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首选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8:55

新生儿护理首选措施篇1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1个月~3岁,以3个月~3岁的婴幼儿多见,其中高热惊厥50例,病毒性脑炎伴惊厥8例,低钙伴惊厥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伴惊厥4例。除缺血缺氧性脑病伴惊厥经治疗好转外,其余病例全部治愈。

2护理

2.1急救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松解患儿衣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患儿鼻腔分泌物、呕吐物等,保证气道通畅;牙关紧闭的患儿,用开口器将其缓慢撑开,切勿用力,舌后坠者用舌钳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②镇静止惊:地西泮为惊厥的首选药,对各型发作都有效,尤其适合于惊厥持续状态,其作用发挥快,大多在1~2分钟内止惊,较安全。剂量为每次0.1~0.3mg/Kg缓慢静脉注射,因其作用短暂,半小时后重复一次。新生儿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但新生儿破伤风应首选地西泮)。其负荷量为10mg/kg静脉注射,每日维持量为5mg/kg,为防止惊厥发作,首选10%水合氯醛0.5ml/kg,一次最大量不超过10ml,由胃管給药或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③吸氧:因惊厥时耗氧量增加,给氧可减轻缺氧或脑损伤。在确保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及时给予氧气吸入,鼻导管给氧1-2升/分或面罩给氧2-4升/分。

④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持续而频繁的惊厥发作,常并发脑水肿,遵医嘱及时准确给药,确保液体按时按量顺利输入并准确记录出入量。⑤病因治疗:针对引起惊厥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2.2一般护理①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避免强光、强声刺激。②防止外伤:惊厥发作时,将纱布放在患儿手中或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③床边放置床挡及棉垫,防止患儿坠床、碰伤。④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2]。⑤口腔皮肤护理:喂完奶或进食后喂适量的温水冲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保持衣、被、床单清洁平整,柔软干燥,防止皮肤擦伤。⑥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向家长详细交待患儿病情,指导家长掌握惊厥的预防措施和发作时的简单处置方法。

2.3对症护理①高热护理:高热患儿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使体温控制在38℃以内。②病毒性脑炎所致惊厥护理:应选择对病原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的抗病毒药物。③低钙惊厥:补充钙剂,使血清钙迅速上升。嘱患儿平时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3结果

通过以上综合治疗及对症治疗,66例患儿中,高热、病毒性脑炎及低钙伴惊厥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出院,提高了患儿生命质量;缺血缺氧性脑病伴惊厥得到及时控制,好转出院。

4讨论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重症,如护理不当,抢救不及时可导致脑损伤而引起智力障碍,严重者导致癫痫,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抢救和正确护理尤为重要。在小儿惊厥的救治过程中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抢救技术及对病情瞬息变化的判断应对能力,及时找出惊厥的原因,尽快控制惊厥发作,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小儿惊厥的抢救护理至关重要,对治疗效果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医护密切配合,治疗处理恰当,操作及时,用药迅速,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是患儿转危为安直至康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新生儿护理首选措施篇2

【关键词】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措施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pneumoniaofnewBorn,pnB)是指分娩时或出生后新生儿经呼吸道吸入羊水、胎粪、乳汁异物等异物造成肺部炎症的一种疾病。是一种新生儿早期常见多发病,有临床报道,pnB死亡率可高达11-13%[2]。因此,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将近年我院儿科收治的58例pnB患儿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旨在提高pnB患儿的护理质量,降低其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因pnB入院治疗的患儿58例,均符合pnB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3例;发病时间为出生后0.6h-4d。其中,羊水吸入48例(82.8%),其中39例羊水浑浊,乳汁吸入6例(12.5%),胎粪吸入4例(8.3%)。58例患儿的发症包括:14例(24.1%)合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5例(8.6%)合并高胆红素血症,3例(12.1%)合并新生儿硬肿症,1例(1.7%)合并呼吸衰竭。

1.2临床症状

58例患儿均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伴唇周紫绀及呕吐,重者鼻翼扇动伴有精神不振、反应能力差。16例合并发热症状,38.0℃-39.5℃;仅8例肺部听诊均可闻及细小的水泡音;测量经皮血氧饱和度均<90%。

2护理方法

2.1临床观察

(1)体征观察:详实记录患儿24h的出入水量、体重、腹胀、呕吐及惊厥变化等,注意观察患儿意识、体温有无升高或降低、心率与血压、24h尿量、皮肤黄疸出现与消退的时间等情况。(2)并发症观察:注意密切观察pnB并发症情况。如发现患儿频繁呕吐胆汁,应考虑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畸形;如呕吐物为大量泡沫样物,应考虑患儿存在食管闭锁,及时、细心、准确观察患儿病情,并及时报告主管医生。

2.2加强基础护理

患儿病房每日需定时消毒,一般2次/d。接触患儿前、后护士均应洗手,且患上呼吸道感染者应避免接触患儿,以避免患儿感染。加强患儿脐部、臀部、皮肤及口腔的护理,以避免细菌自破损的皮肤处侵入加重病情,不时给患儿抚触。

2.3加强对症护理

(1)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pnB患儿呼吸道均会发生一定阻塞症,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新生儿的咳嗽反射较弱,排痰能力较差。因此,对于分泌物较粘稠者及吸入胎粪的患儿,可用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2)吸氧:清理患儿呼吸道后,给予吸氧,改善缺氧状态。如可依病情应用Cpap氧疗器吸氧或头罩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So2),确保So2>90%,对烦躁患儿应用镇静药。(3)加强患儿保暖: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尤其是低体重儿和早产儿,收外界环境影响大。因此,对于体温降低的pnB患儿需置于暖箱内,保持适宜温度及湿度,避免体温波动,保证患儿体温正常。对于未置入保温箱内的患儿,保持室内温度20-25℃,湿度适宜,注意衣物保暖。(4)洗胃:呕吐主要是由于患儿缺氧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吞咽动作加强,大量羊水甚至胎粪被咽入胃内,刺激胃粘膜而引发呕吐,早期洗胃可防止呕吐。但操作时应选择粗细合适的胃管,动作轻柔,缓慢抽出胃液,避免误入气管及损伤粘膜,而且要仔细观察并记录好洗出液的性质、量及颜色等[3]。(5)喂养指导:推迟喂奶,避免再度呕吐造成窒息。喂养方式少量多次。首选母乳喂养,对吸吮力差的患儿、拒乳患儿,可应用静脉高营养或胃管鼻饲加法,以保证能量供应。

2结果

58例患儿经过综合治疗与积极护理,其中57例(98.3%)情况好转,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3-13d,平均7.3±2.9d。患儿哭声响亮,吸允有力,缺氧症状显著改善,听诊双肺呼吸音清、闻及音,发热患儿体温降至正常。1例(1.7%)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3讨论

pnB是新生儿常见疾病,病情发展快,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患儿死亡。本组调查的58例pnB患儿,均行对症治疗与精心护理,包括详细的临床观察、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注意患儿的保暖、纠正患儿的缺氧状态、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洗胃等措施,其中,57例(98.3%)状况逐渐好转出院,且并发症均获得良好护理及治疗,仅1例因合并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其余均痊愈。总之,积极护理措施对于pnB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郁莲,陈满儿,周秀吟,等.新生儿胎粪吸人性肺炎32例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2):1298-1299.

[2]ayawatando,Satoruebihara,takaeebihara,etal.DailyoralCareandCoughReflexSensitivityinelderlynursingHomepatients[J].2004,126:1066-1070.

新生儿护理首选措施篇3

【论文摘要】探讨并总结妊娠合并梅毒的孕产妇在妊娠期和围产期的护理心得,从而提高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机率。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收治并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的9例孕妇,研究孕妇在妊娠的不同时期以及围产期的护理措施,在严格执行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从细节到全局上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服务满意度,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机率。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9例病例来源于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经确诊为梅毒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入院前已确诊为梅毒患者5例,入院后经临床检验科确诊梅毒患者4例;其中一期梅毒4例,二期梅毒5例;年龄19~32岁,平均24岁,初产妇7例,经产妇2例;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有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3例。

1.2诊断标准和方法

1.2.1妊娠合并梅毒诊断标准①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②孕妇本人或配偶有婚外性行为及梅毒感染史,本人有流产、早产、死产、死胎史或分娩梅毒儿;③具有各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

1.2.2实验室诊断方法诊断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两项均为阳性者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3]。

1.3妊娠梅毒治疗孕妇终止妊娠前的治疗措施基本同非妊娠梅毒患者。治疗原则为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3]。首选苄星青霉素,具体方案如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病期在一年内的潜伏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青霉素过敏者,口服红霉素片500mg,每天4次连续15d。

2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自卑情绪梅毒患者多数缺乏对疾病的基本认识,当患者被确诊为梅毒且得知梅毒对下一代的危害,同时在强烈的自责自卑情绪的趋势下,情绪会突然变得极为忧郁压抑或躁动不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作为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耐心听取患者坦露内心中的担忧、痛苦和不安。适时进行细致而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进行适当的疾病教育,让患者能选择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的困境。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和解释,尤其是夫妻之间,常常会因为一方染上性病而产生争吵和相互不信任。我们医护人员这时应该耐心劝说病人家属为患者及胎儿的健康着想,放下种种猜测和怪责,让患者家属能主动关心和鼓励患者,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保证妊娠期孕妇能处于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中[5]。

2.2加强妊娠期的管理,做好有效的防护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原则。由于梅毒属于性传染性疾病,故应加强孕妇住院期间的隔离防护措施,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应单独入住隔离病房,严格消毒政策,保证其他孕产妇的安全。应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次性的物品,使用后应统一打包由专门的部分进行统一焚烧。患者与身体密切接触的物品应专人专用,由专人安排管理,如毛巾、肥皂、洗盆等,定期进行患者房间及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3加强分娩期的管理,预先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母婴传播对于选择阴道分娩的患者,应避免采用对胎儿损伤大的手术方式,必要时行阴道侧切,术者动作不可粗暴,避免伤害胎儿头部及皮肤粘附,特别应注意及时保护好胎儿眼口鼻,尽量减少该些部位与孕妇产道的直接接触。对于新生儿,应进行必要的清洁沐浴工作,安置于隔离病房进行一定时期的病情观察,常规进行梅毒的准确检验检测。

2.4加强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病情观察及护理,保证母婴健康安全注意观察产妇是否存在产后感染和出血,及时检查宫底及恶露情况,加强会阴护理,细心观察乳汁分泌,做好乳房护理。由于梅毒病原体也可通过母乳传播给新生儿,故对于母亲血清学检查阳性者,不可实施母乳喂养。为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护理及治疗应与正常新生儿分开进行。出生后的新生儿应进行梅毒的实验检测,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6]。所有妊娠期梅毒分娩的新生儿常规用青霉素2.5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10日。加强产妇营养,尽可能给予高蛋白质、高纤维含量、高热量和富含矿物质的饮食。提高产妇的免疫力,避免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恂,刘婵芳,向晓光,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中国热带医学,2007,6(7):170-171.

[2]熊海燕,谭小平,刘红桂,等.妊娠合并梅毒42例临床护理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9):123-124.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9.

新生儿护理首选措施篇4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又称为新生儿黄疽,指新生儿生后3~7d内,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累积或者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皮肤及巩膜发生黄染现象的医学临床症状[1],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疾病。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亦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1min胆红素低于3.4μmol/L。当总胆红素在34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84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婴43例,女婴41例,出生时间1~7d,平均出生时间(3.6±1.4)d。所有患者的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新生儿apgar评分>8分,均经检查排除病理性黄疸以及溶血性黄疸,产妇均健康,均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等疾病。随机将其平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新生儿在体重、出生时间、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此次研究资料的基本要求,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进行一般常规新生儿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早吸吮、早接触、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以及母乳喂养等。鼓励母亲及家属将新生儿适当的接触阳光照射[2]。

给予对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新生儿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尽量使新生儿喂养充足,每次在新生儿充分吸吮母乳后,若母乳不足新生儿还不能吃饱,则可以适当的按需喂养规格的配方奶,直至母亲的母乳量能够充足为止,同时对此组新生儿增加游泳护理以及抚触护理干预:①游泳护理干预措施:新生儿进行游泳能加强胃肠蠕动,游泳时水的导热性大于空气,会消耗更多的人体能量,能有效增加肠胃蠕动,能够促进新生儿胎粪的早期排出,使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作用减少[3]。一般在新生儿出生4h后即可对其进行游泳指导护理,游泳护理首要步骤为在新生儿脐部贴好一次性的防水脐贴,并将室温调节并控制在26℃~28℃,将游泳的水温调节并控制在38℃~40℃,防止温度过低新生儿受凉。游泳最佳时间为10min/次,进行1次/d。此后可以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的身体状况变化逐渐增加游泳时间,最长可增加至30min左右。在新生儿游泳结束后,应该用手轻轻将新生儿抱出泳池,然后取下游泳圈和护脐贴,并将其放置在干净的浴巾上,并给予脐部护理,主要使用0.02%的安尔碘进行消毒脐带;②抚触护理干预措施:每日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措施,当完成新生的沐浴后,抚触前的护理人员应在手上淡抹一层婴儿专用的润肤油,对新生儿的每一寸肌肤进行轻柔,抚触的最佳时间为15~20min,特别是抚触新生儿的背部,能有效刺激背部皮肤神经,从而带动脊髓排便中枢神经的兴奋,有助于加速新生儿粪便的快速排出;③院后指导: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新生儿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初筛和复筛通过率和血清胆红素的水平的关系呈负相关。因此对于层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初筛时未通过的患儿,应知道患儿在30~42d时间内需到院再次就诊复查,并告知患者家属患儿在6个月~1岁早期的干预对患者疾病的重要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患儿家属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

1.3效果评价对于两组的新生儿进行检测第一次排胎便的时间、胎便转为正常的时间以及新生儿黄疸指数评定。对于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测定是采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进行测量,由专门护理人员负责新生儿胆红素测定,一次有效测量是3次,取3次的平均值。

1.4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0软件包完成,p

2结果

2.1新生儿的第一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进行比较经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的新生儿黄疸指数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生后l~5d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的变化情况,见表2,可明显观察到新生儿除第1d两组的经皮黄疸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由生后第2d开始测量进行比较后,观察组的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主要是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征相关。新生儿由于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机体对于胆红素的转运能力较差,加之新生儿肠道内菌群较少,尿胆原不存在等特点共同为新生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创造了先天的条件。新生儿肠腔内胎粪一般含有80~l00mg的胆红素,基本等于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总量的5~10倍,若新生儿的胎粪排泄时间延长,导致肠肝循环负荷加重[4];对于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时可以引发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刺激机体内的胃泌素及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胆红素的消化吸收并能够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第一次胎便的排出。对于新生儿进行抚触和游泳不仅有助于建立肠道正常菌群而且能够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进行比较:经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以外,由生后第2d开始测量进行比较后,观察组的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本组资料研究的结果显示,对新生儿早期进行游泳和抚触护理干预以及增加新生儿早期进食量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新生儿黄疸症状,加快黄疸消退时间。

参考文献:

[1]孙淑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及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2011,1(22):55-56.

[2]杨志群,刘广丽,周军.新生儿黄疸30例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5(28):67-69.

新生儿护理首选措施篇5

[关键词]新生儿红臀;规范化护理;治疗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6)11(a)-0155-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effectandclearstandardizedmanagementinnursingcareofnewborneczema.methodsJanuary2014toDecember2015newpediatricclinicinourhospitalinthetreatmentof160casesofneonataldiaperdermatitis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ofthisstudy,including84casesofmalepatients,femalechildrenwith76cases,inaccordancewiththeprincipleofrandomnumberswillstudysubjectsare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eachof80casesofchildren,Controlgroupoftheresearchobjectafteradmissiontoacceptroutinenursingmanagement.theresearchobjectoftheexperimentalgroupinthecontrolgroupbasedontheimplementationofstandardizednursingmanagementmeasures.Comparisonofstatisticalanalysisinthetherapeuticeffectoftwogroups,comparedtherecurrenceofsymptomsdisappearedtimeandfollowedupfor4monthstoredbuttock.Resultsinexperimentalgroup,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5.00%,controlgrouptotaleffectiveratewas72.50%,twogroupsofdifferenceh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whetheridegree,ⅡdegreeandⅢdegreeofchildren.intheexperimentalgroup,thesymptomswilldisappearallshorterthan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fteraperiodof4monthsoffollow-up,theexperimentalgrouprecurrenceratewas10.00%.inthecontrolgroup,therecurrenceratewas27.5%.the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χ2=8.040,p<0.05).ConclusionStandardizednursingmeasurescaneffectivelyimprovetherapeuticeffectofneonatalredbuttock,shortenhospitalizationtime,andeffectiveinthepreventionofneonataldiaperdermatitisrecurrence.

[Keywords]newborneczema;Standardizednursing;treatmentoutcome;

新生儿在出生初期,皮肤非常稚嫩,因此极其容易出现皮肤性损伤疾病即为通常说的新生儿红臀,此时如果处置不当则会诱发患儿的局部或者全身皮肤感染,继而出现感染性疾病,增加患儿的住院费用及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1-4]。临床实践表明,只要采取合理的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就能有效的预防减少及加速新生儿红臀的康复[5]。为进一步探讨规范化管理在新生儿红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便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新生儿科就诊治疗的160例新生儿红臀患儿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在该院新生儿科就诊治疗的160例新生儿红臀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80例患儿,其中实验组男性患儿44例,女性患儿36例,出生天数4~26d,年龄平均为(5.72±0.88)d,出生体重2100~4100g,平均体量(2854.3±112.3)g,出现红臀时间1~7d,平均(4.29±0.98)d,病情严重程度分类:Ⅰ度60例,Ⅱ度10例,Ⅲ度10例。对照组男性患儿40例,女性患儿40例,出生天数6~28d,年龄平均为(5.86±1.21)d,出生体重2150~4450g,平均体量(2935.5±132.3)g,出现红臀时间2~7d,平均(4.98±1.42)d,病情严重程度分类:Ⅰ度60例,Ⅱ度12例,Ⅲ度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明显的遗传疾病以及其它严重疾病。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且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展开研究。两组研究对象的出生时间、性别、以及红臀的严重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入院以后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实验组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的基础实施规范化的护理管理措施。

1.2.1成立范化护理管理小组首先成立规范化管理小组,有护士长亲自担任组长,护士长直接参与到护理管理中来,小组成员主要包含主治医师、病房责任护士、患儿家长,医生作为管理团队的一员,首次加入护理管理团队,以期更加及时准确的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1.2.2制定规范化管理护理计划不同的患儿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依据不同临床症状及患儿的体征,首先确定引起患儿红臀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在护理措施实践中,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并及时有效的解决新的问题。

1.2.3规范化管理护理的实施①严格控制病房环境:患儿的病房需要保持干净清洁卫生,同时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保证空气的流通,室内温度尽量控制在18~25℃,湿度控制在60%~70%。②尽量选择一次性尿布,一般2~3h必须更换1次,在更换之前,先做好肛周、会及腹股沟皮肤的护理,同时并均匀涂抹锌氧油或护臀膏。③在患儿入院治疗期间,严密监视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定时跟换患儿的卧位,密切注意患儿全身皮肤的状况,预防局部感染的出现,如有异常,及时报告护士长及管床医师,尽早做好针对性的处理。④能够母乳喂养的患儿,尽量进行母乳喂养,以减少红臀发生的几率。⑤对于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要严格控制好箱内温度,保持患儿全身皮肤的清洁。

1.2.4健康教育从患儿入院开始,就必须要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基本的卫生知识及喂养知识,讲解护理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特别是患儿家长,要做到保证患儿出院以后,能够得到良好的护理,同时告知母亲饮食的注意事项。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儿红臀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创口基本愈合。无效:没有任何治疗效果或者症状进行性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缓解率[6]。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以及随访4个月红臀的复况比较。

1.5统计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对比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儿治愈42例,治愈率为52.50%,对照组治愈20例,治愈率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红臀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该研究发现,无论是Ⅰ度、Ⅱ度及Ⅲ度的患儿,实验组的症状消失期均比对照组时间要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红臀复况比较

经过为期4个月的随访,实验组共有8例患儿出现的复发,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共有22例患儿出现了复发,复发率为2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40,p

3讨论

许多新妈妈都没有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经验,加之新生儿的皮肤有稚嫩敏感,因此新生儿极易出现红臀的情况,在新生儿出现红臀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及治疗,容易造成病变部位的迁延愈合,甚至出现全身感染的症状,增加新生儿自身的痛苦,同时增加患儿家庭的经济及心理负担,甚至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严重影响和谐的医患关系[7-8]。该研究结果显示,进行规范化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肖许蓉,冯意红,邵高丽.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红臀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108-111.

[2]肖小玲,李晓梅,邹慧珍.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红臀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6):1430-1431.

[3]王桂兰,彭红,张铭鹰.以pDCa为导向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5):4269-4271.

[4]吴莎莉,文辉.新生儿臀红护理措施实施表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6):1221-1222.

[5]陶霞,石小利.多爱肤超薄敷料治疗新生儿红臀的效果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2):4040-4041.

[6]陈丽琴,沈甲之,方慧.新生儿臀红的临床预防措施[J].四川医学,2015,36(5):738-741.

[7]吴蕾,张婧娴.规范化管理在新生儿红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9C):161-163.

[8]万会莲.康惠尔透明贴对于新生儿重度臀红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l):66.

[9]程琳.局部氧疗联合夫西地酸治疗新生儿重Ⅱ度红臀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9):2954-2956.

新生儿护理首选措施篇6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环境干预护理;早产儿;不良影响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28~37w的不足月婴儿,因其未发育成熟,体质都极为虚弱,需要在重症监护中心进行监护[1]。医院是一个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尤其是病房,每天来来往往会有很多人。因而医院的噪声、灯源等各种环境因素都会对体质娇弱的早产儿带来影响。本文探讨了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及其干预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重症监护中心的早产儿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组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给予环境干预护理。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胎龄28~36w,平均胎龄(32.67±2.01)w;体重1250g~2452g,平均体重(1980.5±4.7)g。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胎龄28~37w,平均胎龄(33.12±2.34)w;体重1253g~2450g,平均体重(1981.5±3.9)g。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组的患儿采取常规的一般护理措施,对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瞳孔、精神状态、动脉血气变化进行定时监测,1次/h。

1.2.2观察组观察组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给予环境干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2.1光线干预护理早产儿需要一定的黑暗和周期性光照相互结合的环境,强烈的光照会带来刺激,影响其正常的生理状态。有效的光线干预很有必要。重症监护中心的室内窗帘需要紧闭,室内光线也需要做一定的调节,早产儿所处的暖箱也需要用黑布遮盖,达到黑夜的效果。若需要模拟白天的环境时只需将暖箱上的黑布撤去,调节室内光线,拉开窗帘,但需注意切不可使用强光直射患儿的眼睛[2]。

1.2.2.2噪音干预护理早产儿的抵抗力差,因为刚刚正式来到这个世界,耳朵的发育也不完善,对声音较为敏感。声音水平小于60dB较为安全,声音过大会刺激患儿的听力[3]。需要做到尽量减少声音刺激,将各种仪器的声音调到最低,工作人员也要尽量保持安静。

1.2.2.3干预护理早产儿在出生后,会依然喜欢蜷曲着身体,针对患儿的身体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进行一定的护理。需要将患儿的下巴放置在中心位置且稍微向下收敛,鼻孔的形状也需要维持稳定,避免t型区域受伤[4]。轻轻摆弄患儿,使其头颈部与躯干尽量呈直线,患儿的手也需要放置在嘴角,用以达到手和嘴的综合发展。

1.2.2.4触摸干预护理早产儿出生后,需尽量避免触摸,因为不当的触摸只会损伤患儿的皮肤,增加感染的可能。我们提倡按照国际标准规定的触摸法进行保健触摸护理,在患儿喂奶前30min左右进行触摸,2次/d,每次时间维持在15min左右。

1.2.2.5睡眠干预护理患儿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降低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患儿睡觉时需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侧卧,提供鸟巢式护理。当患儿处于疲惫状态时,要保持安静,不要惊醒患儿。

1.3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的对比检验法,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的每日摄奶量及体重增长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28~37w的不足月婴儿,因其未发育成熟,体质都极为虚弱,需要在重症监护中心进行监护。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抢救的成功率也在不断增高。早产儿出生后,不能及时适应外界环境,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差,因此稍微不适的环境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重症监护中心的早产儿体质极弱,难以抵抗环境的影响,对重症监护中心的患儿采取环境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可现明显减少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杨春燕,贾焕荣,许平,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床旁超声心动图筛查的临床意义[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0):1597-1598.

[2]倪映华,张慧芬,杨巨飞,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药师工作实践与体会[J].中国药学杂志,2014,49(8):693-695.

新生儿护理首选措施篇7

贵州省龙里县人民医院 贵州省龙里县 551200

【摘 要】目的:分析与探究胎膜早破的临床实践护理措施以及相应的护理体会。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与标准,随机选取在2014年01月10日-2015年02月10日入住我院妇产科的100例胎膜早破的孕妇作为此次临床实践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其全部实行科学化、合理化与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详细的研究这100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护理资料,从而总结得出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体会。结果:这100例胎膜早破孕妇经过详细周到的护理干预之后,均进行了正常的生产。这100例胎膜早破孕妇经过护理之后进行生产,孕妇和新生儿均没有死亡现象,并且孕妇与新生儿均没有出现不良现象。结论:[1]胎膜早破孕妇在后期应当充分重视其护理工作,并且也要时刻注意是否有胎膜早破并发症的出现,相关方面的医疗护理人员应当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以此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孕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由此可见,[2]胎膜早破孕妇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是一种值得广发推广与应用的临床实践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干预质量。

关键词胎膜早破;临床护理体会;护理干预

本文将选取在2014年01月10日-2015年02月10日入住我院妇产科的100例胎膜早破的孕妇作为此次临床实践研究的主要对象,从而分析出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与标准,随机选取在2014年01月10日-2015年02月10日入住我院妇产科的100例胎膜早破的孕妇作为此次临床实践研究的主要对象。这100例胎膜早破的孕妇年龄在23岁-35岁,平均年龄为(27.5±2.5)岁,胎膜早破孕妇的孕周在30周-43周,平均孕周为(35.45±2.24)周。在这100例当中有62例孕妇是初次生产,其余的38例胎膜早破孕妇是多次生产的孕妇。不仅如此,在这些产妇当中有97例孕妇属于头位胎膜早破现象,其比例为97%;其余的3例孕妇属于臀围胎膜早破现象,占总人数的比重为3%。

1.2方法

对这100例胎膜早破孕妇均实行科学化、合理化与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详细的研究这100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护理资料,从而总结得出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体会。其临床护理工作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胎儿护理以及产后护理等。

1.2.1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指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指导孕妇摄入适当的热量与蛋白质的食物,同时也要保证孕妇的营养价值均衡,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此来提高孕妇的免疫力,为生产做充足的准备。

1.2.2心理护理

胎膜早破孕妇的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而且极度容易出现焦虑、心慌以及焦躁的现象,这种情绪变化极度容易影响胎儿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当对胎膜早破孕妇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工作,让孕妇以及家属掌握胎膜早破的医学知识,了解相关方面的护理常识与措施,尤其是胎膜早破的临床主要症状以及相应的影响,以此来缓解孕妇的恐慌心理。

1.2.3胎儿护理

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胎膜早破孕妇胎儿的心率变化以及胎位变动请款,尤其是要主要孕妇羊水的状态、色泽以及气味的变化,一旦发现孕妇羊水中出现胎便,则意味着胎儿在孕妇子宫内部缺少氧气的支撑,因此应当采用有效的措施来帮助胎儿吸氧。胎儿娩出时,在宫口开全、胎头娩出后,不应急于娩出胎肩,应先对胎儿进行处理,用左手自胎儿鼻根向下颏挤压,将口鼻内的羊水和黏液挤出,并用吸管将新生儿口腔内的羊水和黏液清理干净,以防吸入呼吸道而发生吸入性肺炎。[3]

1.2.4产后护理

产后护理是指对胎膜早破产妇生产之后进行的系统性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方式主要是指导孕妇后期的喂奶工作,包括喂奶的时间、姿势以及喂奶量的指导。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新型的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采用t检验,然后利用X2进行检验,两组的结果具有差异性,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这100例胎膜早破孕妇经过详细周到的护理干预之后,均进行了正常的生产,由统计分析可知,其中有90例胎膜早破患者在分娩的时候选用的阴道正常分娩,其余的10例胎膜早破孕妇选用的是剖宫产方式。这100例胎膜早破孕妇经过护理之后进行生产,孕妇和新生儿均没有死亡现象,并且孕妇与新生儿均没有出现不良现象。孕妇出现胎膜早破现象虽然比较危险,但是经过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加以干预之后,仍然能够正常的进行生产活动,而且孕妇和胎儿均没有出现死亡现象。

3讨论

医疗护理人员应当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胎膜早破孕妇其进行护理干预,以此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孕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经过具体临床实践研究后,我们发现胎膜早破孕妇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是一种值得广发推广与应用的临床实践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干预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敏,零恒莉,雪丽霜.头位胎膜早破孕妇临产后体位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0):34-35.

新生儿护理首选措施篇8

方法: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我科住院6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所给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对于患儿监护人的健康教育。

结果:所有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明显减轻;临床体征也显著改善,肺部哮鸣音减弱或消失,住院时间缩短,患儿及监护人对疾病的认知度和自我管理显著提高。

结论:给予支气管哮喘患儿适宜的临床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措施可提高患儿临床疗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哮喘的复发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儿童护理干预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90-02

流行病学统计发现,我国14岁以下城市儿童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率为0.5%~2.0%,同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哮喘能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也给患儿家庭带来心理及经济的负担。目前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重在预防,而适宜的临床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措施对于儿童哮喘的一级防治尤为重要。本文总结我院对于儿童哮喘的护理工作的措施,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我科住院6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其中男36例,女26例,平均年龄(8.3±4.5)岁。入选标准符合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2003年版)中的诊断标准[1]。

2护理干预措施

2.1雾化吸入护理。目前雾化吸入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以及药物剂量小等优点。在患儿住院氧气雾化吸入时,护理人员应将氧气流量调至不小于6L/min,这样可以保证产生的气雾微粒能沉积于小气道和肺内[2]。在雾化吸入同时,用空掌在患儿背部反复轻拍,方向为由下至上,可以促进痰液排出。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可适当给予患儿静脉补液,保证足够水份的摄入,有利于痰液稀释并排出。

2.2心理护理。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儿童因喘憋会出现烦躁不安、害怕等不良心理情绪状态,同时家长也会造成烦躁、无措、紧张等心理反应。由于患儿适应能力较成人差,对家长的依赖感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年龄段不同予以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护理人员态度要热情和蔼,技术操作娴熟,消除患儿与家长的恐惧心理,使之保持平和心态和宽松环境,以赢得家长和患儿的信任感[3]。

2.3饮食及环境护理。由于哮喘患儿的呼吸道水分蒸发明显较多,因此要保证患儿的水分摄入,可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品的摄入,尤其是要避免容易诱发过敏的鱼虾、蟹、海鲜等食物。哮喘急性发作时,以流汁或半流汁食物为主。要注重病房的环境,要注意流通新鲜空气,病房的温度和湿度要调节到适宜程度;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防止灰尘飞扬[4]。

3健康教育

3.1入院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详细给予患儿及家长讲解哮喘相关的临床知识,如发病机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常规及预后等。可根据这些临床知识制作健康教育手册,发放给患儿家长。对哮喘用药的知识以及治疗疗程等进行简易的分析与交代[3]。

3.2住院健康教育。要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的雾化吸入方法,第一次的吸入过程时要仔细演示给患儿及家长学习,再由患儿及家长自己操作,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操作。要交代患儿及家属儿童哮喘的治疗的长期与持续性,即便缓解期也需要预防用药[2]。

3.3出院健康教育。要给患者制定适宜的家庭护理计划,要保证适当的活动和休息。要嘱咐患儿家属按时服药,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在出院前再次告知并演示雾化器的使用方法,并交代雾化器需要定期保养。要注重避免接触相关过敏物质,提高患儿的自控和减轻焦虑能力[5]。

4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相关临床相关护理措施,所有支气管哮喘住院患儿的临床症状,如: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改善显著;临床体征也显著改善,肺部哮鸣音减弱或消失,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患儿及监护人对疾病的认知度和自我管理显著提高,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5总结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防治要注重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相结合,其中给予患儿以适宜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护理要从雾化治疗、心理治疗以及饮食环境等多方面着手来整体护理干预,使得支气管哮喘儿童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患儿在入院、住院及出院后要给予健康教育,以积极预防或减少哮喘的发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2

[2]兰瑞芝,刘美丽.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雾化吸入及护理干预[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29-130

[3]徐永惠,后冬梅.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夜间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74-475

新生儿护理首选措施篇9

关键词小儿输液;输液外渗;原因;预防措施

在临床急救和治疗疾病时静脉输注液体在临床护理中都是属于一项重要的措施与手段。但是对于小儿患者来说,由于小儿疾病及生理的特殊性,静脉输注液体在儿科急救疾病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正是因为小儿护理的特殊性,液体外渗现象也是极为频繁,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理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及减少并发症,这需要引起我们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本文中我们将收集2011年5月~2012年3月期间74例静脉输液过程发生外渗现象患儿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主要选取2011年5月~2012年3月期间74例静脉输液过程发生外渗现象患儿临床护理资料。其中男52例,女孩22例,年龄为2.5月~12岁(平均为5.8岁);其中发生外渗部位:前臂14例,外渗部位头皮36例,内踝9例,足背部13例,其他部位4例。外渗的轻重程度:轻度34例,中度27例,重度13例(轻度:疼痛局限于注射部位,肿胀面积小于2cm;中度:疼痛难忍,肿胀面积约2~4cm;重度:肿胀面积大于4cm,皮肤颜色由苍白转变为暗红色)。

2输液外渗原因分析

2.1儿童性格年龄及生理特点

新生儿幼小,反应能力最差,头部静脉丰富,交错成网,管腔内无瓣膜,且血管内压力低,管腔幼稚,皮下脂肪薄,皮肤松弛,极易受到周围组织的牵拉,造成血管移动,导致钢针错位,形成外渗。

2.2药物和治疗因素

部分刺激性药物易导致液体外渗,如①高渗性液体、阳离子液体:50%葡萄糖、10%葡萄酸钙、20%甘露醇、10%氯化钾等;②高价营养液:脂肪乳、氨基酸等;③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④高pH值药物:11.2%乳酸钠、5%碳酸氢钠等。因药物因素导致输液外渗占总数的29%,比一般药物发生外渗的概率高60%。

2.3病情特点

①严重脱水、营养不良的患儿末梢循环较差,血管通透性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增高了外渗反应的发生率,也加重了其不良反应;②感染因素和静脉炎,由于微生物侵袭和各物理化学因素所引起的静脉炎,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加上抗生素的使用,引起局部组织炎性改变和坏死;③静脉压高的患儿,如心衰、静脉淤血、回流受阻等。

2.4穿刺部位

头皮静脉注射时,耳后静脉浅直,且显露清楚,但不方便观察,轻度的活动有导致外渗的可能性;选择眶上静脉输液,则因眼球的活动容易造成外渗;四肢和近关节处的静脉输液外渗的概率相对较高。

2.5护理因素

①护理工作者严格操作也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外渗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皮肤消毒范围大于胶带固定面积,棉签擦拭消毒液以免妨碍视线,导致穿刺错误,避免刺激性药物渗漏,产生无菌性炎症;②物理性损伤,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常规备皮,可能造成一些肉眼无法看见的机械损伤,表皮或毛囊损伤,即可能造成感染或输液外渗。

3护理干预措施

3.1操作技术要求

护士应当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规范的穿刺技术,仔细操作,严格按照护理操作制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切忌反复穿刺,避免进一步造成血管周围组织损伤,充血水肿等,同时也防止因局部肿胀产生渗漏现象。输液完毕,应快速拔针,针尖拔出皮肤时立即使用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出针部位,直至无出血点为止。切忌揉压,力度适中,防止皮下淤血及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3.2合理选择静脉针

对小儿的性格和生理特点,护理人员应首先评估患儿静脉血管的粗细、弹性及位置,尽可能地选择弹性好、直、粗且远离关节活动部位的血管,避开有炎症、瘢痕、硬结、皮肤病或血运差(如足背、内踝等)的部位穿刺,血管活性药物或渗透压高、有刺激性的药物输注,应尽量选择近端、较粗直的静脉穿刺,如肘静脉、头皮正中静脉、大隐静脉、颞浅静脉。

3.3妥善固定头皮钢针

新生儿护理首选措施篇10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舒适护理;护理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33-01

小儿肺炎为呼吸道的常见疾病,冬、春季节为常发疾病,若不能给予彻底治疗,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主要症状有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和气促等。因为小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没有得到较好的发育,且免疫功能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小儿很容易出现重症肺炎,为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以及缓解身体的不适[1]。可在治疗同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2月收治的73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护理,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评判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2月收治的73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为:0.8-6.2岁,平均年龄为:(1.6±0.7)岁,病程范围:3-14天,平均病程为:(7.2±0.7)天。对照组患者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为:0.6-6.7岁,平均年龄为:(1.8±0.5)岁,病程范围:2-15天,平均病程为:(7.3±0.6)天。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环境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必须保持良好的住院环境,每天早晨对病房给予彻底的打扫和消毒,并开窗通风,保持整洁的环境和清新空气。并对室内温度进行调整,在24℃左右,使患者身体有舒适的感觉。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有利于其得到充分的睡眠休息[2]。因为婴幼儿主要采用腹式呼吸,需使膈肌负担得到减轻。指导患者选择头高的侧卧位,若有呼吸困难或者腹胀等症状,要选择半卧位的姿势,可使分泌物得到较好的排泄。也可使患者经常进行的变换,也可抱起患者,防止过度哭闹,减少耗氧量,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1.2.2病情护理患者在最初需在监护室,进行心电监护和负压吸痰等,该疾病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缺氧,所以还要对患者进行面色、精神和生命体征的观察。若患者有缺氧症状要及时纠正,因为炎症会增加呼吸道的分泌物,因此可采取头罩或者面罩给氧,氧流量为每分钟3-5L,浓度为30%-50%[3]。并对患者进行输液速度的控制,若过快会有肺水肿或者心衰的情况。如果患者有持续高热,会造成呼吸困难,要进行相应的降温,对头部进行冷湿敷,或者用酒精对腋下等部位进行涂抹,使体温达到较好的下降。

1.2.3呼吸道护理因为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有较多的分泌物,而患者本身又不能对分泌物进行较好的清除,这就会导致起到阻塞的症状。可使用呼吸道的湿化和吸痰,使其保持通畅[4]。并给予相应的雾化吸入,治疗时要求患者选择半卧位或者坐位,当痰液下降黏稠度后,采取扣背等措施,使患者咳出痰液。婴幼儿即可选择一次性的吸痰管进行吸痰,避免过大的负压,导致黏液回流的症状。在吸痰过程中保持轻柔操作,控制好时间。并对吸痰的容器进行严格消毒。若患者呼吸道有严重的阻塞,首先进行吸氧再吸痰,防止气管痉挛等症状。

1.2.4身体护理在治疗期间给予健康饮食,指导家长为患者准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提供维生素、优质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坚持少吃多餐。因为患者的呼吸次数大幅增加,过多的水分散失和发热,要给予水分的及时补充。可增加果汁、米汤和牛奶等流质食物。若患者的缺氧症状较为严重,要首先禁食,当呼吸得到平稳恢复后再给予喂养。同时对患者进行体温的定时测量,若高于39摄氏度,则选择物理降温,并观察患者有无嗜睡、昏迷的症状,严重者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有39例患者,护理显效23例,护理有效14例,护理无效2例,护理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34例患者,护理显效12例,护理有效15例,护理无效7例,护理有效率为79.4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患者有严重的肺部和呼吸道症状,很容易出现缺氧和窒息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其中包括环境护理、病情护理、呼吸道护理和身体护理,使其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休养,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及时观察患者的身体症状,对不良现象给予干预措施,注重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做好痰液的清除。并给予体温、皮肤上的护理,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能够促进病情的缓解。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后得到79.41%的护理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身体症状较为严重,给予舒适护理后,明显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身体的舒适程度,为良好的护理模式,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刘娜,胡金萍,赵永红,张力群,张桂玲.小儿重症肺炎34例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3,24(17):136-137.

[2]温惠娟,李春娟,吴桂梅,林肖霞.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6):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