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十篇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十篇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7:19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篇1

关键词:职教集团;教育信息化;互联网维;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38-04

一、建设背景

历经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和政策推动,我国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2014年年中,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实行方法做出规划指导,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需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这对现代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提出新的要求。

成都汽车产教联盟是依托并服务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的由全省56家中、高职院校,47家整车生产、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及相关行业,以及成都市龙泉驿区政府多个部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参与的新型职教集团。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师资共育、研培共担,学生学徒一体的教学平台是有效发挥集团功能,践行集团创设宗旨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问题

1.为什么老师们不喜欢精品课程

长期以来,精品课程一直被认为是实现教育公平,解决师资不足及能力差异的重要资源。但是在实践中却往往事与愿违。分析精品课程不被老师们喜欢的原因,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课程内容与地方经济及社会环境脱节,一些老师无法完整理解精品课程的精髓,意图依赖课程资源,结果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老师们反映精品课程不好用;二是精品课程设计者设定的学情与使用者面对的学情差异较大,一些地区学生接受不了,老师们反映不能用;三是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对自身素质都有较强的信心,表示不愿用精品课程。

2.好的教学资源在哪里

离开了精品课程,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如何获取有效的教学资源?企业希望学校培养的人是适用对路的实用型人才,但是企业究竟需要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企业的需要能否有效转化为教学的目标?企业的资源能否为学校所用?教师是否可以通过企业渠道获取到资源呢?

3.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哪里

无论多么美好的教学设计,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手段,无论多么给力的资源,都必须有学生愿意用,愿意学才能够发挥它的作用。那么今天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哪里?在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接受调查的2471名学生中,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仅占1.8%,愿意配合学校对中职生的学习进行督促和干预的仅占到15.6%。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严重消退,外部来自家庭的动力也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4.如何有效开展员工培训

企业希望自己的员工是合格的人才。当企业产品升级的时候,企业希望自己的员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跟上技术改革的步伐。但是企业有利润的追求,有繁重的生产任务。如何处理好员工培训与生产之间的时间冲突?如何保障学校的培训是有效的?企业能将新技术交给学校进行培训课程改造和处理吗?

三、功能设计

根据职业教育规律,依据职业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建设智能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搭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生态圈,可以实现职业教育集团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和无碍对接。

(1)对联盟内学校:以互利共生为准则构建没有边界的新型教育共同体,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联盟内学校依托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优势,通过平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企业用人标准,汇集数据流到企业,并获取企业用工选才信息,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对联盟内企业:以安全适用为准则构建没有场地限制的培训机构和人才市场,促进联盟内企业招工选才,帮助在岗职工的技能提升,科学解决企业季节性用工荒难题。一方面,联盟内企业依托平台开展企业职工在岗培训,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平台学习获得认证并在达到一定积分后,通过企业在线审查考核,可以直接进入岗位。有效缩短招工和培训周期,降低招工和培训成本。

(3)对在校学生:以压力适度,富有趣味为准则构建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效率和技能水平,从而提升职业品质。通过平台,学生可定向学习符合企业用工要求的技能,可定制课程学习并通过课程置换获得学校认可的学分,可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可对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跟踪和评价,从而主动调整。

(4)对离校学生:以持续关怀、共同成长为准则构建无限延伸的教育支持,交流职业心得,获得技术支持,提升技能水平,拓展社交环境。毕业生可通过在平台进行技术交流和技术咨询,可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提高生活品质,可通过互动交流建立专业领域内的社交圈。

(5)对企业职工:以灵活适用为准则构建没有围墙的继续教育场所,提升技能水平,提升工资待遇。通过平台学习和优化工作中所用到的技能,参与企业组织的培训,通过学习获取积分和相关技能证书。

(6)对学校教师:以易学好用为准则构建无缝对接企业并有效提升自我的平台。教师通过转变教学思路,拓展授课渠道,改革教学方法,研习新的教育模式,在减轻教学压力的情况下获得高效教学回报。

四、实践探索

1.学习借鉴mooC教学思想的平台设计创新

在设计教学平台时,引用mooC学习方式多元化、终身学习、兴趣学习、互动反馈的优势,结合职业院校独有的校企融通、工学结合、做中教、做中学的教育特性,考虑学校所处产业的特殊位置,设置至少五类的角色体系,打造服务于在校学生、离校学生、在职职工的“人人通”门户体系,以十大应用为核心的统一公共服务平台,搭建“aaa”(anytime,anywhere,anystyle)级的应用模式与访问客户端,建立信息化支撑体系与运维支持体系,为联盟提供教学、学习、培训、选拔、信息交流、考核评价服务。

(1)实现职业技能认证o2o的微创新

依托国家技能鉴定所,打通线上线下技能认证体系,实现技能认证o2o的微创新。

(2)打造个性化私有领地,进行人人通空间微创新。

打造学生空间、教师空间等私有空间的同时,增设企业空间与学校空间。

学生空间:由学生自行建构。学生可以从平台抓取规定学习内容和兴趣学习内容,形成个性化学习领地。空间在保持学习和学习轨迹记录的基础上,连接企业的实习、实训、面试、招聘。

教师空间:由教师个人自行建构。教师可以从教师从平台获取资源、素材,可以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学习资源,并可以将教学感悟、教育随笔、其他学习内容、个人工作总结等等纳入其中,形成具有记忆功能的个人移动业务档案空间。

企业空间:由企业通过平台管理方授权获得。企业可以将自己培训人员开发的资源放入其中,也可以通过授权方式委托院校教师帮助开发培训资源放入其中,由员工有条件地进入其中进行学习。企业可以监控学习情况,以实现内部培训和继续教育,并连接学校实习、招聘、技能认证。

学校空间:学校通过平台管理方获取授权,建立自己的管理空间,可以管理自己的教职工和学生。平台会对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大数据分析管理,智能化推荐人才,加强学生、教师、企业三者联系。

2.基于微课与精品课程资源库认知的资源库创新

在设计平台资源库时,考虑到已有的精品资源课程使用效果较差,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兼顾“教师对优秀教学素材、学生对灵活化的教学内容展现、企业对内部培训素材”的三方需求。借鉴微课的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情景化教学等优点,我们提出由教师将已有的精品课程进行“微格化”处理,再结合教师本身,创作一批新的优秀教学素材,形成新型教学资源库。

(1)药柜式资源库,资源管理的微创新

目前的课件(教育资源)往往是独立的、程式化的、容量较大的教学资源。它们依据特定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封闭性、固定化和不可选择的特点。而现实中的教师是具有生命活力、选择性强、具有自身教育风格的。他们的学生具有个性,包括时代特色与地域特色。传统的精品课程式资源难以达成教学的个性化追求。为此,我们统一组织教师对教学课程进行“微格化”处理,在将一门课程分解为几百上千个知识与技能点的情况下,通过校企共同开发的方式针对同一知识点(技能点),创建一批“同质异形的积件”,然后将它们分门别类地放到“药柜”里。教师通过访问平台生成的分类目录就可以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的大数据推送功能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源。

说明:教师可以从资源库中搜索获取相关素材和资源成为自己教学课件和教案中的组成部分,最终形成教学处方。

(2)同质异形――药材式的课程积件,资源形式的微创新

就是在针对同一个知识与技能点,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呈现。如ppt、动画、多种形式的视频、音频等。由于仅仅针对一个点,内容少、时长短、容量小、便于自由组合,因此称为积件。

(3)处方式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的微创新

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医家主张对症下药。有了积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及平台大数据分析,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学习基础等五个方面入手,设计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这就是“处方”。同时还引入评价的动态机制,对学习者的学习特质进行准确、全面、动态的评价,形成了从诊断到处方,从处方到应用、从应用到反馈的动态闭环。平台还可以通过应用实例研究与初步的统计结果分析,展示了个性化处方式教学设计在实践中的使用过程与应用效果,帮助教师矫正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方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基于游戏化的学习动力模式创新

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惰性较强的特性,我们设计了“学习动力激励系统”,从多个维度去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通过积分、星级评定与学分认证的方式衡量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其展现形式如下:

(1)建立积分体系,功绩评定微创新

平台设有积分商城,无论是学员、教师、职工均可用其所获得的积分兑换相应的物品,积分可通过线上学习、考试、教学资源、教学课程、招聘、面试、论坛发言、参与平台活动、购买平台增值服务等方式获取,获取积分的比例可由贡献方按照平台积分规则自由设定。

(2)学分认证,学分制运用机制微创新

为了鼓励学生踊跃使用教学平台,将线上学习结果直接与学分对接,联盟学校承认其有效性,在学分认证上从时间维度给予更充裕的时间,充分考虑每个人学习进度的差异性,超前完成学习者,可选修其他支持认证的课程,可用作部分课程的替代学分。

(3)星级评定,激励机制微创新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能力标准总共设为五个星级,在线上线下根据每人实际测评成绩,综合评定其能力等级。不同的星级有不同的标准,高星级学员不仅自身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还需要在工作环境改造、指导低星级学员等方面承担一定的任务。学员晋级,不仅可以得到平台大量的积分奖励,还可以在校园环境中获得等级标识、进入特定区域、组建学习团队、获得物质奖励等待遇,并作为其获得企业实习机会、面试机会、更高的岗位薪资待遇和奖学金评定的依据。从而实现“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融合”。这种“指导教师―>优秀学员―>学生”宝塔式的师傅带师兄、师兄带师弟的教学模式,不仅弥补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也实现了学员能力的均衡发展。

五、后续研究

(1)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制作“同质异形”资源的能力和兴趣,丰富“药柜”中的“药材”的品种和质量。联盟内教师的能力有差异,眼界、隐形知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存在差异。这些都将影响资源的制作与采集。

(2)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通过保密协定有限开放新技术、新工艺、新配方的信心,实现企业技术资源向培训资源和课程课程资源无碍流淌。

(3)如何发挥教学平台的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为全省职业教育资源分配提供参考数据。

(4)如何有效构建与教学平台相适应的智能化实训中心,运用物联网技术搭建更加优质的政、行、企、院校融通的联盟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7-33.

[2]杨曼,王运武.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10):465-473.

[3]谢舒晓,李招忠,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应用[J].电化教育教学,2007(5):34-38.

[4]辉.试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分类与利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5):106-107.

[5]万力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45-49.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篇2

关键词:互联网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65

互联网发展极其迅速。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人们可获得极其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可以搜索名词的解释、中英文翻译、技术文献和录像资料等,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专业课往往理论性较强,抽象程度高,易导致学员理解较难、花费时间与产出不成比例和学员兴趣缺乏等问题[1]。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相关资源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如何利用互联网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和简单化就值得我们教师深入开展相关研究。这里仅从教学的角度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

1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辩证关系

要利用好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教学,提升专业教学质量。首先,应明确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教学只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是辅的,而非必须的,而纯粹的专业教学,则是必须的,是专业教学的核心。简单的讲,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但不利用互联网并不意味着就不能通过其它方法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因此,在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教学时,应当抓住主次,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教学的中心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而并非为了利用互联网资源而利用互联网。其次,要明确只有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才能达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增加学员学习的兴趣,而生涩的应用互联网资源反而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从而使学员缺乏学习的乐趣。

总之,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辅助专业教学可以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2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专业教学的方法分析

2.1可用于专业教学的网络资源分析

网络资源非常丰富,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可以搜索专业名词的解释、专业名称的中英文翻译、专业技术文献和专业录像资料等。专业名词的解释通过诸如百度、谷歌和搜狗等搜索引擎即可获取;专业名称的中英文翻译则可通过金山词霸在线、谷歌翻译等获取;专业文献则可通过诸如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一些论坛等下载;专业录像则可通过百度视频、迅雷视频、ppLive和相关论坛等下载;此外,一些仿真虚拟实验程序[2-4]和源程序代码也可在各种论坛或相关专业网站的免费下载区进行下载。

2.2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教学的常用方法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教学的方法较多,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本着“为教学中心服务”的原则。这里仅对比较常用且有效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

第一种利用互联网资源的方法为直接引用法。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也容易被大家接受。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所获取的网络资源要直接与所授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密切相关。如讲授航天技术概论这门专业课,在讲解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直接引用网络上下载的飞机利用空气动力起飞的视频和flas等。又如,当专业教材上某些知识内容解释不甚明了,而这些内容又非常重要或者学员非常感兴趣,则可以通过直接引用与之对应的网络资源。采用直接引用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当获取的与专业知识点相关的网络资源信息较多时,不易直接照搬或罗列,应当根据与所授知识情况进行整合或取舍,以达到提高引用效率的目的。二是引用应当有恰当的过渡,不应生搬硬套,以防教学效果下降。三是引用应适度,过多的网络资源引用反而会冲淡主题,特别是引用过多会导致学员注意力分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第二种方法为类推修正法。这种方法针对的对象是无法从网络上获取直接可用的资源,必须采用类比或类推等方式加工后才可用于专业教学。如从网络获取的事例与所授专业课需要列举的事例相近,但仅仅是相近,而无法直接引用,需要根据专业课的对应知识进行适应性加工。采用类推修正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获取的资源必须是密切相关的,这样才有可能采用类推的方法进行适应性修正,使其适合专业教学。二是获取的资源必须合乎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在类推修正后,保证能够合乎逻辑,用于教学时才能显得恰当。

3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估

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是开展专业教学的目标,利用互联网资源能否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就需要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一方面,可以肯定恰当的利用互联网资源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a说明要搞好专业教学,不应局限在现有的教材或参考资料,应当根据科技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段,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以更好的适应时展。教学质量评估可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利用与往届学员的考试成绩和作业情况等进行对比检验,以量化的角度说明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程度。

4结语

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只是一种手段,恰当的利用好互联网这一资源,将对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开展专业教学时,应当利用好这一资源,但不是依赖这一资源。

参考文献:

[1]周小刚.网络化虚拟教学实验研究[J].时代教育,2012,(7):109-110.

[2]邓于.高校开放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2,31(1):90-93.

[3]宋清阁.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科技教育,2012,(2):193.

[4]王建平,马卫国.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28(30):116-117.

作者简介:周小刚,博士,讲师,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25

熊陶,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25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篇3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始于21世纪,最早是由美国图书馆界提出来的,它是将文献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能力。美国德萨斯大学图书馆在他们的信息素养导修网页中指出信息素养是一种“使人能够更有效地选择、查找及评估传统或网上资源的技巧”。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馆长委员会提出信息素养的明确定义:信息素养就是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查找、评价和有效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在2001年第4季度报告中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他们认为信息素养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能力素质,它涉及到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我国,也有人对信息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认识,如李东国教授指出信息素养具有三要素: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以及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因而可以说信息素养就是一种基本能力,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对于图书馆而言就是一种能正确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能力。信息素养就是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信息资源的能力。而现在诸多流行的各种信息技术就是信息素养的工具。

二、国内外关于信息素养的标准和内容

在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协会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及具体内容。他们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也就是他们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更强。当学生们获取到足够多的信息资源后,就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也才能够更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资源,并能激发主动探寻与个人兴趣相关的信息资源,从而能更深刻发理解和欣赏信息资源中创造性的东西,抓住信息资源里核心的部分。其次,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更能理解和融入社会,符合社会相关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生活会有一个更为积极和正面的态度。针对我国学校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说,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来有效获取信息资源,主要是学习资源相对较多。其次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分析综合,归纳鉴别等等处理,并生成对自己有用的具有个人特色的信息资源。再次,在获取的多种信息资源的交互使用的基础和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信息,达到获取信息资源的最终目的: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并产生新的效益。这些效益可以是解决某些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也可以是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后,怎么通过这种信息协作,使之成为延伸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高效手段,能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在面对各种杂乱,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从中只抽取对自己积极有利的,更为正面和正确的信息资源,抵御和排除干扰,并能时时提高和完善自己,使之合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三、信息素养教育在我国目前的发展和现状

信息素养其实是内涵非常丰富、含义非常广泛的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的本质就是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对人们必然要求具备的一种能力。而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和工具,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地一种能力。随着信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地发达,以及人们基本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已远远超过以前,更不用说当代的大学生们了。他们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基础,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QQ、微博、微信等等,还有各种手机应用的app软件,多如牛毛,不可胜数,他们玩得非常纯熟。如何通过图书馆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首先他们已经具备相关信息素养的最初级的基础。图书馆要做的是,让他们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从图书馆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资源来服务于他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他们要学习和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获取自己的信息资源,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准。当然,学习获取信息资源,并不要求非得精通信息技术,只要能熟练使用和操作相关软件就可以。获取信息资源的手段和方法非常多。并且,随着计算机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相关操作也越来越简单和人性化,能为人们24小时不间断地随时随地提供各种便利、及时可靠的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社会生活。

四、通过图书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手段和措施

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图书馆服务,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那么对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宣传和信息技术的培训非常重要。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有资源读者不知道用,图书馆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宣传方式和培训手段等让读者来了解和学习怎么去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或者说信息资源。可从以下三种方式来考虑进行:

1、图书馆定期在学校开展文献检索工具课、专业数据库的培训和讲座。通过给学生定期上这些课程,让学生对获取信息资源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有一定地认识和了解,最终能够熟练地利用和运用这些技术手段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

2、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各种移动网络技术手段等宣传和推送渠道,来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即利用现代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来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比如说,现在较流行和普及的微信、QQ、微博和众多的手机app软件等等。

3、与学校的各个学院合作,通过合作课堂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能力。通过融合图书馆的相关信息资源,达到一个交互提高,让学生能够更好和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或者说信息资源。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篇4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团体学习;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17-04

团体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实效的学习理论与策略,已进入幼儿园教师的学习生活,并成为园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教师团体学习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其专业发展的速度与进程。个人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石与核心。其主要作用是个人借助对自身知识系统的梳理,有意识、有目的地积累和获取、交流和共享、应用和创新知识,并通过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专业竞争力来不断适应持续变革的社会。把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幼儿园团体学习的领域,将会逐步改善教师的学习品质,提高教师团体学习的效率。加速教师专业实践理论的建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一、团体学习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

21世纪是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最需要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时代。变革是其重要特征。与过去任何时代的变革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变革不再是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定活动,而是生活的一种普遍形态。持续的变革不仅使人类的知识以几何级数持续增长。也使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个体都感受到知识对个人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来自知识不断更新的种种压力。美国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经告诫道:一个人如果每年不能将学习过的知识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尽管知识更新的比例有待商榷,但当今知识的更新速度确实“已经到了我们的想象力跟不上的程度”(C.p.斯诺)。

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幼儿园教师如果再以“过去的知识”来教育“今天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社会”,必将被社会和时代淘汰。有效的持续学习与进取成为每位幼儿园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意义上的“学习”已远远超出传统的单纯“因循”和“继承”知识,而成为能动地获取、运用、生产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通过理解、体验或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随着学习观念的改变,那种单靠个体力量来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而团体学习则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

团体学习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目的)而将不同的个体集合起来的一种共同学习的形式,是知识经济时代个体更好地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知识的有效学习方式。在崇尚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自古就有团体学习的方式,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它才真正引起大家关注并日益成为引领组织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单枪匹马式的个体学习形式日渐受到重重阻碍与挑战,借助团体的力量促进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渐成为明智选择。在一个学习型的团体内,“即使是一个最年轻、最没经验的教师也会比任何一个有经验和有才干的,但与教育集体背道而驰的教师做更多的工作”。

二、改变团体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

团体学习从主体上来看,包括组织有计划安排的团体学习和个人自发形成的团体学习两种:从常见形式上来看,主要包括指导型团体学习、表现型团体学习和研究型团体学习三种。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团体学习,对幼儿园教师个体来讲,都是发展专业和提升专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然而。虽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幼儿园教师都认为团体学习对个人的专业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并非每位教师都能主动、自觉、有效地利用这种学习方式。他们一方面缺乏有效利用团体资源的意识,另一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来提高个人在团体学习中的效率。在不少幼儿园中,团体学习已成为一种制度化、形式化、模式化而又让人“割舍不下”的学习方式:

――我原来很喜欢参加幼儿园的团体学习。现在越来越觉得这种学习缺乏新意了。每次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雷同。

――团体学习越来越模式化了,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探讨,大家各说各的理由,总想压倒别人。

――团体学习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形式上的东西,越来越索然寡味。学习时,大家常常似听非听,轮到自己发言时也很容易对付,因为套路早就熟悉了。

――团体学习中主持者的控制过于严格。总是牵着大家的鼻子走,太死板了,老师们都快成“木头人”了。

――团体学习是我们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我们往往抱着较高的期望来学习。但常常失望地离开。

除此之外,团体学习过程中,“你谈”、“他谈”、“大家谈”,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很多在场的教师常因仅仅成为他人的“知识供应商”而迷失了自我学习的目的与方向,这自然容易形成“团体学习热热闹闹。个人收获寥寥无几”的局面。

尽管一些园长和教师已对团体学习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并逐步产生了加强对现有团体学习管理的需求。但在制度化管理下的许多幼儿园中,管理者和组织者对团体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对单位时间内团体学习的效率问题也未能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幼儿园还是教师本人,都只是延续着团体学习的行为,而并未认真核算过学习效益――学习投入与学习产出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幼儿园和教师个人在团体学习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为每次团体学习进行的各项学习资料的整理、物质材料的准备等,与团体学习的效益之间并未呈现应有的正比关系,这其实是对团体学习资源的无形浪费。如何充分发挥团体学习的内在优势,如何借助团体学习更好地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个人知识管理:团体学习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选择

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的时代,学习是教师个体获取专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意义赋予、分享和创造的过程。团体学习是在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之间展开的一种协商学习,团体中的每位成员正是在与其他成员的互动中建构着个人关于专业知识的意义。个体和团体之间并非二元论中的对立两极。个体是团体知识的“创造者”。而团体则是个人知识的“放大器”。大多数知识的转化是在小组或团体的层面上发生的。团体学习具有“综合”个人知识的功能。在团体学习中。幼儿园教师应善于充分挖掘团队资

源促进个体专业发展,并有意识地“着重知识的系统性管理与学习,否则,个人的知识与能力将呈现落后、无法与时俱进的现象。个人将沦为所谓的‘传统产业者’,不能适应快速变动的社会,终将为时代所淘汰”。

然而,很多教师由于个人知识管理意识的缺乏和管理能力的低下,未能有效地利用团体学习给自身专业发展提供的“免费”知识资源。有些幼儿园教师即使利用了这些随手可得的资源,并获取了某些有价值的专业知识,也因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策略。而未能把获取的知识碎片整合并转化为指导个人教育教学实践的隐性的“个人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团体学习的效益自然难以显现。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个人知识整理和增值的方法,是知识管理理念在个体身上的应用与拓展。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通过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与优化,及对自身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更有效地整合与补充自身的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并最终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个人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个人通过对各种知识资源的管理,调整和完善自身知识的运行方式,逐步形成内在的自我反省机制。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各种知识作系统性的组织、整合与应用,达到以最少付出获取最大收益的效果。即“是为了高效地、有偿地开发和使用智力资本”。把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幼儿园的团体学习领域,并积极探索适宜而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将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团体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品质的改善。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篇5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 ;资源获取

中图分类号:G434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对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提高其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笔者以新疆中小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了新疆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获取现状的问卷调查,从学校的硬件状况、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情况、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获取环境的整体评价共4个维度全面展开,以期得出影响教师进行资源获取的主要因素。

2 ;结果分析

2.1 ;资源下载是否需要收费

这里所指的收费并不全指现金支付,有些也是资源平台中为了资源流通所制定的虚拟币。一般建设主体为商业机构的平台资源,都需要支付相应的虚拟币,也有部分资源为免费资源。建设主体为政府教育机构性质的,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所建设的资源一般都可免费使用。

2.2 ;教师可获知的资源获取渠道的信息

资源获取渠道的匮乏是影响教师进行资源获取的第二大障碍。目前教师的信息来源主要以同伴推荐和自行搜寻为主。但是同伴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时受彼此间情感联结、同伴资源渠道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不具有稳定性。自行搜寻需要教师对资源获取渠道进行新的质量论证,获取效率较低。

2.3 ;资源内容本身

资源平台中,资源内容是否具有适切性、数量和种类是否丰富,都影响着教师对资源的获取。而对资源内容质量、平台资源数量和种类的评价都来源于教师以往的资源获取经验和使用经验。这就需要在平台建设中,加入对资源内容的质量考核、丰富资源数量和种类。

2.4 ;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笔者通过访谈得知,绝大多数教师已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检索方法,但对于高级检索技能却表示陌生。

3 ;发展建议

3.1 ;通过提高教师的共建共享意识和加大政府的资源购买力度,克服资源获取障碍

用户主要有两种途径可获得虚拟币,一种是现金购买需要支付虚拟币才能获得的服务或兑换等值的虚拟币,一种是用户上传优质的原创资源并获得其他用户的下载。问卷调查显示,近半数的教师有原创的资源积累,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对自行开发的资源进行优化后上传至资源平台,从而换得其他用户的虚拟币。其次是通过加大政府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购买力度,学校可以通过提高对公共账户的购买数量,方便教师进入更多的资源平台进行资源下载。对于由政府投资创建的资源平台,依旧对有资源共享需求的用户进行免费开放。而由于资源的无偿上传而导致的资源创建者的流失问题,政府可将无偿上传转变为有偿奖励,通过对所上传资源的资源评价和用户的下载使用率,进行资源质量的等级评价。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奖励力度,定期对资源创建者进行奖励支付。也可将教师的资源创建表现与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挂靠,以此来激励教师参与到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中。

3.2 ;加大资源获取渠道的宣传力度,进行资源的广泛推广

拓宽资源的宣传渠道。目前,可供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层出不穷,而以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渠道信息存在流通不顺畅,宣传力度小的推广瓶颈。所以应该积极地打开推广局面,大胆拓展资源宣传渠道,结合主流的信息沟通工具和平台进行资源渠道的立体式推广,如通过QQ群、微博公共账户、微信公众账户等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资源获取渠道的宣传与推广。

以学校为主导,定期对教师进行资源信息的推荐。由学校带头,建立起资源推荐公共平台,有效地搜集学生、教师的资源推荐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后,定期以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告知教师。除了对他人的推荐信息进行汇聚整合,学校也应派专人对资源获取渠道的信息进行刻意收集。

3.3 ;在现有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中,嵌入针对教师的个性化资源需求服务

(1)在账户管理中,加大对教师个人的资源需求分析。增添对教师个性化资源需求的信息管理,包括其任课的教学科目、年级段等个人师资信息,希望获取的资源形式、资源推荐方式等资源获取习惯。尤其针对新注册使用的用户,其对平台的具体操作较为陌生。更应该对其个人的资源获取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其进行资源的快速获取。

(2)加入个性化资源推荐功能。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教师的搜索、下载记录,为教师进行资源推荐。使得教师能快速地找到其满意的资源,减少资源检索时间,提高资源获取效率。

(3)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评价系统。在数字化资源平台中嵌入资源质量评价系统,实现对平台入驻资源的动态管理。教师可在其浏览或下载某教学资源后对资源质量进行个人的主观评价。资源管理平台定期对资源质量的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评定较低的资源予以二次评估进行质量等级评定(合格/不合格)。对认定为不合格的资源,管理者将认定信息反馈给该资源的提供者,建议其进行资源质量的提升,同时停止该资源在资源平台上的。直至资源提供者递交资源优化审核,并获得通过后再恢复其资源在平台的正常。

3.4 ;提高资源平台的准入门槛,优化已进驻的资源内容

平台管理者要严把新进入的资源质量,放缓资源在数量上的建设,转而关注资源在质量上的提升。对于已入驻资源平台并顺利的资源,管理者需要对这些旧资源进行合理的规整瘦身。对内容重复的资源予以筛选,仅保留原创资源。

参考文献:

[1]牛亚男.教学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篇6

关键词:信息素养;终身学习;专业化

所谓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中,高效地获取信息、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有效地应用信息的综合素质。考虑教师职业的教育性特点,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包含信息导航、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心理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等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信息时代的特征所决定

1.信息资源成为社会的战略资源。国际通信联合组织的(全球共享基本通信与信息服务声明)概括了知识与信息在信息时代的五大价值:(1)知识与信息是正在形成的全球信息社会的生命线与社会基础;(2)知识与信息是发展中信息经济的主要资源;(3)知识与信息是日益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的中心,并正在促进一个以一系列崭新的遥距模式为特征的遥距经济(tele―economy)的产生和发展;(4)知识与信息将对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划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决定企业与国家经济的竞争能力,并且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与模式;(5)知识与信息比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威力,它们将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商品,是效率与效益的关键所在。

2.信息总量急剧增加,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面对海量的信息,研究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去获取、处理和利用各种信息就显得特别重要。

3.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生产转向依靠高新技术、智力资源;人际沟通和交流方式变得多样、高效;思维方式由线性思维逐渐过渡到立体网络思维,大幅度拓展了人类的思维空间。

二、信息时代所要求的新型人才的特点所决定

1.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日本学者增田米二在其论文(信息社会给教育的影响)中指出:“信息社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会生产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人,信息社会的教育亦可称信息能力教育。”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基础。具备迅速地获取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创造性地再现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能力。

2.学会学习的能力。信息时代意味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所以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地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包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构成。学会学习能力的养成是建立在获得信息、更新信息、应用信息基础之上的,因为信息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更新,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可供使用终生的“万能知识”。

3.具有创新精神。提倡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是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息时代是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新型人才应具有自主的意识、批判的精神、判断是非的能力以及应付变化不定的环境所需要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创新精神是时代的灵魂。

4。高尚的信息道德品质。加强个人修养,遵循信息伦理规范,树立道德主体意识,增强自身的道德判断能力,资源共享,是尊重知识、尊重多元文化所必需的品质。

三、信息技术给教育带采巨大影响

1、教育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具体表现:(1)知识信息的快速增长,要求教育不能再以向学生传递信息量的多少来衡量教学的效果,而要把观念转到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上,掌握如何获取信息的方法。(2)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因此,教育概念不能只局限于学校教育,而应扩展到人的一生,即学校教育应被“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所代替。(3)信息时代要求教育培养学生的独创性,不仅培养学生能够迅速把握科学技术的新动态、新发展,而且还使他们学会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选择、分析、再生新的知识。

2.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课堂教学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现代传播媒体的发展不断突破时空对教育的束缚,使“非同步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电视、报刊、广播、远程教育以及互联网都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

3.教师角色发生转换。教师由知识信息的传递、灌输的角色转化为获取知识信息的指导者。“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Do教师要激励学生思考,就必须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掌握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成为一名顾问,就必须具有远见卓识;教师要发展师生间的和谐的关系,就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教育、心理知识,了解社会上对学生有巨大影响的思潮等信息。所有这些角色的胜任都离不开教师的信息素养。

四、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现实意义

1.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顺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关于教育信息化,流行的说法是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1domatbnt凹hn0108yineducadon)。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利用和开发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其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要求。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和推进教育信息化并采取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把信息技术教育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把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把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的标准和合格教师的必备素质等。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现代技术如何先进,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并且对教师素质要求只会更高,并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性作用。尤其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和应用信息,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等越来越是信息时代合格教师的必备素质。

2.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创新教育的实施靠的是创新型的教师。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必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教师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必须首先建立在掌握大量丰富信息的基础之上,这是创新的前提。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信息方法和手段迅速准确地掌握学科专业及相关领域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新的观点、新的创造发明以及新的发展动向等第一手信息资料,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立足于学科前沿;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摈弃旧的思维习惯,培养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保证取得创造性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不同国度、地区的高等院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机构所共享的网络教育资源是任何学校无法比拟的,不同学科的知识在网络的帮助下汇成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任由学习者邀游。许多优秀的教育网站可以使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涉猎尽可能多的内容,这样可以大大地开拓学习者的眼界,同时多样化的内容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有这些对于一个缺乏信息素养的教师来说是难以想像的。

3.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的生存概念”。“现在,我们必须要接受‘终生学习’这个新概念。‘终生学习’使得接受教育由一项自行决定的个人投资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支出,因为全球的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每一个人必须不断通过学习来增强自己的能力。”囚学习已成了人们的需要,人始终处在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原因是“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中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o信息技术的进步,知识信息的激增及更新速度的加快,一方面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变化不定,仅凭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运用多种渠道获得最新和最准确的知识和信息,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适应自己角色的变化。学校教育是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好了准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具备敏感的信息意识,打下自觉地确定目标、自主地拟订学习计划、创造性地基于资源的学习的基础。

4.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化的新要求。教师专业化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教师专业化问题既是教师社会地位、社会形象提高的问题,又是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提高的问题。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它既包括学科专业化,也包括教育专业化。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无时不需要获取新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尤其面对复杂的、有时是无法预测的教育教学情况,面对选择、决定、调整、适应和处理突发事件等的多重使命,靠传统经验和直观的“开药方”式的教育方式已无法达到既定目标,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明察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自觉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无一不是时代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篇7

关键词:网络教学;传统教学;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9-7179-02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我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教学活动成为可能。它的产生,尽管还没有完全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也构成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严峻考验。网络教学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打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节约了人力物力,也方便了资源的共享。现在顺德区驾驶员培训理论课程的学习完全可以在网上完成。

目前我们学校使用清华网络教学平台,创建网络课程七百多门,选课学生达到一万多人。在网络教学的尝试和使用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需要改进的内容。

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获取知识为目的。所谓的网络教学,是指教师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学生通过计算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网络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获取知识,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

1)网络教学过程的自主性: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一般由教师选定,全体学生集中在教室中,学习进度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自主性。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源,从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而且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安排学习计划,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使有能力的学生能在相同条件下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2)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但这种交互方式不如面授课堂直接,这需要在网络课程中开辟互动模块,如答疑讨论,课堂论坛等。

3)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丰富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时,除了可以使用本校教师制作的课件等教学资源外,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大量的其他教育工作者制作的教学资源,通过对比,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来学习。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通有无,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

2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集体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

1)集体教学模式:如同视频会议一样,先由老师教授,学生可以利用语音对话、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展开讨论、进行交流。教师同时也可接受学生的咨询,指导学生解疑,为他们提供帮助。利用广播功能,可以对典型错误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广播,迅速进行纠正,以引起学生注意。对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小组或全班广播后进行表扬或肯定,以供同学学习和借鉴。这些又需要网络的支持,上网速度的快慢将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轻松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促进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2)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是利用服务器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学生利用服务器站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学生可以共享服务器站点上的大量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网络教学有它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1)教学资源整理问题: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有关人员在网络上放置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却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丰富的资料让学生眼花缭乱,又是背景资料、又是电子板书、又是图片、又是相关链接资料等。学生连浏览一遍都来不及,更别提做笔记、分析、思考、判断、吸收、综合、消化了,结果出现了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阅读随意的现象。这实际上是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处于一种严重失控状态。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接受、能消化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增大信息容量不应该作为网络教学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才是目标。作为教师,要处理好网络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网络知识如果局限于现有教材,它就变成了电子课本。网络只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在运用其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主题、重点、难点。所以,只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好课堂容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2)自主学习问题: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减少了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不加干涉。

网络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资源组织者的角色。网络教学中如果是良性的交流互动,教师的作用非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增强。比如在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个别同学调节阅读进度、对讨论过程中的错误概念及时纠正,发现讨论过程中学生高质量的论证分析可以提醒大家关注,在线指导解决同学的疑问等等。所以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重新定位。

3)师生情感互动问题:如何在教学中解决情感互动问题,思想教育功能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体现?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因此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互动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可做必要的补充。

4)网络教学难以推广的问题:网络教学对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学校有没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没有接入互联网就无法正常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另外校园网络的带宽,直接影响到网络课程的访问。

从学校层面来看,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相比,网络教学对技术的依赖不高。我们应充分运用已有的教学平台,充分运用已有的权威机构专业网站、个人特色网站,充分运用通用软件,教师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探究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上、更多地集中在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辅导上。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教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这个新生事物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我们在推广网络教学的同时,也不能盲目的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我们要依托网络,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使网络教学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篇8

一、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网络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师生可以方便、迅速、快捷地从网络中获取各种想要的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善于利用网络这一海纳百川的宝贵“资源库”,收集更多的信息、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和学生都要善于运用各种网络搜索引擎,比如谷歌、百度、雅虎等,通过关键词搜索快速找到我们需要的网页资料、图片资源或者视频资料。比如,学习《动画制作》这一章时,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搜寻网络中的动画视频,进行欣赏、评价,初步认识Flas;还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主题性动画,比如移动的太阳、可爱的喜羊羊、旋转的风车等,搜索出精美的动画来。通过这些网络动画视频,学生欣赏到动画成品的趣味性和美感,增加了对本课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出更多制作Flas的方法与技巧,比如更简便地进行形状补间、动画补间,如何将静态事物设置成动态形式,如何修改绘制七色板时出现的相邻板块同色问题等。总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获取更多具有时效性、现代化及实用性强的信息内容,为课本教材提供及时有益的补充,丰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借助强大的网络平台,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以将需要思考练习的操作题目通过网络发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和练习。比如学习完《Flas制作》后,教师可以将涉及操作步骤的内容设计成题目,并将这些题目发送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完成,并尝试着进行自主实践与操作练习。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在网络上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式操作实践。比如,学习《从因特网获取信息》这课时,教师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搜索练习。如通过不同的方法搜索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的习俗及重阳节的诗词等,学生就可以运用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分别进行操作。这样,学生运用网络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三、创设网络情境,培养学生沟通合作能力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师生转变角色关系,教师要从台前退居幕后,由教学的演讲者变身为引导者和鼓励者;学生则由幕后活跃到课前,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师生的这种关系转变尤为重要。教师要利用网络工具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网络情境,鼓励学生在情境化中学习、思考、操作和练习,鼓励学生在网络化情境中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例如,学习《制作封面和封底》这课时,教师首先借助网络工具创设一个网络情境。通过多媒体联网,播放一些精美的图书封面、封底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各种精美绝伦的图片。然后选取一两个经典的封面封底,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分析它们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运用到哪些制作技巧和方法,它们的色彩是如何调配的……就这样,利用网络创设出一个生动的情境,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与交流活动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给学生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探究的平台,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整合网络教学环境,实现校园资源优化与共享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篇9

如何更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思考的逻辑起点,实践的起跑线;为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尝试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为渠道的教学模式。我们发现,当信息技术走入语文课堂时,便极大的体现了它的优越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个人一旦对其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努力获取更多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查找与课文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把处理的视频、图像、文本资料等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之中,整合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之中,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始终在积极作用之中。

二、有利于培养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创设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语文课堂,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在教育网络化的今天,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建设资源,合作解决问题,互为师生、互相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可便捷地搜索相关网站,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可“登陆论坛”,将不懂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交流;还可借助于电子邮件、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网络中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非本校、非本地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获得多元化的语文知识……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敢于质疑,使每个孩子都有对学习内容的独特见解,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语文课堂则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

开发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如何在广泛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地判断资源的价值并进行取舍,如何将资源重组并合理利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制定的知识目标,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自行通过网络或从资源库搜索、收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交流,并获得新信息;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及相关事物等。

三、有利于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是学生探索问题的桥梁,利用直观的效果,解决课文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费时最多、收效甚微的是课文难点的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动于衷,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传统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要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信息技术改变了这个顺序,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篇10

一、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通过对本校学生关于信息技术学习的问卷调查得知,少部分学生是通过查找书本、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获取学习资料的,大部分学生是通过因特网获取学习资料的。通过查找书本、报纸、杂志获取学习资料的方式有时效率较低,而因特网资源中存在着不少垃圾信息,如何对从因特网中获取的资源进行真伪辨别也是个问题。

但如果换种方式,提前将学生可能用到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开发出适合课堂上使用的网络教学资源,然后将教学资源放到上课时使用的weB服务器或Ftp服务器中,将会大大缩短学生搜索资料的时间。再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信息加工,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自主学习了,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在此所说的网络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并不是否定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资源搜索形式。因为教师所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有时并不一定能满足全部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这时其他形式的资源将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二、信息技术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覆盖全面的校园网络

要想教学资源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访问,校园网是先决条件。通过校园网可以把教室的计算机、办公室的计算机及服务器连接起来组成局域网,从而保证每台计算机都可以获取网络教学资源。

2.稳定的服务器

服务器是教学资源库最基本的硬件设施,只有把服务器建设好了,才能向教师和学生开放教学资源库,提供相关的服务。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服务器必须进行安全配置,关闭一些不必要的服务、端口、账户等。另外,安装最新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做好防木马防病毒的各种措施。我校目前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台weB服务器和一台Ftp服务器。

3.网络教学资源库的用户管理

网络教学资源库有其特定的用户群,其中应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资源的质量。

系统管理员:应对资源库系统有完整的控制权,允许他通过weB管理界面对资源库实施管理和维护,同时具有审核注册用户的权限。

教师:主要负责对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管理,负责对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

学生:可以浏览、查询、上传和下载信息库中的资源,实际使用权限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置。

4.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的操作对象是网络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一定要按规范进行管理,避免杂乱无章。所有教学资源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命名,分门别类存放。同类别的教学资源尽量统一格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批量格式转换。对学生上传的资源进行必要的审核,保证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需要,将搜集、整理的各类教学资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按照资源类型可以分为:多媒体素材、常用软件、教案和学案、试题库、参考录像、常见问题解答。

三、网络教学资源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以学生学习Frontpage网页制作为例,在未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库之前,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网页素材搜集,最后做出的网页作品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观察认为原因可能如下。

1.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是面对全体学生的,这时已经掌握该方法的学生的时间无形中就被浪费掉了。

2.学生在搜集网页制作所需要的文字、图片、声音等素材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真正用于网页排版、布局、设计等重要步骤的时间减少了。最后为了完成作品,只好匆匆忙忙地设计自己的网页,上交的作品比较粗糙。

现在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库,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学生最终上交的网页作品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大部分的网页制作素材在网络教学资源库中就可以找到,在搜集素材上花的时间减少了,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网页排版、布局、设计了。

2.将网页制作中用到的操作步骤录制成参考录像,放在网络教学资源库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观看。此举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起点高低有别、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并有效地利用了课堂学习时间。

3.一个好的网页作品除了技术上的实现外,还对网页的色彩、风格、排版、布局有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美术功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网络教学资源库中为学生准备了网页的色彩、风格、排版等方面的教程,并且还加入了不少网页设计中色彩、排版应用的精彩范例,让学生通过观看别人的作品来获取设计灵感。

4.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库,还解决了学生网页作品素材的保存问题,方便学生随时进行修改完善,同时也方便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材料的积累和管理。

四、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库,改变信息技术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库,笔者惊喜地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变化。

1.课堂的改变

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同学、老师交流,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学生的改变

学生由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一种负担,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中,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师的改变

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讲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前精心准备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王立珍.教育资源库现状分析与建设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9).

[2]朱晶,陈曦.网络开放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