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与交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5:59

家校合作与交流篇1

关键词:家校合作;微社区;家庭教育;交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0-0061-04

当前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沟通方法局限

1.传统家校合作活动局限

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电话或短信等是最常见的学校与家长交流沟通的途径。家长通过参加家长会了解学生在班级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校的学习情况,在家长会上教师有时也会邀请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经验和心得。家长开放日通常是在指定的一天(或几天)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观摩、参观,以帮助社会(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家访是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常用方法,但费时费力。目前也有用电话家访代替实际家访的,通过电话和短信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教学安排等,它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访的时间、空间限制问题,但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通讯费用,交流的记录也难以整理和保存。

传统的家校合作活动,因为受到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采取集中宣讲方式交流,一方面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为每位家长提供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信息,也没有办法对家长的问题及时反馈,极大地影响了家长与教师之间交流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处于组织者和指导者地位,家长正好相反,他们缺乏向教师展现学生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的方法及途径。

2.一般信息技术交流沟通工具使用局限

除了电话、短信外,伴随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出现了一些网络交流工具,如e-mail、论坛、博客等。近几年来,微博、移动QQ、微信已经成为教师、家长手机中常用的交流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实现双向交流,但交流结果难以整理。

(1)QQ群/微信群

QQ和微信的普及,使群创建简单便捷,还能够实现多人文字、图片、文件甚至语音交流,所以QQ群/微信群成为教师进行班级管理、与家长交流沟通常用的工具,特别是在移动终端上,可以借助手机拍照实时传递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练习)等,同时也实现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但QQ群/微信群的交流讨论结果难以整理,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信息缺乏结构,高度碎片化,无法为每位学习者生成相应的成长资料。

(2)微信公众平台

相比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是另一种常见的信息推送工具,家长通过订阅教师创建的公众号,获取教师在公众平台上的信息,能够实现信息的积累和查询。微信公众号本质上是一种一对多的信息推送工具,不能有效地实现与接收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并且微信公众号的管理与维护必须在电脑端,每日仅能推送一次公众信息,公众号管理者也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对信息内容的加工排版能力(微信推送的图文信息)。

e-mail、微博等网络工具的使用,也要求家长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水平。

3.校园网或其他专业数字化交流平台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校园网、校园其他数字化平台以及专门的家校合作平台(如校讯通等工具)开展工作。

随着校校通、班班通、堂堂用、人人通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一部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初见规模和成效,学校有条件利用校园网或相应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家校合作,如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具有学生成长空间功能,家长可以登录查看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业成绩,并能在线获取相应年级、学科的学习资源。但当前这些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家长移动访问的需求,特别是其向家长展示的重点内容仍然是学生的学业表现,没有满足家长信息交流的需求,换言之,通过这些平台,学校(教师)仍然无从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即使是校讯通这样专门的家校合作工具,也只是教师作业、活动通知和服务商推送一些教育的心灵鸡汤,还倍受另行收费的困扰。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一种平等交流,因为教学信息资源传递的特殊性和交流对象的特殊性,交流工具及途径应当满足以下要求:①双向互通,教师能为家长展示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样家长也能够向教师提供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能够支持多种媒体信息类型的组织和。②因为学生家长知识水平和教育背景的差异,家校合作中使用的交流工具通用性要强,要降低使用者的操作难度,最好能实现信息的随时记录和。③交流结果易于整理、查询,公开范围可控,能保障学生空间的隐私,且免费。

微社区及其功能简介

类似微博之于博客,微社区之微同样是在移动环境下传统社区的“微”,是传统网络社区(BBS)在移动平台上的简化与转变。本文所指的微社区是指腾讯公司基于QQ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面向移动环境(手机终端)的社区。正因为微社区有QQ和微信两种入口,无需注册,所以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摒弃了传统社区中注册等繁琐的操作过程,能够通过话题(帖子)和回复(评论)组织内容和交流。

1.微社区特点和功能

微社区与传统社区BBS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对接了手机QQ和微信公众平台,通过QQ和微信公众号,用户可直接进入社区进行发帖、回复和分享。

(1)微社区改变了单向推送的信息模式

微信公众账号的单向推送信息模式(一对多)影响和限制了其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情境,而微社区的信息和回复、评价功能,使教师与家长同时享有了信息双向的功能。

(2)微社区基于移动平台,访问便捷

微社区不用注册,通过手机QQ或微信公众账号可随时查阅和信息,降低了家长的使用难度。

(3)微社区促使用户角色改变

基于话题组织内容,结合发帖和回复,促使用户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向移动互联网信息创造者。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或家长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创建一个话题(帖子),通过这个话题收集整理学生的基本资料。

2.微社区创建方法

微社区有两种创建方法,一种是基于QQ申请,另一种是基于已有的网站社区平台(Discuz!X)创建。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申请创建微社区,都可以将微社区与微信公众号绑定,从而为微社区提供微信入口。

(1)基于QQ申请和创建微社区方法

通过QQ直接访问微社区网站(http:///)申请(现QQ微社区改为QQ部落),按要求填写相应的申请资料,并设置绑定微信公众信号。

(2)基于Discuz!X平台申请和创建微社区

Discuz!X(http:///products/discuz/)是国内一款以社区为核心的建站工具,如果学校校园网是以此设计的,或者你拥有Discuz!X搭建的网站,可以直接利用内置的微信登录插件开通微社区,如图1所示。

这两种方法创建的微社区略有不同,前者不需要用户拥有独立的网站,但创建审核有一定的条件,后者需要独立的社区网站,可以直接创建,并且微社区数据与社区内容同步,本文所说的微社区是利用后一种方法创建的。如果学校具有校园网(或基于Discuz!X开发的网站),建议采用后一种方法创建微社区,在网站上依据班级创建相应的BBS板块为不同的班级提供相应的微社区入口。

基于微社区家校合作的交流途径构建

构建良好的学校与家庭沟通途径,是开展家校合作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保障。通过微社区增进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微社区为家长提供家教教育知识指导、学生信息和活动通知,家长也能够通过微社区随时上传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在技术的支持和帮助下,学校在肩负着学生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正在逐步成为具有面向社会和家长服务功能的社会教育中心,家长拥有了更多参与监督和指导学生的教育资源。

1.基于微社区的家校合作平台特点和功能设计

家校合作平台的核心功能在于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双向沟通,并能够对沟通的结果进行整理,生成学习者的成长信息。“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相互协调,帮助教师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孩子,同时家长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校中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1)平台用户角色设计

把平台的使用主体分为家长和教师,也可以包括学生(但考虑小学生接触互联网和使用移动终端的限制可以忽略)并明确相应角色功能。家长在平台中的需求主要包括:提出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或分享经验,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教师的主要需求包括:校园和班级事务等信息,解答家长疑问。无论是家长角色功能需求还是教师角色功能需求,都可以通过微社区的帖子和评论功能实现。学生可以利用博客介绍自己的学习感想和作品等(利用Discuz!X平台的日志功能)。

(2)平台内容管理

微社区在提供信息的便捷性时也同时带来信息的随意性,如果不及时对信息进行整理,会为用户查询浏览带来极大的不便。

微社区内容本身与网站功能同步,可以在网站端口进行二次编辑和整理,也可以为重要的话题(如每位学生的基本信息)创建独立的二维码,提供快捷访问入口,解决信息查询和浏览的难题,并利用微社区本身的收藏功能整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另外,微社区与微信公众号平台绑定,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整理的内容及链条,学习者通过查询历史信息或微信收藏功能实现平台内容管理。

(3)平台使用简便化

为适应移动环境下的家长快速访问,以及家长不同的信息素养水平,家校合作平台操作要尽可能简单。要简化平台注册和信息流程,为平台提供快速入口,微信公众号菜单设置方法可参见https://。

2.基于微社区的家校合作平台功能实现方法和注意问题

基于微社区的家校合作平台是构建在Dicuz!X社区上的移动平台,其核心是微社区的应用,即如何通过微社区实现家长与学校的联接,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由Discuz!X构建生成的微社区,与原论坛内容双向同步,微社区本质上是论坛的移动化,解决了当前网络内容向移动平台转换的难题,并且打通了与微信公众信号的链接通道,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时登录微社区,浏览、、评价或分享信息。

微社区不仅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接,同时还解决了移动环境下用户交流过程中的信息管理问题。

另外,微社区还可以为重要的内容链接生成独立的二维码,用户利用移动端的扫描功能,能随时查看和修订这些内容,在家校合作平台中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图3所示。所以,在微社区中可为每一位学生创建独立的二维码,在制作二维码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头像置于中间,注意控制大小,以免影响二维码识别,将这些二维码打印贴在任意需要的位置,也可以保存在手机中(要做好命名和二维码标识,方便辨认)。教师和家长通过QQ或微信扫描二维码可以实时查看和编辑学生的基本信息。

微社区解决了校园网社区移动化的困境,并增加微问入口,教师与家长访问指定“学生”内容回复增加新的内容,实现了教师与家长在移动环境下的双向沟通。微社区的构建与Discuz!X平台、微信公众号密不可分,如何实现三者之间的功能互补和配合,解决微社区内容分类、访问权限控制等问题,以更好满足家校合作功能需求,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左东芳.农村初中家校合作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马恒懿.家校合作新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席春玲.家校合作理论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4):21-23.

[4]李潇.家校合作虚拟社区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5]林悦.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6]颜丽华.中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7]李慧慧.家校合作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8]杨帆.家校信任与家校合作关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9]王朋娜.班级博客促进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10]李萌.基于家校通系统的小学家校沟通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家校合作与交流篇2

关键词:国际交流;外事工作;高校发展;人才引进

作者简介:(1965-),男,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苏州研究院,教授;刘承佳(1987-),男,辽宁沈阳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北?保定?07100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010-02

一个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积累是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高层次人才在更多的领域、更广阔的空间相互交流学习。中外国际交流合作为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进一步交汇、相互冲击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各国科技发展、文化传播、人才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高校间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是先进科学技术、高水平人才的交流。高校间的国际交流合作具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师生互换、学者互访、国际合作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间教育资源的互补及援助等。首先,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人力资源开发的摇篮、优势人才集聚的舞台,是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先锋力量。高校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我国高校普遍与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一流大学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办学经费、图书资料建设、国际化程度、前沿学科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和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等方面。而世界各国的大学有着共同的人类文明渊源,又深深植根于各自所处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土壤之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传统和风格。要想尽快缩短各方面差距,必须积极主动地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广泛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吸取世界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建立国际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习世界各国大学的管理经验,拓展国际视野,在大学管理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其次,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任务除了“引进来”,还要“走出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军事、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许多领域中有些指标开始进入或准备进入世界前列。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为各领域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形式的高校间国际交流合作可以为我国高校打开一个面向世界的窗口,在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文化的同时也让世界看到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

二、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根据生产要素流动的理论,市场条件下人才资本跨越国界是与其价格相对应的。人才资本在寻求最高受益的情况下,必然朝着使其贡献增值最大的方向流动。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高校的学科团队、科研设备、科研经费等学科建设的基础设施和资源配置均不足以吸引国际一流的科研人才和师资力量,这是制约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首要问题。其次,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无法实现专业课用纯外语教学,我国高校主要面对的是中国学生,留学生比例和外籍教师比例与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大学相比是很低的。英语已成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这为西方国家各个领域的交流,包括科技文化教育的交流开启了绿色通道,而语言的障碍限制了很多国外人才和一些优秀师资到我国高校发展,因此这也是影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问题。虽然,国内高校基本已经认识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真正意义,并建立了一些外事机构,但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仍然不足,这样就不能真正地实时跟踪世界最前沿学术动态,不能很好地与各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进行深度交流,也不能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准的对外交流的机会,更好地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推动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的主要举措

1.加强科技转化能力、提高自身地位

高校间的国际交流合作一定是要建立在平等、合作、双赢的基础上。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建立合作交流的重要前提是提升我国高校自身综合水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国际知名度。加强高校的科技转化能力,努力将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搞好自身的经济建设。只有加大教育科研投资力度才能吸引到更多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更高层面上的互惠互利合作交流。

2.树立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观念

更新陈旧、保守的传统思想,树立教育国际化的全新观念,是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要站在世界的高度,以国际视野,面向世界观察和分析国际教育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教育理念始终跟踪世界领先水平。若不从全球化、国际化出发,自然会被时代所淘汰。高等教育发展也同样面临全球化,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才能促进高校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如同经济全球化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人才的高等高校,必须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加入教育国际化行列可以给高校带来巨大的市场份额和教育资源,对高校快速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充分对外开放现有的中国教育市场和教育资源,吸引外国留学生,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采用国际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出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人才。

3.加强与世界顶尖大学的学术科研交流

加强与世界顶尖大学的学术科研交流,努力提高国际合作交流层次。多渠道做好国外顶尖大学外国专家的聘请工作,抓住我国加入wto后外国专家聘请市场极其繁荣的有利时机,严格把关,宁缺毋滥,提高外国专家的聘请质量,在保证语言类专家数量的基础上,加大对专业外籍专家的聘请力度,尤其是加大对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大项目的工作有利的外籍专家的聘请工作力度。积极举办或联办国际学术会议,建立与国外顶尖大学、学术组织、研究机构长期稳定的教育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提高国内高校的知名度,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机会。充分利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等方面积极引进有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带动新型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进入高校,组建创新团队取得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促进我国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等多种渠道,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去世界顶尖大学讲学、留学、合作科研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解世界科技前沿动态、广泛搜集国际信息,提高我国高校的学术地位。[3]进一步加深我国高校与世界顶尖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对提高高校学术水平、推进高校的国际化进程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充分利用国际交流载体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交往越来越频繁。高校应充分利用国际交流中的各种载体进行广泛国际交流合作。目前一个良好的范例就是孔子学院。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于2004年,截止到2011年7月已在世界五大洲建立了349所,孔子学院的办院方式主要是国内、国外高校间的结合,这就为高校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天然的纽带。由于共建孔子学院的中外高校是作为人员投入的主要建设者,所以中外学校间的教育交流最为频繁和深入。[4]由此可见,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交流载体,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

总之,增强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可以有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国内各高校应该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这一问题,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克服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探索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将我国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作为新世纪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完成,加快我国高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接轨并跻身世界名校的行列。

参考文献:

[1]邵学民.论做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J].地球科学,2000,25

(6):612.

[2]孙壮,梁建民.浅析高等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J].中国成人教育,

2007,(23):28-29.

[3]高飞.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外事工作[J].中国高教论丛,2002,24(1):

家校合作与交流篇3

【关键词】普通高校;高等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指国内外不同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以及文化交流,形式包括师生互换、联合办学、暑期项目、学者访问等。目前,中国高等学府都在致力于建设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因为高校开展国际化是促进高校进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帮助高校向先进国家的高等学校学习,吸引国外先进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力量,从而缩小与国外知名高校的差距,增强自己的教学实力。同时,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为中国高校打开国际的大门,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高等院校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一些重点高等学府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发展,而一些普通的高校在发展国际化方面相对比较落后。普通高校需要做出创新性的举措来改善国际合作与交流,融入中国高等院校国际化的大家庭。

本文发现普通高校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推进普通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使其更好地提升办学质量、缩小与知名高校的距离。

一、中国普通高校在国际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保障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繁荣,我国高等院校的资源设置也有所提升,但是比起国外先进高校,我国普通高校的基础设施和资源配置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充足的交流经费、较高的排名、先进的设备等。但是国内普通高校的学科团队、科研设备、科研经费、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均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可以邀请国外高等院校的合作,无法吸引国际一流的科研人才和师资力量。学校的资源和设施跟不上国际化的水平,这是制约我国普通高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首要问题。

(二)外籍教师或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教师比例较少

我国高校主要面对的是中国学生,留学生比例和外籍教师比例与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大学相比是很低的。国内高等教育学府的师资力量大多数由中国教师组成,并且这些教师极少数是有国际教育背景的。所以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很难实现开设纯外语的专业课程,只有部分学科会开设外语专业课程,这无法满足国外学生的需求。即使部分老师开设了外语专业课程,也很少用纯外语教学,学校开设的国际化课程模式是运用纯外语课本和课件,而教师上课时用中文授课。

此外,由于高校教师的外语水平无法达到国际交流的要求,这是直接影响到项目是否可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若教师不能清楚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专业认识,对方的国外高校可能会产生误解或歧义从而使得项目终止。

英语目前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这是中西方国家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交流渠道,教育领域尤其应该重视外语。然而,语言的障碍限制了我国高校与国外优秀人才的合作交流,因此这也是阻碍我国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问题。

(三)学生缺乏国际化思想理念

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主要对象是师生,但是中国学生的国际化思想还有所欠缺。虽然很多高校都在鼓励学生参加交换生项目,但是每年真正交换的学生数量比例是比较低的。交换学生这个项目一是需要学生本身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来满足独立在国外上课和生活的条件;二是学生要有国际化视野和理念。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没有去向先进的国外大学进修学习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平时也不注重外语培训。等到后期学生建立起国际化的理念时,又因为语言不能达到要求而无法去心仪的国外高校进修学习,所以学生缺乏国际化思想理念是我国高校难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问题。

(四)各学院缺乏具体的实施行动

高校的国际合作交流首先是校际之间的沟通,然后具体的实施单位是底下的各个学院。若仅仅是校际之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而底下的学院不愿意或者没有推进具体合作的话,双方学校的国际合作交流是无效且浪费时间,所以院系对国际办学的认知对整个学校的国际化推动是非常重要的。

(五)管理人员缺乏国际教育或合作背景

高校的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国际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水平。目前,高校的管理人员缺乏国际教育背景或国际合作背景,对国外文化不了解,很难和国外高校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高质量的对话。因此,大学应该促进管理人员间的国际流动,让他们学习和进修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理念。

(六)资金投入不足

高校需要得到较多的资金支持才能获得更多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然而很多国内普通高校的资金本身就不是很充足,拨到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一块的资金会更少,导致这些高校无法拨出与国外高校对等的经费来开展合作研究或交流项目使得高校损失与国际一流大学协作及学习的契机。

(七)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

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高校与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合作及配合。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直接导致国际合作与交流受到阻碍。目前,我国欠缺正规完善的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中介服务机构。现有的中介服务机构不能满足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所需的专业法律服务、与国外高校的交流服务,影响了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二、总结与启示

普通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比重点高校发展得晚,所以普通高等学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还不够完善及成熟,其中人员、经费、第三方机构、资源、理念等都存在一些问题。普通高校需要不断改进才能真正跟上国际化的步伐与国际高校接轨,提升自己的师资力量、生源、科研成果、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詹淼.河南高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2]叶敏.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与启示[J].咸宁学院学报,2007,(4).

家校合作与交流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指导;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84

以往在孩子教育这方面,家长往往认为教育是教师的职责,将孩子交给了教师进行教育,自己完全不插手。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孩子的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协助才能完成,但当前众多现实问题则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存在很多沟通和合作的盲区,以至于影响了对学生的教育。下面笔者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谈几点解决策略。

一、存在问题

(一)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听教师的电话,甚至不愿教师来家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害怕教师对自己进行抱怨和说教,责备自己没有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管理和监督等,害怕在老师面前丢失面子。另外,还有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忙拒绝参加学校的活动。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没有充足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从而对孩子的教育指导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教师教育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部分教师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过程中产生了认识上的差异,以至于造成了合作不顺利的问题。如有些教师认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是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职责,与任课老师没有太大关系,对于家长的想法,从来不去进行主动交流,以至于他们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这是因为教育教学经验较为缺乏所导致的问题。

(三)家庭与学校合作过程中方法、途径方面的问题

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最有效也最常用的一种合作交流方式是开家长会,而家长会的开展模式主要是校长或者年级领导发表言论,然后各班主任在班级里对家长进行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总结陈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以后应改善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着重将学生的各科成绩情况向家长进行汇报,这一部分主要是各科教师的试卷分析,很少就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家长进行交流。这种家长会上,家长的发言权相对有限,很少有机会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与学校、班主任特别是任课教师之间的真正对话。

二、解决策略

(一)促使家庭与学校合作,建立平等的关系

为了能够真正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学校就必须改变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双向流动的交流。教师不能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好坏为标准来直接评价家长,甚至是抱怨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引导,而应该客观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告知家长,与家长平等地交流沟通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近况,并与他们一起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引导、教育孩子,同时虚心向家长请教学习,不定期进行家访,以更好地与家长合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

(二)家长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家长是学生最直接的责任监护人,应和学校共同承担教育学生的职责,参与到学生的教育指导中来,以有效弥补学校单一性的教育教学的不完善。具体做法:家长要与学校建立相互信任、共同合作的协助关系,并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提出意见的权利,随时根据孩子的学习教育问题向老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主动、定期向学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科任教师进行教育合作的配合与交流,更好地促进孩子各方面的进步和提高。另外,家长还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与协助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主动到学校与教师进行沟通,积极参加家长会和亲子活动,以增进对教师、自己孩子的了解,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三)与时俱进,创新学校与家庭合作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在校的学习与成长离不开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与配合,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多种不同的衔接配合方式,如为了学生发展成长的需要,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进行召集,把自己、学生以及家长之间连成一个团体共同参加互动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家长主动讨论和交换教育教学的意见,也可以向家长征求促进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并接受家长对一些学生有关问题的咨询。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初中阶段,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与合作尤为重要,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与交流篇5

台湾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体制等,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目前学院已与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国立云林科技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20所院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通过校际互访、学生交换、学术交流、组建专家工作室、举办作品展等方面进行合作。

近年来,学院先后4次派遣7位学院代表赴台考察教育发展情况;接待了12个台湾师生代表团共65人来访;连续两年参加了“海峡两岸民办(私立)大学校长论坛”,铭传大学、大同大学、首府大学等13位大学校长到学院考察,共同探讨了两岸教育合作与发展事宜。

自2012年9月起学院共选派4批27名学生飞越海峡赴台学习和生活,专业涉及动漫、传媒、广告、设计、影视等领域。学院学生的良好学风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台湾地区院校的充分认可。

学院非常重视同台湾地区院校的学术交流,在历年举办的大型学术论坛和学术活动月中,邀请了台湾地区院校的动画、游戏、传媒、设计、广告、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的20余位老师来院做学术讲座。此外,还邀请了台湾资深配音员、自由编导来院组建工作室。

作品展方面,还举办了一届“雪狼杯”动画作品大赛、两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设计作品展”、一届“海峡两岸双校师生作品展”等活动,共征集了台湾地区14所院校的200余部创意设计作品参与活动。

与此同时,台湾地区的合作院校也积极邀请学院领导参加建校周年庆典,积极邀请学院师生参加动漫作品大赛、学术研讨会、设计作品交流展等活动,学院与台湾地区院校建立并保持着密切往来。

二、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特点与局限

台湾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较为完备,国际化程度高,高水平师资比重大,这就使得对台教育交流呈现出单向性,特别是在学生短期交换研修及学术讲座方面稍显突出。

1.单向性

学院每学期会选派学生赴台湾合作院校学习一个学期。与选派的人数相比,台湾合作院校也有师生代表团20余名来院参加短期交流。总体上学生交流方面“走出去”稍多于“引进来”。

学院每年举办的大型论坛和学术活动月中,邀请了数位台湾教师来院进行学术讲座,分享研究成果、提出学科建设成功经验等。学术交流方面“走出去”正亟待开展与深化。

2.局限性

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是有利于双方发展的合作,但两岸学历不能互认、经费不足以及赴台手续复杂等是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这些局限如同绊脚石减缓了双方的合作进程,阻碍了前进的步伐。

三、进一步推动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举措

国家对开展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高度重视,为加强对台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指明了发展方向。高等教育人才交流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1.共同举办两岸学术研讨会、作品展

当前应牢牢抓住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机遇,大胆创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同举办两岸学术研讨会、作品展,在学术交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建立学术文化交流机制,构建两岸教育交流的良好桥梁和平台。

2.拓展交流合作领域

加强与台湾高水平艺术大学的合作,进一步加大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力度,积极推进并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专家工作室建设等方面的双向交流。

四、对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前瞻与思考

1.政府支持,加强保障

加强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国家层面看,要积极争取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等机构的支持;从地方层面看,要积极取得吉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吉林省教育厅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的支持。近三年学院同台湾的高校往来密切,这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学院作为省教育厅直属高校,一直以来得到省、市领导和教育厅领导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也希望未来能继续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在政策、财政、项目等方面继续予以帮助和扶持,如省级设立对台教育交流专项经费,对重点科研项目、教师培训等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2.开展多元互动、推动学历互认

在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福建省以其地域优势率先探索多元合作模式,包括在两岸合作办学、设立科研机构、互认学分、互认学历上先行先试。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为其它省市高校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诸多的成功经验,这可以为吉台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良好的借鉴。相信两岸合作将会朝着更为积极、多元的方向迈进。

此外,在学历互认上目前仍是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瓶颈之一,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在两岸共同的努力下,将不断推进学历互认。

家校合作与交流篇6

关键词:地方普通高校;出国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03-02

一、引言

出国留学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连交通大学始终贯彻“按需派遣、保证质量、学用一致”的留学工作方针,派出人数逐年递增,成果显著。近年来,留学人员归国人数逐年增多,他们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学校整体科研水平,促进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加强了学校教师和干部队伍的能力,形成了一批高水平学术团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了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声誉。我校在遵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原则指导下,认真做好留学派出工作,在努力提高公派留学效益的同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留学归国人员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二、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派遣师生出国深造,出国人数逐年递增

公派出国访学是我校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升我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每年我校都派遣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出国访问学者3~5人、国家留学基金~辽宁省地方合作项目全额资助出国访问学者3~5人。同时,参照国家公派出国访问学者的选拔与管理,我校选派10人左右青年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出国访学。通过我校爱恩国际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派遣近500名本科生赴澳大利亚、英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家留学深造。仅2014年,爱恩国际学院共有145名管理学类会计专业本科生出国留学,其中144人赴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深造,1人赴美国留学。通过校际交流项目,我校学生出国人数大增。以2014年为例,我校通过校际交流项目,共派出留学学生12名,其中,2名研究生获得日本室兰工业大学奖学金。2名本科生参加《中美人才培养》121双学位项目赴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和北德克萨斯大学学习。1名本科生参加我校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3+1+1项目。3名本科生获得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奖学金,攻读硕士学位。4名本科生获得日本立命馆大学奖学金,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11月,我校软件学院派遣20名学生到立命馆大学信息理工学部进行了15天的短期研修。经统计,自2011年4月我校与日本立命馆大学签署了校际交流协议以来,我校选拔派出学生共计83人,去立命馆大学信息理工学院短期研修。2014年9月,我校软件学院选拔了5名学生去岩手县立大学公费留学1年。我校与岩手县立大学的合作交流已有11年时间,先后共有52名学生被派遣到该校进行留学,其中20多名同学考取了日本其他大学或该校的研究生。

三、留学人员的特点分析

1.我校公派出国访学人员特点:出访国别比较集中,绝大多数前往美国访学;机械、材料、交通等重点支持学科专业占据比例较大。我校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最重要的工作,注重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了学科建设的长效机制。借助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良好态势,从学校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整体性和规划性,结合我校重点支持学科、专业领域实际,每年度有层次、有针对性地、重点推荐优秀教师赴国外一流院校访学。我校通过支持重点学科教师出国访学深造,培育本土(本校)人才快速成长,使教师开阔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我校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并鼓励出国访学教师能够吸收更多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争取承担重大项目,申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部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辽宁省攀登学者,为学校发展做好人才培育储备工作。

2.中外合作办学留学人员特点:学生留学人数与奖学金数额持续增加。2014年,学院共有155名学生出国留学,其中本科生145人,专科生10人。本科生出国留学率32.73%。48名同学获得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留学奖学金,奖学金总额人民币46万元。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比例达31.4%,获奖学生数量较去年提高110%。奖学金总额、获奖规模都达到历史之最。在出国留学本科生人数增加的同时,攻读研究生的人数也逐年增长,2014年共有35名项目学生被国外一流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体现出爱恩国际学院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校际学生交流项目留学人员特点:①留学学生以工科为主,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含博士)项目,专业涉及机械、计算机、电气信息工程等学科。留学国家主要为美国、日本、德国。②《中美人才培养》121双学位项目和YeS学生交流项目为我校学生赴美留学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2013年我校加入该项目以来,5名学生成功赴美留学。③本科和研究生项目录取严格,有语言和Gpa成绩要求和资金的要求。校际学生交流项目要求学生必须符合国外大学的录取条件,外语成绩和专业课成绩平均分要达到申请学校的要求,才能获得录取通知书。而且赴国外留学,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④奖学金项目不断增加,奖学金名额也逐年递增。具有特色的三个海外奖学金项目院校为:日本室兰工业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日本室兰工业大学奖学金项目已经运行了近二十年,为我校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研究生和博士生。2013年新增的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奖学金项目为我校学生开辟了到欧洲留学的新渠道。2014年我校三名本科毕业生获得奖学金赴该校留学。日本立命馆大学已连续多年接收我校软件学院本科生赴该校攻读硕士学位。

4.软件学院留学人员特点:①软件学院出国留学学生,基本都是软件类学科。②借助学院软件工程学科建设发展的良好态势,从学院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整体性和规划性,结合学院专业领域实际,每年度有层次、有针对性地、重点推荐优秀学生赴国外一流院校留学。③软件学院是2001年由国家外专局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个“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通过外专局渠道,软件学院已经与10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良好的联系,为学院学生出国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针对当前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未来留学工作的规划与重点举措

1.加快开放步伐,拓宽对外交流渠道,推进校际间合作交流。拓宽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的途径,是我校今后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加强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强强合作、强项合作,通过学术交流、学者交流、学术资料和教材交流、信息往来、国际交流研讨会、交流学生等形式加强与国(境)外的合作和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举办重大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增加境外学生交流计划,使学生派出项目涵盖各个学院,并逐渐提高派遣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比例。

2.加大国外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作好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派出国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及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和辽宁省公派出国留学地方合作项目,继续作好学校派出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访学和进修工作,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水平和能力的师资队伍。要结合辽宁省实施的“国外名师聘请计划”,要结合学校特色学科和“国际班”教学工作的需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承担专业课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国外专家学者聘任工作。要结合辽宁省实施的“海外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围绕我校重点特色学科及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需要,积极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海外教育背景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派出体系,完善以学科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基础的学校公派模式。

3.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推进我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协作和课程体系国际化。支持“爱恩国际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办好已有中外合作项目与特色拓展项目,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和完善“国际班”形式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模式,鼓励各学院、各学科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建设。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加强内涵建设,按照“外语+专业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促进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探素与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引进、融和、本土化相结合,构建适应国际职业准则的国际化专业课程体系,结合中外双方课程资源实际,共同开发国际化课程资源,促进国际网络课堂建设与发展,实现中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促进课程内容国际化。鼓励国际班和有条件的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实习或相应的创新实践活动。鼓励我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参加国际认证,提高学科专业点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

4.走教育国际化道路,加速学生培养的国际化进程。①巩固已建立良好基础的派出学生交流项目,逐步拓展交流学生合作院校,将交流学生的规模扩大和形式多样作为今后发展重点。建立和完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交流学生的遴选机制,完善交流学生学籍管理和学分互换机制。②推进研究生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开展,以校际、院系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为基础,加强研究生国(境)外派出工作,探索与国(境)外知名院校导师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模式。③推进学生跨文化交流学习,探索跨文化教育生活体验。开辟大学生国际冬、夏令营,文化体验交流项目等,不断提高我校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的比例。

家校合作与交流篇7

关键词:培养;中小学生;国际视野;责任

2012年是我国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二年,也是有效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最关键的一年。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对外交流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外联合办学、引进国外课程、中外教授互访、交换生项目、科研项目合作等已经全面实施。但是,对于中小学来讲,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公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未来国家发展的需求。本文就中小学确立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作初步探索。

一、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是时展的需求

当今社会,国家间的贸易交流和民间交往已经成为常态,社会需要更多懂得国际交流规则的公民,中小学是培养未来公民的机构,开展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是中小学发展必然趋势,中小学要承担起培养国际公民的责任。

1.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符合时代要求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未来十年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对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我们过去的基础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和知识为中心,课堂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未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特长。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开始实施第八次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通过课程改革以改进我们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优秀人才。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很多,知识与技能已经不是教育追求的唯一目标,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还有学生情感世界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如今世界各国间贸易文化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已成为校长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进行国际交流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文明,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学校教育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而了解不同国家学校的评价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我的完善和成长,实现中国教育的时展。

2.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是学校面向世界的有效途径

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势,如何促进学校的教育目标与国家教育发展目标相一致,切实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品质人才是所有学校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与国外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必然使我国学生提高国际交往素质、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学会交往礼节,拓展国际视野。中小学要把对外交流作为学校发展的一大特色,创造条件让教师和学生走出国门,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背景,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教育的成果,促进师生发展进步,提高师生的民族自信心,丰富师生的教育背景。

3.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是家庭期许的强大助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期望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部分家长甚至选择把孩子送到国外中小学校学习,从小接受西方教育,成为国际化人才。作为校长,肩负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和家长的期待,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教育特点和优势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国际视野,而且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学会从国际视角去思考人生、解决问题,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和发展,把握自己成长的机遇和优势,实现自己人生的最优化发展。

二、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民族自信心是一个国家传承发展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公民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素质。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必然要通过国际交流才能获得,每所学校都应该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成长的国际交流平台,只有交流才能让师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水平,只有交流才能让师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差异,只有交流才能让师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优势与学校特色,只有交流才能让师生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国际视野。河南省郑州市第102中学开展对外交流已经近十年了,我们的办学思想就是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师生不仅可以提升民族自信心,而且会更加深爱自己的祖国和发展成果。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国家,为世界人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的中学生必然要在未来十年以后承担起国家发展的责任,而今天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的未来留下什么,恰恰是他们将来参与世界贸易和个人发展的重要财富。

三、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可以促进师生的多元发展

当今的世界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中小学教育的竞争,相互交流与学习是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1911—1980)1967年在他的《媒介即信息》一书中就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预示了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国际间的频繁交流将使地球变小,他用“地球村”这一概念恰当地定义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提醒各国政府和社会,未来发展必然要想到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很小的地域,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已经不可忽视。

中小学校进行国际交流不仅能够丰富师生的人生阅历,也能够促进师生的多元发展。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常态,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不能回避国际机遇,中小学进行国际交流不仅及时而且迫切。随着国际贸易不断增加,中小学教育必须树立学生的国际视野,拓展师生的多元发展。学校开展国际交流有三种尝试:一是学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每年暑假安排英语教师到国外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接受国外教师来学校访问交流:每年接受国外教师来学校交流,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创造中外师生交流的平台。三是建立学校互访交流机制:每年选拔部分优秀教师到国外进行交流,丰富教师的教育背景。

总之,通过加强中小学间的国际交流,不仅能够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未来发展的国际意识,增加中小学生参与国际交往的机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开思路,增强能力。学生的对外交流可以促进相互的友谊和了解,教师的对外交流可以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学校的对外交流可以构建师生国际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李?茂编译.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家校合作与交流篇8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现状

2006年11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阐述了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4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发展情况如何,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现状怎样?我们通过对云南省14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对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而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就高职教育的任务而言,只靠某一所高职院校独自来开展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根据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与企业、用人单位、其他院校等的全方位合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在调查的我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高职教育合作工作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且所有院校都或多或少的开展了合作工作。

2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现状

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开展的教育合作主要有校企合作、组建职教集团、校校合作、国际合作等方式,并体现出依托行业背景开展合作的特点。

2.1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我省高职教育合作的主要形式,几乎所有院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合作内容为:(1)直接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辅以引进企业设备资金在校内建设实验室、实训室等。(2)聘请企业专家进校兼课。(3)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4)多数学校以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主,部分学校实行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双定生”模式为企业培养人才,或实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职工到学校脱产培训的机制。(5)少数院校开展了与企业共同承担科研课题,合作开展技术产业化研发。(6)为企业职工提供技能培训。

2.2与地方行业合作。由于我省一些高职院校原来属于行业(如冶金、交通、农业、医疗等)系统学校,与行业存在较深的渊源,因而这些学校与地方行业开展了多个方面、多种形式的合作,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特点。合作主要内容为:(1)以行业背景为依托,在学校设立以行业特征命名的奖学金。(2)联合有相同行业背景的院校联合办学,与具有相同行业背景的高校合作成立函授站。(3)根据各自学校所依托的行业和办学定位,设立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或重点专业,培养急需人才。(4)依托具有相同行业背景的企业合作办学,发挥技能鉴定所或培训站的作用,培养行业技术人员,既有短期技术培训,也有中专、专科学历教育。

2.3加强职教集团建设。高职教育的合作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的积极参与,在合作中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使大家在合作中实现多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教育合作工作的长久开展。为此,我省许多地方都组建了职教集团,集团主要由相关的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中的高职学院、中职学校、技工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等组成,集团实行理事会制管理,设置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组建职教集团的指导思想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主要职能是实行职教集团内部的政策、师资、信息、教学、设备、职工培训、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技术、实习实训基地、科技开发等资源共享,形成职教集团强有力的合作、管理和经营优势。实现职教集团内资源共享、学生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尽快实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经营。如,云南冶金矿业职教集团于2008年9月6日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成立,职教集团50个成员单位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讨论通过了《云南冶金矿业职教集团章程》和云南冶金矿业职教集团机构人选,集团的企业成员单位含我省十大企业集团中的五大企业集团,分别为云南冶金集团、云南铜业集团、昆明钢铁集团、云南锡业集团以及云天化集团。2009年2月组建了云南林业职业教育集团。2009年3月,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职业教育集团成立。2009年6月,云南经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来自各行各业的180多家单位加盟集团,云南经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成为云南省第一所由民办学校牵头成立的职业教育集团。

2.4校校合作。校校合作几乎在我省所有高职院校中都有开展,其主要形式有:(1)联合办学。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的网络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联合举办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等。(2)人才交流。定期派出管理干部、专业教师到其他学校挂职和进修学习;聘请外校教师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3)科研教学合作。相互聘请专家教授开展讲座进行学术交流;学校合作共同申请教研项目;联合编写教材;合作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互享实习实训基地资源、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等。(4)对口帮扶。根据国务院扶贫办东西扶贫协作的精神,与对口学校达成东西部支援对口联合办学协议,派出学生赴对口学校学习。

昆明冶金专科高等学校作为全国高职高专的一所名校,长期以来积极与省内外院校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领导挂职锻炼、干部互派交流。2008年1月27日,昆明冶专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签署了《沪滇院校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在干部和师资交流、科研合作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在人才交流方面,昆明冶专每学期派出1名管理干部、1~2名教师到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挂职和进修学习,并根据需要聘请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教授到昆明冶专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在科研合作方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科研基金向与该校教师合作的昆明冶专教师开放,双方合作共同向上海方或云南方申请滇沪合作科研、教研项目。同时,全国不少院校来昆明冶专交流学习,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等40多所省内外院校到昆明冶金专习交流。2010年,昆明冶专已与5所省内外高职院校签订校校合作或对口支援协议,通过协议的实施,加强区域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实现院校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辐射、相互促进,在彰显昆明冶专国家示范院校辐射带头作用的同时,也标志着学校产学合作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如,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昆明冶专的帮助下,已于2010年成为四川省省级示范建设学校。

2.5国际合作。我省高职院校主要在人才交流、学术交流、合作办学、与某些国际组织合作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其形式有:面向东南亚国家,互相选派教师学习或任教;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开办各种技能培训班,主要为其培训医疗、冶金方面专门人才;部分学校与发达国家合作办学,共同开发酒店管理等专业及相关课程,并联合招生;通过国际组织引进外教;派出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会议。

早在1999年,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获得聘请外教专家的资格,每年均有十多名外籍教师到校进行特色语言教学,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近年来,学院先后与英国南兰学院、韩国建阳大学、泰国东亚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商学院、加拿大艾比坦斯学院、加拿大莱桥学院等国外大学签订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协议。2009年5月,学院首届中外合作班的28名同学顺利获得了英国南兰学院的毕业证。2008年11月,学院经评审获得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面向东南亚招收留学生,2010年5月,5名外国留学生到学院学习中文。学院为师生开拓了通畅的对外交流和继续深造、学习的渠道,2009年9月,学院第一批13名同学分别赴英国、韩国、泰国攻读学士学位;2010年6月,4名教师赴加拿大进行考察学习和交流访问。

昆明冶专通过开发东盟等国际市场,与中国境外企业广泛合作,成为云南省高校首家“云南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先后与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盟测绘协会等10多个东盟国家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如,与泰国伟成发集团开展为期8年的国际冶金人才培养工作。同时本着引进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国际化水平的原则,积极寻求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已在操作或有实质性进展的项目主要有: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3+2”合作办学项目;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于2008年1月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经过不断努力,2009年8月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该项目已于2010年列入高校计划内正式招生,招收两个专业共计100名学生。

保山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教育国际路子,不断拓展办学视野。2009年,澳大利亚教育管理集团中国区总裁李新庆先生、澳大利亚斯威本国立科技大学副校长斯马特先生、德国慕尼黑生物多样性医学中心主任科勒博士、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副校长买蒂博士、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传统医学院院长陶云龙博士、印度尼西亚卫生健康学院陈庆中董事长等相继访问该校。双方在师生交流、行政访问、应邀讲学、教师培养、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2009年9月,泰国清莱皇家大学8名师生到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并于2010年继续选派泰医专业师生到校学习。2010年,学校客座教授、德国慕尼黑生物多样性医学中心科勒教授及天籽生物多样性开发中心负责人李果女士一行3人到校访问讲学,并赴学校高黎贡山实践性教学基地考察。加拿大卫生部国家微生物研究所的邓硕研究员、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肿瘤研究所牛育廉教授应邀到校访问讲学,向学校教师及保山市各级医院相关从业人员展示了国际最新抗肿瘤前沿研究成果。依托保山与缅甸、泰国华侨华人特殊的亲缘和地缘关系,在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等有关部门指导帮助下,学校与缅甸有关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2010年6月,学校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就开办缅甸大专班事宜进行了会谈,双方达成共识,将于2011年9月在学校开办五年制大专班,旨在为友好邻邦培养更多医疗卫生人才,促进双方的进一步发展与合作。同时,学校的科研项目《对缅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医学教育研究》工作全面铺开且已获得了不少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3今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工作的建议

基于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现状及实际需求,为推动高职教育合作工作不断深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3.1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合作工作。政府要对合作工作进行引导、规范,支持高职教育开展合作工作。特别是要引导、动员社会各方广泛参与高职教育合作工作,使其参与并承担起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同时,要建立高职教育合作信息平台,发挥政府在高职教育合作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3.2出台推动高职教育合作工作的政策。政府要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基础,从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出台具体的政策引导、扶持、规范、保障本地高职院校参与中东西部职业教育深度合作与持续发展,建立和协调中东西部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顺畅渠道,保证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监督、各地区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3.3统筹各方力量,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合作顺畅发展。政府应承担起在高职院校合作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者角色。就“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之功能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无论寻求那种方式的合作,都不应该是学校“单枪匹马”及“单相思”的事情,政府应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合作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发挥指导、统筹和协调作用。

3.4积极搭建与省内外、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由政府牵头举办省内高校、国内高职院校、国际交流等不同层次的交流会议或论坛,把我省的高职院校介绍出去,把省外、国外的高职院校引进来,进一步打通相互连接、合作交流的通畅渠道。同时,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师生与省外、国际院校之间的访问交流机制,希望得到关于教师进修、培训、科研合作方面的支持,给教师们多学习、多交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祁春清,索迹.关于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家校合作与交流篇9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一步应是“引进来”。“引进来”就是“拿来”,就是要立足自我,为我所用。我院最早的对外交流是从聘外籍教师开始的,以期利用国外的优秀教学资源,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经验,提高学院的外语教学能力。学院目前有英、法、德、俄、西、韩、日、阿拉伯等8个语种,每年30名外籍教师的规模。外籍教师基本能够实现来自各语种的母语国,保证了各语种语言和文化的原生态,促进了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如果借机能够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技术或职业教育经验,当会进一步扩大外籍教师的引进张力。目前,留学生人数长期保持在每年100多人的规模。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实施“走出去”战略更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落脚点。截至目前,学院已与13个国家的28所院校缔结合作项目或达成合作意向,其中课程和学分相互承认、交换生互派、师资交流与培训等为合作重点。“走出去”战略,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拓展了办学渠道,提升了教学自信心。当然,目前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核心应该是在海外建孔子学院,而孔子学院短短几年时间在全球迅速突破了500家,也印证了这一点。眼下,孔子学院几乎清一色为普通本科院校所建,高职院校几乎很难觅踪影。从师资、学术影响力等方面考量,本科院校创办孔子学院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但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就无所作为。经过多方面协调,2011年9月,我院与玻利维亚圣西蒙大学合作共建了该国唯一一所孔子学院,同时也是全国公办高职院校的首家孔子学院。我院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一方面促进了两国两校间语言文化的学习交流,同时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也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深刻的影响力。

积极投身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职院校难得的发展机遇。当今中国经济奇迹成为了世界各国争相探讨的话题,而高职院校作为中国经济奇迹的衍生物、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如本科院校一样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勇敢地“走出去”,把当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文化和经济腾飞模式对外输导,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某种意义上,高职院校相对普通本科院校更具独特优势。

家校合作与交流篇10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和电子产品已经逐步走进每个家庭,对于一些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已不再陌生,同样网络技术更是进入到教育领域,因特网的普及、远程教育网的开通、以及校园网的建立,为学生和教师充分便捷的获取、利用网上教育资源条件,尤其是通过网络的介入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架起了教师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它让家校合作更加快捷、方便、及时。作为一名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只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就能开辟出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一、网络互动,为家校双方全面了解学生提供保障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家及在校的表现,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就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生活中学生的性格、能力等都有不同,而所生存的家庭环境也都有明显差异,利用网络与广大家长进行交流,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比如学校建立了校讯通网络,我每天可以通过发短信的方式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提示家长教育的重点等,这让家长能更及时地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及家长的重视程度。这种发信息的方式,家长很易接受,有的家长还能及时回复短信,与教师交流自己教育中的困惑,有的家长也会反映孩子在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而我则精心总结、整理,及时答复他们的需求,也对我今后的教育过程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可见在信息的交流过程中,不仅拉近了家长和教师的距离,而且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表现,更好地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今后家校双方更密切的合作提供了保障。

二、网络互动,有效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

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是传统家校合作的主要模式。虽然能够让家长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但需要家长、教师在指定的时间内参与,任何一方尤其是家长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家校共同促进孩子学习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加之占用时间较多,教师为了能够节约时间,一般只会选择典型学生为交流的重点,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家长,而不同家长的需求也很难满足。网络技术的运用就解决了在传统形式下家长与教师在特定的时间里不能同时出现的矛盾,还能多样化地展现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使得家校沟通更方便、及时,效率更高。

一条校讯通信息、一条QQ留言、博客等都是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便捷方式,既节省了时间又交流了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三、网络互动,极大地保护了家长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