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2:41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篇1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

中图分类号:tp39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095-01

1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现状与监管难点

1.1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现状

我国现有针对移动互联网视听的有关法律包括《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规定》、《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为相关管理部门对移动互联网服务中间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提供了依据。如今,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的安全性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调研和深入的研究,对不安全、不合法以及违规传播的节目进行了净化。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app之所以能够在移动终端上得到快速的普及,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安卓与ioS平台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地位,将软件的适应性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针对移动终端进行的应用软件开发。app应用采用是私有的传输协议与自定义封装格式,如乐视、优酷手机客户端等,而部分app应用则采用了p2p技术来加速视频下载,如百度影音、快播等。正是由于app模式的变化,导致对互联网内容的监管难度不断增加。

1.2监管难点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的难点在于,一是内容的监管,二是终端技术的监管。一方面,智能互联网终端操作系统大部分为境外厂商,其应用服务平台、商店与运营主体在国外,如苹果应用商店及其机构的应用程序,境内用户就能够经下载收听收看境外节目,这种节目内容上的监管为我国相关管理机构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在对网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对有害节目进行评比,但是这种监管方法对移动互联网并不适用。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在表现形式与实现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智能操作系统多样化,各应用都在自身的应用技术系统中运行,甚至部分智能操作系统为封闭运营,如ioS系统。

2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路线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监管涉及到法规、技术、组织与运行维护等多个环节,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合理监管技术体系的构建是实现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有效监管的基础。对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的监管主要是基于主动发现的监管技术体系,通过自动或者半自动的采集与资源发现技术来对网络上视听节目的传播轨迹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进行持续性的跟踪与处理。从移动互联网网络结构上来看,移动互联网是以宽带ip为核心的,属于开放式电信网络,能够为网络用户同时提供数据、语音、音频与视频的服务。从网络层级上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底层为通信硬件与计算,然后为操作系统;在接入层,则是以ip协议为主,同时接入多种无线接入模式;再上层则为应用层/业务层,为开放的api;顶层为各类型的app应用。从网络拓扑来看,移动互联网既涉及开放的互联网,同时也涉及传统移动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于互联网,传播的信息不是端到端的信息,而是公众信息,因此对其内容应加强监管。

根据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来看app视听新应用的监管路线可以从基于移动客户端的视听节目传播、基于社交媒体应用的视听节目传播入手。

3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技术

3.1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监管技术

(1)构建分布式的采集网络。视听监管的基础在于监管数据的获取,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接入层有着多种无线接入方式,而在顶层则具有各种形式的app应用。为实现监管数据的有效获取,可构建分布式的采集网络,重点面向移动app应用和社交媒体等进行主动式的搜索采集。对android、appStore等应用程序进行发现与跟踪,特别是与视听有关的应用。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部分进行协议的分析,获得该app的传输协议、封装格式、服务接口等,实现对app的针对性自动发现与模拟采集。

(2)建立可模拟定制的app采集方法。对app协议分析发现,主要的视频app服务涉及的数据接口有首页推荐、节目表信息、分类列表、节目搜索与下载等,并且各网站间视频服务流程基本相似,只在视频内容与提供接口数据上有所不同,为此可进行视频内容服务模型与流程的抽象化,建立起可模拟定制的app采集方法来对各种类型视频app数据进行采集。

3.2社交媒体应用传播监管技术

随着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的广泛使用,使之逐渐成为了互联网视听传播的新型与热么的渠道。尽管其本身由于技术限制无法进行视频节目的直接上传,但是其高效的传播效率使通过微博与微信传播视频节目的用户也越来越多。微博采集系统的采集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开放api的采集和基于模板文件的微博采集。基于模板文件的微博采集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但在微博采集中用户自动登录的问题还有待解决。面对微博采集后的海量数据就需要采用成熟的文本布局方法来对微博数据进行分类与聚类,并分析传播路径。

聚类技术属于微博消息话题检测的技术基础,由于微博文本中包含了大量的新词汇,而普通的基于固定词典的中文分词并不能对这些词语进行处理,因此需要进行新词识别模型的设计,从而提高微博数据分析效果。同时对微博、微信中的视频节目的地址采取一定模式来予以管理,如新浪微博经网站实施的服务,进而通过模式识别对其中的视频节目进行有效的发现。

4结语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使用不断扩大的环境下,在为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相关管理部门对视听新应用的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新的困难。为此,加大监管技术的研究,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管,促进网络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孙文涛,张韬.移动互联网视听新应用监管技术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41(9).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篇2

关键词: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前言

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是现今广泛应用的4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延伸和发展,相较于现今所使用的4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其在传输速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等方面更具有优势,也是我国下一阶段所使用的主要的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做好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特点

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通信中所使用的移动通信技术,其具有通信频谱利用率高、通信性强及能耗和通信运营成本低等的特点,一旦普及应用将会对用户及运营商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实惠。相较于前几代的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对于通信频谱中的高频段频谱资源利用更为广泛且利用率较高。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对于通信频谱带中的高频段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会受到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不足的限制,从而影响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对于高频段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上述特性不会对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中的光无线组网、有线与无线宽带技术的融合等的应用造成影响。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通过对传统通信理念进行创新,改变了以往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中的信息编译码、点对点之间的物理通信传输方式,其通过采用更加广泛的多点、多天线、多小区+多用户的协作模式大幅度的对互联网的相互协作、相互组网性进行了强化从而使得5G移动互联网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在研究时将室内无线移动网络的覆盖作为其研究的重点与业务的支撑点,从而对传统移动互联网通信的设计理念进行了革新和改变,通过理念的创新将会使得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能够在移动通信中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此外,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究中加入了“软”配置设计,使得5G移动互联网通信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通信网络运营商可以根据动态的业务流量的变化来对移动互联网通信的资源进行实时的调整,从而使得5G移动互联网通信系统的能耗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还能够节省系统运营商的运营成本。根据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现今的4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所具有的性能指标,未来所发展起来的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应当具有以下的性能指标:(1)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所传输的数据速率将至少要高于1Gbps。现今所使用的4G/Lte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传输速率已经得到了100mbps,而新的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对于数据的传输速率将会至少高出4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传输速率的10倍以上。以下载某一视频为例,现今所使用的4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为1分钟,而使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完成相同画质的视频则只需要5s甚至于更少。采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来完成在线视频的观看时,则可以使用4K或是8K画质的视频。(2)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所具有的容量比要高出现今所使用的4G/Lte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1000倍,平均每平方公里范围内所分布的连接数将≥100万个。(3)采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时无线延迟时间将<1ms,现今所使用的4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无线延迟时间标准在50ms。在采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时,将会使得数据的传输速度更快,从而可以使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来完成一些高精度要求的控制,比如说当采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来作为无人驾驶或是无人汽车在线控制时,使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将无线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控制在1ms以内将能够有效的避免危险的发生。(4)除了上述的性能指标外,采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时,其所能够支持的最大的移动速度也将由原先的350km/h扩展至500km/h,从而为移动无线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

2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研发中的关键技术

现今的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一般来说,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发中主要包括有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性技术:(1)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与无线网络的架构。(2)5G移动互联网通信输送技术。(3)5G移动互联网通信中体系统技术。(4)5G移动互联网通信验证技术。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的传输中将会使用高频段通信频段。现今所使用的移动互联网通信频段主要集中在3Ghz的区间范围以内,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将会使得这一频段内的频谱资源变得十分的拥挤,而高频段主要指的是27.3-350Ghz的毫米波频率。这一区间的频带宽度高达284.6Ghz,这一频带宽度是微波全部带宽的12倍。此外,由于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将会使得元器件的尺寸大幅缩小,毫米波系统将能够轻而易举的实现小型化实现极高速短距离,用以满足5G移动互联网通信对于速率和容量的需求。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所使用的多天线传输技术将能够使得频谱的利用率得到大幅的提升,而多天线传输技术也是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研究的重点。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也是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研究中的重点之一,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又被称之为高效的频谱效率技术,这一技术的特点是在某一相同的物理信道上对两个方向信号进行传输,并在通信双工节点的接收机处采用对消方式来抵消自身发射信号对所接收信号带来的干扰。从而实现在发射信号时完成对另一节点的相同频率信号的接收。此外,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究中将注意做好设备间直接通信技术的研发,在传统的移动互联网通信系统中其通信联网多采用的是以信号基站为中心实现对于信号基站周边范围内设备的全覆盖,设备基站作为信号的发射和中继点无法随便进行移动。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结构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发中,将改变传统的信号基站联网模式,以D2D直接通信技术来确保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能够在没有基站的情况下进行运转从而实现通信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从而实现了信号接入设备在接入方式和网络连接方式方面的创新。相较于4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在智能化、宽带化和多元化及包容化方面更为突出,其对于数据的传输速率也更快,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两方面的技术:一是通过在宏基站处布置大规模天线来取得室外空间增益从而实现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传输速率的提升。另外就是通过布置密集网络来满足室内和室外对于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发中,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将向着高频带宽度、更加密集的布置方案发展,部署高达200以上的扇区。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发中,研发新型的网络架构以满足高容量、大规模的用户需求。现今在对于5G移动互联网通信架构的研发中,主要集中在对于云架构和C-Ran方向的研究上。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应用还需要建立相应的高速率、大规模的数据处理中心,未来,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中心网络将交由大型服务器所组成的云计算平台来实现,各服务器之间将采用该交换机网络及数据交换功能的路由器与基站相互连接。宏基站将具有大数据存储和云计算功能,能够更好的对数据进行时效性数据处理,对于时效性特强或是特别大的数据将交由云计算中心来进行网络处理。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中,根据终端或是所使用的基站数量、形态的不同将采用不同的频段,从而使得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网络架构连接及天线更为多样化,在对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进行设计时需要设计有相应的智能识别功能,用以实现对于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智能组网。智能化技术是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中的关键一环。

3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其网络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在其未来的发展中通过与网络技术进行良好的结合,将能够使其发展更加全面化。此外,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使得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在传输速度上得到大幅的提升,使用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移动设备将能够更快的进行数据的上传或是下载。此外,人性化也将会成为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从而使得在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中更加的便利与简洁。

4结束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民众对于移动数据传输需求的增加,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总将会投入应用。随着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研发瓶颈的不断突破在不远的将来,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将会取代4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本文在分析5G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5G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介绍。

参考文献:

[1]赵国锋,陈婧,韩远兵,等.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4):441-452.

[2]柴蓉,胡恂,李海鹏,等.基于SDn的5G移动通信网络架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5):569-576.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篇3

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完整,取得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中关村将进一步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促进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资源、技术和企业落地中关村。同时推动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圈的加速发展,引领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和技术创新,并辐射全国。

日前,2011北京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年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在会上表示,移动互联网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这两个发展最快、最具创新、最活跃的领域连接在一起,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北京市委、市政府对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高度重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1+6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政策环境和产业优势,并推动了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

苟仲文表示,中关村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希望中关村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中能够继续发挥其先发和龙头优势,吸引聚集全国乃至全球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和技术资源,引领我国的移动互联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关村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构筑了完整的产业链。中关村在政策层面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下一步将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产业集群培育、科技金融创新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和成长。

构筑完整产业链

2011年是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腾飞的一年。今年上半年,奇虎、人人网、网秦、君正等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企业纷纷上市,小米科技、飞流等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的出现和孵化企业的快速成长,体现出中关村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强劲的成长潜力。

据悉,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关村示范区聚集了产业链相关企业6000余家,从业人员约40万,其中上市公司45家、“十百千工程”企业73家、瞪羚企业500多家。中关村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已形成完整的综合性产业集群,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心。

“自成立之初,播思通讯就立志成为中国移动通信领域开放应用软件的倡导者及领跑者,全力支持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播思通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暾表示,基于这一宗旨,播思通讯开发出智能终端基础软件平台ophoneoS、移动微技平台mobilewidget、云计算平台BigCloud、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mobee以及各种应用,并且为应用软件开发商构建了基于ophoneoS的开发者论坛。

“在立足于网上支付的同时,易宝支付不断创新,将互联网、手机、固定电话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继短信支付、手机充值之后,率先推出电话支付业务,真正实现离线支付,为更多传统行业搭建了电子支付的高速公路。”易宝支付副总裁黄震华表示,易宝支付是电子支付应用和服务提供商,专注于金融增值服务领域,创新并推广多元化、低成本、安全有效的支付服务。

据中关村移动互联联盟秘书长李苏京介绍,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完整,取得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如以创毅视讯、君正为代表的核心芯片,以播思通讯、中科创达、风灵创景、京联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以优视为代表的浏览器,以联想、汉王、爱国者等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以奇虎、网秦为代表的网络安全,以百度为代表的移动搜索。同时,中关村在移动娱乐、移动社交、移动商务等应用领域聚集了一批国内领先企业,在移动娱乐方面有优酷、暴风影音、乐视网,在移动阅读方面有北大方正、中文在线,在移动社交方面有新浪、搜狐、人人网,在移动电子商务有易宝支付、凡客,在移动广告方面有亿赞普等。

创新政策保驾护航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在电子信息领域培育2-3个细分产业集群。移动互联网是中关村最有优势的产业之一,中关村力图将移动互联网产业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关村在政策层面上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一是科技部支持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初步形成了北京、长三角和广东三大产业集群,北京在移动软件与应用研发方面占据龙头地位。从去年开始,科技部将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列入首批国家产业集群试点,目前已对优视、君正等47家初创期和成长期移动互联网中小企业给予了资金支持,累计金额超过5000万元,获得支持的企业研发能力得到强化,超半数业绩翻倍。

二是北京市重大统筹资金支持中关村移动互联网项目。2011年北京市通过重大统筹、现代服务业试点等渠道对京联云操作系统、讯飞语音云、创毅视讯tD-Lte芯片、优酷视频搜索等20余个项目给予无偿资助、政府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的支持,累计金额近3亿元。这些企业有望在移动互联网终端、操作系统、移动出版等领域成为行业领军者,并进军国际市场。

三是中关村成立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促进产业发展。中关村目前在移动通信、互联网、数字内容等相关领域有近20家联盟。为了进一步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上下游合作,2011年中关村成立了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依托联盟开展重大项目顶层设计、产学研合作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联盟成立后已在梳理和整合产业链资源、促进企业对接、加强行业交流、市场开拓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员数量已由17家扩大到190家。

四是积极吸引移动互联网人才到中关村创新创业。围绕移动互联网的重点技术方向和应用领域,吸引和聚集高端学者、企业家和优秀团队到中关村开展创新研究;吸引和聚集国际知名的天使投资家和创业投资家到中关村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和开展投资业务。2011年,中关村吸引了436名海外人才,其中约30%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家和投资人士。多种“引才荐才”的渠道已基本形成,留学人员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正在稳步开展。

五是将移动互联网列入中关村科学城规划。今年10月,由北京市经信委、中关村管委会等10多个部门联合编制的《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2011-2015)》,移动互联网作为重点细分产业领域列入了规划。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将紧紧围绕“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的思想,开放共享科技资源,紧密连接相关高校院所与中关村企业,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落实配套的科技金融政策和高技术服务,加快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心

目前,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已经形成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强劲的发展态势,在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移动网络运营、互联网应用、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提供和应用开发方面具有完整产业基础,培育聚集了近6000家移动互联网相关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聚集、企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全面的领军优势,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心。

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关村将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出发,利用中关村在移动通信、互联网、云计算方面的良好基础,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在个人消费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行业应用渗透,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和成长。

首先,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加快建成移动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聚焦移动智能终端芯片、基础软件和应用服务等技术领域,引导企业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构建移动互联网标准化体系;围绕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重点领域,实施一批移动互联网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北京市重大项目统筹、现代服务业试点、部市会商等渠道给予资金支持,积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与产学研用合作,将中关村建成移动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其次,建立产业基地,支持一批企业做强做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研究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特点和中关村的优势资源,对产业促进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形成中关村促进方案,切实支持一批移动互联网企业做强做大。在中关村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以中关村软件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为中心,规划建设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在电子城科技园和亦庄科技园建设移动芯片研发和制造基地;依托产业园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新产品测试认证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等。按照中关村示范区规划要求,把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第三,引入市场化方式,开展科技金融创新,建立优秀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发掘和支持机制。探索以参股方式引导新型孵化器投资移动互联网企业;以契约方式与天使投资机构合作,建立天使投资联合基金,培育和支持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中小微企业。目前,已通过参股创新工场在中关村投资了近20个移动互联网、云计算领域的创新项目,并与百度、新浪微博、亿赞普、清华启迪等机构达成合作共识,以契约方式实现投资行为联动,共同打造中关村天使投资平台。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篇4

本文就是在深入剖析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和影响其发展三大驱动力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印象”(www.cq-map.com)地图服务运行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搭建在线地图服务平台的技术架构。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其服务特征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更加彻底地诠释了互联网“人人参与、共同分享”的应用理念。3G网络覆盖能力的提升和webX.0技术的风靡,让移动互联网业务和用户的互动性也随之增强。此时,怎样为用户提供丰富翔实的数据,怎样为用户创造有价值的应用服务,怎样为用户带来内容体验方面的新模式等等,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否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业务,要体现其技术上独具的移动性和个性化魅力。针对这一特征,构建了一个“合作、开放、创新”的新型移动互联网技术生态环境是相当必要的。由于这种新型移动技术是基于it和Ct技术之上的应用网络,业务开发模式借鉴Soa和weB2.0模式。协调发展宽带通信网络、移动智能终端、特色应用服务技术,三大移动互联网驱动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通信网络是保证用户可以有效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是展示移动互联网的支柱网络;移动终端作为距离用户最近的设备和最直接的服务提供接口,是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平台,也是运营商一切业务的载体;应用服务是移动互联网创新升级最强大的驱动力,能提供满足用户自己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始终让用户保持对移动互联网的新鲜感;在加以解决ip地址变化的ipv6协议,完美地支持了网络层移动性支持功能的解决方案[3]。这样,一个完整、简洁、灵活、多样化体验、个性化服务的生态技术环境呈现在我们眼前。

3G(wCDma、CDma2000、tD-SCDma)网络的建设和“准4G”Lte(Longtermevolution)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覆盖范围和无线通信带宽,高速数据下载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性能都得到极大提升,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也走上了高速的发展的快车道上。与以模拟技术为代表的第一代和目前使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主流3Gpp长期演进(Lte)的移动无线技术的升级演进路径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欧洲wCDma标准和中国tD-SCDma标准,均从HS-pa演进至HSpa+,进而升级到Lte;二是美国高通提出的CDma2000沿着eV-DoRev.0/Rev.a/Rev.B,最终升级到UmB;三是802.16m的wimaX路线。这其中Lte拥有最多的支持者,获批为3G标准的wimaX次之。网络技术的进步提升了网速,这势必促进移动互联网的推广使用。

作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移动终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移动终端的影响力大,体现在其离用户最近,它能够引导用户需求,通过终端来满足用户获取信息需要。终端的发展,包含了移动计算、操作感应、信息存储、屏幕显示等硬件技术和操作系统开源api接口技术,使得移动终端处理能力越来越强,整体功能和性能都有了质的飞跃。毋庸置疑,智能终端的优势很明显,安装有智能操作系统的终端,由于其良好的软件扩展性,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当然,仅依靠通信网络、移动终端的发展壮大并不能完全解决为用户提供优质移动互联网服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应用服务开发的创新,让用户在任意移动状态下都能使用高质量的网络资源。应用服务的个性化设计,采用了mashup/widget等web2.0中的热点技术。这种基于JavaScript、HtmL、CSS及ajax等技术开发的小应用,运行在widget引擎之上,用HtmL+CSS来呈现服务内容,用XmL和XSLt进行数据交换及相关操作,用JavaScript来表现功能逻辑。通过mashup汇聚了来自不同网络应用的数据和服务,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颖而贴近用户需求的应用,从而打造一个客户可以自主选择应用服务的便利平台。

为了满足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和业务模式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中要解决移动ip地址和端口变化通信中断、定位服务位置登记、富互联网内容信息显示、第三方服务安全访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提出能满足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需求的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这种开放、可控的网络架构,通过漫游隧道技术,实现移动终端一次登录,即可完成在任意位置上保持与ip主机的单一链路层连接,使无线通信持续进行;通过接入网关将业务开放给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提供相应的接入策略和资源分配策略;通过端到端QoS(QualityofService)控制机制,实现业务接入的控制和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模型,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利用web2.0中mashup、widget、ajax技术移动服务开发,将互联网上已有的应用整合为适合移动终端的应用[4]。

移动在线地图服务开发平台的搭建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空间信息技术的结合,便出现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地图应用服务。提供互联网时代在线地图服务是信息科技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地图服务关键流程可分为位置地图信息的获取、位置地图信息的传送、位置地图信息的利用3个步骤。针对如何准确快速的处理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如图2的平台搭建解决方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地图应用服务使得用户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都拥有了出行必备的“生活服务小秘书”。通过这种技术平台架构,用户可以在地图服务中轻松的搜索目的地,便捷的查询出行路线,准确的使用定位导航功能以及快速的获得商家优惠活动的一手信息。

移动在线地图服务是位置信息服务的全新表现形式。从pDa到ipad,从普通手机到智能手机,如何随终端类型变化,为用户提供一致的在线地图服务,提供个性化的用户界面选择是一个挑战[5]。因此,我们的业务拓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

首先,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在线地图服务具有服务大众的能力。可为各类用户平等地提供基本在线地图服务,形成广泛的用户规模。以吸引大批优秀的应用软件开发者,为移动达人设计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其次,有计划地将业务发展的重点向初期简单地图服务,扩展到融合网络环境中,积极响应国家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号召,主动寻找需要合作的商业合作伙伴,为其提供在线地图服务上的广告营销。使在线地图服务平台成为商家广告消息,用户获取商业信息的中间桥梁。

接着,通过安装定位模块的终端设备(手机)和无线网络的配合,精确的确定移动用户的实际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数据,包括三维数据),在搜索引擎可达的情况下,利用普通文字描述用户搜索,从而实现更直观、更简洁的表示位置信息方式。

在上述的模式扩展的基础上,我们应致力于开发基于位置服务的交友平台开发。这种交友平台就像是一款角色扮演的游戏,每个人的角色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比如,基于真实地理位置的“速配交友”,使得陌生人、异性朋友、左邻右舍的交往更加真实和容易;真正做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便利条件,这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3G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移动4G技术的快人一步,使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不仅有利于推进互联网和通信网络更深层次地融合,还有利于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无线信号的范围得到适当地普及,有利于推动整个信息网络时代的蓬勃发展。

一、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及内涵

1.1移动互联网概念

现阶段,社会各界人士对“移动互联网”缺乏清晰统一的科学定义。比如,有的人将移动网络终端使用的数据服务视为是移动互联网;有的人将无线应用协议,英文简称是wap,作为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还有的人将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等同,并把“移动”视为一种网络信息的接入方式。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将移动互联网定义为一种以移动网络为接入点的,包括移动网络、移动终端和应用服务的互联网和网络服务的统称。[1]具体而言,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对移动通信网络和传统互联网进行有效融合的一种技术,其终端用户主要通过2G网络信号、3G网络信号、4G网络信号和wLan热点等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到传统的互联网体系中的。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集众多创新应用业务和新型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网络服务,其能够充分结合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和可定位的优势,进而实现能够为移动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灵活化的网络信息服务的目标。

1.2移动互联网的组成结构

从宏观的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的组成结构可知,移动互联网主要由移动接入网络、移动子网、核心网络和移动终端这三个部分组成。移动互联网的主体是移动子网和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的接入网络主要是为移动子网和异质异构的移动终端提供专门的移动接入服务,并将影响移动核心网络的复杂介质进行有效屏蔽,实现移动子网和移动终端的顺利运行。[2]移动核心网络主要进行路由信息的有效维护,实现互联网主干网络拓扑结构的合理组合,实现交换路由接入网络的数据统一和严格的标准划分。移动互联网组成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一种多样化、个性化的能够适时适地地感知周围环境的网络应用服务,进而完善移动互联网参考模型的构建。

1.3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点

移动互联网具有便捷性、移动性、多样性、开放性、隐私性、移动性、融合性、局限性、智能性等典型特点。具体而言,便捷性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在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种移动网络使用。

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性,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者应当综合考虑多样化、个性化的移动用户,实现移动互联网业务渠道的高度融合和开放。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终端用户能够在移动状态下随时享受到互联网服务,方便携带和使用移动终端产品。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主要借鉴web和Soa业务模式,实现移动互联网内容和业务开发者对移动电信网络业务的合理开放。移动互联网的隐私性主要体现在对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实现对移动终端用户内容和服务个人隐私方面的保护。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外发展现状简述

现阶段,美国的移动互联网主要由接入网、主干网、近距网络和编队网构成,并且开启了研发空间互联网路由器的网络历程。

国内外互联网主要存在传输时延大、传输距离远和传输误码率高等问题,使得移动互联网中的数据链路资源容易流失,造成移动网络通信的时延较大,使得移动互联网的空间环境受到严重干扰,降低了传输协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降低了移动互联网的功能指标,限制了移动的空间网络和移动宽带,使得移动网络空间资源的互联操作受到制约,不利于异构网络的传输安全,削弱了移动接入资源的互联互通性和互联网的可扩展性。

2.2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主要是wLan利用的速率有待提高,能够增加移动互联网能源的消耗和蓝牙的能耗,降低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传输速率,不利于移动设备的有效识别和连接,不利于蓝牙技术的运用率,降低了wLan技术在数据传输中的速率,降低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发挥和创新,不利于整体网络系统能耗的减少和终端定位节能技术的运用效率。

因而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定位过程中,降低移动接入资源的耗能是我国遇到的技术瓶颈。此外,我国在移动操作系统、网络定位技术、移动应用程序、移动网络接入和管理等服务技术还应当不断完善。

三、未来趋势及展望

3.1向着多样化和便携式发展

融合移动通信和无线通信的移动互联网作为传统互联网和电信网络的融合产物,其向着便携式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主要向着宽带化、多样化的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接入技术,实现手机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实现移动网络用户内容体验和制作的丰富化,进而促进多元化移动网络业务模式的形成,促进各种业务应用的快速发展,实现移动接入网络无线接入手段的多样化。

3.2向着高校定位发展

未来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将向着高效精确、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提升高校定位技术研究的精准度。尤其是在多类定位技术的重叠区域,应当提升移动互联网感知定位和网络定位的综合利用率,以便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精确高效的定位服务,进而提升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的效率和质量。因而,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提升了信息定位的效率。

3.3与物联网高度结合

物联网作为绝大多数国家大力推广和创新发展的一种信息网络技术,其用途十分广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丰富物联网的功能,提高物联网的信息传输效率,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络应当努力实现与物联网的高度融合,优化移动终端的识别和网络信息采集等重要节点,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创新和接入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物联网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的提升。因而,未来应当完善物联网的传输、定位和节能等环节。

3.4与高效智能化接轨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传送地址无法满足移动终端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与高效智能化完美接轨,信息传送设置应当保护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进而满足网络结构的规模化需求,实现移动互联网传送数据的完整性和技术的安全性,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点的自动化配置和计算,有利于保持网络路由聚类的有效性,提升网络服务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个性化、多样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用户的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移动互联网网络和终端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移动网络的传输能力、传输环境、信息容量方面。

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终端定位的智能化,实现对周边环境温度信息的采集,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和移动终端应当坚持个性化发展道路,这有利于实现个人消费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合理绑定,进而促进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篇6

【关键词】移动通信数字技术互联网发展策略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衍生了多种技术,移动数字化技术就是其中一种。移动通信数字技术具有个性化特征,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技术,将其融入移动互联网中,可以使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达到一个新高度。

一、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的特点

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使网络的接入变得方便,用户可以在网上上传和分享新的内容,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当然,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有了新的要求,随着数字通信时代的到来,网络运营商单一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要采取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新的研究就是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方向,网络快速发展时期,新的科技通信系统应运而生,就是移动数字化技术。该技术秉承着新的科技、新的服务的理念,从客户需求出发,具有先进性和高效性。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在互联网中的特点还包括新媒体带来了新的社会体验。数字化技术包括移动新媒体的数字化、网络融合业务的出现以及分用户服务,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将进一步促进网络改革,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网络技术将不断涌现。

二、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分析

互联网数字技术主要表现为网络通信系统技术、带宽调整技术、数字监管技术等。我们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如下。

2.1网络通信系统技术

无线网络虽然可以实现全覆盖,但是这样不仅影响信号质量,同时还带来资源浪费。所谓网络通信系统技术是将数字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所有优质技术进行整合,保证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得到合理的应用。并且不同的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网络,增加了网络的个性化服务功能。也使单个用户的访问带宽增加,降低了系统设计与维护成本。

2.2移动带宽调整技术

4G网要快速发展,需要新媒体等高容量设备的支持,要实现这一点,应在设计中增加容错量,并提高信道的抗干扰强度。延长带宽是降低干扰,保证用户使用需求的手段之一,而带宽的降低则需要必要的带宽调整技术。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与调整,使用户的带宽可以远大于当前网络可提供带宽。随着智能无线技术的出现,移动带宽调整技术的实现具有可行性,目前常用的带宽调整技术包括分布天线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

2.3互联网移动通信监控技术

互联网移动通信监控技术是为了保证移动互联网的可控性,尤其是网络服务质量。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监控技术确保运营商和政府对于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控,对干扰因素进行排除,对网络中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管和惩罚,从而确保网络的稳定。与此同时,利用该技术还可以提供人性化管理策略。降低负面影响、设计并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智能化。

三、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发展策略

1、制度创新将成为互联网创新的重要手段。移动数字化技术作用的发挥促进了互联网改革,而要完成这一改革过程,必须从制度改革。设计更高效、成本更低的产品。确保基站覆盖的合理性,制度创新的核心是强调并实现移动无线网的服务特征。突出互联网给使用者带来的服务。技术不再是影响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的主要问题,而服务质量则会成为影响通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解决客户问题,减少客户投诉。

2、实现移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移动通信技术更新过程中,一部分企业获得收益,而与其无关的一些企业很可能会倒闭。这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对于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发展而言,要实现集体创新。减少技术垄断,正确的将产品商业化,在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4G网具有融合性特征整合资源对其发展来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应深化政府改革,引导政府建立移动通信产业链,优化资源利用度,满足以混合异构为特征的4G网发展需求。

3、资源的规划与重组。4G网在发展过程中,频带、信道编码和性能均有所不同,要适应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还应采用数字并行计算原则,采用多模块终端用户数据分析法确保移动数据运行的逻辑性。但是,这一技术还处于理论之中,由于资源分配方案无法满数字传输技术而导致频谱不合理。尤其是在无线通信数字技术发展初期,制定的创新慢,技术的核心存在漏洞。可见,对其进行资源规划和重组是必要的。

四、总结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提高。移动数字通信技术是典型的通信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革新还存在一定的空间,未来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将进一步革新,移动通信技术的智能化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一期间,设计人员应不断的进行技术更新,实现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篇7

关键词:td-lte;移动互联网;高带宽;频谱利用率

当前,3g业务的逐步应用使移动互联网开始渗透和融合到社会、生活和产业的各个环节中,其用户和业务规模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截止2011年1月底,我国3g用户达到了5100万,其中td-scdma用户达到了2263.3万,3g正在由起步发展迈入到快速增长期。

在考虑3g的同时,不得不提到lte这一新技术。未来若干年,lte和3g/2g将长期互补、共存发展。今后五年,3g增强型技术的告诉增长将带动移动互联网增长;lte由试验阶段进入到商用阶段,在应用中逐步成熟、完善并走向规模应用。

1td-lte简介

lte是英文longtermevolution的缩写。lte也被通俗的称为3.9g,它以ofdm/mimo技术为核心,在20mhz频谱宽带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

lte包括fdd和tdd两种模式,td-lte是tdd版的lte技术。tdd和fdd的区别就在于tdd采用的是不对称频率,是用时间来进行双工的,而fdd则采用一对频率进行双工。作为中国td-scdma网络的主要运营商,中国移动始终致力于推动td-scdma后续演进技术——td-lte的发展,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建设了全球第一个td-lte业务演示网络,充分展示了td-lte的良好性能。同时英国的vodafone,日本的nttdocomo,美国的at&t和verizon都决定将lte作为其下一代网络制式,可以看出lte技术在未来市场的前景有多么的乐观。

2移动互联网

根据2009年摩根士丹利发表的互联网报告,在经过了大型机,微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四个重大技术周期后,人们正处于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五个重大技术周期中,这个周期的焦点就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强调的是可以在移动中随时随地的接入互联网,并且使用其业务。它与无线互联网不同,它强调使用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入互联网,经常特指手机终端用移动通信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业务。

伴随着2007年苹果公司iphone的上市和google公司开源终端平台android的推出,标志着全球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用户发展迅猛,业务创新空前活跃的新的时代。从业务特征看,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应用偏好与固定互联网非常相似,他们正在由传统的wap方式向完全体验的web方式转变。,其中尤其以web2.0业务为发展热点。另一方面,为适应和把握web2.0时代互联网应用开发门槛越来越低的大趋势,参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竞争的各个巨头均开始api开放接口和sdk软件开发工具,并创造了应用软件在线商店模式,吸引和集聚广大的开发者利用其平台开发应用软件并通过在线商店进行,主导服务商与开发者按一定比例进行对软件下载所产生的收入进行分成。目前,苹果、google、中国移动、诺基亚、vodafone、法国电信、微软、palm等均已建立或计划建立类似的在线应用软件商店。

我国移动互联网近年来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截止2009年6月,手机网民已达到1.55亿,半年增长近4000万,其规模接近2007年6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水平。我国移动互联网也初步形成了开放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一批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企业。

将移动通信的网络能力与互联网的网络与应用能力进行整合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创新出例如web2.0业务等适合移动终端的互联网业务。这也是它区别去固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3td-lte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伴随着人们对于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无线上网,移动视频业务,家庭和企业客户类的业务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业务,这些业务的无线网络带宽需要达到1mbps以上,而企业级别的高清视频会议等业务,更是需要8mbps以上的带宽才能满足。从而可以看出对于移动带宽的需求有多么的紧迫。td-lte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td-lte技术的峰值速率是所有现存通信技术中最高的。

其次,由于td-lte技术采用tdd制式,所以它具有在不对称频谱上工作的能力,而且移动互联网业务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上、下行数据量不对称,因此相对于fdd制式,td-lte更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td-lte可以灵活配置5m、10m、20m等多种带宽,因而充分的利用零碎的闲置频谱,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无线数据的传输成本。

td-lte技术在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低时延的特点,这使各类实时业务成为可能。例如实时的联网游戏,也可以将移动状态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医疗,应急指挥等场景,从而使信息和服务瞬间可以到达任何一个角落。

并且我们可以利用td-lte的位置特性,来实现更为快速、精确的定位和导航。将该特性与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相结合,将会产生更多的新型应用。例如运营商通过位置信息和用户数据的整合,可以提供定位服务,还可以实时查看街道是否堵车,精确的搜索到里用户最近的餐厅,商场,加油站等。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伴随着td-lte的出现,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再促进现有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将催生出新的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例如游戏娱乐、电子商务、办公应用等各类服务,满足个人,企业,政府等不同客户的需求,对整个社会的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章海峰.引领lte业务新航标[j].无线通信,2009(4).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篇8

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通信网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它包括三个要素(图1):(1)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包括2G、3G甚至4G等;(2)公众互联网服务,包括web、wap方式;(3)移动终端,包括手机、专用移动互联网终端和数据卡方式的便携电脑。

2006年以前,移动互联网是基于wap的、封闭的网络;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通信接入网络带宽和速率的不断提升,以及web2.0的兴起,成熟互联网服务不断移动化,推动全球移动互联网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并向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的成熟阶段发展。

2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现状与特征

2.1移动互联网是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门户、搜索和社会化网络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涌现。

移动互联网实际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这两个本世纪最令人振奋的技术的融合。摩根斯坦利认为,技术发展周期一般有10年的时间,当前技术发展周期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2.2市场潜力巨大

在中国,pC互联网用户数从2000万到1亿用了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从2000万到1亿用了2年。截至2011年8月,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突破9.5亿,市场规模达到6070亿美元,移动互联网业务市场潜力巨大。在日本,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了pC用户,人们用手机能做从查收e-mail到购买车票等几乎任何事情。

2.3技术发展和行业融合推动业务创新

移动互联网比任何其他行业都更需要持续创新,技术的发展与行业融合是推动业务创新的途径。技术的进步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为业务的创新提供广阔的平台,比如移动位置服务必须依靠定位技术来实现。由行业融合而产生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有很多,发展潜力巨大,例如:通信业与媒体行业的融合产生了手机报,与金融行业的融合产生了移动支付,与交通行业融合产生了LBS,等等。

2.4合作大于竞争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如图3所示,包括终端厂商、移动运营商、用户、网络设备/应用软件提供商和Sp/Cp,其中有的Sp/Cp本身就是互联网公司。

产业链上企业众多,但是单个企业难以实现对整个产业链的有效整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方只能打造自身核心优势,只有通过强强合作,才能巩固和发展其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地位,合作大于竞争。例如,互联网巨头Google与沃达丰、t-mobile等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了移动搜索引擎、Java地图等应用。

2.5用户入口是竞争焦点

目前移动互联网产业角逐的三大力量是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和终端厂商,三股力量的发展策略和路径各不相同,但竞争焦点都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入口,即用户第一接触点。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入口包括:手机浏览器、手机搜索、手机SnS、应用商店、手机门户网站、客户端应用(im)和手机输入法。

3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趋势

3.1手机中心化趋势明显

在笔记本、ipad、手机等移动互联网设备中,手机凭借其便携性、移动性将会成为用户的第一接触界面,是真正的中心,传统的pC会通过手机接入云端。实现手机中心化的三个必要条件也已经具备:智能终端的普及,用户规模的壮大以及带宽的便捷和高效。

(1)智能终端不断普及

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是客户所有体验的载体。智能手机成为终端与服务融合的平台,逐渐成为终端市场发展的主流,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

根据Gartner的预计,到2013年,全球pC保有量将达到16.2亿部,而智能终端和具备浏览器功能的手机保有量将达到16.9亿部,手机将超越pC而成为人们主要的上网工具。

(2)用户规模不断壮大

截止到2011年8月,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突破9.5亿,环比增长1.07%;其中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3.83亿,居全球之首。但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基数逐渐增大和渗透率日益提高,后续的整体增长将有所放缓,但整体规模将不断扩大。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内,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越互联网用户数。

(3)网络带宽和性能不断提升

3G业务开展已有十年,激烈竞争促使通信运营商不断完善3G网络并向4G发展,不断提高移动网络的带宽和传输速率,以提高移动网络的整体性能和用户感知;而3G业务的低资费也成为趋势,这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3.2技术发展与行业融合决定的四个趋势

随着技术发展和行业融合,移动互联网产业将会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并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朝着信息化、娱乐化、商务化和行业化四个方向发展。

(1)信息化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类业务也逐渐从传统的文字表达转变为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方式表达。典型的信息类业务有移动广告、手机报、微博和天气预报等。近年来移动广告在日、韩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快速发展,日本53%的移动用户2006年开始已经习惯把移动搜索作为获得信息的方式。人们对手机终端传递信息方式的依赖将越来越严重。

(2)娱乐化

当前,从日、韩等国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情况来看,包括无线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动漫和手机电视等在内的无线娱乐业务成为移动运营商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将来美容、视频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业务会出现较快发展。目前日本最大的手机占卜网站Zappallas向用户提供240多个算命网站,活跃用户515.4万。

(3)商务化

近几年,移动炒股、收发邮件和移动支付等商务需求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用手机缴纳各种费用、,甚至购买电影票和机票。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将超过1.41亿,相比去年的1.02亿上涨38.2%;与此同时产生的支付交易额将达到861亿美元,相比去年的489亿美元上涨75.9%。在移动互联网业务比较发达的日本,2004年开始,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超过其它一切移动内容市场总和,2008年则将近2倍。

(4)行业化

随着3G商用的日益普及,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的移动行业应用将加速普及,成为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典型的行业类业务有:移动定位、移动办公、移动视频监控、移动医疗、车联网、无线城市和增强现实。

物联网的兴起也推动了互联网新业务的产生。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与“人与人通信”的业务比例将达到30:1,物联网发展前景巨大,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蛋糕”产业。

3.3SnS与LBS将成为业务融合的基础平台

2005年top10的互联网站代表了web1.0的特征,门户、搜索、B2C和C2C电子商务是主流;2010年最新的top10互联网站表明,以用户交互为核心的web2.0成为主流;以Yahoo、mSn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站逐步被以SnS(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如Facebook)和LBS(LocationBasedServices,如Foursquare)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站所取代,互联网成为用户自主创造的网络环境。

(1)SnS

SnS是提供商通过满足用户的交友、个人展现等需求而聚拢用户、扩大用户规模的一个平台,在近几年获得了高速发展。在SnS业务上做得较为成功的Facebook网站给了用户经营自己空间的权力,让普通人可以生成自己的业务和内容并共享给好友,满足了用户个人展现和交友的需求;而且随着用户的增多,网络价值越来越大,用户黏性也越来越高,网站本身也越来越有名。>

SnS企业往往以社区关系为核心,拓展多类应用,例如:Facebook与腾讯基于社区关系,拓展内容、游戏、微博和电子商务等应用。SnS正从娱乐向日常信息、沟通、生活和商务工具发展。

(2)LBS

目前,移动位置服务越来越多地与其它移动互联应用融合起来,具备互动、分享、UGC等特征。例如,移动位置服务与SnS、im、微博、搜索等web2.0应用结合起来,将位置信息作为用户重要的真实标签而提高交互效率。这类融合类位置服务带来了全新的业务体验,更受大众用户认可,并推动了商业模式的革新。

“移动SnS+LBS+商务”、微博、搜索、im等其他热门互联网业务相结合,将碰撞出以“人物+地点+时间+商务”的整合为要素的诸多新的业务形式,以迎合用户对不同种类信息的需求。nttDoComo的经验表明,电信业从为用户提供基本通信向成为用户的生活助手(包括LBS、移动支付)发展,将来的业务会从生活助手发展成为用户的行为助手。i-concier就是一种行为助手业务,2011年产生约10亿美元的价值,能明显提高用户粘性。

3.4塑造自身优势开展广泛合作

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上各方合作的基础,就是自身有值得第三方合作的管道、平台或者业务能力。所以,各方都需要塑造自身优势,然后才能开展合作,实现共赢。

移动运营商为了避免被管道化,积极地打造智能化管道,建设综合平台,向第三方开放,并涉足部分内容和应用业务,以黏着自身用户,吸引其他用户。互联网公司也在力图管道化运营商,力图主导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创新。当前在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过去由运营商主导的创新,而今天面临着互联网企业(apple、Google等)的挑战。终端厂商也在积极寻求合作,最典型的要数苹果基于自己优质终端的appStore。

3.5应用最新技术设计业务

移动互联网领域热点的技术包括mashup(网络聚合应用)、云计算、widget、Html5、ipv6和物联网,这些新技术会影响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设计和技术架构。ipv6应时代需求而出,将会为网民提供用之不竭的ip地址,并提供更加优异的网络性能;移动互联网业务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加紧进行ipv6改造。无线应用协议(wap2.0)和无线Java信息服务(wJmS)技术为wap版业务提高性能、优化用户感知提供了可能。

云计算作为目前最流行的技术,为能力开发、mashup、widget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能力。移动widget具备使用互联网、终端和电信三种api的能力,它的跨平台、易开放等优点,使其在移动应用中成了一个很好的展现平台;业务逻辑可以通过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能力开放接口实现,这使得它成为网络mashup技术的载体。

最近,全球互联网的发展热潮都聚集在api上,平台开放成为趋势。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和终端厂商都在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聚合开发者,创造多样化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内容和应用,以吸引客户、提升黏性。挪威电信公司telenor开放了SmS、mmS和wap三类api,面向内容服务,一年创造约1亿美金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各大互联网公司竞相推出自己的开放平台,谷歌和Facebook每天有50亿次的api请求,twitter每天30亿次。

3.6充分关注用户体验

苹果产品为什么风靡世界?因为苹果产品带给用户的是“完美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客户导向”战略的具体体现,要求移动互联网业务的Ui(用户交互)/Ue(用户体验)好,业务的功能和性能要超越用户的期望,让用户乐意再次使用。移动互联网运营商要用最新的技术设计业务,充分关注用户体验,力争带给用户最优的体验,这是成功的关键环节。

3.7没有固定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应用已经覆盖人们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可以总结为:扩大用户规模,优化用户体验,提升客户粘性。桌面互联网时代主要是通过web站点接入internet;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应用接入internet将会越来越流行;只有理解这种趋势,才能构建成功的商业模式。

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都必须在某一核心领域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其多样化的盈利模式表明,互联网领域并无固定的商业模式,具体商业模式要根据业务和用户群的特点与发展阶段来决定。

3.8国际化与本地化并存

以appStore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将继续引领移动互联网时代,使企业生产全球性的产品成为可能,而不是做本地产品。这种全球性的竞争迫使产生最好的产品,而用户也可以便利地体验到全球最佳的产品。未来的3~5年,通过投资、合资等方式,将有更多的“国际化”移动互联网企业。

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同时,不同的国家发展阶段不同,用户需求也不同,因此服务必须本地化(包括人才本地化)。例如在韩国,最主要的内容供应是彩铃、网上游戏这些娱乐内容;在日本,则更多的是SnS社交服务。

4移动互联网展望

4.1操作系统是竞争制高点

产业的主要平台、标准从多元化到相对归一化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pC、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领域的发展皆是如此。对移动互联网来说,决定阵营归属的主导平台是终端操作系统。在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创新中,应用商店与操作系统紧耦合,操作系统决定了应用程序开发的SDK;在产业生态组织模式创新中,操作系统既是业务应用资源的承载平台,又是硬件资源的匹配平台。因此目前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各方巨头整合产业的抓手和战略重点,并且还不断向泛终端领域延伸,平板电脑、智能电视、车载系统都在应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在互联网和终端成为主要业务创新平台的背景下,终端操作系统决定了业务入口、业务开发标准、开发者阵营和硬件适配,能够直接影响网络和信息安全,促使信息从以pC为中心演变为以手机为中心,是新时期国际技术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其意义甚至超出了pC时代的桌面操作系统。

4.2移动web运行环境取代操作系统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篇9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053-01

目前,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有很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移动互联网集合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优势,被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传输量极大,需认识到移动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移动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技术体系进行探究,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移动互联网环境。

1建立移动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技术体系的意义

移动互联网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集合两者的优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给人们的娱乐、资讯、沟通、上网提高了更稳定、高效率的服务。移动互联网具有便利小巧的有点,移动互联网的设备小型,易于携带,人们可在移动通信的覆盖地使用,不需到特定的网点。

人们利用移动互联网传输大量的数据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散播不利于民族发展的极端思想,损人利己的不文明信息。利用木马病毒等侵害人们的隐私等不良事件。此时,需要建立安全技术体系保护信息安全传播。

针对恶害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的行为,建立稳定、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的安全技术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以提高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传播,为了控制信息的安全性,需提高信息传播的标准,控制有害国家利益、有损社会稳定等恶意破坏的信息传输到网络中。

2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

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分为:采集信息内容、检测信息内容、控制信息传播。需依靠高超的安全技术对不安全的信息进行网络控制盒阻断。

2.1采集信息内容技术分析

提高移动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的关键在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新的所有信息,应减少后续处理进行的技术部署所需的费用。信息采集主要利用的是网络旁路镜像技术和网络爬虫技术。网络旁路镜像技术通过对网络流量镜像的建立对网络信息进行还原,网络旁路镜像技术不会干扰网络性能,对信息能进行实时性的监控,为后续的控制技术提供条件,但是后续处理较复杂,成本较高。网络爬虫技术的程序能对网页自动提取,提高了获取信息的速度,此技术具有后续处理成本低的优点,易发现隐藏较深的不良网络信息,但是具有占用宽带的缺陷。目前采集信息时,复制网络干线流量的采集信息技术不建议使用,不仅占用存储空间,给后续处理带来的后患无穷。

2.2检测信息内容技术分析

检测信息内容技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析信息内容的流量,检测信息内容是否安全。数据传输建立在流量上,需对应用协议的数据所用的流量进行统计。在进行安全检测数据时,系统对信息的安全性自动判断,对不通过的非法、不安全信息进行控制。检测的内容主要是音频文件、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应用关键词识别法、统计模式识别法等检测方式,检测技术是模式化的,对信息安全性进行自动地识别和判断,能对合法信息和不合法信息进行分类的处理。

2.3控制信息传播技术分析

检测信息发现的不合法信息需要存储起来,后续控制信息的工作带来便利,提高控制信息的效率,实现后续处理中的浏览、搜索等功能,储存信息可通过建立数据库实现。为了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需减少存储空间,可通过处理同一类型的数据来降低空间使用率,将其合并放置于数据库中。

传统的控制非法信息传播的技术原理基于根据传播信息源的网站ip地址和域名等信息,将其添加到黑名单中,阻断传播信息的功能。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下,使用户成为了信息源而非网站。传统的控制技术剥夺了用户接入网络的权利,将阻碍我国的信息化发展。移动互联网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我们需针对这一特征进行探究和分析,信息控制技术需与信息采集技术相适应,由于大多数用户应用http,tCp是主要协议,基于此,可利用tCp链接和乱码的技术进行控制盒阻断非法信息。

3我国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近几年,我国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是相关的网络技术还是处于薄弱的状态,在移动互联安全性技术上,对信息内容的采集、检测和控制等技术相对于欧美国家较弱,采集一般的信息技术没有问题,但是对音频、视频等数据信息时,存在速度慢、技术落后的局限性。由于ip数据网络无法发挥差异化处理的功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流量使用逐渐增加,而运营商只能通过ip数据网络进行活动,检测技术落后,导致网络投入的成本与收到的成效不相等,为了投入资金与回报相平衡,我国的移动互联网运营商提出的“智能管道”战略可对不同业务下使用的流量进行识别加以控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给不同等级的用户不同的流量体验,从而实现投入与收入的平衡。

网络运营商需加大对移动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技术体系的研究力度,“智能管道”战略给运营商的网络管理注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解决了运营商资金投入与报酬不平等的问题,在今后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中,信息内容的安全性建设技术是我国运营商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逐渐普及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数据传输。网络运营商需保证用户在安全的环境中上网,探究出信息内容安全技术体系,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和保护人们的隐私机密信息。移动互联安全技术主要是信息内容的采集、信息内容的采集和控制、阻断信息内容。运营商提出的“智能管道”策略开创了移动互联管理的新时代。在未来,网络运营商需继续重视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的建立,为用户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永刚.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8).

[2]郭永.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6).

[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云计算安全技术体系架构[J].中兴通讯技术,2012(3).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篇10

关键词:下一代互联网;ipv6;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2-0112-02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使internet的应用和规模飞速发展,随着互联网创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互联网的规模、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以ipv4协议为核心技术的互联网面临重大的技术挑战,包括地址资源紧缺,网络安全漏洞多,网络服务质量不高,网络性能和带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等等。

为了克服这些固有缺陷,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其在地址容量、安全性、网络管理、移动性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从ipv4逐步过渡到ipv6,并且以ipv6技术为核心来建设和发展下一代互联网,这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

一、ipv6的优势

以ipv6协议为核心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将具备网络传输速度更快、网络规模更大、网络更加安全、网络应用更加广泛等特征,这同时也是ipv6固有的优势。

(一)网络更加安全

ipv6网络上防病毒、防攻击、防入侵等网络安全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从技术上来说,下一代互联网可在网络对象接入时,对其进行识别并且访问授权,这种数据加密的做法,增强了网络对象身份认同的机制,同时也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从网络体系结构上来说,ipv6技术能保证网络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使网络服务更加安全可靠且具有信服力。

(二)网络管理更加有效

ipv6可发挥管理有序、运营有效和维护及时等作用。但是目前下一代互联网管理系统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面向ipv6的网管技术也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化方面很不成熟。所以需要克服原有ipv4网络管理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完善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网络管理系统。

(三)无线和移动技术更便捷

互联网是人们获得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为实现信息社会人们在任意场所不断获取海量信息的需求,下一代互联网必须全力支持无线接入及移动漫游的功能。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越来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移动客户端的使用者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进行了移动网络接入活动,因此,大力建设、快速提高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应用迫在眉睫。

二、ipv6引发信息传播新革命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将以ipv6为核心,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其他技术为先导,直接支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引发社会新需求、改变社会发展方式。ipv6、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最终改变人类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应用等各个环节。

(一)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传统的pC互联网,其采用移动终端接入到无线通信网络,并获取业务和服务。在ipv4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没有发挥出它的价值。其体验差,费用高,终端设备缺乏等缺点制约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推广,同时ipv4容量有限也无法解决设备对网络地址的巨大需求。

ipv6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网络地址不够用的问题。同时,ipv6在移动性方面的改进也让移动互联网更加稳定。而安全性的提高也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使用各种移动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车载终端等通过移动网接入网络,随时随地享用公共网络的服务。同时,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终端即时通讯、视频、游戏、音乐、位置服务、移动广告等应用将得到爆发式的增长,互联网结合移动通讯在业务上也将得到更为深度的融合,所衍生出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移动互联网这些重大变化对信息传播领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它将带来基于位置的信息传播革命。目前具有这种基于位置的信息传播模型式的程序已经出现,如微信、打车软件等。在未来,信息的传播、接收是随时随地进行的,全民记者不再是梦想,移动互联网将是随时信息的基础。

(二)物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在1999年被提出来,但直到近几年才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究其原因,物联网所使用的很多关键技术未得到大的进展。ipv6的产生给物联网带来了新的突破。

物联网简单地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意味着将来可以实现把所有物体都接入到互联网。首先面临的将是对网络地址的巨大需求,而ipv6可以提供足够的地址。其次是对网络拓扑结构的一次考验。根据联网物体的属性,通信内容的特点,传输介质的使用,连接协议的选择,以及物置的移动等等,网络环境将会不断变化。ipv6提供了自动配置,邻居发现等功能以及对路由增强的实现,可以让设备更好地接入到网络,并进行设备间的通信。ipv6安全性的改进让通信更加安全,避免了信息泄漏造成的对联网设备的恶意破坏。

从传媒信息传播的角度,物联网对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也将产生巨大影响。就传播者和受众来讲,物联网会进一步拓展与扩大人类传播信息的能力。物联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了互联网的意义,实现人与物的交流与对话,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同时,新的视听体验与阅读方式也将产生,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也要顺应新的阅读方式,生产出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媒介内容。

对于媒介而言,物联网是新的媒介融合平台。物联网将突破互联网的限制,融入到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包括报纸、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媒介。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提供将突破单一的渠道,用户信息选择渠道也因此向多样化发展。

三、ipv6将导致国际信息传播流的不平衡

目前互联网的一个现状是信息传播资源仍然稀缺且分配仍然极为不平衡。究其深层原因可以发现,发达国家掌控了本就稀缺的世界信息传播资源,在信息传播技术的研发上也走在前列,知识和相关资源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上,令发展中国家丧失了商业主动性,同时获取和使用信息传播资源的成本变得过高。在现有发达国家的分配体系中,他们自身占尽优势,国际传播的生态环境已经不是平衡的状态,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这种不平衡在长期的国际信息传播生态中保持着稳定的状态,一时间很难有所改变,因此,寻找对症的突破口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全球ipv4地址资源总库和各子库的逐渐枯竭,ipv6可能提供比ipv4多达40亿倍的地址资源,足以解决地址资源匮乏问题。第一代互联网的研发和应用都由欧美发达国家所主导,掌握了主要信息传播资源,发展中国家掌握的资源是极其稀少的,发达国家因此掌控了国际传播的秩序。ipv6技术的出现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一个发展中国家掌握重要信息传播资源的契机,着重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在研发和技术上掌握主动权,这将会成为建立新的国际传播秩序的一个机遇。

随着我国信息传播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使用终端设备数量越来越多,现有的ipv4地址资源已经明显无法满足急速增长的需求,ipv6取代ipv4,是以最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当下的问题。我们要建设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许多内在特效都是必须的,如安全性、可控制以及扩展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用户都将进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中,这其中一个关键的推动力就是进行全球性的合作。初期,像美国、日本等拥有先进研发技术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先后制定了ipv6的过渡政策,在多个领域先行一步。在技术标准领域,许多研发组织也在积极推动ipv6技术的应用。目前,ipv6在接入网领域的应用已有明显突破,已有一些网关企业和家庭网络终端设备中实现支持ipv6,但有一点不能忽略,国际信息传播流的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是个持续待解决的问题。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样,信息传播系统也将在下一代互联网的推动之下发生巨大变化。作为具有传媒性质和特征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对于传统媒体无论是传播方式还是传播格局将会形成巨大挑战,传统媒体应该顺应新媒体发展的潮流,不断创新自己,突破固有的局限,抓住在变化多端的信息时代的生存机遇,努力在内容生产的基础上,做好新媒体的转型。

参考文献:

[1]李静.我国ipv6大规模商用驱动力不够[n].经济参考报,2011-9-13.

[2]王妍,张作泉,于洁.ipv6与移动互联网[J].沈阳大学学报,2004(2).

[3]任丹,赵鸿燕.物体即媒介:物联网的传播图景与伦理困境[J].新闻前哨,2011(1).

[4]石长顺,石婧.物联网的传媒化生存[J].新闻前哨,2011(1).

[5]叶昭.叶梧.ipv6技术及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综述[J].机电工程技术,2005(7).

[6]杨芳,王瑶,赵峰,吴凯峰.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力信息化,2007(12).

[7]徐佳.下一代互联网:中国参与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的新起点[J].新闻记者,2012(5).

[8]建设下一代互联网需要紧迫感[eB/oL].http:///li_lun_yj_1652/20081202/t20081202_3441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