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教学的融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7:03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篇1

一、准确定位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关系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难点,这两方面教学效率低下往往会制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两个方面的教学研究,他们都是建立在对汉语言文学精华进行深入感悟、内化和表达基础上的学习架构,深入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内心,感悟其方法技巧,而作文教学则是将内化的技能技巧表达出来。

如果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分裂开来,是极不利于语文教学开展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重视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语文教学整体目标,积极尝试将两者融为一体。笔者在教学中重点抓住四个方面,有效促进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融合。

1.在阅读教学中传授写作技巧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研究阅读,从阅读中感悟作者高超的写作激发,尤其是要将所感悟的技巧技法融入到自身的作文写作之中。在《背影》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隐藏的情感线索,开展分析研究,并把握教材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的。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两方面写作特色的感悟,教学探究题中专门设置了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在全班开展交流。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对教材中高超的写作技法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可以内化吸收为自己的写作技巧。

2.运用仿段巩固课堂所学技巧

开展当堂阅读分析感悟之后,教师可以将所学习感悟的技能技巧在课后进行巩固,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借助于仿写的形式掌握和巩固。在课文分析总结之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仿写,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选取相类似的题材开展写作,在这一过程中活学活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笔者发现通过仿写活动可以实现两个方面的显著功能,一是可以巩固阅读分析中的写作技巧理解,另一方面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仿写能力的提高,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中实现仿写能力快速提升。

3.作前指导环节运用阅读引导方法

提高作前指导的生动形象程度,也是提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许多教师采取的范文示范法就是非常好的路径,笔者在教学中选取范文引导学生开展分析,分析的方法充分借鉴了阅读教学法,让学生对范文进行分析研究,立足于文章的结构、表达手法、题材选择、详略安排以及修辞手法等诸多方面进行讨论研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自己的角度开展分析。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整体写作特色,这样的分析理解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深入的分析作为基础,接下来开展提纲撰写活动则会非常顺利,学生实现了能力的有效迁移。可见,阅读教学方法与作文教学方法也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

4.组织专题研究打通两者融合通道

阅读与写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技巧交流,让好的做法在全班进行推广,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笔者组织学生对如何高效开展阅读、如何提高写作能力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交流,接下来组织学生分析阅读学习和作文学习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如何将两者融合起来。学生对此有着自己的实践和体会,对阅读学习中感悟写作技巧、作文创作中参考写作技巧方面具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进而在阅读学习与作文学习中做到游刃自如。

三、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合的思考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篇2

一、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阅读中,课外阅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习兴趣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和理解方面的能力提升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际课外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尤其应该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明确其重大意义,肯定起对作文能力提升的作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外阅读比大纲规定范围之内的内容更具吸引力,这与大纲内容的宣教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拆分解读,这使学生失去了对阅读的积极性。相比而言,课外阅读有关的内容则更加精彩和耐人寻味,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更加喜欢语文。同时,其分析和辩解能力得到提升,在实际作文写作中,学生能够充分吸收和引用这些内容,一方面提升了作文的厚度水平,另一方面还使作文更加可读。从而充实了小学作文,使其作文免于“形式化”的通病。

二、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学生作文的社会意识

识字和理论、作文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社会实际、生活等才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同样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将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才能具有丰富的素材资源。如果语文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小学生写作的作文将会成为单纯的文字重复堆叠。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其社会意识的提升主要靠课外阅读来实现,并且,学生的社会意识也会通过课外阅读而得以提升和培养,使学习、作文、社会、教学四个方面联系起来,赋予作文以思想。有着“小社会”之称的学校在本质上与真实的社会区别非常之大。独生子女在当前学生中占据主体,他们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社会。学生了解社会的唯一途径就是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更多了解国家、世界时事,使学生视野得到扩展,使其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让学生能够更多的接触社会上的诸多事物。学生在此类课外阅读的帮助下,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与氛围产生充分的熟悉,学生只有了解生活,理解生活,才能提升作文的社会意识,才能让作文活灵活现地表现出自己的社会视野。

三、课外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学生所储备的知识量对学习语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课外阅读则是解决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不H可以学习更多的汉字,还能锻炼写作和语言水平,使知识量得到提升。学生通过课外书的阅读能够认识更多的生字,运用更多的语言,写作的素材也可以得到积累。与此同时,学生对情节、场景和心态等进行描写时,也可以充分借鉴课外书的经验,这将极大的丰富学生日常写作的素材,使学生的大脑得到丰富。在阅读课外书籍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书中描写情节、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充实自身的写作技能。教师可以在这方面作为一个协助者,让学生将看到的描写人物或环境的语言记录下来,积累成写作素材。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篇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青少年的阅读经验又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要使生命底色变得丰厚润美、光彩照人,学生除了课内要研读文本,更需要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以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又以课外阅读的积累回补并丰富课内阅读之不盈,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环,是我的语文课堂不断探索的目标。另外中考失分较多的往往也是课外阅读,如何有效的在课内阅读的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能力,这是中学语文老师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有效结合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培养兴趣,立足课堂,拓展课外,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首先我对学生的阅读需求做了细致分析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外阅读时间、书目、兴趣、习惯、目的、喜欢或不喜欢阅读的原因等几个方面。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但所读书目比较杂乱;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以消遣为目的的占多数,真正意义上读一本文学名著或优秀儿童读物的学生不多。根据上述调查情况,我们确定了研究策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以阅读内容为抓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使课内外阅读成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有效融合的整体。

1.以“趣”诱读,激发阅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设法运用多种手段燃起学生阅读欲望,激发阅读热情,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上好每堂阅读课,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充分享受阅读的空间及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1)针对学生喜欢的文章上阅读课,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与教材有关的名篇佳作,并注意积累。阅读课上,可组织学生在课上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谈出为什么喜欢?同时,大家可以评议交流积累所得,包括阅读感受、收获。

(2)搭建班级读书平台,学生读书热情高涨。结合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我在班级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课间向学生开放。为了补充图书种类,设立了班级图书交换空间,让学生可以互相交换阅读。孩子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心爱的图书,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搭建班级读书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勾起了他们脑中的“书虫”意识,不少学生从此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喜欢上了阅读。

2.创设氛围,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与质量,学生每天早读20分钟,午读自主阅读20分钟。早读是学生在第一节课前能集中精力大声朗读的时间,而大声朗读能调动整个大脑最活跃的思维,是在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为一天的学习热身。

3.找准切入点,据文拓展阅读

研读文本之后,帮助学生尽可能找到由阅读文本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阅读点”,以巩固文本知识,丰富、扩展文本内涵。我们根据文本特征及学生特点,做好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展的选材工作,让学生读有所依,同步阅读相关内容,及时巩固、拓展与文本相关的知识点。

二、探寻课内外有效融合的阅读方法,依“法”导读

做任何事情,掌握了恰当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伏尔泰也认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与读书本身一样重要。”经过反复的阅读实践,师生归纳出以下几种可行的阅读方法。a.精读法:对有价值的中短篇课外美文集中精力细读,读书时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考。b.选读法: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读,读时目光只扫描关键词句,拎出“主干”,忽略“枝叶”。c.浏览法:对篇幅较长的书籍,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d.摘录法:课外阅读到精彩的句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还可以写出对感兴趣的句段的感受。e.批注法:用规范的符号和格式,随读随写,眼、手、脑“协同作战”。开卷有益,开卷动笔更有益。

三、创建班级文集,展示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之硕果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篇4

1一体化读写的教学原理

一体化读写教学是在一体化语文教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借鉴和发展读写结合理论经验的前提下,形成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一体化读写教学模式中,阅读和写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一体两翼”,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建设效果能强化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总和,是使阅读与写作更为密切的教育理念。一体化读写教学活动能将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整合,突破传统阅读与写作割裂的状态,形成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教育模式,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针对性的训练。一体化读写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学体系的创新,表现出对读写结合教学的发展和强化,能从教学目标上体现出全面积累、全面感悟的审美特色,能从教学内容上体现出阅读与写作同一载体的特性,能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教法与学法并轨的思想,能激发学生的自能读书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并且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一体化读写的践行,能体现出“互载、互为、互动”的特色。其中,互载,就是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之间形成互相负载的关系,阅读教学能够负载写作训练,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互为,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之间互相作为,在互相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结果,阅读与写作在教学中会形成相互作用的关系,阅读能作用于写作,写作也能反作用于阅读,能形成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协同进步效应。互动则表现为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存在互相推动的关系,阅读教学能形成对写作教学的带动作用,写作教学也能对学生参与阅读学习形成促进性影响,在一体化读写模式的作用下阅读与写作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的关系,可以为学生深度挖掘语文知识提供辅助。鉴于此,发挥一体化读写教学理念的指导作用,新时期在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按照一体化读写的层次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探究,从而发挥一体化读写教学的价值对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加以培养,切实优化教学活动的整体水平。

2一体化读写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体化读写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加以培养,因此新时期在教学改革背景下,重点结合一体化读写教学活动的应用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起到良好的教学组织成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实施针对性的锻炼。

2.1一体化读写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明显阅读与写作教学分离的情况,语文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先对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进行阅读学习,然后对文本的主要结构、中心思想等进行探究,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会导致师生互动性明显不足,并且教学活动的开展还会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紧张感,使学生无法获得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机会,也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而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有效促进一体化读写教学的应用,能在课堂上促进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在阅读引导方面也会从写作指引角度启发学生深度的思考和探索,还会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互动探索时间,从而让学生能在读写有机融合化训练中获得良好的成长。

2.2一体化读写有助于实现读写能力的相互迁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探索一体化读写模式的构建,能将阅读与写作教学彼此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阅读与写作学习的一系列过程中,能与文本中的人物形成心灵交互和精神交互的作用,产生精神层面的共振效应,在精神融合的作用下帮助学生完成对生命意识的架构,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的生成。在有效组织开展一体化读写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读写能力的相互迁移,在阅读中能探索写作知识的融合应用,在写作训练中也能将阅读中学习到的修辞手法、谋篇布局方法等融入到创作中,从而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针对性的训练,有效保障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合理化培养。

2.3一体化读写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阅读是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写作是对语文知识的表达,写作能否合乎法度,与阅读存在紧密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探索一体化读写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能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探索的基础上,形成对文本知识的一体化认知,从而对自身读写综合素质加以培养。具体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能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对学生审美修养加以培养,而这都是学生在写作方面所必要的东西,通过阅读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手法借鉴、写作情感表达技巧,也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探索创造性思维的应用,从而保障学生的总体学习能力得到高效化的培养。

3一体化读写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教师探索一体化读写教学的有效应用,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下面就选取《猫》课程作为教学案例,解析一体化读写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和技巧,从“以读带写,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写中知读”“亦读亦写,联读悟写”三个层次针对一体化教学的实践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3.1以读带写,读中学写

“以读带写,读中学写”是一体化读写教学的基础层次,在此层次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作为重点,通过阅读教学带动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抓住课文描写的特点,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能掌握具体的写作技巧。在教学组织环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关键词句,学习描写主要特点的技巧,做到“知行”并举,保障教学效果的全面优化。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面向写作导入阅读教学内容,即“猫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生物,描写猫我们可以写猫的外表、猫的习性、猫的活动特点、猫的高贵、猫的爱睡懒觉等,但是要想对猫进行精准的刻画,我们就需要找到比较典型的东西,通过突出特点描写让读者能看到猫的特色,如果在一个小短文中对猫的所有要素都进行描绘,反而会写不清楚。而在课文中,作者对猫的描写就集中笔墨突出了猫的特点,下面让我们通过阅读一起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吧!”教师结合写作需求开展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解析掌握写作的技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结合《猫》文章与学生共同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大猫和小猫的特点进行概括,准确把握猫的特点,即大猫古怪、小猫淘气。然后教师整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和重点内容,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探讨老舍先生在课文中是怎样才围绕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加以描写的呢。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很乖”“贪玩”“尽职尽责抓老鼠”等角度分析作者描法的应用。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阅读,能看到关于大猫“乖”的描写都相对较为具体,而关于“老实”的描写则使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详略得当中对大猫的特点进行了刻画。在学生对文本阅读点和内容进行准确定位后,教师渗透写作方面的教育思想,在阅读中融入写作训练,即“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是怎样描写猫的,在作者笔下用‘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表现猫尽职尽责,用‘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表现猫贪玩,那么你们觉得如果想要表现猫爱睡懒觉应该怎样写?如果想要表现猫特别爱干净应该怎样组织语言呢?”在此过程中,借助阅读促进写作教学的开展,能构建全新的阅读与写作联合指导体系,突破传统阅读与写作分离的状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个人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

3.2以写促读,写中知读

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二者互为载体,教师借助写作促进学生阅读学习,也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锻炼,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按照一体化读写教学要求,教师在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准确定位阅读与写作教学实践的联结点,把握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关键环节进行训练,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优化表达能力综合训练效果,为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结合《猫》开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基于一体化教学指导就可以设计以写促读的引导方式,通过对课文中与写作相关内容的挖掘和渗透,辅助阅读教学的开展和创新,从而提高阅读学习有效性。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体验渗透写作引导方面的内容,使写作反作用于阅读指导,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指导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语言启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古怪本来是形容人的性格,那么你们觉得什么是古怪呢?老舍在课文中为什么说猫是古怪的?”学生按照语文教师的引导会初步对古怪进行思考,能找到合适的探索方向。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初步探究后,教师导入写作指导方面的内容,如“在我们对别人的性格进行评价时,往往会怎样说别人是‘古怪’的人?如果是你,你会从哪些方面选择相应的素材证明别人是古怪的?在描写被人古怪的过程中你会倾向于使用怎样的语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索,会提出自己描写他人古怪可能会使用“但是”,“可是”等词语,将古怪的人与其他人对比、与常规的状态进行对比。”在学生初步掌握人物描法后,教师联系课文内容对学生做出更深层次的引导,如“那么你认为老舍在课文中是怎样证明猫是古怪的?课文中老舍是怎样将几个方面的表现联系在一起的?老舍使用了哪些词语,表现出猫怎样的性格特点?”教师按照人物描写的写作思路去重新对课文进行阅读,感知老舍对猫的性格特点的描写,能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找到细节描写和性格刻画的方式,能对老舍笔下的猫多变的性格特点产生直观的认识,也能对老舍使用“古怪”形容猫形成深层次的感知。在此过程中,借助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支持,发挥写作引导的作用对学生实施阅读学习能力的训练,能让学生将写作方面积累的知识融入到阅读实践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实施合理化的训练,有效促进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空间。

3.3亦读亦写,联读悟写

在小学语文一体化教学实践中,读写的深度交融能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行锻炼,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迁移运用能力得到明显的增强,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开阔眼界,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度内化,有助于让学生联系阅读学习产生对写作的深层次看法,从而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显著提升。因此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内容,教师要尽量设置在阅读中领悟写作的教学活动,通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整合对阅读指导活动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厚积薄发,形成个性化的写作思路和模式,从而保障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例如:在小学语文《猫》教学指导环节,教师就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基于阅读领会写作的要点和规律,能对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在教师的指引下提高学习效率和综合水平。一方面,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把握细节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训练,如“阅读文章,能看出‘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一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能借鉴作者对拟人修辞手法的应用,对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描写吗?”“在‘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一句中使用了反语的手法,你能尝试模仿课文进行造句吗?你认为应该如何表达呢?”按照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进行深度阅读,并且在广泛积累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样会得到有效训练。另一方面,教师开发课外拓展阅读,让学生阅读夏丏尊的《猫》和周而复的《猫》对比分析不同表现手法的应用,然后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描写。在此过程中,教师借助课外对比阅读,能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综合阅读的基础上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个性化的写作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实施针对性锻炼。

4结语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篇5

一、“期待视野”说与学生个性阅读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根据读者的阅读心理,提出了“期待视野”说。他认为,当读者面对文本,原有的生活和阅读的经验都将参与到这次的阅读当中,读者会因此进入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产生阅读期待。期待视野是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包含了读者的“前见”和“期待”。“前见”是读者自身拥有的个性心理,不同读者的生活常识、人生经历、性格气质乃至阅读积累、审美趣味,会形成他们各不相同的前见。“期待”是读者进入和继续接收文本过程的欲望和动力,读者往往会因文本视野拓展了自己的期待视野而感到兴奋,并促使自己进一步生成对文本内涵的发现和理解。1.引导学生重视积累,拓展阅读期待视野。期待视野说首先要求读者重视积累和提升自己的前见。因为学生拥有越丰富的前见,其期待视野就越加开阔和细腻,他对文本的解读就越深入和深刻。但积累是长期的。积累首先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积累,其次是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这都需要教师引导,尤其是教材中那些经典文本,要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读。2.利用学生期待视野,设计阅读教学情境。学生前见是影响他们期待视野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要坚决摒弃那种“教参”灌输或前人定论而刻意进行的情境设计。这样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会让自己的期待视野参与其中来体味和解读文本。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定向期待加以充分分析、理解并给予尊重,否则将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阅读期待。3.重视学生期待视野,鼓励学生个性阅读。当利用学生的阅读前见,教师采用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与自己的“期待视野”存在差异的教学策略时,学生的期待才会被激发,才会进一步去阅读和交流,也才会有自己的个性领悟。

二、“召唤结构”说与文本多元解读

接受美学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伊瑟尔认为,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构成了文本的“召唤结构”。文本意义的生成,不是止于发现“原意”的过程,而是积极生成“新意”的过程。召唤结构正是激发读者根据各自的前见对文本包蕴的不确定点或空白进行想象和填充的动力因素,这是一种创造过程。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中更为常见的是,将文本视为一个静态的概念,“教师只能是已建立文本的解释者和传递者,学生只能是被建立的文本的接收者和吸收者。文本教学只是机械的、单一的、线性的传播,课堂教学一直是封闭的”。“召唤结构”说要求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白,采用多种问题生成策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期待视野和方式,赋予不确定性以确切的含义并填补空白,用各自领悟的“意蕴”去充实文本的意义。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篇6

[关键词]外语学习动机;大学艺术生;英语阅读水平

一、引言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很多的情感因素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影响。毫无疑问的,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动机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于二语学习中动机和态度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语学习的成功与动机和态度有关联(Gardner1985)。国内外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有很多。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始于Gardner和Lambea.他们从20世纪50年代对二语学习动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将外语学习动机划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大类。Gardner认为,如果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反映出他学习外语是因为外语有价值,比如为了升学,升职等,那么这种动机就是工具型动机。如果他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要对那个社会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或是为了融入该文化团体,成为该文化团体中一个未来的成员,例如,学外语是为了去目标语言国生活等,这种动机就是融入型动机。

动机的类型只是说明了学习者为什么学习语言的问题,它只表明学习的目的。而要全面考查一个人的外语学习动机,除了要了解他的学习目的外,还需了解他的学习态度、学习的努力程度以及达到目的的愿望。目前国内外不少外语动机研究都是围绕动机类型展开的并且取得很大进展。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专门针对大学艺术生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和他们的外语学习动机与他们的阅读水平之间有无相关性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外语学习动机类型角度,研究大学艺术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对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有无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参加本研究的被试是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14级艺术系一年级的共67名学生,其中倾向于工具型动机37人,倾向于融合型动机30人(根据调查问卷得出的结果)。

(二)研究工具

1.根据Gardner的amtB(attitude/motivationtestBattery)量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为了适应中国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了解他们最真实的英语学习态度和动机,本问卷中的所有表述皆用中文。

2.一套包括8篇短文的专项阅读测试题,用以测试被试的阅读水平。所有短文都摘自《英语周报》。每遍短文后设计了5个问题,40个问题,每个问题2.5分,共计100分。

(三)研究过程

问卷调查由研究者本人利用常规的上课前10分钟完成。每位学生被要求实事求是的回答问卷问题,且需独立完成。专项阅读测试卷也由研究者本人利用常规的两节英语课,共80分钟来完成。所有数据分析是通过SpSS18.0来进行的。

三、研究结果

(一)问卷结果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共79人,但由于有12名同学没按要求完成问卷导致问卷成绩作废,所以最后共收回67份有效问卷。关于大学艺术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总体水平状况可见表一。

(二)阅读测试结果

利用英语课堂80分钟完成的阅读专项测试结果,体现67个被试的英语阅读水平。关于所有被试的英语阅读水平状况及持工具型动机学生与持融合型动机学生间英语阅读水平有无差异可见表二。

四、讨论

(一)根据Liket量表,得分越高,动机越强。表一结果表明,67名被试的工具型动机得分在35分以上的有61人,占总人数的91.1%;融合型动机得分在35分以上的有54人,占总人数的80.6%。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所有被试都具有较强工具型和融合型动机,并且被试的工具型动机水平高于融合型动机水平。前人的研究也得到过同样的结果.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下面几个:首先,学习环境的制约。桂诗春(1986)认为社会环境影响学习者的心理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动机和态度。在中国,学习者几乎没机会实践或运用目标语言,也没机会跟目标语言群体进行互动、交流。而且,他们也缺乏所需要的语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没机会运用目标语言。所以,他们会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通过各种考试、获得较好的工作、升职或其他一些实际的目标。他们缺乏与目标语言群体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热情和兴趣,同样,也没兴趣去了解目标语言文化。他们认为这一切离他们很遥远。其次,教育导向的影响。在中国,各类英语等级考试中,阅读理解都占最高分值。这就造成这样的结果:中国的学生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就是为了通过各类考试。所以,在中国,学生的工具型学习动机比融合性学习动机强。

(二)表二结果表明,持工具型学习动机被试的阅读成绩在46分以上的有27人,占总人数的72.07%,平均值为53.4054;持融合型学习动机被试的阅读成绩在46分以上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73.33%,平均值为52.5667.由此可推断出:持工具型动机的被试与持融合型动机的被试,在阅读水平上无明显差异。从总体上看,67个被试的阅读成绩高于46分的共59人,占总人数的73.13%,平均成绩为52.9861,阅读水平较低。

五、结论

本次通过对大学艺术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和英语阅读水平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大学艺术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水平较高;工具型动机水平高于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得分在35分以上的有61人,占总人数的91.1%;融合型动机得分在35分以上的有54人,占总人数的80.6%)。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选择有趣的、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材料和多样的教学方式,定制恰当的和多样的学习结果评价方法和要求,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尤其是差生的自信心等。以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尤其是融合型学习动机。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篇7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观念;生活实际;信息技术

阅读教学是以文字信息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感悟生活、递增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以文字为支点进行学生内在心理的感化与启迪。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当将新课程改革中的先进理念渗透于教学实际当中,要找准阅读教学的中心与重心,要以阅读文本、信息技术、生活实际与学生主体之间的高度融合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体验。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知识与学生之间递进媒介的教师,其主观教学思想、教学水平、教学观念等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发展的实际效果。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达成一定的有效性就需要从教师根本的教学观念入手,以传统单一、保守教学观念的转变为突破口,以符合教与学发展的先进化、科学化观念支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创新。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但是阅读本身是一种主体性和主动性较强的行为活动,这就使得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活力,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个性发展,教学所取得的现实意义不大。因此,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课堂主宰的落后观念,要改变传统“一人堂”和“满堂灌”的落后形式,要将学生主体作为阅读教学的中心,要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知识文本之间的循环交流,要注重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独立探究能力的深化培养,要注重学生个性化思维、创新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的差异化培养,要在阅读教学中积极为学生搭建对话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情感、态度、技能等主体内在的全面性发展,并且逐渐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全方位发展。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向上态度

阅读教学起源于生活,其教学的内容本来就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素材,并且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中。在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中,生活作为教学的主要延伸被重点强调,将教学与生活进行紧密连接是达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的是生活中的故事情节,读的是生活中的生动事迹,教的是生活中的人生意义,学的是生活中的感悟乐趣。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应当奉行新课程理念教学与生活相联结的形式,要以生活为支点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内容为教学基础,深挖其中的生活元素和生活情感,让学生主体在生动的故事情节的感知中达成情感的融合;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外阅读中的著作内容进行教学延伸,广遍搜罗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社会情感和人生体会的经典文章,并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情感态度和内心感受深度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生活与文章的阅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启迪。例如,在初中语文《荷叶・母亲》的阅读教学中,文章开头以荷叶为支点引入母爱,以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在阅读此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对自己的母亲感恩。

三、合理选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的改革强调教学形式的开放化,强调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高度融合。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形势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应当以信息技术的生动、形象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呆板、无趣,应当以信息技术的可视、可听等优越特性取代传统死板、单一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主体的求知兴趣在信息技术的科学化支撑下得以广泛激发,让学生主体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得以深化培养。例如,在初中语文《观潮》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视频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示潮水暗流涌动的壮阔场景,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与文字的结合中自觉进入阅读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潮水的波涛汹涌。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将书面上文字化的阅读与具体生动的形象联系起来,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开发,也有助于他们的理解。

总之,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以及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中的重大意义,创新教育方法,实事求是,切实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现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教学的现代化指导,要以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基本原则为创新教学探求的范围,以生活为素材、以技术为支撑,以此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质、高效。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篇8

关键词:阅读文本情感体验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生命活动,人类的情感、精神和智慧是体验的结晶。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阅读教学,则注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强调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和情感互动,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生命意义的建构。

一、体验内化——语文阅读的本原追求

阅读活动是读者--文本--作者之间的互动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作为阅读主体激活了文本的潜在要素,重建了文本的意义,并通过文本认识了作者,同时也在阅读过程中改变着自己。语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进行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强调体验,即意味着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神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进行体味、领悟从而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二、多维体验——文本解读的清泉活水

1、读认:穿越文本层面,体认读物内容。读认是指借助有效的阅读形式,接近并体认文本的内容。关键是设法引导学生快捷穿越物质化的文本层面,走进读物的精神世界。主要分两个步骤:读通——读懂。“读通”是指扫除文字障碍,即读对字音、明确句子停顿、弄懂词语意思等。“读懂”主要是明白文章写了什么,即解读文章语言符号,把握作者情感。

2、读品:捕捉焦点信息,玩味语言内涵。“读品”就是阅读主体捕捉感兴趣的内容,多角度地对其语言进行玩味、揣摩,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说来,学生阅读作品的原初感受都比较粗略、浅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作品中来,在分析中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进入更深层的理解。运作过程为:猎点——发散——聚焦。其中“猎点”就是学生自由捕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散”即从多角度进行品味;“聚焦”则是重视、尊重学生各种看法的前提下,明确学生最带有相似倾向性的理解,即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3、读拓:交融主客智慧,生成个性建构。阅读是阅读主体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者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习惯、阅读期待、生活经历等进入阅读情境,并作用于文本的,其在阅读中的体验、感悟、结论等必定带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因而,“读拓”就是要使阅读主体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达到读者与作者智慧融合的境界,生成拓展性的发挥或超文本的独到见解,也即是个性化阅读的提升与内化。

三、立体融合——升华体验的情感沃土

1、教学流程分析。读认、读品、读拓的教学过程以学生情感为线索,运用开放的策略让学生自主探究,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作者情感融合并有超文本的理解来求发展。

2、课堂学习体系

(1)学生思维动态流程。好的文章是由情理交合孕育生成的艺术意蕴,实质上是客观生活在作家自我心灵中体验的晶体。因此,“阅读”过程就是学生带着对生活已有的认识再次去融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去解读“生活”的过程。而文本本身具有多元性、开放性,不同的阅读者在读认、读品、读拓的“阅读过程中,会以其固有的体验、性格、情趣对同一文本作多元解读,获得一个个染上个体生命意识的文本意义。体验阅读过程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过程,珍视学生体验的独特性,尊重其体验间的差异性,给学生以充分体验的时空,从而沟通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2)课堂对话动态流程。读认、读品、读拓过程中,学生的个别自由阅读、小组讨论、学生在全班发言以及教师适时的点拨、总结等,是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环境不断进行着对话和交流的多边多向的交互活动过程,也是关注学生体验的情景性的对话过程。对话通常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展开,学生不再是知识的仓库,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发生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及创造的过程中,教与学完全融合在师生交往的活动中。学生是这些交互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学生就是在这种活动过程中体验生命、建构意义,内化成语文素养的。转贴于

(3)解读过程更具情感性。体验阅读活动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与交流活动。连结两者的纽带是情感,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进行的是情感的交融与同构,使文章的“我思”带动着学生的意识和原始活力中的全部无意识去追逐新的生命意义。学生在分析、把握、体会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经历心灵的洗礼,使自己的精神内涵得以个性化的充盈与发展。

参考文献

⑴吴效锋主编《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42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中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不应当局限于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语言背后所承载的语言背景和文化信息内容。由于不同语言所表达的社会文化不尽相同,因而,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文本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提升学生对文化背景的敏感性,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熟悉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征和文化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在我国长期的英语教学中,存在对社会文化元素重视不足的问题。传统英语教学观念认为,只要学生掌握语言成分的正确用法,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英语语言能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还要关注社会环境和文化元素的影响性作用,不能再局限于对语言符号的识记、语法规则的机械记忆等,而要将这些识记性的内容与社会文化因素融合。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许多学生不会具体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不会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文化环境之中,从而出现交际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导致跨文化交际和沟通失败。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大多选用源自英语国家的阅读材料,其中包含了丰富而深邃的语言文化元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文化融合和渗透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路径,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意识到词汇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意蕴。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西方文化,要注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要理解语言材料中的文化内涵,提升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的语用能力。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

(一)注重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融合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词汇的学习和记忆是前提。师生要意识到中西方文化中对词汇的不同用法。教师在教学阅读课文的词汇时,要引导学生认知相关词语的由来。例如,向学生讲解英国的“马文化”与中国的“牛文化”的差别,并介绍相关的词汇。在英语中关于“马”的词汇丰富而有趣,如:talkhorse(吹牛),horseandhorse(并驾齐驱),getonone’shighhorse(趾高气扬)等。而汉语中的“牛文化”较丰富,有一个概括性的词汇“俯首甘为孺子牛”,蕴含着中国汉文化中,牛“吃苦耐劳、勤奋踏实”的形象。

(二)注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融合与渗透

1.导入阅读内容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阅读文章中的文化与情感挖掘,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尤其是以文化、艺术、习俗为主题的阅读题材。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精彩之处进行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苏教版牛津高中英语“theeconomyortheenvironment―mustwechoose?”n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文章中的疑问句“theeconomyortheenvironment―mustwechoose?”向学生传达文化信息和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不能忘记社会责任,对于环境的保护要有担当,认识到社会发展与环境并不是相冲突和矛盾的关系,而应当是平衡与协调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情感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

2.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学生喜爱的课外英文作品或报刊,让学生阅读并收集西方国家的民俗风情、文化习俗等,带领学生畅游于广阔、精彩的文学艺术世界之中,在英美文学作品的课外阅读中,拓宽学生的视野。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篇10

一、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有效形成??生互动

藏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融入、协调完成交流与良性互动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发放扬教学民主,才大幅度提高同学们的课堂“主人翁”观念,磨炼他们主动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积极融入学,也融入教。假如教师只是依据自己的思维对策与以往的教学对策,或直接或抽象地告知学生准则答案,那就很难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难以关联到同学们的心理观念的接纳,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同学们的主体观念就不会被调动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藏语文阅读教学中,必然摒弃以往的教学意识和措施,发奋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尝试着让学生融入教学,表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融入教学:教师给学生设计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而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藏语文阅读教学有何提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藏语文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藏语文阅读教学中,这种措施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辅助,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探究的甜头和融入教学实践的趣味。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发起被教师接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调动的兴趣成为课堂教育的前奏,也成为学生积极积极加入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以及对学生"点子"的考察,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措施是学生最易接纳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迎接的,通过教学、教法的好转,就可以大大增强教学质量,收到很好地教学效率。

二、藏语文措施辅导,提高阅读训练

(一)藏语文措施辅导

无论是哪种语言文字,在语言结构和文字风格上都有清楚的法则和特点,学生假如基本学会这些法则和特点,则能够大大增强藏语文阅读剖析的效率和质量。在藏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汉语和英语阅读教学常见的,提高措施辅导,以及对学生展开精读、略读和选读训练,通过归纳梗概、划分段落、文章续写等途径,使学生具备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结构、明确文章主旨、体会文章精华的能力,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于文章用来研究和处理,以便增强藏语文阅读剖析能力。举例,在学习藏文版的《变色龙》的时候,教诲学生以提纲的措施总结故事拓展脉络,造就学生掌握故事节奏及线索的能力。

(二)提高藏语文阅读训练

要想增强初中生的藏语文阅读剖析能力,不能只推进阅读教学辅导革新,还要提高藏语文阅读吃透训练,通过"讲练融入、知行合一"的教学实践模式,不仅告知学生藏语文阅读的对策,也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造就学生阅读的习惯。一般来说,通过展开自主阅读、完成阅读习题、书写阅读笔记、沟通阅读心得等对策,都可以起到强化藏语文阅读训练的效果。其中,完成阅读习题和书写阅读笔记是"单刀直入"的训练对策,较为直接和高效;而展开自主阅读和沟通阅读心得等方规律是"耳濡目染"的训练对策,越来越有渗透力和延伸性。老师应该将这两种对策巧妙各方面综合剖析,以增强藏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譬如,老师应该介绍学生阅读通俗易懂的《阿古顿巴》等藏区民间故事,并教诲学生总结故事大意或书写故事提纲,将直接训练和间接训练各方面综合剖析,增强同学们的藏语文阅读剖析能力。

三、注重养成同学们的藏语文阅读习惯

有位哲人说过:“兴趣习惯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实际的广袤中小学生来说,培?B他们关注藏语文阅读形成习惯是迫在眉睫的。实际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知识更新快、变化大,我们广袤的中学生就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用新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要想获得新知识就要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的优良习惯。

好习惯怎么培养?藏语文教师就要从教学入手,上课不能上哑巴课,不能没有读书声。在你的藏语文课中,要布置好学生读课文的有效时间,单个读、小组读、全班学生读,都要有所表现。这样一来,你平素训练多了,习惯会养成自然,学生也会造成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