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与安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9:17

食品检测与安全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07文献标识码: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各种危及食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毒生姜”、“染色馒头”、“瘦肉精”和“地沟油”等恶性事件,给人们的健康与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分析食品安全监测现状与对策,对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食品安全检测的现状

1.1安全水平较低

虽然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食品检测的安全水平却比较低,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例如有些生产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化肥和农药等,造成农产品污染严重,给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安全隐患;有些小作坊违法进行食品的生产与加工,并在其中添加违禁的物质,造成食品有毒或者有害,严重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有些消费者缺乏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无法辨别或者不注意辨别有毒有害的食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危及到其自身安全;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新的添加剂未经过长期的风险监测,国家的检验方法又不太完善,如果冒然用于食品生产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1.2检测技术落后

食品安全的检测设备是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基础,但是很多食品安全的检测结构因资金短缺问题,无法及时更新检测设备,使得食品安全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同时,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包装材料、添加剂与加工工艺被研发出来,并用于食品的生产和包装等环节,不但使得食品中化学物质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而且有些新型的化学成分无法被现有的检测设备检测出来,无形中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1.3检测体系不完善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还不太完善,没有形成统一的检测标准,其原因为制定安全标准的管理部门较多,各部门多各行其是,没有进行有效地沟通,使得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存在标准不一、相互矛盾和重复等问题,让执法部门在工作中无所适从。同时,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中定性指标较多,而定量指标较少,使得食品检测工作的操作性较差,部分企业利用检测标准和法律法规中的漏洞进行违法经营,这样既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又影响了食品行业的整体形象。

1.4安全检测监管不力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主管部门不但需要承担起推动食品行业发展的责任,而且需要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进行监管,在职能上扮演着“裁判”和“运动员”的双重对立性角色,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无法完全做到公正。同时,食品生产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食品安全检测的任务繁重,主管部门受到检测设备、检测技术和检测人员等方面的制约,在监管方面难免存在疏忽和漏洞,从而给违规企业以可乘之机。

2.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的对策

2.1增强企业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保障食品安全的工作不仅任重而道远,而且涉及很多领域与行业。因此,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做好食品安全重要性与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工作,增强企业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首先,政府需要积极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让企业认识到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违规生产和销售有毒有害产品需要承担的严重后果,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做到依法经营,承担起企业应付的社会责任,不因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做出违法违规的行为。其次,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电台与宣传栏等各种渠道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让消费者学会识别有毒有害的食品,并向消费者公布维权方法与维权方式,在提高消费者的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同时,让消费者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中,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可以采取合理的手段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保护自身的生命健康。最后,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食品安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做到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并与广大媒体进行沟通,将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在保证消费者知情权的基础上,引导消费者正确看待与处理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从而保障社会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2.2注重更新检测设备与技术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增加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帮助其及时更新检测设备与合理配置检测的精密仪器,充实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力量,加快对检测设备与检测手段的完善步伐,增加食品安全检测的项目,逐步实现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标准化、速测化与便携化。其次,食品安全监测机构需要加大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水平,掌握食品中添加剂、农药、违禁化学品、植物冰原与生物毒素的快速检测技术,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现代生物学等检测技术,保证食品安全检测的质量。最后,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需要引进高素质的检验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提高检测队伍的整体水平与食品检测质量。同时,检测结构需要对现有的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鼓励其自学或者以半脱产方式到高校深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与专业检测水平,更好地胜任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保证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3健全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

首先,原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已经无法完全解决食品安全检测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政府需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完善。例如2014年5月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中修订了如下内容:加大对食品安全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重视婴幼儿的配方食品安全;对食品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行为进行规范;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方式进行创新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修订措施,对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进行了完善,确保食品安全处于全程监控中。其次,政府主管部门需要统一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在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中,卫生、检疫检验、工商、食品监督和农业等各部门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对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进行确认与统一,消除其中存在的矛盾、重复和交叉等问题,使执法部门在工作中不会陷入到标准不一的困境中。最后,政府主管部门需要注重农产品认证体系的建设工作,如HaCCp体系认证和Gmp体系认证等,将无公害的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等认证工作纳入到规范化与法制化的轨道中,并从法律层面明确认证的地位,保障合法企业的正当权益与经济利益,让消费者可以通过认证标识采购安全食品。

2.4引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裁判”和“运动员”的职能分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适当放开食品安全的检测范围与权限,让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参与到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由于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与市场化经营手段,依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食品安全检测项目与检测范围,有着高效、专业和独立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将会承担重任。同时,为了保证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做到公平客观,以及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加大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结语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政府监管部门只有正视食品安全检测的现状,并做好增强企业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注重更新检测设备与技术、完善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和引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等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为社会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进一步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在.食品安全检测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4(11):62-65.

[2]吴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和发展探究[J].北京农业,2015(9):280.

[3]李春飞.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及对策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5(18):62.

[4]廖新艳,赵龙.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技视界,2015(25):323+331.

食品检测与安全篇2

【关键词】三线城市;食品安全;检验与检测体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07-01

在新的一轮政府机构大改革的趋势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开始对工商、食品药品以及质量监督部门实施归属地化的管理,三线城市的政府完成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建立一个系统的、高效的、可靠的食品安全检验与检测体系。三线城市的食品安全检验与检测机构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防止食品安全的风险发生、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以及促进食品产业链的稳定健康发展不容忽视。

一、食品安全检验与检测体系的现状

三线城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模式,整个食物链中包含了生产厂地的环境评价、初级的农产品、食品的生产加工等等,基本上都能满足三线城市的政府监管以及食品的生产、流通、加工以及进出口的食品安全检验与检测要求。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食品监管的各个部门独立行使职能;食品检验检测结果运用各部门没有共享;检验与检测设备陈旧;食品安全的标准不统一。最后出现了“空、乱、散、低”现象:空指的是进行综合协调的检验与检测机构出现空缺;乱指的是检验与检测执行的标准不一样;散指的是检验与检测的资源分散;低指的是整体检验与检测水平比较低。

二、食品安全检验与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检验、检测标准不统一

三线城市的各个部门之间的食品检验与检测机构把握检验与检测标准的尺度有一定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检验与检测体系功能的发挥。例如:2001年,卫生部对全国的植物油以及粮食等食品中添加的添加剂进行了调查,公布的检验结果显示:食品卫生检测合格率可以达到88.6%;但是质检总局对全国面、酱油、米、油、醋等五大类食品质量的抽样检查发现:出厂产品中大约有64%的检验检测结果显示不合格,甚至存在25%的生产厂家没有执行相关标准。

(二)检测、检验专业性工作人员短缺

对三线城市的食品安全检验与检测工作执行人员的素质进行分析可见: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很少,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则少之又少;有一些食品检验与检测的工作人员并不是本专业人员,只能进行一些普通的检验项目,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能完成。所以,如今三线城市检验与检测机构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专业人才短缺。

(三)检测、检验水平落后

对三线城市的检验与检测设备以及装备进行调查发现:很多部门的检测设备都是90年代采购的,甚至有的是80年代的,相比而言质监、食品药品部门好一点,配备了一些精密、先进、前沿的设备。政府对这一部分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检验与检测设备不能及时更新,也就间接造成了一部分食品安全指标精打达不到、甚至不能检测。三线城市的食品检测机构开展的检测范围窄、项目少,所以很大一部分的检测结果只能作为数据参考,所以检测机构缺乏权威性和法定性。

(四)检验、检测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

对三线城市的部门分布查看后发现:如今三线城市的食品安全检验与检测机构中社会中介机构几乎没有介入,主要分布在检验检疫、农业、卫生以及质检等部门;还存在一个部门下边设立多个检测机构的现象。各个检测部门隶属的检测机构缺乏沟通,自己忙自己的事情。所以,当食品安全应急事件发生需要进行检验检测时,各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性、相互推诿。

三、完善食品安全检验与检测体系的建议

(一)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检验与检测机构是检验技术的载体,对机构设置进行调整的时候的原则是:合理、科学、节约,布局要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三线城市人口的数量、需求量等等,同时考虑城市区域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长远的发展需要。首先要满足城市基本功能,其次要体现出智能化、标准化以及人性化的特点,要对各检测职能部门的检测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从而构建一个“以市作为检测中心统筹完成组织管理、各个检验机构作为执行主体完成食品检验与检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独立检测室作为最基础保障”的三层检验与检测体系。

(二)各部门层次分明

建立三线城市食品安全检验与检测中心,该中心作为由政府主管的食品检验与检测机构,需要承担的职责主要有:组织工作人员定期编制检验检测计划,并参与食品安全检验与检测的经费预算;组织落实政府临时确定的专项的或者特殊的监检验检测计划,并分配与之有关抽检任务;对公共检验与检测机构的原资源进行备案管理,并科学配置、合理使用现有资源以及新增资源;维护检验检测网络系统,并对重大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信息进行审核;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以及检验检测方面的业务研究。与其他监管部门积极配合做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监督指导工作。

(三)明确各部门职责

国务院相关规定有明确的要求,即:要严格遵守一个监管环节全部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分段监管、辅以品种监管,从而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三线城市的食品安全检验与检测机构是完成食品安全检验与检测的技术支撑,所以也要严格遵循这一原则,要把分段检测作为主要检测手段、辅以品种检测手段,只有品种检测与分段检测两者结合工作才能更好的保证食品安全。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三线城市政府一定要组织好整个城市食品检验与检测体系建设的管理工作,首先应该为食品检验的实验室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其次要对三线城市的政府确定的检测机构进行审查,再次要验证各个质检机构是否具备检测范围内的重要检测项目的检测能力,然后安排好检验与检测标准、技术以及方法的更新、交流,最后一定要协调好各个检测机构应对突发事件以及突出问题的检验与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商食品安全网.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该如何完善[eB/oL].(2008-03-20)[011-1125].

食品检测与安全篇3

关键词:探究式;通识教育;食品安全;微型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27-03

一、引言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识教育领域越来越关注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并养成自主不断地拓展认识领域的习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配合传统和现代的科学实践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改善教学质量有明显作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解决方案。例如,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和谐,但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农业不适当操作、加工储藏不规范、微生物侵入食品供应链等引发的食品安全重大问题时有发生。

二、构建“探究式”通识教育的兴趣元素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在当今“应试”教育体系下,如果所支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不太高的情况下,当学生认识到某一处知识体系的实践能够对身边的人群产生影响,而且周围人群的反馈同时存在迫使其进一步提高实践水平、拓展知识体系的客观要求时,这种兴趣才有可能成为“探究式”学习的根本原因,才有可能获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普遍认同,进而促进“探究式”学习不断发展。因此,“探究式”通识教育的兴趣元素必须构建在与实际问题紧密相关,通过一定的先进技术手段能够实现,且耗时较少的探究实践基础之上。本文构建的快速食品安全检测微型平台就是针对上述基础设计的检测主题。

(一)食源性病源微生物检测

据卫生部2011年度全国食物中毒报告统计,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89起,中毒8324人,死亡137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9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2起。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1.27%和61.67%,主要是由于食品储存、加工环节操作不当导致食品变质或受污染。由病源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中,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病毒、真菌。常见的致病细菌有沙门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菌属、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霍乱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本文设计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微型平台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同时检测上述10种细菌是否存在于食品当中,可从“探究式”学习的角度解决监控细菌性污染食品这一实际问题,从而较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原始学习兴趣。

(二)“地沟油”毒性物质检测

“地沟油”对于人体最大的危害主要是其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真菌毒素,至今已发现B1、B2、G1、G2、m1、m2、p1、Q1、H1、Gm、B2a、G2a及毒醇等20余种结构类似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性、毒性最强。黄曲霉毒素不但存在于“地沟油”中,即使一些直接以豆类、花生为原材料生产的植物性油脂中,如果粮食原材料储藏、运输不当,生产的植物油脂同样有可能会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因此鉴定油脂中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B1对于监控有害“地沟油”是否进入人类食品供应链,或者购买的调和油、花生油等常见植物油脂是否具有潜在的致癌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微型平台利用“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能够快速检测油脂中黄曲霉毒素B1,可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其所能获得的油脂中的毒性物质,从而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三、构建“探究式”通识教育的专业深度

(一)生物芯片技术

该技术利用分子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原理,在厘米见方的芯片上集成成千上万与生命相关的信息分子,甚至将生命科学领域中不连续的分析过程微缩在硅芯片或玻璃芯片表面,从而形成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有机小分子、核酸、蛋白、细胞及其他生物组分准确、快速、高通量的测试与分析。由于该技术可以将极其大量的探针同时固定于支持物上,从而实现一次性对大量生物分子的检测分析,解决了传统核酸、免疫印迹杂交技术操作复杂、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自动化程度低、低通量等不足,是“高通量”、“快速检测”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的最前沿研究热点之一。按照芯片上固化的生物材料的不同,可以将生物芯片划分为基因芯片、多肽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和组织芯片等。生物芯片技术可用于Dna序列鉴定、基因差异性表达检测、突变点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等,广泛应用于遗传病、传染病检测、癌症等多种疾病的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本文涉及的生物芯片为基因芯片检测,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后,不仅可以理解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更能直接利用该技术监控周围“食源”性致病细菌的潜在危害,从而积极探索该领域的专业知识体系(图1),甚至独立开发新的应用芯片。

(二)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colloidalgoldimmunochromatographicassay,简称iCG)是近几年在国内外兴起的一种固相标记免疫鉴定技术,主要是在纸层析基础上,将胶体金作为示踪标记物,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相互作用,对目的蛋白(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从而达到对其定性、定量的检测目的。氯金酸在还原剂(如白磷,枸橼酸钠,鞣酸,抗坏血酸)的作用下,可以聚合成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在静电作用下成为稳定的胶体体系,成为胶体金。胶体金所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或其他有机分子)的正电荷基团静电结合,从而可以与酶、抗生素、激素、糖蛋白等多种物质进行非共价结合。胶体金具有的一些物理特性,如高电子密度、颗粒大小、颜色反应等,使胶体金标记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的原理是:将特异性的有机小分子抗原藕联BSa后以条带状固定在膜上,胶体金标记试剂(金标记抗体)吸附在结合垫上;当待检样本加到试纸条一端的加样孔后,通过毛细作用向前移动,与溶解在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试剂发生反应后,继续沿着试纸条向前移动,当遇到固定有小分子抗原藕联BSa的条带后,膜上固定的有机小分子将和待检样本中的目的小分子竞争结合胶体金标记的抗体,从而在检测带上显现出颜色,从而实现特异性的免疫检测。该法使用十分方便,但是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多(图2),其操作流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胶体金的制备,胶体金的标记,胶体金标记后的纯化,试纸条的组装等,但是其核心关键技术是相应抗体的获得。因此,在专业拓展上,可适当引入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而这一技术可涵盖大部分的分子生物学核心技术,有利于学生从通识教育领域向专业领域主动深化,培养浓厚的科学兴趣。

四、构建“探究式”通识教育的实践手段

(一)生物芯片实验方法

生物芯片检测食源性微生物的主要技术路线如图3所示,其主要技术原理为:利用已有的待检测微生物的基因组序列信息,特别是更为完整的16srRna基因序列数据库,分析各种微生物的特异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探针并预先固定到生物芯片的相应位置上(图4a)。同时根据侧翼的共同序列部分设计通用引物,并事先在引物的5′端标记生物素(Biotin)。标记完成后的pCR产物变性后与芯片上相匹配的探针序列发生杂交,在杂交后生物素与链亲和素-碱性磷酸酶复合物(Stripavitin-ap)反应,生成新的复合物:Biotin-Stripavitin-ap,后者发生如下的显色反应从而得到识别(图4B、C):

Biotin-Stripavitin-ap+BCi-pBCi-oH+pi(pH7.5)

BCi-oH+nBt蓝紫色沉淀

式中:BCip代表5溴-4氯-3吲哚磷酸;nBt代表硝基四氮唑蓝。

生物芯片检测过程较为复杂,本文所述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不需复杂仪器,其中的pCR实践内容除可用专业的pCR仪器完成外,利用简单的恒温箱或水浴锅,配合微型平台内提供特殊的酶,也可在恒温中进行等温pCR扩增。芯片杂交显色步骤也只需一般的恒温箱就能实现(在室外,温度计配合温水就可以实施)。生物芯片这一最具前沿的生物科学现代技术,可通过微型平台向各类学生展示它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并深入拓展学生的通识领域和通识深度。

(二)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方法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试纸条由样品垫(吸水纸)、吸水玻璃纤维、硝酸纤维素膜、余液吸收垫(吸水纸)、底板(塑胶板)纸四部分组成。作为样品垫的吸水纸剪切为长宽均为0.7×0.5cm的长方形小片。余液吸收垫(吸水纸)剪切为长1.5cm,宽0.5cm的矩形小条。将样品垫、吸水玻璃纤维、硝酸纤维素膜和余液吸收垫依次粘贴于5.0cm×0.5cm塑胶板表面制成金标-aFB1免疫层析试纸,除硝酸纤维素膜和余液吸收垫重叠区为3mm外,吸水玻璃纤维和样品垫及硝酸纤维素膜的重叠区均为2mm,试纸条组装后,套上塑料外壳,分别用含有黄曲霉毒素B1、m1以及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溶液,浓度分别为0、10、30(ng/ml),进行特异性检测,典型实验结果如图5。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试纸结合了义务教育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三者完美的统一成为现代医学快速诊断、食品快速检测的“金标”试剂的核心基础,而正是这一技术基础广泛的应用,使其成为学生最直接的可操作的通识媒介。

五、结语

“开放性”实验是本文食品安全检测微型平台的灵魂,在提供食源性微生物基因芯片检测的同时,微型平台内还提供空白基因芯片试剂,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制作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低通量生物芯片,例如人体癌症Snp突变芯片,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芯片等;在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方法中,提供了空白的试纸条组装原材料,使用者可制备检测瘦肉精,农药残留的金标试纸条。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探究式”通识教育微型平台上,学生可不拘泥于课堂实验时空的限制,通过平台拓展,既能满足学生通识教育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012年12月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食品快速检测的“探究式”通识教育设计经非生物学、化学专业的大一本科生试用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实践操作检测食品安全的反应良好。通过实践,既能协助学生进行“探究式”生物学通识学习,获得相关食品安全知识,也能深入了解生物工程学科专业体系,并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深入了解,而且所花费的时间不多,对其自身专业学习不构成影响。因此,本课题组还将进一步推广基于食品快速检测的“探究式”通识教育到中学教育中,以便更好地为中学通识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e.J.VanLoo.FoodSafetyandorganicmeats[J].annualReview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2012,3:203-225.

食品检测与安全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科学监管;预警体系;信息化;数字监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1.044

[中图分类号]C931.2;tS20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1-0074-03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损害了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给整个社会的食品消费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如“2011年的塑化剂和瘦肉精”、“2010年的地沟油和毒豇豆”“2008年的三鹿奶粉”、“2006年的苏丹红鸭蛋”、“2005年的甲醛啤酒”、“2004年的阜阳劣质奶粉”、“2003年金华农药毒火腿”。这些事件警示着人们,食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现有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值得重新审视和探讨。以河北省质监系统肩负的食品生产环节为研究对象,探讨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完善监管手段,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预警防范体系,在食品生产环节充分行使职权,实现对食品生产环节的全局掌控,有效降低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严峻课题。

1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是实现科学监管的基础

质监部门有别于其他的执法机关,就在于它是一个“以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的部门。若基础不清,数据不准,或者搞一堆不能说清问题的“死数据”,导致监管部门不能动态地说清食品安全状况,就无法实现科学监管。准确可靠的数据是我们实现科学监管最基础,最基本的支撑力量,也是我们制定法律法规、条例制度、政策标准、规划计划和综合决策的依据。

2009年河北省质监局以战略的眼光和高度适时启动并完成了河北省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以省食品检验院为龙头,以10个市级食品检测中心为骨干,以32个县级食品检测中心为补充的全省食品检验新格局。全省的食品检验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统一规范和提高。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长期以来,全省食品检验机构欠账较多,各自为战,画地为牢。工作上存在着管理缺位、体制不顺、反应不灵、信息不畅、数据不准、能力不足、资金匮乏、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困扰着食品检测正常的开展。改变食品检测工作严重滞后的状况,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国家重视食品安全的历史性机遇,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整体能力,加强食品检测技术执法和技术监督,提高食品检测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切实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格局。

1.1创新食品检测管理体制

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和预警体系,是为顺利完成食品安全定期检验、专项监督性检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和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专项调查性检验任务而建立的一套先进的,完整的和符合河北实际的食品检测的法规制度、业务管理、技术装备、技术标准和人才保障体系。河北省应着力建设适应“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和食品安全监管所需要的现代化食品安全检测和预警体系,必须创新和理顺食品检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的食品检测管理体系。

(1)理顺河北省食品检测的统一监督管理关系,加强质监系统内部的食品检测管理。研究制定食品检测事业发展战略,拟订食品检测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理顺省局和地方、质监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检测关系,研究解决食品检测事业发展人、财、物保障问题等。

(2)省局授权省食品检验院履行食品检测技术管理职能,提高检测技术支撑和技术抓“总”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市、县食品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省级站食品检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品安全应急检测能力,科学评价全省的食品安全质量状况,真正成为全省食品检测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全省检测网中心和培训中心,成为全省顶尖的食品检测权威机构。

(3)为了强化食品检测工作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管理,保障食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及时性,可以实行食品检验机构在业务上的垂直管理,如省食品检验院对市、县食品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省级站实行以省食品院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甚至可以实行食品检验机构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模式。

1.2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

实践证明,食品安全检测网络是实施食品检测的有效组织形式和载体。目前,河北省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的三级构架已经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

(1)食品安全检测网络还不健全。①现有的县级食品检测中心还需要认真优化梳理,更新调整,明确检测项目和覆盖区域;②重点监管行业和重点大型企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尚未纳入食品检测网络运行;③我们建设的三级食品检测网络只局限于质监系统内部,尚未建立各有关部门所属食品检测实验室参加的真正意义上的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网络。

(2)食品安全检测经费严重不足。《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质监等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为落实《食品安全法》这一规定,各地质监部门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检验经费问题,一方面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目前食品检验经费的保障基本都没有纳入各级政府的常态化年度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3)为了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食品安全检测网络的重点建设任务应着力于优化调整和补充完善省内各级各类食品检测机构,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同时为掌握我省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其变化、了解潜在性风险因子、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有效预警与应急检测作准备。

1.3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是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目标的重要手段。本着“强化省级、配强市级、加强县级”的原则,通过加快实施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尽快启动“十二五”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全面加强和完善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保障性检测和超前预警性检测能力,需要重点形成以下与体系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技术装备能力:①加强我省43个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装备的保障性能力建设,提升说清我省食品安全状况的能力;②对重点监管行业和重点大型企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提出确实能实现“出厂检验”的技术装备要求,提升企业自身的检测能力;③全面提升与食品相关的省级站的能力建设要求;④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品突发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装备能力,提升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检测响应能力;⑤加强快速检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快速检测在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管中的应用;⑥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与统计信息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信息化能力水平等。

1.4强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食品安全检测人才与队伍是决定能否建成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真正发挥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作用的关键所在。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必须率先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以准确定位、合理投入为基础,改革创新检测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养骨干人才,形成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精神奋发的专业化食品安全检测队伍。

1.5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质量监督与管理

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质量是食品检测工作的生命线。数据可靠是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建设目标,必须全面加强检测数据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2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有效手段

食品企业多,监管人员少是河北省的现状,这一现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目前,国家和省政府不会给予质监系统更多的资源和政策上的倾斜,但社会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敏感,基本上是处于“零容忍”的状态。这些使得质监系统只能迎难而上,努力探索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实现对食品企业的“强制性”监管,让企业的生产状态真正处于质监系统的“全程监控”之下,同时让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检测人员在网格内也真正做到“尽职尽责”,只有这样才能把发生食品安全风险的机会降到最低。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在全省构建科学的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了可能。

2.1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设基础和功能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基于利用国内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视频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集成的软硬件产品而开发设计,借助数据和视频的远程传输实现对食品企业、食品检测实验室、基层监管工作的实时监控,同时能对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汇总和分析,真正实现既能说清我省的食品安全(生产、检测、监管)状况,又能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超前预警的功能。具体地说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

(1)在局食品安全“数字监管”中心或任意一间办公室,都可随时随地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远程监控和指挥。

(2)运用河北省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面掌控我省(市、县)食品企业、检测机构、基层监管局等的布局和其他信息。

(3)可对食品企业的生产线、原料库、成品库、实验室等关键部位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功能。

(4)可对食品企业的基本信息、生产设备、检测仪器、质管人员、原材料、包装材料、添加剂、生产报表、产品(成品)信息、日常巡查、监督抽查、不合格品、委托检测、行政处罚和生产许可等企业的信息实时进行动态数据查询的功能。

(5)可对食品企业实验室重点仪器的使用情况和进出厂检验数据进行专项查询功能。

(6)可对食品检验机构的实验室设备和数据进行实时查询的功能。

(7)可对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状况进行查询和指导的功能。

(8)可对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并能按照各种条件要求进行汇总、报表、分析和预警的功能。

(9)可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应急指挥和决策处理的功能。

2.2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组成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2.2.1设在在各级质监局的食品安全“数字监管”中心

主要是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实现对食品企业、食品检测机构、基层监管局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可对被监控服务器上自动保存的数据资料、视频资料等数据进行调用、查询、汇总、预警和指挥。监管中心一般设有独立办公室和人员,并配备安装监控系统专用软件的计算机组、服务器、监控液晶大屏幕等组成。监管中心必要时可配备机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和专用笔记本电脑,使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随时随地通过密钥无线上网以掌控食品安全的动态和随时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数字监管”中心专用软件基于河北省的电子地图(GiS)综合平台,配合使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开发为质监局(省、市、县)三级版本和企业使用版本,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实现自上而下的逐级监督,中心监控软件应开发出以下子系统。

(1)食品企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

(2)食品安全生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3)食品企业实验室监督管理系统

(4)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监督管理系统

(5)食品企业日常监管信息动态查询和指挥系统

(6)食品安全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

(7)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

(8)食品安全事故信息举报系统

(9)食品安全风险因子数据库

2.2.2安装在终端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等硬件设备

主要实现对食品企业关键部位(生产关键控制点、实验室、原料库、成品库)、检测机构、基层监管数据库等进行实时数据和视频图像的采集。一般有视频摄像头、实验室数据采集终端、数据和视频服务器等。

2.3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符合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科技兴检”战略,是省局提出的质检机构和信息化同步提升强有力的抓手。该系统的建设是省局实现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长效工作机制的深入探索和必要补充。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成势必对某些企业的生产行为起到明显的警戒作用,有利于企业自律和更加自觉地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对食品检验机构和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勤政尽责”起到督促作用。系统的应用将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预警、处置和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是一项“惠企”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政府工程,该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将开创并引领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3对构建食品安全科学监管体系的其他思考

(1)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和河北省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我省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基础和手段,是新形势下保障全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的两把金钥匙。体系和系统的建设可能会触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做好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经费预算和动员部署尤为重要。可先在重点区域或对重点产品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在全省推广。项目的建设也可分期安排工程,先易后难,逐步完善,最终建成一个覆盖全省,三级(省、市、县)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在建设过程中,可根据企业规模、食品种类、风险程度和控制能力等综合因素对我省食品企业进行分级监管,全省食品企业可分为三级即省控企业、市控企业和县控企业。这样既能引导我们省、市两级的监管力量靠前监管,又能补充和带动基层监管力量,同时让他们既成为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成为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使得体系和系统的建设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在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和河北省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以探索监管和检验工作的一体化运作,既可以解决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又能把监管和检验融为一体,起到相互补充和促进的作用,真正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强大合力。

食品检测与安全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市场

中图分类号:tS7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45-01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食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影响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尤其是近几年来是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使食品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同时市场上依旧频频出现一些安全事件,主要是因为一些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存在一些疏漏和问题。该文通过对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现况的研究,检测深度不足的原因总结如下。

1.1食品检测标准的滞后

检测标准落后,监测机制不完善,如苏丹红事件出现后,我国才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规制,可见法制对食品安全的保护做的并不完善,让打法律球的无良商家有机可乘。所以,致力于完善食品安全保护的法制机制,也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任务。加之深入研究市场,制定相关技术措施,来提高食品检测的效果。

1.2食品检测方法的缺失

我国食品检测方面还存在不够精准、技术方法缺失等问题,如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含双氧水、膨胀剂等有害物质的产品,没有更好的方法,更快更精准地去发现他们,将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留下了许多隐患。

所以,研究更有效的食品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3食品检测范围过小

随着食品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近些年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农产品安全检测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分析了化学药品、肥料残余等物质的含量。但在成品中一些激素和激素衍生物等的检测工作却有一些欠缺,其体现了食品安全监测中还存在检测范围过小的问题。检测范围的不足,会直接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发生;检测范围上的疏漏,也无法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利益。所以,检测范围的广度问题,研究方面的不足,把握程度有所缺失,也是食品检测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现阶段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有效规范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商业行为,提升了我国的食品安全。但由于自身发展的时间较短,对于食品检测工作缺乏相应的经验,在食品质量检测的实际操作中涌现诸多问题。因此就需要不断提升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深度与水平,通过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开发,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

2.1天然毒素检测技术

天然毒素检测技术主要是针对黄曲霉等毒素,由于在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在发展的早期对于黄曲霉等有毒物质的检测不够科学,不能满足检测的实际需求,加之其技术流程过于复杂,成本投入过高,检测结果准确性不足,使得我国传统的天然毒素检测技术发展水平受到严重制约。随着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将酶联免疫技术引入到黄曲霉等天然毒素的检测流程之中,酶联免疫技术能够有效的将食物中存在的黄曲霉等天然毒素高效的分离出来。但是从实际检测见过来看,虽然我国将酶联免疫技术引入到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中,但是由于现阶段的生物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并不能有效地与食品中绝大多数天然毒素产生反应,得出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

2.2药物残留检测技术

为了减少蔬菜、粮食作物的病虫害,提升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我国现阶段的粮食生产环节大规模的使用抗真菌药物,虽然有效的降低了病虫害对食物生产所带来的危害,但是抗真菌物的滥用,使得药物残留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又一大问题。因此对于食物中抗真菌药物残留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食物中抗真菌药物残留检测技术主要有摘定法、波谱法、免疫分析法、生物测定法等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抗真菌药物残留进行科学的检测。从其营养成分与有害物质的种类方面对使用抗真菌药物的食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加之相食品质量检测设备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为波谱法、免疫分析法以及生物测定等检测方式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2.3转基金食品的检测技术

虽然转基因食品看似健康,但尚未得到明确的科学验证,这就要求在食品检测中,注重对其的质量检测,此时通常采用的是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分析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实时荧光检测技术应运而生,攻克了以往的检测瓶颈,而且当下处于研究中的检测试剂会为转基因食品质量检测工作带来新的契机。概括的讲,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距理想的检测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空白和不足,如膨松剂、甲醛、双氧水等原料检测技术匮乏,超痕量分析技术缺失,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不足,快速筛选、检测技术滞后、精度差等,严重制约着食品质量检验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为社会输送安全放心食品,故不仅要注重创新检测方法,研发检测技术,也要以完善的食品检测体系为重要保障。

2.4有机物检测

工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使食品中的有机物含量和浓度成为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食品可以采用清洗和浸泡的方式降低有机物的含量,但是不会完全消除食品中的有机物,所以在进行食品质量检测时,需要对有机物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目前,食品质量检测中有机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有机物痕量检测和超痕量检测,能够实现对二英、氯丙醇、多氯联苯等物质的检测。

3小结

食品质量检测部门应基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和手段,予以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切实掌握更多先进而高效的检测技术,以此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以此为公众享受食品严把质量关。这就要求其致力于简化检测准备,快速筛选样品,节约检测时间,提高检测精度,即大力发展快检技术,如选择试粉、干燥纸片等用于改进培养基,采用便携式光度计、色谱仪等先进的分析仪器,借助分光光度计法用于快速测定农药残留,通过微波溶样技术快速检测食品金属污染物,利用免疫亲和柱法便捷、精确测定黄曲霉素,借助特定试纸检测金属元素等,均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而且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已经走入了开发试验阶段。

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永不过时的话题,食品作为一个人生存的基础条件,其安全是切身关乎人民群众的事情,也是需要广泛关注的问题。所以,人们对食品检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食品检测部门着力于监控食品安全,保障为公众提供健康、放心的食物。

参考文献:

食品检测与安全篇6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安全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tS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37-02

一个国家在食品检验方面的水准,直接影响了该国人民的健康安全,并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性。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统一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来完善我国的食品检验市场。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国务院已经颁布了更多法规及标准,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在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方面做出了全面的规定。我们应以国务院要求为核心,并优化社会资源,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1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概况

在多年的发展之后,我国根据各类行业的性质,已经建立了多套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从事这些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检验机构高达八千多家,目前,仅仅在农业部门就已经发展了十三家部级质量检测中心,四百多家农业食品部级质量检测中心等等,分别设置在我国三十一个省内。除此之外,我国卫生部也分别从部级、省级、市级三个层面建立了近达三千五百多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00年后多项资金启动下,我国卫生部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工作,其中涵盖了食品污染物检测及食品疾病检测两大部分,商务部门也初步起草了食品批发市场的安全检测体系方案,在各类食品生产场地及经营场地,统一建立了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并在年销售额超出两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建立了农产品快速检测仪器及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我国工商部门为了更好地实施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配套了流动检测车辆、快速检测仪器等先进设备,来辅助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更有效地运行。由于近几年来政府职能的变化,我国食品检测工作基本上实现了政府与事业单位分开监管,甚至实现了企业化管理,这样极大程度地方便了经费的支出及预算工作。

2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检验工作中有待完善的部分

2.1食品检测方式不科学

从食品安全监督方式的角度来看,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例行检测体系,从全方面范围内开展食品检测工作。由于资源有限,目前我国在食品检测工作方面所使用的检测方式较为传统,最多使用的是突击式抽查,突击式抽查方式并不能全面杜绝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长期这样下去,很容易导致有害食品遍布市场。除此之外,我国现在市场准入检测所使用的花费大部分都是由食品制造商自行承担,很多厂商为了降低费用,使用各种非法手段,这样极大地影响了政府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

2.2自我检测存在弊端

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方面应有效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目前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结构看来,我国大部分食品检测行为均为自我检测,而专业机构检测及政府例行检测则充当辅助角色。现阶段,我国主要采取以政府强制检测为主的检测方式,食品生产企业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还有待提高。甚至还有不少食品生产厂商为了赢得更高的利润,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百分之八十的食品生产企业布局诶自我检测能力,在食品面向市场之前,并没有通过合格的检验。我们必须直视现状,并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3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措施

3.1构建食品检测检验网路

在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构建工作过程中,最核心的任务便是进行政府部的门执法的检验检测机构的革新。各级别行政执法检验机构必须建立一套以保障食品安全为宗旨的体系,并与政府部门的职能相匹配,满足食品从田地到餐桌的全过程检测与管理需求,为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监督工作提供技术性支持。除此之外,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及规定对食品进行检测,各个部门做好与自己负责的工作环节,做到合理分工,尽量减少重复检测,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检验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

3.2建立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评价及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

政府应统一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评价制度,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运营资质进行统一评价,并制定相关标准来规范目前的认定资格及认定条件。除此之外,我国相关食品安全监督机构也应该组织在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生产厂商进行资质认定,评价是否合格合法。

3.3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测工作

我国在完善食品检测机构体系的同时,必须确保各级各部门检测中心之间的资源及信息得到有效共享。其中,最常用的方式便是将现有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所获取的检测信息及资源进行整合,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库,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食品检测信息交流平台,其中包含了食品检验的技术标准、检验标准、合格食品生产厂商名录、技术设备等数据,并利用网络等方式进行实施监督管控,确保平台所的消息正确、合法。各级食品检验机构部门都可以通过登入该平台,查询到想获取的信息。

这种食品检测信息共享平台的开通,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大大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及质量。应按照各级部门的工作职能进行明确分工,以此来提高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减少各部门之间的重复检测工作。在已有的全国食品检验检测资及源信息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评价,并确认其是否拥有相关资质,并将合格机构名单共享到平台中,以便其他检测部门进行查询利用。

4结语

综上可知,要想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必须进一步保证我国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减轻各级食品检验检测部门的工作负担,建立有效的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并最大程度利用我国已有的检测资源,减少检测部门的重复性工作,提高检测工作效率。相信在这种全新的机制下面,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可以得到很快的完善,并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锡文.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郭晓,张晓川.中国食品发展现状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1:93~96.

[3]田书敏.食品检测技术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0(2):59~61.

食品检测与安全篇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一国的稳定与安全。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政府部门和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保证食品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食品检测技术在这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果没有新技术特别是食品检测技术的新突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大部分规模比较小,而且很分散,企业的法治和自律意识很弱,再加上消费人群非常庞大,而且销售渠道比较多,很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是环保因素,另一方面是生产条件的客观因素,此外,大多数还是由于农药、兽药、添加剂等物品的违规滥用。所以仅仅通过实验室进行检测,很难做到及时、快速地从源头上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监控,因此,提高食品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食品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1、检测技术比较落后

目前,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以及科研条件比较好单位,其食品检测方面能够掌握国际食品检测的新技术.但是在许多落后地区由于食品检测设备比较陈旧,检测技术相对较为落后,造成食品检测的数值误差比较大。也有的偏远地区甚至没有相关的检测机构,从而导致我国的整体食品检测技术较为落后。对农药残留、化学物质含量等食品检测能力无法满足需求.造成食品安全检测存在较大的缺陷。

2、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

由于我国的相关食品检验机构如质监系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还没有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的市场准入机制,缺乏统一的标准,此外,鉴定结果认定也存在不统一的情况.经常出现一些重复认定现象,从而对食品检验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检测技术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接轨程度不高,从而导致国内标准在国际社会缺乏可信度。此外,食品检测技术水平不高,如检测方法不够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水平还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常规的一些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往往比较复杂,而且其耗用的资金也比较多,同时,不具备较好的精准性特征。

二、食品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食品检测技术与方法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状况,食品检测仪器也越来越灵敏,食品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也变得越来越低。如何实现准确、省时、省力和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是目前我们迫切需要的。

(一)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的主要优势是可直接对细菌进行选择,不需要分离而直接通过免疫法进行筛选。该项技术主要包括放免、酶免、荧光免、化学发光免等。农残酶联免疫分析曾被誉为农残检测技术的重要手段,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能快速检测农药中兽药残留、致病菌、毒素以及转基因。当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比较经常用到的方法主要是免疫磁珠分离法、免疫力检测试剂条、免疫乳胶试剂、免疫酶技术、免疫深沉法或免疫色谱法等。

(二)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的功能具有多样化、智能化、集成化、高灵敏性、高识别性和实时性等显著特点,日益受到国内外检测机构的高度重视。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是SpR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快速、准确、无需标记、便捷实时等优点,可以与其他新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

(三)生物芯片及微缩芯片实验室

目前,我国国家生物芯片中心等单位已经开发出主要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新技术,并投入生产。食源性病毒检测和兽药残留检测等生物芯片技术平台主要包括仪器和试剂盒,它们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快速、准确等特点,在食品安全、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效果,各国都给予了高度极。今后的发展将向现场、速测和微缩芯片实验室等方向进一步发展。

(四)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检测的细菌种类非常广泛,检测结果的合格率能够达到99%,检测时间也大为缩短。该项技术可以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精确地检测。主要利用分析当前通用的基因报告,并将其制成芯片样品,然后通过与被检测的食品的简单杂交,就可以准确判定转基因食品所具有的特征性能。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五)特种电化学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其主要特点是小巧、灵敏、多样化和低成本。目前,可以利用特种电化学传感器来构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比如可以将纳米技术和电化学技术进行结合,从而构建一种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重金属的检测仪器。

(六)光光度法速测仪器

该仪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多种检测目标的试剂盒进行优化,并采用集束式冷光源和单色器等新技术,从而推出具有高精度、重稳定性和模块化的便携式比色计,能快速检测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40多种参数的多参数食品安全速测仪,比如亚硝酸盐、甲醛、硝酸盐、味素、无机砷、吊白块、金属铅、地沟油、泔水油等参数。这类快速检测仪很适合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应用,比较符合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提高,一方面必须加强食品检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和检测薄弱环节的科技研发。另一方面必须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机构的检验设备。同时,要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究与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相信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未来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将会得到极大改善。

参考文献

[l]吴永宁.现代食品安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蒋士强.分析仪器.2008.3.

食品检测与安全篇8

关键词:加强;食品检验;检测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够健全、检测机构数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尽合理、检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一、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由生产加工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构成。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整体素质处于较低水平,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式企业数量众多,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有相当一批企业不具备发放生产许可证中规定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及检测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用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加入世贸后面临的新形势,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蔬菜中的农药、泡发食品中的甲醛、猪肉中的瘦肉精、牛肉中的激素、鸡肉中的抗生素、海产品中的重金属和激素等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当严重。中国近年来发生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诸如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风波、pVC事件、韩国泡菜寄生虫污染、大头娃娃事件、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广大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后十年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发展的黄金时机,必须围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中心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的建设目标。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比接轨程度不够,从而影响到国内标准在国际上的可信度。二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检测方法不够完善。三是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重复设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我国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四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中国虽然已经开始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在风险评估,尤其是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起步比国外晚,工作开展得不够全面。因此亟待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二、食品安全检测现状

检测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对食品安全中的各类样品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监测。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已将食品安全检测列为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发展重点。目前在食品安全检验部门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pCR、氨基酸测序仪等大型仪器来完成食品检验中化学源性项目的检测任务。这些食品现代仪器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安全重要的检测手段,应该加大力度开展检测方法研究,继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样,传统食品现代仪器检测技术存在仪器价格昂贵、操作技术要求高、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时间长、对仪器的使用环境要求高,通常都在专业实验室内使用,难以用于需对现场采集的样品进行实时快速监控的场合。食品安全检测具有样品数量大、检测种类多的特点,样品的分析测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迫切需要一类操作简单、能够对多个样品进行快速检测的技术,以满足大量样品快速分析的需求。

三、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的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各地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仍存在体系不够健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应有效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业务重叠,做到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加快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检测所需要的消耗品,引进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构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网络,减少重复检验检测,保证检验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加紧构建各部门间检测信息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为有效监管提供有力支持。具体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各地要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可以以地市为中心,秉着“不建则已,一建既全面又先进”的原则,整合各部门检验检测资源,从提高检测水平、增强监管实效出发,理顺检测监管机制。如此,能发挥检验检测效力的模式,建立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对机构建设的投入,改善环境设施,增添检测设备,完善检测项目,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提高食品检验检测率,可以建立起体系健全、布局合理、手段完备、技术水平满足需要的检验检测网络。食品检测机构规章制度是保证食品检测机构管理科学、规范、有序的必要基础,是食品检测机构完成各项工作的保证。食品检测机构或其所在组织必须是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检测报告和检测活动,除了满足客户要求外,还必须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食品检验检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人才是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核心和人员素质原动力,只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减少,提高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形势的不断变化。在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下,通过公开招考,招录优秀人才。要有计划开展业务骨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确保培训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使培训工作有质、有量。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及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和专业能手,使检验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逐年提高检测的广度和密度,重视检测结果,逐年提高检测的广度和密度。

3.以食品安全可靠为终极目标,增强检测频率,扩大检测项目、批次和覆盖面,提高抽检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食品专项安全评价性抽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消费预警和趋势预报工作;针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品种、质量信誉度较差的企业,进行目标明确的监督抽检。食品的检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导群众安全消费。同时根据检验数据,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客观、公正分析,形成食品安全状况报告,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魏毅麟;做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年12期

2.张月麟;进一步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8期

3.郑燕燕;康丽榕;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J];科技风;2010年01期

食品检测与安全篇9

关键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服务行业也在迅速的发展,所以相关食品安全部门对餐饮服务食品监测检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餐饮服务食品监测检验一般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食品的卫生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食品安全,而且还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保证。对于一些大型的就餐场所,就需要经常的进行食品监测检验,但是,目前监测检验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餐饮服务行业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探究一种新的监测检验方法,对食品安全进行监测检验。

1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目前,食品的安全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对食品进行检测检验的组织有许多,包括卫生安全组织、世界粮农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对于食品安全的监测检验,许多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使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近几年,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出台[1],这部法律初步明确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以及食品安全评估机制。各级政府按照相关的规定不断的对监管机制进行完善,希望有效的促进监管能力,提高食品监管水平。

自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履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以来,开展了许多的食品安全调查以及评价工作,不仅对食品的佐料进行了监测检验,而且对食品的安全也进行了监测检验以及评价。为了食品监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政府不断的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进行规范。然而,目前我国的食品正处于一种安全风险高发期状态,影响食品安全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食品安全仍然存在着隐患。

2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媒体对餐饮食品安全的报道越来越多,其中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包括瘦肉精、口水油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使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充满了担忧。根据相关研究部门的调查显示,近几年全国产生的大多数食源性疾病中,其中有70%~80%是发生在餐饮行业。一直到2009年,全国的食物中毒事件中,餐饮行业的中毒为51起,中毒人数为2821人,中毒死亡人数为5人,与往年相比较死亡人数增加了3人[2]。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促使人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

餐饮消费环节是市食品供应的最末端,是整个食品生产以及加工中,所有不安全因素集中暴露的环节。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成位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加强食品监管机制建设,是政府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形势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基础性工作,不仅要及时的对餐饮食品安全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还要为地区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评价。由于条件的限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还没有得到大力的推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管机制,政府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很有必要。

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控制以及监测检验

餐饮服务活动主要指的是给消费者提供及时加工的食品、就餐的场地以及良好的服务等活动。我国餐饮经营者的管理水品很低,对于食品的安全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很薄弱,在对食品原料的选择以及加工过程中,不注重卫生问题,导致餐饮行业的发展出现参差不齐以及操作不规范的现象[3],这就给餐饮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特别是在大型的用餐场地,食品安全风险发生率比较高,例如,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目前,政府推广使用HCCCp全程监控体系,这种体系主要是通过政府立法、在企业实施的一套食品安全控制,HCCCp全程监控体系以科学为主要依据,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对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评估,将食品的安全生产以及消费,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用HCCCp全程监控体系,可以有效地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4构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系统

在食品安全新形势下,一定要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以及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进而才可以了解餐饮服务安全风险的管理是否有效。根据食品安全新形势,构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系统,各级检测检验机构应该具备相应的监测检验技术以及信息交流平台,面对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作出及时的反映,还应该对食品安全有一定的评估能力。因此,各级检测检验机构应该适应餐饮食品监管机制的发展,要对餐饮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一定的调整,政府应该将检验餐饮工作的模式转变为分析餐饮风险的工作模式[4],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餐饮服务的安全控制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餐饮服务的水平。政府应该对餐饮监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学习,不仅要完善监管的基础设施,而且还应该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满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相关检测检验部门一定要注重提升检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监测检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5结语

综上所述,在食品安全监管的新形势下,政府应该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作为食品安全评估的基础,不仅要快速提高食品监测检验的能力,而且还要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同时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监测检验的力度,这样才能促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得道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宏,崔生辉,权娅茹,等.论新形势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J].中国药事,2011,25(6):527-530.

[2]孙悦.论新形势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48-49.

食品检测与安全篇10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运用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大量的进口食品涌现在人们的饭桌之上。随着进口食品的日益丰富,随之而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对进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这些进口食品所存在的众多食品安全问题,对于我国目前食品监督和检测机构而言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是进口食品越来越丰富,种类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我国食品监督检测机构还没有完全适应互联网时期进口食品发展的新趋势。这就使得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尤其是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传统的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重要补充,成为必然选择。作为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者,要能够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尤其是数据挖掘技术对进口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甄别那些不符合我国卫生标准的进口食品,从源头上把握与控制,使其最终不能进入我国的市场流通环节,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对于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实效性。

1.数据挖掘的概念界定

数据挖掘技术最早源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领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数据库技术在各个领域之中的广泛运用。各个领域之中的大量数据被以数据存储的形式存储在各种各样的数据库之中。这些数据的存储形式与传统的数据存储形式不同,它包括了大量的图片、视频、电子数据等等。同时,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检索技术变得越来越便捷,这为数据挖掘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条件。大量的分门别类的图片视频,电子等各类电子数据,伴随着互联网的无限扩张,出现了“数据大爆炸”现象。如何合理的运用这些大量的数据?使这些大量的数据能够服务于人们的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大量的学者与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之中,部分专家与学者认为简单的通过计算机对于海量数据进行输入、查询与汇总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信息。但是,如果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与研究则可以达到部分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作用。由此,数据挖掘技术得到了普遍的认知并广泛传播。

2.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挖掘过程

从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的挖掘过程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具体步骤。(1)数据挖掘目标。数据挖掘目标的确定是最终实现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准确与否的重中之重。明确数据挖掘目标能够使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更为精准。数据挖掘目标的确立,要明确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基本工作流程、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影响因素、采用何种数据挖掘手段与算法、构建明确的数据模型、采用何种手段来保证数据挖掘的成功。(2)数据的具体收集。对于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之中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具体收集工作将是提高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时效性的重要环节。从数据挖掘的具体收集工作来看,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所要发掘的数据目标是指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熟悉细则之中对于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所涉及到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要求,同时,数据收集时可以结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所公布的进口食品检验信息表进行引入与运用(例如,可以将相关数据导入SQLserver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作为数据挖掘目标的重要补充和分析标准。同时,要能够的充分结合在自己单位、部门关于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之中所涉及到的各项安全指标数据的分析,完成数据的具体收集工作。例如,在具体的数据收集工作过程之中,可以按照食品安全检测指标进行分类型(食品添加剂、微生物、理化指标、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等等)收集。(3)数据的选择。由于进口食品安全检测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量较大,同时分类较为复杂。不同的工作人员所收集到的进口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各不相同。进口食品安全检测数据的选择过程其目标在于能够为下一环节的数据深入挖掘提供充分准备条件。大量分散、零散的数据,不利于后续对于进口食品安全检测进行分析。那么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对选择呢?首先,要能够对于现有的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收集与统计。对于涉及到的相对数的较少的统计数据可以进行全部收录,并且输入SQLserver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如果数据量巨大,很难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或者分析所采用的计算机设备不能够全部统计时,这可以采用抽样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选择。通过结合训练—测试—建模—验证等环节来进行数据挖掘与数据抽样分析,通过特定数据的选择与验证,尤其是一些具有特殊特性的部分数据抽样,可以很快的了解特定数据集的数据抽样特性。这对于那些巨量数据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与进口食品安全检测所涉及到的数据选择之中要能够兼顾数据选择的样本数量与样本质量。所选择的数据样本数量要能够反映其特征,不能够选择过少或者不足代表整体特性的数据。所谓样本的质量特征则是指,所选择的数据要能够反映出进口食品安全检测中所涉及到的具体数据。第三,进口食品安全检测数据选择,在具体选择过程之中,要能够确定数据源的可靠性。在具体数据挖掘工作过程之中,要能够对进口食品安全检测数据源的可靠性采用多项指标确定,进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4)挖掘数据的质量筛选。在树立数据挖掘目标数据,经过数据的具体收集以及数据的选择过程后,针对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数据,无论是质量还是准确性,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如果想要达到深入挖掘相关数据的内在目标,这必须对挖掘数据的整体质量进行针对性的筛选。具体而言,在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之中会形成大量的数据,这些相对分散的来源于不同的数据源的数据,例如,来源于具体一线检测人员的数据、来源于以前检测人员的历史数据、其他地区相同工作人员的参考数据、同一标准的国家统一公布数据,等等。这些来源于不同的数据源数据,都必须经过高级别的挖掘数据的质量筛选后,才能够将这些数据运用于指导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实践之中。从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一线检测人员收集的数据来看,虽然经过前面三个步骤的选择后,会得到整体质量的提升。但是,往往收集的数据会存在着两个重要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数据的完整性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数据整体收集的质量性问题。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一线检测人员收集的数据存在着存储格式不同、存储设备不同、设置的变量数据填写不清(误填、错填),就会导致检测数据的不完整性。如果对这些数据不能够进行很好的质量筛选,那么再导入SQLserver时就会出现大量的运行错误,进而很难得到准确的预测效果。由此可见,挖掘数据的质量筛选过程尤为重要。对于挖掘数据的质量筛选一般可以采用频数分析、均值分析或者数值变量分位数分析等等。(5)数据的转换与模型构建。在模型构件之间要进行挖掘数据的转换。挖掘数据的转换需要运用各类的数据转换方法。在进口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之中,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所运用到的数据转换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数据挖掘相关的工具软件。第二部分,数据挖掘技术。经过前面四个步骤的数据收集以及数据筛选之后,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对于这些数据进行特征选择的目标在于遴选出对于整体数据的预估变量。对那些影响整体数据预估变量的冗余变量数据进行排除。在对进口食品安全检测数据的数据转换过程之中可以采用单变量分析,通过对单一变量进行分析,逐渐的分离出哪些变量是用于变量,哪些变量是较强的预估能力变量。进而为模型的构建提供充分的条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对于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清理以及数据的转换之后进行的模型构建是数据挖掘的核心部分。在数据模型构建过程之中以及具体的分析时需要专业的分析员进行合理参与,通过与专业的分析员进行沟通与交流后,设计与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相适的科学的算法,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分析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模型的构建并非拘泥于一种模型的构建。即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目标的数据挖掘之后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多重模型构建。而每一个模型的构建都会反映出具体的预测数据。通过不同模型的构件所反映出来的预测数据,可以确定最终数据预测的精准程度。(6)验证过程。基于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的模型建立后,在运用于实际工作之前,要能够对其进行验证,去评估整个模型所产生的数据预判性、准确性,进而去判断该模型,或者该模型组对于整体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数据的特征性与质量性分析程度。在此验证过程之中,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度量值输入模型、划分定型集、测试集等方法来确定模型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验证的方法不仅仅可以运用于模型建立之后,在模型建立的各个过程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均可以采用相关的验证。

3.结语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方法可以对影响进口食品安全质量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进口食品安全质量的各个风险节点(国家、地域、时间、种类,等等),通过对于进口食品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有目的性的收集、选择、筛选、转换、模型构建,加之必要的验证过程是形成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科学模型的必要流程。也是提升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实效性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徐华琳.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食品检测的发展方向[J].现代食品,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