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8:54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篇1

关键词:光污染;立法现状;立法建议

提及环境污染,人们很容易想到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光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光污染的危害程度也有逐渐加剧的趋势。本文将从光污染的内涵入手,阐释我国光污染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措施。

一、光污染的内涵

目前关于光污染的概念,学术界还没形成有统一的定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光污染的内涵:1.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环境产生消极不利影响的过度的光辐射。2.影响光学望远镜所能检测到的最暗天体极限的因素之一。综合以上定义,笔者认为可以将光污染的内涵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环境产生消极不利影响,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过度光辐射为广义的光污染。如墙面涂料的反光,夜晚装点城市的霓虹灯都可算在此列。而干扰光的有害影响为狭义的光污染。

二、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光污染的立法现状及其缺陷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其实质内涵其实是规定公民具有享有健康生活环境的权利,且受宪法和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非法剥夺或影响他人享有安全健康生存环境的权利。但宪法无法对具体的侵权形态,侵权行为种类做详细的规定,还需要有其他法律法规作为补充,对细节问题做出具体规定。

2、《物权法》的规定

《物权法》第90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该条对不动产相邻关系和处理污染纠纷做出了规定,是我国立法首次在法律层面上将光污染纳入规制范畴,这对于我国光污染防治工作有重大推动作用。但该条强调不动产权利人在排放光污染时不得违反国家规定。目前我国尚没有制订光污染排放的具体标准。因此,对于现实中很多光污染排放,我们很难判断其是否是合法排放。受害者利益难以从物《权法中》得到充分的保护。

3、《环境保护法》的规定

《环境保护法》第24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这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认定环境污染侵权时所依据的基础性条款,列举了粉尘、噪声等等多种环境污染种类,但是对“光辐射过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却并没有作出明文规定。笔者认为,现在社会的过量光辐射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人类健康损害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引起的,严重影响了他人正常、健康、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初衷和原则,“光的有意侵入”应同废气废水、放射性物质等环境污染形态一样,被纳入环境污染的行列,构成侵权行为(显著轻微情节除外)而且刻不容缓。

4,有关光污染法律法规的地方性规定

虽然我国尚未制定防治光污染的全国性法律法规,但是少数地区的地方性法规却对光污染有明确的规定。如《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19条的规定中,除了上述《环境保护法》第24条中罗列的环境污染形态外,还增加了光污染、热污染、建材等污染等环境污染的具体形态。可见,一些地方法规对光污染作为一种新的环境污染类型已作了明确的规定,体现了有关环境法方面的立法方向。这些地方性法规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适用范围上有其局限性,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难以保障全体公民的权益。

三、完善光污染防治的立法建议

完善光污染防治,应当制定专门的《光污染防治法》,从而使光污染防治纳入法制化轨道。对光污染的防治立法,应该兼顾与民生相关,人类社会公益相关、大自然相关的利益。《环境保护法》应明确规定何为光污染,制定有关光污染的防治措施和建设监督管理体制,实行分区域管理,确定各类区域光污染的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光污染防治法》必须制定明确的光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应该是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环境标准是监督管理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行使管理职能和执法的依据,也是处理环境纠纷和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是衡量排污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要尺度。如果在光污染防治法中确立光污染防治的环境标准,不仅使该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因为有了具体量化的标准,受害者更容易获得救济。《光污染防治法》的制定可以使环境保护法体系更加完善。在有体系的光污染防治法出台前,可首先从技术规范方面入手,通过部门规章和地方立法先解决光污染的评价标准问题,对光污染定性,科学定义,使当事人,法院审判、行政执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法可依。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光污染的危害逐渐加剧。而国内尚无完善的立法和监督机制。笔者认为,不管现行立法是否有独立的法律部门解决此类问题,司法实践中都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立法精神对此种侵权形式予以认定。光污染的治理,任重而道远。城市现代化,是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变过程,它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概念,而非一个简单的“亮”字就能概括。正如一位老人对着灯光黯淡的罗马曾说过的一句名言:“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梓太,程雨燕.论光污染纠纷的法律适用[J],法商研究,2001,(2):47-48

[2]张梓太:环境法论[m].学苑出版社,1999,231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篇2

关键词:光污染法律缺失立法规制;

一、光污染的发生及其防治现状

1996年8月,被告22层的大厦竣工后,其通体的玻璃幕墙及楼顶的金属装饰球的反光从原告家的后窗直射进屋,光照导致室内温度过高,使人根本无法休息且使原告及老伴的高血压等病情加重。原告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权,排除妨碍,并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及精神损失共计2.8万元。但法院对于反光是否达到“光污染”标准、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于法无据,而原告不能证明其中存在必然联系。法院不予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有学者认为,该相关案子可以采用《民法通则》中关于相邻关系得以解决。但由于《民法通则》中只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其虽可作为侵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和要件,可以作为处理光污染侵害案件的法律依据,但对于是否光污染及应当如何承担责任却无法做出裁判。其中对于“光”方面的仅“采光”方面的相邻关系做出规定,但“光污染”中是“光”的强加给予而不是索取,不是相邻各方有权获得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充足的光线,而是人为向环境排入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严重侵害人们生活生产。因此对于“光污染”的规范、控制与治理已迫在眉睫。

二、光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

光的有意图的侵入作为一种环境污染侵权,其构成要件与一般的环境侵权相类似,主要有以下几项:

1、必须有因光的侵入而污染环境的行为

也就是说,光的侵入使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温度的明显上升,影响视觉等,从而降低了环境质量,改变了原先的生活环境,影响了被侵入方的正常生活,降低了被侵入方的生活舒适度,如本文所举案例中原告房屋内温度明显上升等现象。

2、必须是人为因素而造成光的侵入

造成光污染必须是人为改变光的自然状态,如新建建筑物玻璃幕墙反光以及设置各种灯饰等。这些情况下,光经过了人的活动而改变了其原来的状态。若仅仅是天然的阳光等,而且未经过人为的反射等活动来改变其自然状态,则不存在光污染问题。

3、必须超过一定的限度

并不是只要有因人为活动而造成光的侵入就会产生光污染侵权。作为环境污染的一种,只有超过一定的限度方可构成光污染,也就是被侵入方负有一定的容忍义务,轻微的光侵入并不构成光污染侵权。那么如何来确定这一限度呢,立法中可以确定一定的判断标准,并赋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权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予以判断。

4、要有一定的损害事实

这种损害包括财产损害(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财产损害),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损害。因为光的侵入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降低了生活的舒适度,给人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损伤,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光污染最关键的在于造成精神损害。

5、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光污染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关联性,即光污染行为直接或间接造成了损害事实。没有因果关系,则不存在光污染侵权问题。

三、我国立法的有关规定

1、宪法

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宪法的这条规定实际上是赋予了公民享有舒适环境的环境权,任何影响他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行为都构成侵权,都应当被禁止。但宪法对哪些行为、现象属于侵权并未作出规定,这就需要其他法律法规予以确认。

2、民法通则

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防碍,赔偿损失。

民法通则的这条规定是规范相邻关系的,这与法国的近邻妨害制度是类似的。依现今通行的说法,该条规定并不适用于“光的侵入”这种侵权形式,因为防碍“采光”都被解释为影响(一般是阻止)他方正常采光(一般指自然阳光),对于这种“光的侵入”情形,如本文开头案例中所指的情形及其他灯光的人为侵入等,似乎不是本条立法的规范范围。但是作为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条款,仅仅作这种字面的狭义解释,也未免不符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3、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第24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这条规定是我国进行环境污染侵权认定的最基本的条款。本条列举了废气、废水等众多的环境污染类型,但是对“光的有意图的侵入”是否是一种环境污染也未作出明文规定。但是根据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光的有意图侵入”应该构成环境污染,因为光的有意图的侵入是因为人的活动而引起的,它能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如温度的升高,光线过于强烈而影响视觉等,这些都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光的有意图的侵入”与其他污染形式一样是一种环境污染,构成侵权,当然轻微的情况下可不认为构成侵权。

4、有关地方法规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10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制定本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和措施,加强对废水、废气、粉尘、固体废物、噪声和光污染的防治”;《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第32条规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振动、电磁波辐射、光污染等对环境有污染和危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厦门市建筑外墙装饰管理暂行规定》第14条规定:“对周围环境会产生光照污染的玻璃幕墙或金属幕墙,应采用低辐射等镀膜或非抛光金属板,不得采用镜面玻璃或金属板等材料。”

可见,诸多地方法规对光污染这种环境污染类型已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实际上是依据宪法及有关民法、环境法等的立法目的及宗旨,针对实际情况及社会的发展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对相关法律及时作出的补充性地方规章。可以说这些地方规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体现了有关环境法方面的立法方向,在司法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合以上我国的立法可见,对“光侵入”这种侵权形式,我国的现行立法虽无明文规定,但根据立法精神、目的及学理解释,光污染侵权损害这一侵权类型实际上已经包括在有关立法之中,特别是许多地方规定已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光污染侵权,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的相邻关系的规定请求予以禁止并请求赔偿,也可将其作为一种环境污染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予以禁止并请求赔偿。特别是于2008年制定的物权法对此问题作出了更详细的规定,但物权法是基于所有权来规范光的有意图侵入,更重要的是应当在环境立法中将其确认为一种环境污染形式,同时纳入环保法的范围,以保护当事人及整个社会的利益,维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四、光污染在认定或防治中所表现出的特殊性

第一,由于缺乏标准及相关法律,对是否已造成光污染而无法认定。

是以光射的强度认定、是以光射引起的温度升温程度认定、还是以光射所引起的人或物的不适认定呢?标准相当难,若以光射的强度认定,那么,是否就是说该侵害者只担当中午的光污染(该问题于上述光污染侵害行为具有间歇性与时空不定性中已论述)就可以了呢?倘若以光射引起的温度升温程度或以光射所引起的人或物的不适程度认定,那么个别的受害者之间的抵抗强度与接受程度各有不同,又如何正确、准确地认定一个污染源呢?

第二,由于光污染侵害行为具有间歇性与时空不定性,对光污染的测定上具有难度性。

这点其实也是上一点的延伸。对不同受害者在测定上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如何测定呢?是以污染源(假设认定)与受害者之间的距离判断还是以受害者所在环境的变化测定呢?其中,均面临着上述第一条中的几个假定而无法测定。

第三,对有些光污染具有无法处理性。

如对书本纸张问题,以及电脑等工业产品所产生的光污染(在上述第四,对有些光污染具有无法惩罚性中已经论述)将如何处理?1.对生产商具无法惩罚性,原因在于生产商在生产中并无过错。2.若不处理,则该光污染仍旧存在,依然在影响着人的生产生活。

第四,对于是否光污染在取证上存在极大难度。

1.受害者一般不具备测定光污染程度的条件即使是其诉讼人也未必具备。2.就算受害者或其诉讼人具备相应知识,而在取证时依然有难度,原因在于由于光污染侵害行为具有间歇性与时空不定性。

五、对于光污染的解决原则

在国际光污染大会上,各国专家们建议控制光污染工作的重点,一是抓宣传和教育,二是抓科技,三是抓立法,四是抓监控与管理。我国的光污染防治总方略应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开始规划设计城市建设时就应注意防止光污染,也就是从源头防治光污染,实现城市建设与防治光污染双达标的要求。由于与其他环境污染相比,光污染很难通过分解、转化和稀释等方式消除或减轻,因此,其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把光污染消除在萌芽状态。

同时,对于有观点认为采国外将取水权放入市场运作的立法规定,产生噪光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可通过购买噪光地役权的方式取得免责之观点不甚赞同。首先,该观点只在于小处出发无没有从全局上对光污染加以防范,从作用上说只能达到一个缓和的作用。其次,对光污染的规范目的在于对促进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而该观点则可能对部分地区造成更大的伤害。原因在于该民事主体已购买噪光地役权,而相应则会忽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再次,环境保护资源法的立法目的在于“停止污染和破坏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而非在于单单为解决两民事主体间的矛盾。环境保护的立法核心应为以“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解决人与自然矛盾关系。

六、对于光污染的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一)尽快着手制定实施我国光污染环境问题预防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及标准,结束我国在光污染立法中的空白点。

建议在国家或地区性环境保护法规中增加防治光污染内容;强调城市建设中要严格按照照明标准设计,设计时,要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和布灯方案,尽量使用光束发散角小的灯具,并在灯具上采取加遮光罩或隔片的措施,严格限制光污染的产生。

(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在积极治理老的环境问题的同时,严格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在闹市区、居民密集区、交通要道等处不宜设计玻璃幕墙,或采取高层部分使用的方法解决光污染问题。不在高层建筑上大面积使用隐框玻璃幕墙,而可采用铝板幕墙间隔使用。使其无法形成整体的大面积反光镜面,从而减少隐框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再一个就是采用对可见光的反射小于基底玻璃的反射率,达到反射率小于2%的无白光污染的幕墙玻璃作建筑物的墙面材料。

(三)对于上述中存在有些光污染具有无法惩罚性的光污染可以以经济学方式着手,对于存在光污染的产品以税收或宣传教育促其改进,即防治的全过程原则,从经济、技术、法律、教育、行政等各方面对污染源进行整治。

(四)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转移,法院组成固定专家组实行会测,分级、分段、分点测,对于是光污染及其它环境污染应当采用特殊诉讼程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诉讼的须要.

由于对是否光污染在取证上存在极大难度所以,在该类诉讼中应采用民事侵权和赔偿的举证责任采用举证责任倒置较为合理。并且采用无过错责任说,即,光污染侵害者侵害行为不论其原先是否存在过错,都承当侵害责任。原因在于在光污染侵害者侵害行为未发生前对其行为应充分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存在光污染的设施做好防治工作。同时制定相关规定规范房地产商的行为,使其善尽注意的义务,规范规划的市场和开发商。

参考文献:

[1]康九如.城市照明光污染问题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08期

[2]薄荣祺.试论光污染问题的法律规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篇3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管理;环保施工

1存在于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污染

1.1颗粒污染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引发大量的颗粒污染,这些肉眼很难看到的微小粉尘会长时间的存在于空气中,加剧大气污染的同时严重的危害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市政工程施工所能够造成的颗粒污染包括如下几种:在房屋建筑拆迁过程中所导致的大量尘土、在工程施工材料就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颗粒材料、在施工现场由搅拌装置所带来的飞扬颗粒以及液体物质凝固之后所产生的干燥颗粒等等,这些污染物质都会对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由施工人员所制造的一些生活垃圾或厨灶类的污染也会导致周边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甚至还会导致施工现场周边的居民出现呼吸道或肺部方面的疾病。

1.2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是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污染问题,同时也是工程施工现场周边居民抗议最多的问题。在施工的进行过程中,造成的噪音污染占据了环境噪音污染的5%以上,从而让很多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市政工程施工所能够产生的噪音污染包括如下几种:挖掘机与吊车所产生的巨大轰鸣声、装载机与运输车所产生的噪音、打桩机或搅拌机在运作时所产生的噪音、搭建或拆卸钢筋水泥或手脚架所产生的噪音、用于装修的石块切割噪音以及外用运输电梯所产生的噪音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施工噪音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干扰到周边或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1.3光污染

简单一些解释,光污染所指的就是房屋建筑物外表反光材料所产生的反光现象,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由电弧焊所引发的闪光等等。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认为光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小于噪音污染或颗粒污染,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光污染却是所有市政工程单位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安全问题,每年都有因光污染而导致的多起交通事故,对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此外,由电弧焊所产生的火光也非常容易引发施工现场的火灾,光污染具有不容小觑的安全隐患。

1.4高空坠物

存在于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另外一项安全、污染问题即为高空坠物。因施工项目的需求,市政工程的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将砖石或施工材料运输到高空中的情况,尤其是对于那些楼层较多的高层建筑来说,经常会因操作不当或风力所致而在高空中掉落一些东西。高空坠物的现象不仅会对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同时也极易引发一些交通事故。

2市政工程环保型施工的应用措施

2.1颗粒污染的防治措施

针对出现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颗粒污染来说,施工人员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展开防治工作:首先,施工单位的管理者应当责令所有施工参与人员在完成施工作业后,将那些容易引发颗粒粉尘污染的施工材料进行整改处理,并且在拿取和使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轻拿轻放;其次,在市政工程项目正式开始之前,施工人员要预先挑选出最适合的运输路线,尽可能的选择那些远离居民区或闹市区的路段来行走。如果是要运输那些肯定会出现颗粒粉尘污染的施工材料时,施工人员可以采用遮盖毡布或是路面喷洒水的方式来减少粉尘颗粒在空气中的飞扬。

2.2防止噪声污染问题

国家政府曾专门针对工程施工的噪声污染问题规定出了治理标准,施工单位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施工条件与周边的环境来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噪声防治方案。首先,施工单位要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选择噪声较小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并且要利用遮挡的方法来将施工区域同居民区域隔离开来,同时在施工现场安装相应的隔音设备;其次,施工的三位要保证运输车辆与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分贝要符合国家所制定的合格标准,尤其是在距离闹市区或居民区较近的施工现场来说,施工单位要尽可能的选择在工作日的白天施工,坚决不可以在晚上展开大规模的施工;最后,为了能够减少同周边居民产生摩擦和矛盾,施工单位还应及时的同周边居民进行沟通,并虚心听取和接纳居民们的意见与建议,确保他们的正常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2.3光污染现象的防治

如今,光污染现象是市政工程管理中非常常见的一项环保问题,尤其是在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的今天,光污染的现象更是变得愈发严重。如果想要从根本上防治此种工程施工污染,施工单位就必须要想办法将电弧焊所带来的亮光彻底消除。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在施工现场周围安装防护栏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拦截电弧焊所产生的光亮与火花,另一方面还可以很好的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

2.4避免高空坠物的发生

首先,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进一步加大对市政工程施工参与人员的监管力度,在日常的培训活动中,严明禁止所有施工参与人员都不得在高空中向下抛物,一旦发现有违规操作者必将严肃处理;其次,在对施工人员进行招聘的环节中,施工单位要尽可能的通过正规的中介公司来进行人员聘请,并且在正式上岗之前要做好全面的岗前培训与安全教育活动,确保每一位施工参与人员都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高空坠物事件的危害性;最后,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等级,施工单位的管理者还要在施工现场的周边设置一定高度的安全防护网,同时在进行高空运输作业时还要对运输物品进行多次加固处理,从根本上杜绝因风力变化而造成的坠物现象。

3结束语

环境保护措施对于市政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告诉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做好充分分环境保护措施,坚持绿色环保的理念,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采用更多先进的环保技术,降低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实现市政工程干与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人们整体的生活质量水平,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利叶,吴云鹏.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244-245.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篇4

炎炎夏日,除了日光,大都市中的人们还感受着霓虹灯、日光灯以及高层建筑玻璃墙的反射光。此类光照,给不少市民带来麻烦,也给一些肇事“光源”惹来了官司。

夏日霓虹导致“夜未眠”

“楼对面的光闪到深夜,即使拉上窗帘,依然影响睡眠。”7月初,家住贵阳市东山公园的栾小姐反映,他家楼前山上的广告灯塔每天都会亮到很晚,这影响了附近居民的休息。

与栾小姐经历相似的,是上海的陆先生。2004年,陆先生入住浦东新区的房子不久,临近小区的上海永达汽车贸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称永达公司)在停车场周围竖起了3盏路灯,整晚开启,其中一盏正好直射陆先生的卧室。有这样的“小太阳”整夜亮着,陆先生开始夜不能眠。

陆先生十分苦恼,多次到永达公司反映情况,也多次向环卫等部门投诉。但一天天过去,“人工白昼”依然如故。

2004年9月,上海市开始实施《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于是,陆先生以此为依据,将永达公司诉至浦东区法院。但永达公司认为,其使用的只是普通路灯,不构成光污染。

哪种情况是光污染?“如果进行一种活动或者从事一个行为对别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了,那么你就应该采取措施来减轻或者停止这种影响,这是最基本的生活规则。”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说。

根据民法通则,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采光等相邻关系,造成妨碍的,应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最终,浦东区法院判决永达公司停止使用涉案路灯,排除侵害。

同样因光污染而胜诉的,还有湖北省黄石市市民张先生。2011年,张先生以家对面酒店设置的6盏照明路灯以及激光灯严重干扰其家人休息、构成光污染为由,提讼。法院认为,被告对原告的正常居住环境和健康生活造成损害,构成环境污染,判决被告停止使用上述照明设施,并予以赔偿。

光污染问题的法律规制亟待健全

同样是光污染诉讼,结果却有胜有负。其根源在于,在我国,“光污染”这个概念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

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水、大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方面的环保排放标准,但是还未制定光的环保标准。

虽然,我国在光污染方面的立法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但各地却相继出台了光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

在上海、北京,已经有了有关光污染防治的规范性文件。2004年,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出台《上海市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是我国首个光污染的地方环境标准,对光污染的测量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标。2010年,北京市质监局出台《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对各种室外照明装置,包括道路照明、夜景照明、广告照明等进行光干扰的限制;要求居住建筑周边设置各类照明时,应核算并控制朝向居室窗户的灯具亮度和窗户立面上的照度等。机动车道路两侧设置非道路照明装置时,应进行眩光评价;非商业区和非文化娱乐区不宜设置频繁变换模式的照明,应限制商业区、娱乐区、体育场馆等场所区域的照明对此类区域外的环境产生的干扰光等。

其他城市也紧随其后。《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第32条明确列举了光污染的形式,《厦门市建筑外墙装饰管道暂行规定》第14条提出了对光污染防治的具体方法;而今年6月中旬,新修订的《无锡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首次对户外广告“光污染”问题进行规范,要求凡设置电子显示屏、霓虹灯等发光材质广告设施的,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范,亮度、照度和音量不得影响交通信号和居民生活。违反规定设置的户外广告,将面临最高5万元的处罚。

全国性的光污染立法,虽未明确,但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直接或间接地包含了一些关于光污染方面的法律规定。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对光污染应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将光污染纳入民事、刑事、环境保护规划中。

一些专家建议有关机构及早开展光污染标准的专项研究,着手制定照明生态安全的标准和规范;鼓励技术革命,研发不产生光污染的可替代建筑材料以及可防强烈光照的防护材料等,采取有利于光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对于光的标准,从种类上进行划分,大致可分为工业照明标准、交通照明标准、特殊场所照明标准等。而在这些标准的内容上,应包括照明设施的规格及限制幅度、禁止用于建筑外层的光污染材料类型、光污染危害程度的评估方案及级别的定性方法等基础性标准。

光污染作为一种新型环境问题,在对其危害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必须从法律的高度进行有效的规制,使光污染的防治有法可依。

法律法规固然不可缺少,但防护光污染的有效方法,依然是减少光污染,了解光污染,远离光污染。在如此双重保护下,光污染造成的环境压力才不致于不堪重负。

延伸阅读

光污染的影响和危害

光污染会对人类身体健康、动植物生长和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天文科学研究等多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伤害人体健康

光污染会造成人生理节律的紊乱,使人心情烦躁、感情失控,夜晚过度暴露在灯光下还会提高女性乳腺癌产生的几率。此外,光污染还是引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原因。

影响生态环境

光污染严重影响了地球生态环境,影响动植物繁殖,导致动植物死亡,同时还会加剧全球变暖。

加剧全球暖化

照明设备排放的热量助长了城市的温度升高。大量室外照明设备的热量排放客观上是提高了地面气流的上升速度。各种热源对气流加热,并与大气中的Co2结合,随之上升到空中形成气云,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影响天文学研究

在没有光污染的情况下,夜晚的天空中可看到的光度接近7等的星星,而在大城市内,光污染特别严重,只可能看到2等的星星,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天文台不得不搬迁到更为偏僻的地方。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篇5

《201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下水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水质为优良一良好一较好级的监测点总计为1759个,占全部监测点的42.8%,2351个监测点的水质为较差一极差级,占57.2%。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方5省20个县集约化蔬菜种植区的调查显示,在800多个调查点中,50%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因过量用氮超标。目前这种局势还在加剧。国土资源部近几年的调查显示,有40%的城市地下水水质在不断恶化。

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已刻不容缓。从国外经验来看。世界各国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比如美国,1972年通过的《洁净水法》、1987年的《水质量法》、1991年的《国家监测系统》等等。除了法律,美国在一些具体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方面也规定得非常具体。以水井为例,美国要求水井必须离开化粪池系统、动物饲养场和地下储物罐等污染源若干英尺,水井的拥有者必须在井口周围保持一个50英尺的清洁区,让所有有害物质远离水井等等。

然而,治理地下水污染,并非易事。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一旦污染物进入合水层,治理难度极大。除了资金成本,还有一个时间成本。地下水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内,缺氧、温度低、无光照、流动缓慢、水交替周期长,一旦受到污染,污染物、水和介质问的相互作用过程很复杂,恢复周期长。因此,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在“防”。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侧重点在“防”,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处理。

加强开展地下水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保障工作加快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划定和建设工作,尽快开展多尺度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区划工作,确定地下水污染重点治理区、重点防控区及一般保护区,并定期严格地开展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执法检查督察。

严格控制污染地下水的城镇和工业污染严格防止污废水管网渗漏,控制城镇生活垃圾对地下水的影响。对于已污染地下水的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要及时开展顶部防渗、渗滤液引流、地下水修复等工作;加强重点行业环境监管,对于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事件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

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污染对由于农业面源导致地下水“三氮”超标的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地下水污染较重的平原区,大力推广科学施肥,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积极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 筛选典型地下水饮用水源区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的工业场地,积极开展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工作,切断废弃钻井、矿井等地下水污染途径,防止污染物通过废弃井进入地下水。

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形成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应急措施,形成地下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储备体系,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执法监管。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篇6

1海洋环境污染的元凶

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陆地污染源流入海中、石油污染、人类无节制的捕捞活动等。

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广,污染物质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危害深远,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

1.1陆源污染

陆源污染是指陆地上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他危害。人类长期以来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与生活方式使海洋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其中,陆源污染成为全球海洋环境持续恶化的罪魁祸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为蒙特利尔环境部长会议预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80%的海洋污染源于陆源污染。

《防止陆源物质污染海洋公约》中对陆源污染的界定:陆源污染是:1)通过水道;2)源于海岸,包括通过地下水或其他管道的引入;3)源于公约所适用区域内一缔约方管辖内所铺设的人造设施对海洋区域所造成的污染[1]。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水大量排入近海水域,成为陆源污染的主因;而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将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通过地表径流或者河流流入沿海水域;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也成为主要的污染物。随着大量的陆源污染物流入海洋,致使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升高,直接导致海产品重金属超标。

1.2石油污染

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和海上运输量的逐年增长,我国近海石油污染日益严重,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32×108t石油中,约有320×104t进入海洋环境[2]。

石油流入海洋的途径包括:

1)海底油井开采开采过程中溢漏和井喷;

2)油船运输中泄漏或发生事故;

3)炼油厂含油的废水直接流入海洋。

石油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资源,破坏生态平衡。通常1t石油可在海上形成覆盖12km2范围的油膜,油膜会使透入海水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影响光合作用;油膜影响海水复氧,石油的分解,会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本文由收集整理缺氧,据研究,1kg石油形成的浮在水面的油膜完全氧化需要消耗40×104l海水中的溶解氧[3],造成海洋中藻类和微生物死亡,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石油流入海洋后,会产生光化学反应,生产綑、酮、酚、酸、硫的氧化物等,危害海洋生物[4]。

1.3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是指捕捞超过系统能够承担的数量的鱼,使整个系统退化。捕捞了太多的某种鱼类,让它们的数量不足以繁殖和补充种群数量。

据《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环境生态学》书中指出:近海的过度捕捞正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生态系统中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被过度捕捞后,人们的捕捞目标必然转向其他一些价值较低的物种,而当这些价值较低的物种生物量枯竭后,捕捞目标随之又转向价值更低的种类,这样依次将使生态系统的所有物种都被过度利用,造成渔业资源的系列性枯竭和物种品种的退化[5]。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海鲜成为了我国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为了满足人们餐桌上的需求,人类大肆从海洋中捕获渔业资源,现代渔业捕获的海洋生物已经超过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2海洋环境保护

治理海洋环境污染的关键前提是要求我们增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海洋环境的污染,制约了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污染范围的扩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如何保护海洋环境,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2.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制体系,保护海洋环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07条规定:各国应制定法律和规章,以防止、减少和控制陆源污染,包括河流、河口湾、管道和排水口结构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同时考虑到国际上议定的规则、标准和建议的办法及程序[6]。

在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中,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通过法律的形式,坚持把陆源污染防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行重点规划。严格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海洋环境的违法行为。

2.2多管齐下防治沿海城市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

随着沿海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沿岸海域环境压力加剧,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治海洋污染:

1)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2)制定排污指标,严格控制污染源排放总量,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3)加强截污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

4)加强沿海城市防护林建设,保护滨海湿地;

5)强化污染物的资源化再利用,治理工业废弃物,减少海洋环境的污染。

2.3突出科技手段,加强海洋石油污染的防治

目前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主要包括:

1)物理方法。包括围油栏、吸油物质(如麦秆、泥炭、聚苯乙烯等)、沉降和磁性分离等;

2)化学方法。包括投放化学处理剂(如乳化分散剂、凝油剂、集油剂等)、燃烧处理等;

3)生物方法。通过投放噬油微生物,进行人工石油烃类生物降解。

其中,生物降解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具有迅速、无残毒、低成本的优点。据研究,海洋中存在大量能够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目前能够降解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有200多种。

2.4保护海洋渔业资源,防止过度捕捞

海洋渔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要科学利用,如果过度捕捞会导致资源匮乏,最终无鱼可捕捞。防止过度捕捞,保护渔业资源,促使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1)渔业法规需要被重视起来,要加大宣传这方面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强渔民依法兴渔的法律意识,提高广大渔民的自觉性;另外还需要治理水产品的销售市场,要扩大宣传面,让社会广大群众都能认知到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意义,并参与保护市场,共同抵制违法水产品的销售;

2)制定休渔期。我国每年的6至9月,相关部门会对从事海洋捕捞作业的渔民实行2到3个月不同的休渔期,以此来保证海洋水产资源正常繁殖、生产与发育;

3)规定渔网最小网目尺寸、可捕标准、幼鱼比例,限制对幼鱼的捕捞是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的最基本措施[7]。

3结论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经济的增长,世界各国纷纷调整本国海洋政策,加紧争夺海上战略利益,海洋产业的发展和海洋战略部署都出现了强劲的势头。海兴则经济兴,面对世界各国的形势,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和壮大海洋事业。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篇7

一、光污染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http://

1、狭义的光污染指干扰光的有害影响,其定义是:已形成的良好的照明环境,由于溢散光而产生被损害的状况,又由于这种损害的状况而产生的有害影响。

2、广义光污染指由人工光源导致的违背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或有损于生理与心理健康的现象。包括眩光污染、射线污染、光泛滥、视单调、视屏蔽、频闪等。

(二)光污染的特点

1.主动侵害,处于环境中的光污染往往是不可回避的,对于白天的视觉污染,人们可以采用“不看”的办法躲避。但对于光污染,由于夜间的视觉元素对比强烈,人们即使有主观的愿望,仍然是无法躲避。

2.难以感知,光是一种辐射,除了高强度的辐射(比如强光)人们能够下意识地傲出反应外,大部分紫外辐射、红外辐射都是难以感知的。即使是可见光,由于危害结果具有长期积累性,大多是损伤发生后,才做出反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发现过去许多莫名其妙的心烦、头晕以及一些皮肤疾病,其实都是照明光污染的直接结果。

3.损害累积,光污染的影响往往是微量的,短期内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但这种危害尤其是生物的损害是具有累积性的,经过较长时间就能显现出来。由于损害的积累性,降低了人们对光污染警惕。

4.危害严重,光污染实际是无效光能辐射,这便造成电能的巨大浪费,浪费电能实质是加重了对环境的破坏。对人面言,紫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频闪、过强光对人眼的伤害往往是不可修复的,甚至还会造成令人致命的癌变。

5.非长期性,光污染和大气污染、土地污染、水污染不同,只要关闭了照明设备,污染过程就会停止。对光污染的防治其实是如何减少无效光和有害光的问题。只要做好有针对性地预防准备,将光污染消灭在源头,它的治理就会显得相对容易。

二、光污染的成因

1、经济因素:夜景建设投资巨大,在成本压力下,而我国现有的室外照明规范,除了对道路照明有防眩光要求外,建筑泛光照明、环境照明等均无此要求。防光污染构件也常常被核减(没有它灯也能亮),这成为建设方降低造价或承建方谋取高利的重要手段。

2、意识形态因素:“金碧辉煌、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等成语表达了中国人对宏伟建筑和夜景照明的赞美和喜爱。这种求亮丽、求奢侈、求豪华的审美标准放大到城市尺度,就会掩盖城市景观建设的科学性,导致盲目对建筑豪华外装修,过度追求夜景照明,实施“亮化工程”,结果导致严重的城市光污染。

三、光污染的危害

1、天文学家的噩梦,光污染给天文台和天文学家观察太空造成了许多困难。学者们只能“看见”比背景更亮的东西,当地球上空被人工灯光浸泡时,一些暗淡的星体就消失在视线里了。

2、危及野生动物,光污染就像有毒的化合物一样,对一些物种构成生理上的压力和伤害。人间灯火扰乱了许多夜间活动的动物生理节奏,干扰了它们的常态行为。生态学家指出,光污染对动物的危害,不亚于栖息地的缩小、含有化学物质的垃圾倾倒境问题。

3、威胁人类健康,夜晚强烈的灯光照射会扰乱人的正常激素的形成而影响人的健康,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病几率,甚至被医学专家称之为“仅次于吸烟的又一致癌根源”。医学专家认为,光污染与乳腺癌、抑郁症和其他人类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有着极大的关系。不适当的夜间人工照明灯光会扰乱人体的荷尔蒙水平,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这也是为何在工业化社会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发展中国家高5倍的原因。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生命都能在黑暗的环境下分泌一种叫做褪黑激素的荷尔蒙。如果长时间处在光照情况下,荷尔蒙产生节

转贴于http://

律就会紊乱,引起长期疲劳、压抑、丧失生育能力甚至引发癌症。这也是夜间倒班工作的女性,如护士、纺织女工等息乳腺癌的风险要高出一http://般人的原因。

四、防治光污染的司法对策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建立环境审判法庭目前我国法院对环境案件的审判一般是按如下原则划分的:一是触犯我国《刑法》有关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的案件,为刑事案件;二是不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出的某种具体行政行为,为行政案件;三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当事人伤残的案件,为民事案件。由于我国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司法机构,环境案件误判或错判的事情时有发生。随着环境案件的增多,特别是环境侵权案件的增多,应将环境侵权案件从一般的民事案件中区分出来,单独成立环境审判庭。

(二)建立具备特殊专业技能的审陪队伍。

1、组建专业审判队伍已经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法院系统还没有专门的环境审判队伍,甚至几乎没有专门的环境审判人员,这种现状不能不说是我国环境审判不能长足发展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

2、诚聘专家陪审队伍宜作应急之举。环境案件一般来说具有专业性强、影响面广、取证困难、类型新等特点。而我国现有的法院审判人员尽管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甚至更多的法学专业教育,但大多数审判人员缺乏自然科学知识,很难对环境案件做出合法又合理的处理。

(三)制定环境诉讼法。由于环境侵权案件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因而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一般民事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似有一些缺憾。

1、关于起诉的规定。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在环境侵权案件中,受到损害的不仅是周边环境的居民,而且也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无人起诉、无力起诉、不愿起诉等问题,致使国家和社会利益遭受损害。

2、环境职能部门应支持公民提起环境资源案件的诉讼,在目前我们所遇到的环境资源案件中,尚未发现有环境职能部门支持诉讼的。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篇8

[关键词]应急监测突发性污染事件问题建议

近年来,宁德市经济迅速发展。大唐火电、宁德核电先后落户宁德;按照《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宁德市加快引进和布点建设钢铁、石化、煤化、能源、船舶等大型临海工业项目;锂电池、多晶硅项目已经展开选址工作;高速公路横穿宁德城区;温福铁路建成通车等等。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产活动的日益频繁,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但是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面前,要回答“事故产生什么环境影响?影响范围有多大?对周围居民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抢险救灾队伍应如何行动及如何科学地进行救灾”等问题,只有依靠快速准确的环境应急监测[1]。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将民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最小化。

1宁德市应急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1固定污染源

随着宁德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重化工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危险物质种类在不断增加,危险因素不断升级。宁德市的产业种类多,存在的污染隐患也多,主要有大型石化企业、冶金、酸、碱、强氧化物质(化工厂、农药厂)、油品(船舶修造业)、有机物质(合成革、电机)等。企业在生产和运行期间管理不规范,可能会出现各类紧急情况,也可能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甚至遭到人为破坏、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等,从而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形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然而,目前宁德地区大部分企业对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不够重视,普遍存在环境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现象;缺乏对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的了解,在储存和使用方式上缺乏安全防护知识;同时,大部分企业也不具备应急监测能力。

1.2流动污染源

随着宁德市高速公路的通车、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极端恶劣天气的出现频率递增的全球大背景下,特别是台风、强台风甚至是超强台风在宁德登陆频次的增加,宁德市流动污染源的应急监测显得更为迫切。

1.3应急监测设备缺乏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宁德市环境监测站先后购置了一些应急监测所需的基础仪器设备,但是离国家规定的应急监测标准化能力建设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如个人基本防护套装数量严重不足且只具备一定的基本防护作用,并不适合作长时间的危险应急监测;尤其是缺少辐射应急监测设备和应急监测车。就目前配置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尚无法满足宁德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隐患的应急监测工作。

1.4物资储备不足

目前,宁德市对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储备方式单一,储备物资品种、数量偏少,调整、更新、轮换政策不健全;没有建立必要的应急物资联动机制,互相弥补、互相调剂的局面难以形成。以福鼎“9?16”苯酚泄漏事故为例,应急处理的重要物资活性炭于16日从浙江调入,直到21日才设置了一道活性炭坝以净化水质。

1.5人员、技术能力的不完备

首先,由于经费投入少,应急监测队伍缺乏有效的训练和培训。相关人员对化学危险品理化性质知识准备不足;应急预案少,应急演练少。企业安全环保人员缺乏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置培训。其次,技术支持系统不完备。宁德市现在还未能配备现场视频无线传输系统和通讯系统,如果能通过电子视频、电话会商等,将能实现更为高效的指导与救援,同时将有效改善环境监测的投入产出比。

2宁德市应急监测发展的一些建议

2.1加大对应急监测基础仪器设备的投入

由于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污染程度和范围有很强的时空性,为适应应急监测工作的需要,保证监测人员的安全,做到快速反应,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环发[2007]56号文)配备相应的应急监测车、发光毒性仪、重金属速测仪、傅立叶红外等监测设备以及对讲机、防化服、呼吸器等必需的通讯、防护设备[2~4]。

2.2监测人员的培训

提高应急监测能力,人才是关键。监测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较强的业务技术能力。要建立这样的一支队伍,必须加强监测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学习研究当地区域特点,组织实战演习[5],提高监测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此外,应当加强对企业安全环保人员的培训。

2.3建立污染源企业档案

对本辖区内的工矿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可能发生较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行业和单位,对其生产或使用危险品的量、正常存放量、存放地点等进行详细登记,建立污染源应急监测系统数据库[6,7]。数据库应包括各单位污染物理化性质、毒性、处理和处置方式、应急预案、相关地理信息和水文状况。通过对污染源建档,有利于在应急情况下和事故的处理和处置中有的放矢。

2.4收集技术资料

国家在环境应急监测方面还没有统一的监测规范[8]。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注意收集有关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置技术,并进行分类备案,尤其应加强快速监测污染和技术的贮备[9];收集各种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动植物所产生的毒害症状,以便在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查阅和借鉴,确保应急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5建立健全应急监测网络

对本辖区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频率进行风险评估,结合本地区污染源特点,如流动污染源事故(道路运输)和行业污染源种类(合成革、船舶业等海域工程污染),以宁德市环境监测站应急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配齐必要的水、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设备(包括应急车、污染源数据库、专家库、应急监测指挥平台等),建成应急监测中心。同时,福安、福鼎、霞浦等监测站根据本地污染源特点,建设有特色的应急监测装备,力争做到事故发生时,当地监测部门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监测,市监测站能提供科学准确的技术保障。

3结语

宁德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完善加强已迫在眉睫,然而由于其不可预见性,其监测、处理和处置比一般环境污染事故更为复杂、处理难度更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齐文启,孙宗光,汪志国.应急预案与处理处置案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刘京,赵淑莉,刘芳等.环境应急监测准备及其保障[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6):37-39.

[3]李红娟,陈怡敏.韶光市应急监测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32(3):48-49.

[4]边归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J].海峡环境,2008,5(1):17-21.

[5]梁云平.加强应急实战演习,提高应急监测能力[J].科技咨询导报,2007,(18):242-243.

[6]柴成果,李明,王玉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水质监测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水利,2004,(15):52-53.

[7]于良.加强呼市地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6,18(2):28-29.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篇9

2、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造福子孙

3、决战雾霾保护环境

4、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工程"攻坚战

5、治雾霾全行动少开车多骑行

6、还原清新空气扫霾齐心协力

7、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8、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9、加强环境治理赶走雾霾天气

10、防治雾霾人人有责绿色生活人人共享

11、每天少开一次车清新空气再回来

12、同呼吸共奋斗治污减霾我们在行动

13、防治雾霾从我做起

14、发现环境污染请及时拨打环保举报热线12369

15、共呼吸共担当齐行动

16、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7、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切实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18、节能减排防治雾霾你我同行共享蓝天

19、保卫蓝天同呼吸治理雾霾在行动

20、加强环境保护远离雾霾困扰

21、违法排污可耻保护环境光荣

22、大力实施蓝天工程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23、强力推进蓝天工程建设美丽生态安阳

24、赶走雾霾天气还我蓝天白云

25、战雾霾保健康

蓝天工程十条措施:

一、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二、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三、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四、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五、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

六、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

七、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八、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pm2.5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篇10

按照省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及“263”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和任务要求,*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切实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及“263”专项行动作为不折不扣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将这项工作摆在全区工作的突出位置来高位谋划、率先部署、统筹推进,现将全年落实和推进工作如下:

一、统一认识,动员安排。

*首先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及“263”专项行动工作放在第一位,作为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来加以推进和落实。专题召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及“263”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和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各部门和各村(社区)也迅速跟进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意图上来,统一到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上来。

二、明确目标,制订计划。

按照市政府下达的2020年度目标责任状各项目标、及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事项和重点工程

依据部门职能补位和专项行动任务分工,制定2020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程任务分解表,各办、处、局的具体任务要求和责任人。*重点开展对辖区内的码头整治、推广生态养殖、村庄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畜禽养殖污染等的治理;*重点负责关闭取缔混凝土搅拌站、建设工地及道路扬尘治理、垃圾分类建设等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以及治污设施建设;*重点做好扬州秦邮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完成超低排放、工业企业VoCs治理、铸造类企业提升、**污水处理厂三期改扩建工程、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环境问题治理等;*重点负责景区河道整理二期工程(建筑物部分)及景区河道整理二期工程(生态修复部分)等。为推进专项行动形成了纲领、明确了目标。

三、突出重点,快速整改。

结合“蓝天一号行动”全面开展大气管控,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我区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动减煤、降尘、监管等各项任务的落实,加快推进燃煤治理和集中供热替代,全面加强扬尘综合整治,坚持精准精细管理,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一)强化**扬尘管控。进一步加大对苏大附中等建筑工地、市政工地、渣土运输、沙石码头、企业物料堆场等易产生扬尘场所的管控,增加洒水降尘频次,增加现场检查频次,确保各项扬尘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旭东车配、凯尔化工、华龙塑料、金邮机电、奥林塑料等5家企业)VoCs治理力度,年底前再整治一批排放VoCs企业,做到无组织废气全面收集处理。

(三)强力推进大气重点工程。按照年初计划中的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进度,以更大的力度、更严的措施,全力组织推进完成各项重点工程项目。开展超低排放治理工程:*完成超低排放治理;及集中供热工程:完成*12家企业集中供热。

(四)提升改造企业环保效率。开展工业窑炉整治:完成*等2家燃煤工业窑炉整治;以及铸造类企业提升:完成*等2家铸造企业提升改造。

(五)推进工业锅炉整治工作:工业锅炉升级已完成36家,包括由生物质锅炉改为布袋除尘、电或集中供热,天然气锅炉改低氮燃烧及集中供热。

围绕**制定的专项行动重点工程项目任务分解表,以及市263办反映及交办事项,我区及时组织部门联动,迅速开展核查对接,快速制定整改计划与方案,确保责任及措施落实。

四、打好碧水保卫攻坚战

为积极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一)区“263”办推进**污水处理厂三期改扩建工程,扩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万吨/日),三期项目土建已完成,管道铺设已完成,工艺设备已完成安装100%。,如今**污水处理厂总污水处理能力为4.5万吨/日;

(二)实施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现已完成屏淮路、长兴路及企业接管污水管网铺设5公里。

(三)积极开展排污许可证申领工作,主要规上企业及重点企业申报及申领工作现已基本完成。

五、治理环境隐患主要工程

按照上级相关文件及区“263”工作计划要求,今年以来对治理环境隐患主要工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京杭运河饮用水源地环境隐患整治工程。饮用水源地环境隐患及**港口整治工作,积极配合区对二级保护区内7户居民及1户办公房生活污水接管及1家蛋品厂搬迁工作。按照市政府港口综合整治要求,我区成立北港码头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配合市牵头部门开展专项整治。

2、整治散乱污企业。按照关停取缔、整治提升或重组搬迁等“三个一批”要求,通过各村摸底排查,辖区范围内**市宏*3家已实施关停取缔。

3、对已关停的原*,地块填埋固废转移至资质单位***处置。并聘请资质单位进行土地污染详调,5月初已经完成详调方案,并实施了土壤调查,报告内容已于6月初完成。

六、秸秆禁烧、禁抛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

区“263”办积极参与区农工处开展夏季和秋季两季的秸秆禁烧、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区“263”办及相关职能站所禁烧期间组织专人24小时不间断巡逻制度,确保禁烧期间无一处大田焚烧和乱抛乱弃现象。

七、围绕“263”,曝光整改。

区“263”办一直以来把扬州市“263”及**市“263”等曝光问题高度重视。对涉及我区曝光、信访等问题,遇到各类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所提到的问题举一反三,限时整改到位。其中媒体曝光**市7件,扬州市1件都已整改到位,污染防治平台接收23条污染案件也已整改完毕。

   按时报送上级交办、媒体曝光的各类环境问题,每周报送一条关于“263”专项行动活动信息,每年不少于50条,截止目前已报送50条。

八、下一步工作目标。

以“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争创部级生态工业**为契机,围绕市“263”办及区年初制定工作计划,认真开展“三大攻坚战”进一步细化目标方案,落实责任、组织实施。确保生态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1、继续做好中督、省督及“回头看”整改销号工作。根据省、市中督要求,在按时保质完成相关工作基础上,认真梳理整改工作过程、工作结果,进一步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同时对前期信访件、污染监管平台交办件的整改落实情况,加强巡查检查并持续抓好落实,确保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做好2020年新一轮中央督察或“回头看”工作准备。

2、加强大气空气质量管理。重点针对燃煤锅炉排放、VoCS整治等,应对重污染天气预警,落实重污染日各项减排措施等。加强电池园周边环境监管,加大环境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