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专业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9:51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1

1.1一般资料

1.1.1美国麻醉护理教育内容的描述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麻醉护理教育项目分为三类:硕士项目、临床型博士学位项目和联合项目。联合项目以硕士层次为主,但学生可选修博士课程。所有培训项目均为职后教育,即申请项目的学生必须为弗吉尼亚认证的注册护士,并具备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教育课程以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为主,辅以麻醉基础课程和科学研究,临床实践贯穿了整个培训周期。

1.1.2中国麻醉护理教育内容的描述

中国徐州医学院现有的麻醉护理相关教育以“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的形式出现,历经中专、大专和本科三个层次,为职前教育,即学生尚未获得中国法律认证的注册护士资格,也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历时2.5年的普通护理学教育,第二阶段为历时1.5年的麻醉专业课程教学阶段,最后一年为临床实习阶段。

1.2方法

采用教育家贝雷迪提出的教育比较四步法对中美课程进行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描述:包括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要求和培训课程;解释:归纳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在以上4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并置:对两国麻醉护理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形成比较概念,提取比较要素并以表格形式呈现;比较:对上述三步形成的所有内容进行全面比较,得出结论。

2结果

2.1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的比较

以麻醉护理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要求和培训课程内容4个维度作为框架,对中美两国现有麻醉护理教育形式进行比较。

2.2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比较

美国的麻醉护理培训在1933年前由当地医疗机构承担,为非学位教育。随后,经国家出台相关学位文件,麻醉护理开始向学位教育变革,培训机构也由当地医疗机构向大学转移,直到1998年美国麻醉护理教育最终确定硕士学位教育是其最低教育标准。在美国发展麻醉护理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类型一直都为职后教育,教育层次自1998年开始提升为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国的相关教育主要以“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的形式出现在极少数医学院校,在1993年徐州医学院率先与南京六合卫校联合开办三年制中专层次的麻醉与急救护理专业;此后又与福建闽北卫校合作开办大专层次教育;直到2004年徐州医学院开设本科教育层次的“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除了学院派的麻醉护理教育形式外,各地医院也开始自发组织小规模的麻醉科护士的岗位培训,但形式各异,缺乏统一的系统,在此不做详细比较。由此可见,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发展史并不长,具有一定规模的麻醉护理教育均属于职前教育,教育层次经历了中专-大专-本科的提升过程。

2.3学生准入要求比较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硕士学位麻醉护理教育项目每年仅招收24~36位学生,解读项目的培养目标发现,其以培养能在临床为患者提供专业麻醉护理服务、制订完善的麻醉护理计划的实践型护理专家为目标,因此,对学生的准入要求比较严格,从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多方面对申请参加培训项目的学生做了相关规定。可见,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属于精英教育,要求学生具备高水平的综合能力。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以学院派的职前教育为主,是在通科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加入麻醉护理特色,对于学生的准入没有设定特殊要求。申请参加麻醉护理教育的学生只需要具备相应教育学历,并通过国家组织的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的统一招生考试即可。

2.4培训课程内容比较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硕士学位麻醉护理教育项目的课程可分为三类:麻醉护理的高级医学课程、麻醉护理的专业课程和麻醉护理的研究课程。其中,麻醉护理专业课程占据了重要地位。从麻醉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美国采用的是模块式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水平,将一门课程分为多个层次分段教学,如麻醉护理的原则和实践分为了五个层次,即Ⅰ~Ⅵ。这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培养个体,使其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其次,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麻醉护理教育为硕士以上层次的学位教育,因此,对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在课程中专门开设了研究方法的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思维方式。此外,由于麻醉护理教育的专业实践性强,临床实习也为麻醉护理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划分了6个阶段进行(即临床实习Ⅰ~Ⅵ),时间占据整个培训周期的50%,约12~18个月。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以通科护理教育课程为主要部分,即基础医学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仅占据全部课程比重的15%左右。研究方法类课程没有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另行开设。徐州医学院的“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分为三个阶段,第三阶段为历时1年的临床实习,其中半年为内外科实习,半年为麻醉科实习,临床实习时间在整个教学周期中仅占据10%。

3讨论

3.1形成系统的课程是培养麻醉护理人才的前提

美国麻醉护理学会已有全国统一的指南对麻醉护理教育应该涉及的课程领域、培训周期、理论/实践课时的比例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麻醉护理教育的统一化和系统化。我国职后麻醉护理培训仅在各地医院内部小规模开展,缺乏统一标准,在培训周期、课程领域等方面存在百家争鸣的现象。因此,我国的护理界学者应尽快开展麻醉护理职后教育的相关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形成系统的麻醉护理课程,推动我国麻醉护理职后教育规范化,以促进我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同时为我国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供依据。

3.2职后教育是中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首先,麻醉护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技术性,以及麻醉患者围麻期意识状态的特殊性(非清醒或半清醒状态),都对麻醉护士的素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接受没有任何临床工作经验的学生参加麻醉护理教育并不合适,可能导致他们进入麻醉科工作上手慢,无法快速胜任高强度和高难度的麻醉护理工作,这将对围麻期患者护理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其次,中国目前的麻醉护理教育形式,即“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是在普通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部分麻醉护理相关课程,使得学生早期、初步地接触麻醉护理的概念。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的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仅占据课程比重的小部分,培养的学生在实际进入临床麻醉科后,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岗位的继续教育,才能完全胜任麻醉护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导致教育成本效率不高。最后,麻醉护理教育走职后教育路线是国际发展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大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应紧跟国际麻醉护理发展潮流,向职后教育转型。职后教育的发展将从两方面进行。

3.2.1以核心能力模型为指导培养麻醉护理人才

“以能力为本位”是近些年国内外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方式,这种以职业能力为培训立足点的教育能够针对性的培养具有专业工作能力的护理人员。麻醉护理作为一门临床专科性强、能力要求高的专业,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对于麻醉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蒋莉莉、胡嘉乐等对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和核心能力做了系统研究,这对开设以能力为本位的麻醉护理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未来接受此类职后专业教育的学生将被授予相关证书,并能从事临床麻醉护理工作。

3.2.2麻醉护理教育走专业学位道路是未来展望

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经由非学位职后教育向学位教育发展,截至1998年全部转型为学位教育,并以硕士学位为最低教育标准。它的发展轨迹可为我国所借鉴,我们应以能力为本位的职后教育为起点培养麻醉护理人才,首先发展非学位教育,随着麻醉护理教育发展逐渐成熟,可在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课程基础上增加科研类课程,使之逐渐达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发展麻醉护理的学位教育。这一方面可为临床优秀护理人才提供深造机会,开拓护理人才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背景下稳中求速,既保证了临床麻醉护理质量,又加快了麻醉护理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可推动护理学科下属二级学科的发展,为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发展借鉴和依据。

4小结

中美两所学校麻醉护理教育在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标准和培训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麻醉护理为职后教育,硕士学位教育是其最低教育标准,参加培训项目的准入学生均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并且是在临床相关科室工作过一定年限的注册护士,教育内容以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为主。我国以“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的形式开展职前教育,教育层次历经中专-大专-本科的过程,学校对于接受麻醉护理教育的学生没有特殊的准入标准;教育内容以普通护理教育课程为主。经过中美比较,我们对中国麻醉护理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形成系统的麻醉护理教育课程;

(2)职后教育是未来发展趋势: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2

关键词:临床医学;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力培训

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在人民健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我国医患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张,医患矛盾一触即发,再者由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人们不单单只需要身体上的康复,还需要心灵上的慰藉,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接受更全面、更积极、更有效的培训,为患者的健康服务。临床医学教学在整个临床实践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实践机会,丰富学生及医护人员的知识,同时对于医院的正常临床活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使医务人员规范操作、提高相关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国临床医学事业培养了大批具有临床技能的人才。由于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复杂,为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许多课程应在真实环境下教学(如理论性、实务性、技术性课程),但传统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此要求。随着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情景模拟教学能够解决上述难题。

1情景模拟教学法简介

情景模拟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以教师为中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吸收了哪些知识,学生积极性如何,是否自愿,导致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与教学意义脱节,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以及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甚至不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工作情景,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实践性和优越性,它是从病例分析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病例教学法的延伸。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进行模拟临床实践操作练习,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节约教学资源、场地以及人力等,同时有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2]。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总结为以下4个步骤:(1)准备情景模拟材料,创设情景环境;(2)进行情景分析;(3)情景模拟实践,进行知识内化;(4)课后指导总结,延伸巩固提高。

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教育由学校医学教育、研究生(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3个连续统一的部分组成。医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在结束学校医学教育之后,进行临床实习及规范化培训,在此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行医技能,这个阶段也是医学生形成临床思维、巩固临床知识的黄金阶段。为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效果,许多医学院校、医院的各个临床教研室引入了情景模拟教学法。

2.1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麻醉学专业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要求医护工作者拥有独立的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以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及术后恢复,它包含临床麻醉、危重病急救、疼痛治疗及科研等,涉及多学科知识。王宇娜等[3]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麻醉临床教学中发现,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可显著提高学生理论成绩及临床技能操作水平。邹磊等[4]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麻醉学临床教学中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提高麻醉学临床教学效果。魏霞等[5]在麻醉本科临床实习中开展了情景模拟教学,调查表明,情景模拟教学可提高麻醉本科学生临床实习期间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对刘慧慧等[6]用情景模拟联合tBL法为非麻醉专业实习生进行麻醉临床技能教学效果分析发现,对非麻醉专业的学生采用情景模拟联合tBL法进行麻醉临床技能教学,可显著提高其麻醉技能,培养临床操作、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朱海燕等[7]将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麻醉临床见习中发现,采用模拟教学法进行临床麻醉见习教学,效果较好,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兴趣,值得推广。

2.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内、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内、外科知识与技能是临床医生要掌握的重要内容,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将内、外科常见的临床情景再现,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乐飞等[8]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实习医师的外科临床技能。袁世明等[9]在外科实习医生入手术室前培训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显著提高,且减轻了带教教师的负担,节约了教学成本。赵晓[10]在临床外科教学中开展四阶段情景教学模拟,调查结果显示,四阶段情景教学模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张学志等[11]将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应用于外科学教学中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对医学生分析外科疾病能力、基本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与医患沟通技巧的掌握有一定促进作用。石姝梅等[12]将情景构建和病情模拟应用于内科实践教学中发现,情景构建和病情模拟能明显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水平与操作技能,使医学生更好地掌握疾病知识,提升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评判性思维能力。

2.3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急救医学是一门高风险的学科,任何工作的失误或差错都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甚至失去生命,因此每位医生都需具备急诊医学知识并熟练掌握各项急诊抢救技能及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判断力。朱贤春等[13]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外科新职工急救培训中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新职工的临床急救能力。赵晓[14]在临床心肺复苏外科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翁留宁等[15]在多发伤急救手术培训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发现,培训后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提高了培训对象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多发伤急救手术配合能力,增强了团队交流能力和协作精神。

2.4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医学人际沟通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毕业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医患沟通能力欠佳、医学继续教育不足等问题,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及和谐医患环境的构建起着负面影响。近几年医患关系持续紧张,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大部分是由于医患沟通不畅导致,因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每位医学生应必备的素质[16]。郑鹏等[17]将情景模拟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发现,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显著增强,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3情景模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情景模拟教学的关键环节即情景再现,需要选择合适的课题,做到环境设置尽量接近临床实际,不能单单反应一个问题,而是一个具体的事件,这样有助于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其中。此外,课程知识点的难易、多少,也是选择课题时所需注意的要点。它要求情景能够突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更加直观展示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领悟和正常表演出来,起到启发性教学的作用。另外,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需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适当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促进活动顺利进行,并做好课后总结,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综上所述,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接受。其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同时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是符合医学教育现状、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到医学教学中,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能及时把握和衡量自己的教学效果,为推进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文红,江城梅,李彦荣.“情景模拟”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271-272.

[2]陈小娟,江桂素,郑秀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1):56-57.

[3]王宇娜,杨秀娟,刘海萍,等.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5(16):179.

[4]邹磊,刘丹彦.情景模拟教学在麻醉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0):44-45.

[5]魏霞,张兵.情景模拟教学在麻醉本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7):6-8.

[6]刘慧慧,岑晴云,罗艳霞,等.用情景模拟联合tBL法为非麻醉专业实习生进行麻醉临床技能教学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175.

[7]朱海燕,阳建福,廖琴,等.模拟教学法在麻醉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3(1):64-67.

[8]乐飞,何琳,邓漾.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评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1):91-92.

[9]袁世明,赵雪梅.外科实习医生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情景教学培训的应用效果[J].华夏医学,2015(4):133-136.

[10]赵晓.四阶段情景教学模拟在临床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培训,2016(4):183.

[11]张学志,凌云阳,王观发,等.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0):1397-1399.

[12]石姝梅,黄敏娟.情景构建和病情模拟在内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08(13):56-57.

[13]朱贤春,张敏,黄友梅.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新职工急救培训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2013(15):74-75.

[14]赵晓.情景教学法在临床心肺复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139.

[15]翁留宁,高静,朱玲,等.pBL模式与情景模拟相结合在多发伤急救手术培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0):36-37.

[16]杨洪斌,陈钰仁.住院医师规培学员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成效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12-13.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3

[关键词]术前情景访视;骨科;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5)11-86-04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effectofpreoperativescenevisitinpatientsinthedepartmentoforthopedicsoperation.methodsFordepartmentoforthopedicsoperation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from200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frommay2012tomarch2014,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withroutinepreoperativeinterview,observationgroupreceivedpreoperativesituationalinterview,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compliancebehavior,badmood,painandsatisfaction.Resultstheobserveddegreeof97%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of90%withthedegreeofcompliancegroup,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preoperativesituationalinterview;Departmentoforthopedics;effect

骨科手术前患者多数存在紧张、恐惧、担忧等不良心理,术前访视可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手术、麻醉等方式,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认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以最佳状态面对手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预后[1]。但临床中工作任务繁重,传统术前访视过于形式化,方式内容较为空洞、枯燥,不能达到访视目的。术前情景访视通过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访视,可改弥补统访视不足,为探究术前情景访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9~76岁,平均(43.2±6.7)岁,四肢骨折手术68例,脊椎手术19例,关节置换手术9例,肿瘤手术4例;对照组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18~76岁,平均(43.4±6.2)岁,四肢骨折手术65例,脊椎手术21例,关节置换手术11例,肿瘤手术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和手术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入组标准

(1)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均有手术指证,无手术绝对禁忌证;(2)排除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3)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患者;(4)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等不能配合完成治疗和研究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前访视,由手术室护士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交代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评估患者心理、身体状态等。

观察组:由手术室专业护士于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情景访视,访视内容如下:(1)根据患者疾病,手术室专业护士制定图片手册、模型,实施温馨、直观的情景模拟室访视,向患者介绍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在模型上仔细演练手术过程及手术应达到的效果;以图片形式介绍手术室环境,包括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理团队;告知患者术前准备的方法和必要性,介绍手术整个流程,包括麻醉、手术及术后情况;告知患者麻醉和手术时应配合什么样的;告知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意义控制术后疼痛的方法和术后康复过程。(2)手术室专业护士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麻醉和手术及配合过程进行模拟演练,同时教会患者深呼吸等相关技能方法。(3)在进行模拟过程中使用实物模拟,包括尿管、胃管、引流管和模型等模拟教育。(4)向患者及家属发放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情景模拟手册,让其在术前进行有效阅读,充分了解掌握。

1.4观察指标

(1)遵医行为:采用自制遵医行为调查表由医生和护士对患者进行有效评定,评定内容包括患者治疗配合度、治疗积极性、护理配合度、护理积极性、按时用药、按时功能锻炼等10项内容,每项10分,总分100分,根据患者得分规定,非常配合:得分>85分;配合:得分60~85分,不配合:得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遵医行为

观察组遵医配合度为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的配合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抑郁状态及术后疼痛

观察组焦虑情绪、抑郁状态及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术前访视是将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综合应用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围手术期护理的实践

过程[5]。我国大部分医院已开展了术前访视,但是由于手术室工作专科性强、工作繁忙、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和陈旧的服务理念,令术前访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1)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的认识程度不一,护士自身素质、业务水平、沟通交流能力及心理学知识仍有不足,把访视当作一项任务来应付,从思想上没有转变,从服务理念上没有更新,未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术前患者的需求为访视基础,使访视效果欠佳;(2)访视实施方式不规范,访视的形式大多口头讲解,缺乏统一、科学、实用的访视方法,对患者而言比较抽象,缺乏计划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形式单调,患者理解相关知识较难;(3)手术室人力不足,术前访视与术前护理评估分离,无法对访视的效果进行量化[6-7]。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手术室护理工作理念和需由手术室护士实施的术前访视、护理评估和术后评价都有很大差距。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术前访视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的必要内容,与手术配合同等重要,是必不可少[8]。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区术前访视的发展较为完善,设计有通用或不同专科的术前访视记录表、按病种制定图文并茂的术前访视宣教手册,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通俗易懂,使患者易于掌握,由手术室专业护士实施形式多样的术前访视模式等[9]。有学者对80例外科患者进行调查,有75%的患者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术前相关知识的教育,目前仅有14%的患者对术前访视内容感到满足,而大多数患者只是一般的满足,患者要求了解更多与手术相关的知识[10]。另有调查表明,63%的患者提出手术室护士在与他们沟通时,希望也能向其亲友交待术前、术后注意的事项及护理要点,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使其早日康复,回归社会[11]。调查指出,56%的患者反映术前访视方式和内容单调、机械,患者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很难与医护人员形成双相的心理沟通[12]。然而,术前访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通过术前访视可加快患者的身心健康,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3]。因此,探讨新的术前访视方式和合适的访视人员,以达到最佳的术前访视效果势在必行。

情景模拟作为一种新颖的方案实施模式,已应用在教学、急救、训练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情景模拟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但应用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有待探索。手术既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又是一个创伤过程,任何手术都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这种应激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会直接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14-15]。手术室护士由于具有熟悉手术室环境、麻醉及手术过程、且全程参与手术,能够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等优势;而且手术前患者的评估又是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应用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对术前患者进行术前访视,通过对术前患者心理、生理评估,应用情景模拟和实物模拟把相关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教育,提高其对手术配合和术后康复的认知度。情景模拟由于其形象、真实,避免口头式访视的抽象、乏味单调的弊端,可充分调动患者的兴趣及互动性,并可通过实物模拟、护士与患者进行手术和麻醉配合要点的互动模拟,让患者掌握与其手术相关的难以理解和想象的某些配合要点,并把手术后康复过程通过图片的形式向患者表达,达到与患者心灵的沟通和信任感的建立,充分体现术前访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本次研究观察组采用术前情景访视相比对照组常规术前访视明显减轻了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并减轻了术后疼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骨科手术患者采用术前情景访视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惠兰.术前访视护理路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2,16(6):859-860.

[2]李宁.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3):567-568,575.

[3]潘丽芬,谭淑芳,梁安靖,等.应用医护合作培训方法提高骨科手术护士的实践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193-196.

[4]郑孝振,洪道先,韩箫笛,等.地佐辛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5):460-462.

[5]潘秀娟,覃燕平,李飘环,等.骨科手术后综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4):2014-2016.

[6]胡汉玲.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5(10):2702-2704.

[7]吴慧,朱广君,卢晓,等.罗哌卡因单腿腰麻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41):77-78.

[8]刘新伟.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10):47-48.

[9]蒋晓艳.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927-928.

[10]李旭春.护理干预结合超前镇痛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31-33.

[11]刘子嘉,于春华,许力,等.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骨科手术围术期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4):402-405.

[12]朱珊珊,张青.心理护理对改善四肢骨折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1):3216-3218.

[13]徐怡琼,罗艳,于布为,等.骨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高血压的发生情况[J].上海医学,2013,36(2):102-105.

[14]石先伦.椎管麻醉用于高龄骨科手术的安全与效果评价[J].河北医学,2013,19(1):117-119.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4

【摘要】卫生部1989年12号文件确立麻醉学科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1],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麻醉事业发展迅猛,专业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丰硕成果,麻醉学科知识更新周期显著缩短。但是,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麻醉科大多未能达到卫生部要求,其学科架构、麻醉人员、药物、设备相差悬殊,麻醉从业人员短缺。我院在“个人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2]理念指导下,肩负起培养基层麻醉医师,引领麻醉学科发展的重任,开辟院校合作承办麻醉理论教学。本文初步探讨了非直管附属医院开设麻醉本科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方案及绩效。

【关键词】基地医院;麻醉;本科教学

【abstract】anesthesiologybecameanationalkeysecondratedisciplinein1989intheno.12FileoftheHealthministryofChina.anesthesiologyhasbeendevelopingveryfastinlevelthreecomprehensivehospitals.plentyoffundamentalandclinicalachievementshavebeenobtained.meanwhile,therefreshcycleofanesthesiologyknowledgebecomesshorterandshorter.However,theanesthesiologydepartmentsinlevel2hospitalshavenotmeettherequirementoftheHealthministrybecauseofunderdevelopedconstitution,lackofprofessionalstaffandmedicineandinsufficientequipments.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YibinCityinitiatedthecombinationofhospitalandcollegetocarryouttheeducationofanesthesiology.thisessaypreliminarilyexploredthepreparationofteachingundergraduate,goalofteaching,strategyandperformance.

【Keywords】basalhospital;anesthesiology;educationofundergraduate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于1903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医院全体员工在院党委、院行政的领导下,遵循“个人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的建院方针,解放思想,提升理念,求真务实,同心同德,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锻造特色,突出质量。在教学管理中灌输“工作科学化、方法文本化、过程流程化、不断进阶化”的理念,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3],先后接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七年制研究生实习任务。2007年5月,与成都医学院建立院校合作;2008年8月,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麻醉方向40名学生赴宜宾学习,拉开了医院学院化的序幕,翻开了本科理论教学的新篇章。

1开设麻醉专业的理论教学背景

1.1适应我国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占有率跟欧美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作为一个发展迅猛的发展中国家,对专业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巨大,需要大量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各类医疗卫生人才。医疗卫生类专业数量很多,临床医学作为一线,对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但相对比较饱和;而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这三类医学技术类专业需求量却相对短缺。

1.2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现状、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建和谐社会,“三农”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健康是最大的和谐。而农村绝大多数基层医院根本没有专业的麻醉医生,极大地限制了一些常见中小型手术的开展。因此大力培养社区医学全科医师和专业麻醉医师,有利于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1.3软硬件条件

我院通过50多年的临床教学积淀,已具有开办该专业所需的软硬件条件。

2教学目标及实施方案

2.1专业筹建和师资配备工作

①制定了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②与多个学校建立了相关的实验室:解剖形态实验室、机能实验室和临床技能实验中心等。③创建临床麻醉学实验室。引进Drager、ohmeda等系列麻醉机、多功能(多导)生理监护仪、3mCpB机、JoStRaCpB机、aep、BiS监护仪、aBG分析仪、pCa/Ceia泵等。④整合教师资源,在临床工作中遴选博士、硕士研究生等担任授课教师,集体备课、集中试讲,聘请资深专家进行技术点评辅导。其中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35.3%,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4.1%.

2.2专业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及毕业输出

2.2.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学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其毕业后在医疗卫生单位的麻醉科、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药物依赖戒断及疼痛诊疗等领域工作,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术后监测、生理机能调控等工作。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立足四川,立足基层,面向全国,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医学事业发展对麻醉学专门人才的需要,力争成为四川省麻醉学专业本科人才主要培养基地之一。

2.2.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医学、麻醉学的基本技术,接受麻醉、急救与生命复苏的基本训练,具备常见手术的麻醉处理、手术期并发症防治以及危重病症的监测、判断与治疗的基本能力。

2.2.3毕业输出毕业后学生将主要分布在市、县、乡镇级医院麻醉科,从事临床麻醉、iCU或教学工作,并为四川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具有麻醉硕士点的高校输送研究生生源。

3绩效分析

3.1良好的医院形象是医院特殊的无形资产

良好的医院形象对患者的就医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其形象的优劣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医院对外的形象识别上,林琦远院长将CiS系统设计引入医院。医院“CiS系统”,即医院识别系统,是把医院形象通过多种形式让社会认知,有利于取得公众和患者的认同,有利于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CiS由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三大要素组成[4]。其中理念识别(mi):是指医院的形象定位和明示。简单地说,就是医院要有自己的“医院精神”,医院率先在同级医院中提出“个人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作为建院思想和发展方针,这就是我院自己的“医院精神”。医院与医学院校合作,培养本科生,标志着我院从带习医院转变为教学医院,这是医院精神中“医院学院化”的具体体现,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

3.2院校合作,教学相长

我们进行麻醉本科教学,对学者来讲,学以致用;对教学者来讲,教学相长。《学记》作者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彼此相长、互相促进,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学活动中的严谨态度、严肃精神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科学素养,有助于教师了解自我、评价自我,进一步提高自己。通过教学,教学者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加固,可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学是更新发展很快的科学,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不断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使其在人际关系沟通、医疗法律掌握等方面也不断得到提高。

3.3教人育人,选拔人才

我国麻醉学经30余年的建设发展,但麻醉人才队伍不仅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也差强人意,大学本科毕业生少,专业队伍不稳定,医学临床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麻醉工作,市级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个问题,县级医院尤为迫切。而当今社会,现代化医院离不开现代化的人才,现代化的人才造就现代化的医院,医院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满足未来医院发展动向,培养一批具备开拓型、智力型的医疗人才来提高医疗工作者的整体素质,选拔一批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业务技术、健康的体魄,并且具有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和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型人才已迫在眉睫。我院进行麻醉本科教学,有利于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在去年10月,由四川省医学会麻醉专委会主办,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卫生下乡、科技扶贫活动”暨“基层医院麻醉科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培训班”成功举办。来自泸洲、自贡、内江、简阳及我市各区县的医疗机构麻醉科、急诊科从业人员10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进行麻醉临床医学的学术探讨。我们派出麻醉班的同学协助会议工作,他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专业素质,使与会代表们眼前一亮,纷纷向班主任打听情况,预订了还没进入临床实习的同学。麻醉班成为了医院的一张“金名片”。

参考文献

[1]邓小明,李文献.学科完整性是保证麻醉学持续发展的前提—关于麻醉专业“亚学科”设置模式的思考[J].麻醉与监护论坛,2205,12(2):136137.

[2]林琦远,赵铁志,蔡苗,等.个人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地市级医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做法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2):4950.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5

[关键词]麻醉学;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c)-098-02

teachingandartofanesthesiology

panGYong,wanGYulan,CHenBin

(affiliatedHospitalofnorthSichuanmedicalCollege,nanchong637000,China)

[abstract]toadapttheconversionofmodernmedicaleducationfrompurebiomedicalpatterntobiology-psychology-socialenvironmentalpattern,discussedtheteachingartandarteducationforanesthesiologyandshowedhowtocombinethescrupulousandrationalscienceeducationandtheromanticandsensibleart.Soastocultivateafreshgenerationofanesthesiologistswhohavenotonlyexpertiseandprofessionalskills,butalsouniqueideasofaestheticsandcreativity.

[Keywords]anesthesiology;teaching;art

现代医学教育正从过去的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模式。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这就决定了医学教育的特性。麻醉学的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理念和特性也要作出相应改进。艺术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强艺术教育是提高全体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将严谨的理性的科学教育与感性的艺术相融合,是当前麻醉学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

1麻醉学教学的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教学的法则和美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图像等手段,技巧性地运用教学情感,目的是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具有特殊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表演性、创造性,是促使学生积极向上的艺术。

麻醉学作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融合了内科学、外科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多学科知识。麻醉学一直被认为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辅助学科,不被学生所重视。同时传统教学存在方法单一,内容枯燥难懂,知识点不易掌握,无法进行临床实践等弊端,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长学制医学生对麻醉学理论的理解与技能的熟练掌握,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启发学生思维是教学艺术的核心,作为一名麻醉学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麻醉系学生的艺术教育

2009年2月,国家教育部下发《高校艺术教育的指导纲要》规定:本科院校将艺术教育列入必修课中,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获得两个艺术教育的学分。大学生若没有修满两个艺术教育学分,将不能毕业,这进一步强调了艺术在大学教育中的崇高地位。艺术教育可以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它将对当代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2.1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

医学生总是给人以不苟言笑、中规中矩的印象,通过参加文艺活动,阅读艺术类书籍,对其个性的养成、人格的完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能培养深厚的人文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并提高表达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给人以力量和启迪。同时,通过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其审美能力,激发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不断将外在的知识与能力转化为内在的素质,科技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1]。

2.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在麻醉学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的学生培养过程中,思想品德素质具有决定的意义。艺术教育的特点在于它可以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学生愉快地受到教育。方式上可以选择以各种文艺活动、讲课比赛,给学生以鲜活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对祖国的责任感,坚定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现、世界观和价值观。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麻醉科医生的勇敢和奉献,感动了全国的人民。可以通过舞蹈、创作歌曲、表演话剧等多种形式再现争分夺秒、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形象,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促使他们职业伦理价值观的确立[2]。

2.3培养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

医学院校课业繁重、毕业后高风险的职业特征往往给医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参加艺术活动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并增进人际交往,促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参加艺术活动,学生能够接受到艺术的熏陶,增加交流的范围,更新知识和观念,增进个人修养及内涵,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比较容易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在对麻醉系学生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与文体活动,教师也可以设计特定互动场景,要求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模拟麻醉医师与患者、其他科室医师、护士的沟通,讨论出最佳的效果。

2.4推动专业业务素质的提高

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技能都是以文化素质为基础的。对于麻醉学理论的理解,对于麻醉学操作的悟性,上手的快慢和管理的体会,都是基于文化素质的高低。在医疗活动的开展进程中,虽然医疗质量具有核心的地位,但一段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体验必然会使整个就医活动更富有效率,无论患者还是医者都会从中受益[3]。通过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可以不断地完善个性,使学生获得更加综合的学科知识,并发展自身的学术文化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学会解决复杂问题,增强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引导学生由单纯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向“理论-技能-人文”三者并重的实用型模式转变[4]。

总之,对麻醉系学生进行现代医学教育,应该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和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将严谨理性的麻醉学科学与感性的艺术教育结合起来,培养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品德高尚、具有独立的审美观和创新性、对社会适应良好且和谐发展的新一代麻醉医师。

[参考文献]

[1]何剑.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探析[J].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7,45(1):120-122.

[2]郭晓丽,王震,陈力勇,等.提高麻醉学临床教学质量的做法[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3):299-300.

[3]全守波,秦成名,刘菊英,等.强化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期人文关怀教育的探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7):2718-2720.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6

[关键词]腰-硬膜联合麻醉;老年人;经尿道前列腺离子电切术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0(b)-0116-02

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优点主要有手术简单、创口小以及手术恢复快,对治疗此病有良好效果。尿道前列腺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体弱多病患者,并且还伴有其他疾病产生,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大量的灌洗液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腰-硬膜联合麻醉和连续硬模外麻醉以及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进行对比,腰-硬膜联合麻醉的特点主要有见效快、完善阻滞、可控制麻醉平面和不受麻醉时间限制等,同时手术后可以应用镇痛效果[1-2]。虽然老年人(年龄>60岁)身体各项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逐年降低,但老年人手术过程中应用腰-硬膜联合麻醉,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为研究腰-硬膜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人手术的治疗效果,该院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到医院治疗的经尿道前列腺离子电切术及下肢骨折70例老年人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到医院治疗的经尿道前列腺离子电切术及下肢骨折70例老年人患者,年龄在60~80岁之间,体重在51.2~72.5kg之间,手术之前全部患者没有严重的心肺疾病,根据不同的方法平均分成两组:一组是观察组,一组是对照组,每组35例[3-4]。

1.2方法

在手术准备之前,调整和纠正患者的各种并发症情况,并提醒患者必须保持空腹状态。连续对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心电图、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病人取侧卧位。在手术过程中常规吸氧,手术完成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

观察组35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药物使用的比例如下:12例哌替啶,12例氟哌利多;9例麻黄素;在手术过程中药物的用量如下:哌替啶用量为0.25mg,氟哌利多用量为5mg,以及麻黄素为3.0mg。

对照组35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药物使用的比例和用量如下:30例哌替啶,用量为0.30mg;30例氟哌利多用量为7mg;12例麻黄素,用量为3.0mg。

1.3观察指标

手术过程中对平均动脉压、心电图、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并对液体出入量以及手术过程中辅助用药的情况作好记录;根据镇痛效果和肌松效果的标准对全部患者进行评分。

1.4治疗效果评判标准

根据镇痛效果的标准对70例患者进行评定:优秀:患者没有应用任何辅药物;良好:应用麻醉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不及格:镇痛效果对患者没有起到作用,改成全身麻醉。根据肌松效果的标准对70例患者进行评定:优秀:患者肌肉松弛,手术顺利进行;良好:患者肌肉较紧,但手术可以进行操作;不及格:患者肌肉紧张,手术无法顺利进行[8]。

1.5处理手术期间的情况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压低于30%的基础值被评定为低血压患者,应静脉注射麻黄素;心率55次/min,血氧饱和度

1.6统计方法

通过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该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通过χ2检验组间比,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

2结果

2.1最高阻滞平面到达时间

观察组以平均时间(6.2±0.6)min到达最高阻滞平面,而对照组以平均时间(12.6±2.4)min到达,观察组时间比对照组时间要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181,p

2.3对比手术过程中应用药物的例数以及用量

观察组35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药物使用的比例如下:12例哌替啶,占34.3%;12例氟哌利多,占34.3%;9例麻黄素,占25.7%;在手术过程中药物的用量如下:哌替啶用量为0.25mg,氟哌利多用量为5mg,以及麻黄素为3.0mg。

对照组35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药物使用的比例和用量如下:30例哌替啶,用量为0.30mg,占85.7%;30例氟哌利多用量为7mg,占85.7%;12例麻黄素,用量为3.0mg,占34.3%。

两组经过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药物的例数优于对照组的比例,观察组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用量,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

2.4手术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过程

麻醉之前观察组的血压为(95.3±12.9),对照组为(94.6±12.3);观察组麻醉3min后血压开始降低,而对照组麻醉10min后才开始有所下降,对比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

2.5发生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没有发生并发症,如恶心、头痛、腰痛以及呕吐等现象均无发生。

3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的变化,减少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总数,增加神经外组织的通透性,增大蛛网绒毛和椎旁间隙较小,提示应用椎管内麻醉进行手术时老年人病理变化和年轻人有所不同。目前,在我国主要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老年人的下肢和盆腔进行手术,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的特点主要有见效快、完善阻滞等[11]。由于老年人脑脊液压力较小,细胞外液少,在蛛网膜下腔下局麻药容易扩散,若单纯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就代表只要注射少许局麻药就可取得良好的阻滞范围;但单纯腰麻的阻滞平面很难控制,特别是老年人极易出现严重低血压,且极易发生并发症,如头痛、呕吐以及恶心等,因此单纯腰麻的阻滞极少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应用物,极易调整麻醉平面和注入硬膜外导管,可以随时增加局麻药有利于长时间手术[12]。

该组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以平均时间(6.2±0.6)min到达最高阻滞平面,而对照组以平均时间(12.6±2.4)min到达,观察组时间比对照组时间要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世江.腰-硬联合麻醉在盆腔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6):124.

[2]张晓红,肖晖.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手术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6):11-12.

[3]吴旭辉,罗良玉.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9,7(4):88-89.

[4]何景培,罗志丽,叶益汉,等.腰-硬联合麻醉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456-3457.

[5]王彩霞,邱颐,崔永武.腰-硬联合麻醉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6):722-723.

[6]钱斌,郭绍明,黄业农.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1):108-109.

[7]GlantzL,DrengerB,GozalY.perioperativemyocardialischemiaincatatactsurgerypatients:generalversuslocalanesthesia[J].anesthesiaandanalgesia,2010,91(6):1415-1419.

[8]林立朋,师敬利.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4):62.

[9]王钟宇,刘利佳.腰硬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手术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1,5(1上旬刊):77-78.

[10]吴旭辉,罗良玉.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9,4(4):20-21.

[11]HScheinin,tVirtanen,eKentala,etal.epiduralinfusionofbupivacaineandfentanylreducesperioperativemyocardialischaemiainelderlypatientswithhipfracture: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actaanaesthesiologica,2001,44(9):1061-1070.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7

【关键词】麻醉医师;基本功;素质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30-02

麻醉医师的基本功与素质将会对临床麻醉的进行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所以,麻醉医师应重视自身基本功与素质的夯实和提升,从而为有关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麻醉医师的基本功――精益求精的麻醉技术

作为一名麻醉医师,最基础最重要的便是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精益求精的麻醉技术[1]。麻醉医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其是理论家,更要求其是实践家,如此才能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如对心跳骤停的患者进行抢救时,需要予以紧急气管插管,假若技术水平不高,无法及时准确进管,将无法起到救治目的,反而会加重患者病情;在作硬膜外麻醉穿刺操作时,假若技术水平不高,无法穿入或者穿刺失误,将无法达成预期的麻醉目的。所以,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麻醉医师,应熟练掌握以气管插管以及硬膜外腰麻穿刺为代表的一系列麻醉操作技术。若想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要重视每一次参与实践的机会。对于麻醉医师而言,追求和培养自身精益求精的麻醉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

2麻醉医师应具备的素质

21职业道德

麻醉医师应牢固树立“救死扶伤,为患者服务”的思想[2],不断强化自身医德医风的培养和建设。麻醉医师应从心里热爱本职工作,如果不具备为事业献身的精神,那么将很难在工作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在临床实践中,麻醉医师应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心。麻醉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和患者的治疗密切相关,稍有疏忽,将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麻醉师在工作中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如麻醉操作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麻醉完成后落实定时随访工作。

22麻醉风险意识

作为麻醉医师,应积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从而真正做到依法行医。麻醉医师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心,不断强化风险意识,从而有效规避那些可以规避的风险。麻醉工作不仅带有一定的刺激性,而且带有较大的挑战性,所以,在麻醉领域最忌讳半懂不懂,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在麻醉操作中,应树立麻醉无大小的意识,充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麻醉医师应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应全面了解患者信息,包括病情、合并症以及手术方式等,从而积极落实麻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不可唯技术论,盲目地进行麻醉操作。对于麻醉医师而言,应做到胆大而心细,果断而不妄行。如有些麻醉医师虽然胆大,却没有做到心细,没有正确估计本身水平以及患者的实际承受能力,造成了不良后果,这也是麻醉风险意识不足的一个典型表现[3]。

23预判及应变能力

麻醉医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其变化,保持足够的警惕心,以防止和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若想具备这种预见性,则需要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术中密切监测患者,一旦发现问题或者征兆,应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小损失。假若予以迅速处理之后效果不理想,则应请教上级医师或者同行,集思广益,需求有效的解决办法。灵活果断的行为能力主要来源于日常的刻意训练,所以,麻醉医师应注重并善于培养自身紧张快捷的工作作风以及强大的紧急应变能力。

心理状态稳定与否将会对麻醉医师的临床操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心理素质优异的麻醉医师更容易做到遇事不乱,保持清醒,科学安排。优异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麻醉医师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技术水平,取得患者信任,减轻他们的疼痛,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若想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麻醉医师应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心,强化心理适应能力,从而保证自身思维能够在一个高度紧张的条件下正常运行[4]。

24创新意识

麻醉医师应积极了解本学科理论及实践的前沿发展。通过对大量中外文献的阅读,全面熟悉麻醉的发展情况,尤其要关注该领域中的热点问题。麻醉医师应该借助多种途径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强化创新意识。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后,可针对某个感兴趣部分予以文献综述,然后向全科医师进行请教和汇报,接下来由各位麻醉医师围绕报告内容进行相关讨论,将目光和话题集中在该研究领域的两大方面,一个是尚存在哪些不足,另一个是研究前景,从而找出和确立新的、有价值的科研切入点,最后予以相关的研究设计。如此一来,在开拓麻醉医师视野的过程中,使其科研思维能力得到积极锻炼[5]。

3结束语

在临床实践中,麻醉医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强化和提升麻醉医师的基本功与素质便显得尤为必要了。这一点应获得麻醉医师本人以及各大医院足够重视。只有如此,才能在麻醉操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麻醉服务,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提高手术成功率,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泳,陈莹,韩林立麻醉医师职业性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02:148-150

[2]姚立农麻醉安全的人为因素与麻醉医师的素质优化[J]中国医院管理,2010,12:44-45

[3]赵欣,王强,王增春,李彦平,田鸣,李树人康复专科医院麻醉医师规范化培训[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04:393-394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8

【关键词】异形;敷贴;研发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现代外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外科手术的领域和范围也日益扩大,新手术方式、手术器械、手术仪器设备不断推陈出新[1,2]。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当然患者对手术切口敷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美观又适用),对敷贴的选择,特别是不规则伤口对敷贴的需求,是手术结束后手术医生为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1研发的背景

在手术室临床工作中,每台手术结束后,手术切口敷贴的选择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现有敷贴商品大、中、小三种型号,可以满足一部分规则手术切口的患者需要,但大部分患者手术切口,特别是不规则手术切口,如整形手术、皮瓣转移术后的切口等,手术结束后还需要用纱布和消毒棉垫包扎,这样既增加了手术医生的操作流程,又耽误了下一台手术开始时间;同时还将影响到麻醉医生的操作甚至麻醉效果。2研发涉及的范围

在手术室的临床工作中,直肠癌mirs式手术后会切口包扎是关键,很难妥善固定,容易脱落,以至于会导致切口感染难愈合;乳腺癌手术的切口包扎目前需要15分钟左右,费时费力又影响麻醉呼吸的管理;脑外科手术的切口也同样不好处理,包扎起来也比较费时,并且还影响到麻醉的操作流程及麻醉效果;烧伤整形手术的患者更是麻烦,手术切口更是各种各样,现有的一次性敷贴无法匹配目前特殊的手术切口类型,针对诸多专业的不规则手术切口包扎,目前急需解决敷贴多样性的问题,然而多样性敷贴的设计和生产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伤口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产品销量、分类选择管理等等。如果能在手术台上现场制作手术切口的敷贴,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我们设计了现在这种自制一次性敷贴包。3设计的思路

3.1针对患者不规则切口我们设计的自制一次性敷贴包,包括一次性医用压敏胶、聚乙丙烯纤维等,单独分离分开包装,再组合为一个包装整体消毒,形成一次性消毒包。其特点:区分于一般敷贴,一次性医用压敏胶与接触伤口的敷料分离单独小包装;各层次材料分别被离型隔离纸保护。

3.2自制一次性敷贴包,见图1:该敷贴包包括托盘①;外包装膜②;相对独立包装并附于外包装膜②内表面的聚乙丙烯纤维③和一次性医用压敏胶④,其中所述一次性医用压敏胶④上粘接有离型隔离纸⑤。

图1

4设计的新颖性

自制一次性敷贴包经检索,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商业公司生产销售此类商品,本设计研发有明显的新颖性和临床经济价值。5讨论

在手术室临床工作中,自制一次性敷贴包它可应用于各类手术切口,特别是不规则手术切口,操作简单易行,在手术台上现场制作手术切口敷贴,既满足了规则手术切口和不规则手术切口患者敷贴的妥善固定,节约了手术时间又不影响麻醉操作及效果,促进了目前医院实行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及临床路径的活动。如自制一次性敷贴包应用在直肠癌mirs式手术后会的切口就能妥善固定切口敷贴,不会导致切口感染难愈合;应用在乳腺癌手术后的切口包扎中也不费时费力了,当然也不会影响麻醉呼吸的管理;应用在脑外科手术后的切口也同样好处理,并且不会影响到麻醉的操作;烧伤整形的异性手术切口用自制一次性敷贴包切口就更是好处理,这样既减少了手术医生的操作流程,又缩短了下一台手术开始时间;同时还将不会影响到麻醉医生的操作甚至麻醉效果。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中对临床路径的病种能起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研发的自制一次性敷贴包在临床上利于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9

【关键词】闭环控制;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智能麻醉机器人

automaticRobotResearchandDevelopmentandimplementationofintegratedintelligentanesthesia/ZHaoYang,LiKe-jun,HUaBo.//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6,13(35):121-127

【abstract】thisarticleattemptstointegrateexistinganesthesiadepthmonitoringfacilitiesandanesthesiamachine,putforwardakindofthedepthofanesthesiamonitoring(BiS,toF,ani)asthecarrier,basedoneeGdouble-frequencyindexunderthemonitoringoftheclosed-loopcontrolsystemofintelligentanesthesiarobotautomaticintegrationofdesignandrealizationofanesthesiamachineandallkindsofmonitoringinstrumentdatacompatibility,feedbackinformationandformaclosedloopcontrolsystem,throughtheautomateddruginfusionandadjustthefeedbackstrategy,usingtheleastamountofanestheticoptimumeffectofanesthesia,andshorteningtimeofpostoperativerevivalandraisethelevelofpostoperativerehabilitation,tothegreatestextenttoprotectthesafetyofperioperativepatients,atthesametimebymechanicalarmbasedoperationanesthesia,reduceanesthesiadoctorsworkpressure.

【Keywords】Closed-loopcontrol;Bispeetralindex;intelligentanesthesiarobot

First-author’saddress:ShenzhenCityLonggangDistrictmaternityandChildren’sHealthCareCenter,Shenzhen518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5.030

麻醉机主要用于实施麻醉、供氧、辅助或机控呼吸,是完成手g及麻醉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一台全身麻醉手术中,麻醉医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实施气管插管等操作后还需全程维护全身物引起的肌肉松弛,意识障碍,镇痛及手术刺激引起的呼吸循环波动等问题,为了完成高品质的麻醉,麻醉医师必须及时准确地处理大量的临床信息,这往往使医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出现失误的概率增加,长此以往也限制了麻醉师参与手术的时长。如何通过智能化机器人完成气管插管、拔管、吸痰等基础操作;如何科学精确地进行麻醉深度的定性定量分析;如何实现麻醉过程的自动控制;如何整合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tCi泵对麻醉剂量进行及时有效的自动补充,通过麻醉深度监测系统对麻醉效果的准确自动测量和维持);如何通过机器的手代替医生的手,从而减轻麻醉医师工作压力,有效减少麻醉失误率,遏制麻醉医师执业耗竭及职业倦怠等不良态势,已经成为当今麻醉领域的当务之急。

为了顺应精确医疗的发展趋势,结合数字化、智能化的医疗发展要求,本文设想以脑电双频指数为基础,结合肌松及镇痛监测,试图提出一种闭环控制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麻醉机器人的设计构思。

1智能化自动化麻醉机人研发的可行性

在全身麻醉过程中,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很重要。最近几年在麻醉深度的监测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比如在脑电双频指数反馈调控下靶控制输注用于全麻手术,通过BiS监测指导术中控制不同的麻醉深度;通过肌松监测仪了解应用肌松药后机体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阻滞程度和恢复状况,通过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判断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上述监测手段只是实现了麻醉深度控制的智能化及精确化,让智能机器人具备一定的“智商”,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机械臂取代甚至超越人的工作能力与极限水平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可以设想如果给智能化的麻醉控制系统增加智能化机械臂及语音识别对讲功能,智能麻醉机器人的雏形就已经形成。

目前的现状是:由于临床环境的复杂性和患者个体的差异性,即使是临床技能高和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也难免发生给药过多而导致心血管或神经损伤等事件,或是药物不足而发生术中知晓,泵注系统与操作系统并没有与患者监测系统建立有效反馈机制。在设备方面麻醉机与监护仪数据兼容性差,很多操作仍然停留在人工控制阶段,在这种模式下,麻醉医师通过观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深度,然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调整物的泵注浓度,这种方式也就是经常提到的开环tCi系统,由于BiS、toF、ani监测均为独立仪器模块,医疗资源没有很好的整合到一起,加之各种监护连接线错综交杂,手术室空间浪费大,整体使用成本高,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采用的这种模式限制智能化麻醉机在临床中的大幅推广应用,也导致麻醉医生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发生猝死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拓展研发一款具有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的麻醉机器人更值得期待。

当前,医疗机器人是全球各国医疗行业追逐的热点。1994年美国Computermotion公司成功研制出aeSop(伊索)手术机器人并获得了FDa认证[1],成为第一种能够用于微创手术的医用机器人产品,在心脏、胸外、脊柱等多种外科领域有广泛应用。1996年Computermotion公司在基于aeSop的研究基础上开发出功能强大的视觉系统,推出了ZeUS(宙斯)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其最初来源主要为心脏手术设计,后逐步扩展到微创伤手术。著名的“林白手术”开创了远程手术的先河[2],该系统让外科医生突破了传统微创手术的界限将手术精度和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近年来我国的深圳迈瑞生物医疗公司推出国内首款电子化、插件式麻醉机watoeX65,将麻醉机与监护仪的有效资源整合到一起[3],表明我国在智能化麻醉监护设备的研发生产方面已经迈开了成功的第一步。

2智能化自动化麻醉机器人的设计构想

2.1以麻醉深度监测(BiS、toF、ani)为载体,基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的闭环控制系统构建自动一体化麻醉机器人的“心脏”。在设计麻醉闭环控制软件之前应先了解各个零部件的相关功能及概念。

2.1.1tCi自tCi被提出来后,就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研究,第一个商业化的tCi设备是Gepts于1987年提出来的,marsh在1991年对其行改进,1996年由Kenny等设计研制成功推向市场。送个系统的核心也在于输液泵的中央处理器,它将计算机及其控制软件都合成到一起,所以这个tCi系统是一个一体化单一物注射的系统。输液泵通过电子编码与Diprifusor模型进行信息的通信,并且送两种微处理器运用各自的数学模型进行运算,计算机将以往研究得到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通过编程的方式存在计算机中,麻醉医生只需要把患者的年龄、输注速度、体重和靶浓度在软件界面上输入,系统就会自动调节,tCi系统可平稳、精确控制血药浓度[4]。absalom等[5]用piD控制原理优化调整丙泊酚目标靶控输注的效应室浓度,先是所有患者统一使用效应室浓度的tCi模式诱导,麻醉维持转用闭环靶控输注控制。靶控输注可更好地抑制应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使麻醉更为平稳,苏醒更为迅速[6-7]。

2.1.2脑电双频指数(BiS)narcotrend脑电监测目前正日益受到重视,通过脑电信号的监测来调整麻醉深度的变化,不但可以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刺激对机体的伤害,而且对于正确合理使用物,促进患者早期恢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

2.1.3镇痛/伤害性刺激平衡指数(analgesianociceptionindex,ani)意识的消失只是麻醉的基础,BiS和nt等技术只是对于镇静程度的监测,ani是一种新研发的分析HRV的方法,可以对伤害性刺激和镇痛水平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评估。从而实时监测患者全麻中的疼痛水平,指导临床用药。目前有很多文献研究证实ani是评估疼痛/镇痛平衡的可靠指标,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9-10]。

2.1.4肌松监测四个成串刺激(toF)又称连续四次刺激,用于评价阻滞程度,是临床应用最广的刺激模式。肌松监测是通过刺激周围神经,引起患者肌颤搐来观察肌松药效及发现肌松药敏感的患者和评价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程度。

有国外专家指出,闭环靶控作为一种新技术,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只是时间问题[11]。在镇静药物输注方面Hemmerling等研发了世界首例完全自动化的麻醉输注系统mcSleepy并成功用于心脏手术等。在一系列的随机临床试验中,均显现自动控制系统在很多方面可以达到甚至超过麻醉医生的手动调节[12]。

在整个闭环输注系统中,注射泵是物与麻醉深度调控的桥梁,本文的设计思路是将目前大多数医院麻醉机的设备如BiS、toF、ani、eKG等整合到一起,内置于麻醉机系统内,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以麻醉深度监测(BiS、toF、ani)为轴心,将患者的基础数据信息及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的数据信息整合到一起,共同输入麻醉机的中心控制系统通过电脑分析,类似于人的大脑一样,将最终的输出信息传递给执行单位:tCi泵及麻醉机控制系统,由此而形成一套集麻醉深度监测、自动分析、反调控的麻醉闭环控制软件。

2.2优化并拓展麻醉机主控界面硬件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整合集中控制的概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医疗设备中。目前所有麻醉机的主要结构包括通气装置、麻醉蒸发器、麻醉呼吸机和麻醉环路等,麻醉机主控界面比较单一,麻醉机的操控仍然停留在人工控制阶段,麻醉主要包括镇静、镇痛、肌松,其中麻醉深度的监测发展最快,不仅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催眠和镇静,也为闭环控制系统铺就了道路。本文设计的麻醉机在智能化、集成化、高效化等方面均有所改进,主控硬件系统包括个部分:信息输入及收集模块、中央分析处理模块、输出控制模块、显示输出管理模块、安全报警及应急模块。

2.2.1信息收集输入模块一般信息的输入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患者的基本信息的输入只需要麻醉医师输入住院号或者手腕带上的条形码即可以自动生成,信息核对的第二个保险锁是麻醉机侧边的机械臂及显示屏上部中间的摄像头,在机械臂的前端及显示屏上部中间安装有红外线脸谱识别及智能语音系统,病房在办理住院手续时即可录入患者相关脸谱信息,机械臂的智能语音系统在脸谱核对无误后将给出关怀性的安慰语句:“您好,请不要紧张!”、“祝您早日康复!”,这样麻醉医师在手术前只需要对基本信息及手术方式再次核实即可,麻醉机相关显示模块界面将会自动核实信息,并提示建议麻醉选择方案、用药方案(诱导、维持初始剂量)。当然,对于头面部外伤手术,术前已实施备皮或包扎引流的患者,脸谱识别系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术中收集信息包括两部分:呼吸方面及麻醉深度监测数据收集。(1)呼吸方面的信息收集主要是气体流量、呼吸回路压力与浓度信息的收集。传感器的选择及材料十分重要,该模块借鉴目前最先进的热祖丝式流量传感系统,能准确监测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呼吸回路压力、气道阻力、平台压、肺动/静态顺应性、吸气平台压力、氧气浓度、呼气末Co2分压、呼吸频率及波形等指标,并将监测结果实时体现在显示屏上,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内置储存系统保留。该传感器采用电子流量传感,颠覆了以往采用压力传感器的各种弊端,使用寿命更长,受呼吸回路中水汽及管道死腔量影响更小,所收集数据的精确度也更高,麻醉机中央控制器可能根据此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调节,在缺氧或断氧的情况下,呼吸回路压力的压力将会发生改变,管路监测数据将会及时准确传送给控制中心以尽快启动应急模块。(2)麻醉深度相关指标的监测数据收集:除术中基础生命体征的监测外(HR、t、Spo2、R、Bp、petCo2等,特殊手术术中监测pwCp、CVp),麻醉深度相关指标的监测数据收集自然是输入信息的重点,术中通过脑电双频指数反馈调控下靶控输注,通过BiS监测指导术中控制不同的麻醉深度;通过肌松监测仪了解应用肌松药后机体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阻滞程度和恢复状况,通过ani对手术刺激及麻醉镇痛深度进行评估,这些数据将快速传送给中央处理模块,本麻醉系统也可以吸纳机械臂提供的摄像数据传送给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根据数据综合分析并按照设定值计算出所各数据端口合适的调节值。

2.2.2中央处理单元它相当于本款智能麻醉机器人的“大脑”。通过将实时监测到的血浆浓度或用适当的参数(如BiS、toF、ani数值)等指标进行反馈,自动调整输注速度,使药物浓度在设定的范围内波动。中央处理单元建立了一个关于麻醉临床路径及专家应急处置系统,该系统通过术中分析采集到的监测指标、对医生的用药、麻醉机的调控提供指导性意见。中央处理系统的另一个数据库是该中心结合机械臂前端的的无线摄录传输部件,或者外置于普通手术无影灯的独立摄录系统将每一个术者的手术过程摄像储存并按病种及手术类型分类,每一种术式达到一定数量后,中央处理系统将会进行数据分析并释放记忆功能,麻醉医师将医师操作关键结点的刺激强度提前做出标识,结合心率变异性分析(HRV)判断伤害性刺激对自主神经系统(anS)的影响,从而通过tCi泵注调控麻醉深度。由此可见,中央处理控制系统已逐渐倾向于仿真技术,可以模仿麻醉医生的判断处理过程。

2.2.3显示输出信息单元将各个模块监测到的数据信息集中体现在显示屏上,各显示屏界面可以随时切换,也可以做放大或缩小处理。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包括BiS、toF、ani值、气道压力、肺的动/静态顺应性、潮气量,氧浓度、通气量、压力曲线(平台压、峰压)、p-V环、V-F环、呼吸曲线、输入的控制参数值等一些数字信号和图形信号。

2.2.4输出控制单元(1)麻醉机通气功能的控制:麻醉机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等初始参数主要依患者身高、体重等信息自动生成,术中根据麻醉深度及气道压力、肺的动/静态顺应性、压力曲线(平台压、峰压)、p-V环、V-F环、呼吸曲线等参数切换呼吸模式,调整呼吸频率。(2)麻醉深度输出后的反馈控制,通过tCi系统实现麻醉深度与tCi的有效自动调控。正确的药物模型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是实现tCi技术的基础,本系统tCi泵外置于麻醉机侧边,tCi泵有USB数据线路端口与麻醉机的中央控制系统相连,闲置或停用时可以通过收缩杆回缩于麻醉机内以减少空间,也便于麻醉机整体移动,该输出控制单元具备自动纠错功能。

2.2.5安全监测及应急启动模块安全监测包括:凡模块监测项目均配备安全监测系统,麻醉医师可以预先针对报警范围进行设置,术中一旦出现异常,该机器人显示屏面板能够通过语音系统及界面闪烁、颜色变换等多种方式进行提示。麻醉机应急启动模块包括应急供氧、显示器应急启动、应急供电、故障分析排除系统。在中央控制系统死机的情形下也配备手动启动装置,每次手术前所有的显示及工作系统会在1~2min内完成自检。一般麻醉机的气源均为外接中心供氧或氧气瓶,该麻醉机器人内置电动电控呼吸机,能够在断氧或者氧气压力持续降低的情况下,以变压吸附(pSa)技术为基础,从空气中提取氧气自动补充气体进行通气,保证患者的安全,为稳妥起见本麻醉机还特别内置20L小型氧气瓶,在氧气压力不足或者断氧、缺氧的情况下作为应急补充补充供氧。应急供电:麻醉机供电系统具备交流、直流及停电状态下的自动切换系统,此供电系统也可以同时满足内置的麻醉深度监测系统(BiS、toF、ani)及监护、tCi系统的应急供电,并在显示屏上体现剩余耗电量及时长以利于麻醉医师合理分配电源。

故障分析排除系统:目前的麻醉机及监护设备一旦发生损坏,只能提示报警,而不能有效分析并排除故障,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麻醉医师或者工程技师到场排除故障,或者直接现场更换麻醉或监护设施,如此费时费力,给手术也带来一定干扰,本系统能在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启动自检系统,各模块功能一体化但结构相对独立单元便于拆卸,一旦出现故障主显示屏上可以及时提示可能发生的原因,以指导麻醉医师按照提示逐一排除以逐步实现其功能恢复。

为节省空间,充分利用资源,现行的监测系统大多以插件形式体现。有资料表明插件技术的使用便于将智能麻醉系统整合到现有的手麻系统中,实现了系统功能的扩展[13],该机器人两大关键部件是监测系统和反馈输出控制系统,将两者进行整合即可形成闭合环路。上述5个模块的所有显示屏为触摸屏格式,各模块显示界面可以放大、缩小,也可以根据手术情况有选择性体现(麻醉医生可以设定非重点关注显示数据在后台体现,必要时随时切换),显示屏端口可以通过无线装置与患者监测装置连接(无线信号不佳时可以通过有线方式连接),这样就避免的术中监测时各种监测线路的错综庞杂,可以有效节省手术室空间,也便于医护人员活动方便,在无线信号或局域网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传统的有线线路连接,各术间麻醉机及监护仪数据信息与麻醉中央控制室数据信息共享,在输入密码后通过无线蓝牙或wiFi也可以将报警信息及实时数据动态显示在个人手机上,实现手术室一定范围内全方位监控,在麻醉值班室或办公室,科主任也可以随时点阅每一个手术间顾客的实时信息,便于集中管理。监测及反馈系统的储存器可以实现对手术病例监测数据的回放,有助于教学及医疗纠纷的解决。为了进一步优化麻醉机空间布局,呼吸回路的钠石灰及风箱,20L备用氧气瓶、气体挥发罐均内置于麻醉机体内、tCi泵在非工作状态也可回缩于麻醉侧边,

同时将上述显示模块整合为一个总显示面板,总显示面板具备防水防干扰功能,根据上述功能划分为5个显示工作区,该面板类似于笔记本电脑,在非工作状态可以折叠,麻醉机显示面板的下端设置一滑拉式抽屉样工作平台,便于麻醉医师放置其他物品。麻醉机的非功能区配置有仪器卡槽以便于以后其他功能的拓展与开发。

2.3麻醉基础操作通过机械臂实现它相当于本款智能麻醉机器人的“手”。机械臂分布于麻醉机主体结构的右侧端,在非工作状态处于收缩状态,机械臂类似于“人”的手,可以自由活动(可完成抓持喉镜、气管导管、吸痰管等操作),所不同的是其前端的“手臂”段体中央部分内嵌置有一活动性的“副手”,在实施气管插管、拔管、吸痰等基础操作时,“副手”可以很好的协助主手臂完成相关操作,完成相关操作后“副手”自动缩回与主手臂并为一体。机械臂内置有两个摄像与红外线探测仪,分别位于前端的“手”部与中段的“肘部”,前端的“手”部指段摄像与红外线探测仪在诱导成功后,该机械臂的“手”指可以伸进患者咽喉部通过视频摄录系统了解插管困难度,手”指的前端可以设计为内面凹陷可以自由开闭状,导管伸出“指”端2~3cm后,在该“手”指的夹持及以摄录系统的引导下直接完成气管插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可视喉镜的功能并且不需要导管管芯(当然机械臂也可通过抓持喉镜完成气管插管)。在中央控制系统的指导下完成麻醉基础操作成功后,机械臂的“肘部”摄像与红外线探测仪可以协助氧流量及浓度传感器了解导管是否脱落,“手”部指段可以协助托举固定呼吸回路螺纹管,当其高于头部支架时可以摄录监视手术全过程并储存、记忆,同时将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单元,以指导麻醉深度的调节。

2.4可视化及摄像存储功能通过机械臂“主手”前端手指的实现机械臂“主手”前端的食指有摄像头,可以全程记录储存手术过程,与无名指的红外线探测仪及中指的“超声”探头端按需共同完成机械臂的可视化功能,小指的前端内接应急供氧通道,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实施高频喷射通气。

2.5麻醉呼吸环路的消毒、湿度控制等问题的实现通过内置呼吸环路自动消毒系统实现呼吸环路的消毒;由于该麻醉机的智能化水平高,可以有效减轻麻醉医师工作压力,因此连续工作的机率很高,为消除手术患者气道方面交叉感染的机会,除每台手术及时更换螺纹管外,本麻醉机内置有呼吸环路消毒系统,术后通过气体喷雾消毒15~30min达到消毒的目的。

麻醉机呼吸回路的温度及湿度控制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术后康复。改善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推广,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14]。湿度过高容易导致螺纹管积水,影响各种气路感应器的监测敏感度及准确性,同时增加气道阻力,严重时引起肺部感染,湿度过低容易导致气道干燥引起肺损伤,该麻醉机器人可以显示呼吸回路的温度及湿度实际值并将其维持在合理区间。

2.6自身平移功能通过加装有智能动力系统的万向轮实现它相当于本款智能麻醉机器人的“腿”,机器人在初次进入手术间,即能通过机械臂摄像头观察录手术间及周围布局情况,甚至可以记忆手术间内医务人员的基本相貌信息。由于该麻醉机使用范围广泛,为方便移动,该麻醉机底部加装直流电电动机,实现双轮驱动,每台手术结束后可以在声控或遥控器的指导下自由平移归位。

3本设计可以实现的目标

(1)通过闭环控制系统科学精确地进行麻醉深度的定性定量分析,实现麻醉过程的自动控制。(2)将麻醉机与监护仪整合,优化现行医疗资源配置,减少医疗仪器使用支出,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通过tCi泵对麻醉剂量进行及时有效的自动补充,通过麻醉深度监测系统对麻醉效果的准确自动测量和维持)。(3)麻醉科住院总医生可以在总监控平台监控每一个手术间的麻醉患者动态,并可通过视频对手术患者实施远程调控或者远程对讲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4)根据以上所述,该自动化麻醉系统在非工作状态的闭合状态下类似于一个有轮轴的“集装箱”,具备移动式麻醉平台的功用,由于体积小,移动方便,对于手术室外的麻醉及无法脱管的转诊患者的安全保障方面也可起到独特的作用。(5)可以实现打印输出标准版本的麻醉记录单。(6)随着国内麻醉危机模拟病例系统的有序开展,机器模仿麻醉医生对于术中突况作出判断处理的构想已经变成现实。本系统通过收集各项参数(包括机械臂收集的临床场景)进行综合判断控制麻醉的实时状态,并提示下一步的处理方案,以实现麻醉的最优化管理和自动控制。(7)可以通过该麻醉机机械臂的“主副手”实现各种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深静脉穿刺等操作,具体设计思路为机械臂“副手”其中一根的手指具备超声探头的引导定位功能,能识别神经及血管、椎体等回声不同的结构,能模拟麻醉师熟练地完成神经阻滞及椎管内阻滞等区域麻醉操作,除此之外该机械臂还可以成功完成药品识别、抽药、配药及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的分类、面罩喉镜的归位等操作,减少麻醉护士及麻醉医师的工作劳动强度。(8)全紧闭麻醉被证明能安全用于成人[15]与小儿[16]全身麻醉,据报告ZUeS麻醉机采用涡轮增压喷射式麻醉气体给药方式,减少麻醉气体随废气排出,实现全紧闭麻醉[17]。2009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关于处理麻醉气体泄漏的专家共识》指出:通过规范的操作常规束减少麻醉废气对工作环境的污染;最大程度地保护相关人员的健康[18],未来也可以实现吸入性废气的无害化排放及挥发罐的智能化及气体兼容。如何实废气与氧气的初始混合气体经有效过滤后再次循环利用,最终达到无害化排放标准既节省氧气用量又不污染手术室环境,如何通过气体浓度、沸点补偿等机制、实现挥发罐的智能化及兼容性均值得期待。

4展望

2000年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辅助手术系统在临床获得完全的使用许可。手术过程中,术者在主控制台通过三维成像系统控制机械手臂进行手术操作[19],而麻醉机器人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人体生理功能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麻醉深度控制比较复杂,有关“麻醉医师紧缺、工作压力大导致猝死急需大力扩编麻醉医生”与“通过麻醉机器人即将取代麻醉医生”的争执一直没有停止过,文献[20-21]曾指出“麻醉智能麻醉机器人系统不能完全替代麻醉医生的工作,但是它可以及时提醒麻醉医生改正错误的麻醉方案,切实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国外调查表明,约7成医生认为20年内将进入人工智能医疗的时代。随着医疗工程技术与数字化医疗的不断融合发展,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在麻醉过程中精确控制麻醉深度,这种理念与现行的精确医疗也是不谋而合的,作为麻醉同仁有必要思考并持续改进。笔者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基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的完全自动化的闭环靶控输注系统将推动自动一体化智能麻醉机的快速发展,智能麻醉机或麻醉机器人在日常麻醉实践中也会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麻醉师实现保驾护航实施精确麻醉的得力助手。

此文的构思已申请国家专利,在此感谢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与努力!

参考文献

[1]BuchingerH,KreuerS,paxianm,etal.Desfluraneandisofluraneinminimalflowanesthesia.Consumptionandcostwithforcedfreshreduction[J].anaesthesist,2006,55(8):854-860.

[2]BaUesterp,JainY,HaylettKparisonoftaskperformanoeofrohoticcameraholdersendoassistandaesop[J].intemationalCongressSeries,2001,1230(1):1100-1103.

[3]王猛,杨宇光.迈瑞watoeX65麻醉机用于临床的精确性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3):69-70.

[4]王若松,刘中华,何静,等.静脉物与输注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4.

[5]absaloma,KennyG.Closed-loopcontrolofpropofolanaesthesiausingbispectralindex:performanceassessmentinpatientsreceivingcomputer-controlledpropofolandmanuallycontrolledremifentanilinfusionsforminorsurgery[J].BritishJournalofanaesthesia,2003,90(6):737-741.

[6]张艳茹,王社军,霍书琴.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8):47.

[7]张华丹,张英,魏薇,等.靶控输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5):16-17.

[8]mylespS,LeslieK,mcneilJ,etal.Bispectralindexmonitoringtopreventawarenessduringanaesthesia:theB-aware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J].Lancet,2004,363(2):1757-1777.

[9]Jeannem,ClmentC,DeJonckheereJ,etal.Variationsoftheanalgesianociceptionindexduringgeneralanaesthesiaforlaparoscopicabdominalsurgery[J].JClinmonitComput,2012,26(4):289-294.

[10]Jeannem,LogierR,DeJonckheereJ,etal.Heartratevariabilityduringtotalintravenousanaesthesia:effectsofnociceptionandanalgesia[J].autonneurosci,2009,147(1):91-96.

[11]Hemmerlingtm,CharabtiS.mcsleepytm-acompletelyautomaticanesthesiadeliverysystem[J].anesthesiology,2009:460.

[12]Liun,RinehartJ.Closed-looppropofoladministration:routinecareoraresearchtool?whatimpactinthefuture[J].anesthanalg,2016,122(1):4-6.

[13]何虎,周庆利.基于BiS和tCi的闭环麻醉给药控制软件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10,5(9):35-37.

[14]蔡燕萍,凌捷,黄万民.网络安全扫描系统中插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7):1437-1440.

[15]王立萍,郑方,李恩有,等.七氟醚和地氟醚紧闭循环麻醉下神经外科手术后病人肾功能的改变[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9):657-659.

[16]武江霞郑方王四清等七氟醚低流量满刻度吸入紧闭麻醉法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2):113-114.

[17]于天超,林万春,孙启芳.采用宙斯麻醉机自动控制系统全紧闭麻醉七氟醚的消耗[J].黑龙江医学,2012,36(2):98-99.

[18]叶铁虎,徐建国,王俊科,等.关于处理麻醉气体泄漏的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3):194-196.

[19]DiodatomDJr,DamianoRJJr.Roboticcardiacsurgery:overview[J].SurgClinnortham,2003,83(6):1351-1367.

[20]azadeha,Saberim,JavanmardiL,etal.Developingexpertsystemondecisionmakingunitefficiency[C]/pro-ceedingsofthe2008iee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dustrialelectronics[a].2008:809-816.

麻醉学专业前景篇10

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广西南宁530409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使用浓度不高的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近3年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0例,根据麻醉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丙泊酚、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复合液进行静脉全麻;观察组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液进行静脉全麻。结果两组t2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都大于t1时间点,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3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麻醉剂中止至气导管拔出时间值和所有时间点血氧饱和度值经过对比后,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浓度不大的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芬太尼实行麻醉术可以提高全麻的镇痛效果,减少患者应激反应的出现率。

关键词利多卡因;丙泊酚;芬太尼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4(b)-0102-02

[作者简介]王家伟(1974.6-),男,广西北海人,大专,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邮箱:250774841@qq.com。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具备非常多的优势,近几年来被普遍地使用在临床手术中[1]。而术前的麻醉可以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所以对其开展深层度的研究很有必要。为探讨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使用浓度不高的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的效果。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20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丙泊酚、利多卡因、芬太尼复合液静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例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在26~70岁间,手术时间范围在45min~1.5h内,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4例;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25岁,手术时间和观察组一样。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麻醉方法

全部患者被送入到手术室之后,医护人员对其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的具体情况进行常规的监察,给其构建静脉通路,同时按照速度为15mL/(kg·h)对患者开展复方氯化钠输注[2]。对患者静注剂量为0.5mg的阿托品注射液,然后连续使用芬太尼剂量为3μg/kg、咪达唑仑剂量为0.029mg/kg、阿曲库铵0.6mg/kg和异丙酚的剂量均为2mg/kg的配方分别对患者开展静推麻醉诱导,完成后在其气管里面插入气管导。①观察组:在容量为200mL的5%葡萄糖中分别加入:剂量为400mg的丙泊酚注射液、剂量为150mg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分次静注剂量为0.1mg的芬太尼注射液以及25mg阿曲库铵的阿曲库铵0.6mg/kg,保持速度在50~80滴/min范围内对患者进行静滴。②对照组:同样在容量为200mL的5%葡萄糖中加入:剂量为400mg的丙泊酚注射液、分次静注剂量为0.1mg的芬太尼注射液,再加上分次静注用量为25mg阿曲库铵的琥珀胆碱,维持速度在每分50~80滴的范围内给患者进行静滴。同时全部患者都需要相关的麻醉机对其呼吸进行控制,潮气量维持在7~9mL/kg为最佳情况,患者的呼吸频率合格的范围为12~15次/min。在手术到胆囊切除期间不再对其进行静滴麻醉剂。当手术完成后,若患者意识保持清醒且睁开眼睛,同时其可以恢复自主呼吸,并且潮气量在6mL/kg以上,医护人员可以对其继续实行吸除口咽少数泌物的措施,将气导管拔出,将其转送到病房。

1.3观察指标

将患者进入手术室的初始时间标记为t1,手术进行15min后的时间标记为t2,同时手术完成至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的5min标记为t3,并且每个时间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科学的观察。

1.4统计方法

全部资料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取(x±s)来表示,组间的对比运用t开展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在t2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都大于t1时间点,并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麻醉剂中止至气导管拔出时间值和全部时间点血氧饱和度值经过对比后,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与通常的外科类手术对比,大部分医院均是多名患者连台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常需要麻醉可以配合手术的步奏,也就是手术完成后患者可以马上清醒且将气导管拔出后立刻将其送回病房为宜,所以,麻醉方法和药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需要特别留意[3]。

以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使用的是丙泊酚、芬太尼以及阿曲库铵三者结合的全麻术。由于丙伯酚具备见效迅速和作用时间短等多种优势,非常适合实使用在短时间的小手术中,因此最近几年,其在临床中使用的范围非常普遍[4]。可是丙伯酚由于受到剂量和注射速度两者的影响,其同时还具备着对呼吸形成抑制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造成患者的呼吸变浅与变慢以及脉搏的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芬太尼属于作用较大中的一种药物,其重点对大脑皮层下起作用,在降低具有伤害性特点刺激传导的背景下,提高其对应激反应起到的抑制作用。同时丙伯酚还能够有效地抵消患者因为使用芬太尼而出现的恶心以及呕吐等不良反应[5]。该研究发现,在手术中使用此麻醉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有手术时镇痛效果不佳,出现较强应激反应等。

利多卡因属于一种具有麻醉效果还不错的局部麻醉药,其能够使用在静脉全身麻醉术中。可是因为其达到麻醉效果的剂量大致和其致人中毒的剂量相同,如果给患者使用的量过大时非常容易造成低心排综合征的出现。根据研究可知,麻醉术中使用剂量较小的利多卡因能够对大脑形成保护的功能,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对由于插拔气导管而产生的心血管反应现象起到抑制的作用。另外,剂量较小的利多卡因还可以减轻支气管痉挛的情况,并且其对于镇痛和抗炎均可产生有效的作用,减少其他麻醉药的用量,能够准时在手术完成后推动肠道功能得到恢复等效果。

综上,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能够对全麻手术的镇痛效果起到提高的作用,并且减少患者出现应激反应的机率。而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取该方法进行全麻术,可以达到不延长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以及呼吸恢复良好的效果,进而确保手术可以正常开展,对患者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崔伟华,谭红,韩如泉,等.小剂量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维持效应的影响[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0(1):256-257.

[2]孟庆贤.利多卡因、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胃镜检查术[J].中外医疗,2011,25(7):149-150.

[3]刘正英.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0(4):198-199.

[4]王乐,杨平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1(20):247-248.

[5]徐广民,林涛,范丹,等.利多卡因与不同剂量曲马多预处理缓解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25(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