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与制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7:56

影视与制作篇1

从技术角度分析,画面的分辨率、焦点、色饱和度,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由于时间紧迫,拍摄中也发生了因摄像机处于工厂标准设置状态、没有按现场条件和剧情要求对设置条件作相应调整,所以物体输廓过锐;因高密度部分没有充分利用多组数字限幅,所以也限制了暗部的表现;有些影片用的是电视焦镜头,小光孔,焦点景深范围过大,带来画面缺乏景深感;影片尚未经过校色,在色彩的表现力和一致性上等还有待提高的诸多问题。总体来看,首次采用高清拍摄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1.前期拍摄

数字电影拍摄,使用SonY-F900高清摄像机,24p格式拍摄,24侦/秒,逐行扫描。该制式可制作数码放映影片,也可通过胶片记录仪,生成胶片电影影片。如用5(m格式拍摄,25侦/秒,隔行扫描,该制式也可制作数码放映影片。但由于是隔行扫描,拍摄运动物体时物体轮廓线会产生锯齿状,两场画面有“位移”,记录在同一格胶片上,会影响清晰度,因此不能输出到电影胶片上,通过实践,可以认为,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用SonY-F900高清摄像机,配置高质量电影摄像镜头,按拍摄电影方式取景、布光、确定色温和照度,是数字电影的正确拍摄方法。

在拍摄中应注意的是:

(1)由于目前数字摄像机的感光宽容度小于胶片的感光宽容度,应尽量避免正面大面积高光,对于高光部分,适当调整拐点Knee(增加)和斜率Slope(减小),同时依据画面要求调整白电平,可以扩大影调的范围,尽可能多地容纳更多的高光细节和层次。场景中的布光则对画面的表现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由于数字摄像机的CCD对被摄景物的釆样与胶片对画面的感光原理和时间都不同,在使用摇镜头拍摄时,摄像机比摄影机更容易产生画面的跳动感。

(3)虽然目前的数字高清摄像机能达到220万像素,但经磁带记录后,仍比35毫米胶片还要低得多,因此要十分注意被摄对象在中远景的画面里效果。

如采用现场同期录音,可采用外接话筒录入高清像带的音频轨,或直接录入数字录音机。

2.后期制作

数字电影的后期制作,可根据设备条件有多种方法,较经济的制作工序是,24p高清素材通过So¬ny-F500高清录像机下变换后,直接输入标清非线编辑系统进行剪辑。剪辑完成片经审片、修改至通过后,将产生的eDL表输入到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用高清素材进行“套底”。

或高清素材经下变换到数字Beta带,然后进入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剪辑,出eDL表,在两台高清录像机上作对编套底。这是在没有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采用的方法。

剪辑完成的高清带,用校色系统,参照数字放映机放映的画面,直接进行校色,生成影片标准高清带。

高清带上的同期声或数字录音机上的同期声,加上音乐、效果声等由录音后期制作成5.1数字立体声,或将来可能采用的杜比e数字立体声:影片标准高清带,通过高清录像机;数字立体声,通过数字录音机,输入数字播放服务器,通过压缩、编码器,进行压缩、编码(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图像用mpeG-2制式,声音用aC-3制式)后,刻制数据格式的DVD光盘,这是数字电影发行的方式之一。

有条件的话,将髙清数字摄像机摄取的素材直接记录在硬盘上,或将胶片素材经胶转磁后记录在D5、D6上,以减少压缩的损失,能得到更好的像质。

3.数字放映

目前,国内外数字影院所用的数字放映机有巴可、科视两种,都是采用德州仪器公司的微镜DLp芯片,技术相差无几。从影像上看,它们的升级产品在对比度和细部表现上,要比第一批产品好。柯达、JVC及一些日本公司也在开发数字放映设备,目前尚未正式推出。

生产数字播放服务器的公司有Qubit、eVS、软件升级的方法来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

上述播放服务器都有mpeG-2和aC-3的解码功能,届时只要将DVD数据输人播放服务器,接上数字放映机和影院原有的音频处理器,就可以放映数字电影了。

数字放映机上也有直接接受录像机或电脑信号的接口,在数字电影制作过程中,可用高清录像机接数字放映机,审看样片以及和数字录音机同步播放,审看对白和混录双片。

4.后续工作

影视与制作篇2

一、优化制作处理技巧,增强作品表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对影视作品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新媒体的产生在技术方面为影视的制作提供了支持。新媒体可以对视频进行文字、图像、特效、人声、音效等方面的处理,从而让影视更加精致,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要提升影视作品的制作的质量,需要制作者进一步提高运用新媒体处理影视作品的技巧。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增强影视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从而社会大众的多元化需要得到满足,在影视作品画面的合成和衔接上,制作者要做到无缝衔接,不能出现时空错乱的画面,在播放画面内容时可在其中插入一定量的音乐,此时便可运用信息媒体技术来使画面和音乐对接。例如,在拍摄完一个作品后,制作者就需要对作品进行后期加工,不仅要保证作品的清晰度,还需要对作品中的人声进行修饰,把拍摄时的杂音去掉,此时制作者就需要运用新媒体的技术来实现对作品的后期加工。制作者可以运用特效来实现对画面清晰度的调整,另外,在对影视作品进行更加专业的处理时,制作人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所拥有的先进影像呈现技术,对所拍摄的作品进行专业处理,从而提高影视作品最终成品效果。新媒体制作电影技术作为科技时代背景下产生优秀制作技术,在电影作品的制作中应该注重技巧的处理。作品的模板与画面色调、制作特效、采光情况、在影片制作后期中合视频、添加特效、转接视频、调整速度、运动倒放等的制作,对影视工作者本身所掌握的技术和技巧的要求非常高。在制作影视作品的时候,制作者应该根据具体的作品中心内容来选择适宜的影视处理方式,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特效等电影的制作技巧与影视作品本身相融合,使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加强。

二、培养优秀影视人才,保障传播稳定进行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要去使影视作品的制作与传播得到提升,最重要的就是培养电影电视制作与传播方面的人才。因为,只有制作者对用新媒体制作技巧、影视作品鉴赏、影视作品制作以及影视作品创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才能够拍摄出好的视频,才能制作出好的影视作品,这样,才能够给观众更佳的观影体验。所以,在新媒体时代下要使电影的制作与传播得到提升,就需要行业培养出更加专业的影视制作者。要培养专业的制作人,一方面需要对行业重视对当前的影视工作者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与锻炼,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深入学习来提升个人的制作水平,从而拥有更加高深的电影制作技巧与传播技巧。此外,在高校中还应该开设有电影制作相关的课程,并且开设有实践团队,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行业得到快速地发展。因此,对于影视制作的从业者来说,一定要经过专业的学习来提高的自身的视频技能,然后使成为更加优秀的电影行业工作业者,从而使新媒体环境下影视的制作更好的发展并且促进影视作品的传播。

三、利用科技有效互动,增强影视传播效果

从业者想要在新媒体背景下使电影电视的制作与传播得到提升,需要使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来形成影视作品与观影者的交流。首先,想要让观众在电影作品内容和主题的背后,切身的体会到电影作品的精神实质与内涵,实现思想与灵魂的碰撞,需要通过科技的互动来实现。其次,对于新媒体来说,它是以新的技术为支撑的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其可以借助广播电视平台,互联网平台等多种媒介进行有效呈现,从而让观影者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媒介来进行电影的观看和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观众自身的参与感,促使他们形成更进一步与影视作品进行接触的想法,但是在科技时代的背景下,观众拥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制作者想要让影视作品传播得更好,就需要对电影作品进行严格的把关,选择最适合观众喜爱的并且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品进行传播,选择能够让观众与作品进行互动的方式进行传播。这些方式可以是在选用数字化平台进行影视作品放映的过程中添加弹幕功能,引导观众在进行作品观看的同时能相互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互动,通过合理的借助科技的力量,不仅拉近了观众与作品的距离,还能在充分满足观众喜好的基础上,促进观众主动对影视作品进行推广传播。

影视与制作篇3

   一个影视作品的完成,最终要体现两个效益的检验,特别是市场经济回报的检验。如果进入市场后,只叫好而不叫座,那么就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圆满,更不能出现既不叫座也不叫好的局面。

   二、“制片人”的作用还体现在对一部影视作品的整体包装与宣传营销上

   “制片人”在对一部作品前期策划时,就要考虑到整个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轮,使未来的影视作品在良性循环中运行。

   三.“制片人”的素质培养

   “制片人”的综合性作用,决定了“制片人”也必须要具备综合性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1.“制片人”,必须要有很强的思想政治素质。所谓思想政治素质就是要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影视剧的创作与制作的相关政策等,有最深切的熟知和领会。所有的影视剧作品其思想性是第一位的,在影视剧作品中,如何体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用影视艺术的手法去诠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理念等,都是“制片人”的首要职责。没有很强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时代意识、大局意识,是无法担当这一重任的。

   2.“制片人”要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和相对全面的知识面要求。“制片人”在一个专业的影视公司中或在一个影视剧组中,其地位决定了这个角色的权威性。做一个有权威的制片人,必须有相对权威的文化修养和知识要求。所谓文化修养是指要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熏陶,有现代文化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有当代文化以及国际文化的信息量。有了这些文化涵养,才有可能驾驭全局,指挥若定。

   3.“制片人”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一部影视剧作品的完成,往往是各艺术门类综合性的结果。“制片人”其个人对影视艺术的爱好,特别是对各艺术门类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的了解,将直接影响到对一部影视作品的艺术手法的综合性运用与调度。

   4.“制片人”要有很强的行政管理素质。所谓行政管理主要是对人、财、物的科学管理。对人的管理要体现出对人才的尊重与正确使用。尊重什么样的人与使用什么样的人才,比如编、导、演以及各部门专业人士等,将最终决定这部影视作品的成败。对财的管理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个影视作品经费预算的科学设定,二是对经费的监督使用。对物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物有所用,物有所值。

影视与制作篇4

关键词:课程改革影视媒体后期制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二五”时期,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影视制作行业以及相关的手机媒体、网络电视台、数字电影、高清影视后期制作等新兴行业迅速发展,人才队伍却不能跟上步伐。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缺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为适应数字影视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影视媒体后期制作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影视媒体制作人才,在“十二.五“期间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行了《影视媒体后期制作》课程的改革。

一、“校企融合”的教学思路

课程组深入相关行业企业调研,同时对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特点和规律进行梳理,秉承“技术与艺术兼并学习、教师与专家共同指导、竞赛与外包联合锻造”的教学理念,明确了课程设计思路为:将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标准规范相对接,教学项目与企业案例相融合,视觉表现艺术与后期制作技术相结合,校内课业考核与企业员工绩效相关联,课程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平台同步伐,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项目化课程的教学。

二、“面向两个领域”的教学内容

课程组关注影视媒体后期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结合应用专业办学特色,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原有的影视后期制作基础、ae影视后期特效高级应用、栏目片头创作、宣传短片创作四个项目内容重新整合、拓展、序化,依据当前影视后期工作范围的广度与深度,把该课程内容划分为影视动漫和电视包装两大部分。课程内容的调整,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弊端。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改革后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影视媒体后期制作能力为主线,依据影视后期工作范围的广度与深度面向影视特效、电视包装两个领域中的三个职业岗位――剪辑师、特效师、合成师,仿照各岗位基本工作流程,将每个教学项目分解为任务分析、素材分析、素材加工、镜头制作四个步骤,载入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角色特效、场景特效、LoGo演绎、导视提示、宣传片头五个项目作为课程内容。其中,角色特效、场景特效项目属于“影视特效类”项目,LoGo演绎、导视提示、宣传片头属于“影视包装类”项目,五个项目在工具应用、技术难度、艺术设计等不同方面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充分体现了数字影像创作的灵活性与延展性,使学生职业能力螺旋上升,知识结构逐级递补。

三、“三层次三递进”的教学模式

课程每个项目要经历任务分析、素材分析、素材加工、镜头制作四个步骤。同时,将每个项目分为两个层次实现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专项能力层中,从符合认知规律的角度出发,将知识点从教学项目中分离出来进行讲解,再将该知识点嫁接到辅助教学的镜头中进行练习,以实现知识目标培养和能力目标培养。在综合训练中,按企业工作流程,将所学知识从专项技术向项目综合能力过渡、融合,从而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制作能力。这样,每个项目中都经历了基础知识学习、专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三次循环演练,内容从理论知识学习到专项技能练习再到复杂的综合项目,三层递进,三次循环,实现了学生能力的提升与迁移。

四、“与课堂同步、与企业共享”的教学资源

以本课程课程标准为依据精心设计全套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课件、案例库、实习指导书、实训项目库、课程内容设计、任务书、技能测试题库等资源,为在校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也为兄弟院校、企业和社会提供稀缺的行业教学资源和互动的交流平台。

五、“注重技术与艺术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与产业标准规范相对接、与岗位实际环境相对接、与学生成才志向相对接。理论教学部分采用知识索引法、讲授法、案例教学、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实训教学部分采用示范教学、单项设计实训、项目化实践加深学生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掌握。通过改革,我们更注重艺术与技术教研的创新与发展,注重行业化工具的熟练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理论、技术与艺术的全面发展。

六、“基于双核心能力评价”的考核方法

基于双核心能力评价的理实一体课程考核模式,主要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岗位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两大核心能力进行锻炼与考核,既重视学生就业所需的岗位专业能力培养,又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其特点包括:将岗位实践能力的评价放在首位,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的考核并重,精确性评价和模糊性评价贯穿考核的全过程。其中,岗位专业能力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或企业岗位要求,从事某一职业或胜任某一岗位需要的专门职业技术能力。而职业核心能力是指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具有相通性的职业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的需求,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结束语

《影视媒体后期制作》课程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连续性,以示范校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影视媒体后期制作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影视与制作篇5

论文摘要:在影视制作发展中,影视的后期制作同前期制作一样重要。要注意正确运用传统的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在后期编辑制作中运用两者进行要想做好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必须根据影视节目的制作要求和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选用合适的编辑方式。

影视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 是影视节目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 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 以下就起发展的历程、特点、注意的地方来谈谈影视的后期制作。

一、影视后期制作中编辑技术的发展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 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影视制作相结合, 最终取得成功,推出了桌面编辑演播室, 即今天的视音频非线性编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nonlinear edit) 是传统设备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它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记录所有存储的数字化文件反复更新和编辑视频节目。使得任何片断都可以立即观看并随时任意修改, 用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高效率的完成“原始编辑”, 如剪辑、切换、镜头特技转换等, 再由计算机完成数字视频的编辑, 并将生成的完整视频回放到视频监视设备或转移到录像带上。从本质上讲, 这种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电视编辑方法。

今天, 非线性编辑已经成为电影电视制作后期编辑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 线性编辑也是另一种重要的编辑方式。所谓线性编辑, 实际上就是通过录像机一对一或者二队一的台式编辑, 录像机将母带上的素材通过电———电复制在另一台录像机上完成第二版复制, 这中间完成的诸如出入点设置、转场等都是模拟信号转模拟信号, 由于一旦转换完成就记录成为了磁迹, 所以无法随意修改, 一旦需要中间插入新的素材或改变某个镜头的长度, 整个后面的内容就全得重新制作。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线性编辑而言的。他们两者都是影视制作后期编辑的重要手段。在非线性编辑没有出现以前, 线性编辑在影视制作后期编辑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形成了两者共同在影视制作后期编辑中交相辉映, 它们两者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线性编辑可以说是非线性编辑的前身, 首先, 在基本观念和艺术理念上,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是一模一样的, 而这正是后期制作的核心所在。其次, 许多专业概念和专业术语, 两者也相同。比如著名的非线性编辑软件speed razor pro (快刀)的用户手册中全市“色键”、“亮键”、“下游键”等线性编辑的概念, 甚至整本手册就是按线性编辑中高级特技机的功能来写的。由此就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影视后期制作与编辑的特点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线性编辑技术已非常成熟, 其使用编放机、编录机、控制器直接对录像带素材进行操作, 操作界面直观、简洁、简单, 使用组合编辑、插入编辑, 图像和声音可分别进行编辑, 再配上字幕机、特技器、时基校正器等, 就能充分满足节目制作的需要, 完成镜头的组接、技巧的组接、出入点的设置、字幕和图形的叠加、音响效果和音乐配加等后期制作。

线性编辑系统是以磁带为记录载体, 节目信号按时间线性排列, 在寻找素材时录像机需要进行卷带搜索, 只能在一维的时间轴上按照镜头的顺序一段一段地搜索, 不能跳跃进行, 素材的选择很费时间。难于进行节目的修改电子编辑方式是以磁带的线性记录为基础的, 一般只能按编辑顺序记录, 虽然插入编辑方式允许替换已录磁带上的声音或图像,但要求要替换的片断和磁带上被替换的片断时间一致, 而不能进行增删, 不能改变节目的长度。这样, 对节目的修改就非常不方便, 因为任何一部电视片、一个电视节目从样片到定稿往往要经过多次

节目制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母带的翻版磨损。线性编辑方式的实质是将原素材复制到另一盘磁带上的过程。由于线性编辑系统中的信号主要是模拟视频, 当我们在进行编辑及多带复制时, 信号在传输和编辑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干扰, 造成信号的损失。在前一版的基础上, 每编辑一版都会引起图像质量下降, 或每做一次特技就会有一次信号损失。

录像机磨损严重, 磁带容易受损。编辑一部几十分钟的电视片, 要选择几百个甚至上千个镜头, 录像机来回搜索反复编辑, 使录像机机械磨损严重, 录像机操作强度大, 寿命减短。另外记录磁带的缺点也不断暴露出来, 例如拉伸变形、扭曲、变脆、掉磁以及划伤等都会影响磁带质量。

系统构成复杂, 可操作性相对降低。线性编辑系统连线复杂, 设备种类繁多, 设备性能参差不齐, 指标各异, 当它们连接在一起时, 会对视频信号造成较大的衰减。另外, 大量的设备同时使用, 使得操作人员众多, 操作过程复杂, 可操作性相对降低。正因为如此,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一种全新的音视频制作观念以及相应的硬件设备——非线性编辑应运而生了。

三、影视的后期制作应该处理的关系

1“软件”与“硬件”的关系。影视节目制作包含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前者习惯地被称作“软件”, 后者则被称为“硬件”。在制作实践中。作为节目制作人员, 既要有丰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独特的艺术审美意识, 又要熟练掌握机器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项功能。二者集于一身, 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成品。

2主创与协创的关系。一部电视片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成功的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往往取决于主创(编导) 与协创(节目制作者) 的协同配合。二者既是主从关系, 又是平等关系。主创者要尊重协创者, 吸取和重视协创人员的意见,并在整体构思上发挥协创人员的优势和创作积极性。协创者则要防止把自己的工作强调到不恰当的位置, 理解和体现主创人员的意图, 切忌出现相互掣肘现象。

3“前台”与“后台”的关系。在电视行业中, 记者被称“无冕之王”, 主持人是“电视明星”, 作品的成功、节目的获奖、鲜花、掌声大多送给了站在前台的他们, 而终年为他们量体裁衣的制作人员却处于幕后, 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这就需要影视制作人员具有高度的思想道德素养, 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精神, 把全部精力用于节目的创新、创优上, 甘守寂寞, 甘做绿叶映红花。

四、影视制作后期编辑方式的探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各有特点, 在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中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为了做好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 需要根据节目的制作要求, 结合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 选用合适的编辑方式。

1在影视节目片头、广告片及专题片、纪录片头的制作中, 选用非线性编辑为主比较合适。因为, 在影视节目片头和广告片中, 大量使用多层画面的运动、叠加、透明, 画面的快、慢动作, 三维动画、颜色的特殊处理, 字幕的特殊处理等效果, 在专题片和纪录片头中, 除了应用特技效果以外, 还大量使用长于5 秒的镜头, 这些要求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起来非常容易。

2在新闻片的制作中, 因为电视新闻要求每个镜头的长度一般小于5 秒, 以增加信息量, 且在新闻片中较少使用特技效果, 大部分为镜头的直接组接, 大都采用后期配音或同期声和后期配音混合, 因此使用传统的线性编辑比较合适。线性编辑一般采用分量连接, 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失, 保证节目质量。

影视与制作篇6

(一)音乐内容的确定性纯音乐的创作在内容上往往具有一定的确定性,而音乐内容就是作曲家情感的具体表现,据说贝多芬在创作《月光奏鸣曲》时是在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正在弹奏的过程中风吹熄了蜡烛,柔和的月光透过窗户静静地洒落在钢琴和小屋的地面上,小屋就像是被蒙上了一层轻轻的薄纱,此情此景激发了贝多芬的创作灵感,于是便有感而发创作了《月光奏鸣曲》。电影音乐与纯音乐在创作上有很大的不同,纯音乐往往是作曲者有感而发,不受思想或其他事物的束缚,而电影音乐则需根据电影主题、电影风格及画面表现等因素来创作,音乐内容也仅仅是作曲家对该部电影中人物感情的变化产生的感受。(二)音乐结构形态的间断性音乐本身最大的特征就是时间上的连续性,而电影音乐则不具备这一特征,为了服务于剧情,它可以随时出现或即时消失,形态结构上的间断性是进行电影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一般情况下一部影片的放映时间在一个至一个半小时,而在这一个多小时内音乐出现的次数绝不少于20次,尽管它在形态结构上存在间断性,但人们对此却毫无不适。电影配乐作曲家通常会根据影片内容及画面来创作不同节奏和内容的音乐,在形式结构上也没有遵循一般音乐的发展逻辑,而是受到电影蒙太奇制作手法的限制,在一部完整的影片中,音乐通常可分为片头、片中和片尾,片中的音乐通常是针对某个画面创作的插曲,它可以是一个短短的乐句,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和弦。(三)音乐传达过程的中介性电影音乐与现场音乐的演奏存在很大的区别,通常电影音乐在录制后还会进行后期加工与处理,使音乐能更好地为影片情节服务,且电影音乐在录制过程中也会根据剧情需要进行技术处理,调节音量的大小或节奏的快慢以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日本著名音乐评论家曾表示电影音乐具备的这种能力是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代替的,并将电影音乐划分为“微音器艺术”。在一场现场音乐演奏中,长号的音量往往更强,巴松管的音量则较弱,但如果我们通过调换两者的位置,让巴松管离麦克风更近长号离麦克风更远,这样就能获得巴松管的强音以及长号的弱音,乐器位置的逆转使得音乐的创作范围更为广泛。(四)音乐呈现的多元性国家、地域、民族及风俗的不同都会影响到音乐的表现力,因而不同国家的音乐具有不同的音乐特点,如西方国家的歌剧则更重视情感的表现力,而东方的戏剧则更注重基本功和节奏,不同的戏剧需求使得音乐具备了不同的特征。由赵季平配乐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赵季平在进行音乐创作时不仅考虑到了影片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呼应了电影主题,从女声京剧的音腔中我们能感受到影片人物对黄土高坡的热爱,音乐的播放伴随着陕北特有的高原、窑洞、秦腔和剪纸等地方象征,使得这部影片被深深地烙上了中国西部印迹。针对电影本身而言,电影题材及风格的表现都需要音乐的烘托,随着地区和国家等文化交流的增多,文化也进入了杂糅阶段,文化的杂糅为电影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创作空间。

当代电影音乐的创作新发展———以《天空之城》《阿甘正传》和《海上钢琴师》为例

在现代电影音乐的创作中,创作者往往是根据影片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对音乐形式进行多元化创作,借助音乐的渲染作用来体现人物情感,以达到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呈现视觉听觉统一的艺术效果。针对当代电影音乐的创作新发展,本文选取了以下三部较具代表性的电影作品,并对电影音乐的艺术特征和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天空之城》作为一部视觉突出的电影,其音乐旋律的优美动人使人念念不忘,可以说如果没有这部电影音乐,电影本身的魅力会因此减少。该影片的主题曲CarryingYou是由日本著名音乐大师久石让制作,音乐带有一点苏格兰风格,柔美悲伤的音乐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尽管主题曲的旋律简单婉转,但它却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丰富婉转的和声与色彩斑斓的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感受,音乐对影片的重要性已与画面同齐。也许有人并不知道《天空之城》这部影片,但绝大多数人都听过CarryingYou,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脱离影片之后仍能独立存在并被广为流传。《阿甘正传》也是一部体现当代电影音乐创作新发展的影片,影片是以白色羽毛的飘落为开始,随着羽毛的飘落轨迹引发了观众一系列的遐想。随后主题音乐适时地响起,在钢琴音乐的伴奏中白色羽毛经历了跌宕起伏,同时也为影片留下了一丝悬念,羽毛的坠落为影片正式拉开了序幕。在影片开始的时候背景音乐舒缓而悠扬,让观众产生一种舒缓的感觉,影片的结尾也同样采用了这段音乐,从而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将儿子送上校车,天上同样飘着一根白色羽毛,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音乐起着衔接贯穿的作用,同时也揭示了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化。电影与音乐是共生关系,它们同样来源于生活,创作者在进行电影音乐创作时,通常会选用钢琴、二胡和小提琴等常用乐器,《海上钢琴师》就是一部以钢琴为主的音乐电影,自始至终钢琴即兴曲都贯穿整部影片。当1900生活的船遇到海啸时,他始终坐在大厅气定神闲地弹奏着钢琴曲,而音乐的旋律也随着船摇晃的剧烈程度逐渐变化,音乐节奏的骤然加快突出了人物内心的不安,激烈的场面与流水般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描绘了场景中人物的一系列变化。狂风中的音乐比一般音乐更具魅力,它所爆发出来的能量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观众受到音乐的引导也产生一系列的情感变化。音乐的使用促进了场景和氛围的转换,在揭示电影内涵的同时也体现出了音乐自身的力量。

结语

影视与制作篇7

关键词:影视制作;计算机技术;非线性编辑

中图分类号:tp39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4-0000-02

DiscussiononComputertechnologyapplicationinFilmandtelevisionpost-productionandVisualeffects

Zhangpeng

(HenanFinanceandeconomicsSchool,Zhengzhou450012,China)

abstract:inthedevelopmentoffilmandtelevisionproduction,filmandtelevisionpost-productionwithpre-productionjustasimportant.Shouldpayattentiontotheproperuseoftraditionallineareditingandnon-linearediting,inthepost-productioneditingusingbothediting.todoagoodjobintVandfilmediting,mustaccordingtothetelevisionprogramproductionrequirements,andtwokindsofeditingfeatures,choosetheappropriatewayofediting.

Keywords:Videoproduction;Computertechnology;nonlinearediting

影视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是影视节目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以下就起发展的历程、特点、注意的地方来谈谈影视的后期制作。

一、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好莱坞利用成熟的计算机技术与影视制作相结合,最终取得成功,推出了桌面编辑演播室,即今天的视音频非线性编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是传统设备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它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记录所有存储的数字化文件反复更新和编辑视频节目。使得任何片断都可以立即观看并随时任意修改,用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高效率的完成“原始编辑”,如剪辑、切换、镜头特技转换等,再由计算机完成数字视频的编辑,并将生成的完整视频回放到视频监视设备或转移到录像带上。从本质上讲,这种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影视编辑方法。

今天,非线性编辑已经成为电影电视制作后期编辑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线性编辑也是另一种重要的编辑方式。所谓线性编辑,实际上就是通过录像机一对一或者二队一的台式编辑,录像机将母带上的素材通过电――电复制在另一台录像机上完成第二版复制,这中间完成的诸如出入点设置、转场等都是模拟信号转模拟信号,由于一旦转换完成就记录成为了磁迹,所以无法随意修改,一旦需要中间插入新的素材或改变某个镜头的长度,整个后面的内容就全得重新制作。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线性编辑而言的。他们两者都是影视制作后期编辑的重要手段。在非线性编辑没有出现以前,线性编辑在影视制作后期编辑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而现在形成了两者共同在影视制作后期编辑中交相辉映,它们两者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二、使用计算机技术影视后期制作与编辑的特点

线性编辑系统是以磁带为记录载体,节目信号按时间线性排列,在寻找素材时录像机需要进行卷带搜索,只能在一维的时间轴上按照镜头的顺序一段一段地搜索,不能跳跃进行,素材的选择很费时间。节目制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母带的翻版磨损。线性编辑方式的实质是将原素材复制到另一盘磁带上的过程。由于线性编辑系统中的信号主要是模拟视频,当我们在进行编辑及多带复制时,信号在传输和编辑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干扰,造成信号的损失。在前一版的基础上,每编辑一版都会引起图像质量下降,或每做一次特技就会有一次信号损失。

录像机磨损严重,磁带容易受损。编辑一部几十分钟的电视片,要选择几百个甚至上千个镜头,录像机来回搜索反复编辑,使录像机机械磨损严重,录像机操作强度大,寿命减短。系统构成复杂,可操作性相对降低。线性编辑系统连线复杂,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性能参差不齐,指标各异,当它们连接在一起时,会对视频信号造成较大的衰减。正因为如此,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一种全新的音视频制作观念以及相应的硬件设备――非线性编辑应运而生了。

三、当代影视的后期制作的各种关系

(一)“软件”与“硬件”的关系。影视节目制作包含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电脑技术处理两个部分。在制作实践中。作为节目制作人员,既要有丰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独特的艺术审美意识,又要熟练掌握机器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项功能。二者集于一身,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成品。

(二)“前台”与“后台”的关系。在电影电视行业中,记者被称“无冕之王”,主持人是“电视明星”,掌声大多送给了站在前台的他们,而终年为他们量体裁衣的制作人员却处于幕后,通过计算机为前台的明星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如果,没有影视后期人员的工作,我们看的电影、电视、新闻等等是绝不可能送到观众面前的。

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在当今的电影电视行业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胶片的时代已经过去,计算机数字时代已经来临。在今后的影视制作中,光有演员的表演已及优秀的摄影是绝对不够的,必须还要有计算机非线编剪辑技术以及计算机所制作出的各种特效和CG动画人物。在将来,电脑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与特效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四、电脑技术在影视制作后期制作方式的探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线性编辑也就是传统影视制作和非线性编辑也就是加入计算机技术的影视制作各有特点。但是,无疑在今后,非线性编辑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因为在制作成本和效果上和之前的线性编辑确实很大优势。

在起初的影视制作、广告片及专题片、纪录片头的制作中,选用非线性编辑为主比较普遍。因为,在影视节目片头和广告片中,大量使用多层画面的运动、叠加、透明,画面的快、慢动作,三维动画、颜色的特殊处理,字幕的特殊处理等效果,在专题片和纪录片头中,除了应用特技效果以外,还大量使用长于5秒的镜头,这些要求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起来非常容易。在新闻片的制作中,因为电视新闻要求每个镜头的长度一般小于5秒,以增加信息量,且在新闻片中较少使用特技效果,大部分为镜头的直接组接,大都采用后期配音或同期声和后期配音混合,因此使用传统的线性编辑也可以。线性编辑一般采用分量连接,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失,保证节目质量。但是在剪辑新闻素材的过程中,非线性编辑还是不可或缺的。但在体育比赛的直播中,由于需要重复某些特殊的、精彩的镜头,应以线性设备为主配合使用非线性设备,才能够很好地满足某些特殊需求。即便如此,如果要在节目之中制作一些字母以及特效的话,非线性编辑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是可以为本来已经制作好的节目锦上添花的。

综上所述,在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中,结合了电脑技术的非线性编辑手段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线性编辑的传统制作方法和原理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因此,在传统的线性编辑基础上结合融入电脑技术的非线性编辑,取长补短,才能把影视节目制作得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影视与制作篇8

论文摘要:结合广州市番禺区气象局影视制作系统的构建过程,从系统构建的设计方案、设备选型以及系统实现等几方面电视技术,探讨地市级气象影视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气象科学与电视艺术的结合,是体现气象科学社会应用价值的重要渠道[1-9]。目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已成为气象公众服务的主要手段和窗口[10]。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影视节目制作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技术变化和发展的问题[11]。本文结合番禺区气象局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的实施过程,探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系统实现等方面的问题,为气象影视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 设计方案

1.1 确定信号技术指标

由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由气象局自行制作,借助当地电视台频道在相应的时间段播出,系统建设首先应考虑节目的格式问题,即确定节目的信号技术指标。既要考虑选择最适合气象局自身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又要充分考虑到与播出节目的当地电视台的制播设备、播出信号技术指标等相兼容的问题。目前市面上满足ccir601规定的广播级标准的数字分量的信号技术指标较多,相应的信号技术指标也较复杂;此外不同的厂家,不同信号技术指标的设备价格也相差甚远[12]。在参考了节目播出单位所采用的信号技术指标和节目录制格式的同时,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价格比,以及节目当地电视台未来的设备定位。番禺影视制作系统选择了以sdi接口为主干,以sonydvacam为信号记录技术指标的节目制作数字视频系统。音频方面考虑到数字音频的普及需要较长一段时间,选择了模拟音频的格式。

1.2 设备选型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一般采用抠像技术使主持人与节目背景、天气信息图表合成,切换台是完成这一合成的核心设备。抠像的技术指标对图像质量至关重要,若指标不过关会造成抠像边缘黑边明显,主持人与背景透视不清,缺乏立体感[13]。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对多家电视节目制作单位的实地考察,结合设备性价比,我们选择了sonydfs700切换台,这是一款适用于小型演播室,功能相对齐全,抠像效果颇佳的切换台。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非线性编辑设备是节目制作中使用频率非常高且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节目前期素材的制作、节目背景的播出,以及天气新闻等的采编都要使用到非线性编辑设备,它的可操作性、气象资料处理功能以及系统的稳定性都是必须得到保证的,同时要考虑后期制作编辑应简单、高效、准确、及时。目前市场上的非线性编辑产品较多,但能够处理非常专业的气象信息图文资料(城市预报报文的处理、卫星云图动画生成等)的并不多。我们考虑到北京中科大洋的非线性编辑设备是电视台的主流设备,选择了大洋dy7000为非线性编辑设备。它具有数字sdi以及分量两种符合广播级技术标准的视频接口,能够较好地满足日常节目制作任务的需要。

在音频设备方面,调音台是音频制作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但由于资金紧张,且考虑日后能够较为方便地更换,我们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yamaha专业级设备mg12/4,它拥有12路输入,同时支持编组输出,从而较为方便地实现演播室与制作室的通话功能。

根据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咨询,经过反复修改论证,形成了视频制作系统以sonydfs700为核心,记录格式为dvcam,以sdi为接口主干,音频采用yamahamg12/4为核心的番禺区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设计方案。

2 系统实施

2.1 演播室改造

1)蓝箱设计。目前国内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大多数利用色键抠像技术来合成主持人与天气信息图表。在键控技术中,使用一幅蓝屏或蓝背景,便可完成抠像、合成图像的过程。但由于考虑到将来技术的发展,气象节目将利用到真三维的录制方式,我们制作了一个能够容纳两三个人活动的蓝箱来取代抠像所用的蓝屏或蓝背景,目前蓝箱的功能只是发挥其作为蓝背景的功能。蓝箱的颜色不一定局限于蓝色,也可以是红色、绿色,甚至是其它颜色。然而使用蓝色可以很好地补偿皮肤色,并更好地保存皮肤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蓝色的反感程度要次于绿色,主持人在蓝色环境中工作会比在红色、绿色环境中工作更舒适[13]。

为了使抠像达到更佳的效果,蓝箱的颜色尽量做到单一色,我们采用美国进口的演播室专用蓝漆,而且施工过程要避免造成蓝箱反光过强,否则在抠像时主持人的边缘会出现明显的蓝边,影响抠像效果。

2)声学处理。按照声学要求,吸音和隔音是演播室设计的2个主要的技术指标。电视演播室的吸声标准一般要求混响时间在0.6s左右[14]。为了达到吸声要求,采用矿棉板装饰演播室的内室,包括墙壁与天花。在隔音方面,演播室的门采用了软包处理;演播室与制作室之间的观察窗用双层10mm厚的玻璃,有效地降低环境噪音。

3)灯光布置。合理的灯光布置是虚拟演播室实现真实图像合成的关键[15]。演播室内部灯光可分为前景灯系和背景灯系。前景灯系主要是指针对主持人进行的灯光配置,目的使主持人看上去能与虚拟背景完美融合。前景灯系包括主光、辅光以及顶光等;背景灯系包括幕顶灯、前地灯等,为了得到理想的合成效果,背景蓝幕的灯光强度应和前景物体上主灯光的强度相等[16]。此外,如果考虑到色温调整的需要,可适当增加一至两部暖光源。值得一提的是,除非因为造型需求而必须用热光源外,要尽量避免使用热光源,因为热光源的发热量高,时间一长,就容易使主持人脸部出汗产生大面积亮斑,既破坏主持人的形象,又影响节目的质量[17]。而冷光源不但发热量小,而且辐射面积大,光线均匀柔和,不容易产生阴影,调光时色温也能保持稳定。

2.2 系统搭建

系统的构成既要能满足目前的节目制作需求,同时也要为将来的扩展提供足够的预留空间[18]。但由于资金问题,不可能添置太多冗余设备,所以既要考虑易于综合使用,又要便于分散使用。按照以上原则,选择以sdi接口为主干,以sonydvcam为信号记录技术指标的节目制作数字视频系统。配备设备如下:由于采用的是dv-cam的信号记录技术指标,所以选择了sony广播级的dvcam格式的摄像机sonyd50p摄像机1台,sonydsr2000ap录像机1台;非线性编辑机选择了大洋dy7000非线性编辑机1台,字幕机1台,sonydfs700切换台1台;在调音台的选择上,由于节目所需音频路数较少,选择了具有12路的专业级调音台yamahamg12/4调音台1台,有线无线麦克风各1套。系统搭建如图1。

系统搭建的布线过程,尽量做到电源线与视音频信号线分开布线,减少电源交流脉冲对视音频信号的干扰;同时视音频信号线线材的质量也至关重要,有些线材的衰减太大或链接头焊接不好,会严重影响到节目质量。番禺区气象影视制作系统建成后,经过测试,该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广播级标准。投入使用以来,系统运行稳定,信号质量良好,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形象生动及时的天气预报服务,得到了广泛好评。在2006年全国“华风杯”气象影视节目观摩比赛中获得地市级有主持人节目综合二等奖以及主持人艺术二等奖2项殊荣。但由于资金及技术问题,系统的建设也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仇如英,张毅.电视气象节目编排的重要性及应用[j].广东气象,2008,30(1):61-62.

[2]陈往溪,张翼,周伟隆,等.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集成技术[j].广东气象,2007,29(2):44-46.

[3]邹思为,黄斌.用“会声会影”等软件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j].广东气象,2007,29(4):56-57.

[4]仇如英,吴婉萍.关于电视天气节目娱乐化的思考[j].广东气象,2006,28(4):52-54.

[5]练江帆.仇如英.从2004年广东干旱报道看电视天气预报的“整体报道”[j].广东气象,2005,27(1):30-31.

[6]汪悦国,周武,周晓.“银河2004”天气节目图像清晰度的解决办法[j].广东气象,2005,27(1):38.

[7]仇如英,吴婉萍.论娱乐性电视天气节目的策划[j].广东气象,2007,29(2):49-51.

[8]练江帆.电视气象节目的服务性与竞争力的提升[j].广东气象,2008,30(2):45-46.

[9]仇如英.浅谈电视气象编导[j].广东气象,2000,22(4):40-41.

[10]宋英杰.气象节目主持纵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123-124.

[11]秦祥士,焦佩金.漫谈电视天气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83-86.

[12]卢官民.数字电视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14.

[13]卢英锁.虚拟演播室概述[j].广播电视与制作,2000(40):46-47.

[14]杜功焕,朱哲民.声学基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41-45.

[15]布莱恩·布朗.影视照明艺术[m]//徐培喜,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17-121.

[16]冯传岗,宋茜.论电视基准光源的色温及白平衡技术[j].现代电视技术,2007(2):124-127.

影视与制作篇9

1、当然可以,只要看中的学校研究生院有这个专业就可以。

2、至于考的科目,这个每个学校要考的科目都是不一样的呢,北影、中戏都有这样的专业。很多综合类大学也有该课程,比如传媒大学、上海大学都有的呢,具体的就是要看一下你想考哪个大学呢。

(来源:文章屋网)

影视与制作篇10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影视制作教学研究实践

abstractinthepastdays,peoplealwaysfaceddualconfusionsaboutteachingandstudyingonmakingoffilmandtelevision.giventhis,ourdepartmentboldlyreformsoldmethods,andinnovatestheteachingandpracticingonthecourseofmakingoffilm&television,thuswehaveaccumulatedabundantexperienceandmadegreatprogress.

keywordstheadvertisingspecialtymakingoffilmandtelevisionresearchofteachingpractice

一、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影视创作还属于影视艺术的专业领域,被媒介长久垄断,90年代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使得数码摄像器材和非线性编辑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而且出现大幅度降价,稍具规模的广告公司都有能力配备精良的数字摄录编系统,他们不再依赖专业电影公司和电视台的专业人士进行电视广告或宣传片的制作,在招聘员工时将目光投向那些不仅具有广告学专业背景,同时具有影视创作能力的求职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员工不仅能进行电视广告创意写出文案,还要求他们能根据文案写出分镜头脚本,绘制故事版,有些公司将拍摄交给影视公司进行,后期制作则由员工完成,而有些公司前后期制作完全由本公司员工完成。再如电视台在招收新闻记者时,除考虑相关的专业背景外,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要能采、能写、能编甚至能播。

面对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文字表达与视听语言的表达相结合。影视作品其实就是文学作品的视觉化,除了在实题化作品上培养学生的画面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外,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规定的主题即兴用一段文字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一段情节,然后将这段文字视觉化,利用分镜头表达出来,这一训练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及《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均被采用,在《电视摄像与编辑》中会以约会、离别、感动等主题由学生先进行文字表达再将这段文字用分镜头表达出来,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要求学生将课前布置的30秒的电视商品广告的文案创意表达出来,并将其视觉化,同时请其他学生提出意见并进行修改。学生们在这个环节有着较高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能写能说,但画面感不强,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画面感以及镜头叙事的能力。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在影视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如同影视艺术专业般在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上给学生全面细致的培养,作为任课教师要推荐一些与影视艺术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任课老师还要推荐一些好的影片给学生加强读解影片的能力,将影片中的创作手法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如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中,任课老师布置学生课外观摩经典影片,在课内针对其中精彩的段落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蒙太奇的思维、时空的转换、时空的压缩与延长,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运用等等,课外布置读解电视广告,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教学中播放一则广告马上让同学们说出共有多少个镜头,背景音乐在什么时候响起的,里面时空压缩与延长的段有哪些等等,利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由提高学生读解影片的能力,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画面感。

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经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得到初步解决,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告学专业特色的影视制作课程教学之路,学生们可以自由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