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导策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0:57

影视编导策划篇1

一、专业介绍

西北大学是全国最早开设影视教育的综合高等院校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设了电影课程,1987年至1998年在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了影视文学方向本科班,同时在文艺学专业招收了3届电影美学方向硕士研究生。2001年戏剧影视文学本科专业正式获得批准,2002年成立广播电影电视系,2003年成功申报了西北第一家电影学硕士点,2010年获准艺术专业硕士学位(mFa)授权点,2011年获得戏剧与影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迄今为止,我校在影视领域卓有成就的校友有:作家贾平凹、迟子建,编剧张子良、孙皓晖、延艺云、吴克敬、和谷、庞一川等,导演黄建新、丁黑、周友朝、张汉杰、张晓春等,影视学者薛迪之、郑定宇、刘建勋、高尔纯、李道新等。被誉为“中国西北影视人才的摇篮”。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部门,培养具备广播影视学、策划与管理学、语言文学及艺术学、新闻与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从事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管理部门、影视制作公司、影视相关媒体以及企事业公关、宣传部门的创意策划、编剧、撰稿、栏目编导、影视制作等广播影视艺术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新媒体时代对影视艺术与传媒人才的迫切需求,遵循广播影视艺术、传媒与产业规律,本专业突出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包装、制作、营销等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门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戏剧影视基本理论,具备剧本创作、戏剧影视艺术创意、策划和批评等方面素养与能力,适合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公司、戏剧院团和互联网新媒体公司等机构从事戏剧影视文艺创作、节目策划编导与编辑以及理论研究等工作。

二、招生计划

影视编导策划篇2

今天召开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和总局党组要求,部署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今天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科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思路措施,为我们全面做好“十三五”规划,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新发展、开辟新局面,提供了重要遵循。在编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XX同志和XX同志分别介绍了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打算,大家也提出了意见建议。我感觉,第一,前一阶段科技司、数字出版司等司局和相关单位已经作了不少扎实有效的工作,应该说,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有了较好的基础;第二,今天会上同志们提出的不少意见建议,都很好、很有针对性,接下来我们要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很好地研究吸收。

这里,我就做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首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和把握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如何紧紧围绕这个大逻辑,精心谋划“十三五”规划,推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是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当然,这也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第二,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自身改革发展来看。“十三五”时期也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转型升级、改革发展十分关键的时期。科技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驱动力。每一次最新科技的应用,都深刻改变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面貌,推动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新发展、新飞跃。特别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互联网应用创新加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迅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发展正迎来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对媒体来说,科技也是生产力,科技也是竞争力,科技也是影响力。没有领先的科技,就没有领先的媒体。加快科技的建设发展,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来说,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如何立足实际,顺应趋势,真正从关系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生存竞争和未来发展的高度,着眼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支撑和驱动作用,精心编制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总之,我们必须从政治的、大局的和战略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态度,来认识和做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科学做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要求很高的工作。编制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要紧紧围绕“发展”二字做文章,在“创新、协同、可持续”上下功夫,着力描绘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使之真正成为“十三五”期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工作的行动指南,全面指导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在“十三五”时期的新发展。这里,我想强调几点(五个要)。

一要总结经验。“十二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总局党组部署,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创新发展,各方面都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传统媒体基本实现数字化,数字新媒体新业务发展迅猛,制作、出版和播出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传输覆盖和发行放映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传播能力显著增强。重点惠民工程项目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推进,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数字音频广播、中国巨幕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相关标准的制订取得突破,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管理工作明显加强。编制“十三五”规划,要认真总结“十二五”的成绩和经验,以便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巩固和坚持下去。有的工作过去一直在做,已有显著成绩,但还没完。比如数字化,要到2020年完成模拟到数字的全面转换,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有的工作过去也在做,但还只是开始。比如数字高清、超高清,现在还很不够,必须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等等。当然,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认真查找问题和短板。我们既要对问题和短板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又要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这样才能推动科技工作不断顺利向前。

二要认清形势。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必须胸怀大局,深刻认识和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使规划的内容真正体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要求。一是要准确把握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宣传思想工作、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三网融合与信息化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方面,分别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明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网络强国、数据强国的目标。其中很多都涉及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工作。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二是要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特别是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目前从全球范围看,技术的发展正推动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创新驱动已是大趋势,并呈现宽带建设加速、融合发展加速、市场竞争加速等鲜明特点。我们必须适应大趋势,加快创新步伐,大力推动宽带建设,大力推动融合发展,积极主动参与竞争,抢占技术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三是要准确把握新闻出版广电技术、业务发展的新情况新需求。现在来看,未来广播电视将是以云平台为基础,以移动和宽带网络为连接,以大数据分析业务模式为支撑,以智能终端为呈现载体的多内容多业务多功能混合传播形态。为此,我们提出要实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宽带广电战略,这都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比如如何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真正构建起融合发展的技术平台、技术体制、技术体系,确保用最好的技术取得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研究探索。比如实施宽带广电战略,升级改造广电网络,使其作为广播电视节目、家庭信息中心、物联网、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核心承载网络,建设兼具宣传文化和信息服务特色的新型网络,充分发挥广电网作为国家重要基础信息网络的作用和效能,也需要强有力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支持。

三要把握方向。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路,是关系科技发展的根本问题。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决不能在大的方向问题上出现偏差。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十三五”科技发展,总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顺应信息技术和传媒发展新趋势,紧紧围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中心工作、中心任务,以强化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实施“广电+”行动为契机,以重点工程项目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建立标准、完善政策、加强管理为保障,全面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升级,全面开发新技术新业务并形成发展的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全面提升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制作播出、出版发行、传输覆盖和监测监管、安全保障水平,为做大做强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科技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始终坚持科技工作围绕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技术方式、技术手段、技术形态的关系,始终坚持统筹利用、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技术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始终坚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意识形态属性,确保文化和信息安全。三是要重点做好三个对接。要对接好国家规划,即国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等;要对接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规划;要对接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其他方面的规划。

四要抓住重点。编制规划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规划纲要突出的是抓“纲”,纲举则目张。中央召开的“十三五”规划编制会议对这方面也作了明确的强调。抓住重点,就是要抓住重大工程、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政策三个方面。以往的实践证明,以工程项目为抓手,来带动工作、推动发展,是一条很管用、很好的经验。比如村村通工程、户户通工程、西新工程、安全播出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互联互通平台标准体系、地面无线数字配套标准、直播卫星广播相关标准研发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必须把谋划和设计好若干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谋划设计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一定要切合实际、着眼未来,通盘考虑、周密论证,有利于协同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带动和促进整体发展。要特别研究设计好那些事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全局和未来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工程和项目。政府编制发展规划,政策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直接关系到工作成败和事业兴衰。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政策问题,特别是技术路径选择、技术重点把握、技术标准制订、技术关系协调等方面的问题,着力形成较为完备的科技政策体系。一方面,要仔细梳理中央的有关政策,务必全面贯彻到规划中去;另一方面,要仔细梳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科技政策,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十三五”期间哪些是要废止的,哪些是要修改完善的,哪些是还没有、需要新制订的。要切实增强科技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连续性、有效性,保证我们出台的科技政策更加管用、更加有效,充分发挥科技政策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五要强化保障。明确了目标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接下来的就是要强化保障。要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技术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重点是要继续推进与技术有关的《广播电视传输保障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出台,抓紧制订有关技术标准、完善技术标准体系。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重点强化准入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和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维护行业秩序,促进健康发展。要突出人才保障,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发展需要的宏大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队伍。

三、几点要求

编制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涉及环节多,涵盖范围广,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为做好编制工作,这里我提几点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总局党组高度重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主要来自总局各单位各部门,不只是挂挂名,要切实负起责来。一方面,要严格按要求参加领导小组的工作,在领导小组要认真负责地发表意见、建言献策;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所在单位和部门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细致作出相应的工作安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各单位各部门分配的任务,不要拖沓,一定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影视编导策划篇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其中,新闻策划是广播电视新闻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其不仅是节目报道的有效依据,同时也对新闻传播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够使新闻质量有效提高,进而提高新闻节目的竞争力。因此,必须要在网络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对新闻策划进行创新,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1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现状

新闻节目是每个电视台的节目,其能够充分体现电视台的自身定位以及其独特的风格,是较多电视节目中最为重要的节目类型之一。由于我国出台了“四级办电视”,导致目前的广播电视发展中出现了明显的竞争分级化现象,直接加剧了省市地区新闻节目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之间的竞争[1]。

此外,在新闻节目的策划中,各类新闻节目都具有各自的创新和内涵,这不仅体现了电视台独具特色的策划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但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新闻策划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导致广播新闻产业停??不前或是进步缓慢。面对上述现象,新闻策划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意识到现有的不足之处,意识到其不良的影响,积极探索新的策划模式和方法,促进广播电视新闻产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2.1编造新闻

目前,在新媒体方式逐渐盛行的前提下,广播电视新闻等传统的媒体方式面临着挑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很多新闻的策划者忘却了新闻策划的初衷,只顾着眼前短期的经济利益,对新闻事实肆意曲解,将新闻策划工作理解为策划新闻,有意编造新闻事件。

2.2安排新闻

安排新闻与新闻策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新闻策划指的是以实际发生的事件为基础,通过重新编排将其重现。而安排新闻主要是指公关人员为了制造一些能够吸引受众注意的事件,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在特点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刻意的采访工作[2]。如:在网络上盛传的摄像师与采访者拿着写好的稿子,随机找到群众来念的视频。这样的方式完全是出于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利益,对新闻事件进行刻意的安排,直接导致新闻策划工作失去实际存在的意义。

2.3盲目炒作

盲目炒作新闻是一些新闻工作者想要在海量的新闻消息中吸引群众视线而展开的“策划”活动。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共性的,如:在传播的过程中都是通过不断的创意来进行设计和策划。但是二者之间还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新闻炒作是以不正当的价值观为前提,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数都是空泛的内容,且报道的手法肤浅。很多炒作性新闻在报道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对小事情长篇报道,这样的方式不仅违反了新闻策划和报道的原则,同时对群众的价值观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3如何在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中运用创新思维

3.1新闻策划中的创新思维

创新发展对于每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策划的主题、形式等方面。从本质上来看,广播电视新闻策划就是通过新颖的新闻策划手段,将事件进行重新编排,并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在策划的过程中,策划工作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明确报道的方式和策略,可以增强节目的效果,进而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若是想要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要培养策划员工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为新闻的策划工作贡献力量[3]。

3.2创新思维的运用途径

在实际策划的过程中,相关策划工作者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新闻策划进行创新。

第一,策划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以及政治意识。首先,要具备责任意识,主要是指策划人员在对新闻进行策划时要有责任感,基于事件的现实基础,进行重新编排,高度传播社会责任感以及正能量,对于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新闻,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避免掺杂个人情感,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其次,要具备大局意识,主要是指策划人员应在策划的过程中以全局的眼光看待事件,不以某一点作为事件的主要内容进行策划,而是从整体角度出发,客观看待事件的本质。最后,要具备政治意识,主要是指策划人员在把握事件本质的基础上,把握好新闻事件的历史意义、时代作用等,对于一些社会影响力大的事件,新闻策划工作者要从政治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的策划,并逐渐展示出新闻的舆论导向性[4]。

第二,策划要有新颖的选题。新闻的选题是否新颖,直接影响着新闻的传播效果。广播电视新闻类的节目若是一味地注重表面现象,没有独特的视角,那么该节目将不会有好的发展,只会在越来越多的新闻节目中逐渐消失。因此,策划人员要注重新闻主题的选择,派遣专员深入事件内部调查,并结合策划专员高水平的策划能力,站在全新的角度对事件进行诠释。同时,基于报道事实的角度,对新闻进行独特新颖的策划,展示出别出心裁的一面,保证所策划的新闻节目能够在众多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5]。如:以娱乐节目为例,很多电视台都重视选秀、相亲等节目的播出,而湖南卫视别具一格地推出了《爸爸去哪儿》,赢得了众多好评。电视新闻也应该向这种行为学习,摆脱一味模仿的现状,选择新颖的主题,选择能够有效吸引群众目光的事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策划,不断创新。

第三,策划者要培养自身灵活的思维。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环节中,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人员通常都会被故事情节或事件整体所束缚,将目光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而忽略了新闻事件之外的情景,所呈现出的故事往往很狭小,在群众中不能够大范围传播,导致广播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不能够快速发展。因此,为了广播电视新闻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新闻策划人员在策划的过程中,要不断拓宽自身的思想范围,从整体客观的角度对事件进行剖析。此外,新闻策划人员要在闲暇时间自主学习,多找一些新闻自己进行策划,然后找策划能力强的策划人员共同探讨,找到自身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同时拓宽视野,不断练习把握事件整体的能力,以便在新闻策划过程中发挥出整体性能力,从而策划出更加具有影响力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6]。

影视编导策划篇4

理由之一:策划对新闻本身的“升值”作用

策划是以新闻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时代,新闻策划是最大程度整合、开发新闻资源,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手段,是现代传媒竞争的通用武器。

策划使新闻升值至少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量上突破使新闻升值。新闻策划作为新闻媒体主动反映新闻客体的群体行为,其新闻产品的制成,往往不是孤立的单个作品,而是某一新闻媒体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或连续推出一件件有内在联系的新闻作品,以宏大的规模气势激发社会轰动效应的生成。其二,深度挖掘使新闻升值。地市广播电视台靠什么占有市场份额?靠深,靠深度报道。通过策划,通过采编人员有目的的深度挖掘,可透过新闻表象把深刻的内涵反映出来,把新闻背后的新闻发掘出来,不但告诉受众“有什么”,而且告诉受众“为什么”,满足社会各界了解全局的需要。其三,创新使新闻升值。编采人员运用新视角大胆构想,选取新颖的角度,找出新的切入点,在报道技巧、节目编排、内容取舍上做好文章,使报道在内容上有吸引力,在形式上有亲和力,在视觉上有冲击力。

策划是使新闻升值的重要手段。通过策划,不但使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更加厚重,前瞻性更加突出,而且使日常报道也于平淡中出新出奇,增强可听性(可看性)和引导力,因此,我们大力提倡搞好新闻策划。

2008年,鹰潭广电局策划了一个“四大一新”的系列报道,同时在鹰潭人民广播电台和鹰潭电视台播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系列报道紧紧围绕鹰潭市近年来实施的大铜产业、大物流、大旅游业、大框架城市及新农村建设等“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分《合力推进四大一新打造世界铜都》《合力推进四大一新打造大框架城市》等五个专题,每个专题又从各个发展战略的背景提出、推进力度、已取得的成效及发展展望等多个角度,第一次对“四大一新”发展战略进行了全方位地“解读”,报道有深度、有广度、有份量、有声势,得到市领导的肯定,受到受众欢迎。

当然,策划要以尊重新闻的客观事实为前提。这里所说的策划,是对新闻报道方式的策划,不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我们切不可因提高新闻价值而使“新闻策划”变成“策划新闻”。

理由之二:策划对采编水平的提升作用

策划是新闻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在充分尊重新闻客观性的前提下,编采人员追求最佳新闻效果时的创造性劳动。

在当前广播电视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地市台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相对中央、省级台而言,地市台采编人员少,新闻源少。如何使有限的新闻资源得到整合,最大限度地将采编人员的能力发挥出来,使客观事实的新闻效果更好地阐发出来,增强广播电视的可听性、可看性,提高节目质量,新闻策划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通过策划,以策划指导采编工作,采编人员能够协同作战,各展所长,从而使新闻资源实现更有效的整合,达到1+1>2的效果。策划,对一个地市广播电视台采编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无策划,策划的好坏,对于地市台来说,意义非同凡响。

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中,鹰潭市的江西三川水表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朱平,为了护送公司捐赠的救灾水表到灾区去,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押车前往贵州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牺牲。鹰潭广电局敏锐地洞悉到其中的新闻价值,迅速组织电台、电视台采编人员进行报道策划。采编人员第一时间向广大受众报道了英雄的事迹,在整个鹰潭引起了强烈反响。随后,又根据策划,记者兵分两路,一路远赴贵州,深入挖掘英雄的感人事迹;一路留守鹰潭,通过采访英雄的单位、家人,对英雄进行全方位报道。从英雄牺牲到英雄魂归故里,直到英雄被中组部追授优秀党员,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鹰潭电台、电视台自始至终进行了报道。在这期间,鹰潭广电采编人员为这一典型的成功塑造作出了应有贡献。而在宣传这一典型过程中,鹰潭广电的采编人员亦受到了锻炼,采编水平得到了提高。

理由之三:策划对地方台形象的“加分”作用

媒体的形象,实际上是社会公众对于媒体的综合系统评判。影响这种评判的因素很多,包括队伍的素质、信息传播的可信度、社会责任感及对受众的态度等,这些因素在受众心目中的固定化和标识化是建立受众认识的重要基础。新闻策划根据新闻事实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角度新、选材精、立意好、挖掘深的报道,以达到深入反映事物的社会价值,揭示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本质特征,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实践证明,好的新闻策划有多种妙用,有提升媒体形象的作用。

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地市台与大台竞争的资本匮乏,只有充分注重并利用新闻策划,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搞好新闻策划,能够提升地市台的形象。首先,新闻策划对提高媒体的知名度,树立媒体形象,提高新闻的报道水平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新闻策划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新闻资源,满足受众的需求,从而树立地市台的品牌。其次,进行新闻策划有利于地市台的发展。任何一家广播电视台都面临新闻竞争和广告竞争的压力,经济基础决定着广播电视的扩大发展,节目的质量同样影响着广告创收。广播电视通过新闻策划提高了知名度,树立了品牌,才能吸引广告客户。

影视编导策划篇5

【关键词】新闻摄影形象报道策划

新闻摄影,作为形象报道的重要手段,在报纸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我们对新闻摄影有了全新的认识,报纸对新闻摄影的选题策划上也重视起来。新闻摄影报道和文字报道一样,需要进行策划,新闻摄影并不完全是突发性事件新闻的采访,还有许多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采访。除了对突发性事件的采访无法预测,需要记者对事件的重大程度和反映角度做出判断外,大量的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是完全可以进行策划的。如:一年中有若干重要节日、纪念日以及当地的重大事件、当地政府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成就性报道和重点工程的报道等,都可以事先做好新闻策划工作,做到明确目标、精心组织、精心创作。

一、精心策划是提高新闻摄影报道的前提和基础

新闻摄影作品是以形象示人,必须要有可观性,起码是事实清楚,画面完整,图像清晰,再进一步的要求是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图像传神,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新闻摄影策划,是指对新闻摄影活动事先所做的谋划和设计。策划必须尊重新闻摄影规律,充分发挥新闻摄影视觉冲击力的特点,考虑题材是否具备镜头感、是否能够出画面,是否能围绕相应的主题,把策划的意识和行为更好地融入摄影报道中,使新闻图片更具特色和神韵,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新闻摄影有着独特的功能,它的直观、现场感强、视觉冲击力强的效果是其他报道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一幅(组)精彩的瞬间可以胜过千言万语。新闻图片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体现出这些基本要素,同时还要符合新闻图片本身的标准,即:导向主题好,信息含量大,形象价值高,情感因素真,表达观点准,新闻时效快。像一些特定人群的特殊生存状况或一些读者关注的某些正在不断变化的事物之类的题材,往往是摄影记者在日常采访中挖掘到的。该类题材所需拍摄图片的地域范围小,拍摄目标较为具体,常由一名摄影记者单独完成。如2005年4月笔者策划的一组《禁捕期中访渔家》见报后,就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这组稿件是以国家渔业局为保护长江水产资源和生态环境,首次开展的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在整个长江流域实行禁止捕鱼活动而展开的。铜陵作为沿江城市,属禁渔的城市之一,渔民对国家的禁令执行如何?禁渔后渔民们在干什么?他们有什么想法?他们的生活情况如何?这些都是党和政府以及读者想了解的。首先,事前到渔业部门走访了解,掌握了一些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的线索;随后,通过与渔民的朝夕相处,零距离接触拉近与被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为采访铺垫良好的基础;再次,运用纪实性和形象性的拍摄手法,运用多幅照片,反映渔民在禁渔期间的工作、学习、生活,用真人、真事、真情、真景来展现渔民的真实生活状况。由于事先与渔民有了接触,所以渔民的人物形象表现自然,拍摄中没有摆布和故意造作的迹象,拍摄画面清晰,人物表情自然贴切。此外,还运用了1000字的文字说明,把新闻背景交待清楚,做到了图文并茂、语言朴实、文字精炼。报道刊登之后,引起较好的社会反响。因此,新闻摄影报道策划的好坏,决定着新闻图片质量的高低。

二、精心策划是新闻摄影作品成败的关键

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贯穿于新闻图片采编的全过程,关系到编辑和摄影记者的相互配合。要做好新闻摄影报道的策划工作,一定要了解当前的宣传动向,编辑部的报道意图和编辑思想。组织摄影报道是编辑贯彻办报方针的直接体现,编辑要站在更高的视角观察社会,经常性的和摄影记者一起出谋划策,形成记者拍好照片、编辑用好照片的良性循环。说到底,新闻摄影要在增强新闻性、扩大报道面、加浓生活气这三方面下功夫,努力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不是靠背个照相机成天在路上碰新闻、找新闻来完成的,而是要讲策划――这种策划必须是围绕中心策划、围绕热点策划、围绕重点策划、围绕大事策划、围绕活动策划、围绕节庆策划、围绕特点策划、围绕主题策划、围绕成就策划、围绕事件策划等等。

有了好策划,还要有强烈的新闻意识,不怕吃苦,擅于抓拍,做不到这些的,最多只能算一个会照相的人。2004年国庆前夕,也是建国55周年,为了反映铜陵发生的变化,我们摄影记者与编辑部一起策划了一组以《旧貌换新颜》为栏题的摄影报道,推出《广厦万间人欢颜》、《日新月异》、《道路宽了城市变了》、《长江路的变迁》、《电厂的四步曲》、《从几间平房到三甲医院》、《黑沙河上立高楼》等十几组摄影报道,报道以对比的手法重温了昨天的故事,展示了今天的风采,描绘了未来的美好,从而激发起全市人民对铜陵未来的信心和为铜陵发展而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报社的整体策划,使文字、摄影记者与编辑部之间形成互动

要树立“以图片带版面,以图片带新闻”的理念,优质的图片既能为版面增彩,带动整版甚至整张报纸的质量,还能与文字互动,提升新闻的质量。一个版面上如果有高质量的新闻图片,便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为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真正把有主题思想的、有新闻价值的、有瞬间动态的好图片抢拍到手,把好图片用好、用到位,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在全员策划中,总编辑扮演着“总导演”的重要角色,编辑部和摄影部是具体的实施者,版面编辑负责最后的选稿和编排,这种图文策划的联合需要报社编辑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合作。近几年,《铜陵日报》对摄影部大力倾斜,投资几十万元购买数码相机和手提电脑等专业设备。每天传送编辑部的图片稿件,只要新闻价值高,画面构图好,我们都不惜版面精心编排,以达到最佳宣传效果。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现在一般文字记者也都配备了小型数码相机,摄影记者在拍摄照片的同时,也写文字稿件,但文字记者拍摄的照片在构图、用光等方面不如摄影记者,而摄影记者的文字写得往往不够精彩。二者的相互补充,都被纳入了全员策划的范围内,以应对突发新闻事件。策划机制的形成,是报道链条互动的结果,是竞争的需要。摄影瞬间稍纵即逝,现场不可能再有,因此,新闻摄影策划更显重要。经过策划的新闻摄影,集众人之长,使得报道更全面,更立体,更有深度。

新闻摄影报道可以单独报道新闻,也可以和文字记者合作采访形成互补,达到图文并重的效果。2004年一次液氯钢瓶重大事故隐患处理,就是报社摄影记者、文字记者和编辑部进一步提高策划水平和工作效率的一次体现。

2004年5月20日,铜陵市在位于铜陵县西联乡境内发现狮子山区包村金矿黄金选冶厂6只液氯气瓶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并随时可能爆炸。闻讯并了解事件背景,并及时与报社、编辑部进行沟通后,我与一名文字记者,于5月26日―30日进驻现场,当了解到因险情数千名群众要撤离的消息时,我们又立即与编辑部联系,增加了一名摄影记者一同采访,随后相继采访了附近农民家庭、乡村干部、市环境监测站危险区域临时检测大气环境设备安装人员、执行警戒任务的公安干警、省督查组、指挥部各类会议及市、县、区安全监管等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每天从早上五时至二十时,拍摄了大量照片。回来后,与新闻部进行版面策划,用一版头条和二版整个版面,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重点,整版的图片加文字,形成强烈的视觉中心,给人以很大的视觉冲击力,起到了吸引读者眼球,延长阅读时间的效果,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有些图片还被安徽日报等媒体采用。

正是由于一个个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新闻策划,使得新闻摄影报道给读者的印象更深刻、感染力更强。它不仅活跃了报纸的版面,而且营造出一个个看点,对读者产生了较大吸引力。

影视编导策划篇6

关键词传媒影视招生考试改革

abstractthepaperanalyzesthepresentpoliciesandtheproblemsoftheentranceexamofmediafilmmajor.

Keywordsmediafilmmajorentranceexamreform

我国现行的招生考试政策,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选拔人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传媒影视类专业是整个招生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其对考生的身体条件、专业潜质、可塑性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就导致了整个招生考试专业性要求高、程序比较复杂、操作过程上技术性要求也较强。笔者结合近年来我国招生考试的相关政策以及本人从事招生考试工作的经历对传媒影视类专业的招生考试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主要从招生考试中的专业考试和招生计划两个主要环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案。

一、传媒影视类专业招生考试的现行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考试

专业考试就组织方式而言可分为由各省招生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省统考和由各高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校考。专业省统考的适应范围一般为美术、音乐类专业以及专科层次的艺术类招生专业,专业校考往往是针对专业性要求高,或无专业省统考的艺术类专业进行的,传媒影视类专业就包含其中。以下主要对专业校考的现行政策进行分析。

2007年教育部允许符合条件的本科院校组织艺术类专业校考,但规定招生院校必须在相应省份的省统考的基础上进行组织,考试结束后公示考生专业校考成绩,并发放专业考试合格证书。要求招生院校3月底前完成专业考试,并于4月中旬前向生源所在省级招生办(考试院)报送专业校考合格名单。在此基础上,各省也出台了一系列适合本省的相关政策。这些规定对艺术类专业考试带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省统考和专业校考考试归类冲突

根据教育部的政策规定,专业校考必须在专业省统考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教育部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规范专业考试,节约考试成本,减轻考生压力。而在各个省出台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却表现出了很多矛盾之处。如某些省规定考生参加传媒影视类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校考前必须参加表演类的专业省统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要参加编导类的专业省统考等等。业内人士一看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养的学生今后是从事影视剧创作工作的,和表演类专业的培养方向大相径庭,但学生为了报考该专业就必须通过两个毫不相干的专业考试,这对学生是非常不公平的,而招生院校也很有可能由此流失了专业素质较高的考生。

第二,招生院校难以选择专业考试考点

招生院校到省外设点组织考试时,由于各省的具体政策规定,很难选择到符合本校专业考试要求的考点。例如2007年陕西省的艺术类专业考试考点只有一个,高校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而且该考点是第一年承办专业考试,由于组织考试的院校也比较多,场地、设备、人员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欠缺,导致专业考试很难实施,影响了专业考试的质量。

第三,招生院校组织专业考试时间紧张

虽然教育部规定招生院校只要在3月底前完成专业考试即可,但各省级招生办(考试院)都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有些省份规定专业校考只能在春节前组织考试,有些省份则规定只能在春节后进行,如山东、湖南、陕西等几个省要求招生院校必须在3月份组织考试,这就导致招生院校要组织多次专业考试,在时间安排上也非常紧张,增加了高校组织考试的难度和考试成本,同时考生也较难安排参加专业考试的时间。

2.招生计划

自2007年起,除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高等学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外,各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须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艺术类招生分省计划和专业考试合格证的比例不能超过1:4。由此会带来生源分布不均衡、计划编报偏离科学性等一系列问题:

第一,专业招生实行分省计划后,会导致各省间的录取分数有极大的不均衡。如多数省份传媒影视类本科省文化合格线只在250分左右,而各二批以上本科院校传媒影视类本科录取文化分数线基本会在450以上。实行分省计划后,只要有专业合格的考生报考,只要刚达到省控线,并符合录取标准的考生院校必须录取,这会使院校录取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

第二,各省要求招生院校的专业计划编报除要求分省以外,还要求分文、理计划编报,这给原先就很难编报计划的工作又进一步增加了难度,从而造成了文、理科考生录取的相对不平衡。而在分文理后,如内蒙古、江苏、四川、湖北、安徽等省今年在公布计划时又要求把文、理计划重新合并,这就意味这教育部公布的计划和各省的公布的计划不一致,造成了上下级政策的不统一,这给最后的录取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第三,专业合格证和招生计划不协调。今年教育部要求分省招生计划和合格证的比例是1:4,而有些省份的某些专业的专业合格考生不多,这就给编制计划工作造成很大的障碍。

第四,计划的编报时间和专业考试时间没有很好地衔接。报送院校招生计划的时间各省基本要求在3月底前,而专业考试完成的时间也在此时。当时各院校的专业考试工作并没有结束,也没有确定专业考试成绩,在这个时候上报招生计划,就势必偏离了计划编报的科学性。

二、传媒影视类专业招生考试的改革思路

1.取消专业省考对专业校考的关联

能组织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院校是经过各省招生办(考试院)严格筛选过的,各方面基本都能达到各省要求,能够保证专业考试的质量。同时各个院校的专业培养标准、考试要求等都不尽相同,并且有些专业是省统考未涉及的。如果很牵强地把各个招生院校的专业归并到各省的省统考范围中,就意味着考生可能除了要参加专业校考外还要参加和报考专业相差较远的专业省统考。这就造成了考生要参加多次考试的局面,增加了考试成本和考生的考试压力。

专业省统考和专业校考必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联系。专业省统考成绩或者专业校考成绩应该由录取院校根据招生专业的不同特点决定其用途。在传媒影视类专业的录取中,笔者认为专业省统考成绩可以作为录取院校的参考成绩,而不应该规定院校必须要在省考的基础再组织专业校考。只有这样考生才可以根据招生院校的规定自由地参加专业省统考或专业校考,招生院校也可以根据自身各个专业的不同要求确定是否组织专业校考。

2.各省应该尽可能设立多个能为招生院校提供相应设备和场地条件要求的传媒影视类专业考试考点,并且各考点都应有一定的侧重点,从而使招生院校能够选择到相应的符合专业考试条件的考点,方便招生院校组织专业考试。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考点,则应该允许招生院校经过各省招生办或考试院的审批同意后单独设立考点,最终将该考点纳入到当地招生办(考试院)的统一管理中。只有符合条件的专业考试考点才能使招生院校顺利组织专业考试,保证专业考试的质量。

3.传媒影视类专业实行全国计划,并适当扩大分省计划和合格证的比例

以传媒影视类专业为特色的院校在编制招生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其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录取方式的特殊性,允许其实行全国计划,而不实行分省编制计划。这样在录取时院校可以考虑各地区的生源的高考成绩和专业合格证的发放情况,使用全国招生计划进行调节,确定分省招生计划,较好地做好不同地区间的生源均衡问题,从而体现招生的公平性,保证生源质量。

分省计划和合格证的比例应适当放宽。专业考试衡量的是考生的专业潜质和可塑性,对考生现有的专业水平要求并不是特别高,所以可以适当扩大分省计划和合格证的比例,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录取考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同时又可增加现行招生计划编报工作方案的可行性。

4.在录取中,应充分体现招生院校各省计划调剂的重要性

在录取中有很多省招生办(考试院)主要考虑的是本省的考生录取率,基本不考虑各招生高校的计划的完成情况,一旦调入的计划就基本不往外调,导致了招生院校外省放着有好的生源不能录取,造成人才的浪费,或者造成院校招生计划的不完成。

5.合理调整院校组织专业考试、计划编报、专业合格库报送的时间

影视编导策划篇7

1.有利于深化新闻主题,加强舆论导向作用。通常需要进行新闻策划的题材都是一些比较典型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和重大新闻事件。因其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复杂,通过新闻策划,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从纷繁的背景中理清头绪,掌握其本质问题,从而使刊登出来的新闻报道主题深刻,有利于加强报纸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2.有利于挖掘新闻价值。新闻策划,可以敏锐地将眼前的新闻与过去发生过的事件相联系,发觉其中的规律,预估其走向和影响,从而及时、准确的把握和发掘新闻价值。

3.有利于创新新闻报道,提高传播效应。新闻报道必须具有创新性。在现代传媒产业发展中,新闻媒体间竞争较为激烈,受众接受新闻的渠道较多且新闻需求越来越高,这些都迫使报纸新闻必须创新。新闻策划可以在掌握受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新闻创新,提高新闻的传播效应。

二、报纸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能动作用

报纸编辑是报纸的策划师。在报纸的出版过程中,无论是版面还是专栏的谋划,抑或大致框架的构建、字号运用等一些细小的问题,都需要编辑经过缜密的思考做出选择。作为报纸编辑,在接受编辑版面任务时就必须在清楚领导意图的基础上,对版面进行定位,根据版面定位来进行选题策划、组稿策划、专栏策划、版面策划等报道方案的策划,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新闻素材、链接新闻内容、提炼与修改新闻稿件、撰写言论、编排与包装版面等。科学准确地确定报纸新闻的主题和整体结构,对一些新闻事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报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当然,报纸编辑在新闻策划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均衡用力。即将所有的内容、每个环节都进行精心策划,而是要有所侧重。一则新闻能否吸引人,关键点就是内容的“新”“快”,因而报纸编辑新闻策划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新闻选题的策划。具体来说,新闻选题策划需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选题要合乎媒体定位。报纸的目标受众和目标功能都是由媒体定位来决定的。只有合乎媒体定位的选题,才能掌握目标定位,实现媒体目标。其二,选题要抓住“热点”,即要着重于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事件。其三,选题要与重大的“节”或“日”互动,重视一些重大“节”“日”的意义和象征性。

三、报纸编辑在新闻策划中应坚持的原则

1.客观真实原则。真实性是新闻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因而,报纸编辑所有的新闻策划必须以真实的新闻事件或现象作为基础,围绕新闻事实来实施。

2.前瞻性原则。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各种消息铺天盖地。要想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信息,编辑就必须具有超前意识、预测能力,准确把握住事物的主流、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的策划,能够帮助报纸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获得新闻报道的主动权,获得领先优势。

3.创新原则。报纸新闻策划最大的特色就是求新求异,利用独特的视角和创意吸引受众的注意。因而,在新闻策划中要坚持创新思维。将创新贯穿于整个报纸编辑工作中。

影视编导策划篇8

二、前言:

二、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维度

三、第二部分:理论基点----网络传播特点与网络新闻编辑基本规律

四、第三部分:宏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五、第四部分:中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六、第五部分: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七、结束语:

八、索引与参考书目:

中文摘要

网络媒体-----这一二十世纪最后几年才出现的全新媒体,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一个全新的媒体、一个全新的传播领域正吸引着学界对它的深入研究。“网络新闻编辑学”是网络传播学众多研究内容中的一个重要且实用的方面。本文选取它作为研究的主题,以受众的多元需求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文中的所有考察都与受众密切相联。

本文从三个层面:“宏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受众的多元需求”、“中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与受众的多元需求”、“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受众的多元需求”进行分类研究。提出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有“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编辑思想;指出“‘开放式’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此外,本文还从“网络新闻策划的内容”、“网络新闻策划的功能”、“网络新闻策划的特点”等几方面入手,探讨了经济功能在网络新闻策划中的“度”的把握的问题;本文微观方面,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内容建构”、“形式呈现”两方面现状的考察,提出相应的内容与形式的良性建构标准。

主题词: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编辑思想、编辑策划、编辑实务、开放式、受众的需求

abstract

emerginginthelastdecadeof20thCentury,inteRnetisregardedastheFourthmediaafterpress,RadioandtVandnowleadingawide-rangerevolutioninmasscommunication.moreandmorestudiesandresearchworksconcentrateonthenewformofmediaandthenewsector.internetnewseditingisoneofthemostimportantandpracticalaspectsofthestudies.Staringfromthediversifieddemandsofaudience,thisarticledealswiththeinternetnewseditingwhichiscloselyrelatedwithaudience.

thearticletakesthreepointsofviewstocarryoutitsclassifiedstudies:a)amacrostudywhichfocusonprinciplesofinternetnewseditingandthediversifieddemandsofaudience;b)anintermediate-viewstudywhichfocusoninternetnewsplanningandthediversifieddemandsofaudience;andc)amicrostudywhichfocusoninternetnewseditingpracticeandthediversifieddemandsofaudience.theprinciplesofhistoricalfull-coverage,whole-societycoverage,entire-audiencecoverageandall-timecoverageshouldbeappliedtotheinternetnewseditingsince boundlessnessisthebasiclawineditingnewsaccessinginternet.Furthermore,studiesaregiventothefunctioningcontrolofeconomicroleininternetnewseditinginrespectsofthecontents,functionsandcharacteristicsrelatingtointernetnewsplanning.thestandardsofwell-designedandwell-writtennewsareproposedinthisarticlethroughmicro-studiesgiventocontentsstructuringandpagelayout.

Keywords:BasicLawofinternetnewsediting,editingprinciples,editingplanning,editingpractice,Boundlessness,Demandsofaudience

前言

网络传播是一个全新的传播模式,基于“技术”而生的网络特点赋予网络传播一些全新面貌,对网络传媒这样一个“崭新的、上升的”媒体进行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在网络传播学众多的研究方向中,选取其中一个方面-----“网络新闻编辑学”作为研究主题;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中,选取目前网络传播研究中选用较少的心理学视角,从受众的多元需求出发,探索网络新闻编辑规律。

为了全方位反映“网络新闻编辑学”的各个方面,本文从三个层面:“宏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受众的多元需求”、“中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与受众的多元需求”、“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受众的多元需求”进行分类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注重“传受双方‘良与不良’的互动研究”、注重“传播理论与新闻实例相结合的研究”。

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对网络传播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出“‘开放式’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这一论点。文中各个部分的论述都是基于对这一基本规律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本文第三部分用了大量篇幅探讨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中“编辑思想”的重要作用,提出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有“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编辑思想”。

本文第四部分对于“网络新闻策划”的研究是网络编辑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学界目前对这一命题的研究还显不足。文中从“网络新闻策划的内容”、“网络新闻策划的功能”、“网络新闻策划的特点”等几方面展开论述。特别注意到了“经济功能对于网络新闻策划的要求与影响”、“网络新闻策划中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双收益?”“网络新闻策划的特殊形式”等问题,尝试通过粗浅的论述探索“经济功能在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中‘度’的把握”这一命题。

本文第五部分将研究聚焦于“网络新闻编辑实务”这一微观层面,通过对“网络新闻内容媚俗化倾向”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网络新闻编辑内容建构标准与规律”;通过对“网络新闻形式呈现方面不良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网络新闻编辑形式呈现标准与规律”。文中还首次提出了一些基于技术而形成的网络新闻编辑中的特殊手段-----“邮发之最/阅读之最---新闻之上的新闻”、“推销内容”等。

研究过程中,注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注重“传受双方‘良与不良’的互动研究”、注重“传播理论与新闻实例相结合的研究”。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维度

一、问题的提出:本文论题的选定与论述的确立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层面:自1995年因特网在全世界出现,此后数以万千计的大小网站雨后春笋般地成长、发展。尽管各网站主营内容、经营模式纷繁复杂,但是提供信息与服务几乎是所有网站共同的目标。在这期间,诞生了一个全新的职业:网络新闻编辑-----以向受众提供信息及信息服务为工作任务的全新职业。伴随着新兴事物而来,学术领域可能更为关心“受众的需求对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影响”以及“受众的需求在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这一命题。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学界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对以下问题展开研究:“什么样的信息及服务是受众关心的?怎样提供这些信息与服务被证明是有效的?有没有一些切实可循的标准可供参考?网络新闻编辑应涉及和不应涉及的领域是哪些?涉及的深度、广度是怎样的?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所涉及的受众、传者(编辑)、传播技术、信息等诸要素之间是何种关系?如何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这一网络传播中的重要内容,源于现实的需要与紧迫性:

一、网络传播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对于整个互联网来说,它至今仍然处于儿童期(从1995年到今天,不足6年),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讲,缺乏经验的累积与规律的探索。全新的事物犹如空白的纸张,充满着待垦的诱惑。

二、网络传播是一个上升的领域。全新充满着悬疑,而“上升趋势”则意味着研究更有价值。不论从全球还是我国范围来看,整个网络事业仍然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网民数量连月增加、网页内容不断翻新、网络普及范围日益深广。这一切都说明,对于网络传播的研究有前瞻与实际意义。

三、网络传播的研究依然不足。相较于传统媒体,对于网络传播这样一个全新领域,,国内外的研究都比较薄弱。台湾学者在1997年曾经做过一项对“全球资讯网传播学术资源”的研究,他们利用关键词查询“与大众传播相关的网站”,在亚太地区共找到56个中英文传播研究和教育网站,其湾有38个,澳大利亚有9个,香港有3个,新加坡2个,日本2个,泰国1个,新西兰1个。至于中国大陆则未找到任何网站。[1]虽然到目前国内也有了类似“中国传播学评论”的传播学术网站,但关于网络传播的学术研究与日益增多的网络传播现象相比,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方面依然显得不足。

心理学视角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有自身优势与独特性。本文在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时选择心理学视角,从受众多方需求的角度审视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在论述中,更为关注受众需求的多样性特征、传受者的心理互动机制、以及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在满足受众需求方面的“足”与“不足”等问题。

我们知道,技术赋予网络的交互特征,使得传、受者的心理互动较之传统媒体而言更为经常更为深入,而传受者的心理互动深刻影响着网络传播过程的各个方面,因此,从这一视角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更易贴近与深入问题的实质。从另一方面来讲,目前学界对于网络传播的研究仍较多地停留在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上,例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探讨第四媒体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2)探讨第四媒体与传播新闻传媒的关系;3)探讨新闻媒体网络的建设与经营;4)对国内外网络法规的评介;5)调查新闻从业人员使用网络的状况。”[2]而对于微观层面,比方说用心理学视角、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对网络传播实务进行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则试图从这一角度进行一些学理意义的尝试性探讨。

由于技术的密切介入,与传统新闻编辑不同,网络新闻编辑从诞生之日起就决定着它的内容、趋势等都将更多也更密切地受到技术的影响,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将影响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方法。这种影响可能表现为渐进式,也可能表现为瞬间突破性。正是技术的深度介入,使得网络新闻编辑工作表现为更多的动态性、开放性。因此,对它的研究也必然应该选取动态、多维、开放的视角。

二、研究的维度: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研究一般关注报道方针、报道策划、报道实务等三方面。这三方面立体地构成了编辑学的全部内容。网络新闻编辑虽然是一门全新课题,但对它的研究依然离不开上述三个层面的内容。因此,本文在研究维度的选择上采用了传统编辑学的方法,从宏观---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中观---网络新闻编辑策划、微观----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三个层面进行研究。

宏观----网络新闻编辑思想和受众的多元需求:

本文将“编辑思想”做为论述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编辑思想”是传统编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编辑思想”一度被人忽视或者说从来被人重视不够,这或许由于网络传播的“技术决定论”或许是“传播主体多元化”导致的网络编辑工作的“唯技术”或“人人皆为传者,无需编辑”的现实倾向;而对网络编辑工作理解上的错觉与误读已经并且还在给现时的网络编辑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正本清源-----从源头上的重新认识将有助于网络新闻编辑具体操作的良性发展。本文从“更好地满足受众多样性需求”出发,提出“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网络新闻编辑思想,着重强调了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有的对历史、对社会、对受众的全面负责态度。

中观----网络新闻编辑策划和受众的多元需求:

长期以来,对于编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策划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近些年来,随着媒介产业化进程,这一问题又重新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毫无疑问,对于网络新闻编辑研究来讲,网络新闻策划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网络新闻策划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的新闻产品能被更多的受众接受、喜爱,因此,对于它的研究一定是基于对受众的心理特点、多元需求仔细分析基础之上的。

网络新闻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立于媒介产业化的前沿,较传统媒体而言,它带有更强的商品属性、经济功能。这使得网络新闻策划在功能与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图探讨“经济功能对于网络新闻策划的要求与影响”、“网络新闻策划中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双收益?”“网络新闻策划的特殊形式”等等一系列问题。目的就是尝试通过粗浅的论述探索“经济功能在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中‘度’的把握”这一命题。

微观----网络新闻编辑实务和受众的多元需求:

对宏观编辑思想与中观编辑策划的研究,目的是勾勒出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应有的一种宽广视界与胸怀,它们是隐性的、稳定的,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常态。而具体到“每篇稿件的选择、每个网页的建构、每条链接的设计”这些属于编辑实务方面的具体编辑工作,则更多表现为显性的、动态的、受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编辑成果。因此,对它的深入研究最具现实指导性。

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内容选择方面的“长与短”、“新与旧”、“软与硬”、“深与浅”“真与假”、“原创与整合”的研究;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形式呈现方面的“网页空间”、“信息编排”“版面色彩”“导航结构”的研究;通过对基于网络技术而形成的特殊编排手段----“新闻之上的新闻”、“推销内容的编辑手段”等等专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回答“什么是受众讨厌的?”“什么是受众喜欢的?”、“如何满足并提升受众的喜好?”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为传受良性互动与网络新闻的高效传播找到实现途径。

影视编导策划篇9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预”字当中就包含了策划的含义。作为新闻传播中的灵魂,编辑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切削匠。位置前移后的编辑,不仅需要敏锐的洞察社会的目光,还要有组织、协调、策划各种报道的综合能力。变“等米下锅”为主动策划,可以说这就是编辑综合能力的最重要体现。2000年9月―2004年4月,我在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担任责任编辑,在四年的编辑工作中。我深深感到,作为一档新闻节目的编辑,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进入角色,搞好策划,对于一条新闻播出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意义非常重大,而编辑充分发挥其策划功能,也是提商节目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有力保障。

一次,《新闻夜航》节目组接到阿城台记者提供的一条新闻,说的是阿城市一名初中生因为父亲犯了盗窃罪,被判入狱,周围老师、同学便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对其进行无端的猜测和怀疑。由于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名初中生选择了卧轨自杀。按照以往的编辑惯例,在处理这样的稿件时,编辑只要核准事实,就可以播发了,但是《新闻夜航》节目组在得知这一新闻时敏锐地感到,这是一条值得一作、深入挖掘的好消息。于是值班编辑立刻进行了详细地案头策划工作,并派出两组记者,再赴阿城,随后在《新闻夜航》中以现场报道、新闻访谈、编后等多种形式,连续三天播发了《青春走上不归路》、《早逝的青春无尽的遗憾》、《年轻的生命脆弱的心理》、《阿城继电高级中学对学生自杀事件避而不谈》、《专家访谈:关注青少年心理成长》5条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如何为孩子创造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试想,如果当初我们的编辑面对阿城台记者提供的这条新闻,还只是局限于自己的修改、润色功能。稍作处理就简单地播发出去,这条新闻是绝不会产生这么好的社会效果的。

我国的新闻实践也证明,对于一条新闻,尤其是倍受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有了编辑的提前介入、精心策划,新闻播出后往往节奏感更强。震撼力更大。如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中央电视台充分发挥其强势媒体的优势,客观全面地报道了这场举世瞩目的战争。在这场新闻大战中,中央电视台前方记者的表现固然可圈可点,但后方编辑组的运筹帷幄、精心策划同样功不可没。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报道时间里,中央电视台伊拉克战争直播报道组通过背景介绍、现场直播、演播室讨论等多种形式。向受众全方位地报道了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新闻事件,让人们对这场战争有了最充分的了解。可以说,这就是编辑从“幕后”走向“前台”,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新闻策划的成功范例。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今越来越多的编辑已经意识到:在工作中应摆脱“等米下锅”的被动局面,把工作位置前移,充分发挥编辑的策划功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搞好新闻策划,笔者认为,各位编辑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新闻内容不能策划

新闻策划,是指新闻表达形式的策划,而不是新闻内容的策划。因为新闻内容是客观发生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不能离开新闻事实这个前提去策划什么新闻,这是新闻原则。有了新闻事实,即内容,我们才可以发现它,表现它。如果这个新闻事实没发生,即使再高明的策划高手,也不能凭空捍造新闻。

(二)新闻策划是一种形式

新闻策划是对新闻表现形式的策划。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都有各自不同的传输手段和方式,传输方式不同、渠道不同、受众感受到的效果自然也不相同。如广播注重声音传达、注意音响的听觉效果;电视除了听觉,还有视觉图像感受;报纸、杂志则重在阅读,是一种视觉感受。然而这个报道必须有个前提,就是必须有一个新闻事实存在。有了这个前提,才可以对这个存在如何表现进行策划。所以说,新闻策划只能是形式上的策划。

(三)新闻策划是一种过程

社会上出现了某种现象,怎样表现才更好,这就需要策划。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对一条新闻选择出最佳、最恰当、最宜于表现事物现象及其本质的形式,这个选择、确定的过程。就是策划。

以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新闻夜航》为例,节目组在编辑工作中就特别注意,不同类型的新闻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像一些突发性事件,我们大多采取现场报道、电话连线、口播等形式播出,因为这种播出方式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新闻报道中就需要有问题的提出、有深刻的剖析、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需要做深入报道、系列报道:像反映人间真情、能引起百姓共鸣的新闻。就需要运用能引起受众心灵与情感共鸣的手段,如大量运用表现力非常强的现场同期声,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如何选择最佳的新闻表现形式,这个过程同样需要精心策划。

(四)新闻策划应把握新闻价值的大小

影视编导策划篇10

关键词:电视编导;策划;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J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41-0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传媒事业迅猛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兴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对精神文明和生活娱乐的需求也在提高,对公众传媒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造受欢迎的优秀电视节目,必须坚持以创新思维为基本理念,进行科学的节目策划。

一、电视编导策划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电视体制的改革,电视媒体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尤其近年来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使得电视策划成为电视节目、栏目甚至频道、电视台工作的重要环节。策划一开始就决定着电视节目的成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对电视节目来说,好的节目策划是成功的一半,策划也可能成为节目新的增长点。从节目的定位、节目设置及选题,每个环节都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

二、电视编导策划的原则

作为电视节目艺术创作的核心人物,电视编导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策划原则:

(一)坚持创新原则

策划本身就是创新,新闻内容要新,电视节目更要出新。只有在内容上、形式上、制作手法上、包装上不断出奇制胜、新意迭出,有独特的视角、有新奇的创意,才能抓住新问题,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信息,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正确的导向原则

电视节目的策划既要考虑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观众,实事求是,将舆论导向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传播,同时又要考虑到观众的需求。把握两头,巧妙结合,才是节目策划的出发点。

(三)观众心理原则

受众心理包括一般心理和特殊心理两部分。一般心理指绝大多数观众共有的心理。特殊心理指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性别等特殊观众的心理。掌握观众的一般心理可以使我们在宏观上把握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尽可能地去满足他们正常需要,并加以适当引导,掌握观众的特殊心理,才能从微观上根据不同观众制作出不同需求的节目,实现向社会全方位覆盖与渗透。

三、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培养

电视编导工作是电视传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电视编导需要不断激发创造性思维去大胆创新,才能创作出在主题上有所挖掘、形式上有新招、风格上有新意的电视节目。

(一)不断推陈出新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只有不断探索新路子,才能创作出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的电视节目,赢得观众欣赏,从而提高节目的生命力。

(二)建立科学的机制,激发电视编导不断创新

电视编导的创新条件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这些创新的条件需要有科学的激励机制。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动力,是充分发挥创造主动性的保障。创新能力是创新实践得以实现的能力要素,激发电视编导的创新能力,除自身主观因素外,还需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因素。例如,独立的制片制度能够给独立制片人创造集思广益、发挥才能和冒险的空间,有利于形成个人的风格。创新知识是创新活动的工具系统,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相互转化代表着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程度,如果接受的都是陈旧的观念、单一的知识和僵化的思维,那么难以建构成新的思想,无法实现创新。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基础,离开了正确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就落入单纯为创新而创新的神游。

(三)习惯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相结合

好的策划来自于大量信息的捕捉串联和打破常规的重新组合。习惯性思维都是单向思维,代表着丰富的经验,而创造性思维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过程,特点是大胆假设,各方论证。电视编导如果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将两种思维相结合,使其相得益彰,那么创新能力将不断加强。

(四)竞争与协作相结合

竞争是群体活力的象征,在优胜劣汰中队群体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激发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协作是群体生存之本,加强资源、人才、素材的流动,有利于群体发挥最佳效能,形成优秀的电视编导作品。

(五)以栏目定位为基础

电视节目的创新应该基于栏目的定位,而不是游离和脱轨。栏目的定位犹如一棵树的根,是获取生命力的基础,若是与栏目定位相脱离,则创新便像断了线的风筝,没有了分量。

四、结束语

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从电视台到观众对精品节目的呼声可谓逐浪拍高,精品是电视栏目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证。电视编导坚持创新思维,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是创作精品栏目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宗国,张建红.电视策划[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胡智锋.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