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临床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8:04

护理临床研究篇1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01-01

引言

脑出血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是由动脉硬化、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破裂所致[1]。该症具有发病急、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常伴随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尤以长老年高血压者为高发人群[2]。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有效的系统护理,是控制及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我院对36例脑出血患者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抽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50~80岁,平均年龄62.3±2.1岁;住院时间4~82d,平均40.2±1.2d;15例丘脑出血,9例内囊出血,7例小脑出血,3例桥脑出血,2例其他部位出血。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偏瘫、大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

1.2护理对策

1.2.1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保持对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变化等情况的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第一时间通知医生。抢救期间,尤其是要留意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对于急性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不可随意搬运。把患者头部略抬高,并侧向一旁,避免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流出而误吸。

1.2.2心理干预:患者病情尽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可能出现失语、偏瘫等症状,进而出现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思想状态及病情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鼓励与安慰,消除患者内心的疑虑与担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帮助其安全度过危险期。

1.2.3呼吸道护理: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发生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遵医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时,要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有助于呕吐物与分泌物的及时排出;若患者痰多而不易咳出,应及时吸痰。每天更换一次氧气导管。若患者出现严重缺氧现象,应告知医生并及时行气管切开术,防止窒息。

1.2.4饮食指导:如果患者入院时已昏迷,应给予胃插管,并留意其有无应激性溃疡,禁食1至2天,避免发生呕吐、腹胀等不良情况。患者病情稳定后,可给予鼻饲,且在确保电解质与营养均衡的条件下,可给予适量的牛奶或营养米粉。隔8h进行一次鼻饲,然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增加牛奶的剂量,最多不能超过200ml。

1.2.5预防压疮: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保持床铺整洁、干净,保持皮肤干燥与清洁,使用防压疮气垫;定时为患者翻身,避免出现拉、推等工作,以免擦伤皮肤;指导病人家属用温水帮患者擦浴,并按摩受压部位、骨突部位,有利于血液循环。

1.2.5康复护理:脑出血患者极易出现运动、感觉、语言功能障碍,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局部功能锻炼。为预防患者出现上述功能障碍,也可在意识恢复后对易瘫痪的肢体进行按摩或被动运动,防止肢体萎缩或功能丧失。

1.3评价项目:采用aDL评分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3]。采用nDF评分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神经缺损功能恢复越好;反之,则越差[4]。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分别用t和卡方值检验,p

2.结果

经过有效的治疗及精心护理,本组36例患者中,25例基本治愈,9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4%。出院时,患者的aDL评分、nDF评分均较护理前有了显著改善,护理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3.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量及难度均较大,这就要求护士能掌握熟练的护理知识,及时为患者提供专业、到位的护理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36例脑出血患者给予了基础护理,还对其进行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并加强病情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观察表1发现,护理后,患者的aDL评分与nDF评分均有了显著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脑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说明有效的系统护理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对于脑出血患者,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在患者预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淑仪.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07):501-502.

[2]周云玲.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04):431-432.

[3]赵靖.3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2013,7(02):126-127.

护理临床研究篇2

关键词:护理文化建设;护理实践;价值

护理文化是医院护理组织在医院特定的护理环境下,日积月累所形成的行为准则、基本信念、共同价值观、自身形象以及为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所制定的相应制度的总和[1]。本文讨在了临床实践中实施护理文化建设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2月开展了护理文化建设的调查与预实验,从全院护理中选取280名能够承担本职工作的在职、在岗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132名内科护士,107名外科护士,41名其他;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0.2±2.4)岁;文化水平:16名中专,264名大专及以上;职称:205名初级,68名中级,7名高级。

1.2方法

1.2.1护理文化范畴的建立护理文化包含三个层面,分别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①物质层面:物质层面属于护理文化的表层,可通过创建良好的医院环境、塑造护士形象、培训护士业务技能等。②制度层面:制度层面即为护理文化的中间层,对护士服务理念的强化与统一,护士仪表与行为的规范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明确护士岗位职责;制定护士行为规范等,为护士自身行为的改善提供一个正确的指导标准;建立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③精神层面:精神层面属于护理文化的核心,主要为明确护理理念,根据现代护理要求,以患者为中心,推进优质护理服务[2]。

1.2.2编印天使形象实践手册为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一个指导标准,包括:护理理念、仪表、自身修饰、行为与服务形象规范5个篇章。

1.2.3实施护理文化建设包括四个方面:①在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制定的护理文化建设方案加强护理理念、护士仪表、修饰、行为与服务形象的管理。②成立质控小组,并根据质控标准指导、纠正护理行为;③完善奖惩制度:根据科研成果,对优秀的护士或护士集体给予奖励。④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护理知识与技能操作比赛、开展"5.12"护士节护士形象规范表演比赛等。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护士综合素质,根据评价标准对护士护理哲理、行为、修饰与礼仪进行评价,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士综合素质越高;护理质量:通过评价整体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工作绩效、护士长工作质量4方面评价护理质量,每项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9.0软件,所有数据输入SpSS系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表示为中位数,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p

2结果

2.1护士在护理文化建设实施前后综合素质评分比较护士在护理文化建设实施后的综合素质评分为(87.85±1.58)分,高于实施前的(72.33±12.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文化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护理文化实施后整体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工作绩效、护士长工作质量4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护理文化建设是以文化为载体,以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工作绩效及护理质量为目标而开展的一项护理活动。护理文化建设不但有助于护士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且通过制定各项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以及对护士行为进行规范,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严肃性,使护士维持了良好的工作形象[3];护理工作中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护士之间相互学习、积极进取,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了护士团结协作精神[4],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文化建设实施后护士护理哲理、行为、修饰与礼仪各项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说明护理文化的建设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为现代护士塑造了一个新形象,符合护理美学的要求[5]。在本次研究中,护士在护理文化建设实施后整体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工作绩效、护士长工作质量4项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对护士实施护理文化建设,不但可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助于医院形象的改善,对提高医院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青,李遵清.护理文化建设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24-427.

[2]温杏良,陈惠冰,李智,等.加强护理文化建设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2):102-104.

[3]李小红.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医护理文化建设[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20-122.

[4]曹广菊.护理文化建设对医院发展的影响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67-68.

护理临床研究篇3

【关键词】中医护理理念;儿科临床护理;小儿腹泻;应用探讨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种体现,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已经非常的完善并且为医学界做出了很多重大的贡献。而中医护理理论就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主要特色,运用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的一门学科[1]。本院通过对100例小儿腹泻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对比良好的说明了中医护理理念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所具有的优势性,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年龄范围在2-11岁,平均年龄为5.7岁。两组患者在其他条件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及护理

1.2.1治疗方法

主要通过腹部穴位按摩以及中药灌肠来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以拇指、食指或无名指指腹按摩患儿丹田、中脘、肚角、脐部、天枢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三至五分钟,80-200下,肚角4-5下,丹田60-80下[2]。在对患儿按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指法和力度,因为年纪大都比较小,所以耐受性一般不会很高,尽可能的将手法放得轻柔一些以便患儿觉得舒适并且不会有排斥感。一般一天进行一次就可以了。在中药灌肠时首先要与相关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解释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最终得到家属的积极配合以及患儿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帮助将中药灌肠的工作顺利完成下去。在整个灌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门窗关闭并且注重对患儿腹部的保暖来保证灌肠的有效性并且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在整个灌肠结束后进行开窗通风[3]。

1.2.2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在观察组则加用了中医护理理念,其具体操作如下:情志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一定要保持语言亲切、护理周到的态度,并让家属积极配合从而良好的保证患儿能够跟护理人员产生亲近感这样才能更好的配合护理和治疗工作。饮食护理,在营养方面,注重让患儿食用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少食甚至是不食自己性的食物以防止脾胃功能出现紊乱而最终影响到身体素质的恢复。生活护理,结合患儿的体质特征再根据四时的气候特点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帮助患儿有一个良好的起居习惯从而加快其身体恢复速度。服药护理,依照生理节律,根据不同的药性和药理选择每天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服用,比如抗过敏或安眠类的药物在睡前服用,利湿催吐类药物在清晨或者上午服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止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其中患者家属满意度为满意和较满意例数所占总数的比率。1.4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次对儿科临床护理中使用中医护理理念的研究使用的是SpSS15.0软件来进行的数据资料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的是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的最终护理结果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使用了中医护理理念的观察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6%,卡方值为8.00,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儿治疗结束后让患者家属对整个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医学科传承数千年,博大精深,而中医护理理念也是以中医相关知识为基础进行的辨证施护,而对于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使用中医护理理念也在极大程度上加强了对患儿的有效护理并提升护理效果。本院的100例小儿腹泻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进行对比,其中使用中医护理理念的观察组其综合护理效果以及家属的满意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中医护理理论在以相应中医知识的理论基础下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的起到促进护理工作的积极作用,帮助给予患儿更完善的恢复和照顾,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林华,黄燕,郑小琴.中医护理理念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应用及效果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8:227-228.

护理临床研究篇4

【关键词】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应用探究

中医儿科护理是在与小儿病理生理特点结合后建立并完善的护理模式,能够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在小儿康复中有着显著的作用。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临床新型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针对患儿病情制定较为准确的、严格的护理及治疗计划,从而有效缩短患者病程,减轻经济负担,因此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青睐[1]。为对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的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儿,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0.5~12岁,平均年龄(5.36±2.33)岁;疾病类型:小儿腹泻病21例,衣/支原体肺炎18例,支气管肺炎33例,新生儿黄疸8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药物治疗,无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参考组患儿入院后接受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疾病针对性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临床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对其相关疾病的相关文献、教科书、资料等进行研究并根据中医文献为患儿制定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案。通过饮食、治疗、护理、宣传教育、出院计划等全面的治疗护理方案。②患儿入院后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每天每项均精确治疗及护理,通过望诊、指纹观察等对患儿病情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及治疗;并在每天晚上对当天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及出现的异常进行统计分析。③患儿出院时根据其病情给予饮食健康教育、行为健康教育等,从而保证患儿能够更好的痊愈。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药品、检查费用及总住院费用)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出现3例肺部感染,经积极处理后均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7.5%,参考组患儿住院期间出现7例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14.08±0.71)d、(2657.55±154.12)元,参考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23.69±1.31)d、(3832.71±276.52)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更加注重患者的利益,在医疗方案的制定中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环境及心理等因素,并通过有效措施对护理活动、诊疗疗程等进行标准化管理,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并尽可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①疾病观察,通过观面、辨痰、察舌、察鼻等对患儿病情进行观察,面色苍白、神疲肢厥时说明患儿气虚,甚至出现惊厥等,而舌质红赤、少苔则说明患儿疾病为外感所致,患儿平时无痰,突然有痰则考虑为哮喘、呼吸道感染等,通过临床诊断给予患儿相关治疗;患儿住院期间常出现肺炎等疾病,因此需要加强对患儿病情的观察,防止出现内闭外脱、心阳虚衰等严重症候[3]。②饮食护理,患儿饮食以清淡为主,尽量食用半流食、流食等,严禁食用生冷瓜果、荤腥油腻等,针对患儿病情给予不同的饮食方案,如脾虚患儿可食用山药粥,湿热类疾病患儿可饮用橘子水、淡绿茶,寒湿泻患儿可食用生姜糖茶等。③针对患儿病情给予针灸、按摩、推拿等治疗,注意寒暖变化,经常帮助患儿改变。④患儿治疗时根据其疾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中药治疗,告知患儿家属严格遵照医嘱给药,严禁私自加药、减药等;患儿住院期间可给予玉屏风口服液等,从而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对于痰多患儿可给予鲜竹沥、鱼腥草等治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护理其中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治疗,结果显示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少于参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患儿住院期间给予其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程,有着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罗玉琳,姜仪,张小蓉,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59-60.

[2]胡玉转,李丽仪,陈凤娣,等.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12,27(21):51-52.

护理临床研究篇5

关键词:临床决策能力;高职护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影响

临床决策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的做出专业决策的速度、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是高职护生必须具备的能力[1]。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校180名高职护生作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20.3±0.9)岁。

(二)方法。在进行正式的临床教学前,对选择的研究对象进行32学时的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包括案例中疾病诊断、护理要求、护理方法、疾病观察和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全面涉及到了专科和基础护理中的常用操作技能。包括18个内外科案例,12例儿科,10例妇产科。培训时主要采取情景模拟和pBL教学模式。老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7-10人,选出一位组长。教学时,老师先给出案例,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总问题,课后查阅相关医学文献或者是请教临床专业护生,在下一节课堂教学时,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对问题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并随机抽取其中一组进行实际护理操作演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病房情景模拟的方法: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场地资源,模拟病房情景,提前将案例信息写在模拟病人的病床旁,呈现出多种不同疾病以及演变过程。课堂上,老师分布任务,小组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包括询问病史、病情观察以及基本生命指标测量等,并且做出决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次教学中85%案例采用pBL教学,15%采用情景模拟教学。

(三)观察指标。培训前后在校高职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用叶旭春等人研制的测量工具。其中评分项共5个,分别为发现问题(37分)、确定目标(14分)、决断方案(42分)、实施决策(25分)、评价反馈(11分),加权后的总分为100分。临床决策能力和测量得分成正比。通过试卷方式测试。

(四)统计学方法。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检验标准以p

二、结果

180例在校高职护生经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后,决策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培训前,经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细数据见表1。

三、讨论

准确的决策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提高在校高职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是高职护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目前我国高职护理教育中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弱,临床决策能力差。临床决策能力需要在培养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其中临床实践就是最好的锻炼机会[3]。随着学校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很多高职院校都具备了在校给w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例如通过病房情景模拟等进行模拟护理实践[4]。

进行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时,采用问题式教学法(pBL)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后独立检索文献进行查询,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病房情景模拟教学,可培养学生面对护理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尽早适应临床护理环境,避免在校高职护生和临床护理发展的脱节。在本次研究中,进行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的180名在校护生培训后的临床决策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充分证明针对在校高职护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可有效提高其临床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旭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对在校高职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4):75-78.

[2]陈志祥,张轶杰,王琦珠等.发散性思维训练在精神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42-143.

护理临床研究篇6

[摘要]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和护理学的发展,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优秀护理人员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临床带教也是现在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期,也是课堂学的深化和延续。带教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我们采用带教护师评价实习生,实习生评价带教护师的双向性评价方法考察带教质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院规范了临床护理带教的管理,提高了护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临床带教;护理实习;对策研究护师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017―01

近几年临床带教工作受到社会和医院越来越多的重视,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后,必需经过临床实习,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护理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大部分护理工作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掌握,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理成败,因此临床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我在临床带教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1带教护师层面

1.1.1授课能力欠佳,因带教护师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很少,缺乏现代化教育理论的指导,授课经验不足,只注重传授护理操作技能而疏于强化知识。

1.1.2带教时间与精力不足,因护理工作繁杂琐碎,且病床使用率和患者更换的加快,以及新技术的开展,加上患者对护理要求的逐步提高,都使工作量不断加大,带教护师必须在完成大量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负责带教,时间和精力不够。护生见习得多,实际操作少。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抢救患者时要争分夺秒,因怕护生出差错而极少让护生参与,致使护生失去锻炼的机会。

1.2实习护生方面

1.2.1工作缺乏主动性现在的护生大多为90年后的独生子女、家庭娇惯、思想上有惰性,工作上缺乏主动勤奋、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特别是中专学生,年龄小,常缺乏责任心,没有社会竞争意识,实习中往往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1.2.2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薄弱护生的法律意识薄弱护生在校时很少接受法律知识教育,又由于部分医院的管理人员也认为实习生出现差错,带教护师应负全部责任。所以在实习中不注重护理与法律的关系,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说话做事不够严谨,最易引起医疗纠纷。

1.2.3语言表达能力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欠佳实习护生缺乏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加上对专科知识掌握不全面,不能简单通俗地向患者做想关知识宣教和健康指导。

2、对策

2.1严格选拔带教护师

要求带教护师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或工作5年以上,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有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具备较高带教能力,经护理部审核后才能从事带教工作。带教护师必须严格示教,坚持一带一,放手不放眼,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到嘴勤、眼勤、手勤、腿勤。

2.2规范带教内容

按照学生实习大纲要求,各科根据本专科的特点,突出各专科的重点理论及操作,疾病护理的重点内容,体现专科特点。这样各专科的带教目标明确,带教的内容规范,使带教护师按目标进行带教,使学生能抓住各专科的特点重点,在提高了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带教护师的教学质量。

2.3注重带教护师业务水平的培养和带教能力的提高

通过鼓励护士参加护理大专、本科的学习;积极选送护理人员外出参加学习;护理部组织全院教学带教查房,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组织带教护师进行带教经验交流,请授课水平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或带教护师进行全院性学术讲座、经验介绍,将带教体会与大家分享,提高带教护师的带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4加强护生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

护生进入临床前,首先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岗前培训包括: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职业素质培训l、心理学知识培训、法律知识培训等知识学习,向他们讲解临床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使其进一步认清护理管理中各种规定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把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法律意义的义务去履行,不仅要学法、懂法,还要更好地守法。

2.5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带教护师应注重培养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老师可以组护生示范怎样向患者打招呼、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如何与患者交流、如何收集资料等,通过言传身教告诉护生台何去做。引导护生注意自己的形象,提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学会尊重患者,掌握与患者沟通技巧,同时提高自身素质。

2.6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情绪和学习态度产生重大影响。关心、爱护护生,多鼓励、少批评,不要在护生出现错误时疾言厉色,甚至歧视护生。让护生接待患者,以消除双方的陌生,使患者在感情上接纳护生,从而接受操作,减轻护生的心理压力,以利于护生的操作实习。

2.7实行带教双向评估制度

实行带教双向评估制度,即带教护师对护生、护生对老师的评价。老师从德、体、能、责、勤5个方面培养和考评学生,学生从老师的带教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带教能力、教学讲课、教学查房及提问5个方面考评老师。通对双向评估,一方面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考评,找出各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指导,更好地做到因人施教。

护理学专业临床实习是学习将课堂知识应用与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临床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护理人才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护理临床研究篇7

【关键词】心理护理;骨科;健康教育;研究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护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的护理措施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这也是目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原因。近些年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模式广受患者好评,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其中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众所周知,骨科手术患者病程较长,病中承受压力较大,易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对其实行心理护理是很有必要且非常重要的。许多骨科患者的病情都比较突然,患者对于突如其来的疾病没有心理准备,而且骨科患者通常要承受非常大的疼痛,有些患者容易出现心理崩溃的现象。更有些患者可能面对截肢或者今后不能正常行走的困难,这部分患往往表现的比较悲观,情绪低落,害怕给家庭带来不便,有的甚至出现厌世、自杀的征兆。针对这样的患者,医护人员及时的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势必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安慰,使其积极配合治疗[2]。为此,本文分析了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240例骨科患者,总结了患者心理护理的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骨科病例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对照组120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5.6岁。实验组男69例,女51例。对照组男67例,女53例。患者骨折分类:上下肢骨折、胸腰椎骨折、盆骨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病情、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完成患者一般信息的采集和病床安排工作,监测患者生病体征。对需要实施手术的患者协助医生完成术前检查及完成患者及其家属的手术解释工作;患者术后按照疾病给予相应护理,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出院时做好健指导,护送患者离开病区。

1.2.2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具体如下:①入院后心理介入阶段。此阶段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针对患者这样的心理特征,医护人员应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相关医护人员应向其介绍医院及病房的基本情况,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积极的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因人而异的制定心理干措施。向患者讲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并发症的预防、功能性锻炼等方面。②错误认知重建阶段。骨科患者往往都需要进行手术,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大部分骨科患者在手术时往往表现的比较紧张,对手术没有正确的认识,对手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表现出焦虑和抑郁,会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此时,医护人员应当针对性的纠正患者及家属对于手术错误的认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重建其对手术的正确认知,坚定手术决心与信心[3]。同时,帮助患者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工作,尽可能让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手术。③术后康复指导。有些患者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此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好预防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护理工作。定时给患者变换,预防褥疮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增强患者的体质[4]。对于术后恢复情况较好的患者,鼓励他们坚持必要的锻炼和活动,促进患者尽早恢复。④健康宣教。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做好必要的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工作,嘱咐患者回家后坚持做功能性锻炼,要循序渐进的进行,量力而为。注意日常休息与饮食,增强体质。如果手术部位遇到不适,及时的就医。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实施χ2检验。p

2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依从性调查,依从性分为不依从、部分依从和完全依从。实验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些年来,由于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意外伤害造成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目前,骨折患者表现出年龄多层次发展,不仅有老年人,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临床上治疗骨折患者有效的手段就是手术,多数患者由于对突然发生的病情没有心理准备,加上对手术有一定的误解,常常表现的焦急、恐惧,害怕手术不成功会导致残疾,这些不良情绪会使患者不配合治疗,导致患者不能及时治疗,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骨科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显得尤其重要[5]。

临床实践证明,对骨科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会加快患者的康复。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及指导工作,能使患者正确的认识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6]。此外,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倾听患者的诉说,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例子,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使其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对不能耐受疼痛的患者,要适当用药,从心理给予关怀,以减轻不适。做好患者的功能性锻炼、健康教育以及出院指导工作,让患者能够愉快的度过整个治疗过程。

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24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实验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通过对骨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融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康复状态。

参考文献

[1]史九菊,宋瑞红.对骨科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1(6):214-215.

[2]葛霞.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6(21):159-161.

[3]汪玲.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中国医药科学,2012,7(17):33-36.

[4]王洪英,陈燕华.心理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287-289.

[5]刘芳,艾玉,赵亚红.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360-361.

护理临床研究篇8

[关键词] 临床带教;护理实习;对策研究护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017―01

近几年临床带教工作受到社会和医院越来越多的重视,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后,必需经过临床实习,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护理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大部分护理工作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掌握,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理成败,因此临床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我在临床带教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1 带教护师层面

1.1.1 授课能力欠佳,因带教护师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很少,缺乏现代化教育理论的指导,授课经验不足,只注重传授护理操作技能而疏于强化知识。

1.1.2 带教时间与精力不足,因护理工作繁杂琐碎,且病床使用率和患者更换的加快,以及新技术的开展,加上患者对护理要求的逐步提高,都使工作量不断加大,带教护师必须在完成大量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负责带教,时间和精力不够。护生见习得多,实际操作少。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抢救患者时要争分夺秒,因怕护生出差错而极少让护生参与,致使护生失去锻炼的机会。

1.2 实习护生方面

1.2.1 工作缺乏主动性现在的护生大多为90年后的独生子女、家庭娇惯、思想上有惰性,工作上缺乏主动勤奋、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特别是中专学生,年龄小,常缺乏责任心,没有社会竞争意识,实习中往往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1.2.2 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薄弱护生的法律意识薄弱护生在校时很少接受法律知识教育,又由于部分医院的管理人员也认为实习生出现差错,带教护师应负全部责任。所以在实习中不注重护理与法律的关系,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说话做事不够严谨,最易引起医疗纠纷。

1.2.3 语言表达能力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欠佳实习护生缺乏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加上对专科知识掌握不全面,不能简单通俗地向患者做想关知识宣教和健康指导。

2、对策

2.1 严格选拔带教护师

要求带教护师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或工作5年以上,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有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具备较高带教能力,经护理部审核后才能从事带教工作。带教护师必须严格示教,坚持一带一,放手不放眼,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到嘴勤、眼勤、手勤、腿勤。

2.2 规范带教内容

按照学生实纲要求,各科根据本专科的特点,突出各专科的重点理论及操作,疾病护理的重点内容,体现专科特点。这样各专科的带教目标明确,带教的内容规范,使带教护师按目标进行带教,使学生能抓住各专科的特点重点,在提高了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带教护师的教学质量。

2.3 注重带教护师业务水平的培养和带教能力的提高

通过鼓励护士参加护理大专、本科的学习;积极选送护理人员外出参加学习;护理部组织全院教学带教查房,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组织带教护师进行带教经验交流,请授课水平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或带教护师进行全院性学术讲座、经验介绍,将带教体会与大家分享,提高带教护师的带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4 加强护生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

护生进入临床前,首先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岗前培训包括: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职业素质培训l、心理学知识培训、法律知识培训等知识学习,向他们讲解临床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使其进一步认清护理管理中各种规定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把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法律意义的义务去履行,不仅要学法、懂法,还要更好地守法。

2.5 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带教护师应注重培养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老师可以组护生示范怎样向患者打招呼、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如何与患者交流、如何收集资料等,通过言传身教告诉护生台何去做。引导护生注意自己的形象,提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学会尊重患者,掌握与患者沟通技巧,同时提高自身素质。

2.6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情绪和学习态度产生重大影响。关心、爱护护生,多鼓励、少批评,不要在护生出现错误时疾言厉色,甚至歧视护生。让护生接待患者,以消除双方的陌生,使患者在感情上接纳护生,从而接受操作,减轻护生的心理压力,以利于护生的操作实习。

2.7 实行带教双向评估制度

实行带教双向评估制度,即带教护师对护生、护生对老师的评价。老师从德、体、能、责、勤5个方面培养和考评学生,学生从老师的带教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带教能力、教学讲课、教学查房及提问5个方面考评老师。通对双向评估,一方面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考评,找出各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指导,更好地做到因人施教。

护理学专业临床实习是学习将课堂知识应用与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临床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护理人才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护理临床研究篇9

【关键词】硬皮病;临床特点;护理分析

硬皮病,又称系统性硬化症,是指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并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内脏器官的结缔组织病[1]。皮肤的改变是硬皮病的标志症状,一般会经历肿胀期、浸润期和萎缩期三个阶段,病变呈对称性,多由手指逐渐向远端扩展,且病变皮肤与正常皮肤无明显的界限。此病病变程度差别很大,较轻的患者仅有局部皮肤的硬化和钙化,严重的可出现全身广泛性皮肤硬化增厚[2]。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20~50岁人群为发病高峰人群,女性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4倍,发病季节大多在春、秋二季。目前,硬皮病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临床上无明确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9年3月~2011年6月共收诊28例硬皮病患者,采取内外兼治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具体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为今后硬皮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诊的28例硬皮病患者为治疗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硬皮病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6例,占总患者的21.43%,女性22例,占总患者的78.57%,男女比例为1:3.67;年龄在18~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9±10.23)岁,发病年龄为(37.24±9.02)岁,病程为(34.83±28.15)月;其中局限性硬皮病患者17例,占总数的60.71%,系统性硬皮病患者11例,占总数的39.29%;系统性硬皮病患者中,肢端性患者5例,弥漫性患者6例;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无明显的诱因。

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

2.1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心电图、肺部x射线、尿量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如果患者有呕吐现象,要观察呕吐物,判断有无出血的可能,若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2内外综合治疗内治选用注射药物泼尼松30mg/d、复方丹参20ml/d、低分子右旋糖苷200m/dl,适当剂量的秋水仙碱及胸腺肽等,口服维生素e300mg/d,伴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可注射抗生素;外治选用以下药方进行药浴:威灵仙、白附子、石菖蒲、羌活、艾叶、蛇床子、栀子、千年健、川芎、白鲜皮、红花等药物用食醋水煎,浸泡患病部位,局部严重的部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每个疗程为1个月。

2.3对出现雷诺现象患者的护理雷诺现象的出现多由低气温诱发,必须做好硬皮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建议患者戴手套、穿棉袜、穿柔软且保暖性强的衣服,防止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所住病房应阳光充足、保持温暖清洁;保持个人卫生,防止感染,避免用冷水洗手脚,适当地进行全身及患肢的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筋脉舒通,有利于症状的恢复。

2.4对发热患者的护理硬皮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常有发烧、寒战、烦渴等症状,护理时建议采用物理降温,如酒精浴或温水浴等,但不可用西药大量发汗退热。发热后病人应多饮水、多卧床休息。

2.5对呼吸道的护理 肺部受累常常会导致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死亡[4]。常表现为劳累时呼吸困难、咳嗽、肺纹理增多、增粗,导致肺的换气功能出现障碍。预防患者呼吸道感染,避免着凉感冒,定期监测肺功能,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用4%的硼酸液漱口,保持口腔的湿润和清洁。

2.6饮食护理系统性硬皮病常常累及食管[5],食道病变导致吞咽困难,防止饮食时呛咳,甚至导致窒息;给予高热量和高蛋白并且容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食鱼汤、牛奶、骨头汤、莲子等加强营养,禁止生冷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严重吞咽困难的患者用留置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

2.7精神护理及心理干预情绪激动可导致末梢血管痉挛,使肢体缺血,加重病情。病人及其家属应多了解硬皮病的基本知识,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保持精神愉快,摆脱悲观、焦虑的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治疗结果及分析

3.1临床指标总结所有患者主要的临床指标结果见表1.

表1.临床指标总结

临床指标异常患者(例)正常患者(例)

皮肤变硬28(100%)0(0.00%)

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19(67.86%)9(32.14%)

色素沉着23(82.14%)5(17.86%)

雷诺现象25(89.29%)3(10.71%)

肺部x光17(60.71%)11(39.29%)

心电图11(39.29%)17(60.71%)

肾脏检查6(21.43%)22(78.57%)

食道造影20(71.43%)8(28.57%)

3.2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56天,平均住院天数为(38.54±10.03)天,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后,皮肤硬度及雷诺现象等临床指标有明显好转的患者为26例,占患者总数的92.86%,无效患者为2例,占患者总数的7.14%。

讨论

硬皮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目前尚未研究清楚,我院在治疗时采用内外兼治的方法并采取到位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此外,患者出院后还应继续调理饮食,坚持功能锻炼,以愉快的心情对待疾病。

参考文献

[1]孟小英,吴凤歧,赖建铭.儿童硬皮病15例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17(4):304~305.

[2]栾天庆.内外合治硬皮病1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3,31(3):17.

[3]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40~547.

护理临床研究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的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康复的护理方法,其中女性患者47例,男性患者53例,患者的年龄在42岁至78岁之间,患者的病程在1年到5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的差异,有可比性。

1.2护理的方法。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将疾病治疗方案及相关的知识介绍给患者,减少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与积极性提高,保持病房的环境整洁与通风良好,保持患者导尿管与呼吸道的通畅,对患者生命的体征变化情况给予密切观察,勤翻身,以免发生压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内容包括康复教育、心理康复的护理、功能训练、相关的刺激等。功能的训练包括生活的自理能力训练、行走的训练、床上训练、站立的训练、坐位的训练、卧床的训练。心理康复的护理是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消除患者害怕、内心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因素,多对患者给予支持与鼓励,使患者可积极地面对治疗。相关的刺激包括对患者的触觉刺激、痛觉刺激等,也可借助针灸的治疗。康复教育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康复的具体操作、意义、目的等,促使患者积极地接受治疗。按摩可以使患者肌肉与关节的有效活动,改善供血的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疗效的判定。显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头痛、恶心、肢体麻木、嗜睡、头晕等体征与临床的症状彻底的消除。有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头痛、恶心、肢体麻木、嗜睡、头晕等体征与临床的症状得到控制与明显的改善。无效:患者的体征与临床症状均无明显的变化,甚至情况加重。

1.4统计学方法。本组的实验数据采用的是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的资料使用(n,%)表示,用卡方检验,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脑卒中在近几年的发病率也慢慢趋向年轻化,给患者日常的学习工作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其临床的主要表现为食欲、偏瘫,由于长期卧床或者行动不便,对患者心理、生理与精神方面都造成了影响,患者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对治疗非常的不利,不利于患者病情改善。脑卒中对患者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不及时地进行治疗,患者很容易死亡或者残疾。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患有脑卒中的患者效果并不理想,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的医疗改革,临床的护理工作被逐步地给予优化,在临床上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改善。相比之前的临床效果,虽得到了改善,因此,在治疗期间,加强护理的干预作用非常有意义。在临床上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促进了患者治疗时间的有效缩短,减少了患者因疾病所造成的困扰,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患者幸福指数的提高,在临床上效果显著;并且,康复护理作为有效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