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和科学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3:07

人文和科学的区别篇1

关键词: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关系

一、人文社会科学内涵与分类

(一)人文社会科学内涵

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它具有典型的人文特质和社会品性: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既具有事实性又具有价值性,既具有真理性又具有功利性(或者说既具有认识世界的功能又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个殊性,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偶然性,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规范性,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应用性,既具有实证性又具有实地性,等等。可以说,综合性是其作为科学之最根本的特性。

(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人文社会科学可以分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两者甚至在内涵上有时很难加以区分,所以内涵上有所重叠,交叉。

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称。狭义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

《辞海》对人文学科的解释为“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即人性、教养。欧洲15、16世纪时开始使用这一名词。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以别于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几经演变。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人文科学与人文学科尽管在西方翻译中没有区别,但在汉语言中,在汉语言中,“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的词源意义是有区别的,前者直接就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如音乐、美术、戏剧、宗教、诗歌、神话、语言等作品以及创作规范与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后者则是关于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体验与思考,是对人类精神文化现象的本质、内在联系、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方面的认识成果的系统化、理论化,如音乐学、美术学、戏剧学、宗教学、文学、神话学、语言学等。实际上,前者(人文学科)形成于先,后者(人文科学)发展在后;前者是后者展开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二者虽各有侧重,但也很难截然区分。

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一)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

1.形成时间不同

社会科学是在18-19世纪形成的。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欧洲社会大变革的结果,是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也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技术革命发展的产物。在社会革命过程中,人们需要对社会发展规律作出解释,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又直接促使人们对社会的研究采取各种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最终引起社会科学的产生。而人文学科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最早的科学就是人文科学。人文科学研究的对象以人的精神活动为核心,指向的是对人类自身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探寻。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人文科学很难与社会科学加以严格区分。

2.研究对象不同

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来看,人文科学研究的是人类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是为人类生存意义作出说明和解释。社会科学则主要研究现实的社会生活,并提出一整套安排社会生活的理论。但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因为我们无法严格区分与人类相关的社会现象哪些属于人文科学研究的范畴,哪些不是。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指出的那样:“在人们通常所称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不可能作出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显而易见,社会现象取决于人的一切特征,其中包括心理生理过程。反过来说,人文科学在这方面或那方面也都是社会性的。只有当人们能够在人的身上分别出哪些是属于他生活的特定社会的东西,哪些是构成普遍人性的东西时,这种区分才有意义(这一假设正是这一区分的根源)。”这说明社会性和人性是很难截然区分的,所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也难以得到严格的区分。对于哪些学科属于人文科学,哪些属于社会科学,一直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如《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社会科学条目中列举了八个学科,即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流》中则列举了十一个学科,即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口学、语言学、人类学、史学、艺术及艺术科学、法学、哲学,并认为前五种属于社会科学,后六种属于人文科学。

3.研究方法不同

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在社会的延伸和发展,因此,侧重于实证研究,通过大量社会时间和现象来求证事件背后的社会规律;而人文科学不同,研究的是人类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因此侧重于为人类生存意义作出说明和解释。所以,两者研究的方式方法不同。

(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

无法把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截然分开。人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就是在社会场景中展开的,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社会现象又源于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人文现象与社会现象都是由人、人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产物构成的,这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在统一性。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社会生活整体,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映同一社会生活,因而,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正是这种水融的紧密联系,构成了二者内在的亲缘性与统一性,成为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这种关系可以看出,人文科学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社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科学所积累下来的人文知识,同时人文科学发展的内在精神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动力。从这个角度说,社会科学是以人类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为基础的,这是社会科学的又一个基本特征。而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研究为人文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科学手段和方式方法,从而使部分人文科学初步从解释和说明发展成为以实证为主要手段的社会科学。

总之,对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内涵进行厘清,进而对其作用加以明确,进而能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指明道路。

人文和科学的区别篇2

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市司法局《关于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及《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暂行规定》等文件规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学习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教育学习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集中教育

(一)教育资源与教育内容

各级社区矫正工作部门要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利用公共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集中教育基地。区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职能部门要组织协调其他职能部门或单位,借用其他教育性资源,为街镇司法所(科)开展集中教育创造条件。

集中教育一般以街镇为单位开展,个别情况可以由区县司法局统一组织。街镇司法所(科)要充分利用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指导手册、文件资料汇编等有关资料,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区情况,开展集中教育学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制教育。包括《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等各类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暂行规定》等工作规定的学习。

对缓刑、管制人员应当注重《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刑事法制教育,强调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工作性质,增强在刑意识;对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人员应侧重社区矫正工作规定教育和实用民事法律教育,增强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

2、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公民道德教育、家庭、社会伦理讲座、良好生活观念养成、励志教育等。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年龄层次、家庭背景、罪错案由的具体情况,有侧重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社会保障政策教育。包括劳动就业政策、民政救助救济政策等。对有就业援助或帮困扶助等特殊需求的人员应该进行社会保障政策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小组活动、心理量表测试等。心理健康教育应占到全年教育内容的40%以上,社区服刑人员均应接受系统完整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5、文化素质教育。包括各类知识普及讲座、文化知识辅导等。特别是对一些年纪较轻、文化程度低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增加文化知识补习教育。

6、其它动态教育。包括集中教育的效果讲评、定期公益劳动讲评、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情况通报、典型实例讲评、警示教育、社区服刑人员专题座谈会等。

集中教育主要解决社区服刑人员的共性问题,教育内容应当具有普遍性和系统性,提倡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需求的人员设计不同的分类教育内容。

(二)组织实施

1、制定计划

区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职能部门制定年度教育计划,教育计划应当系统、周密、全面,项目包括教育主题、每次教育参加的社区服刑人员类别、组织形式和教育时间。

街镇司法所(科)应当根据区县司法局的工作计划制定本街镇的实施计划并报区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职能部门备案。

2、组织落实

街镇司法所(科)根据教育计划,严格按照《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暂行规定》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教育。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人员每月进行一次集中教育;缓刑、管制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教育。每次集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街镇司法所(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教育计划的范围内调整教育内容。注重教育内容的多样化,要综合运用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知识和方法开展集中教育。提倡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可采用授课、座谈、讨论、咨询、参观等多种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3、督促管理

街镇司法所(科)应当认真组织落实,督促社区服刑人员参加集中教育。区县司法局组织人数众多、规模较大的集中教育时,应当事先做好预防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社区服刑人员因客观原因缺席集中教育的,应当以书面请假的形式,报街镇司法所(科)批准,并通过个别教育等形式进行补课教育;因主观原因不参加集中教育的,要开展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无故缺席集中教育并不愿补课的,应当予以警告处分并进行训诫教育,经教育仍不改过,严重违反社区矫正工作有关规定的,应及时提请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予以处置。

(三)效果评定

街镇司法所(科)应当认真做好集中教育学习记录,重点记录教育主题和内容,并通过个别教育和审阅社区服刑人员情况汇报等形式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反映。

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教育的效果评定。通过问卷测试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集中教育的内容、形式、效果进行总结和评定,避免集中教育流于形式。

二、个别教育

(一)组织实施

在街镇司法所(科)的指导下,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或社工依据《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暂行规定》,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不同矫正期限,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表现,分阶段地开展个别教育。

1、矫正开始阶段: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宣告后的3个月

⑴教育目的:全面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罪错案由、文化程度、生活工作经历、家庭、社交等基本情况,基本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个性特征、心理状况等情况,告知社区矫正的性质、概念、任务、适用范围等,明确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规定。

⑵教育内容:宣告教育及矫正工作有关规定学习。包括:

认罪服法教育。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案由、刑罚种类及矫正期限,引导其正确认识所犯罪错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在刑意识。

社区矫正告知教育。依据分类矫正的有关规定,告知集中教育、个别教育、情况汇报、公益劳动的规定和要求,强调社区服刑人员外出请销假有关规定和要求,告知社区矫正工作有关日常行为奖惩和司法奖惩的规定及实施办法等。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量表测试,了解、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教育、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调节心理状态,重点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渡过回归社会的心理适应阶段。

2、矫正中间阶段:矫正的第4个月至矫正期满前1个月

⑴教育目的:教育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行为,增强公民道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⑵教育内容:根据社区服刑人员接受宣告教育的情况、社区矫正的日常表现、思想行为的变化轨迹以及工作、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包括:

法制教育。教育社区服刑人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和观念,帮助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思想文化教育。向社区服刑人员传递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逐步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文化水平,纠正社区服刑人员不良的价值观念;及时沟通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正确处理社区服刑人员工作、家庭生活上的矛盾,妥善解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突发事情;引导他们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步形成正常的社交环境;对文化程度低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文化补习。

行为矫正教育。针对社区服刑人员日常表现和行为举止,注重改变不良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为特征,引导社区服刑人员运用正确的语言和行为待人接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正常、健康的社会交往能力。

心理辅导。根据心理量表的测试结果,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工作;听取对象对参加心理健康讲座的效果和反映,必要时,配合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开展定期的心理咨询活动。

3、矫正期满阶段:社区服刑人员结束矫正前1个月

⑴教育目的:辅导社区服刑人员做好自我鉴定;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的自我鉴定,教育、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增强法制观念和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做合格的社区公民;了解社区服刑人员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评价。

⑵教育内容:

期满总结教育。辅导社区服刑人员回顾、总结接受社区矫正以来的思想转变、矫正表现、矫正效果等情况。

思想教育。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满后的打算,劝诫并勉励社区服刑人员遵纪守法,正确处理家庭、社交等各种社会关系。

心理辅导。通过期满前心理量表的测试,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初期和结束时的心理变化情况,辅导社区服刑人员做好正式回归社会的心理准备工作。

安置帮教工作衔接。对于社区矫正期满后转为安置帮教对象的社区服刑人员,告知安置帮教工作的性质及相关工作内容,引导社区服刑人员正确认识安置帮教工作,为继续开展帮教活动做准备。

(二)教育方式及要求

1、教育方式

个别教育主要是通过个别谈话、家庭走访等形式来进行,特殊情况下,如社区服刑人员外出期间,可通过电话方式开展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主要解决对象的个性问题。要针对对象的年龄、罪错、矫正类别及不同矫正阶段,开展个别教育;要结合集中教育的内容开展个别教育,巩固集中教育的成果。个别教育要有连贯性,整个矫正期内的个别教育要清晰、全面、客观地反映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全过程。

2、教育要求

应当严格按照《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暂行规定》开展个别教育。对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人员每月进行不少于1次的个别教育;对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人员每月进行不少于2次的个别教育。社区服刑人员在接受矫正的前3个月内,每周进行1次个别教育。

对家庭发生变故、身患重病、生活出现困难、有自杀倾向、发生矛盾纠纷、有报复社会或他人的言论和苗子、社会交往异常等特殊需求或特殊情况的对象,结合个性化教育矫正工作的开展,应当增加个别教育的次数。

个别教育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小时。社工应当做好个别教育记录,包括教育主题、教育内容、拟采取的工作措施、教育效果初步分析等。

3、督促管理

社区服刑人员接受个别教育的情况是日常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连续2次无故不接受个别教育的,应当予以警告并进行训诫教育,经教育仍不改过,严重违法社区矫正工作有关规定的,应及时提请公安机关和审批机关予以处置。

二、工作要求

1、充分认识教育学习的重要性,确保工作落实。

教育学习贯穿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的全过程,也是实施社区矫正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各级社区矫正工作部门要充分认识教育学习的重要性,确保教育学习工作的落实。区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街镇司法所(科)开展教育学习工作的指导和检查,街镇司法所(科)和社工要明确工作职责,认真负责,切实做好教育学习的组织开展、情况记录和归档等各环节工作。

人文和科学的区别篇3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的重要社会特征,是人口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指的就是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用科学方法判断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国际上一般都采用具有可比性和可测度性的文盲率、受教育程度等来反映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由于我国地区及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各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差异性。

一、我国人口科学文化水平现状

(一)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地区间存在着差异。近年来,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得到提高,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首次超过8年,2004年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01年,但各地区间的受教育程度存在着差异,东部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略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明显地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各地区的文盲率近几年持续下降,地区间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中部地区比东部略低,西部地区的粗文盲率最高为10.21%;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利用方面,依据2004年的调查数据,无论是在每十万人口拥有的大学学历人数还是每十万人口拥有的研究生学历人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远远地低于东部地区。从每十万人口拥有的大学学历人口数来看,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只有东部的1/2多一点;而从每十万人口拥有的研究生学历人口数来看,中部和西部地区只有东部地区的1/3多一点。要成功地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和西部地区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利用方面还面临较大的挑战。(表1)

(二)城乡之间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差异显著。城乡之间在受教育程度方面的差异更为突出,2004年我国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为9.43年,乡村为7年,乡村比城镇低2.4年;在文盲率对比方面,我国乡村人口粗文盲率明显的高于城镇,2004年全国城镇人口粗文盲率为4.91%,乡村人口粗文盲率高达10.71%,后者比前者高一倍多;在高等教育方面,虽然随着农村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有所增多,但农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还远远低于城镇中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

(三)男女两性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存在差异。由于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群众中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这种深层的文化理念还在影响着人们对男女两性在各方面的发展,使男女性在受教育程度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004年我国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男性为8.5年,女性为7.5年,女性比男性低1年,1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男性高达8.8年,女性则为7.6年,女性比男性低1.2年;我国女性人口粗文盲率明显高于男性,2004年全国女性粗文盲率为12.2%,男性粗文盲率为4.6%,女性粗文盲率是男性的2.7倍;在15~45岁青壮年文盲人口中,女性文盲人口所占比例达到70.76%,在每4个青壮年文盲人口中,有3个是女性。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表明,在进一步的扫盲工作中,女性文盲是重点。男女两性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不均衡状况也很严重,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性别比还比较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在校大学本科学生的性别比为146/100,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同样,我国在校研究生的性别比为164/100人,男生更加明显多于女生。

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差异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收入决定了对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需求程度,以及培育这种素质的社会能力和家庭能力,因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起着基本的制约作用。而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各地区的科学文化素质存在差异。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西部地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典型的具有共同症状的“贫困综合症”――越是贫困的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现代科学技术需求不迫切,吸收不了科技人才,越不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有限的资金只能顾及生存,无法投资教育以求发展;反过来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下、科技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导致贫困。城乡之间的科学文化素质差异也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二)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受总经济水平的制约,我国各地区之间按人口平均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差异很悬殊。一些相对后进的中西部省份,教育经费按学生人均分摊与东部地区相差很远。长期以来,由于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他们对教育特别是科学文化教育缺乏认识,同时由于农村对教育的投资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使得办学条件偏差,教学质量也低,因此形成了农村低质量人口沉积,造成地域性贫困。而贫困是困扰人口素质的制约因素,造成人口质量的恶性循环,最终跳不出这一怪圈。与此相比,城市人口素质较高。城市人们思想意识较开放,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且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劳动力再生产能力强,所以城市人口素质比农村高。

(三)城市与乡镇的差异。直接受生产力制约的城镇化和非农化对人口文化素质影响很大。2000年15岁及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城市为4.57%,镇为6.45%,乡村则达到11.55%。这说明中国扫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在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在高层次人才的分布上,城乡差异更为明显,如2000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达到研究生学历的比重,城市比镇高17倍,比乡高达102倍,城市与乡镇相差很悬殊。如何进一步培养和吸引高层人才是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对性别的传统认识。由于受经济收入和教育资源不足的限制,加上历史原因形成的重男轻女的传统意识,我国女性受教育的机会显著低于男性。近几十年来这一差别逐渐缩小,但迄今依然存在,从而在文化程度构成上形成明显的差异。在初等教育阶段两性差异还不大,而随着教育层次越高,男性就越来越多的超过了女性。此外,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这种差异就越加明显,在教育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人们很少考虑效益,而把受教育看成是一种对于两性都是当然的权利。女性文化程度偏低,对她们充分发挥社会经济职能及提高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显然是不利的,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素质也是突出的消极因素(妇女生育率与受教育程度成

反比)。

三、促进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实现平衡发展

(一)解决好农村教育融资问题。基础教育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可以部分由政府提供,部分由市场提供,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供给不足,是我国农村教育投融资体制存在的基本问题。我国农村教育资金问题不是资金短缺,而是整个国家财政体制内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应改革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机制,调整政府的支出权和收入权关系,加强其对应性;需要消除区域性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分布状况;持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政策性投入;增强义务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教育负债管理。

解决农村教育资金问题的基本思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最低质量标准的义务性基础教育;按照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最低质量标准的义务性基础教育的要求,组织财政资金的来源;最低水平的、平均化的教育服务可由公共部门提供,超出平均水平的教育产品既允许由公立学校提供,也允许私立学校提供;生产单位的选择最好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来进行。

(二)改变人们的传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只重视男性的教育,这就影响了女性受教育的提高,只有改变重男轻女的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使男女两性得到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而政府的政策导向十分重要。从社会、经济及政策等多方面共同制定长期措施,并坚持不懈地加以实施,才有可能逐渐强化人们对女性受教育水平重要性的认识。

人文和科学的区别篇4

【关键词】双向考核导师带教制度援疆

【摘要】通过制定援疆专家的导师带教制度,并对带教导师和学员进行双向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和掌握、各级别医学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每一轮考核周期为1年半。考核目标为各类别的达标率,有效地为援疆医院的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提供了质量保障。

近年来,国际医学教育界把修订培养目标作为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重新设计21世纪的人才培养,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培养目标的研究工作。为了确保全球范围内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世界医学教育联盟目前已制定《医学人才培养的国际标准及医学人才培养的评定和认证》[1]。为响应国际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变革,各国都在根据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不断地修订适应本国医生的培养目标,保障培养的医学人才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

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各地区的医学人才培养水平、培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南疆地区,通过引进高水平医学专业人才的方式加强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较为困难。迄今为止,南疆地区无一所医学高等院校,通过当地培养的方式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也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南疆地区医学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现状严重限制了当地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现今医学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2-3]。

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什二院”)自2014年开始实施了援疆专家导师制。导师制就是进驻喀什二院的每一位援疆临床医学专家定向带教2-4名喀什二院的医技人员,带教学员的民汉比例为1:1,具体的考核指标是:一年半内,每位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对独立开展的新技术名称、例数,完成的科研项目的级别、名称,发表的科研论文的级别、数目等进行明确的规定。该制度结合了每位上海援疆专家所在科室的实际情况,由医院、科室、带教导师和带教学员四方进行协商制定,既明确带教任务,又保证带教方案切实可行,以求援疆专家在带教过程中有的放矢、稳扎稳打。

1初步实践

1.1带教导师及学员的基本情况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2014年派驻喀什二院的来自上海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技的专家共计17名,平均年龄41.2岁。学历(学位)构成情况为:14名为医学博士学位,1名为医学硕士学位,2名为医学学士学位。职称构成情况为:4名主任医师(教授),13名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遴选的喀什二院的学员为48名,汉族与少数民族比例为1∶1;学历构成为大学本科;职称构成为15名高年资住院医师(1-2年内有资格晋升主治医师者),21名主治医师及12名副主任医师;学员与带教导师比例为2.8∶1,全程带教实施周期为1年半。

1.2带教的具体内容

援疆专家的带教内容包括:临床新技术、自治区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地区级科研项目、院级科研项目、sci学术论文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6方面。由每一位援疆专家与其所在的科室主任协商从各自专业遴选2-4名学员,并根据本专业及学员的基本情况制定以上6个方面的预期目标,预期带教临床新技术及预期申请和开展的科研项目要具体到名称,预期发表的论文要具体到论文类别和级别。以上带教内容报备到医院科教部后,由科教部汇总并通过医院党政联席会议审核、通过。在援疆专家1年半的全程带教过程中,从带教达标率对导师及带教学员实施双向考核。

1.3带教预期目标

由以上“学员-导师-科室-医院”{共同制定的援疆专家带教制度在1年半内预期开展40项临床新技术,16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9项地区级科研项目,12项院级科研项目。在完成1年半的导师带教工作后,结合导师带教、学员学习的临床新技术及开展的科研项目的情况,在3年内以喀什二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Ci收录论著2篇,核心期刊47篇。通过实际的带教成效对导师及学员进行“双向考核”。

2带教成效与分析

本轮援疆专家的带教周期为1年半,目前是对实施10个月的成效进行中期分析和评估,一方面了解专家带教的进度、成效,另一方面对本轮带教的后续工作进行督促,并可为下一轮的带教提供参考。

2.1临床新技术情况

自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17名临床、医技援疆专家的带教下,临床新技术方面共填补新疆自治区空白10项,填补南疆空白10项,填补喀什地区空白20项,共计40项。带教导师的达标率为100%(40/40)。说明本轮援疆专家在工作开展之前进行了比较详细和契合实际的调查,针对当地疾病谱和临床技术情况进行了临床新技术带教的合理规划。带教学员能独立完成新技术的为31人项,达标率78%。说明部分学员目前尚不能独立完成导师带教的新技术,在本轮带教后续的时间内需加强学习。

2.2科研项目的申请情况

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以喀什二院为第一申请单位共申请到自治区级的科研项目19项,达标率为119%(19/17)。地区级科研项目为7项,达标率为78%(7/9),院级科研项目25项,达标率为208%(25/12)。在科研项目的申请中,喀什二院自治区级科研立项数目为上一年度的9倍,喀什地区级科研项目的数目在喀什地区卫生系统居首位,说明立足当地疾病谱挖掘医学科研增长点的可行性。并且在上海卫生援疆资金的支持下,喀什二院于2014年度首次设立院级科研项目,鼓励医院职工开展科研工作。喀什二院尚无部级科研项目,因此目前重要的工作是督促已获的科研项目实施的质量,更好地积淀医院的科研成绩,为更高级别科研项目的实施打基础。

2.3科研论文的完成情况

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以喀什二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Ci论著2篇,达标率100%(2/2),发表核心期刊26篇,达标率55%。在援疆专家的带教下,SCi科研论文已提前达标,并且实现了南疆医学SCi论文的突破。核心期刊论文的达标率为55%。科研论文是前期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总结和升华,迟于临床工作及科研工作的完成,因此在本轮导师带教制度的推进过程中,将科研论文的考核周期定为3年内。

3讨论

2014年,上海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科教援疆成为上海卫生援疆工作及喀什二院工作重点之一。中央和上海市对援疆工作提出“一定要坚定不移把教育搞上去”的要求,而卫生人才培养是结合教育和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针对于此,上海卫生系统在援疆工作中施行“以临床带教培养人才、以科研项目培养人才”具体措施。为切实保障实施质量,将人才培养工程细化、分解,将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做到带教导师和学员的双向考核,以期真正实现由“输血”到“造血”、“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的转变。

在援疆专家作为导师的带教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喀什二院特别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学员-导师-科室-医院”四个层次的制度制定、具体实施、中期监督及成效考核,不仅保障该制度的实施在数字上的达标率,而且保障了在达标率数字背后的成效和“含金量”。以下就喀什二院几个科室导师带教制度实施10个月来的成效举例说明:

3.1心脏内科

喀什地区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率高,在之前的心脏血管造影技术的基础上,心内科援疆专家实施了“血流储备分数”及“血管内超声”等新技术的带教,而此类新技术之前在南疆尚未开展,全疆地区也只是乌鲁木齐有零星报道,此类技术的开展不仅填补了南疆地区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明确诊断提供更为提前一步的预警,大大提高了当地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目前喀什二院心脏内科的援疆专家带教学员已掌握该项技术,并且在此类技术的支撑下,已申请到自治区级的科研项目和发表高级别的SCi收录论著。

3.2肾脏内科

2014年之前,喀什二院无独立的肾脏内科,对尿毒症患者不能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自2014年2月成立肾脏内科以来,在援疆专家的带领下,成立独立的肾脏内科和血液透析中心,目前科室内已有3名学员能独立进行血液透析的各项临床操作,并能独立管理血液透析中心的运行,开展各级新技术5项,申请到自治区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

3.3眼科

喀什二院眼科以往长期不能开展眼底疾病的治疗,而南疆地区因高血压、糖尿病高发以及维吾尔族遗传学因素,视网膜等眼底疾病较其他地区高发,针对于此,上海援疆眼科专家近两年来着重开展了眼底疾病诊疗技术,目前带教学员已基本掌握此类技术,并且喀什二院的眼科在“白内障”、“眼底病”及“眼眶整形”等亚专业的架构成型。针对当地维吾尔族群众眼底病高发的特点,眼科在援疆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病因学研究,并获得1项新疆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援疆专家的导师带教制度在医疗、科研方面都使眼科有了比较显著的进步。

4结论

人才、民生是援疆工作的重点,尤其体现在卫生援疆工作中。通过10个月“导师、学员双向考核的援疆专家带教制度”的实施,喀什二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已初现成效,部分考核指标已提前完成,可见导师带教制度可为喀什二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质量保障,也可为当地医疗卫生系统的人才梯队建设提供参考。在后续实施的过程中需根据具体考核情况继续推进、不断完善,以更加适应于南疆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KirkaD,FengS.Surgeonsandresearch:talent,training,time,teachersandteams[J].amJtransplant,2011,11(2):191-193.

人文和科学的区别篇5

本文的目的是建立经济系统的神经网络模型,因此需要实验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二、输入指标选择和模型构建

本文参考系统经济学中区域经济度量中计量区域经济资源位的指标输入体系,并结合《2006中国统计年鉴》中实际的数据指标,选取的投资类指标包括:人均资本形成总额、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全社会建设总规模;选取的人力资源类指标包括每万人中受教育程度大学本科人口数、每万人中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每万人中卫生机构人员数、每万人中执业医师人员数;选取的科技知识类指标包括:每万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人数、每万人各地区技术市场成交额、各地区每万人教育经费情况、每万人科研经费内部支出和每万人教育经费情况;选取的制度类指标包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占人口比例和城镇人口比重。模型建立起来之后,通过前述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得到数军对网络进行学习和训练,就可以评测区域经济的资源位了,详细建模过程参见。

三、讨论

资源位的统计和计算有其自身的特点,是一套较为全面的综合评价,其既不同于地区生产总值的简单排序也不同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排列,但同时人均资源位的排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排名又具有较大的相同点和可比性,前八名的排序虽然略有改变,但整体具有较大的可比性,例如前八名的地区是没有改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资源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当然,二者还是具有较大的不同点,例如北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上海,而资源位却高于上海,这部分是因为北京在政治、科教、文化等综合领域相对于上海有较大的优势。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资源位与人均国名生产总值的排名有较大的差别,如四川、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资源位在这两个排名上有较大的不同,其中四川的资源位排名第九位,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仅列23;而内蒙古和黑龙江正好相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序靠前分别排到第九位和第十一位,而资源位排名仅排到第23和第25位。经过分析,原因在于四川不仅在与人口相关的从业人员数量上有较大的优势,更在于该地区与技术、资本相关的诸多因素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在资源位的综合评价体系中取得了较高的排名;而内蒙古、黑龙江恰好相反,由于资源丰富,而具有较高的国民生产总值使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中排名靠前,而资源位综合考虑了这两个地区比较薄弱特别是资本方面的内容,因此资源位排名比较靠后。

在研究区域经济的时候,通常会有一套有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综合评价体系,而资源位评价可以作为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价指标。作为一套评价体系,指标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的研究中发现,侧重分析人均的数据与侧重研究整体的数据得到的结果是明显不一样的,这就提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将这两类数据分别研究,从而侧重研究区域经济中不同的两类指标。

此外,本文用神经网络建立模型可以不考虑区域经济各子系统和各指标之间定量关系的问题,利用各指标值的历年数据作为样本进行训练和学习,模拟出现实系统的基本规律,通过样本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度量经济系统资源位,为研究区域经济提供了一种可能方法。本文所提出的只是定量研究区域经济复杂系统的一种可能方法,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该模型由于仅采用一个年份的统计数据,而神经网络是随着学习的样本的增多而使得判别能力不断增强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收集大量的统计数据去训练本文中设计的模型,通过不断调整神经网络的权值来改进该模型的判别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当然,并不能期望依赖这样一个神经网络模型就完全满足区域经济系统的各个要求,必须使用统计以及其它各种算法等对区域经济进行计量研究,本文所设计的这个模型只是提出对区域经济这样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进行研究的一种可能方法。

参考文献:

[1]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m].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

[2]昝廷全:《中国区域经济资源位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第11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06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

[4]杨宇音赵雅明曲立敏:《因子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排名中的应用》[J].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2月

[5]林海明张文霖:《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详细的异同和SpSS软件》[J].统计研究,2005(3)

[6]石纯过仲阳许世远:《人工神经网络在沿海区域环境复杂系统预测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年10月

人文和科学的区别篇6

(一)开展调查摸底活动,了解掌握我区社科资源。

我们于20*年3月下旬组织开展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调查摸底活动,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调研,查清资源、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是人才资源。我们对全区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人员进行调查,对各学科各类人才的职业、专业、年龄、职称、研究课题等进行登记,初步掌握了我区社科人才队伍的职业分布、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分布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经过初步筛选,对其中69名学有所长、成绩显著的优秀人才建立个人档案,形成优秀社科人才档案库。

二是组织资源。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是社科联的依托,我们在区民政部门的协助下,对全区63个各级各类社团组织进行调查摸底,对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宗旨、主要任务、组织形式、会员结构、运作方式及开展活动情况形成一套较详细的资料。*年9月,我们会同区民政局、区科协研究商讨社科联的业务管理范围,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明确淮安市*区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业务管理单位的通知》,进一步理顺了区社科联和各学会、研究会、协会的领导关系,为今后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是选题资源。我们对我区社科人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的专题研究以及这些同志因职业或兴趣爱好而选择的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进行登记、筛选,对一批对我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的理论、实际问题的课题进行跟踪,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

四是成果资源。我们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历年已有的科研成果、论文、专著及其获奖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为以后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起点。

(二)加强规划指导,明确工作重点和未来几年发展目标

我们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分别下发了*年、*年《社科联工作要点》,并认真组织实施。*年7月份,又召开了社科联常务理事会,传达省社科联会议精神,研究、讨论、制定我区哲学社会科学未来五年发展的规划。区委常委、宣传部杨部长出席了会议,并要求社科联工作要做到“四个服务、三个加强”。即:要为理论武装服务、为传承文明服务、为发展实践服务、为和谐社会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研业务建设、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我们还先后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讨论*历史文化保护与建设相关问题、*区“第四届中国京杭大运河文化节重点项目工作方案”、“20*·中国象棋国际文化节总体方案”,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学识支持。

*年3月8日,又召开了第一界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对*年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对*年工作进行具体部署,针对刚成立时经验不足,理事中学会负责人太少,不利于社科联工作正常开展的问题,增加了1名常务理事,15名理事,选举产生了新的社科联主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恒忠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三)加强应用对策研究,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我们着眼于推进理论学习的运用,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在全区乡科级干部中组织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跨越”为主题的调研竞赛活动,共收集论文100多篇。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乡科级领导干部,在系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内容和分管工作,立足推进小康进程和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的实际,聚焦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开展调研服务活动,形成了一大批调研成果,有不少文章还在报刊上发表。

区政协理论研究会、区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区计划生育协会等学会都能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部门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有多篇调研报告被区领导采用和批转。区诗词学会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采风活动。先后到工业园区、古黄河风光带、钵池山公园等地采风,创作出诗词2000多首,从不同侧面讴歌了淮安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年5月上旬又组织三个组分别到丁集、宋集、袁集等乡镇进行以新农村建设为内容的采风活动,创作100多首诗词,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和好的做法,推动我区“争先淮安,崛起苏北,争当全市排头兵”目标的早日实现。

在“建设新淮安,我来献计策”市民月活动中(20*年10月10日—11月10日),我们组织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收到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建议556条,我们将整理、筛选出的有较高价值的1*条意见、建议汇编成册,送到区领导和乡镇、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手中,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由于组织有力,成绩突出,淮安市“建设新淮安,我来献计策”市民月活动办公室授予我区“优秀组织奖”,成为淮安市8个县区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四)加强历史文化研究,弘扬*灿烂的历史文明。

历史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非常明显。怎样弘扬*灿烂的历史文明,弘扬*优秀的人文精神,推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是我们社科联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0*年8月份,社科联邀请区内部分文史专家学者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课题进行研讨,各位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会议确立了以杰出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文化研究作为社课联的重点课题。

韩信是*最杰出的历史人物,我们组织成立了“韩信研究会”,开通了韩信研究网站,编辑出版了《韩信的传说》、《韩信研究文集》(第一辑),*年12月又编辑出版了《韩信研究文集》(第三辑),并对韩信的传说故事进行整理申报,成为首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发行“韩信故里·魅力*”明信片,扩大了*的影响力。我们还组织韩信研究会的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学术研究、讨论和交流,为*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保护服务,为推动经济、文化、旅游、社会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和学识支持。“韩信历史文化研究工程”被市委宣传部表彰为20*年度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特色项目”。

区社科联组织文史专家积极为大运河文化节*区重点项目建议献策,在区社科联毛立发、葛以政、徐业龙等多位文史专家的建议下,确立了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建设、西坝盐商建筑遗迹保护区、古清口景区建设、码头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等项目。

为加快*(码头)历史文化保护与建设工作,20*年元月16日,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码头)历史文化保护与建设工作指挥部,区社科联全程参与,秘书长徐业龙同志到指挥部兼职,负责对码头历史文化的整理、收集、宣传、推介,对开发项目的研究、策划等工作。码头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占地10。9平方公里,计划设置韩信城、漂母墓主题公园、惠济祠、古运河三闸水上游、度假村等旅游项目,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很好的整合应用。

(五)加强学术研讨与交流,努力提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术研讨与交流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活跃科研思维、增强科研效果、凝聚科研力量、调动科研积极性的有效形式。为此,我们着力构建各类学术研讨、交流和科普活动平台,积极倡导“围绕主题,不拘形式,开拓思路,不断创新”的思想理念,引导各学会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年5月,我们召开了区学会工作会议,各学会汇报了*年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年工作安排。各学会都能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部门的业务工作,开展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学术交流,区教育学会除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淮讲学外,还组织学者到山西省山阴县授课交流。

20*年,我们先后与山东*、陕西*、陕西汉中、河北井陉等地有关学术研究团体进行研讨、交流。我会推荐的多篇论文先后参加不同团体、不同组织召开的全国或省、市级学术研讨活动,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如王学礼、徐业龙撰写的《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实践与思考》在重庆市举办的全国第四届学习型城市论坛大会上交流;秘书长徐业龙同志撰写的论文《康熙南巡和他在淮安治河实践》在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奇谋大略定乾坤》在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二届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原副政委兰保景将军亲自接见并给予高度评价,《淮海晚报》也予以报道。省社科联在太仓举行的全省县级社科联建设会议上,我区作为先进典型在会上交流。连云港、宿迁等市、县(区)社科联多次组织来我区学习观摩社科联工作。

各种学术活动的研讨与交流,不仅提高了我区社科联的知名度,而且提升了*区的对外形象,扩大了*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开展社科普及周活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

我们着力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扩大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在20*年9月16日至9月22日举行的省第三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期间,我们紧紧围绕“提高人文素养,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活动主题,组织区劳保局、司法局、文化局、农业局、粮食局、卫生局、教育局、妇联、计生委等有关部门分别在小营广场、王兴镇和丁集镇组织开展大型社科普及宣传活动,向广大居民散发各类宣传资料26000余份,赠送各类社科普及读物1200余册,展出各类科普展板210余块,接受群众咨询860多人次,受到干部群众的欢迎。此次活动影响大、效果好,市社科联陈刚主席、马庆伦副主席等领导也亲临我区指导开展宣传周活动,并对我区的工作给予肯定和表扬。20*年,我区被市评为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先进单位”,淮安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和网络、《新*》等新闻媒体也分别对我区社科普及宣传活动进行了集中报道。

为推动社科知识的普及,20*年5月1日,我们正式启动了“*区市民讲坛”,计划每月举办一期,现已在黄河广场、营东社区举办了两期。下阶段准备分别在淮州中学和码头镇开讲。讲坛以“培育人文精神,建设和谐*”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众、传播知识、提升文明”的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选择专题,邀请专家讲授,运用讲坛这个载体来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进学习型*建设,努力为全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七)组织*区首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

为策应和参加省、市两年一度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今年,我们除积极推报优秀社科论文参加省、市评选外,还借鉴省、市社科奖经验,组织开展了首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

*年5月,区专门召开动员大会,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恒忠在会上作动员讲话,区下发了有关文件和评奖办法。杨部长在会上要求社科联要在申报、评选等重点环节上大胆创新,探索和建立一套科学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机制;完善专家评价指标体系,使评选工作更具权威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增强评选工作的影响力和公允度。对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将汇编成册,对获奖者由区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人文和科学的区别篇7

自治区团委、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办、自治区预防办6月14日联合“2012年青少年暑假自护教育提示”,旨在强化青少年的暑期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提高青少年自护教育能力,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自护教育提示共有22项内容,涵盖了青少年在旅游、食品卫生、人身安全等方面需注意的安全事项。

据了解,提示包括注意游泳安全,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不要到水库等容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活动,下水后不要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呛水和溺水。

外出时,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过马路时要按交通信号灯指示走人行横道,不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不在非候车点上车或强行拦车。尽可能结伴而行,并告诉父母目的地、回家时间和出行同伴。不乘坐超员车辆、非法营运车辆、无牌证车辆,不搭乘陌生人的顺路车。学生假期返乡时,不要带大量现金。人多拥挤时,不要只顾抢购车票而忽视财物安全。

注意用水、用电、用火安全。不要随意触摸电器设备,不要在家玩火、点蜡烛,不在变压器、变电箱、危险品存储仓库以及建筑工地等危险处玩耍,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学习掌握电线电器起火、油锅起火、液化气起火等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法。睡觉前检查燃气阀门是否关闭,炭火是否熄灭,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内蒙古2012年高考录取最低分数线确定

本科一批:普通文科492分,普通理科469分,蒙授文科377分,蒙授理科352分。

本科二批:普通文科429分,普通理科390分,蒙授文科339分,蒙授理科278分。

本科二批C:普通文科367分,普通理科314分。

本科提前:汉授体育:208分,专业课74分;蒙授体育:246分,专业课78分;汉授美术:225分,专业课统考182分;蒙授美术:225分,专业课统考177分;汉授音乐:220分,专业课本科合格;蒙授音乐:278分,专业课本科合格。

高职高专批:普通文科160分,普通理科160分;蒙授文科120分,蒙授理科120分;汉授体育:160分,专业课70分;蒙授体育:240分,专业课78分;汉授美术:160分,专业课统考165分;蒙授美术:225分,专业课统考157分;汉授音乐:160分,专业课本科或专科合格;蒙授音乐:220分,专业课本科或专科合格。

■第三届全区大学生辩论赛结束4支代表队获冠军

6月16日,“伊泰杯”第三届全区大学生辩论赛颁奖晚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人文和科学的区别篇8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科学区角活动;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1-137-2

一、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概念及意义

(一)科学与幼儿。科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大多数人还是很难把“科学”与“幼儿”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懵懂的幼儿不能理解科学的奥秘。华东师范大学的施燕副教授却认为,“孩子从一出生起,就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幼儿不停提出“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带着这种好奇心在操作中积累经验、掌握科学方法、激发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李维金认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起始环节,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包括正规性科学教育(集体性科学教育)和非正规性科学教育。

(三)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教育主要指科学区角活动,即教师依据科学领域的目标及幼儿身心发展情况,在某一区域创设合适的环境,投放有意义的材料,幼儿能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操作和探索,从而获得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集体教学活动虽是幼儿园普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它却很难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科学区角活动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能自由选择材料来操作,能更轻松地获得直接的科学经验。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逐渐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大班科学区角活动现状及分析

幼儿进入到大班,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渴望了解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伴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5-6岁幼儿能独立思考,并能初步理解科学现象的因果关系。

为深入了解幼儿园科学区角的设置和活动的开展情况,笔者特意选取了陕西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X园为调查研究对象园,对幼儿园大班组9个班级进行了三个月的观察,访谈了大班组班主任和部分幼儿。具体情况如下:

(一)对科学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

X园对科学区角的重视程度很高。访谈发现,幼儿园领导和大班班主任,都一致认为科学区角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该园暂未制定全园科学区角活动的目标和计划,各班也没有设定本班的目标。

(二)科学区角的设置情况

1.材料来源。X园科学材料有三个来源:园内统一购买、由废旧物品改造、幼儿家长提供。统一购置是最主要的材料来源,部分家长不时提供一些闲置的或新购买的科学材料,教师也会适时改造废旧物品来丰富科学区角材料。

2.空间安排。大班科学角与数学角相邻,光线充足,离水房比较近,位置相对独立,面积约占班级区角总面积的1/4。观察发现,科学区角在同一时间能容纳6-8人,而各班人数均在35人以上,其中2个班超过40人,经常有幼儿因人满而放弃。

3.时间安排。大班科学区角活动时间基本分布在晨间、课间及离园后时间,每天活动时间在1小时内。个别班级会根据情况另外安排活动时间。

4.更新频率。X园科学区角的更新与每月主题活动更换相统一,应该每月更新一次。然而笔者观察发现,大班仅有3个班按计划更新科学区角,6个班未及时更换。

(三)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情况

1.内容的选择。X园科学区角内容与主题式科学教育一致,科学教育采用的是某科学课程及其科学区角材料,内容比较系统,所包含的类型比较丰富。此外,各班科学区角活动内容部分来自生活。如大九班教师在学习“磁铁”课程时,投放磁铁资源包到区角,并开展“生活中的磁铁展览”。

2.活动方式。教师在科学区域张贴“科学区公约”,图文说明区角容纳人数和具体要求。幼儿将姓名卡插到固定的位置(一般能插6-8张卡)。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并自主地选择探索方式。

3.教师在科学区角活动中的指导、评价与反思。《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既表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对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提出了具体要求。总的来说,X园大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既有共同点,也有所差异。

大班教师一般会在活动前集体说明、活动中个别指导、活动结束时总结,个别教师会对活动作观察记录,也有极个别教师会干不相干的事情;指导的内容主要是对区角内容的解说和区角规则的要求,有时还涉及对科学知识的讲解。

教师在活动中使用“真棒”“继续加油”等肯定性语言,在活动结束后会再次强调规则,用3-5分钟时间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大部分教师透露,班上幼儿多,教学任务比较重,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反思,仅有少部分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及自身进行总结与反思。

大部分教师的指导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在幼儿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往往正忙于其他事情,比如早晨忙于迎接幼儿,根本无暇顾及。个别教师的指导更有意义:如大三班教师教龄超过十五年,经验丰富,处理方式灵活,该班幼儿对科学区角的兴致更高,去的次数也多于其它班级。

(四)幼儿园科学环境。X园位于工科院校内,科学设备丰富多样、科学教育氛围良好,幼儿入园后即有机会参观鱼雷馆、航空馆,还能聆听教授的科普讲座。同时,该园还充分利用园所环境,在楼顶开辟无土栽培种植园;定期举办科学制作比赛,作品纷呈。

三、大班科学区角活动建议

(一)制定科学区角活动的目标和计划。科学区角活动是贯彻《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应从整体出发,建立全园科学区角活动总目标及计划,促进科学区角活动的系统化、目标化;教师应根据实际,以全园总目标和计划为依据,确立班级科学区角目标和计划。

(二)科学地设置科学区角

1.区角材料。首先,选择科学材料要注重其安全性、可操作性和可探索性,适当考虑其美观度和艺术性。其次,教师应对材料进行及时更新。最后,应拓宽区角材料来源,鼓励教师利用废旧物品改造材料。

2.区角内容。《纲要》指出,科学教育要“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因此,选择科学区角的内容应更多地从幼儿的生活经验着手,帮助幼儿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对科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了解。

3.区角时空。大班幼儿独立性增强,要求更大的科学区角活动空间。而目前,大班幼儿人数相对偏多,区角容纳量偏小。可以设置专门的区角活动时间,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关注特殊幼儿,鼓励很少参加科学区角的幼儿参与进来。

4.区角活动方式。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首先应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强调方式应多样化,如在总结评价环节通过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来强化这一行为。其次,要保障幼儿自主开展科学区角活动的机会,不剥夺幼儿的活动时间。

5.区角的创新及推广。目前,无论是从区角材料还是内容来看,各班科学区角相似度较高。但也有一些举措让人眼前一亮,如区角记录表“今天你去了哪个区角”、“生活中的磁铁展览”等,这些创举应得到进一步推广。

(三)将幼儿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有机结合。幼儿在5-6岁阶段,对周围世界有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对科学区角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自主操作、自我探索。教师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有效适宜的指导,能促进幼儿自主有效地学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要将幼儿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有机结合,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教师要以《纲要》、《指南》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关爱并信任幼儿,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发扬幼儿的自主性是关键。教师要讲究指导方式的差异性,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做到有所区别;注意指导方式的艺术性和启发性,不能太直接,也不能太隐晦。除了区角内容、材料和规则的解说、对知识的讲解外,教师还应对观察方法、记录方法进行指导。

(四)督促教师加强总结和反思。刘占兰著作的前言提到,iea学前项目在我国幼儿园考察得出结论:“操作材料少,自主选择少,自由交往少,纪律约束多”。结论中提到的问题,在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中频频出现,教师如果不反思,就不能较快地解决科学区角的问题,教师自身也难以进步。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先生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幼儿园应该督促教师多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多积累。

(五)进一步优化其他科学环境。《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都强调幼儿园应当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创造性地利用各类资源,创设更丰富的科学环境,探索新的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将科学区角活动与其他环境良好结合。

(六)促进多方位的交流合作。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幼儿园应积极开展园际、班级、师幼和家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结束语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弥补了集体性科学教学活动的弊端。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载体,从创设自由开放的科学教育氛围入手,确立计划、投放合适的有意义的区角材料,组织教师的交流反思,开展园际、家园合作,形成一股合力,真正把《纲要》、《指南》等精神落实到实处,让幼儿在自主操作和探索中获得更有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燕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6.

[2]李维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

[4]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2-33.

[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

[7]张俊著.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5-153.

[8]朱家雄著.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人文和科学的区别篇9

关键词龙岩学院组织身份红土地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2013年暑假期间,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12级教育博士生调研团来到地处闽西的龙岩学院。短暂的参观访问结合调研途中的“小故事”,以及学校网络媒体的呈现,构成了龙岩学院“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

1“社会认同”与“组织身份”

“组织身份”的概念在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都有探讨,各自有所侧重。社会认同理论对集体身份建构的研究,比较强调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对组织身份的塑形。大学作为社会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研究其“组织身份”应用这一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社会认同的英文是socialidentity。identity的原意是指“身份”,其相应动词为identify,可以解释为“鉴别、辨认”,也就是把某人或某物在众多人或物中辨认出来,社会认同论用identity定义“将个人与他人分辨开来的个人和社会特征”;也可以解释为“等同”,社会认同论认为“当某社群的成员资格来建立自己的社会身份时,自己的属性与该社群内典型成员的属性或会呈现相同关系”。tajfel和turner(1986)对个体认同(personalidentity)和社会认同(socialidentity)作了区分,他们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行为主要受人格变量的控制,而在群际行为中,行为要受制于个体对群体的分类过程。个体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一定独特性的意识,由此,个体认同使个体在时空上确立自己是同一个人而不是其他人;而社会认同则是个体对自己处于一定社会群体、社会范畴的意识,由此社会认同是个体意识到进而强化自己在一定社会范畴上与其他一部分人同一或类似,而与另一部分人存在差异。社会认同理论的创建者tajfel(1978)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认识到自己所在群体成员所具备的资格,以及这种资格在价值上和情感上的重要性”。社会认同论特别关注社会身份的建构过程,及其对社会思维和社会行动造成的影响。

当我们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分析一个组织,组织也获得了一个“社会身份”。有关的研究多数把组织身份的本质看作是对“组织是什么”、“组织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类问题的解答。albert和whetten将“组织身份”定义为组织所具有的核心的(central)、独特的(distinctive)和持久的(enduring)特征。它是基于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识别或者认知的,在认知和识别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组织成员对共有的组织身份的清晰认识。组织的社会身份与个人的社会身份不同在于组织通常是有多个个人构成,其社会身份的形成不仅在其与外界环境互动中建构个体的“核心的、独特的、持久的”的特征,还在组织内部成员互动的过程中识别与建构。所以,组织身份应同时反映组织间交往和组织内部成员间交往的特征。

2龙岩学院的“前世今生”

龙岩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原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并入,2004年5月,正式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龙岩学院校史馆前言:“红土地,创师专,白手起家,竭蹶艰难。惜哉!院校调整,四载停办。高考恢复,学子拨云重见天日。师专新生,选址建校凤凰山。”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龙岩示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龙岩学院的前身,是建国初经济条件最恶劣的时期举办的,正是靠着革命老区艰苦奋斗的传统,这所学校才得以生存,“红土地”血统与生俱来。“新世纪……师专升格……市委市府‘举全市之力,创建龙岩学院!’资源学校并入师专。二零零四年之春,实现升本建院!老区人民撷手称庆,革命先烈笑慰酒泉。”以上文字记载了龙岩学院的成长获得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政府和广大民众将学校作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象征,“闽西文化之重镇,老区学术之芳园”,学校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融为一体,这从根本上决定了龙岩学院“根接地气”的办学宗旨和“实践育人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

3“红土地大学”是龙岩学院的组织身份

“红土地大学”,是龙岩学院院长李泽教授口中反复提到的用来描述龙岩学院特征的词汇。这一词汇集中反映了龙岩学院地处闽西丘陵红土的地质概貌、客家崇文重教团结互助的质朴传统、革命老区坚定勇敢的进取精神、还有海峡西岸闽台交流文化使者的特征。这可谓其独树一帜、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组织身份”。

“红土”的本意是红色土壤,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东南部,广东、福建北部等。在中国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红色”代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红土地”即代表人民政权所覆盖的区域。闽西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中央苏区在这里创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在这里形成,党和军队建设纲领在这里制定,《土地纲领》在这里颁布,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福建省龙岩地区地处闽西核心,以“红土地”进行自我识别,当地的电视台以“红土地视频网”来命名官网,不仅突出红壤地质地貌,更突出龙岩是革命老区的“政治身份”。而今两岸关系交好,加之闽浙赣交界客家祖地血缘、地缘的优势使得海西地区对台交流的政治和经济作用日益凸显。“红土地”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红土地”是打在龙岩学院上的核心的、独特的、持久的文化印记,在学校的建筑形式、校史展示、官方网站、公共活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体现。“红土地”是客家聚居地,体现质朴务实、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的客家民风;“红土地”是革命老区,传承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红土地”是对台前沿,肩负两岸血脉相连、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红土地大学”不仅集中了龙岩学院的区位特征,更凝练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是龙岩学院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乃至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身份”。

学校官网简介开宗明义,称“龙岩学院是根植并成长于红土地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秉承“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坚持“根植红土、致力应用、彰显特色、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龙岩、服务海西、面向基层、紧贴行业,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学校先后与地方政府、经济开发区、企业等建立了校地、校产、校企合作战略联盟,融入海西区域经济发展,为闽西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为地方培训各类基础教育师资、煤矿安全技术人员和其他各类技术骨干。学校虽然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但在科研工作中也不忘“红土地大学”使命,围绕客家祖地、革命老区、海西开发等主题建立了客家文化研究所、古田会议精神研究所、动物医学研究所、南方不稳定煤层开采研究所。

4龙岩学院组织身份的建构

龙岩学院“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虽是“与生俱来”,却不是“生而知之”。2004年龙岩学院创办之初,学校教师、管理人员谁也不能清晰、完整地说出学校未来定位如何、发展方向和路径如何。在近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的全体成员(特别是校领导)才在学校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中、在学校内部的交流和研讨中,逐渐明晰了“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确立“坚持立足龙岩、服务海西、面向基层、紧贴行业,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4.1自然生长――“红土地大学”的建构历程

在管理学领域,美国Gioia(2010)等研究者认为组织身份是通过八个显著的阶段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陈述愿景――进行意义建构――经验对比――一致身份的形成――身份诉求的协商――获得最佳的独特性――实行阈限行为(liminalactions)――吸收合法性反馈。经过上述的过程(大概十年的时间),一个新的组织从最初泛泛的愿景陈述发展成为具有广为接受的独特身份特征的实体,这是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上述八个模块只是简单地概括了这一过程的基本形态,模块之间其实是互动的。

龙岩学院2004年在龙岩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升格更名,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这三个时间节点是比较外显的,学校在各个节点之间跨越时都会不断明确和完善自身的组织身份内涵。而组织成员(特别是学校的领导层)和外界环境对学校组织身份的认知变化常常是内隐的。龙岩学院李泽校长曾提起初到龙岩学院任职,也以厦门大学等研究型高校为参照,考虑学校的发展定位、内部管理决策。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学校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特征趋于明显,国内一流研究型高校的经验显然不适用于龙岩学院,领导层开始重新审视龙岩学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组织身份内涵,与省内三明学院、莆田学院,以及省外嘉应学院、赣州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相比较,逐渐明晰龙岩学院独特的组织身份,而“红土地大学”就是这一身份的凝练。

2005年,龙岩市政府成立龙岩学院董事会的通知。通知声明,2001年龙岩市政府即着手成立龙岩学院董事会,当地政府早已将学校的发展纳入城市整体规划。董事会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咨询和建议机构,是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构成人员包括教育相关的政府领导、当地知名企业人士、区域高教专家等,每年召开董事大会讨论学校建设工作。2012年,龙岩学院在福建省地方本科院校中率先获得市政府承诺,按照生均12000元拨款,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对于地方财政紧张的福建省来说,此举足见地方政府对学校的重视。龙岩学院董事会建立了一种院校和地方紧密互动的渠道,区域社会发展信息直接进入学校管理层视野,学校的社会使命不断强化了“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

4.2实践建构的大学意象――“红土地大学”

大学作为社会中的一类组织,其“组织身份”既反映在其与其他社会组织互动过程中,也反映在其成员――教师、学生、管理者的实践过程中。龙岩学院的组织身份是其区别于其他高等院校核心的、独特的、持久的特征。从2004年正式升格建校开始,龙岩学院的组织身份在学校与政府、当地大型企业、其他高校以及社会群众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也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互动中建构而成。

4.2.1专业教学与科研推动

近年来,龙岩学院根据已有办学基础,紧紧围绕本市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合作等多方面,立足闽西老区地方需求,服务老区经济建设。在专业设置方面,学院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装备制造业、稀土有色金属、旅游文化、畜牧养殖等产业,优先建设机械制造、新材料和矿业旅游、产品设计、动物医学等专业,形成了相关的专业群,大量优秀毕业生成为当地这些行业的骨干力量。此外,龙岩学院还与福建省煤监局、安监局共建“福建省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基地”,与龙净、福建能源、紫金等大型企业合作,与福建方圆智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办校企合作二级学院,与以上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战略联盟,积极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

学校客家学研究中心于2008年由省教育厅批准成立。该研究中心发挥原有区域优势,举办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客家文化与闽台文化关系”论坛围绕“客家文化与闽台文化关系”主题,发挥客家文化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的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闽台客家文化渊源、传承、发展的研究,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4.2.2校园建筑设计

龙岩学院2004年升格更名后,开始大规模建设新校区。新校区的设计不仅参考了其他高校的功能布局,还特别突出“红土地大学”的特色。学校的中心是依着原来地势节节上升的主教学楼群,呈弧状环绕成开放式圆形广场,白墙灰瓦大方素净。广场中心保留一棵原生古榕,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种设计融入了当地民居“客家土楼”围屋元素,兼具现代建筑风格。学校广泛征集了命名方案,最终确立中心广场为“同心广场”,教学楼群为“同心楼”。同样呈现土楼建筑特色的还有图书馆。龙岩学院的教师和管理者通过新校区建筑设计的研讨,将“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赋予建筑,力求呈现当地“客家”民风特质:质朴务实、团结互助。这些建筑从物质层面不断强化龙岩学院是“红土地大学”的身份认同,从它产生到未来,都会让学校的教师、学生,政府官员、企业人士,以及龙岩当地的社会民众,形成“龙岩学院与这一地区血脉相连”的认识。

4.2.3公众形象设计

学校官方网站是其公众形象建构的重要途径。打开龙岩学院的主页,可以发现龙岩学院新闻主页面以“红土地视点”冠名,有“奇迈新闻”、“红土情怀”等专栏,大量宣传报道闽西老区的“红色”历史与革命传统。将“红色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亮点倾力打造。2010年之后,学校选送的《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打造红色育人品牌――龙岩学院持续推进“古田会议精神”进校园》、《汲取红土地营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打造“红・土”特色文化高校的实践与探索》连续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奖项。通过这些成果的凝练,学校“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一致性逐渐形成,在学校内部和外部获得广泛的认同。

4.2.4与台湾地区的互动

2009年,龙岩学院与永定县政府合作大型客家风情集《土楼神韵》,作为福建省赴台文化经贸交流的重点项目几次赴台演出,台湾超过万名客家乡亲观看了表演。该演出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有力推动了两岸文化交流。

龙岩学院还与台湾地区高校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中华大学、大叶大学、岭东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12年4月,学校“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正式启动,与大叶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明新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始招生。奇迈学院是龙岩学院与台湾地区高校合作办学的教学部门,其挂牌成立标志着龙岩学院闽台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从根本上反映了龙岩学院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根植红土,服务地方”。这一组织身份虽然在政府官员的讲话中会有所涉及,鼓励学校积极响应地方发展需要,在专业设置、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中根据龙岩地区的特点进行规划。但是毫无疑问这种指导是笼统的,只有办学者主观上认同以上指导思想与自身教育活动的客观联系,才有可能形成具体行动。这一组织身份也不是仅由学校领导主观决定的,学校前身――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福建资源工业学校的办学基础(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组织文化、社会资源等),乃至建校后近十年的发展环境,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路径选择。而学校“红土地”精神正是在全体教职员工、社会各界互动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惟其如此,“红土地大学”的组织身份将长久、稳定地影响龙岩学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人文和科学的区别篇10

紧紧围绕xx区委、区政府“高位提升·惠及全民”的总体战略,认真执行区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积极强化“办有质量的教育”工作措施,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服务行政决策,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提升,为推进鄞州教育现代化而尽责尽力。

二、总体目标

围绕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主题,立足xx区教科室自身的教育科学研究、德育指导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青少年科技教育辅导等四大领域,不断完善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扩大培养专业务实的骨干队伍,持续创新科学有效的研究载体,面向基层,面向教师,聚焦课堂改革,聚焦课程改革,切实履行“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管理”职责,立体优化四大领域的“鄞州特色”,不断提升鄞州教育的新品质。

三、主要工作

根据《xx市xx区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xx教〔XX〕xx号)要求和XX年8月全区教育系统干部读书会等会议上相关领导的讲话精神,明确xx区教科室的主要工作:

1、突出科研的全员性和引领性。面向教学实践,立足全员参与,建立人人写总结、组组有论文、校校出课题的科研机制。在全体教师特别是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中,推行教学反思日记的撰写,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好的教学反思日记。抓好面上普及,实施好高层次课题研究,促进科研整体水平提升。(摘自教育局文件第13条)

2、推进科技特色建设。推进校园科普活动,开展科技示范校(园)评选,办好区青少年科技节,组织参加市级以上科技竞赛,提升校园科技水平。(摘自教育局文件第28条)

3、重视人文特色建设。建设一批市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辅导教师配置,创建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摘自教育局文件第29条)

4.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教科室的重点工作是从教育科研的视角,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导学案问题、小组建设问题、课堂流程问题、教学评价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指导;在浙江省全面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教育科研的视角,围绕校本课程的顶层设计、课程群建构、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课程开设、课程评价等,进行深入研究指导。(摘自局长和分管局长的相关讲话)

5.将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到重要高度。在“树德立人”重要教育思想指引下,根据省委书记夏宝龙同志在全省转变育人模式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教科室要加强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力度,并有专人配合教育局全面深入地推进全区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摘自局长和分管局长的相关讲话)

四、具体工作

1、乐于全域服务。抱着“既服务于民,又不扰民”的诚心,大力欢迎各协作区、各校的领导和教师前来区教科室,或邀请区教科室人员前去各协作组和学校,就学校或教师需求的教育科研问题、课程改革问题、课堂改革问题、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学校特色建设问题、科技教育问题、德育工作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家庭教育问题、校园法律问题等,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咨询、指导、服务。教科室成员平时要加强自身学习、进修、研究,增强引领能力和指导作用。

2、勤于分层培训。通过自主组织和合作组织,充分拓展主题性或专题性培训、普及型或提高型培训、会议型或竞赛型培训、项目式或任务式培训、沙龙式或师徒式培训、学分式或证书式培训、工作室或工作坊培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培养并扩大和提高教育科研、心理辅导、科技教育、德育辅导等方面的师资力量。

3、精于教科主业。

(1)明确重点任务:及时征集、推荐、组织并实施好立足教学、立足学生为主的区级、市级、省级乃至全国规划课题项目,争取广立项、多立项,并扩大以课堂改革、课程改革为专题的课题立项比重,争取高结题率、高获奖率,并继续以绝对优势领跑全大市各县市区;及时征集和推荐各级关于德育、心育、体育、艺术等专项课题或小课题的研究成果,争取全覆盖,广获奖,使教育科研的“鄞州现象”更具影响力;主动大力推广区规划课题成果一等奖、市规划课题成果二等奖及以上获奖级别的课题成果,并正式选编出版《xx区xx教育科研成果集粹》,使之成为科研成果和科研方法复制迁移、借鉴嫁接、示范引领的有效载体,同时使之成为xx区人民政府的部级教育课题结题成果之一。

(2)落实重点环节:经常性巡查和面对面指导处于正常研究周期内的全国、省、市立项的规划课题的实施情况,重点加强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论证,特别关注过程研究与成果提炼,切实把好课题的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实效性四大关,以期继续广泛地产生有一定质量的、具有区域引领作用的、有一定水准的研究成果;继续抽机巡查和指导处于正常研究周期内的区级立项的规划课题的实施情况;对不能完成各级规划课题的单位和负责人,予以更强制的警戒力度。

(3)拓展相关业务:不定期组织举办或推荐选送各级各类优秀论文、教学反思的评比,并视情作出具体指导。认真组织征集、评审、规划、指导、结题、评比新一轮市、区两级德育专项个人课题,积极参加一年一度的“长三角”征文活动、xx市中小学“德育热点大家谈”征文比赛、xx市中小学主题班会评选活动、xx市“甬江杯”学前教育主题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