

近年来,为了保证矿井及矿工的人身安全,防止煤矿爆炸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国家不断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矿井井下开采区电器设备大都采用矿用隔爆型及增安型电器设备,电器设备防爆改造已成为煤矿的重中之重。

1.煤矿井下使用防爆电器设备的意义

由以上瓦斯煤尘爆炸的条件可以看出,为了防止井下瓦斯煤尘发生爆炸事故,一方面要限制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另一方面,要杜绝一切能够点燃矿井瓦斯煤尘造成爆炸的点火源和危险温度。

1).煤矿井下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的火源由:电气设备的电火花、违章放炮产生的火焰、机械撞击和摩擦产生的火花、矿灯故障产生的火花、架线电机车或电缆破坏产生的电弧以及煤炭自燃、吸烟、明火等。

2).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或故障状态下可能出现火花、电弧、热表面和灼热颗粒等,它们都具有一定能量,可以成为点燃矿井瓦斯煤尘的点火源。因此煤矿井下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防爆电器配件的质量安全

2.1.防爆电气设备配件的选择

采购防爆电气设备配件时,需要认真的对厂家进行筛选,货比三家。供应商应满足的标准为:品种规格全、产品性能可靠、质量优秀、价格体系优惠、完备的售后服务、能广泛满足不同用户要求。在签定合同时,清楚的填写各项条款,包括设备的价格、质量标准、验收标准、出厂标准、设备安装与调试、包装标准、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违约责任等方面事宜。

2.2.防爆电气设备、配件的质量监督

首先,验收时,对装箱单、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出厂标准等内容进行逐一核实。不得验收不配套的设备。

其次,供货厂家应与设备上的铭牌相符,与合同实际签订的供货商相一致,设备外壳应有防爆标志“eX”,防爆合格证、产品质量合格证、安全证书编号等各种证件齐全。

最后,放爆电气设备质量检验、验收合格的标准为:包装和外壳图。

3.防爆原理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通过限制电气设备电路的各种参数,或采取保护措施来限制电路的火花放电能量和热能,使其在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周围环境的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实现了电气防爆。

①限制能量;

②限制功率(最大约25w);

③限电流和限电压;

④正常工作与规定的故障状态;

⑤电火花与危险温度。

4.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特点:

①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制造、维修方面、投资少;安全性能可靠。本安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爆设备,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

②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外壳可采用金属、塑料及合金制成。外壳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并具有一定的防尘、防水、防外物能力。采用合金外壳的材质中的含镁量不超过0.5%,以防止由于摩擦产生危险火花。

③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有两种:

独立电源:指干电池、蓄电池、光电池和化学电池等。

外接电源:指经电网引入、经电源变压器供电的电源。

④煤矿井下使用的本质安全型电气

设备的电源大多数是从电网引入经电源变压器整流后的电源,一般为隔爆兼本质安全型。

5.分类及标志

①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分为:单一式和复合式

单一式:指电气设备的全部电路是由本质安全电路组成的。

复合式:指电气设备的部分电路是本质安全型电路,另一部分是非本质安全型电路

6.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技术

6.1冷磷化工艺在煤矿井下防爆电器设备隔爆面上的应用

隔爆面冷磷化工艺就是用磷酸盐溶液在初步加工和维修后的隔爆面进行金属磷化,使防爆电器设备表面形成一层比较厚的磷化薄膜。这层磷化薄膜具有防止隔爆面的锈蚀和提高隔爆面的隔爆性能的功能。防爆面冷磷化处理工艺步骤:要除去隔爆面上的油污和锈层,露出洁净的金属本色;将磷化膏在处理好的隔爆面均匀地涂上薄薄一层,约2mm~3mm厚,轻轻震动隔爆面,使磷化膏液面平整,除去气孔和气泡;磷化温度以20℃为宜,时间约为3小时。温度低时可将磷化时间延长;磷化结束,先软木片刮掉磷化膏,再用棉纱将磷化面洗净,擦干;在磷化后的隔爆面涂上一层防锈油,对于保护隔爆面防锈更为有效,隔爆面呈现出红色金属状,磷化完毕。冷磷化隔爆面性能的特点:化学稳定性好。磷化薄膜对腐蚀性气体和液体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能有效防止金属隔爆面发生氧化生锈;具有细化黏附结构。磷化薄膜上的细孔结构对油类和涂料有很好的黏附性,涂防腐油后可提高防腐效果;提高机械磨损性能。金属隔爆面磷化后能增强机械的性能,对机械磨损有很好的防护作用。磷化工艺中应注意的问题:配制磷化膏的原料为磷酸和硝酸,具有强腐蚀性,所以配制时,操作人员必须注意防止溶液溅到皮肤上;在磷化过程中,必须严格细致操作,以避免造成不合格品甚至使设备报废;磷化薄膜遇酸、碱之类的物质时会遭到破坏,因此操作和使用中应避免磷化薄膜接触此类物质;磷化膏配制完成后,需进行一次测定:取一滴磷化液,滴在待磷化的金属表面上,若呈现粉红色,则适中;若呈灰色或黑灰色,深朱红色则需再加入少许磷酸;用玻璃器皿密封保存的磷化膏可存放较长时间;隔爆面的金属材质会影响磷化时间和效果。磷化膏涂上后,若呈现粉红色,则说明材质较硬适合磷化,磷化2小时即可擦掉磷化膏;若磷化膏呈现浅灰色,说明磷化时间较短,延长时间即可;若磷化膏呈现黑灰色,则说明磷化时间过长。磷化面呈现浅粉红色或浅朱红色是磷化效果最佳的体现。

6.2热管技术在煤矿井下防爆

电气设备中的应用热管是高效传热散热元件,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工作介质吸收和释放汽化潜热来传递热量,热阻很小,以独特的传热方式在小温差下传递大热量来实现超常的传热效果。因此,隔爆型热管散热器可以改变传统的散热方法,提高电气设备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可靠性及自动化程度。隔爆型热管散热器与防爆电气的箱体组成1个完整的防爆壳体,既能很好地解决爆炸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内电器元件的散热问题,又能解决电气设备防爆安全问题,使爆炸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自动化程度会更加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篇6

[关键词]矿井;瓦斯治理;防灭火技术;煤矿安全

中图分类号:tD712;tD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055-0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煤矿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剧,最终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安全事故。瓦斯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强的责任心、精益求精的业务知识和一支过硬的团队,才能做好瓦斯治理工作。严格执行瓦斯治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了解瓦斯的涌出规律,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治理瓦斯,为矿井安全生产创造条件。所以,研究矿井瓦斯治理和防灭火技术对煤矿安全开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煤矿瓦斯事故原因分析

1.1瓦斯爆炸的三要素

瓦斯爆炸的条件是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气,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当一定体积的空气中瓦斯浓度达到5%~16%时,就可以产生爆炸,而当浓度高于5%时,瓦斯的爆炸可能性逐渐增加,当浓度介于9.0%~9.5%时,瓦斯和氧气充分混合,会产生最强的爆炸威力。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时,瓦斯爆炸界限随之缩小,当氧气浓度减少到12%以下时,瓦斯混合气体即失去爆炸性。这一性质对井下密闭的火区有很大影响,在密闭的火区内往往积存大量瓦斯,且有火源存在,但因氧气的浓度低,并不会发生爆炸。瓦斯的引火温度,即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一般认为,瓦斯的引火温度为650~750℃,受瓦斯的浓度、火源的性质及混合气体的压力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当瓦斯浓度在7%~8%时,最易引燃。当混合气体的压力增高时,引燃温度即降低,在引火温度相同时,火源面积越大、点火时间越长,越易引燃瓦斯。

1.2安全装备配备不足

部分矿井虽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但因传感器数量不足、安装位置不正确、线路存在故障、显示器不显示数据等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某些矿井为了提高产量,调高瓦斯探头下限,甚至使用损坏的瓦斯监测设备等,类似的违规操作就容易造成严重的瓦斯事故。

1.3通风效果不好

通风系统不合理,存在风流短路、多次串联和循环风,造成供风地点风量不足,而引起瓦斯积聚;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不当,风筒未延伸到供风地点或脱落,引起供风地点有效风量不足而造成瓦斯积聚;掘进工作面擅自停电停风而引起瓦斯积聚;盲巷的瓦斯积聚等;都容易引起瓦斯事故。

2瓦斯爆炸事故的危害

瓦斯爆炸产生高温高压火源、冲击波,造成人员伤亡,破坏矿井设施及设备,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在密闭的空间里,甲烷爆炸时温度可达2150~2650℃,这样高的温度会产生很高的压力,如果产生二次爆炸,爆炸将会更猛。甲烷爆炸后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空气中的氧含量大大减少,倘若有煤尘参与爆炸,则生成的一氧化碳更多。在瓦斯爆炸所造成的伤亡事故中,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

3矿井瓦斯的治理及防灭火技术的措施

3.1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形成安全防范意识

只有不断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形成安全防范意识,才能有效提高矿井瓦斯治理的质量。首先,煤矿企业应根据当地瓦斯防治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从而对瓦斯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其次,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对瓦斯防治工作的管理,同时也是对瓦斯防治工作的监督,尤其是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监控,一旦瓦斯浓度超过常规限制,应及时进行处理,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性。最后,构建完善的瓦斯监控系统,在开采煤矿过程中,实现全程监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2建立完善通风系统,强化通风管理

在瓦斯治理过程中,通风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的通风系统能够确保瓦斯的安全抽放。因此,煤矿企业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应全面考量。首先,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要确保通风系统能够独立运转,避免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其次,加强通风系统设计的全面性,防止漏洞的产生。通常情况下,通风系统中的风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在选择设备过程中,应重视设备的质量,并对风机等设备进行合理安置,使其发挥最大效用。为了确保煤矿企业采矿的安全性,就要保持通风系统不间断通风,从而满足空气流通的需要,及时对瓦斯实施排放,降低事故的发生。另外,还要做好通风系统的维护工作,一旦发现有通风故障,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促使通风系统能够尽快恢复工作。

3.3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避免火源产生

通常情况下,火源是引起瓦斯爆炸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应加强火源的管理。首先,要禁止明火的使用,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应及时制止,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其次,在煤矿开采之前,要对可能出现的火源进行全面了解,并对有可能出现火源处采取相应的措施,全面做好防火准备工作,降低火源的产生。最后,煤矿企业还要加强对电器的管理,避免因电器故障而出现火源,引起瓦斯爆炸。总之,只有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避免火源产生,才能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

3.4加强瓦斯事故模拟练习,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为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瓦斯事故模拟练习,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尽管瓦斯事故模拟练习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煤矿工作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从演练中掌握逃生的技巧,降低对自身的损害。同时,在演练给中,还能够及时发现矿井瓦斯等设备中存在问题,从而将危险扼杀于萌芽状态,充分做好瓦斯治理工作。另外,还要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提高煤矿工作者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瓦斯治理和防灭火技术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不少煤矿安全事故都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加强矿井瓦斯治理及防灭火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只有充分掌握和了解影响矿井瓦斯事故的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控制,降低瓦斯事故的发生。只有不断加强矿井瓦斯治理和防灭火技术,有效控制矿井瓦斯事故引起的内因和外因,将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与此同时,不断加大管理和投入,改善生产设备,有效提高矿井瓦斯治理的质量,从而促进煤矿行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宁.矿井瓦斯治理问题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4(7):315+317.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篇7

说起防爆起重机,通常是一种金属结构、防爆电气设备、防爆部件连接、传动部分以及零部件和安全装置等组成的机电设备。为了更好地满足防爆起重机的要求,不仅要考虑单个防爆电气设备产生的火花和高温,还要考虑机械运动部件摩擦产生的火花和高温。防爆起重机的防爆原理是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火花、电弧等的产生,在防爆技术中,分为机械防爆和电气防爆两类。

在现场检验的时候,检验员一定要着重注意机械和电气防爆两个方面。机械防爆方面要求:各限位开关碰轮均采用无火花材质;当防爆级别为iiC级时,吊钩、导绳器等应采取防止撞击或摩擦而产生火花的措施;车轮轮面及轮缘应采用不因撞击、摩擦而引燃引爆易燃易爆气体的混合材料。电气防爆方面要求:行程限位开关应选用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选择应为防爆型的;所有的电气设备引入装置采用电缆线,电缆线不能有接头,封堵应严密。防爆起重机的安全隐患:部件的防爆等级低于整机的防爆等级;导绳器和吊钩不符合相关防爆要求;电缆的密封不要密,中间有接头。

针对上述的安全隐患,检验员应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在资料审查时,一定要认真核实整机的防爆等级和各部件的防爆等级;对导绳器和吊钩不符合相关防爆要求的,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更换处理;发现电缆线封堵不严实的,如采用间接引入的,可以采用填料密封或密封圈密封,如采用直接引入的,电缆线必须采用填料密封,电缆线中间有接头的,应使用防爆接线盒。

在现场检验时,针对防爆起重机在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应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解决方案,以确保防爆起重机的安全运行。通常来说,防爆起重机的选型也有着特殊的需要。相关单位需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条例与安全使用管理原则来根据其机械用途、使用的频率和载荷能力等选择相应种类,如此严格规范的选型工作,一方面为了发挥出其相应的使用价值,保证生产工作中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技术人员提高生产技术能力,保障设备精准性、有利于检验监督人员的检验和监督工作开展。然而事实上,很多单位对于产品的检验、核查工作并没有非常重视,结果造成了很多采购产品无法配套使用,难以稳定正常运行。例如:很多化工厂,一些防爆型起重机的电机、安全装置、控制箱以及操作装置均没有相关厂家的出场合格证以及检验报告,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第一,采购单位在进行合同签订时,对于整台机器或者部分零件的防爆等级标识没有确定。第二,使用单位为了降低经济成本,在盲目中签订了采购合同,根本没有详细地对产品进行质量、用途、外观上的检验,进而产生了不良的后果。第三,相关减产检查监督单位没有履行好工作职务,在进行产品检验的过程中没有做到科学、系统、全方位地检查,对相关检查项目没有做到合理控制与审核,与检验规范没有做到合理一致,因而导致不合格现象的发生。因此,对于刚购进的防爆设备,一定要做好全方位地检查,尤其在初次检验时,相关检验人员必须做到规范、细致,对防爆起重机的生产资质、相关文件原件的保留、都应加以着重审查,在对整机、材料质量、电气照明、防尘密封、防爆等级、产品型号、温度的检测环节中,可谓一个都不能少,与此同时,对于防爆起重机在检验监督过程当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当企业处于可燃性粉尘产所当中的时候,防暴起重机的型号选择d/Ct4型号,而爆炸性气体的环境中,则用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因而可以看出,粉尘防爆与气体防爆的等级是不相同的,两者不能够转换使用,尤其对于我国来说,粉尘防爆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够成熟,因此为了保证使用安全,应该尽量不使用电动起重设备,如果已经投入使用,要做好定期的检验与维护,做好防爆外壳上面的粉尘的清理。

(2)管理检验人员极容易忽视设备中多处电缆引出或者引入终端、压紧螺母的松动等情况,尤其有用一些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性不高,工作中麻痹大意,没有做到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使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性能,此外还有防爆起重机运行轨道没有进行焊接连接的问题,使得其接头的间隙超过了1mm,这均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检验监督人员一定要对其运行轨道出实施特殊化的处理措施,在其连接处运用焊接,并且保证打磨平整,同时要注意在以后的工程中制定专业的施工技术方案,以确保一定可行实用性。

除此之外,设备运行中钢丝绳可能有断丝,这让大多数情况下被使用在化工厂、药厂等危险场所的防爆起重机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检验人员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此项事宜,不得使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超荷的情况,以免冲击荷载,使得钢丝绳子出现锐角弯曲、改变升降速度,做好定期的保养与维护,利用钢丝刷子进行涂油,除锈,还可以利用铁箍将其箍紧,如果仍然没有解决,可以考虑更换钢丝绳。

(3)导绳线与吊钩没有满足相关规定

在防爆起重机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普通导线绳子无法防止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因为摩擦、撞击而产生的火花等危险,所以这便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在检验使用的过程当中,对其吊钩与导绳器进行更换或者处理措施,尤其针对防爆等级为iiC的时候,为了有效避免防爆起重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摩擦、撞击产生火花危险的情况,一般技术施工人员要选择用铜为材质的吊钩或者在其表面上覆盖加一层不锈钢的外皮,这样有效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篇8

【关键字】煤气管道;安全技术;要求

随着城市煤气管道的日益增多,煤气的安全性能就越来越重要。众所周知,作为燃料的煤气,具有使用方便、对环境污染小、火力强、热效率高、易提高产品质量和实现生产自动化等优点。然而它具有易爆、易燃及有毒等缺点。所以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用煤气。因为各种燃气具有不同的成分,其爆炸、中毒及失火的危险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煤气由于含有一氧化碳,毒性很大。所以对煤气的安全技术和措施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防止煤气管道中毒的要求

为了防止燃气对人身的毒害,需加强通风,注意防止漏气,选用先进合理的燃烧装置。下面讲述一下防止燃气泄漏及其排除方法。

1.1 防止漏气

安全措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防止漏气,引起中毒、爆炸及火灾的主要根源就是漏气,所以必须做到:

1.1.1 要求煤气阀门、管道及其连接件要严密和有一定的强度,严禁煤气泄漏,其措施如下:

(1)按安全技术规程进行严密性与强度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要采用高质量材料的管材与阀门,并进行技术检查。

(3)对施工质量(如焊接、铺设及防腐绝缘等)严格检查。

1.1.2 漏气地点要及时发现,并迅速消除修理

(1)对地下室内的管道经常检查,特别是阀门和管道连接处等地方。

(2)应用测漏仪器或钻孔,对地下阀门、集气管有无漏气现象经常检查。

2 管道、设备合理布置及加强维护

2.1 地下燃气管道与其他管线不要放在一起,离结构物要有一定距离,特别是与下水道和热力管沟保持距离,不要靠近。由于热力管沟和下水道很不严密,漏出的燃气易扩散进去。

2.2 在工业企业对地上铺设优先采用,这样对漏气容易检查与发现,比地下敷设安全。

2.3 带气操作时,对遵守操作规程要严格遵守。

2.4 进行专门技术培训提高运行管理人员技能。

2.5 燃气设备设计与安装时,要遵守安全技术规程。

2.6 要对有关医务人员进行燃气事故的专门急救培训。

3 煤气管道环境安全技术

3.1 安全保护范围内的禁止行为

在燃气管道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危及管道设施安全的活动

3.1.1 在中心线两侧各6.5-50m的安全保护范围内没有采取有效安全保护措施时以及在超高压、高压管道设施中心线两边各6.5m以内种植深根植物,新建或改(扩)建桥梁、铁路、河渠、公路、架空电力线路,修建其他建筑物(或构筑物)或者码头、取土、修渠和排放腐蚀性物质、修建养殖场、埋设地下电(光)缆、堆放危险化学品和大宗物资、打桩或者顶进作业,设置安全或者避雷接地体。

3.1.2 在中心线两边各6.5~0.7m没有采取有效安全保护措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和在次高压、中压、低压管道设施中心线两边各0.7m以内,进行危险化学品和大宗物资堆放、修渠、取土及种植深根植物、打桩或者顶进作业。

3.1.3 在管道设施两侧规定的距离内没有按照消防技术规范和有关燃气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敷设其它管道设施

3.1.4 在中心线两边各50~500m范围内没有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和在超高压、高压管道设施中心线两边各50m以内进行爆破作业。

在管道设施两侧规定的距离内没有按照消防技术规范和有关燃气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敷设其它管道设施。

3.2 安全保护范围外的作业要求

在管道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外进行构筑物施工或者打桩、爆破、修筑大型建筑物,对管道设施安全可能损坏或危害,应由相关管道设施权属企业和建设单位双方协商一致,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后才能进。

3.3 拆除违法占压物

区、县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部门对占压管道设施的违法构筑物或者建筑物进行拆除,由违法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承担所需费用。

3.4 解除禁止

对于作业需在所禁止的管道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作业,必须经过消防、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相关管道设施权属企业和建设单位双方协商一致,并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才可以进行。

3.5 施工避让

己建的管道设施和扩建、改建、新建的建设工程相遇而产生的管道设施保护问题,由管道设施权属企业和建设单位协商并订立协议,护明确双方在管道设施保的职责及经济责任。

确实需要管道设施搬迁、改造或者增加安全防护设施的扩建、新建、改建的建设工程,由管道设施权属企业和建设单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和订立协议,并将协议报市燃气管理处备案。

4 煤气爆炸的条件及防止

4.1 燃烧爆炸的条件与机理

如果一定量的空气与煤气混合,充满在封闭容器中(例如燃烧室、房间或管道中),其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爆炸的条件这就形成了。这时如果遇到火种,便可产生爆炸。所以,燃气爆炸要防止发生,首先对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应加以防止,执行以防为主的原则。

4.1.1 气体爆炸空气或氧气混合的可燃混气与可燃性气体一旦着火,就以燃烧波的形式迅速传播,在极短的时间内混合气燃尽。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或密闭的容器内,混合气燃烧反应产生的热量加热燃烧气体使之迅速膨胀,形成气体爆炸,可达到0.686~0.748mpa压力。在燃气工业炉等皆为此类气体爆炸事故的燃气应用设备的烟道、燃烧室、风箱等的爆炸。

4.1.2 爆震在管内的可燃混气,由一点着火后,当传到一定距离时的燃烧波,可达1000-3500m/s,其传播速度突然激增,此现象称之为爆震。爆震形成了冲击波,其破坏力非常巨大。尤其是氧气与燃气混合时,其混合气的爆震速度更高。

4.1.3 回火爆炸从管口喷出混合气燃烧时,火焰传播速度和其喷出速度相匹配,可以得到正常燃烧(也称稳定燃烧)。如果太大喷出速度时,会有脱火现象而熄灭。反之,喷出速度比燃烧速度小于时,火焰就缩入管内燃烧,回火现象就会产生。很多燃气工业炉就是由此而引起的管道爆炸事故。

4.2 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虽然燃气应用设备存在各种各样的爆炸事故,但都与燃烧过程忽视安全密切相关。所以,作为防止爆炸事故的主要方面应把安全燃烧放在首位。安全燃烧不仅局限于要采取安全措施进行燃烧设备运行,对全面安全管理系统还应有所扩展。

4.2.1 对燃气的燃烧特性和物理性质正确地掌握。

4.2.2 燃气的泄漏要严格防止。

4.2.3 燃烧装置要使用燃烧稳定性好的。

4.2.4 安全切断阀的设置。发现异常现象时确保燃烧安全的关键是及时切断供气阀。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篇9

关键词:医院厂房;防爆电器;电气设计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203

0引言

在医院厂房防爆电气设计中,使用隔爆型和增安型电器设备,能够有效避免爆炸带来的电气骤燃问题。医院厂房在药品装配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可挥发有机体,这些气体具有一定的可点燃特性。在防爆设计活动中,加装灵敏度较高的气体检测装置,在危险气体逸出时,及时报警并且自动断电,防止易燃物泄露造成的用电危险问题产生。使用外壳防护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增强厂房电气系统电机设备的防爆结构稳定性。

1医药厂房作业环境与防爆电气设计安装标准介绍

厂房区域生产过程中,人员走动和物品的摩擦产生静电,当生产原料飘散到空中生成粉尘时,空气中的粉尘遇到明火或者较强电流,便会产生骤燃爆炸的危险。采用绕线型感应式电动机,对厂房区域的变化情况进行感应,及时对电气系统运转安全性进行有效防护。做好医院厂房电气系统的防雷接地设计,采用三相电的插座和线路供电系统,配合同步电动机,对厂区环境的防爆性能进行加强。

对于医院厂房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应该认真参照《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进行接地线路安装和电插座的防爆加固设计。医院厂房处常见的气体有甲烷、乙烯等,当电气设备在运行不良时产生火花,容易引燃这些挥发性机体造成爆炸。这些气体都会在集聚到一定的浓度时,触发危险。因此,在医院厂房防爆环境优化中,还应该经常进行通风,对这些气体进行稀释。我们分析医院厂房中的典型气体,其中,国标一型的甲烷气点燃特性相对较弱。国标二a型的丙烷气体,可点燃的特性比甲烷要强,国标二B型的乙烯气体的可点燃特性更强。相较于国标a型气体和B型气体来说,C类气体最容易被点燃,氢气就属于很容易被点燃的气体类型,并且在医院厂房生产区域中比较常见。医院厂房防爆电气系统设计,应该考虑到电气导电性和非导电性的区别,对电气安装部件进行分门别类的设计。

2医药厂房防爆电气设计探讨

2.1电气设备防爆和阻燃系统安装

医院厂房区域应该采用恒温室内设计模式,设定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在额定运行时的温度中,确保医药厂房的室内温度整体处于极限温度标准值之下。

提升医院厂房防爆电气设备的温度耐受级别。对于储存氢化物类药品的厂区,应该安装防止火花引燃型的控制盘和接线箱。并且在电气管线区域张贴防爆型式及相关标识,部分电源插座可以采用浇封型设计方式,确保正常工作中设备不产生火花。在医院厂区储存有液体药瓶等有较强燃爆风险的储藏室中,应该安装适合阻燃的防爆型装置,避免静电产生。建立能够承受2个故障的本安型、正压通风型的电气系统。医院厂房环境中,保存着大量的药品和精密的医疗设备,这些医用器具的价值比较高,并且生产的成本也比较高。在医院厂房生产和储存区域中,使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显著降低电气设备爆炸造成的厂区燃烧风险。对空调设备加装高强度的锰钢矩形管,防止工作时由于温度升高过热造成的永久性变形。

2.2电气设备选型安装与线路敷设

在医院厂房防爆电气系统设计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尽量减少木质型电器的使用,而是使用特种电器材料,提升防爆型式电器设备的使用质量。

在防爆电气设备的应用中,安装隔热绝缘效果更好的灯具、电机,对于电机设备中的照明设备,应该安装隔热罩,防止照明器具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器具过热问题引发爆炸。变压器并且使用按钮盒和伴热带,插座接头处,使用绝缘效果更好的金属套索装置,防止插头处被飞溅水滴弄湿导致短路起火现象出现。采用集中式的系统供电设计,防止供电故障造成电气设备焚毁问题产生。在电气系统布线安装中,采用内置埋藏型电缆和电缆敷设的方法,避免电线暴露在外,提升电力电缆线路的防腐等级和防护等级。医院厂房电气系统中,配装防爆性能更强的配电箱。在配电箱的内部设置总开关,并且装上国家专利电路控制器,方便电力工作人员检修和维护。

2.3建立预警探测与自动灭火系统

建立可燃气体探测预防警报系统,在探测器的感应区域加装定制特做的进口双密封圈液压缸,提升探测器的耐高温性能,当气体逸出时,能够迅速触发报警装置,并且自动断电防止电气系统遭受过热压力。

在医院厂房防爆设计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对电气设备允许最高表面温度进行控制。其中,电气设备允许最高表面温度应该达到450摄氏度为宜,气体/蒸汽引燃温度不低于500摄氏度。在医院厂房安全防护设计中,建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气作业人员应该做好消防联动控制设计,当厂房区域出现火情时,消防装置自动预警并且灭火。技术人员还应该对医院厂房电气设备运转时,各种电器额定运行时的温升数据进行记录。采用转子堵转实验控制温升的方式,提升火灾预警和控制的反应速率。医用药品和医疗设备储存区域,应该安装干粉灭火器装置,按照变压器防火设计规范,对医院厂房的辅助消防系统功能进行加强,变压器及其他带油电气设备,应该安装水喷雾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结束语

对医院厂区用变压器进行增容增压改造,同时对新近安装的线路进行抗老化加强维护,对于老旧新路进行更换。为了提升医院厂房预警防火的性能,技术人员应该对报警系统装置灵敏度进行优化设计,建立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参考文献:

[1]姜杰.医药化工企业防爆厂房的电气设计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4):1501-1501.

[2]徐磊.浅谈医药企业防爆厂房电气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08):318-120.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篇10

关键词:天然气;配气站;安全事故;辨识;分析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e88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3-0073-02Doi:10.13535/ki.11-4406/n.2015.0228

1天然气储配站概况

天然气储配站是利用天然气的自然压力或加压储存、计量、调压,分配给工厂或居民用气的设施,它包括储气罐、压缩机和调压设施,相应的水、电系统,机修化验、控制室,环境卫生及生活设施等,其中储气罐是储配站的主体,储气罐大多为球形压力容器,一般选用两个以上。因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对站内的人身和财产有危害,它还对周边的环境、设施、民众具有严重的威胁。针对此类情况,有必要对天然气储配站安全事故进行辨识与分析,提出安全事故防范方法和控制措施。

2天然气储配站安全事故辨识与分析依据

天然气储配站安全事故进行辨识与分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行业法律、法规和标准等。

配站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有火灾与爆炸、燃气泄漏、超压供气、中毒等。因此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就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出现上述事故。

2.1火灾与爆炸

天然气具有易燃烧性、易爆炸性、易扩散性、压力供应性、连续供应性。

2.1.1燃气火灾。天然气是一种易燃物质,其燃点约为645℃,它扩散在大气中不易察觉,容易引起火灾。输配站场发生火灾多数是由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善和操作不当所造成。因此,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从业人员责任心,加强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其次是要认真排查和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所有工作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天然气的防火与灭火方法,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2.1.2燃气爆炸。输气工作经常与容器、管线及易燃易爆的燃气接触,做好防爆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常见的爆炸现象及原因有以下五点:(1)容器和管线因为受内外腐蚀作用,壁厚减薄,承受压力能力降低而引起的爆炸;(2)违反操作规程,设备超压工作引起爆炸;(3)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在室内或容器内火种而发生爆炸;(4)油类与氧气进行氧化作用发生爆炸;(5)气焊时乙炔发生器回火发生爆炸。

针对上述爆炸采取以下五点措施:(1)站内设备、输气管道严禁超压工作,若因生产需要提高压力时,要经过鉴定试压合格后才能进行;(2)安全阀和压力表要定期校验检查,保证准确灵敏,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一般定为工作压力的1.05倍,并要有足够的放散流量;(3)安装有输气设备的工作间,应严格杜绝设备漏气,室内通风良好,防止可能漏失的天然气聚集,并严禁烟火;(4)在有可能聚集天然气的场所,输气站场一定要使用防爆电气设备;(5)防止天然气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避免发生火花或使燃气不和空气接触。

2.2燃气泄漏

燃气泄漏是储配站最容易发生的一种安全事故,如果不给予防止和控制,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由于气站设备、管道众多,潜在的泄漏点无法预料,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燃气泄漏。一方面有设备自身原因(如设备质量不过关、承压元件失效),另一方面设备管道年久失修、老化,接头松动、锈蚀穿孔也会造成燃气泄漏。

要防止燃气泄漏,必须从各个环节抓起。首先必须严把设备质量关。其次,要加强气站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巡回检查。最后是加强值班工人责任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巡回检查。

2.3超压供气

超压供气是指储配站的出站供气压力超过了规定的值,从而给下游用户和燃气设施、设备造成了潜在的安全威胁。轻者设施、设备损坏,重者造成燃气泄漏、燃烧爆炸,对用户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造成气站超压供气的主要原因有设备故障和人为事故两种,其中调压阀直接影响到气站的供气情况是否正常。而人为造成的超压供气多因职工责任心不强,对站场的工艺流程和设备性能不够熟悉。

2.4燃气中毒

燃气中毒主要由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和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造成,要防止燃气中毒,应防止燃气泄漏,避免有毒成分进入空气中。当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达到一定值,就会引起轻度中毒,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立即死亡。

2.5压力容器

储配站由于有高压储存设备(球罐)和加压设备以及配套的电力设施,因此容易发生压力容器本身、压缩机操作、电力设施运行等安全事故。要防范压力容器事故的发生,首先,根据压力容器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指定具有压力容器专业技术知识的技术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其次,要认真制定球罐等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办法和操作技术规程,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督促操作人员严格操作执行。

2.6压缩机

储配站一般都配置有压缩机,作为给球罐加压的生产设备。储配站内压缩机是仅次于球罐的第二大设备,它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球罐和储配站的安全。

压缩机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除了超压加气外,还有机器本身的设备故障导致的压缩机损坏、燃气泄漏甚至燃烧爆炸等。因此应高度重视压缩机的生产运行和维护保养、检修工作,建立健全压缩机的操作、维护规程和各种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操作工人认真学习和遵守。加强对工人的技术培训,合格人员持证才能上岗。

2.7雷电及自然灾害

对于配气站地区存在雷电、暴雨等自然灾害时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果避雷装置系统设计、安装不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定要求,管理不善,维修不力,没有按规定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导致避雷装置系统失效,遭雷击后,雷电流无安全的通路,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发生雷击事故,还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如抗震设防达不到要求,发生地震时会导致建(构)筑物及设施的毁坏,如果易燃、易爆的设施遭到破坏,可能引发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暴雨时,如排水设施、设备能力不足,可能导致站内设备设施被淹,有可能进一步引发其他事故。

2.8重大危险源

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生产场所天然气储存量为1吨以上,储存场所储存量为10吨以上,属于重大危险源。对于储存气量超过10吨的储配站属于重大危险源,应按相关要求进行监督管理。

3结语

通过对天然气配气站安全事故的辨识和分析,能够分析预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便于在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中,对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消除事故于未然,从而保障天然气配气站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彭世尼.燃气安全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