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实训小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9:50

电工基础实训小结篇1

关键词: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四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C-0020-03

所谓实训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为目标,以专业化的设施设备为依托,在“做学教合一”教学理念引领下所开展的实习实践活动,而有效的实训教学活动则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最主要教学方式。目前,在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训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实训教学目标模糊,不分主次,不分重难点,导致学生个体未能自主生动发展;实训内容未能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加以整合,实训项目略显陈旧;实训管理缺乏科学性,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训教学效率不高;实训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评价不全面,结果不尽合理。显然,要促进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就应该切实将实训教学视为该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管理及实训评价等四个方面加以创新。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训中的“四化”教学主正是对实训教学的创新,包含了上述四个方面。通过“四化”创新,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个体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而为学生岗位能力的习得与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实训目标的“分层化”

“分层化”实训就是要将实训目标层次化,改变以往实训教学目标宽泛、学生无法抓住学习要领的局面,将目标分解、划分为“点”、“线”、“面”三个层次。

(一)以“面”为重点

所谓“面”,就是指实训教学要面向所有电子电工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熟练掌握电子电工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时更新和改进实训项目和内容,并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时刻把握学生学习和心理的动向,为深化教学做好铺垫。

(二)以“线”为拓展

所谓“线”,就是在“面”良好操作的基础上所拓展而出的支线。这并非是包含所有方面,而是需要有针对性的从“面”中优选出项目和内容进行深化教学。在实训过程中,当每个学生都对实训仪器和内容了如指掌时,动手能力强,基础概念扎实的学生就会被凸显出来,这时教师要相应增加实训策略分支,引导这些学生在实训操作时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的工作生活,鼓励其继续进步。

(三)以“点”为延伸

所谓“点”,就是在“面”和“线”的基础上凸显出的亮点。虽然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会展现出操作水平的高低,但对于操作水平高的学生来说,又在这一层次中再次分出了水平优劣,这就是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设计教学策略时需要考虑的“点”。教师可以对实训操作技术拔尖的学生继续增加实训难度,寻找机会将这些学生聚集为一个团体,强化团体对电子电工类专业技术的操作熟练度,必要时实施专项培养,延伸其知识和技术的覆盖面,让学生的职业技能进一步提高。

二、实训内容的“精品化”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需要让学生掌握在电子电工类企业岗位工作时的必备技能,并为学生的认知面和技术操作面拓展渠道,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在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这可以通过打磨出“精品化”的实训内容来完成。所谓“精品化”,就是在实训内容上追求精致简约,要而不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突出基本概念重要性

即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讲解。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固然重要,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都要依靠理论知识的指导。想要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就应当将基本概念作为实训的基础和重点内容,让学生“会学”,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得心应手。

(二)提高专业技术掌握度

实训的指导理念已经在基本概念的教学内容中得到了普及,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已经依靠基础方法了解了电子电工相关实训仪器的操作方法,接下来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的深化训练,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将电子电工的职业技术进一步提升,无论是产品结构分析还是电路板的印刷,都是教师需要深化的实训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对重点把握能力的提高。

(三)发展特殊技能针对性

“精品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对于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来说,仅仅学好基础概念和职业技术的基本操作还不能让其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这就需要中职电子电工教师对学生进行特殊化针对性技能的实训教学,这方面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础上的拓展,能够显著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覆盖范围,促进学生多方面全面发展,如计算机绘图、仪器的复杂故障排除、电子电工元件制作等。

三、实训管理的“柔性化”

以往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管理方法都是刚性化的,强制性的。教师认为,中职学生的自制力较普通中学要差,只有约束力强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刚性化的管理制度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思想,会导致学生更加厌学。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应当制订“柔性化”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实训的管理效能。

(一)采用小组合作模式

在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训中,教师可以适时转换自己的身份,将学生组织成为几个长期合作小组,让组员之间互相督促实训操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避免学生由于教师的强硬管理而出现抵触的情绪。

(二)发挥教师监督作用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普遍会担心学生不自制而过分干预教学管理过程,而实际上学生的自制力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的。教师可以改变管理方式,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突出教师的监督作用,让学生不再认为实训教学的过程是被强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实际操作的积极性。

(三)实行递进式管理制度

所谓递进式管理制度,就是基于柔性化教学管理的基础,实现学生之间的自主管理。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已经组建长期合作小组,小组的作用不仅是合作学习,还需要加入合作管理的内容,同龄人之间的互相监督管理要比教师参与管理更加容易。因此,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在实训教学时可以实行小组管理制度,之后再层层递进,发挥班委的管理职能,加强教师的监督职能,从而达到设置递进式“柔性化”教学管理的一般过程。

四、实训评价的“多元化”

考核评价是检测学生实训操作水平的主要工具,但传统的考核评价比较侧重于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学生一切实训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内容都要被逐一考核,不仅涉及范围大,考察难度高,而且缺乏创新,学生也因此认为实训的过程只是为了通过最后的考核,反而弱化了学生专业学习动机的自我生成,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转变现有的考核评价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结果,促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一)开展生生互评

生生互评不仅能够让学生转变“实训就是为了考核”的错误思想,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互相给予评价,避免了以往一到考核关头学生就唉声叹气的情况出现。生生互评要随堂进行,在每次电子电工专业实训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实现。例如,在实训教学开始前,学生还未进入本节课的仪器操作训练时,中职电子电工教师可以让每个长期合作小组的组长发言,总结合作小组在两次实训课之间的表现,再让每个合作小组的组员逐一发言,每人说出至少一点合作小组在这段时间的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再对每个小组的实训操作情况做归纳总结,促进合作小组的进一步发展进步。

(二)实施抽查考核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面对传统的考核测评方式有一套“专门”的应对方法,就是在每次教师进行考核测评前进行突击复习,“临阵磨枪”,这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有着很大负面影响,学生往往不能学习到真正的电子电工专业的职业操作技术,对仪器的掌握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要利用抽查考核的形式对学生m行实训学习成果的检测,不定期的安排随堂考核。例如,教师已经在前几周对学生进行了电子元件制作的实训教学,在本次实训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电子元件制作的基本概念和要领,必要时进行实际操作考核,学生不能在每次考核前都做好充足准备,因此会格外留意每次实训的具体内容,尽量做到时刻都能进行职业技能的操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实训教学效率。

(三)定期综合测评

电工基础实训小结篇2

关键词:技能培训;考试成绩;SpSS软件

作者简介:何琳(1964—),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重点项目“基于多元学业评价理论的高职教育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11JGZ096,主持人:张良军)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4-0095-02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西某高职院校2010-2012届学生低压维修上岗证(即电工上岗证)考试成绩。

(二)统计法

应用SpSS软件对2010-2012届学生的电工上岗证考试成绩进行基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和差异性统计检验。

二、电工培训基本情况

学生在学校参加电工培训,培训结束后参加由广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的电工上岗证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2010-2012届共有1647人参加培训和考证,其中2010届492人,2011届570人,2012届585人;男生1502人,女生145人;计划内培训1223人,计划外培训424人;电子应用技术专业113人,机电一体化专业431人,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254人,制冷专业200人,电力专业106人,电气自动化专业319人,汽车维修专业224人。

三、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成绩

1.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表明,总体理论成绩比实操成绩要好;成绩偏度和峰度都不趋于零,都不能看成正态分布,但理论成绩较趋于正态分布。

2.成绩相关性。总体理论成绩与实操成绩相关性检验,相关系数为0.244,显著性(双侧)为:0.000,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即理论成绩与实操成绩极其相关。也就是说,理论成绩好的学生实操成绩就好,相反,理论成绩差的学生实操成绩也差。

(二)不同样板差异性检验

1.各届学生成绩差异性。统计结果,三届学生的理论成绩有差异,均值:2012届79.98,2010届78.42,2011届71.73。三届学生的实操成绩相差不大,2012届70.61,2010届70.36,2011届70.34。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届学生的理论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理论成绩存在显著的届之间差异(F=143.090,p=0.000)。F统计量是平均组间平方和与平均组内平方和的比,如果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观察变量有显著差异,那么观察变量组间离差平方和必然大,F值也就比较大;相反,F值也就比较小;F的相伴概率p小于显著水平,则拒绝零假设,认为控制变量不同水平下各总体均值有显著差异;反之,则认为控制变量不同水平下各总体均值没有显著差异[1]。另外,采用LSD法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三届之间的相伴概率都小于0.05,说明三届理论成绩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别[1]。同理,对不同届学生的实操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实操成绩不存在显著届之间的差异(F=0.151,p=0.860)。对比检验结果得,届之间理论成绩的差异程度比实操成绩的要大。

2.男女学生成绩差异性。统计结果,男女学生的理论成绩相差较大,女生81.02,男生76.24。男女学生的实操成绩相差不大,女生71.04,男生70.38。从成绩分布来看,男生的实操成绩最不趋于正态分布,而男生的理论成绩、女生的理论和实操成绩比较接近正态分布。另外,分四层(届、性别、专业和培训方式)统计均值表明:2012届计划内机电专业女生的理论成绩最好,均值89.20;2011届计划外汽修专业女生的理论成绩最差,均值66.00。2010届计划内机电专业女生和2011届计划内电子专业女生的实操成绩最好,均值77.50;2010届计划外制冷专业女生的实操成绩最差,均值63.00。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理论成绩的F统计量6.780,t检验结果:t=-6.725,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则男女学生的理论成绩平均值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同理,实操成绩的F统计量2.504,t=-0.817,相伴概率为0.414,大于显著水平0.05,则男女的实操成绩平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对比t检验结果,男女生之间理论成绩的差异程度比实操成绩的要大。

3.计划内与计划外培训学生成绩差异性。统计结果,计划内与计划外培训学生的理论成绩相差不大,计划内76.97,计划外75.76。计划内与计划外学生的实操成绩相差较大,计划内71.71,计划外66.78,计划外的标准差较大。从偏度和峰度分析结果看,计划内的理论成绩最趋于正态分布,而计划外的实操成绩最不趋于正态分布。

对理论成绩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F=2.351,t=2.273,t的相伴概率为0.023,小于0.05,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也就是说,计划内与计划外培训学生的理论成绩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同理,对实操成绩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F=7.658,t=7.933,t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则计划内与计划外培训学生的实操成绩均值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对比t检验结果可得,计划内与计划外培训学生之间理论成绩的差异程度比实操成绩的要小。

4.不同专业学生成绩差异性。统计结果,理论均值排名依次为:电力79.59—生产过程自动化78.05—机电77.60—汽修77.58—电子76.34—电气74.62—制冷73.73。实操均值排名依次为:生产过程自动化73.95—机电71.83—电力70.88—电气70.70—电子69.87—汽修67.43—制冷66.04;根据7个专业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偏度与峰度分析结果比较,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实操成绩的分布最趋于正态分布,而制冷专业的实操成绩最不趋于正态分布。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理论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理论成绩存在显著的专业之间差异(F=9.675,p=0.000)。同理,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操论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实操成绩存在显著的专业之间差异(F=20.762,p=0.000)。对比检验结果得,专业之间理论成绩的差异程度比实操成绩的要小。

四、结论

(一)电工上岗证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都属于中等水平,理论成绩比实操成绩要好,说明高职学理论知识比操作技能掌握得好。实操成绩与理论成绩正相关。两种成绩偏度和峰度都不趋于零,都不能看成正态分布,相对而言,理论成绩较实操成绩趋于正态分布。

(二)在理论成绩方面,届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012届最好,2011届最差;而实操成绩方面不存在届之间的显著差异。另外的研究表明,电工上岗证理论成绩与学生前期的电工应用技术成绩正相关,说明各届大学生电工理论基础有显著差异,同时也说明,各届大学生在电工培训中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有显著差异,而技能操作培训效果无显著差异。

(三)女生比男生的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都好,但是理论成绩存在性别间显著差异,而实操成绩无显著差异。说明女大学生的电工理论基础比男生的好,还说明女生的电工培训效果比男生的好。女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实操技能基础一般比男生差,但是电工考证的实操成绩不比男生差,这是女生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的结果,在电工基础实验以及电工培训中女生表现都比男生积极。

(四)计划内比计划外培训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都要好。理论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性,而实操成绩存在极其显著差异性;即实操成绩的差异性比理论成绩的差异性要大。说明计划内比计划外培训学生的电工基础要好,还说明计划外培训效果没有计划内的好。

(五)不同专业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都有差异,而且,实操成绩的差异性比理论成绩的差异性要大。说明不同专业的电工理论基础和技能操作基础有显著差异,还说明不同专业的电工培训效果不同。

五、建议

(一)要使考试成绩趋于正态分布,除了加强电工培训单位的科学性管理外;还要提高考核部门的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的科学性,可以定期对理论试卷和实操试卷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正。2012届的理论成绩最不趋于正态分布,应该对2012届的理论试卷进行科学性分析,如检查试题区分度、难度、效度等。三届学生的实操成绩都不成正态分布,应该对实操试卷进行科学性分析,除了检查试题区分度、难度、效度外,在每年考证前,还应对考评员进行培训,这样可以使考证评分更具有科学性。

(二)根据实操成绩与理论成绩正相关的特点,可以在前期的电工应用技术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下功夫,要求学生学好电工理论知识为考取电工上岗证做好准备。还可以在电工培训中,利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牢固掌握电工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电工实操技能的水平。

(三)在电工培训中,要加强对男生的管理,以便提高男生的考试成绩,同时使男生的考试成绩趋于正态分布。特别要关心计划外培训女学生,首先,要让她们克服怕电的心理;其次,培训教师要热情而耐心对计划外培训的女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指导;再有,对她们进行榜样教育,让考取电工上岗证的女学生对正在培训的女学生传授经验。

(四)加强计划外培训班的管理,可以成立临时班委会,协助培训教师管理临时培训班的纪律;还可以采用导生制,即培训教师选出几位或十几位平时成绩好的学生充当指导教师,让他们与平时成绩差的学生组成互助小组,好学生带动差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培训效率。另外,增强计划外培训教师的责任意识,对计划外培训学生补习电工理论知识,增加计划外培训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时间,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技能培训实效,进而使学生的实操成绩接近正态分布。

(五)对电工基础差的专业,在电工培训中可以增加辅导时间;还可以开设电工技能考证网站,让有意向报考电工上岗证的学生浏览,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如:学好电工应用技术或电工电子技术,做好每一个电工实验;还可以通过网站学习和巩固电工基础知识,再有,可以开发电工技能模拟操作实验,让学生上网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电工基础实训小结篇3

某厂现运行机组为x台xxxmw机组,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xxxxmw,由于电力生产的特殊性,对电力企业的生产工人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以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我公司现有员工共人,其中生产一线员工共计人,其中%以上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以下就我公司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及技能竞赛方面所做的工作同大家进行交流总结。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我公司的总体工作方针为“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岗位技能”。对于员工的培训大体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安全培训。

1.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对于每一个生产一线工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为以后的岗位培训奠定基础。

岗前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新入厂的工人。

培训的主要内容分阶段进行,首先是电厂的工艺流程及电厂各专业的设备系统简介,然后是电厂机、电、炉、燃、热、化等专业的基础理论的系统培训,这个阶段的专业学习要侧重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最后是根据前面的培训结果,结合各自的意愿将培训人员分到有人员缺口的班组工或专业进行跟班培训。

培训采取的主要形式,即材、专人授课、并对所培训内容进行阶段测评。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总结出对于岗前培训,在前期理论基础知识培训阶段采用集中培训效果显著。把所有需培训人员全部集中到一起,注重团队凝聚力的培养,配以相应的竞争机制,再加上员工各自的上岗压力,能达到短时高效的目的。另外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对于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对集控运行人员进行热工及仪控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事半功倍、获益非浅。

2.在岗培训

在岗培训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岗前培训的基础之上,同时必须配以严格的竞争上岗机制,才能得以环环相扣,效果显著。

在岗培训是针对所有的在岗员工进行的。

在岗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本岗位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岗位技能。针对这一培训我们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岗位培训计划,定期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同时为鼓励员工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较低岗位的员工可按规定申报高一级的工作岗位,在申报后,必须进行更高一级岗位的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的培训,经过必须的内容培训并经考评通过后,可晋升至更高一级的工作岗位。

对于在岗培训我们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专题讲座、定期测评、小组讨论、仿真机培训等。利用学习班,针对运行人员提出的一些共性问题,可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解;对于运行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技术知识可划定范围,进行定期测评,测评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以增强大家学习的动力;对于机组运行中曾出现的异常情况,利用学习班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现象,明确事故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做到举一反三,杜绝类似事件重复出现,尽可能将设备故障缩小到最小范围,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由于我们的机组投运时间较短且自动化水平较高,为强化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水平,定期组织仿真机培训,不断加强事故判断、分析、处理能力的培训。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对于在岗培训,关键在于坚持执行,不能间断,不能流于形式,要系统地、全面地、按计划地认真执行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尤其对于小组讨论和仿真机培训,经过二零零四年和二零零五年近两年的坚持执行,效果很明显。

3.安全培训

之所以把安全培训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对于发电企业来讲,安全培训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常抓不懈的。我公司对安全培训更是高度重视,严格执行。

安全培训是要对所有工作岗位进行培训的。

安全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安规两票,而是所有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需要培训的全部内容。

对于安全培训我们要求并做到了每轮班(或每周)有活动,每月有专题,每半年要考评,并且在岗位职责内有规定,若安规考评不够80分,立即下岗再培训。

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对于安全培训我们的体会是“坚持不懈”,对于安全知识的培训不仅要全面,而且要反复地进行,要认真负责、不折不扣地执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

电工基础实训小结篇4

【关键词】工程训练;综合能力

工程训练是一门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课程,是高等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工程已成为系统工程,由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等多环节构成。社会人才需求已转变为应用型、复合型。因此,迫切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即懂业务、善管理,又有较强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及法律意识。

目前,工程训练内容陈旧、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毕业后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现阶段工程训练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工程训练的教学水平,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我校工程训练中心,通过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科之间的渗透,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内容。使实践教学与真实生产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素质为核心,并结合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探索了一条涵盖认识实训、基础实训、综合设计实训、科技创新实训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在工程训练的课程和项目设置方面,注重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形成适应专业特点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一、构建工程训练教学新体系

按照认识、实践、综合、创新,把整个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分为四个层次:

1、工程认识训练

通过典型机械结构展示、典型机械拆装、多媒体演示、工程认识展示长廊、典型产品控制分析、生产现场、eRp展示、pDm展示、半成品库管理展示等,普及工程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通过机械结构认识、制造技术认识、控制技术认识、工程管理认识四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领域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认识工程领域;初步了解工程中常用的材料、机械结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工程管理规则等;初步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经济的基本概念。

2、工程实践训练

通过材料成型、机械加工、机械装配、特种加工、电气控制、电子六个基础教学模块的实训,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内容的基础知识,讲授基本的操作技能及工程专业理念。通过学习工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体验工程过程,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工程素质。

在此期间,通过对学生各工种基础实习项目的全面实操训练,使学生对有关材料成形、电气控制、机械加工的一般过程及工艺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切实了解和熟悉各工种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养成严肃认真的作风,并培养和提高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经济观念、组织纪律观念等综合素质。

3、工程综合训练

它是现代工程训练发展到设计与制造并重的综合训练。是在简单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参与中心不同产品的加工制作。通过真实的生产实践,增加学生实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工程创新训练

工程创新训练又分为普及创新与高层次创新。在常规的工程训练中,重点工种安排了普及型创新。如数控线切割加工实训、钳工小制作实训,让学生自行设计、加工出自己喜爱的任意图形。使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发展个性。

在普及型创新训练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自选课题。结合学校确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机械、电子创新大赛,及大学生课外创新等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创新实训场地及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较高层次的创新训练。完成科技作品制作和科研创新活动。学生亲身经历创新的过程,获得创新的体验,增强创新热情,进而养成创新的习惯。

二、拓展工程训练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人才培养要求和知识结构特点,由原来的金工实习内容,拓展为现代工程训练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

1、材料成型模块(铸造成型、钣金成型、焊接成型、陶艺成型)

2、机械加工模块(车工、铣工、刨工、磨工、数控铣工、数控车工)

3、机械装配模块(钳工、装配)

4、特种加工模块(线切割、电火花、激光雕刻、快速成型)

5、电气控制模块(电器元器件识别、电机正反转、电气控制板、pLC控制)

6、电子模块(电子元器件识别、手工焊接、印刷电路)

7、科技创新与制作模块(科技创新、产品研发)

以上工程训练内容中,25%为综合性、设计性项目。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按照从认识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到现代、从学生被动接受到主动创新的认识规律,形成连续完整的教学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树立大工程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三、营造真实的工程训练环境

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是一个有着近60年历史的校办工厂,除教学以外,还具有完备的生产功能。实习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还是生产能手。

中心拥有自己的产品,将产品融入教学中,使教学与生产有机的结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工程环境。参与工程训练的学生,不仅要完成常规的训练内容,而且还要进行体现综合能力方面的产品加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钳工实习过程中进行台钻产品装配,在车工实习过程进行台钻产品零件加工。真实环境的锻炼,增强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训练,学生不仅学到了装配知识、产品加工技能,而且也从指导教师身上学到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小结

工程训练体系的构建是工程训练中心的核心部分。我校工程训练中心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应用型本科特色的工程训练体系和课程体系,以及相应的训练模块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目前,从通识层面上的工程认识训练入手,然后进入到专业基础平台的工程基础训练环节,最后进入到创新平台的综合制造训练及创新这一高级阶段的模式。通过实施、情况反馈,学生的动手实践及工程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实践表明,工程训练体系构建合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傅水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国大学教育,2004,7.

[2]周梓荣,周建宇.构建新型工程训练体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12.

[3]鲁墨武,李笑梅.构建工程训练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科学,2010,4.

电工基础实训小结篇5

【关键词】项目式课题;电工技能;工程;实训教学

电工技能是电气技术应用、电工电子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以及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基础实训项目,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中级水平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电工工具、仪表使用,线路、照明、接地安装,熟悉安全用电和电气设备安全规程等技能。理论知识缺少和因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容易造成技能学不会的局面,甚至在实际生活中不会应用。采用项目式课题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教育是坚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电工技能项目教学,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兴趣,同时能够紧密结合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方法。学生在项目教学应用中,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以及学有所乐。笔者认为,开展实施电工技能项目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项目课题的组织上要优先整合

1.传统电工技能训练

传统电工技能训练一般包括:学生的安全教育,电工工具仪表的使用,照明线路的安装练习,焊接的练习等训练项目。训练项目都是在学生中学物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也仅是在中学物理书本上了解了电路的相关知识,对家用照明电路其实并不是很清楚,进入中职来,学生在接受训练时效果也是较差的,训练仅是完成了对初中物理上部分知识的巩固,没有体现家用照明电路这部分知识的实用性。

从电工技能的几个训练内容来看,传统的训练不能达到很好的训练目的,所有的训练仅是一种模拟,一种脱离实际的训练,不能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学生在模拟的电路板上完成各种训练项目,不论学生电路做的多好,仅代表学生明白了照明电路的原理,缺少实际场景使学生在实际中还是不能很快的上手,完成实际中的各种复杂线路项目的安装工程。没有实际场景的结合,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也不能处理,甚至连换一个开关也不能完成。

2.电工技能项目课题的整合

要使项目教学开展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其次要对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结合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工程实际等对专业知识与技能再加工。以此原则确定了以下几个训练课题:

①安全用电课题。应该使学生能掌握触电救急法,熟悉安全防护技术,掌握供用电、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安全技术,熟悉电气工作的安全规程和制度,掌握安全作业的要求和具体措施,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好思想、好作风,以便将来在工作中做到安全用电和安全生产。这个项目我抛弃了原来的纯理论教学,一张理论试卷考试结束安全用电教育的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许多用电方面的案例来警示我们的学生重视安全用电。

另外,安全用电课题教学还要结合生产生活。在生活用电安全知识这一块,比如:电热毯引发火灾的原因,空调长期使用安全,家用电线线径太细、负荷大引发的用电事故,在插座上随意增加负荷等实际的安全知识。在生产用电安全这一块,比如:企业中电线的走线规范性,安全接地的重要性、安全标识的规范性等等。把学校的学生视线引向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知道知识在现实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安全用电知识的热情,也为他们将来打好基础,提高整个社会安全用电的意识。

②常用工具和电工仪表课题。以万用表和常见工具使用为训练重点。工具和仪表知识是其它电类实习的基础,学生以此为前提才能较好的完成实习工作。虽然理论中也会有一点知识讲解,但理论老师一般会把任务推给实习老师,特别是仪表使用这一块知识,所以我选用了这一个课题。仪表要会用,而且要活用。

另外,开设这个课题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从开始就培养学生使用工具和仪表的规范性。不仅要会用,而且还要能够注意规范。工具使用放置的规范,要从企业的角度来解释工具放置规范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工具对电工的重要性就像医生的手术刀一样。仪表使用维护也是这个训练课题的目的。

③实用照明电路项目。实用照明电路项目是一个工程项目训练,在这个工程中学生能完成照明电路训练的许多环节,这些环节与生活实际是紧密结合的。实训任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是我最关注的。学生训练要在接近实际的场景中进行训练,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完成整个工程项目。项目包括:灯的控制、电线的走线穿管、线径选择计算、电视电话穿线、家用线路的安全。甚至以后学生学会CaD以后还可以在软件上绘制电线走线工程样图。

虽然这个项目在传统实习时也选用,但我在具体课题时充分体现工程这个理念,学生是在完成一个工程,而不是在板子上完成一个电路。德国双元制学生在实习车间时,师父让学生以工程项目为中心让完成一个又一个课题的训练,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好。

实用照明电路项目另外要体现的是“新”,要在一个工程中完成课题项目。把学生放到一个工程中去,提高了学生技能的应用性。项目训练课题增加了电路的设计,线径计算,线管穿线,接线等新的内容。把一个板子平面上的电路推向立体空间,也增加了学生实践的实用性、趣味性。

二、项目教学法训练模式的变化

电工基础实训小结篇6

【关键词】电工基础;学科检测;策略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气、电子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或初级、中级专门人才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课改之后,《电工基础》学科检测的成绩纳为电工中级证的笔试成绩。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入学基础、学习能力差,而学科检测内容增加了大量的电工考证的考核内容,出题形式也越趋于灵活与技能考核方面,这些问题都对学生学科检测考试的通过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电工基础学习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与电工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要求,狠抓理论知识复习,逐步提高考生的电路分析能力和综合技能水平,以达到学科检测大纲的基本要求。下面结合近几年《电工基础》学科检测试题,谈一下备考策略。

一、加强基础理论学习,重视知识体系建构

电工基础的学习一定要坚持以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实际技能为要,切不可离开教材,离开大纲,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结果丢失了基础知识,实际分析能力也很难提高。近几年学科检测考试的命题增加了35﹪以上的电工考证基础题,考题范围已经远远超过原教材的范畴,因此,紧握新大纲尤为重要。只要按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的逐个知识的进行复习,就可以拿到基础分。从近几年的学科检测考题来看,虽然考试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考题中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常识的考查比例基本都保持在70﹪以上,特别是以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大都比较简单,只是教材题目的简单变形。

例1频率为的交流电,周期为。()(2007年学科检测题判断题)

例2已知电阻,若将与并联于电路中,则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它们的电流之比,电压之比。(2008年学科检测填空题)

这类题目只要掌握了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就容易解答。

考题中电工基础往往结合电工实际情景或电路来出题,复习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解题灵活性。

例4电炉的电热丝断了,剪去六分之一后,再接回原电路中使用,则电炉的电功率将()。(2011年学科检测题单选题)

a.变大B.变小C.不变

例5一标有“”的白织灯接在电源能正常发光,现将一“”的白炽灯并联在原来的白炽灯上,此时白炽灯的亮度()。(2007年学科检测题选择题)

a.不变B.变亮C.变暗D.熄灭

电工基础既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是电类专业学生的技能基础。学习中既不可因学生基础差就选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学习,东练西讲,不成体系,学生不易理解也不易记忆,更难以灵活应用。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于注重知识体系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这样即使教师把知识链条设计好了、教好了,学生在学习中却困难了,照样也会出现知识断链的情况。因此,对于难点课题,教师方面应采用多维的教学方法,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设计学习和练习过程,学生方面应联合实际电工情景多学多练。考试大纲对知识体系的要求是完整的,我们必须研究大纲,按知识点学习、训练,每一章每一节都一一过关,逐个知识点击破。

二、注意综合技能练习,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电工基础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程,它的每个章节的学习都是为了电路分析和电路实际应用做准备的。近几年的学科检查的考核内容关于电工实际方面的篇幅越来越多。除了考试大纲在原教材之外增加了安全与触电急救、电工仪表与工具、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操作等电工考证考点之外,对于原教材的考核也与实际联系密切。

例7市售的移动插座,可用于大功率电器(如电磁炉等)。(2011年学科检测题判断题)

例8兆欧表正常工作时,摇动手柄的转速是()。(2011年学科检测题单选题)

a.B.C.

因此,学习的过程不能脱离电工情景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每一节的学习当中创设电工实际情景,增加问题探究和技能的训练。

三、模拟考试汇总复习、专题复习互助提高

学习的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模拟考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考试模拟训练,做好试题评讲和考试策略指导,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和心理。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历届学科检测考题,掌握考试出题模式,考试侧重点,并对每一次模拟考试情况进行试卷分析,针对知识薄弱点对应的设立专题开展补充复习。

1.研究考试题型特点,出好综合模拟试题

模拟测试是综合训练的主要方法之一,要认真研究试题特点,出好模拟检测题。以近三年的学科检测考题为样板来设计试题,试题的题量、题型、难度、知识覆盖面、分数分布情况应和学科检测题相同。考试前至少进行三至四次的模拟检测,使三套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覆盖整个考试内容,并且突出考试重点,同时也使学生适应正式考试的环境和模式,克服怯考的心理。

2.做好考试情况分析,进行专题补充复习

每次考试之后,老师和学生要共同做好试卷的评讲和试题的分析工作。总结归纳出:一、考试的方法和策略;二、找出知识的薄弱点,主要讲解试题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模拟检测后,针对知识的薄弱点,有效的开展专题补充复习。

3.提倡学生独立学习,实行小组互助学习

电工基础实训小结篇7

关键词:电类专业兴趣小组定位教学方法成效与反思

电类专业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是对课堂理论教育、实训室考工训练及一部分学生的技能大赛训练的补充,它对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适应经济发展和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从我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对电类专业开设兴趣小组进行了尝试。

一、电类专业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的定位

对于兴趣小组应该开设什么样的课,我们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加上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电子产品故障问题(如电脑、功放、手机、mp3等),并参照电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对现在企业电类岗位具体要求和日常生活所必备的能力进行分析,在考虑到劳动保障局考工要求、学生技能大赛训练要求的基础上,考虑我校实际情况,最终将开设兴趣小组的重点放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电子产品维修上。

(一)学生的需求情况(意愿)分析。

我于2007年开展了“电类专业学生对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的意向”调查,此次调查对象是06级中(1)、(2)、(3)班,共计3个班级125名学生,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18份。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希望的就业方向,喜欢的电子电工模块依次是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模块、维修电工模块和家用电器产品维修模块。其中维修电工模块是学生的主修课。因而,兴趣小组将学习方向定在了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模块和家用电器维修模块。

同时,通过对学生需求情况的分析,我还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对所开兴趣小组的宣传。因为学生仅凭个人的兴趣来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要到班级进行宣传、讲解,让学生了解兴趣小组的要求,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开设的兴趣小组的性质、主要教学内容和可以获得的专业技能等有关情况。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有目的的选择,避免了很多跟风现象。

(二)学校现有开设兴趣小组的条件(师资、场所、设备等)。

1.我校电类专业组现有专任教师14名,在读研究生4名;取得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以上的共6名,取得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2名。所有教师既能进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又能胜任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课(实训课)的实习指导工作。

2.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条件。

学校现有一定数量的实验和实训设备,其中有能够容纳48名学生同时进行电子电工实验的实验室一间、有能够容纳48名学生同时进行电子实训的实训室一间、有能够容纳48名学生同时进行家用电器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实践操作室一间,配备了各种维修专用工具,可以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

同时,发动学生将家中淘汰下来的废旧电子产品带到学校,进行维修或再利用。现在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淘汰下来的一些电子产品(如电脑、功放、手机、mp3、吹风机等),这也为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三)学生知识结构储备分析。

对目前中职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已经具有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机械常识,相对于一些简单的维修对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要求不是很高;其故障以机械部件的故障为主,对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的要求较高。因而,可以首先开设家用小电器原理与维修的内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电工技术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工工艺和电子工艺技能,完全具备了开设家用电子产品原理与维修内容的条件。

开设的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

即《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工技术培训》、《电子技术培训》、《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等专业基础课程。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基本相同,在教学中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也便于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后,根据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训练重点。

2.兴趣小组的学习内容要有特色。

学习内容包括:电脑组装与维修、pLC可编程控制器、无线电技术基础、无线电装接工艺、整机装配工艺、复印机原理与维修、电冰箱原理与维修、空调器原理与维修、洗衣机原理与维修、收录机、音响原理与维修、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等。

(四)结论。

根据上面的分析与论证,我们于2008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兴趣小组主要以提高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为前提,拓展学生的专业发展领域和专业技能,为学生能够适应不同企业用工需求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兴趣小组的教学方法

我们根据不同兴趣小组的特点,以强化技能教学为主线,综合运用了项目法、任务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以“怎么做”、“怎样做才能更好”为教学过程,把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变化性、普遍性和实用性。形成了“以实为主”、“强化技能”、“以技促理”的教学特色。

(一)“以实为主”。

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利用实物给学生讲解,同时进行实践操作,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收集到不同产品的图片、视频。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实物的结构,并观察维修人员的操作过程得到启示、学习他们的维修经验。“以实为主”就是要让学生身临其境。

(二)“强化技能”。

实际操作能力是中职学生的学习根本,是中职学生的“立身之本”。兴趣小组要体现出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学生对学习专业技能是非常感兴趣的。我们在教学中强化技能,以技能教学为主线,强调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用工的要求。

(三)“以技促理”。

“以技促理”是指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培养并重的同时,以操作能力的培养来带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达到“以技促理”的效果。在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做到适度,即满足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所需要的“度”即可,达到既降低理论知识难度,但又能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通过学生反馈,了解到兴趣小组与传统的理论课相比,具有注重操作技能,简单易学的特点;形式比较多样,边动手边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受学生欢迎。正如06级中(2)班一位学生在学习《电脑组装与维修》课程后感想中所说的:

“我在课堂中上理论课时总是睡着或开小差,我喜欢的是自己动手,我在初中时就喜欢研究电脑。家里的台式电脑我在初中就拆过,但只会拆下来除灰尘。我不太喜欢学习理论知识。电脑组装和维修的课堂中只讲少量的理论知识,大量时间让我们进行组装和维修,使我学习更有兴趣。

“有一天,在朋友家里玩时,他的电脑出现了故障,我根据课堂中学习过的知识,判断出了故障原因,并动手修好了。使我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电脑专家’。”

电工基础实训小结篇8

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专业实训课程内容、专业实训课程考核模式、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的一些改革措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实训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专业实训;教学改革;考核模式;实训基地

作为工科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专业实训是我校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开设的实践课程,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通过专业实训,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亲自动手完成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运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重要意义。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训课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研究适合我校学生的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一、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生对于该专业的应用不是很清楚,普遍存在盲目学习、被动式学习,为考试而学习等问题。

(二)实训项目内容单一电子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目前的实训项目内容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1],阻碍了专业实训课程的发展。

(三)实训课程成绩评定细则不明确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无法通过考试来评定。专业实训课程一般要求学生做出实物,因此,教师往往是看最终的实物有没有做出来,而忽略了平时学生的考勤、纪律、态度、实习报告等因素。成绩评定没有具体的准则,缺乏公平客观性,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实训教学缺乏创新意识国内的大多数院校都采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课后进行实验教学的模式,但大多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缺乏创新意识。

(五)实训实践任务多、时间紧、学生人数多、带领实训的教师人手少当前,专业实训还存在着实训实践任务过多,而且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的问题,使得实训达不到预期目的。由于学生人数多、带领实训的教师少,使得实训实践无法有效落实,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无法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实训效率较为低下[2]。

二、专业实训课程内容改革

专业实训内容的选取非常重要,选取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实训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实训内容[3]。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电路设计的原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电信专业主要是移动通信实训课程,包括:移动通信基础、无线网络优化硬件设备、无线网络优化,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3G技术和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功能部件,了解室内分布系统及天线,认识光纤实物,掌握激光笔的使用等。测控专业主要是物联网传感器控制实训课程,主要内容包括:ZigBee基础知识、无线数据传输、无线远程控制、Qt开发环境搭建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ZigBee协议的基础知识,掌握iaR开发步骤及方法,能够独立完成iaR项目建立。电子专业主要是嵌入式系统实训课程,包括:嵌入式开发基础、Linux系统程序设计、aRm原理与应用、Linux内核驱动开发与调试,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了解实时操作系统、aRm工作原理及常见汇编指令。

三、专业实训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

大部分专业理论课主要以作业考核、到课率考核和期末卷面考试考核为主,部分课程除了上述三部分外,还增加了课堂笔记考核、学习内容总结、小论文等过程性考核。实习实训课程考核主要以实习实训项目完成情况考核、实习实训总结报告考核和实习实训期间纪律、考勤、态度考核为主。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全面考核,更加客观合理。

四、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对于更好地开展实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已经和一些电器集团公司、航空仪表公司、通信公司、技师学校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为学生毕业找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当然,除了校外的实训基地外,校内也有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及专业实验室等实习基地。

五、结语

电子类专业实训实践教学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实训实践教学效果是每个工科专业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思考、多探索,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晗,陈灵敏,刘银萍.工科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问题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6):142-143.

[2]王春霞,耿大勇,朱延枫.电工电子实训实践教学的几点改革措施[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13-115.

电工基础实训小结篇9

【论文摘要】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复合技术,常被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它代表着机械工程技术革命的前沿方向。其发展基础是要有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要求

所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总称。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其特有的要求。

1.1培养目标要求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2专业设置要求

按照“厚基础、宽专业”的要求,厚实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设置大学科、宽口径的专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专业面过窄的局面。

1.3课程体系要求

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增强实践”的要求,辩证地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关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要增开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4教学方法要求

着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2.机械电子工程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参加创新活动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刚开始参与时一哄而上,人数众多,且热情高涨,但往往善始者繁,克终者寡,五分钟热血的情况屡见不鲜。也有很多机电类学生从事课外科技活动粗枝大叶的多,小打小闹的多,起点较低。大多数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仅是靠短时间的突击来完成,追求短、平、快,缺少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态度,达不到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经验总结的目的。这显示了我国创新教育的差距。创新理念远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说明高校在创新理念的贯彻与培养上还是欠缺力度,做得还是不够。

其次,从参与创新活动的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上看,当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有下降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设计与绘图能力不足。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盲目,导致基本功底不扎实,同时对传统机械方面的知识有排斥心理,一味地崇尚电子、控制、软件等所谓的流行专业;二是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应用不够。学生往往只知道那些教科书或老师讲授过经典的设计方法与案例,相关领域新的思想与理念很淡薄;三是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实验能力较差。

还有,教师和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两个主体,而教育体制是创新教育的基础。近些年老师压力陡增,大都面临着科研、教学双重任务,面对教学评估、项目经费任务等已经焦头烂额,而指导学生的工作量评价较低,这导致指导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老师的负担;对学生而言,旧有的教学模式,重书本重理论,轻实践轻动手,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浮躁,基本功和实践能力差;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也显得无所适从。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是创新教育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土壤。

3.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通过广泛调研就业岗位群工作范围和技术领域,分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社会人才市场现实与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为依据,从而确定毕业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结构和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了“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了“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了“核心技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机械电子学科是基于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所以加强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课程结构体系分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专长教学、毕业设计与专业实习四个层面;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阶段。在整个三年教学时问内,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模块贯穿始终。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的基础学习阶段为第一、二两个学期,学生除进行公共课学习之外,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长学习是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化,学生将学习到该专业中最新、最具特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学习和专长学习中,学生将利用相关的实训设备进行专门化技能实训模块的培训,这些模块包含了机电一体化领域内的最新应用技术,大量采用“实例”和“真实环境”方式培训。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力培养同集体协作、共同交流能力培养相结合。

(2)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展课外制作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实践活动之一,特别是对机电专业学生来说,是开展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最佳平台。"。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相互平行,是指两套体系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两套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

(3)“核心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将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以课堂与实验(实训)室、实习车间、工厂车间四点为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尝试构建“可编程控制技术”、“驱动技术”、“传感技术”等核心技术。为了突出对学生在这些反映工业自动化技术最具代表性和先进性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我们构建了针对这些核心技术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学生上机编程、调试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较完整地掌握plc的基本原理、程序编制、程序操作和故障诊断技术。该课程设置使学生既掌握了plc基本知识和程序操作,同时在相关专业课中又涉及到plc在不同场合的应用,而在相关实训模块课中学生将plc技术综合应用到各种不同的生产环境中去。在每个实训室都有一种主要技术单元,同时,还有其它技术单元出现,宾主相拥,多次重复,但角度不同,强调的应用领域和水平不同。

4.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要紧紧抓住人才需求变化的大趋势,准确定位,严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紧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培养出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刚毅,李国平.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机电模具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3):105.

[2]邱自学,姚兴田,王君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群建设[j].机电工程,2005,22(12):60.

电工基础实训小结篇10

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相关活动,在以往施行的传统教学模式加以优化调整逐渐转变为素质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实训教学创新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起始点,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时”教育思想,其实就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做了教育的终极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需求的人才标准也日益提高,更希望技工院校毕业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对现有的生产工艺、工作流程以及设计方案做出一定的改革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训教学在技工院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有些教师的教育思想较为传统,对实训教学不是十分重视,未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以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浅谈如何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调整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是工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应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使学生了解生产制造工艺流程、仪器设备以及检测方法,能够在遵守电子技术文件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成电子产品的制作、焊接以及检测等工作,拥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积极地寻找问题,结合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巩固在理论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培B学生的专业意识、职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整体设计是对小型电子产品生产流水线进行模拟,设置出元件测试、装配、焊接以及调试四个工位,并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工作岗位标准。实训教学中每一个小组中的成员应当在2~3人,为了能够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实训达到教学目标,在实训教学开展之前需要编制出具体的实训进度表,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行轮换制度,使每一位同学的具体工作都在实训进度表格上有所体现,也便于对学生的实训效果做出评价。

在教学实训中是将项目制作当做核心工作,依据不同的工作岗位提出具体要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灵活地选用分层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二、优化调整考核方法,凸显创新能力评价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中应当遵循的目标是知识和技能并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在考核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到既考核知识也考核能力,以便于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考核工作中,检测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个性予以充分重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多样化的性格,对学生做出的评价要以激励学生提升创新能力作为目的。针对某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应当灵活地对其实训时间进行安排,适当地开展基本技能方面的考核工作,使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创新设计,在实训中培养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三、小结

综上所述,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就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桥梁,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教学实训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将创新思想稳固在学生的脑海中,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创新工作,展现自身的创新思想、技能优势,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邹华东,陈小林,吴年祥等.电子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科技院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卢超,蒋媛,卢进军等.基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廊坊师范院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3]周登荣.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J].攀枝花院校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