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存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8:36

体能训练存在问题篇1

关键词:篮球训练;体能训练;重要性;问题与对策

一、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1.发挥篮球技术的基础

篮球这一比赛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战术素养,而面对种类繁多的各种战术配合,运动员要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身体状态,才能够团结协作,这是体能问题便是悬在每个运动员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某个运动员因体能不足,都会导致整体技战术的发挥。

2.保证大负荷比赛的需要

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强对抗的比赛项目,所以要求运动员要具备较为强健的身体素质,所以对篮球运动员进行系统有效的体能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运动员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篮球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3.全面提高运动员身体健康

在篮球运动中,有序的进行体能训练,能使运动员的肌体在保持健康的基础上,有效引导运动员的肌体朝更为强健的方向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弹跳力等都得到更好地发展,能更好地投入到篮球比赛中。

4.延长篮球运动生涯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运动员被看做一碗“青春饭”,篮球运动员由是如此。究根溯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运动员自身的技战术水平不断在提高,但其体能却会逐步下降,没有的体能的支撑,拥有再好的技战术水平,也只是空中楼阁。所以,进行科学有序的体能训练可逐渐改变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二、在训练中存在的体能问题

1.轻视体能,专业教练少

国内,受困于各方面的限制,篮球队的教练组成员并不完备,往往是一人台或者二人转的场面,存在一教多能,在国内普遍重视技战术水平的提高的大环境下,教练员不能兼顾到各个方面,因此,国内篮球体能训练的重视度仍有待加强。

2.无目的、无科学的训练

国内篮球教练往往注重技战术的运用而缺乏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要知道一切技战术能够正常运用的前提的有充沛的体能支持,在欧美篮球界体能教练占的比例远远超过中国,nBa球员为什么能打48分钟甚至55分钟以上,这跟体能教练的贡献的分不开的。只有在充沛的体能支持下运动员才能贯彻教练的战术安排。

3.针对性体能训练少

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差别较大,国内的教练员只注重于体能训练,方法大致都是12分钟跑等,他们忽略了在篮球比赛中的体能训练与分配,手段单一,无科学,无目的的训练。

4.以核心力量训练为主

在篮球体能训练中,要遵循“循序渐进”,不宜直接进入高强度的训练中。目前,中国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还未达到根据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而量身定制的训练方法,耐力训练仅为了提高运动员在球场上的奔跑时间。在训练中大多数教练员都是采用田径式的耐力训练,这就容易导致运动员负担过重,容易出现损伤,所以在训练中药采用篮球专项训练方法才能够快速的提高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

三、科学的运用专项训练体能训练

篮球是一项高强度对抗的运动项目,必须配备专业的技战术教练与体能训练教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耐力训练课时,要区分开普通耐力训练与专项耐力训练,要有目的,科学化的训练,包括场地器材等。

1.力量、速度训练法

篮球是高强度对抗的运动项目,必须要有绝对力量与速度,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重点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特别上上下肢力量的练习,在速度训练方面应以专项训练为主,比如50米跑、跳跃等。

2.耐力训练法

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中容易产生疲劳,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采用长跑是最有效的手段,如12分钟跑等。长跑运动可以改善篮球运动员的心血管、呼吸,增加肌肉耐力,身体供能量提高,有利于恢复。

3.弹跳力训练法

跳跃能力在篮球运动中必不可少,特别是瞬间的跳跃能力,跳跃能力是身体各个部位统一协调的表现。在跳跃能力训练中,应注意上下肢协调配合包括韧带,关节等,可以跟力量和速度训练相结合。

4.合理的安排饮食与恢复

在训练后合理的安排好运动员的饮食有助于运动员快速恢复,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科学的饮食与合理的休息有助于运动员为下一次训练做好准备。(作者单位:闽江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庞辉,惠军.论篮球项目的体能训练特点与基本理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

[2]张雪梅.篮球运动员体能的主导因素及其训练要点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体能训练存在问题篇2

一、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计划性

nBa著名教练哈里斯接手中国男篮之后迫切提出3个要求,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体能和力量训练计划,并认为这是现在中国队最需要解决的。这说明体能训练的系统性与计划性对当今篮球运动的重要性。我国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缺乏系统计划性。第一表现在训练计划和安排不合理,体现在训练方法和手段简单雷同,少年训练成年化,成年训练简单化。第二表现为在联赛期间缺乏体能训练。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大量消耗而影响身体恢复、影响比赛竞技状态。这种指导思想导致跨年度联赛只消耗而没有体能补充,到比赛中期,运动员就把准备期所储备的体能基本耗尽,真正到了赛季的关键时刻,体能出现了亏空,高质量的技战术也就无法保证。没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长期一个标准或模式进行训练,比较单调枯燥,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这样不仅没有多大成效,还容易造成由过度疲劳引起的一些意外伤害。

二、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脱节

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训练,以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使运动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体能训练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是采用与专项有紧密联系又密切相关的专门的身体训练,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直接相关的专项运动需要的素质,以保证掌握合理的专项技术、战术及其在比赛中有效的运用。一般体能训练是为专项体能训练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又是专项运动能力改善和提高的基础。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是一般体能训练过多,专项体能训练过少。当一般体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就需要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而我国各级球队体能训练方式与要求常年不变,训练没有针对性,使一般体能无法向专项体能过渡与转换。运动员弹跳高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起跳力量与起跳速度。我们采用一般体能训练蹲杠铃的方法来发展起跳力量,但专项素质要求起跳速度要快,国外球员就特别重视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我国还有一些运动员在训练中没有注意一般体能训练,过多的专项体能训练虽然可以直接提高运动成绩,但由于忽略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作用,造成训练时难以承受较高的负荷,最终影响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训练方法、手段简单负荷结构不合理

从生物适应理论的角度来看,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负荷。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确定了机体接受刺激的部位,而负荷的大小则决定了对某一部位刺激的程度,训练方法、手段的正确选择和负荷大小的合理安排才能确保体能的效果训练方向发展。只有训练方法、手段的正确选择和负荷大小的合理安排才能提高体能训练水平。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与训练负荷的盲目性。体能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反映在训练方式的单一落后。目前,我国有许多教练员在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还是多采用杠铃训练,在练习要求上没有创新,训练效果不显著,在很大程度上也对运动员的膝关节造成了损伤。对耐力训练则单纯采用田径的组合,对训练负荷的认识则停留在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的组合,训练方法不科学,导致起跳过多、过频,局部负担过重,使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刺激,运动员体能总是保持在低水平,极易引起疲劳,致使运动员受到意外伤害。训练负荷的盲目性就是对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等构成没有科学体现篮球运动速度、力量、耐力的量化标准。盲目的训练使机体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刺激,练习负荷没有突出专项特点,使运动员体能总是停留在低水平。

四、在专项耐力训练中对有氧耐力的训练重视不够

多数教练员认识到了无氧耐力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训练中的耐力训练多以无氧耐力为主,而对无氧耐力与有氧耐力的关系认识不足,对有氧训练重视不够。有氧耐力是无氧耐力的基础,只有通过有氧耐力训练,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无氧耐力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也才能利用短暂的比赛间歇时间使身体迅速恢复,延缓运动疲劳。因此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直接关系到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体力和机能恢复。有氧能力低,大赛中经不起折腾和连续大强度对抗。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深刻理解,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工作运动和比赛的基础和本钱。

五、结语

针对以上的问题应意识到青少年体能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根据篮球专项运动的特点和对体能的专门要求,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特点,从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等方面进体能量训练计划的实施,建立符合青少年身心发育特征、符合篮球专项运动特点的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计划,提高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减少青少年运动损伤发生率;促进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体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文新.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2]路泽全.我国优秀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体能训练存在问题篇3

【关键词】经世致用;体育;实用性;探究

在我国古代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对后人影响颇深。也就是说学习什么东西都要去追求它的实用价值。在现代教学中,我们逐渐抛弃传统课堂只重视理论,开始更多注重实用性。中学体育课堂作为教学一部分,又本身带有很大实用性,如何进行体育课堂训练使用性方法探究,已成为众多体育教育专业人员考虑的一个问题。

一、中学体育课堂训练实用性存在问题

在我国中学体育课堂训练存在很大缺陷,体育教学一般分为教训与训练两项,教学问题我们在此不谈,重点谈训练存在问题。在体育训练中,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使学生深入掌握课堂中理论。但许多学生抱怨体育训练缺乏实用性,造成这方面主要原因有:第一,学校缺乏资金,对于某些体育教学理论训练应用设备严重不足,设备的不足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堂训练实用性存在很大质疑。第二,体育教师思想观念没有适应新时代体育课堂训练实用性。他们总是认为老师是课堂主导,学生是接受者,应毫无条件顺从。不能深入学生中间了解课堂存在问题。不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课堂训练。结果学生对待体育课堂训练缺乏信心,认为体育课堂训练就是个形式。第三,课堂教学量大而体育课又少。一个中学体育课堂训练要做到学生掌握所学技能必须经过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一些学校和教师把体育教学当成一个任务,对体育课堂训练轻视,造成课堂任务量大、课程少,学生在一节课堂中学习几节课堂知识,在训练中又是一遍而过,使学生疲劳迎战,许多课堂学的东西没有经实践训练根本不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使是体育课堂充满实用性。第四,由于前述问题,学生对体育课堂训练产生厌倦,许多学生一到体育课就请假甚至逃课。第五,体育课堂训练面对的突发事件比较多,为了应对一些不安全事件,许多学校取消对一些训练的实施以确保学生安全。这些考虑从理论上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对学生对体育课堂训练无形中产生一些怀疑。

二、中学生体育课堂解决训练缺乏实用性方法

在我们中国有句古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我们这里就是应对什么问题提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在上面我们所论述中学生体育课堂训练缺乏实用性问题可以以下面方法逐一解决。中学生体育课堂训练缺乏实用性关键问题在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存在很大问题。作为体育教师应转变传统一些旧模式课堂训练做法,务实求新。使学生成为体育课堂训练的主导,应不时的深入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对体育训练想法,将体育训练课堂还给学生。第一,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从课堂的执行者转变成课堂的管理者,由场上的“主演”变为场外的“指导”,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自制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二,在有资金条件的情况下,配置体育设备,使学与练结合,在没有资金情况下,或缺乏体育训练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所应有的设备去完善体育课堂实用性,也可以根据当地实地情况,利用本地的一些优势,不以书本为依据教一些书本外的东西加强课堂训练实用性。第三,重视对体育课堂训练教学,学校应补足体育教学所需课时是体育课堂训练可以实施。第四,体育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对体育课堂训练缺乏信心重新让学生对体育课堂训练实用性建立信心。第五,教师在体育课堂训练中多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针对一些安全风险系数大的体育项目在谨慎入微的情况下逐次实施。使体育课堂训练不仅使技能的提高,而且养成一种敢于挑战的习惯,同时还应建立安全体系针对体育训练实用性带来的安全隐患。

体育课堂训练实用性方法探究断不是本篇论文所能探究彻底的,在其中实践中还会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探寻,找出更好方法应对课堂训练实用性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张勤.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3]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体能训练存在问题篇4

摘要项群训练理论自创立以来备受关注,并被广泛而有效地运用于运动训练实践,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实践检验中项群训练理论不免暴露缺陷。本文通过对项群训练理论运用的文献资料与事实资料查询,从运动训练学视角出发对现阶段项群训练理论在运动训练实际方面的适用性提出质疑并探讨其新的定位。

关键词运动训练项群训练理论适用阶段

一、前言

为满足运动训练理论和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需要,1983年田麦久提出了建立“分类训练学”的构想,并于1998年正式出版了《项群训练理论》专著,使得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结构从原来的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两个层次转变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近些年来该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仍然是实践,在项群训练理论建立并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与运动训练实践相冲突的问题,因此对理论自身提出质疑与反思也不免是进步的一种方式。

二、项群训练理论应用的现实问题

(一)理论内容结构问题

项群训练理论建立的原始功能定位是为弥补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跨度过大的缺陷,因此项群训练理论作为两理论的中间层理论应与该两项理论具有同等并列的功能定位。三层次理论体系是对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不同层面的纵向描述,而任何一个层次的研究领域都应包括竞技体育所有构件部分,因此项群训练理论的结构内容体系应包含竞技体育所有内容层面。

根据田麦久编写的《项群训练理论》一书,其项群训练理论功能应用结构内容体系包含五个部分,分别为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同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的和揭示,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和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1],按竞技体育结构体系分析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领域,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属于竞技体育中竞技体育管理范畴,第三部分和第五部分属于运动训练的范畴,第四部分属于运动员选材范畴。参照竞技体育结构内容体系,项群训练理论功能应用内容结构缺少运动竞赛部分,那么项群训练理论本身就存在内容上的缺陷,因此在其功能应用定位上也会存在相应漏洞。

(二)理论应用的实践问题

1.项目归属问题

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分类是项群训练理论最重要的分类依据,长久以来大家对竞技能力分类问题一直存在异议,如一元、二元、三元、四元训练理论等等,项群训练理论选择的是二分法理论,以各项目体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特征将所有运动项目分为五亚类,这样的分发从理论上可行但是在运动训练实践中仍然存在困难。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是动态变化的,随竞技运动水平不断发展与运动训练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项目分类训练问题变得越来越精细,比如跨栏跑、竞走、撑杆跳高在项群训练理论中是隶属于体能主导类的竞技项目,近来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这3类运动项目竞技能力结构中体能与技能双方共同起着主导作用[2,3]。项群训练理论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如现代五项、男子十项全能、女子七项全能无法找到归属的[4]。这都是运动训练实践中现实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田麦久对项群训练理论分类体系有所改进但现实投入运动训练仍然达不到完美状态。

2.适用阶段问题

从运动训练实践的四阶段理论审视,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根据各阶段的训练任务、内容、负荷等特点被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高水平保持阶段四个阶段。在训练实践中,以最佳竞技阶段为例运动员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最佳优异成绩,在该阶段运动员会想尽办法去完善自己的竞技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也是最大程度体现出专项特点。如同属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的乒乓球和排球,在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个人项目的乒乓球在技战术的基础上注重的更是心理素质的培养,集体项目的排球则更加注重战术配合意识的培养,与同场对抗性项目足球篮球类似,这便与项群训练理论的分类的标准相悖了,在实践中也难以做到归类训练的目的。这就是项群训练理论的适用阶段问题,在基础训练阶段或专项提高阶段适用的分类训练在最佳竞技阶段或高水平保持阶段也许就不适用了。

三、总结

从竞技能力结构体系分析首先项群训练理论自身在内容结构体系上存在缺陷,尤其是在分类问题上,虽然近些年对项群训练理论分类体系作了不少改进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按运动训练四阶段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存在不足之处,其一是项目归属问题,其二是适用阶段问题。实践效果是理论应用最直接的反馈,对项群训练理论的重新审思应结合运动训练实践,从实践中去发现与解决问题是理论进步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杨鸣亮.对项群理论中体能主导类项目分类的质疑与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54-55.

体能训练存在问题篇5

关键词:竞技体育田径运动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229-01

田径运动是一项古老而传统的体育运动,一个国家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看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在竞技体育运动中有一种说法:“得田径者得天下”,因为田径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且在一些国际大赛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比如王军霞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5000m金牌、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m跨栏金牌等。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和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弥补这些差距,是当前我国田径运动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1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在当今世界田径运动中,美国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而我国在世界田径比赛中虽然也获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并没有那么让人瞩目。

通过梳理过去我国所获得的田径金牌数,能够说明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从1984年奥运会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我国在奥运田径项目中只获得过6枚金牌,分别是1992年陈跃玲夺得巴塞罗那奥运会竞走金牌;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王军霞获得5000m金牌;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王丽萍夺得竞走金牌;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刘翔夺得110m男栏冠军、邢慧娜夺女子万米金牌;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陈定夺得男子20km竞走金牌[1]。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水平总体还是偏低的,与世界上一些田径强国的运动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虽然目前在亚洲各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这些优势并不是很大,随时都有可能被其他国家所超越。

2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存在的问题

2.1训练基地不完善,训练的科学化不高

在竞技体育中,田径运动是一项体能性运动的项目。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化的训练是重要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对运动员在能力上的改造,毕竟田径运动项目依靠的技术只是外在的,真正需要的是内在的能力。目前,我国的竞技体育训练基地还不是十分的完善,一些基地只能满足一般性的训练和日常生活所需,距离现代化的训练基地还有很大差距。由于训练基地不够完善,也使得我们训练的科学性不够强,从而造成训练质量不高,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2.2经费投入不足

一方面,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使得一些体育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因此,许多能够提高运动员水平的方法无法在训练中正常实施。同时,田径项目又是一个项目很多的运动,规模比较大,人数也比较多,所以在奥运竞技中也无法享受财政补贴;另一方面,田径项目没有像足球和篮球那样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社会影响力低,获得社会赞助比较困难。因此对田径训练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田径项目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2.3后备力量不足

田径后备人才状况关系到我国田径运动的长远发展。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田径都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后备人才不足。在竞技体育田径运动发展过程中,运动员的成绩生命都是有限的,在体育界把这个叫做“三旱”现象,即在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经常出现三年一断档的现象。此外,田径运动训练比较枯燥乏味,在训练时也很辛苦,短时间内也很难有所成效,从而受到热门体育的冲击,导致人才和数量下降[2]。

3我国竞技体育田径运动发展对策

3.1加强同各国之间的交流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比较透明的社会,信息传达速度非常快,如果不及时地去学习,就可能会落后。因此,我们要加强同各国田径教练员之间的交流,积极主动地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不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同时要引进外来的竞技体育教练人才,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也要把我国教练员送出去,学习国外的先进训练方法。这两者要充分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我国田径事业的长足发展。

3.2探索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在竞技体育田径运动训练中,教练员要积极探索新的、科学化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摆脱陈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一个良好的训练体系,在竞技体育训练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竞技体育训练中要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训练,不仅仅只是注重单一方面的训练,而是应该积极探索各种训练之间的关系,将各种训练手段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训练体系。

3.3教练员要提高自身的训练能力

教练员是运动员训练的直接负责者,教练员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运动水平,这就要求教练员必须拥有高水平的训练能力。在竞技体育中,教练员要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训练能力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当前竞技体育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教练员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训练技术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

3.4提高教练员的管理能力

在竞技体育训练中,教练不仅是训练中的第一负责人,同时也是管理的负责人,训练和管理两者是分不开的,是一个整体。在过去的体育训练中,教练员只是担任训练的任务者,把管理割裂开来,使得训练和管理脱节,跟不上运动员的发展,这样就会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在当前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把训练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教练员不仅要会训练,还要有管理的能力,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化、系统化训练的同时,还要对运动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3]。

3.5加强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沟通

教练员除了对运动员进行正常的运动训练之外,还要和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关系。平时训练中教练员要积极地和运动员进行沟通,教练员在与运动员沟通时,要多鼓励,少批评,以引导鼓励为主,对运动员训练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地解决,才能保证运动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从而提高训练水平[4]。

4结语

通过以上对竞技体育田径运动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竞技田径运动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总体实力不容乐观,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要积极寻找田径运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改善这些不足,为我国的田径运动的长远发展做足准备。

参考文献

[1]朱晓明.我国田径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8):177-178.

[2]郝锦亮.浅谈我国田径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2):73-74.

体能训练存在问题篇6

   一、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资金与安全问题是拓展训练融入初中提议教学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第一,由于拓展训练在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还能比较缓慢,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除教学资金的投入之外,其它训练项目的开展缺乏资金来源。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器材与场地支持的特殊项目,如野外穿越等训练项目,需要的场地多为山林、山洞等,这些场地与器材的要求就必然会对项目的资金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资金的到位不及时,拓展训练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的场地与器材就无法顺利落实,这就给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难度增大。第二,如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家长与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即为学生的安全问题。由于拓展训练需要班级整体到户外展开体能训练,而班级的人数多,户外环境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且家长对拓展训练的内容并无足够的了解,加之媒体所报道的一些安全事故,家长就会担心拓展训练中的安全措施不强。就老师而言,由于班级的人数多,管理的难度较大,加之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纪律性较差,到了户外就无法全局掌控场面。安全因素是影响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

   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而体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提高训练者的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在目标上与初中体育教学具有一致性。就教学内容与训练途径而言,体育教学是拓展训练开展的基础,拓展训练在教学内容上离不开体育教育。拓展训练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引导、体验、感悟、总结以及分享五个阶段,体育教学一般分为准备、基本与结束三大部分。拓展训练体验与感悟两阶段是体育教学基本部分的体现,分享与总结两阶段对应着体育教学的总结阶段,二者虽然在形式上存在着差异,但他们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共性与连续性。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是极为可行的。

   三、将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虽具有许多共性,但两者毕竟有区别存在,因此,在融入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创造性的融合,切忌照搬照抄。在初中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的融合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课程的设计与项目内容的选取。①课程的设计与内容选取要具有有效性。在课程设计中,要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综合考虑学生、教师、场地、器材、时间等各种因素,并遵循教学规律与原则,合理设计运动量,在锻炼学生体质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的能力。②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与可行性。在选择拓展项目的内容时,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以及身体、男女比例等特点,选择难度适合的项目开展训练,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补充。同时,考虑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在项目选择时,要尽量选择低成本的项目。由于拓展项目的不同,对所需的场地与器材也存在差异,其中部分项目对场地与器材的要求并不高,只需一间教室、一张纸与一支笔就能开展具有教育价值的项目。因此,学校应尽可能选择对场地与器材依赖度较低的训练项目,有些简单的器材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发挥其创造性进行动手制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此外,学校要对拓展训练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大对拓展训练的投入。在器材的运用方面,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组合,有效节省器材开支。

体能训练存在问题篇7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足球训练;调查研究

足球运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大学生有相对充裕的课余时间,开展课余足球训练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足球技术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了解、认识足球运动。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足球训练渐渐融入到普通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通过调查研究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兴趣较高但持续性不够,身体素质比较差,学习途径较少等。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到了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文献,并对相关专家、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根据研究制定问卷并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5份,有效问卷160份,其中男生80名,女生80名。

2普通大学生课余足球训练的现状

2.1普通大学生课余足球训练的内容

调查发现,课余足球训练的内容主要是颠球、停球、传球和射门,都是以最基本技术作为课余足球训练的主要内容,学生人数多,身体素质差别大,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内容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且由于基础参差不同,对于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也有很大不同。

2.2学生课余足球训练的形式和途径

调查发现,学生的课余足球训练主要是依靠集中训练,个别分散训练为训练手段,有的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去其他同学的足球选修课学习,通过老师的教学,进行模仿练习。或者参加学校“足协”的兴趣学习小组和各系足球队的训练,接受训练。这些形式和途径时间不能保障,缺乏长期性,另外基本都处于同样的较低水平,没有形成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有机系统。

2.3学生课余足球训练的场地器材

目前,普遍存在场地不足,场地质量不良和器材简单的现象。在韩山师院的各项的硬件设备中,足球场地有两个,山顶那个足球场是主要的课余训练场地,因为东区田径场上课的班级多,而且专业体育生的田径项目涉及标枪、铁饼、铅球等很多时候需要用到足球的场地,所以课余的足球训练一般只集中在山顶足球场进行。上足球课的学生比较多,也造成了上课时器材不足的现象。当然,足球的练习可以在一些比较宽阔、地势比较平的地方进行,但相对而言,对练习者的保护就不够了,容易造成训练损伤,也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学生,造成练习者的顾虑,影响足球练习者的心情和练习的效果。

3普通大学生课余足球训练存在的问题

3.1部分学生对足球的学习慢慢失去兴趣

调查表明,发现很多学生还是喜欢这个项目的,但在往往在训练一段时间后会渐渐失去兴趣。这说明我们课余足球训练的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足球运动只是属于各系足球队员的,普通学生很难有机会真正参与进去。另外足球基本教学内容较单一、缺乏吸引力,对没有基础的学生而言更需要耐心。

3.2接受启蒙教育比较迟,身体素质比较差

很多学生都是上大学后才正式接受足球学习的,由于之前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所以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都不会是很好,这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由于足球技术涉及到停球、传球、射门、带球等,这就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这也是非体育专业学生难以达到的要求,所以普通大学生在课余的学习和训练上要比体育专业的学生难度大很多。

3.3学生选择足球的盲目性

由于目前的非体育专业学生对足球的了解比较少,接触也比较少,看到别人演练的比较好,传球、射门等精彩漂亮,所以很自然就会喜欢上足球。在课余的足球训练中,很多同学只是凭着表面的爱好,而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分析所选的项目对自己的适应性,没有考虑自己的接受能力和身体对运动强度的适应性,所以往往会作出盲目性的选择。

4普通大学生课余足球训练的对策

4.1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制定提高足球训练兴趣的方法

兴趣乃学好足球、培养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是保持学习活动不断深入的内驱力。故在学生的课余足球训练中,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足球交流活动、足球比赛,巧妙运用现有的环境设备,培养足球兴趣,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理论水平,改进和完善足球训练方法。

4.2加强素质训练,提高身体素质

要提高我院普通大学生的课余足球训练水平,必需加强学生的素质练习,因为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大部分都是比较差的,所以学生在日常的课余训练中不应该单一的进行基本技术的练习,更要制定有规律的并且符合自身适应性的素质练习方案,从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促进足球训练水平的提高才是有效的手段。

4.3培养学生骨干,以点及面的训练方式

由于普通大学生在学校的人数很多,在课余的足球训练中,有必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骨干,假设一个优秀的骨干能带动20名学生进行有效训练,那么培养50名骨干就能以点及面的放射到学生的训练中,这样的训练方式有点类似于现在提倡的小班教育,效果绝对比现有的训练方式好得多。据调查,韩山师范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1080人,显然培养50个非体育专业学生成为骨干不是个难题,问题在于学校的实施方面。

5结论

普通大学生课余训练内容较为单调,训练水平处于低水平阶段,场地器材状况不佳。普通大学生课余足球训练存在部分学生慢慢失去兴趣,接受启蒙教育比较迟,身体素质比较差,学生选择足球具有盲目性等问题。普通大学生课余足球训练中要提高学生兴趣,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加强学生骨干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格.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4).

[2]毛振明.学校课余训练体育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

[3]张文新,郭荣,高晖.普通高校运动队课余训练组织管理模式[J].体育学刊,2001(3).

体能训练存在问题篇8

关键词: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分析和对策

军事实力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推动我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满足时展的需要,有必要加强对合训学员的培养。军事体能是合训学员的重要训练和考核项目,更是军队高素质指挥型人才所必备的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呈现出新的特点。所以军校有必要对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以提出适应发展需要的对策建议,提高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水平。

一、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的现状

(一)合训学员军事体能的训练现状。为了进一步研究合训学员军事体能的训练现状,特别针对大二至大四年级的合训学员进行400米障碍跑、5000米长跑、10米*5往返跑、引体向上四个训练项目的检测,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合训学员的成绩优秀。随着我国军事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指挥队伍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合训学员的训练,是确保我国高素质军事指挥队伍建设的关键。但是,在合训学员中,有的学员只是单纯追求成绩的合格或优秀,并不追求成绩排名,这对合训学员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1]。

(二)合训学员军事体能的考核现状。目前,我国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考核中,仍然存有旧观念,使考核制度未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且不利于促进学员提升能力。我国军校中常见的军事体能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每年11月份开展的体能普考;二是毕业之前的体能联考。联考虽然能够在对学员体能素质进行阶段性检测,但是仅仅凭借毕业联考的考察方式,不利于我国军事体能训练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二、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的问题分析

(一)合训学员与技术学员的体能成绩对比。合训类型学员与技术类型学员是我国军校培养的两种不同类型人才。通过对两类学员的体能成绩的分析,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就军事体能训练而言,缺乏正确的训练思想。从合训学员与技术学员体能成绩的差异看,技术学员更加注重学习成绩,体能成绩较低。由此可见,军校有必要树立正确的训练思想,以提升学员体能水平。就军事体能考核而言,考核理念较为陈旧。目前,军校奉行的考核理念是先训练后考核,未能依据学员体能实际而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而难以充分发挥军校体能训练的指导性作用[2]。

(二)青年学员与士兵学员的体能成绩对比。在合训学员中,有青年学员和士兵学员之分。军校针对不同类型学员而开展不同的训练,两种类型学员的体能成绩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见,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在体能训练方面,不具备针对性,使训练方法不够科学。训练内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降低了学员的训练积极性,且训练科目的针对性不强。其次,体能考核方面,考核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既不能对学员起着约束性作用,又不能提升学员的训练水平。

三、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的对策

(一)合训学员军事体能的训练对策。目前,我国军校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中存在较多问题,使得学员训练水平难以提升,对我国军事指挥队伍建设不利。为此,有必要针对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首先,加强对学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学员的训练积极性。既要增强学员对军事训练的认识和正确理解,又要积极消除学员的消极心理,以激励为主,提高学员的训练积极性。其次,军校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使训练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军校有必要针对学员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而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最后,完善相关机制,激发学员的训练热情。军校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奖惩机制和联训机制,提升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水平[3]。

(二)合训学员军事体能的考核对策。首先,明确训练与考核的关系。军校方面有必要明确训练与考核间的相辅相成关系,以先进的考核理念而开展训练,其训练效率必定得以提升。为此,军校可以采取先考核再训练、再考核的方法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考核。其次,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是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考核有效性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再次,充分发挥考核组织的作用。考核组织在军校军事体能考核中应具有独立性,与训练组织有效区分。另外,考核组织有必要设立考核中心,对学员定期开放,使学员能够进行自主测评,进而不断提升体能训练能力,超越自我。最后,规范军校军事体能的考核程序,加强考核监督,确保考核工作的真实有效,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

总而言之,合训学员是军队指挥队伍建设的预备队,其军事体能素质水平对学员个人成长和军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问题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完善对策,有利于提高合训学员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水平,推进我国军事改革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外军院校新型陆军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与启示[D].信息工程大学,2012.

体能训练存在问题篇9

[关键词]大学;拓展训练;设施;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F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168-02

1大学体育拓展训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拓展训练的内容与普通的体育课不一样,其并不注重体育项目的锻炼,而是通过一些人造的环境来锻炼人某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对身心素质的锻炼。在以前我们高校中的体育课并没有拓展训练的相关内容,近几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更具实用性的拓展训练才被纳入了大学体育教学中,因此作为一个新出现的教学门类,其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1拓展训练内容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高校体育拓展训练中最重要的问题,有相关数据表明,当前高校拓展训练的受伤率要远高于普通体育锻炼的受伤率,造成这种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拓展训练的器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拓展训练需要搭建一定的人工器械,而这些器械的安全性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学生虽然在正常情况下都能够保障自己的安全,但是在一些突况下容易造成身体的伤害,因此当前对拓展训练器械的维护是重中之重。②拓展训练的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当前一些高校会将体育拓展训练移至校外进行,如在公园、或人流量较少的郊区、风景区等。这样固然能为受训学生提供一个新颖合适的教学环境,但也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例如我们现在一个班的学生大约为三十人至五十人,将这么多学生一次性带出学校训练,在筹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安全风险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1.2拓展训练项目重复性较高

从当前我们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的实际情况来看,拓展训练课程的设置并没有很好地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很多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存在着高度的重复性,完全照搬企业人员培训的模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有的高校在进行体育拓展训练的课程设计时,为了省去繁复的课程设计过程,甚至将拓展培训外包给专业的商业培训公司。而商业培训公司为了节约实际经营的成本,就更加不会从学生需求的实际出发、单独为高校设计专门的拓展训练了,通常都是将已有的培训职场员工的拓展训练内容完全照搬到高校课堂上,这些训练内容与高校学生的客观需求不相适应。另外,当前高校的拓展训练方法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出了拓展训练的娱乐性,而缺乏科学的训练,学生基本上体验一两次就结束了课程,达不到提高身心能力的训练目的。

1.3训练过程缺乏专业教员指导

拓展训练与大学普通的体育课有所不同,其并不是一个专门以锻炼学生体能为目标的课程,而是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这一目的出发,就要求拓展训练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行为学、心理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项目设置能力和专业口才,从而能够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项目,同时要辅导学生将项目体验转化为踏入社会实践前的经验储备,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口才与心理辅导能力的人员才能够胜任。目前,我们高校拓展训练的课程教员主要还是由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师来担任,但其中大部分教师都缺乏拓展训练的经验,并不了解拓展训练课程的相关内容,更勿论具备指导开设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相关项目的专业能力了,很多课程仅仅是作为丰富体育课的补充,或者用来辅助学生体能的储备来设立的,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我们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开展,也影响了拓展训练的教学效果。

1.4训练结果缺乏评价方法体系

如果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拓展训练应该是大学体育中最为实用的系列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但是,从目前来看,拓展训练作为一个新生的体育教学门类,也是最不受高校重视的一个课程,这集中体现在目前高校对拓展训练结果缺乏评价方法体系上。当前,只有很少的高校对其体育的拓展训练课程制定了评价标准,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制定任何评价标准,仅仅是以课程的考勤作为最终评分的标准之一,有的甚至将拓展训练作为课外项目,不计入总分。这就造成了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不重视。同时,即使少数高校制定了对拓展训练的评价标准,也仅仅只是从平时的表现、项目的操作或者理论的掌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核的,没有抓住高校体育拓展训练中所追求的重点,造成拓展训练的评价标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影响教学效果。

2提升大学体育拓展训练教学效果的方法分析

2.1加强拓展训练的设施建设

拓展训练课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教学的基础,完善的设施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在拓展训练,令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同时也能提高训练中的安全性。要加强拓展训练的训练设施建设,应从几个方面加以考量:①以高校所在地的特色加以建立。大学由于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其体育拓展训练课的环境也应该是不一样的,高校应该以自身的实际环境来建设训练设施,如北京大学就可以以未名湖为中心,建立起体育拓展训练基地,以体现其课程的特殊性。②以学生的实际专业来建设训练设备。例如可以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多建立一些类似于“孤岛求生”等项目类型的基础场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提高更好的效果。③注重基础设备的日常维护。设备的日常维护是保障拓展训练安全的重要方法,因此一定要建立设备日常维护制度,定期对教学反馈的问题进行设备更新,保障教学质量与安全。

2.2建立科学的拓展训练教学模式

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是大学体育提升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大学体育教师有必要就如何建立科学的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做一定的研究,笔者认为这种模式主要有几点:①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要完成教学内容,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关键,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各方面特点,制定适合于本班学生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此来作为项目设置的目的。②对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化。教学过程的规范首先是人员的规范,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别以八人到十人为最优。其次,要对教学的项目进行规范,教师不能根据自己喜好不断地变更创新项目,而应该将已经规范过的项目运用于实际教学中。③设立专门的拓展训练研究部门。高校可抽调一线教师与理论人员成立专门的拓展训练研究部门,负责项目的策划与步骤规范,并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得拓展训练内容更加的科学。

2.3转换教师角色,丰富教学内容

在普通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各项体育锻炼均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但是在拓展训练中,教师的角色就与普通的体育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教师不再是训练过程中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拓展训练中转变我们自身的角色,从命令者变为引导者,从教师变为导师。在解说完具体的项目规则之后,将项目运行的主体交由学生,并做好记录工作,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从侧面不断地去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同时要在不打扰项目进程的情况下保障学生的安全。因此,高校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拓展训练教学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专业教学能力,同时制定拓展训练教师的定期考核标准,只有通过考核的教师才能参与体育拓展训练的教学。我们体育教师只有在拓展训练教学中转变自身的固有角色,同时在平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提升拓展训练的教学效果。

2.4完善训练教学结果评价体系

完善拓展训练教学结果的评价是展现拓展训练教学效果的关键。拓展训练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其中既涉及身体素质,也涉及心理素质。因此,对拓展训练成果的评价应该从几个方面考虑:①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通过文字性的叙述对自身在拓展训练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训练中获得的收获。②学生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的方式,了解到他人的优点与自身的不足,学生相互评价可以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起来,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的客观与明确。③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学生在拓展训练中的表现情况作客观的点评,帮助学生找出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细致的阐述与辅导。④二次检验。在第一次项目完成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记录,隔一段时间后再次以相似的项目进行检验,改正问题最多的学生应成为拓展训练成绩的最高分。

3结论

拓展训练作为刚刚进入大学体育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教学效果还存在着种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事高校体育教学的人员不应该消极逃避,而应该勇于面对,不断完善大学拓展训练的教学体系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并建立科学的拓展训练评价体系,为我国高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海涛.学校拓展训练课程的几点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3(12):68-69.

体能训练存在问题篇10

摘要现代篮球运动是运动员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活性等体能水平的全面比拼,它是一项高、快、灵、准的集体同场对抗性的体能―技能类项目,良好的体能训练是保障篮球运动员合理运用技战术的基础,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来讲更加重要。

关键词体能训练青少年篮球运动员

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良好的体能水平是球类运动,尤其是同场竞技球类项目运动员取得优秀成绩的基础。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发挥出高超的运动技术水平完全离不开体能的支持,体能也是掌握技战术的基础,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发展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的重要时期,科学合理的训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加强此时期的训练,尤其在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训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

(一)力量素质训练现状

目前,青少年队员在力量素质训练时,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负重抗阻练习和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采用其他手段练习的很少,在训练手段上比较单一。其中,负重抗阻练习中以举杠铃为主要手段,虽然在杠铃训练中,抓举是发展篮球运动员爆发力的有效手段,发力顺序、力量性质、动作结构都优于下蹲练习,但许多教练员却都重视下蹲练习而忽视抓举练习。

(二)耐力素质训练现状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耐力素质主要是指有氧耐力,主要训练手段集中在绕田径场地跑。但这种训练是低水平的有氧代谢训练,根本不能满足当前高强度、高质量的有氧代谢。在篮球比赛中,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也很重要,如快攻中的加速跑,单个动作的转身、滑步、抢断、急停、启动等都离不开这两项素质的支持。活动性游戏法、变速跑、长时间的专项对抗练习是青少年队员进行专项耐力训练的较好手段。但青少年进行耐力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基础,循序渐进地提高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的水平,过早进行速度耐力训练会严重影响他们循环系统未来的功能水平。一般地讲,少年运动员从青春发育期开始以后进行速度耐力训练为好,且训练手段应该多样化。

(三)速度素质训练现状

篮球项目对动作速度要求较高,如快速的起动、短程的冲刺,以及各种技术动作的快速完成,速度能力的提高对篮球各种技术的运用和战术的实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比赛中快速运动的能力也是运动员争取时间、赢得优势的重要条件。因此,篮球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应特别重视快速能力的培养。

(四)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训练现状

发展灵敏素质有助于掌握、运用各种复杂技术、战术和提高场上的应变能力,对篮球运动有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运动员应加强灵敏素质的训练,特别要大力发展与灵敏素质相关的专项素质,如速度、柔韧、协调、弹跳等,为篮球训练的专项化全面打好基础。但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时,不宜进行大力量训练,这样会影响灵敏素质的发展。

三、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观念上存在误区。当前我国教练员,尤其基层教练员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过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作用,而忽视体能的作用。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存在两类极端倾向:一是用篮球的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二是体能训练基本上脱离篮球运动的专项特点,用田径场的长跑和杠铃下蹲来代替篮球运动员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二)训练手段和方法不科学。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条件较差,训练设施简陋,训练手段单一,训练方法落后,这些因素造成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薄弱的现实。教练在制订训练计划、实施训练的过程中考虑最多是技战术方面的因素。因此对体能训练研究不够,认识相对不够深刻,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相对不足。

(三)力量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青少年训练中普遍以杠铃负重为主要手段,力量练习的内容与方法远离篮球运动的肌肉工作特点,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所以说,力量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篮球运动员体能和身体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四)速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篮球技术特点、场地等因素影响,起动速度、加速跑速度和速度耐力是篮球运动员速度训练的重点。然而当前我们的篮球教练员对专门速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还了解不够,训练中有针对性的方法手段不多。

四、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和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是关注的重点。建议在平时的训练中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科学、持续的体能训练计划,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高强度对抗的比赛中具备优良的体能优势。从目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来看,方法不尽合理,手段比较单一,在进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时,应制定编写体能训练计划,针对每个队员的特点制订出相适合的体能训练方法,做到区别对待。在目前训练场地器材不足、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进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时应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使训练手段与恢复手段并用。

参考文献:

[1]赵志明.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基本原则与方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05.

[2]王保成,匡鲁彬,谭朕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03.

[3]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