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8:10

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渗透回顾迁移序列训练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教学第十二册《书的故事》第二段,此段写青年工人到书店买书。学生通过自读,从青年“漫不经心”地翻书到后来“认真地看起来”这一态度变化中体会出他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书。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中当时的情况,谈谈对青年有何新的认识。学生联系当时敌人查封进步书籍,白色恐怖十分严重,鲁迅的书“书店不敢出版”、“没有地方敢代售”这一历史背景,体会出了青年渴望进步的思想感情。至此,应当说学生理解到位,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满足这个结论,而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二要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可见,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又如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的学习。以《精彩的马戏》一课为例,课文中写三场马戏表演的文字结构相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猴子爬竿”一段作者写作顺序的概括:“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反应”。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的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地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要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

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篇2

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对于议论文《谈骨气》《反对自由主义》《开动机器》等即可采用此法。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

问题阅读法

不会思考,不会提问,就不会有发展。所谓“问题阅读法”,就是反复阅读课文,就所读的课文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关于课文内容的,也可以是关于课文形式的;可以是自己经过思考有了答案的,也可以是经过思考仍没有答案的。总之,读了课文必须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自己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

如对于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有学生对哈尔威船长与大船一同沉入深渊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大船的遇难责任不在于哈尔威船长。哈尔威船长完全可以保全生命,重新开始自己热爱的事业,他的做法是不珍爱生命的表现。对于《明天不封阳台》一文,有学生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见解的问题:杜家一开始封阳台的决心非常坚决。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阳台,让父子俩人对封阳台产生了动摇。作者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精辟的议论,表达了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重大主题。可结尾段“我”做出的“明天先不封阳台”的决定与题目和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不能很好统一。杜家以后还会不会封阳台?不少学生认为“先”字不要的好。带着问题阅读使学生思维变得广阔,并敢于向课本发出质疑,提出挑战。

比较阅读法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理论名著,作者正是从许多作家作品的比较中,总结出一系列创作理论的。例如在《体性》一章中,刘勰就列举了十二位作家的不同风格:贾谊清新、司马相如夸张、杨雄含蓄、刘向明晰、班固绵密、张衡周详、王粲明快、刘桢激昂、阮籍高雅、嵇康壮烈、潘岳泼辣、陆机庄重。这种评价,就是通过对不同作家的作品的分析、对比得出来的。

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一、引言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旨便是对学生获取、处理信息,以及思维能力展开的培养。其中,基础阅读教学可帮助学生实现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小学英语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考虑到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及社会需求,英语教师就需要对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

其一,寻求乐趣。英语阅读是一项充满着乐趣的活动,教师只有选取了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才能吸引学生注意,使其乐于阅读。

其二,获得有用信息。在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获得知识、资讯、问题等众多新的信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

其三,扩大英语词汇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图片与实物的影响,充分开动自身的抽象思维,并采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等阅读策略,对词汇进行反复接触与理解,最后对意思及词语用法有一个充分掌握,进而实现词汇量的扩大。

其四,巩固所学语法。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便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对所学的语法进行巩固,实现英语语感的增强。不同于扩大词汇量这一教学目的,选择的阅读材料应尽量避免出现过于复杂,学生未接触过的语法。教师可通过有机结合阅读材料与语法练习,或在阅读材料中,培养阅读策略。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1.做好教学导入工作,将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首先,应当采取提问题、讲故事、唱歌、看影片等多种导入形式,有效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开展3B中的Unit11aGoodidea这一课中有关球类运动的教学时,教会便可在课前准备好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的图片或实物,将其展现给学生,并问学生:whatisit?(这是什么?)学生回答:itisabasketball.(这是一个篮球。)教师接着问:Doyoulikeplayingbasketball?Let’sgotoplay.(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让我们一起去玩吧!)学生:thatisagoodidea.(那真是个好主意)。在这一实物展示与师生对话过程中,学生不仅从视觉上对事物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而且在自身体验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

其次,采取多种阅读形式,充分维护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开展5B中Unit8attheweekends这一课中有关昆虫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谜语进行阅读,并学习昆虫及有关昆虫特性的单词,随后将这些单词或短语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对重要语言点起到巩固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带着“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的问题,来分段短文,并对问题作出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对短文语言产生整体的感受。通过采取导入教学的方法,可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积极主动阅读,对其英语阅读技巧及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对阅读方法予以重视,加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力度

英语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单调、枯燥的一个过程,而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更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渗透,因此,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一,教师应当将英语阅读策略有意识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面对不同阅读材料时,学会采取与之相应的阅读策略。其二,教导学生学会抓住阅读的重点,具体操作为: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其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快读,对课文的脉络有一个整体把握,并将关键的词语与中心句子找出;再指导学生进行细读,在大致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为其设置一些简单的练习;最后,对课文进行总结,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拓展与延伸。这样一来,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拓展平台,不仅形成了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同时也实现了阅读实践能力的提升。

3.进一步丰富英语阅读资源,促进学生阅读面的拓展

英语教师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加大课外阅读的开展力度。其一,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应当确保其真实性、生动性,并与学生生活相贴近,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并深刻体会到英语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进而实现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儿歌、谜语、故事及小作文等,尽量选择与学生阅读心理相符的读物,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学会多种英语阅读的方法。其二,鼓励并指导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资源库,让其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摘抄相关杂志及网络上的阅读资料,从而对教材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其三,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与展示的平台,通过开展手抄报比赛,鼓励学生背诵或改编英语歌谣、定期举行英语课外阅读故事表演活动等,从而将课堂阅读延伸至课外。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篇4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重视阅读方式方法的实践”。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阅读要求,有效地进行阅读训练,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成为阅读教学环节中的根本性问题。从学生认识规律出发,阅读教学应该包含三个层次,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上来说,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迫切的认识社会、人生和自然的需要,他们的求知欲特别旺盛而且在正确的引导下永远得不到满足。所以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的时候,就要把这种需要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激励法,即运用欣赏鼓励的语言、行动等,利用一切有利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其自信心和能动性,主动地阅读思考。用激励法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其阅读和思维的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有效的运用激励法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应贯穿于阅读课程的始末。

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培根说:“世界上最贵重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代语文素质重在快速地听、说、读、写。阅读教学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阅读对象为载体,通过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以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达到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如比较阅读,这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是将文章不同的题材,内容,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加以比较归类,探求其异同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法的正确运用,扩大了阅读视野,以课本为基点,选取可比性较强的文本来对照、比较,能够促使学生在比较过程中更深入地思考理解,在分析归纳中掌握一些阅读规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把握,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比如,阅读《胡同文化》,可以联想书法文化、山水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等等,启发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寻到文化的影子。透过这些文化形式,可以看到我们民族的心理,了解我们民族的性格。

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以年段划分,分别进行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下面我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实际教学中我就采用了江苏溧阳实验小学推行的“直接拼音法”。

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

然后教师可以再辅以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与节奏。

再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如在阅读时,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阶段实施。(1)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2)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渠道

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篇6

语文教学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著作《中庸》就明确提出了:博学之(多读)、审问之(提出问题)、慎思之(缜密思考)、明辨之(明辨是非优劣)、笃行之(实践)的五步读书过程。它其实就是阅读教学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这一古训也深刻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当今的阅读教学方法各异,可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采用个性化阅读的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句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意义。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在这点上,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性格、爱好等特点,并且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来制定相关的阅读任务。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走出去,走进来”,即将课内阅读和课外延伸相结合,以课本为依托,激发学生扩展课内知识的兴趣,从课内阅读带动他们的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语文课程中,笔者将席慕容和冰心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其作品特点。在阅读课上,笔者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阅读书廊”,要求他们从中找出这两位作家的其他作品并小组讨论赏析作品的风格特点。结果学生们兴致非常高涨,又自行阅读了诸如:《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绿的歌》、《春水》等优秀的作品。这种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效果很好。

二、尊重个性化差异,营造整体性阅读氛围

阅读不只是方法,它更体现出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由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个性特点,他们不拘一格,张扬个性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应该从学生发展的主体需求出发,放开学生的阅读内容、角度和阅读思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问题来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还应该在整个班级营造一种全员阅读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来。为此,笔者在教学实际中,一直坚持着课前五分钟的说话练习,内容就是学生所阅读书籍的感受或体会。为了更好的展现自己,学生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书籍阅读,无形当中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还利用作文课的时间,多次组织课外诗歌朗诵会,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目,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这些读书展示活动,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阅读的意识,逐渐使他们感受到文化思想的内涵。

三、教师指点迷津,将阅读与写作完美融合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训练、扩大其知识面的同时,应该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逐步迁移到其写作当中来,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工具性作用。教师可以综合运用诸如对课文的情节改写、结尾续写等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经过科学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明显的提升。例如:笔者在教授《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将故事的结尾做一续写,想象一下“我”拿着要回的木雕,手里握着象征我们友谊的那把小刀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到家之后父母对我态度的转变如何,第二天到学校后万芳对我的态度如何等内容加以续写。学生们以平时的阅读能力为依托,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可以看出学生平时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阅读教学应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是有机的统一体。语文教学的目的始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主旨。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高效率地阅读。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可能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走弯路,降低阅读效率。教师还应带领学生从问题中来,再回到问题中去。培养学生在理解所读内容,解决相关问题之后,能够提出新问题,找到新方法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阅读的主人,教师万不可在阅读教学中越俎代庖。在阅读过程中,应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锻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

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

小学是我国教育的初级阶段,其面对的是小学生。但小学生由于心理还不够成熟,因此需要寻找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学习,学生需要学习教材中所有课文,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正因为如此,通过阅读教学来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本文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有着知识量大、难度大及需要背诵的内容多等特点,这使得很多学生无法有效掌握语文知识。而通过阅读来使学生有效学习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使其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小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收集语文信息,更好地处理所学知识,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同时还能提升人文素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使其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感悟世界的能力。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近几年来开展了很多教学改革,也取得了瞩目成就,教师的教学观念较过去有了很大转变,积极寻找有效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活动的进步。然而,在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还是有很多问题。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仅将内容停留在语文词汇的积累及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水平上。可以说,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理解还不深刻,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总的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比较空泛,每个学段之间没有形成有效衔接,没有突出重点。很多时候教学过程只是按照教学安排来进行,无法顾及学生的情感。另外,很多教师不能有效理解阅读教学方法,认为其只是促成了形式上的热闹,这使得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安排教学,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只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方法

基于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使小学语文教学获得进步,现提出以下几点完善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一)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定力还不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其学习兴趣。而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创设有趣的情境,设置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等。如在讲解《孔繁森》一课时,可以事先翻阅大量资料,准备几篇歌颂孔繁森的短文,然后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一课,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中,产生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可使教师清楚地知道学生哪些地方还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自身主动探究、激活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等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思考,并想办法解决。同时,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敢于提出一些不同想法。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如在讲解《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司马光要砸缸呢”?然后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危急关头,只有将缸砸破,才能最快速地救人。这个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果教师认为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只要能把教师讲的知识记住就行,这样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学得死,知识面窄,更谈不上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教师是代替不了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外因,只有用外因去激发学生的内因,让内因发挥作用,才能引起质的变化,一旦学习真正成了学生的主观需要,那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及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语文教学改革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元建.试论“不完满”阅读对话文本的编制——谈小学语文教材的呈现模式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篇8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下面来具体谈一种。

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当学生思考碰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朗读指导和练习

重点进行基本功练习。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调、语气、停顿及表情等,开展个人朗读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活动,激励学生表现自我,积极参与朗读活动,体验朗读乐趣,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标准。利用抒情性课文,练习学生有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桂林山水》,指导学生读出表现桂林山风景秀丽的语句,读出作者对其山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营造出一派浓浓的生生互动的学习气氛。

三、课内外结合式阅读教学

“语文小世界,生活大世界。”语文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写照。日记、课外生活(包括家庭生活)不但可促进对课文内容、思想的学习把握,相反课文的阅读也可指导日记写作,也可指导学生的课外生活(家庭生活)。比如《桂林山水》写山与水的部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内容生动形象,因此可根据此处的结构清楚、层次分明的特点,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并注意观察自己的生活,模仿写作有关日记。

四、阅读材料的利用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

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比较性;求解性;质疑性;创造性

Readoptimizationmethodstoimprovereadingskills

ZouJuan-juan

【abstract】oneofthetasksoflanguageteachingistodevelopstudents'readingability.Fromamacroperspective,readingandwritingasthereisno"fixed",butfrommicroscopicintermsofstudents'readingandwritingtextsalsostartthesame,butdoeshavea"law"based.teachersneedthroughinspiration,induction,sothatstudentswithaclearpurpose,toselectthebestreadingmethod,dedicationandconsciouslyread,whilebeingreadmeetings,compar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questioningproblemsolving,innovation,soastograduallyimprovereadingskillsandanalysiscapabilitiestomeetfutureneeds.

【Keywords】primarylanguage;Readingmethods;Comparative;Solvingnature;Challenge;Creativity

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语境生动,学生通过阅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就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比较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文,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

如六年级的《凡卡》和《小抄写员》,学生进行阅读比较后,不难发现,二者都是写人的文章,但可以跨跃国界,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是通过写凡卡在鞋店痛苦、孤独的生活,反映旧俄时代,穷苦儿童不幸的遭遇以及沙皇统治下,人民生活的疾苦;面后者通过讲意大利少年叙利奥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管父亲的严厉责骂和冷淡,坚持偷偷地帮父亲工作的事,反映了叙利奥是个懂事、聪明、意志坚强的孩子;

又如《桂林山水》和《索溪峪的“野”》同是写景的文章,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祖国不同地方,不同风格的美,从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求解性阅读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打开思路,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

在教《只有一个地球》时,可先设计一个填空“因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如果(地球上的资源被破坏了),我们就(别无去处),所以(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填空提问。学生的问题当然都很有质量,如: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说地球上的资源被破坏了,我们就别无去处?等等。而这些问题不正是文中所要讲的内容吗?通过认真阅读,学生不仅解决了这几个质量很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把课文内容理解得已非常透彻了。

3.质疑性阅读

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已经走出了思维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地,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自觉性和科学性。开始,学生可能提不出什么问题,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决不可以笑其肤浅、简单,从而挫伤他们的自读质疑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果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时,那就是“水到渠成”了。

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先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如学习《将相和》,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下列疑问: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斗争?是属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家通过争论、辨解,终于晓知: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的斗争,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

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在质疑性阅读中,解疑是最关键的举足轻重的一道程序,它直接决定着质疑性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讲求“技法”去引导学生解疑。有些疑点对于小学生如同“八卦阵”,学生钻进去了,没有老师的指导是钻不出来的。然而,引导归引导,学生终究要自己“钻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钻出来”,才能识破迷津,走出迷魂阵。对这一类疑点,有的则给予点拨即可有的应提供思路,还有的则不仅要扶“上马”,还应“送一程”。

4.创造性阅读

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就目前小学生语文阅读课堂现状分析

由于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大,教学整体模式还是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在给同学们讲授相关的文化知识,从而忽略了新课标要求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目前小学生语文阅读课堂的分析,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上老师没有制定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只是盲目的听老师讲解,不能有确定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是对同学们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方向标,一旦出现学习目标模糊的现象,学生就像不知道要学的内容,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整体的总结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是十分强,没有目标学生就像是盲目的学习,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老师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制定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外,还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个性发展和同学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特别是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找到正确的个性发展方向。而现在的老师只是在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对学生注重的只是固定知识的教授,使得同学们缺乏实践的机会,不能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个性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即是进行教学反馈时,使用方法较为单一,不能使同学们的个性发展特点得到发展。当前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上,针对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以及所取得的进步或者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老师只是用"不错"、"挺好的"等等这些对能力描述模糊的词来描述,不能对同学们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实质性的引导作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使每个同学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目前老师对待小学生阅读教学的这种态度,不仅仅对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提高没有帮助,还不利于同学们个性的发展。

二、对小学生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创新方法探究

对于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无论什么课堂,都要有足够的趣味,才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才能提高课堂质量。在新课标大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我们应该根据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创新更多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同学们不仅仅能在课堂上主动融入学习,还能使同学们的个性特点得到发展。

1.阅读与表演相结合

在小学课堂上,情景模式的设置是课堂教学中最受欢迎的一种,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孩子,我们要选择更加有趣的表演,才能使小朋友们充分融入课堂,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朋友阅读时通常是及其富有感情的,我们可以设置富有童趣的表演情景,让同学们踊跃参加其中,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来理解老师要讲解的内容。此外,生动形象的表演还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讲解的重难点。

2.鼓励同学们自己当老师,融入课堂

阅读是一个人对于新知识的吸收,而讲解是一个人对旧知识的巩固。我们可以通过让同学们自己站到讲台上讲解自己理解的、已经学到的东西,从而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如此,不仅仅能对小朋友对语言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还能锻炼同学们的具体实践能力,使同学们的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

另外,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除了爸爸妈妈最伟大的应该就是老师了吧。每天看着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同学们心中都有一个当老师的梦,通过让同学们自己站上讲台当老师,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水平,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3.通过阅读与其他方式的有效结合提高阅读水平

好记性不如个烂笔头,只有让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东西通过写作得到实践的锻炼,才能对同学们的能力做到真正的提高。另外,小朋友的思维能力也是很强的,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在阅读的同时,把自己心里的那个形象描述出来,并且通过手中的蜡笔画出来。通过图画,小朋友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思想,不仅能加强小朋友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同学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同时还会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结论:小学生还处于学习的懵懂期,特别是对于阅读课这类学习重点较为宽泛的课。所以,老师要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的同时,增加学生们对阅读课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同学们更好的在阅读课时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此外,对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老师还要根据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创新出比较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同学们的注意,使同学们主动积极的融入课堂。只有发挥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使同学们真正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提高阅读水平,从而提高小学阅读的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性思维训练.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