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角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7:27

图书角管理制度篇1

图书管理创新工作的真正落实,首先要创新图书管理理念,可以说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开展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图书管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图书管理质量,需要从三方面创新理念:第一,加强特色图书管理。在图书管理现有资源基础上,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在共享资源下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第二,创新图书馆传统发展模式,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多是封闭式的经营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信息建设需求,需要强化图书馆区域合作交流,在社会领域共谋发展;第三,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按照信息化建设规则,对图书馆功能进行重新定义,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

2.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对制度体系创新提出全新要求,可以从四方面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第一,创新图书管理综合制度,如图书管理工作内容、图书管理人员编制、图书管理职责执行、图书管理岗位设置、图书管理权限等;第二,创新图书管理行政制度,如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晋升和奖惩;第三,创新图书管理业务制度,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重新界定图书管理工作的操作规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馆藏资源的采编等;第四,创新图书管理服务规范,基于图书读者的需求,界定读者权利和义务,创设舒适的读者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服务至上,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高读者图书借阅率。

3.创新人员管理制度

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为满足图书管理创新需求,应同步创新人员管理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将市场竞争理念引入图书人员管理工作,创设开放竞争的工作氛围,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制定人员发展规划和管理计划,加强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人员工作技能,完善人员管理培训机制,在图书人员管理制度内构建良性竞争体系,实行终身培训机制,为图书管理提供人才支撑;第二,基于图书管理的人员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并稳步推进员工考核机制,强化员工工作危机意识,提高员工图书服务能力,确保图书员工相对稳定性。另外,图书管理应鼓励员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研究图书管理知识,培养优秀的工作员工。

4.重视安全建设

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下,不仅要求优化图书硬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创新模式,意味着图书管理硬件设施的优化建设,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利于图书馆优化阅读资源,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但是,在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中,应时刻具备危机意识,时刻关注工作中的风险,高度警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信息被盗、信息丢失等现象,定期检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及时发现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管理漏洞,避免系统危险发生,做好图书安全管理工作。

5.创新技术应用

图书角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班级图书角图书管理制度图书管理员

图书来自班级每一个参加图书交流的同学,建议每人每月向班级图书角提供一本优秀图书,班主任应过目把关,杜绝不良读物进入校园,经图书管理员归纳、分类、编号、登记,收藏在妥善位置。也可每期交流一次,但那样容易把图书损坏,且图书更新周期太长,没有新鲜感。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每班至少安排一名图书管理员,具体负责图书的管理与借阅工作。低年级情况特殊,学生年龄较小,管理能力有限,在组织管理上班主任起主导作用,学生可以自己保存图书,互相交换。

每月交流的图书都要按类别认真登记学生姓名、书名、价格、新旧程度、交来时间等;类别主要有小说、作文、社会、自然、杂志等,分好类后在图书上贴上口取纸,标明以上内容。每个同学都能借阅,但借阅时必须登记,遵守借阅制度,保护好图书。图书管理员应设计好借阅登记表,注明借阅时间、书名,并让借书人签字;归还时也要填时间,并让借书人再次签字,凡借阅的图书周日可以带回家中,假期内教室不要存书。班里应制定借阅制度,并组织每个同学学习,教育大家自觉交书,定期借阅,按时归还,爱护图书,不折页不圈点,不损坏不丢失。建立图书角只是首先保证学生有书读,而读书也不能盲目,需要有老师系统的指导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各班的任课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担当起责任,指导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记哪些内容,做哪些笔记,思考哪些问题,同时应考虑安排那些活动来激发学生更浓厚的读书兴趣,鼓励学生重复阅读、多角度阅读、多种方式阅读,养成从小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把读书作为了解世界的手段,从读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学校不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以促进读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激励同学们更加热爱读书,养成读好书、好读书良好习惯。为了确保同学们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借阅者需先登记、后取书,凡在图书角借阅图书者,均由图书管理员填写“班级图书借阅登记册”,借书时要检查原书,如有污损、缺页等情况应及时说明,否则由借书人负责。借阅时应排队取书,保持教室的安静,如有大声喧哗、插队、拥挤者,当天之内将禁止借书。借阅者应爱护图书,妥善保管,如有损坏或丢失,借阅者需自己照价赔偿。上课时不准看书,如有违反者两天内不准借书。借出的书应在一周内归还;如没有看完可续借。还书时,要在管理员处登记,并签字,不得随便放还,图书管理员要做好相关记录。借阅时间最好是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大课间和下午第三节课后。严格服从图书管理员的管理,共建班级良好的读书氛围。期末将评选“阅读之星”并给予奖励。图书管理员要做好书刊的清点、整理、修补、装订和保管工作。为有效地管理好班级图书角的图书,提高班级图书角图书的使用效果,学生借阅图书应先翻阅《图书目录》后,向图书管理员提出所要借阅的书名及编号,不准随意在图书角乱翻。借出的图书,管理员应认真登记好图书书名、编号、单价、借阅时间及图书完好程度。学生每次借书只准借阅一本。借出的图书一周内必须归还图书角,归还时图书时管理员应检查破损情况,及时处理赔款事宜。若还未看完,应办好续借手续。

借阅的图书若被遗失,应加倍赔偿,破损的图书视其破损程度酌情赔偿。一周内未归还的图书,由管理员及时把借书人的姓名及书名、单价抄送班主任,班主任应指令其及时归还或赔偿。放假前一周,由图书管理员清查一次借出的图书,把未还图书人的姓名及书名、单价抄送班主任处理。学生休学、转学前必须归还清楚所借阅的图书。

图书角不向其他班级、校外开放,贵重图书应经班主任同意后借阅。图书管理员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将图书编号,便于整理、分类和进行借阅记载,负责记录同学们的借阅情况,利用课间整理、打扫书橱,查看还回的图书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向老师汇报,督促损坏图书的同学粘补或赔偿。逾期不还者,督促将书收回,记录下同学们爱惜图书的行为,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班主任利用早会时间给予表扬,为同学们树立好的榜样。期末前两周周将所有外借的图书收回,清理后归还给图书的小主人,下学期开学第一周筹备图书收集整理工作,第二周开始借阅图书。

凡本班学生借阅图书,必须由班级图书管理员允许,每位同学每次只允许借书一本,要签好编号、书名、借阅人姓名及借阅时间。借书时要检查原书,如有污损、缺页等情况应及时说明,否则由该借书人负责。借阅时应排队取书,保持教室的安静,如有大声喧哗、插队、拥挤者,此同学将当天之内不准借书。书一经借出,中途不得转借他人。所借图书最长时间不可超过两周归还,以便于其他同学借阅,最短也不可2日内归还,以保证认真读书,并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到期后仍需继续阅读者可以续借并进行续借登记,如有违反将取消借阅资格。借阅图书要爱护,不得撕页、折页、剪裁、折卷图书,不得在图书上画线、批注或涂写,如有损坏或丢失要赔偿图书者,除为班级书架补充一本相同版本的图书或等价的其他图书外,还将处以停借2至4周的处罚。借阅图书阅读完后,要及时找图书管理员办理归还手续,还书时,要在管理员处登记并签字注明归还时间。借阅的图书只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堂上严禁偷偷阅读,如有在课堂上偷阅图书的现象,发现一次取消一个月的借书资格。老师讲课时,不看图书;作业未完成,不看图书。班级将定期开展评比活动,以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认真读书有所收获的要予以奖励。

管理员每月统计借书情况,班主任组织“采蜜本”展览,作为评选每月“阅读之星”的依据。图书一旦借出学校,图书的管理工作也可自动转移给借书同学的家长,家长应负责督促孩子爱护书籍并在规定的期限内阅读并归还图书。首先,明确图书角建造的好处,丰富课余生活,增强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美化教室以及人文环境。图书角就教室来讲最好放置在教室的后排两个角,可选其一。可以想一个主题来应用你的手头上的资源,譬如分类学习,各种科目的图书,大师名著等,而只需上网找些相应的图画或是设计照模子刻画下就好了。

班级图书可以设置心语心愿,让同学们不留名的写下自己的心愿;设置展示栏,展示同学们的作品,如作文;设置评比栏,评一评谁最棒;设置图书角,在书柜上放一些金鱼,植物……在书柜边上贴一些花边,写一些读书心得;设置卫生角,放扫把;设置名人名言,复印一些名人名言,贴在墙壁上。为了使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最大化共享图书资源,学校要求各班在本班设立图书角,在本班建立合理的图书交流机制,并能有效的保护图书,规范图书管理。

班级图书管理的书,数目大概有多少以及怎样进行编号,可以直接用标签对书进行编号,同时书的书名你要有一个书目,既是为查找的方便,也可加快别人浏览书目的速度,举例来说,如果有新华字典10本,重复的书多种,方法也同,其他书都是一本,那么有重复书的编号一般放在最后,如果前面的书都编号编完了,轮到新华字典是27时,那么这本就编为27-1,下一本新华字典的编号就是27-2,依次类推。

还有一种编法就是按照书的主题来进行分类,现在市场上的书,常常可以在它价格和条码处看到“建议上架”的标志,那你就可以根据先对书本身的种类进行分类,分类后再根据分类进行编号,举例说明,如果是言情小说,就编为第一类,编号为1,第一本言情小说就编为1-1号,第二本言情小说就编为1-2号,可是如果书重复怎么办呢?还是一样,可编为1-1-1,1-1-2以此类推。这就是常用的编号方法。

首先,明确职责,身为管理员,必须有一颗爱护图书的心。准备一个打好表格的本,横列从左至右项目依次有书名、编号、借阅时间、归还时间、班级、借阅出有无破损、当面和借阅者商量清楚、借阅者签名、是否归还、是否赔偿、备注。当然,可依据实际情况添加或删减项目。纵列项目姓名就足够了,标签一般统一贴在书的侧面,用钢笔或者碳素笔来写编号,然后用透明胶粘住标签防止借阅者篡改编号。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借阅条件和借阅规则并督促你自己严格执行,一个人最多同时可借阅的书数量不准超过3本,借阅时间最多不得超过5天,超时者根据超出的天数进行惩罚,惩罚可以是一段时间不能借阅,也可以是罚金。首先是图书的来源要做图书角不是一激动就能做出来的,图书的来源是很重要的方面,无论是班费购买还是学生捐献或者其他途径都要事先考虑好,否则周边的东西做得挺好,却没有图书岂不让人汗颜。

图书角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064-01

引言

群众文化建设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工作,在各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很注重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图书馆作为基础文化设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图书馆不喾⒄沟墓程中,为了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总分馆制度是拓展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也是拓展图书馆服务范围的有效途径。在县域图书馆不断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总分馆制度建设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突破传统图书馆管理瓶颈,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概述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重要载体,在群众文化工作不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文化活动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不仅体现出群众文化工作的水平,还直接影响到群众文化的效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必须要从创新群众文化活动为出发点。图书馆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对群众文化工作的不断重视,各个地区加强对文化工作的拓展,将文化工作从城市逐渐转移到农村地区,实现全面覆盖。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模式也不断创新,总分馆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实现层级化发展,实现服务全覆盖的重要途径。

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指的是以县级作为区域管理单元,对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进行拓展,其中县域图书馆担任管理角色,下辖乡镇图书馆、行政村图书馆,由三者共同组成图书管理群,对图书馆的作用进行发挥,在全县各区域内都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在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中,县域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乡镇图书馆以及行政村图书馆则处于从属地位,并且在图书馆财务、管理、服务等方面按照统一的管理制度,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县域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

二、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作用

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能够反映出文化部门的工作水平,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图书馆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又是文化部门的工作,文化部门不仅是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还是直接引导者,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文化部门也担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文化部门的工作水平有直接关联,因此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行提升,是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途径,也体现出文化部门的形象。另外,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有助于促进文艺繁荣,促进全民阅读。在群众文化工作不断推进过程中,各种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一般都离不开各种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领导。全民阅读是引导群众爱上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从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阅读风气的过程,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的不断实施过程中,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群众阅读工作顺利开展,让这些地区的群众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繁荣。

三、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方法

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立与实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当地的经济、文化、行政管理结构、政府政策影响等。在各个地区的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地采用其他地区的经验,而应该要按照自身的世界情况,对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进行研究,促进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施。

1.建立三级联动制度

在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建立过程中,应该要建立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促进县域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得到有效分配,促进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配置和利用。县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社区/乡村图书馆的模式对于很多地区都适用,从理论上讲,县域图书馆的建设主要由县级文化部门负责,而关于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并没有完全对应的建设实体,因此在乡村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问题,导致图书馆建设工作开展不力。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受到当地经济环境的影响,图书馆发展水平不高,对此,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级政府联合建设的发展模式,对图书馆多级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例如“中央政府-省政府-县政府”管理模式或者“省政府-县政府”联合管理模式,在这些模式中,上一级政府为支持性建设主体,而县政府则为建设工作的实施者,前者要对图书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资金、人力等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而县域图书馆则主要负责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整个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各司其职,对图书馆管理体系进行梳理。

2.建立横向联合管理模式

在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实施过程中,除了建立纵向层级管理体系之外,还应该要建立横向联合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中,统一层级的图书馆应该建立沟通和联系,实现资源信息的分享。例如同一个省内的各个县之间可以加强沟通联系,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共享,横向联合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不同行政区域政府之间产生联合作用,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平台进行完善,对图书馆建设工作进行有效落实。在横向管理模式中,可以选择一个实力较强的县图书馆作为总馆,其余县域图书馆作为分管,从管理角度出发,可以实现统一管理、规范化管理。

3.多元整合模式

为了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充分利用,应该要加强对多元整合模式的应用,例如不断开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针对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域内的文化需求,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工作,各个层级之间的文化资源可以传输和共享,从而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整合,积极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工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对我国群众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图书馆建设是我国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总分馆制度的建设,对县域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且实现图书馆管理范围和服务范围的拓展,促进群众文化工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兰芬.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发展模式及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1)

图书角管理制度篇4

图书馆文化对图书馆管理制度有着特别的意义,图书馆管理的成功源于图书馆文化的熏陶。

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管理作风、精神风貌、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发展目标等等的集合,它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精神方面和管理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是对馆员长期灌输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并对馆员的语言、行为、作风、工作态度等的赞誉,包括口头表扬和书面表扬、记功等各种激励手段。物质方面是对馆员的薪酬、劳保、疗养、重用等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激励使馆员有一种成就感、归属感、甘愿为图书馆的发展、为图书馆事业作出毕生的努力。管理制度是图书馆文化的重要内涵,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正是为了确立图书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对馆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按照图书馆管理制度约束馆员,让馆员在长期的管理制度的熏陶下充分理解并实行图书馆管理制度,从而提升馆员的整体水平,理解自身角色的定位提高认知水平。图书馆作为为社会传播文化的机构,它的作用是服务于读者,对它的管理如同对企业的管理,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深入于每位馆员的心中,成为馆员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行动,在这样的图书馆里,服务是规范的,馆员的工作是有条不紊的,这样图书馆就实现了它想达到的目标。

1911年美国管理学的开拓者泰勒首先提出了科学管理组织的理念,提出了标准化管理的模式,由此引发了管理“革命”的浪潮。现在用科学的管理规范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用科学的高效的管理手段规范人们的工作,社会才能分工缜密而又协调一致的运行。

二、管理制度的人性化

在图书馆文化中管理制度的建立、理解、执行都是针对人的管理,都是反映了人的动机和需求,而管理理论的演化和深入过程也是反映了人的动机和需求的深化,图书馆管理的目标就是期望通过全体馆员整体意识的提高,实现图书馆的优质服务。馆员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核心部分,在制定管理制度上要体现馆员是“人”的本质特征。人是有感情有思想有理念有精神有各种需求的,所以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就应该体现人性化的观念,形成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人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精神与物质方面,当物质条件的满足达到一定临界点时,人的精神需求便会上升,希望得到管理组织的认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的精神追求更大于物质追求,而图书馆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图书馆精神的确立,这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理念、哲学,体现了图书馆的目标及价值体系,是对图书馆精神理念的一种表达、注解和活化。精神文化具有一种超越和前沿的功能,主要在于对图书馆员的塑造培养形成一种主体精神面貌和文化心态,而属于图书馆文化范畴的管理制度一经形成,就具有规范化、强制性的功能,因此管理制度的完善,是需要通过精神文化的相容、协调和互补来得以实现。

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是得到了全体馆员的认同,并且体现了大多数馆员的利益、意志、观念,馆员能自觉按照管理制度认真坚决地执行,体现了全体馆员的同心协力,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体现了图书馆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持久的行动,并对馆员的角色定位起着向导的作用。这种角色的定位包括心理方面对图书馆事业体现了的认同、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体现在行动上自觉遵守图书馆的管理制度,自觉维护图书馆利益自觉关心并思考图书馆的发展。

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首先体现在对人员安排上,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岗位上,馆员能在自己满意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长,以一种饱满的工作态度去服务于读者,在工作中获得愉悦。在这样的条件下馆员对知识更新、丰富知识、培养学习兴趣的热情就会极大的增强,馆员会自觉为提高自身水平努力学习,自觉提升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关心图书馆的建设,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水平,为创造世界一流的图书馆而努力。

三、图书馆的利益同馆员的利益同步

图书馆的利益同馆员的利益同步这是图书馆运作成功的第二标志。成功的图书馆总是从馆员的切身利益出发,充分考虑馆员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馆员的思想、状态、利益、追求有较为充分的掌握、理解和控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馆员认知图书馆的发展就是馆员自身的发展,图书馆的前途就是馆员的前途,图书馆的希望就是馆员的希望,让全体馆员有明确的归属感。图书馆自身公众形象的建立,是图书馆管理成败的关键,也是形成图书馆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一切的形成又依赖于全体馆员对图书馆文化的理解及掌握,这种利益同步观念的形成又赖于对图书馆文化的认同,如薪酬的多寡同接待读者的多寡挂钩,同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挂钩等这些措施,都会激励馆员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再认识,并反映在对接待读者的态度上,这对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团队意识的确立

对图书馆这样一个组织,他的团队意识的确立体现在图书馆的凝聚力上。图书馆的凝聚力,其实就是馆员对图书馆的认同与欣赏。对图书馆管理制度的认同;对图书馆管理水平的认同;对图书馆内部运行机制的认同;从对图书馆欣赏到对喜爱图书馆,关心图书馆,把图书馆工作看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服务工作中自觉扮演馆员的角色,时时处处用图书馆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图书馆服务中全身心地投入,为读者充当知识导航员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在这样的氛围中图书馆的团队意识就会产生,形成并上升为一种主流意识,成为馆员的自觉准则,对图书馆事业产生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对同事、对读者产生一种亲和力,使馆员自身及读者获得身心的愉悦,馆员获得一种成就感的满足。在这样一支有强烈团队意识的队伍里,在任何困难的时刻都会产生坚强的意志,认清图书馆的大局就是馆员的大局,才会有一种摧不垮打不烂的意志,这就是图书馆团队意识的精髓。

五、自我管理意识的复苏与觉醒

对于管理制度由强硬的灌输到自动自觉自发的遵守,再到自我管理意识的觉醒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需要全体馆员多年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得以实现。

图书馆对馆员的管理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人管人”阶段,在这个阶段,图书馆的管理者和馆员处于“上级管下级”、“领导管下属”这样一种低水平的管理模式中;第二个阶段是用“规范的制度”约束人,这需要的是建立并实施一种使图书馆科学、合理、高效的面向读者、以读者利益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第三个阶段是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让馆员和读者都产生对图书馆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得到双赢的效果,馆员从内心认同图书馆的管理制度、认同图书馆文化,对生硬、陌生的管理制度有清楚、透彻的理解,自觉自愿地用图书馆的管理制度规范自身的工作作风、服务作风,以遵守管理制度为荣、违反管理制度为耻。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层面,使自我管理深入人心、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使图书馆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传播文明的社会教育大学。

图书角管理制度篇5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广州510110)

【摘 要】数字信息时代,图书馆的馆藏模式、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图书馆员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就图书馆员角色的转变进行探讨,在分析馆员角色转变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环境下图书馆员角色的特点,并阐述了此环境下图书馆员角色的新定位。

关键词图书馆员;角色转变;学科馆员;云图书馆员;数据馆员

作者简介:陈杰(1987.10—),男,汉族,广东惠州人,本科,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研究辅导部,助理工程师。

数字信息时代,信息资源从传统的简单文本和图片形式,拓展成为大规模、电子化的多种形式。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让人们在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方式与渠道上发生了很大改变,也使图书馆由仅有藏书借书功能的静态物理空间逐步成为传递信息资料、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动态虚拟空间,它在馆藏模式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满足了人们足不出户通过网络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图书馆在向着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新环境下的图书馆员不再仅仅扮演着“图书管理员”的角色,而应成为各学科的“专家”、“信息向导”或“知识领航员”,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

1 导致图书馆员角色转变的因素

1.1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导致图书馆员角色转变的根本原因

在信息化社会里,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社会对信息服务业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文献信息资源的要求更加迫切。图书馆是人们学习、文化、生活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目前图书馆的状况与社会对其的服务需求相距甚远,图书馆发展必须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这就导致了图书馆服务的改变,从而导致了馆员角色的变化。

1.2 新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导致图书馆员角色转变的重要原因

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导致了图书馆内部新的技术革命。网络是图书馆数字变革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网络环境是信息访问和操纵的最好平台。面对大量的网络资源,图书馆员该如何集成数字化技术和印本资源,为读者获取有用信息,提供有效服务已经成为目前重要的课题。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让大部分图书馆对移动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整合跃跃欲试。图书馆界关注移动图书馆、拓展图书馆服务理念持续升温。对图书馆传统模式提出了变革,最终导致图书馆员顺应社会发展和大众需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转变。

1.3 文献信息资源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图书馆员角色转变的直接原因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文献信息资源环境出现了新的特点。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知识门类增加,导致各知识领域的文献数量急剧增长,数目庞大,为人们利用信息增加了难度。现代文献不再仅仅是传统的纸张印刷方式,出现了多种文献载体,文献语种也增多。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彼此渗透、综合交叉,导致了文献信息内容交叉重复。现代科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各学科已经没有严格的界限,相互联系加强。文献信息环境的一系列新变化,对图书馆员收集、整理和利用文献信息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直接促成了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

2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角色转变的特点

2.1 馆员角色由“主”变“辅”

图书馆员由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主角变为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辅助角色。传统环境下,读者到图书馆咨询、登记、借阅、归还、查询等服务,每个环节都要图书馆员的帮助与参与,才能顺利完成。而在新环境下,读者是信息查询的主体,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自行使用图书馆资源,只有在自身无法完成查询或者查询结果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时,才会向图书馆员提出进一步的信息服务要求。

2.2 馆员服务由“实”变“虚”

(1)服务对象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是面对面的服务,读者必须上门,才能享受图书馆服务。馆员服务的对象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而新环境下,读者除了到图书馆查阅馆藏,享受图书馆服务,还可以选择在单位、家里、公共场所等任何有一定信息设备的地方获取信息。此时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不再仅局限于到馆的读者,还可以是各种类型、各个地区的网络用户群,他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享受图书馆服务。

(2)服务方式

传统的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的大量人员在做纸本文献的整序排架工作以及文献借阅工作,馆员和读者需要面对面地交流。而新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从手工向网络化发展,图书馆员和读者大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通过网络把读者和图书馆员、信息资源用户和信息资源提供者联系起来,实现随时随地的交流,这种交流是虚拟的。

(3)服务载体

传统图书馆主要提供纸质文献,少量的图片和幻灯片等,大多数可实际触摸到。新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载体主要是基于internet的超文本标记语言,即HtmL,具有非实体性的特点,而且这种阅读或者说查询具有声音、图像、视频并茂的多维效果。

2.3 馆员能力需一专多能

新环境下的图书馆员要熟练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专业知识,才能从海量信息中进行筛选、加工、整理、利用、传播,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从传统纸质文献的一次、二次、三次文献的整理,到网络海量数据的开发利用是一个从量的巨变到质的飞跃过程,必须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保障和基础。此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科学、数据库的开发与维护、局域网络的开发和维护等相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流利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工作,才能帮助更多的读者或者用户进行信息获取服务。

3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的新定位

3.1 学科馆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量加快增长。一方面,海量的信息使得学者、专家即使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难以及时迅速地掌握。另一方面,图书馆的地位受到其他信息渠道和服务商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层次。这就导致了图书馆员新角色——学科馆员的出现。

学科馆员在国外最早发端于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在20世纪中期以前就已经被提出。但是,直到1950年美国的内不拉斯加大学图书馆设立分支图书馆并配备学科馆员进行管理,学科馆员制度才正式建立起来。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推出“跟踪”服务,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推出“网络化馆员免费导读”服务。随后,许多欧美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纷纷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国内最早是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成立“学科馆员小组”开了学科馆员制度的先河。随后,西安交大、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首师大等大学图书馆和国家科学图书馆等一批图书馆开始推行。

学科馆员要融入到为用户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当中,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需求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工具进行定制服务。提供给用户的资源和服务不只局限于图书馆,而是整合馆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服务。学科馆员的服务深入到学科领域,使用户在变化了的信息环境下对图书馆的需求得到适应,是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的深化。

3.2 云图书馆员

自2006年亚马逊推出弹性计算云(eC2)服务以来,云计算这种颠覆性技术深刻改变着信息社会的未来,无疑也波及到了图书馆。2008年10月,JaniferGatenby提出了“云图书馆员”(CloudLibrarians)的概念,2009年,云计算浪潮开始强烈冲击着图书馆,为图书馆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安全性高的新技术。

2012年,云南省图书馆提出建设“云图书馆”,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终端在云服务体系检索、浏览书籍,让图书馆随时在身边。同年底,以科技创新著称的多元化企业3m携手北极星图书馆管理系统推出全球首个“一体化电子书籍借阅平台”,该平台运用3m先进的云图书馆技术,除了为阅读爱好者提供灵活、舒畅的阅读体验,还能帮助图书管理员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从此,一个崭新的图书馆“云时代”开始席卷全球,而关于“云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的研究也持续成为研究热点。

云计算的拥蹙者越来越多,图书馆员要意识到云的出现将会给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契机,图书馆员应该关注一切能提升服务质量的新技术并促进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因此,云图书馆员的职责不仅要教会用户如何使用云服务,还要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精细的分类标引,构建专业领域的知识库体系,为读者提供专业化服务。此外,云图书馆员还可以借助云技术改善图书馆用户服务模型,实现统一搜索、整合参考咨询、实时访问等功能,针对用户需求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3.3 数据馆员

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开始向数据产品转变。在国外,已有图书馆着手开展数据管理和服务工作,而提供这项服务的主体就是数据馆员。数据馆员最先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型图书馆,他们必须具备大量数据产品的知识储备,如对一种数据资源要了解其是否可用,覆盖的专业范围等,同时还要具备全面过硬的技术能力。在国内,图书馆业界也已经开始意识到研究数据管理的重要性,秦健博士在“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上多次陈述了科学数据管理主题。2012年1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建馆110周年之际召开的“变革与走向:重新定义大学图书馆的未来”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数据管理与数据服务”成为分主题之一。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数据管理政策,对数据馆员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国内数据管理工作做的不够深入和系统。

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建筑物只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可见,人才是图书馆能否提供优质服务,使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在跨入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今天,图书馆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方法,将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带给读者朋友,使图书馆在信息技术时代的科技洪流中不被淘汰。

参考文献

[1]姚敏,王璇,尹智,祝业,黄思敏.新时代图书馆员角色定位及重塑[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2):75-78,90.

[2]和艳会,惠青,杨慧.新的信息资源环境下图书馆员角色转变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09(4):75-76,85.

[3]肖莉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角色转变及应具备的素养[J].学理论,2013(22):180-181.

[4]樊建忠.论网络环境下新型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定位[J].经营管理者,2014(04):294.

[5]杨晓丽.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的角色转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2):80-81.

[6]朱满良.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服务浅析[J].学习时报.

[7]曹莎莎,金洲.云之上,图书馆员何去何从[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02):25-29,67.

[8]张立频.“云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设计的三境界[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06):57-59.

图书角管理制度篇6

摘要: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英语角活动的现状,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建立英语角时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旨在提升图书馆英语角活动的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1-0023-03

收稿日期:2014-12-17

作者简介:林嘉琪(1986―),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助理馆员。

1引言

英语角(englishcorner)是指英语学习爱好者为提高英语口语,围绕某主题用英语自由交流和讨论的活动。其场地基本在室外公共场所(公园,广场,校园等),无需花费任何费用。传统英语角的参加者以学生居多,也有社会人士参加。英语角在当今中国高校校园里数不胜数,但参与者大多数是在校学生,活动对参加者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目前社会上的外语培训机构,大多收取高额的课时费,把一些业余英语爱好者和想要提升口语水平的普通市民拒之门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国内许多公共图书馆纷纷开办了“英语角”。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外文部在2011年4月建立了英语角,该活动利用馆内免费、公益的活动平台,邀请外籍志愿者和英语专业人士加入其中,带领会员以多种形式进行英语面对面交流。这种公益活动吸引了许多英语爱好者加入其中。

2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英语角活动的现状分析

笔者于2014年7月31日从新浪微博调查统计中发现,在我国开通新浪微博认证的113个公共图书馆中,已有35个公共图书馆定期开展馆内英语角活动,除此之外,另有10个公共图书馆开展不定期英语沙龙活动。而以“公共图书馆英语角”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网站上搜索,获得的相关论文仅有6篇,其中4篇为工作论文,证明公共图书馆建立英语角在中国仍处在起步阶段。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从2011年4月10日开始举办第一期英语角活动,至2014年7月27日,共开展了138期,有4,332人次参与。笔者针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英语角活动实施情况,以Swot态势分析方法为研究手段,从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等方面分析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内部资源与能力,归纳出其开展英语角项目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具体内容见表1。

2.1优势分析

2.1.1良好和自由的活动环境。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就是为公众服务,公共性是公共图书馆最基本的属性,每个人都有免费享用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权利。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符合设立英语角场所的要求――自由、宽松和便利,并且具有积聚人气和资源的功能。每个周日下午两点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外文报刊阅览室内特意开辟出60m2宽敞明亮的活动空间,为参加英语角的成员提供了一个“没有职场的等级意识,没有家庭角色的束缚,人们可以自由地释放自我”的活动场地。

2.1.2拥有丰富和持续更新的外文文献资源。除了常规的图书和期刊文献外,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还专门订购了8种外文电子资源,英语角成员可自由地把外文资源融入到讨论主题当中,这有利于开发各种讨论活动主题和保证活动内容的质量。

林嘉琪:基于Swot分析法的公共图书馆英语角活动研究

林嘉琪:基于Swot分析法的公共图书馆英语角活动研究

2.1.3拥有先进的硬件和计算机技术支持。除了重视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外,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顺应数字时代的自动化、网络化要求,不断强化馆内的多项技术,各部门都先后建立了多媒体活动室,方便读者快捷、全面地了解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对各媒体信息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参加英语角的成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学习和讨论。

2.1.4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形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事业单位,承载着教育、信息、文化传播的使命,秉承“以读者为本”“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履行职责,在开展英语角各项活动中获得广大读者的响应和支持。

2.2劣势分析

2.2.1缺乏外语教学专业人才。尽管近年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岗位招聘中对外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招聘的人员也基本不具备外语教学经验。2012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建立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之友”志愿者队伍,有不少外籍志愿者参加,但志愿者流动性大,水平参差不齐,与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出色外语水平人才的高校和外语培训机构相比,在开展英语角活动时无疑是不占优势的。

2.2.2忽视对图书馆员和志愿者的外语培训。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的英语角活动,都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负责组织、策划的。尽管在日常工作中,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员并不缺乏进行图书馆学继续教育的机会,志愿者在正式上岗前也会接受基本的培训,但是图书馆馆内却很少设置外语应用能力培训课程。负责开展英语角等外语学习活动的图书馆员和志愿者缺少外语知识技能补充、更新、提高的渠道,这不利于英语角活动的长远发展。

2.2.3志愿者的管理和激励制度不完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时间较晚,正式建立志愿者队伍还不到两年,管理和激励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笔者统计了每期英语角签到表的数据,结果显示,目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每期英语角活动平均人数为32人,每次分成5个小组,但平均每一期志愿者人数却不到3人。因此,只有保证志愿者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才能保证英语角活动的长期开展。

2.3机会分析

2.3.1多元化的人员结构。近年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每年除了通过招聘的方式为图书馆事业输送“新血液”外,还引入了志愿者服务模式。这一方面可以缓解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紧张状况;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人生阅历,因此,志愿者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开展英语角活动的人员需求。

2.3.2相对稳定的读者流量。自1912年建立以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已有百年历史,因此也“积累”了一批忠实的读者群体。图书馆对参加英语角成员的年龄、职业、学历和英语水平等并无限制,只要对英语学习感兴趣,都能自由参与英语角活动。

2.3.3现代人对英文学习的热情持续高涨。我国外语教育发展迅速,人们对外语学习的热情有增无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在城市广州正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需要大量外语人才。开展英语教育活动,向热爱外语学习的读者提供免费的场地、外文资源和服务措施,必然能得到广大外语爱好者的支持和拥护。

2.4威胁分析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的英语角活动只是一种延伸服务,因此,它缺少高校英语角活动浓厚的学习氛围,缺乏英语培训机构专业的师资力量。这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英语角面临的外部威胁。图书馆缺乏开展英语角活动的经验,完全是从零做起,在活动宣传和品牌营造方面缺乏有力的支撑。

3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英语角活动的改进措施

3.1抓住机会,发挥优势,克服内部弱点

通过以上Swot分析能够看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英语角活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工作人员组织、策划和管理活动能力不足,活动形式单一。②工作人员缺少参加外语应用培训的机会。③志愿者的管理和激励制度尚不完善。笔者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运用So和wo战略,结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实际情况,研究出了一套有效的解决办法。

3.1.1建立高素质的外文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团队。合理利用国家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经费投入,聘请外籍语言教学专家和优质外语培训老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外文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团队,组织、策划和管理英语角活动。目前,通过利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公共文化活动平台与其他部门、机构和公益组织的合作关系,邀请新东方、环球雅思、toaStmaSteRCLUB(国际演讲俱乐部)以及各个高校等专业外语教学人员到馆和志愿者一同参与组织开展英语角活动。

3.1.2建立健全志愿者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①明确英语角志愿者的岗位职责。如协助馆员准备英语角材料、引导英语角成员按主题活动、活跃现场气氛、维持现场秩序以及活动宣传和英语角成员通讯工作等。②为了吸引和激励更多志愿者加入到英语角团队中,应给志愿者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只有规划好英语角活动事项和分配好工作任务,让志愿者觉得参与英语角活动服务既能人尽其才,又能在工作中得到收获,才能使志愿者队伍在图书馆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1.3加强图书馆员和志愿者的外语应用能力培训,激发自身外语学习的兴趣。首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应负责英语角工作人员利用馆藏外文文献和外文电子资源提高外语水平,特别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外语学习库;其次,可适当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外语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学以致用,提高英语角活动的总体服务质量。

3.2正视威胁和劣势,推动英语角活动的不断完善

3.2.1抓紧机遇,开展合作。高门槛和昂贵的费用常常把外语爱好者拒之门外,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英语角无门槛、无费用,无年龄、无职业和外语水平的限制,对外开放性强。为此该馆应抓住这一机遇,与高校和外语培训机构携手合作,在开展英语角活动的同时,为高校外语专业的师生提供外语教学的实习平台,为外语培训机构提供外语学习推广场地,图书馆既能从中发展一批高水平志愿者,为其提供展示自我实力的舞台,又能在高校及外语培训机构中宣传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英语角活动。

3.2.2深化服务内涵,提升竞争力。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创建了专门的英语角反馈平台,通过邮箱、QQ群和微信群等通讯平台加强与成员之间的沟通。目前,除了常规的活动外,英语角还举办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包括以成员才艺表演和英语讨论形式进行的新春英语角茶话会;以“真人图书馆”形式进行的成员个人经历、学习心得等英语演讲形式;以话剧形式进行的经典美剧和英语电影的角色扮演。为了吸引更多的潜在英语爱好者加入英语角,活动地点不局限于英语角,还有以图书馆为场景的“图书馆一日游”活动,甚至走出图书馆开展户外活动,在“麓湖公园”和“白云山景区”举办英语知识竞赛有奖活动等。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英语角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活动地点灵活多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4结语

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英语角活动还处在摸索阶段,市场竞争、活动频率、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管理等问题,都是活动能否持续开展的关键。因此,在公共图书馆开展英语角的活动过程中,只有坚持不断总结和不断反思,才能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程亚男.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基本原则解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1-6.

[2]金建英.城市的第三空间――公共图书馆[J].河北科技图苑,2011(4):23-25.

图书角管理制度篇7

一、公共图书馆读者工作中的服务接触

服务接触是指服务提供者与客户(顾客)之间发生接触,服务接触包括实体环境、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一切有形因素。在图书馆的服务接触中,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发生多方面的相互作用,如图书馆提供的实体环境、馆员与读者的互动,包括远程服务等。可见,图书馆服务接触中主要三要素是:图书馆、馆员与读者。一次让人满意的服务接触应该是这样的:读者在图书馆服务中遇到的是馆员热情的接待,明确的指引,服务资源布局和排列井然有序,不需要服务久候等。

因此,首先图书馆必须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贯彻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其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规律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不断审时定位,调整自我。以良好的服务接触尽可能多的吸引读者,并且应吸引各行业、各年龄层次的读者,以及不同类型的读者来发挥传播知识、传播文化的功能。充分发掘潜能。借鉴各行业经验,寻找新的读者增长点,是图书馆创新读者工作的必由之路。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接触中读者的角色

现代图书馆工作已由以收藏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即读者服务。读者是工作的核心。在服务接触中,读者扮演着多种角色:一是求知者,即帮助自己获取知识、信息等;二是兼职馆员,即帮助他人,读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如帮助寻书、互相推荐图书以及协助使用某设备等;三是评价者,读者不仅是服务的接受者,而且是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鉴定者,图书馆服务工作做得如何,读者最有发言权。图书馆应当帮助读者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要求,并且以各种形式间接或直接告知其责任,帮助读者理解其角色,可以增强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理解和质量的感知。

三、读者管理策略

(一)读者培育:是指为了使读者能更有效的利用图书馆、完成其角色而进行的培训。可以是群体性的有计划的培训,如读者培训班、进社区宣传办理借书证等;也可以是个别的随机的,如对不熟悉图书馆借书流程的新读者,馆员必须清晰地告诉读者具体步骤,并提供必要的帮助等;还可以是静态的,如墙上的读者指南、服务标识和友情提示等。通过有效的读者培育,能使读者获得与人(馆员、其他读者等)更好的互动技巧、与物(书籍资料、图书馆环境等)更好的相处模式,从而实现其期望目标。

(二)读者激励:是指对读者在图书馆服务接触中根据其参与程度或付出给予适当补偿。如果读者因为有效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而得到回报,他们将更愿意有效地完成自己的角色或更积极地参与到图书馆服务活动中。如开展有奖征文活动、读者推荐好书有纪念品、评选年度借书最多的读者等。读者激励也可以通过免除处罚形式来进行,也会收到类似的效果。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逾期还书免责活动等。通过读者奖励使读者更积极地参与到图书馆服务中。

(三)实现读者满意。1.调查读者满意度:读者满意是图书馆服务优劣的最终标准,同时也是图书馆服务活动的目标。要想提高读者满意度,先得调查读者满意度,在图书馆服务接触中,需要进行持续、客观、科学的读者满意度调查,从读者角度来审视图书馆自身优势与不足,了解读者的期望与需求。读者调查可以是问卷形式、读者留言箱和现场询问。2.提高读者满意度:影响读者满意的因素主要包括读者感受和读者期望两个方面,因此提高读者满意度应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提高感受质量。图书馆可从每一个服务细节出发,对服务环境、服务人员、服务手段、服务过程等着手,使读者在接触中感受到整体的、细致周到的服务。其次降低读者期望。期望值与满意度成反向比例,读者期望值越高,满意度越低。而读者的期望是不断变化的,图书馆除了需要不断成长之外,也要学会管理读者期望,因为图书馆服务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例如,受购书经费的制约,不可能完全达到每个读者的索书要求,如果一味承诺,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最后将两者途径结合起来,既不断改善服务产品和服务水平,又降低读者对它们的期望,以达到读者满意的目的。

图书角管理制度篇8

[论文摘要]从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内涵入手,分析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障碍,探讨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近年来,我国大学图书馆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数字化文献资源,乃至现代化馆舍等“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是,与之相应的“软件”建设却存在相当大的距离。仅就大学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而言,难以与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相适应,也难以与图书馆用户多元化的需求相适应。我们认为,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策略。

1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内涵

1、1专业、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专业即专门性职业,而非学校的学业门类。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讲,专业是指社会中存在的由一群人通过专门的学习或训练,掌握了科学或特殊的知识技能,并以此从事专门化的工作,从而解决个人生存和社会需求与问题的专门性职业,它具有不可替代性。

专业化是指一种职业不断地满足一定的专业标准,并且成为专门职业的过程以及达到的程度,其标志是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专业发展是指一群人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以及诸阶段持续的、不断深化的状态和过程包括职前学习(培训)和在职学习、提高的一体化的水平和过程。

专业化是社会发展与分工的需要和结果;专业发展是专业存在与提升的需要,也是从事专业的个体适应专业要求、提高职业素质的需要,是其职业社会化的过程。

1.2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大学图书馆员是大学图书馆的主体,是图书馆工作的承担者与实现者,是文献信息的管理者、传播者和导航者,具有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在当今时代,他们既以个体的角色分担着图书馆的各种具体工作和职责,又以团队的方式实现着图书馆的职能,推动着图书馆的发展。

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化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大学图书馆员职业专业化,即建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形成完整的专业制度,提高团队的学历要求、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组织专业学会,取得和确保专业地位;其二是指大学图书馆员从一个“普通人”变成大学图书馆员的过程,具体讲就是在个人的图书馆职业生涯中,依托图书馆专业教育和图书馆组织,通过终身专业学习、训练和探究,习得并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形成职业精神和道德,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素质,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图书馆专业工作者。

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是指大学图书馆员持续地通过职前学习(培训)和在职学习与提高,自觉提升个人职业素质和改进其所做的图书馆工作的品质,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和用户的满意度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图书馆员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能够使用和使用了多少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以及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的问题。

1.3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必然性

1.3.1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是信息时代和大学图书馆员角色变化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时代,信息与知识已经成了一种可以带来财富的重要资源,持续地学习新知识也已经成了人们适应环境、取得发展和改变生存状态的重要手段。而大学图书馆作为搜集、管理信息资源,并且提供各种相关服务的机构,这就要求图书馆员的角色必须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延伸,必须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相关社会职责,诸如:信息资源的搜集、管理、传播、导航、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用户学习辅导、信息咨询与提供,等等。面对这样的环境和任务,大学图书馆员必须实现专业化发展。

1.3.2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是对当今大学图书馆提高核心竞争力需求的积极回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传统图书馆已经面临着“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然而,从图书馆发展史上看,其本身就是通过几次转型才发展成现在这个模样的。换言之,图书馆是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以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来为社会服务,并且取得生存与发展的。大学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它的服务是专业化和公益化方面。其中专业化主要体现为对信息的搜集、整合、存储、导航,以及对用户的信息素质教育和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大学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的主体,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主要依靠他们来实现,所以,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是对当今大学图书馆提高核心竞争力需求的积极回应。

1.3.3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是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迅速,随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更加关注对学生素质,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教师教学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教学、科研的信息资源库和场所,要想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积极高效地发挥其保障作用,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而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则是满足这一需要的重要策略。

1.4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意义

1.4.1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大学图书馆员适应新的环境、满足用户的多层次需求、提高用户的满意度;(2)为大学图书馆员的学习、培养、发展和管理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3)为大学图书馆员自觉提高职业意识和自身职业素质、克服职业倦怠提供了重要策略;(4)为大学图书馆岗位设置、制度建设、图书馆员的绩效管理,以及专业资格认证制度实行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5)有助于大学图书馆面向未来健康、务实地发展。

1.4.2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理论意义

(1)丰富了图书馆基础理论中关于图书馆员的理论;(2)明确了本土化的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化的理念,建构了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理论;(3)提出了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基本模式;(4)奠定了图书馆专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理论基础;(5)探索了一种以现实问题为研究起点的、求真务实的、知识整合与创新的研究方法。

2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障碍

2.1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障碍

长期以来,大学图书馆已经形成一定的形象与传统,而构成这种形象与传统的某些元素,在客观上与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是相矛盾的。比如:在一般人看来图书馆就是借书、还书、看管阅览室,稍有文化的人都可以做,尤其是大学的某些管理者也持这样的看法。所以,当我们考察近三十年来国内大学图书馆员队伍整体状况的时候就会发现,图书馆员的人职门槛比较低,个人职业角色认同程度有高有低,职业意识有强有弱,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共同的愿景,职业满意度比较低,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缺乏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缺乏比较完善的制度和机制的约束,在大学中的地位比较低,等等。这些已经成为业内积习,它们在客观上构成了影响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历史性障碍。

2.2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制度性障碍图书馆制度是指一种能够影响图书馆与图书馆员发展,规范、调节图书馆员与业务工作、读者以及图书馆员之间关系的规章、准则与文化体系。随着多年的积累,我国大学图书馆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是,从图书馆员专业化发展的角度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缺陷。比如:我们缺乏大学图书馆员的准人制度,这就直接造成了图书馆人职门槛过低,以及图书馆员任用的随意性,也导致了图书馆员自我角色定位偏低;我们缺乏以人为本的、完整的制度体系,这在客观上就使得职后培训,乃至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缺乏依据和力度,使得图书馆员业绩考评、岗位聘任与职称评定等缺乏应有的激励作用,等等。事实上,这些缺陷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妨碍了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

2.3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性障碍

这里所谓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性障碍,是指来自大学图书馆员之外的,所有能够引起和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与环境。比如:贫乏的时间资源,大学图书馆员的工作是繁杂的,所以他们很少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对专业问题进行经常、深入地思考与探究,也很少能够有共同的时间聚在一起去对专业问题进行沟通、交流、探讨。

再比如:错位的管理方法,大学图书馆是学术性的服务机构,但是一些管理者认为工作就是干活,干活就是服务,于是,事物性的、低水平重复的、非专业性的工作,取代了本应蕴涵于工作之中的,结合工作实践与所面对的问题而进行的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大胆尝试,事实上,后者恰恰是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管理者不能对图书馆员的业务创新、科研成果、发展潜质等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支持;图书馆内部缺乏团队精神、共同愿景;缺乏良好的馆风、人际环境与文化;还有学校行政的干预与图书馆自主发展的矛盾,社会上流行的急功近利与浮躁之风,等等,也构成了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障碍。

2.4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进程中的主体性障碍

作为大学图书馆主体的图书馆员,自身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因素。客观地讲,当今图书馆员的日常工作确实带有事物性、重复性、经验性和一些非专业性的特点,图书馆员凭借业已形成的惯性就可以应付,这样在一些人的身上就形成了一种“反智”的倾向,导致不愿意去持续追求自己的专业发展。另外,大学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也妨碍着其专业化发展,这主要表现为对工作失去兴趣,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和追求事业成功的理想与信心,自我效能感觉低,创新能力丧失。还有,某些大学图书馆员出于评职称的目的,进行了一些职后专业学习和研究工作,但评上职称以后就一切都结束了,这种追求职称而不追求发展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妨碍着其专业发展。3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3.1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基本策略的组织角度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清楚地感觉到,大学组织尤其是大学图书馆组织,在为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提供导向与环境、给予必要的激励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1.1明确定位、健全制度,构建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环境

大学图书馆的定位与该大学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具体讲就是与这个大学的师资水平、科研水平以及学生水平密切相关。比如:如果该大学科研水平比较高,那么,图书馆就要多设学科馆员,在自我定位上就应该强调学术服务;反之,则应该定位在为教学和提升学生的图书馆意识与阅读能力与习惯上。有了明确而务实的定位,还要围绕这个定位制定和健全相应的制度。这个制度不仅包括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使用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还应该包括馆员培训与发展、评价与奖惩制度等。

大学图书馆务实、准确的定位,以及在制度的保证下依法治馆、科学管理,是构建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基本环境。在这个基本环境之上,还要创造良好的时空环境和人文环境。也就是说要为图书馆员提供有助于其专业发展的岗位,并且尽量保证其专业学习、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塑造健康的图书馆文化,形成一个爱岗、敬业,在专业上持续发展的氛围;在政策上向有专业发展潜质和积极投身专业发展的馆员倾斜。

3.1.2以实践为导向制定“馆本培训”计划

面向本馆、从实践出发,是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当今图书馆学术研究有三种倾向:其一是唯技术主义,把信息技术建设视为图书馆的本体;其二是偏重图书馆应然理论建构,而忽视国内图书馆的实践;其三是“拿来主义”,把其他学科或国外的某些理论硬性与图书馆理论相整合。这三种倾向在许多时候并不见得有助于图书馆和图书馆员专业发展。

因此,大学图书馆组织要从本馆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人力资源的实际出发,从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结合本校图书馆用户的实际与需求,制定针对本馆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馆本培训”计划。这里所谓“馆本培训”是指:以图书馆员为主体,主要为解决本馆服务、管理和建设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岗位培训,其目的是提升馆员个人职业素质和改进图书馆工作的品质,从而提高工作绩效与用户满意度,同时促进馆员专业发展。

3.1.3正确处理图书馆员个人专业发展与群体专业发展的关系,鼓励多元化发展

作为大学图书馆组织,要允许、支持和鼓励图书馆员个人专业发展。心理学已经证明人是有差别的,这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能力上和兴趣上,而且体现在个人的知识背景上和专业发展的取向上。如果不承认这一点,甚至限制它,那么就谈不上图书馆员专业发展了。事实上,任何一个图书馆员专业发展,都离不开图书馆工作,而其专业发展的价值也只有在图书馆工作中才能够实现。图书馆员群体是由个人构成的,而图书馆不同岗位的工作也是存在差异的,图书馆员群体专业发展并不是在于相同的内容、水平和结果上,而是在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愿景上,是在群体成员问的互动上。全体图书馆员个人专业发展之和要大于群体专业发展。

这里所讲的图书馆员专业发展多元化是指:在共同的专业发展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优势实现其专业发展。比如:有的人科研能力强,有的人读者工作经验丰富、有的人计算机技术娴熟、有的人善于协调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而他们立足个人优势、扬长避短、结合各自的岗位任务去实现专业发展,显然是图书馆组织应该鼓励的。

3.2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基本策略的个人角度

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是职业行为,同时也是个人行为,更是个人职业生涯与工作、馆本培训、馆本研究互动的过程。所以,当专业发展成为个人的一种目标、一种需要、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3.2.1强化职业角色认同与专业意识,树立专业发展观

前面已经提到,大学图书馆员人职门槛比较低,来源、构成以及知识背景、职业素质等都十分复杂。其中有的馆员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且很快进入角色,但也有一些馆员只是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一份谋生的工作,总是游离于角色之外。所以,要想实现专业发展,就必须强化职业角色认同与专业意识。这里所谓职业角色认同,是指图书馆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认识和态度,是在工作实践中引发的个人与工作之间复杂的动态平衡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我从事图书馆工作就应该成为这个样子的人。所谓专业意识,是指图书馆员在工作中形成的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思想、态度、意志。通俗地讲就是图书馆员对图书馆专业的认识与自觉性。

图书馆专业发展观,是指图书馆员关于自身专业发展的理念。具体讲就是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是一种贯穿职业生涯始终的、持续的、不断深化的状态和过程,是图书馆存在与提升的需要,也是其自身适应专业要求、提高职业素质的需要。它是在强化职业角色认同与专业意识的基础树立起来的,并且对图书馆员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2.2在工作中实现自主发展

基于当今国内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具体环境,我们说在工作中实现自主发展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策略。大学图书馆员自主专业发展,是一种自觉地超越作为职业人的自我的方式。它有三个基本内涵:其一,自主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愿望都是内在的;其二,是发展与图书馆职业相关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其三,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行为状态。

影响大学图书馆员自主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有三个:一是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二是自主专业发展的能力;三是自主专业发展的意志。大学图书馆员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是其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能够将已经取得的专业发展成果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增强个人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感。自主专业发展的能力是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它是在图书馆工作中形成、积累和发展的,主要表现为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想象与策划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自主专业发展的意志是指图书馆员根据既定的专业发展目标,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努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图书馆员能否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鉴于当今国内大学图书馆员专业发展的具体环境,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3.2.3以科研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

图书角管理制度篇9

现在图书馆要成为信息的采集和转播的场所,使信息能够及时的传播,使信息能够快速的应用于社会,发挥知识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管理员重新定位,重新思考,充分发挥好图书馆信息中转和传播的作用[2]。

一、将中学图书馆员纳入《教师法》进行管理,落实学校领导责任制

迄今为止,我国图书馆仍没有属于自己的法律,馆员地位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只是教育部颁发的行政规章,对中学图书馆人事及职称评定没有什么约束力。《教师法》则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其法律地位高于《规程》。《教师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教学辅助人员,其他类型的学校教师和教育教学辅助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因此《教师法》有必要对馆员职称待遇作出具体规定。

校长是中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任期内应设立目标责任制和追踪制。学校领导应对馆员进行人文关怀,关心馆员的日常生活,关心他们的家庭和身体,关心馆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3]学校应切实执行图书馆方面的规章制度,对馆员与教学人员一视同仁。图书馆除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还要明确馆长职务必须由具有图书馆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来担任,同时享受学校中层副职行政待遇,并可出席学校行政会议,参与学校发展决策。

二、必须把服务工作放在首位,做好现有的基础工作

对图书馆来说,服务是第一位的,为读者服务被视为图书馆工作的宗旨。按时开馆闭馆、热情服务、细致工作是最基本的工作常识和纪律规范,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更谈不上加强基础工作,也就没有服务至上的思想。图书馆幽雅的读书环境和恬静的读书场所,以及越来越优良舒适的阅览室,应该使读者能更好地读书,使馆内人员提供优良的服务。[4]但是正如人们所共识的那样:艰苦的环境能造就拼搏的意志,舒适的环境只能养成懒惰的本性。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步入图书馆,与设备配备的空调也一起装进图书馆,而这些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没有激发工作人员更加勤奋工作,周到服务的热情,反而成了休息、聊天、偷闲的避风港。图书馆的工作是提高人们素质的服务性工作,馆员本身首先应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敬业精神。摆正为读者服务的位置,增强图书馆岗位的危机意识,把个人利益与服务业绩联系起来,而纪律就是严格地、不折不扣地执行规章制度。

图书馆的基础工作涉及到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项日常的细致的和艰苦的工作,直接影响到读者服务、自身发展、信息资源利用等诸多工作。只能加强而丝毫不能放松,特别是处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现行的基础工作做好了就能与广义的信息范畴如信息科学、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以及信息技术相衔接。

今后图书馆如何发展?以哪种模式存在?都是讨论焦点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图书馆遍布全国各地、分属各个部门,不可能存在统一的建设模型。图书馆不可能取代情报、出版、编辑部门提供的任何文献。图书馆业不可能取代计算机、通信那样的信息传输技术,它只能是提供一个公共检索环境,提供本馆的馆藏文献和活信息。

三、注重组织干预,减缓馆员倦怠;肯定馆员角色,培养职业效能感

目前,对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的重心开始转向组织干预,统计显示倦怠的"发生发展更大程度上是组织的特点决定的,个体干预效果不大",并且"有假设认为社会支持是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问的中介变量","在社会支持方面,来自上司的支持比同事的支持更为重要",而领导者的责任之一,便是"帮助其下属对未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力求改变造成消极态度的客观环境",依此,图书馆管理在实践"以人为本",突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同时,掌握馆员心理,从馆员层面加注"人本"因素,累积有效资源实践"馆员第一",使馆员满意自己的图书馆,喜爱图书馆工作,提高从事图书馆职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减缓馆员倦怠行之有效的手段。[5]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系曾进行了一次"监狱模拟实验",研究者把被试者随机分为两组:监狱警卫和囚犯。除了模拟实验这一点之外,其他一切处理都与真实监狱一样,甚至"囚犯"都是被响着警笛的警车从家中带走的。但原计划两周的实验到第六天就不得不终止,因为充当警卫与囚犯的被试者无论在情绪上还是行为上都与真正的警卫与囚犯毫无二致。从这次实验的无奈终止让我们看到,若自己认定了扮演的角色,就会很忠实地去履行它。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也是这样,当管理者认为馆员们不值得信任、需要监督,馆员们就会接受这种被管制的局面,并在不断防守中与规章制度作梗而为难领导。反之,当图书馆管理人员改变原有观点,从馆员角度来认识、体验周围环境,这时对馆员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会很深刻,管理者与馆员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也会彻底改观。二者仍会认可自己扮演的角色所持的观点,并表现出对所扮角色的支持,只是结果与前一种截然相反。

四、开拓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的来源渠道

图书角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权利义务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开始将图书馆管理工作与“勤工俭学”结合起来,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特别是在我国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岗位不断增加,这对于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推动“勤工俭学”都具有极大的作用。尽管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当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因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深入开展工作的重要障碍性因素。这就需要对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权利、义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明确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要为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更好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一、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和义务分析

作为高校学生“勤工俭学”的重要岗位,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在高校图书馆开展管理工作,获取合理的报酬,同时也能够使自身得到锻炼,这就涉及到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由于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既属于学生身份,但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也属于工作人员身份,因而其权利和义务具有其特殊性。

(一)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分析

深入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权利,这是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中国还没有出图书馆法,但从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权利的内容来看,基本权利是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重要权利之一,学生管理员应当享受到公民的基本权利;二是管理权利,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来说,由于其是在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因而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具有管理的权利,不仅要参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而且还可以对图书馆管理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更要具有监督权、知情权以及话语权,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三是薪资报酬权,尽管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首要身份是学生,但在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之后,就形成了一定的“契约关系”,学生管理员不仅在图书馆进行学习和实践,而且还要获取一定的薪资报酬,这不仅是贯彻《劳动法》的要求,而且在给予学生管理员薪资报酬之后,也能够让学生管理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平等身份尊重权,对于学生管理员来说,所谓平等的身份尊重权,至关重要的就是学生管理员既享受普通读者的权利,同时也享受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权利,因而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进行“人性化”管理;五是人身安全保障权,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图书馆要保障学生管理员的人身安全,这也是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重要权利,特别是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学生管理员的安全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配备一些劳保产品。

(二)学生管理员的义务分析

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自己作为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义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必须履行尊章守纪的义务,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在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学生管理员就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遵章守纪是每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的事情,尽管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与正规馆员有一定的差别,但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按照高校图书馆的要求开展工作,既要在着装上遵守高校管理员的规定,又要在服务礼仪方面遵守高校管理员的规定,更要在工作流程等方方面面狠下功夫,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学生管理员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要提升学生管理员的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工作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必须履行认真工作的义务,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实现角色的转换,要从学生的角色向工作人员的角色转换,而作为一名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开展工作是其必须履行的义务,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要认真负责的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既要按照图书馆的要求开展工作,又要积极解答读者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以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二、保障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权利和义务的对策

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来说,要想保障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权利、使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更好的履行义务,既要加强对图书馆学生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又要切实保障他们的权利,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学生管理员教育培训

高校图书馆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和义务,而加强对学生管理员的教育和培训显得十分重视,这需要发挥高校图书馆要制定学生管理员教育培训机制,对于新入职的学生管理员要进行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制度,这样能够使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更具有规范性。同时图书馆还要对学生管理员的权利、义务等进行明确,加强学生管理员的教育,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有章可循。

(二)完善学生管理员保障机制

由于学生管理员具有学生、工作人员“双重身份”,学生管理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是一名学生,而且还是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学生管理员的权利至关重要。为此,图书馆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员保障机制,特别是鉴于学生管理员的特殊性,应当按照“劳动法”的要求,签订用工合同,对于学生管理员的权利要进行明确,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侵权行为。对于出现侵犯学生管理员权利的,要进行纠正。

(三)建立学生管理员管理制度

要做好对学生管理员工作质量的管理、检查、监督工作,建立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办公室主任、部主任、班老师、学生管理员组长的逐级检查机制,对学生管理员的工作定期考察、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员管理的创新建设,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结合起来,不仅要明确相关管理制度,而且也要高度重视“人性化”管理,着力提升学生管理员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进而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能够切实维护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必须明确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和义务,从权利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基本权利、参与管理权利、薪资报酬权、平等身份尊重权、人身安全保障权;从义务的角度来主要,主要是学生管理员必须遵章守纪和认真工作,而要想保障学生管理员的权利以及使他们更好的履行义务,重点要在加强学生管理员教育培训、完善学生管理员保障机制、建立学生管理员管理制度等方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赵海燕,郭金明.浅论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和义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