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十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十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3:07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篇1

一、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实践技能的要求

(一)媒体融合要求采编人员具备跨媒介内容制作能力。新媒体崛起后,传媒产品的内容制作、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微信、微博、智能手机等新的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并受到大量用户的喜爱。为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和竞争,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得不积极转型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力求形成共赢的局面。媒介融合使得新旧媒体的边界日趋模糊,传媒产品在生产、制作和传输方式等方面都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变化,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在技能层面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传统广播电视的策划、摄录、编辑等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创意与运营能力。(二)传媒扩张要求广播电视编导类。学生掌握新媒体技能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广播和电视在视听效果、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互联网、移动新媒体中音视频内容的丰富性、互动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年轻的群体。在新媒体的挑战和影响下,近年来,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的各级电台、电视台,都纷纷建立了各自的网站,以便于从互联网和新媒体中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并力求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台网一体的格局已然成为共识。台网一体化的结果之一是传统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虽然人员已经趋于饱和,很难再容纳数量众多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但从这些传统媒体中衍生出的新媒体单位或部门,以及大量出现的民营网络媒体和移动新媒体等,却存在着大量的广播电视编导方面的人才缺口,只不过这些机构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较强的新媒体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

二、新媒体视阈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实践技能培养中面临的问题

面对新媒体快速发展和媒介融合大潮,高校广播电视传媒类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尤其在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方面,面临较多问题。(一)新媒体教学师资匮乏。近年来,高校师资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前两年开始,新进教师原则上要求具有博士学位,传媒专业也不例外。不断引进高学历师资的举措,虽然使各校传媒专业整体师资的学历大有提升,在校内外的各种检查和评估中都达到甚至超过了相关的要求,但是综观各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师,尽管理论知识较丰富,但是大都缺乏媒体实践经验,不少教师没有真正参与过广播和电视作品的采编、策划与制作等工作。另外,具有新媒体理论尤其是新媒体实践经验的教师则更加匮乏,着实难以满足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学生更深层次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二)新媒体实验设备投入少。近年来,微博、微信、手机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形态发展迅速,并且已经占据越来越多的传媒市场份额,而且发展迅速。但是,当前不少高校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本来资金就比较紧张,又往往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摄像机、照相机、化妆间、演播室、灯光照明等比较传统的广播和电视实验设施和设备上,新媒体实验室和实训设施方面的投入却非常有限,这种做法与媒介融合发展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要求是严重脱节的,按照这种思路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态势知之甚少,新媒体实践技能的缺乏,使得学生毕业后很难满足媒介融合发展的实际需要。(三)学生新媒体素养有待强化。目前,不少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上都是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并且出于教学管理、学生安全等现实问题,大多数实践训练都是在校内或课堂中开展,与广播和电视台真实的节目形态和制作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广播电视传媒类学生实践技能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写、编、评等方面。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影视剧等传统传媒产品的新媒体营销、新媒体产品的创意与开发、融媒体内容的采集与传输等实践技能,才是学生更加重要也更为稀缺的技能。比如,在2017年全国及地方“两会”召开期间,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大量采用了融媒体新闻直播的方式。直播期间,从报道设备到“中央厨房”,再到互动创新,无不折射出媒体融合取得的可喜进展,同时也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实践技能和新媒体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遗憾的是,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却没有认识到传媒业中这种重要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深刻改变,没有能够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故而学生新媒体方面的专业技能局限性非常明显,创新性严重不足。

三、新媒体视阈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策略

毋庸置疑,当前传媒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增加的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更复杂,高校应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实践技能,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一)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强化学生的跨媒介技能。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再定位于单一的媒体技能培养,应高度关注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强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对于媒介发展和传媒产业新的思维方式、运营手段、新媒体营销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信息采集和制作等传统的技术性层面的实践技能。只有通过这种变革,才能让学生既在广播电视编导方面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又具备较扎实的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媒体运营的能力。(二)调整课程体系,增加新媒体的实践训练。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媒业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既要具备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技能,又要有较强的新媒体实践功底及敏锐的行业洞察力。鉴于此,新媒体视阈下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就需要不断与新媒体的发展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应删减不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老旧课程,适当增设微视频编辑、网络新闻编辑等相关课程。此外,由于新媒体产品层出不穷,且很多传统媒体产品的新媒体营销也方兴未艾,因此,可以增设新媒体产品策划与创意、新媒体产品运营等课程,并增加相应的实践课时,让学生对新媒体的运营和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新媒体所需要的编导技能有深入的认识,而不仅仅是使用新媒体来进行娱乐。(三)重视师资培养,解决技能培养瓶颈问题。由于过度强调师资的学历层次,实践技能突出的优秀教师在各高校都非常有限。此外,有的教师没有能够跟上传媒格局的转变节奏,教学内容和方式存在滞后现象,导致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遇到严重的瓶颈问题。针对此状况,笔者认为,传媒专业新进的主要从事技术类课程教学的师资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转而重视其实践技能。此外,各高校可鼓励年轻教师利用假期到商业网站、广播电视媒体自办网站等与新媒体发展密切相关的单位实习,丰富实践经验。以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为例,该学院每年都会鼓励传媒专业的教师利用暑假前往各媒体机构实习锻炼,或者直接让新进的年轻教师前往网络媒体等新媒体机构实习至少半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媒体发展的最新状况,尤其是增强对于新媒体技术和运营的知识建构。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目前已经在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传媒专业取得较明显的成果,获学校认证的“双师型”教师人数大幅度增加,从3年前占专业骨干教师比例不足20%,提升到了现在的60%左右。这些“双师型”教师对于媒介融合过程中如何才能培养传媒需要的人才有了充分而全面的认识。因此,这些教师也会在相关的专业课程中,向学生补充介绍新媒体知识,或者开设一些新媒体方面的实践环节。此外,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还开设了网络新闻采编、新媒体产品创意与运营等与新媒体结合紧密的课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技能的培养,都让学生受益匪浅。(四)整合各种资源,为新媒体实训提供保障。实验室在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必须加大投入,引进专业的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及新媒体实验室,满足学生数字化视频的制作、网站建设和运作等与新媒体技术密切相关课程教学和实践的需要。除实验室外,相关院系还可联系学校宣传部等单位,共同管理学校和学院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通过这些举措,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传播环境中加强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认识,在掌握新媒体相关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加强实践技术,熟悉各种新媒体编导技术和软件的运用。同时,切身感受新媒体和广播电视编导之间的异同之处。此外,院系除保留原有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实习基地外,还应当积极与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新媒体传播公司等建立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实习中加深对传媒融合的认识和了解,在实践过程中切实提升新媒体内容产品的采集和制作技能。(五)开拓学生视野,提升新媒体运营技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进入更深的层次,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不能再囿于传统的经验和技能。除适当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强化新媒体实验室建设等举措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多地结合具体案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去开拓学生在新媒体方面的视野,从而让学生不仅仅成为微信、微博、视频网站等新媒体的使用者,更要关注新媒体的发展动向和变革路径,认真分析新媒体中的音视频节目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在采集、制作和编辑等层面的异同之处。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复合型实践能力的培养面临着极大挑战。如何培养既具备广播电视编导技能又兼具较强新媒体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当前必须着力关注和重点探讨的一个课题。高校只有努力探索和研究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技能与新媒体实践结合起来,才能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应多媒体工作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作者:李微单位: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茜.“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篇2

一、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影响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广播电视编导反过来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也较大。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早期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一些重要的专业内容和课程要求都是与政治的基本理念和政治要求相一致。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就充分体现了政治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讲政治,要求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做好正面宣传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例如,政治性语言的使用,相应产生的一系列规范等等。学校的学术范围和学校内的政治环境直接影响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一个讲理念、讲原则、讲信仰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更加有利于促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科学发展,更加能够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公共意图和作用。这些政治元素作为专业发展的基础,引导和指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健康发展,为培养有原则、有信仰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能够得到更加有利的整合,能够得到公众更为有力的支持,适应政治环境的发展,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讲规范和原则的重要内容。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也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一个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现状,能够更加促进广播电视编导在实践层面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随即带来的是媒体的发达和网络媒体消费的攀升,技术的变革与资本的力量能够直接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途径,能够促进广播电视编导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双丰收。例如,湖南卫视在经济上的大力投入和支持,使得广播电视编导的相关领域呈现出了一片繁荣昌盛景象,形成了人才培养的良性机制。经济大环境是现代化条件下影响社会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经济体制的一系列变化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能够让理论转为学术价值,让学术价值转换为商业价值,让每一个观点和每一个创新都能够创造出社会价值,这就是一个好的经济环境所能够产生的正面效应。当前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非常好,由于我们的媒体电台都集中掌握在官方手里这样一个现实情况,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彼此产生了互动,政治上的理解和支持使得大众载体平台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社会上的种种不良影响也都因为政治的地位而受到最小面的冲击。官方平台的开放使得广播电视编导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新闻媒体电台广播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加入和参与进来。载体与环境挂钩,公司广告的投入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反而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新的发展,从而形成当前一个积极互动的局面,为广播电视编导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从社会环境看,广播电视编导的现实发展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展开的,随着改革开放,新的社会环境不断的衍生和形成,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动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变革,社会转型,人们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的重要意义,越来越能够明确地体会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下的社会情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对经济环境的重要影响。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们需要不断地夯实广播电视编导的群众基础,不断地更新换代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不断地获得社会的支持和鼓励。从这个方面来看,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已经做到了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和协调,在几年的大学扩招中,报名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数在不断的攀升,社会环境和现实环境下不断地涌现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热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广播电视编导的学习之中,去了解这个专业,去掌握这个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通过群众基础的实现,整个广播电视编导产业链的最根本基础得到夯实和保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才能够得到根本性的发展。

四、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篇3

关键词:播客、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应用

播客是一种个性化的可以自由选择的数字广播技术,用户可以使用播客自由制作并下载视频、音频信息,其它用户可以迅速看到作者上传的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传播与共享。播客同博客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播客主要以视频、音频信息为主要传播内容,博客则以文字与图片信息为主要传播内容,可以说播客是有声音有动态图像的博客,从某种层面来看播客是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个人广播电台。播客特有的性质使得用户可以自由的制作数字信息文件并上传到网络,用户也可以自由收听或者下载他人制作的视音频节目,这种开放性的制作与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用户都能够成为编导,将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达出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所要培养的是能够在广播电视系统和文化部进行节目编排、视音频文件制作、节目主持、新闻采访等工作的专业人才,摄像录像等技能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播客在广播电视编导中最具意义的作用就是能够帮助教学教学与学生学习。播客是一种传播媒体,它的研发虽然不是针对教育界,但是它在教育界的实践应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一、播客对教师的帮助

广播电视编导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能够将讲解的内容同视频材料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材,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会贯通,但是课堂教学实践十分有限,教师无法在课堂上播放太多视音频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播客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播客指导学生预习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实现在播客上同教学内容有关的经典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从他人的优秀作品中领会拍摄与制作的魅力,进而对课堂教学形成浓厚的兴趣。在课后教师将电子教案发放到个人播客的同时,可以其它资料供学生观赏,用以巩固课堂知识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上传的播客内容可以是自己制作的视频短片,也可以是往届学生的学术成果,更可以是同教学内容相关的网上信息资源,这些播客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播客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中往往会有一些内容是要求学生自学的,但是学生的能力有限,很难凭借自身的力量将这些知识理解透彻,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换成演讲型的电视材料,这些材料将会大大提升学生自学的效果。最后,播客可以弥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教师无法通过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的,就如深海摄影、航天摄像等,单单凭借教师的讲解,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精髓,教师可以现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再安排学生在课下观看有关深海摄影与航天摄像的相关播客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可以在播客上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教师就能迅速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二、播客对学生的帮助

1.给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专业人士的培养必须具备良好的发展平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所要培养的是具有各种技能诸如播音与主持、新闻采访、节目编制的综合性人才,播客作为一种新技术,正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广播电视编导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专业指导教师的匮乏,教师专业知识的局限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播客技术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有许多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电视制作人都开通了个人播客,这些播客网站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学生不仅拥有了贴近现实的学习资源,更能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资料的观看与下载,通过模仿、对比、分析学习专业的电视编导技巧。播客具有互动性,学生可以通过播客同这些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从专业人士那里获取帮助。

2.播客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了资源

广播与电视频段是一种稀缺资源,学生很难在大型广播电台获得实践机会,播客技术的出现则给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了一个免费平台。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播客给了他们更多专业实践机会,他们可以自由开通播客,可以自由制作并上传视音频信息,他们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录制下来,通过反复收听与修改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播客技术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在播客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收听彼此的播客节目,并在博客上之处创造者创作中的不足之处,创作者可以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及时反馈;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安排播客作业,并在博客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建议。学生采用播客可以进行不同节目类型的时间,实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从脱口秀节目到简短话剧,从影视短片到综艺娱乐,学生在节目中可以充当支持人、播音员、演员、导演、编剧等不同角色,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在节目制作中得到提升。

三、总结

播客的普及促进了许多作家的诞生,由于缺乏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些作家在以前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博客技术的兴起就为这些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播客也是网名进行才艺展示与信息交流的工具,它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广播电视编导与播客同属传媒领域,播客的互动性、快捷性、方便性对广播电视编导具有重要意义,它在教育界的作用则是播客在广播电视编导最为重要的实践应用,随着播客技术的发展,它定能在广播电视编导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菲菲、赵国庆.播客在播音与支持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软件导刊.2008(6)

[2].徐晶晶、黎加厚.podcasting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双月刊).2007(6)

[3].杨帅、白海城.播客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J].云南师范大学,2007.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篇4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创新

广播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并在信息传媒行业占据一席之位。经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众可通过更多渠道获取信息,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一定挑战,结合当前新媒体环境针对广播电视编导进行创新改进十分重要[1]。

一、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业发展机遇

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及其他相关新媒体技术相比发展历程较长,存在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中积累了一定技术及经验。手机技术在偏远地区的普及应用使其可在线收听电视及广播节目,当前新媒体环境也会广播电视带来了一定发展机遇。广播电视受众与互联网相比更具多样性,主要包括在受众职业、年龄、阶层等方面,互联网受众群体则多以年轻群体为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观众提供了资源获取的快捷性及便利性,多数广播电视观众也形成固定收听、收视习惯,方式更具多样化[2]。目前多行业均选择借助网络进行宣传,产生了新的企业发展及生存方式,新媒体技术及互联网的应用发展为广播电视行业提供了绝佳发展平台,可通过应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及影响力。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首先需要培养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的编辑思维及创新意识,针对自身节目特点进行明确定位,针对节目定位开展创新性节目主体探讨,并加强编导自身知识累积,善于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寻找灵感、素材,并与广播电视节目相结合,针对性在节目中适当添加创新元素,提高观众共鸣。其次,要提高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化人才的要求及培养,在日常节目制作中,编导必须高度重视节目内容与素材的甄选,节目编排过程中加入与现实生活接近的元素,对当前观众群体兴趣进行深度挖掘,U大节目面向观众的年龄群及范围,确保内容实质性,保障节目制作水平,提高收视率和可观看性。再次,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开展应结合新媒体时代实际社会形势,还应对现代传媒技术加以充分利用,认清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优势,正确看待新媒体带给传统广播电视媒介的冲击和影响,基于不同媒体媒介的优势互补来做出创新和改进,更好地推介节目,以赢取广大受众和市场。

三、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工作开展机遇与挑战共存,因此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其创新能力及专业素养,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新媒体环境下为广播电视发展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人力资源;现状;评价

1广播电视编导的存在基础与历史发展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和《小逻辑》中都曾提及“凡合乎理性的即是真实的,凡真实的即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存在即为合理”。存在是现象,而我们要透过现象洞悉其本质。广播电视编导人力资源保有量的数据形成,是一个相对客观的数据,我们透过这个数据,能够看到这一现象的成因。作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重要支撑,往往与其核心发音区域的方言有着最为直接的方言从语法、词汇方面与华北官话保持高度相似。现代汉语普通话,是“我国国家通用语言,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在延安播音,标志着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开端;1958年的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实验播出,标志中国电视的起始;1985年8月,我国正式通过租用国际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套节目,开始了我国卫星广播电视的新纪元;1987年2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面向全国播出,并实现了向经济信息频道的转变,标志着中国专业化频道的诞生;1990年4月18日,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1993年5月10日,《一丹话题》在央视首播,这预示着主持人品牌的“栏目化发展”;2000年,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并开始尝试流媒体节目播出;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根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的《中国社会统计年鉴(2011年)》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全国共有广播节目2587套,全年共播出节目13057.5万小时;电视节目3274套,全年共播出节目1675.3万小时。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两级办台、四级办台到制播分离,再到流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广播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为准播音员、主持人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2广播电视编导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储备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83年增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名录。截至2000年,全国兴办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形态以本科为例,全国范围内仅有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女子学院,四所本科院校承办此项专业。从2000年开始,我国开办播音与主持专业(含专业方向)的院校,数量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多。截至2012年3月,全国共483所高校已针对此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办学形态涵盖:有专业性传播类学科院校,如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有综合性学科全面类大学,如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有艺术类专业院校,如吉林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有民办本科独立院校,如长春光华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等……仅以吉林省为例:截至目前,本科层次即有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北华大学文学院、长春师范学院传媒科学学院、吉林动画艺术学院、长春光华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等8所院校正在兴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更有诸如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和通话师范学院等院校正在申报或有意向申报此专业。从办学的初衷来看,有的是因为学科的相关优势进而深入研究,有的是远见前瞻洞悉行业人才的需求,有的是为了完善与健全学科建设,有的是发现职业的乐观前景盲目跟进,有的则是因为专业热门方便招生收入看好……经过短短十数年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嬗变,我国的广播电视编导教育队伍增速迅猛。但是在增速过快的同时也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精准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单一、专业课教材内容落后、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方法陈旧局限等方面的问题。这就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尖锐与客观的问题:那就是应该如何解决浪费学生资源进而更好的保证人才输送质量的问题。换言之,就是要探索适应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之道。

3广播电视编导人力资源的评价

近些年来,一些崭新的媒体形式如雪片一般走入百姓的生活之中,从历史悠久的为您服务、东方时空等电视栏目的出现,到Realplayer、暴风影音等播放软件的应用,再到土豆网、优酷网等网站的建立,直到今天手机电视、楼宇电视、高速广播、隧道广播、流媒体、自媒体、付费电视……媒体样态的纷繁入眼,让我们感受到媒体的变化。归结起来,无外乎是传播对象的细致化,传播内容的专业化,传媒定位的服务化,传媒方式的互动化。事实上,就是传统形象的转变,从广播到窄播、从共性化到个性化、从泛业化到专业化、从政府媒体到新媒体、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媒体的分众化的加强,要求主持人要达到相应能力,制作出各具特点的节目,以满足受众口味的需要。基于此,媒体行业的市场关切,就要求其自身形象的转变,从原有的单向传递,向“服务行业”倾斜。进而,精心设计多种多样的新视听业务,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更加个性化、更高质量的“视听盛享”。从高校教学、人才培养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能够达到“招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的境界。建立创新人才“方向能力拓展通道”,创设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艺术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着力培养艺术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如:综艺晚会主持群拓展通道、动漫配音拓展通道、广播剧演播拓展通道、体育赛事转播解说拓展通道等,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媒体从业职业,它是与广播电视媒体的时展律动的脚步相统一的,个性化、专业化、分众性、互动性等特质都是这一行业本质属性。因此,高校教育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进行知识层面的教育。换言之,并非是简单的培养基础的、专业的、相关知识层面的等等……表层的、技术性的能力,也并非是学生浅层次的观察力、判断力、注意力等一般能力和流于形式的创作力等专业能力,而应该是培养在校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兴趣等方面的个性品质的教育。这样的塑造才是可以伴随一位合格的广播电视编导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黄鑫.“编导型”主持人培养目标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毕一鸣.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定位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7(1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篇6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现有瑶湖、青山湖和共青城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370余万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瑶湖校区不设围墙,四周以一条7公里长的瑶河环抱,具有突出的生态人文特色。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82个本科专业,6个特色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25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4个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9个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3个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收学生,2008年开始在江西省内实行一本线上招生。学校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0%左右,连续多年全省高校排名第一,2011年跻身“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50强。学校在七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音乐、美术、体育等特殊专业一直优势明显、成绩突出。

二、传播学院简介

传播学院创建于1985年,现有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教育技术学6个本科专业,设有新闻与传播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二级学科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硕士专业学位点。学院拥有实验中心、图书资料中心以及大学生创意创业实训中心。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广播影视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包括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纪录片和电视剧等)和栏目的策划、编导与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还具有较高的影视艺术创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高级人才。学生通过学习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形成良好的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能力,可以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撰稿、编剧、制片及摄像、灯光、音响、剪辑等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外电影史、中外戏剧史、视听语言、影视剧作基础、电视编导基础、摄影、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摄像技术与艺术、剪辑技术与艺术、影视音乐音响、影视艺术学、动画设计与影视特效、影视美学、纪录片理论与实践、电视节目策划等。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三、招生计划与学制

学院

学制

专业

学费标准

招生省份

备注

传播学院

四年制本科

广播电视编导

12000元/年

山东、湖南、河南、山西、安徽、河北、福建、广西、甘肃、四川共招收75人

甘肃、四川使用省联考成绩,其它省使用校考成绩

(注:招生计划如有变动,以各省招生计划主管部门公布的计划为准。)

四、报考条件

1、符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报名条件及生源所在省份的高招相关规定,持考生所在省的艺术类专业统考准考证;

2、考生须在本人户籍所在省的报名点参加考试,考生不得跨省报名和考试;

3、本专业文理兼收,所学外语语种为英语。

五、考试内容

考试分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外省考生必须参加我校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且取得专业合格证。

1、专业考试为笔试,时间150分钟;

2、考试科目内容:①文学常识、影视基础知识;②命题写作(根据给定材料,写出600-800字左右的作文);③文化现象评论(针对各类社会文化现象,根据所提供的相关文字素材作书面评论)。

六、录取原则

在政审、体检及专业校考合格的情况下,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份划定的录取分数线,根据所报志愿,按综合分(计算方法附后)择优录取,综合分相同情况下,专业成绩高者优先。

综合分计算方法:综合分=高考文化成绩/高考总分×100×60%+校考专业成绩/校考专业总分×100×40%。

以上专业未开展校考而投放计划的外省省份,则使用生源所在省份相关专业联考的专业成绩按上述原则录取。

七、办学地点及联系方式(院校代码:10414)

办学地点:江西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 邮政编码:330099

招生办公室电话:0791-88120152 传真:0791-88120151

学校网址:jxnu.edu.cn

传播学院电话:0791-8812665

招生网址:zs.jxnu.edu.cn/

学院网址:cbxy.jxnu.edu.cn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篇7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播音主持方向

近几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从原来的北京广播学院等几家,发展到目前的几百家,地方高校在其中占很大比重。而报考此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在迅猛增长,而反观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针对性也越来越高。作为地方高校如何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校生越来越多,又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怎样增强人才的竞争力?又如何使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合于目前电视等媒体的现实需求?未来又如何吸引生源?本文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方向为例,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目标,入学考试与录取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对目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一些意见。

一、方向建设,不是建设方向所代表的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即“专业+方向”。专业方向建设包括两大类的选择,一类是专业内部的方向选择;另一类是专业相关的外部方向选择。但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战略的选择,要做到“自下而上,上下兼顾”。笔者所提倡的广播电视编导方向建设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基于社会、媒体对人才的要求而做出的,即“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所以方向是在专业基础上的方向,不能为了方向而方向,失掉广播电视编导这个基础。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方向要科学、规范地建设,笔者认为必先理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之间的关系。就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方向来讲,要兼容两个专业的优势,夯实电视编导的基础,发展播音主持艺术的专长。

二、方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

从专业发展、因材施教,避免“大锅饭”等来看,地方性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该拓展和强化专业方向的目标培养。

而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大”和“全”。所培养的学生概括起来全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部门和企事业宣传部门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策划、制作、播音、主持以及摄影、摄像、音响、撰稿、编剧、广告、社教等方面的工作。这样的提法虽然有扩大就业出路、吸引考生的意图,但培养目标的“广撒网”就会全是重点而无重点可言,在教学上也会呈现出无系统、无规律等盲目教学现象。既然在战略上选择了方向,那就应该在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方向,重点培养、着重强调。

当专业方向战略确定后,以及专业培养目标这个大战术问题明确后,后续的专业建设自然也就有了方向和依据。

三、方向建设,专业考试与录取的设计要科学而有针对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在高考之前需进行专业考试。笔者参加过多次地方高校的艺术类的考试评委工作,在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地方高校考试内容“无层次、无方向”。“无层次”表现为一次初试定命运,而无复试或三试,这种做法使得所谓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不见得专业素质水平就好,而考试失利的学生专业素质就差;“无方向”表现为在一试过程中,所有专业方向兴趣爱好的学生混杂在一起,不同专业方向素质潜质的学生混杂在一起。这种“无层次、无方向”的选拔生源极易造成考试的走过场,看表象。再者这样的选择学生也是不符合广播电视编导本文所强调的方向建设的要求。

专业考试,地方高校不能急功近利,简单化、一刀切处理。对于地方高校专业考试笔者认为设初试和复试是理想的,既避免了一试带来的简单表象、走过场的考察弊端,又避免了选择三试效率与效果不明显的弱点。

初试的设计可以集中在学生基本素质的考察,测试学生是否符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本素质要求,例如笔试部分设文学艺术常识或综合文化知识等;面试部分自我介绍、编讲故事和艺术特长展示等。复试设计可以集中在学生方向选择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考察,以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方向来说“有声、上像、内涵深”即是方向人才遴选的原则,也是测试的重点。

录取方法上,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上要针对实际有所创新,不能一刀切。有的学校选择专业考试与高考成绩相加的形式由高到低录取;有的学校选择各考试的权值比重,有的侧重专业考试成绩,也有的侧重文化课考试成绩,然后各成绩相加由高到低录取;有的学校选择以专业成绩或高考成绩过一定分数线,然后以另一成绩由高到低录取等。这些录取方法各有其短长,但都有对优秀人才遗漏的可能。

地方高校要录取优秀学生,就必须吸收各录取方法的长处,避免其短处。笔者认为以下录取方法对于地方高校专业发展是有益的:

第一,高考成绩过国家线之后,以专业成绩由高到低排名,录取招录人数的20%。这样做就使得专业素质非常高的学生不至于因为文化课而掉落。

第二,专业考试过学校线之后,以高考成绩由高到低排名,录取招录人数的10%。这样做就使得学习成绩优异并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同学不至于掉落,也为将来报考研究生,积累生源。

第三,专业考试和高考成绩均过线的同学,以专业考试占60%,高考成绩占40%,然后成绩相加由高到低录取招录人数的70%。

此外专业男女生比例的问题也要重视。笔者看过这样的编导班,共31人,但男同学只有7人,这样的班级男女生组成除有特定的专业方向要求外,是极不合理的。所以在录取方法上是否可根据市场对编导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专业方向的实际要求,考虑男女生分别录取的比率构成。在教学经验上来看,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方向男女生构成中,以女生占6成,男同学占4成比较合适。因为这符合男女同学在报考上的人数比例,符合大部分女同学的生理优势,另一方面也大致符合一般地方电视媒体相应工作的人员比例构成。

四、方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要合理、有序、有保障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要构建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全面分析社会需求,职业特征,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制定合理、有序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突破固有模式,构建“专业实、方向突出”的课程体系结构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往课程模块排序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按年级顺延下来,理论与实践脱钩,学生个性化培养不明显。在此情况下,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是必要的。

要突破固有模式,前提是“专业实”,即专业基础教育要扎实有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精简、合并、缩小学时等方法作为所有方向的通识课,这样做即割除一些与实际工作脱节老旧的知识,也能集中精力让学生把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精髓。“方向突出”即专业方向教育要有重点、集中、深入。在播音主持方向的教学中,要凝炼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课程,并与通识课并列开出;在播音主持方向专业课的选择上,要深入地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媒体特点,努力做到播音主持方向的“地方差异化”教学体系的建立。为了方向突出,在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应以突出专业方向和“地方差异化”的选修课为主。

2 建立校内、校外实践体系,为就业服务

实践体系的建立是保证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更是保证就业的助推器。就笔者的经验来讲,实践体系可采取校内多维系操作,校外多合作的方式进行。

多维系中横线可把理论课中的实验部分单独设立课程,以小课的方式进行,并且方向小课以各自的内部特点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做即保证了大课理论的消化,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系统完整所带来的提升空间的无限扩大;纵线可把不同年级的方向学生以通道班的形式统一起来,配备专业方向教研室的老师做方向导师,老师指导学生,学生带学生,老师再指导学生的流程完成各种专项任务;以校内资源为平台,为学生全面搭建模拟工作台。多合作即与当地媒体或传播公司建立共同制作节目、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互动机制。双方互通有无,建立双赢的合作局面。播音主持方向的学生从主持技巧在理论课上的学习,再到小课的巩固,再到选修课的丰实,再到通道班的提升,再到工作台上的历练,最后“出口”到校外媒体或传播公司具体实践。从这种多维系操作与多合作方式的运作,从内到外增强了学生的本领,就业目标也容易实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篇8

河南省发展(成长)最快高校

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高校

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高校

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

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

黄淮学院简介

黄淮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学校位于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交通极为便利,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连通东西。占地2460亩,校舍面积57.8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区、体育活动区、师生生活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已经形成了集数字化、信息化、园林化、生态化于一体的现代大学园区,是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75亿元,图书馆藏书265万册。设有15个教学院系,5个公共教学部,42个本科专业招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万余人。师资力量雄厚,教授副教授304人,博士硕士71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管优秀专家、省级骨干教师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7人,从国内外大学和科研院所聘请91名兼职教授,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119名。依托学科专业,建有26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18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研究所。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校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学科交融、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强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合作”五大发展战略,以“合作、发展、共赢”为宗旨,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与国内191家大中型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与英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3所知名大学和台湾地区4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近3年,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励632项,其中奖项98项,5个学生社团被命名为优秀团队,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获得“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行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高校”、“河南发展(成长)最快的院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等荣誉称号。

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造型基础、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数码影像、图形设计、版式设计(一)、招贴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二)、广告策划、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现代设计史、设计概论等。

就业方向:为专业设计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提供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祯设计、印刷品设计、网页设计等各类高级人才。

环境设计(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造型基础、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与透视、技法表现、室内设计原理、人机工程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设计与工程管理、现代设计史、设计概论等。

就业方向:为新闻出版、各大建筑设计院、环境规划局、室内外装饰设计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提供从事建筑设计、房产策划、城市环境规划、展览会场设计、室内设计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各类高级人才。

美术学(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造型基础、色彩、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基础、装饰雕塑、材料工艺等。

就业方向:在中、小学校以及相关部门从事美术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报刊、宣传媒体等从事美编、美术设计工作。

动画(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动画概论、游戏概论、视听语言、动画剧本创作、角色造型、原画设计、场景设计、运动规律、动画分镜头设计、游戏道具与场景设计、游戏美术创作、数字合成、特效制作、二维动画创作、三维动画创作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各类文化宣传部门、文化创意类公司、影视公司、游戏公司、电视台、动漫杂志编辑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设计制作、影视特效、后期合成、虚拟空间表现、动画应用、动画推广、游戏策划、游戏开发、游戏设计、游戏美工和游戏制作、动画创意与策划、编剧与导演等工作。

音乐学(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简史、西方音乐简史、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音乐作品分析、基础和声、音乐教学法、声乐基础、钢琴基础、中外乐器、歌曲编配与弹唱、音乐论文写作、合唱指挥、文艺晚会编导、舞台语言基础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应到大、中、小学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也适合在政府职能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文艺宣传、群众文化等与音乐有关的工作。

音乐表演(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声乐表演、钢琴演奏、舞蹈、舞蹈编导、中外乐器、钢琴即兴伴奏、表演与台词、合唱指挥、小乐队编配、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应用和声、中国音乐简史、西方音乐简史、文艺晚会编导、舞台表演艺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应到专业文艺团体、艺术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相关的部门、机构从事音乐表演、编导及教学等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视听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摄影摄像艺术、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纪录片创作等。

就业方向:在地方广播电视系统、宣传和文化部门,以及其他媒体单位从事策划、编导、摄录、制作及新闻采编、影视创作、广告创作、信息传播等方面工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播音与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语言学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

就业方向: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播音与主持、新闻报道、节目主持、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工作;在新闻网等新兴媒体行业从事播音与主持、新闻报道、节目主持、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工作;在传媒公司从事商业策划、礼仪主持、拍摄制作等工作;在平面媒体从事采访、写作、编辑、策划等工作。

美术学(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设计基础、造型基础、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用户研究方法、商业摄影、着色与色彩表现(paintingandColour-basedRepresentation)、绘画表现(GraphicRepresentation)、视觉基础(BasicVisual)、版画(printmaking)、雕塑(Sculpture)、制陶(Ceramics)、材料方法(materialsandtechnique)、产品设计表现技法(sketchbook)、插画(illustration)、产品设计专业项目实践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公司、美术馆、各类媒体、策划公司、各地方中小学校等单位从事产品视觉设计、艺术活动策划与管理、中小学美术教学等工作,或在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或研究所进一步深造。

广播电视编导(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制四年)

核心课程:广播电视概论、戏剧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摄影摄像艺术、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纪录片创作、媒体研究(Studyingmedia)、电影研究(StudyingFilm)、媒体制作(mediaproductionworkshop)、电视制作(televisionproduction)、媒体粉丝学(mediaFandom)、短剧形象设计(imaginingtheShort)、儿童与媒体(Childrenandthemedia)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传媒公司、文化宣传部门以及其他媒体单位从事记者、策划、节目编导、摄像、编辑、撰稿、后期制作、剪辑等工作。

招生计划

我校2016年本科艺术类专业拟面向全国部分省、市招收新生1210人。其中包括美术学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动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音乐学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美术学(合作办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合作办学)专业。

艺术类(计划1210人)面向全国招生计划如下表:

专业名称

学制

招生计划

美术学

4

100

视觉传达设计

4

200

环境设计

4

100

动画

4

180

广播电视编导

4

150

播音与主持艺术

4

80

音乐学

4

70

音乐表演

4

80

美术学(合作办学)

4

150

广播电视编导(合作办学)

4

100

注:各省、市自冶区分专业招生计划详情,届时请参阅本省、市招生办公布的我校艺术类招生计划。

录取原则

文化分达到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专业分达到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联考(统考)本科控制分数线。高考后根据文化分和专业分参照以下录取原则报考专业志愿:

(1)音乐学、音乐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按专业分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择优录取。

(2)美术学、动画、广播电视编导、美术学(合作办学)、广播电视编导(合作办学)专业:按文化分与专业分相加后的总分从高到低依次择优录取。

(3)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按文化分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择优录取。

填报志愿

专业成绩合格,在普通高校文化考试报名时间内到户口所在地的招生办公室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参加美术类校考的考生可根据专业分与高考文化成绩参照录取原则综合考虑同时兼报美术学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动画专业、美术学(合作办学)专业。由于我校多年来艺术类专业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热忱欢迎艺术类考生填报我校第一志愿。

学费标准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篇9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课程;实践;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程往往是多专业、多方向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占有很大的学分占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程也会以理论讲授为主,同时配以相关影视资料放映,课程教学手段相对比较简单,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这一状况尽管有所改善,但基本教学模式仍相对较为僵化,灵活度不够,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尽管一直在滔滔不绝的讲解知识点,但学生能接收的、能掌握的知识很少,久而久之,这种状况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大学生们的课堂认可度和知识接受度,这对于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广播电视编导教学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为此,本文通过相关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以为这一教学效能的提升提供相关借鉴。

一、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想

1.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丰富的个体情感是进行艺术学习的一个必要要素。在实践中,教师对学生个体情感的过于注重使学生过多的运用感性思维,在需要运用理性思维、需要系统思考的理论知识面前常常会感觉手足无措,这时教师如果仅仅对这部分内容一带而过、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会大打折扣,会难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要求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形成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正确的树立艺术创作思想,进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艺术观念,以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更多的令人欣喜的构思和作品。

例如,在讲授《图片摄影》课程时,教师应从摄影艺术的本原、本体方面入手,对图片造型、光线、色彩等视觉语言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照相机,认识照相机的基本功能,根据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实际操作拍摄。最后将进行艺术鉴赏理论总结,让学生在自己作品和优秀的摄影作品的欣赏中回顾有关理论知识,并发现自己学习中缺失进行弥补。

2.教材选择

在电视传媒事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院校应不断推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教材的改进和完善工作。例如,仅仅在6-7年前,我国很多高等教育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都会将王宏建或孙美兰主编的《艺术概论》作为制定教材,两本教材着重于艺术本体理论方面的阐述,对于艺术发展规律、艺术体系的建构有着深刻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理论指导能力,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重新进行了教材筛选。当前由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由王杰泓老师主编的教材逐渐获得了高校的广泛青睐,此教材以艺术本体和艺术本原为基本切入点,通过对艺术语言的阐述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艺术审美理论体系,通过体系化的知识讲解向学生灌输间距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艺术和艺术文化的相关知识。当然,尽管选定好的教材在知识体系阐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并非就需要完全根据教材内容设置进行教学,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参考教材章节流程的基础上来确定具体的艺术教学内容。

二、教学实践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灵活化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有一部分理论课程学习起来相对较为枯燥,如果教师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就会非常容易让学生陷入机械学习的僵局,死记硬背,满篇乱读,进而无法顺利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以《图片摄影》课程为例,在这一课程第二章摄影艺术鉴赏的讲解中,学生对摄影艺术鉴赏中的精神活动过程的理解可能非常有限,甚至只能记住几个艺术名词,教学效果非常有限,对于什么是艺术鉴赏、何为审美心象、心境共鸣也只是懵懂。如果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自主进行摄影作品的创作,然后进行鉴赏,甚至于摄影者详细说明拍摄理念,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则教学效果将会大相径庭。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引入实践教学,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具体的艺术类别划分让学生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不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让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这对于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和认为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甚至我们可以在学生入学初就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偏好,通过自由结合的方式成立兴趣小组,为日后的学习、创作和经验探讨提供方便。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题材偏好、艺术创作习惯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艺术创作,鼓励学生用镜头说话,用视频进行作品创作,并注意广播电视节目的相关要求。以广播电视的艺术要求进行作品阐述并非等同于用影视的方式对艺术类别进行解释,因为,形式应该是多元的、多样的,既可以是纪录、专题类型的,也可以是故事、叙述题材的……例如,在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档电视节目,节目类型自定,可邀请嘉宾,并由教师进行指导,运用学校演播室或相关设备进行拍摄编辑,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制作节目的流程和工种,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中摄像、音箱、灯光等方面的使用规律和要求,而节目作品可以在校园电视台进行播放或集中展映。在基础课学习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校园青春主题作品的拍摄,讲述发生他们身边的故事,不管是摄影摄像、画面构思、主题创作、花絮设定,还是阐述风格和后期剪辑都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艺术创作和艺术形式形成一定的理解,还能让他们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以及重要性均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个人的综合艺术感知的能力也会一同成长。进而有效激发他们对专业学习和专业知识追求的渴望度,在后续的学习中态度更加端正、参与热情更加高涨,可谓是一举多得。

必须注意的是,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将课堂教学外延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索,使他们的专业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获取同步进行,齐头并进,以让两者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学生来说基础理论知识是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石,专业技能是其日后进行艺术创作的功底,只有两手抓两手硬,才能在今后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在确保两者不偏不倚的基础上,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创作的基本结果、相关节点和自己的期望目标予以明确,并在创作中通过自身情感和思维的呈现,充分展示自己的特点,这样创作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作品。

三、教学改革方式

1.团队精神的培养

分工精细、工作量庞大是广播电视创作的基本特点,这就需要创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互助协作意识,因此,强化学生团队精神,提升学生合作意识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在组内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共同来完成任务,鼓励他们多讨论、多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让每个人都既能在团队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团队的力量。就当前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大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强、自我为中心成为团队合作的鸿沟,他们互助合作精神的提升绝非朝夕间便能实现的。教师对他们积极的进行心理引导和心理疏导,对团队中产生的问题和分歧认真的进行处理,以及设置公平合理的考核方法,让他们意识到合作不但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2.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人格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时期。对于广播电视作品创作而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因现下广播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明显,更需要注重学生自主思考、不跟风、发挥自我优势、活跃思维的创造力培养。同时培养学生问题应对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问题面前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进行艺术作品创作,只有这样,当他们毕业步入工作岗位后,才能在职业岗位上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进而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考核方式的创新

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储备支撑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艺术作品创作,并在特定时间对此进行综合测评,进而让测评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也会更加具有积极性,他们会努力通过实践活动来吸收和消化理论知识,并在创作过程中锻炼自身的专业素质。在实践创作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方式的微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同学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的出现,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师才能在辛勤付出后得到最丰厚的回报。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还需要教学工作者继续进行探索,使其继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卓威,张亚伟.多科性大学影视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1(02)

[2]王晓雷.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以白城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J].考试周刊,2013(68).

[3]李英春,忻志海.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4]王书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探索――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理论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6.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篇10

位于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并重组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余年来,学校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已形成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构建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艺术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427网址:ysxy.ynnu.edu.cn

艺术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美术学、舞蹈学、舞蹈表演、艺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11个本科专业,以及美术学(中国画与书法)、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2个专业方向。有四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在校本科与硕士研究生2100余人。

艺术学院专任教师9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3人,外聘专家1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历教师占总数45%,硕士生导师29人。“艺术教育”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学”专业为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与“音乐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在出版著作、作品,在编写教材、,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成果突出,大量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在“全国美展”、“荷花杯”、“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艺术设计大赛”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中,艺术学院的师生都有不俗的表现。

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强调全面发展和一专多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观念和创业精神;在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反映最新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美学修养、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艺术人才。

音乐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艺研究单位及社会文化管理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研究及演艺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植根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重视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与教学,注重培养从事云南民族民间声乐、器乐表演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云南师范大学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为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提供条件,毕业生能够在专业艺术学校、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工作。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曲技术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作曲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戏曲音乐作曲、电脑音乐制作等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美术教育必备的美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或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人才。本专业学生根据所择定的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潜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从事本专业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中国画与书法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书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书法教师和社会书法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发扬书法传统及创新精神,具有艺术实践能力,具备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学等基本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艺术教育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音乐、绘画、舞蹈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艺术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设计学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设计学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设计学类为非师范类,该类学生一年级统一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具备主要舞蹈种类表演的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舞蹈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理论研究、舞蹈表演及编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本专业学生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与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空乘与礼仪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该专业是我校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举办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是云南省高校中招收艺术类考生的空乘与礼仪类本科专业。本专业主要为民用航空事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精通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求与发展的空中、机场、高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及能够适应民用航空运输服务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的教师及培训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传媒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12967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创建于2010年6月,是学校在“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理念指导下新成立的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学院设新闻传播学系、动画系、语言传播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及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现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现未招生)、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云南省特色专业,《大众传播学》获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为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1名。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编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云南省精品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院省校合作项目3项,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校级创新团队1个,校级攻关项目1项,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

学院拥有多功能演播厅(室)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600余万元。学院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21人,助教10人,其士或在读博士16人,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师资总数的87%,部分教师参与了国内热播电视剧和动画作品的制作。学院与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学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动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动画专业培养具有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动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更好地从事动画相关工作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

主干学科:电影学、美术学、动画、艺术理论、计算机应用软件。

主要专业课程:动画概论、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数码摄影及后期、动画策划、动画剧作、计算机动画基础、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动画后期合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艺术设计、漫游动画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门培养具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音、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语言学概论、新闻学、传播学概论。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致力于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作规律,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练,培养具有独立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

主要专业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学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电视晚会编导。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体育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936网址:tyw.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云南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体育专业院系,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系建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部,部长为马约翰先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培养基础体育教师、高层次体育科研人才、运动训练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职工99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33人,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硕士生导师40余名。拥有二级教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队教练员3人,裁判员3人,各类裁判员20余人。

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还设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方向。学院设有4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拥有1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门精品课程,1个教学团队,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近年来,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科研获奖近100项。

运动竞赛方面,我校学子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其中游泳运动健儿王晓福、李鹏、王家超等同学在雅典、北京和伦敦奥运会、残奥会上获得多项冠军;我院张娴同学入选中国女排,多次参加国际大赛并屡获佳绩。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备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传媒、普通高等学校、中小学、文化(艺术)馆、健身俱乐部、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科学研究以及管理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体育舞蹈理论与技能、艺术概论、文学修养、音乐基础理论、编导理论与实践、形体训练、芭蕾舞、流行舞蹈、时尚体育运动项目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社会调查、专业公益劳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192084网址:zjpx.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云南师范大学直属学院,也是云南省本科院校中最早建立的集管理、教学、科研为一体,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目前是云南省高职本科试点院校和高职“专升本”基地。2013年,学院招收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方向)、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文秘教育、应用化学(药学方向)、小学教育(数学、语文)共五个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两个“专升本”专业。学院以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及社会培训为一体,设有高等职教研究所,学院现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和“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点,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化学”、“药物分析”、“有机化学”、“小学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同时还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现已招收六届学员共256人。学院下设“云南省第129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师范大学职业培训中心(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下设“云南师范大学培训学院”,代表云南师范大学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社会培训工作。

学院是云南省纪委、云南省监察厅的“云南省纪检监察干部院校培训基地”,是云南省总工会批准的我省首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先进单位。

目前,学院正加大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围绕“特色与创新”开展职教本科的内涵性建设。现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云南省高等学校公共关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熟悉职业教育特点、“双师型”占一定比例的教师队伍。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加强实验室建设,现有综合技能实践中心、艺术素质训练中心、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中心、制药技术应用中心、心理咨询师训练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导游实训中心、语言能力训练中心等实验实训场所。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行“双证”制度。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近80%的毕业生还取得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学院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培养各类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同时,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艺术教育方向,招收艺术类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