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9:21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建筑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建筑行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建设,建筑行业与城市的发展是离不开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建筑设计可以让城市规划设计更加完善,对城市规划的内容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只有将这两者结合,才能够让建筑行业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1.1主要内容

首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想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要对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有着一定的了解,城市规划设计实际上就是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基础设备、功能建设和环境类型等进行规划,将这些因素合理结合,这就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设计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发展中,需要对城市进行规划,只有将城市规划好,城市才能够从建筑、交通、产业分布和规模投资上获得效益,加快城市的发展,让整个城市的建设都处优化当中,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可以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

其次,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建筑设计,建筑是城市风貌的体现,需要良好的建筑设计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建筑行业要想发展是离不开建筑设计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m行建筑施工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对建筑设计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建筑设计涉及的知识是非常多的,有设计知识、建筑知识、地理知识等,其实建筑设计就是建筑施工中的技术、质量、功能、结构、风格和标准等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就是将这些元素进行完美的展现,让宏观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建筑中,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建筑工程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的规划,这样的建筑设计才是有意义的,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把握建筑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建筑物的建设就不会出现问题,建筑物也能够满足空间性、美观性和功能性这几大要求,这样的建筑设计才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最后,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是有着紧密的关系的,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到但是这两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仅仅是在设计的内容上有着联系,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的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才能够为城市规划做出贡献,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因为建筑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是密不可分的,这只有将这两者结合,城市的建设才是完整的。

1.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关系分析

1.2.1从学科内容上看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设计工作,在设计理念上也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设计,从以人为本上可以看出,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建筑设计在内容上是有相互依托和配合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离不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也不能够脱离城市规划设计而存在。

1.2.2从设计内容上看

从设计内容上可以看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相关内容都包含了空间性、结构性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等具体内容,同时建筑设计的内容还需要依靠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作为相应的设计基础,建筑设计的内容也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某些要求和规则,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事实上是存在着v彼此独立但又可以作为整体设计的联系的。

1.2.3从发展趋势层面上

从发展趋势层面上,城市规划设计已经逐渐朝着立体化、精细化、全面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而建筑设计则逐渐朝着环保、和谐、整体、地标等等方向发展,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将逐渐朝着建筑设计的设计优点靠拢,而建筑设计则正在朝着城市规划设计的优点靠拢,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事实上是存在着彼此靠拢的联系的。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措施

2.1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两者设计上的方向

上文中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全面的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应该始终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两者设计上的重要方向去看待,也即建筑设计应该始终将城市规划设计内容作为自身设计过程中的服从要素,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和谐型,不至于出现建筑设计过于突兀,完全不适合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实际内容的现象,建筑设计应该失踪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自身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内容,保证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够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资源进行全面充分的利用,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内容的有序发展。

2.2加强对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吸收与借鉴

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吸收与借鉴,建筑设计在作为与城市规划设计完全独立同时又保持密不可分关系的设计工作,其自身在结构创新、空间创新、功能创新以及设备创新上的设计内容是非常值得城市规划设计借鉴吸收的重要经验,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将建筑设计作为单独设计内容来重点考虑,在兼顾整体设计方向的同时鼓励建筑设计的创新与个性化。

2.3建立完善的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

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针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关系进行考量的一种评审标准,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应该针对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建立标准、系统、创新以及个性化的评审制度,保证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以及评审内容的专业、全面、细致和标准,同时建筑标准评审制度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协调性,进而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协调与发挥。

3结论

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降低工程造价,提升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建筑设计的企业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建筑水平,就一定要重视设计质量、适应城市发展、完善城市设计方案,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使之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有效的发挥建筑设计在其中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篇2

【关键词】低碳出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前言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街道占据了城市空间的大部分,其自身的功能性及空间性设计,对于其本身的构建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不但可以丰富城市街道的功能,而且有利于丰富城市的繁华生活。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满足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城市街道设计工作的重要发展目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提高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对于促进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也发挥着积极地意义。

一.城市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

在我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指城市内可以满足一系列活动的场所,其所需要包括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交通运输道路的基本使用及发展需求。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为进一步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侧重于空间景观的街道部分。其中,城市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主要涉及地理位置、车辆通畅情况、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为了有效的提高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重视城市街道空间构成要素分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

在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会涉及到空间分析和重构;景观整合设计;城市街道主题建筑;市中心商业街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重视空间分析和重构;景观整合设计;城市街道主题建筑;市中心商业街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空间分析和重构

在进行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空间分析和重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在空间分析中,需要侧重对城市街道空间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在视觉方面需要注意尺度与比例、平衡与韵律、协调与对比等几个问题。同时,在城市街道设计方案中,利用三维模型要素进行环境要素的分析,进一步进行空间分析和重构问题探究,提高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为城市交通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地贡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需要关注空间分析和重构问题。

(二)景观整合设计

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中,景观整合设计,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导向设计理念,更加侧重对城市街道景观进行整合设计。通过一定的整合性方案提高街道空间的利用效率,可以将街道上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进行结合链接,促使城市街道空间变得更加完整,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因此,在进行城市街道设计的环节,应关注景观整合设计这一要素存在的情况。

(三)城市街道主题建筑

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城市的存在往往会由于其自身的独立历史性和典型的建筑而被人们熟知。城市街道主题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内容,也是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合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分布情况,进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对于发展城市景观经济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中,城市街道主题建筑,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从整体上把握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设计,可以综合反映出城市发展的内涵,在为人们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同时,促使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做好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设计与规划,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因此,在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重视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设计与规划,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市中心商业街

在实际生活中,市中心商业街,作为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之一,逐渐成为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应重视的发展问题。市中心商业街,往往是城市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其人口密度较大,交通线路的流通性要求较高。进行市中心商业街的空间设计工作,应充分考虑市中心商业街地点的特殊性。在城市街道中,市中心商业街,作为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之一,其设计的类型与功能性都应符合人们生活工作的需求,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街道空间的规划,提高市中心商业街设计的合理化水平。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这一部分的工作内容,提高街道空间设计的水平。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关注市中心商业街的设计与规划,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导向设计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究,成为了发展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低碳出行模式是由步行、自行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出行方式构成的出行结构合理的城市交通发展体系。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更加符合城市交通事业及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导向设计主要包括:“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进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中,应深入分析“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

在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动线”+“节点”的发展模式,主要是由轨道交通导向的城市发展设计方案,按照由点到轴的原则进行发展。其中,以轨道交通换乘点作为聚集发展的城市空间增长极,需要确保沿轨道线路的方向实现串联各个站点地区的目标,进而形成若干条城市发展轴线,为缓解城市交通工作的压力,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在设计“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方案时,还应考虑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针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进一步细化“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设计方案,以确保“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设计方案,有利于城市空间规划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还应时刻关注“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

(二)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也是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内容之一。在进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环节,重视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设计,按照“点―轴”式的空间结构组织原则,将多条轨道线交汇处的城市中心作为高密度聚集发展的核心位置,沿轨道线路方向的轴向串联各个站点地区,完善交通线路的设计问题,实现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设计目标。同时,在关注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设计目标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单中心廊道放射式设计方案与城市区域空间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使之更加有利于促进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的开展。

(三)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也是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内容之一。通过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设计方式,实现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是城市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需求之一。在进行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过程中,当单中心城市聚集效应不断增强的时候,城市的规模会不断扩大,城市中此嫩的人口与职能会沿着轨道交通廊道的方向,向有效的地区进行疏解,通过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可以有效的环节城市发展的交通压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目标,应充分重视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设计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交通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需要,重视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逐渐成为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结合城市街道空间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提高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促使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更加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1]翁雪雁.新城慢行空间构建研究――以溧阳南部新城为例[D].苏州科技大学,2013.

[2]刘亚文.对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2,28(12):2-3.

[3]刘璨.复合生态理念下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地域性特征研究――以西安市含光路改造为例[D].长安大学,2010.

[4]唐蕊.基于景观视角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3197-3198.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篇3

【关键词】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教学思考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城乡规划实践活动中能运用课程的理论知识确定各项工程系统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先进的理念和有关知识形成影响城镇发展的重要决策。

随着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一直在改进,教学体系和课程安排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本课程作为是城乡规划专业重要的一门课程,随着城乡规划学科整体教学改革的推进,本课程也应作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逐步形成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

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特点

系统性

各工程系统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系统,课程内容囊括了从宏观的资源平衡、总量预测到微观的管网计算,是一个工程系统从构建到建设使用的所有知识。授课时应系统的介绍各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专业性

课程主要涉及了城市中除了交通工程以外的其他八项工程系统,每个工程系统在城市的范畴中各自相对独立各成系统,各自具备自身的特点,有其独自的技术特点。城乡规划要在规划层面将这些工程系统的进行统一规划安排时,需要对这些工程系统的建设条件和安全的运行环境有较好的了解,才能将这些工程系统科学合理的统筹在一起,即满足自身建设和运行的要求,又对其他工程系统不造成影响。

技术性

本课程是在规划的层面对工程建设进行统一的安排,课程内容是工程系统规划实用技术的讲解,用技术手段将这些工程进行统一规划,本课程重点强化的就是技术性很强的管线综合规划、竖向规划技术环节的实际操作环节。

实践性

本课程虽然是理论课,但是却和实践环节结合非常紧密,每项工程系统都需要实际的规划练习,通过具体的规划设计来综合考虑不同的层次,不同深度的工程系统的实际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划安排。

综合性

本课程的内容不仅仅是各工程系统在规划层面的布局和安排,还需要对工程系统设施综合考虑、统一布局,合理安排各工程系统设施及其相关的资源、附属设施的统一规划,同时也需要进行管线的综合规划、管线的竖向规划以及综合防灾规划等的内容。

2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1课时少,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在教学改革以后,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是32课时,这个课时课程的教学内容而言远远不足,在有限的学时里,不能介绍课程的所有内容,仅仅能系统的介绍工程系统的理论知识,难于展开课堂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只有4个课时的时间用于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的片面的规划设计,内容多,课堂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突出重点。

2.2教学资料、师资的不足

本课程涉及内容多、系统性强,所需课时数多,讲课难度大,内容涵盖从各项工程总量预测、基础设施选址、管线布局形式选择等内容到详规的管网规划、管网水力计算和管径选择等,既有总规层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又有详规层面的管线综合规划、竖向规划,还有综合防灾规划、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内容多、难度大、计算复杂,需要很多优秀、完整的设计资料供学生学习、参考,但这类专项的设计资料储备较少,且内容比较单一,多为给水、排水、电力的工程系统规划资料,像防灾系统规划资料的储备非常少。

同时,本课程涉及的各专业工程的内容比较深、广,规划专业的老师在专项工程的了解和把握会有所欠缺,需要相关专业的老师和人员共同参与教学,将各专项工程的内容进行补充,本专业并无供电、防灾等领域的专业教师,需要跨学院合作来补充师资。

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思考

3.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本课程的由于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需要对上课内容进行优化,目前城乡规划在工程系统的专业规划领域涉及的深度主要是指导后续是专项设计,上课内容应突出系统性,系统的介绍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各工程系统的在各层次规划中的深度。

3.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本课程的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从总规到详规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如城市电力工程系统,则有用总量预测、城市电源的选择、电力线路由规划、变电设施规划、城市电网结线形式规划等内容,即有总体规划层面的内容,又有详细规划层面的内容,讲课时从规划层面入手,将各规划层面所涉及的内容总结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并结合相关的规划设计实例介绍,使各规划层次的深度更清晰明了,规划方法和程序更直观,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

课程中相关管网水力计算,可以利用规划设计软件进行复杂的管网水力计算,将各管网计算内容采用上机操作与讲课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管网布置与计算的过程,了解相关软件在规划设计中的运用情况,能操作相关软件进行管网的水力计算。

3.3教学团队、相关专业教师共同参与

本课程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往往涉及各专项工程系统规划的设计任务,需要大量运用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方面的知识,教学时,利用本专业教学团队的优势,紧密结合其他课程设计(如城市总体规划)举办相关讲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同时,在城市总体规划实习课程和其他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性课程中,其现场工作均包含了城市工程系统有关的调查内容。和总规教研室、详规教研室的老师合作,将每年的实习课程涉及的不同城市与场地,作为设计资料,能够为本课程提供丰富、多变的实践教学环境。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篇4

[关键词]卓越工程城市轨道车辆工程校外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10-0163-03

一、概述

2010年6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为教育部第一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方向成为试点专业方向之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我国的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其中校外实习则是该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1]

校外实习的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与实习基地建设相匹配的实习模式、实习课程内容体系、实习教学方式、校外实习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下,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校外实习建设不断深入,需要进一步建设提高校外实习基地教育质量和内涵。本文即根据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的现状,总结目前该专业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本专业实习基地现状等条件,提出了针对本专业校外实习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其他相关院校相关专业校外实习提供借鉴。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校外实习现状

目前,我国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各地相继成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以培养专业的车辆工程人才。而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依靠各整车制造及运营企业,且基地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2005年1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组成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共同成立国内第一家以专门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3]学院在成立10年左右的时间里,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构建了校企战略联盟的办学机制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实体为基础,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师资、产学研基地,为教学实施、教师挂职锻炼、科研和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提供支持。形成三级的校企联合机制:校企之间的、领导之间的宏观调控;各系与分公司之间专业交流;专业课教师与现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这种校企战略联盟的办学机制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持续运作提供了机制保障。[4]

(二)依托产学联盟,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系列特色校外实习基地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校外实习基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自主研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近年来学校和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紧密合作,建设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实习基地:车辆分厂维修保养基地,目前承担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大部分的校外实习;上海地铁龙阳路基地,基地目前承担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学生基础实习的任务;九亭大修实习基地,目前承担着车辆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任务。

(三)创建了教师企业挂职机制

学院借助校企合作办学的共建平台,把教师挂职锻炼作为培养教师的一项制度,有计划的分批派遣教师前往地铁公司挂职至少半年以上。目前为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共有12人次教师进入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挂职锻炼。通过挂职,使教师将现场企业工程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三、目前校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校外实习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机制保障和完善的硬件条件。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的具体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校企双方密切合作,且无任何先例可供遵循,存在较大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要进行大量的摸索实践。

(一)传统的实习模式制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实习通过不同的实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实习模式。如城市轨道交通认识实习多采用传统的“参观型”实习模式,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实习则主要使用“跟岗型”实习模式,这些传统的实习模式受企业安全因素的考虑,学生绝大多数在实习中仍然为“参观者”,无法真正成为实习的“实践者”,极大束缚了校外实习的发展,无法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实施的内涵建设需要。

(二)现有校外实习基地内容体系亟待优化

针对已建成的校外实习教学基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实习基地,初步实现了校外实习基地的目标体系规划,以及针对目标体系的内容规划。但随着基地建设的推进,以及基地使用中出现的新问题,还必须不断探索,进行基地实习内容体系的优化。同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是实习基地的另一重要功能。实习基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场所,还必须使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目前现有实习基地内容规划中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应内容,亟待完善。

(三)现有师资队伍无法深入进行校外实习环节的学生指导工作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虽然拥有一支学历、年龄、学缘结构较好的师资队伍,且专职教师全面参加了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企业的挂职锻炼过程,对现场工程应用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胜任针对现场特点进行校外实习的设计、管理工作,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只能辅助指导校外实习环节,而无法深入的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现有师资队伍很难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校外实习环节的需求。

综上分析,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不但在实习模式、实习内容、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存在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卓越”人才的培养。

四、解决方案

通过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调研及分析存在问题可知,以城市轨道车辆校外实习基地为平台,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目标为引领,突破现有“参观型”和“跟岗型”实习模式,真正使学生进入“实践型”的实习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针对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存在的瓶颈问题,项目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

(一)整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已有及在建实习基地资源,构建多层次的实习模式,从而形成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全新校外实习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根据其培养目标经过不断优化,确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实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认识实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实习三个层次的校外实习课程。首先从目前已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深层次实地调研,总结各自在发挥实习功能方面特点,从而进行各类实习模式、实习内容、可容纳实习人数分析,得出各实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结果。对目前三个层次的校外实习课程,进行对应的实习模式研究,构建多层次的实习模式,研究在学生低年级实习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实习中,如何在延续“参观型”实习模式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实践型”环节,增强学生的实习兴趣及感性认识,而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专业实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需要着重研究及设计出专用的实习场地、实习工器具、实习设施及设备,建立学生真正能够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践型”的全新校外实习模式。

(二)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标为导向,着力打造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于一体的校外实习内容体系

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内容体系的构建主要贯穿于校外实习的整个过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实习内容体系的设计首先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标为导向,并针对企业各实习基地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实习内容体系的优化。在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实习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认识实习中,以原理性及验证性的内容为主,而在高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生产实习中,除设计企业实际操作的技能型内容外,还需着重设计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设置及实施将有助于学生综合利用多门专业课的多个知识点,培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最终优化及完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内容体系。[5]

(三)以提升教师工程应用及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师资队伍建设方法研究

在校外实习中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需要对学校教师进行培养,以适应校外实习环节的指导。拟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已有的企业挂职锻炼机制,让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去企业了解工程应用知识,并不注重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进行全程实习指导的旧机制,而项目研究则使教师以实际工程应用及实践动手能力为导向,以适应在新的实习模式及实习内容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企业实习指导的需要。其次,需要将企业专业工程人员引入校外实习指导环节,同时在企业导师的选择上,研究将企业“创新工作室”的首席研究员队伍引入教师队伍,以满足新的实习内容设计性及创新性的需要。通过这两方面校外实习师资的培养和补充,最终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校外实习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五、总结

城市轨道车辆专业校外实习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受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管理模式、实习内容体系、校外指导教师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明确其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除了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外,还需细致进行所对应的实习模式、实习内容体系、实习教师培养等多方面的建设,以达到卓越人才培养的需要。

[注释]

[1]黄诗君,阳林,章争荣.工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新模式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2-55.

[2]方守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4):134-135.

[3]方宇,师蔚,柴晓冬,等.校企联合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187-188.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篇5

关键词:城市设计;修建性规划;概念;区别;关系

abstract:atpresent,China'srapiddevelopmentofthecitymakesthesimpleprocessofcityplanningindustrycannotmeetthedemandofdevelopment,therefore,andconstructionofdetailedplanningandcitydesignhasgraduallybecomethefocusofconcern.inthispaper,theauthordescribesthecitythroughthesimpledesignandrepairconstructionplanningconcept,proposedthefollowingseveralpointstofurtherimprovetherelevantcountermeasuresofconstructionplanning,forreferenceonly.

Keywords:citydesign;constructionplanning;concept;difference;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概念

1、城市设计的概念。城市设计又被叫为都市设计,研究设计工作的对象是城市,往往介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工作。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比,具有图形性和具体化的特点;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是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也就是包括建筑物、自然地形、绿地、道路等,城市设计规划的是城市空间和整体形象,比如,庭院空间、城市广场。城市设计的复杂就在于,它是将城市的居民心理健康和实体安排相结合,并以其为考虑的重点,通过对景观标志和物质空间的正确处理,为城市居民营造一种愉悦、舒适的大环境,从而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提供良性的规划目标。

2、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概念。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城市详细规划的一个方面,往往具体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就是为了对建设项目做出规划设计和具体的安排,来满足上一层次的需求;同时,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下一层次市政工程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提供参考。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整个城市规划体系里最具体、最实际的设计过程,真正落实了上一级规划的规定,真实的反映规划的整体思路。修建性详细规划就是研究具体的空间、环境、型体及各功能的组成,解决具体的交通组织和功能分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二、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1、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区别。城市设计是一种物化的劳动是一种设计的成果,一般情况下是在电脑的存储设置里,该属于一种商品,城市设计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是城市进行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可是在城市规划的成果体系里,却没有以城市设计为单独的成果形式。而在法定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却将修建性详细规划加以明确的规定。在详细规划的内容里有如下的规定:对规划内的用地,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规划界限,确定适合用地的建设;对于各用地建筑的密度和高度,以及绿地率的各项指标进行确定,对于建设用地的公共设施配置、停车泊位以及出入口的交通方位,都作出一定的规定;对于各用地建筑的色彩、体积和体量,这些城市设计问题,也做出一定的指导性原则规定。

由此可见,城市设计存在于详细规划之内,假如想将城市设计单独的分离出去,就会遇到一些麻烦,如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若把城市设计从列单内容中分出,就会失去法定的效力,没有法律的规定,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编体主体政府,就没有了法律的依据,这样去进行城市设计,岂不是就属于违法行为。另外,城市规划强调的是各方面之间的协调和综合,如果把城市设计抽离出去,怎么会出现美化城市的现象呢?尤其是,现在的城市规划一再强调,不能仅仅拘泥于单纯考虑物质空间的设计,还要重视城市居民的精神界面,考虑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问题。因而,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2、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联系。城市设计的核心和重点任务就是对城市主体人的研究。城市设计的研究成果不是具体型的设计方案,而是以概念性设计、指导性设计、思维方式和设计法则表现出来的,具体包括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和景观设计等领域。城市设计一般研究的内容,往往是关于社会文化、美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基础应用。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根据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对具体的地块建设提出设计和安排。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里,对修建性详细规划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对住宅建设、医院建设、学校和托幼建设等建筑进行日照的分析;详细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进行投资效益的分析;以及分析建设的条件和综合技术方面的经济论证等。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内容,从分工的粗细来看,城市设计侧重的内容是思想构建层次,而修建性详细规划侧重的则是工程实施界面;假若从思维方式来看待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属于感性思维,而修建性详细规划则是理性思维;若从法定立场来看,城市设计的内容,还没有法定的规定,而修建性详细规划则是属于法定规划内容。因而,有的学者就提出了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属于相同内容的设计,因而提出广场

城市设计、居住区城市设计、道路城市设计、中心区城市设计和校

园城市设计,细想一想,广场、居住区、道路、中心区和校园等,这

些都属于城市的研究区域,并不能等同于城市,城市设计是属于特定的专门设计,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分区规划一样。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内容,都是有可遵循的法规规定或者有章可依的规则,比如,广场修建性详细规划、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这些规划内容,都是可以具体实施的。

三、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当然了,新型的专业和学科分类,也使我们有了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我们现在城市所处的大环境是开放、多元的,在这种宏观的环境下,现代城市建设理论才被人们所重视和采纳,新的学科理论是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只有正确的看待学科专业领域的分类和互补问题,才能使新的学科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现在,我国的城市设计体系还能够适应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但有一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比如,现在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规划阶段主要有四个基本层面,也就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今天,本文探讨的就是这四个基本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进行合理的安排城市具体建设项目,进行规划设计,考虑的内容有建设的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进行开发设计的强度,因而,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从属于规划范畴内的设计工作,绝不是简单的设计就可以代替的。其实,学科、专业之间设互补互利的关系的,可以彼此制约,也可以彼此扶持。修建性详细规划存在着内容方面的欠缺,需要进行补充和优化,城市设计的思维和法则正好可以弥补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一些不足。同时,要想实现城市设计的人性化,则需要在其他相关规划和设计方面进行城市设计思维和法则的应用,这些城市设计思维和法则的应用,正好可以使规划和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

结语:现代社会的城市设计唤醒了人们对城市主体———人的关注,也就是在营造城市和设计城市领域中,时刻不忘了对城市中人的研究,关注人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思考人如何去影响和塑造城市的问题。修建性详细规划本身是有欠缺的,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应用了城市设计的思维和法则,就会解决自身的不足,而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实施,在保证法定规划前提下,加入了一些城市设计考虑的观点,比如,分析行为需求、分析设计色彩、分析设计夜景和分析空间尺度等,在完善、优化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同时,实现了城市设计的人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远翔;徐苏宁;;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人理论的城市设计行为理性探讨[J];《规划师》论丛;2011年00期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重要性;探讨

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展开,城市竞争现在俨然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内容还是性质上都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所以城市规划的地位也显得尤为突出。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建筑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环节,能够反映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构造情况,同时也是城市建设情况的代表,所以建筑对城市的影响和意义十分重要,当然二者如果能够相互完美配合,可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反之,如果二者无法进行有机协调,那么最终城市建设的效果必将出现混乱的情况,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所以新时期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问题,是我们当前必须进行全面探讨的,只有真正了解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才能从科学合理的角度上进行建筑与规划的沟通和协调,保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效果,最后达到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在国际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1.建筑设计的定义

随着我国经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所以对于城市建筑的要求也相对严格起来,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要满足美观要求,追随时展的潮流趋势,之所以出现建筑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建造的多功能要求,例如使用要求、观赏要求等多方面进行统一后来进行的设计。通过对建筑的设计,使得物质材料通过技术加工最后生成实际对象的产物,不但要满足使用,还要满足审美。建筑设计将建筑的内部使用功能在实用、美观、经济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机的划分和设置,使得各个城市的规划在空间以及地域结构上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同时对于城市建筑的外观来说,美观与时代接轨是必不可少的,要反映一个时代的特点,所以对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但要满足这些需求,还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掌握时展的风格,最终达到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相互协调一致的结果。

2.探究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存在的联系

2.1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相互独立存在

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多功能的要求而进行设定的,同时要保证建筑设计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前提依据,根据相关单位下达的建设任务、要求以及能够提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条件等,来对城市建筑进行全面设想和划分。不但要解决建筑室内的使用要求,还要满足建筑室外的美观要求,根据整个建筑的具体使用功能将建筑物涉及到的尺寸、标准要求等进行空间上的完美组合,同时要保证城市建筑设计要与城市的发展历史相融合,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而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来说,其中最为重要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对整个城市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结构划分,保证城市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例如整个城市的外观形态、社会发展现状、城市相关政策、城市性质以及相关企业的合理布局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在实际工作进行中有着相对独立的工作方法和原理。

2.2建筑设计要依附于城市规划设计

对于一个正在逐步建设中的城市来说,城市规划是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对城市进行的一种动态性的有机规划,其中包括对城市中各个建筑中之间的联系、建筑的形象以及建筑的使用效益等,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着眼整个城市的未来,所以对于城市来说城市规划设计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而建筑局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必须依附于城市规划来开展工作,因为就算是好的建筑也不能够脱离凯城市而单独存在,那样建筑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对于城市规划工作来说,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筑设计问题,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与城市发展的环境相适应,做到与城市规划设计相依附。

3.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探讨

3.1建筑设计控制城市规划场地设计

建筑设计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会涉及到场地设计问题,场地设计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以及绿化设置等多方面内容,根本任务是要使整个城市设计中的各个要素之间进行有机统一。我们知道建设的工作流程是在建设者确定了建设项目以及建设用地之后,交由设计师按照设计要求以及设计任务进行的设计工作,所以要求设计者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做好详细的调查工作,包括整个项目的主体内容,同时要详细了解内容之间包含的相关数据规模,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3.2建筑设计促进城市规划设计

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是一个城市的主体,建筑设计的好坏都将直接决定城市进程的发展前景,所以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因素。首先,要结合城市环境。作为城市建筑要与城市中其它的建筑相适应无论是在结构层次上、色彩搭配上还是高低摆放上都要经过协调,这样在进行对比时才不会出现美观反差的不良效果,为人们观赏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空间。其次,要注重建筑的造型问题。每一个城市建筑都要有属于就自己的独特风格,切勿让人感觉到杂乱无章的现象。最后,要注重科学合理规划。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将整个城市规划控制在人们所能感受到的范围之内,同时要保证设计的秩序问题,满足人们从各个观赏角度进行欣赏的目标性需求。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篇7

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研究

城市建设信息是城市建设全过程的宏观与微观的真实的记录,同时是城市未来建设的背景信息源,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建档案馆保管的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所有数据信息,利用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提供服务成为城建档案馆的重点工作之一,更是城建档案馆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使命。

1.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的目的

城建档案实体的作用已经被广大专业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利用者认可,为社会、为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仅提供实体档案服务,更要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不仅仅局限于表层档案信息的开发,比如馆藏档案数量上的统计,更要挖掘城建档案中深层次的内容信息。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正是这种深度挖掘专业内容信息的集中体现。要充分实现这一目标,城建档案馆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有效合理开发利用的统计项目体系,从城建档案本身的基础建设入手,对馆藏档案的数据进行充实与完善,进行统计、分析和编研,使城建档案馆提供的信息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参考与服务。

2.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的意义

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的建立在充分开发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同时,对全社会、档案馆自身和利用者都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首先,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全面反映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石,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全面、准确、具体、可靠的前瞻性依据。此外,部分统计结果还为相关部门工作业绩考评带来了有效数据依据。

其次,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是城建档案馆有效合理开发本馆馆藏信息内容的有力工具,有利于城建档案馆馆藏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促进城建档案馆由单纯的城建档案管理者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者的角色转换,便于档案馆业务开展及对外服务质量的提高,为全国城建档案工作和城市建设工作的宏观管理提供可靠信息。

最后,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具有普遍应用价值及代表意义的统计数据,使利用者更加方便快捷的得到有效信息,便于利用者利用。

总之,城建档案馆建立和推行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促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是政府合理规划的智力支持,是城市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有力推动,是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强力保证。

3.建立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的立足点

展望城市及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来自于城市建设的进程之中,更要服务于城市建设及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的统计利用必须展望城市及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植根于社会需求,能够反映城市建设整体概貌,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全面、准确和深入的背景数据分析。

植根档案馆馆藏及服务。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来自于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本身。城建档案馆馆藏资源丰富、专业,数据量大,具备进行数据深度挖掘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档案馆目前所进行的利用服务也可以成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统计的基础,根据利用服务辅助设计统计项目体系。

便于社会利用。对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数据统计还必须考虑到社会利用。统计报表的利用者多是政府相关部门,也不排除科学研究者和相关设计参考部门等个人利用的可能。因而在统计的内容上,必须涵盖馆藏档案的各个方面,但要有重点、有特点地进行数据统计。在具体统计项目上也必须本着便于利用的原则进行设计。

4.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的设计

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工作,依托于具体的城建档案数据。为了更好地开展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促进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社会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可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立足于馆藏档案及著录数据,设置一套有针对性的统计项目体系。

制定依据。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城建档案分类大纲》1993年8月国家建设部办公厅修订后印发;《城建档案主题词表》、《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GB/t50323-2001)。

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类型。依据不同的需求,可将城市建设数据信息资源统计体系设计分为分类统计和专题统计两大块,其中分类核计内具体的统计项目主要对《城建档案分类大纲》中的分类做了适当调整后进行设计;专题统计主要对城市建设有较高使用价值的信息,按照城市建设中的热点要点进行分项统计。统计摘要如下:

根据以上设计可以形成类似的统计表:

至年区商品房项目统计表

除了以上这些统计项以外,档案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它内容信息的统计,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统计体系。如:

城建档案数据信息专题查询明细表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篇8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当今世界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类型,在我国很多的城市都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城市综合体由于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类型,具有许多传统建筑类型没有的优点,如城市综合体具有多种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以及增强城市活力等,是未来城市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城市综合体的核心设计目标就体现在一个“合”字上,为了体现“合”字,在城市综合体的设计过程中就必须实现城市内部功能、城市空间、交通诸要素的集约化协同以及与城市外部环境的一体化协同。因此其设计关键在于功能子系统之间的共享空间、聚合空间、联系空间以及与城市的链接空间,即综合体公共空间。

1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概述

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是属于综合体体系内的“公共领域”,也就是表示其具有内部公共性,是综合体整体面貌的体现,是综合体重要公共活动的发生场所,同时以综合体所有使用者作为公共服务主体。在空间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可以为城市综合体提供多种多功能服务,如供城市居民休闲、通行等公共活动。在空间形式上表现为是融合各功能系统、链接各区域空间、并衔接城市接口的各类空间形式,包括场地内建筑外的室外公共空间;与以往传统的城市建筑类型相比,城市综合体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城市综合体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综合体多功能空间的复合连接空间,其公共性是与城市综合体多功能性相匹配的,其是服务城市综合体的所有功能,而非仅仅只服务某个单一功能;二是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由于具有公共性,因此,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是城市所有居民的公共领域,居民可以在公共空间之内自由的生活和工作。

2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2.1设计要求

城市综合体在设计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综合体内外部设计的不协调往往容易导致三类问题的产生与发生,一类问题是“虚假”城市综合体。“虚假”城市综合体是由于在利用城市综合体中,把城市综合体的各个子功能单独来使用,各种子系统没有合理的组合,从而导致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协调,从而不能起到1+1>2的效果;二类问题就是;“雷同”城市综合体,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城市综合体设计中没有注重差异化,空间组织缺乏合理化和个性化,从而导致综合体空间与交通组织不协调;三类问题就是“混乱”城市综合体。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综合体的功能、空间以及交通布局与城市没有完全融合,从而导致综合体与城市不协调。因此,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是综合体实现协同的需要。

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除了满足内部活动使用外,更需要充分发挥综合体的种种功能,创造出场所性空间,塑造建筑、城市的精神性空间。在空间设计中要跳出单纯从内部形式和环境设计方面来进行综合体设计,而是要对综合体的公共空间进行宏观上的整体协调设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综合体公共空间的种种优势,创造场所性空间。因此,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是实现公共空间场所性创造的需要。

2.2设计内容

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设计是综合体所有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发挥综合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以及使综合体更好与城市融合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其设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空间内域设计: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作为协同要素,起到了序参量的协同作用。而内域设计是具体每个公共空间发挥协同作用的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空间的形式设计。内部空间的形式设计主要是对空间的比例、形状等内容进行设计,以便更好的发挥空间活动的各个功能;二是个体空间的相互组合构成。个体空间的相互组合构成综合体公共空间系统中各个空间之间相互构成关系。

2)公共空间与综合体的协同设计。在综合体设计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内部不协调的问题,如“虚假”综合体、“雷同”综合体以及“混乱”综合体等,这些问题的都可以利用公共空间与综合体的协同设计来解决,即通过对综合体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来实现综合体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内部协调。具体内容包括:对公共空间与综合体空间体量关系进行组合构成设计;以公共空间为核心,对功能子系统进行聚合协同设计;通过动线空间的联系,对功能子系统进行交通整合协同设计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克服公共空间设计中存在的不协调的问题,更可以设计出具有协调性、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3)公共空间与城市的协同设计。在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中,由于公共空间与城市之间的不协同,导致综合体与城市之间很难完美融合,从而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使综合体与城市进行完美融合与共生,就需要对公共空间与城市的协同设计。其具体内容包括有:公共空间与城市功能的协调、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的协同以及公共空间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协同等内容。

2.3设计目标

笔者对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提出了四个层面八点设计目标,见表1。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充分的认识到综合体公共空间对城市综合体设计与建设的价值;另一方面四个层面八点设计目标可以用来衡量综合体空间设计是否协调与合理。

表1四个层面八点设计目标

2.4设计原则

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想协同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只有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设计出来的城市综合体的公共空间的各个要素之间才是协同、统一的。在城市综合体设计中主要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有:多样性原则、有机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以及人性化原则,下面笔者主要针对其中的人性化原则来进行一些浅显的分析和探讨。

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划分为三类: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城市综合体的设计与建设主要是为了给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为此,在公共空间设计中一定要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设计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只有舒适、安全的公共空间,人们才乐于在其中生活与工作。总之,人性化设计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处处流露出了设计者对使用的人文关怀。

3小结

在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双重影响下,城市综合体这种舶来品在近几年成为了开发商和政府的宠儿。

参考文献:

[1]王蓉,胡望社,刘欢.建筑综合体中城市化公共空间活力的探讨[J].中外建筑,2006,03:35-37.

[2]王腾,卢济威.火车站综合体与城市催化——以上海南站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6,04:76-83.

[3]崔阳,,王璇.地下综合体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05:787-791.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位置极其重要,城市规划设计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一旦规划方案得以落实并进入建设程序,就很难再进行大规模的改动。我国现代化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对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和环境保护、规划效果都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

1、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建设工作的影响

1.1对城市建设有具体计划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结合城市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实际情况,根据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的总体设想和宏伟蓝图来制定和执行的。在城市规划设计的项目管理工作中,提出城市整体建设的具体实施计划以及分期实施计划,对城市整体建设活动进行有序的编排,确保各项建设活动能够按照原定计划进行。

1.2促进城市建设工作稳步进行

城市整体建设工作包括的内容较多,涉及到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人文、治安等诸多方面,而且具体工作的执行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与协助。而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中将各项工作具体化并且将建设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单位,有效保证了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的秩序,进而促进整体建设工作的稳步进行。

1.3对城市建设有重要调控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突出在两方面:一是对城市各项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控;二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调控。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建设的调控过程既有近期调控也有中、远期调控。经济实力强的城市,规划调控的城市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很快实施,可作短期调控:经济实力薄弱的城市,则要考虑对项目用地进行中、远期调控。

2、科学协调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基于我国现代化城市整体建设的角度,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具有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密切联系。建筑设计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具有科学的指导性意义。

2.1科学分析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方案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内容,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要考虑物体本身,还要考虑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

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通常在我国,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有科学认真的态度。

2.2重视城市规划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协调城市功能布局以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故其着眼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是一种强调总体协调、彼此相关而不突出个体的政策过程取向。

具体城市的建设大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体项目构成,如建筑设计或是小范围的外部空间设计、一个委托人、一份设计书、一笔资金就可以达到目的。在属性上,这种设计主要反映业主及其能对建筑建造过程产生影响的那些人的思想与价值观念,而忽略了整体效应与彼此间的联系,是一种能突出个性的工程产品取向。

人们如果直接以城市规划设计去指导微观的项目建设和建筑设计,极易造成彼此间的脱节,导致环境品质下降。中间层面的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两者间联系的纽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们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2.3立足建筑设计,提升城市规划质量

建筑是基础,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起引导作用,通过规划将建筑组合形成有机的建筑群体空间,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考虑环境问题。其一,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其二,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感受塑造空间。

2.4健全城市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制度

重要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健全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设计。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2.5注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二者关系

为各种活动提供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总任务,它涉及城市的性质与分工、城市的外观形式、社会发展与设施、产业发展与布局、城市各部分的政策、管理和组成以及规模投资等。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正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综合性学科,在实践中对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与城市发展规划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安排具有相对独立的方法和基本原理。建筑设计是指以工程技术条件为依据,从具体的建设任务要求出发提出设想,以其要实现的功能为依据对建筑物的材料和构造,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进行确定,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力求与城市历史文脉、周围环境和城市控制性规划在具备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相协调。

建筑设计应该服从城市规划。每一个城市都具备自己的特点,有的活泼,有的深刻,有的灵动,有的沉稳,有的城市在大街小巷里就流露出一种历经千百年沉淀的文墨飘逸,有的城市则在亭台楼阁中透露出跨越时代的轻灵律动。因此,建筑作为城市的灵魂必须与城市本身相融合,建筑设计的本身必须服从城市规划,不能影响整个城市的风貌。

3、结语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人居环境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这体现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要有效促进城市发展,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就必须认真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城市建设的总体是城市规划,建筑构成城市的物质基础,建筑设计应该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刘旋/谭宏利:《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2)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篇10

关键词:城市;管廊;设计;管线;建设

中图分类号:U17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2-007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和人口也不断扩大,城市的可利用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同时,水管道、气管道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说各个管线之间的铺设线路交叉和重叠,需要重新施工等等,这些问题不仅给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而且也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理念应运而生,给城市市政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1城市综合管廊概述

城市综合管廊,也就是在地底下建设集电力运输线、通信线路、燃气管道、供水管道等等管线于一体的集约型隧道的总称。在综合管廊的设计中,一般通常配有专门的检修和监控系统。在我国各大城市的管廊规划设计中,主干管廊一般处于主要干道的中央地下方,子干管廊往往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地底下方。

从施工方式上看,城市综合管廊主要分为三种:其一,明挖法。明挖法在道路浅层空间综合管廊施工中应用较多;其二,暗挖法。这种方式主要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或者需要挖掘较深层次的管廊建设中应用较多;其三,预制拼装法。这种方法应用跟上面两种的不同,主要应用在新城区的一些现代化工业集中区域或者是会展中心集中的区域。

2四川省成都市管廊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成都市经济的不断飞跃发展,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人口也逐渐增多,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通信管道、供水管道、供热管道之间出现中断或者“空中蜘蛛网”现象越来越突出。为此,成都市对城市新城区的土地资源、管线安装情况进行分析,设置双仓综合管沟以及综合管廊控制中心,分别容纳110KV电线、供水管道和通信管线,在该规划中,就拿高压线在管廊建设中来说,可以给新城区节约70公顷的土地面积,给供水供暖以及通信工程的质量稳定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显著。

3城市综合管廊设计遵循的原则及内容

3.1城市综合管廊设计遵循的原则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必须与城市用地规划保持一致性,结合该城市用地规划的实际情况,比方说某一区域城市用地的性质等等。一般城市管廊的设计和建设往往都是立足于城市商业气息浓厚或者是交通密集的区域。

城市综合管廊必须要结合城市的市政管线规划来进行设计,全面结合该城市的市政管线的具体情况,比如说管线的布设情况、管线的布设要求、管线的布设技术等等,同时,管廊设计还必须要跟管线保持协调性,对如何合理的布设好各种管线要做好统筹安排。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地面以下空间的利用情况,要充分结合地下空间的实际利用情况,最大程度的跟其他开发活动保持协调性,将管廊规划与地下空间开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

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规划必须要统筹好城市各项建设工程之间的时序,因为就城市的发展规划来说,管廊设计和建设必须要超前,从节约成本投入来讲,处于道路底下的综合管廊能够跟道路建设同步就最好。因此,在对管廊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统筹城市建设工程的时序,并将城市近期规划与长期建设纳入到设计工作中来,保证管廊的建设跟城市建设时序的协调性。

3.2城市综合管廊设计的内容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网络系统全面性规划是重点。在结合城市用地规划和管线规划的基础之上,对管线布设、道路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规划综合管廊的全面性的网络布局体系,就成都市的管廊设计来说,由于受到成本的制约,管廊建设也只是在城市的市中心以及交通枢纽等区域进行建设,其他区域还没覆盖到位。

其二,管线布设规划。对管线的布设是整个管廊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设计工作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市政管线的规划情况,对供水管道、供暖管道等管线的位置、具体走向、布设范围等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成都市的管线布设相对其他城市而言还比较齐全,但是诸如真空垃圾管线以及雨水管等管线的布设还未纳入到管廊设计规划工作中来,这也是日后管廊扩建工作的一个方向之一。

其三,平面与横断面的规划。要结合该区域道路的延伸情况以及用地情况,考虑横断面的布设条件与管线布设条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管廊的横断面设计中,不仅需要充分考虑管线的布设情况和相关要求,还要保证管廊规划设计的经济性,合理的对管廊的深度、仓室管线的具体情况以及仓室的布设进行确定。

其四,关键节点的规划。在做好上述三个方面的准备规划后,要实现管廊的多功能,就必须要结合地下空间的通风性能、施工设备的出入口、人员的进出口等等施工的实际需要,对这些将要施工的工程相关的各个节点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其满足施工的各项需求。

其五,附属设施规划。人防工程作为管廊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管廊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部分。因此在做好上述准备规划的前提下,要充分的设计好消防、通风、火灾警报等等防御系统,同时,还应该做好桥架支架等附属系统,给综合管廊的运行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和保障。成都市管廊设计中,一些通风口的位置设置不合理,比如说一些区域通风口相隔太近,还有一些通风口就临近景区或者是绿化带,对景区和绿化带的观赏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六,建设时序规划。我国各大城市在管廊的规划设计中,大多都是结合各个管线的布设情况来统筹安排好建设的时间,保证管线建设好就投入运营然后进行下一个管线的布设工作。

4结束语

本文主要结合四川省成都市管廊设计建设的具体情况来对我国城市管廊设计的理念和内容展开深入的探讨。城市综合管廊的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在管廊的设计中,需要不断总结归纳管廊建设规划中的经验与不足,从统筹全局出发,合理地对地下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才能够提高城市管廊的设计水平,才能够实现城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才能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泓,姜青新.关于《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初步解读[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1(05):58

[2]于晨龙,张作慧.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J].建设科技,2015,2(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