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十篇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十篇

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5:00

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水管单位内控制度财务管理

1.加强水管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实施的重要意义

1.1加强内控制度是水管单位实现经济良性运行和提升经营效率的客观需要

内控制度是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以此来提高管理的效率。伴随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水管单位面临的任务很重,既要花好国家拨入的钱,又要收好用好自己的钱,达到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发挥资金最大效益目的,就必须加强财务内控工作。

1.2加强内控制度是水管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经营决策顺利执行的需要

内控制度就是以单位上下的总体配合为基础与前提来发挥作用的。各单位都要把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单位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以此有效监督单位内部各部门的经营活动,促进单位各项决策的顺利实施。

1.3加强内控制度是水管单位提供真实、有效、可靠的会计信息的需要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可靠性一直是单位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它是单位进行一切管理经营决策的前提与基础。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保障会计信息能够有效、真实地反映出单位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

2.当前水管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实施的现状

2.1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

2.1.1领导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良好的内控意识是内控制度得以合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有少数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只注重部门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甚至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认为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的事,从而没有把内部控制当作一项加强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

2.1.2财务人员内控意识差。一个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往往是由单位财务部门控制,单位的大部分业务最后都要归结于财务。在水管单位,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比较严重,只要通过相应审批人员、主管领导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仅仅充当收款和付款的角色,而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的制定。

2.2财务制度不健全

2.2.1预算刚性不够,执行力低下。预算管理是单位管理的核心,贯穿整个单位的业务活动。加强预算管理主要体现在编制与执行环节。如果部门预算从编制阶段就不合理,则会使部门失去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控制目的。

2.2.2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善,执行不同步。有的单位制定的内控制度看似科学,但没有实用价值,和具体需要差距很大,只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实际执行的很少,在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与之配套的方法和措施,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2.3内部审计控制薄弱

2.3.1内审机构设置不健全。按照国家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而实际上有的水管单位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将审计与财会部门合并成一个部门,而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

2.3.2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内部审计已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促进和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转变。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知识,而且要具备如法律、金融、造价等知识。

3.加强水管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实施的建议

3.1提高领导认识,强化其责任感

要加强水管单位的内部控制,就要加强对单位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审批制度,这样可以避免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的现象,从而有利于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

3.2注重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素质

内控制度制定得再完善、再合理,如果没有称职的人来执行,其作用将大打折扣,因此要注重对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的选用和培养。强化水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单单仅借助于外部的强制力量,更主要还是从内部抓起,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人都能遵守职业道德,主动去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3.3创新内部环境建设,进行会计轮岗

人是观念创新的根本和灵魂。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当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行会计人员的岗位轮换,防止,从而能够确保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

3.4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内审监管作用

审计是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水管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发挥审计人员的作用,定期对单位实行内部审计,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以使内部审计或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和程序化。

3.5强化预算管理,落实制度建设

实行预算管理,可以从源头上保证会计内部控制的落实。在预算编制时应做到细化预算,核定具体收支标准,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项目资金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

3.6完善内控制度,扫除内控盲点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部门财务管理中的某些内控制度也会随之失去控制力。针对部门的内控制度并不是一劳永逸,一尘不变的,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内控制度。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并完善内控制度中的盲点,以高效实用的内控制度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发挥内控制度最大的作用。

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实质上就是利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与开展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指导、监督、控制以及调节,在此基础上提升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国有资产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提升事业单位资金成本的使用效率与财务信息整体质量,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现阶段,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人员的意识薄弱、综合素质较低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总体管理状况,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财务管理水平,因此需要予以重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编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一部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一些财务人员在上岗之前并没有接受系统培训,因此工作能力、业务水平还有所欠缺。所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加强,首先应当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有一些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重视内部控制,严重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整体水平。

(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均是由上级部门供给,所以财务管理制度容易出现一些漏洞。尤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中,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完善;一方面,财务管理内部分工不合理,责任没有得到落实,导致财务工作效率较低,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不足,出差管理制度、大额费用审批制度、现金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物资管理制度等均存在管理不到位问题。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缺乏连续性,会计账目与上级领导频繁变更等,都会造成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波动状况,导致乱账等一系列不良状况出现。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基础与前提,主要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只有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有制度可遵循。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贯穿于事业单位的整个管理过程,为了强化内部控制,应当确保财务监督、财务公开、财务预算、财务计划、审批权限以及先进管理等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均有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同时,事业单位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结合国家财政财经法规制度,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位,对责任进行细化,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以此强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内部应当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支出约束机制,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重视各个部门在资金成本方面应用效益的提升。

(二)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经费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非常主要的一个环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充分重视经费开支的合理控制,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管理起到约束作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票证、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安排专人保管现金,每日将现金账结清,每月进行一次结算,保证资金与账目相互符合,确保现金余额处于库存限额内;同时,还要安排专人对转账支票与现金支票进行保管,严格审查原始凭证。

(2)合理控制会计系统,实行会计制度。根据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对会计工作进行相应的设计,明确每一位在岗人员具备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制衡机制。

(3)对岗位进行分工控制,合理分离不同的职务,只有对不同的职务进行合理的分离管理,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的有序性,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

(4)充分重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建立一个完善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内部控制制度监督进行合理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找寻内部控制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策略。

(三)重视外部审计、财政检查以及内部控制

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首先应当对专门的内部财务管理机构进行设立,切实履行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义务与职责,还要有机结合财政检查外部设计与内部控制,以此更加全面的管理事业单位财务,将审计、监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财务管理程序进行严格的规范,明确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因此需要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且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确保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主要是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充分重视财政检查、外部审计以及内部控制,以此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臧晓冬.探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J].新经济,2014,Z1:80-81

[2]叶惠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研究[J].会计师,2013,15:60-61

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篇3

(阳泉市建设工程技术培训中心,山西阳泉045000)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事业单位发展而言,财务内控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有效管理,降低财务风险,提升事业单位运行效益。本文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建议与意见,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084-02

收稿日期:2015-02-03

作者简介:张红霞(1969-),女,山西介休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经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着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当下,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调整相关策略,建立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部门财务预算工作,提升部门财务的利用率,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起来,构建财务内容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事业单位发展中,构建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提升财务资金的利用率,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主要呈现出动态化与层次化的特征,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收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而且财务内控的原则是首先对基本制度进行调控、其次是对具体制度进行调控,在内控管理中需要灵活的进行调动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建设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现状分析

1.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由多种内容构成,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内控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事业单位发展而言,内部审计能够明确财务审计内容、控制职责与相应的职能,从而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较为深远,不能完全适应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一些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受到行政指令的影响较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内审的认识不足,未能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2.管理水平低,职责不清

事业单位的建设发展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一些领导者与职工未受到科学化管理的教育,管理水平低下,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职责不清,财务内控管理执行程度不足。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岗位职责认识不明确,而且缺乏相应的监督与牵制机制,导致财务管理中缺乏有效管控,造成渎职、失职的现象时有发生。

3.资金核算办法与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不足

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不足,在运营的过程中,对于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分配不足,导师内控管理效率角度,无法发挥财务预算的作用。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思考

1.健全核算与管理制度体系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事业单位的财务底子较为薄弱,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参照国外先进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从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以及内部控制加强内控管理,结合信息化进程,建立预算、成本、资产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采用信息化方式,构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为主线,对于财务内部控制中的各种流程作为模块,分析各项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完善当前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在管理的过程中实行动态控制管理,对于财务内控管理进行分析,不断完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推动事业单位的建设与发展。为了降低财务风险,需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体系的建设,增强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的监督管理,从而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积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监控管理制度,根据现有的组织结构构件内控管理体系,从而为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与发展规划提供明确的指导。内控管理体系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提供指导,积极的进行风险识别,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为事业单位的稳健运行提供依据。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从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着手,从原料供应、生产组织、销售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全面改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运作状况,提升事业单位整体抵抗风险的水平。

2.明确单位负责人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责任

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明确单位责任人的职责,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单位复杂人必须对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起作用,确保事业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有效,确保财务会计活动符合相关规范。单位负责人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态度决定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因此需要明确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的责任主体地位,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与要求,对于财务会计事务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同时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不得采用授意、指使或是强令等方式进行会计管理,为会计工作着提供最大范围、最大限度的权力保障,确保内部会计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3.构建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在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建立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从而避免风险对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以及发展潜力等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识别风险,提升事业单位运营风险的能力。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确立财务缝隙指标体系,从而对事业单位的心境流以及经营进行有效监控,提升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在事业单位风险防范中,通过资金预算等方式,确保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处于核心地位,避免资金浪费等引发的风险。

四、结语

总之,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强化内控管理,降低风险是运营管理的重点之一,当前国际宏观经济形式变动较大,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带了风险压力。事业单位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为了应对多变的市场情况,需要健全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构建科学的财务内控体系,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挥作用,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易凡炀.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3).

[2]郑庆新.论如何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J].事业单位现代化,2011(6).

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建设

一、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目前,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机关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其内部控制意识不足,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导致部分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只是简单的进行预算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强,并且未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机关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整体下降。

(二)内控制度执行不够

在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还存在着部门单位实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虚于形式,未根据制度要求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真正的效用。

(三)财务基础工作较弱

在机关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其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作用,在审批会计凭证、资金支付等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制度支持,使得财务资金存在较大风险。同时,许多财务管理人员未对会计凭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使得后续的审核工作难度增加,并且资金记录过于简单,未对其作详细的解释,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关单位资金预算工作的开展,使得预算资金的执行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下降,甚至出现占用资金、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阻碍机关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四)内部控制制度未完善

当前,在机关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岗位配置混乱,出现一人多职、兼职不相容的现象,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混乱;二是财务资金审核工作缺乏客观的评价,同时资金的审核大多数都是在事后进行,未做好事前与事中的审核管理。

二、优化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如何做好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首先就是要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先是强化机关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让其认识到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充分发挥其执行主体的作用,为机关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然后就是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需要机关单位负责人做好示范作用,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工作时按照内部控制度进行。

(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优化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机关单位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首先要依据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次就是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目标,要求管理人员按照内部控制的角度进行执行管理工作;最后就是要明确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并且合理配置岗位,要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避免管理混乱的问题发生,可以通过制度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细化,以此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三)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做好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具体是从预算和计划两个方面进行:(1)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对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同时,要严格按照业务权限对财务内控人员进行责任划分,明确其工作职责,规范化其管理程序;(2)强化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计划性和可行性,做好审批工作、费用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机关单位执行和决策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

(四)增强内部监督管理

优化机关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增强内部监督管理。这是由于机关单位如果仅仅只是依赖于内部控制进行管理,很容易存在管理漏洞,因此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对机关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全程的监督,为机关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机关单位的发展。

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篇5

革越来越牵动人们的视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管理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仅仅依靠政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正常的需要。因此,在会计体系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作为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的事业单位一直处于财务管理的边缘地带,如何有效管理好事业单位的财务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首先,财务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普遍存在重资金使用过程轻财务管理,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监督的片面现象,造成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位。有的单位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财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和财务管理失控。其次,思想上不重视。现在很多事业单位存在着管理观念落后,管理程序不通顺,管理人员知识技能落后并且缺少相关的培训,而且责任感欠缺,和相关监督制度不够完善与会计票据统计不负责任等问题出现。对于已建立了内控制度的单位,部分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缺乏合理性。但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

对财务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关键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基础性保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能实现工具弱化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主动财务管理意识,再加上财务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有的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控意识淡薄,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甚至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多年来,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虽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实际操作中,为满足“财政控制数”和争取资金的要求,一些单位在申请预算时,为了保证经费的充足,都在需求数上上浮一定比率,预备上级主管部门削减,歪曲了预算编制的目的。

财务监管机制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完善、配套的外部监督和内部约束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票据使用和管理不规范、擅自开设银行账户、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不按规定政府采购等等。外部监督的内容重点还停留在专项资金到位情况,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有无专款专用,管理有没有漏洞等方面,缺乏对资金实际绩效的评价,无法对资金安排、使用情况作出科学的评判,难以指导预算资金的分配,监督的形式单一、方法落后。审计人员的经验欠缺,整体素质还不高,对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和需要重视不够,在执行会计检查和监督时,经常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有些还与事业单位勾结,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监督更无从谈起。外部监督力度太弱。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实践探索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规范和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是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理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要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等。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切实执行单位负责人对于会计监督制度的组织和实施,对于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和有效地实施负最终责任。单位领导应该坚决的担负起法律给予的责任,加强会计管理,严肃内部会计监督,建立有序和高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严格执行财政财务法规制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不断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坚持“一支笔审批”的基础上,严格规定财务开支的审批权限,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使单位财务开支既要做到保障单位公务活动的需要。

提高财务预算编制重要性认识。事业单位预算是根据各单位职责、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反映单位资金收支、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是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增强预算的观念,对单位的财政资金及使用效率进行复核,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先预算后支出的原则不可改,无预算坚决不支出。行政事业单位要树立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对单位内的收支情况进行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规范,将其贯彻在整个预算过程中。同时,必须要受到单位本身的重视。只有事业单位本身知道预算的重要性后才可以给财务管理部门更多的权利和不断的人才输入。而人才不仅是企业的力量源泉,也是事业单位引进新思想,新观念,新力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输入人才的同时也要不断的重视提拔培养他们,不断的让他们在工作中积累大量的经验。

完善财务监督机制。首先,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事业单位领导应充分重视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以及相关财务人员的配备,使事业单位内部潜在的风险得以消除。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要主动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要认识到内部监督有其局限性,来自外部的财政、审计、税务、纪检以及上级部门的财经监督可使单位管理更加规范和合规合法,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其次,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节约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第三,必须建立和落实内部会计监督责任制,明确每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单位负责人是落实内部会计监督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积极支持和保障会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责。

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是指不以生产经营和盈利为目的,促进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机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如果事业单位继续按照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不利于事业单位经营的积极性的发挥,所以,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完善其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开展,这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较好的顺应新形势,没有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比较薄弱,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对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视程度是能否有效发挥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财务控制不够重视,所以很容易造成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使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基本上没有起到约束的作用,最终导致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严重失控。对会计内部控制单位领导及其财务部门不了解也不重视,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安排,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只要按规定编好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便可以了,而忽视加强对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预算编制是单位进行预算管理的基础,部分事业单位忽视了预算管理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编制预算的时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的准备不够充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难以得到保证,导致预算缺乏严肃性。其次、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没有得到保证,因此,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就会产生偏差,容易造成财务决策的随意性;支出管理不够严格,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支出的审批制度不完善,人为的扩大开支范围,严重影响了单位专项工作的进度,导致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难以得到保证。再次、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存在问题。虽然许多单位都编制了相应的预算,但是由于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没有进行有效的跟中,对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考核程度不够,忽视了对资金使用合法合理的要求。

(三)事业单位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首先、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不完善,因此,内部会计控制并不能有效的发挥会计工作有序的进行。例如: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财务收支的审查制度等。其次、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首先应通过宣传提高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在本单位的影响力,使每个职工充分认识到实行内部财务控制的必要性,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的局限,树立正确的内部财务控制意识,共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尽职尽责。其次,为了落实控制制度,还应该有计划的进行后期的工作检查,提高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权威性,排除可能存在的制度建设障碍,保证各项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以财务预算为主导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财务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其主要职能是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只有完善单位的财务预算,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单位财务管理的操作流程,为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强化单位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要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权结合”的预算体系,在确立好维持经费和发展经费的配比关系基础上,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环节上的职责,为财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应该根据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以最新的预算管理办法为依据,在编制具体的预算时,应该站在事业单位全局的高度,统一规划,对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财务收支核算管理及财务报表的编制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新规划,保证部门预算的改革措施在单位内部得到严格落实,保证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出现的“两种情况”不在发生。单位要强化预算管理把单位预算和部门预算合二为一,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建立科学、合理、准确和细化的预算,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提高预算部门执行刚性,克服预算编制缺乏计划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明确各项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用途,杜绝无预算支出,只有这样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改革日标才能早日实现。

(三)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杜绝“白条抵库”现象的发生,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要如实入账,杜绝重复报账现象的发生,进一步规范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其次、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思,建立健全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符的内部控制措施,并积极的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实现低耗、高效的目的。

(四)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加大投入力度,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对支出进行动态监督;大力推行单位财务公开制度,强化财务公开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的监督作用,切实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赵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魅力中国-2010年28期

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篇7

(一)地质勘查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财务管理较为混乱

地质勘查单位是比较传统的企业,延袭着我国陈旧的企业管理制度,没有形成系统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没有很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意识,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没有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企业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财务管理的理念陈旧,导致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混乱,账目不清晰,对资金的控制力度不足,不能使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在地质勘查单位的内部控制中,没有科学的内部控制理念和模式做指导,虽然具有一定制度和规范,但是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出现了很多财务漏洞,使内部控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当前的地质勘查单位中,没有一个健全的,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在整体的制度建设中,主要针对会计核算和资金审批而制定的。这种财务管理制度只是最基础,简单的,传统的,没有在整体上对财务部门进行管理和掌控。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符合现代地质勘查单位的发展需求,使单位内部存在着资金管理的隐患,从而阻碍了企业单位的发展。特别是在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方面,很多地勘单位没有相关的制度做指导和约束,使其内部管理混乱。虽然,有些地勘单位已经建立了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有很多单位的制度不符合自身的发展特点,执行的力度不足,没有达到较好的执行效果。

(三)财务管理内部岗位配置不合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地质勘查单位最初的财政管理没有受到相关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对于财务部门岗位设置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规范,从而出现了一人兼多职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从而出现账务混乱,挪用资金的现象,使单位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同时,由于地质勘查单位的传统特殊性,会计的从业人员年龄较大,没有受过专业的知识学习和训练,甚至有些老会计人员没有持证上岗,使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综合水平下降,不能利用先进的专业会计知识和科学技术进行系统管理,大大降低了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另外,单位内部缺乏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从而出现了很多挪用公款,滥用资金的现象,增大财务审计工作的难度。

(四)财务会计知识基础薄弱,会计失真严重

在地勘单位中,财务会计基础知识薄弱,在操作上不能按照正常的会计行为规范进行会计工作的操作,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基础工作中经常出现原始凭证的数据记录不真实,没有按照合法的要求进行记录。记账凭证没有按照正常的填写规范进行填写,账表,账证不相符合,会计账目和账簿的设置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设置。甚至有些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些现象都是当前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导致单位的资产管理混乱,严重违背了会计从业和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改善地质勘查行业的财务管理对策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财务内部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当前地质勘查单位工作的首要内容。地质勘查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财务管理的组织模式,设立财务发展战略的制定,财务管理和控制,财务战略执行等相关部门,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从而实现一个良好的财务循环系统。同时,在单位财务管理岗位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上,要改变传统的一身兼多职的现象,不同的岗位要由不同的人进行担任,加强财务的内部互相制约的力度。同时,在管理体系中,调整财务内部的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流程,使财务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在财务管理中资金的投资和融资方面进行完善,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出现风险的责任归属和惩罚措施,加强财务内部的管理。

(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记录和管理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反映了单位财务管理的好与坏,同时也能反映出单位在特定的时期内的具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是单位进行经济活动和成本支出的重要数据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财务管理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地质勘查单位必须优化单位内部控制,加强对会计信息的规范,明确会计账簿的合法设置,记账数据与实际相符合,规范书写格式,提升财务信息管理水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为单位未来发展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

(三)加强财务监督力度,利用科学技术进行财务监控

地质勘查单位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财务系统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利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进行财务管理,实现网络记账方式,进行数据化管理,降低基础数据出错的风险。同时,地质勘查单位要对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掌握网络技术的使用方法,提升财务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要对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现代化的监督管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的监控,使财务管理人员的所有工作暴露在屏幕下,加强监督力度,从而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同时,要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定期的对财务管理进行审计,提升地勘单位的整体财务监督水平。

(四)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的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地质勘查单位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因此,地勘单位必须提高对财务管理队伍的重视程度,引进一些年轻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为管理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思想,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同时,对原有的工作人员加大专业知识培训的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的使用能力,不断的转变思想,提升业务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另外要加强财务管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实现各部门的共同协作,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过程的顺利进行。设立相应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责任意识,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给单位带来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

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篇8

一、信息化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意识较差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财务会计管理意识较差,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由于意识较差,过分重视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操作手法,难以在掌握会计账务处理办法的同时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进而影响信息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运用。

(二)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由于信息化管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运用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因此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完善。而信息化管理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单位财务内部监管不完善

除了上述的两点外,信息化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监管不完善,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信息化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设立一套完整地内部控制监管体系,难以对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管,进而难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二、信息化下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一)提高单位内部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促使财务部门积极的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的管理中。信息化的管理环境下,会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管理水平得到很快的发展,因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熟练的运用相关的财务会计软件,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提高内部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其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管理人员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也应当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信息化内部控制管理意识,通过提升自己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的管理意识,进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其他人员的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并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同时还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进行定期的思想教育培训,促使行政单位内部所有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能够提升,进而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整体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使行政事业单位在未来社会中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也是信息化条件下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要想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应当建立以信息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应当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使用信息技术实施单位内部监管,尽可能的使用信息技术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信息化的管理考核体系。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依据内部工作人员在网上所登记的内容,对单位内部员工进行考核,对于不能完成相应工作目标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形成处罚,而对于能够超额完成相应工作的人员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进而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的管理条件下,内部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三)使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监管体制日益完善

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管理的监管体制日益完善,也是信息化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的方法之一。在信息化的管理条件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应当如何晚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监管呢?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管理人员,应当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监督管理制度。将信息技术环境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并据此作为依托,建立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规章制度,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并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实现其既定的规划目标,以及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次,还应当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小部门中建立一套管理规章制度,依据所设立的整体的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符合每个部门自身发展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而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目标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在未来社会中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以内部控制手段降低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风险

财务软件为财务信息化管理依托的载体,财务软件的开发方式,分为自行开发、外购调试、业务外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在开发与使用财务软件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风险。在开发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将财务工作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处理规则嵌入到系统程序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开发者的技术局限,和成本效益原则,往往难以嵌入的尽善尽美,进而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工作的风险率。并且,因其开发方式不同,在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安全风险的特征也不同。针对不同特征的安全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相应补救性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降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风险。同时,聘用既能够了解财务管理知识的又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德才兼备的人员,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软件的使用。在技术和职业道德层面,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风险的降低提供保障。

三、结语

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篇9

摘要财务管理工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社会职能发挥的关键。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管理人员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措施

当前国家正深入开展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也逐步推行了政府采购、部门预算以及国家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这些对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工作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这些变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等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及形势的发展,调整自身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指导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制度的缺失势必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开展困难。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颁布实施以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及时结合国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及新财务规则的要求对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因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实效性,对当前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指导意义不大,制度条款形同虚设,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预算管理工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是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重视不足,预算编制不够合理,预算的执行管理力度较差,预算的分析与调整工作不及时,缺乏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其应有的约束性,并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方面,由于部分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管理机构属于平行部门,而且内部审计的执行需要依附于财务管理部门,因此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难以真正发挥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约束、规范以及核查义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力度较弱,违纪违规的财务活动时有发生。

(4)财务管理意识较差,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高。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单位自身属性,决定了单位的财政收入以及支出基本上是稳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而支出则按照预算执行,因此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片面的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复杂性较低,重视程度不足。此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甚至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由单位内部的其他科室人员调任,而且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因而导致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1)结合国家法律以及政策要求,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分析国家出台的相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或者是财务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并将其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其次,应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应该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保障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避免各项制度缺乏实效流于形式。此外,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应该对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管理,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平,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在预算计划的编制上,应该采取零基预算的方式,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往年资金收支情况,统筹安排资金管理计划,并注重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的支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准确的分析预测。在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上,为了避免预算编制计划与预算执行的脱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对实际收支情况进行跟踪管理,特别是对于国家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更应该强化支出使用监管,并通过总结分析财政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预算计划,进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

(3)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与教育培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执行者,其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上,应该注重职业道德以及专业技能的多方面考察,选择优秀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同时,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在财务理论知识、财务法律知识以及财务政策等方面,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以提高其工作能力,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合规合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财务监管工作,而财务监管的主要技术手段辨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在单位内部开展全面内部审计,及时总结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纠偏整改措施,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监督效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三、结语

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的大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通过总结分析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重点,并通过强化制度、人员以及监督管理,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为行政事业单位职能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行使自身的监管防范职能。当前,在日常管理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各种问题,财务风险系数不断提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以社会市场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控,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确保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原因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行政事业单位想要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必须多角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规避管理过程出现的财务风险,其关乎日常管理中各方面支出的费用以及其具体安排情况,属于经济管理方面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发生了质的变化,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加强财务管理与控制,确保一系列财务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传统人工会计核算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会计工作人员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做账方面,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了解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情况。这也就是说,在传统人工会计核算方式作用下,滞后性、繁杂性已成为财务管理的显著特点,缺乏控制力,内部控制不到位,财务风险大幅度提高,这导致了传统会计核算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在日常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简化财务管理流程,减少财务工作人员工作量,降低其工作难度,有效解决财务管理与控制过程中核算、管理二者间存在的各种冲突以及矛盾,多层次提高财务管理与控制质量,确保管理层领导者全方位准确把握内部财务运行情况,做到科学决策,逐渐提高自身软实力。

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与风险防范能力的原因

了解现状是全面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首要前提,也是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出可行性建议的重要依据。在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状方面,笔者将重心放在内控目标、内控风险点上全方位调查分析了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深入了解了其财务控制现状与影响原因,为如何提高其财务内控效果以及风险防范能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一)财务控制制度落后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财务内控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大部人仍将其作为防范作弊的手段,没有将行政事业单位和自身发展相融合,并将其上升到绩效高度,其影响因素体现在不同方面,财务控制制度落后便是其中之一。在新形势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意识到财务控制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没有立足基本国情,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完善已有的财务控制制度,导致财务控制落后,不符合时展的客观要求,无法有效指导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然采用传统手工“预算、核算”形式,账户登记形式、内部控制方法、账务处理流程等没有实质性变化,不符合时展的客观要求。同时,在管理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整体功能没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仅仅局限在“预算、核算以及报账”方面,忽视了财务整体管理的重要性,无法有效进行财务控制,急需要优化完善已有的财务控制制度。

(二)财务控制预算缺乏规范

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财务预算制度,导致财务控制预算不规范,预算编制与执行没有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处于独立状态,不利于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没有结合各部门运营情况,进一步细化预算项目,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全方位仔细审核各方面预算支出,预算准确率较低,预算内容不够全面、客观。就预算执行来说,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结合财务控制预算特点、性质等,构建可行的“分析、评估、跟进”制度,管理者无法准确把握不同部门预算经费支出与使用情况,无法把握内部流动资金整体使用效益的高低,导致做出的决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预算执行力度不到位。

(三)财务控制系统不完善

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纷纷将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财务管理与控制中,但并没有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完善已有的财务控制系统,仍然采用传统财务控制系统以及运行机构,无法及时处理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的一系列数据信息,造成数据信息处理准确率不高,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比如,工作流程出现重复,财务控制方面的重复环节特别多,无法实时把控财务整体运行情况,影响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缺乏财务控制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不同行业、领域间的竞争已演变为各类人才的竞争,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对财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清楚相关会计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并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硬软件“及时、有效”维护与更新财务控制系统。但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这种“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控制人才特别少,急需要加大培养力度,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完善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2014年,财政部颁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这十分有利于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道路;十分有利于提高其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单位内部控制,加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力度;十分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一)完善财务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优化财务控制制度,确保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依,避免财务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具体说就是要加强绩效考核以及监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客观分析各部门运行情况,在优化调整财务控制流程基础上,优化完善财务控制制度,有效指导各项目,确保财务管理与控制有据可依。同时各项经费的支出都必须得到管理层领导者的审批,相关负责人要进行签字,一旦出现问题,需要依法承担相关责任,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此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借助合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大型经济业务的决策与执行情况,比如,Y产处置情况、流动资金调度情况。还要明确财产清查的具体范围,以内部审计方法、审计程序为切入点,定期确认对应的会计材料,确保各方面财务数据信息更加准确。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比如,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以有效分离内部“机构、职务、钱账、账物”等,同时还要明确出纳等具体岗位限制性规定,定期安排相关人员检查这些限制性岗位,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一系列经济活动有序开展。

(二)加强财务控制预算

在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做好财务控制预算工作,这是因为预算管理、财务控制二者紧密相连,前者属于后者的核心内容。在进行财务控制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坚持收支平衡这一重要原则,以原有的发展计划、预算安排为切入点,结合各部门财务支出与使用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化的财务收支预算方案以及预算计划。在此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多层次优化完善已有的预算管理体制,在财务预算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运用发展的眼光,注重统筹兼顾,使有限的资金得以最大化利用。在新技术、新设备引进与开发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构建相关的信息化平台,全方位动态监督管理各方面经费使用具体情况,提高财务数据准确率,避免资金出现浪费现象。在编制预算的时候,预算编制人员必须结合各部门各项目运行情况,合理追加以及调整部门的预算,必须保证本部门支出在预算范围内,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实现科学编制预算。在预算执行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构建不同发展阶段的合理化目标,优化“监督、控制、检查”环节,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将预算执行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有效防止预算执行的随意性,提高内部资金利用率。在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最新《预算法》具体要求,优化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促使运营管理中连带或者潜在的风险最小化,促使各方面资金利用更加有效。

(三)财务控制系统改进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优化完善传统财务控制系统,使其和自身发展客观要求吻合。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财务控制系统特点、性质构建专门的部门,做好财务信息数据更新与分析工作,借助财务控制系统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有效融合,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全天候内部控制,同时还要随时“公开、公示”财务管理与控制各方面信息的查询,比如,员工工资、新设备的购买、日常管理成本等,以促使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更加透明化,确保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

(四)培养和提高财务控制专业人才的能力

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控制人才较少。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意识到培养财务控制人才的重要性,适当加大在培养和提高专业人才方面的投入力度,根据内部财务人员各方面水平,制定“长、中、短”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对其全面、系统培训,通过不同途径引导他们学习财务专业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等,使其能熟练利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财务软件。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注重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借助各种激励措施,留住人才,避免大量财务控制人才流失。最后还要优化调整内部人才结构,提高财务控制方面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五)健全财务控制监督与预警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优化完善已有的财务控制监督机制,使其更加“实用、有效”,确保一系列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还要借助财务控制监督体制,动态监督财务人员日常工作情况,使其规范操作,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要优化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借助国内外在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的经验,构建全新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日常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可以对比、分析一系列横纵向财务信息数据,了解各部门情况,根据财务风险预警体制,客观分析管理过程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财务控制措施,有效化解潜在的财务风险。

(六)明确内部控制目标,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明确内部控制目标,有效防范运营中的财务风险,必须制定合理化的操作性目标,确保日常财务核心工作环节程序更加规范化,比如,在资产管理、项目实施、资金核算中要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制定出可行的信息性目标,确保财务活动开展中一系列财务信息和实际情况吻合。行政事业单位还要构建可行的合规性目标,要根据新时期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各方面发展客观需求,开展多样化的财务活动,促使财务工作更加合法。在明确内部控制目标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当下财政预算改革具体要求,科学设置审查监督环节,全方位审查内部计划预算,并对其进行合理化的监督,以提高预算的约束力,同时要以预算管理为切入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将预算各方面融入到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避免管理成本大幅度增加。

总而言之,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涉及方面较多,难度较大。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意识到其重要性,要针对一系列影响因素,优化完善财务控制制度以及财务控制监督机制,加强财务控制预算管理,注重财务控制人才的培养,改进财务控制系统。以此,确保一系列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使行政事业单位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英.以内部控制建设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水平方式探析[J].财政监督,2013,(09):42-44.

[2]罗贵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05):95-98.

[3]王君,宋良荣.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4,(19):92-94.

[4]马明娟.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2,(11):172-173.

[5]陈新英.浅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0):133.

[6]汪海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121-122.

[7]李加兵,赵斌,潘正海.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2012(05):103-105.

[8]陈凌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防范财务管理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2,(24):232-233.

[9]刘静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16,(02):92-93.

[10]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J].中国商论,2016,(1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