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2:23

茶文化的认识篇1

关键词:认识茶叶;幼儿教育;常识教育

常识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幼儿了解生活文化领域最普遍的知识,奠定幼儿认识能力与文化水平的关键。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必然需要融入到幼儿常识教育中,而茶文化的教学从认识茶叶开始,重视茶叶认知教育,并能够通过认识茶叶,使幼儿逐渐了解中国的传统茶文化,热爱中国传统茶文化,是当代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1认识茶叶对幼教常识的重要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自古茶就是中国最为重要的饮品,经过了世代人们的相传,茶文化逐步走向成熟,也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代进军。不同的文化都有其独有的价值,茶亦是如此。为了更好的宣扬我国的茶文化历史,就要从小培养孩子关于茶的意识,让小孩子从小就知道茶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益处。了解茶文化,从认识茶叶开始。近几年由于茶文化在小学课堂中宣讲效果良好,也非常受到小朋友的喜欢,所以,为了不受过多外来文化的侵扰,也为了保证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更好的走向幼儿园,幼儿园应当大力推崇茶文化课程,通过向当地教育局申请提出在日常的课程上添加茶文化课表,利用幼儿善于学习接触新事物、新知识的年龄优势,让幼儿可以更好的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保证完成学业的同时掌握更多民族文化知识,为将来在社会中立足打下基础。保持小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确保小幼儿具有良好的民族意识和希望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各地教育部门十分有必要从小抓起孩子的素质培养工作,通过不断的灌输给小幼儿优秀的茶文化知识,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拓宽孩子的事业,确保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散发出独有的魅力,教育小幼儿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中国人喜茶爱茶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人们对于茶的重视程度更是与日俱增。而在进行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不同的教育人员需要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优秀的茶文化知识进行教育,利用茶文化的特殊形式去引导鼓励幼儿学习茶文化知识,培养幼儿学习茶文化的兴趣同时,还要为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提供可以学习的创造型环境,让幼儿在品茶的同时也了解茶的来源和品种,利用多道工艺亲手尝试做茶也会让幼儿们流连忘返的。茶文化元素非常丰富,不断的积累使得中国的茶文化元素种类越来越多,这也非常符合人们日益复杂的生活形式。茶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为了使得这些宝贵的茶历史得以传承,我国需要不断的对幼儿进行相关课程的教育,利用幼儿日常的兴趣爱好去为茶文化做宣传,不断的在小幼儿之间进行茶文化教育,可以非常有效的帮助幼儿学习茶文化知识,帮助幼儿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创作等。幼儿园主要是帮助孩子认识社会、认识幼儿园,通过早期的知识体系结构的建立,帮助幼儿了解茶叶的历史。不同的幼儿园可以按照自己的经费分配状况适当的购进一些集体公共设施供幼儿娱乐学习,通过不断的使用物质以及思想上的教育,让幼儿尽快接受我国先进的茶文化历史。在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更改课堂上的背景,采用我国茶农耕作和各种茶叶种类的图片进行布置,利用幼儿课余时间,讲述茶的不同分类的同时,娱乐与学习并进。还有,适当的添加手工课程,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的动手观察,了解不同的茶叶特点,让幼儿可以从不知觉中了解茶文化,锻炼刚正不阿品质的同时,陶冶情操。

2幼教茶叶认识的相关教学策略

2.1调整制度,分组负责,明确责任

2.1.1幼儿园的老师需要将幼儿按照年龄以及个头的大小进行分组,同时选拔学习以及组织能力强的幼儿担任小组长。不同的小组成员不应过多,一般是3-5人比较合适。而幼儿园的美术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幼儿园的板报以及宣传栏设计工作,通过绘制出不同的图案,锻炼幼儿绘画能力的同时,也对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有所了解,以小组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评判标准,大大的促进了茶文化的推广工作的实行。2.1.2成立茶文化教研组幼儿在幼儿园想要了解最新最全面的茶文化知识,需要有专门的教研人员不定期的进行知识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最新的茶文化知识进行采集整理,不断的融合到教师的教育课程中去,可以大大促进小幼儿全面认识茶文化。同时,教研组可以设定相应的研讨活动,利用幼儿的课余时间进行茶文化探讨活动,让幼儿可以在玩耍的时间掌握关于茶的知识,这也便于幼儿园开展丰富的茶文化课程。2.1.3开设“小小茶坊”这是一个需要幼儿园全体教师参加的项目。幼儿园需要按照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茶坊位置的制定,保证幼儿不拥挤的同时,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茶文化知识的讲座,在茶坊中的一切设备需要保证不会有过多的棱角,防止幼儿出现意外事故,还有,茶坊可以按照幼儿园的班级分布设立不同的地点,让所有幼儿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进行参观学习,保证完整制定的学习安排和计划。

2.2茶叶认识的具体环节

2.2.1茶叶种类2.2.1.1绿茶类绿茶是一个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程序才能获得的茶叶。其中需要事先将新鲜的茶叶采摘下来,按照叶脉大小与完整的程度进行分类,利用杀青、揉捻等多种工序进行处理,这种茶类属于不发酵茶,在饮用时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同时,这种茶水主要的特点是水绿且清澈,入口口齿清香。绿茶还分为不同的干燥方法,比如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等。2.2.1.2黄茶类黄茶应属一种不是非常常见的茶类,这种茶也是需要经过不同的工序才能完成的,不同于绿茶,这是一种后发酵茶类。茶水的颜色呈现出黄色故名黄茶,这种茶在广东、四川、湖南比较流行,人们也喜欢依据不同的产地进行分类。2.2.1.3黑茶类将新鲜的叶子进行杀青处理,保证叶子的干净,随后进行揉捻、沤堆处理,在进行适当程度的干燥等多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这是一种后发酵茶。由于加工工艺复杂,在市场的价格也是非常高的。茶叶有几种主要的特征,如:毛茶的颜色呈现出一种暗褐色,有的也可能由于产地的原因呈现出油黑色。茶的汤水多半会出现褐黄色或者褐红色,饮用起来提神醒脑,非常可口。这种茶类就比较常见,如不同种类的砖茶、普洱茶、六堡茶等。2.2.2茶文化的渗透2.2.2.1通过创建茶文化环境,帮助幼儿认识茶叶,感受茶文化小孩子多半好动贪玩,所以,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孩子去驻足玩耍,通过不同的场景可以保证孩子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而给定不同的玩具可以帮助激发孩子的创作潜力,创新孩子的思维。在不同的幼儿园的主题墙面上,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绘画能力,将我国的茶具依据不同的顺序绘画出来,还有可以按照茶艺表演的步骤进行整个场景的绘画,并且适当邀请绘画能力出众的孩子一同参与绘画,可以帮助孩子掌握绘画能力的同时,对我国的茶文化历史也适当的进行学习。①具有特色的墙体可以展现茶文化的美感。幼儿园进行绘画之前,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通过举办小型亲子活动,让幼儿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绘画工作。利用身边可利用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可以考验幼儿的创作能力。有趣的茶坊设施制作可以帮助幼儿更多的了解茶文化历史,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手法进行物品制作,丰富了我国的民间艺术装饰风格,也很好的宣扬了我国的茶文化。②内环境与茶文化个性美的结合。幼儿园主体墙的绘画可以帮助孩子发挥自己关于茶的想法,展现出孩子独有的思想魅力。一切的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理解,对于不同的场景设定不同的主体要求,可以开发幼儿的思维,建立小组完成主体设计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2.2.2.2借助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茶叶,感受茶文化老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关于查找茶资料的作业,让学会在课后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活动,通过在幼儿园的校园角种植不同种类的茶树,让幼儿在玩耍娱乐的同时,分辨出不同的茶树品种,了解茶树的生长周期以及生长规律,当然,这种形式的活动只适用于南方环境。2.2.2.3通过表演茶艺,帮助幼儿认识茶叶,感受茶文化在常识教育中,利用茶艺,帮助学生能够区别红茶、绿茶以及乌龙茶等。教师带领幼儿围在桌子旁边,让他们看看盆里都是什么?让他们认识观察三种茶叶的颜色、气味以及外形的区别,之后让幼儿告诉教师,一共有几种茶叶,并说出名字。接着,教师出示红茶,让幼儿回答,它像什么形状。在回答结束之后,讲解红茶的来源和传说。最后,教师通过茶艺展示三种茶叶,教会学生从外形、气味以及香味去区分三种茶。茶艺表演可以是教师亲自演示,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动态课件,之后教师亲自指导幼儿动手泡茶,品茶,并与其他学生以及教师进行感受交流。在认识了茶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的认识篇2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研究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48-02

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是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将目的地茶文化旅游品牌与其他地方的茶叶品牌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云南临沧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临沧的茶文化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能供旅游者识别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较少,茶文化旅游品牌单一。面对未来的旅游发展,应加强对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研究,探索适合临沧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道路。

一、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

(一)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含义与特点

品牌标识是带有商标图样的用于区别一个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标记,主要由图形、文字或者其组合构成,是一个品牌最显著的特征,它能够将一个商品与其他商品区分开来。[1]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的重要标志,体现旅游目的地的属性和特点。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信息传达给旅游者,让旅游者容易识别,便于记忆,因此,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便于旅游者识别和判断。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设计应注意将旅游目的地的属性与茶文化结合,创新品牌标识,让旅游者能够把它和同类茶产品区分开来,界限清晰;其次,便于表达与旅游目的地的功能特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临沧的实际,深刻理解茶文化的历史,使茶叶品牌标识与临沧茶文化以及茶产品的功能特性相吻合;第三,能吸引广大旅游者的眼球,方便旅游者记忆。总之,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应考虑目的地的各个相关因素,结合旅游者的身份、社会地位、品味等要素,将临沧茶文化品牌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旅游者,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愿望。

(二)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研究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为各地的旅游业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使旅游市场的产品不断丰富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但目前旅游者对茶叶品牌的认知度不是很高,旅游市场中的茶叶品牌鱼目混杂,影响了临沧茶文化的品牌形象,因此,研究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研究能提高茶文化旅游消费者的品牌文化观念,促进旅游市场的有序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挖掘茶文化的历史,促进民族地区以及国内国际茶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了解,进一步从生态、健康、科学的角度对茶叶资源进行的深层次开发,在振兴茶叶经济的同时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临沧的茶文化旅游产品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旅游市场的竞争中,茶文化旅游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临沧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整体有效的规划,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开发呈现零散性、自发性的特点,难以形成统一的茶企业品牌和具有竞争力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战略。精品西湖龙井的品牌标识以西湖龙井一圆为大背景,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著称于世。安溪铁观音的标识主要由茶具和绿色的弧形图案组成,让人联想到绿色生态健康饮品,这对于临沧茶文化品牌标识的创新都是很好的借鉴。

1.临沧现有的知名茶文化品牌

临沧凤庆县被誉为“世界滇红之乡”。凤庆的红茶以其品质名扬四海,其中比较知名的有风牌红茶等红茶系列、经典1958系列礼茶、晒青茶清茶系列等。

滇红茶即云南红茶的统称,主要产于云南的南部及西南地区,可分为滇红功夫茶和滇红碎茶两大品种。滇红功夫茶于1939冯绍裘大师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顺宁茶厂试制成功,其外形规格清楚,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艳明亮,金圈突出,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享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印锡红茶之色泽”的美誉。“滇红特级功夫茶”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前来昆明访问的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因此被国家外交部指定为接待外宾的外事礼茶,成为云南省茶叶产品中受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2];滇红碎茶于1958年试制成功,1964年开始批量生产,是颗粒型碎茶,形状不规则,汤色红浓,滋味强烈富有刺激性,是滇红系列茶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

茶文化的品牌标识是标注在茶的外壳包装上,用来和其他同类产品区分开来的获得法律认证的一种商品标记。以下主要从图像、视觉、文化等方面对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进行分析。

图像要素:图像要素决定了一个品牌能不能很快的被消费者接受,它能刺激消费者的眼球,为品牌走向市场打下基础,滇红茶的品牌标识的图像主要凸显了茶叶的产地、规格及等级,再加上多种色彩组合,在消费者的心里形成了上等绿色有机品牌的良好印象。

视觉要素:茶文化品牌标识承载了茶品牌企业的各种信息,表达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从视觉上看,滇红茶的品牌标识主要有文字、图像、颜色三部分构成,文字表明了茶叶的品牌及产地,图形以圆为主,代表了中国茶文化理念中和谐的因素,传承了中国的茶文化传统,颜色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要基调,红色表现了茶的色泽,绿色突出了茶是一种有机健康的绿色产品,为消费者留下了许多安全、健康、绿色食品的遐想空间。

文化内涵:滇红茶的文化理念可以用3H来解释:一是Healththorigin(生态产区),滇红茶原料依托于临沧高海拔原生态产区,无论是气候、土壤,还是光照、湿度都特别优越,适合种植优质茶种,原叶采自凤庆优质大叶种茶,抗病能力强,无污染,绿色安全。二是Healthtea(有机品牌),滇红茶一直遵循有机健康的理念,从选址到茶叶的种植、栽培、施肥、采摘、加工、成品,都才有传统的培植制茶工艺,选天然原叶,为广大茶叶品牌的消费者提供生态产品,让品茶者放心。三是Healthfunction(修身养性),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茶文化的消费需求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呈现不同的特征,但识茶、品茶、饮茶直至茶文化品牌旅游对广大茶文化旅游消费者颐养身心,修身养性的基本功效却一直存在,旅游者可以品茗休闲,放松身心。

三、影响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发展的制约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临沧旅游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茶文化品牌,但难以形成一条品牌线,能供旅游者识别的品牌标识不多,品牌标识单一,很难刺激旅游者的消费。影响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临沧茶文化旅游开发尚处初级阶段,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单一。临沧的茶文化旅游品牌主要是红茶类,并且大多数是初级产品,很少经过深加工,间接的导致知名品牌少,并且多数茶文化旅游品牌的价位偏低,旅游者对其了解不多,难以形成知名的品牌战略;其次是已经开发的茶文化旅游品牌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茶文化旅游消费者对已经开发的茶文化旅游产品认知度不高,在市场上销量不高,主要还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再次是临沧茶文化旅游的社会环境不够理想,茶文化氛围不浓,当地居民缺乏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意识,即使是在小范围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市场上,各种强买强卖的现象时有发生,茶文化旅游品牌市场混乱;总之,笔者认为,要有效的减少以上制约因素,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除前期知名品牌外,新开发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大多有私人或个体承包,品牌标识界限模糊,高仿产品在所难免,并且任意定价,旅游者很少愿意去了解,市场秩序混乱,要完善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市场,必须多方配合,加大管理力度。

四、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传承和创新对策

目前,临沧的茶文化旅游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临沧茶文化风情园地处临沧北3公里的忙畔乡青龙山茶园,有2400亩优质高产的连片茶园开发为茶文化旅游区,是临沧建成的第一个以茶文化为背景的“临沧茶文化风情园”,展示了茗牌茗品、茶歌茶舞、茶礼茶俗、茶道茶艺等内容,并且提供了茶文化交流馆,于1998年被列为云南省25个旅游精品之一,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二是举行茶叶展销会。为促进临沧茶文化的发展和各地茶文化的交流,打开茶文化旅游市场,每年的阴历三月,临沧都会在凤庆举办为期15天得大型茶叶展销会,节日期间,进行各种茶艺表演,茶歌茶舞。展销会上云集了各种茶叶产品和其他的一些日用品,在当地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人们对茶文化的认知度不高,大多数人的眼光都集中在日用品上,在促进茶文化的交流和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销售方面有待提高。

可见,临沧的茶文化旅游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呈现出自发性,分散性的特点,尚未形成整体的开发格局,茶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一)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创新途径

笔者认为,第一,应深入分析临沧现有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将同类的产品进行归类,进行产品组合,创新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第二,应整合临沧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根据茶文化旅游市场的需求,研究开发新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临沧的茶叶品牌标识大多以地域来命名,对茶品类型及内容的涉及很少,除红茶外,临沧还盛产其他的茶叶,要注重绿茶、花茶的研发和茶叶功效的开发,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属性,激发其购买欲望;第三,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创新应走特色化道路,临沧茶文化底蕴深厚,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保留了一些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种茶、饮茶风格,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开发应该结合这些特色优势,开发出具有临沧名族风味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最后,在图案、色彩等方面,应通过新颖的图形设计和醒目协调的色彩组合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

(二)加强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营销

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营销是通过茶叶市场的交换来满足现实或潜在的茶文化旅游消费者的需要的综合性经营销售的活动过程[3]。

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营销首先可以利用临沧当地的茶楼文化进行宣传。茶楼最初在唐代以茶馆的形式出现,宋代开始逐渐繁荣。现代的茶楼是人们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临沧应该抓住机遇,振兴临沧的茶馆文化;其次,应通过茶艺歌舞表演提高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知名度。通过茶艺表演带给旅游者精神的享受,让广大旅游者体会到临沧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人们了解茶文化旅游品牌,引导消费者爱茶、品茶,宣传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再次,可以通过举办茶叶博览会、展销会,茶艺大赛等,巧借各种节会旅游提升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影响力。展示知名的茶叶科技成果、茶叶包装、茶叶的品牌标识、茶饮料等各类茶产品,展示茶叶旅游品牌开发取得的成果和茶区的新风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和参与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最后,应做好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开发和归档工作,打造好进入茶文化旅游市场的第一张名片,让旅游者获得难忘的旅游或购买经历,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扩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三)创新营销理念

一是利用广告扩大知名度。通过广告将茶叶品牌的核心价值传递给消费者,加深消费者对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印象,提升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广告可以采取形象代言人的策略,利用有价值的媒体、报纸、杂志等加强宣传。

二是加强公关营销。公关主要是针对公众心目中的茶叶品牌形象进行管理,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在“滇红特级功夫”公关营销成功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赞助、捐赠等策略,打造良好的临沧茶文化品牌形象,同时提升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企业的形象。

总之,临沧发展茶文化旅游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临沧的茶文化旅游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走品牌化道路,创新茶叶品牌标识,在茶文化旅游市场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光、李红主编;中外著名品牌标识释义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1--17

[2]临沧市茶叶发展概况[J];普洱经济日报;2010年第11期

茶文化的认识篇3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思想道德;文化氛围;师资力量

1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的促进性意义分析

1.1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传统茶文化包孕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其在千年的历史演绎中,汲取了儒家、佛家以及道家的思想精髓,其所提倡的“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之道,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具有鲜明的促进作用。物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道德底线被不断拉低。甚至连唯一的净土———高校也都变得虚华浮躁,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愈发淡薄,社会责任感也越来越低,整个校园的学风是江河日下,令人堪忧。然而,传统茶文化被引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意味着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回归,其将能从思想上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问题,重新塑造其世界观,促进优秀人格的形成。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于润物无声中净化人的心灵,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1.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近年来,高校不断地涌现出学术作假、考试作弊、道德低下等社会乱象。曾几何时,人人艳羡的大学生活已然变得如此浮华了;曾几何时,学术氛围浓厚的高校环境也日渐淡薄了。高校作为最后的净土,也正在一点一点被吞噬。而一旦茶文化被吸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其“廉、美、和、敬”的茶文化内核将能从一定程度上抚平大学生的急躁心理,涤荡其心灵深处的尘埃,清扫高校中的浮躁之气。大学生在浸润了茶文化的清雅和善之质后,会被其所感染陶醉,然后于无意识中潜心研习,并以此作为为人处世之准则,而高校的学风也会因此而有所改善。另外,传统茶文化走入高校校园,其自然朴实之气也会在整个高校弥漫散开,氤氲出一股浓浓的茶文化氛围,而大学生的真善美品性也会被进一步激发出来,从而促进高校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

1.3促进传统茶文化的弘扬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优秀文化的积淀,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义。然而,历经千年而未衰竭的茶文化,却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备受冷遇,甚至出现了断层危机,有可能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状态。而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相融合则意味着茶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被注入到高校课堂中,那么其文化内涵、艺术气息以及美学元素都会随之为学生所熟知;茶艺茶道茶诗歌,茶学茶戏茶故事也会为人所知晓。同时,茶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思想文化被渗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其被以一种艺术的方式融入学生的血液中,使其潜移默化中习得了传统茶文化知识的精粹,明确了茶文化内容的基本要义,从对于茶文化的无知浅薄状态中走出来,并在茶文化思想的引导下构建自己的世界观,最终也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学应用中的问题阐述

2.1传统茶文化的意蕴剖析不足

传统茶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被引入到高校教育中,其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尚有不足之处。而且我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知识框架体系异常复杂,高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难以容纳所有的茶文化精华,因而也导致了其对于茶文化意蕴的阐述过于浅显。一方面,高校教师对于茶文化内涵缺乏深入研究,其在应用茶文化进行思想道德课程的讲授时,知识简单地将茶文化基本知识僵硬地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茶文化意蕴明显不足,其精神实质也被掩埋。另一方面,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的茶文化课程设置也不合理,课本教材对于茶文化内容的体现较少,其在整个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总之,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不如人意,虽然以一张新面孔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其真正的德育价值却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

2.2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知较浅显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文化意识也随之涌入,崇洋的心理也肆意滋生,特别是高校大学生,极为推崇外国文化节日。究其原因,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其对我国优秀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与归属感。大部分学生对于茶文化持一种淡漠的态度,其不会理睬茶文化的具体内涵,也无心关注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更不愿参与到茶文化的传承中。所以,隽永含蓄的茶文化也只能停留在昔日的辉煌中。再者,由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不健全,也使得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知较为粗鄙。十几年的学习生活都没有触及过茶文化知识内容,这一大段茶文化知识的缺席,影响了其在大学的茶文化学习进度。而后,很多大学生都抱着实用的心理,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以提高自身的就业优势,而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也就此被忽视。

2.3师资力量薄弱校园茶文化氛围不浓

“名师出高徒”,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承担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更是被赋予了“育人”之责。然而,据调查,大部分承担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其自身的茶文化知识极为匮乏,其也并不是科班出身,无论是文化修养内涵还是茶文化底蕴都是比较贫乏的,其对于传统茶文化缺乏系统而全面的学习,难以将广博的茶文化知识嵌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骨髓深处,终究也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知识的热爱之情。茶文化作为一股清泉被引入到高校,其并没有完全洗涤掉沾染在大学生心头的浮躁,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净化作用,“重工轻文”教学理念的阴影下,茶文化知识难以透彻地与思想道德融为一体,也导致了整个校园内部的茶文化“氧气”愈发稀薄.

3解决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学应用问题的措施

3.1加强茶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

茶文化是在肥沃的传统文化土壤上生发出来的,其是滋养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支撑,为我们灿烂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将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实质是以传统优秀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渐染熏陶,以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茶道精神重塑其人生观,能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保持一颗赤诚之心。因此,茶文化在被融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时,教师应该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探讨隐藏于其后的文化内涵,将深厚的茶文化历史,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其在浩瀚的茶文化知识海洋里自由翱翔的同时,也能促进其思想境界的提高。此外,高校也应该根据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茶文化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地逐步增加茶文化内容在整个思想道德教材中的比重,最终使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相得益彰的融合。

3.2完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高校在以茶文化构建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体系时,并没有从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出发,而只是为了教化学生而设置,最终效果也只是收效甚微。单调的教学方法不合理的课程体系,也消耗掉了学生对于茶文化思想教育课程的所有兴趣。所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在引入茶文化元素时,应该从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上对其进行全面革新。教学方法上,高校可以建立新的教学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并不断创新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方法,组织教师间的教学方法探讨活动,从而促进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体系上,高校应该立足于当前的现实状况,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茶文化知识的认知程度,对茶文化思想道德课程进行分层设计。同时,建立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双轨制课程体系,使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行,从而初步构建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体系。

3.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造专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茶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必须通过专业而系统的学习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链,否则只能永远在茶文化知识的皮毛里翻滚。因而,高校应该引入专业的茶文化教师对茶文化思想教育课程进行高水准授课,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优化茶文化思政教师队伍。首先,以高薪聘请茶文化专家定时到思想教育课堂进行巡回式授课,使大学生在大师精彩的讲解中领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后,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教师也可以进行茶文化知识培训,以提高其对于茶文化的认知水平,从而为其茶文化课程的讲授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避免出现被学生发难的窘境。同时,高校应该坚决摈弃传统的“重工轻文”教学观,全面树立“工文并重”的观点,将素质教育践行到底,掀起一股茶文化思想教育的传播热潮。

参考文献

[1]李妍,吴晓东.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0-101.

[2]魏斌.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重塑[J].新西部(理论版).2014(5):124-125.

[3]庄华峰,蔡小冬.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与对策探究———基于安徽省w市S大学的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5):16-18.

[4]张美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2):52-53.

茶文化的认识篇4

关键词:茶文化;音乐教育;茶道

从茶席设计,到茶艺表演的具体实践,利用自然、优美的动作传承天人合一、物我相荣的理念,赋予茶具、音乐、整体环境以和谐的韵味,实现茶道艺术和音乐的有效融合,向参观者传递茶道的文化观念,当然也传达着中华茶文化的精神。这,即是茶道教学中开展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音乐学习,抽象的审美能够伴随着具体的茶艺表演活动展开,丰富视觉体验的同时,升华听觉感受,进而加深对于茶色、茶汤、茶味的感受以及茶道表演本身所传达意境的感受,超越表演本身看到茶艺表演的本质,泡茶技能自然也随之上升,进而促进个人修养的有效提高。

1茶文化的传承

中国人民饮茶的习惯,源于神农时期,周、汉时被世人所认可,唐宋时期更成为文人雅士的必备技能,加之元、明、清的发展以致形成当前时代的茶道,可谓经历了饮茶、煮茶、茶艺表演、茶道、茶文化沉淀等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过程,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在中华文化的演进中,茶道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相互融合,在综合三家天人合一精神的同时,也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潮流,形成了清净淡雅、自然随顺的茶艺风格,并将其赋予茶艺表演过程中,实现以动传静的目的。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区的茶文化,也有着新的发展,比如各地采茶歌、采茶戏的表演,以幽默的风格传达着采茶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各地不同大小、不同风格的茶馆中,茶艺表演中与各类传统乐器的结合,也丰富了个人饮茶的体验。当然,采茶戏和茶馆茶艺都是在茶道与音乐相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创造意境,茶艺渲染意境,两者都在传递中华文化的传统内涵,当然,音乐教育功能在茶文化中也愈加凸显。

2茶文化中音乐教育功能分析

音乐教育能够加深个人的五官感受,改变人们对于基本物质的情感体验,对于帮助个人发现美、理解美、深化美并再次认识美具有重要作用,当然更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认知体验,增强个人想象力,提高个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实现个人的精神升华。在茶文化传承中,音乐教育的展开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2.1提高个人协作能力

在以茶艺表演为主的茶文化传承中,煮茶、洗茶等一系列过程都需要不同表演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尤其加入音乐演奏的茶艺表演,需要茶艺师和乐师之间相互理解,把握每一个音乐节奏或者是茶艺表演的具体过程,以促进两者的和谐。在具体的茶艺表演教学中,加入音乐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个人理解音乐对于茶艺表演的促进作用,提高他们对于艺术美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提高他们在茶艺表演中与其他表演者相互配合的能力,实现其具体表演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提升其协作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其对天人合一理念的理解。

2.2传递茶文化和历史

在茶文化中,采茶戏、采茶歌等可以说是接受度比较广泛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当然,采茶戏并非简单的滑稽表演,其借助于采茶时候的步调、采茶的技艺与音乐之间的相互融合,展现我国采茶文化的同时,也向大众传递着采茶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着采茶者面对艰苦的生活依然乐观的态度。而在茶艺表演中,托壶、旋转、倒茶等的一系列富有音乐韵味的肢体动作,一方面展示着茶文化本身的包容性,表明茶文化可以与音乐文化相互融合,进而利用人民丰富的智慧创造出新型文化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更突显茶文化发展背景下的茶道、音乐等中华文化经过不断的融合和创造,在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的状态,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茶艺表演中的音乐,已经超越了音乐本身的内涵,融于茶道表演当中,让人们能够在音乐欣赏和茶艺表演中了解音乐,更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史,升华中华文化的传承效果。

2.3展示中华传统文化

饮茶,讲究慢条斯理,以心境理解茶境,以茶境感染心性,在淡然的氛围中,体味茶色、茶香和茶汤。同时,在舒缓的音乐中,放缓为生活忙碌奔波的心情,在品茶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感受文化本身带给人的滋养。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的心情也跌宕起伏,很难平静下来。包括茶艺表演在内的很多艺术都变得相对浮躁,人们都希望找一个不忙的时候放松心情。茶文化,则给了人们这个机会。茶艺中音乐的加入本身是为了给人营造平和的环境,而茶艺表演,则利用茶香与音乐情境的融合,茶艺表演与音乐节奏的融合,让人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它的的平静,加深对于生活的体验,更在品茶的过程中寻得片刻休息的机会。可以说,音乐教育让人们对于茶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给茶文化这一中华文化以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并以此传统文化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生活的理解方式,并在传递茶道文化精神的同时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帮助个人提高应对世俗凡务的能力,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更促进个人品格的塑造。

2.4培养个人审美能力

经常在品茶的同时听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周遭事物的感知和观察能力,增强其审美体验也有帮助。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通过节奏、音调、音色的介绍,让学生明确基本的音乐结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特征,但是从学生角度来说,由于缺乏具体的情感经历,其很难把握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因此在弹奏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因无法专注音乐本身而影响最终音乐效果。但是茶文化则给音乐提供了具体的表演情境,茶艺表演中融合的茶道精神,与音乐本身相互作用,让学生在音乐表现技法熟练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茶道文化的体味、茶艺表演的观察等,丰富其个人的情感体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就好比,一个经常去茶馆听曲的人,因为原有的茶文化滋养,对茶艺表演已经相当熟悉,而音乐人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与茶艺表演节奏不和谐、音乐表演人情绪过于紧张的状态,其一下子就能辨认出来。

2.5促进个人身心健康

当一个人出现状态问题时,喝一杯茶,感受一下《春江花月夜》所描绘的大好河山,能够再次拓宽其视野,让人不再沉浸于原有的情感天地中,而是放眼于更大的局面去感知生活本身的美好;当一个人经过长久的漂泊,于一处安闲的地方喝一杯温暖的茶,听一曲家乡的采茶戏,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带给个人的亲近感,还能够在茶香中获得愈加沉静的感受,进而从这种感受中汲取再次奋斗的力量。而当个人十分失意,充满沮丧感时,以茶代酒,在慢慢品味茶汤的过程中,感知《高山流水》中知音之音,感受渔舟唱晚的闲散舒适,感受《沧海一声笑》的壮阔豪情,发泄心中的沉闷,同时也提升思想境界,重新变得斗志昂扬。在茶文化中,优秀音乐曲目的展现,不仅能够平复个人的心情,让人能够深入到茶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帮助个人和缓心情,同时也能够通过思想境界的升华,保证个人身心健康。

3茶文化中音乐教育的实践

结合茶文化的音乐教育,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音乐节奏、音乐表现形式的同时,加深对于茶文化的解读;另一方面则是利用采茶戏、采茶歌等具体的茶与音乐的结合形式,了解茶与音乐之间的动静结合之美,明确茶文化不仅是静止的历史和文化,其在不同的地域、历史中,发展出了不同的形态,当然也接受历史、人类智慧的滋养,在不断丰富着自身的表现形式,以多样的状态向人们传递着生活的美好,加深人们生活的体验,更促进个人生活态度的转化。当然,茶文化的音乐教育,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在赏析音乐的同时,提升其对于音乐本身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审美体验,实现与茶文化的相互融合,与音乐精神的相互融合,让抽象的理解变得更加真实。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想象境界。同时,在整体的音乐感受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对于音乐的认识,尤其加深对于不同音乐小节中所表达情感的认识,进而将一个个音乐片段联系起来,以新的音乐展现形式传递音乐带给自身的感动,更向周围的人再次传达音乐理念,深化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音乐实践本身是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过程,进行音乐的具体演奏实践,有助于个人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得原有的以静态方式的曲谱灵活展现于手指尖,让音乐的表演更加鲜活可感。而在音乐表现过程中,学生自身情感的加入,也可以让身心全都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进而在感知音乐情感的同时实现个人精神的升华,帮助塑造音乐品质。茶文化中的音乐教育,让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同时也进行与茶相关的音乐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音乐思维的形成,为茶文化的深层次构建、茶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式理解创造条件,更为茶文化的深度发展和时代传承做出贡献。

结语

从茶文化的传承当中,了解茶文化的具体韵味;从茶文化与音乐结合当中,明晰音乐的功能,明确音乐教育的加入对于茶文化教育的具体作用,音乐与茶文化结合的具体形式以及茶文化中音乐教育的具体展开形式;在以茶文化为背景的音乐教育实践的展开,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音乐审美体验,丰富个人形象感知能力,提高个人对于音乐和茶文化的认识,更有助于茶文化本身的时代解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贞文.论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4):174-176.

[2]蔡荣章.茶席•茶会[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2).

[3]刘勤晋.茶文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9).

茶文化的认识篇5

1985年在台湾创办“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1988年任“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是第—位把茶艺带进祖国大陆的使者。

茶艺的内涵,包括技艺、礼法、道三个部分。要当一位有素质的茶艺教师,首先要先做好一位能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再要认识茶艺,成为一位茶艺教师。认识茶艺包含:专业知识的素养。认识茶叶,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质量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也是茶艺教师专业知识的素养。二、了解茶艺的技术部分,茶艺的演示程序、动作要领、解说内容,茶叶色、香、昧、形的欣赏,茶器的应用、鉴赏和收藏等技巧。三、了解茶艺的礼仪、礼节,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交流与沟通等内容。四、了解茶艺的规范,做为茶人的态度和教学的观念,体现茶人的质量、精神和素养。五、悟道。道是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一种修行,是人生的哲学。悟道是茶人的风范,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一位真正的茶艺教师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对社会要负责任,要准备好走很长的路。只有真正的茶艺教师才能了解并理解做茶人的脆弱与坚强。这是30多年来,我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要把茶艺带入正式教育体制内的主要原因。

—位茶艺教师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为谋生找这份工作,但后来也许会发现自己已渐渐喜爱上茶艺。因为教学工作本来就是一种良心工作,需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导学生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教学相长,教学生也滋养自己,培养出教师的敬业精神。

茶艺教师大约可分为四类:一、投机取巧的堕落者,是茶贼;二、急功近利的现实者,是茶匠:三、追本溯源的茶研究者,是茶学家;四、心高志远的茶文化者,是茶人。茶艺教师应该认识责任与使命,在“教”、“导”、“解”上,有很大程度须把自己的经验传承给学生,以身作则。所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向,但却不是简单复制他,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要学习的是老师的精神精髓而不是只模仿其表象。当然,一个茶艺教师是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个人的魅力,重要的是他不能离开学科知识和学科教育的目的,不能违背自己的教学良心。

茶艺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为茶艺事业培育人才,有很明确的方向目标。教书育人是教师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所以教师水平要不断地提高,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才会育出成果,这关系到我们国家茶产业、茶文化事业兴衰的大事。为此,茶艺教师必须担负起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责任,必须将精神文明贯穿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规矩的人才,使他们热爱国家,具有为中华茶文化事业振兴而献身的精神,成为传播中华茶文化的新生力量。

茶文化的认识篇6

仲秋的一天,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刚从美国讲学归来的刘菂。上一次见到刘菂还是去年普洱茶节的时候,转眼一年过去了。

在这一年中,因为普洱茶这片叶子,刘菂曾去印度,寻访达摩的足迹,也曾到剑桥大学进行茶文化交流;在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檀香山、拉斯维加斯等地,她让世界各地的茶文化爱好者领略了中国普洱茶的魅力。

有人说她是普洱茶文化在海外最年轻的布道者,有人觉得她就是普洱茶界的JustinBieber,而她自己则认为,“茶带给我的东西太多太多,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茶、认识茶并爱上茶。我想这就是我的使命。”

游学那么多年,国外喝中国茶的氛围怎样?

刘菂:一片普洱茶的缘分带我走过了世界的很多地方,这说明普洱茶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我把普洱茶带到了英国和当地艺术界的人士一起分享,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认同并倡导中国的清饮方式;到了印度,与禅修的人一起品茗,紫砂壶、品茗杯也被很多欧洲人用来在聚会中招待客人;2011年,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率领下,我参加了中国文化代表团,把普洱茶带到了德国,与全欧洲最大的一个宗教禅修团体进行了交流,发现他们对茶文化以及禅文化的理解绝不是肤浅的,禅茶一味的健康生活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

欧洲人知道中国的“茶禅一味”吗?

刘菂:不仅仅在中国,日本、韩国的许多茶人对茶禅一味也有很深的领悟。在欧洲、在美国,不少爱茶人对茶禅一味也十分认可。

那是一种怎样的认可呢?

刘菂:大家一起打禅七,就必有行香巡茶打坐,依次往复,让身心内外通泰。在打坐前行香,围绕香堂行走,舒筋活骨,入座时或入座前大杯喝茶,在打坐的时候,渐入禅境,普洱茶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渗透进去,沉香厚重,舌底鸣泉,伴随着静坐调息,茶气也调动气血的运行,茶的功效帮助人涤除烦恼昏寐,这时,欧洲的同修们就感觉到,普洱茶的能量是其他的花草茶、红茶、奶茶所不及的。他们中间很多人曾经研习日本茶道多年,感觉喝完抹茶后,不会发汗发得那么快,普洱茶给人的那种暖流是由外到内、又由内到外的一种呼应,这种体会,无论是艺术界的人,还是修行的人,总之,会喝茶的,不会喝茶的,他们都能从身体上有所感知,再从文化上去认知,就是在这经意或不经意间,普洱茶确实是震撼了世界。

能否分享一下你在不同国度讲学的收获和感悟?

刘菂:在德国,我所接触的人都对中国文化,比如绘画艺术、水墨画、古琴、香道等,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都是通过视觉和嗅觉来感受的,表演者与观众没有更加直接的交流。而茶艺、茶道,是既能享受主人的有形表演、又能享受品饮中无限的乐趣。我觉得普洱茶的文化,和普洱茶茶道,虽然不像日本茶道那么精细,也不像英国茶那样奢华,不像土耳其红茶那么红艳,也不如摩洛哥的薄荷茶那么透心凉,普洱茶就是那么朴实,那么简单,但却最能打动人心,因为普洱茶就是最本真的一种东西。

游学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

刘菂:每一次旅行对我来说,都是难忘的记忆。记得2010年我到印度,参与了一场以茶和茶道为主线,串起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名为“同一个亚洲”的活动。最早发起这个活动的,是我和我很好的两个朋友。当时,我们坐在京都的庭院里面,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其中一位朋友的父母是日本最有名的“人间国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合体,一位是雕刻佛像的雕刻师,一位是镶嵌金丝在佛像上的镶嵌师,他觉得自己的父母已经做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了,他没有办法超越,所以他要去寻找他自己。他当时喝完一杯普洱茶后,就受到我与另一位朋友的影响,觉得一定要去印度,去寻找佛教的发源地,去亲身感受。那时,茶陪伴他走了印度的很多地方,最后他在朋迪切里——一个法国殖民的小镇停留下来。离朋迪切里大概20分钟路程的地方,有个小镇,这个小镇是由法国的一位女性、当地人叫她“母亲”所创造的,她创造的这个镇叫“黎明之城auroville”。在“黎明之城”里没有任何的宗教,爱,就是大家的信仰。没有分别,没有国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住在这里,当你去到那里的时候,就会有一种错觉,这里不是印度,是天堂。auroville的中央有一个非常大的金色球体,原本四周都是沙漠,经过改造后成了现在的样子,他们就是觉得只要有信仰,有信念,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把沙漠变成绿洲,所以在这里建立了禅修的中心。人们从四面八方进入这个金色球体,在球体里打坐,球体的最高点有一个透光孔,阳光通过这个孔照射到一个比较大的水晶球上,光线在水晶球里折射,再照射到水晶球下方的莲花水池里一个很小的水晶球中,天地人合一,一直到地心。大家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打坐,里面所有的人都是志愿者,这里没有货币,所有村民都把钱存入这里的金融中心,到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划卡。auroville里不能喝酒,不能吃荤,只能吃素,所以茶、特别是中国的普洱茶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我把父亲做的金达摩带到印度。金达摩不仅仅是仿照铁观音而取的一个名字,更有对普洱茶自然的微生物发酵,慢慢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期望,期望这一片茶效仿达摩祖师十年面壁观心,安静踏实地修行证得天悟。当我寻访达摩祖师所待过的寺院,寻访神山圣洞,盘腿坐在修行的石洞中,心脑同开,法喜禅悦充盈胸怀,我感谢这天赐的福缘与茶相识相伴,那一刻我深信我已经找到了人生的使命和意义,也无需这世界的鲜花与掌声,我心怀感激。

他们是怎么认识普洱茶的?

刘菂:发起活动的朋友,经常回京都,我给他介绍普洱茶,他到世界各地旅行,我都会给他引荐各地的茶友。我跟他说,一定要去台湾的紫藤庐看看。通过紫藤庐,他开始学古琴,学书法,喝茶,大概玩了半年多,他就爱上了普洱茶。后来,他便邀请邓时海先生、紫藤庐的主人周渝夫妇、一位韩国禅师、还有我,一起到了auroville,做了一次名为中日韩“同一个亚洲”茶道的活动。我们在里面奉茶,献茶给天地、给在座的所有人,他们大多来自欧洲,并且特别喜欢茶。你知道,这是一次非常奇异的旅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器皿交错在一起,唯一相同的是喝下这片叶子,每个一人嘴角都会泛起的微笑,这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记忆。

我也好想感受一次这样的旅行,真是太有意思了,还有呢?

刘菂:去年11月,在英国,我们做了一次古茶树和潮州朱泥壶的主题活动,推广了普洱茶和凤凰单枞一棵树的概念。通过图片、视频和茶叶,展示给英国人看,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古茶树,古茶树区别于台地茶的一些特点,它就像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一样耐人寻味。当时,英国剑桥大学也有一个茶文化团体,他们对普洱茶非常感兴趣。因为我做了中日茶文化的一些比较,剑桥大学的茶文化团体就邀请我到剑桥讲了一堂课。当时,我表演了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让他们进行互相比较,我没想到他们对中国茶文化会有这么浓厚的兴趣。他们所了解亚洲的文化,有的是来自大英博物馆看到的一些东西,还有的人到日本、香港喝过抹茶,他们就认为日本只有一种茶,就叫“抹茶”。在国际上说起茶道,大多数人只知道日本有茶道,当他们看完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后,他们就有一种新的认知,原来茶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茶文化也是从中国传过去开枝散叶的。

在剑桥大学喜欢普洱茶的都是年轻人?

刘菂:来听我讲课的英国人都是大一、大四的学生,偶尔有研究生。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学汉语专业,因此,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很向往中国,也很喜欢中国式的饮食方式,还有一部分人学日语,对日本文化也有兴趣。

在国外讲座,你都是用英文交流吗?

刘菂:我基本都是用英文。在英国剑桥讲课时特别有趣,因为听课的学生大多是学习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他们就特别希望用中文和日文交流,因为这些语言更能表现感情和韵味,和英文表现的有所不同。

对于不同的饮茶习惯,英国学生是怎么理解中国茶的?

刘菂:这个问题也是我给他们提出的。我很想了解,在他们心目中,“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饮料?我去过剑桥大学很多次,那个地方好像跟咖啡和酒更贴近一些。因为在新生入学,社会团体的交流活动中,大家都是相约到披萨店,喝咖啡、喝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同学会觉得更健康、更绅士的一种交流方式会更适合他们,所以他们就关注了花草茶,关注了叶子茶。对他们来说,每一次以茶为中心的聚会,好像更阳光、更健康,能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也就是说,非英国贵妇式的下午茶,而是偏中式的联欢茶话会越来越被接受。

美国人对普洱茶的认识是什么?

刘菂:美国人非常希望对普洱茶有更多的了解,很多爱茶人对普洱茶都有一些零星的认识,但由于传媒很发达,有关普洱茶的信息非常多,就让他们感到很迷茫,他们不知道该相信谁。很多人对普洱茶的知识,就像盲人摸象,有的摸到了鼻子,有的摸到了腿,各说各有理,但是他们真真实实的摸到了象的鼻子,摸到了象腿,就是没有见过完整的象。

你在美国也开讲座吗?

刘菂:是的。此前我和英国及日本的茶专家在美国做了两次关于普洱茶的讲座。英国专家是从他的角度来体验普洱茶,日本生物化学专家是从科学的角度解读普洱茶对人体健康的效用,呼吁更多的人认识普洱茶。我则是从普洱茶的文化、普洱茶茶道以及怎么沏普洱茶,向大家展示普洱茶的魅力。

据说,今年LV出了一本伦敦城市导航的册子,把你比喻为茶界的JustinBieber?

刘菂:是有写一小段啦!JustinBieber是小童星,在文章里他们把我比作了茶界里的小童星。这个是LV效仿米其林出的一本别册,作为一个世界的奢侈品牌,册子里有LV最认可的伦敦的一些东西,因为今年奥运会在伦敦举办,就特别推荐了伦敦好的咖啡馆和茶室。

书中的原文你能翻译一下?

刘菂:这一段是推荐了伦敦好的咖啡馆和茶室。“明信片茶馆的老板,致力于找一些非常珍贵的茶。他到亚洲,印度一些世界上最好的茶区,去找他理想中的茶,他非常爱茶,像红茶、白茶、绿茶、乌龙茶,还有各种香料。那么在伦敦市中心最好的地段,原来是他父亲艺术画廊的展厅,他现在就做成了明星片茶馆,他也成为了伦敦‘茶的精神之源’。他虽然不懂中文,但在他的茶室里,有许多关于普洱茶的中文书,很多伦敦的茶人,就是通过他去认识了亚洲茶的世界,所以他就成为了伦敦茶艺的‘灵魂之家’。普洱茶也和我们共同做了展览,古老和现代所结合的茶的物件:陶瓷,瓷器,茶叶。”

在国外对中国茶有很深认识的人,为什么会对普洱茶感兴趣?普洱茶和其他茶类的区别,他们能辨识吗?

刘菂:这个问题,只能按照我与国外茶友的交流和个人的猜想来回答。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这些地区的茶,在我们识茶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这些独特的口味,如阿萨姆、大吉岭……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准确的说出,这个是产自哪里的茶。但这些茶是工业化的产品,今年和去年口感差别不大,这些茶必须要保有这个特色。普洱茶对于他们来说,就太有挑战性了,千变万化,他们有时候去做一个芝士,有几百种几千种,去做红酒的品尝几百种几千种,有一个茶,就单单普洱茶这个茶类就有几百种几千种味道,有那么多的变化,当一饼茶买到手,今年是一个味,明年是一个味,今天是个味,明天是一个味,他们就觉得琢磨不透,很值得琢磨。当你知道一点点普洱茶玄机的时候,就会很乐意跟朋友一起分享。比如,我是一个茶虫,一个茶学者,一个茶的痴迷者,他们会觉得这是有故事的茶,而且这种故事千变万化,富有传奇色彩,这种感觉会让他们觉得很兴奋,也很吸引人。

请你聊聊日本茶的近况。

刘菂:很多日本人现在也在创新做红茶,他们尝到了只做绿茶的苦果,因为他们的茶太单一了。绿茶不像普洱茶,我在日本讲普洱茶的时候,很多茶商、茶农,都觉得中国人怎么那么聪明,那么会赚钱,一个普洱茶今年不卖,明年还涨价了,而他们的茶今年不出售,年底就没戏了。日本人很佩服中国老祖先的智慧,现在很多日本富人开始喝下午红茶,与其买国外的,不如买自己的,所以做红茶的人也就多了。去年在静冈开的一个大会上,就有非常先进的仪器,来模仿云南的紫外线,因为云南阳光的味道,赋予了茶诗情画意,赋予茶本真的味道,晒青毛茶,就是晒出来的味道,这个是他们做不到的。我觉得,咱们在云南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他们都要用那么多复杂的手段,来证明,来模仿、来复制。我们在云南拥有的一切真的很奢侈,所以,当我看到那一台机器的时候,我没有觉得他们有多先进,而是有一种来自彩云之南的自豪。云南的普洱茶,保留了原有的本真,真的是令整个民族骄傲的东西。

日本对于茶文化的传承很重视,交流起来怎么样?

刘菂:日本的茶文化有特别的规章制度,比如,你是一个茶的门派,我只要投在你门派下,我就不能再去学习其他门派的东西,不能转变,必须坚守,如果你再投向其他门派,那么他们也不会愿意接受你,这样对于文化的传承是很好的,但是对于交流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最好的条件就是,我是从学术的角度去交流,那里的老专家、老茶人,就觉得我是一个局外人,没有把我列入门第的行列,所以我吸纳的东西也就多一些。

日本茶有几个门派?

刘菂:日本茶最大的有两个门派,抹茶和煎茶,抹茶里有大家最熟悉的里千家和表千家两大门派,煎茶里就有太多门派了。

游学那么多地方,有什么感受。

刘菂:经历了很多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我时常也会想,如果我没走出来,会是什么样的。

东西方对茶的认识,你觉得有哪些差异?

刘菂:笼统的一说,中国人喝茶,有的喝得很明白,有的喝得很仔细,也有喝得很粗枝大叶的。在西方也是一样,但近年来有更多的朋友是从宗教文化这块来认识茶,觉得茶不仅仅是菜米油盐酱醋茶的“茶”,已经慢慢上升到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就我接触的欧洲比较大的宗教团体,他们觉得禅,不是佛教中的,是游离于佛教以外的,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其他的教派都是教,最中心的禅是一种文化,有别于其他,所以他们就通过“茶”这一个方便法门,进入禅,以茶入禅,这个是其中一部分人的切入点。还有一部分人,法国人、意大利人、住在意大利的日本人,他们这群人是从饮食的方面来进入禅,比如用红酒的方式,我给他们尝2004年——2011年的金达摩茶,让他们品味不同茶的年份的变化,有很多没有喝过普洱茶的品酒师,都能清楚的辨认出,每一年的茶大概有什么区别,香味、色泽,汤体的微妙变化。

茶文化的认识篇7

关键词:茶文化;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创新

茶文化的神韵和哲思,对人们的品格塑造和为人处世发挥积极积极影响和熏陶。中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教育工作中需能借鉴茶文化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模模式进行合理优化。教师需知晓体育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宗旨,多样化、趣味化的组织学生学习体育理论和技能。依托茶文化,构建充满关爱和人文思想的体育课堂,使学生对体育学科和教师建立强烈的认同感。茶文化视域下,教师需辩证的分析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寻最正确的创新改革方向,并生成可迎合学生认知的新型教学模式。

1茶文化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学中茶学思想的体现

1.1中学体育教学中茶学思想之“道”

茶文化有着悠久历史,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凝结,在我国文化领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特殊体现,早已被渗透到各个领域。从教育视角出发,中学体育教学行动的践行需体现茶学生思想之“道”,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需讲究方式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将茶文化中蕴含的处世之道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平和自然的引导学生思想成长和获得知识。

1.2中学体育教学中茶学思想之“和”

茶学思想中的“和”,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以诚相待;不同观点碰撞时秉承的“和而不同”精神。中学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好茶文化中主张的“和”思想,对学生进行科学差异化对待。教师在输出自身既定俗成的观点和主张时,需对学生反馈的不同观点和立场给予充分尊重。即便双方出现争议和较大的不认同,教师也应进行和善的引导和解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思想和情感有效交流的过程,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和约束。教师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现茶文化的“和”思想,科学和人性化的实施和优化教学活动。

1.3中学体育教学中茶学思想之“礼”

茶文化中蕴藏丰富的茶礼和饮茶方式,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普及性。茶道之“礼”,体现于待客之道,在沏茶和饮茶的过程中需有礼节、知礼重礼。从茶文化视角出发,对中学体育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时,教师需对茶文化中的茶学之“礼”形成新的认识,并在体育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上建立新思考。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应具备一定的礼节,对学生给予充分尊重和关爱,言传身教式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2茶文化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现状

2.1体育教育教学人文精神展现不显著

中学生处于思想成长和价值塑造的关键时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需引导他们对生命和健康的意义和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否则,体育教学只能流于形式和表面,不易于在学生个体的思想深处产生激励和催化作用。从目前中学体育教学成果上看,大部分教师更注重系统传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有效的解决中考问题。中学体育局教学仍停留在应试层面,尚未明显的展现出体育教育教学的人文性和人性化。人文精神渗透不显著,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导致他们不能全身心的学习体育技能。

2.2体育教师过于专注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健康中国背景下,各校对体育教学产生新的认识。相较以往,校方领导和教师更注重创新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只是在具体推进工作和实施教学主张的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忽略学生品质和价值塑造。中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储备军,他们的政治立场、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坚毅品格,决定他们是否具备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刻板化的传授知识,不能保证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迁移和能力转化。教师应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正视问题的存在,结合实际科学的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

2.3教师与学生思想和情感沟通不畅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媒介和桥梁,需与学生达成价值共识,才能保证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现阶段,因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致使学生对体育学科无法产生浓厚兴趣,更不能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大多数情况仅限于课堂,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对于学生的情感波动、思想变化,教师缺乏了解和正确理解,导致双方无法进行深度的沟通和交流。由此,不仅影响体育教学效果,还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

3茶文化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改革的方向

3.1中学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需彰显人性关爱

体育竞技中主张“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教师应将这一思想延伸至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茶文化视域下,体育教师需对当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客观反思,对实际的教学问题进行理性诊断。在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过程中,需精准定位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师需正确和深入理解茶文化内涵,应在体育教学中体现茶学生思想的“礼”和“道”。教师需认识到强制性的约束和管制会加剧学生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愉悦和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茶文化在体育训练中开展礼法教育,有效的强化自身与学生的仪式感。茶道之“礼”,映照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国作为礼仪之邦,必须引导学生懂得礼仪、礼让、关爱的深层次意义。在此愿景下,针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教育工作者注重在体育育人的全过程中彰显人心关怀。利用充满礼让的教学行动组织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尊重,使他们对尊师重道、与人为善建立正确的认识。中学体育教育,既要做到强身健体,还需淬炼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精神,令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和有修养的人。

3.2体育教师需做好专业课程教学与价值教育衔接

传统教学思想下,体育教师主要围绕教材设计和组织教学,以成绩考核结果为标准,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素养进行评价。虽可系统化的传授知识和技术,但无法保证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而体育锻炼需保持一贯性和长期性,才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学生体魄和锻炼意志。茶文化视域下,教师需对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改革形成新思考。依托体育学科,既要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完整的人格。教育工作者需做好体育专业课程与价值教育的衔接,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对体育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中学体育教师需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社会学、艺术技能,懂得根据学生心理设计符合他们认知的教学内容。借助体育器材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强化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形成坚毅品格和持之以恒的品质。利用武术文化、茶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升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文化观。学生心理、身体、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彰显中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目标和方向,对既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体现学生主体性作用,注重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在讲解知识和体育运动技巧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他们做好知识迁移,还需加强价值引领。将体育教育与价值教育进行科学融合,培育出体魄强健、品质高洁、道德高尚的学生。

3.3努力构建和谐和对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需从茶文化中蕴藏的“静”、“和”、“清”思想获得启发,懂得利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段组织体育教学。体育教师需动态分析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他们的负荷能力建立正确的认识,设计安全和有趣体育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化特点,善于利用体育游戏和舞蹈元素对体育教学赋值,努力构建和谐和对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知识与受教者的连接媒介,自身必须具备人格魅力和职业素养,以此才能有效的传输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能训练技巧。茶文化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不应局限在体育设施和设备的更新和场景优化,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创建一个愉悦和生动的体育课堂。体育课堂应体现茶学思想中的“和”与“道”,依托有趣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自愿参与其中,能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教师需讲解育人之道,立足学生的兴趣点和爱好,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创新。只有师生间彼此尊重、信任、欣赏,才能搭建起顺畅的教学信息传输的通道,实现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入脑入心。中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必须凸显以人为本教学思想。教师应在茶学思想的启发下,主动的弱化刻板和严肃的教学行为。可利用茶事活动、采茶活动等,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体育锻炼意识,并在团体合作体育项目中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道德品质。总而言之,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学教育工作者需对体育教育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性建立正确的认识,主动的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茶文化视域下,教师既要科学丰富体育教学模式,还需合理融入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和价值教育。全方位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实现以体育人、以文化人,大幅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同时,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志义.初中体育社团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及策略[J].科技资讯,2020(35):110-112.

[2]刘应斌.如何在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理念[J].智力,2020(35):23-24.

[3]张巧玲.中学体育教学促进学校安全[J].考试周刊,2020(99):117-118.

茶文化的认识篇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言现象研究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和概念合成理论分析茶语言现象,阐释茶文化对国人物质层次、制度层次和心理层次的影响,揭示茶的精神和品性影响国人的日常生活用具、婚姻、宗法、政治、价值和伦理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茶文化的民族特性,拓宽茶文化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范围。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茶文化;认知隐喻;认知转喻;概念合成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发展迅速,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①重视心理感知,人们的概念系统是在身体的感知和体验基础上认知加工形成的。②认知语言学为研究语言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全新的方法,外语界和汉语界先后出版大量论著,形成了研究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音位学、认知词汇学和认知句法学等分支以及认知语言学与心理、社会、文化等语言外部交叉学科的研究。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水融,语言是一种生物文化生态龛,是一种社会习俗,承载了文化信息符号,而文化是语言的管轨,不同的文化管轨制约着不同的语言,语言具有民族性。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茶文化,语言和文化结合,为茶文化的研究增加新的视角,拓宽研究范围。

一、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茶文化的物质层次

认知隐喻理论、认知转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隐喻理论不仅在语言里,也根植于人们的概念系统中。隐喻投射是具体源域对抽象模糊的目标域的跨域投射,使抽象事物易于理解。认知转喻理论是“穿越型连接”的外向型连接。“穿越型连接”包括内向型和外向型连接,内向型是初始域,即事物的中心知识,③如“我买了本鲁迅”,“鲁迅”作为人的生理特征(身高、肤色、性别、国籍和职业等)属于认知转喻“穿越型连接”的内向型的初始域,而“鲁迅的书”是外向型。概念合成是产生新义和概念压缩的基本心理活动,基本运行机制是在输入空间中建立部分匹配,输入空间中的元素有选择地投射到一个新的“合成”心理空间中,是形成思想和语言的必要条件。①文化的物质层次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方式及全部产物,具有获取功能和创造功能,是文化系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起源于中国的茶是茶树的叶子或芽,经过加工可用来泡制作为饮品。中国人爱茶、喜茶,日常生活用具和食品也与茶相关,如茶杯、茶缸、茶壶、茶瓶、茶炉、茶几、茶托、茶盘、茶匙、茶点、茶饭和茶碗等。根据认知隐喻理论全局环境,生活用具隐喻映射了国人对茶的喜爱,茶的意义影响了整个民族。根据认知转喻理论,带有茶的用具已不再是单纯的盛茶、烧茶、茶水和点心、茶水和饭食的功效与含义,也不再是表示事物中心知识的内向型的初始域。茶杯、茶缸、茶壶、茶瓶和茶炉可以盛置或烧白开水,茶几、茶托和茶盘可以放置其他物品,茶匙已成为进食用或调饮料用的小勺,茶点已扩展为精致糕点的含义,茶饭泛指饮食,其含义扩展为转喻的“穿越型连接”的外向型。人们生产出反映人类文化的人造物品,代代相习,其文化也延续下来。现实世界的事物是与文化观念联系起来,合并和整合成一个新的概念系统。②语言棱镜中的词汇观察到文化物质层次的种种景象,展示了物质文化的痕迹。

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茶文化的制度层次

文化的制度层次是人改造社会的活动方式及全部产物,即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制度、风俗以及相关的理论、规范等,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③古代对待茶相关的事物谨慎而严谨,且礼仪较多。

(一)茶文化对婚姻制度的影响婚姻制度打上了茶文化的烙印,茶的端庄、典雅、和静与和美,隐喻映射婚姻的庄严、和美和忠诚的含义,茶的品质和精神隐喻映射婚姻的不同阶段。1.“受聘”隐喻为“吃茶”。古时称喝茶为“吃茶”,现代部分方言仍保留这种说法。“受聘”隐喻映射为“吃茶”的含义。如:(1)种芝麻,必夫妇同下其种,收时倍多,否则结稀而不实也。故俗云:长老种芝麻,未见得者。以僧无妇耳。种茶下种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明•郎瑛《七修类稿》)夫妇齐心协力种茶籽,收获多,隐喻映射夫妻对婚姻家庭应该忠诚或婚姻应“从一而终”,这是生活取得幸福果实的关键。独善其身的人种茶籽或颗粒无收或不能移植,隐喻映射没有婚姻家庭的人生活的幸福果实不易获得。所以,古时女孩子“受聘”隐喻为“吃茶”,茶的端庄和典雅表达了婚姻的庄重和忠诚的隐喻含义。(2)一女不吃两家茶。“不吃两家茶”隐喻“饮茶”应专心致志地品味一种茶的味道,隐喻映射女子要“从一而终”或“至性不移”之意。2.“订婚”“结婚”和“同房”隐喻为“吃茶”“定茶”与“合茶”。三茶六礼———古时订婚时隐喻为“下茶”“受茶”或“吃茶”,结婚隐喻为“定茶”,同房隐喻为“合茶”,茶的端庄、宁静、致远的品质隐喻含义体现在婚姻的不同阶段。

(二)茶文化对宗法制度的影响茶文化体现在中国宗法制度中,茶的精神和品性与儒家思想欣欣相应。茶“重德”“和敬”的品质隐喻映射我国古代宗法制度的严格、庄严和不可僭越,影响与规范人们的礼仪、行为和举止。例如,古时喝茶,尊者坐左位,依顺时针旋转,卑者坐右位,长幼尊卑贵贱划分明晰。喝茶时,茶盏不要有响声,不要吹凉,不用茶勺,不可一饮而尽,应慢慢品饮。茶水不能满溢,七分满适宜,茶水是热的,满了烫手,对客人不敬。所以,俗语“浅茶满酒”,酒是凉的,斟满表示尊敬,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茶“重德”“和敬”的品质隐喻映射而体现在饮茶的仪式和规范上,也隐喻映射了我国古代宗法制度的严格。如“端茶送客”:古时,客人告别时,以茶送客,茶的“和敬”的品喻映射对客人的尊重;主人对客人不满下逐客令,以茶送客,茶的“和”的品喻映射婉拒客人,而又不失颜面。下属拜见上司,须上司举手口称“请茶”,并由上司先饮,下属方能端茶品饮。倘若上司仅端茶而不饮时,即暗示“逐客令”,侍者随呼“送客”声。(裳《三十年见闻录》)茶的“敬”的品质隐喻映射了古时人们对地位尊卑的遵从,茶的“和”的品喻映射了委婉的“逐客令”。

(三)茶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茶马古道”———茶、马和古道三个不相关的心理空间以茶为穿引线,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合成理论使三个心理空间联系在一起,建构成新的心理空间。古时,藏族人主食牛羊肉,饮茶可以降解脂肪,缓解燥热,喻为“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但是藏族地区不产茶,汉族地区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需要马匹,而藏、川和滇地区产良马,茶和马通过概念合成为新的心理空间“茶马互市”,进而形成促进民族间贸易、迁徙和融合的道路,隐喻映射带有即时环境和历史特征的“茶马互市”为“茶马古道”,是贸易繁荣和文化融合的象征。明洪武年间颁布《茶马法》,严禁私人茶马互市,驸马欧阳伦私自倒贩茶叶被处死,茶文化在政治制度打上了深深的隐喻烙印。

三、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茶文化的心理层次

文化心理层次是人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方式及全部产物,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等,反映的是人与自身的关系。①

(一)茶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1.茶馆。喝茶、品茶的馆子,又称“茶楼”,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产物。茶馆始于唐、兴于宋、普及于明和清,发展为不同种类的茶馆,如清茶馆(不售酒的茶馆)、大茶馆(如现在大饭店)、书茶馆(讲评书的茶馆)及酒茶馆(售酒的茶馆)等。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个体部分组合成整体,格式塔着眼于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而非仅限于分离、孤立的元素。②茶馆已不仅仅是喝茶水的地方,已融合了不同的元素,应把茶馆的个体部分整合起来,才能体会其文化历史韵味,如明清的茶馆演变为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演艺活动和行业聚会的地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人为中心体验客体,偏重人的需要,而不是从客体出发反映客体,客体认识寓于价值评判之中。茶馆是喝茶的地方,原本属于事物的初始域,即内向型连接,但根据人们的生活需要,被转喻映射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象征、浓缩的小社会,已属于事物的外向型连接。不同的隐喻思维方式体现在文化中的特征不同,如成都的茶馆具有说书、打麻将、养生和艺术品鉴定等特征,隐喻映射了成都人休闲安逸的生活方式。北京的茶馆有京剧、评书和大鼓等曲艺演出,京韵十足,隐喻映射了北方人豪迈、爽快的性格和做事方式。2.人生如茶。中国人的思想以“天人合一”为主旨,以人对外界事物的体验为主,强调人生与境界的人生观。“人生如茶”隐喻映射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如不同茶的味道,品味茶隐喻为体验人生。人生的初始之路是创业的阶段,艰难辛苦,犹如“苦茶”;人生的成功阶段享受回报,犹如“甜茶”;人生的总结阶段,回味人生经历苦甜的滋味,犹如“香茶”。吃茶的“一苦二甘三回味”是人生经历的写照。3.歇后语。人们的思维活动是隐喻性的,中国人的隐喻思维方式有独特的民族性,歇后语即是中国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现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的前一部分是事物的描述,后一部分是形象的隐喻解释,幽默风趣。茶文化中也含有大量与“茶”有关的歇后语。如:(1)茶馆的火剪———倒霉(煤)。茶馆烧开水需要煤球,火剪夹煤球或捣碎煤块,“倒煤”谐音隐喻映射人们做事情不顺利。(2)茶壶掉了把儿———只有一张嘴。茶壶有两个嘴,一个是壶口,另一个是壶嘴,掉了把儿意思是壶嘴掉了,剩下一个壶口,只有一张嘴隐喻映射“能说会道,没有真本领”。(3)爆米花沏茶———泡汤了。爆米花泡到茶水,变软泡汤了,隐喻映射“做事没有结果”。(4)玻璃杯沏茶———看到底。玻璃杯里的茶水透明清澈,杯底一目了然,隐喻映射“彻底了解人或事物”。(5)不倒翁沏茶———没水平。左右摇摆的不倒翁沏茶,没有平衡,隐喻映射“没知识、没能耐”。(6)茶馆搬家———另起炉灶。茶馆搬家重新开张,隐喻映射“人们做事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二)茶文化对价值系统的影响中国古文化的实用理性影响着人们的实用探求,是事物对人的实际用处和人对事物的希望和需要,是人和人的需求作为评价事物价值的尺度。受儒学“中庸之道”影响,人的处事方式体现了包容与和谐、灵活与变通。例如:(1)下午茶。吃茶点时间不是正餐吃饭时间,隐喻映射为较随便和非正式的含义。现在,茶文化在婚姻中有了变化,当男女相亲时,流行喝“下午茶”,隐喻映射为非正餐,场合和礼仪较随意,不满意可及时回绝,体现了儒学“中庸之道”灵活变通的实用理性影响。国人也受道教理论影响,追求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和养生方术。例如:(2)茶余酒后/茶余饭后。指吃过饭之后,隐喻映射闲来无事、消遣时光,体现道教与世无争、清新雅致之意。(3)粗茶淡饭/家常茶饭。指饭菜简单,隐喻映射为饮食简单、生活简朴或极为平常的事情。(4)茶话会。备有茶和茶点、招待宾客的社交性集会,随和而庄重,隐喻映射畅叙友情、寄托希望、交流思想和展望未来等含义。中国文化的实用理性,如道教的养生方术演变为重要的饮食文化,茶的饮食文化也受到影响,又影响到人们的文艺娱乐中。如:(5)奶茶。掺和牛、羊奶沏的茶,香甜不腻,口感。台湾歌手刘若英知性,如“奶茶”醇香幼滑,被隐喻映射为“奶茶”。清华女生章泽天的长相甜美、气质清新,如“奶茶”般清新淡雅,被隐喻映射为“奶茶”妹妹。(6)绿茶。不发酵茶,味道新鲜,汤清叶绿,提神益思清心。电影《绿茶》从一杯绿茶预测一个人的爱情,绿茶含有天然去除剂、能提神益思,隐喻映射人的内心和表象的分辨。

茶文化的认识篇9

本文从中英茶文化的定义、起源、分类、饮用方式及礼仪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了中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对英语学习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入的认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关键词:

中英茶文化;差异比较;英语教学

语言是人类的主要交流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在一门新的语言学习过程中,人们通过把语言与文化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文化的学习与认知,最终了解其语言的特殊含义。文化是一个综合的复杂体,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艺术、信仰又有道德、风俗。文化还包括了语言与其它的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从属关系,语言属于文化的一个分支,而文化则包括语言。对一种语言的学习与理解,与它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文化是不能脱离的。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语言,没有任何文化背景,则是无法真正学会语言,也无法在实际中准确地应用,语言丧失了文化基础,则无法称其为语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包含语言,而不是文化和语言。英国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英语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在世界经济发展和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英语学习者们来说,在英语学习中,由于缺乏对英国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于是常常会出现思想表达的语言缺乏,或者受到了母语文化的影响,带有一定的本地特色,即中国式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传统英语教学的模式,而是应该将语言与文化密切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对英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在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语言的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们更理解语言的含义与应用的技巧,克服语言障碍,在实际的交流中获得认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语言学习过程。本文从中英茶文化的定义、起源、分类、饮用方式及礼仪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了中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希望对英语的学习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1茶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茶最早起源于中国,茶文化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700年,中国就有了关于茶的记载。关于茶的传说也有多种,其中一种说法源自《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古代一个叫神农氏的人,他在尝遍百种草后,中毒达七十二次,后饮食了一种植物的叶子,身体变得好转,这种植物就是茶树。在我国著名的茶叶专著《茶经》中也提到了这一情况,因此,从史料中可以得知,中国是最早种植茶的国家,也是最早饮茶的国家。在古代,只江西、云南等产茶地区才有茶树,但是随着茶叶的逐渐普及,茶树种植也逐渐传遍全国。从西汉时期开始,中西方开始了最初的经济贸易,中国的茶叶也分陆路和海路分别传向世界许多国家,中国的茶字语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不同的国家,茶被译成不同的读音。语言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

2茶的分类与特点

我国的茶文化内涵丰富,茶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黄茶、白茶等,每种茶都有独特的味道及特性。在古代,文人雅士对茶情有独钟,因为喜欢茶的清新自然、平和质朴,于是绿茶成为首选。它能够清心明目,令人放松愉悦,于是古人喜欢在山水之间品茶清谈,感受自然之纯朴,茶之清香。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熟悉的是广告和超市中的各种茶饮料,因此当代年轻人对于茶的了解也仅限于其饮用和保健功能,对茶文化内涵几乎很陌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时代,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们希望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于是学量的外来文化,希望能够从外来文化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在这种流行文化的发展之下,本国的历史文化往往被掩盖,人们的本国文化知识相对匮乏,这种现象对中西文化交流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在实际交往中克服交流障碍,进行更顺畅的沟通。茶根据不同的制造方法和不同品质可分绿茶、红茶、乌龙等几大类。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更喜欢饮用绿茶,其次是红茶和乌龙茶。中国的绿茶种类也十分众多,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西湖龙井和碧螺春。绿茶有着清心明目的功效,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感受自然雅致的意境之美。英国的茶文化可以归结为红茶文化。在十六世纪以后,随着中西方经济贸易的发展,英国开始从中国进口茶叶,在茶叶刚传入英国时,由于价格昂贵,饮茶习惯只在英国的皇室贵族中,后来,随着茶叶的大量进口,才逐渐普及到平民百姓,饮茶也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相比中国人喜欢的绿茶,英国人更钟爱红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英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消费国,英国人每天要喝掉约1.35亿杯茶。茶叶的年消费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在英语课或者在与外国人交流时,有的学生由于对茶文化理解不深,对其对应的语言也缺乏了解,因此把红茶进行直译,不仅闹了笑话,而且也造成了语言交流的障碍。在英语中,绿茶与红茶的译法并不相同,绿茶可直译为Greentea,红茶则不能直译,而是译为Blacktea。红茶的英语意思如果直译则会译成黑茶,与红茶意思完全不同。有的英语学习者就会对这一译法产生兴趣,想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由于英国人比较重视茶叶的颜色,而中国人则更关注茶汤的颜色,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通过对红茶译法的了解,英语学习者不仅能够对词汇有更深刻的记忆,而且能够提高对英国文化的认识。由此可见,语言学习和文化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一门外语就要对其对应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了解其差异所在,有效地扩大知识层面,从语言学习中获得更多丰富的知识。英国虽然是茶叶的消费大国,但由于地域成本等原因的限制,大部茶叶都依靠进口。英国人爱喝红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红茶有阿萨姆、斯里兰卡红茶、中国的祁门红茶等。发源于我国福建桐木的武夷红茶中的正山小种,据说是世界红茶的始祖。

3茶的饮用方式与礼仪

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富,饮茶是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饮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饮茶不仅能够解渴,更能提高精神享受,饮茶已经从单纯的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中国人在饮茶时,不仅讲究色、香、味,更注重茶给人带来的精神感受,国人喜欢喝清茶,水中只放茶叶,而不加其它东西,就是喜欢茶本身的清香带来的静心明目之感。中国人在泡茶时十分讲究,对水和茶具有着严格的要求,茶叶配上好水好茶具,才算上真正的好茶,方能体现品茶的“品”字。英国人饮茶对茶品质也很注重,英国人喜欢喝红茶,而且喜欢在茶中加入牛奶、糖等食物,这种饮茶方式也代表了英国茶文化的特点。据传说,英国的瓷器不如东方瓷器,在加入滚烫的热水时容易裂开,于是在冷牛奶中加入热茶饮用,避免了发生茶具断裂问题。由于牛奶本身是西方流行的饮品,它可以单独饮用,也可以和多种饮品一并搭配,因此在英国及一些西方国家,茶中加入牛奶是其独特的饮茶方式,带有浓郁的西方文化特色。对于中国人来说,茶不仅能够修身养性,更是待客必备的一种礼仪形式。有朋友来访,泡上一壶热茶招待客人,大方得体。中国人喝茶的时间并不固定,由于饮茶是一项休闲放松的活动,因此人们更喜欢饮食过后沏上一杯清茶,慢慢品尝,既解身体油腻,又能平心静气。相比之下,英国人饮茶的时间比较固定,包括了上午茶、下午茶,饮茶时间的固定也体现了英国人对茶的喜爱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饮茶在英国的社交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英国人喝茶往往要配一些茶点,例如蛋糕、面包、水果等,由此可以看出,茶在中国人的心中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即使是在正式的聚会中,茶也可以是主角。而在英国的餐桌上,饮茶并不是必须存在的。

4中英茶文化中的语言分析

在中英语言中,有许多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了语言的精华,真实地展现了不同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习俗语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英语中也有许多与茶相关的词语,这些词语也体现了茶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在古代,由于世界上的茶叶主要产自中国,因此茶叶在西方国家价格十分昂贵,可以与黄金相媲美。英语的“alltheteainChina”被译为一笔巨大的财富。

5结语

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语言的学习中,文化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文化做基础,语言学习无法真正实现。只有通过语言所对应的文化的学习与了解,才能了解语言的特殊含义。文化作为一个综合体,语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语言的学习与认知,与其所处的特定文化环境是不能脱离的。本文从中英茶文化的定义、起源、分类、饮用方式及礼仪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对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让英语学习者们能够认识语言与文化的重要关系,使教师能够不拘泥于语言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从中脱离出来,形成一种更具鲜明个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克服交流障碍,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对英国文化的了解对学生进一步了解本国文化也十分有力,从文化的差异中加强语言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文化素养。

作者:闫凤霞单位: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茶文化的认识篇10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学行为,以达到提升人才培养效能的效果。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我国千年劳动智慧的凝结,需在教育领域发挥功效和作用。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指引师生修身养性和乐观面对困境,更有效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教育工作者需对茶文化的育人价值给予积极肯定,采用适合和可行的方式,将茶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根据旅游领域发展趋势、学生职业目标定位等,从不同维度和角度思考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问题。立足学生长远发展,以茶文化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工作,制定符合时代特色和学生认知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案。

1茶文化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定位

1.1基于深刻的茶思想和茶精神为素质教育赋能

茶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可发挥显著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教师应将优质的茶文化元素合理渗透到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改善学生对既往教学内容的刻板印象,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利用茶事活动丰富教学模式,依托声影并茂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深度学习和知识探讨。教师应利用深刻的茶思想和茶精神对素质教育赋能,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为中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和丰富,培育出具备良好德育、美育、智育、体育、劳育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应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进行多维考量,不拘泥于学生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需着重塑造学生价值,对旅游服务建立积极的认识,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和文化。将茶文化元素多渠道的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以实现创新教学内容和模式的目的。

1.2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领

学生思想健康成长、价值观正确塑造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相较于知识教育和文化教育,价值教育和道德教育更加重要。教师应通过丰富知识教育和文化教育形式,实现多重的育人目标,即在有效培养学生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同时,需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心理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院校若不能全面剥离学科课程独立开展价值教育,就应通过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如将茶文化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基于具有交叉性的课程内容,同时开展知识教育、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和价值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3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塑造

学生对社会认知和行业服务理解受限于个体的思维品质。具备奉献精神的个体,更易于产生积极的服务意识。有着强烈爱国思想和责任认识的个体,会主动将个人理想实现对接到国家整体发展中。院校若想培育出对社会发展产生助力和服务精神的人才,就必须发挥茶文化教育的价值,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进行塑造。教育工作者需将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作为培育时代需求人才的抓手,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茶文化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发挥催化和启迪作用,作用于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拓展和高品格的形成。因此,将茶文化应用于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工作中是十分必要的,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基于茶文化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逻辑框架

2.1符合教育对象认知基础的教学新思想

茶文化对人们思想升华和优良品质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从博大精神茶文化中获得新启示,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科学处理各教学元素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重满足学生趣味学习体验需求,设计可迎合他们学习习惯的教学形式。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根据教育对象的认知基础,形成先进的教学新思想。基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愉悦和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需根据教育现代化要求和行业人才结构,及时的完善自身的教学思想体系。缺乏趣味性和与时俱性教育教学,教学信息流通是单向和浅薄的。教师需形成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教学新思想,导向科学和现代的教

2.2可导向深度学习行为的教学新模式

旅游服务课程教学创新应有深度和广度,多层次扎实推进专业教学活动。教师需利用茶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和模式,构建可探讨、可深思、可延伸的高效课堂。教师应增强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娱乐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产生深度学习行为,对知识和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设计需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导向,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以保证学生深度和积极的参与其中。

2.3体现人文精神的专业化教育教学行为

茶文化中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启迪人们以辩证思想审视社会的多元性以及生活困境。针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的研究,教师需在教学行为上凸显人文属性,对学生负面情绪进行正确干扰,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谦和的处世思想。茶文化与专业教学的融合,需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关爱和尊重,而不再是机械和枯燥的记忆和理论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需通过科学融入茶文化实现教育教学赋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

3基于茶文化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3.1以茶文化教育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

茶文化本身拥有的文化魅力可对学生追溯历史和学习传统文化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教师既要利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还需发挥茶文化教育的作用,科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服务意识。教师需使学生了解应用于旅游服务的礼仪是表达热情和积极服务态度的具体的行为体现,不应成为冰冷的职业习惯。教师应利用茶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谦恭有礼的品质,将其延伸至旅游服务行为中。教师需以茶文化教育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到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中。系统和科学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宗旨,培育具备服务精神、奉献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3.2构建可实施跨越时空践行教育行动的教学模式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创新,教育工作者需对现代教育技术建立正确认识并加强理解。即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根据学生诉求和身心成长特点,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内容进行扩充,生成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构建突破时空限制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新模式。依托远程在线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在课堂外学习旅游业转型和升级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标准建立深刻认识。基于传统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生线上学习反馈和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难点、要点和疑点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直至内化吸收。此外,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和结果,设计开放型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自主结成合作学习小组,结合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基础知识和现实行业发展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教师需以移动设备终端为工具,对学生的疑问和咨询信息予以有效反馈和处理。以网络为媒介,跨越时空的开展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培育出具备思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

3.3以史为鉴、以学生需求为参照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将茶历史、茶政和茶精神,科学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中。以史为鉴,重视学生价值塑造和思维品质培养,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合理融入茶文化。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创新和丰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可利用理论讲授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深度学习旅游服务礼仪,以及既定行业发展理论知识和文化。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的实践和应用理论知识,令他们对服务礼仪和客户意见处理建立正确的认识。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授课,构建集理论、探讨、互动和实践于一体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愉悦和多样的学习体验。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需利用有趣和深刻的茶文化元素对课堂教学赋能,有效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产生自信心和积极性。基于以史论史的课堂研究项目,引导学生从理论探究和行为实践两方面加强认知和理解。实现以史明智,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建立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在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形成持续和自觉的学习行为。总而言之,教育工作者需对人才培养和既定领域人才结构进行全面分析,以市场需求和国家教育改革要求为参照,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基于茶文化,对原本课程内容进行丰富,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思想健康成长动态,通过将茶文化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深度融合,协同开展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工作,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能获得科学引领。此外,教师需根据学生反馈和需求,科学的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无限延伸传统教学空间,从不同维度和渠道发挥茶文化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且在旅游服务课程教学设计中合理融入技术要素和文化要素,为学生提供开放、创新、有趣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向辉.浅谈中职院校礼仪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J].科技经济导刊,2020(20):129+128.

[2]郭江虹.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62.

[3]舒怡.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23):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