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0:49

农村致富技术篇1

在新世纪新阶段,农村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应集中体现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我乡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总体来讲是好的,但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存在致富能力弱的问题,无法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富裕,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进年来,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在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双带”意识上下功夫。首先是强化理论学习,认真执行“”制度,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分级培训工作,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党员干部的头脑,深化对“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认识,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责任感。其次是强化思想教育,通过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干部、谈心交流等方式,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结合实际找差距,教育他们正视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明白致富无术、发展无路,就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更谈不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道理,从而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紧迫感。再次是强化典型引路,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党员干部中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典型。

二是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双带”本领上下功夫。针对农村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致富本领弱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学致富技术、学管理经验、学科学文化知识,着力提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在学致富技术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县党校、农广校等主阵地和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培训。同时,各地还注意将技术资料有针对性地印发给党员干部自学,并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咨询活动,帮助他们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难题。在学管理经验方面,我们在把外地的专家教授请来传经送宝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到外地去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拓宽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视野和思路。

三是在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上下功夫。

引导率先富裕起来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群众共同富裕。通过大力开展创建党员干部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园(区)、科学示范基地等活动,引导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把自己的致富理念、致富技术、致富门路传授给农民群众。通过开展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结对帮扶活动,让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帮助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为群众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帮助致富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改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结构,增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

农村致富技术篇2

关键词:农村;带头人;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55-01

农村致富带头人模式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广大农村地区运用先富带动后富理论而实践出的一种针对农村地区的致富新模式。致富带头人往往是指在农村地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农产品营销、劳务输出、科技服务等生产经营致富、并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人。他们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领头羊,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杰出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是农村致富道路上的必然产物。尽管这种模式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制约这种模式进一步推广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政府缺乏相关的扶持政策,社会缺少广大的正面宣传及农业技术扶持缺失等因素。

农村致富带头人模式之所以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没有出台和实施相关扶持政策。目前我国关于这方面的政策法规还尚未出台,许多区域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造成了政府对这方面责任主体意识不强,没有积极地把这种模式纳入政府指导工作范围,使之在地位上显得非官方化,不利于它的推广和示范效应。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政府应该尽快出台这方面的扶持政策,把致富带头人模式纳入政府工作指导范围,使之在政治地位上具有示范效应,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模式的推广。同时,政府也应该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力开展有关带头人致富行业的培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努力通过培训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技术水平。政府同时也要组织和引导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自觉地走出去,到一些发达的农村地区开阔视野实地调研,转变观念,开辟和借鉴致富新道路。

农村致富带头人模式效应在一定区域范围受限,这与我们的媒体缺乏积极有效的正面宣传也有一定的关系。一种模式能否得到大力的推广,起到大范围的示范,正面宣传是很关键的一步。因为一种带头人致富模式只有得到了媒体的大力宣传,才能使之广为人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考察、去学习,这样才能够起到一种模式的示范效应。试想我们的媒体除了对华西村,等一些知名致富模式的正面宣传,还能在媒体上找到一些小规模但却极富推广价值的农村致富模式吗?华西村、等一些知名致富模式确实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但是它们能够成功的运行却是具备了一定的地域和历史因素。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方民俗习惯差异也很大,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推广像华西村这样的致富模式,时间也证实了一味地照搬华西模式是不可行的,相反,一些小规模但却极富推广价值的农村致富模式,却因为缺乏宣传的途径而丧失了示范指导的效应。因此当前我们的主流媒体应该更加深入地去挖掘不同地区的带头人致富模式,使我们的农村致富模式更加丰富,使之能够更加契合不同农村地区的发展。宣传是示范的第一步,广泛而又正面的媒体宣传是农村致富带头人模式示范的排头兵。

农村致富带头人普遍具有极强的创新实践能力,但往往知识水平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种致富模式的个人效应,很难达到深层次、大范围的示范模式。解决这种制约致富带头人模式的因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1)当地政府积极开展“带出去,引进来”活动。针对农村致富带头人存在的大局观不强,技术薄弱等问题,政府应该积极地引导带头人走出去,到一些沿海发达农村地区甚至国外具有典型代表的地区进行实地的考察、调研、学习。只有通过实地的考察才能够让带头人真正地认识到技术上的差距,发展理念的落后,才能够更好地推动这种模式的更深层次发展。对于一些适合致富带头人发展的先进技术,往往技术费用比较高,一般的致富带头人不能够承受,这时候政府就需要扮演引进来的角色,通过政府的高信誉做担保,积极地把先进技术引进当地,推动当地技术的革新,提高示范效应,降低农民进入风险。(2)带头人本身也应该积极地提高自身知识素质。实践是带头人成功的第一步,但最终决定成功高度的还是知识和技术。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又是降低风险提高农民参与度的保障,更高的知识素质才能够为致富模式的推广做好理论基础。

农村致富带头人模式作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模式,对于推动我们农村地区新一轮的发展,加快农村地区农产品的转型,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出现的制约致富带头人模式发展的因素,我们政府和带头人本身都因应该积极地去解决。各级政府加大对致富带头人模式的资金和技术的扶持,通过提高他们来带动其他农户起到示范的效应,来实现农村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的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

农村致富技术篇3

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面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党员作用难发挥,党群关系难沟通,群众科技致富的本领难提高的现象,湾沚镇党委把实施党员电教科技致富工程作为解决“三难”问题的突破口,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精心组织,通过党员电教科技致富工程的实施,铺起群众致富之路,架起党群连心之桥,深化了“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实施,有力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党委重视,为党员电教致富工程实施提供组织保证。党员电教科技致富工程是县委组织部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形势任务,审时度势,精心构思,作出的新形势下符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需要的重要决策。镇党委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坚持把实施党员电教致富工程作为改善党群关系,推动农村党建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相互促进的重要载体。镇党委一开始就明确要求实施该项工程,形式上要方便群众,内容上要贴近群众,成效上要满意群众,明确了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和镇党委组织委员共同负责电教致富工程的实施,制定了《湾沚镇党员电教中心户管理办法》,按照党员素质高,硬件实施好,地理位置优的要求,通过层层摸底上报的办法,确定了14户电教中心户,并把该项工程的实施情况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考核范围,为党员电教致富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版权所有

(二)、建立互动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实施党员电教致富工程拓宽了农村党建工作的领域,党员电教致富工程直接与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相关联,涉及到千家万户,仅仅依靠组织部门自身力量,很难取得应有的成效。为此,我镇着力在建立互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明确了镇党委、涉农部门、村党支部、电教中心户的各自职责,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镇党委负责定期研究分析致富工程实施情况,召开电教中心户会议,组织检查考核,实施动态管理。镇涉农部门负责与电教中心户搞好技术培训对接,加强对电教中心户的技术辅导,发放技术宣传资料,帮助中心户提高科技水平;村党支部负责协助加强对电教中心户管理,协助组织播放,向镇党委反馈播放情况;电教中心户负责每月组织播放,开展技术宣传,搞好示范带动。仅在过去一年,镇党委就组织召开了两次由村支部负责人和电教中心户参加的工作分析布置会。镇农服站干部每人联系1—2户中心户,实行培训联络责任制。各村支部都确定了一名支部委员负责电教致富工程。党员电教中心户也都按照自身职责的要求,积极有效地组织播放活动。

(三)、加大投入,为党员电教中心户播放创造良好条件。我镇地域范围广,农户居住分散。为提高电教致富工程覆盖范围,使多数农户都能获取先进科技技术和致富信息,镇党委一次性投入近万元,为14户电教中心户统一配备了便携式激光播放机。利用便携式播放机体积小,利于携带的优势,方便中心户灵活机动地组织播放。有充分的符合群众需求的电教片源是党员电教致富工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摸清农户各个时期需求的科技技术信息的基础上,镇党委确定专人多次主动到组织、农业科技部门寻求片源,并购置四百多张空白光盘,精心刻录,保证电教片的及时供应。镇党委还投入3000多元,为中心户统一制作了美观醒目的科技致富宣传栏,广泛宣传农村适用技术信息。

(四)、创新播放形式,切实提高播放效果。创新播放形式,提高播放效果,让农户方便看,愿意看,在观看中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是党员电教致富工程实施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镇在组织播放中,一是建立阵地固定放,为使农户了解电教致富工程的实施情况,各村把电教致富工程中心户的姓名及其权利义务通过公示栏进行公告,让群众参与督监,确定每月初为电教中心户播放日,真正把14户电教中心户作为播放的主阵地。二是走村入户放。不便于到中心户家中观看的农户,由电教中心户携带便携式播放器进组入户,组织农户观看,提高播放覆盖面。三是利用会议经常放。各村在召开党员会、村民组长会、村民代表会等会议前,事先通知中心户,由中心户在会前会中组织播放。四是结合创安活动放。各村把播放党员科技电教片作为创安活动的一个内容,每次活动通知中心户组织播放。五是农户借片自行放。中心户备足片源,建立借片登记薄,农户根据需求,到中心户借取所需的电教片,方便农户随时观看。通过多种形式的播放,基本满足了各类农户的观看需求。自今年以来,已组织播放120余场次,接受培训参看人次3000余人次,收到了较好的播放效果。

(五)表彰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奖先掖后,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我镇在每年年底对电教中心户检查验收的基础上,遴选先进典型,并在“七一”期间予以表彰。2004年,我镇授予一名电教中心户优秀党员电教中心户称号,颁布了先进牌匾。2005年,我镇结合为农村党员“双带”先进户挂牌活动的开展,开展表彰活动,14户电教中心户中有13户被授予党员“双带”先锋,增强了党员电教中心户的荣誉感,有效调动电教中心户从事播放工作的积极性。党员电教致富工程实施以来,我镇党员电教中心户都能按照自身职责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组织播放任务。版权所有

二、主要收获

(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员电教致富工程的实施,拓宽了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广大党员电教中心户通过组织播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仅给群众带去了先进的致富技术信息,而且还带去了党组织对群众的关心和温暖。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近了,感情深了,共同话语多了,许多群众由衷地说,党员义务为我们送科技,主动为我们提供致富服务,这样的党员我们由衷地钦佩欢迎。

(二)深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电教致富工程的实施,使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有了具体抓手,丰富了“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活动内容。电教致富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理念,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之间形成了有效结合点。两年来,我镇党员电教中心户共推广农村适用技术32项,建立示范基地18个,带动了2100余人走上致富道路,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激发了党建工作的活力。

农村致富技术篇4

为了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能力,不断增强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工程的扎实开展,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委决定在全镇广泛开展农村党员创业致富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党员“双建双带”和“创业致富”活动是镇委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进一步深化“双建双带”活动,鼓励农村党员创业致富,支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而开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我镇“十二五”规划纲要,通过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扶持农村党员学习实用技术和技能,积极搭建平台,强化措施,支持鼓励农村党员创业,提高农村党员创业带富能力,带动农民群众创业致富。进一步增强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带头作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创业致富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通过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与,进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强农村经济活力。

二、活动内容

抓培训,拓宽农村党员致富门路。推行“远程教育+基地+党员+农户”的模式,按照规模较大、示范性较强、特色明显的原则,结合种养产业、水产业、木本油料产业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利用党员“”、远程教育、技能培训等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文化知识、岗位技能、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采取收看远程教育专题片、专家讲座、实地授课、外出观摩、互动交流等方式,有效化解农村党员在致富路上缺技术的问题。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开阔眼界,丰富致富点子,增强致富本领。通过村党组织对全镇农民党员的技术特长、致富项目、创业意向、家庭状况等情况摸底调查,挖掘出一批能够创业,带动村民致富的“能人”党员。

结对子,扩大农村党员致富层面。开展“城乡联建、结对共建”帮扶活动,县、镇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与村党组织、党员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来推进党员创业创富。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每年将对全镇范围内10个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带动力强的党员“双建双带”和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命名并授牌,使其他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实现以点带面,梯次推进。

争资金,搭建农村党员致富平台。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等优惠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党员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村党员解决生产发展中资金少或无资金的难题。通过以小额担保贷款为主体、多种项目资金为辅助的创业资金扶助等形式,优先为农村党员发展致富提供平台,支持农村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积极搭建资金扶持平台。

三、主要措施

(一)宣传引导,激发创业热情。一是深入调研。镇党委实地走访各村党员群众,深入了解他们对开展此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为活动的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广泛宣传。认真开好“两个会”,即支部会和党员会。结合工作要求,研究部署各支部开展党员创业致富活动的相关工作,对通知的目的意义及相关要求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农村党员干部人人皆知。

(二)坚持原则,推动规范运作。一是自愿主导原则。由党员个人在领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党员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自愿申报、自主参与、自主实施。二是风险自担原则。参与本活动的党员要具有抵御市场风险的意识和能够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对所发展的项目要进行事前可行性论证,确保项目实施后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严格程序,保障项目质量。一是党员积极申报。由党员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按照要求,结合本人实际进行自愿申报,并及时上报村支部。二是支部严格审查。由支部对党员申报项目进行初审,重点审查党员资格条件、创业项目基础条件、项目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优中选优、好中挑好的基础上,由所在支部签署意见后上报镇党委备案。

(四)完善制度,确保取得实效。一是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创业项目确定后,镇党委安排专人联系一名创业党员,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服务和指导,定期走访了解详情,帮助解决项目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大力提供信息、技术、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落实一名村干部为项目联络员,具体负责联系协调,及时了解项目实施人的思想动态,掌握发展进度,及时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办落实相关事宜,促进项目发展。二是建立创业培训制度。积极选派党员参加各种技术培训活动,定期组织培训班,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到村为党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同时,选择一些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农村种养专业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技术培训点,对党员进行现场技术辅导。

农村致富技术篇5

我县位于湘中腹地,土地面积1715.11平方公里耕地41000公。全县辖16个乡镇903个村,总人口89.9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穷县.是首批全国商品粮的基地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14年亩产过吨粮,同时又是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和湖南省出口猪基地县,猪肉总产量居全国肉类总产量百强县第十位,全省第二位。去年,由于中央校和省校的关怀和大力支持,双峰县9个村实施了“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工作。通过全县上下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该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呈现出了领导重视、干部热心、部门支持、群众欢迎、百姓受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实施情况

按照试点工作要求,根据省校的统一部署安排,我县着重从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大抓落实。

(一)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为了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致富早班车”大喇叭下乡进村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办主任任副组长、县农广校校长、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县工作站由农广校校长任站长,有关同志任成员,具体负责九个试点村的广播节目、录音带的调配、使用、播放,并定期检查播放情况,收集建议和意见,总结经验。乡工作站由农技站站长或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任站长,村主任为成员,维护县、村之间信息畅通,村广播站由农广信息员具体负责播音工作。

(二)认真制订了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具体实施

为了确保试点村的整个工作,有针对性、实用性、最终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首先,我们逐乡逐村组织镇、村负责人一起召开座谈会,针对村情,商量具体的实施方案。从9个村的实施方案来看,都突出了四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建立村级广播站,配备必要设备。二是明确专人负责。三是按照要求,认真组织收听和播放。四是广泛收集,及时反馈工作情况和信息。其次,具体帮助各个村落实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我校还专门明确了一名副校长和一名业务骨干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再次是加强了对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在工作实施过程中,不定期地到各实点村调查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要求乡镇负责同志一起参加,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从目前来看,整个工作进展顺利,县分管领导非常重视、部门干部热心努力、农民群众期盼欢迎。

(三)创新工作,多轮驱动,加快推进“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进村入户工程。

“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进村入户工程实施倍受各村欢迎,农民朋友提出来了很多很好的期盼和建议。为了顺应农民朋友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采取创新工作、多管齐下、多轮驱动的办法,共同促进这项工作。一是利用电视媒体,在杏子、锁石等6个乡镇电视差转合开办了农民素质教育专栏节目,节目内容围绕“三农”,广泛传播实用技术、致富技能、法律政策、致富信息、务工指南等多方面的内容,每周播两晚,每晚半小时,增强了“致富早班车”节目的可视性,效果很好。到目前,电视节目共播放140小时,许多农民朋友纷纷来电来信:“现在好了,白天听广播,晚上看电视,不出家门,也知天下‘三农’事,农广校真是咱们老百姓的贴心人呀!”。二是在试点村尝试地建立“农民科技书屋”。依托一些部门和单位出资,我们提供科技光盘和技术资料,共同建立“农民科技书屋”,为农民朋友提供学习文化知识,寻求致富信息,提高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探索出一条“政府出资,广校建屋,农民使用,社会受益”的农民教育培训新途径。三是组织“农民素质教育讲师团”,到试点村举办专题培训班。实行现场指导,并解答农民朋友在听广播,看电视节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据统计,我们先后在六个村举办了生猪、水稻、水果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1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余份,社会反响非常好。

二、主要成效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半年来,“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有:

一是增强了农民科技观念,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过去部分村的老百姓不太相信科学,喜欢用老一套、传统的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其结果效益不高,农业生产积极性由此受挫。自“致富早班车”节目播放以来,村民们的观念变了,开始相信科技了,主动学科技、用科技了。据统计,我们先后收到来自9个村23个农户的来电,询问技术和资料,涉及到30多种技术和问题。还有5位农民亲自搭车来到我单位,索取有关技术信息和资料。说明了他们普遍渴望知识,迫切需要致富技术和服务。还有3名农技干部在收听这一节目后,来电要求我们组织开展一些一年制或半年制的技术培训班,他们十分愿意来参加这样的技术培训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指导和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据调查了解:迄今为止9个村有80%的村民坚持收听这一节目,用节目中的技术指导各自农业生产,如荷叶镇富托村种植了一百多亩果树,村民听了有关果树栽培技术的录音带后,对果树的修剪、施肥、病虫防治等一整套技术,了解得比以前更多、更深了,种植果树信心倍增。预计亩产可达3500-4000斤,亩收入可达5000-8000元。不少果农说:“‘致富早班车’节目好就好在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学到实用技术,为农民分了忧,解了难。”梓门桥镇白山村村民通过收听有关养猪技术的广播后,养猪的积极性更高了,养猪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上半年又新发展4户养猪专业户。许多养猪户反映,以前虽然掌握一些养猪技术,但很不全面,通过收听广播后,学会了更多的有关饲料搭配、防病治病知识,大大提高了生猪的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试点村的村民都说“‘致富早班车’节目办得好,非常适合我们农民的需要,是农民的知音和朋友。”

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通过“致富早班车”节目的实施,我县9个试点村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增加。蛇形山镇黄井村自“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以来,村民们受到了启发,大胆地调整了农业种养结构,从过去单纯种植水稻,发展到了现在种植药材、玉米、经果林等高效作物。今年上半年来,种植玉米达150亩,药材5亩,发展经果林120亩,同时,还新发展猪、牛、羊养殖大户12户,据初步估算,通过调整农业种养结构,该村村民收入可增加200元左右。石牛乡小洞村村民收听节目录音带后,消除了过去推广新品种和调整结构的疑虑,今年上半年水稻良种种植面积达120亩,退耕还林100亩,发展猪、牛、羊150头,新发展养殖户3户。全村上下,逐步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发展致富的良好氛围。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三是为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花门镇大托村过去村级班子软弱涣散,凝聚力不强。自“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实施以后,村支部一班人找到了工作突破口。通过认真实施,积极为村民提供服务,从而重新树立了村级班子在村民心目中的形象,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加强。目前,村民正在积极响应参加村党支部组织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班。

四是拓宽了农广校自我发展,服务三农的空间,扩大了自身的影响,提高了社会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广校肩负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任重道远,各级领导在期望,广大农民群众在期盼,我们农广人在探索。通过这项工作的实施,我们深深地感到:“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进村入户工程是当前开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的一种好举措,也是县级农广校更贴近农民,深入农村,服务三农工作的一种好手段,更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为民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种好方法。通过“致富早班车”大喇叭进村入户工程的认真实施、扎实推进,我们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得到了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在服务大众的同时,又悄然地发展和壮大了自我。

三、问题和建议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1、少数村因资金困难,无力修复中断多年的广播线路,也无力承担较高的电费,导致工作开展困难。

2、部分节目内容较抽象,农民听不懂,尚需要解决录音带技术的专家指导与现场示范问题。

3、节目内容需不断更新,才能满足农民对新技术的需要。

农村致富技术篇6

一、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基本情况

根据调研统计,全市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799人,占全市农业人口104万人的0.75%。从分类上看,生产能手5404人,其中,种植能手3587人,养殖能手1264人,加工能手463人;经营能人1084人,其中,农业经营人才880人,农村经纪人105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99人;能工巧匠1311人,其中,技能带动人才1164人,文化艺术类人才147人。从性别看,男5741人,女2058人。从年龄结构看,40岁及以下5387人,中专及以上学历3698人。从职称结构看,有专业技术职称的3800人,其中农民高级技师110人,占2.9%;农民技师385人,占10.1%;农民助理技师1209人,占31.8%;农民技术员2096人,占55.2%。从培训渠道看,接受农技推广机构培训1030人,接受农广校培训798人,接受农技校培训908人,代际或师承培训1418人,自学2590人,其他培训1055人。

(二)主要特点

通过对调查情况汇总分析看,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典型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全市涌现出许多农村实用人才典型,涉及种植、养殖、水产、荒山绿化、林果、农机、加工、制造、建筑、运销、经纪等10多个行业和领域。如在荒山绿化行业,王传礼、王成谟、王恩海、王举敏、王义祥被称为新泰“五大王”。放城镇原机关干部王传礼,高价转包山岭150亩,年收入3万多元,在他的带领下,郗家峪村20多户农民进山发展林果经济,走上了富裕路,把昔日荒山变成了今日花果山。禹村镇汤永银创办的银燕奶牛场,存栏奶牛300头,带动4个村70余户养殖奶牛,已成为蒙牛、亚奥特等集团的基地,目前计划扩建牛舍100间,建立托牛所,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奶牛养殖。

2、干劲足,规模大,发展前景好。随着市里出台一系列的惠农支农政策,特别是农业税取消后,大大激发了实用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他们发展欲望强烈,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以实用人才为中心带动了区域经济产业化。科技明星王义祥通过拍卖竞标的方式,从王家寨村获得3000亩荒山承包权,投资近200万元建立了黛春苑绿色生态园,目前共栽植大樱桃、珍珠油杏等名优特新果树品种10万多棵,建成了一所集观光、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高效益绿色生态示范基地,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楼德镇赤坂村的春季土豆,东安门村种植的以色列莲藕供不应求,成为菜商的抢手货。形成了天宝樱桃、汶南黄花菜、岳家庄池藕、六顺面条、石莱仔猪、龙廷杏梅、放城椿芽、楼德煎饼等特色产业。

3、重学习,敢吃苦,科技意识高。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善于学习,勤奋敬业,崇尚科技,善于发现商机。青云办事处尹家庄尹逊宝,出差发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早春莴苣价格高、销路好,回家后在自家的拱棚内摸索种植,成功后传授给村民,目前已发展到1300亩,产量达到550万公斤。同时,各级部门和乡镇注重培养和引导,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能力。翟镇去年以来先后2次组织13个村340人次到寿光、烟台、青州等地学习设施农业和花卉培植技术,培训300多人次;有42名村两委干部参加了学历培训。

4、环境优,扶持大,作用发挥好。通过协调贷款、以奖代补、扶持生产物资、优先技术指导等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营造了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如汶南镇为养殖大户李玉霞提供土地50亩,协调贷款20万元,帮助扩大养殖规模。翟镇设立了50万元的乡村科技发展基金,对科技能手和科技带头人每年给予500元到1000元的资金扶持,调动了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先后建立高标准科技示范园50个,带动科技示范户500户,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72项,带动了桑蚕、畜牧、花卉、等多项产业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调研发现,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但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看,农村实用人才与乡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表现在:农村人才偏少、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且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导致人才层次缺乏阶梯性,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发挥作用缺乏主动性,还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主要原因:一是培训激励机制尚不健全,个人技术素质还不够高。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是自我发展起来的田秀才、土状元,缺乏系统的培训,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不够,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二是规模发展与现行土地经营政策矛盾比较突出。现行土地政策是使土地资源按等级、面积、人口分配,高度分散。农村实用人才由于受到规模、管理、投入等因素制约,影响了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三是资金困扰的难题,个人难以破解。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处在起步阶段,资金缺口较大,靠边生产边积累资金发展难度较大,协调资金比较困难。四是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重视科技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对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比如有的农村实用人才承包山林面积大,看管困难,附近村民有骚扰现象出现,有的实用人才只好不惜重金垒院墙,拉铁丝网,既增加了负担,又影响了发挥作用的积极性。

二、我市加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站在关系“三农”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构建培养机制、构建选拔机制、构建激励机制,构建使用机制,着力打造农村实用人才群体,铸就了“培养一批人才,兴建一片基地,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域经济”的科学发展链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人才动力。

(一)构建培养机制,提高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

围绕培养一支科技创新意识强、示范带动作用大、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乡村实用人才队伍,以提高致富能力和实用技术水平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精心培育,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一是按需施教,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做到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在山区、库区,侧重加强林果、种植和养殖方面的知识培训,使实用人才能够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科技致富。在工矿区,重点指导农村实用人才学习加工、制造、运输、管理方面的知识,教育引导实用人才发挥区位优势,勤劳致富。在平原地区,重点加强对实用人才进行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知识教育,提高实用人才发展优质农业和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的技能。“中国樱桃第一镇”天宝镇,发挥樱桃种植传统优势,通过邀请专家现场授课指导,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引种中华樱桃、乌克兰大樱桃等20多个新品种,采用大棚温室种植,科学管理,使产品提前四个月上市,效益提高20多倍。

二是突出重点,增强培养的实用性。立足本地自然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围绕市里重点确定的蔬菜、食用菌、林果、畜牧、桑蚕五大主导产业,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学习专业生产、加工等技术,带头发展专业化生产。近年来,全市先后举办各种专题农业技术培训班100余期,**0余人次,重点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蔬菜生产的设施化栽培、林果的套袋和无公害生产、畜牧生产的品种改良以及冷配、胚胎移植、桑蚕生产的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引导实用人才利用科技把传统项目与新技术、新产品引进相结合,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打造名牌产品,推动传统农业由小生产向规模经营的转变。目前,全市已开发出了36万亩的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三是广开渠道,增强培养的广泛性。发挥党校、农函大、农广校等主渠道的作用,进行学历培训;发挥农村干部培训基地的作用,进行重点培训;发挥媒介作用,搞好普及培训。拍摄农业实用科学技术专题片30余部,由各乡镇电教站在各村巡回播放。电视台开辟了《科技园地》等栏目,累计播放100余期,刊发农业新技术和科技致富经验。同时,坚持“送科技下乡、赶科普大集、科普村村通”常年开展不断线,组织各方面专家深入基层巡回指导。全市累计举办养殖、种植、林果等实用技术培训班200余期,培训人员15万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67项,受训者都掌握了2门以上实用技术。

(二)构建选拔机制,发展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围绕培养壮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实施了以培养选拔“100名乡村科技明星、1000名乡村科技能手、10000名乡村科技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科技人才“百千万”工程,壮大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一方面严格选拔。为做好选拔推荐工作,出台了《关于组织实施乡村科技人才“百千万”工程的意见》,明确了选拔范围、标准条件和选拔程序。规定人选主要从农村具有突出专业技术特长或经济管理水平,并且为发展农村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中选拔。分三个层次制定了标准条件。人选的推荐选拔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选拔的方法,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组织遴选、专家评议、研究确定的程序进行。乡村科技明星的评选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乡村科技能手的评选由乡镇办事处党委组织实施并确定;乡村科技带头人的评选由村(居)党组织组织实施并确定。形成科技明星、科技能手、科技带头人三个层次、宝塔式农村实用人才梯次结构。

另一方面实施精细管理。将选拔出的乡村科技明星纳入市级人才库统一管理,建立了乡村科技人才市场、人才服务中心、技术协会等100多个技术管理服务组织,构筑起覆盖市、乡、村三级,功能协调、配套联动的人才管理网络体系。实行分级分层管理,科技带头人由村(居)党组织管理;科技能手由乡镇办事处党委管理,村(居)党组织协助;科技明星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农业局和乡镇办事处党委配合管理。实行全出竞进的动态管理,管理期限为三年,管理期满后按标准条件和规定程序重新评定。建立并实行了目标责任制度、领导联系制度和结对帮扶制度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服务。同时,密切乡村科技人才之间的联系,以技术协会和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为载体,推动相互交流,由松散型个体向相对紧密型群体转变,提高了管理水平。

(三)构建激励机制,着力营造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第一,物质激励。加大在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扶持力度。在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提供科技贷款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优先向乡村科技人才倾斜。实行专家和实用人才结对帮扶制度,在良种推广、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目前,乡村科技人才先后承担科技推广计划项目89项,补助经费300余万元。翟镇对评选出的50名科技能手和500名科技带头人优先提供土地和水电设施,在良种补贴、农药化肥、科技图书等诸多方面给予优惠照顾,极大地鼓舞了乡村科技人才发展乡村经济的热情。

第二,政治激励。按照“将优秀乡村科技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干部,将党员干部培养成优秀乡村科技带头人”的“双培”思路,采取有效形式,每年组织2-3次政治理论学习班,进行政策和形势学习,提升思想水平。对那些年纪较轻、技术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群众威信的优秀乡村科技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根据农村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选拔充实到乡村领导岗位上任职,使其由个人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几年来,先后有350人入党,120人选拔到村“两委”任职,有30多人担任了市、乡两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第三,政策激励。土地上,在土地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市乡两级在土地使用上为农村实用人才学用科技大开“绿灯”,做到科技致富项目用地优先调整,村里优先保证,土地承包费给予一定减免,并积极帮助解决水、电、路等问题,为农村实用人才学用科技提供便利。技术上,对农村实用人才学用科技户,市乡两级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技术信息等方面采取集中办班、个别辅导、外出参观等不同方式,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资金上,各乡镇办事处从财政上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优先扶持学用科技的实用人才。同时,市乡两级积极为实用人才争取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四,荣誉激励。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对评出的乡村科技人才给予一定津贴或一次性经济物质奖励,今年,在全市经济工作大会上,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了10名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奖励现金24万余元。在电视台开辟乡村科技人才风采栏目,宣传其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营造“四尊”氛围,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乡村科技人才张延胜,多年来潜心研究风力扬水技术,先后有8项技术获国家专利,2个项目分别列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005年被选拔纳入**市“151岱下英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成为远近闻名的“风龙王”,被推荐为市第七届政协委员。

(四)构建使用机制,充分发挥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1、建设示范基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把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科技致富项目、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龙头”来抓,结合“百千万”乡村科技人才工程的实施,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提出了相应建设100个科技示范基地、1000个科技示范园和10000个科技示范户的目标,形成了以示范基地(园、户)为龙头,辐射带动农民群众发展科技致富项目的良好局面。翟镇科技能手董仲英投资30万元建设科技园一处,每年收入10余万元,在她的带动下,翟南村新上果树大棚70多个,示范园内的大棚也由原来的20个发展到现在的53个,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

2、培植先进典型,发挥示范推动作用。每年开展一次优秀乡村科技人才评选活动,树立了一大批学用科技的骨干和典型,激励这些“土专家”、“田秀才”勇创科研成果,大力发展和推广农业科技项目,当好引领群众科技致富的“领头雁”。通过大力宣传他们的科技致富先进事迹,影响带动其他实用人才加快科技致富的步伐。科技明星陈洪俭2002年组织创建了益民禽蛋销售合作社,是企业+协会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合作社已吸引社员82家,日销禽蛋1**斤,年销售**余吨,年利润达80余万元。科技明星李长本,发挥种植黄花菜的传统优势,带领群众科技致富,建立了黄花菜绿色食品示范服务基地,集生产、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年生产黄花菜28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000多元,所在的借庄村成为全国有名的黄花菜专业村,“金芭蕾”黄花菜进入北京、上海等200多家超市。

3、实行对结帮扶,发挥纽带拉动作用。实行市乡科技人员联系农村人才制度,通过一起学技术、办项目等,帮助和带动群众科技致富,从而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结成一条便利的纽带。在结对帮带过程中,从提供信息、技术指导入手,以服务促帮带,取得了良好效果。500余名市乡科技人员与乡村科技人才结成帮扶对子。青云办事处尹家庄村尹逊宝,试种北京早春莴苣成功后,结对帮扶10户群众,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实际管理相结合,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让群众尝到了调整结构、科技致富的甜头,现在生产规模已达到1300亩,总产量达到550万公斤,户均增收6000元。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全市先后共建立乡村科技示范基地95个、科技示范园914个、科技示范户9831个,辐射带动6000多户走上科技致富之路。引进新技术、新品种410项,转化科技成果390项,创造经济效益2亿多元。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8家,其中正邦食品、青龙路市场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汶南、天宝、楼德、石莱分别被中国农学会评为中国黄花菜第一镇、中国樱桃第一镇、中国煎饼第一镇和中国仔猪之乡,新泰被授予省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省桑蚕生产基地县称号。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1亿元,总量是**年的2.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96元,比**年增加1800元;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40位,比2001年前移了28个位次。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实用人才的新要求,找准突破口,抓住着力点,在组织管理、加强培养、搭建载体和完善激励机制上下功夫,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1、强化组织管理,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由组织、人事、计划、财政、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农机、科技、教育、金融、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领导机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村也要建立相应机构,配备人员具体负责。定期分析研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保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健康发展。逐步建立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创新培养方式,着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素质。一方面,要整合有效资源,加强集中学习培训。要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党校、成人技校、农广校、电教网络等阵地作用,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习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创新方式方法,“走出去,请进来”培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适时传播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农村实用人才掌握技术的能力和知识更新步伐。

农村致富技术篇7

争当科技进村牵线人。海州区大学生村官科普协会成立以来,大学生村官们始终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为宗旨,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交流、经验交流、协调联系、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区科协的协调与帮助下,大学生村官科普协会成员与“双百”小康工程专家库专家主动对接,利用自身贴近农村的优势,结合农村“一村一品”特色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此外,每名大学生村官联系10户农民,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将最新专业技术及农业科学成果信息传播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民走上科学致富之路。一年来,为200多户科技示范户结对专家32个,合作科技项目12个,辐射带动1000余户农民科技致富。协会帮助引进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李敏、周洪丽先后为所在镇成功包装、申报农业科技项目20余个,争取项目资金800余万元,为所在镇的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争当科技创业领头雁。在推进“百名专家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进程中,大学生村官们立足村情,汲取身边致富典型和创业能手经验,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投身创业致富。从当上大学生村官的第一天起,阚超便在内心埋下了通过科技创业为村民谋福利的念头。经过市场调研,阚超发现豆丹是天然有机食品,味道异常鲜美,决心把豆丹养殖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带动板浦镇乡亲们科技致富。但是,养殖豆丹需要技术,光靠热情是不够的,必须精确掌握相关技术,为此,他购买了豆丹养殖书籍和光盘,拜访当地有经验的农户学习基本知识;为了学到真经,他多次上其它乡镇豆丹养殖基地,与淮海工学院食品系两位教授对接拜师。两位教授从豆丹反季节养殖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手把手教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阚超掌握了种苗、放蛾、灭虫等技术。他将当地8户农民吸纳到自己的大棚里打工,进行修整沟渠、田间管理、捕捉害虫等工作。2011年,阚超豆丹上市后销售良好,获利2万余元。现在,他的养殖基地生产规模已扩大一倍,如今已是会长的他,主动将该基地打造成为成为大学生村官科普协会的实践基地,带动其他大学生村官科技创业。目前,协会中已有10名村官创办了大棚豆丹养殖、微生态发酵床养猪、食用菌栽培等项目,每年新增效益20多万,带动就业200多人,以自身实践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其中李敏等5名村官获得科技创业奖励资金25 000元。

争当科普宣传讲解员。一是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咨询。大学生村官以协会为平台,积极参加由区委组织部、农水局、科协三家联合在全区大学生村官中开展的争当科普宣传员活动,利用自身知识优势,积极承担农业科技引进、推广、普及工作,努力当好农村科学技术“传播员”,新农村建设“组织员”,国家政策法规“宣讲员”,广泛宣传蔬菜大棚种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及农村低碳生活等知识,让农民懂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生产的效益。二是积极组织科技宣传推广活动。充分利用任职村的宣传栏、公示栏、板报,开展“三下乡”活动、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组织科技宣讲团、组织村民收看农业科技节目、利用远程教育等,积极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推广和普及。一年多来,参与全区大型科普宣传活动6场次,与区“双百”工程专家联合引进新品种12个,新技术16项,组织科普讲座30余场次,举办各类科普活动100余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20 000余册,开展各类科普培训10余次,受益农民达4万余人次。

农村致富技术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指导、科技示范带动三个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民特别是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服务长效机制,让科技培训持续惠及广大农民,不断提高全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

二、目标任务

1、创建和培育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作为全区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重要抓手,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在农村科技培训工作中具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并得到农民群众广泛认可和好评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并在此基础上择优推荐参加市科协和中国科协评选。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切实有效地推进农村科技工作,不断增强科普服务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能力。

2、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及群众性文艺汇演等各种载体,广泛宣传受表彰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基层农村科普单位(场所)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先进事迹。

三、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

建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科协、区农委、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妇联组成,负责全区开展评选、推荐、宣传等工作。各镇在党委领导下,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2、评选及推荐名额

“十一五”期间每年全区评比表彰5个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和10名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在此基础上,根据市下达的推荐名额和要求,择优推荐申报全国和市先进单位(基地)和个人。

3、推荐范围和评选要求

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

必须建立在直接面向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以讲座、培训、示范、“四技服务”等方式,致力于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农民适用技术应用水平和科技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基地。

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从事农业科技工作连续3年以上,获得区农民土专家、科技示范户、新型农民、专业户等荣誉称号,并掌握一项或多项农业适用技术,具有较强的科技示范带头作用,年内科技指导帮困3户以上。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广泛认可和好评的农民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科普志愿者。

4、推荐程序及评审

每年1月开始,由各镇科协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基地)和个人进行申报。区科普惠农兴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评审,确定推荐单位(基地)和个人名单,于4月底前进行表彰,并择优向市、全国推荐“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技带头人”。受到表彰的单位(基地)和个人,按受奖等级分别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四、奖励办法

按照“以奖代补和奖补结合”的原则,给予奖励支持。受表彰的区级先进单位(基地)和个人由区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和补助。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奖励2万元,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奖励2千元。

各级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单位(基地),奖励和补助金额不重复计。受全国和市表彰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由相应的表彰部门给予奖励。

五、主要措施

贯彻落实“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推进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必须从以下三方面予以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由区委组织部、区科协等有关部门牵头成立区科普惠农兴村领导小组,由区科协负责日常工作管理,各镇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相应成立工作小组,制定本镇计划实施方案,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本镇(村)“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科技致富带头人推荐好,并要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加以引导,确保组织实施。

农村致富技术篇9

【分类号】:F321.42

基本情况

农村妇女已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调动农村妇女参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以提升农村妇女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城乡统筹共同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巾帼示范村”创建、“巾帼创业先锋”评选、妇女创业小额财政贴息贷款、“春风送岗位”活动、基层农村妇女组织建设等活动和措施,更好的引领广大农村妇女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采取的措施

(一)动员妇女投身农村建设,实现增收致富。

各级妇联组织向妇女发出“巾帼创新业、建功十二五”的号召,与农业部门、街道联合,通过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宣传发动,鼓励广大农村妇女扎根农村,发挥自身优势,切实把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致富。鼓励农村妇女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通过发展来料加工和手工编织,帮助更多的农村妇女灵活就业。针对企业需求组织农村妇女进行技术培训,搭建企业与妇女之间的用工桥梁,既帮助企业招聘人才,有实现农村妇女致富增收。深入开展“巾帼创业信贷担保助推行动”、“妇女创业小额财政贴息贷款”活动。

(二)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农村妇女素质。

提升广大妇女的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对现代农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和范围。充分利用农广校、街道就业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等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发挥妇女之家、“妇”字号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巾帼科技服务队等组织作用,采取联合办学、联合培训、送科技进村、进农户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提高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覆盖率和教育质量。二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妇女实施培训。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妇女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对以妇代会主任为主体的基层妇联干部服务能力的培训,提高她们带领农村妇女投身农村改革发展的本领;加强对妇女科技骨干、科技示范户、女经纪人、龙头企业带头人等培训,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妇女劳动力新品种新技术及网络知识的培训,引导她们走科技致富之路;加强对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的培训,帮助她们创业就业。

(三)提高组织化程度,切实增强经营带动能力。

采取措施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优势产业,着力扶持、培育、壮大了“三个一批”,即扶持了一批女企业家创办的龙头企业,发挥女企业家联谊会作用,引导企业做优做强,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了一批妇女领办的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农业部门及相关部门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村妇女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在合作组织的建设、规范运行、开展生产经营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服务。各街道、村妇联组织积极推广“妇代会+合作社”的经验,促进更多农村妇女致富,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了一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联合农业部门组织了农业科技人员在技术、信息、项目、资金等方面牵手扶持女科技示范户,以农业部门技术人员为骨干,以妇女领办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女科技示范户和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农业专家、农业技术人员、女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妇女共同参与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村产业化生产水平。

(四)推进各类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充分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开展“巾帼示范村”、“巾帼创业先锋”等集体、个人的创评活动,带动更多的女企业家和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和作用。为妇女提供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各项服务,在选树妇女典型和各类示范基地上给予倾斜,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的科学性、示范性和带动性。同时,利用三八节的有利时机,通过电视台、报纸等积极宣传各类典型事迹,积极对外推介各类优秀现代农业项目和先进个人,也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积极组织发展前景好、投资少、经济效益好的妇女创业项目参加市妇联每年组织的创业项目展示会暨招聘洽谈会,积极为优秀妇女创业项目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创造良好的平台。

存在的问题

妇联组织各项政策落实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限制参与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有:

一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由于广大农村妇女普遍观念陈旧,受教育水平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方面能力差,普遍从事常规农业生产,有难度的工作无法胜任,自主创业能力差。

二是传统观念影响较大。由于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妇女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生产、参政议政等活动较少,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女性脱离原始家庭生产的积极性。

三是信息缺乏、资金不足。调研过程中,农村妇女反映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资金和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取市场信息,致使发展经济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周转资金,贷款难,生产难以形成规模。

下步措施

在下步工作中,妇联组织要在继续发扬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动员妇女积极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组织各级妇女组织广泛开展宣传,鼓励妇女打破传统观念影响,切实把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发展生产,发展现代农业上来。各级妇联组织和农业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把推进农村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妇联组织与农业部门合作的重点,因地制宜,明确任务,精心组织,加强评估。鼓励妇女发展规模致富项目、发展优势特色致富项目,促进农村妇女在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中作出新贡献,实现增收致富。

农村致富技术篇10

一、在组织“致富早班车”节目下乡进村中,充分发挥传统广播的优势

“大喇叭”进村,在拥有9亿农民的中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地域优势。农民不需投入经费和时间,就能学到科学技术,掌握致富政策和信息,符合大国办大教育、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通过农业广播可以尽快将农业科技和信息传播到千家万户,能够起到农业部门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作用。

就文化水平来讲,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不一,其理解能力自然也就不同,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使他们学到更多的有关农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大喇叭”这种传统但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应运而生。作为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大喇叭具有明显的优点。其优点表现为:(1)硬件设施投入少,主要为利用原有喇叭;(2)收听带有一定强制性;(3)实现技术信息政策进村入户,直接面向农民进行宣传。因此,农民对这种易听易学的“大喇叭”有很大的好感,比起其他的传播方式,“大喇叭”更方便进入到广大的农村中去,更容易融入到广大农民心中。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自2002年组织开展“致富早班车”节目下乡进村试点工作以来(简称大喇叭工作),在全国各级农广校的共同努力下,已发展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2万多个大喇叭试点村,已制作了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区域生产、少数民族语言、抗灾应急类农业广播节目2600多集,向大喇叭试点村发放录音带、CD、VCD光盘116万多套(片),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推动试点地区普及性农民教育工作,解决农业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各级领导的重视。

二、农村广播在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村广播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阵地

河北省是一个有着近5400万农村人口,1400多万农户的农业大省。为了保证大喇叭广播工作的持续开展,继2008年全省性检查、验收后,该省一直没有中断农村科技大喇叭广播站标准化建设的规范与完善工作,让农村大喇叭成为农广校长期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重要阵地。河北省农广校对2009年农村科技大喇叭广播标准化村站建设完善情况进行了通报,又为200个达标的大喇叭广播站统一加挂了牌子。而且在对各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基层广播站的需要,为这些达标村站编辑制作了一批农业广播节目录音带。还选择了一批基础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村站配备了多功能CD播放机。

另外,各基层农广校也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大喇叭广播站的建设。廊坊市农广校为了巩固几年来大喇叭广播站标准化建设的成果,保证农村科技广播工作的持续开展,采取打电话、收集汇报、深入村站等形式对全市70个农村科技大喇叭广播站的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总结了取得的成效;推广了各县好经验、好做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保定市农广校投资近15万元为省校验收达标的农村大喇叭广播站配套建立了科技书屋。书屋的建立为广播站作用的发挥插上了翅膀,不仅为广播站编辑节目提供了源泉,还吸引了众多农民前来学科技、用科技。当地农民把科技书屋当成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发家致富的摇篮。

(二)农村广播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便利条件

新疆地域辽阔,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省区,由于新疆面积太大,县与县之间距离很远,相距近的有100公里,相距远的可达400公里左右,致使信息传递极为不便,因此广大农民接收外界信息十分有限,很难学到先进的农业技术。“致富早班车”既给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服务,也对促进新疆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保障边疆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致富早班车”开通八年多,许多农民对大喇叭有了亲近感,新疆农广校走访了几个试点村,农民反映,这个大喇叭好得很,它可以随着农时变化而相应调整节目播出时间和内容。不管是在家里做饭还是蹲在街上聊天,都能听到广播。有个叫姜增兰的村民说,有些新技术,你天天听,听多了就记住了,天长日久就产生了一种亲近感,一天不听好像少了什么事情似的。

新疆自治区农广校结合民族区域特点,从2003年起,建立“致富早班车”大喇叭下乡进试点村1035个;向各地(州)、县(市)分校发行汉、民语光盘3.8万张、录音带10.9万盒、有35个县(市)分校利用当地电台把农广校的科教节目送到了千家万户,年播出时间13000小时;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40万人次。为农村培养了大量的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和新型农民,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发挥农村“大喇叭”功能,更好地为农民教育培训服务

河南省农广校利用“大喇叭”广泛宣传农业科技及生产经营知识,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1.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

河南省地处中原,农业生产的特点十分突出,大田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在养殖上主要是养猪、养鸡。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才会关心什么,因此,省农广校就着重选择受众面最广的内容作为播出节目的重点内容,同时,兼顾到政策宣传、农产品加工和其他种植养殖内容。

2.结合农时的需求

省农广校根据全省农时的实际情况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节目播出的内容和进度,努力做到农业生产需要什么就播出什么,农民群众想听什么就播出什么,把农业最急需的、最关键的技术通过广播的形式送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每年的9、10月份是河南省小麦种植的关键时期,这时省农广校根据农民需要,播出小麦品种的选择、测土配方施肥、适时播种等内容;12月至次年1月份播出大棚黄瓜、番茄、辣椒、芹菜等温室蔬菜的管理技术,吻合农时,深受农民欢迎。

3.结合广播教学节目的特点

广播教学具有制作周期较短,覆盖面较大,传播速度较快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单向传播,不能实时互动,不能实际演示的缺点。针对广播教学的特点,省农广校在选择播出节目内容时,着重现在生产急需的、对直观教学要求不强的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广播教学的优势,尽量避免其不足。

4.结合听众的特点

近些年,由于打工经济的兴起,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较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出现了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的实际情况。针对这部分人群文化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有限的特点,省农广校在选择节目时,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的内容,使他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见成效。

三、农村广播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中央农广校广播节目开播以来,就以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为目标,采取多形式不间断、全覆盖地将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送到农民的身边,积极配合全国农民培训工作,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有效地加快了农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成效十分明显:

(一)增强了农民科技观念,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

过去部分农民观念保守,对新技术接受比较慢,喜欢用老一套传统的方法从事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业生产积极性由此受挫。实施大喇叭科技广播进村以来,村民们的观念变了,开始相信科技,主动学科技用科技。如吉林省东丰县农广校选定具备播放条件处于停播状态的三合乡兴太村和猴石镇的安业村作为试点村。确定人员,定时播放,每天早晚两次。针对农时季节的不同、农户的需求不同安排播放内容;针对本村的特色产业技术为主播放,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民们都说:“听广播学技术,种啥养啥不打怵,大喇叭教咱咋致富。”吉林省东辽县2个大喇叭试点村的农民以种玉米为主,通过收听收看有关玉米种植的品种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抗低温促早熟技术等,玉米种植技术明显提高,亩产由过去的1500斤提高到1800斤,亩纯增加经济收入180元。很多农民走出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的模式,树立了科学发展农业生产的新观念。

(二)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农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民接收农业知识的途径少且不畅通,造成了一些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不能及时地传播到农民中去,致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缓慢,农业资源的合理运用、开发水平相对较低。农村科技广播工作的开展,增加了农民学习科学技术、了解市场信息、掌握科技动态的窗口,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多方面接受知识和信息,从而加快了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思路。使农民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依靠科技组织生产,依靠信息进入市场。如河北省丰宁县的一个村子有70多个养猪户,因缺少科学喂养技术,效益一直不高。广播站建立后,反复播放了四位一体的养猪技术,变自由养为科学养,变一年出栏为6个月,缩短了养殖周期,减少了养殖费用,使经济效益大大增加。

(三)强化了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农村科技大喇叭的开播,有力地强化了农业技术和科技信息的大力传播,促进了农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的形成,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如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福安村、甲山村、明道村从过去单纯种植玉米,又发展了养殖业。现有养牛、养鸡大户3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在他们的带动下,周边有30户农民发展了养殖业,规模逐年扩大,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全村上下,逐步形成了学习科技,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良好氛围。吉林省安图县两江镇江南村的大喇叭,经常播放辣椒栽培技术讲座,使村里的辣椒种植明显增加,并组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合作经济股份,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辣椒的产、供、销一条龙的支柱产业。

(四)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一个村子响起了科技广播,打破了以往的沉静,改善了村民的精神面貌,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通过广播节目把国家的农业和农村政策适时地传达给广大农民,把政府想做、要做的事情告诉农民,从而使农民更加信任政府、热爱集体、关心政治,提高了乡村政府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凝聚力。如河北省秦皇岛市的李官营村自从广播开通以来,农民的精神有了寄托,打麻将、玩纸牌的少了,茶余饭后讨论新科技的多了,闲时到广播站听带子、看光盘,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日益高涨,懂法、护法的意识日益加强,村风民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四、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发展农村广播,使命光荣,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