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十篇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十篇

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8:04

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篇1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安全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省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的意见》(政发[]67号),加强我区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安全管理,规范危险化学品经营行为,有效防止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安全、有序、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涉及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危险因素,危险化学品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以及中毒、污染等次生灾害,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在金周沙发材料市场初步形成了以民用油漆及配套稀释剂为主的危险化学品集中经营区域,业户近百家,具有交易频繁、经营场所分散等特点。做好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深化安全教育,突出监管重点,加强专项整治,强化防范监控措施,防止和减少各类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安全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二、统筹规划建设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

区贸易局应当根据我区城市总体规划和有关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统筹考虑我区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品种、储存量、化工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需要,会同规划、国土、住建、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尽快编制我区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明确分步实施方案和相关优惠政策,于底前编制完成,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应当根据经营单位的特点和储存的化学品危险特性进行功能分区,分别形成零售店面区、专用仓储区、专用停车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并具备《规定》要求的基本安全条件。各功能区内作业场所和公共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建设和配置安全设施、设备和消防设施、器材,确保市场安全交易。

新建、改建、扩建的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应当认真遵守法定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国家及省有关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安全设施和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规范现有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

目前,我区危险化学品经营业户主要集中在金周沙发材料市场,经营类型多为个体户性质,店面内经营的危险化学品大都与其他物品混存,车辆在店面附近混杂摆放,受地域环境和现有建筑布局的限制,无法按要求设立零售店面区、专用仓储区、专用停车区等功能区域,整改难度较大,不具备《规定》要求的基本安全条件。对在金周沙发材料市场及其他分散区域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和业户,应在新的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建成后,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专项整治等措施,引导其有计划地迁入新的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逐步实现集中交易、统一管理、专门储存、专业配送的危险化学品经营格局。

四、明确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和经营单位安全责任

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主办单位应当设置市场管理机构,对市场实施统一安全管理,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配备专职安全管理部门或人员,制定和适时修订本市场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台账;

(二)统一组织市场内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化工知识专业培训和应急处置技能培训,建立培训档案;

(三)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检查市场内经营单位依法经营情况;

(四)与市场内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或协议书,定期对经营单位进行考核;

(五)严格执行《规定》中有关市场专用仓储区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

(六)制定本市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建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统一组织市场内经营单位参加应急救援演练,并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组织事故救援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危险化学品市场内经营单位必须服从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自觉接受市场管理机构的统一安全管理,并履行以下职责:

1、经营单位必须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必须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依法经营;

2、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市场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状(协议书)的安全职责;

3、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参加市场管理机构组织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积极参加市场管理机构组织的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熟练掌握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5、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经营行为的规定,经营条件符合《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和《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要求。

五、加强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专用仓储区管理

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专用仓储区应当具备《规定》要求的基本安全条件,并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设置消防、治安报警装置,配备供对外报警、联络的通讯设备,设置电视监视系统,对库房、罐区等重点部位安全状况以及进出专用仓储区车辆、人员的安全活动情况进行监视。零售店面只允许经营除爆炸品、放射性物品、剧毒物品以外的危险化学品,禁止在市场内储存爆炸品、放射性物品和剧毒物品。

市场管理机构对专用仓储区应实施统一封闭式管理,对进出车辆及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市场内经营单位需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按照专业配送的原则,选择具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运输企业承运,并签订安全协议。市场管理机构要对危险化学品市场内发货和装卸环节实施统一安全管理,集中查验购货凭证、运输资质、运输证明和车辆安全状况,指派专业装卸队伍安全操作。

六、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安全监管职责

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篇2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年的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

这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的又一制度性安排,是强化红线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的顶层设计,也是着眼于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方案》起草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大国,石油化工产值和化肥、农药、染料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石油化工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产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狠抓任务措施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2003年以来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保持了连续下降。

但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然薄弱,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法治意识淡薄,技术工艺落后,专业人才不足,本质安全水平不高,安全监管能力不强,与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步伐不相适应,矛盾突显,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主要问题有:

规模总量大,安全风险高。全国现有发证危险化学品企业26万余家,其中,生产企业1万7984家,经营企业24万2968家,储存企业5500家,使用企业(列入使用许可适用行业目录、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达到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的化工企业)近1000家,陆上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12万km。

涉及行业领域多、分布范围广。危险化学品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制造业、采矿业、能源、交通运输、仓储、建筑、农业等国民经济的主要门类都有涉及。根据国务院安委会2016年6月印发的《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的行业品种目录》(安委〔2016〕7号),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个门类中有15个、95个大类中有68个都涉及危险化学品。全国32个省、区、市都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重点产业,有380家省级及以上化工园区,大多数经济发达省份都是石油化工重点地区。

管理环节多、监管部门多,职责交叉、监管缺失等问题并存。按照生命周期划分,危险化学品分为生产、经营、使用、运输、储存、废弃处置等6个环节,仅《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就有安监、公安、质检、环保、交通、铁路、民航、卫生、工商和邮政等10个部门。同时,由于危险化学品涉及各个行业领域,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基本上各个部门都负有安全监管职责。但目前存在行业监管与综合监管责任不明确、界限不清晰的问题,有的环节多头监管,有的环节监管缺失。

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庞大复杂。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约20多个,有关标准更是繁多复杂。各管理部门立法出发点不同,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要求不一致,形成了分头实施、相互交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急需理顺。

“城围化工”突出,安全风险不断加大。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全国各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镇人口急剧增加,部分地区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忽视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土地使用安全规划、化工园区风险评价缺失或滞后,相关规划许可与审批之间缺乏协调沟通机制,随着城区周边土地不断开发利用,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场所与危险化学品企业之间的安全距离被不断压缩,有的已经形成了“城围化工”,安全风险不断加大。

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大,社会关注度高,应急处置能力低。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但我国占比达80%以上的中小化工企业普遍存在装备技术落后,专业人员不足,安全管理能力缺乏,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随着装置规模的不断扩大,千万吨级的化工装置、几十万m3的储存设施不断涌现,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后已很难控制在工厂围墙以内,往往衍生出公共事件。自媒体的发展更进一步引发了全社会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关注度和敏感度。

同时,由于我国应急救援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法规不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及装备建设滞后,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能力不强。

《方案》主要内容

针对当前危险化学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吸取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教训,巩固近年来开展的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专项行动、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成果,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2015年12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开始代拟起草《方案》。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要求,2016年3月形成了《方案》初稿,在充分征求各地区、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方案》呈报国务院审批。为确保《方案》中各项任务切实得到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应急办又充分征求了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定稿。

2016年1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并公开,要求从2016年12月到2019年11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方案》共有6部分内容。

1.明确指导思想

阐明了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的思想和原则,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理等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栏裰葱邪踩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守安全红线,坚持标本兼治,注重远近结合,深化改革创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法治,明晰责任,严格监管,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

2.明确工作目标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各行业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进一步摸清并得到重点管控,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危险化学品信息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攻坚战成果得到巩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进一步理顺、机制进一步完善、法制进一步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应急救援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3.明确组织领导

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由国务院安委会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关行业领域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组织形式,开展好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

4.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安排

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从2016年12月至2019年11月,为期3年,分部署(2016年12月)、整治(2017年1月―2019年10月)、总结(2019年11月)三个阶段进行。

5.明确治理内容、工作措施及分工

主要有: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对危险化学品安全依法治理;加强规划布局和准入条件等源头管控;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大力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等10方面、40项具体工作,并明确了责任分工。

6.明确工作要求

要求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工作计划

《方案》印发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高度重视,局长杨焕宁立即作出批示,要求认真研究,开会部署,推出工作措施。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浩水亲自部署安排,带领监管三司研究具体措施。由于《方案》涉及诸多地区和部门,下一步需要做好“问题共答、任务共领”的大文章,务求前后照应、左右衔接、上下互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部门联动,共同发力,才能取得实效。

《方案》明确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由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领导,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经研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耐贫各有关部门和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内任务两方面,提出下一步工作初步安排建议:

1.推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

一是按照《方案》要求,督促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按照要求制定并报送实施方案。

二是建议在2016年年底或2017年年初召开的国务院安委会电视电话会议上,对《方案》进行全面部署,进一步提出贯彻落实要求。目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正在抓紧准备有关背景材料,将尽快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三是定期以安委办名义编印全国安全生产简报(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专刊)。

四是适时提请国务院安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各有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督促相关工作贯彻落实。

2.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任务

一是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局内分工》,组织有关司局共同研究《方案》中涉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工作任务,明确负责和牵头部门。

二是协调各有关司局根据局内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并落实,确保相关工作按照计划稳步推进。

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篇3

一、高度重视,全面推进全县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行动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实施《揭西县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从开展全县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发动入手,做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家喻户晓,从而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使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法治理念和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二是认真抓落实方案要求,做到危险化学品企业明确目标,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强化标本兼治,坚守安全红线。三是明晰责任,各司其职,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点危险源,健全建立风险点危险源管控措施。严格监管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强化整改措施,落实闭环管理,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严格督促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使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展开

一是强化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危险化学品经营、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的安全管控,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强化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企业进行整改。二是狠抓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要求依法依规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各岗位百分百胜任安全生产工作。三是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责任,大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四是依法依规做好职业病危害的防控工作,不断优化安全环境,确保员工安全健康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危险化学品企业的执法监督力度,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篇4

2009年昆山市卫生监督所张浦分所对辖区内14家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推行前状况

张浦镇共有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14家,据2008年年底卫生监督检查结果显示,张浦镇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不容乐观:

1.1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差未制定并张贴卫生管理制度的单位占28.57%,14.28%的单位未配备专职卫生管理员,原料索证登记、成品留样不规范的单位分别占21.43%、28.57%,餐具消毒合格率仅为29.65%,不能严格生熟分开的占71.43%。

1.2场所布局不太合理由于食堂规划时未向监管部门申报,造成有42.86%的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不符合生进熟出一条龙流水生产线的要求,各功能区面积符合要求的仅占64.28%。

1.3卫生设施达标率偏低28.57%的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防蝇防尘设施不全,墙壁要求不达标的占50.00%,分餐场所洗手、消毒、二次更衣达标的仅占28.57%,空气消毒、降温设施达标的占21.43%,垃圾桶合格的占28.57%。

1.4从业人员卫生状况差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的占64.28%,从业人员初中以下学历的占35.71%,就餐人数与从业人员比大于40:1,39.53%的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应知应会知识考核不合格。

2具体做法

2.1宣传培训一是下发通知明确张浦镇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推行量化分级管理的工作步骤、要求、评价方法;二是应用各种形式反复宣传餐饮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要点,并组织张浦镇学校及托幼机构校长(园长)、总务科长、校医、食堂卫生管理员、食堂从业人员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和《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共举办培训班两期,受训人员62人。

2.2限期整改结合张浦镇的实际情况,制订张浦镇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基本卫生要求:一是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功能分区必须符合生进熟出一条龙流水生产线的布局要求;二是加工面积与用餐人数比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三是各功能区在醒目处张贴用途标记;四是更衣场所设置沐浴、洗手、消毒设施;五是食品及食品用产品仓库存放隔墙离地、分类分架;六是保证操作场所采光充足、空气流通;七是与外界相通的门窗防蝇防尘设施健全;八是水源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九是地面有坡度且排污通畅等。要求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利用暑假按“卫生要求”整改。

2.3自身评价各学校及托幼机构根据评分标准自行对食堂进行评价,分析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建章立制,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和管理网络,指定专人加强日常食品安全检查,认真做好检查和处理情况的记录。食品从业人员均须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上岗。

2.4监管部门评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现场量化分级管理评分,对存在问题的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复查后给予最终评分。

3结果

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宣传发动后,张浦镇14家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进行了改建、扩建,总投资303万元。张浦镇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各项指标除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复苏后,外来务工人员再次大量涌入张浦,导致随迁学生剧增,造成食堂总体面积绝对数虽然明显上升,但食堂加工场所面积与学生人数比例反而下降的状况外,其它如布局流程、三防设施、生熟分开等各项指标合格率均呈上升趋势,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通过整改,布局流程更趋合理,外在形象更趋美观。5家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被评为a级,8家被评为B级食堂,评为C级的食堂仅有1家。

4讨论

4.1量化分级管理方案须简明实用整改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必须根据食堂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各单位实际的简明整改方案。食堂的布局流程设计既要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要求,也要便于食品从业人员的操作使用,既要强化监管,又要体现服务。

4.2量化分级管理实施须循序渐进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应找好突破口,根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对一些积极性高、规模大的单位先行推行,待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全面推广。在推行量化分级管理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和积累资料,培植样板单位,以点带面,推动整个餐饮行业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篇5

一、实施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数量和品种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偏低,传统农业生产手段比较落后,集约化生产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不够科学,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农药等农业化学投入品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管理仍需加强,国外新的农业化学投入品品种和含量限制层出不穷,给出口食品农产品农用化学品残留控制带来很大困难,加快提升农业化学投入品综合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全县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健全,质量安全追溯机制还不完善,企业自检自控体系的管理能力还不到位,内销和外销的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固有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还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局部小环境的不适应性制约了我县出口农产品的长足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社会性、全方位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新机制。目前,我县出口农产品数量增长迅速,而较低的生产管理水平与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提出的高标准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确保我县农产品的高质、足量、安全、顺畅出口,迫切需要快速扩大符合出口检验检疫要求的种植基地,并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因此,为使我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日趋完善,适应出口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创新模式,建立一整套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新机制。

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随着我国区域化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应运而生的一种崭新的检验检疫管理模式,是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新要求,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政府主导,国检引导,部门联动,企业支撑,全社会行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由地方政府主导,检验检疫部门引导推动,发动并整合农业、工商、公安、质监等行政管理和执法资源,使其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做好示范区内农药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综合管理,推行出口农产品种养殖基地标准化,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控、预警、评估控制体系,加强农产品安全突发问题应急控制以及区域内生产和管理人员全员参与的教育宣传培训,从而建立一个包含由政府部门严格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的执法体系与依法种植和生产的安全生产体系有机结合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管理体系,将从根本上规范区域内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生产、经销和使用管理,有效提升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综合管理水平,彻底解决出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也将通过推动种植管理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出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从根本上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综合水平。因此,实施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适应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出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科学系统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着效益优先、注重生态、强化服务、重在示范的原则,加速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出口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夯实外向型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全县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工作思路。本着县人民政府负总责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国检引导、部门联动、企业支撑、社会参与”的建设方针和总体要求,整体推进我县出口农产品基地区域备案。在重点地域、品种、环节和企业,通过政府推进,相关部门扶持,依托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加强对质量安全示范区内农业化学投入品综合管理,实施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推行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种植、生产加工和出口管理,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符合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种植示范区。随之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广,将质量安全示范区规模逐步扩大,最终形成全县与国内外标准相一致的种植示范区,达到区域化管理基地建设与国际认可相对接的要求,全面建立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产地准出制度,加强生产全过程档案管理,尽快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

(三)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高我县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具体要达到以下三大目标:

发展目标:我县共有10万亩辣椒、1.4万亩白菜、1千亩香葱、7千亩萝卜、5.5千亩结球甘蓝、1千亩豌豆、1千亩菠菜、1千亩青菜、1千亩娃娃菜、1.5千亩生菜、5.5千亩番茄、2.5千亩西瓜、3千亩葡萄、2.5千亩梨、1.5千亩桃子、2千亩李子纳入质量安全示范区,建成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大力发展一批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和通过加工厂卫生注册登记(包装厂备案)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完善出口农产品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控制目标:严格质量安全示范区内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基地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达到有关标准,出口产品合格率达100%;推广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减少化学农药投入80%以上,化学肥料投入20%以上;禁止在农业环境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区域建设基地;出口农产品企业全部通过检验检疫部门评审和质量控制体系认证。

管理目标:按照出口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经营和使用实行统一管理,严禁使用高毒、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对15万亩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标准化管理。争取全部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最终实现质量安全示范区认证,顺利通过检验检疫部门的考核验收并纳入备案管理;以文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我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农业化学投入品,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依法销毁或另作他用;切实提高农产品出口企业协会的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实行产业化经营。

三、工作重点

(一)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是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也是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各乡镇、华侨管理区的现实情况,全县规划建设区域化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并将规划任务分配到各乡镇、华侨管理区。一是抓好调查摸底。对现有基地进行调查,明确基地位置、面积、种类、所属等内容,形成全面、准确的数据资料;二是整合土地资源。各乡镇、华侨管理区要根据区域种植习惯和优势品种,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通过采取土地流转、返租倒包、协会推动、专业公司建基地等方式,把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整合土地资源,建成规模化种植基地;三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明确种植面积、品种和收购价格,采取政府引导、协会监管等方式,保证合同有效执行,保护种植户和企业、合作社的利益。

(二)抓好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使用与监督管理。抓好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使用与监督管理,是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核心。采取县农科局牵头,各乡镇、华侨管理区积极参与,县工商、质监、安监、公安等有关部门配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县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使用与监督管理办法》,依法对全县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管理。一是对生产性企业实行备案登记准入资格制度。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销售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到县农科局登记备案,并在取得准入资格后,方可在我县销售;二是规范经营审批程序。制定在质量安全示范区内开办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店资格审查制度和经营审批程序,集中审批权。县农科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县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企业进行考核评审和达标验收,分层次设立质量安全示范区内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总店、配送中心及专营店,建立县、乡、村三级专供网络和封闭式专供体系;三是规范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使用管理。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农业化学投入品进货、运输、保管、销售台帐等管理制度,依法依规经营;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者要按照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标准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规范使用,并在生产档案中明确注明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的名称、日期、数量等要素;四是加大监管力度。整合农科、工商、质检、安监、公安等部门的执法资源,组建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监管执法队伍,集中监督管理权,对不规范经营行为特别是非法经营高毒剧毒农药和滥用农药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三)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是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关键。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整合现有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形成切实可行的日常管理行政执法管理体系。一是依托文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中心等权威检测机构,对出口农产品质量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二是由县农科局牵头,添置仪器设备,在县级和各乡镇建立检测站(点),以农药残留速测和病虫害监测为主,开展日常抽检;三是出口农产品龙头企业采取自建或者联合组建的方法,建立检测室,保证质量安全示范区内农产品检验检测无盲区;四是建立管理档案。基地管理人员以及加工企业要在基地选择、管理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建立档案,详细记录管理措施、防治措施、生产加工等内容,建立从源头管理到通关出口全过程可追溯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的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在县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各乡镇、华侨管理区以及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要把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大事、要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安排专职人员,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建立规章制度,落实经费投入,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形成县、乡、村三级共同推进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局面。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一是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手段,广泛宣传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意义、目的、政策、方法、程序等,调动全县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推进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和企业协会的自觉行为;二是采取印发资料、集中授课、广播电视等形式,就基地管理、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与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等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各个环节对干部群众尤其是基地种植户进行培训;三是利用农业信息网等网络平台,建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网站。

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按照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突出重点,依法整治,落实危险化学品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经营单位本质安全度。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等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各级安全责任意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努力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企业的本质安全度。有效减少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努力实现零死亡,坚决杜绝重大事故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1、对生产、储存、运输或使用液氯、液化石油气、剧毒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化学品等容易引起重大事故和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从业单位以及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威胁的从业单位,加大监管力度,强化从业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2、开展新一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普查和评估分级备案工作。各社区、有关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开展新一轮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分级、登记建档,建立健全和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属地监管、分级管理的原则由街道安委办进行备案,并出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登记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单位要按照40号令第22条的档案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一源一档”。

3、严格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换证审查。严格执行换证条件,达不到规定条件的,坚决不予上报。及时做好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变更和延期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危化品经营单位领证后的安全监管,建立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审制度,对危化品经营单位实施动态监管。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继续推进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全面完成全市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储存单位、使用剧毒化学品和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登记工作的工作目标。督促经营单位维护好化学品事故应急咨询电话,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方便、快捷和准确的信息咨询服务。

4、规范危化品生产企业、经营单位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认真落实省局的《关于规范全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的意见》,对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及经营单位实施全面、规范的监督检查,健全“一企一档”,做到履职到位。

四、工作步骤和要求

各社区、有关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

1、2-3月,各社区、有关单位要组织学习文件和国家安监总局40号令,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具体方案,部署到所属危险化学品单位。

2、4-8月,各危险化学品单位,要制定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对照40号令的要求,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凡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单位,要组织进行评估、分级,完善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档案管理,逐项完善检测措施。

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篇7

制定《办法》的背景

在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各环节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需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企业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运输企业也需要取得相应的资质许可,而对于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在以前一直没有专门的许可制度。

近年来,化工企业在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过程中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2006年8月7日,天津市津南区鑫达工业园区宜坤化工公司发生反应釜重大爆炸事故,死亡10人,近200m2厂房被毁。2011年1月6日,安徽省宿州市皖北药业有限公司实验车间发生三光气泄漏事故,造成75名职工住院接受治疗和观察,其中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的重症病人17人(包括危重病人5人、特危重病人1人),死亡1人。这些事故的发生说明,需要加强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需要把涉及使用重点品种的化工企业纳入安全许可范围。

2011年3月2日,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应当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并对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安全条件提出了要求。为贯彻落实相关法规的新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办法》。

《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分7章,共49条。包括总则、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条件、安全使用许可证的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的颁发、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办法》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参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针对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的实际特点,明确了《办法》的适用范围及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准入门槛,从申请条件、颁证程序、延期和变更手续、法律责任等各个环节,规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并且明确了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企业和安全评价机构等相关各方的责任。

明确了适用范围

根据《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九条“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规定,《办法》的适用范围确定为:列入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适用行业目录、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达到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的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作为燃料的企业不适用本办法。

其中,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适用行业目录,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依据《条例》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布的,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的化工企业类别。201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据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照我国传统化工行业的分类,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3个典型的制造业(大类)化工行业中,剔除部分化工工艺简单、所用危险化学品量较少的小类行业,并予以公告。

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农业主管部门依据《条例》进行公布,拟将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作为使用许可品种。使用量的数量标准,拟以企业危险化学品10天设计用量是否达到重大危险源临界量作为依据。

明确了安全使用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的原则

根据《条例》“申请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化工企业,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的规定,《办法》确定,安全使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实行企业申请、市级发证、属地监管的原则。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审批、颁发和管理,不得再委托其他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实施。

严格规范了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条件

《办法》有关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条件的规定有12条,参照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对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准入条件的有关规定,吸收了“两重点一重大”的有关要求(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的准入门槛,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选址布局、规划的要求。《办法》要求企业总体布局符合《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石油化工企业还应当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同时,新建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的规划和布局。

二是设计、工艺和安全设施的要求。《办法》要求,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需经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制造和施工建设;涉及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装置,由具备石油化工医药行业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

三是制度和人员要求。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办法》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每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与职务、岗位相匹配。《办法》还对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了细化,要求企业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变更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19项主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明确了安全使用许可证的申请和发证程序

根据《条例》“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审查,自收到证明材料之日起45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的规定,《办法》对企业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提交材料,如: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文件及申请书、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清单等11项材料明确作出规定,并对发证机关具体颁证程序、变更手续、延期手续及证书载明事项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办法》第二十五条对企业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变更作了特别规定。企业进行安全使用许可证变更的条件,一是增加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品种,且达到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规定的情况;二是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范围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情况;三是改变工艺技术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

明确了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细则

《办法》规定,“发证机关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照本办法和有关行政许可的法律法规规定,颁发安全使用许可证”。同时,办法还明确了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撤销、注销情况,并要求“发证机关应当将其颁发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情况,及时向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通报。”

根据《条例》要求,《办法》强调了对企业违规擅自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处罚。企业未取得安全使用许可证,擅自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且达到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规定的,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顿。同时,《办法》还规定,安全使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未办理延期手续,仍然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伪造、变造或者出租、出借、转让安全使用许可证等情况下,对企业的处罚及对承担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的机构违规操作的处罚。

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篇8

一、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特点,危险化学品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以及中毒、污染等次生灾害,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平安浙江”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的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

2.指导思想。以党的*届五中全会、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讲话的精神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省委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以防止和减少事故为目标,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各项责任,强化安全监管,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危险化学品安全长效监管新体系。

3.总体目标。从20*年起三年内,通过不懈努力,基本形成危险化学品产业布局合理、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规范,安全装备和防护设施水平较高、应急救援体系完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保障体系。20*年底前,分步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搬迁(或关闭)工作。努力实现危险化学品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的年增长率为零,力争不发生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

二、明确职责,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新体制

4.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和责任目标监督机制,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要求,把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基层单位。建立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5.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新格局。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新格局。各级安监部门要与交通、公安、环保、质监、经贸、规划、工商等部门建立沟通和协调机制,及时通报相关情况,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6.强化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的第一责任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特性,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行。

三、标本兼治,夯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基础

7.严格把握危险化学品企业(项目)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各地要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企业(项目)的选址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总体规划要求,坚决制止不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安全防护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危及安全生产的低水平重复项目或落后的生产工艺、设施(设备)的进入。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加快淘汰技术落后、安全保障条件差的工艺和设备,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8.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园区的规划和安全科学论证,实施园区区域性安全风险评价。对现有化工园区,要在20*年底前完成《园区区域性安全风险评价报告》和《园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工作,按照评价报告的要求落实相应安全措施和设施;对新设立的化工园区必须经科学的安全规划论证,实现园区产业与安全、环境的和谐发展。

⒐为口强对危险化学品使用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危险化学品使用领域广,安全生产条件不一,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各地要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使用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从构成重大危险源危险物质和剧毒化学品的使用入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坚持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之中,督促帮助使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改善和提高安全生产条件。

10.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新建、

改建或扩建危险化学品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凡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由专业资质设计单位设计并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实施安全预评价,项目竣工后要进行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设施专项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设施不得投入使用。要按照项目分级、属地原则,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

11.积极推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自20*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我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各地安监部门要通过标准化工作来指导、帮助和促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消除事故隐患,着力使每个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成为本质安全型企业。

12.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应督促危险化学品企业做好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工作。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相关人员必须依法接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并经相关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管理和安全作业知识技能。

四、强化监管,防止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发生

13.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各地安监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有计划、有重点、有部署地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的,必须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对严重事故隐患的,要采取果断措施,立即责令企业停产整改,直至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各地要建立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监管的长效机制,要对隐患情况登记管理,及时跟踪监督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企业整改情况。

14.确保按期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搬迁和关闭工作。对列入搬迁或关闭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在20*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搬迁或关闭工作。各地要落实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在此期间的生产安全。

15.加快实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安全许可证制度。各级安监部门应严格依法行政,全面实施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经营活动的行政许可工作,加强对已取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企业有关人员未经安全培训和持证上岗的,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三违”情况的,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安全生产设施定期进行检测检验的,以及其它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相关许可证件。严厉打击无证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的非法行为。

16.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工作。各地各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联合监管机制,要加强对液氯、氟化氢、液氮、液化石油气、剧毒溶剂等重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整治与监控。严格把握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资质和运输相关人员考核、资格认定;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发货(或收货)企业装载(或卸载)环节的监管,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发货和装载(收货和卸载)的查验、登记、核准等制度;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建立全省统一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及其车载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并实施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全程监控。严厉打击运输车辆无营运证件和运输专业人员无相应资格证书、运输车辆超载、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化学品或者危险化学品伪装成普通货物运输的违法行为。

17.加强危险化学品事故状态下的“清净下水”工作,落实环境应急处理设施及预防措施。各地要认真吸取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教训,加强对化工企业尤其是江河沿岸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环保监督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压(倒)罐设施、贮罐围堰、防火提设施,泄漏物料和消防用水流向导沟(管道)及收集处理设施等各项防范措施。

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篇9

李川副省长在书面讲话中对搞好专项检查提出三个方面要求,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抓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关于“8.26”广西维尼纶股份有限公司爆炸重大事故的重要批示,要求制定中小化工企业行业准入条件、安全标准、环保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条件,落实责任制,严格监督检查,在全国开展一次化工企业安全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二是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检查的范围、内容、重点、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把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三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大检查工作取得实效。开展危险化学品和化工安全生产大检查。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深化,也是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要求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督查,抓好落实,确保危险化学品和化工安全生产大检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省政府安委办主任、省安监局、福建煤监局局长陈炎生要求:本次检查工作要统筹兼顾,点面结合,既要全面发动。督促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开展全面检查。不留死角,又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隐患。要把监管任务重和发生过事故的县(市、区),合成氨、氯碱、剧等危险性大的企业,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规模以上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医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和近年来发生过事故的企业,位于城区、安全距离不足或在百日督查中发现存在重大隐患、仍未整改销号的企业等作为重点检查对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专项检查工作深入开展。

本次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为期三个月,从9月10日开始到12月10日。专项检查采取企业自查自纠、上级主管部门复查、各级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安监局、经贸局(以下简称监管部门)抽查、督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重点突出六个方面的内容:(一)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单位和化工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包括地方政府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和监管力量的配置情况,危险化学品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情况;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履行职责是否到位,安全投入是否得到保障,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等。(三)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包括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工艺、设施设备、仪表控制系统是否存在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是否到位,已经查出的重大隐患和问题是否得到整改治理,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否得到加强等。(四)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包括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企业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验收等方面的情况。(五)相关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联合执法的情况,包括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合执法制度等方面的情况。(六)企业自查主要内容。每个化工企业都要对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就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和执行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安全投入保障情况、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应急管理情况等进行认真自查,重点检查,自查结束后要形成自查报告。

为确保专项检查工作有效开展,省安监局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各企业认真落实以下措施:(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这次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深化,也是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要求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企业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

(二)抓紧研究制定检查工作方案。各级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各有关企业要紧密结合实际,立即研究制定检查工作具体方案,于9月15日前将检查工作部署和方案落实到基层、到企业、到班组。

(三)全面开展自查抽查。全省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单位和化工企业都要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改。10月10日前必须全面完成系统排查整改,自查自改面必须达到100%;中央驻闽单位、省属企业要组织对本系统所属企业进行全面复查,复查面要达到100%:各县区监管部门要对本辖区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重点经营企业、重点加油站,剧经营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医药和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企业数的50%:各设区市监管部门要对本辖区所有县(市、区)监管部门,危险性大、安全管理薄弱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剧经营企业,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规模以上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医药和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抽查:在此基础上,省政府安委会将组织检查组赴九个设区市开展重点督查。

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篇10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进一步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以下称供餐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聚焦校园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严防严管严控校园食品全风险,防止发生群体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断提高全县师生及家长对校园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重点任务

1.全面落实校园食品安全校长(长)负责制,严历查处校

内食品经营者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

2.严格落实供餐单位、校园周边餐饮门店和食品销售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厉查处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

3.严历查处采购、销售或加工制作腐败变质、霉变生虫等感观性状异常和超过保质期等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行为。

4.严历查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5.严历查处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未经清洗、消毒或者清洗、消毒不合格行为。

6.严历查处未按规定制定和实施经营过程控制要求的行为。

7.全面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智慧管理模式。

8.广泛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三、主要措施

(一)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

配合县教育部门督促学校按照《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管理规定》和《省学生营养健康与学校食品安全提升实施意见》要求,实行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健全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明确各环节、各岗位的食品安全要求,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各项食品安全要求,及时研究解决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问题。

1.自查整改食品安全问题隐患。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校园食品安全的风险点,针对性制定明确、可操作的控制要求并严格落实。制定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自查计划,按照食品安全自查项目、内容和要求,对自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迅速采取整改措施并及时复核整改效果。

2.实行大宗食品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学校要以肉、蛋奶、米、面、油等消费量大的食品原料为重点,实行大宗食品公开招标或集中定点采购制度。

3.规范加工制作行为。要督促学校食堂等校园内食品经营者强化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考核,促使其全面掌握和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安全要求,结合实际,采用色标管理、五常、6t等食品安全管理方法,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全水平。鼓励建立iSo22000体系,并通过认证。倡导实行分餐制。

4.全面推行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大力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通过将视频信息接入学校或教育部门网页、app以及第三方平台等方式,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学校负责人和食堂管理人员要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随机抽查食堂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及时予以纠正。鼓励学生家长借助“互联网+明厨亮灶”,参与学校食堂的监督。

5.建立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中小学、幼儿园要按照《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市监食经「201968号)要求制定陪餐制度和计划,明确陪餐人员及职责、内容、要求,做好陪餐记录,对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学校要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确定专人,督促及时整改。

6.加强承包或委托经营、供餐单位管理。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原则上采用自营方式供餐。承包或者委托经营学校食堂的,学校按照《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要求,应当以招投标等方式公开选择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能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社会信誉良好的餐饮服务单位或者符合条件的餐饮管理单位;学校应当与承包方或者受委托方依法签订合同,明确双方在食堂管理服务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督促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履行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责任。采用供餐单位提供餐食的学校,应优先选择通过HaCCp或iSo22000体系认证的供餐单位。

(二)全面落实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供餐单位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全人员,完善并落实从原料进货查验至食品分餐、配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防止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科学防控安全风险。结合实际,全面分析从原料采购至食品分餐、配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风险,制定针对性强、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要求,督促从业人员严格落实。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隐患。建立HaCCp或iSo22000体系,逐步通过认证。

严格查验进货原料。制定严格的食品原料供货要求。严格筛选食品原料供应商,倡导建立食品原料供应基地、与大型食品生产或销售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确定责任心强、具备必要的食品品质辨别能力的专人负责食品原料进货查验,严格执行查验要求。加强对食品原料供应商的监督,及时撤换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供应商。

规范加工制作行为。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规范从原料贮存、食品分餐配送每一道环节的加工制作行为,做到烧熟煮透食品、分开存放生熟食品,彻底清洗消毒餐具用具、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配送食品等,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

全面推行供餐单位“明厨亮灶”。积极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强化供餐单位自身食品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向学校、市场监管部门、教育部门公开食品加工制作信息,主动接受监督。

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定期对大宗食品原料、成品及餐具用具清洗消毒效果等进行检验检测。充分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原料溯源把关、设施设备管控、人员行为纠偏等的智能化水平。

(三)切实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12.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对学校食堂、供餐单位、校园周边餐饮门店和食品销售单位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频次,规范监督检查行为,深入排查使用腐败变质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餐具用具清洗消毒不合格、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13.严惩重处违法行为。严惩重处校园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主动向社会公开查处结果,及时将相关信用信息归集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强信用监管。及时受理、依法查处食品安全案件,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严厉打击校园食品安全犯罪行为。

14.建立和完善学校饮用水安全长效机制。学校要加强对饮用水安全性检测,有专人对饮用水设备定期进行安全卫生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进行整改。对采用自备井和二次供水的学校,要建立台账、定期检查,督促学校全面落实饮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及时消除学校饮用水安全隐患。

(四)广泛开展宣传,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16.加强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学校通过主题班会、专题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师生有效传递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知识。

17.采取营养健康干预措施。创建学校健康食堂,指导学校优化膳食结构,改良烹调方式,因地制宜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符合其营养需求的食品,采取措施减油、减盐、减糖,避免提供高脂、高盐、高糖食品。

18.加强社会共治。健全学校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机制,畅通渠道,积极听取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建议。引导新闻媒体真实、客观报道学校食品安全状况,容观、公正开展舆论监督。具备条件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应建立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机制。

四、工作安排

(一)部署工作

各市场监管所、局机关相关科室、执法大队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根据职责分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

(二)扎实推进

围绕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和供餐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开展突出问题治理,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研究采取解决办法。坚持问题导向,适时调整工作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师生及家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深入开展。

(三)巩固总结

针对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组织开展“回头看”,保证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取得实效。认真总结工作成果,将成效好、可复制、可推广的措施和经验,上升为工作制度或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

校园食品安全涉及群体特殊、人数众多,社会关注度高、容忍度低,与情燃点低、发酵快、影响大。要充分认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敏感性、复杂性、艰巨性,切实增强底线意识,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股室所负责人、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统筹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层层明确、逐级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全力防范化解校园食品安全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校园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

(三)争取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县委和县政府支持,推动县委和县政府将校园食品安全纳入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健全长效机制,出台制度措施,并在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四)加强部门配合

要积极联合县教育、卫键部门健全定期会商、联动执法等校园食品安全制度和长效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强化部门间工作通报和信息共享,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