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技术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7:06

智慧交通技术发展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是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综合性集成,并通过感知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海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形成面向城市管理、控制与服务的应用模式。

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交汇点,也是一个亮点,它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和综合利用的方向。近几年来,信息技术除了处理技术、传输技术高速发展之外,还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特别是传感技术、显示技术、内容处理技术、软件和复杂系统技术的结合,使得信息技术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需要有新的应用来体现,这就是智慧城市。

更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通过将各种感知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和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进而产生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方式。物联网感知和控制终端是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宽带通信基础网络构成周围神经系统,而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城市智慧的大脑,三者共同构成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以协调城市这个庞大的生物体各系统的运转,以及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平衡。城市将愈发依赖于这种高度互联、高度协同的智慧的信息系统。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两化融合、提高信息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信息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的必然要求。目前,全球各大城市都在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是试点推进,下一步必将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的智慧共享,如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历程,以顶层设计的模式和框架,逐步完善智慧功能的逐步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城市的面貌,智慧城市的发展不是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简单叠加,是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阶跃和爆发,必将极大地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水平和智慧气质,信息基础资源的标准化组织将是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核心。

智慧城市蕴含巨大商机,之所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民生效益。这表现在政府希望通过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一直以来,政府希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目标:就是通过智慧城市系统对潜在气候和地质等风险进行预警,如水灾、火灾、山体滑坡等,并将警报发送到相关人员或紧急服务部门,减少灾害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其次是推动提高城市建设的科技水平。

新技术整合信息推出的“智慧城市概念”,基本能够体现智能城市建设的理念。根据公开的信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侧重环境问题和能源节约,鼓励使用过渡能源和清洁能源;二是强调政府、企业和城市居住者之间网络沟通;三是邀请城市居住者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四是充分整合、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等新技术,促进多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和运行。新技术的整合和使用,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特色。城市建设专家认为,成功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最重要挑战,是如何精确收集所需数据,然后协同管理分析数据,并且通过分析的结果来进行决策,实现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或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呢?

1、构建信息技术平台

通过打造信息技术开放平台,可以整合共享、统一管理数据,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跨越协同鸿沟。以北京市城市管理为例,依托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北京在推进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和“巡查即监察、巡查即录入”的工作模式,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与市民的互动、与社会的协同,提升快速回应群众诉求的能力和应急管理的能力,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实现从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跨越。

2、推进智慧政府建设

“智慧政府”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如今电子政府到“智慧政府”转变。信息技术能够正真跨越政府内部协同的鸿沟,提高办事效率,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也促进政务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孤岛的消减,盘活数据资产,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政务信息技术全面应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等自身建设;还可以促进政府和公众互动,让政务透明,帮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解决社会难题,建立公众与政府间的沟通渠道,推进政府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放共享,开发利用效率倍增,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当前的大城市普遍存在着交通拥堵、交通管理系统落后等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交通的有效管理。第一,开发更智能导航系统。先进的导航系统通过完善的传感器网络,建立交通管理的数据,能够实时获得交通信息,包括前往目的地途中的交通事故、施工、拥堵情况,还要能提供最新的天气情况和停车位信息。第二、建立更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以公交车辆定位系统为基础,实现车辆的实时调度、自动报站、视频跟踪查询、车辆紧急救援等功能,优化改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能力。第三、建立更智能交通服务系统。如电子不停车缴费系统,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并通过与电子支付系统的整合,实现高速公路的不停车缴费。第四,开发智慧交通软件,支持手机、电脑、平板等终端下载使用。通过该软件就可以了解当前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交通情况,以及最佳选择路径等。

4、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智慧医疗是医疗信息化的升级发展,通过与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医疗云数据中心为载体,为各方提供医疗信息技术服务。

智慧交通技术发展篇2

随着现代技术的深度发展和智慧城市、宽带中国、智慧地球等战略的持续推进,智慧图书馆服务已经成为现代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战略选择,并成为图书馆学研究前沿。大学图书馆需要大力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促进现代大学图书馆业态变革和功能拓展。笔者以为,智慧图书馆不仅是大学图书馆功能拓展的重要载体与推动力,而且反映了大学图书馆功能发展的智能化趋势,体现了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技术特征,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的重要实践路径,也为新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的拓展创造了机遇。

1智慧图书馆技术支撑

技术是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为图书馆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创造了技术支撑环境,大学图书馆必须借助于现代技术以实现向智慧图书馆迈进,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利用需求。目前,推动智慧图书馆发展的现代技术主要有:(1)自动感知技术。自动感知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以RFiD技术、感知技术、定位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的连接,并且实现对联网物体的智能化识别、跟踪、定位、监控和管理。物联网已经在图书馆领域有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依托物联网技术,图书馆能够实现资源与资源相连、资源与人相连、人与人相连,再借助于大数据分析技术,从而可以方便地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智慧服务。(2)移动技术。随着移动终端用户数量超越了联网pC的用户数量,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设备和渠道,许多图书馆都已构建了移动服务环境、推出了各式各样的移动服务。在移动服务环境中,借助于各类移动终端设备,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服务、能够方便地参与互动与交流,图书馆也能够方便地把对用户有用的信息和服务推向用户,甚至是向用户推送一些他们没有特意关注但是对他们又非常有用的信息和知识。(3)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已经成为重要资产的今天,大数据是当今各行各业的研究及实践热点。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图书馆有天然的优势,不仅拥有大量的文献资源、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还可以获取到大量的用户信息和用户行为信息,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把用户的实际需求与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紧密相连,为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找到合适的用户、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资源和服务。(4)协同技术。要实现智慧图书馆服务,首先需要把图书馆的各类应用系统协同起来,实现各类信息的高度共享,使数据的流动和交互更具智能化,从而为用户提供集成服务;同时还需要把图书馆馆员、用户、图书馆系统相互之间协同起来,使图书馆馆员——资源——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图书馆服务。譬如传统的文献传递,需要用户向图书馆员提出需求申请,由图书馆员查询有用户需求文献的合作馆并向合作馆索取用户所需要的文献,最后把文献提供给用户;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只需要用户向文献传递平台提交文献传递需求,各系统(包括馆际间的系统)之间相互协同,在很短的时间内自动把文献传递给用户,期间不需要任何的人工干预,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高效和便利。(5)数据可视化技术。随着图书馆拥有的数据、需要处理的数据、分析生成的数据越来越多,图书馆需要及时了解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以方便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通过可视化(包括图表、图像、动画等),能够给数据以形象和智能,使图书馆用户能够以直观的方式获知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从而加快数据的利用效率,不仅为用户节省时间,还可避免用户对数据的理解错误。以上这些技术只是智慧图书馆的支撑技术的一部分,还有云计算、语义网络等都为智慧图书馆创造了技术支撑环境,通过合理利用这些技术,加之创新服务的理念,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高效便利的服务。这些先进技术既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技术动力,也为新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的拓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智慧图书馆服务理念

智慧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是在智慧地球、智慧社会、智慧城市等理念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是现代智能技术与图书馆深层融合发展的产物,有利于弘扬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理念,促进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的实现。智慧城市是“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到一个大平台上,植入智慧理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并优化城市资源的使用”[1],是现代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结果。2007年10月,欧盟发表《欧盟智慧城市报告》[2],认为可以从智慧经济(Smarteconomic)、智慧人群(Smartpeople)、智慧治理(SmartGovernance)、智慧流动(Smartmobility)、智慧环境(Smartenvironment)、智慧居住(SmartLiving)六大维度来界定智慧城市概念。2009年初,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提出将传感器装备到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当中,并且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网上数字地球与人类社会和物理系统的整合,使得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3]。随着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研究的深入,智慧图书馆理念应运而生,“作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4]。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艾托拉等在人机交互移动设备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一文,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初步界定,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5]。智慧图书馆的价值核心主要体现在其在拥抱技术的基础上所追求的智慧服务之理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基础,而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方便读者则是智慧图书馆的灵魂与精髓”[6],表现为“互联的图书馆”、“高效的图书馆”以及“便利的图书馆”[7]。2011年,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图书馆CarryeSyma等发表《智慧图书馆:创新、移动和个性化服务》一文,围绕该馆智慧图书馆实践,提出“创新、移动与个性化服务”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基本特征,认为智慧图书馆实现了学校师生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资源的梦想[8]。2012年,英国罗伯特•戈登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图书馆及信息服务国际性期刊Libri联合主编伊安•约翰逊(Lanm.Johnson)先生在第六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上作题为“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主旨报告,认为智慧城市为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提供了定义自我角色并与之接轨的契机,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可为智慧城市发展做出贡献,所有图书馆都需要“智慧图书馆员”的存在,并强调图书馆员不但应具备高水平的技能和职业信念,还需要证明并促使企业和政府决策者们能充分认识和理解图书馆确实发挥了与众不同的积极作用[9]。

3大学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服务探索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大学图书馆中的应用和推广,智慧图书馆必将是未来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图书馆服务能级,为大学图书馆的功能拓展带来了机遇,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利用大学图书馆的便捷性需求,而且可以创新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不断优化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生态环境,促进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的实现。目前,随着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的深入,智慧图书馆实践已经成为国内诸多大学图书馆的实践选择,不仅促进了传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和深化,而且又为现代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的实现创造了难得机遇。当前,国内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比较突出的有上海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1)上海大学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2012年起,上海大学图书馆提出构建智慧图书馆战略,并在早期数字图书馆建设基础上,充分利用图书馆2.0应用建设经验,积极关注智慧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进展,围绕上海大学图书馆“国际化视野、学科化服务、数字化资源”发展理念,提出将现代智慧图书馆应用技术进行系统整合,融合传统实体图书馆服务、数字图书馆经验以及智慧图书馆技术等,先后推出图书RFiD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座位自助管理信息系统、图书信息二维码、app智能终端系统、移动图书馆,以及微博微信等智慧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便捷化、人性化的服务需求,提高图书馆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级。目前,上海大学图书馆在总结前期智慧图书馆服务经验基础上,提出从感知、计算和交互三种技术实现层次系统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参见图1),并在感知层和交互层进行了初步实践,在计算层上做了相关规划,通过感知层面的RFiD图书识别和自助借还系统、交互层面的移动图书馆、RSS智能信息推送和智能座位预订系统的实践,结合对未来私有云计算中心的规划,已初步具备了现代大学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2)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一直致力于图书馆转型与变革,不断推进图书馆功能拓展与服务创新,特别是在空间变革、学科服务等方面表现卓著;同样,该馆也积极致力于智慧图书馆建设,提出了“形成以学科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图书馆,为上海交通大学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的发展理念[11]。为此,围绕智慧图书馆发展战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将于2020年力争建成智慧图书馆,并围绕“资源、服务、技术、馆员、读者”五大核心元素科学规划出其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五大目标,即“形成世界级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成立体深入的智慧服务体系;促成智能感知的创新技术体系;育成一支国际水准的馆员队伍;培养研学驱动的高质读者群体”[12];同时,围绕智慧图书馆发展目标,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上海交通大学智慧图书馆模型。(3)重庆大学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重庆大学图书馆不仅在数字图书馆研究方面成效显著,而且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也表现积极,积累了丰富经验,建设了诸多成果,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在智慧图书馆理念方面,重庆大学图书馆认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是图书馆全面信息化,同时实现整合的文献搜索,并通过数据挖掘系统,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他们提出了“三库四系统”的智慧图书馆系统架构(参见图3)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目标,认为智慧图书馆应围绕“资源”和“服务”两个核心进行管理系统架构研究,其中,流程设计、决策分析、web2.0技术、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应用等是实现智慧图书馆的根本保障[14]。

4智慧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公共性实现

“智慧与服务”一直就是图书馆人追求的目标。中山大学图书馆秉承文化精神,同样将“智慧与服务”作为其馆讯,提出“智慧是馆员的力量,智慧是服务的光芒,智慧是事业的弘扬”[15]。笔者以为,智慧图书馆不仅是现代技术与图书馆之间融合发展的结晶,而且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智慧化特征与要求。“智慧图书馆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开始将‘数字基础架构’与‘物理基础设施’相互融合,以一种超越纯技术层面、更加具有人文情怀的理念,来重新认识和建设图书馆”[16]。随着智慧图书馆理念的普及和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推进,智慧图书馆必将成为传统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升级版,深刻影响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学图书馆工作流程再造,推动大学图书馆功能转型,提升大学图书馆服务能级,既为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理念的普及创造条件,也为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的拓展带来机遇。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智慧图书馆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时期,推动大学图书馆公共性的实现。智慧图书馆最重要的价值是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的智慧化,智慧服务则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范围,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在智慧图书馆中,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把各项独立的事务处理通过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具有事务处理管理和决策机能的服务智慧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和感知用户的位置及其当前所从事的学习、研究、工作内容,可以主动地为其推送关联信息并提供真正的、全方位的、立体的、适合的个性化服务”[17]。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需要聚焦用户需求,重点从学术服务和用户参与两方面促进大学图书馆公共性价值的实现。

智慧交通技术发展篇3

一、旅游行业中智慧旅游发展的现状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是指人们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等各种便携式设备应用,从中获取旅游相关的信息资源,以及对景区文化内容的了解。智慧旅游结合信息技术对游客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同时还有助于整合旅游的信息资源,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在旅游企业管理中应用智慧旅游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智慧旅游城市开发现状

在旅游行业中,智慧旅游的发展也就意味着智慧旅游城市的开发,而智慧旅游就是通过融入网络信息化技术为游客提供便捷旅游,同时提高他们的旅游体验。我国智慧城市的开发,主要就是通过网络技术将城市各行各业的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展示,这就为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其中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之一。目前,智慧旅游城市发展中已经实现了手机扫码购票、点餐以及排队等,很大程度上为游客的旅行提供了便捷服务。

(三)智慧旅游发展新形势

智慧旅游的发展,使我国旅游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模式,为了智慧旅游在旅游行业中有更好的发展,我国应该对智慧旅游在旅游企业应用做重点分析,在智慧旅游的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利用网络技术不断完善智慧旅游,让智慧旅游有越来越好的发展。

二、旅游企业管理中智慧旅游的重要性

(一)为旅游产业创新提供技术平台

智慧旅游的发展,为旅游产业的创新提供了技术平台。在这个智慧旅游的平台中,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政府的最新政策,还能提供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及旅游相关资料等信息,游客可以在平台中体验到更便捷优质的服务。智慧旅游的平台使旅游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有效的结合,为旅游管理带来了便捷,给游客的旅行带了更好的体验。

(二)能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的需要

如今,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大化旅游的时代,在此基础上,大众对旅游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自主游客的数量在逐渐增加,他们对于旅游个性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智慧旅游可以满足游客在旅游中的个性化需要。智慧旅游的发展,可以从游客自身的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旅游路线设计,是游客在旅行中获得优质的旅行服务。

(三)改变了旅游企业的管理方式及组织模式

智慧旅游发展为游客提供了更便捷服务的同时,还将实现对传统旅游管理方式的改变,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旅游企业可对旅游信息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控制,还能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加强游客和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好的维护旅游的秩序,实现更加科学的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运用了其特殊的技术平台,使电子商务成为旅游企业的核心,构建了新的组织模式。

三、智慧旅游应用于旅游企业管理

(一)有效提高旅游企业管理的效率

第一,在专业的智能领域以及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能有效提高自动化办公及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二,在高层决策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旅游企业在运行中不断进行自身的完善,并帮助决策者不断提高对旅游产品的服务;第三,在旅游企业综合性业务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开放性的管理,结合互联网技术,完善旅游企业的管理工作,促进智慧旅游发展。

智慧旅游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与网络信息化技术的结合,能有效的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

(二)智慧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

1.景区导游电子化

在旅游企业中,可以通过网络计算机技术结合旅游景区导游,将导游电子化,在通过先进的播音技术,可以在旅游景区播放真人的语音讲解,还可以为游客在便携式设备的软件中提供景区全景图等旅游信息资料,方便游客查询。导游软件的安装,游客可以利用其进行景区位置的定位,查询相关景区的具体情况,对于景区附近的衣食住行都能进行查询,很大程度上为游客提供了便捷。

2.城市信息结合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人们之间信息的传播,如今各旅游城市也结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城市的信息与网络连接,不仅能及时更新信息资料,还能为游客提供当地的天气情况,交通情况等等信息。将城市的信息结合网络技术,是智慧旅游在旅游产业中应用的基础,有效的结合可以使城市信息能以最快的速度被游客接收,特别是喜欢自由行的游客,城市信息网络化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

3.交通的智慧化

旅游的目的地一般都是游客向往而不太熟悉的地方,那么,在交通上就会有很大不便,因此,便捷智慧的交通软件,成为了许多游客的必备的,它可以为游客提供实时路况的指引,并根据游客不同的需要设计最佳的交通出行方式,让游客不再为迷路的问题而烦恼。智慧化的交通,还可以为旅游者提供预订车辆、停车位等服务功能,交通智慧化是智慧旅游中必不可少的。

(三)旅游企业服务观念的改变

旅游产业可以和游客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为游客建立相应的信息档案,把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形成客户数据库和反馈意见数据库,这将有利于旅游企业挖掘有用的潜在信息。

四、结语

智慧交通技术发展篇4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建设;应用

引言

伴随着不断深入发展的物联网技术,现阶段智能城市建设正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之中,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当中,因此加强对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成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中之重。而本文将以此为基础,分别从建筑、交通、旅游、医疗等方面着重围绕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1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物联网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简单来说,互联网在结合通信网下诞生了物联网,因此其在应用等方面也成为了互联网的拓展和延伸。在物联网技术当中,具有感知能力的装置可以负责感知和识别物理世界中的各类信息,并借助与互联网的交互传输功能可以使得人物和物物之间顺利进行信息互联对接,从而完成对现实世界的全面掌控[1]。物联网技术出现和发展下,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也逐渐朝着智慧城市方向前进,智慧城市也被人们看作是集各综合物联网应用产业于一身的综合体,并且其主要通过物联网技术完成感知和管控城市的重要任务。智慧城市在物联网技术下能够以更加智能的方式存储、计算海量数据信息,从而使得无论是生产技术、文化生活还是城市的其他方面均能够更加智能化,进而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1智慧建筑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慧建筑当中,指的就是建设智慧化的小区,即将物联网技术等运用在社区生活的各方面、各环节当中,实现家居安防、家居智能等一体化的智慧小区。而在此过程当中,云管理平台以及业主的手机客户端是实现小区智慧化的关键,物业通过运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将云管理平台同业主手机相连,使得业主利用手机客户端即可随时随地对各类物业信息进行查看,享受全方位的物[2]。以故障报修为例,智慧建筑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电梯、水电网等内部系统当中设置自检系统,同时安装故障定位装置,从而有效确定故障的具体影响范围,之后由云管理平台向业主发送故障处理情况、进展、结果等相关信息,帮助业主对故障报修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

2.2智慧交通

所谓的智慧交通指的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种交通工具融于统一的网络当中,使得人与交通工具能够在统一的交通网络当中建立起感知与互动,进而有效提升运输效率、保障服务水平、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以智慧停车场为例,通过在停车场安装监控探头,并利用传感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其与主控室相连接,进而在主控室大屏幕上能够将当前车位占用情况直观、清晰、准确地展现出来,从而实现对停车场的全面监控。同时,在监控停车场中的时间监控功能,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具体的车位占用时长,并将其传输至停车场监控系统当中,而监控总系统将以此为根据计算出停车场的分时段占用率,之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停车管理安排计划。与此同时,停车场监控系统也将与收费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等进行数据之间的传输与交换,进而实现资源有效共享,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性,如图1所示。

2.3智慧旅游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旅游行业也掀起了一阵“狂潮”,红火发展的旅游行业与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之下将诞生一种全新的产物即智慧旅游。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web收集和整理海量的信息,并不断添加形形的旅游元素,结合游客的实际情况与具体需求,借助内部软件对全部旅游资源进行智能化分析,为游客进行“私人订制”如制定专门的旅游线路、线上完成旅游产品交易及相关业务咨询等,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旅游服务。与此同时,为游客提供一系列如酒店住宿、餐饮选择、消费维权等其他相关服务,进一步增强游客的满意程度,尽可能满足其旅游需求。

2.4智慧医疗

(1)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期间,身体全部变化情况在内的个人健康档案,并进一步扩大共享医疗健康信息资源的范围。从而使得患者入院求医时,医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患者的病情,提升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2)还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建立起包括医疗设备、药品信息等在内的公共卫生系统[3]。通过优化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并积极实现共享,能够使得政府在面对各种突发医学事件如传染病等时,可以立足于各种医疗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相关决策,节省宝贵时间。(3)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运用在远程急救当中,在救护车内安装监护设备帮助急救人员采集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信息,之后通过CDma网络直接将信息传输至急救指挥中心或是医院急诊中心,进而为患者赢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提高其存活率,如图2所示。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城市建设与物联网技术结合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事实证明,在物联网技术下构建出的智慧建筑、智慧城市确实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因此,在大力推动智慧城市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在医疗、教育、住宅等各方面落实好与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完美结合,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的智慧与智能程度,努力为城市居民打造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笑娟.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发展应用.《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2.

[2]曹宇.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全国各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16:3

智慧交通技术发展篇5

智慧城市离我们很近,却又离我们很远。

出门之前,按一下手机,就可以知道道路是否拥挤;行车途中,想起家里热水器、窗户没关好,再按几下手机就可以全都搞定。这样的智能生活场景,已经或即将成为现实。

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我国在该领域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相应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受制于技术和资金瓶颈、缺乏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充分的人才支持等诸多问题。智慧城市,似乎很近,却又很远。

城市发展的一剂良方

“城市病”催生了智慧城市。

据2011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超过600万的特大城市有58座,人口超过千万的超级大城市则有13座,城镇化率已达51.27%,预计205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与此同时,城市却也面临着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紧缺、住房不足、失业、疾病等方面的挑战,即所谓的“城市病”。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解决“城市病”,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概念提出。据了解,智慧城市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健全、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通畅、广泛、安全的信息共享和有效、规范、科学的信息利用,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让城市成为和谐社会的中枢。具体而言,家居、能源、金融、医疗、交通、物流、商贸等诸多领域,均可利用智慧产业技术,让城市生活变得智能、便捷、高效。例如智慧技术运用在交通上,约可使交通拥堵降低20%、车祸减少50%至60%、油料消耗减少30%。

由于智慧城市理念被认为是解决当前城市病的一剂良方,因此该理念自提出以来,即得到国内外城市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行动。据《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2012)》显示,现在全球有200多个智慧城市的项目正在实施中;截至今年4月,全国有3个直辖市、6个省份、51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方正国际副总裁周大良说。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智慧城市实践者”,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依托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近年来逐渐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崭露头角。

智慧城市正在改变生活

在苏州工业园区上班的王涛,每天早上都坐公交车去公司。最近,他用上了苏州移动的掌上公交业务,每天早上出门前,发一条短信,就可以先查询离家门口站台最近的公交车到达所需的站台数,当每天乘坐的公交车辆即将到达时,他会收到提醒短信通知,现在他每天都可以踩准点出行了。

幸福指数飙升的王涛尝到了智慧城市带来的交通便捷,而这一智能公共交通综合系统项目是由方正国际承担并完成的,在采访中周大良说:“该系统主要由车载实时监控、智能排班调度、车载视频监控、电子站牌预报站信息管理与、公交掌上通等平台组成。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使整体公交运营效率大幅提升30%,并节约燃油消耗,为城市节能减排、缓解拥堵、惠及民生做出贡献。”

很快王涛还将享受到更大的便利。近日,方正国际在苏州了综合性云计算平台——方正飞云,并藉此打造多领域的云计算服务,通过各类不同的云,如医疗云、政务云、交通云等,使智慧城市生活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

除了便民以外,智慧城市也将为政府提供更加有效的行政管理措施。“美国一个采用iBm智慧方案的城市,遇到贩卖人口、绑架小孩的案件,警察在47分钟之内就破了案,极大提高了政府工作管理效率。” iBm大中华区方案软件集团总经理夏然告诉记者。

而由方正国际承建的北京市实有人口管理数据库,可以通过数据整合、采集、更新和交换,建立服务于区、街乡两级政府的人口与房屋基础数据库。“将人口与房屋基础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辖区不漏楼、楼栋不漏户、住户不漏人、人员不漏项,为人口的精细化服务。”周大良说。

据悉,目前,方正国际正与海淀区政府合作,致力于在海淀区逐步实现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水资源管理、智慧实有人口管理、智慧社区管理等,使之成为一个“智慧海淀”,进而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工程。

智慧城市仍然挑战重重

智慧城市理念为未来城市发展展现了一幅美好蓝图,我国众多城市纷纷展开智慧城市的研究规划,部分城市已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当前的发展规划,然而作为一种以科技为核心推动力的城市发展战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然面临着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应用模式、信息安全、体制机制等诸多困难和障碍。

“到目前为止,在智慧城市的框架内还没有探索出一套统一的理论和标准体系,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高端芯片和传感器新技术。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还很低,各种应用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底层层面。”周大良认为,“我国应该充分利用智慧城市技术优势和先发机遇,尽快出台智慧城市的总体标准,为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整体性和基础性的指导意见与规范标准。”

智慧交通技术发展篇6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特征;物联网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兴起到广泛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随之适应发展,进入智慧校园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分析智慧校园的智慧特征,了解智慧校园的内涵,对于智慧校园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智慧校园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近十年得到快速发展,并进入了数字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手段,是高素质、全能型人才整体培养的内在要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为了构建新型教育体系,以适应和体现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经历了数字校园、网络校园、智慧校园3个阶段。而智慧校园的构建是以集成和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智慧终端、云计算等各项高新科技技术为基础。当前我国步入大数据时代,在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的校园,实现智慧校园的基础条件就是对校园信息的挖掘、分析、管理、整合。

2智慧校园的内涵

智慧校园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将设备因素、环境因素、资源因素、社会因素及人的因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校园系统的有效手段。智慧校园主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各项信息的相关性特征,结合各平台的多样化信息传递手段及时有效地提供双向交流平台,进而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是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变师生和学校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数字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即时可见,互联协作,并为决策分析提供支撑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从技术上来看,智慧校园即通过感知技术、挖掘技术、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结合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自动图书管理系统、智能化学习系统等,全面建设具有便捷性、及时性、高校性、综合性的院校。

3智慧校园的智慧特征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形态,是数字校园在各种新兴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下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智慧校园能对校园物理环境全面感知,对师生群体的学习进行智能识别,同时也包括对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的智能识别,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以实现教育教学环境的智能开放以及便利舒适生活环境的建立,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和深度融合。智慧校园有如下特征:

3.1智慧资源

智慧资源共生共享是智慧校园资源建设的核心,学习资源的建设、共享、管理和使用是智慧校园的核心基础。智慧校园为学习者提供完善的网络平台,作为知识存储、分类与分享手段,帮助创建各种资料和信息,实现资源的整合、分享和创新。通过智慧校园知识管理的知识系统,让整个资源库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创造、分享、整合、挖掘、分析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资源系统内,形成学校智慧循环,推动学校资源创新。

3.2智慧学习

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广泛运用,让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开展,逐步泛在化。突破实践空间限制,个体与群组可以突破交流协作方式,实现有机互动线上线下结合,学习讨论课上课下结合,现实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结合。构建开放的、多维度的学习与科研空间,具备支持多模式、跨时空、跨情境的学习科研环境。

3.3智慧分析

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采集智慧校园海量数据,对资源进行挖掘与推荐分析,通过构建数据挖掘模型,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融合,同时开展合理设计及分析,以形成预测方法的智能推理,最终实现决策、管理与控制的智能化。

3.4智慧感知

智慧校园的网络基础更强调移动互联和物联网,要为校园中人一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提供宽带、泛在的基础网络条件。各种智能感应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随时获得各种监测信息,从而能够实现对现实中各类因素的习惯特征的感知,从而实现人与物的互动,全面感知校园环境和师生活动状态,并能通过模型智能的建立对一般规律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5智慧融合

智慧校园的智慧融合体现在校园内部融合和外部融合两个方面。智慧校园内部融合体现在学校的各项业务之中,以云计算和大数据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挖掘与分析,推动实现各项业务中应用的个性定制,达到随时随地随需的个性化应用,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通过智能推荐来提升管理决策的能力,以发挥智慧校园整体效能。智慧校园外部融合是在学校与外部社会的智慧融合,网络时代校园必须与社会接轨,通过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互通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外部融合的具体活动包括学校之间的交流互通,学校和企业间的学习借鉴,多种手段的学习培训。通过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发展趋势和教育变革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学校的发展规划,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发展。

智慧交通技术发展篇7

【关键词】智慧城市对策研究发展策略

一、引言

智慧城市就是把新一代it技术运用到各行各业,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各种各样的物体中,把互联网、通信网与装有传感器的各种设备物件普遍链接起来,形成史无前例的物联网及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再使用高性能计算机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整合巨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深人分析和复杂计算,最终实现智慧的决策和行动并达到智慧状态,实现智慧电力、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给排水、智慧供应链、智慧银行、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企业、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等。简单来说,智慧地球就是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有机结合及广泛应用。

智慧城市的结构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别对应以下三个特征: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具备更透彻感知、更广泛互联互通、更深入智能化等特征的智慧城市,可以改变城市政府、公司和人际交互的方式,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创造新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智慧城市是目前全球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民生核心需求这类发展要素,将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的管理,对城市基础设施、基础环境、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多方位数字化、信息化的实时处理与利用,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洁、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运营与服务模式。

二、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智慧城市理念为城市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而且国家已经在很多方面开展了相关的工作,特别是在交通和物流领域,但是智慧城市建设要顺利开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技术和标准问题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智慧城市是由以RFiD技术和服务为主支撑起来的一个庞大信息系统,在RFiD高频领域我国主要沿用国际标准,关键的超高频领域标准仍由国外组织控制,我们如果不创新研发出自己的相关标准,未来将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这将大大增加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和投资成本。我们知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优秀的标准化方案,如tCp/ip传输协议、路由器协议等,而物联网的传感、传输、感知应用等各个层面会有大量的技术出现,技术标准急需统一和协调。物联网大量终端的出现,势必带来频谱拥挤问题。大型企业、政府机构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保障涉及国家安全信息、地方政府信息、企业商业秘密等不被泄漏和如何保障个人隐私信息,也是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二)企业及产业发展问题

企业技术研发水平薄弱。目前我国进入物联网领域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型企业,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薄弱,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很受限制,影响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物联网产品、传感器标签等成本过高,限制了产品应用的推广。物联网的普及不仅需要相关技术的提高,更是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方力量及资源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走在前面,制定出适合物联网行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促进条例。

(三)人才匮乏问题

国外凭借其几十年的发展,在物联网领域积累了大量人才,而我国物联网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时间较短,积累的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较少,技术创新人才较为匮乏,需要国家和企业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国内的大专院校在物联网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工作才刚起步,无法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三、智慧城市发展策略

“智慧城市”实现信息和实体的结合,势必产生巨大的应用前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我们应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策应智慧地球及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前瞻视野和战略思维,高度重视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一)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

智慧城市之所以具备智慧特征,首先是智慧城市借助以RFiD为主的传感器,它能够更全面地感知整个城市的动态信息,从而为城市智能化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以往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工作是搭建信息传输通道和建设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但这种数字城市大多只是部门内部的数字化,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融合较为松散,造成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较低。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城市现有物流体系、综合交通体系、电力体系、环保体系、城市供水排水体系、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平安应急体系等进行智慧化改造,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及运行管理的智能化。

(二)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智慧城市发展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和大量专业人才的投入。智慧城市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知识、技术和标准的创新,有效的技术创新系统对发展智慧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智慧城市发展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未来发展的共识,因此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集中区域及城市内高校、科研机构在电子信息及计算机方面研发与教育的资源,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和专门的物联网工程学院,以RFiD芯片、智

能卡、读写器、RFiD集成软件的研发和设计、北斗卫星定位应用为重点,通过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之间产学研模式,借助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大企业等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培养大量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

(三)促进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智慧化

推进智慧技术在城市社会发展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应用,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化、智能社保、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倡导智慧化和低碳化生活方式,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发展的现代城市。推进智慧技术在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人口管理、政府服务、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城市各领域管理互联互通、及时响应和有序运行,实现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和高效化。

(四)积极推进示范应用及带动

智慧城市及物联网技术能够被应用到区域及城市几乎所有的行业和产品,并催生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和形成各种各样的智慧系统,但智慧城市及物联网技术尚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智慧的发展道路还处在探索和完善之中。为更好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应在公共管理、民生服务、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启动一批社会和经济效益突出的智慧城市及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作为先导,如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安全、智慧医疗、智慧城管、智慧社区

等,集中资源建设一批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物联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标准和专利,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联网龙头骨干企业,以此示范和辐射带动智慧城市建设。

(五)培育以物联网产业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集群

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创新及产业化,主要包括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技术研发创新和技术产业化两方面。以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物联网企业为目标,强化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作用;以建设物联网创新园及中国物联网技术中心、云计算中心等为载体,重点加强对RFiD技术、智能芯片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传感器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行业标准、超宽带技术、3G技术、数据处理、身份识别、数字家庭等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培育包括物联网芯片与设备制造业、智能装备业、嵌入式智能设备制造业等设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物联网信息服务业、技术标准等物联网服务业,发展数据融合、数据处理、海量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等物联网核心技术服务及商用数据库建设与示范应用服务,构建物联网专利池。

四、结语

智慧城市理念的出现为城市转型升级及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和路径,很多国家与城市不约而同地将智慧城市作为未来的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发展不同于以往城市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更先进、更全面、更综合、更高效、更便捷、更互通、更智能和更安全的现代技术之上,预示着城市文明新阶段的到来,同时催生一大批新兴产业和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营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参考文献:

智慧交通技术发展篇8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智能交通产业

1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给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带来变革性的变化,并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模式呈现。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隧道股份”)在盾构法掘进技术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为例,阐述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1.1盾构法隧道施工专家系统

1992年由隧道股份、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及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5家单位联合开发形成初步模型,以人工智能预测技术解决上海地铁盾构法掘进过程中地面沉降预测及沿线建筑物保护问题。该系统经过近10a的开发调试,已成功应用于上海软土地质下的盾构穿越工程,破解上海地质密码,突破前苏联专家提出的“上海不适宜建轨道交通”的观念束缚,并指导完成延安东路隧道南线、外滩观光隧道等穿越黄浦江的工程项目建设。

1.2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2002年为构建多项目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仓库,运用经典解析公式及分级神经网络技术开发并形成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见图1)。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原理,通过经典参数计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研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控制地面沉降的推荐参数,实现对隧道施工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搭建技术信息数字化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为盾构参数的优化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1]。这套系统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有效减轻施工管理人员管理强度,通过信息快速传递加快决策,实现质量管理的事前控制,达到施工参数的最优化,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也为隧道智能化施工及大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1.3盾构法施工管理平台

该平台以管理驱动为核心,基于大数据处理方式,深度挖掘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指导施工。针对盾构设备健康状况,开展盾构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实现信息平台数据高速共享,为工程协同施工、抢险提供服务。该平台已将监控范围扩展至上海全部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用效果受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高度认可,不仅实现对盾构法隧道施工中质量、进度、安全和设备等海量数据和实时数据的监测集成,还实现对盾构法施工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控、风险预警及智能决策。

1.4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的Bim技术应用

Bim的精髓在于将信息贯穿于市政工程整个生命周期,实现市政工程全过程的生命期管理[2]。2010年~2013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着重解决项目技术难点为应用目的。设计方面可实现在结构图中检查钢筋碰撞与管线等构筑物碰撞的潜在危险;施工方面主要通过3D、4D、5D模型实现施工可视化、进度控制和工程量统计及成本控制等应用。以上海预制装配式研发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于2010年建设,在项目中采用Revit和tekla2个系列软件进行Bim建模,在提升项目设计和出图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交叉碰撞矛盾,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精确化统计管理,优化施工工序,提升施工管理水平。2013年~2016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强调业主主导地位,利用标准、平台和网络技术,实现多方、多专业协同应用,并以项目数字资产和资产移交运营为目标。以厦门市轨道交通L1一期工程Bim项目为例,在项目建设之初,业主创建一整套Bim技术应用实施标准,应用“同城光网”协同技术,将11家设计单位(20个专业)、16家施工单位通过Bim平系在一起,建立126.87GB的协同模型。实现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等方面的高效集成化管理,有望形成国内第一套完整的轨道交通项目数字资产。

2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先驱与产业化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视角下,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在新技术渗透中逐步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更新迭代,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催生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细分市场,产生特有的产业竞争态势,以智能交通为例,阐述智能交通给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的变革、发展和产业化。

2.1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先驱领域

智能交通产业在完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集成运用于地面运输中,建立新型现代服务业。随着城市化建设加速发展,智慧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2012年12月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伊德•科恩博士提出“城市智慧论”评价体系排出全世界智慧城市发展前10位中,50%以上的城市均将智慧城市的发展聚焦到智能交通领域。我国综合运输效能低下、公众出行不便、交通安全态势严峻、交通能耗高、交通服务水平落后。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绝大多数城市交通成为困扰之一,给经济、环境、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难题。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城市交通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国内智能交通应用成果主要包括智能化公共交通、智能道路交通管控、停车诱导及信息化管理、etC不停车收费及eRp等。在珠海智能交通体系规划中,建立健全珠海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运营维护与管理机制,汇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港航、停车、公路网的交通数据,保障系统建设有序、统一的交通数据接入标准;市中心交通信息采集覆盖率90%以上,实现市中心路口联网率90%以上,确保公共交通智能化服务平均运行速度20km/h;通过品质服务,搭建完整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架构,建设专用机房和监控调度大厅,实现与珠海市交通信息中心的信息交互以及与珠海市交通指挥中心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见图2)。

2.2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设想

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管理,提升出行效率,支撑安全和绿色发展,打造交通数据实时获取、交通信息交互、交通数据处理、智能化交通安全、智能化组织管控等技术集成创新,作为“城市交通大脑”为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奠定基础。1)城市交通出行的互联网共享经济。以绿色出行城市共享单车为例,参照法国智能自行车运营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2005年德高公司在里昂开发运营的VeLo'V公共自行车系统,德高公司在其12a运营期内获取该系统全部城市广告垄断权,并获得约6亿欧元的可观收入。目前,其智能化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已覆盖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西班牙、俄罗斯及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的近30座城市,至今仍保持着智能化自助自行车运营领域的世界排名第一。在国内,城市交通共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如ofo、摩拜、滴滴等,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紧跟市场需求,重点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出新的商业与产业发展模式。其中摩拜单车从2015年10月首轮融资开始,不到一年时间摩拜单车完成三轮融资,且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最近一轮融资规模达到1亿美元。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该领域还有很大的产业化发展前景。2)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信息服务。未来随着综合交通发展和便捷出行的要求,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在主要大中城市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路网、高速公路以及综合枢纽的集成化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决策支持和服务系统,实现对公交车、出租车、城市轨道运行车辆以及客运枢纽运营车辆的智能监管,实现对城市交通运行的整体协调管理与服务(见图3)。3)智能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中国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智能化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人、车、路协同的综合系统,不仅需要人和车具有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还需要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道路及交通设施具有智能化,能提供分析事故成因、预控决策、安全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交通运行安全防控一体化。

3结语

智慧城市终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承载平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未来智慧城市更富有创造力、吸引力,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础。未来,城市智慧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需要更多城市管理者、建设者、运营者等多方资源的互通协同,基于集成化商业模式及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洋.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

智慧交通技术发展篇9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物流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项目(16450902D);邯郸市科学技术局项目(1434201078-6)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8日

一、“互联网+”简介

“互联网+”最初是由腾讯公司Ceo马化腾向人大提出的一个建议,被采纳后于2015年3月4日正式由提出实施该战略计划。“互联网+”战略的实质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云计算、物流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把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力图在全新领域开创新的发展实践。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诸如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相加形成了新农村电子商务系统;传统的交通业与互联网相加促成了专车、滴滴和快的等打车软件的诞生;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相加形成了京东小金库、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工具;传统的语音通信与互联网相加形成了微信、易信、QQ等网络聊天工具。由此可见,互联网不仅能够应用到第三产业,而且可以广泛应用到第一和第二产业中。21世纪必然是互联网大放异彩的时代。

二、河北省智慧城市与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一)河北省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2008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第一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2009年,作为全球第一个“智慧城市”――美国迪比克市随之诞生,这是iBm公司与迪比克市合作的结果。我国从2010年正式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批准近300个地区成为智慧城市试点地区,其中河北省占有13个(石家庄、秦皇岛、廊坊、邯郸、迁安、北戴河新区、曹妃甸新区、滦南县、博野县、唐山、正定、邯郸市丛台区、廊坊市固安县)。上述13个智慧城市试点地区都已经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思路,正稳步有序地向前推进。邯郸市建立了云计算中心并且已经正式投入运营,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全市固网光纤化改造,实现光纤到户、到小区、到村,有效满足全市人民的信息化服务需求。秦皇岛市借助旅游优势,利用高新技术,推出了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构建了智能电网、智慧城管、智能监测系统等,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方便查询旅游景点、周边地区状况,实现网上订票、查询等,成效明显。廊坊市建立了公务云中心,负责全市网络信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同时,廊坊市还构建了地下管线工程与城市多元数据采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用于监控地理空间运行状况,方便信息传输与动态管理。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石家庄市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建立了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方便居民准确查找公交运行线路与始发时间;与此同时,还大力推动北斗卫星导航在电力、教育、物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开发应用;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力争在全市所有乡、镇、村实现有限广播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在信息消费领域,积极推进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建设,让农产品借助网络走出农村,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新的渠道。

(二)河北省智慧物流发展现状。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智慧地球是一脉相承的概念,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一部分,智慧物流又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物流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定位河北省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石家庄、唐山被确定为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同时,河北省正在构建京津冀商贸物流大数据平台,推动三地商贸物流业的融合、交互和创新。一批战略性投资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在保定、安国建立药品商贸物流仓储园区;在沿海城市秦皇岛、唐山、黄骅拟建立“智能公路港”;在邯郸建立河北省首家物流交易所;为了打开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保定市涞水县与京东集团合作,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战略协议,为农民在网络上销售和购买产品提供了便利。近些年,河北省通过优化整合、合理兼并、重组、淘汰技术落后的小型物流企业,培育了一批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好、品牌效应优、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集团。同时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了实时监控车辆、客户和商品信息的、方便快捷的智能化配送网络。截至2015年底,河北省a级物流企业已达60家。

三、“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智慧城市与智慧物流发展对策

(一)夯实“互联网+智慧城市与互联网+智慧物流”发展基础。互联网作为现代企业创新发展的平台,对推动河北省智慧城市和智慧物流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要大力推进企业主干网、局域网、广域网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争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有线网络和无线wiFi全覆盖,积极推进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与电网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快构建形式多样的网络服务方式。积极稳健地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基地建设,加快智慧城市和智慧物流产业向基地迁移,实现集群化管理。保障信息和网络安全,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严格检测评估所购软硬件设备。

(二)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与引进。针对“互联网+智慧城市与互联网+智慧物流”方面的知识,需要对各级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专门的培训,可以依托各个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等。定期举办智慧城市与智慧物流建设领域论坛,通晓最新发展动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互联网+智慧城市与互联网+智慧物流”的相关知识、成功案例和重点项目,提高在全社会的认知度与应用水平。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利用河北省的“百人计划”、“巨人计划”平台,积极引进海内外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方面的优秀人才。鼓励各类院校聘请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物流领域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加强“互联网+”领域实验教学基地的建设。鼓励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互联网+智慧城市与互联网+智慧物流”专业技术人才。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金融保障体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应该积极推进政策创新。石家庄、保定、廊坊三个重点地区全面实施创新改革试验区、张家口市建立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大力探索开展“互联网+智慧城市与互联网+智慧物流”创新政策试点,立足本省,积极向外拓展,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破除“互联网+智慧城市与互联网+智慧物流”行业准入、数据开放、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政策障碍,创新和改造风险补偿机制,打造“互联网+”的合理生态发展体系。完善金融保障体系,加大投融资服务力度,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各类投资、积极吸引民间资金,拓展投资渠道,以多种方式灵活多样地投入到“互联网+智慧城市与互联网+智慧物流”工程项目中来。鼓励实体和互联网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与金融服务,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互联网+智慧城市与互联网+智慧物流”项目建设提供有效融资支持。

(四)积极推进智慧城市与智慧物流项目落地。智慧城市与智慧物流的建设不但需要宏观顶层设计与理论支撑,而且需要微观具体项目落地与实际应用。河北省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在智慧物流、智慧政府、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就业、智慧教育、智慧环境等一系列相关项目中找到具体的落地点。争取在全省11个设市区依托当地重点医院建设远程会诊系统,开展网上挂号、询诊、购买、支付等便捷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和政府养老机构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卫星导航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河北省与京津优质养老和医疗资源的共享与互助。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创新社区服务,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建设全省社区救助和优抚信息管理平台。在交通领域,推进公交、出租、轨道交通等数据的互联互通。

四、结束语

“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使得网络经济成为一种新的发展常态,催生出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相互融合发展新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城市与智慧物流的发展必将朝着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迈进。河北省应抓住“互联网+”大力发展的趋势,促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深度融合,打造新常态下经济提质、产业创新、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1]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

[2]文丽青,马丁.我国智慧物流与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5.2.

[3]杨昊.我国智能物流发展支撑体系构建研究[D].华侨大学,2013.

[4]王继祥.物流互联网与智慧物流系统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3.

[5]张小艺.在物流互联网技术下打造智能物流系统[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3.

[6]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1.

[7]王家耀.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J].测绘科学,2014.5.

智慧交通技术发展篇10

目前,国内一些科技园区、经济园区先行先试,智慧园区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2012年,中关村将示范区“一区多园”的空间信息与企业、产业、科技创新资源、科技金融资源、招商引资等信息进行整合,促使中关村向智慧园区全面转型。今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暨星光影视园“新媒体信息管理与服务公共平台项目”投入应用,运用RFiD、云服务等构建了智能化的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体系,从“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三个角度对园区内的人、车、物等资源以及媒体资料等虚拟资产实现了全方位的监测与管理。

一、软件谷打造智慧园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软件谷而言,智慧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智慧化提升园区竞争力已是大势所趋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在部级园区中,有63个提出了智慧园区的建设理念,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左右,其他各级园区也积极开展智慧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特征,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在南京,“十二五”期间南京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将南京打造成为“人文绿都、智慧南京”。2011年,在软件谷的建设初期,法国凯捷公司对园区的规划建设进行了高端策划和顶层设计,提出将软件谷打造成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园区“云之谷”,以智慧化提升软件谷综合竞争力。

2.智慧园区的建设与软件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核心在于运用现代iCt技术,构建无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感知环境和海量运算能力,提高区域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推动高端产业发展。因此,智慧园区的打造必须建立在软件产业的高端发展上,新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和传感网等先进技术将会构建起园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和面向未来的全新园区形态。同时,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也将会为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必将对今后软件谷的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智慧园区建设是软件谷“二次创业”的迫切要求

对于软件园区而言,第一次创业主要是依靠便利的交通、充裕的人才、优美的生态、完善的配套和高效的体制机制等优势条件,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进来,形成产业集聚态势;第二次创业需要以打造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为目标,依托园区良好的发展环境、优质的政务服务和集约高效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核心是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因此,只有在智慧园区建设上走在前列,才能够更好地整合园区发展要素和资源,创新管理手段与措施,减少运营成本和流程,承接全球高端产业转移契机,加速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并在与国内外诸多软件产业园区的同质化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软件谷智慧园区建设的规划、目标和现状

1.建设规划

在《中国(南京)软件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国(南京)软件谷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按照国际化、生态化、智慧化理念,打造“绿色、低碳、智能”软件谷;以云计算技术和应用服务引领发展,加快云技术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工业设计、移动支付、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产业园、超级云计算服务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三网融合产业园、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基地。

2.建设目标

以建设“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软件园区为目标,优化顶层架构设计,集成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信息化建设模块化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园区信息化建设应用与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主导产业的巩固与提升,实现“政务工作公开化、园区服务网络化、数据资源共享化、辅助决策智能化、体系建设标准化”,高标准建成“绿色、低碳、智能”的现代化智慧园区。

3.已建成的技术支撑平台

目前软件谷已建成的技术支撑平台主要有iBm润和软件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北大工学院南京研究院、中兴通讯全球云计算中心、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江苏虚拟软件园、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紫金(雨花)科创特区云端虚拟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等,可为企业提供开放式的信息技术支持。

4.正在搭建的体系架构

软件谷目前正在按照“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战略,瞄准产业发展前沿,精心打造移动互联网、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专业园区,并积极搭建“一中心、三平台”建设架构,即:南京超级云计算服务中心,以及依托超云中心建设的“智慧园区”产业平台、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和园区信息化建设平台等三大平台。

(1)南京超级云计算服务中心。该中心作为软件谷的基础云平台,今年年底将正式建成,未来将承担为谷内各类软件企业提供更加先进的海量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功能,也是软件谷建设智慧园区的核心技术依托。该中心主要建设云服务和云应用两个平台。云服务平台一期建成后,计算能力将达200万亿次、存储规模将达pB级,后续超算性能指标还将扩展到千万亿次以上计算能力和eB级别海量存储规模。云应用平台则提供创业孵化应用云、培训应用云、研发测试应用云、政务应用云、治安应用云、环保应用云、交通应用云、教育应用云、医疗应用云等业务。

(2)“智慧园区”产业平台。该平台主要引进智慧产业领域内的高端企业,聚集智慧产业上下游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对智慧产业进行顶层方案规划和分模块设计,研究适应软件谷产业特点的智慧园区架构和产业链等各个方面,开展智慧交通、智慧楼宇、智慧警务、智慧环境、智慧电子商务等典型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完整的智慧产业链条。位于软件谷a8地块的楚翘城项目是软件谷公司自主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通过与南京电信的合作,楚翘城从设计、建设到管理、运营、服务都贯穿了智能化、宽带化、无线化、融合化的理念,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企业管理运营的成本,达到商业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工作高效化。

(3)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平台。该平台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整合谷内现有的公共技术平台资源,打造一体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和孕育孵化载体,从软件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探索、软件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关键软件产品和应用的产业化促进等三个层次开展软件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而为谷内企业在大数据、云渲染等前沿信息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创新尝试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和强大专业的后台支持。

(4)园区信息化建设平台。该平台汇聚谷内所有行政资源,负责制定信息化工作规划、分解年度目标、安排重点项目、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组织人才培训、交流发展经验、开展绩效评估等工作。软件谷建立协调会商机制,及时解决软件谷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任务跟踪和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进度高效推进。同时,设立信息化组织实施机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行政管理、企业服务、企业管理等不同领域的特点,全面负责“管委会—职能局或专业园区—企业”三级信息化建设与指导工作。

三、软件谷智慧园区建设规划

1.三大策略推动智慧园区发展

一是抓软件产业和互联网产业。重点扶持发展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软件,通讯、移动互联、游戏动漫等行业应用软件,物联网产业和云计算数据服务,网络服务业和数字内容产业,着力优化软件产业结构,提升软件产业发展水平。二是抓智慧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紫金科创特区、创业创新城和中以智慧园等一批载体,大力推进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比较好的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产业园建设。三是抓“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活动,以重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合作,努力做到“开发一个系统,引进一个团队,推出一批产品,培育一个产业”。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着力引进有影响力的重点合作项目,积极做好企业落户服务工作,储备一批新的合作企业,逐步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慧行业应用领域形成集聚优势。

2.加快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沿着“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建立惠及企业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通过部署针对园区的网络解决方案,建设简洁、可靠、高性能的园区网络,基本实现光纤网络接入能力和无线宽带信号全覆盖。提升网络承载能力与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各类网络之间互联互通,提升宽带互联网省际、国际的出口能力,建设全市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强化网络运行安全保障,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日常运行监管与网络监测预警,加强对重要设施的保护,建立应急通信保障机制。

3.积极推进三大功能应用

一是加快推进网上企业服务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基本信息库,定向各类扶持企业的政策、信息、资源,实现从项目准入手续办理、专项申报材料评审、统计数据分析、专业技术评估、人力资源管理、财税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全过程的信息化动态管理。二是加快“智能招商”模块建设,将谷内所有可利用的土地、楼宇资源和招商条件等信息全部入库联网,根据招商对象的实际需要,在第一时间为其寻找符合条件的落户资源。三是加快企业与园区的社区媒体交流平台建设,及时汇总谷内企业对园区发展和政策服务的具体诉求建议,及时有效准确互动,有针对性地提升环境建设和政务服务水平。

4.丰富业务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