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习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8:40

电工学习步骤篇1

[摘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本文提出了提高protel99Se教学质量的若干有效做法:(1)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兴趣;(2)整合内容,有的放矢;(3)学以致用,融会贯通;(4)分层教学,提高效果等等。

[关键词]:protel99Se印刷电路板整合教学内容分层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与中级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审时度势紧随行业的发展,纷纷开设《protel99Se》课程,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仿真、绘制原理图、生成pCB等。

必须指出的是,protel99Se实践性比较强,在学习使用它设计pCB板时会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对初学者更是如此。如果不能解决应用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设计工作就难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熟练地掌握protel,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直面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此外,因为软件功能多,设计复杂,使大多数教材内容编排都比较松散、杂乱。教师若照本宣科讲授,势必使学生感觉学习内容不连贯、不实际,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中,我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法。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课程一开始我就使出“十八般武艺”,引经据典地说明掌握此技能人才良好的就业状况及美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对学生学习本课程开门见山地提出要求:“熟练使用protel99Se软件并能独立设计印刷电路板”,让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标的同时,也感觉到一定的压力,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

动力。

二、针对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步骤,整合教学内容,讲授知识点

1.对教材中介绍的印刷电路板设计步骤作适当改动

首先,简单介绍设计印刷电路板的步骤,并要求学生记在课本上,让学生“胸怀大局”,心中有数。其次,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能力较低,教材各章内容多且联系不紧密,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散、乱、难”的思想情绪,对教材中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步骤进行了一些调整,让学生“胸有成竹,操作自如”。具体设计步骤如下:新建数据库文件新建电路原理图文件设置图纸绘制电路原理图并输入元件封装检查(人工检查和eRC检查)创建网络表规划电路板装入网络表布局布线检查、调整打印输出。

必须说明的是,教材中的设计步骤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绘制原理图、设计pCB板图,并分别给出设计步骤。这种方式容易使课程内容分散,学习课程脱节,更让学生产生“只要学会一部分内容就满足了”的想法。因此,学生往往学会了较简单的“绘制原理图”,而对后期的“pCB板图”学习丧失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两部分的设计步骤结合在一起,并把一些步骤具体化,如教材中绘制原理图的第一个步骤,即“启动protel99Se电路原理图编辑器并装入所需元件库”,我细分为两个步骤,即“新建数据库文件”和“新建电路原理图文件”。这种方法,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更具体、直接,更容易接受。

2.打乱教材内容顺序,按设计步骤顺序讲授课程内容

一开始使学生对印刷电路板的设计的过程和步骤有了基本认识,初步了解设计印刷电路板的方法,对本课程有了全局掌握;再通过一个个设计步骤逐层递进式的学习与操作练习,使学生在学习每一节课时能带着目的学习,而不至于学过之后还不知道本节课程内容有什么用。对于一些学生现阶段使用较少的软件功能,采取省略不讲的方法,以节省课时;而对较重点、难点知识作更详细的授课和练习。如教材中有一节“设计组管理”,因对学生设计印刷电路板没有什么影响,所以本节课程我不做详细讲授而只是简单介绍其作用。

3.以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课程内容

密切注意并收集学生在上机操作时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和总结经验。在授课中,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思考。如在画原理图时,需要使用原理图元件库内没有的元件,及时提出问题“要画元件库中没有的元件,怎么办?”我并不急于给出答案,先由学生思考、讨论,对其提出的错误方法都一一被否定,并对典型有代表性的错误要马上指出原因。有学生提出:“用现有的元件和导线拼凑”,立即说明此方法的错误原因,最后再提出“编辑新元件”并引入到相应的课程。这种方式不仅促进学生思考,同时也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学习;更重要的,学生能通俗的了解到“编辑新元件有这样的作用”,从而加深学习印象。

三、结合电子电路等相关专业课程,使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单纯按照软件应用的角度来讲解内容,就会使学生错误地认为本门课程只是学习计算机操作,而忽略了它的电子专业性。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中的相关知识对某一电路进行设计。讲解印制线路板的设计时,应详细地说明应遵循的电路设计规则,复习相关的电子工艺知识,使学生明白本门课程的重点在于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一方便快捷的手段来设计电路。比如,在pCB布线设计中,提出“导体通电产生的电阻热效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应用到pCB中即为“导线宽度越宽,发热量越小,电路板电气性能越稳定”。一系列的引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必须保证用电器的电气性能正常作用”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自觉地使用电子专业知识来设计电路板,而不是“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做到自主、独立设计。

四、采取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由于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差很大,为了使接受能力强的同学不浪费时间,而成绩差的同学能跟得上,我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普通的学生,能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第二层,能力强的学生,能熟练掌握protel软件,并能独立设计一个pCB图;第三层,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用protel完成绘制电路原理图、产生网络表、自动生成pCB图并进行简单修改等基本实验内容。这样的做法,老师可把教学主要精力放在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上。对第一层、第二层学生只需要适当指点;第二层的学生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第一层的学生,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指导第三层的学生,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经过四年的实验教学,这种方法已经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得到东西,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电工学习步骤篇2

关键词:任务分析;初中物理;教学

一、任务分析的发展及价值

任务分析(taskanalysis)是一个心理学术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心理学家米勒提出。当时,行为主义心理学工作者力图用当时发展起来的刺激、反应和强化等心理学原理为依据训练新兵使用新式武器,但是效果平平。一部分心理学家认识到,人类的学习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内在的认知与情感和外显的行为。用单一的行为主义学习原理不能解释人类的复杂学习。任务分析技术应运而生。加涅(R.m.Gange)发展了任务分析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设计。20世纪后期乔纳森等三人写任务分析的专著《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方法》(D.H.Jonassen,m.tessmer&w.H.Hannam,1999),由皮连生引入我国。“任务分析”是一种关于教学设计的技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学习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依据。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往往通过个人的经验制定教学的顺序和各个环节,很少对学生学习任务进行科学分析。任务分析是揭示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结果的类型及其构成成分和层次关系的重要技术,并帮助教师提供学习结果习得的教学条件,为教学设计各环节顺序的安排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二、任务分析的方法

文中主要关注两种任务分析的方法,一种称之为层级任务分析,第二种称为程序性任务分析。

在层级分析中,教师或教学设计者需要从上到下地分解学习任务,使学习的各任务之间呈现出一种层级关系,分析到学生的起点能力中止。教学时,按照任务分析出的层级关系,从下到上地逐步推进教学。层级分析或先行条件分析,适用于智力技能类的学习任务。程序性任务分析就是把学生必须经历的心理或行为步骤分解开来,以便于任务得以顺利完成。适用的条件是具有先后顺序的程序性技能,通常使用一个流程图呈现出来。

三、任务分析的步骤

文中结合两个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例子介绍任务分析技术的实施步骤。

例1.由两个电阻R1和R2串联组成的电路,它们两端的电压是100V,其中R1的阻值是80Ω,R2两端的电压是40V,求: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例2.沪科版教材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四节“伏安法”测电阻是一节基于欧姆定律的应用的一节实验探究课。

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步骤如下:

1.确定终点目标

例1是利用欧姆定律求解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终点目标是求出串联电路的电流。例2的终点目标是通过实验操作,用“伏安法”测算出定值电阻的大小。

2.分析终点目标的学习类型

加涅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他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类学习结果有效教学条件不同。例1中的学习结果是学生掌握了智慧技能,而例2中学生学习结果属于动作技能的范畴。

3.确定任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上面确定的学习结果类型来看,程序性任务分析适用于例1中的学习结果,层级任务分析适用于例2中的学习结果。

为了了解达到任何一种既定的目标所需经历的步骤以及需要掌握的前提技能,加涅在他的教学设计思想中,提出了针对学习的任务分析技术。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主要有两种技术。第一种技术是将学生完成一任务时必须执行的一系列步骤分析出来,这种分析的技术不仅揭示了一些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步骤,而且揭示了一些内在的心理步骤,这种任务分析技术称为序列任务分析或信息加工分析(informationprocessinganalysis),第二种任务分析技术是为了分析学生为了掌握某一技能,需要掌握哪些简单的从属技能,进而分析掌握这些从属技能的从属技能,直到分析到学生无需再学(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的层次为止,这种任务分析技术称为学习任务分析(learningtaskanalysis)。

四、信息加工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思维过程不能很好地监控,主要原因是教师能够观察到的是学生的行为。信息加工分析超越了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考虑了在整个任务完成中的智慧技能的部分。完成任务的一系列的步骤可以用流程图的方式很好地表示出来。下面用一个例子介绍该技术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上面的题目中,学生解题时容易出现用R2两端的电压是40V去除以R1的阻值是80Ω得到0.5a。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结果,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学生缺少一个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如图1所示,菱形部分表示的是该计算题的一个决策过程,学生只有判断好并进行决策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初中物理中需要判断和决策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解决密度计算题、速度计算题等。在物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新的学习者必定会有某些或全部的环节未把握,因此不可能得出完整的“描绘”。基于信息加工分析的任务分析技术,就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智慧技能的掌握情况。基于信息加工的任务分析技术能很好地帮助物理教师了解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了解是哪个环节没有掌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五、学习任务分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生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层层深入的,综合性是越来越高的。后面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用前面掌握的技能来解决。这就需要分析学生为了掌握某个技能需要的哪些从属技能,这些从属技能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地方需要教师和学生重点关注,哪些地方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样就给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起点提供了科学和理论支撑,更重要的是该分析有助于教师设计教学的顺序。这种方法通常用学习层级图表示出来。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例2沪科版教材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四节“伏安法”测电阻是一节基于欧姆定律的应用的一节实验探究课。

本节课学习任务分析如图2所示,通过分析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学生要掌握“伏安法”测电阻这一技能需要掌握的从属技能自上而下层层展开,直至学生掌握的起点技能为止,而教师教学设计的顺序应该是自下而上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图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就是对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进行正确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教学中设计问题时可以设计如:“为什么多次测量的定值电阻基本是不变的?导体电阻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能不能认为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加而减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提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得顺畅了,充分体现了任务分析技术对教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电工学习步骤篇3

关键词高校电工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

1.1理论性强

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它涉及到多方面的概念、基本知识点、单位制、公式等,且大多数知识点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就拿“磁场与磁路”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例子,其中就包括了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场强度、磁导率、磁路等专业名词,这些感念抽象晦涩,有的更是容易混淆;除此之外,有包括磁场的性质、安培定则等基本知识点,特斯拉、韦伯、高斯等单位,如果没有经常反复的练习运用,就会遗忘。

1.2与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电工基础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实验课程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俗话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只有通过实际动手,亲身实践,才能使死板的知识鲜活起来,使抽象、晦涩的知识变得形象、丰满。电工基础的实验课主要开展目的就是加深学生对电工基本物理量认识,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起基本的技能素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量方法和调试方法,能够了解并掌握一般电工仪器的使用范围和方法,并使其成为课堂课程的良好拓展。

2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浅析

2.1教学目的不明确,在内容的选择上有攀高求难的倾向

首先,由于教师在教课之前没有精心设计过教学大纲,关注过培养计划,导致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各章各节的重点和难点,导致学生学习较为吃力;其次,有的教师将讲学大纲视作一切教学执行的范本,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要,讲课中不由得将知识深化,导致知识点晦涩难懂。

2.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学的主题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要求广大教学工作者都要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但是当前的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传统的灌输式、单向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师生之间没有充分的交流,课堂气氛沉闷,给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2.3学生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础薄弱

由于电工基础课程对数学基础的要求较高,但是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给电工课程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此外,由于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大多开在学生的第一学期,与高等数学同为基础型教学,没有高数知识作为基础,使其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

2.4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不足

虽然,当今素质教育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由于课程安排以及教学资源的限制,真正的课堂上却没有给予学生太多的独立学习和钻研的机会。导致电工基础课堂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落后,大学生的意志力和专注力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若没有老师时刻的监督和指导,就会出现精神涣散,学习热情不高的现象。这一切都不符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有待改进和完善。

3高校电工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3.1归纳细化,解题过程程序化

电工基础课程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例题讲解,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整个解题过程和步骤,这也是授课的关键。比如说,支路电流解题法就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的解决复杂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方法和步骤,可以将整个解题过程细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分析电路,明确各支路的电流方向,并标出网孔回路绕向和节点字母;第二步是按照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列出各节点上的n-l电流方程;第三步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出网孔回路电压方程,第四步是联立上述方程得到方程组将已知数据带入;第五步通过计算所得的各支路电流正、负性检验实际电流方向。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归纳细分解题步骤的方法,能够使结果过程系统化和程序化,有利于学生掌握。

3.2重视复习收尾,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的结尾是否安排的有新意,关系到整门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针对电工基础不同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结尾方式:首先是归纳小结式,在授课最后教师用一些简练的语句,总结归纳下整门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复习。这种总结方法适用于章节性、条理性较强的内容。二是例题练习式。老师可以针对今天的授课内容,给出一两道典型性的例题,用意概括课堂教学种解题方法和思路。学生在听老师讲解之后,通过自己的实战练习,能够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三是承前启后式。讲完这一课的内容后,老师可以针对下一节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去思考,这样不仅对现有的课程内容做了一定的总结,也开启了下一节课程,使课与课之间的连贯性更强,规范整个教学过程,加强学生学习效果。

3.3合理安排好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

电工基础对于学生实验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在过去的实验课程中,大多学生都是跟随实验教师讲解,按照给出的电路图接线,以及根据书上的实验步骤,依葫芦画瓢进行实验操作,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施展。所以,在讲解一些实验时,对共性问题可以做一定的示范讲解,但对于个性问题就留给学生自己去发挥。在今后的实验中,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自己选择实验仪器并搭建。课堂上,由老师检查认可之后便可进行操作。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数据处理之后上交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探究能力。

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选择不明确;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数学科目基础薄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等问题。可以通过归纳细化,解题过程程序化;重视复习收尾,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合理安排好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培养等措施,对电工基础进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胡月红,何艳东.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张丽英.多媒体技术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电工学习步骤篇4

【论文摘要】《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备更好地学习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本文结合本校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特点针对该课程课堂教学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以4mat教学设计系统为理论依据以促进提高该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加强交流,加快发展,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发展要求,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必要的。我院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学生在已有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掌握机电类专业常用的词汇,具有一定的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资料,并且能顺利地阅读,理解和翻译有关的机电专业英文文献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并能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知识阅读最新的专业英语文献,为从事创新性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机电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现状

本课程的基本情况是:总课时为26节,每周两节,教学过程无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教材为姚永玉,常云朋,周丽丹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机电专业英语》,实施教学实施对象为0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有学生,包括高职和高技。

基于以上的情况,课程学习前本人对专业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40%学生认为英语底子薄弱,对该课程的学习几乎无任何兴趣;30%认为该课程与普通英语是一回事,再学习觉得是重复;10%认为不知道学习什么东西,学习无用;20%认为既然开设了总有它的道理。面对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本课程的教学仍然走原来的老路的话,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本人对以往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并针对0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作了尝试性的实践,希望从中能够找到一些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课堂改革的理论依据——4mat教学设计系统

4mat教学设计系统分为四个步骤,步骤一:创建经验,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精心设计的话,这一象限的活动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激活他们的原有知识。步骤二:呈现内容,活动的目的在于理解教师传授的概念。步骤三:展开练习。最后步骤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这些步骤通常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体现了一种自然学习循环的模式,或者可以说是对教学进行思考的方式。4mat体现了一个自然循环的过程,我们可以借助它拓展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可能性。国外有研究调查表明目前尚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使用4mat系统能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明显提高,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即教师使用这一系统教出来的学生与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出来的学生相比,前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明显。基于这种结果,结合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现在的状况,可以借鉴4mat系统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学习动机不足,课堂教学沉闷,教学效率低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三、《机电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学生英语现有的基础,根据4mat教学设计系统所体现的学习自然循环的过程,本人将其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具体实施:

(一)课堂实施环节一:课堂互动环节,开展“游戏”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一:创建经验。

该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个部分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的原有知识,那么接下来步骤的实施是毫无意义的。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如何能够让她在学习的初期阶段找到自己的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用联系(connect),组织(orgnize),形象化(Visualize)三个4mat将教学设计系统当中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创建经验,激发原有的知识水平,重拾英语学习当中的自信。基于如此的动机,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正式实施之前插入一些简单英文的小笑话或者简单英语的脑筋急转弯,如:

teacher:Johnny,whyareyoulateforschooleverymorning?

Johnny:everytimeicometothecorner,aguidepostsays,‘School--GoSlow’.

还可以例举在翻译当中因为不懂专业英语出现的小笑话,如:“pigiron”,有同学会从字面上理解成“猪铁”(正确翻译是生铁),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学生自己可以分析这种翻译会有错误,这样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为课堂教学下一个环节的正常进行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课堂实施环节二:课堂阅读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二:呈现内容。

该课程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能顺利地阅读,理解和翻译有关的机电专业英文文献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必要的。对于部分高职学生来说,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阅读英文文献往往很难,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导致动力不足,需要给他们学习的鼓励。

在方法上,可以给学生阅读的短暂时间,比如说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看看自己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完成的进度,阅读完成的地方指导学生做好适当的记号,并且完成几项数据:1.10分钟内阅读多少句子。2.多少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意。3.阅读的文献里有多少个不能理解的生词。可以根据每次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阅读的水平是否有所提高;阅读的速度是否有提高;词汇量有没有增加;如果数据没有变化,可以及时修正自己的阅读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会在每次课后及时发现自己阅读上的短处,更能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课堂实施环节三:文献翻译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仍然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二:呈现内容

该教材专业文献包括材料和热处理,机械设计,加工工艺,电机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六大部分,兼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各个层面,文献的特点是篇幅比较长。在问卷调查过程发现学生英语基础差,全文进行翻译不现实,因此在该环节当中可以挑选其中的某些段落进行翻译,挑选的原则应该是:1.专业性强2.生词词组多3.翻译有难度。学生通过倾听来学习的方式容易感觉枯燥,因此在翻译生词词组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前实事和新闻进行解释,不仅不给学生制造可能“开小差”的机会,还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比如在解释“mechanicalDesignengineer”这个词语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看一则广告:

职位名称:mechanicalDesignengineer(机械设计工程师)

职位年薪:10-20万

工作地点:江苏省

招聘企业:欧美知名公司

所属行业: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电气

企业性质:中外合营(合资·合作)

通过这则广告学生可以从中获取与该词组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诠释往往比直接告诉他这个词组的意义更为显而易见。如果教室里有互联网的话,还可以及时搜索与该职位的相关信息,该职位的招聘信息多为英文,也就说明如果你需要应聘这个岗位的话,必须能读懂相关的专业英语。这种信息实质上起到了“学习暗示”作用,这样往往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学习的意义更有效果。

同时还可以介绍我们日常生活中金属、集成电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部分前沿的、热点的英文资料,选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总之,在该环节的教学中应该要体现多样化教学,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从而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四)课堂实施环节四:课堂练习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三:反复练习。

4mat系统当中就指出:“学生必须联系所学内容,联系首先进入了左半球模式,他们需要通过练习来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保持理解事实,思想和概念,还能以某种形式使用这些概念。围绕你设立的问题推动联系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知识。在能够创新之前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技能,所以所学的知识不经过相关的练习训练师不能形成程序性知识的。”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练习活动中,教师随之就他们的表现做出反馈如口头表扬或者鼓掌等简单的形式都有助于恢复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课堂也因此活跃了。

(五)课堂实施环节五:课堂交流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四:鼓励学生所学。

很多时候我们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小结,即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这种方式仍然体现的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该次课的任务是完成了但是学生学习后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就不得为之了。对于90后的这一类学生来说,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和交流意识很强。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现阶段的心理特征设置必要的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收获,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对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然后对所有课堂记录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记录和描述。之后,教师们去审视这些记录,从中探索各自的课堂上都存在着什么样的交流模式。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们获得了关于课堂交流模式的直观经验,可以准确的判断出什么样的课堂交流能够成为学生们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提供机会,哪一种课堂交流会妨碍他们学习。

法雷尔在《反思课堂交流——亚洲案例》书中提到有效的课堂交流需要多种交流模式。在专业英语这样的课程教学当中,交流模式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引导性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交流模式。如询问学生:“这次课你学习了什么东西?”结果就是学生把板书念一遍就完事了。我认为,适合的交流模式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互相帮助,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

本文以4mat教学设计系统为理论基础将《机电专业英语》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进行实施,其目的是为了在没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学生能认真学习专业英语从而掌握一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方面的技能,为学习世界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美)杨雷迪斯?高尔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

[2]普莱斯顿·D·费德恩,罗伯特·m·沃格尔教学方法—应用认知科学,促进学生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电工学习步骤篇5

一、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职业教育“实训”“应用”为特征的教育模式,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企业多种经济业务处理模拟上,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以理解电算化操作的工作流程,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实战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知识接受能力、电脑的应用基础较差,学习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应用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学习,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情境创设

eRp环境下电算化系统会计核算处理,比起单模块环境下有更严格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情境下再设计若干个工作任务。如设计11个单项实训和2~3个综合实训,确立商品流通企业、制造企业、通信企业三个行业作为会计电算化项目,每个项目下包括会计核算全过程。

2.信息资源提供

进行系统和软件功能操作方法介绍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和投影仪为辅助,用5分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方法,10分钟引领学生一起操作,之后,10~20分钟学生操作练习。教学演示中要重点结合会计处理程序讲清操作流程,同时讲清各模块包含的逆返操作功能。

3.自主学习任务设计

以一个制造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例进行实训,要求学生用电算化软件操作账务处理。子任务如下:数据资料准备、账套初始化任务、录入记账凭证、凭证查询、期间损益结转、生产成本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本年利润结转、生成后的凭证必须完成凭证审核与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自定义表的编制、打印报表、工资管理、员工数据录入、工资数据录入,工资系统日常使用初始化、业务处理、期末处理、数据查询统计、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原始数据分析录入、固定资产调拨、计提折旧、清查等处理,往来账初始化、往来系统使用、往来户档案管理、往来账查询与打印等。

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实训前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组成一个财务部,组员分别担任企业的会计主管、会计员、出纳员。老师根据实训资料布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由各小组自主完成。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主导学习,老师进行指导。课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凭证等。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组讨论项目,每组4个人,学生讨论分别担任出纳人员、账务处理员、会计主管、单位负责人。实施项目任务发放学习任务书,小组成员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施情况,提示学生操作顺序。

5.学习效果评价

电工学习步骤篇6

关键词:职业能力;会计电算化;学习情境;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16)03-0022-03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已成为共识,高职院校进行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开发与改革迫在眉睫。会计电算化是与财会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也是财会类专业必修课程。职业能力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应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逻辑为主线,并融入工作全程。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分析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会计工作的能力,是会计上岗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课程。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财务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学习该课程前应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手工会计处理技能,这是学习该课程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如学生不具备这些能力将影响课程学习的顺利展开。学生学习完该课程后应能利用财务软件独立从事会计工作。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涉及的理论知识主要是软件系统的构造及其操作原理,也会涉及相关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学生在前续课程中已掌握的,不应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这门课程要学生将已学会计理论知识与财务软件理论知识相结合,用软件完成财务核算工作。因而考虑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与课程内容,该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联系紧密的任务。任务设计应根据实际岗位工作进行整体化系统化处理,并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熟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流程,掌握会计软件构造及操作原理。从笔者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经验来看,一方面,学生对纯粹的软件理论讲解提不起兴致,对尚未在操作中运用到的相关理论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对软件操作比较感兴致,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深入理解软件操作相关理论。另外,为了激励学生,每个任务要有明确的成果,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方便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思路

职业能力导向课程设计的核心是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工作过程及职业特征,将课程分解为主题学习单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即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的关键是根据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确定学习情境载体类型,如可以选择以问题、活动、产品、设备、生产性零部件制作等为载体。选择了学习情境载体即确定了按什么样的工作逻辑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选择载体之前需要考虑,期望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做哪些他们在学习课程之前不会做的事情。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单位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学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生应能用财务软件对单位以货币表现的基本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核算。因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可为企业基本经济活动的核算,包括总账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采购核算、销售核算和库存核算六大具有并列与包容关系的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在核算内容方面具有特殊性,如固定资产核算主要内容是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计提以及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等;工资核算主要内容是工资的计算、计提和分配等。但与此同时,各学习情境在核算工作流程方面具有一致性,按照系统初始化、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凭证账簿查询和报表生成与输出五个步骤开展工作。综合以上六大情境载体以及各学习情境在核算流程上的一致性,每一学习情境将按核算流程设计学习活动,即按核算流程设计学生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该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以上设计思路既考虑了企业各项基本经济业务的特殊性又考虑了会计核算流程的同一性,既有新的知识技能注入又可以不断地强化相关职业能力的训练。一方面,不同学习情境的不同核算内容能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企业各项基本经济活动的财务核算,且六个学习情境的核算内容难度是递增的。总账核算情境涉及基本的记账凭证填制、审核和记账等内容,固定资产核算情境涉及资产卡片管理及计提折旧等特殊业务,工资核算情境会有工资计算、个人所得税计算与工资分摊发放等特殊业务,采购、销售及库存模块会涉及大量原始单据的结算及审核问题,一项业务的完成往往要运用软件的多个模块,形成较复杂的业务流转及勾稽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习情境工作流程的趋同,按工作流程设计的工作任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反复或递进性,能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执行中强化训练核心职业能力,并在情境变换过程中培养相关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

三、电算会计各工作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

电算会计工作流程五个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一)系统初始化

系统初始化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管理账套,进行财务分工,设置系统及模块的基本信息、参数、数据等,包括进行系统级初始化和模块级初始化。系统级初始化包括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账套,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员及其操作员权限,设置系统公用基础信息;模块级初始化包括设置模块控制参数,设置模块基础信息以及录入初始数据。

(二)凭证填制和审核

凭证填制和审核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凭证的录入、修改和审核,进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折旧计提和分配、设备管理,进行工资数据的收集、员工工资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的汇总和分摊,处理应收应付款项的收回、支付和转账,核算存货的出入库和库存金额、余额,确认采购成本、分配采购费用和确认销售收入、成本和费用。

(三)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

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已审核的凭证完成自动记账;定义并生成各类转账凭证,包括进行自定义转账生成和期间损益结转;完成自动对账工作,包括总账和明细账、总账和辅助账、明细账和辅助账户核对;进行期末自动结账工作,包括计算和结转各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终止本期账务处理。

(四)凭证、账簿查询与输出

凭证、账簿查询与输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凭证查询;进行科目账的查询,包括总账、明细账、余额表、多栏账、日记账的查询;进行辅助账的查询,包括客户往来、供应商往来、个人往来、部门核算、项目核算的辅助总账、辅助明细账查询;进行查询凭证和账簿输出。

(五)会计报表生成与输出

会计报表生成与输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报表模式设置,包括定义报表尺寸、行高和列宽、画表格线、定义单元属性、定义组合单元;进行报表公式设置,主要是计算公式的设置;进行报表数据的自动生成;进行报表数据的保存与输出。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各学习情境工作任务设计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以及每一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遵循工作任务编排的职业成长性原则,以及课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单项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各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设计如表1。为了将完整的工作过程融入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整体认识,课程分为两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第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企业财务链的核算,涉及总账、固定资产和工资的核算。三个学习情境将以某企业某月发生的前后连续的财务链经济活动核算资料为对象,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情境一“总账核算”和学习情境二“固定资产核算”包含核算流程中的四个步骤,只有学习情境三“工资核算”包含完整的五个步骤,因为最后一个步骤意味着一个会计基本工作循环的结束。第二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企业供应链的核算,涉及采购、销售和库存的核算。这三个学习情境将以某企业某月发生的前后连续的供应链经济活动核算资料为对象,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从表1也可以看出,学习情境四“采购核算”和学习情境五“销售核算”包含核算流程的四个步骤,只有学习情境六“库存核算”包含完整的五个步骤,完成第五个步骤即结束了这一轮会计基本工作。遵循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第二轮完整的工作循环比第一轮更高一层。另外,根据教学设计原理,一是认知需要被强化,即任何知识技能均需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被掌握;二是要进行教学迁移,即要借助多样化的项目任务让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因此,课程除了这两个完整工作循环的核算资料外,还将结合对应强化任务资料,促进学生巩固相关知识技能。五、会计电算化课程单个学习情境设计真正意义的教学是“有目的地安排外部事件以促进学习过程”。课程学习情境确定之后,要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学习情境编排达成应有的效果,需制订学习情境目标、工作内容、课时、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考核评价内容方法等,对各个学习情境进行具体设计。学习情境目标应该是整个课程职业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是能力导向的表现性目标,以学生学完该学习情境能做什么来进行描述。学习情境目标的达成通常需要许多节课的学习及嵌于其中的学习活动的完成,工作内容即为预期目标,在规定的课时内学生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应完成的简明扼要的工作任务。这种不同于以往教学内容的工作内容描述是职业能力导向学习的一大特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教学方法而言,与职业能力导向教学设计对应,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建议除了不得不讲授的内容外,多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学环境即实现情境目标、完成工作任务、运用相关教学法需要的硬件设施及软件条件等。考核评价方面需廓清评价的主客体和评价的内容。此外还需确定学生学习该内容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教师组织教学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对每一学习情境具体的设计可以通过对学习情境的描述直观地表现出来。根据以上观点,以学习情境一“总账核算”为例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的描述(见表2)。其他五个学习情境的描述方法同上,不再赘述。对各个学习情境进行描述需重点关注各学习情境能力目标的特殊性和层次性、工作内容的职业针对性、教学方法的行动性、教学环境的适应性以及考核评价的多维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电工学习步骤篇7

一、改变教学模式,激活学生思维

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一直是传统实验教学所固有的教学模式,实验时,学生总是在教师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具体指导下完成实验学习,致使实验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思维得到束缚,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中的“欧姆定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1)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是什么?(2)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学过的实验还有哪些用此方法?(3)如何设计实验方案:①实验需要的器材?②如何设计实验步骤?③如何设计表格记录数据?④如何用图像法分析数据并归纳得出实验结论?老师要让各组学生讨论出每组的实验方案并指出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指出各个器材在实验中的用途,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出最好的实验方案,对于每组同学的方案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指出对方的不足或错误及如何改进.这样的实验课堂,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可以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用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奇妙关系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大大激活学生思维,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垫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动手实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对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练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打下基础.例如,教学“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教师要先从小处入手,让学生讨论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和使用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欧姆定律的估算法,确保实验时选择合适的量程,并让学生对比欧姆定律的实验电路图找出两实验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电学实验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抛开课本,不必完全按照课本所要求的实验方法来动手操作,对促使学生进行实验创新有一定的益处.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实验原理,掌握电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又可以通过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会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给出的实验步骤往往是固定和单一的,致使学生习惯在教材中寻找实验方法,按照步骤一点点进行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给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发展的空间,在不违反实验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让学生来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物体质量和其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质作为实验的对象”、“实验时我们需要哪些工具”、“为了更好地探究物体质量和其体积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步骤”等.学生根据教师循序渐进的问题会逐步思考实验所需的对象、工具以及步骤等,从而对实验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实验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思考添加一些步骤或工具等,完成探索物体质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深化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完成实验设计,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落实创新教育有积极作用.

四、拓展课外实验探究,延伸学生创新精神

电工学习步骤篇8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高频电路装接调试;教学设计

《高频电路装接调试》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无线通信系统中各功能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分析调试方法、学习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处理流程的一门实训课程。课程组教师对该课程的行动导向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及应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德国、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突出“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了解”、“我做过的,我会记住”的理念。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一般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成果展示、评价”这六步骤,每个步骤都要有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选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指导者,关注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性和协作式探索,并通过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独立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脑、手共同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特点是[1]:

(1)教学目标的综合性: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部分;

(2)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习者自行组织学习过程,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

(3)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指导者,在教学中不仅有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活动,还有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习活动;

(4)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学生自己寻找资料,研究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扮演职业领域中的角色,体验专业岗位技能;在团队活动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行动导向教学有一套既可单项使用、也可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

(6)教学情境的职业性: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教学主题往往就是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甚至是一个实际的任务委托。

2.行动导向《高频电路装接调试》课程教学设计

《高频电路装接调试》课程以典型无线电产品的组装调测过程开展教学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分别采用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任务为中心;以课堂理论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训室操作技能为中心。

2.1教学内容的选定

将相对独立的各单元电路按无线信号发射、接收处理的过程组合,将一个一个小知识点的分离实验改进为把所有的知识容纳到一个个完整的产品中[2],以产品项目化、生产案例、具体的工作任务展开教学,学习哪一部分就制作和调试哪一部分电路。所有的内容都学完后,一个个具有实用功能的产品也就实现了,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按此思路,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定为三大项目:中波调幅发射机组装及调测、中波调幅收音机的焊装及调试、调频系统的组装及调测,每一项目又由一系列具体的工作任务组成。如“中波调幅发射机组装及调测”项目中,有三个工作任务:任务1初识无线通讯系统、任务2调幅电路的认知及调测、任务3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认知及调测、任务4中波调幅发射机的联调及测试。学生以独立工作、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每个工作任务,进而掌握核心技能知识点。

2.2教学实施环节的设计

在教学设计及实施环节中,以高频电子实训室为教学场地,尽量营造真实的工作情景和氛围;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倡导“以人为本”,把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把课程的理论演绎体系背后存在的大量的、丰富的过程性内容及情境内容挖掘出来,使学生不仅关注“做什么、怎么做”,更关注“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更好”,知道了这门课程知识有什么用、课程知识怎么用,更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知识实用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高频电路装接调试》课程的教学活动是遵循“复习回顾、任务引入、信息查询、计划决策、操作实施、成果检验、总结评价”步骤展开。1)复习回顾步骤———主要运用卡片复习法或擂台竞赛法,既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查漏补缺。2)任务引入步骤——主要运用引导文法,引入新的工作学习任务,明确工作学习目标,即“做什么?”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以后应实现的最终行为,它是预期的教学效果。3)信息查询步骤——主要运用问题探究法、小组扩展法或小组拼图法,围绕核心知识技能点开展查询学习活动,并检查记录该学习成果。以3-4人组成一个工作学习小组,学习形式既有自我管理的个体学习,也有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有独立学习的手段和媒体,还有与教师交流的可能性,也可随时打断工作进行学习。4)计划决策步骤——主要运用头脑风暴法,每个组员发散性思考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需要外接的信号参数、输入输出端口、工具仪器、模块间怎么连接、用什么线连、调试的步骤、要测量的参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注意什么事项等等,明确“怎么做?”5)操作实施步骤——主要运用角色扮演法,小组长分配组内每位同学角色,如记录员、接线操作员、点评员、成果制作汇报员,组内成员相互配合,完成组装调测任务。要求操作实施不同子任务时,角色要轮动互换。6)成果检验步骤——可以用卡片张贴法、ppt汇报、视频演示等形式,通过展示使学生明白如何独立进行必要的检测、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7)总结评价步骤——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讨论,使学生明白下次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改进完善。

2.3构建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实施理论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教师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素养评价与学业成绩评价相结合、专业能力评价与核心能力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需要构建按任务评价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评价表、课程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总评价表、课程学生核心能力评价表及课程学业成绩综合评价表。课程成绩=过程考核60%+期末考核40%,以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

3.体会

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的参与程度很强,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培养了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负有责任心的团队精神。但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课程学时也需要比传统教学法多,教学场地也需要重新设计布置。

参考文献

电工学习步骤篇9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操作实例;英文软件

计算机英语注重英语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它针对的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有些计算机专业课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使用英语,因此计算机英语教学要强调实用性,要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纯粹的课文教学往往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如果借助计算机进行现场演示和练习,则事半功倍。现结合我的计算机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将计算机英语教学与计算机实际操作相结合。

一、使用纯英语界面的英文软件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求他们能够看懂纯英文的软件,学生必须通过学习纯英文的软件,才能由此及彼,熟练使用未经汉化的英文软件。这里以microsoftword2010为例。

(一)学习microsoftword英文界面

首先在电脑中安装microsoftword英文软件,然后打开该软件。通常软件的windows界面包含menuBar(菜单条)、toolbar(工具栏)、RightShortcutmenu(右键快捷菜单)、scrollbars(滚动条)、StatusBar(状态栏)等。限于篇幅,这里只列举File(文件)和Home(开始)这两个弹出式快捷菜单。1.学习File(文件)菜单里的快捷菜单:Save(保存)、Saveas(另存为)、open(打开)、Close(关闭)、print(打印)、exit(退出)等。2.学习Home(开始)菜单里的快捷菜单:paste(粘贴)、cut(剪切)、Copy(复制)、formatpainter(格式刷)、Font(字体)、paragraph(段落)等。

(二)课堂操练

在熟记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才能熟练使用纯英文界面的软件并记住相应的单词。举例如下:1.剪切(cut)和粘贴(paste)操作先在文档中输入如下句子:themoderncomputershavecomethroughfourgenerations:transistorcomputers,vacuumtubecomputers,small-scaleintegratedcircuitcom-puters,andlarge-scaleorsuper-largeintegratedcomputers.要求学生做如下的操作:pleasecutthephrase“vacuumtubecomputers”andpasteitbefore“transistorcomputers”.(请剪切“电子管计算机”并把它粘贴到“晶体管计算机”的前面)2.保存文档操作pleasesavethedocumentbyclickingthebutton‘Save’.(请通过点击“保存”按钮将文档保存)学生通过以上的实际操作,初步熟悉英文界面的软件,英语听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使用BioS

这里以awardBioS为例,学生学习BioS界面并学会如何进行实际操作。(一)学习awardBioS的操作界面首先进入BioS,一般电脑开机后按DeL键进入BioS。这里以我们最常见awardBios为例,这里只列举部分BioS英文菜单及对应的注释如下:StanDaRDCmoSSetUp标准CmoS参数设置poweRmanaGementSetUp电源管理设置SaVe修改参数存入BioS,退出eXitwitHoUtSetinG不保存修改,退出(二)学习设置参数的方法以下在awaRDBioS中把光盘设为第一启动的设置方法为例。1.我们在上图所示的界面中用向下方向键选择BioSFeatUReSSetUp,按enter进入。2.设置启动顺序后,需要进行保存。按F10键,弹出下面画面。屏幕提示:“SavetoCmoS”andexit(Y/n)?(是否保存CmoS设置并退出?)这时按Y即同意保存刚才的设置;按n则表示不同意刚才的设置。

三、英文软件Ghost的学习与使用

GHoSt是GeneralHardwareorientedSoftwaretrans-fer的缩写,可译为“面向通用型硬件系统传送器”,通常称为“克隆幽灵”。

(一)学习Ghost英文界面

Ghost的英文界面有以下五项内容:Local、Check、op-tions、Help、Quit。以下列举其中的Local和options两项。1.Local(本地)及其快捷菜单Disk、partition和Check,这部分的功能主要是备份和恢复系统。2.optionsoptions(选项)设置有Span/CRC、Fat32/64、misc、im-age/tape、HDDaccess、SaveSettings六个标签项。

(二)Ghost的课堂操作实例

电工学习步骤篇10

摘要: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成为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在此情况下,如何结合企业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设计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内容,就成为电力企业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多年的管理实践,采用1345的方法,探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设计策略、步骤及方法。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人才供求管理效能

最近几年,随着二大电网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理念的逐步落实以及技术电网、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全面深入,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已经成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就越来愈重要。2016年开始又是一个新的五年规划,企业更应该未雨绸缪,提前规划未来五年企业在人力资源结构、人员数量、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员工学习成长、绩效薪酬、企业文化的具体愿景、使命、目标、措施等,以应对不断增长的用电量需求、智能电网建设、市场交易及客户服务等工作。

那么电力企业该如何科学设计制定未来三年、五年乃至更长久的人力资源规划具体策略呢?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人力资源规划1345体系,以供参考、借鉴。

一、人力资源规划目的

人力规划是连接战略规划和企业业绩的必由之路,通过人力规划,在三方面提高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紧密相连;分析未来变化,在人力资源方面制定应对措施;提高人力资源费用使用的经济性。具体到电力企业,主要目的在于下列几点:

第一,规划人力资源人员计划。通过人力规划一方面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予以分析,盘点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另一方面,对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做出预测,以便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减进行通盘考虑,再据以制定人员增补和学习培训计划。

第二,促使人力资源合理运用。根据企业人力配置的理想状况,不断改善人力使用的不平衡状况,进而谋求合理化,以使人力资源能配合组织的发展需要。并形成健全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激励人才的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氛围,为电力企业战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第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通过人力规划对现有的人力结构做出分析,并找出影响人力资源有效运用的瓶颈,使“人适合于职位、职位适合于人”;同时,在员工岗位胜任力、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和学习、企业文化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让人力资源效能发挥最大化。

考虑到电力企业国企的特点,在进行具体的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电网企业可以考虑134步骤,即:一个框架、三个原则、四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二、一框架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总体思路,框架必须以集团公司、省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框架为主题,必须要对各级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战略进行解读,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对用人制度进行剖析,对员工队伍进行调研等,确定电力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愿景、使命及具体目标。

三、三个原则

原则一:充分考虑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适当弹性的原则。电力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人力资源规划要充分考虑内外环境的变化,建立适当的人才储备,并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职位、绩效、薪酬、学习教育开发等模块紧密接口。

原则二:以人力供应为重点的原则。电力企业未来处于高速发展期,人力资源保障问题是人力资源规划中应解决的核心问题。它包括未来人员的需求与供给的预测、差距的分析与弥合等。通过保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为更深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奠定基础。

原则三:促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原则。人力资源规划不仅要面向企业,同时也要面向员工。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通过人力资源规划,体现出电力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本管理理念。

四、四阶段

在明晰了项目整体框架及规划操作原则之后,电力企业应该遵循“四个阶段、五个步骤”的原则实施此项目。

1.调研诊断及人才供求分析阶段

首先从电力企业员工队伍现状、人员结构特点入手,进行现有人员资源稽查;其次,将以电力人才当量为出发点,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电力弹性系数预测分析、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分析等多种方法科学预测现实、未来、整体、各类各层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第三,通过对电力学校、社会招聘等人员的供给分析,确定未来五年电力企业可以实现的人力资源结构、人才结构及员工队伍数量、用人机制等。

2.人力资源提升与方案修订、调整阶段

通过对电力企业整体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的解读,确定未来五年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总体愿景、使命、目标等;并据此对目标进行分解,并形成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培训学习、绩效、薪酬、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等六大模块在内的人力资源提升措施及计划,在方案初稿出台之后,通过与电力企业的反复讨论、修订、最终形成可以下发的人力资源规划整体方案。

五、五步骤

1.步骤一:管理现状调研诊断

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调研诊断是构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开始,也是确保规划切合电力企业客观实际,做到规划有理有据的关键环节。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采取文案研究、内部员工访谈的形式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调研,进行问题的初步鉴定和问卷设计依据;确定整体规划设计原则和思路。

第二,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明确方案涉及内容:电力企业现有人才结构、人才当量、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学习与培训、基地建设、招聘、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等。

第三,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有的“短板”问题进行深度挖掘,以找出其短板形成的深层原因。

第四,进行问题的求证,从供电局、职能部门、各层级员工等角度全面了解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寻找电力企业与先进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距,为下一步整体规划设计的制定寻求依据。

2.步骤二:人力资源供求分析

第一,需求分析。在进行人力资源总体供求分析之前,需要对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战略进行解读、定位以初步明确电力企业未来五年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并在明晰电力企业人才当量的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供求分析。具体分析维度如图1所示。

第二,供给分析。企业人力资源供给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影响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企业职工的自然流失(伤残、退休、死亡等)、内部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跳槽(离职、辞退、合同到期解聘等)。在进行内部人力资源供给分析的时候,项目组将采用马尔代夫转移矩阵、人员接替图等方法,设计合理的内部供给通道及人才供给库。二是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通过人才市场、高校、外部人才调入、正常人员流动等,预测人力资源供给情况。

第三,结构设计。在完成人力资源供求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电力企业未来五年的员工队伍进行人力资源结构设计,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确定员工总数”、“确定管理人员占比”、“确定管理和非管理人员细分结构”、“差异分析和处理”。

3.步骤三:人力资源提升策略制定

第一,整体定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定位,应紧扣电力企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电力企业客观实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议采用头脑风暴、分组讨论、Swot矩阵分析等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数量、成本、效率、可持续发展指标,如表1所示。

第二,方案设计。针对目标定位中所涉及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可以考虑设计不同的具体提升措施及实现路径。一是招聘与队伍建设模块:主要涉及到招聘渠道、招聘方式、人员进出机制、员工队伍建设、四好班子建设、人才梯队建设等内容。二是培训与学习模块:主要涉及到教育培训需求分析、课程研发、内训师队伍建设、培训基地、效果评估、培训体系设计、培训效果评估、培训信息化平台设计等内容。三是企业文化管理模块:主要涉及企业文化宣贯、深化、深耕等内容。四是薪酬管理模块:主要涉及薪酬总额控制、分配体系设计、薪酬结构、福利设计等内容。五是绩效管理模块:主要涉及绩效管理模式选择、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计划分析、绩效考核、绩效沟通、绩效申诉、绩效结果运用等内容。六是职业生涯规划模块:主要涉及员工职业通道设计、生涯规划、学习路径图等内容。

4.步骤四:规划支撑保障

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总体定位、内容等已经制定之后,为保证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得以有效实施,还需要对电力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制度、方法、标准、流程进行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