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9:25

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篇1

关键词:隧道工程;开挖;支护

中国路桥隧道工程建设的进程越来越快,为了避免大规模建设带来的破坏,合理运用路桥隧道工程隧道开挖与支护中各项技术指标是路桥建设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构建和谐交通的基础。明挖法和暗挖法是路桥隧道的两种施工方法。明挖法:地面先挖开,先在露天情况下修建隧道结构,之后再将修建好的隧道结构覆盖回填。暗挖法:开挖和修筑隧道结构是在地下进行,在施工时隧道上面的地层不挖开。暗挖法又分为:矿山法、隧道掘进机法、盾构法。隧道进洞采用大断面开挖的明挖法,这是一种简单的容易实施的方法,由于土石方量大,因此,对周边的植被破有非常大的破坏性。明挖法对于埋深较大的隧道是不适用的,在山岭道路上做隧道施工,必须使用矿山法。矿山法中的最重要、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开挖方法是喷锚构筑法,下面的内容中,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路桥隧道的开挖与支护的方法。

1路桥隧道的开挖分析

隧道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条件下开挖的建筑工程,因此,受到地应力,地址物理参数,地下水,地址断层等因素和开挖方式、支护方式、支护时间等人工开挖操作的影响比较大。建筑隧道采用的支护方式和开挖方式要因地制宜的选择,跟据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和围岩稳定性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案。现在,隧道开挖的方式有:全断面开挖方法、台阶法、台阶分部开挖法、导坑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等。在一级围岩处适合使用全断面开挖方法,工级围岩处适合采用台阶法,一级围岩处,上下台阶之间的距离应该满足机器正常作业的需求,并减少翻渣工作量,因此适合选用台阶分部开挖法。导坑法由于各工序安排紧凑,能保证施工安全,适用于围岩较差、沉降需要控制的隧道。支护方式一般使用:锚喷、锚网喷、锚喷网架、锚喷网架注浆、钢架支护、钢筋混凝土支护、注浆加固和预应力锚索支护等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联合支护,多次支护等形式是经常采用的,下面,我们从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技术角度,进行重点的分析讨论。

1.1隧道施工方法概述

矿山法是指一般开挖地下坑道方法修筑隧道,少扰动、早支撑、恒撤换、快衬砌是矿山法的基本原则。漏斗棚架法,反台阶法,正台阶法,全断面开挖法,上下导坑先拱后墙法,,下导坑先导后墙法,品字形导坑先拱后墙法,侧壁导坑法是矿山法的基本施工方法。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是新奥法,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学者拉布西维兹教授提出,以隧道工程经验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基础,支护手段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合的方式的施工方法,这个方法经过许多国家的实践研究,在60年代正式取得专利和命名。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是新奥法的基本施工原则。以盾构这种施工机械在地面以下开挖隧道的施工方法称作盾构法,盾构法可以在承受地层压力的同时在地层中推进的活动钢筒。盾构法的优点是一次成型,可以对围岩体减少重复的扰动,进而实现全程机械化施工。

1.2隧道开挖

在围岩可以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选择恰当的开挖方法和掘进方式,并将挖掘进度尽量提高,这就是隧道开挖的基本原则。在开挖和掘进方式的选择时,应该考虑到隧道围岩地质条件及其变化情况,选择的方法要能适应地质条件及其变化,也要能保证围岩的稳定性,同时应该保证快速掘进和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开挖成形方法就是隧道开挖方法,从开挖隧道的横断面分部情形来分,可以将开挖方法分成以下几种:全断面开挖法,台阶开挖法,留核心土台阶开挖法,分部开挖法。将设计断面分上半断面和下半断面两次开挖成型,也有采用台阶上部弧形导坑超前开挖的方法称为台阶开挖法。这种方式适用于含软弱夹层带或节理发育地段的三、四级围岩。台阶法细分又可以分成:长台阶法,短台阶法和超短台阶法。是由台阶法变化来的,上台阶超前倍洞跨,主要应用在采用短台阶法开挖遇到土质、涌水、掌子面坍塌等段落。特点时,施工的调整很小,是在遇到短距离围岩变化的时候可以最先采用的方式,对施工安全性能的提高很有帮助,缺点是工序比较多,进尺一般不超过一厘米,比较短。将隧道断面分部开挖逐步成型,且一般将某部超前开挖的方法是分部开挖法,也可以称作导坑超前开挖法。上下导坑超前开挖法,上导坑超前开挖法,单侧壁导坑超前开挖法,双侧壁导坑超前开挖法等是常用的方法。

2支护方法

2.1喷射混凝土

为了保持岩块体的咬合和镶嵌作用,使被裂隙分割的岩块体粘接起来,我们会采用向洞室内表面围岩喷射混凝土的方法,通过提高岩块体的粘接力和摩擦力来有效的防止围岩松动,这样对应力的集中产生的现象有规避和缓解的作用。同时,可以在围岩表面产生抗力和剪力,围岩因此而处于有利于稳定的三轴应力状态,而且喷混凝土层自身的结构刚度可以对不稳定体的坍塌现象起到阻止的作用。喷射混凝土自身有一定的刚度因此对岩土体的坍塌现象有一定抵抗作用,与此同时,可以使用其他的支护方法,共同承受支护结构的受压变形,真因为如此,现代隧道施工经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喷射混凝土支护方法。

2.2锚杆支护

为了对岩土体的变形产生一定的约束,我们采用在岩土体内打入锚杆的方法,并且通过向围岩施加压力,使原来处于二轴应力状态的洞室内表面的围岩保持三轴应力状态,从而,围岩体刚度的恶化就被有效的控制了。尤其在松动区内围岩的刚度,这种方法尤为有效。岩土体中的系统锚杆起到形成了被约束变形的岩土体加固圈,形成了能够承受外部荷载的岩土体承载拱,并且与岩土体共同承受外部荷载,增强了岩土体的稳定性的作用。

2.3挂钢筋网

在一般情况下,钢筋网是与锚杆连接在一起使用的,由于锚杆布设有一定的距离,锚杆约束作用之间的岩土体因此比较薄弱,很可能发生坍塌事故,因此,用钢筋网连接锚杆之间的距离保持稳定作用,使松散的岩土块体处于三轴应力状态中。

2.4钢支撑

利用支撑结构自身的刚度来稳定岩土体的方式是钢支撑,可以达到控制岩土体的变形的目的,在工作面开挖完成以后一般应该立刻按照设计间距安装钢支撑,这样能够将它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起到稳定岩土体的作用。在岩土体自身稳定性极差的地层通常会使用钢支撑,钢支撑一般有两种形式:钢筋制作的格栅钢架结构和型钢制作的工字钢支撑。为了确保保岩土体的稳定,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经常与钢支撑混合使用。

3结束语

对于中国的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山岭丘陵地区来说,路桥隧道的应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路桥隧道的施工必须根据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的施工地域、水文等,综合各种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当地区域实际情况的隧道开挖与支护方案。我希望,这篇文章的路桥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方法的分析,可以被相关的从业人员合理的采纳其中有利的方面,通过先进的技术知识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将西方国家的隧道开挖与支护方法采用的成功经验借鉴过来,更高的提升我国路桥隧道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立炳.浅析公路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方法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4).

[2]吴智慧,骆伟.浅谈高速公路隧道开挖支护技术[J].山西建筑,2007(30).

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篇2

关键词:公路改建;施工技术;隧道工程

中图分类号:F5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不断增长,现有国省道已不堪重负,难以承担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路面破损及阻塞状况愈演愈烈,原有道路通行能力变差、舒适性变差、经济性变差,因此,采取旧路改建予以恢复或提高其使用功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公路改建工程以及隧道工程含义

对原公路及沿线设施进行全线或逐段提高技术等级,以提高其使用性能的工程。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

二、隧道工程背景

在隧道勘测和开挖过程中,须了解围岩的类别。围岩是隧道开挖后对隧道稳定性有影响的周边岩体。围岩分类是依次表明周围岩石的综合强度。中国在1975年制定的铁路隧道工程技术规范中将围岩分为6类。关于岩石分类70年代以前常用泰沙基及普氏等岩石分类方法。7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应用较广并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推荐的为巴顿等各种分级系统。此外,还有日本以弹性波速为主的分类法。围岩的类别的确定,为隧道工程设计合理和施工顺利提供了依据。

三、旧路基的改建与处置

1、旧路基的利用旧路基经过多年的行车作用基本稳定,因此旧路改建时一般宁填勿挖,充分利用,对于局部出现翻浆、沉陷等破坏严重或弯沉较大的路段可采取换填碎石、砂砾及打砂桩、石灰桩、粉喷桩处理。2、旧路基加宽综合处置方案本地区旧路两侧地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靠近村镇路段路两侧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较多,局部地段含水量大,综合工程实践,目前适合本地区的加宽处置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一台阶开挖,适合地基土质较好的路段。

方案二台阶开挖+天然沙砾基底处理,适合含水量大、沟塘的路段,在具体应用时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条件和工程造价综合考虑。如米横线按照方案一进行处理,该道路大部分路段为利用挖方加宽路基,填土高,地质水文条件良好。省道204鱼横段K225+200-K225+500路基加宽按照方案二进行处理。3、旧路边沟的补修和增设对于旧路缺少边沟的路段,必须增设边沟,以迅速排除路面水流,边沟的形式及断面尺寸应根据当地降雨量大小确定。四、工程施工技术

根据隧道工程特点,按照“新奥法”的施工原则,总体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洞口防排水工程施工明洞开挖防护超前管棚施工洞身掘进洞身支护二次衬砌洞内路面整平层洞内路面面层洞内边沟洞门工程墙面瓷砖、拱部内墙喷涂、电器安装等竣工验收。1、洞口施工土方施工采用机械化作业,石方爆破主要用浅眼台阶爆破法,底部和边坡用小炮松动爆破,以保护底板和边坡受破坏,倾角按设计边坡施工,预留保护层厚1.5~2m,在明洞拉槽开挖前结合路基情况事先做好排水工作,洞口环形截水沟先期完成。2、洞身开挖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原理进行隧道设计和施工必不可少的手段,施工时要根据设计要求加强量测,及时反馈以便修正设计,指导施工。①Ⅴ级围岩。Ⅴ级围岩条件较差,先进行超前管棚或超前小导管施工,开挖采用留核心土分部开挖法进行施工。开挖采用弱爆破并采用预裂爆破,严格控制炸药用量。施工中遵循管超前,弱爆破、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原则。先施工管棚超前支护,然后再开挖上部环形部,上部初期支护完毕后进行核心土开挖,最后进行下部开挖及支护。初期支护采用锚、喷、网、工字钢联合支护结构和每榀间距50cm钢拱架支撑,系统锚杆采用Ф25中空注浆锚杆,锚杆长4m,间距0.5m×1.0m,按梅花形布置,喷混凝土厚25cm,并通过施做钢架锁脚锚杆加固拱脚,使初期支护与围岩形成完整体系。开挖完成后立即喷射混凝土封闭围岩,然后打锚杆、挂网,钢拱支撑后,经分层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②Ⅳ级围岩。采用上半断面长台阶法施工。短开挖、强支护、快衬砌,在上断面支护保证岩体稳定的条件下,再进行边墙扩大及底部开挖,上部开挖高度暂定为5m,施工时视实际情况调整,进尺一般控制在2m以下,并严格控制爆破药量,保证光面爆破效果。初期支护采用锚、喷、网联合支护结构和必要时设置超前锚杆,锚杆长3.0m,间距1.0m×1.2m,按梅花形布置,喷混凝土厚15cm,使初期支护与围岩形成完整体系。开挖完成后立即喷射混凝土封闭围岩,然后打锚杆、挂网,经分层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防排水层施工①排水工程:在衬砌与喷锚层之间设隧道专用复合防水卷材,复合防水卷材能使漏水能从衬砌背面通过排水滤层排至墙角,再由墙角处衬背纵向盲沟集水,通过横向排水管引出。衬背纵向盲沟采用?覫100mmHDpe打孔波纹管,盲沟应设置在防排水层外面,固定在喷锚层面上。在衬背土工布排水层与原衬砌之间设环向排水盲沟,环向盲沟采用?覫50mmHDpe打孔波纹管,一般间距为V级围岩2m,iV级围岩5m,iii级围岩10m。②防水工程:在衬背面设置隧道专用防卷材,土工布设置在防水卷材与原衬砌层之间,其兼作衬砌背排水层及缓冲层。为了防止柔性防层由于施工原因而可能出现局部地防水失败,故二次衬砌做成自防水砼结构。采用低碱性膨胀水泥砼。自防水结构抗渗标号要求达到S8。

4、隧道二次衬砌本隧道设计要求砼强度等级为C25,抗渗指标为S8。为保证二次衬砌质量,提高工效,二次衬砌采用自行式全断面钢模台车配砼输送泵泵送入模。衬砌用砼采用商品砼,震捣采用插入式震捣器配合附着式震捣器。钢模台车长度为12m,段间施工缝嵌以设计院确定的橡胶止水带型号。5、仰拱、铺底等施工排水沟等先行施工,仰拱与铺底同时施作,距开挖工作面相距50~100m,实践证明,及时施作仰拱,起到早闭合、防塌方效果,同时能保证洞内道路的畅通,对搞好洞内排水、搞好文明施工、防止隧道基底软化等都是非常有利的。仰拱施作,势必影响到车辆的通行,为此采取防干扰简易平台做为过渡通道,以保证掌子面正常施工。五、地质超前预测预报

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的地质工作者应严密注意围岩开挖情况,通过探测手段,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几米至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围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掘进中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提出预报,以便有准备地做好各种预防和施工措施,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6、施工监控量测

根据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对隧道下列项目进行量测:隧道内目测观察、隧道拱顶下陷量、隧道仰拱顶隆起量、隧道内空变位、钢支撑内力、喷砼内力、地表沉陷。采用相关地下工程新奥法围岩观测数据信息处理系统软件进行分析与数据处理。

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篇3

【关键词】隧道工程;安全风险;施工管理

1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

隧道工程是城市交通轨道项目、高速公路项目、铁路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普通的工程项目,隧道工程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安全风险较大,所以在实际施工设计中需加强安全管理,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设置安全目标。施工单位应结合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安全风险类别,灵活设计可参考的“安全管理目标”,使施工人员以此为导向,规范施工操作流程,抓住隧道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点。2)确定安全管理主体。为使施工单位有序地完成隧道建设中的开挖、爆破工作,相关人员需提前进行隧道勘测、实地测量工作,所以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应从该阶段入手,评估隧道勘测、现场施工准备、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活动中的安全风险,并制订科学、合理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方案。让一线施工人员能够基于安全管理措施,树立安全意识,主动、积极地防范安全风险,并且能够在隧道施工期间快速识别安全风险,规避风险损失。3)安全风险监测。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导致其风险性较强,因此,安全风险监测同样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相关人员需借助详细的风险监测数据,识别、应对各类安全风险,制定出利于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隧道施工现场的财产安全,将各类安全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1]。

2隧道施工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分析

2.1隧道施工方案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安全管理技术体系逐渐成熟,但在解决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时仍存在隧道施工方案针对性不强的情况:(1)隧道施工方案在具体实施时没有对安全风险起到制约作用,施工人员在落实各类施工方案时,尚未结合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来源、类别来分析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未分析施工技术方案对安全风险的防控作用,最终使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时施工方案安全管理效能不明显。(2)隧道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施工人员可能会面临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所以对安全管理的灵活性有着较高要求。但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持续地总结安全管理经验,制订的施工方案、安全管理计划与实际安全风险不符,最终引起不可预估的风险损失。

2.2施工时的现场管理问题

隧道施工现场管理是在现场勘测隧道工程的现场环境后,设计隧道施工方案,组织一线施工人员落实隧道设计图纸的管理工作。隧道施工现场管理包括材料堆放管理、施工组织指导、现场支护管理、隧道洞口开挖管理等内容。现阶段,隧道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在于支护管理、隧道开挖,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隧道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较大,频频发生塌方这类安全问题,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为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质量,还应重视隧道施工中的现场管理。

2.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缺乏

施工人员作为隧道工程现场管理、安全控制的主体,其安全意识、安全管理能力均会影响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的防范效果。但根据以往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知,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没有严格遵守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施工操作不规范,从而使得隧道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安全损失。

3隧道工程现场控制措施3.1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1)隧道洞口开挖。隧道工程建设中,洞口石方应通过“弱爆破”的方式进行开挖,隧道边坡、仰坡则需采用机械、人工开挖的方式,人工开挖过程中应采用“锚喷支护”增强该区域的稳定性。洞口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提前进行支护、防塌陷处理,优化防排水设计,基础防护措施实施完毕后,及时加固隧道洞口的基地,进行明洞、洞门施工。为优化洞口开挖技术方案,洞门施工时可配合组合钢模、模板构件环框式洞门,并通过整体衬砌的方式确保各结构有效连接。在此期间,为在隧道工程现场控制中加强安全管理,还应明确隧道开挖流程,全方位做好安全支护处理,具体开挖顺序如图1所示。2)明确隧道初支重点。初次支护是隧道工程现场控制、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人员在隧道开挖出渣后需尽快进行初次支护,避免隧道内部岩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初次设立支架时应基于围岩等级,合理布设支架,若围岩较差,施工人员应在设立支护拱架前期进行混凝土初喷,防止后期岩石掉落。另外,初次支护完毕后,施工人员应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设置沉降监控点,但不同围岩等级,其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会有一定差异性。比如,Ⅴ级围岩、Ⅲ级围岩、Ⅳ级围岩的观测点设置间距分别为10m、50m、20m。3)重视隧道仰拱施工管理。隧道仰拱施工时,Ⅲ级围岩的仰拱与隧道现场的“掌子面”间距应控制在89m以内,Ⅳ级围岩为50m,Ⅴ级围岩为39m。并且由于隧道仰拱施工包含电工作业,所以应提前设置照明设备,岩层出渣时应加强安全防护,组织专人指导该环节的施工作业。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应定期检查、维护仰拱栈桥,使行人、车辆能够安全通过,且该区域的安全通道与掌子面距离应保持在15~25m范围内。

3.2优化施工组织管理

为优化隧道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减少安全、质量风险,施工人员应合理选择隧道施工方案,明确不同类型隧道工程中各类隧道开挖工艺的实用性。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应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及其他方面,优化施工组织管理。对于隧道工程而言,材料进场时,应重视材料质量检验。进度管理的关键在于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管理人员应全面安排材料进场、人员管理、作业协调、设备调用等工作。日常管理过程中检查隧道施工进度,分析各道工序、工程所需时间,监测各项施工方案的实施情况,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使施工人员高效完成隧道工程中的各项作业。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应加强隧道工程中的人员组织管理,优化隧道施工组织结构设计,明确相关主体在隧道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中的责任,使其依据相关管理制度,积极履行自身责任与义务。

3.3做好隧道施工人员管理和安全风险培训工作

1)在隧道工程中,应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让施工人员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同时掌握安全防护、安全施工的方法,将隧道施工中的各类安全措施应用在施工中。比如,隧道高空作业时,建设单位可提前对施工人员展开安全培训,使其了解高空作业时应进行的安全管理内容,严格遵守高空作业时的安全制度。2)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观看隧道工程安全管理案例,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安全培训、安全施工的价值,能够主动记录、分析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并在施工活动中自觉规避各类安全风险,警惕安全事故。最后,建设方应定期检查隧道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同时设计安全警示标识,对于从事危险施工作业的人,可在加强安全培训的前提下,为其购买安全保险。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应树立安全管理意识,全方位落实现场的安全监管工作,将安全检查作为现场管理的重点内容。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合理增加安全管理投入,配置可靠的安全设施,成立安全监管小组,不定期进行现场施工作业的检查[2],排查安全风险隐患、违规作业,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为隧道现场施工中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助力[2]。

3.4加强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和交流

1)确定监测项目,选用监测设备和仪器。隧道施工活动中监控量测的主要项目有“现场地质”“现场支护情况”“拱顶下沉”等,可用的量测仪器有iSS30a数显收敛计、钢尺、水准仪、水准尺等,具体监控内容包括隧道开挖面围岩的“自稳性”、隧道洞口浅埋地表的下沉情况、围岩收敛量、支护设计合理性、拱顶下沉值等。2)正式量测时,施工人员应选择具有防震功能的测试元件,并将其埋设在隧道工程的现场“测点”处。量测前期应注意检查设备参数、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问题,确认其状态良好后投入使用。测试完毕后整理所用仪器,记录量测后的数据信息,并整理其他量测资料。3)设置量测点时,施工人员可根据隧道开挖后全断面的水平基线,分别布设3个量测点,隧道起拱处水平布设1个量测点,隧道基面、起拱线下方均设置1个量侧点。隧道施工中,相关人员应重点量测隧道周边水平位移、拱顶下沉情况。首先,埋设量侧点时,施工人员应在喷锚支护完毕后,使用风钻机在隧道周边钻孔,钻孔规格为深度20cm、孔径40mm。钻孔后灌入“锚固剂”后应用固定杆件,但杆件在钻孔处的外露长度应控制在45mm以内,避免在后期因外部受力而受损。在此过程中,相同水平基线处的测点应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先线段上,确定各量测点后启用隧道数显收敛计,分别量测隧道周边水平位移情况。其次,将固定杆埋设在拱顶的量测区域,杆件外露区域需要布设挂钩。对于拱顶下沉的量测活动,量测点大小应符合量测要求、量测环境。在隧道施工中设置支护结构时,相关人员还应避免损伤量测点,若量测点因意外被掩埋,量测人员应及时重新布设量测点,保证量测数据采集的持续性。量测拱顶下沉值后,还应结合隧道实际埋深以及隧道开挖面的净高确定地表下沉的量测点。在水准尺、水准仪的作用下,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量测精度较高,量测数据的精度值可控制在2~3.5mm范围内。获取完成的量测数据后,相关人员应分析、整理所有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曲线,以此促进量测后的信息反馈与交流,使施工设计人员能够结合量测后的各区域特征曲线,了解隧道施工中各区域的变形、位移情况,从而监控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加强现场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比如,特征曲线图中发现支护区域的围岩存在变形情况后,管理人员可快速识别安全风险,组织人员撤离。

4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安全生产,安全建设”的基本目标,隧道工程施工应加大隧道安全管理力度,持续优化施工组织管理,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增强其安全管理意识。在此过程中,隧道建设单位还应从技术角度出发,用先进、适用性较强的技术方案保障隧道开挖、爆破、现场支护中的施工安全,保障隧道工程安全管理、施工管理质量,提升我国隧道工程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喇英阁.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智能城市,2020(3):21-22.

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篇4

【关键词】铁路;瓦斯隧道;安全;监理

1、工程概况

赣韶铁路段梅岭隧道起讫里程为DK62+820~DK66+922,全长4102米,采用新奥法施工,当隧道进口工区施工至DK62+928,出口工区施工至DK66+719时,均在掌子面爆破后出现燃烧现象,经有关部门对掌子面气体进行采样检测,发现样本气体中含有甲烷,经设计单位勘察核算,将梅岭隧道判定为低瓦斯隧道。

2、瓦斯的概念及危害性

瓦斯是指隧道开挖过程中从岩(煤)层中逸出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1]

瓦斯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造成人员窒息,甲烷本身无色无味,当其从岩层中逸出时,会使隧道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降低,当氧气含量降低至一定程度时,会使人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2、造成燃烧或爆炸,当瓦斯的浓度为5%~16%时,遇火会爆炸,当瓦斯的浓度低于5%或高于16%时,虽然失去其爆炸性,但是遇火会燃烧,不管是燃烧或爆炸,都会影响隧道的安全生产,甚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3、瓦斯隧道分类

根据全工区内绝对瓦斯涌出量的大小,可将瓦斯隧道工区分为低瓦斯工区和高瓦斯工区;而瓦斯隧道的类型按隧道内瓦斯工区的最高级确定,可分为低瓦斯隧道和高瓦斯隧道。[2]

梅岭隧道位于南华地台之桂坳和赣闽隆起南雄断陷地带,梅岭向斜的东北翼,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下统和震旦系上统浅变质岩系,寒武系下统炭质板岩内赋存少量有害气体,因炭质板岩非煤层,有害气体主要以游离方式存在于封闭的裂隙内,分布不均匀,平均浓度较低,且不能排除个别封闭裂隙发育带有害气体较富集现象。经设计单位对隧道地质进行判定,确认DK62+970~DK63+760、DK65+430~DK66+720段为低瓦斯工区,其他里程段为非瓦斯工区,确定该隧道为低瓦斯隧道。

4、瓦斯隧道监理工作要点

鉴于梅岭隧道属于低瓦斯隧道,监理单位除了对隧道的主控实体项目,包括洞口段施工、洞身开挖、初期支护、防排水施工,二次衬砌及相应辅助和附属工程,进行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控制,还应针对瓦斯隧道的特殊性,在各个施工阶段对其进行重点监控。

4.1施工准备阶段

开工前,监理单位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建立了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和专项瓦斯管理小组,并按要求配备了合适的人员;2、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紧急预案能否满足所有工作要求,3、审查施工单位瓦斯隧道施工参与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特别是专职安全员和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4、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对作业人员进行了瓦斯隧道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5、审查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通风设备、爆破器材、电力设备、劳保用品、应急物资及监控仪器等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4.2施工过程阶段

隧道开挖至设计的低瓦斯工区时,监理单位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收集、整理及反馈各类监测数据,用于指导施工;2、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记录;3、定期检查洞口进出洞记录;4、根据批准的施组及方案,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方案进行超前探测,核实探测数据真实性及准确性;5、加强对施工单位钻爆工作的管理;6、审查应急演练方案,督促施工单位按时进行演练并予以改进。

4.3竣工验收阶段

隧道施工完成后,监理单位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竣工技术文件,并整理好监理资料;2、竣工验收时,保证隧道达到瓦斯设防标准,即在内拱顶以下25cm处的空气中瓦斯浓度不得大于0.596;3、隧道交付运营前.督促对全隧道讲行瓦斯检测。

5、瓦斯隧道安全监理重点

低瓦斯隧道中的瓦斯逸出量通常很小,有时甚至量不出来,项目管理人员容易忽视其危害性,工程实践证明,低瓦斯隧道常常因为管理上的疏忽出现燃爆等危害,影响安全生产,造成人员伤亡。为此,监理单位应特别注意瓦斯隧道的安全监理工作,对以下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检查和重点监控,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5.1瓦斯隧道检/监测

梅岭隧道为低瓦斯隧道,按照规范要求,现场采用便携式瓦检仪检测,同时配备了瓦斯浓度报警系统和固定式瓦斯报警仪,施工人员联合监理人员对每个作业面利用便携式瓦检仪,由洞外到洞内,进行定时、定点巡检,重点检查电器设备集中的地点、二衬作业面、开挖作业面。

在施工期间,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应在隧道内安设瓦斯自动连续检测系统,以便实时跟踪、自动记录和报警以及应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具体做法是在正洞开挖工作面、机电设备集中处、总回风巷、衬砌台车处各安设一个甲烷传感器探头,瓦斯浓度达到报警值时传感器探头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断电仪发出光报警信号;瓦斯浓度超过断电值时,断电仪可自动切断超限区的电源,自动监测系统仍正常工作。

5.2瓦斯隧道防突

由于隧道开挖断面大,为防止瓦斯突然涌出,施工中应采取多排钻孔预排瓦斯。根据有关规范和设计文件,梅岭隧道在掘进时每一循环预先钻超前钻孔排放瓦斯,全断面每次钻19个超前钻孔(上台阶9个,下台阶10个),排放孔设置根据瓦斯涌出部位、涌出量、涌出压力确定,孔径直径Φ89mm,孔深5m。

5.3瓦斯隧道防爆

梅岭隧道中存在的围岩裂隙瓦斯有异常涌出的可能性,瓦斯局部聚集导致浓度升高,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事故,因此,在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予以防治:1、依靠通风方法,将瓦斯稀释至安全浓度范围之内;2、对围岩裂隙瓦斯异常涌出量较大的地点,采取钻孔排放的办法,将瓦斯提前释放出来,减少隧道开挖后瓦斯的突然大量涌出;3、防止各种引燃火源,包括电器设备失修和动力电缆绝缘破坏引起的电弧和电火花;4、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的煤矿许用炸药和雷管,并严格执行“一炮三捡制”和“三人连锁爆破制”。

5.4瓦斯隧道通风

根据工期安排及低瓦斯隧道施工难度大的特点,梅岭隧道在进出口及斜井处同时掘进施工。为保证隧道内的通风效果,根据计算,施工单位在进口、斜井洞外30m各配备了一台SDY2809-5(75Kw)型风机,并在进出口低瓦斯工区距洞口1000m处各架设一台DSDDY260m-6(55Kw)防爆型风机串联向掌子面送风。此外,为缩短通风排烟时间,减少风管的阻力和风管的漏风系数,提高功效,在进口DK63+700处增加通风竖井。

6、结论

在梅岭隧道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不仅对施工主体项目进行了全程监控,还对隧道内低瓦斯工区的安全施工进行了重点监理。在各参建单位的积极配合下,该项目顺利完成,施工中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验收合格,开通后运行正常。

参考文献

[1][2]tB10120-2002,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03).

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篇5

关键词:渗流隧道地质灾害

中图分类号:U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c)-0077-02

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人们的出行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就随之变得少之又少。而这个问题也一直得到国家的关注,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将交通建设放在首选位置。但由于中国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表现为很强的复杂性,因此,为了减少地区之间的距离,国家将隧道放在山区交通建设的首选位置。长距离的深山铁路隧道的安全问题不同于一般性质的长距离隧道的安全问题,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原因有着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因为长距离深山隧道的修建不论是时间问题还是环境问题以及施工问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虽然隧道工程施工可以大大缩短地区之间的距离,但由于地区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通常会导致隧道施工工期长,所要求的技术很高和经费多等缺点。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滑坡、涌水和岩溶塌陷等危险,这样就会导致隧道施工的工期加长、危险加大、质量降低。当隧道工程施工遇到地质灾害时,不仅是隧道的有效使用期限变短,消耗的经费变大,同时,也会使隧道工程施工最终的目的性降低,即人们的出行扔存在安全风险。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地质灾害,渗流便是其中的一种,因此渗流成为在地质灾害中关注的焦点。中国的面积广,地质复杂,而地下水又会对隧道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渗流的影响。而在中国的隧道工程施工方面,渗流是很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很难避免的,有“十隧九漏”之说。因此,加强对渗流引起的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研究,找到防治办法,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可以有效的在保证人们正常出行与交流的同时,也可以保证隧道和人们的安全,增加隧道的使用寿命。

1渗流的特点以及致灾的力学机制

1.1渗流的特点

地球上必不可少的便是水,同时它也是各种地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在地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导火索。隧道工程施工的渗流主要发生在含水路段,当对此路段进行施工时,原有地下水的的状况就会发生改变,破坏其渗流条件,地下水便会随着隧道的一些位置流出,最终导致涌水灾害,形成渗流。根据地下水渗流的快慢或大小,渗流可表现为水的渗出、海流,当地下水流出的程度再次加大时,渗流又可表现为股流和大范围突水等形式。

1.2渗流致灾的力学机制

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地质灾害主要来自水的因素,而水的存在形式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在隧道中,水的存在形式同样是由静、动两种储量构成,并且这两种类型的水储量都与水围岩的规模有关。但是,水的存在形式不同,所以要涉及的因素必然不同。水的静储量是潜水资源含水层多年平均最低潜水位以下的地下水储量,即存在隧道内的地质之间的空隙中的地下水,它不仅与水围岩的规模有关,还和储水能力、给水能力有关;水的动储量是潜水资源含水层多年平均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地下水储量,即存在隧道内的与地表水源或其他地下水有直接联系的地下水,它不仅与水围岩的规模有关,还与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有关。

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水的赋存状态、岩石的性质以及岩石的完整程度等占主要的位置,其次是水与其他方面综合的影响也给岩体力学性能带来巨大的影响,例如,有的岩体遇水后会因胶结物溶解,导致岩体内的一些细小颗粒被融化,从而使岩体软化,变得疏松,最终致使岩体的强度降低;有的岩体会因岩体中的一些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强度降低;有的岩体会因岩体中的物体遇水变得光滑导致岩体变形或破坏使其强度降低。

岩体发生变化通常是由水和岩体之间的化学反应造成的,而他们之间的力学又通常会使地下水水量发生剧变,而当水量发生变化时,其岩石之间的间隙中的水压也便随之发生变化,最终使岩石的结构受损从而使岩体的强度降低,导致工程体应力环境的恶化,从而影响着工程体本身。在岩体内部,通常存在着渗流场和应力场之间的动态平衡,两者之间互补互惠,每当渗流场或应力场中的一种发生变化时,另一种会自动发生变化,使其回复到原有的动态平衡。但是,如果一方变化的幅度过大,另一个不能随之也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动态平衡就会发生破坏,最终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2渗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每道工程都有自己的核心任务和落脚点,隧道施工也不例外。地质灾害检测和警报便是隧道工程施工的核心任务和落脚点。提前预知隧道工程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掌握隧道的变数,可以在遇到渗流时及时果断的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渗流灾害的影响程度,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对于隧道工程施工灾害的监控测量预警的流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前搜集有关隧道的信息,然后根据隧道信息进行此隧道工程施工的动态设计与管理,在动态效果良好且无误的情况下,根据动态的流程或步骤进行信息化施工,但在进行信息化施工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地质预报和监控测量,以此得到隧道工程施工进行中所遇到的可能的状况和数据,然后对地质预报和监控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反馈。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反馈,得出结论,如果显示无异常,表明隧道工程施工过程符合动态设计与管理,则继续进行正常施工;如果显示异常,则表示隧道工程施工过程有异于动态设计与管理的地方,是灾害预警,需要采取防治措施,并重新进行信息化施工。

隧道工程施工是一项大的工程,在进行施工前最好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灾害,这样就可以在遇到灾害时及时果断的采取措施,降低灾害的程度和损失。因此,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前进行地质预报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对于超前地质预报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首先通过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体系进行宏观地质调查分析和确定所遇灾害风险分级,根据灾害风险分级制定灾害分级综合预报方案,然后根据制定的灾害分级综合预报方案和宏观地质调查分析结论进行长期地质灾害预报,根据长期地质灾害预报进行短期地质灾害预报,在进行短期地质灾害预报结论无异常情况下,进行正常施工,在进行短期地质灾害预报结论异常情况下,则确定灾害类型与规模,并根据灾害的类型与规模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最后再进行正常施工。

任何灾害或事故的发生都少不了源头、过程和结果三个步骤,渗流地质灾害的发生也不例外,同样由这三个步骤发生,因此,该文从渗流发生的源头、过程和结果三方面进行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1)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前对地表水、暗河以及地下水等进行探测、预报和定位,即进行超预报工作,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工作,尽量减少水对将要进行的隧道工程施工所带来的影响,但在此期间仍要不断进行超前预报工作。

(2)当隧道工程施工进行中时,如若遇到水源或接近水源的地方时,可以采取放掉地下水或表面水等措施,不可以盲目施工,这样才可以保证正常安全施工以及隧道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使用寿命。

(3)当隧道穿越的水源丰富且不间断时,可以采取排、堵和排堵结合的方法,尽量减少水源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影响。当穿越河川或江水的隧道中有出水的裂缝时,一般采用堵的方式。

(4)为防治隧洞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流,也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如进行超前引排、超前预注浆等措施,阻止渗流在隧洞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

3结语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地质灾害有很多种,渗流便是其中的一种,并且渗流现象比较普遍,对隧道的危害很大,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既可以提高隧道的质量和安全率,同时也可以增加隧道的使用寿命。该文首先分析了渗流的特点和渗流致灾的力学机制,了解到渗流致灾的特点和原理,然后进行隧道工程施工灾害的监控测量、预警分析和隧道工程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分析,掌握隧道工程施工中地质灾害监控测量预警和超前地质预报的使用流程和步骤,为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奠定基础。同时,该文也对进行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渗流现象给出了一定的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

总之,渗流是一种常见的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同时也是影响最广的地质灾害现象,该文通过对渗流引起的隧道工程施工地质灾害进行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同时也增加了隧道的使用寿命。

该文通过研究找到渗流引起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做更深入的研究,由此在以后的研究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更进一步的完善:

(1)地下水是危害岩体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连接后的关系对岩体的影响会如何,在这方面可以做进一步研究。

(2)岩体中的一些与水关系强的生物也可能会对岩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晓红,梁峰,卢义玉,等.渗流引起的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分析与防治――以环山坪大跨度隧道为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S1):2718-2723.

[2]刘光福,曹大明.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预报技术探讨[J].公路隧道,2011(2):33-37.

[3]郑刚,戴轩.灾害环境下隧道不同部位漏水对于周围土体及平行隧道的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S1):3196-3207.

[4]吴德胜,吴丰收,李富明,等.综合地质预报方法在铜锣山隧道施工涌水预报中的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14(6):167-172,178.

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篇6

关键词:隧道;周边收敛;拱顶沉降;施工监测

StudyofShallowtunnelconstructionmonitoring

--inCaseofDa'antunnel

maYongjian1ZHanGwuying2

(1.instituteofRemoteSensingapplicationofaRSC,Xi'an710000;

2.BeijingtiechengConstructionSupervisionCo.,Limited,Beijing100855)

abstract:CombinedwiththeDa'antunnelconstructionprocess,thetunnelconstructionsitemonitoringandanalysis,andtheresultsshowthat:(1)afterthetunnelexcavationandsupport,fractureisdeveloped,thereisrockdisplacement,instabilityandotherpotentiallydangerousmedium,enhancedsupportshouldbetimely;(2)tunnelingconvergencepresentsirregularity,showingexpansionintheearlytrendmonitoring,andgraduallyintothecontractionphase,andthereafternolongersignificantexpansionphenomenon;(3)tunnelcrownsettlementpresents"parabolic"typelaw,andthephasesofcrownsettlementdividedintorapidsubsidencestageandeasegraduallystabilizedstage.thefindingsnotonlyprovideastrongbasisforShallowtunnelsupportdesignbutalsotheconstructionofthetunnelhasplayedaguidingrole.

Keywords:tunnel;Surroundingconvergence;Crownsettlement;Constructionmonitoring

引言

浅埋隧道最大特点为埋深浅,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对地层扰动较大,地应力平衡和地应力重新分配明显,并且对地表工程、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和破坏,而地质环境的复杂和隧道埋深的减小更加大了浅埋隧道掘进造成的地层扰动。因此,浅埋隧道的施工更应注意隧道设计和施工技术选择[1-4]。在现有浅埋隧道施工中,以明挖(盖挖)法、盾构法和浅埋暗,

挖法为主,而浅埋暗挖法因占用地表面积小,埋深要求低,适用于不同断面,对地层扰动小对周边交通和环境影响小,造价低而优于其他方法[2]。面对不同的地质水文条件,浅埋隧道施工面临着不同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更复杂的监控量测。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隧道开挖工艺实现信息化的施工,按照相关规程和设计要求,采用合理的监测手段和仪器,对浅埋隧道进行信息化、实时性的施工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支护增强、选择二衬合理时机、验证支护形式和参数、评价施工质量等[2-7]。

本文以大安沟隧道为例,对其硬塑膨胀土浅埋段的现场监测与分析,探讨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控方案布置及监控内容,其为浅埋隧道监控、施工支护设计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1大安沟隧道概况

大安沟隧道是京昆客运专线陕西段组成部分,位于陕西省汉中市,里程DK313+905.57~DgK314+660.00,总长754.43m。隧道最大埋深108m,里程DK314+107.00,DgK314+360~+415、DgK314+573~+603及隧道进出口处埋深较浅,最小埋深位于西安端洞口处,距离衬砌边缘仅4m。隧道设计为单洞双线形式,除进口处176.734m位于直线上外,其余端位于R-9000m曲线上,纵坡为6‰单面上坡。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志留系中上统页岩,局部夹灰岩窄条带,以黏土类矿物为主,层间结合力较差,层状构造,岩体局部揉皱发育,节理较发育,风化层厚约2~18m,洞口出进口处有局部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硬塑膨胀土,整个洞深地质环境复杂,地下含水以基岩裂隙水最为广泛,施工条件恶劣。

2隧道施工与监控

2.1施工技术要求

大安沟隧道施工利用暗挖法结合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并将新奥法施工技术应用到隧道开挖技术中,采用开挖-初期支护-二衬施工流程,其中初衬锚固喷砂支护,二衬模筑衬砌起到再次支护和美观效果,初衬和二衬共同承担地层变化地应力重构荷载,并在施工过程中修构明沟暗渠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整个施工流程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其中高精度全站仪从隧道断面开挖和支护、监测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再配合现有的数字化监测系统,形成一套集设计、施工、监测在内完整的信息反馈、实时更新、数据共享和统计的数字化体系[2,3]。

2.2施工监控方案

浅埋隧道施工最大隐患即为由于施工设计和技术设施不当而形成的隧道承载拱附加荷载瞬间急剧增大,造成隧道扭曲,引起隧道坍塌或地面急剧下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和勤量测原则,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隧道施工技术和监测要求[5],建立了数字化施工设计和监测平台,将浅埋暗挖法和新奥法隧道设计和施工思想融入到隧道设计、施工、支护、监测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数字化监控平台:(1)隧道设计阶段,对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细致勘探,并对可能存在隐患的位置进行明确标注;(2)施工阶段,遵循隧道开挖技术要求,少扰动,弱爆破,利用全站仪对爆破位置选择进行放样监测,严格按照隧道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设计来进行施工;(3)支护过程要严格按照设计过早进行隧道衬砌锚固,初期支护要注重支护的刚度和强度,有效抑制地层来压,二衬支护要注重衬砌时机和参数的选择,保证长期隧道荷载的全部承担;(4)监测过程分布于整个施工过程及工程完成阶段,布置有效的监测点,选择满足精度的仪器,根据隧道地质条件和施工情况及时进行监测,实时更新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直到数据变化起伏满足要求。整个过程中,施工和监测数据都会以数字化信息的形式实时在设计监测平台更新,在任何位置出现的预警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并对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和更新。

2.3现场监控测试

2.3.1地质与支护状况观察

隧道每次爆破后,都应分别对没有支护的围岩和开挖后已进行支护地段进行观察和监测。其中,对开挖掌子面进行目测,主要包括开挖掌子面的稳定状态,岩质种类、分布状态和岩性特征,是否有断层及断层性质,顶板有无脱落,是否存在裂隙水,地下水的分布状况等,并和设计进行核对,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节,并对存在的预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解决。每次爆破后对已支护地段目测主要包括初衬是否存在较大裂纹,锚固和支护钢拱是否稳定,初衬施工质量,底板是否出现底鼓现象等,也需要将监测信息及时统计分析。

2.3.2拱顶沉降及周边收敛量测

隧道开挖,地应力发生改变,造成隧道周边发生趋向于隧道中心的变形称为"收敛",其是隧道施工最基本的监测内容,是判断围岩移动最主要的监测数据,参照其结果可以对隧道围岩稳定性,推算围岩位移速度和最大位移量,初期支护稳定性和二衬时机等。而对于浅埋隧道来说,隧道开挖对岩层稳定性造成的破坏更大,拱顶沉降量测是重要监测内容,数据可以直接体现支护效果,为施工质量的保证提供了最基本资料。

隧道开挖后,沿隧道周边拱腰和边墙部位分别埋设测桩,为了方便统计分析,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测点布置在同一隧道断面。其中,拱顶沉降点按照原则布设在拱顶轴线附近,按照隧道开挖方式,布设了同一断面内布设了三条周边收敛量测基线,分别为1,2,3号,基线两端测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见图1。根据规程和隧道设计要求,拱顶沉降选用0.5″~1mm+1ppm/3.0″全站仪,周边收敛量测选用0.5″~1mm+1ppm/3.0″全站仪和收敛计,观测周期为1次/d(位移速度R5mm,2次/d)。

图1拱顶沉降及周边收敛测点布置示意图

注:1,2,3分别为周边收敛量测3条测线;G点为拱顶沉降观测点

3监控结果分析

3.1地质及支护状况分析

大安沟隧道西安段洞口处为硬塑膨胀土,以黏土矿物为主,对环境的湿热变化比较敏感。在隧道开挖观察过程中,出现裂隙带较发育,一般间距在0.2m-0.3m,裂隙面不规整,延伸段,形式类似蝌蚪状,岩体间较干燥,而在未出现裂隙带位置,岩体较湿润,而这主要是由于硬塑膨胀土吸水后膨胀,而隧道开挖和裂隙水的流失,造成膨胀土失水收缩,形成不规整、分布不均的裂隙带。易发生变形、岩层位移、拱顶剥落、介质失稳等现象,应该注重初期支护质量和隧道压力监测。

3.2大安沟隧道周边收敛量测数据分析

从周边收敛时态曲线(图2)可以看出:

(1)大安沟隧道周边收敛曲线呈现不规整性,隧道洞身收缩和扩张不稳定,但收敛振幅在-6mm~6mm,满足相关规程和设计要求,收缩和扩张最值都发生在2号观测线,即偏于隧道中腰位置;

(2)整个监测过程中,监测初期隧道收缩和扩张变化速率小,最不稳定期有三段B1、B2和B3,三个阶段隧道周边收敛平均速率分别为1.4mm/d、1.2mm/d和1.1mm/d,说明隧道周边收敛过程呈现阶段性快速变化,而在阶段性间隙存在缓和期和应力变化磨合期;

(3)隧道周边收敛在初期都呈现扩张现象,而后15~20天后,周边收敛向收缩方向发展,并且没有再出现明显的扩张现象。

大安沟隧道周边收敛呈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到硬塑膨胀土地质条件影响,其次受到工程施工和裂隙水的影响,在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影响下,周边收敛呈现不规整性和阶段性周边收敛变化幅度大的现象。

图2GDXC313+922周边收敛测试图

3.2大安沟隧道拱顶沉降量测数据分析

从拱顶沉降时态曲线(图3)可以看出:

(1)大安沟隧道拱顶沉降值在《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J721-2007)允许范围内[5],拱顶沉陷范围在35.6mm内,拱顶稳定时间在45天左右;

(2)隧道开挖初期,拱顶沉降速率较大,当隧道开挖通过一定距离,沉降速率逐步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

(3)通过数据拟合,隧道拱顶沉降-时间曲线呈现"抛物线"型规律,曲线特征表现为在变形稳定之前呈现两个典型阶段:①快速增长阶段:持续时间为13天左右,日平均速率为2mm/d;②缓慢增长-趋稳阶段:持续时间为30天左右,日平均沉降速率为0.4mm/d;

(4)通过数据回归分析,大安沟隧道拱顶沉降值y-沉降时间t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y=-1e-05t4+1.7772t3-111128t2+3e+09t-3e+13/R2=0.98。

图3GDXC313+922拱顶回归分析图

4结论

以大安沟隧道西安段开口处浅埋段隧道为例,对其施工监测过程进行阐述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浅埋隧道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对隧道开挖过程围岩应力、隧道变形等方面的监控和量测,并依据隧道地质和支护条件观察、各点位移监测数据对隧道支护参数进行及时调整,其是浅埋隧道施工监测的一项重要任务;

(2)受到硬塑膨胀土地质条件的影响,隧道开挖周边收敛呈现不规整性,周边收敛速率最大值不在监测初期出现,而呈现三个阶段性的收缩-扩张变化,并且周边收敛在监测初期都呈现扩张趋势,而逐渐转入收缩阶段,并且之后不会再出现明显的扩张现象;

(3)硬塑膨胀土地质条件下,浅埋隧道拱顶沉降呈现"抛物线"型规律,沉降阶段划分为迅速沉降阶段和缓和逐渐趋于稳定阶段。

参考文献

[1]李晓红.隧道新奥法及其量测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赵永国,谷志文,韩常领.浅埋、超浅埋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技术[J].公路,2009,(10):323-327

[3]刘和清.地铁暗挖随到初期支护结构作用机理的数值解析[J].铁道勘察,2004,(5):9-11

[4]李东勇,徐祯祥,王琳静.地铁暗挖隧道初期支护联合系统数值模拟分析[J].铁道勘察,2007,(5):34-37

[5]张建臣,刘开之.长大浅埋隧道的施工监测[J].中国公路,2009,(S1):431-435

[6]范恒.上官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施工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篇7

关键词:瓦斯隧道;灾害;安全;控制

0引言

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我国高速铁路、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公路建设正在向西部偏远区域腹地深入。然而在西部山区修建铁路、公路,线路的选择有时候将不可避免地穿越某些含煤层地区。由于瓦斯隧道的危害性,使得目前瓦斯隧道施工难度越来越大[1]。瓦斯灾害是铁路、公路等地下工程建设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2],是西部地区工程建设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之一,一旦瓦斯灾害发生极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3]。由于瓦斯的危害性,瓦斯隧道在施工期间安全管理难度大、风险大、技术含量高、施工工艺复杂,加强瓦斯事故的防治是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的重要保障[4]。因此为了确保瓦斯隧道的施工安全,加强瓦斯隧道施工安全防范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瓦斯的性质及危害性分析

瓦斯是在施工过程中从煤(岩)层内逸出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二氧化碳(Co2)、少量的二氧化硫(So2)和一氧化碳(Co)等。瓦斯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造成人员窒息。从岩层中逸出的无色无味甲烷,会不断地充满整个隧道空间,从而降低隧道内空气中氧气,当氧气含量降低至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人员的窒息死亡;(2)从岩层中逸出的无色无味甲烷造成燃烧或爆炸。瓦斯在一定的条件下,容易发生燃烧引起火灾,以及出现突然的爆炸事故,产生高温高压的气流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以极快的速度自爆点沿巷道向外冲击,摧毁隧道内设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另外由于煤与瓦斯突出而堵塞隧道,以及燃烧和爆炸产生的浓烟毒有害气体会使人缺氧危机生命,影响隧道的安全生产,甚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斯隧道施工特点

山区隧道一般利用新奥法原理进行施工,基本都是采取人工开挖钻爆法施工,隧道采用爆破作业后,使得隧道内的瓦斯气体溢漏面急剧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洞内通风条件不理想,瓦斯浓度就会迅速地升高,造成瓦斯突涌。另外,由于瓦斯较轻,在隧道顶部、断面变化处、在隧道断面较大、模板台车处,如果此时隧道内的通风不理想,很容易在隧道拱顶形成一个层流区,造成瓦斯的积聚,因此隧道顶部、断面变化处、在隧道断面较大、模板台车处是隧道施工中瓦斯安全防范的重点区域。另外由于施工中施工机械、设备的施工可能产生火源或火花,而一旦隧道内的瓦斯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或火花就能造成燃烧或爆炸。

3瓦斯隧道施工安全防治措施

3.1做好隧道瓦斯超前预报工作

为确保瓦斯隧道施工安全,应该根据地质构造与瓦斯溢出特点,进行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为确保地质预报的准确性,准确地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构造及瓦斯富集情况,需要通过多种超前探测方法相互验证,以确保准确无误。然后根据地质预报的结果,制定出相应的瓦斯治理方法、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

3.2加强瓦斯的检测工作

根据以往的瓦斯隧道爆炸事故案例中可以看出,瓦斯隧道爆炸的事故主要原因是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瓦斯信息的漏检、漏报、漏处理。因此,为确保瓦斯隧道施工安全,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及时、准确地进行瓦斯监测。瓦斯浓度的检测是瓦斯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必须进行实时监控隧道内的瓦斯浓度和风机的运行状况,以确保洞内的安全。

3.3确保可靠的通风系统

加强隧道内的通风管理,保证瓦斯隧道施工期间不间断通风,是解决隧道内瓦斯浓度不超标的根本措施,也是稀释瓦斯和排烟除尘的主要手段。通风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执行,按照瓦斯防治要求,隧道通风必须配置备用风机、备用电源,同时,必须要保证备用电源或备用风机之间确保自动切换,保持24h连续通风。一旦电源停电时,另一路电源能在10min内启动,保证通风。另外,通风机也应配备专用的变压器、专用线路和专用开关。

3.4施工设备防爆改型

为防止瓦斯隧道内发生瓦斯爆炸等灾害,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的电气设备与作业机械必须使用防爆型。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对作业机械采用适当的防爆处理。必须要求进入速调内的电气设备必须是煤矿许用的防爆型设备,瓦斯隧道必须使用防爆型机电设备。因此,在隧道施工前,应将通用型机电设备改造为防爆型机电设备。

3.5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因此在瓦斯隧道施工前,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隧道的电焊制度、隧道通风制度、瓦斯检查制度、瓦斯隧道入洞登记检查制度等,施工作业人员进洞前,必须经洞口值班人员检查,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或穿化纤衣服进入隧道内。洞内严禁使用白炽灯和电炉等易产生火花的物口。不得从事电、气焊等。出碴车辆采用柴油车或安装尾气排放净化器,防止排放尾气所带来的危险源等。

4结语

瓦斯隧道安全风险高,为确保施工安全,必须加强隧道瓦斯超前预报工作,提前设防;强化通风管理,降低浓度;机电防爆,控制火源;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瓦斯检测和监控;配备防爆型施工设备,同时还需要提高瓦斯隧道施工管理力度,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发挥人为控制的巨大潜能,是确保瓦斯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阶勇.铁路瓦斯隧道施工特点及问题探讨[J].隧道建设,2011,31(01):82-87.

[2]莫现叁.跳花坡瓦斯隧道安全设防综合技术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05):61-64.

[3]汤世良.浅谈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监理[J].都市科技与企业,2015(05):120.

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篇8

关键词:市政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隧道浅埋暗挖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整个施工工程以及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从而降低市政隧道施工工程中不可预测事件的发生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市政隧道施工工程的质量。市政隧道施工技术运用的方向较为灵活,地底作业可以有效保障交通的畅通,也无需拆迁,且噪音较小,不打扰施工工程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息,没有过多的施工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且技术和设备的造价较为低廉,属于质优价廉的施工方案,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因此,对于市政隧道深挖技术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

一、工程概况

本文以浙江省某地区的一处市政隧道过既有铁路施工工程为例,概述政隧道建设技术。

本工程铁路为双向四车道结构,此地区位于市中心,工程需要开挖双洞,在隧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将地表的沉降量也纳入计算范围之内,保证地表的沉降不妨碍隧道铁路的运行。在地下隧道中穿过既有铁路干线,由于是市中心,所以采用浅埋暗挖技术。暗挖隧道工程的施工总长度为42.59m,双洞之间的距离控制在0.8m,隧道的深度为4.5m。隧道需要穿越的土层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砂质粉土,一种为杂粉砂层,且土层饱和富水,此区域的地下水位线位于地面下的1.3m出左右,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之中极易出现涌水现象以及流沙现象。在工程作业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土质特点利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首先要加固土层,提高土层的受重能力和张力,之后再使用短进尺开挖技术,将施工工程的作业初期封闭为环形,从而使施工工程的初期支护结构与围岩部分能够对地面承担的载荷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因为要时刻防止地面的沉降,所以施工难度较大。

二、施工方案

(一)注意事项

在施工的同时,还要保障铁路的正常运行,因此,隧道采用暗挖的方式。在地面使用D24定型便梁加固轨道,首先先开挖一条隧道,并进行支护,在支护完成之后,再准备开挖另一条隧道。两条隧道开挖之前都需要利用夯管进行预支护,并准备地面管,利用地面管对地下水位线进行调节降水,利用小导管对两条隧道进行全方位注浆。

(二)工程要点

在本次施工工程之中,主要需要运用到的技术有支护技术、开挖及支护技术以及防沉降技术。首先,在进行隧道开挖之前,要运用支护技术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的支护处理,以减少地表沉降的概率,由于在施工过程的冲击力较大,会震动地表以及地下水,因此,首先应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线,防止工程中的涌水、涌沙现象。其次,是开挖技术。此次工程区域内的土质为小颗粒、大密度的粉土层,所以应用普通的浆液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应在浆液中加入固松散土体,加强土质的坚硬度,从而达到稳固的效果。最后是防沉降技术,为避免影响火车正常运行,要对地面进行防沉降处理,加固土质,还要采取必要的辅助措施,从而保障铁路和隧道的安全。

1、粉土层的注浆加固技术

粉土层的注浆加固技术是在此工程中首要注意的问题。由于粉土层的土质较细,土质颗粒极小,且密度也比一般土质大,注浆很难实现均匀,而注浆加固粉土层时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在进行粉土层注浆时应采用全断面的注浆方式,将土质加固,避免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沉降现象。

2、夯管超前预支护

夯管超前预支护也是主要针对地面沉降问题,不能在工程中较为富水的土层内使用,否则会使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层中的部分砂土液化。应先对富水层进行降水措施,然后再利用小导管进行注浆,然后再利用夯管进行填充。

3、严格控制沉降

本次工程铁路是作为交通枢纽修建的,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在既不影响工程上方交通、又不影响工程施工效率的要求之下,需要采用辅助措施,防止地表沉降,引发事故。

三、施工技术

(一)降水施工

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砂土液化的情况,在开挖隧道时先在施工隧道的两遍设置深井降水井,目的是不断将施工区域内的水排出,使富水层中的水大幅速减少,从而保障施工的顺利以及安全。此区域的原水位线在地下1.3m作于,水位线较高,必须进行降水,利用深井降水井将地下水位线降至-11m以下,才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若水位线过高,通常会出出现涌水现象以及涌沙现象,所以降水施工是隧道工程施工的首要步骤。

(二)铁路加固

为了保障铁路运行的顺利和安全,还应对陆上铁路进行加固,防止铁路受到施工的影响而出现故障。首先进行桩基施工,在铁路施工隧道之外先预设6根赶紧钻孔桩,需要距离虽大3m左右,钢筋钻孔桩的直径为1m,桩身深度为25-30m,在施工时保障钻孔的精度,并严密地控制钢筋钻孔桩的布置位置。其次,是便梁加固,采取D24定形便梁,对陆上的铁路实施加固措施,在暗挖隧道之外3m出设置钢筋桩,而在两条暗挖隧道的内部只使用条形桩来进行加固。最后是条形扩大基础施工。在两条隧道之内都需要设置长30m左右、高2m左右、宽3米左右的条形桩,条形桩共设置四根,将其设置在施工隧道的上方,左右各一个。然后便开始进行条基基坑的开挖,并采用自动锚杆注浆的方式对隧道内部进行注浆。

(三)夯管支护

在开挖隧道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是大管径的超前支护,大管的管径应在10mm以上,并且在暗挖隧道明显的拱部区域内设置,超贱支护需要以环状的形式密排,平均每一环需要62根超前支护桩。两条暗挖隧道总计需要124根超前支护桩。为防止夯管四周的砂土液化,造成砂土的流失,在管口用橡胶进行止水,将所有管口密封,防止漏水。

(四)隧道开挖

由于隧道的开挖通常都为地下作业,在安装铁路时要注意铁路各个线路之间的间距以及铁路上的停车线位置的设置,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应该使用双连拱隧道技术进行工程施工。利用双连拱隧道技术首先要对隧道进行开挖,然后进行两次衬砌,保障土质的坚固之后,才能够开始施工作业。在作业过程之中,要遵循先开挖小拱隧道再开挖大拱隧道的原则,在开挖的同时,也要注意不断增加内撑,增加内撑e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受力,降低隧道的坍塌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隧道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市政隧道性价铁路的施工过程中,暗挖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够提高我国铁路暗挖施工技术的水平,应不断进行探索,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挖掘更多的新型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寻找更加高效、先进的施工技术,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白纪军.复杂地质情况下暗挖隧道零距离下穿运营地铁车站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13(08).

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篇9

【关键词】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损失控制

我们国家在不断地进行公路和铁路建设,逐渐地形成四通八达畅通的交通网络。在这些工程的实施中,隧道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不可预料的地质灾害,复杂的、多样的地质都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隧道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比较系统,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一定要伴随着隧道设计与隧道施工的整个过程,还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进行整体动态的检查,参加工程实施的各方经过对风险进行分析识别、风险评估等手段,来减小和抑制风险的影响,用较少的投资成本来赢得最安全的管理行为。

二、对隧道风险管理的看法

隧道的地质状况很复杂,而设计人员对地质没有足够的认识。隧道设计是基于地质情况进行的,因此地质情况影响着隧道设计。当前地质设计院通常都是采取从区域地质至工点地质,从宏观至微观的方式开展地质工作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的隧道,在勘测中会加入“加深地质工作”的计划。人们都逐渐地重视了重要隧道的勘探工作以及对地质条件的提前预测等。勘探地质的装备也有了改善,几乎都有各种各样的钻机以及技术先进的物探机器。随着勘探技术的更新以及积累的勘探经验,有关部门对于地质情况的了解以及对于地质情况的判断能力也有所提升。即使勘探技术以及勘探经验都有了提高,但是由于受超前投入以及收益相对均衡的制约,对于地质的设计工作也不会做到完美,有些地质工作还要在工程实施中有待于提高,况且有一些地质情况发生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对于地质的认识和了解也需要逐步地提高,需要设计师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去战胜风险。

三、隧道工程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

隧道工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种工程投入的资金量比较多,而且周期很长,它的内部构成非常的复杂,牵扯因素很多,并且影响这种工程的风险因素也特别多,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复杂的;与此同时,隧道工程风险因素导致的后果也是不一样的,由于隧道工程挖掘的深度越来越深,隧道长度逐渐地变长,在隧道施工中以及隧道使用期间常常出现很多的安全问题,例如出现火灾和爆炸等事件,付诸于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降低工程安全事故的必要手段。很多隧道工程实施证明,因为隧道工程会牵扯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隧道工程在实施阶段会具有较大的施工技术风险。隧道项目工程风险管理是隧道工程管理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然而,隧道工程的风险管理和其它的管理功能是不同的。实施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有助于保障隧道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施工。

四、隧道工程风险发生的原理

隧道工程在建设环节具有很大的风险,而这起中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的影响。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工程的结构设计、施工附近的地质状况、隧道沿线附近环境和隧道施工工艺等的影响。

(一)水文地质状况。隧道工程的水文地质状况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地质时期逐渐形成的,经受过自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地质状况的介质特点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以及变异性。与此同时,地层还有很多的水的影响。受地质勘探设施条件的束缚,隧道工程人员只有经过对个几个测试点或者是室内试验对其进行大概的测算和估计,众多的实验证明,岩土地质是很不确定的,变化性很大,这会给隧道施工带来很大的风险。

1、隧道工程地质和地质构造与特别地质的勘探,比如沿途介质的流动性和粘性和种种不好地质状况等等。

2、水文材料,例如岩土的含水量,水流的流动速度和流动的方向;岩层中水位的高低、水压状况以及水的冲击力;水的腐蚀性等等。

3、其它的妨碍物,例如建筑或者是别的建筑物的基础、线路设施、其它的废旧的构筑物等等。

(二)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在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隧道工程建设队伍、在建设中所采用的设备、施工水平等都会直接涉及到隧道工程实施的风险。由于隧道工程项目施工的技术方案比较复杂,并且每一种施工工艺所适应的环境和条件是不一样的,隧道施工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选择,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而且隧道工程的建设周期很长,工程施工的环境也不是很好,这些状况会对隧道施工人员造成不好的影响,比较容易出现各样的风险问题。

(三)隧道工程管理比较复杂。在隧道工程计划、设计以及工程施工和隧道工程试用期的所有寿命周期之内,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隧道工程建设的决策,工程建设的管理与工程建设的组织。隧道以及隧道地下工程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点,这是其他工程项目所不具备的特点。隧道工程项目所需要的资金投入量很大,隧道工程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决策、管理以及组织的问题。

五、化解风险管理的手段

(一)运用先进的技术,为防范风险提供信息支持。隧道工程管理人员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了解到对于隧道工程实施动态化设计和对隧道进行信息化施工的重要作用。对于有些地质情况复杂亦或者是一些重要的隧道,就需要把科研和工程设计师等联合起来进行技术攻关,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先进的勘探设备以及先进的检测技术,保障为隧道工程施工进行信息管理以技术上的支持,为隧道工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信息保障。

(二)树立安全意识。对于任何的企业来讲,施工安全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润,还会影响到这个企业的名誉等。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安全施工影响到所有项目参与方的共同利益,如果在项目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所有参加方都会受到损失。就铁路系统来讲,安全涉及到企业各个成员的利益,假如在隧道施工中经常地出现安全问题,就会影响到隧道工程企业的形象,甚至会使企业失去大好发展的机会。因此,一定要把安全施工放在首位。

(三)实施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机制。一定要重视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制度设置,隧道工程风险制度设置一定是全局性的,为工程施工提供安全保障。第一要做到依法进行管理,保障制度的设置有法律做后盾;制度的设置也要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建立和健全施工的安全预案。隧道施工企业一定要制订一些应急措施,形成应急救急小组,安排好救援人员以及一些机器设备等,还要进行演练。隧道设计人员要根据需要,仔细地研究风险估量,在实际的隧道工程建设中首先要做好安全救急措施。有关管理层要对企业制定的救急方法等进行考核,检查救急的演练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地纠正和改进。

总结:

最近这几年以来,隧道工程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是由于隧道工程有很多不能预料的地质灾害,地质情况也比较复杂,隧道工程施工也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本文就隧道工程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以及隧道工程风险发生的状况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基于此也提出了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建议等,希望能够为隧道工程安全建设提供一点参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作成,杨庆丰.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其解决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11(03).

[2]侯立新,周异斌.工程风险管理中的因素及其防范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03).

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篇10

关键词:隧道;施工;质量;安全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近几年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无论是铁道工程还是公路工程,为了能够避开不良地质条件或者是为了避开村镇以及为了少占耕地、林地,越来越多的采用了隧道方案。而采用隧道方案,不仅减少了线路长度,提高了线路标准,提高了运行速度,更减少了运营期间的养护、维修工作量,确保了运营安全、畅通。但是,在享受隧道交通便利性的同时,还应该特别的重视其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问题。

一、隧道施工的特点

隧道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按施工机械的不同,可以分为矿山法、盾构法和顶管法。不管是哪种方法,隧道工程施工具有普遍的特点:隐蔽性大,未知因素多;作业空间有限,工作面狭窄,施工工序干扰大;施工过程作业的程序性强,不能随意变动;施工作业的综合性强,在同一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多工种的在同一施工平面作业;施工过程的地质状态是变化的。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也是变化的。施工过程是动态的;作业环境恶劣;作业风险性大;隧道工程施工用电有照明用电和施工用电之分,不能使用同一种电压。

二、隧道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

(一)预期的测量控制

测量是隧道施工的关键,若测量出现差错,轻者将导致大量的返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的将导致整个隧道施工失败,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测量是隧道施工最关键的环节,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测量的准确性。施工前应制定科学合理、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人员的分工等。测量时必须保证所有的测量数据真实可靠,以免发生大的差错。长隧道测量必须设置精密三角网或者导线网,并且定期对水准点及基准点进行复测校核。水准点及基准点必须设置在稳定、不易遭受破坏的地方,必要时应该对其进行保护。各种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检查,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二)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在做好了预期的测量控制工作之后,就必须严谨的选择合理的、适合的以及科学的施工方法,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确保隧道施工的质量,并且也才能够促进整个隧道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在进行施工方法选择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好具体隧道施工的客观因素,比如说埋深以及围岩的类别等等,而在一般情况下,隧道施工的方法有分部开挖、台阶以及全断面等等,而无论所选择的是哪一种施工方法,都必须做好相应的支护工作,并且确保支护工作展开的及时性,这样才能够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三)施工防水质量控制

隧道的施工还必须重视防水的质量,因为防水也同样是隧道施工的重要组成内容,如果隧道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水工作,那么隧道在投入使用之后,就会出现渗漏的现象,从而不能够实现预期的使用目的。具体的施工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对防水板的选择工作,不仅仅要在质量上给与足够的保障,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必须做好防水板之间的接缝,使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第二,在安装防水板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对防水板的损坏,比如说进行电焊工作的过程中,要避免对防水板的烧坏,在安装的过程中,要注意安装工具刺破防水板等等,否则就会直接的影响到防水板的防水效果。

三、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做好爆破器材的运输

爆破器材对于隧道施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因为隧道在开挖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开挖困难,就必须利用爆破器材来实现预期的开挖目的,而爆破器材的运输同样也是造成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因为这样,必须做好爆破器材的运输工作,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相应事故的发生。具体的运输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爆破器材的运输,必须有专人护送,而且必须是点对点的运输,在运输的途中不能够有任何的随意停留;第二,在运输的过程中,雷管与炸药必须分开运输,而运输这两种物品的车辆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少是54米;第三,及时爆破器材的数量少,也不能够用拖车、三轮车、自行车等等来运输,必须给与绝对的安全保障。

(二)做好用电的安全管理

隧道施工与用电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说施工器具的用电、洞内照明的用电等等,如果用电不能够给与科学的管理,那么就会造成碰电、火灾等等现象,从而不利于隧道的顺利施工,甚至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正是因为这样,必须严格的做好用电的安全管理,使隧道施工人员能够处于绝对安全的施工环境下作业。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隧道施工的用电设备必须实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而在线路的排列上还必须严格的按照具体电力线要求的颜色进行排列;第二,隧道施工用电的电力线不能够设置与隧道通风管同边,如果已经设置成同边,至少也要保持100cm的距离;第三,隧道用电施工的配电箱必须牢固的设置在相关规定的高度,而其锁、盖等等也应该确保完好无损,而内部的配线必须整齐、干净。

(三)做好隧道施工的观察

隧道施工不像露天施工那样一目了然,很多的施工条件都会因为时间、气候以及环境发生改变,而这些改变则非常容易引起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正是因为这样,在进行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的观察工作,比如说隧道施工的支护是不是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施工地点附近的围岩是不是足够安全;隧道施工的开挖面有没有出现坍塌的现象;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有没有地下水等等。而一旦施工作业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就必须及时的停止施工,待相关检测处理之后,才能够恢复施工,这样才能够绝对的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四、总结

总而言之,隧道施工是施工项目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法案的实施不仅仅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优化了施工项目的成本,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而在实施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的质量以及安全管理,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汪建新,赵月苹.隧道施工安全措施及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