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督工作成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8:30

财务监督工作成效篇1

当前的国有企业运行是以现代的企业经营制度与模式为基础,将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将分离,从而为相关活动的进行提供资金支持。财务管理需要运用股权以及债务资本进行融资管理,同时对经济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做好防范措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全球化发展。

1.1财务监督理论研究企业的财务监督是针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系统、连续、全面的监督检查,包括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检查,从而发现财务工作中的纰漏,对财务信息的不实情况和偏差进行纠正,对在财务工作中的造假进行查处,依法处理舞弊违法行为,从而保障财务工作的合理运行。从理论上讲,财务监督主要是为了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1)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利益冲突;

(2)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的财务监督源自于监督方与被监督方的信息并不对称,从而导致财务信息的不透明度加深和财务信息的可信度降低。财务监督主要为了解决两方的矛盾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1.1.1财务监督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以企业领导者的意愿为主。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者对财务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利益,这样造成了财务信息的失实。建立企业的财务监督,能够促进财务工作的合理运行,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大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财务管理经验,内部也没有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机制,甚至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两本账本”,造成了监管工作和税收工作的损失。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少数,因此建立外部财务监督机制,既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手段,也是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秩序合理运行的方法,对国民经济进行保护。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主体数量和复杂性都大大增加,由于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所以必须采用财务监督的手段掌握到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的发展现状,从而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供数据支持,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我国企业发展的现实来说,财务监督不可或缺。

1.1.2财务监管的现实意义财务监督包含对财务有效的工作本身进行直接监督和利用财务信息对企业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财务监督部门通过财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财务工作人员在监督的过程中,有向监督部门如实提供财务资料的义务。而监督部门通过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对,按照规定对造成财务信息不实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1.2财务监管的现实基础

(1)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对企业的合理化运行和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会因为企业或是私人的原因,进而损害企业的利益。为了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管理,财务监管工作需要对国有企业以及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监管,防止财务管理过程发生偏差。

(2)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部门、人事结构都会发生转变。怎样在转变的过程中保障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是财务监督存在的意义。通过财务监督的执行,使企业的财务工作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不因企业的结构变化而发生改变。同时由于国家对企业财务监督颁发的政策法令,需要监督部门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学习进行评估,从而保障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2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现状解析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起来。财务监督可完善民营经济的财务核算工作,进而保证国有企业现代化转变,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我国的财务监督现状还远远不容乐观,关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是由于监督力量薄弱和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而造成当今的监督现状。

2.1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和审计不足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具有财务工作管理的义务,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领导集权严重,导致了财务管理缺乏规范和科学的内部管理《。财务法》规定“,财务对本单位实行监督”。国有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关于财务的稽查制度、财务清查制度以及成本核算制度等相关制度也没有合理地建立起来,在监督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在国有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内部审核制度相对传统,缺乏对财务监督再监督的审计制度的重视,受到国有企业家族式经营的影响,内部的审计制度也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2.2企业外部监管不健全我国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并不完善,而监督工作的执行则显得不够公平。在实行的过程中,对企业资金进行审计监督的税务、审计和财务等部门中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执法随意性较大。同时对于企业的监管并不到位,影响了财务监督职能,不健全的财务监督制度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执行。国有企业财务政府监管的工作并不完善,根据《财务法》第七条的规定,财政部门实施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审计工作,而且税务部门对国有企业的税务管理等相关问题展开监督审计工作。但是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财务人员的培训,税务部门主要对国有企业的税务信息展开稽查,政府审计部门主要针对的是国有企业。这导致了虽然在每个职能部门在监督中各司其职,但是监督信息相互独立,不能够对国有企业财务工作形成全面的监管。

2.3监督对象缺乏针对性财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行为,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人员的监督。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与经营者密切相关,因此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过程中,针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缺失,导致财务工作的难度增大,使监督工作处于滞后的状态。在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中,需要将管理层的监督纳入到监督体系中。

2.4财务监督制度有待完善针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行为主要是基于《财务法》的解释与相关规定,但是现阶段财务监督法律法规并不完善,针对企业的内部监管要求、监督对象的确立都缺乏明确而有效的规定。在企业法以及企业财务制度中已经就财务审计监督进行了规定,但是对于制度的有效执行却缺乏有效的解释。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审计行为的法规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对违反监督审计行为的企业规定不足,导致财务监督工作相对滞后,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的行为缺乏专职的政府机构,财务监督中的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信息不能共享,缺乏对财务信息的全面监督。

3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策略

完善企业财务监督的有效执行的前提是构建以内部监督为基础,政府监督为主体,社会审计监督为保障的财务监督体系,明确财务监督的行为以及财务监督的主体。在财务监督体系中,监督的主体是企业的产权,政府监督包括立法监督以及行政监督工作。将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管相互结合对国有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管理,政府监督以公共管理为主,社会监管主要针对财务工作人员,行业自律则以市场和内部的监督为主,三者在监督过程中相互协作,保障财务监督行为的正常进行。

3.1加强政府的财务监督关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依然是以政府的审计、财务、税收等部门为主。政府监督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加强:

(1)对财务师事务所的审批建设严格把关,通过对注册财务师的管理,使注册财务师了解到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注册财务师在监督中所起的作用,对于社会监管不力的注册财务师进行处罚;

(2)在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中,确保信息共享,从而针对财务监管进行全面性监管。针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建立专职的监督部门,使监督人员能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监督,确保财务监督的执行,对监督工作中的行为作为纠偏以及处罚。

3.2加强企业社会监督对于企业的监管工作起重要作用的是注册财务师,因此注册财务师通过对财务人员和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社会监管,从而对国有企业起到社会监督的目的。在财务监督的过程中,注册财务师事务所要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师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同时要做好财务师的教育培训工作,使企业内部财务师财务专业能力提升,熟悉相关规定与标准,具备对企业进行内部监管的能力。由于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尚未建成合理的体系,内部监督力量相对较弱,因此注册财务师事务所可以就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进行,从而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内部监督和审计,保证财务工作的合理运行。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就企业的相关市场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促进企业的生产行为,也可以建立企业的自我约束,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

3.3对财会报表和财务科目进行调整当前的财务报告内容之间存在矛盾,为了消除矛盾,在财务报告中应当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报告的实用性与真实性。其中财会报表是财务信息的通用语言,为了将财务信息的基本只能发挥出来,需要不断地完善报表体系。当前的财会报表应该与国际财务信息惯性相结合,从而保证财务信息合理有效,构建以国际通用报表为核心的报表体系,对于我国财会报表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报表工作中,完善“累计折旧”的定义以及应用方面,避免财务账面虚高的现象,能够完善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计量管理,实现对实际耗用和支出进行分摊,以及保证年度支出的均衡。

3.4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注册财务师事务所的监督工作相对专业,而政府的财务监督工作具有更大的实权。将政府的财务监督工作与注册财务师事务所的社会监督相互结合,从而对财务工作进行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将日常监督与执法监督结合起来进行监督管理。财务师事务所对国有企业的企业人员进行管理,做好日常检查,使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得到持续的监管,促进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督建立。而行政监督则从法律层面上保证了企业的财务工作正常运行,使财务失误影响不至于扩大化。以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结合的财务监督,形成了尊重财务制度并且加以执行的监督氛围。

4结语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主要功能是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和财务信息披露等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国有企业监督工作存在着监督不力,监督体系不健全的现状。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行政监督,建立规范化的财务监督程序,利用相应的法律规范进行财务监督,对财务监督中的不法行为进行及时处理;

(2)加强社会监督,利用注册财务师的管理功能对企业的财务师进行管理,并且对企业的外包财务监管工作进行合理化设计,使企业的财务工作能够健康运行;

财务监督工作成效篇2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发展进程中的资金运用价值形态实施计划、决策与控制的管理活动。通过财务管理,能规范企业的财务状况,约束企业在财务处理上的一系列不合理行为,以提升财务运行的健康性。为保证财务管理行为的科学性,应构建一定的监督机制,强调对财务管理体系的监督,以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就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构建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构建

新时期,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企业间的竞争力日趋激烈,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拔得头筹,占据有利地位,应构建一定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改善财务管理中的不良行为,能保证财务管理实施的科学性c有效性。然而,从目前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构建的现状来看,监督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监督效果不甚理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构建现状分析

纵观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构建现状,了解到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且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致使财务管理效果不佳,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

1.对监督的重视度不够

在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一些领导具有独裁性与独断性,且企业内部呈现家族性特点,无视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对监督的重视力度不够,制约着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另外,领导人员缺乏足够的监督意识,也为成立专门的监督团队,管理与监督都是由财务管理人员或会计负责,极易引发监督不专业、监督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2.监督机制存在缺陷

从目前财务管理监督效果来看,监督机制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监督工作流于表面,制度更是形同虚设,并未起到真正的监督效果。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对虚假财务信息、做假账、等行为的监督力度不足,让此类行为猖獗,对企业财务构成严重威胁,甚至一些财务管理人员与领导相互勾结,从中获取钱财。此外,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在财务管理监督上的权责分配存在缺陷,最终导致监督效果不佳。

二、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构建策略

1.增强财务管理监督意识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常常出现贪污受贿、财务数据泄露、作假账等不良行为,财务管理行为不规范,为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若想保证企业财务的健康运行,必须增强相关人员的财务管理监督意识,了解对财务管理实施监督的重要性与价值意义,能为监督机制的构建提供基本的思想支撑。只有引起相关领导人员的重视,才会在财务管理监督上提出一些建议与要求,进而产生构建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意识与动机。

2.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

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应根据以往财务管理问题的根源、历史经验,提出合理的监督方案。财务监督行为的开展,应对财务部门进行审查与监督,对企业的资金链、账目流转等信息进行监督,禁止发生资金外流的状况。与此同时,借助监督机制来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并构建相配套的奖惩机制,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以增强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

在企业中实施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应构建员工轮岗监督与分工机制,出纳与会计岗位不可为同一人,实施轮岗机制,能促进岗位间的彼此监督,能大大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还要构建内部稽查机制,强调对财务账目、成本与费用预算等指标的核对与审查,对各类财务数据信息进行认真核对,还要对出账与进账的单据进行审核,以保证财务运行的规范性。开展财务监督工作,是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通过财务管理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能对财务状况予以监督,旨在消除财务风险,为企业未来发展营造健康的财务环境。

3.成立专项财务监察组

为保证财务监督效果,除了构建相配套的财务监督机制外,还要成立专项财务监察组,以提高财务监督水平。监察组的成立,成员应以各部门利益代表群体为主,如人力部、行政部、资产保护部及优质员工等,推举代表成立专项督查团队,对企业财务人员、会计等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度的监督与审核,并将其计入到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之中。运用此种方式,能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态度更加认真,进而可避免发生资金风险或财务数据差错等问题,对会计人员自身的发展与薪资水平等也具有积极影响。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的开展,为保证监督的高效性,监督小组应实施日常监督、定期抽检与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监督方式,利于实现监督的有效性。

4.加强财务监督团队建设

开展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会需要大量的人才资源,为增强监督效果,必须加强财务监督团队建设,以求在监督工作中发挥作用。作为财务监督人员,必须遵守自身的职业道德,不能被利益所蛊惑,要做到刚正不阿,不为利益所动,保持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实现财务监督目的的关键。此外,为取得更好的监督效果,鼓励年轻监督人才创新监督方法,根据财务管理中的不良行为、财务运行状态等提出新鲜的想法与建议,以求在财务监督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为获得高素质监督人才,企业应与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在财务监督上的职业素质、专业操作能力更强,监督效果更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监督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行为规范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当前,制约财务管理监督效果的因素很多,如人为因素、制度因素等,若想增强监督效果,必须构建相配套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成立专业监督团队,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做好监督责任、权利的合理分配,并设置相配套的奖惩机制,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黄雪,黄超.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的构建与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8):110.

财务监督工作成效篇3

[关键词]财务监督体系;现状分析;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075-02

1我国财务监督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1.1财务监督存在认知差异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人大监督、上级政府监督、财政部门监督、税务部门监督和审计部门监督为主的财政监督体系,而各单位财务监督工作则是以内部审计与监察工作为主。一直以来,人们对财务监督信奉的观念是外部监督较内部监督更可信。每当提起财务监督工作,许多人都会想到上级专门从事财政监督的财务监督部门,并且认为不管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财务监督都应当是财政监督部门的事。实际情况是,这种观念和认知导致各级财政监督部门都在大范围地开展财务监督工作,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预算到支出都要进行检查,但是由于人手少而工作量大,往往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很好地发挥监督职能。许多时候各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特别是审计与监察机构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仅仅是配合上级财政监督部门开展工作,难以有效发挥其履行财务监督工作的职责。

1.2财务监督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在我国的财务监督体系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与财务监督工作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我国的《会计法》、《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对财务监督虽然有规定但较为原则化,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现有的财务监督法规的立法层次较低,更多的是财政部的部门规章,存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关系不顺、法与法之间不衔接的情况,这使得财务监督执法缺乏力度,甚至导致监督失效。在我国已有的财务监督法律中,忽略了一些对于财务监督工作实施的规范条文,对于财务管理部门划定的职责范围缺乏系统性,呈现出不完善的特征,没有明确规定被监督者不接受监督应负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保障财务监督权落实的法律措施,这些都会降低财务监督工作的效果。

1.3财务监督的覆盖范围不全面

我国的财务监督管理范围是对于我国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涉及的资金预算与收支过程。然而,我国的财务监督实践受到人为或其他多种因素的限制,导致财务监督工作范围较窄,只局限在财务管理中的某些资金或者是其中一个环节,这难以适应现阶段财务监督工作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表现在:一是重收轻支,即重视对财务收入的监督,忽视对财务支出的监督;二是重专项轻全面,即重视专项(如小金库)监督检查,而实际上很少进行全面的财务监督检查;三是重外部轻内部,即重视对资金使用部门的监督,却忽视对财务部门自身的监督。

1.4财务监督主体职责不明确

从我国现行的财务监督体系来看,存在监督主体职责交叉、分工不明确的问题,没有形成监督合力。在实践中存在多头监督、重复监督的现象,降低了监督效率,淡化了监督的严肃性。例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也包括监察机关,都是政府部门,实质上是政府授权其监督政府的工作部门或所属的企事业单位,这种模式导致了财政管理者与财务监督者两者身份的重叠,造成监督主体在行使职权中,与被监督对象利益趋同,而站在相同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致使监督所发现的问题被忽视,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成有些违法违纪问题重复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这与监督主体职责不清,责任追究不力有很大关系。

2财务监督的模式比较与国际经验

2.1国际财务监督模式的比较

西方各国的财政(财务)监督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模式:立法监督模式、行政监督模式、司法监督模式和独立审计模式。相比之下,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三种监督模式强调议会以及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审计机关对政府财政或单位财务活动的监督。行政监督模式与其他三种监督模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监督理念不同。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三种监督模式强调对财政或财务活动的监督,其实是强调民主监督,强调公众财政或财务的理念。而行政型监督模式强调的财政或财务监督是在部门或单位内部进行的,其实是把财政看做是政府的财政或财务,把决策权、监督权归于政府或单位,即国家财政和集体财务的理念。第二,权力配置不同。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三种监督模式,由于议会与政府、审计机关与政府都是相对独立的,因此监督是通过权力制约权力来实现的。而行政监督模式虽然也是靠权力制约来监督的,但由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最终都归于政府领导之下,这种赋予权力的同一性,致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并不能实现本质上的权力制约。第三,监督效果不同。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三种监督模式,由于议会和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法律性,财政(财务)活动在监督制约之下运行,监督效果比较好。而行政型监督模式,从根本上讲,财政(财务)权力并没有受到外部力量的有效制约,监督效果相对要差一些。

2.2国外财务监督的主要经验

财务监督工作成效篇4

关键词:团场;财务监督;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目前团场财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团场内部财务监督力度不够,存在监督空白。为了适应改革的需求,团场将原本的审计科和财务科进行了合并,只保留了财务科,也就是说,团场的财务监督由过去由两个部门共同监督,变成了财务部门单独监督。财务监督工作就由财务科内部的人员担任。但是由于财务科人员紧张,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较重,往往把财务管理的重心放在对企业资金、预算等的管理上,使得监督工作常常流于形式。其次,团场财务监督工作分工不明。当前,团场财务工作岗位的设置不合理,各个岗位之间的衔接不紧密,不能形成互相监督和制约的关系,岗位分工也不明确,不能够对团场的财务管理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以上这些问题削弱财务监督的力量,会出现监督死角,造成财务风险。

(二)团场内部财务监督存在滞后性,不能有效预防财务风险。财务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团场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在事态扩大化之前将问题处理好。但是当前团场财务工作存在滞后性,往往是事后监督,即当在团场财务活动中出现违纪行为以后才进行监督,而无法在违法活动发生之前进行有效的监督和预防,这种事后监督对防止团场国有资产的流失于事无补,会影响团场正常的经济活动。

(三)团场外部监督的缺失。要想保证团场财务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除了发挥团场自身财务机构的监督作用之外,还需要有效的外部监督。而师财务主管部门作为对团场实施财务监督的外部机构,肩负着对团场财务活动实施监督的职责。但是,当前,师财务部门对团场的财务监督不力,主要表现在监督的随意性,往往是在团场出现财务问题时,才发挥其监督作用,对团场进行财务调查,这样就无法预防团场财务问题。也无法与团场财务部门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不能保证财务监督的顺利实施。其次,师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其对团场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作用,审计力度不够,使得团场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没有得到应有的审查,无法维护团场财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四)团场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影响了其监督水平。财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思想素质的高低、业务素质的高低都将对他们的财务监督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团场的财务部门中,还存在部分非专业出身的财务人员,他们自身财务知识匮乏、业务能力不高,也缺乏专业的财务培训,这使得他们的财务监督水平不高,不能够敏锐地捕捉和分析团场的财务风险,不能够及时地嗅到团场财务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二、加强团场财务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一)完善团场内部财务监督。对团场来说,只有加强内部的财务监督,才能为财务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要完善内部财务监督需要从三方面着手。首先,要做到分工明确,衔接紧密。团场财务部门会根据具体工作内容的不同设立不同的岗位,应该明确各个岗位财务人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开展财务工作,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则要进行分离,保证岗位独立性。同时,各个岗位之间应该紧密衔接,从而形成共同合作、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其次,团场应该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监督方式。当前,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团场也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财务监督的信息化。比如可以建立集查询、监督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团场的领导及上级机构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化系统轻松地了解团场的财务信息,并对其实施监督。这样就可以保证上级领导及团场内部领导对团场财务活动的时时监督,及时发现团场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再次,建立团场内部会计稽查考核部门。其作用是对团场的财务活动实施直接监督。内部稽查部门的人员不应该由财务人员兼职,而应该配备独立的稽查人员,保证稽查的独立性。及时发现团场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并反馈给团场上级部门,及时发现团场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并督促财务部门进行积极的改进。

(二)对团场财务活动实施全面监督。要改变团场财务事后监督的滞后监督方式,采用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是要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团场要运营,就必须要进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支出大量经费。强化事前监督,即是从团场的经济活动开始时就实施监督,在每笔经费支出之时就要明确其去向。强化事中监督,即在团场的经济活动进行中也要时时监督,要明确团场的各项支出都是合法、合理的,对于团场资金使用中的违法乱纪行为要立刻制止,防治团场资产的流失。要保证团场各部门严格按照制定好的预算进行经济活动。通过这种全过程的监督,可以形成一个监控网,及时发现团场财务活动中的漏洞,能够提高监督的主动性,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三)加强团场外部财务监督。对团场来说,在实施内部财务监督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外部财务监督,这样才能形成内外互动,有效地保证团场的资金安全。师财务部门要成立团场财务监督小组,以定期和抽查相结合方式对团场的财务活动实施监督,这样能及时发现团场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不合法、违规现象,能够保证团场财务制度的严格执行。同时,应该成立审计小组,对团场的经济行为实施监督,包括团场的各项支出、收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要确保其真实合法,发现问题绝不姑息,加大处理力度。

此外,团场要提升财务部门员工的整体素质。要加大对高学历、业务熟练财务人员的引进,壮大团场财务队伍。同时,要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引导他们学习最新的财务知识,强化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他们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和财务监督水平。

三、结语

当前,在团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监督工作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而不重视财务监督将无法有效的保证团场资产的安全,无法保证团场的经济活动符合国家及团场自身发展的各项要求。因此,必须要坚持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并进一步完善团场财务监督方式,保证团场财务监督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邓世平.浅谈如何加强团场财务管理[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07)

[2]曾强.创新财务管控体系提高风险应对能力[J].财经界(学术版).2011(07)

财务监督工作成效篇5

关键词:军队财务监督问题

军队财务监督是军队发展建设阶段中的重要财务活动,其工作目标在于有效核查并科学预防财务工作中违法乱纪行为,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实践水平,促进军队实现持续、稳步、快速的健康发展。伴随现代化军队的不断拓宽,其财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进一步对军队财务监督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基于传统工作模式的不良影响,则令军队财务监督工作仍旧包含一些偏差问题。

一、军队财务监督包含的现实问题

当前,军队财务监督实践管理中,对于相关法规体制的建设仍然体现出了一定滞后性,令依法理财相对困难。各部门则存在权责划分不清晰、职能分配不明确,无法构建统一一体化法律制度体系的不良问题。同时当前军队财务管理体制中,各个财务机构没能良好的配设专项监督管理机构与职能人员,较多监督管理任务仍然由具体业务部门及其员工承担,体现了执法管理监督责任主体不清晰,监督与管理方出自同一机构,对象关系混淆、无法体现财务监督权威管理职能与科学独立性的弊端。军队财务监督工作内含复杂、多样化工作环节,只有建立完善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方能简化工作流程,令实践监督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在军队应用经费阶段中,基于按条分配费用及按块布置任务模式,常常导致经费下拨投放同实践任务相互脱钩。尤其各个部门均包含特有规划目标、具体工作任务标准,因而无法体现良好的一致性。同时上级主管部门任务的实际履行状况则常常忽视管控、欠缺良好跟踪管理,呈现出财务监督管理的漏洞问题。军队发展建设阶段中,财务工作涵盖多部门机构工作任务环节。然而由于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包含一定片面滞后性,令其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具体体现在监督手段单一,仅重视事后审计管理,却忽略了事前控制核查,对外部监管较为注重,却没能形成有效的内部管理监督。同时还存在没能引入群众监管,仅依赖专业管理监督的不良问题。在监督思路层面,则往往多开展年度财务监督,而无法形成日常规范性控制管理,令财务监督成为一种常态机制。监督方向层面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单向性,即过于注重上级下属间的管理控制监督,却没能重视内部统筹监管,令军队财务监督无法体现良好的系统性以及有效的权威制约性。信息时代,军队财务管理建立优质、系统、整体、快速的反馈信息体系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当前较多军队财务机构没能注重信息化建设,仍旧主体采用现场查账监管方式,令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时性、全面性、科学性与专项性受到了不良影响,阻碍了军队财务监督工作水平的进一步优化提升。

二、强化军队财务监督科学对策

(一)完善军队财务监督法规制度建设,优化监督管理效果

为促进军队财务监督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应强化立法建设,依据财经体制更新状况,完善财务监督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例如创建军队财务监督管理条例与制度标准,令各项监督管理行为有良好的法律执行准绳与参考依据,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实现依法监督科学目标。同时应促进财经法规的优化完善,令财务监督管理体制更加全面。应依据当前态势以及监督任务,由军队发展状况、实际水平入手,明确立法重点,促进财经法律、规章体制与行政管理标准的进一步优化。再者应促进执法管控效力的进一步提升,强化处罚管理力度,促进行政与经济处罚的统筹集成,进而全面优化财务监督管理效果。

(二)明确管控核心,优化财务监督人员素质建设

为优化财务监督效果,应明确管控核心,注重预算编制监督与履行状况跟踪。同时应对财务监督工作的系统性与综合性进行优质管控,将具体监管定位逐步前移,实施编制全过程的控制管理。对于军队日常管理阶段中的采购事项、资产状况、集中付款环节,应强化监督,不应仅停留在对各类经费支出与单一会计资料的控制层面。应全面涵盖军队财务管理实践与经济军事活动中的各个细节流程。应强化对财务新领域及工作职能的监管,杜绝控制漏洞与薄弱环节的出现。会计信息综合质量水平尤为重要,因此应强化对其的监管与核查,杜绝会计信息失真、批露不及时、工作效能不强等弊端问题。在财务监督人才队伍建设阶段中,应做好人员引进关口掌控,优选具有高尚道德水平、掌握财经体制、具备充足财务实践工作经验的精英人才,担任财务监督职能工作。同时军队应强化对监督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与定期业绩评估、工作水平考核,创建健全考评管理体制,做到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全面提升军队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三)继续开拓军队财务监督工作领域,强化信息反馈管理

优质的军队财务监督管理需要我们树立全过程管控理念,在关注事后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事前、事中控制,进而对各项财务执行、编制、管理状况实施全面监督、跟踪管理。另外应继续推进经常性管理监督,更新实践方式,促进综合大规模年度监督逐步向日常管理控制监督转移,进而及时发现军队财务工作中包含的违规现象、矛盾问题,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实践监督管理中应注重内部监督与外部控制的有效结合,对内部体制进行全面审核,判断其健全合理性,执行具体状况,进而创建军队体系良好的自我控制管理机制。对于当前没有创建独立军队财务工作监督部门的现实状况,应强化与纪检监察、审计监督机构的全面合作,通过共管共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提升综合监管效能。应完善信息化建设,建立反馈信息体制,针对监督管控范畴、具体管理对象与监督时段做到协调选择、制定一致实践计划,促进联动机制的完善强化,进而实现事半功倍的军队财务监督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财务监督工作成效篇6

一、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关系

财政监督新机制的建立,应当体现财政管理的特色。在当前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中,财政监督要紧贴财政中心工作,围绕财政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和影响财政收支变动的重要因素,不断调整监督的方式方法,理清思路,提高认识,正确处理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关系,实施有效监督。

1、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密切联系,相互促进

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财政管理的活动是财政监督的内容和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讲,财政监督本身就是一种财政管理行为,是保证财政分配、调节职能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无论从管理学理论上分析,还是从财政实践的角度来讲,监督都是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同时,财政监督的范围涵盖了财政管理的范围,只要存在财政管理,就必须要有财政监督。而且是从事前预警、事中监控到事后检查的全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管理中开展监督,在监督中加强管理。

2、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职责不同,互有区别

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财政管理主要是按照财政法规、政策、制度及财政业务流程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的活动;财政监督则是对财政收入的征管质量、财政支出资金使用的合法性、有效性以及财税法规、政策、制度执行情况实施的监督检查。财政管理一般是通过日常的业务(比如对财政资金的验证、征收、分配、拨付等方式)开展工作;而财政监督则主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调查等方式达到监督的目的。另外,二者参与工作的人员有所不同。财政监督一般由财政监督专门机构的工作人员组成,有时还需抽调财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人员配合,共同参与对有较大影响、较为普遍的重大问题,开展监督检查;财政管理一般是财政业务部门内部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的经常性、事物性的活动。

二、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定位

1、加强财政监督是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

全面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是当前财政支出改革的主要任务。改革的内容已经明确:一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严格界定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首先保证国家安全和政权建设的需要,保证文、教、科、卫、农等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减少财政对应由市场调节的项目和可以利用社会资金发展的事业的投资,优化支出结构。二是改革财政资金缴拨方式,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也就是在财政收入方面,取消一切收入过度帐户,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帐户;所有财政支出都要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并统一由国库直接支付。三是强化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实行部门预算。通俗地讲,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细化预算编制。并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

财政监督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财政管理的改革过程就是财政监督检查不断得到加强、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提高的过程。比如,强化预算管理、编制部门预算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为进一步完善综合财政预算和零基预算的编制,事实上扩大了原有预算的范围;部门预算的全面推行则深化细化了预算的内涵。基于此,只有加强和深化财政监督,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又如,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财政支付方式,既是对财政资金运作方式的改革,同时也是加强对财政资金收付环节的规范和监督,防止财政资金的截留挪用与损失浪费。可以说,财政监督工作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直接影响到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效。

2、财政监督必须服从服务于公共财政的要求

财政部门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管理过程,就本质而言就是一个重要的监督过程。财政监督机构的各项具体监督检查活动,本身也是对财政收支的管理活动。财政监督的这种属性,客观上要求财政监督工作必须彻底改变只重检查、不重管理,只重收缴、不重堵漏,监督检查和管理相脱离的片面做法,要善于在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财政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逐步从监督检查型转变为监督管理型。在当前,财务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是财政监督的重要形式,仍需大力强化。财政监督检查专门机构要按照财政监督必须服从服务于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的原则,抓住财政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不断提高监督检查的综合效能。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克服“为检查而检查”的思想,不做表面文章。要站在切实服务财政管理的角度实施检查,并将监督检查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检查、分析,善于发现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加快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实现将财政监督寓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三、当前财政监督面临的形势

(一)、当前财政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我市的财政监督工作同全国一样,从监督的范围、监督的方式方法、监督的效果等方面来看,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财政监督还缺乏权威性、及时性与有效性,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振兴财政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

1、财政监督的覆盖面窄。从财政监督的本质要求看,其监督范围至少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的全过程;二是执行财政财务制度的所有单位和个人;三是结合经济运行情况对财政运行质量进行检查和分析。由于在财税物价大检查取消以后,地方财政监督的范围没有得到及时的明确,造成监督的范围、职责模糊不清,实际监督面狭窄;监督的方式方法,仍以直接的事后检查为主,针对既定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查处,没有对事前、事中的行为进行监控;而对新的经济行为、交易方式,如企业改制、资产重组以及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的监督约束很少。在监督对象上也缺乏针对性。因而,大大降低了监督检查的效率和效果。

2、财政监督方式不规范。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财政监督职责权限等因素的影响,财政监督工作主要是对财经领域的某些突出问题采取综合或专项治理的方式进行。从方式方法上看,表现为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从时间上看,表现为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监督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从监督内容看,表现为对财政收入检查较多,对财政支出监督少;对某个单一事项或某个环节检查多,对全方位监控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少。由于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很多财经违纪违规问题都在既成事实后才被发现,从而造成财政、税务等经济领域的违法现象屡查屡犯,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虽然强调根据新的形势来调整财政监督方式,做到“四个结合”,即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检查相结合,财政监督与财政具体业务管理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抽查相结合,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但以事前、事中监督检查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检查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这种多样化全方位的财政监督方式,暂时还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得以有效运用。

3、财政监督体系不健全,财政监督与其他社会监督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一是财政监督专门机构设置不规范,级别、名称不统一,部分县、区至今还没有成立专门的财政监督机构。二是经济监督的职能分工与监督范围界定不明确。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主要是由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稽查、银行监督以及其他社会监督等构成的。这些监督部门都是根据部门属性确定各自的监督职责,基本上都是以预算收支、财务收支、资金周转以及其他经济运行质量作为监督对象。虽然在日常工作中各自监督的侧重点不同,但由于没有从法律上严格规定各自的工作边界,因而实际工作中很难避免相互扯皮甚至出现多头检查、相互“打架”的现象。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随着财政监督工作环境、对象、内容、方式等方面的不断变化,要求财政监督工作要以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建立健全涵盖全部财政收支、体现财政管理特色、具有对财政运行进行监测、预警、分析、保障、规范功能的财政监督新机制。我们要认清形势,克服困难,扎实工作,针对每一个问题都要尽量研究出相应的对策。

1、建立规范、有效的财政监督方式。财政监督方式要彻底得到转变,具体体现出上文提到的“四个结合”。我们应根据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和归纳,在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财政管理的措施和方法的同时,深入细致地探究和概括财政监督的最佳方式。

2、健全财政监督保障体系。我国的宏观经济监督体系是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环节、多层次的监督网络体系,主要由财政、税务、审计及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几大系统构成。这几个方面对于财政监督的侧重点不同,既有分工,又有交叉。财政监督是其他任何监督都无法替代的。审计、税务、社会中介监督是对被检查单位的外部监督,且主要是事后监督,而财政监督既有外部监督,又有自身内部监督,且内部监督是在财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同步监督。因此,要加强财政监督队伍建设和财政法制建设,健全财政监督保障体系,以维护和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与稳步发展。

财务监督工作成效篇7

关键词:铁路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思考

一、铁路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必要性

铁道部通过制定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确立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等改革推进方案,使体制机制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加快市场经营,谋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变成铁路企业的重要任务。只有提高铁路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督,进一步促进铁路企业财务工作规范,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才能为铁路实现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是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投融资业务的不断开展,社会对铁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铁路企业通过实施内部财务监督,能健全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财务管理过程控制,提高行业会计规范化管理水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完整、真实和可靠。

2.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保障经营合法合规的需要。随着当前铁路体制机制改革,多元化经营战略实施,财务工作势必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实施内部财务监督,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财务风险,规范铁路企业经济行为。

3.是加快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可以约束企业非理性经营行为、节约开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上海铁路局内部财务监督实践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笔者任职的上海铁路局,除定期接受国家审计署、铁道部审计中心、社会中介机构的外部财务监督外,也定期开展内部财务监督,建有比较完整的财务监督体系,完善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

1.建立内部财务监督体系,促进财务管理水平

(1)总会计师。主要职责有:组织对全局资产资金安全、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制度等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指导开展专项审计检查;协助组织财务预算、落实情况,实施全局国有资本监管、建立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企业投融资、担保、抵押及大额资金支出等重大事项的安全监管,强化财务监察工作,确保全局资产、资金安全等。

(2)审计处。是路局行使内部审计监督职权,管理全局审计工作的独立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有:贯彻国家、铁道部有关审计法律法规,制定全局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根据局有关规定,对局属单位年度业绩进行考核审计,对局属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各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执行财经法规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对局属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各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促进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3)财务处。是路局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有:贯彻国家、铁道部有关财经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负责全局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筹集运用、会计核算、国有资本监管等财务管理工作,检查督促局属单位和控股合资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内部财务监督方面设有:一是财务监察,负责监督检查局属单位执行《会计法》及国家、铁道部、路局财经法规情况,全面预算编制、内部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会计基础工作、国有资本营运、管理情况,内外部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等;二是资金结算所,主要加强资金监管,规范使用、管理资金,落实局属单位大额资金监控、现金管理、建设资金支付实时监控等工作,实行每日资金动态报告制度。

2.完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转换经营机制为主线,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并实施《上海铁路局财务监察实施细则》,重新修订《上海铁路局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上海铁路局财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财务管理办法,以制度促管理,切实提高财务保障能力。

(2)加强国有资本动态监管。在工作中,严格执行《铁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落实逐级负责制,严格执行国有资产评估的相关规定,加强评估项目的过程监管。

(3)加强资产的日常监管。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建立并全面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对外投资等经济事项事前分析认证、事后评价考核制度。开展优化资产配置的专题研究,盘活闲置资产,努力实现资产效益的最大化。加大对企业改制、重组、对外投资、产权转让、重大资产处置的监管力度,强化资产源头的动态控制。

(4)强化财务监察监督职能。充分发挥财务监察队伍作用,强化财务监督职能,结合阶段性工作重点,采取日常检查和抽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严格落实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制度。

(5)开展财务管理包保调研工作。建立财务包保管理制度,加强对所属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调研、检查、分析和指导,督导各单位进一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合理统筹各项财务资源,实现运输生产过程成本可控,有效发挥财务包保作用。

3.内部财务监督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

(1)取得的成效

一是有效防范经营风险。通过路局设立总会计师、所属单位试点配备总会计师,参与企业经济活动的策划、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利用专业的财务知识,有效地防范重大经济决策失误给单位带来重大损失,合理规避了经营风险。

二是有效保证资金安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大额资金联签、货币资金内控等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了资金安全控制,提升资金管理效益,保障全局资金安全、有序运行;加强内部资金调剂过程管理,合理控制资金调剂规模,提高了内源性存量资金的效益,确保结算资金安全可控。

三是夯实财会管理基础。举办2010年会计规范年活动,对所属单位进行会计基础达标考核工作,实现财务管理常态化,夯实会计基础规范管理,进而在2011年的复验工作中,取得会计基础规范化单位达标率100%的成效。

四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强化财务监督职能,由路局财务处、站段总会计师组成兼职财务监察队伍,开展财务监察专项活动。通过开展交叉检查、定期检查、财务监察、季节性监察等,强化全局财务预算管理过程监控,做好经营管理的参谋和“保健医生”,为加强增收节支提供有力依据,为完成财会重点工作奠定基础,并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举一反三,坚决督促整改,并从制度、机制入手,进一步完善、建立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2)存在的问题

一是内部财务监督信息未能实现资源共享。目前,我局缺乏一个路局财务处、审计处以及各单位共享各类审计信息的平台,通常是外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即审计处)、财务处组织的财务监察小组各自按照财务监督工作要求,完成对单位的审查工作,提交审计报告或检查结果。财务处负责统一督办整改情况,做好外部审计函复;内部审计则由各单位自行复函,财务处则收文督促整改。如此,一方面,财务处无法得知单位整改情况,需不时电话督促,跟踪效率低;另一方面,对于共性问题,各单位整改程序不尽相同,没有规范的流程。

二是内部财务监督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虽然,通过路局内部财务监督系统,各单位未出现重大违法违纪行为,但是仍然有少量诸如会计核算、会计基础不规范等情况在外部审计报告中出现,有时还是重复出现或未及整改,反映了我局财务监督工作尚存不足之处。

三、对进一步加强铁路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铁路企业虽然大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财务监督体系,但普遍由于线长点多,局内单位跨省市跨地区,在内部财务监督工作中难免会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笔者对此提出以下两点思考:

1.设立路局内部财务监督信息平台

(1)总体思路及具体步骤

总体思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创建“财务规章知识库”和“审计检查问题库”,搭建路局相关处室与所属单位共享的查询督办平台,具体权限由路局合理设定。在“财务规章知识库”分类置放国家、铁道部和路局财务规章、文件,在“审计检查问题库”分类置放外部、内部财务监督发现问题;规范整改业务流程,建立问题跟踪、预警、反馈机制,督促单位分析查找问题产生根源,达到对各类问题的动态监控;分析统计各类审计检查问题,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措施,达到对违章违纪行为的及时防范;建立审计检查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单位遵纪守法情况,达到对所属单位经济行为的有效控制。

具体步骤:首先,科学、合理分类财务规章文件、审计检查问题,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手段,创建“财务规章知识库”、“审计检查问题库”,实现财务规章、审计检查问题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重复审查,浪费资源;其次,在共享审计检查问题库的基础上,规范整改业务流程,建立问题动态实时跟踪、预警、反馈机制,督促单位分析查找问题产生根源,反馈整改情况,从源头防范违规、违纪问题的重复发生;再次,在进行对各类审计问题综合统计基础上,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措施,及早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最后,根据审计检查发现问题的类别、性质、金额大小,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复合分析评价方式,做到对事的控制和对人的管理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检查结果评价体系,对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情况给予科学公正的评价,并据此进行通报和奖惩。

(2)建立内部财务监督信息平台的预计作用

一是有利于规范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二是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三是有利于实现规章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四是有利于各部门工作交流,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五是有利于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铁路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水平

(1)加强财务法规和政策研究。只有加强财务法规、各级政策文件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法规意识,才能使铁路企业财务工作运作合理合法,财务监督运行及时高效。

(2)制订内部财务监督条例。监督条例应当体现群众监督、组织监督和法律监督的原则,以利于铁路企业财务工作自觉遵纪守法,监督有理有节。

(3)加强内部财务审计。通过对企业各项财务管理、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帮助及早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铁路企业财务工作符合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多元化经营健康发展。

(4)将监督活动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及全过程。内部财务监督不是只对某一项,如资金活动的一定过程进行监督,而是要贯穿于资金活动的全过程,并且贯穿在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

(5)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利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平台,选择路局纪委、审计处等部门,结合案件案例,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财会人员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自我约束能力,抵制不正之风,保持队伍纯洁。

(6)进一步健全财务监督的组织体制。加大所属单位总会计师配备力度,在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公司治理、财会信息化、财务监督和生产经营等领域切实发挥站段总会计师的作用。

参考文献:

财务监督工作成效篇8

一、地方财政监督的难点和问题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我国的财政监督总体上得到了加强,财政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我国的财政监督制度仍然不够健全,规范的财政自主监督体系还不完善,使得现行财政监督的法制建设、工作方式和监督手段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的需要。

(一)财政监督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

在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的过程中,发挥好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已成当务之急。但是,目前,地方财政监督检查职能转变,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公共财政大监督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财政监督还存在着“缺位”现象,基层财务监督薄弱,财务制度约束力不强,财务管理不严格的问题仍然存在。从监督内容上看,对公共收入的检查多,对公共支出监督少;对财政分配的最终结果检查多,对全方位监控及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跟踪问效少;从监督的方式上看,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从监督环节上看,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监督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这就导致很多财政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既成事实后才被发现,从而造成财政管理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屡禁不止。

(二)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一是在工作中议“收”的多,谈监督的少。现在议财政多是从“收”的角度做文章,如何扩展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如何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增加可用财力,如何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建设项目等等。在“用”的要求上监督少、问效少、追责少。二是存在重拨付,轻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决策层决定拨付,财政部门执行划拨是常规财政资金运转程序,由于有的专项资金使用周期长,跟踪监督环节较为薄弱,项目决算审计、检查成为事后监督,耽误了及时纠错的最佳时机,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三是重查错,轻绩效。把财政监督仅限于查错纠弊,监督视角没有得到拓展。一些地方乡镇领导主要精力都用在乡镇经济发展和资金筹集上,资金监管意识不够强,精细管理还做得不够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轻监管”、“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监管”、“重项目申报,轻后期监督”的现象。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弱化许多地方乡镇没有完善的财政监督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模式各异,没有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有的乡镇领导仅仅把财政所当成乡镇政府收支的“钱袋子”,乡镇对财务收支凭据审批、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资金的监督管理等环节缺乏相应制度,资金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少数管理人员法制观念不强,财务收支活动没有严格遵守国家财务规章制度。

(四)内部监督效率不高财政监督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二者相比较而言,财政的内部监督显得极为薄弱,财政对自身的监督力度还远远达不到管理的要求,财政监督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给国家财政资金的分配和预算的执行留下了漏洞和隐患。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内部管理松懈,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财政部门腐败现象的蔓延与财政监督尤其是内部监督不健全、不完善、缺乏约束机制等有着直接关系。一是缺乏常规监督指标考核。财政工作中重在业务管理考核,缺乏监督考核指标,尤其是缺乏日常财政工作监督考核细则和要求。二是纵向的财政监督需要加强。财政监督要走向常态化,业务自我监督是必要的。但从财政监督效果看,自上而下的业务监督更显得重要和必须。三是财政执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经领域内违纪问题仍然存在,滋生“小金库”的土壤还未彻底铲除,可能还存在着财会人员做假行为。四是地方财政监督环节缺乏有效的机制,乡镇财政资金在使用上随意性较大,预算和实际支出形成“两张皮”现象,缺乏预算管理意识,财务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监督化存在漏洞,在制度设计上,财政监督部门没有直接处分权,所以面临检查容易、处罚艰难的窘境,这在乡镇一级表现得更为明显,监督执法陷入屡查屡犯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财政监督效能的发挥。

(五)资金监管乏力,制约了资金效益的发挥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很难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其一,少数惠农补贴资金没有纳入财政所专户管理,作为项目实施地的乡镇财政无权过问,由县级主管部门直接发放给农户。其二,乡镇财政受制于乡镇政府,部分专项资金存在转移用途、截留挪用现象,乡镇财政“看得见,管不着”,致使乡镇财政监督弱化,影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对涉农资金违纪违规问题缺乏具体的处罚和整改措施,管理和监督的威慑力不大。其三,对非财政渠道下达的涉农资金监管难。不少涉农补助资金分属民政、林业、农业、教育、计生等多个部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乡镇财政对这些资金监管乏力。其四,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监督职责的范围和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区,财政监督的内容和范围还没有适应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广泛性、多层次、全方位监督的要求。

二、原因剖析

(一)责任落不实、制度不健全,横向协调机制不畅一是业务监督缺失。财政监督概念教条化,排除在业务之外,该全程监督的敏感地缺乏有效监督;二是上下联动不够协调。财政资金运行是个上下衔接的链条,从财政资金收入的筹集、财政资金的配置到财政资金的使用的各个重点环节都应设置可上下监督的指标,使上下监督全程可连续、可操作;三是责任不明。财政监督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大的行政执法工作,该由那一些负责,哪些人负主要责任必须明确。从现行运作体制看,还无法实现财政部门全口径管理,从上至下的资金各渠道运行,并由相对应的各部门管理,无法统一标准,不单是一个财政部门的内部需要加强监督的问题。财政监督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一方面是各业务机构在履行相应监督职责时,专职监督机构在整个监督工作中的牵头和协调作用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与审计、纪检监察、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

(二)社会监督互动不足一是人大财政监督缺乏应有直属机构和队伍。通过人大监督渠道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应建立隶属于人大的审计机构,代表人大监督财政运作,增强财政监督的有效性。二是其他机构监督合力未形成。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机关的参政监督,监察机关的执纪监督、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与财政业务监督之间沟通、协调不到位,应进行类似联席会议的形式,把各方面的监督要求和建议融入到财政工作实际中去,体现出监督的连续性、有效性,形成方方面面的合力和效力。三是群众监督还比较困难。由于财政信息披露原因,社会公众的监督还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群众依法进行财政监督的意识。

(三)上级财政对基层财政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跟踪管理不到位一是对发现的问题没有督促落实整改或督促力度不够,整改效果不够明显。二是在严肃财经纪律、打击违规违纪行为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较为宽松,导致财政监督权威性不高。如,惠农补贴资金基础数据存在信息审核不严、不完整、不真实等问题,甚至存在虚报冒领和“二次分配”的现象。其次是除上级“高压线”的项目资金外,乡镇财政一般未安排项目配套资金和前期费用,或多或少存在转移用途、挤占挪用等雁过拔毛现象。

(四)基层财政监督人员少,水平低,新生力量不足由于乡镇财政所的人员、业务由县局管理,而编制、工作、考核由乡镇管理,每个所一般只有3至5个编制,业务量大,人员少,而且人员基本都是八十年代初建立乡镇财政所时招聘进入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很少,素质较低,理论基础薄弱,难以适应业务流程规范和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乡镇财政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对策与建议我国新农村建设已进入重要时期,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财政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如何把握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更新监督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财政监督理念,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健全监督工作的长效机制。财政监督体现在方方面面,仅靠财政监督专职机构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各业务职能机构也应落实监督职责,财政监督机构和业务职能机构之间,是共同的监督关系,必须加强沟通协调,统一组织,达成监督的互补性,把监督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监督”。要克服为检查而检查、为应付监督而监督的小地域思维,建立纵观大局、服务大局、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财政监督格局。紧紧围绕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这个中心,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突出监管特色,有重点地开展各项监督检查。

(二)坚持依法理财,强化监督手段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以制度规范财政执法行为,用制度来管人,努力完善财政管理机制,细化管理办法,堵塞漏洞。二是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责,规范工作方法及手段,建立健全责任制,制定一系列操作性强的财政监督业务考核指标,并纳入整个财政系统的效能评价体系,定期检查、考核评比,切实推进财政监督的全面开展。三是坚持查处违法违纪事项与有关责任人相结合,增强财政监督的震慑力,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从根本上触动违法违纪责任人的切身利益,促进遵纪守法意识的提高。四是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乡镇财政管理新模式。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以规范收支行为为重点,明确规范乡镇财政支出顺序和行为,确保乡镇重点支出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在不改变预算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对乡镇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以促使乡镇的财政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核算权和监督管理权相分离,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创新监管机制,促进监督制约一是要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应从重事后、突击性监督转变为全过程、日常性监督,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将监督关口前移,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调节资源、配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二是要理顺财政监督与其他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对各级各部门审计、监督、检查、稽核、督促建议和意见等结论性的建议和意见,应通过联席会、通报等形式进行相互沟通、协调、督办,认真落实工作成果,取得综合监督实效,形成监督合力。三是建立财政监督成果与预算管理挂钓,将监督结果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四是完善财政监督机构与预算管理机构共同实施监督的责任制度,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五是实施财政监督的“阳光工程”,方便群众监督。要定期和不定期披露公共财政信息,特别是惠民政策的预算、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等情况通过政务公开方式进行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促进阳光理财、民主监督。

财务监督工作成效篇9

[关键词]财政监督;财政监督弱化;监督检查队伍

财政监督是财政安全有效地重要保证,为确保财政资金合理有效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财政监督科学化管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避免出现“违纪违规、暗箱操作、”等问题的出现。在财政监督工作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如监督检查队伍建设落后、各监督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协调机制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造成我国财政监督弱化的原因

(一)监督检查队伍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财政监督检查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表现在监督检查人员政治素质低、业务能力低等问题。监督检查人员政治素质差容易产生执法不严、监督管理松懈、徇私枉法、知法犯法,甚至勾结企业骗税、逃税、制造假发票、截留国家收入。而业务能力水平低、专业化水平低会影响到监督管理水平。有些监督人员对财政业务不了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低,难以适应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需要。在人员配备方面,专业人员相对稀少,影响财政监督工作的进行。导致我国财政监督职能弱化的主要根源在于机构队伍建设落后,特别是地方财政部门、监督机构建设相对滞后,机构形同虚设。从总体上来说,我国财政监督工作因过多的人为干预、人情关系之上、随意性太强,致使深陷“关系网”难以抽身。

(二)各监督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目前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的监督主体有: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社会审计机构监督和项目稽查等。各监督主体之间按照各自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经济秩序进行监督检查,各监督主体之间相互独立,出现“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分散局面。同时监督主体之间职责分工不明晰,存在“多头管理”,容易导致重复检查、错漏检查、多头检查等问题,陷入“多龙治水,水患不治”困境,难以达到监督合力的效果。此外,在信息交换方面,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致使检查业务繁多,监督检查人员压力过重,加大监督成本,严重制约或影响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完善我国财政监督职能,发挥财政监督效能

(一)整顿财政监督检查队伍,提升监督检查队伍整体素质

为了保证财政监督质量,保证财政监督检查的顺利开展,必须加强监督检查队伍建设,提高监督检查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重视财政监督检查队伍政治理论素质培养。各级财政部门可根据部门具体实际情况制定一些财政监督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条例,约束监督检查人员。明确执法监督工作的地位,保障相关人员的监督权,赋予其处罚权,树立监督主体在监督工作中的权威性,能够做到依法办事。

第二,提高监督检查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培养其业务知识和能力,定期进行业务知识考试。各级财政部门之间可举办相关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鼓励监督检查人员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提升业务素质。

第三,财政监督机构设立独立的编制,提高监督人员的准入门槛,使得专业化水平高、业务素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进入到监督检查队伍来[1]。监督机构内部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留住优秀人才,保证队伍稳定。

(二)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为避免各监督主体“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局面、财政监督工作中出现的缺位和越位,保证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务之急是在经济监督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加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联系,形成“大监督”格局。可以通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座谈或者交流会等形式,对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进行交流,并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借鉴成功的经验。

其次,明确经济监督部门之间各自职责,实现权责明晰、分工明确,避免监督工作中出现的重复检查、错漏检查、多头检查等问题出现,保障监督检查资源有效利用,提高监督资源整合效能。

最后,为推进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财政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可以借鉴国外在财政监督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以美国为例,美国建立了完整、严密的财政监督体系。其主要内容是:由财政部门监督财政宏观政策执行情况和重大违纪违规;税务部门负责其他一般性税务问题的税收监督;其他部门(包括财政监督部门、审计部门和国会)负责财政支出监督。此外,我国强化财政监督工作应借鉴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资源纳税”、“自觉纳税”是欧美国家税收征管的典型特征,其背后约束力量在于严厉的惩罚措施,严格规定执法人员的职责。对于逃税、漏税或者采取其他途径躲避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厉的处罚,加大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提升财政监督威慑力和震慑力。

参考文献

[1]朱传勇.创新财政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J].财政监督,2012(31):44-46

财务监督工作成效篇10

关键词:财政监督;必要性;建议

依法理财是财政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而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推动和实现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必要保障。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新机制,坚持“习之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的中心任务,按照“收支并重、内外兼顾、查改结合”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聚焦热点,在财政收入征管、财政资金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不断加大检查力度,为规范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振兴当地发挥积极作用。

1当前财政监督的现状

1.1缺乏完善的财政监督法律法规

财政监督主要是由相关财政部门依法对各类组织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实行监督,需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现阶段内,我国财政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比较落后,没有形成专门针对财政监督的法律法规,使得财政监督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造成财政监督的成效不高。

1.2财政监督的方式、内容缺乏创新性

我国的财政监督在目前还是以合法性监督为主要内容,对财政绩效的监督力度较小;财政监督采取的方式与手段比较传统,主要还是使用直接、专项、事后等检查手段,与实际的财政管理有着较大的差距,导致财政监督工作处在被动的状态之中,进而就大大限制了财政监督的成效。同时,财政监督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无法适应越来越重的监督任务,导致财政监督工作缺乏一定的连续性,使得财政监督的效率低下。财政监督机构与队伍的建设较弱监督机构与监督队伍的建设对财政监督的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目前,财政监督机构还属于财政机关的范畴,使得其在权力制约上有着很大的不足,由于职权不够,从而使得财政监督工作无法得到顺利的开展,往往会受到许多的限制。而且当前监督队伍的人员素质与水平无法与财政管理的发展相适应,监督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全面化和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2加强财政监督的建议

2.1突出重点、热点,开展对财政专项资金检查

抓住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财政监管中的重点问题,强化财政支出监督力度,使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更紧密结合,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开展检查过程中,继续探索监督检查的新形式、新方法,综合利用监督检查成果,降低检查成本,提高监督效能。一是加强对财务、国库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收入对账制度,确保财政收入的完整与安全;二是结合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建立对重大财政支出资金,如政府采购、社会保障等财政资金从编制、拨付到使用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机制。

2.2提高财政队伍素质

在基层财政监督落实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借助一些统计软件、计算机操作来完成,但最终的工作还是要依靠不同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因此,我们在后续的基层财政监督工作当中,必须采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财政队伍素质。第一,所有的基层财政监督部门,应针对内部工作人员实施系统的培训、进修、考核,从而提高财政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工作任务,即便是在重要的时期,依然可以保持基层财政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第二,协调好内部工作人员的具体状态、模式。有些地方的基层财政监督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虽然方案可行性较高,但对基层人员产生的工作强度较大,压力提升,且无法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最终导致工作态度消极、工作能力下降。该类问题在今后应充分的避免,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量。

2.3强化监督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拓展财政监督的领域和空间

要实行监督信息公开制度,即不定期或定期公布o督信息,对重大案件实行媒体曝光,对一般案件实行公开制度,这样既可代替催款通知,又能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增强单位法人和直接责任人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提高违纪成本和风险,建立健全检查结果移交制度,真正起到监督效果和作用。树立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将检查和调查相结合,为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要将检查信息和调查研究相结合,适时转化为有效的管理建议。

2.4拓宽财政监督工作方式

与以往工作不同的是,现下执行的财政监督工作,在影响范围上和工作责任上都得到了明确,且必须随着国家的发展而进步,绝对不能固守老旧的模式。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及未来规划方向,持续的拓宽财政监督工作方式。要立足财政工作实际,财政监督工作应寓监督于管理之中,寓服务于监督之中,转变重收入监督而注重收支并重;转变事后监督为主而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的综合监督为主,逐步由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上来。通过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完善制度。同时,积极配合税务等执法部门,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堵塞漏洞,依法严厉打击偷、逃、抗、骗、漏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提高财政监督手段,真正形成监督与管理并重,日常监督管理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工作新格局。

2.5创新财政监督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百姓认知程度的提升,大家对财政监督的机制是比较关心的。在以往的工作中,财政监督的机制长久遵循固有的模式,虽然可以将很多的工作良好分门别类,减少混乱的情况,但是在工作效率上并不高,针对很多的尖锐问题和事件,所呈现出的成绩也非常表面化,对百姓的积极作用不突出,必须将财政监督机制全面的创新。首先,必须将内部监督机制不断的健全,从多方面强化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其次,必须将基层财政监督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当下已经是信息化的时代,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信息化技术、设备、软件的基础上完成。应针对各地方的财政监督情况,投入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增加平台的建设力度,充分实现信息、数据、工作的大量交流,对工作实现全面的监督和处理,避免造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