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十篇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十篇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9:28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1

近期,我州大部分地区灾害风险等级普遍增高,是农业自然灾害发生和危害高峰期,为做好当前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夺取粮食丰收,实现全年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我局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农业防汛减灾工作。现将防汛减灾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格落实防汛减灾责任

我局于7月10日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7月9日省防汛减灾紧急会议精神和州委书记胡昌升的重要指示精神,并就汛期期间加强农业防汛减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工作,认真抓好各项防灾责任的落实,主要领导要对防灾工作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检查、亲自落实措施,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务必严格执行、切实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落实专人值班,领导带班,密切监测气象,及时报送信息。

二、强化农业防汛减灾工作

目前,大春作物仍处在中期生长阶段,离作物收获仍有一段时间,农业自然灾害防御任务仍十分艰巨。为切实做好汛期农业防灾工作,努力减轻灾害损失,我局已下发了《州农业局关于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一是要增强防汛减灾意识。树立抗大灾、防大灾的思想,立足抗灾夺丰收,继续做好今后农业自然灾害防御工作。大力宣传培训农业抗灾生产技术,增强农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救灾水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2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内蒙古阿拉善

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2-0248-02

气象是“三农”及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天气气候的高影响行业,农村也是气象防灾减灾薄弱地区,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尤为迫切。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两个体系”)。3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气象局在推进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建设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摸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富有成效的可靠经验。始终坚持把气象为农气象服务及防灾减灾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有效运行机制,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将“两个体系”建设向基层延伸,气象服务向农村牧区深入,在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预报预测能力和拓宽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上不断下功夫,为“三农”与防灾减灾提供气象服务,效益明显,赢得了党政领导、涉农部门的肯定以及广大农牧民的好评。

1建立健全有效运行机制,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为了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和满足农牧民需求,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气象局首先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凝聚社会共识,齐抓共管做好新时期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保障能力。

1.1强化组织领导

盟、旗(区)级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当地区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

1.2强化部门合作

一是先后与涉农部门、环保、国土、旅游等11个单位建立了合作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主要任务做出明确规定,并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协调行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实行科研项目合作,以项目求发展,共同推动气象灾害防御建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拓展重大项目建设:①与移动、通信、电信等公司进行深化合作,开发了手机短信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信息平台,开辟了“绿色通道”,免费为党政领导、涉农部门、种养殖大户、重点服务对象以及农牧民等发送手机短信,正在将城镇居民、学校、相关企业等有关人员纳入免费信息数据库,并列入2012年盟惠民工程;②与盟林业局开展贺兰山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项目合作建设,在贺兰山灾害多发段建立了4个地面自动观测站、8个人工增雨烟炉,第1期共投入资金207万元,有效地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③通过经济开发区“金沙苑万亩葡萄园”特色气象服务项目的建设,获得盟、区财政投资53万元,在金沙苑万亩葡萄园建成了七要素、三要素自动气象站,在经济开发区气象局建立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业务平台。目前,以上3个重大专项项目建设已全部投入业务运行,效果明显,赢得领导充分肯定和广大农牧民满意、称赞。

1.3完善应急机制

为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内蒙古阿拉善盟气象局制定了盟、旗(区)、苏木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形成盟、旗(区)、苏木镇3级预案体系;政府发文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完成阿左旗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工作;当地政府先后下发贯彻落实国办33号文件、国办44号文件及相关政策性文件,建立健全组织体系,要求重点成员单位将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纳入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统一预警信息,统一整合防御力量,统一协调各方行动,不断提高应急联动能力,并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列入政府“十二五”规划。

2增强农村牧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阿拉善旗是受大风、沙尘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农村牧区自然条件较差,加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灾害防御相对薄弱,各类气象灾害与极端天气频发,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必须加强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牧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1-2]。

2.1加强农村牧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经过多年建设,基层拥有气象、水文等监测预报设施,在防灾减灾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来看,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全方位监测预报网络还未形成。今后要朝着资源共享、部门联动、互通的方向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农村牧区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的作用。通过优化布局、合理规划、加密站点,统筹推进重要流域、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等农村重点部位的气象灾害监测站网建设。截至目前,建成3个特色农业小气候自动气象观测站、1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5个无人自动气象站、1个强风自动气象站、3个通勤机场无人自动气象站、2个自动土壤水分站,5个七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2个移动自动气象观测站、1部713型天气雷达,同时依托阿拉善盟气象局天气雷达,能对各地区强对流天气状况实时跟踪监测,遇有灾害性、转折性重大天气过程时,密切监视天气过程变化,加紧会商,开展精细化天气预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

2.2拓展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渠道

近年来,内蒙古阿拉善盟气象局扎实构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积极探索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的新举措,通过“两个体系”建设不断将气象服务向基层延伸。阿拉善盟已建成盟、旗(区)、苏木(镇)、村嘎查4级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体系;建立了集手机、电视、广播、网络、声讯电话、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手段为一体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建立24个标准化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65块电子显示屏、63个大喇叭、54个气象短信预警机,6块警示牌;建成拥有232人气象助理员、信息员的队伍,实现苏木镇(街道办)有气象助理员,村嘎查(社区)有气象信息员的目标。此外,还组织开发了阿左旗苏木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多渠道预警信息。每年围绕农牧业生产、气象灾害防御等主题,组织科技人员深入苏木镇、村嘎查开展科普宣传和防灾减灾培训、演练,开展气象助理员、信息员及防灾减灾联络员培训,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3-4]。

2.3完善农村牧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

目前,已基本实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到旗,应急预案到苏木镇,预警信息进村入户,促进农村牧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格化。加强对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农村人口密集区等重点部位的应急演练,以此检验和完善各种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和处置能力,提高农村群众互救自救能力及各单位协同合作能力和水平。

2.4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

组织气象、农业专家编印《农业与气象》《气象灾害防御指南》《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指南》《农牧业气象服务手册》《农村雷电防御知识》等宣传资料,通过进学校(社区)、科技下乡、3·23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重大活动,采取座谈、讲课、演练、展板、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气象科普知识宣传,不断增强和提高农牧民合理利用气象条件进行科学生产、管理及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3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3.1加强农业气象决策服务

打造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对决策气象服务实行“直通式”服务,采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将农用气象信息和灾害性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各旗(区)、苏木镇(街道)分管农业生产的领导、村级干部及种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手中,同时也为能够接收手机短信的农民提供“直通式”农用气象信息和灾害性预警信息。信息多渠道,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12121”气象服务电话、农村大喇叭等方式及时向农民提供“直通式”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服务。

3.2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

不断深化气象服务内涵,组织与涉农部门合作,加强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推广与运用的气象研究。通过开展气候资源普查评估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调查资源情况和承载能力,以利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性地利用和开发好当地气候资源,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做好决策服务,帮助农民把自然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空中水资源,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等,充分发挥人工增雨作业在抗旱防灾、生态环境改善中的作业,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换为促进农业增效的现实生产力。

3.3打造特色气象服务

针对地方农牧林业生产需求,突出特色,不断拓展专项气象服务,为专项生产或活动提供气象服务,开展额济纳胡杨景色旅游节、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节、马莲花旅游文化节、万峰骆驼赛文化节和向日葵、油桃生长季气象条件分析等专项预报服务产品;制订农业气象服务业务流程与技术规范,完善周年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联合会商、制度[5]。

3.4强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

针对该盟主要农作物玉米、向日葵、西瓜等的播种、施肥、喷药、收获和设施农业蔬菜、特色农业、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特色双峰骆驼保种基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区等各种农牧相关活动对天气条件的要求,制作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产品。在春种春管、夏收、夏种、秋收等关键农事季节和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开展关键农事气象保障服务。

虽然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该盟气象为农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农业气象监测、服务专业人才匮乏,服务产品水平和科技含量有待提高;二是农业气象业务观测手段落后,需加强现代农业观测站网建设;三是农民对气象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欠缺,防御意识淡薄;四是部门合作、专业技术交流不够,提高灾害防御的能力不够;五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和农村终端系统不够完善;六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覆盖面不够广[6]。

4参考文献

[1]朱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11(6):200-201,206.

[2]矫海燕.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J].求是,2010(6):56-57.

[3]严晓岚.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J].科技,2009(3):54-56.

[4]肖佳萍.新一代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及方法探讨[J].贵州气象,1999(5):38-41.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3

为进一步加强县农业农村系统防汛抗旱应急处置工作,切实做好

2020

年农业防汛抗旱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生产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有序、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成立县农业农村局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长: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员: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县农机机械安全监理站站长

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队长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

县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主任

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

县农作物种子育繁所所长

县良种繁育场场长

县种子公司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要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及时向局属各单位传达县委、县政府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工作指示,通报工作动态;制定防汛抗旱工作计划,收集、汇总和相关信息。

(二)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全县农业农村系统防汛抗旱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成员单位召开会议,及时研究部署防汛抗旱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工作;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启动和解除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成员单位统一开展防汛抗旱应急处置工作,组织灾民抗灾自救、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生产工作;检查、指导各成员单位防汛抗旱工作,协调解决各单位遇到的各种问题;承担处置日常工作以及县委、县政府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各成员单位职责:根据县农业农村局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安排,统一开展防汛抗旱应急处置工作;做好防汛抗旱监测工作,及时收集、分析、汇总与上报洪涝、干旱灾害发生情况和受灾动态情况等相关信息;根据各自职能特点和业务工作范畴,组织、培训科学防灾减灾技术,制定落实抗灾救灾措施,提出开展灾后恢复生产的意见并指导实施;调查摸清县区内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物资储备情况,协调解决生产物资的储备、调剂和调拨等工作;组织农机人员、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等参与抗旱、排涝、抗灾抢险和灾后恢复生产服务工作;做好动植物疫情监测、病虫害监测等工作,及时相关信息,提出防治技术方案,指导防治工作,防止疫情、病虫害蔓延;组织、指导、协调县区内灾后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检查和打假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打击哄抬农资价格行为;做好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按规定严格管理生产救灾资金,确保生产救灾资金落到实处。

二、灾害预警和灾害报告

(一)预警信息

市、县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水情、汛情、旱情信息,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络信息及病虫情报。

(二)信息采集

1.采集途径。县农业农村局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灾害信息。

2.采集内容。农业自然灾害灾种、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农作物、畜禽、饲草损失程度,农田及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机电设备、畜禽养殖栏舍、鱼塘、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己经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三)信息报送

农业自然灾害信息应立即上报,实行逐级上报,归口处理。农业自然灾害发生后,由各成员单位报县农业农村局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再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汇报,并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灾情信息

县农业农村局协助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等部门做好自然灾害信息的工作。其他部门未经授权,不得自行。

(五)预警报告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发出农业自然灾害预警。

1.收到气象、水文、防汛办等部门的灾害预测预报。

2.干旱等进行性自然灾害趋重。

3.其它突发的农业重大自然灾害。

(六)预防控制

1

.组织、思想准备。建立完善各级防灾减灾组织体系,落实责任制。加强宣传,强化基层干部和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2

.工程准备。指导和督促做好农田设施、棚室建筑、畜禽圈舍、鱼塘、农业机电设备的加固和防护措施的落实工作。

3

.物资、技术准备。储备必要的种子(种畜禽)、化肥、农药、农膜、饲草等救灾物资。积极培训、推广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组织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攻关。

4

.适时防控。及时组织动员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防护。

三、应急响应

县农业农村局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洪涝、干旱灾害发生范围、强度和受灾面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指导救灾和灾后农业恢复工作。

(一)应急响应行动

1.启动防汛抗旱应急处置预案。县农业农村局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召集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启动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救灾复产工作,并向县委、县政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同时将灾情上报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部门。

2.

密切监视灾情动态,及时提出救灾意见和落实救灾复产措施。县农业农村局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派出救灾工作组,深入灾区调查了解受灾情况,指导农业救灾复产工作。

3.

灾害、灾情评估,研究提出支持灾区农业生产恢复意见。救灾工作组开展灾害、灾情评估工作,根据灾区救灾工作的需要,研究提出支持灾区恢复农业生产的意见,并根据灾害发生范围、程度等评估结果,向县委、县政府建议从县级财政中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同时向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4.

帮助灾区调剂、调运、调拨储备种子、农药、化肥等有关救灾物资。

5.加强灾区动植物疫情监测工作。在做好灾区救援工作的同事,应同时加强灾区内动植物疫情的监测工作,防止因灾出现动植物疫情事件。若检测出动植物疫情,

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

6.

督促乡(镇)落实救灾应急措施,规范使用救灾资金和物资。

(二)应急响应终止

当应急响应条件消失时,根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终止防洪抗旱应急响应,县农业农村局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在确认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后,由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响应终止,转入正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向县委、县政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三)后期处置

及时调动农业机械,进行农田排涝,疏通渠道,抢修恢复损毁农田和各类农业基础设施。帮助、指导灾区农民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及时抢种、补种、改种不同农作物,指导养殖场户及时修复养殖栏舍,进行场地和栏舍的消毒,加强畜禽的饲养管理,预防各类疫病的发生。指导水产养殖户及时修复塘坝,对鱼塘进行彻底消毒,开展补放苗种工作。根据灾区需求,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按照程序及时组织种子(苗)、种畜禽、化肥、地膜、农药、饲草料、柴油等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调剂、调拨。

(四)总结汇报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应急工作的全过程记录整理后,形成系统的书面材料报县委、县政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为今后妥善处置突发农业自然灾害事件积累经验。

四、应急保障

(一)资金、物资保障

县农业农村局局属各单位要牢固树立防灾、减灾、夺丰收的思想,充分认识到防汛抗旱工作的紧迫性,按照相关规定提前做好各项救灾物资的储备工作,协调农资经营单位配足救灾农资,确保用种、用肥和用药需求。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相关单位应优先保证各类农业救灾资金的落实和农业救灾应急物资的供应。

(二)信息保障

县农业农村局局属各单位要加强农业自然灾害灾情信息上报工作,实现信息上下畅通,做到早预报、早发现、早处置的要求。在自然灾害应急工作中,各单位必须保持电话、网络等信息渠道畅通。

(三)职责保障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4

关键词农村;自然灾害;种类;防御措施;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S42;p4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3-0320-01

自然灾害关系千家万户安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经济发展全局。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人们加强减灾防灾能力建设敲响了警钟。经济社会要发展,加强防灾减灾能力是基本保障,全社会都要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积极行动起来,才能保证国家的和谐、健康发展。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特殊,防灾能力薄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更加严重,是防灾减灾的“短板”,为此农村的防灾减灾能力迫切需要加强。2010年党中央以中发1号文的形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加强农村减灾防灾体系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的作用,综合运用科技、行政、法律等手段,统筹做好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风险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农村趋利避害水平,切实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农村减灾防灾工作中,各地都积累了很多经验,但由于各地地理情况、气候情况、减灾防灾的能力和意识不相同,应该结合各地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现以广西农村防灾减灾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的防灾减灾工作进行探讨。

1广西农村自然灾害种类和危害

由于农村幅员辽阔,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受自然灾害影响要比城市严重很多[1]。影响广西农村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洪水、泥石流、塌方、地震、地陷、高温、干旱、大风、寒潮、冰雪灾害、冰雹、雷电、流行性疾病、农作物病虫害、火灾等。近几年连续发生洪水、干旱、泥石流、雷电、低温等灾害,给农村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一是台风。每年影响广西的台风有3~4个,台风带来的暴雨、大风对沿海农村、渔村产生的影响最大。二是暴雨洪水。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广西。4―9月是广西的汛期,这期间区内主要江河经常出现超警戒水位的灾情。虽然国家最近几年加强了水库的除险工程建设,使病险水库得到了有效的维护,但每年洪水还是给农村带来不小的灾害。三是干旱。也是广西的主要自然灾害,一般春季、秋冬季多发。2010年春季,广西西北部地区生活用水都出现了困难,大量田地因缺水而干裂,导致农作物无法正常种植或生长,给广大农村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四是地质灾害。广西每年都会发生。广西为多山地区,山洪暴发,很容易引发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除了损坏房屋、掩埋田地外,对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农村基础设施造成损坏,给山区农村造成重大损失。由于水土流失的长期作用,造成桂西北地区的石漠化加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2]。五是雷电灾害。雷电每年都要造成人畜伤害事件。2010年龙胜山区一农户20多头牛被一次强雷电击死,荔浦县一山区农户几头待出栏的肥猪被一次强雷电击死。雷电还经常带来森林火灾。六是高温、低温、大雾等灾害。也是每年发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很大。七是大风、冰雹。对广西的影响也很大,雷雨大风伴随冰雹,对农村民房、田野里的农作物都有毁灭性破坏,大风吹倒大树、吹坏民宅、伤人、伤畜的现象每年都有发生。

2防御措施

2.1科学规划,将防灾减灾规划工作纳入决策工作日程

防灾减灾要做到未雨绸缪,科学决策,规划先行,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农村减灾防灾。一是通过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和成灾机理的调研,切实了解全区农村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和灾害种类,建立全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布档案。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制订各自然灾害的防御规划。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已经全面铺开,要广泛征求水利、气象、地质、环保、建设等部门及当地农民的意见,保证规划科学合理,使群众满意。合理避开自然灾害高发地段进行建设,尤其是建住房。广西区政府启动了生态移民行动,目前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解决了不少村民的生存问题,保护了村民的生命安全。三是根据各种自然灾害的防御规划,制定各种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预案中包括灾害防御工作中政府及各级部门的职能,当地群众的应对措施,以及组织群众撤离的方案等。经过认真组织规划,使政府在组织防灾减灾工作中有章可循。

2.2发动群众,加强义务信息员队伍建设

自然灾害的防御离不开信息,要保证信息畅通,做到及时掌握信息,及时采取措施,才能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这就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发现可能征兆及时汇报。政府加强对村屯的各种信息员的管理,现在国土、水利、林业、农业、气象、卫生、公安、计生等很多部门都在乡村设有信息员或协管员,政府对其做到统一管理,协调工作。出现各种灾害都有群众汇报,乡、县级政府要有人专管自然灾害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汇报工作,最好由政府下文,规范乡镇信息员的管理。要公布各级信息员的电话,切实做到:群众将信息反映给村信息员,村屯信息员将信息向乡镇信息站汇报,乡镇信息站再向县、市的分管部门汇报。政府拨付防灾专款,给义务信息员适当的补助,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由于乡村信息员的积极作用,成功避免了多次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农村减灾防灾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3统一指挥,提高减灾防灾的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减灾防灾的能力,政府应加强应急办的功能,由政府成立自然灾害防御指挥中心,将地质、地震、气象、水利、林业、农业、化学药品渗漏、卫生、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防御指挥权统一到政府领导手中,这样可以大大避免机构的重复以及单部门指挥不动等现象。像防汛抗旱指挥部一样,设立政府常设机构,平时负责收集各地上报的信息,遇到自然灾害发生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指挥防灾减灾应急处理工作。

2.4组织演练,加强减灾防灾能力

根据各种自然灾害的防御规划,适当组织一些应急演练。汶川地震,某小学期间刚组织过避震演练,该学校教师在地震发生时便成功组织学生避震,这一事例说明适当组织防灾的演练能够加强广大群众防灾的能力,这是减灾防灾很有效的手段。通过组织演练,检验政府、有关部门及广大群众的应急处理能力。要提高群众对预案的知晓度,使预案制定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要注意教会农民如何利用农村现场易找到的材料创造条件进行自救和他救的方式方法。

2.5多措并举,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基础牢、质量好、抗击自然灾害的标准高,就能有力地抵御自然灾害,减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加强对农村基础和生活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各地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的分析,针对性地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如滑坡塌方的治理、通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强防洪、抗旱能力。组织灾害高发地群众搬迁,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步实施,逐步加强广大农村的防灾减灾能力。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击干旱、洪涝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提高农民住房抗击地震、洪涝、风雹灾的能力。三是督促农村电讯、电力产权单位加大对农村电讯、电力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升级,提高抗灾能力。四是加强避雷设施的建设,避雷检测单位要加强宣传、积极指导农民安装避雷设施,科学避雷[3-4]。兴安县一村庄原来经常发生雷击,造成人畜伤亡,引起人心恐慌,自从气象部门考察后,在村上建了6个避雷塔后,该村遭受雷击事件基本没有再发生,说明了农村的防雷基础设施建设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6加强科普,增强群众减灾防灾意识

减灾防灾离不开群众意识的提高,离不开防灾减灾的科学技术普及,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及技术手段,将各种自然灾害的防御常识制作成科普短片,排练成群众喜欢的地方戏,让每个群众一年看1场科普彩调剧或桂剧,听1场山歌会,让广大群众在娱乐的同时增强了减灾防灾的意识。河池市气象局就利用当地群众喜欢唱山歌的习惯,将气象科普常识精心组织成1台山歌会,到各地农村演唱,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听1次科普讲座;看1次科普电影;看1本科普图画宣传书。各相关部门要将这些工作抓实,作为各单位的常规工作进行考核。电视、报纸、网络都要增加农村减灾防灾科普宣传。通过媒体散布、专家宣讲、中心户的示范带头,提高广大群众防灾减灾能力。要利用农村中小学校这个阵地,从小学生抓起,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防灾减灾教育,使广大群众从小掌握防灾减灾的知识。

3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减灾防灾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集全社会的力量,做好新农村发展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义务信息员队伍建设;制定减灾防灾规划和应急预案,加强自然灾害防御科普宣传;政府加强减灾防灾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切实为农村防灾减灾做出贡献。

4参考文献

[1]侯球锋,苗志华,邢文理.浅谈文成县农村自然灾害的防御[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8):70-72.

[2]田东升.煤矿区地质灾害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3):7-11.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以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民满意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各涉农部门作用,综合运用科技、行政、法律等手段,统筹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理和风险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农村抵御灾害能力,切实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用3-5年时间,形成精细化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建成覆盖面广的农村预警信息网络,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健全防御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实现防御规划到县,组织机构、精细预报、自动观测、气象服务站到乡镇,应急预案、风险调查、科普宣传、气象信息员到村,预警信息到户,灾害防御责任、灾情收集到人,全面提升农村接收和应用气象信息能力,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整体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气象部门具体承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县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应急、农业、气象、民政、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乡镇要成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做到有职能、有人员、有场所、有装备、有考核,分管农业的乡镇长具体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气象协理员负责日常工作;村委会主任为村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明确一名气象信息员。县政府把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对乡镇的目标绩效考核。

(二)形成精细化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建立预报到乡镇、乡镇有气象信息站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建立和完善精细化预报业务,空间分辨率到乡(镇)的预报产品,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农村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准确率接近城市水平,在完善现有农村监测站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多要素自动站监测密度,构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实现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和局地小气候的观测网络化。在雷电多发频发地区,开展农村雷电灾害观测。

(三)建设覆盖面广的农村预警信息网络。在县政府领导下,由县气象局具体承办,逐步建立进村入户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力争至少有一种信息传播手段能将预警信息送达每一个农户。要建立气象部门和乡镇、行政村、中小学校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利用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能够通过手机、固定电话、对讲机、高音喇叭等方式向居民传递气象预警信息。

(四)完善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县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气象灾害防御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指导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城乡规划和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工作。

建立两卡发放制度,统一制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由乡镇发放给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由村委会发放给全村村民。

各乡镇要建立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制度,规定村一级组织灾前排查、灾中检查、灾后核查的范围、方法和发现隐患后的处理措施等,要在气象灾害危险区设立警示牌,清楚标明转移路线,建立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体系。

县气象局在县政府的统一组织下,以村为单位查明农村主要气象灾害风险隐患,建立以村为单元的农村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农村气象灾害风险图,县气象局要建立灾情上报系统和气象灾情收集热线,以及灾情信息管理系统,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构,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气象信息员、各村气象灾害隐患点,各级应急预案等信息纳入系统,实现动态管理和共享。乡镇气象协理员、村气象信息员具体承担气象灾害收集上报工作。

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融入到综合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中。要把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成为农村气象科普活动站,定期组织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每个村设立气象科普宣传栏,定期张贴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乡镇气象协理员和村气象信息员要发挥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职能,广泛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四、保障措施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6

各县(市、区)气象局,农业(农牧)局:

近期,国家农业部、中国气象局和省农业厅、省气象局相继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切实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两部门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为此,市农业局和市气象局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商定进一步加强合作和协商,现就共同做好全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合作的重要意义

*是农业大市,农业生产的比重较大,农业发展的好坏对全市经济有重大影响。农业生产与降水、气温、干旱等各种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气象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收成和农民的收入。我市资源性缺水地区,年降水量仅有500毫米,比周边城市都少,干旱每年都不同程度的发生。冰雹也是我市经常出现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影响很大。其他气象灾害发生也比较频繁。许多地方气象灾害仍是农业丰产丰收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气象部门都合作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服务,对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加强两部门合作,共同做好农业生产指导和气象服务工作,是切实履行两部门职能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对进一步减轻灾害损失、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

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已分别制定了《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省也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要根据当地常发自然灾害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防灾减灾应对措施。加强对干旱、洪涝、冰雹、低温冷害、冻害、大风、干热风、倒春寒等我市常发性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根据灾害预测情况,确定其等级,及时预警预报。重大农业灾害性天气发生时,气象部门要及时向农业部门提供灾害发生地气象实况以及短时、短期天气预报;农业部门根据灾害发生等级、作物长势、病虫害发生等情况,及时制定生产管理措施,指导农民搞好抗灾、救灾工作,减轻灾害损失。

三、拓宽农业气象服务领域

各县(市)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要认真研究,针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布局以及不同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及时农业气象信息,并提出分类指导意见,指导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搞好生产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要利用简报、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信息渠道,及时农业气象信息。并通过电视气象节目、121声讯台和手机短信传输等形式,逐步实现信息的可视化,不断提高信息质量和指导管理水平。同时,要拓宽农业气象服务领域,充分应用卫星遥感、雷达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动态监测,在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重大病虫害预报、农作物面积监测、产量形势分析等领域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充分利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手机短信预警服务平台的作用,为指挥防灾减灾和指挥生产服务。

四、建立健全合作制度和机制

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要建立定期工作交流制度,积极开展工作会商,及时沟通情况,共同研究重大问题。

1、建立会商制度。各级农业部门与同级气象部门都要建立气象、农情、灾情分析会商制度,在关键农事季节和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进行定期、不定期会商。关键农事季节由农业部门负责召集气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会商;遇有灾害性天气时,由气象部门召集农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定期会商。

2、加强信息交流。农业和气象两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加强资料、信息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农业部门要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向同级气象部门提供农作物遭受气象灾害的信息和调查结果;提供各种农作物关键生育期的物候时间、正常生长的气象条件要求、出现不利气象条件导致的后果及可采取的调控措施;提供各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信息,随时通报病虫害发生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报;提供农作物生长状况及土壤资料;提供对农业气象灾害损失评估的结论;利用《农业信息网》随时相关农业生产信息。气象部门要在《*农业信息网》设置《农业气象服务》栏目,并负责更新。《农业气象服务》要提供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旬、月报(包括天气气候综述、土壤墒情情报、农业生产建议);干旱、洪涝、冰雹、低温冷害、冻害、大风、干热风、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降水量实况、棉播期5、10、15厘米土壤温度;农作物面积监测、产量分析等卫星遥感资料。气象部门通过电视气象节目、12121声询台和手机短信传播气象信息、农事建议。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7

  一、活动目的

  通过防灾减灾宣传和应急演练活动,营造突发公共事件宣传舆论氛围,增强公众危机意识和防灾避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应对处置危机的水平,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活动安排

  (一)应急抢险医疗救援技能竞赛

  5月7日,由县人民医院组队代表县参加了全市首届应急抢险医疗救援技能竞赛,取得团体第三名的优秀成绩。

  (二)县zf组织的宣传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5月12日上午9时一一下午3时。

  2、活动地点:广场。

  4、活动要求。以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为主线,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剖析各种典型事故案例,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要求参加宣传活动的单位必须设一个宣传点,结合各自部门职能职责开展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5.活动方式。宣传活动当天,在广场指定区域设置宣传站点1个,悬挂鲜明宣传标语1幅(横幅由县应急办统一制发,费用由相关单位承担),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印制防灾减灾宣传手册、传单、音像制品等资料,大力宣传法律、法规、政策、预案及灾害防范知识,并配备专门人员讲解与发放宣传资料。

  6.强化督查。县应急办、县目标绩效督查室和县行政效能建设办公室将组织人员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严格督查考核。

  7.加强宣传。活动期间,县电台、县电视台、《日报·专刊》负责采取专栏、专题、公益短片、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应急管理知识和活动开展情况,负责全程录制整个活、动,并制作成光盘,送各牵头单位留存。

  8、20xx年5月12日上午9时一一下午3时,由县疾控中心在广场指定区域设置卫生局宣传站点开展宣传活动。

  (三)卫生系统的宣传活动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参照县上宣传活动的要求,结合当地和单位实际组织宣传活动。

  (四)应急演练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5月20日前(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活动地点:中心卫生院

  3、活动方式:医院紧急疏散演练

  4、活动要求

  由中心卫生院制定医院紧急疏散演练方案,包括紧急情景设置、疏散安置点、病人转移、相应的医疗救援、观摩解说、观摩接待等。于5月12日前将演练方案报县卫生局应急办。

  其它各医疗卫生单位派1名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到中心卫生院现场观摩应急处置演练活动。

  5.县应急办、县目标绩效督查室和县行政效能建设办公室将组织人员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严格督查考核。

  三、组织领导

  本次活动由县卫生局副局长文斌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卫生局应急办主任周文钊负责整个活动的综合协调工作。

  四、其它工作

  县疾控中心、中心卫生院于5月25日前将宣传和演练活动情况报县卫生局应急办(电子文件即可)。

  2021年防灾减灾活动方案范文

  一、活动时间

  5月1日—5月31日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正面引导的原则,紧紧围绕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这个主题,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着力宣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组织领导

  本次“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减灾办(民政局)总牵头负责,各乡镇办、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参加组织实施。各有关单位要加强领导,指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本次活动,并组织专门力量,落实宣传经费;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好此次宣传月活动。市减灾办(民政局)负责宣传月活动日常协调工作。

  四、有关活动安排及职责分工

  1、“5?12国家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由市减灾办(民政局)牵头,各乡镇办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在城市人口密集场所和农村人口密集场所设置宣传点,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市民政、安监、卫生、公安、农业、林业、住建、城管、煤炭局、工信、教育、国土资源、交通、水务、电力、环保、商务、质监、药监、畜牧、文体新广、旅游、科技(地震)、气象等部门在太行街(市政府路段)设置宣传点,进行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卫生防疫、社会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环境污染、森林火灾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避险知识宣教。各乡镇办要在辖区内主要街道开展集中宣传活动。

  2、播放防灾避险应急知识系列动漫宣传片。各乡镇办和有关部门要结合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做好防灾避险应急知识系列动漫宣传片《应急30秒》第三集播放和发放工作。市电视台负责在电视台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并组织好宣传片播出工作,每天累计不少于1个小时播出时间。市城管局负责在市区街头电子屏幕播放宣传片工作,每天累计不少于2个小时播出时间。市交通局负责在市公交汽车移动电视播放宣传片工作,每天累计不少于4个小时播出时间。市联通公司负责在互联网媒体播放宣传片工作,有关网站要将宣传片制作成flash视频插件,设置在网站主页,全天滚动播放。市安监局负责在全市所有非煤矿山、尾矿库、危化企业的宣传片播发工作。市教育局负责在全市所有学校的宣传片播发工作。市卫生局负责在全市所有医院、卫生院的宣传片播发工作。各乡镇办负责辖区内所有行政村、社区以及除矿山企业、尾矿库、危化企业之外的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宣传片播发工作。各单位除在本系统内复制发放外,还要利用“5?12国家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等活动向广大民众发放。

  3、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四进”活动。5月1日至31日,在全市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印发宣传资料、制作标语板报、举行讲座、进村入户宣教等形式,广泛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知识。

  (1)进校园活动。由市教育局牵头,公安、消防、地震、卫生等有关部门参加。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与年龄特点,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应急疏散演练、知识竞赛、观看录像、制作宣传板、组织主题班(队)会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爆炸、防传染病、防溺水、防自然灾害、防交通事故、防绑架、防拥挤踩踏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加强对初高中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学生、家庭贫困学生等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做到防患于未然。

  (2)进企业活动。由市安监局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以安全生产为重点,推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督促企业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组织矿山、尾矿库、危化品、民爆器材、建筑、交通等高危行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要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灾害及衍生灾害,对查出的隐患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养。

  (3)进社区活动。由民政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办负责,开展创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发放应急知识手册、举办减灾主题文艺演出、设置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等活动。民政、气象、公安、消防、卫生、地震等部门要加强社区自然灾害、防火、防盗、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家庭急救、地震等应急知识宣教,城管、电力等部门要加强安全用气、用电等知识入户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进农村活动。由各乡镇办牵头,公安、消防、卫生、林业、水务、农业、国土、安监、电力等部门参加,组织人员开展农村防灾减灾大巡查和防范知识宣教活动。国土部门要深入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乡镇,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和防范知识宣教;水务部门要深入洪灾易发区、群众受危区开展防汛抗灾知识宣传教育;林业部门要对林区、林缘群众进行森林山火防范、扑救知识宣传教育;农业部门要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安监部门要深入尾矿库下游乡镇、村庄进行尾矿库溃坝灾害防范知识宣教,组织开展尾矿库溃败应急疏散演练;卫生、公安、消防、电力等部门要加强卫生防疫、社会安全、交通安全、火灾防范、安全用电等方面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2021年防灾减灾活动方案范文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一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做好今年的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切实提高全校广大师生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特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保障学生生命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学校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的减灾能力为重点,全面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观念,切实提高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活动主题

  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三、活动时间

  2019年5月6日至12日(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马金龙副组长:何常青刘海邦

  成员:全校教师及各班班主任。

  五、活动内容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校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摆在学校议事日程上,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

  3.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国旗下讲话。

  (2)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一次“防灾减灾教育”主题教育班会。

  (3)各班班主任通过班级微信群发放《业土小学全国防灾减灾日倡议书》。

  (4)围绕“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办一次安全手抄报,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有关知识。

  (5)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由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教室、宿舍以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6)开展一次防地震疏散演练活动。提高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活动要求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8

今年以来,全市已多次发生大风、冰雹灾害,局部地方发生了暴雨洪灾。干旱和农作物病虫害也比较严重。尽管市委、市政府对防灾抗灾工作十分重视,各级各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灾害仍造成了较严重的危害。根据气象、水文、植保等有关部门预测,近期内夏旱还将持续发展,盛夏时段还可能出现伏旱;主汛期内将出现区域性暴雨洪涝灾害,嘉陵江、白龙江、东河等主要江河将可能出现中偏高洪水,部分河段及支流可能出现大洪水;局部地区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和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水稻稻瘟病等农作物病虫害预计将偏重以至大发生,灾情形势十分严峻。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落实措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紧迫感和为党为人民利益极端负责的精神,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抗灾救灾工作方针,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指导思想,坚决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松劲情绪,全面客观分析灾情形势,紧密结合本区域本部门的具体实际,有针对性地全面安排部署防灾减灾工作。坚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要克服麻痹思想,立足抗大灾,抗多种灾害,未雨绸缪,早作准备,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动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突出重点,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1、切实做好防汛救灾保平安工作。今年主汛期已经来临,各级各部门要以临战状态抓紧做好防汛救灾保平安的各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对防大汛、抗大洪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和整改,重点是检查各级政府领导责任制、部门领导责任制和防汛重点工程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检查各级领导是否到岗到位尽职尽责、是否真正进入防汛的工作状态,检查防汛预案补充完善和落实情况。二是要进一步明确防汛重点,突出抓好大江大河、城镇、病险水库、重点建设工程的防汛工作。三是要加强对防洪工程设施的检查和完善,特别是对城区和沿江沿河重要城镇、交通干线、病险水库、重要堤防、险工险段、车站渡口、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的防汛工作再作一次认真的检查,进一步查找安全隐患,完善防范措施,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四是要加强防汛应急抢险准备的检查和完善,真正做到防汛抢险的组织、人员、预案、资金、物资“五落实”。对防汛抢险的物资一定要备足,确保防汛抢险的需要。要提早组织防洪抢险队伍的演练,提高抢险实战技术水平。五是要加强城区排洪能力的检查,该清的要清,该疏通的要疏通,要保证城区排洪排污设施的正常运行,严格禁止乱倒乱弃乱设障,避免发生内涝。六是要做好预防山洪工作的检查,要把责任制落实到乡镇、村组和农户,对受山洪影响的地区要加强宣传,树立主动防灾避灾意识,千方百计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防。我市近几年因灾人员伤亡大多数是山洪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地质灾害造成的。目前全市地质灾害各级隐患点多、分布广,活动隐患和重大隐患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工作。一要继续对地质灾害的各级隐患点进行排查,落实防灾预案,重点加强对各隐患点的监测监控,进一步落实减灾措施。二要对工业、交通、水利工程等涉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好监测评估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和措施,杜绝因工程建设、修路、开矿等人为因素诱发新的地质灾害的发生。三要对活动加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当机立断迅速动员组织群众紧急转移避险,各基层组织和有关部门要事先制定好全面、细致和操作性强的宣传动员、警示、转移路线、人员安置等预案,以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3、认真落实抗旱避灾措施。目前部分地方出现夏旱,还将可能出现伏旱,干旱已对夺取大春粮经作物丰收和实现全年增粮增收目标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各地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抗旱预案,精心安排,以旱制旱、以早制旱、以调制旱,切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一是要确保人畜饮水,统筹合理安排好生产、生活用水。二是气象、人降部门要认真组织高炮、火箭实施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夺取天上水,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三是有关部门要做好化肥、柴油、农机、电力的供应,保证各地抗旱救灾需要。

三、抓好田管和稻瘟病防治,努力夺取大春农业丰收

今年大春生产由于各地备耕准备充分,育苗工作扎实,目前已基本结束了栽种,栽种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全市大春生产总体形势较好。但是,“三分种、七分管”,要实现今年的增产目标,必须不失时机地动员群众抓好以防治病虫害为中心的大春田间管理工作。一是抓好以稻瘟病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各级政府和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今年稻瘟病防治的严重性、特殊性和艰巨性,坚决克服认识不到位和麻痹大意思想,要把稻瘟病防治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落实。要强化组织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市农业局要加强督促检查。在做好防治稻瘟病的同时,要加强水稻、玉米和经济作物、果树等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打好虫口夺粮、防病增收的攻坚战。二是要抓好大春田间管理。要重点抓好对大春作物的肥水管理,及时除草、中耕、匀肥苗、追肥、上厢、排水,尽早形成丰产苗架长势。

四、加强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要认真落实全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会议和省委办公厅《关于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精神,坚决把农民负担减下来,确保不反弹。要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进行一次自查自纠。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大查处力度,积极探索和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9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总体目标,到2022年,初步形成与全镇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环节,不断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率,进一步加强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重点实施工程。

(一)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全面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排查,彻底摸清全镇风险隐患底数。以地震、地质、水旱、气象、森林草原防灭火等为重点,开展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和重点区域灾害隐患排查,建立贯通全镇的灾害风险数据库。(牵头部门:镇安监站、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镇河长制办公室。)

(二)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工程。结合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继续实施森林资源培育、退牧还草工程,加强水、气环境和土壤综合治理,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牵头站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

(三)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以农村民居、学校、医院、幼儿园,以及交通生命线、电力、通信、危化品厂库、重大工程等为重点,实施抗震加固工程。严格新建、改扩建住宅和公共设施等建筑抗震标准。加强一般地区未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民居、公共设施的加固改造,实施农村民居加固示范工程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应急避难场所,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牵头站所:镇安监站、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

(四)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持续加强河道隐患治理,实施病险河堤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病险水河堤除险加固任务。全面治理挤占河道、排洪沟等空间的建筑物。因地制宜建设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提高使用水应急保障能力。(牵头站所:镇河长制办公室)

(五)实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着眼长远,立足实际,加快协调,统筹推进,培育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因地制宜,提前规划,合理储备救灾应急物资,构建镇、村、组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牵头站所:镇安监站)

(六)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对接气象部门,提升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预报预警能力。健全灾害预警信息制度,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及时向社会灾害预警信息。(牵头站所:镇安监站、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

(七)实施全民防灾减灾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提升宣传教育效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以5.12、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五进”等活动契机,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实施防灾减灾知识、安全常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组织经常性地防灾避险应急演练,全面提升自救互救能力。(牵头站所:镇安监站)

三、强化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强化综合减灾、统筹抵御各种灾害。成立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针对自然灾害防治重大问题和短板弱项,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制度,编制应急预案,形成抓工作合力。各办(中心)、各单位要建立完善组织体系,细化任务分工,靠实防灾减灾救灾责任,落实重点任务,加大推进力度。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10

__市位于____平原与西部山区过渡地段,版图面积1370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办事处和两个管委会,总人口40.3万,海拔最低为38米,最高为1080米,是比较典型的丘陵地区。__地貌比较复杂,东临万里长江,著名的清江穿城而过,渔洋河纵贯东西,大小溪流纵横交错,中小水库众多;干旱、洪涝、风雹、冰冻、小型滑坡和泥石流以及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救灾压力大,减灾任务繁重。近些年来,__市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紧密结合市情和救灾工作实际,采取实际步骤进行了一些减灾防灾实践及探索,收到了一定实效。

一是针对农村居民房屋大多比较陈旧,抗灾能力弱的实际,从20__年开始,坚持有计划地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采取的具体措施是:政府主导、民政主管、乡(镇)组织、村委会承办、农户自建、分级负责、统一检查验收和农户自筹资金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市直部门对口帮扶相结合。6年来,农户自筹资金5000多万元,政府补助近20__万元,部门帮扶近1000万元,帮助近3000户建成了砖木或砖混结构房屋25.5万平方米,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困难群众居住安全。仅此一项,减少灾害损失3000万元以上,无1户危房因灾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二是针对丘陵地区农村居住地分散,灾后不便救援和历史原因,居民房屋一般建在山边、溪边、峡谷边和山凹上,极易受到山洪、大风、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破坏,生命财产安全难于保障的实际,自20__年国家实施扶贫搬迁政策以来,通过政府补助和民政救助计400万元,将符合条件的500余个“三边一凹”户优先纳入搬迁范围,实行异地建房,使他们免遭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确保了他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三是针对部分山区水源不足,一遇干旱天气人畜饮水就有困难的实际,从20__年开始,结合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和新农村建设,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采取管网延伸、联村供水、独村建站、单户设窖等多种形式,解决了3万余户10万余人的常年饮水问题,确保非大旱年份人畜饮水不出问题。

四是20__年以来,投资7600万元,对江河提岸、排洪设施、病危水库等公益基础设施进行了整治加固,其中加固长江堤坎3处1500米,排洪主干渠8处2100米、山洪沟5处4500米、病危水库加固排险8座,通过上述工程建设,显著增强了公益基础设施的抗洪能力。

五是以去年初春冰冻雨雪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为教材,适时集中开展减灾防灾知识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减灾防灾意识。去年,我市组织50名宣传人员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院落,散发减灾防灾知识手册1万份、宣传单2万份、张贴挂图200套,接收宣传教育群众15万人次。今年,在组织好首个“5.12全国减灾防灾日”活动的同时,重点抓乡镇一级和村(社区)救灾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和城乡社区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初步建立起以市、乡、村(社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减灾救灾应急管理体系。

二、关于丘陵地区减灾救灾的初步认识及思考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灾害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长期客观存在的。在改革开放取得重要成果的今天,如何有效应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阶层极为关注、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重要课题。根据笔者在丘陵地区县级民政部门从事近20年的救灾工作经历,对减灾防灾有以下几点肤浅的认识和思考。

1、领导重视是关键。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显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对新时期减灾防灾提出了更高要求。减灾防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涉及诸多领域,是一项民心工程、系统工程。要有完整的实施规划、协调一致的部门配合、长期的财政投入、最广泛的公众参与和高效地组织指挥能力等。因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把减灾防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进行统筹规划设计,统一安排部署,一并组织实施。如果没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减灾防灾各项任务目标将无法落到实处。

2、公众参与是基础。减灾防灾是一项社会工程,工作的基础在于社会公众,最重要的力量也来源于社会公众。只有人民群众的认识提高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够产生无限的创造力量。要达到上述要求,一靠教育引导,二靠法制约束,三靠行政推力。当前,国家已先后颁布了《防震减灾法

》、《防洪法》、《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30多部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各级政府也结合实际编制了相应的规章、规划、预案等,减灾防灾法律体系基本建立,政府的工作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应急指挥机构,应急队伍体系已初步建立,行政推力也在逐步增强。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种减灾防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减灾防灾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常抓不懈。要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广泛深入教育引导全体公民增强对减灾防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努力形成一种减灾防灾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要使每个公民自觉成为减灾知识的宣传员、灾情信息的报送员,应急救援的战斗员,受灾群众的服务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公民在建在救灾中的基础作用。3、财政投入是保障。减灾防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财政投入来支撑。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当地政府制定的减灾防灾规划,安排财政预算,确保江河堤岸加固、病危水库除险、山洪沟治理、“老旧”房屋和设备改造、应急物资储备、避难场所兴建等减灾工程建设资金投入;要象重视灾后重建那样支持配合减灾防灾工作。要建立减灾防灾财政预算增长机制,做到每年有预算,逐年有增加,保证减灾工作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