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学的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8:26

畜牧兽医学的课程篇1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面向畜牧业生产第一线,肩负着培养从事动物养殖、疾病防治、防疫检疫、实验室检验及饲料、兽药等动物产品售后服务的初级、中级技术人才的任务。这类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解决“生产第一线”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岗位操作能力。要培养出这种“复合型技能人才”,就必须构建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以培养岗位行动能力为核心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本文对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岗位及岗位能力分析

我们针对我校近几年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访谈、问卷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在畜牧兽医行业企业就业的岗位种类、每个岗位就业人数、毕业生成长经历、工作环境、所在岗位工作任务以及所需的工具设备、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岗位分析发现,毕业生的初始工作岗位主要有动物疫病防治员、防疫员、化验员、繁改员、饲养员、饲料营销员、兽药营销员、检疫检验员等8个岗位。在这些岗位中,就业率最高的岗位是动物疫病防治员、兽药营销员、饲料营销员岗位。八个就业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别是动物疫病防治员、宠物医师、化验员、饲料检验员、繁殖工、饲养工、兽药营销员、饲料营销员、动物疫病检疫检验员。我们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进而对8个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了分析。

二.典型任务分析

我们将各个岗位工作领域的实际工作任务列出,然后将各个岗位的重要任务列为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各个岗位的典型任务进行整理,归纳出23项典型工作任务:1、咨询服务2、动物疾病诊断3、动物疾病治疗4、动物疾病预防5、动物医院管理6、打免疫耳标7、统计报表8、兽医实验室化验9、畜禽人工授精及妊娠诊断10、禽的饲养11、禽病防治12、牛的饲养13、牛病防治14、羊的饲养15、羊病防治16、猪的饲养17、猪病防治18、饲料成分的测定19、宰后肉品检验20、乳品检验21、兽药、饲料销售22、畜禽检疫23、畜产品检验

三.确定行动领域

将上面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果,按照工作性质相同或相似,工作行动和环境一致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16个行动领域:1、常见动物疾病诊治2、动物疫病防疫3、动物医院管理4、防疫知识和法规宣传5、统计报表6、实验室化验7、母畜的鉴定8、母畜的输精9、妊娠诊断10、禽的饲养11、牛羊的饲养12、猪的饲养13、饲料成分测定14、动物性食品的检验15、咨询服务16、饲料、兽药营销

四.转换为学习领域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以及工作任务的要求,将行动领域的16项任务转换成实现16个行动领域需要的18个学习领域:1、动物解剖生理2、动物疾病诊治基本技术3、常见动物疾病诊治实务4、动物疫病防疫实务5、动物医院管理实务6、防疫知识和法规宣传实务7、统计报表实务8、实验室化验实务9、母畜的鉴定实务10、母畜的输精实务11、妊娠诊断实务12、禽的饲养实务13、牛羊的饲养实务14、猪的饲养实务15、饲料成分测定实务16、动物性食品的检验实务17、咨询服务实务18、饲料、兽药营销实务

五.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需求,面向防治员、防疫员、化验员、繁改员、饲养员、饲料兽药营销员、检疫检验员岗位,遵从防治员岗位技能与其他岗位技能的辐射关系,防治员岗位技能与其他岗位技能之间和岗位内技能递进的规律,遵从中职学生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岗位能力、知识、素质分析结果,我们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职业技能模块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以通用素质课程—防治员课程为主线,以防治员—其他5个岗位课程为5条递进线,五条线中每条线都以技能递进顺序学习。课程基本顺序是,通用素质课程--防治员技能课程--繁改员专有技能课程--饲养员基础技能和综合技能课程--饲料兽药营销专有技能课程--检疫检验员专有技能课程。其中在学习防治员岗位课程时,通过《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学习完成了防疫员岗位课程,《动物疾病诊断技术》课程中,实验室化验部分的学习就完成了兽医化验员岗位课程。在检疫检验员专有能力课程《动物检疫检验技术》学习完成后同时完成了畜产品检验岗位技能学习。《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完成了饲料化验员岗位技能的学习。《饲料、兽药营销实务》完成了饲料营销员和兽药营销员两个工作岗位的技能学习任务。因而,本课程体系通过6个工作岗位技能的学习完成了8个岗位的技能任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构建的学习领域课程,基于畜牧兽医岗位的工作过程,集教、学、做于一体,实现了职业技能模块化教学与训练。教学内容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如何完成岗位的工作任务,体现教学了内容与工作任务的对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海燕.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1~32.

畜牧兽医学的课程篇2

【关键词】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42-02

中职开设成人在职学历班教育,是一个新课题。目前各中职所开设的成人在职学历班,基本上是全日制中职教学模式的缩水版,还没有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其教学质量。基于此,从2008年开始,广西水产畜牧学校针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员的实际情况和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从教学目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价、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初步建立了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本文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

根据广西农村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畜牧兽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构建适合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以此推动整个中职成人在职学历班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项目具体的研究目标定为:开发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推动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保障条件、教材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进;通过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的个案探讨,总结出中职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探索建立中职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范式和理论框架。

(一)调研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第一,通过查阅各种书刊,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筛选与归纳,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广阔思路;采用问卷、走访、座谈会、专家咨询等方式,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员来源、文化程度、专业技能水平、岗位职业能力需要等进行调查、分析,揭示需求,找出规律,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第二,通过对成人在职教育与全日制中职教育的对比分析,明确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设定教学的基本目标为:(1)掌握村兽医职业岗位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成人在职学员都是在岗的村兽医,其工作多年,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常规技能操作的学习与训练,使他们在兽医临床实践过程中有科学的专业理论作为指导,避免误诊误治,不断提高其诊疗水平;(2)要提高其职业岗位能力,使其能处理农村畜禽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对重大传染病、危重急症能及时诊治,减少因畜禽疾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3)提高成人在职学员的职业资格等级,将村兽医学员现有的初级动物疾病防治员资格提高到中级动物疾病防治员资格,以达到农业部对村兽医技能水平的要求。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在对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人教育特点、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按照“实基础、强能力”的教学原则,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为基本素质、养殖基础与技能、疾病防治基础、专业技能四个模块。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优化和课程的模块设计,课程设置紧扣培养目标,满足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员所在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一方面,课程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能使学员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具体分为四大模块19门课程(如图1所示)。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图1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图

(三)以村兽医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村兽医职业岗位要求,认真调查,深入分析,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择应遵循“少而精”、满足村兽医学员现岗位能力需求、兼顾行业发展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突出其实用性和前瞻性的原则。基础课教学内容以必需为准,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不仅要学习有效的理论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员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经合起来,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学员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及时将畜禽养殖和动物疾病防治的新知识、新技术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使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四)选购和编写适合成人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在教材的选用上,根据成人在职学员认知水平和岗位工作需要,采取选购、编写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发专业课程教材、教辅资料。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先后组织专业课教师编写了《动物医学基础》《动物疾病防治》《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习题集》等教材和教辅资料。这些教材和教辅资料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学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方便学员课后复习、自主学习和技能操作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学员的学习效果。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员学习的有效性。成人教学过程大都采用自学、解疑、精讲(面授)三个环节,面授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人在职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和村兽医学员不同的文化基础,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现场病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交流式教学法等,让学员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六)制订成人在职学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为了提高学员到课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各县设立教学点,各教学点根据学员人数多少分若干个教学班,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分管局长作为教学点负责人,与学校教务科对接。每个教学班按50~60人配一个班主任,班主任专门负责学员面授管理工作。面授开课时间由各县根据本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尽量选择工作任务较少的免疫接种空档期安排集中面授学习。学校根据各教学点的情况,统筹安排各县集中开课时间。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派出教师到教学点上课,各教学点负责人通知并组织好学员按时上课;学员在教学点完成面授教学后,回到工作岗位,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学员在工作中完成作业、复习和自主学习。每次面授结束后都对学员进行满意度测评,及时了解教学反馈,促使任课教师及时改进、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不断提高面授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制订并完善成人在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籍注册、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考勤、教学日志、考试考核等,严格按照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组织教学,规范教学管理。

(七)完善学员学科成绩评价制度。由于成人学员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往往要兼顾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难以在两者之间恰当地分配时间、精力,这就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地出现“工学矛盾”的问题。而成人在职教育面授是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学员不能按时、按量参加面授,其教学质量将会大打折扣。为此,我们的面授时间尽量选择在学员工作任务较少的免疫接种空档期进行,同时在成绩评定时强调了面授时出勤率占20%,完成作业占20%,职业能力考核占20%,期末理论考试占40%。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新的课程成绩评价方法,能提高学员面授出勤率和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二、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改进的成效

通过对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改进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可知,教师、学员、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构建了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成人教育特点、岗位能力需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为基本素质、养殖基础与技能、疾病防治基础、专业技能等四个模块,共19门,课程特色明显,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培养了一批合格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社会效益显著。从2008至今年,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在全区各县共设置37个教学点,招收七届共6000余名学员,其中已有四届3200名学员通过考试考核,按时毕业,获得了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证书。他们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指导兽医临床实践,不断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能力。项目实施全面提高了村兽医员的整体素质,对做好广西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动物食品安全卫生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畜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模式改进促使专业教师增加了接触基层、了解生产一线实际的机会。通过“送教下乡”教学活动,在与学员交流和答疑解惑过程中,教师丰富了实践经验,并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实现了教学相长。项目组成员主编并出版了《动物医学基础》、《动物疾病防治》、《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习题集》等教材和教辅资料,除供本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使用外,还被全国其他省市同类专业选为培训教材,使用效果良好。

(四)创新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集成了系列教学管理文件。项目“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研究集成了适合成人特点的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开发了适合成人在职学员认知水平的教材、习题集、技能教程;优化了成人在职教学方法,完善了学科成绩评价制度;制订并完善了成人在职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学过程管理等。其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学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成人在职教育教学质量,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对同类或其他专业成人在职学历教育教学活动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虹,王屹.第五届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汇编[C].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

[2]李凤玲,李二岭等.研究函授教学规律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畜牧兽医学的课程篇3

课程体系改革,是对以往的课程体系模式进一步的改善与优化,是对课程体系内涵建设的更深层次的改革。对于课程体系所涉及到的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需求,进而对课程体系做出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职业型和专业型人才,为人才储备做出贡献,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

1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

1.1让课程结构实现合理化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不能沿袭本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逻辑设计思路。需要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师资资源及力量,合理地对畜牧兽医课程结构进行改革。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带领学生到实验室或是实验基地进行实地操作练习[1]。

1.2让课程设置更加具体实用化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主要以实际能力立足于市场,因此课程改革应该以专业实用性作为系统的教育模式,以职业能力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定位目标。比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相关职业行业进行合作,让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有更多接触到实际生产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畜牧兽医行业。

2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

2.1重点突出实践教学

畜牧兽医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在校学生具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从实践中去探索和发现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2]。实践出真理,对于实践操作比较强的学科,高职院校不应该让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高职院校可以与社会畜牧兽医相关单位部门进行合作,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畜牧兽医技术人才。

2.2以就业化为教学内容

为社会培养和提供更多的职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核心。对于畜牧兽医专业来说,社会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从本专业每年的招生就业中可以知道,动物药理、家畜生理及繁殖等等都是社会招生的热门,从而让高职院校增加了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数量。所以,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时候,应该让课程更加的专业化、细分化,这样更加有针对性,同时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知识,提高就业能力。

2.3优化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对畜牧兽医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为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畜牧兽医专业的授教模式与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畜牧兽医专业课的相关知识,掌握畜牧兽医的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与专业素养。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优化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方案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强化专业建设指导人员的作用,从专业人员或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对课程模式进行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力量来进行课程的改革。建立庞大的师资队伍,提高专业课程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从而提高

课程改革的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掌握能力。

3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的专业技能必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将会了解到社会真正的需求以及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教学过程中无可或缺的实践操练场所,也是实行以实践操作为重要内容的基本保证。而为了更深一步地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会与社会的相关企业制定合作计划,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创造更多良好的硬性环境。

畜牧兽医学的课程篇4

关键词:畜牧兽医;人才需求;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3-0011-03

湖北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业是全省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第一产业中畜牧业GDp占三分之一。《湖北省畜牧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全省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的发展理念,建立起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战略发展目标就是到“十三五”末,全省猪、禽出栏(笼)量分别达到4500万头、6亿只,肉牛、肉羊出栏量分别达到180万头、800万只以上;畜牧业产值年增长7%以上,总产值达到218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

实现湖北省畜牧业“十三五”的战略发展目标,其关键还是在人,而且是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设备、能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但湖北省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是:开办学校少,招生人数少,专业人才的离职率高,企业和行业“人才短缺、青黄不接”。为此,由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全省其他8所中、高职学校,对全省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和专业开办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以期探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湖北省畜牧兽医专业的办学质量,解决好本专业人才紧缺问题,为湖北省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和专题座谈等形式,调查企事业单位达66家。涉及对象有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技术场长、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及历届毕业生等,共收回问卷257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06份。

1.1问卷调查

采取电子或纸质调查问卷随机进行。调查设计了6种问卷,分别是《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能力调查问卷》、《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情况调查问卷(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情况调查问卷(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调查问卷》、《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统计,了解企事业单位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用人现状及未来五年的需求。需求包含人才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其中质量需求是指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了解企事业单位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能力评价、岗位需求、院校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

1.2走访调查

各院校安排专业教师走访调查各地(市、州)畜牧局、各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等行政事业单位,了解湖北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和规划以及各行政事业单位用人现状及未来五年的用人需求。

1.3专题座谈

分三种类别的座谈:一是与大中型养殖企业的负责人、技术场长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等座谈;二是与地区或乡镇畜牧兽医主管单位的领导和人事部门员工座谈,以期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岗位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三是与企业或单位的毕业生代表座谈,了解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需求,了解往届毕业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的满足度及教学评价等。

2结果与分析

2.1湖北省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现状

至“十二五”末,湖北省畜牧业生产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提质增效转方式、安全防控可持续为主线,畜牧业各项生产指标稳步提升,畜牧业产能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增强。全省猪、禽出栏(笼)量在2014年达到峰值,分别达到4475.11万头、51635.8万只,较2010年分别增长16.92%、10.65%。至2015年,全省生猪出栏居全国第5位,生猪调出大县数量达44个,数量与补贴金额均居全国第3位;禽蛋产量居全国第7位;禽蛋出口连续8年全国第一。

湖北省畜牧业在强力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遇上一些问},主要表现在:畜禽养殖污染的资源化利用程度不够、畜产品加工业能力不足、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依然薄弱、养殖场智能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这些问题均突显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潜力非常旺盛[1]。

2.2湖北省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分析

2.2.1未来5年行政事业单位用人的数量需求“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完成了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建立了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支撑体系,推行了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建立了近3万人的防疫、检疫和监管队伍。这批队伍主要来自各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按人员正常更替比5%计算,全省每年需要1500名新入职的基层防疫、检疫和监督员,这一数值远远超过全省现有中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年招生人数。

2.2.2未来5年畜牧生产企业的用人需求预测通过全面调查宜昌市现有的用人主体,含规模化养殖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和肉类加工企业,共计15家,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宜昌市畜牧生产企业的年均用人需求为287人,而培养人数仅为102人,缺口明显。近年来,其所辖县(市)公开招考动物卫生监督员时因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太少,不得不降低报名条件来满足招考人数的要求。

2.2.3畜牧兽医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调查发现,企业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企业需求标准的比例不高,而且专业水平、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对企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明显的阻碍作用。从表2可以看出,本专业从业人员尤其是生产一线的从业人员,其学历构成明显偏低。无法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科技保障。

2.2.4畜牧兽医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分析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意在了解人才的潜在需求。选择千人以上的畜牧生产企业5家,选择县、乡镇畜牧兽医主管单位或服务中心19个进行调查,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本行业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偏大,老中青搭配不合理的现象。而畜牧兽医主管单位或服务中心因政策原因多年未新增技术人员,已严重“青黄不接”。

2.2.5近5年全省畜牧兽医专业招生人数统计全省目前开设畜牧兽医专业的中、高职学校仅有9所,近5年9所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年均招生总数只有800人左右,而2014年更是下滑到681人,这一数值严重低于调查中的用人需求,与近几年形成的“招生冷、就业热”的局面完全吻合。

2.3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质量的需求分析

2.3.1毕业生就业状况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总体情况较好(表4),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的91.2%(2015年度第三方评价结果,麦克斯公司提供),薪资待遇相较于其他专业处于较高水平,就业满意度好。

本专业毕业生的离职率达56%,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的45%。原因可能是本专业的人才缺口大,毕业生容易找到工作;也可能是毕业生自身定位与养殖企业要求有偏差,存在期望值过高的问题。

表5统计了2015年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非常明显的是本专业毕业生近80%留在了省内和地方,即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因此,本专业的开设应该为地方政府所重视,并作为重点专业来建设。

2.3.2畜牧兽医专业就业岗位与类型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主要有饲养管理、兽医服务,营销服务、动物繁殖、宠物及特种动物服务等,就业对口率达到98%,第三方评价的对口率为74%,均明显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的62%。

毕业生的就业类型日趋多元化,经济效益好、薪资福利高、个人成长空间大的企业成为毕业生的首选,而企业性质不再是关键因素(表6)。

2.3.3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知识需求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职业能力重要性排序居前三的是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而专业专项技能排序靠后,这说明职业素养与意识在人才能力培养中占据重要位置,应予以重视和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可以安排在第三学年通过顶岗实训或“厂中校”训练来完成和强化,以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

职业知识重要性排序居前三的是兽医诊疗技术、动物病理和动物繁殖技术,说明毕业生对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职业迁移的专业基础知识非常看重。学校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理念,夯实专业基础课程。

3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对策

3.1加强本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扩展生源渠道,促进专业良性发展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湖北省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按正常更替比例,每年约需5000人,而全省中高职院校的每年招生数还不足1000人,且有下滑趋势。近5年各职业院校毕业生招聘接连上演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人才供需比例最高达到1∶6。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工作性质艰苦,行业比较效益低,从业意愿不强,以致专业招生不旺[2]。加强中高职衔接和贯通,则可有效拓展教育资源,中高职在招生上可以相互借力,借以吸引更多学生报考,从而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l展提供人才技术保障。

3.2改革课程设置,强化课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传统单一的岗位能力已无法适应社会需要,如基层兽医和饲养员。现代企业所需的人才是“有文化、懂技术、会设备、能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改革课程设置。如将《动物普通病》、《动物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猪生产》、《禽类生产》及《牛生产》等6门课程整合为《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牛与牛病防治》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4门专业主干课程。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职业教育脱胎于传统的学科教育,其学科气息浓重,经多次改革,但都不够彻底[3]。虽如此,职教课程建设与改革之路却从未停步,从“学科论”倾向到“就业导向的能力系统化课程”,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再到“以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开发”,每一步都在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课程建设与改革永远在路上。

3.3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量体系,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量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量不仅包括知识、技能和素养,还兼顾学生的学习历程、生活世界和社会行为[3]。即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岗位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重点。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期间,则以企业岗位要求、企业文化、职业资格要求为评价依据,实现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立体评价学生各个阶段、不同场所的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表现。

3.4多途径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引入能工巧匠增加“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坚持青年教师必须下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满足“教学做合一”或“理实一体”的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实现“工学交替,校企融合”。但现实太残酷,大多数教师是理论丰富而技能薄弱。为此,必须要求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和锻炼,并加强过程考核。另外,通过校企互兼互聘可以从企业引进必要的能工巧匠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3.5全方位开展校企深度融合

应全方位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构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搭建起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最大亮点,必须坚定不移地往前走,而且走好每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首先要把企业的岗位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最终实现专业建设“立足产业、携手行业、服务企业、成就职业”[4]。加强与企业合作,其次是要力邀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让他们在人才培养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习等方面多提建设性意见。加强与企业合作,再次是要与企业一道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便高质量地完成综合项目实训或顶岗实训,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加强与企业合作,要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浅层次的需求合作既不稳定,又很松散,育人和用人仍存在脱节现象。而企业定制、企业大师工作室、股份制运作的“校中厂”以及“厂中校”等模式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更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淑芳.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6(7):52.

[2]姜文联,方心灵,黄爱芳.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5):234-235.

畜牧兽医学的课程篇5

【摘要】随着农村畜牧业产值比重的大幅提高,农村畜牧兽医队伍对畜禽生产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目前农村畜牧生产、疫病防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严重制约着畜牧生产力的充分发挥,为此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畜牧兽医;解决措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畜牧业的现代化需要大批素质全面的畜牧业实用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对农职校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思考出切实有效的对策。一、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我国针对于动物养殖以及动物的疫病防治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不能够从根本上来保护动物养殖从事人员的权益,因此防疫工作人员是十分重要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进行,能够保证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不受到国际上的新型疫病的影响,能够及时的排除或是降低动物疫病带来的危害,尽可能的降低畜牧业从事者的损失,同时也能够保证我国的动物产品的品质,一举两得。因此,我国该行业平稳运行的过程当中,要着重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进行,完善畜牧兽医体制,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提高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及效率,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二、加强防疫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有效开展的另一大措施就是加强防疫工作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在基层畜牧动物防疫站组建科学实验室,以供技术人员通过研究、实验创新动物防疫手段。此外,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机构还要及时获取质量高的动物防疫疫苗,以便应对突发性的动物疫情,该防疫机构要实时与疫苗供应单位交流沟通,保障动物防疫疫苗可以及时供应。同时,确保资金供应是最关键的,由此才能推动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提高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为了提高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质量,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人才队伍,确保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首先,在招聘期间,必须要严格要求应聘人员的专业素质,所招聘的人才必须从对口学校毕业,拥有一定的动物防疫工作经验,保证能够为基层畜牧兽医部门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在聘用工作人员之后,要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再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工作技术,并要求工作人员学习新兴动物防疫技能,使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与现代化畜牧产业接轨。最后,可以邀请一些兽医专家到部门中开展各类演讲工作,或是要求工作人员观看网络中的教学视频,使其全面掌握先进技术,促进基有竽潦抟蕉物防疫工作质量的提升。四、拓宽专业知识面畜牧兽医课程与其它的专业课程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其原因在于畜牧行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新的养殖技术、疾病以及产品都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疾病知识整理方面经常出现新的疫病,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对付新型疫病的办法和手段,因此只靠课本上对疫病的描述和防治是远远不够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多媒体技术可以随时采集信息服务教学。比如在讲“禽流感”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上采集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禽流感发生发展和蔓延的趋势,掌握其发病规律、发病机理和发病特征,并且掌握防治措施。这些知识是课本上没有的,但这些知识对教学工作是相当有利的,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某些疾病发展的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得到的信息来源之广、信息量之大是其它的资料不可比拟的,也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五、打造专业的畜牧兽医团队由于许多畜牧兽医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大多数都是因为我国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高,专业素质不强,导致诊治工作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要对畜牧兽医服务队伍进行强有力的管理,要加强对他们开展教育工作。为了提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前来开展座谈会,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此外,由于我国大多数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身兼多职,导致他们的工作效率较为低下。因此,可以通过完善薪酬制度,来留住一些较为专业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较好的福利制度,较好的薪资待遇来吸引一些社会应聘者,以便为畜牧兽医团队注入新的活力。此外,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通过社会群众的评价,来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以便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变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通过宣传以及教育的方法,以改变我国畜牧兽医服务队伍的服务观点。现如今,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规模化养殖十七中的主要目标,故此,要突破传统的养殖方法,尽可能的使用规模化养殖方式。此外,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改变工作方法,要积极主动的使用综合方法,以便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六、加强兽医诊疗管理的服务由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养殖业也在不断的发展起来。在兽医诊疗服务工作中,养殖户对诊疗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并且对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来说,不仅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近几年,随着禽畜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真分析目前的新形势,并且在不断检查自己服务以及自身群众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且要不断创新服务方法,从而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兽医诊疗活动中,为了能够促使畜产品市场的稳定,这就要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改变兽医诊疗活动的被动局面。在兽医诊疗活动中,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促使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兽医诊疗活动中,兽医人员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从而减少兽医诊疗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兽医诊疗活动向着健康化的方向发展。总之,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动物防疫是兽医工作的基础,是保护人畜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保障。随着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人民群众肉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加之广大兽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兽医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并迈上新的台阶!【参考文献】[1]王海燕.浅谈抓好畜牧兽医工作的对策与建议[J].科技,2011(11).[2]林波.浅析如何做好兽医工作[J].民营科技,2010(12).

畜牧兽医学的课程篇6

关键词:畜牧兽医语言表达能力现状教改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b)-0158-02

目前,畜牧兽医系毕业生在就业后由于不能适应新型的大型的企业文化,绝大部分的学生只能从事饲养员的工作,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管理部,销售部反而招收外专业的毕业生。因此,畜牧兽医专业就业招生存在萎缩现象。针对此现象,特对湖南天心种猪场各部门人员的专业调查研究,对湘西职院畜牧兽医13级临毕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湘西职院生物系畜牧兽医13级学生发放103份问卷,回收103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5.1%。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对湘西职院生物系畜牧兽医13级学生发放《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2.2数据统计法

把回收好的问卷中各类数据剔除出来,用excel97-2003进行整理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2.1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2.1.1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现状

从表1调查结果表明13级学生专业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总体均差。在调查中认为“公众演讲紧张”的男女生的比例分别为90.7%、94.1%。且在有关能够顺畅地表达某一事物时的选项则男女均没有超过30%。只有在问到“强大的气场控制”时比率更低,男生为10.5%,女生为11.8%,这可能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家庭条件有关。比较而言,学院开设的畜牧兽医专业中专都是免学费的,这就吸引了大批想学又上不起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家庭自身的各种因素往往羞于表达。

2.1.213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专业语言表达能力现状

从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在“普通话不标准,带有地方口音”、“表达结巴,用语跳跃”、“表达无逻辑”“口水话多,不注意使用专业術语”、“思维不流畅,怯场”选项“不可以”和“基本不可以”的比例之和分别为84.4%、73.8%、61.2%、50.4%和46.6%,表明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语言的表达能力水平存在着严重不足,尤其以“普通话不标准,地方口音重”和“表达结巴,用语跳跃”这两方面比例均超过70%以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2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欠缺的原因分析

由表3统计可知“学校的锻炼机会少”和“课堂学生语言表达练习少”的比例为72.8、86.4%;均在70%以上畜牧兽医的教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对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也有提高作用。现在很多畜牧兽医课堂是教师一直不停的讲,学生听的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中,语言能力,这是一个软目标,多被当成不必要的,不重要的方面。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以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理论为主,而学校的选修课程中较少关于语言表达类的课程,并且不能从时间、师资、教材、教学设备上给予保证,无法做到规范、实效,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校本地教师多外地老师少”本地教师自身就不重视语言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更有甚者教授语文的教师竟然用方言教学,有的虽然用普通话但不标准。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提高。家庭环境影响,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受到家庭的影响,表达不规范及浓重的方言很难改过来。

3结论与教改研究

3.1结论

一是13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总体上比较差。尤其体现在“公众演讲紧张”,“控制气场”方面。

二是13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差。尤其以“普通话不标准,地方口音重”和“表达结巴,用语跳跃”这两方面比例均超过70%以上,应该要引起足够重视。

三是“学校的锻炼机会少”和“课堂学生语言表达练习少”是13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最主要的因素,达到70%以上。家庭环境影响,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受到家庭的影响,表达不规范及浓重的方言很难改过来。

3.2教改

畜牧兽医学的课程篇7

1畜牧兽医人才培养中的裂痕

1.1从业人员实践水平不足许多畜牧兽医人才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学历多是硕士甚至博士,科研能力也很强,但是一旦投入工作环境中,他们却表现出巨大的不适应性,显得无所适从。这是因为在人才培养教育阶段过于注重对其的理论指导和应试教育,忽视了重要实践操作能力。此外,这类兽医人才大多只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对与兽医相关的领域了解不足,导致在工作中无法与其他部门合作,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1.2人才自愿度不够人才自愿度不足,是指在大学本科或者专科教育中,自愿选择讲畜牧兽医专业作为自己第一志愿的人员非常少,许多是被调剂或者在他人压力之下才选择这一行业的。畜牧兽医类职业在我国收到的关注度和尊敬度不够,许多人对其存在着较大偏见,认为这是一种低级而没有前途的工作,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在客观层面上,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忽略了对畜牧兽医人才的利益保障,导致目前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奖金和绩效考核不完善,物质保障不健全;他们的工作环境也较恶劣,相关的工作培训和进修机会非常少。迫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许多畜牧兽医人才选择转行。因此,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这更加剧了这一行业从业的混乱,导致外界对其误解加深。

1.3对从业人才的培训不够深入畜牧兽医行业是一类较新的行业,其工作要以来大量的科研实践和技能培训才能进行。遗憾的是,尽管我国高校的畜牧兽医人才培养做的较为出色,但是在工作环境下,企业极大地忽略了对于从业人员的技能培养和科研支持,导致其工作能力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工作要求,很容易由于知识面不够新颖而在工作中犯下错误[2]。这种投入工作后忽视了对从业人员的培训的现状是由于长期的工作环境导致的,大多企业已压缩成本,提高利润为唯一目的,不愿投入资金对畜牧兽医人才进行培训,正是受这种粗浅目光的影响,才形成了目前这种局势。

2如何提高畜牧行业兽医的专业水平

2.1增加对畜牧兽医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介于目前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的从业人员理论水平较高,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特点,应该对高校畜牧兽医人才教学方式进行过改革。首先,应该在部分优质专科学校开展畜牧兽医专业,将其教学目标定为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有较强实践和实验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以此分担一部分综合研究性高校的培养压力,形成培养重点不同的两类人才培养机制。另外,在课程设置上也要进行相应改革。教师要安排不少于1/3的课堂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工作环境适应等实践性的课程,帮助学生达到理论学习和操作能力共同进步的学习层次。

2.2企业保障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基本利益想要将高水平的畜牧兽医人才永久性地留在企业中,为企业发展服务,就需要改变目前对这类人才的待遇,保障其基本的利益和需要。对此,笔者有2点基本建议:第一,企业提高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并且设立将一部分可浮动收益作为奖金,绩效工资等形式发放。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提高了,生存压力就相应降低,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上;第二,企业要树立起尊重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良好企业氛围,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和关怀,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保护,能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知识。

2.3完善从业人员学习制度工作能力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才能发展。因此,企业应该为畜牧兽医人才准备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其提供丰富而多样的交流,进修和研讨机会。举例来说,企业可每年选派数位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学习能力强的优秀从业人员赴国外先进畜牧饲养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其在畜牧医疗方面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并进行吸收改良,使其能够为自己企业所用。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实验室,供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研究所用。总而言之,企业为其创造的学习环境越良好,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越多,从业人员发展自身的需求被满足,他们就能够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和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畜牧兽医学的课程篇8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中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29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畜牧业也快速发展,出现了大批规模化、工厂化的养殖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大量既掌握专业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目前,中职院校已成培养这类专业性人才的主要基地,然而从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看,实践性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毕业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需要,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差异与距离。因此,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培养适合畜牧兽医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目标。

1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和畜牧业大国,但是近几年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却发展缓慢,尤其是中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表现的学习态度差、成绩不理想以及教学方面老师水平不够、教学模式落后和管理方面的教学设备不足、经费投入少、实习条件差,就让我国更加缺乏大批量的饲养管理人才、防疫检验人才以及畜禽疾病防治人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3种:

第一,训练场所的缺乏。中职院校缺少校外或者校内的实训动物、实训设备。中职院校的根本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从而使学生既具有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也具有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所以学校必须加强实训环节、实践性教学、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第二,教材内容在技能、知识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以及断档。我国中职院校中对于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还是采用学科系统化进行的,这使得课程之间相对独立,且课程数目繁多,课程与课程之间自成体系、缺乏整合、缺乏沟通以及缺乏联系,从而容易造成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对学习感到厌倦、迷茫以及逃避,发挥不出自己真正的价值,失去了对自己的鼓励、学习的兴趣、信心的树立。第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合是指改变传统的实践课与理论课的交替形式,形成新的多媒体教学,从而让学生拥有实际操作技巧和实际经验能力。

2加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途径

2.1培养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兴趣

目前中职院校学生普遍具有的问题是自卑感强、学习习惯差、生活压力大,这就造成学生在面对社会、学校、家庭的问题时缺乏自主独立思考,对学习感到厌倦、迷茫以及逃避,发挥不出自己真正的价值。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老师就必须做到减少批评、增加表扬,不断鼓励学生进步,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要加强要求和标准,努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加强鼓励和关心,努力树立他们的兴趣和信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谐相处、信心树立以及快乐学习。比如在进行生物学特征和猪的品种授课时,老师可以先从网上搜索各种不同的猪资料以及猪图片,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些猪的主要生产性以及体貌体征,老师在学生进行简述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此外这种形式得出的结果也更加容易让学生自己接受。

2.2融合课程结构和岗位体系

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现实的实践,使得学生一出校门就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没用,企业也必须开设培训班对学生培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中职院校就必须以应用为教学目标,以技能培训为中心思想,做到重点进行实践环节、专业培养、课程改革、行业需求以及课程调整,使得中职院校形成具有实践性、理论性、流程性、向导性的职业岗位课程体系。在对课程体系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包括实验教学、专业实践、理论教学、综合技能培训、职业工种考核、人文素质活动、综合实训课程、定岗实习、综合技能考核、饲养实践活动以及职业工种培训,并分成实践教学和课内教学两部分。例如我国的畜牧兽医从业者主要分为养殖、饲料以及疫病防治,其中饲料岗位可以综合饲料生产、饲料学、饲料分析、动物营养进行学习,疫病防治岗位可以综合动物疫病、家禽内科学、家禽产科学、外科学进行学习,养殖岗位可以综合牛羊生产、禽生产、猪生产,职业认证综艺综合毕业顶岗实习和专业综合实训进行学习。

2.3创新工学与专业相融合的实践性教学

创新工学与专业相融合的实践性教学的教学原理是利用对外技术服务平台来进行以手艺为主的就业互动、专业搭建、产业搭建、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以及职业培养,所以技术服务平台不仅是整个实践性教学的重中之重,还是工学结合的核心。技术服务平台主要是一种模式,它通过中职院校、教师、专业以及学生的群体基础来对兽医院进行表示,从而显示出外接产业、内联产业、外接就业、内联就业、学生、老师与工学的相结合,同时技术服务平台还可以搭建就业平台和外链产业平台之间的联系、零距离上岗平台和学生实践平台之间的联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平台、知识和专业之间的平台。

3结语

总之,实践性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技能水平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单位,必须要强调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实践教学,为实践性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完善的实训基地,只有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改善目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真正成为社会市场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俊平.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浅谈[J].课外阅读职业教育,2012(7):43-44.

畜牧兽医学的课程篇9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化学类课程在畜牧兽医类专业中的作用进行定位,与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改革密切结合,掌握畜牧兽医类专业对化学类课程知识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确定化学类课程应开设的内容。目前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的基本岗位包括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兽医化验员、乳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饲料检验化验员等。拓展岗位包括宠物养护员、宠物美容师等。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化学类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技能为:应用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一)教学内容整合。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化学类课程主要开设分析化学、动物生物化学,以及化学类综合实训课程,共计96学时。在授课过程中,由于两门课程同时进行教学,导致一些相同的内容重复讲授,浪费学时。如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吸光光度法属于仪器分析法,该教学内容安排在学期未,且因时间关系只来得及安排一次仪器分析实验。而动物生物化学在学期初的第二章蛋白质测定、第三章核酸测定、第五章血糖测定等实验中均要使用分光光度法,导致两门课程一前一后都讲授了该项内容,但又因学时有限,讲解和操作都不够透彻,学生理解不深刻。对此,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合并课程进行授课,将分析化学课程中溶液配制内容与后续的分析化学实训和动物生物化学实训相结合,在后续实训中所使用,溶液均指导学生计算和配制,既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连贯性,又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避免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知道实验用的溶液是怎么来的,还可以节约试剂,保护自然环境。

(二)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有机化学是动物生物化学非常重要的前修课程,也是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等专业课程的前修课程。但因学时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取消了这门课程。合并化学类课程学时后,可对分析化学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化学分析法只学习酸碱滴定法,删除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等滴定法的内容,加上动物生物化学不需重讲分光光度法的时间,可节约20学时,用于增设溶液配制和与动物生物化学相关的部分有机化学内容。由图1可见,整合前,由于开设课时有限,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结构、核酸的代谢等内容未能讲授,整合后添加了这些相关内容,并有更多的课时用于技能训练,使知识和技能训练连贯性更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的养殖业人才。

畜牧兽医学的课程篇10

关键词:职业高中畜牧兽医专业 教学 就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50-02

随着畜禽业的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和养殖企业需要大批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在职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每一个职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多年的专业课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就业能力培养转变,要从“满堂灌”的传统教育向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技能的现代教育转变。努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真正把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学生成才,必先成人,所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当今社会食品、药品方面的热点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如在《饲料与营养》课程教学中,结合我国国情和人们的生活特点,让学生明确畜牧业在我国实现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学习专业的责任感。同时列举“三鹿奶粉”、“瘦肉精”等事件对社会的危害、对人民群众生命的危害,教育学生树立科学饲养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学好专业,将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3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畜牧兽医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改变“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法,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模式和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3.1创设情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决定着教学的过程与方向,学生是主体,获得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主动地活动才能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要运用问题驱动或任务驱动,通过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激发、组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能力。如在教学《畜禽营养与饲料》中“畜禽日粮配合”一节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典型的饲料配方,并引导学生分析配方中各营养物质的含量与营养价值,然后讲解饲料配方的原则、要求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配出科学合理的畜禽日粮,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不同种类、不同生产目的的畜禽日粮配方,然后在班内评比,看谁的配方更科学、更合理、更实用。整个过程自始至终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2营造创新教学环境,坚持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职高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这样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如在《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正常畜体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在施教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发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形态构造和机能的关系、畜体和外界环境的关系。讲畜体形态构造和机能的关系时,首先讲明机能以形态构造为基础,形态构造又必须与机能相适应;形态构造决定其器官的机能,而生理机能的改变又可以影响器官的形态构造改变。两者相互依赖、互相影响。又如讲畜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时,先讲明畜体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环境条件对畜体有直接的影响,外界环境在不断变化,畜体的机能和构造就会发生相应变化,以使其适应新的环境,维持家畜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然后提出问题:“当畜体处于寒冷环境时,为什么皮肤血管会广泛收缩?为什么骨骼肌的紧张度增强而发生寒颤?”让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之学得活、记得牢。

3.3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学校养殖实习场、兽医门诊部,以实习教学模式为主,以示范操作在先,然后由学生实作。如讲家畜运动系统中“骨和骨骼”一节时,笔者利用骨标本、挂图将各骨的构造特点、位置关系及骨构成骨骼的有关知识讲明之后,又出示畜体骨架模型,让学生整体观察,并启发学生思考局部器官与整体形态的关系,然后要求学生绘制本地常见家畜牛或猪的全身骨骼图,以加深对畜体整体形态的印象。课后要求学生采集、制作标本,进一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解剖实习时,尽量采用新鲜正常的动物标本,边讲边做,或师生同做,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4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本依据,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专业技术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为广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培养既懂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又会动手操作的实用型人才。按照市场需求,畜牧兽医专业岗位主要有畜牧技术员、饲料生产技术员、繁殖技术员、兽医技术员、检疫技术员、畜牧物资生产营销员等。要按照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着重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适应职业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本岗位工作需要以及应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如《猪的生产与经营》课程内容是畜禽饲养与管理人员岗位必须掌握的知识,教学本课程时,笔者常常把学生带到学校养殖场或学校附近的养殖专业大户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疫防治技术,并请技术员现场讲解猪饲养管理的体会及养猪致富之道,进一步强化专业意识和职业岗位能力。不仅如此,在高二年级开展专业实习时,我们将学生分组分配到各区乡兽医站或中小规模养殖场跟师实习,在高三年级根据学生选择的职业岗位,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实习单位,如乡镇兽医站、中小规模养殖场、饲料厂、兽药厂等,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适应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曙晖.试析提高中职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