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十篇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十篇

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9:23

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篇1

关键词货物运输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年来,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业发展较快,到2013年底,货运量达307.6648亿吨;且公路货物周转量达55738.08亿吨公里,在综合运输体系中仅货运所占比例达33.2%,且有逐年递增趋势。现从分析黑龙江省道路货物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对近年来黑龙江省的道路货物运输状况进行数据调研与分析,建立货物运输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采取新技术、提供新服务等相关对策,提高黑龙江省道路货物运输业服务水平。

1黑龙江省道路货物运输业服务水平现状

2014年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物周转量2020.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其中铁路1041.1亿吨公里,下降4.7%;公路929.0亿吨公里,增长10.1%;水运7.6亿吨公里,增长1.9%。

1.1公路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59063公里,公路网密度为35.0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按行政等级分:国道6984公里,省道9156公里,县道7930公里,乡道54699公里,专用公路15284公里,村道65010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4350公里(含高速化公路267公里),一级公路1424公里,二级公路9623公里,三级公路32182公里,四级公路81850公里,等外公路29803公里。除农垦、森工系统外,全省931个乡镇全部通公路,其中926个实现通畅,通达率和通畅率分别达到100%和99.5%;9121个建制村中有9113个通公路,其中9084个实现通畅,通达率和通畅率分别达到99.9%和99.6%。公路通达里程的不断延伸,将进一步强化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公路技术标准的提高,增强了道路运输业的竞争力,使道路运输突破了只适宜短途接驳和集散道路运输的难题。

1.2黑龙江省道路货物运输业服务水平

近几年来我省的道路货运量及周转量如表1所示。

由上述表可以看出,我省的道路货运量在全国道路货运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周转量也不断上升。

1.3公路运输场站设施、运力及运量情况

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有等级公路客运站1010个,目前全省有货运站124个,其中一级站7个、二级站24个、三级站14个,四级站79个,年平均日换算货物吞吐量11.6万吨。黑龙江省的主枢纽已经建成京哈货运站、顾乡货运站、滨江公路货运站、哈西货运站等。

2构建黑龙江省道路货物交通物流信息平台

目前对于货运站场的设计发展重点是依托现有的货运场站,构建两个黑龙江省道路货物交通物流信息平台:

(1)城际快运物流网络。以哈尔滨作为城际快运中心节点,辐射省内主要中心城市,以货运枢纽、高等级公路、厢式车辆为运行条件,以统一规范的受理方式和限时到达为服务承诺,重点发展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鹤岗;哈尔滨――鸡西――七台河、哈尔滨――绥化等中心城市间的快运线路。

(2)城市内配送物流网络,依托物流园区、中心等货物集散中心的优势,开展城市内短途配送和专项配送。按照整合社会道路运输资源的基本思路,以吸纳社会的小型厢式货车为主要运载工具,以为货运场站提供城市内接、取、送、达的延伸服务为基点,在哈、齐、牡、佳等大型城市通过统一标志、统一车型、统一价格、统一调度指挥、统一服务标准,发展城市物流配送,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品质,更好地发挥物流园区的集散功能。

3黑龙江省道路货物运输业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为了达到系统的目的,从系统众多的输出特性中选出的一整套衡量指标,在控制理论中,可以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控制系统输出水平的标准值。制定指标的必要条件:可得性、可比性(即指标可以在不同的方案间、不同的范围内、不同的时间点上进行比较)以及定量性。

对于评价体系的建立要考虑:(1)现代化原则:即所选评价指标能体现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目标值的确定要充分体现现代化的特征,评价方法的选择也要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全面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同道路货物运输现代化的科学概念相一致,指标的数量应取决于道路货物运输现代服务水平评价的实际需要和理论研究的完善程度;(4)系统性原则;(5)实用性原则:在设计道路货物运输业现代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应尽量与统计口径一致;(6)完备性原则;(7)可操作性原则:计算方法要明确,便于操作。评价体系设计时必须明确计算方法、表述方法,可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数学模型。

4对策建议

随着道路运输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基础设施水平较差、路网密度依然较低、运输种类发展不足、市场管理不善等问题将被逐步解决,道路运输业将向资源配置最优化、管理现代化、监督规范化方向发展,道路运输业的进一步完善必为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道路货运企业除了应有相应的硬件设施,还要在软件方面也与高新技术齐头并进。目前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货运公司普遍使用的电子信息技术软件有“运输管理系统”(tmS)和“仓库管理系统”(wmS)。

而且目前国外道路货物运输企业普遍拥有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的、采用因特网技术的企业内部网。其可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主动地获取和提供信息,并且可以和底层的数据库相连接来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同时也对客户开放,使外界用户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等情况,这都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黑龙江省交通厅.黑龙江省交通厅统计资料汇编[R].2004~2012.

[3]方建元等.云南省道路货物运输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25(2).

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篇2

【关键词】成本控制;物流运输

从成本内容方面而言,运输服务关系的范围相对较大,例如燃油和管理等多方面的费用全是运输服务的成本,一系列成本可以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其中固定成本就是获取路权的成本和维修成本及运输设备成本等多方面成本,而变动成本通常为线路的运输成本,例如设备维修和燃油及送货等多发面的成本。

一、影响运输成本要素分析

1.货物的密度

货物的密度主要指货物重量与体积的结合,所有的运输成本一般选择每个单位的重量所形成的费用进行标示,而载货容积主要限制着运输设备的运用,并不是受到载重的重量限制。在实践运用过程中,重量对于运输设备和劳动力及燃料的费用造成的影响比较小,而高密度产品可以把固定运输成本分配至许多重量上。对此,密度相对较高的产品在每个单位的重量上所分配的运输成本就比较低。根据调查研究,绘制出产品密度和单位重量运输成本的曲线图,如下图所示。

2.运输距离和装卸搬运

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就是运输距离,其直接影响着燃料和设备维护等多方面的变动成本,同时运输的距离对于货物的提取及交付产生的固定费用也有着严重影响。另外,在装卸搬运方面而言,选择公路和铁路或是水运的运输形式都可能会利用一些装卸或是搬运设备,这时产品在运输和储存时通常会利用成组的形式,例如装箱或是托盘,其也会对运输成本带来一定影响。

3.装载能力

装载能力通常指产品自身的详细尺寸和其对运输设备的空间运用程度造成的影响。因为部分产品拥有比较特别的尺寸形状,例如超重或是超长、超高等诸多特点,一般情况下就要选取专业的运输设备完成特殊装载,对此会导致运输设备空间的浪费。另外,装运规模还严重影响着装载能力,批量相对较大的产品常常可以相互嵌套或是便于装载,然而批量相对较小的产品就无法进行装载。

4.运输市场因素

运输通道中相关货物流量和运输通道流量实现平衡等相关市场因素直接影响着运输成本。其中“运输通道“主要指在运输时的起点和终点见货物出现位移的渠道。这时运输工具与驾驶人员一定要回到起始点,如果难以完成返程运输,就只能空车返回。最为理想的状况就是实现“平衡”运输,也就是运输通道的两端在流量方面是相等的。可是因为制造地点和消费地点之间的需求并不平衡,因此通道两端的流量相等状况十分少见。

5.责任

责任和货物的损坏风险及其导致的索赔事故关系相对较大。其中承运人员一定要通过保险公司的投保防止出现索赔状况,否则极其课程要承担全部货物损坏之后的赔偿责任。除此之外,托运人员可以为运输公司提供具备保护性特色的包装,以此减小货物的遗失和损坏的发生频率,进而降低运输成本。

二、企业运输成本的有效控制对策

1.提升产品密度,对运输成本进行优化

当前,大型货运码头与航运主要利用集装箱的运输形式,其能够使货物自身单位容重比较接近理想状态,也就是刚好可以满足载重量的限制,满足容积的限制,可是此种状况基本是不存在的。其中轻货的密度相对较小,可以满足车辆所限制的载重,如果超过了车辆容积的限制,仅仅运输此种货物就会造成载重量的运用率降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利润。对此物流运输企业一定要合理配置重货从而加大产品的综合密度,同理也可以给予重货配置合理的轻货,这样才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现阶段运输企业一定要对轻重货物的配置进行规范化管理,选取有效的手段提升利润。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应该注重下述几点。首先配载产品的运货目的地必须是同一个方向;其次,必须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质是否可以进行搭配;再次,承运工作人员一定要注重货主对于运输提出的特殊要求;最后,必须综合考虑货物的性质和运输设备的配置。

2.优化运输途径

重复运输及迂回运输等不科学、不合理的运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运力的浪费,加大运输成本。而优化运输途径能够合理、科学选取运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减低运输成本。现阶段,利用的算法主要有点点间运输和多点间运输。其中点点之间的运输及时最短路径的求解法,其是物流运输企业中的根本算法,经过对两点之间阻力最短线路的计算,然后明确许多个配送点间的最短运输途径。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输成本。另外,多点之间的运输模式主要是解决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其设计的相关供应能力与需求是相同的,可是因为选择的运输途径不同在配送过程中就会导致运输成本不一样,利用点点间运输算法可以有效解决问题。

3.选择最佳的运输形式

快运通常要由货主决定,其不但能够选择公路完成运输,还可以选择铁路、水路或者是航空等许多运输形式完成运输。针对时间相对较短的货物运输,应该选择公路或是航空的运输形式,然而对于数量相对较多且时间比较长的货物应该选择铁路或是水路的运输形式。对于铁路和水路等的长途运输,可以采用下述运输形式。首先,物流运输企业在组织产品运输时,由发货人将所有产品送至相同目的地和相同的收货人员的比较零散的产品,应该选择装载在一个车皮中,然后由整车运输的形式运送至目的地。其次。组织托盘化的运输,其通常指利用托盘作为单元产品运输的一种手段,而且托盘可以相互利用。

4.利用返程载货,加大车辆里程运用率

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利用返程载货加大车辆里程的运用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比较多。首先,一定要减小运输的半径从而加大回城的载货率;其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对返程的载货进行规范;最后,科学、有效处理和规避由于返程载货造成的所有运输企业间的价格竞争问题发生。因为运输企业初期进入异地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遭受许多异地企业的排斥。所以在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之下会减低运输的价格。这样必须预先加大市场调查的效果,同时建立有关处理方案。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十分激烈。对此物流运输企业必须对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管理,在运输产品时一定要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合理配置货物,提升产品的密度等,只有这样才可以减少运输成本,从而使物流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建,曹有挥,孙伟.基于公路运输成本的长三角轴――辐物流网络的构建[J].地理研究,2011,(4)

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篇3

为了使调研的结果尽可能地符合真实情况,调研区域主要设定为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江苏省、湖北省、贵州省等省及其下属地市,选取样本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等有代表性的省份。调研对象囊括上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综合运输管理部门、各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大中型运输企业、重点道路货运站场和集装箱货运站、有关协会、学会、专家及相关政策制订者和执行者。

本次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现场考察、信函调查等方式,调研小组对样本区域道路货运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经验,现行道路货运管理办法、政策构成及政策需求,道路货运站场的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建议)、政策需求,道路货运站场类型、规模、投资构成、经营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需求,道路货运站场的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需求,规范道路货运站场经营管理的相关设想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分析。

货运站场存在问题多

通过对调查区域的实地调研不难发现,我国道路货运站场经营管理中有许多不足亟待解决。

站场定位不明

道路货运站场在性质上是属于社会公益性设施、经营性设施还是道路基础设施的定位不够明确。但站场性质定位是根本性的,它将直接影响货运站场的资金来源渠道、分配方式、使用方式及经营管理方式等。道路运输站场(主要是货运站)与运输管理部门、运输企业的关系以及在运输市场中的地位不合理,有碍于形成有机的运输站场体系,有碍于形成社会的多渠道投资主体。

因为货运站的产权和经营主体不明晰,使得国家投资和股权及其收益的管理不够严格,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不够明确。也因为管理人员与经营者不明确其功能、面积、定位、运营主体等重要问题,因此在实际执行中遇到了种种分歧,产生不便。例如广州市运管人员就询问了集装箱堆场是否属于道路货运站场这样的问题。

在货运场站的规划与建设中同样存在诸多的问题。道路货运站场规划在地方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站场建设与道路建设、道路运输的其他环节、城市公交、其他运输方式、城市布局规划的协调渠道与手段不够通畅和有效;政府在规划中的职责既有布局,又参与项目立项与实施,政企分工不明确。

规划主体层次过低,没有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从而造成货运站场规划与产业规划不衔接,投资容易失败。一些货运站场的建设标准过低,一些地方根据1995年制定的零担货运站级别来建设现代的物流园区,若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建设,绝大多数的货运站场用地将大幅度缩减,明显不适应现代物流园区的综合发展方向。

由于以上原因,许多货运站的选址规划与海陆空运输方式、城市配送衔接不到位,公安和城管部门不让货车进城,直接造成非法面包车拉货猖獗,即城市的最后一公里不畅,推高了物流成本。

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资金问题是制约道路货运站场发展的瓶颈,充足的资金才能为企业发展谋求更多的市场机会。调查中发现,道路货运站场除了极少数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或补助建设的以外,多数主要还是依赖于民间资本,例如大连市有7个零担货运站,其中80%的在建项目均为民营,资金量稍显不足。

现有政府投资部分的筹资渠道较窄,目前主要是国家和地方的车购费、客货运输附加费及交通企业自有资金等,这使得道路站点建设缺乏资金投入;政府资金扶持方式主要是拨款,推行无息或低息贷款方式和资本金方式,由此造成许多省份对于道路货运站场长期投入不足,甚至毫无补助。部分省份现有的道路货运站场建设改造主要依赖于交通运输部和省厅的拨款,资金有限,如广东的货运站场建设资金目前缺口达到30亿元,而且下拨资金迟缓,企业似乎看不到政府的支持。

土地使用障碍重重

原有的货运站场和物流园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被商业地产等包围,被迫拆迁,然而由于城市经营者的逐利和城市形象等问题,迁建的土地申请却常常被地方政府拒绝,土地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货运站场土地租期较短,政府在物流用地方面缺乏指导,经营者只好各显神通,各自拿地,土地使用得不到保障。如广州市1991年成立的一家大型货运市场,到了1998年就被迫拆迁,2005年拆掉了广州有名的同德货运市场,2007年又拆除了新百佳。土地的问题极大地困扰着企业经营,因为经营时间得不到保障,由此造成投资谨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水平低下。

管理政策体制不健全

调查显示,只有广州、深圳、大连等少数地市制定了自己的货运站管理制度,其余的仅以国家的规范来进行管理,事实上已经完全放开,缺乏治理货运站的有力依据。

就目前而言,道路货运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过低,从源头上导致了货运市场竞争无序、货运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为管理工作带来重重困难。同时,行业准入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如进入行业应有的资质、经营范围等问题都不明确。

运管部门管理不到位,对于非法营运打击不够,未经许可的货运站仍然有机会生存。一些地方货运站场建成后许多货车仍然不进站经营,市场仍然保持分散经营、恶性竞争的状态,极大冲击了正规市场的运营秩序。

政府对信息化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以中外运广东省分公司为例,企业在GpS应用中因为与配套系统产生冲突,不得不多次放弃原有系统,现有GpS系统已经是企业使用的第四套了,信息化标准的缺失实际形成了很大的浪费。

货运站的投资选择标准以及资金的安全回收方面有所不足。在现有货运站的选择标准下,一些站被政府选上并进行了补助,可是结果却并不理想。还有一些地方的站场缺乏对投资的监控和后评价,在国家各级政府投入资金以后,在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管和安全退出问题方面就显得有心无力了,如广西目前仍有4个亿的政府投资没有回收。

一些地方政府直接进行货运站场的日常经营,这种政企不分的局面干扰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应该尽快明确站场的产权和经营主体,加强国家投资和股权及其收益的管理。

人力资源问题无疑是阻碍道路货运业发展的一块短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上相关规定一片空白,造成针对货运站场的执法随意性较大,企业无所适从。行业内不仅职业经理人严重不足,技能型人才也有很大的缺口。

道路货运站场实际运营水平低下。现有货运站场和物流园区多为民营,经营主体五花八门,以个体为主,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第三方物流较为薄弱,服务方式和手段传统、单一,货运站场主要还是采用大排档的形式建设,与物流园区的定位不符,致使站场经营效益低下,缺乏对入驻业户的严格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机制。

经营者市场观念薄弱。多数传统的道路货运站场无论是设备投资还是服务项目设计,其水平都不高,也没有形成货运站的经营网络,其经营不适应运输市场需求变化,站场经济效益普遍较差,基本处于微利和保本状态,特别是国有货运站场亏损面大,货主和车主不能得到满意的服务,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货运站场运营管理中存在的许多薄弱环节导致车辆空驶率增加,实载率低,能源浪费惊人;同时严重影响道路基础设施及运输车辆能力的充分发挥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制约了道路运输作为多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所应发挥的作用。

信息化水平低且缺乏标准,运输组织化程度低,很难形成站场─道路─车辆─站场这样一个有机联系的道路运输服务系统。

综上可知,目前我国道路货运站场的管理是很空泛的,管理力度远远不能起到引导发展的作用,管理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名存实亡,管理行为效果差。道路货运站场对管理部门有很大的意见和期待,希望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来规范货运市场和货运站场的发展。

如何引导货运站场健康发展

根据9个省份的座谈、现场察看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各级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道路运输企业及货运站场经营者主要关注道路运输站场性质、功能定位、投资政策、市场准入等问题,先要解决道路货运市场培育、发展完善和监管、道路货运站场建设等问题,在此前提下才能做好引导道路货运站场运营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

明确站场性质、功能与定位

大多数调研省份建议尽快在国家层面明确道路货运场站的类型划分及各类道路货运站场的性质和功能,尽快明确道路货运站场与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区别与联系;建议通过明确货运站与物流园区的区别与联系,划分清楚货运站场的公益性或经营性属性,加快制定道路货运站场建设投资、土地、税费相关政策,统筹规划国家道路运输枢纽城市的零担货运站、集装箱中转站,以及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内相关道路货运基础设施的布局。

改善站场投资环境

除甩挂运输试点项目的道路货运站场建设有明确的中央政府补贴外,其他道路货运站场政府投资政策不明确,规划、土地、融资、税收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导致道路货运站场投资环境欠佳,各地方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对道路货运站场建设投资态度差异明显(从政府全额投资到完全无政府投资等形式均存在)。建议从国家层面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与发改、建设、国土、税务部门协作,加大道路货运站建设用地、投融资及税收优惠政策并保障其落实,同时明确本部门对道路货运站场建设的投资方向和补贴力度,统一资金使用模式和投资标准,从国家层面消除不同部门对道路货运站场与道路运输类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差异。

多部门协作把好准入关

绝大多数道路运输企业、货运站场经营者认为我国道路货运市场过度开放、市场运行效率差,呼吁通过强化市场准入引导道路货运业及道路货运站场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建议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从落实许可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市场退出机制等方面强化市场监管力度;特别建议对于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行为的市场准入应改变“后置式”许可制度为“前置式”许可制度,争取货运站场经营者在获取规划国土部门的用地许可、营业执照之前能实施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许可制度,以保障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能真正把好市场准入关。

对跨省道路货运企业入驻货运站场经营时的许可或者备案问题,部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建议,应由交通运输部牵头推动省际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例会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对道路货运市场及道路运输站场的监管。

同时,部分省市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建议结合《公路保护条例》的源头治超相关条文,应建立健全行业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站场作为车辆源头管理、治理超载超限的重要依托场所的作用,明确道路运输站场对经营者、承运人、驾驶人员及车辆的管理职责,建立货运源头监督管理机制。

推动标准体系建设与考核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和道路货运企业代表认为,原《汽车货运站(场)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402-1999)已不适应运输服务和物流业发展需要,建议尽快修改货运站场建设标准,应对道路货运站场的规模、功能、设备设施(如仓库、绿地)等建设标准进行修改、完善,以便于根据修订过的货运站站级标准进行评级,对符合标准的货运站给予相应的补助金额;同时,建议制定货运子系统间的配合标准,包括信息平台的建设标准、各类信息系统的接口标准、货运站与货物、包装、运输车辆、装卸机械等各种设施设备的配合标准,形成全国货运站场建设体系。

同时,大多数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和道路货运企业建议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道路货运站场服务标准、管理规范、道路货运站场及经营业户质量信誉考核办法等,并下发指导性文件,并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向社会公布,建立起正确的市场导向,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提高道路货物运输的服务质量,这样做有利于道路货运和物流的发展;并建议通过规章制度对货运站场驻站经营业户的不良经营行为(如货物损坏不赔偿、不执行合同、不诚信经营等)予以严格管理,应将道路货运企业、道路货运站场的信誉考核与级别评定相结合。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与监管

大多数道路货运企业和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者认为,中央及省级政府与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应鼓励、支持全国性或区域性道路货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实施信息系统对接工程,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建议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的模式设立信息平台,政府主导可以统一标准,为全省、省际、全国联网做好铺垫,企业经营可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从而推进货运信息化的程度,通过建立全国道路货运站场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吸引货主和运输企业进场交易,从而促进货运站场规范经营和健康发展。

部分道路货运企业和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者建议,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和“虚拟网络货运站”应加强对道路货运公共信息平台的监管与监督检查,特别要对运输车辆、从业人员信息真伪进行身份识别,通过审核信息保证实名操作和信息真实,将相关违规信息、不诚信记录可以及时反馈到运政系统中。

推动规范化经营

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篇4

关键词:道路货运产业;产业组织模式;产业调整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090-03

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川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内陆大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离不开道路运输,但是,随着四川构建西部经济高地战略目标的确立,传统的道路货运产业模式已很难适应四川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因此,结合四川省情,进一步研究道路货运产业发展模式,对推动四川道路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四川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促进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川省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基本特征

1.道路运输市场竞争主体众多,市场集中度偏低

自20世纪80年代的市场放开政策实施后,道路货运市场内的经营主体数量迅速增加,长久以来,逐渐演变成了“多、小、散、弱”的分散经营态势。据资料统计,至2006年末,四川省从事道路货运的经营业户为238771户,营运车辆数为288569辆,从业人员为477412人。平均每户仅有营运车辆1.2辆,从业人员仅为2人,规模之小可想而知。虽然近年来也相继成长起来一些颇具规模的货运企业,如由四川汽车运输总公司、成都汽车运输总公司等13家省内骨干运输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跨区域货运企业――四川快速货运有限公司;由零担货运已向物流转型的四川金桥物流有限公司;由货运已向物流转型的四川宏盛物流有限公司等,但其企业规模也都偏小,不过百十辆车,网络覆盖范围也都有限,市场份额仍然很小,总体来看,整个市场的集中度是明显偏低的。

2.产品差别化程度低,市场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

从货运企业整体来看,提供的运输服务也就是运输产品的差别化很小,货主对货运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什么偏好,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价的高低,取决于企业历史发展和企业成长的结果;货运企业间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而在服务种类、服务质量方面的竞争表现不明显。

3.运输组织化程度低,运输生产率水平低下

从道路货运市场整体经营状况来看,基本上处于一种高度分散经营状态,以单车运营为主(营运货车基本上是挂靠经营)。货运企业对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的货源组织、生产组织和运作调度等方面的作用较弱,不能发挥企业经营在市场拓展、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优势。这也使得企业的管理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缺乏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各种先进技术应用较少,运输生产率水平低下。

4.市场绩效较差,企业平均利润率偏低

由于道路货运市场企业数量众多,且企业之间的产品差别化程度小,导致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造成运价畸低,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降低。整体来看,道路货运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处于偏低水平,市场绩效较差。这既不利于整体运输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行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总体来说,四川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无序、低级化、不合理的状态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货运产业进入壁垒低,导致竞争过度

进入壁垒是指与产业内原有企业相比,潜在的新进入企业在竞争条件上所具有的不利性。从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发展角度看,适度的进入壁垒有利于保护和推动产业的技术进步。由于缺乏一个明确、稳定、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致使道路货运行业进入壁垒很低。新的道路货运企业几乎没有太多的障碍就可以进入,导致市场内的个体户大量增加,进而造成市场的过度竞争。而相对大型的企业少且因为产权和市场分割等多种原因发展缓慢,难以引领产业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造成四川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2.产业退出壁垒高

由于道路运输资产的专用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严重滞后、地区间条块分割等因素的影响,使道路运输产业的退出壁垒相对于进入壁垒显得过高。即使是在行业利润率很低的情况下,企业却不能够从行业中顺利退出,这对于经营不佳的小企业和个体运输户来说,尤为明显。车辆动辄十几万、几十万,货车的资产专用性很强,旧货车市场狭小,经营方难以承担低价卖车的经济损失。

3.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影响

近年来,四川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全国其他先进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以特大城市成都为中心的成都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地高于省内其他经济区,呈现出极不平衡的发展特征。这也就决定了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基础的道路货运业也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4.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

由于四川目前尚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受总体经济规模、市场容量的限制,许多企业的一体化程度仍然较高,规模经济实现差,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不发达。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基础的道路货运业也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如大量企业的自营运输。由于自货自运市场过于庞大,相应的社会专业运输比例过小,导致货运服务专业化程度低,缺少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而这种不合理又会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阻碍整个产业结构的演 进。

三、四川省道路货运产业组织发展模式选择

1.发达国家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基本经历了一个“自由发展―严格管制―放松管制”的历程。就目前来看,四川的道路货运企业仍然处于传统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渡期,虽然不能完全照搬他人的模式和做法,但是,发达国家在进行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时,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高度重视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对道路货运市场秩序良好的促进作用,确保道路货运企业规模效益的实 现。

(2)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不仅与道路货运业的发展相关,而且与市场经济的成熟状况密切相连。

(3)特别注意政府职能的转变,充分发挥其管理公共事务的功能,注重加强宏观调控,而不是微观管理。

(4)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向着合理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并用,特别是更多地使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来进行调节,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2.四川省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目标模式选择

针对目前道路货运系统的基本特点,适应四川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道路货运产业组织模式应为:企业组织结构按生产力水平分层发展,构建“适度规模、大小共存”的道路货运企业共生网络组织。即初步形成由2~3家规模大、实力强的骨干企业主导行业发展方向,其他中小企业和零散经营业户起补充作用,形成分工合理、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彻底扭转道路货运业“多、小、散、弱”的局 面。

四、四川省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推动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力量一般有两种:一是市场推动力量;二是行政干预力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并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条件下,单纯地依靠市场推动力量,或者片面地采用行政干预力量,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将两种力量适当地结合,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积极的行政干预政策,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才能实现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1.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产业组织政策是指国家为解决竞争和垄断的关系,实现有效竞争所采取的政策总和。产业组织政策一般从两方面展开:一是鼓励竞争、限制垄断的市场秩序政策;二是鼓励规模经济、防止过度竞争的政策。针对四川省道路货运产业的实际情况,重点应在防止过度竞争、鼓励规模经济方面。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市场准入条件。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可以有效限制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过度竞争,提高市场集中度。目前所执行的道路运输业有关的开业技术经济条件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着力解决道路运输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提出的,准入条件明显偏低,与目前的道路运输市场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提高道路运输市场准入条件,不仅仅是制定较高的最低开业技术经济条件问题,而且还应该包括市场进入方式、经营服务类型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同业模仿式进入,以缓解道路货运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矛盾。

(2)积极培植大型骨干企业。培植少数大型骨干企业是目前道路货运行业健康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因为这少数骨干企业可凭借自身优势和市场地位来主导市场发展,并凭借其自身实力让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运输户依附于自己从事组织化、网络化经营,而那些游历于组织化经营之外的少数小型企业和个体户则只有在主体市场以外从事专业化的特色运输服务才能生存,逐渐形成“大小共存”的组织模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市场集中度,也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培植大型骨干企业,需要政府积极营造有利于其成长的制度环境,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来加以扶持,给予相应的财税、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对道路运输行业主管部门来讲,应主要通过在项目审批、交通规费和通行费减免、同业联合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倾斜。

(3)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就会使优势企业难以有效发展,劣势企业难以被市场所淘汰,必然会严重制约道路货运业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市场经营主体基本上呈现出“多进少出”状态,市场竞争机制所要求的优胜劣汰法则并未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带来了诸如竞争主体过多、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由于市场法规方面尚存在不健全的因素,完全依靠市场优胜劣汰法则的作用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完善市场机制,加大道路运输市场优胜劣汰力度,必须借助政府力量,在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技术、经济、行政管理、行业政策等多方面的手段,从强化市场优胜劣汰出发,使劣势企业能够尽快退出运输市场,从而给优势企业以较多的运输资源和较大的市场份额,给优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市场条件。

2.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政府的行政干预只是起到一个搭台的作用,企业才是真正的主体。道路货运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最终是要通过众多企业的经营行为才能完成。发达国家的道路货运企业的成长道路表明,在一个国家道路货运业发展的初期和中期,企业组织的主导方向是企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营的集约化。为此,从四川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合理定位,调整现有经营行为。现有的道路货运企业,应在充分评估自身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定位,进而对经营行为做出调整。在经营方式上,道路货运企业总体上有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向专业化运输发展;二是向以运输为本的多元物流服务转变。中小企业比较适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实力较强的货运企业可选择向物流企业转型。对于个体户,因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都非常薄弱,选择依附于大型企业进行发展不失为明智之举。当然,不管选择哪种定位,关键是要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使企业在市场中能够有一席生存之地。从整个市场来看,这样的定位有助于加大市场内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实现有序竞争。

(2)兼并重组,培育骨干企业。一方面,对本地区的个体运输户,货运企业可采用兼并、合作等办法进行收编吸纳,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既可扩大货运企业规模,又能够缓解货运市场的过度竞争;另一方面,货运企业之间可通过多种形式,实施兼并重组,或组成战略联盟,培育市场的骨干力量,来主导市场,逐步实现市场的有序发展。

(3)调整车型结构。针对四川现有货运车辆车型技术水平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一是要把车型结构工作重点从“量”的增长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淘汰老旧车,着力发展专用车、特种车,改变现在基本都是敞式货厢车的状况;二是采用合股、租赁、挂靠等多种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对车辆进行更新改造;三是为适应市场特专货物运输和突击性运输以及国家对重点资源物资只能由国有单位承担的规定,国有大型运输企业应建立一支骨干货运车队,可采用合股、控股、全产权等形式组建。

(4)“科技兴企”,实现产业升级。“科技兴企”,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实现产业升级。目前道路货运企业应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根据企业需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来做好运输组织工作;二是逐渐在车辆、搬运装卸设备、仓储设施设备等方面实现装备升级;三是适应交易手段电子化的发展趋势,适时开发自己的电子交易方式,来赢得市场和客户。

作者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引社.提高市场集中度的设想[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17-21.

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篇5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伴随着公路网技术水平的提高、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公路货物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公路货物运输发展的特点

目前,我国公路运输主要体现出一下几个特点:

1.公路货物运输无论在运输量绝对水平或在全社会货物运输中所占比重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区域间经济交往和货物交流的日趋频繁和道路条件的改善,货物运输平均运距也有所提高。

2.公路运输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国有运输企业在运输市场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市场主体多元化日趋明显;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公路运输新需求,公路货物运输生产方式和经营内容不断扩展,包括传统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以及集装箱、大件笨重货物、危险品货物运输等不断发展和完善,快件运输、社会性储运服务等也暂露头角。

3.运输市场的多元化和运力的快速发展,使得为车货双方提供配载、货运和货运信息的货运服务业应运而生;公路运输市场调控和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

三、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1.车辆结构不合理,技术状况较差

目前,我国运输车辆平均吨位低,多为4-5吨的中型车,大吨位及专用车辆所占比例极低,由于车辆结构的不合理,也使得运输企业失去许多货源。同时,由于运输行业的不景气,使企业无力进行车辆的更新换代,营运车辆老旧,车辆完好率、营运效率低下。

2.公路货运设施简陋、功能单一

货运站是进行货物运输组织的场所,目前,全国虽已有2500多个零担货运站(点),但多数为仓库式的,规模小、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且没有扩建余地,而且货运站绝大多数属于企业自有、自用、封闭型,没有向社会开放。场内搬运、装卸设备落后,不配套,生产作业及技术水平基本处于手工操作状态,无法向用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站场作业服务。

3.区域分割,体制封闭,运输效率低下

无论是公路快运还是普通货运,只要是运输生产,就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区。长期以来,我国公路运输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以区域企业为主,经营范围以区域为基础,受体制封闭等人为因素的严重影响,跨区域的长途运输回程空载现象十分严重,企业运输效率低下。以零担货物运输为例,目前我国公路零担运输实行的是不同区域的货运班车"对开"形式,不同地区的运输公司之间用合同或协议的形式认可对同一线路的联合经营,以固定的周期相互开行对等的车辆运输两地间的货物。但各地多年来的运输实践已证明这种机制由于其致命的弱点而缺乏生命力。由于这种联合经营属于"松散型",处于各自的利益,出现了有意不及时给对方班车配货的现象,致使对方公司的班车实载率十分低下,导致货物待运时间过长,客户转而寻求其它方式或解决办法,缺少货源的货运站不得不加大班车的周期而周期愈长,货源愈少,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从而使这种预期的保障运输效率和双方利益的愿望变得名存实亡。

4.企业粗放经营,运输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的公路运输市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向社会开放的行业之一,随着个体、联户和社会车辆进入运输市场的增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和集体大中型运输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货运市场只占很小的比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国有和集体大中型汽车运输企业多采取了划小核算单位的措施,实行了以车队或班组为单位的经营承包、个人单车营收承包、单车风险抵押或租赁经营承包等不同的经营形式,加之大量的个体、联户及其它社会车辆参营,使得公路运输市场组织结构更趋分散,公路货物运输呈显著的粗放状态,运输的组织化程度降低。虽然公路货运服务业中的配载和组货机构和个体逐步应运而生,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网络和组织手段,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5.缺乏主导公路运输市场的大型运输企业,难以组织规模化和网络化的运输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公路货运市场是国有运输企业一统天下,虽然这时期公路运输市场的单一主体的局面有其不利的一面,但应看到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在国防工程、重点工程、抢险救灾物资运输等与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生产中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公路运输市场放开搞活大大解决了货主运货难的状况,但由于种种原因,原有的大中型运输企业化整为零,缺乏能够主导货运市场的大型区域性或全国性的运输企业,过小的经营规模和营运区域、分散经营的状况导致公路货物运输机动、灵活、优质、高效、网络化、规模化的经营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与国外公路货物运输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生产效率相差甚远,使运力资源发生了巨大的浪费,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剧烈滑坡。

四、我国公路快速货运发展新动向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的公路货运业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面临着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面对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日益增多的时效性强、附加值高的产品,社会公众越来越强的时间价值观念和日益尖锐的国际贸易商战,对于公路货运业来说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迅速改变传统的公路运输生产方式,以满足商品经济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建立全新概念的公路快速货运系统已迫在眉睫,近两年来,在全国一些经济发达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地区,已经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公路快速货物运输业务,并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从上述一些公路快速货物运输的初步实践证明,我国的公路快速货物运输系统的建立尤其重要,开拓广阔的市场,运输企业从事公路快速货运的积极性非常高,从组织上为建立全国和区域性的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篇6

关键词:综合运输;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性;综合效率

1不同运输方式的特性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各种运输方式互补的综合运输体系。这里我们主要探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暂不讨论。

1.1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指在固定轨道上以车辆编组成列车载运客货,由机车牵引的一种运输方式。我国铁路主要承担大批量、长距离的客货运输,曾一度是我国运输的主力,具有运输连续性强、通运性好的特点。

铁路主要适用于中远距离运输,按运输对象可分为客运和货运两类。铁路货运可分为车皮和集装箱运输,车皮运输针对不同货物数量和形状所采用对应车皮所进行的铁路运输方式,主要运送大宗货物,特别是无需承担高额运费的大宗货物;集装箱运输是铁路和公路互相配合形成的一种复合直达运输,公路运输作为铁路运输的必要补充,主要进行货物的集散。

1.2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指利用汽车等运载工具在公路上实现旅客或货物空间位移需求的过程。公路运输一般指汽车运输,运送对象主要是旅客和货物。对于汽车货运,按运量大小分为整车运输与零担运输。

公路运输难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运输对象,为满足复杂多样化的运输需求,集装化和联合运输随着产生。集装化运输是以集装单元作为运输的单位,能够保证整个货物运输过程无损失,便于机械装卸和搬运。联合运输指应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共同完成货物的一种运输形式。

1.3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是指利用船舶等浮运工具在运输航道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水运可以直接利用天然航道,运输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少,运输成本在五种运输方式中最低,但是运量大。

水运按航行范围可分为远洋、沿海和内河运输。沿海运输指利用船舶在我国沿海区域各港口之间的运输;内河运输指利用船舶等运输工具,在江河、湖泊、人工水道等航线上运输;远洋运输通常指除沿海、内河运输以外的所有海上运输。

1.4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指使用飞机、直升机等飞行工具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具有快速、机动的特点,是现代远程旅客运输的重要方式,在远程高附加值、鲜活产品等货物运输中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2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性

2.1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

铁路运输优势在于运输通用性好,连续性强,运量大,客货始发到达准确性较高。加之我国铁路列车类型较多,基本上能够运输任何货物,受运输货物重量与容积约束较小。运输速度比较快,受气候和自然条件限制较小,运价低,中远距离运输经济性较高。公路运输优势在于机动性强,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运输过程中无需中转,运送速度比较快,运输方便、原始投资少、经济效益高。水路运输可利用自然航道,基础设施投资少,土地资源需要较少。在较深海域,船舶可实现大吨位运输,极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对于某些货物运输,水运的运输成本最低。航空运输是五种运输方式中运送速度最快的运输方式,该种运输方式大大缩短了空间的距离,可实现两个站点之间的直线运输。

2.2各种运输方式的缺点

铁路运输线路专用,修建铁路金属消耗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建设周期较长。铁路按列车组织运行,列车编组、解体和中转改编等作业环节,专用时间长,增加了货物在途时间。铁路运输货损率较高,需要公路运输集散货物才能完成运输任务。公路运输载重量小,只能运送小批量货物,不适合长途运输,能耗高、污染大、货损率较高,运输成本相对水运和铁路运输高。水运速度较低,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可达性较差,对货物载运和搬运要求高。航空运输的价格最贵,且只能运送一些轻巧、贵重、对时间有要求的货物,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大。

3各种运输方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3.1铁路运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我国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铁路曾经的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为了维持铁路在运输业中的地位,铁路运输硬件进行了大幅度提升,以便提高运输效率。参与行业间竞争的同时,不能忽略铁路运输业内部发展状况,铁路内部之间竞争仍然十分有限,并未实现完全的市场化竞争;在一些有限的直接竞争中,无序竞争现象十分严重。铁路客运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经过了6次大提速,速度已经成为旅客出行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也是主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发展高速铁路趋势已经形成。

3.2公路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公路运输发展迅速,从完成运量及周转量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突出。在各种运输方式相互竞争背景下,公路运输服务方式和经营主体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我国高速公路的投入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公路快速客货运业务的发展。随着公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完善,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促使着运输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3.3水路运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水运较其他运输方式发展重视程度较低,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航运市场的发展,我国水运业在国际集装箱运输方面发展迅速。我国水运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运输功能拓展与运输方式变革;航运经营观念的新变革,船型专业化与运输全球化;泊位深水化、码头专用化、装卸机械自动化等几个方面。

3.4航空运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航空运输要求的不断增加,政府对我国航空运输发展政策和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大了对其发展投资和扶持力度,使我国航空运输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发展阶段。我国航空运输发展体现出了干线飞机巨型化、超高速化、安全保证系统的自动化、营运管理和运输服务电脑化等特点。

4提高运输方式综合效率的措施

4.1加快运输法律建设,完善各层级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中最高法是国务院部令《道条》,其法律效力有限,应该制定和完善一部完整、科学的交通运输大法。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本地区的法律法规作为补充。针对不同运输业的性质和特点,制定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的、一体化的运输模式。

国家组建的交通运输部专门负责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相互协调,使我国形成合理有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应做好本职工作,做到管理体制合理、政令统一;科学分工、密切衔接;权责明确、高效精干;令行禁止,保障有力。

4.2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全面发展

运输的总体规划非常重要,落实地区间运输通道规划的同时也要做好城市综合规划。运输通道中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与各换乘转运中心建设规模大小和时间先后顺序息息相关。各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合理的建设到一起,形成综合运输设施。经济发展导致运输需求复杂化和多样化,只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才有可能满足不同运输需求。

4.3提倡运输企业规模化公司化发展,提高运输服务质量

国家提倡各地区组建大型运输企业,进行规模化公司化经营,逐渐改变了运输市场混乱不堪的局面。大型运输企业能够扩大经营规模,优化布局,提高集中度。各运输企业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统一开放、环保节能、竞争有序的运输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提高运输保障能力,提高运输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建伟主编:《物流运输业务管理模版与岗位操作流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2]季永青主编:《运输管理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方芳主编:《运输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篇7

关键词:o2o模式;货运物流;打车app

一、引言

近几十年,人们在工作、生活各方面都采用一种快速的追赶模式,开始越来越多的乘坐出租车,希望能更快的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但是,我们通常会在高峰期遭遇“打车难、难打车”的社会现象。通过社会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打车的人因为信息不确定,很难打到车;第二,出租车司机因为信息不全面,浪费时间和油耗。打车软件的出现,大大颠覆了传统出租司机的乘客方式,不仅让顾客可随时随地的联系出租车,节省寻找时间;也可以让出租车司机用手机客户端等待乘客主动预约,尽可能的节省车辆的燃油费及其空返率。使得打车困难这一引人注意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获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改善。

反观我国当下的货运运输物流业的整合、统一规划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问题,“货车司机找货难,货主找司机难”也早已司空见惯。虽然也有不少物流调度公司来支配物流运转信息,但是公司之间的信息接收不对等、信息延迟、信息临时更改等问题,很大程度上会拖延物流的配送时间,降低物流配送效率。而通常不菲的信息中介费也间接抬高了物流成本,造成货车司机所获利润成倍减少。因此,如何消除双方信息的不透明,让货车司机可以直接与货主取得联系,获得货车司机利益最大化,中间层层往下传递的环节最小化,成为当今物流运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将打车软件的运营方式引入货运物流的观点,来及时有效的匹配用户和司机的需求,减少司机的空载,提高效率,运用到货物运输的物流中,使货运车辆的往返空载现象降至最低,并提高其利用率和服务满意度。

二、我国货运物流现状

2014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第五届全球公共采购论坛上了《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4)》,报告中显示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10万亿元,同比增长9.3%,占GDp比重的18.0%。将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其他国家作比较,如下表2.1:

表2.1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我国的物流成本比起发达国家明显偏高,是美国8.5%的2倍多,而且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金砖国家相比也偏高。报告还指出,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平均占成品最终成本的10%-15%,在发展中国家占成品成本的15%-25%甚至更高,而对中国的制造商而言,物流成本可高达生产成本的30%-40%,这个数字是在令人叹为观止。

物流运输系统是由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体系,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其内在的技术经济特点[1]。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货物运输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公路货物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的5种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管道的货运量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2014年,近35年来公路运输的货运量呈现出迅猛的增长趋势,增加了近12倍,所占全国总货运量的比重也很高,公路货物运输成为当之无愧的核心货运方式。

据统计我国现有具备运营许可证的货运卡车总数为3000万左右,但是货运的返程空车率超过40%,这说明有大量的空载货车,造成车辆利用率很低,物流成本的浪费;而且使得交通不便,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增加,能源重复无用的消耗等等。物流行业的利益链非常长,但是几百万物流公司中40%自有车辆都没有超过10辆。可见现如今的行业状况为:经营主体多、企业规模小、运输组织松散、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简称为“多、小、散、弱”)[2]。而货车司机这一群体,又常常处在链条的最下游,也就是咱们国家最穷苦的群体之一。所以,行业的杂乱无章容易造成货车司机经常拿不到应有的报酬,使得货车司机的大量时间浪费在返程配货,空车等货上面。一方面货主企业无法控制运费,另一方面个体司机被层层剥削,无法保证返程货源,这种情况就会促使个体司机违规超载,破坏行业的良性竞争。

三、引进打车软件的运营模式

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打车软件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改善了中国城市出行难的问题,大幅提高了城市交通体系的运行效率,受到了乘客的接受和认可,也推动了中国城市交通体系的变革和转型升级。我们可以很好地开发出类似的移动平台,来创建一个o2o的货运体系,改变原有的货主与司机信息的严重不匹配性,来提高货运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减少货车的空载率。当然,如果我们将滴滴打车的模式借鉴到货运行业中,这个想法还需要一定的可实施性。现如今,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目前中国具备运营许可证的卡车有3000多万辆,相比之下出租车只有300多万辆,而我们如何切入货运卡车如此庞大的交易市场是个问题。基于这样大的悬殊,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货主企业:运费通常无法很好的控制。企业物流价格的不透明,就可以让信息化的物流产品来解决。第二,个体司机:无法接触到一手货源;其次,无法保证返程货源,油价、路费太高。如果司机能直接接触到好的货源,他们便可以更快更直接的投入到运输中。第三,作为社会整体,物流成本会最终会附加在消费者身上,我们必须要尽快通过信息化管理,调度来改善,提高咱们国家生产制造,贸易等行业整体竞争力。

对于上面提及的三方面问题,现已有部分公司,如:骡迹等在解决,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主要通过基于移动端的物流信息平台将有增值服务的物流公司提供的一手整车货源直接推送到个体司机手中。即使司机行驶在路途中,也不需要在货站等待72小时(行业平均值),或者返程空载了。除了返程空车资源的利用,他们也将一些零担货物作为填仓货交给司机,这样即可以保证货主获得了便宜的运力,又可以使司机充分利用承载力获得利益。除了移动化,骡迹与其它近似物流平台的最大不同是,拥有充足的货源而且可以保证可靠性,准确性,时效性。不但有app线上货源,一些大的货主也提供充足的线下货源,这些货源骡迹就会交与那些合作时间较久,可靠性高的运力司机。这样既可以保证货主货物的安全,另外也可以鼓励司机尽量在平台上积累信誉,多在平台上抢单。

总结:只有使货主与货车司机之间的信息透明,在良性竞争的社会环境下,才能打破固有的运输形态,这样货物运输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物流成本的降低,低碳环保的宗旨才能落实,获得货主与货车司机之间的双赢。当然,现在还有部分问题尚未解决,比如:就公路运输而言,对于大宗货物的整车运输,市内配送,这个问题还有待解决;除公路之外的其他运输方式的突破,也需要商榷。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使得这个想法更加完善,给客户带来更好的物流体验。

参考文献:

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篇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十五”期间,宜都市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为加快道路运输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基础。现代道路运输作为一种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尤其现代物流作为道路运输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其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在发达地区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宜都市尚处于蹒跚学步阶段。宜都市的道路运输业正处于前所未遇的发展关键时期,前景光明,形势严峻,机遇与挑战同在,稍有不慎,将丢失一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亟需来一个快速的质变。本文就宜都市的道路运输发展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共同关心宜都市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

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为道路运输发展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后,宜都市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迅速发展,路网服务水平和服务范围大幅度提高,为道路运输发展创造了条件。截至20xx年年底,宜都市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已达到254.86公里,20年间增加了12倍多,其中一级公路从无到有,现已达到16.22公里,(境内318国道)以雅里、雅来、红东二级公路为主体的省道主干线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连接一些周边县市及重要地区的公路通道。宜都市干线公路网的技术等级结构明显改善,以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为主组成的干线公路网已经将全市10个乡镇的交通、、工农业生产基地和主要客货运集散地连接起来,为市内中短距离客货运输创造了条件。20xx年,宜都市公路网总里程已达到736公里,其中:高级路面占通车里程的35.3,次高级路面铺装率已达63.8。全市乡(镇)、行政村通公路比例也由1984年的88.8和61.3上升到100和98.6,宜都市农村公路网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进一步提高,截止目前,全市127个行政村的村级硬化路面已实现400余公里,服务范围已基本覆盖全市每个角落,为广大农村的客货运输以及城乡间中短距离集疏创造了条件。

二、宜都市道路运输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随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宜都市道路运输也取得了较快发展。改革开放26年间道路客货运输量分别增长了5倍和3.3倍,占综合运输比重分别增加了21和18个百分点;道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分别增长了8倍和12倍,占综合运输比重分别增加了18和7个百分点,除个别行政村,道路运输紧张状况已基本得到解决。道路运输业已具有较大规模,20xx年全市民用车辆达近万辆,其中营业性货车近1700辆,客车380辆,营运车辆比1978年增长了20倍以上。同时,客货运输站场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现有客运等级站3个,其中二级站1个(中心客运站),准二级站1个(枝城枢纽站),五级客运站1个(松木坪客运站),客运停车场1个;货运站1个(即清江物流),货运交易市场2个(陆城、枝城各1个),不仅为提高运输生产的组织化程序和运输效率创造了条件,而且对建立竞争有序的客货运输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道路运输市场主体已呈多元化,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从业者并存的竞争局面,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了很大体现。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宜都市道路运输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一种粗放式的低层次的发展,主要是靠运输企业和车辆数量的规模增长来实现的。特别是运输市场开放近24年来,依然没有改变传统的运输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尤其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状况,不仅同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而且越来越不适应市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市的道路运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从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看:

道路客货站场建设滞后,功能不适应发展需要。原有的站场功能单一,设施简陋,全市10个乡镇有8个乡镇还没有等级站场。新建的货运站场,虽主体工程已完成,但信息系统不配套,运行机制还处于刍型状态,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致使站场施工利用效率不高,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2、从道路运输装备看:

营运车辆性能差、结构不合理、老旧严重。一是货运车辆以中型普通敞篷货车为主,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拖挂车和各类特种专用汽车所占比重低。二是高档客车数量少,客运车辆大多技术性能较为落后,经济性、舒适性较差。三是老旧车辆多,约占总车辆的20,车辆役龄老化。四是低效率运输还大量存在,还有数百辆拖拉机和农用机动车在参与营业性运输。

3、从道路运输组织看:

一是运输组织方式和手段落后,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分散经营,尤其是货运还基本处于单车单干的原始状态,运输信息不畅,车辆空驶和车辆超载现象并存且相当严重,运输效率低下。二是市场经营主体数量过多,市内49条客运线路,由8家民营公司经营,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且经营不规范,缺少区域性名牌企业或集团,不正当竞争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专业化运输分工不细,高质量运输服务不能满足需要。集装箱、危险品、冷藏保鲜以及大件物品等特种运输发展不够,普遍的快件货运、散装货物运输、现代物流等服务也发展缓慢;道路客运、汽车维修、搬运装卸和运输服务等服务质量普遍不高,服务质量投诉案件时有发生。

4、从道路运输管理看: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多来,使宜都市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得到一定净化,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经营者法律意识十分淡薄,给运政执法带来一定难度。目前,货车超重、改型,客车超载现象严重,无经营许可擅自营运屡见不鲜,违规驾驶、疲劳驾驶普遍存在,致使交通事故频发。二是管理体制不适应运输发展需要。政府部门之间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管理效率低下,如市内“麻木”经营管理或取缔问题,使区域市场壁垒还没有彻底打破。三是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落后。虽然客运管理略好于货运,2个客运站虽已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售票,但远未形成售票、检票、调度、结算以及计算机辅助管理等综合性信息管理系统。货物运输则长期处于闭塞、管理手段落后的状态,没有建立起适应货物运输需求的货物运输信息平台和交易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道路货运效率的发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5、从思想观念来看:

一是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推进缓慢,对运输市场的管理更多的是行使行政手段,而忽视了市场的调节功能;二是运输企业过多地依赖政府扶持,对市场主动研究、适应不够,缺乏竞争意识;三是行业管理多为促进服务的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宜都市道路运输发展现状已很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快道路运输发展。

三、加快宜都市道路运输发展的几点建议

道路运输业作为传统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路运输结构调整,不仅是道路运输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关系到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目前宜都市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集中表现为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发展的这种阶段性变化,必然带来运输需求模式的变化,旅客和货主对运输模式的选择观念及行为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方便、快捷、舒适、安全、自主等价值取向明显趋强。人们不仅要求“运得了”,更要求“运得好”。批次多、批量小、价值高、随机性强、分散度高的货运需求大大增加;中短途运输需求的增长明显加快,并逐步成为运输需求的主体;区域间主要通道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休闲性出行比例提高,客运需求继续快速增长。为适应新的交通需求模式,必须对现有的道路运输结构进行调整,以加速道路运输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另外,现代物流代表了21世纪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跨行业、跨地区竞争的不断加剧,运输业也在不断扩展其运输功能和服务范围,最终将渗透到生产和商贸领域,形成现代物流体系。要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传统的道路运输企业必然要在组织结构、经营手段和服务方式等作出全方位的调整。据此,笔者就如何加快宜都市道路运输发展提出如下意见,权作参考。

1、进一步开放道路运输市场

(1)大力推进道路运输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修订和废止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运输经营者等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制度和规定,打破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依法设立的道路运输企业,不分国有、集体、私有,都应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

允许道路运输企业依法在市内设立运输分支机构。取消客运班线招投标的地域限制和客运班线的“对等对开”规定,鼓励客运企业异地参加客运班线投标。

2、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投资道路运输业

(2)鼓励各种经济成分投资道路运输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投资经营道路客运、道路普通货物运输、道路运输站(场)、机动车维修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以及其他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允许非公有制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投资经营道路危险化学货物运输和国际道路运输。鼓励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进一步推进华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和合理流动。鼓励企业间以资产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进行重组、兼并,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鼓励运输企业公车公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网络化经营。开展道路运输企业等级评定,引导道路运输企业做大做强。禁止各种形式的以包代管、只包不管的经营方式。

(4)坚持“五个统筹”,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宜都市城乡交通一体化。在坚持依法管理、公平竞争的基础上,鼓励公交客车向农村地区延伸客运线路,鼓励农村班车实行公交化运营,实现“长途班车进城”、“专线客运汽车下乡”,做到长途汽车与专线客车的无缝衔接,促进班车客运、公共客运、出租客运的协调发展,方便旅客换乘和广大人民群众出行。积极理顺城乡客运管理体制,统筹合理规划城乡客运线路、站点,构建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目前,尽管在宜都市推行城乡一体化尚存在一定难度,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要因暂时的局部稳定,如:砍掉三轮麻木久拖不决等,而延缓整体道路运输发展速度。

3、引导建立道路运输行业诚信体系

(5)积极建立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建立道路运输经营者诚信档案,加大信息交换,强化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形成企业诚信与市场资源分配挂钩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推动道路运输实现优胜劣汰,全面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对诚信好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在客运线路招投标和新增车辆等方面,可给予优先权。积极实施企业品牌战略,鼓励企业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公平竞争。

4、大力发展农村客运

(6)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加大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农村客运“路运站”一体化协调发展,;鼓励客运企业“车头向下”从事农村客运经营;简化农村客运班线的行政许可程序,鼓励采取“冷、热”线捆绑招标的形式发展农村客运班线;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制订出台税费减免政策,减轻经营者的负担;鼓励农村客运经营者根据农民出行特点,采取多种运营方式,扩大经营者的经营自。禁止拖拉机、货车等非客车从事农村客运。

5、引导和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

(7)鼓励道路货运企业构建企业经营网络。鼓励道路货运企业间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形成松散型经营协作网络。鼓励发展货运信息系统,降低车辆空驶率。鼓励货运企业发展结点运输、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小件快运、多式联运等高效运输组织形式,提高运输效率。鼓励道路货运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和延伸服务领域,向产品制造和商贸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逐步从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鼓励货运企业和物流企业发展城市物流配送业务,为社会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

6、鼓励发展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客运车型

(8)继续推进道路运输客车等级评定工作,鼓励发展高档客车;在客源充足的陆城、枝城、红花、松木坪线路,鼓励发展高、中档中型客车,提高运输能力,降低单位运输成本,提高竞争力。

7、加大道路运输站(场)建设力度

(9)道路运输站(场)是公众出行和货物集散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建立布局协调、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节点。“十一五”期内,要完善陆城中心客运站、枝城枢纽站的服务功能,加快清江物流建设步伐,规范现有2个货运交易市场,在乡镇设立20个客运招呼站,积极争取政策,尽快将兴建姚家店、红花、松木坪三级客运站纳入建设规划范畴。

(10)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道路运输站(场)的投资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资站场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对现有的公用型站场设施的经营权进行转让,并运用筹集的转让金作为新建站场项目的资本金,实行滚动发展。

(11)社会资本投入道路运输站场设施,应推行投资人招标制度。鼓励建立道路运输站场特许经营制度,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并在确定经营期限的基础上,签定经营合同,明确各自责任。对于面向社会服务的公用型道路运输站场,实施独立管理、独立经营。

8、全面提升机动车维修保障能力

(12)引导建立能力充分、布局合理、规范有序、服务优质、清洁环保的机动车维修服务保障体系。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实行专业化经营、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大力推广安全、节能、环保的先进维修技术;建立机动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引导机动车维修企业注重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建设;规划建设全市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全面提高维修服务能力;实行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切实保护车主利益;完善机动车维修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9、规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市场

(13)鼓励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专业化经营,引导培训机构的规模化;推行“计时制”培训和驾驶模拟教学;规范收费,提高质量,注重服务;倡导驾驶员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员安全行车知识的掌握和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文明行车理念的培养;推行教练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鼓励培训机构加强教练员素质建设,完善教练员诚信考评制度,全面提高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

10、进一步落实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职责

(14)围绕“三关一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积极推进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强化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地位,积极引导运输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鼓励运输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完善长效管理制度;鼓励运输企业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安全生产动态监控,提高安全管理科学水平;大力倡导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督促运输企业加强从业人员定期轮训和安全考核。

(15)鼓励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根据危险货物种类及性质实施分类管理;严禁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和与运输业务不适应的车辆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严禁无上岗资格的人员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督促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对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和押运员进行定期轮训和安全考核。

11、加快道路运输行业科技进步,努力创建节约型环保型行业

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篇9

关键词:公路运输主要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公路货物运输发展概况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区域间经济交往和货物交流的日趋频繁和道路条件的改善,货物运输平均运距也有所提高。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公路运输新需求,公路货物运输生产方式和经营内容不断扩展,包括传统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以及集装箱、大件笨重货物、危险品货物运输等不断发展和完善,快件运输、社会性储运服务等也暂露头角;运输市场的多元化和运力的快速发展,使得为车货双方提供配载、货运和货运信息的货运服务业应运而生;公路运输市场调控和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

我国公路货运由于历史原因,从运输组织形式到经营管理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国内其它运输方式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高效的运输生产组织方式,如零担和集装箱运输等,为改变公路货物运输行业长期以来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公路运输管理体制等主管原因的制约,汽车货物运输的机动灵活、运达速度高的优势仍一直未真正彻底体现出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国公路货运业的现状分析,影响我国公路货运发展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

1、车辆结构不合理,技术状况较差

目前,我国运输车辆平均吨位低,多为中型车,大吨位及专用车辆所占比例极低,由于车辆结构的不合理,也使得运输企业失去许多货源。同时,由于运输行业的不景气,使企业无力进行车辆的更新换代,营运车辆老旧,车辆完好率、营运效率低下。

2、公路货运站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

货运站是进行货物运输组织的场所,目前,全国虽已有2500多个零担货运站(点),但多数为仓库式的,规模小、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且没有扩建余地,而且货运站绝大多数属于企业自有、自用、封闭型,没有向社会开放。场内搬运、装卸设备落后,不配套,生产作业及技术水平基本处于手工操作状态,无法向用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站场作业服务。

3、区域分割,体制封闭,运输效率低下

无论是公路快运还是普通货运,只要是运输生产,就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区。长期以来,我国公路运输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以区域企业为主,经营范围以区域为基础,受体制封闭等人为因素的严重影响,跨区域的长途运输回程空载现象十分严重,企业运输效率低下。

4、企业粗放经营,运输组织化程度低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国有和集体大中型汽车运输企业多采取了划小核算单位的措施,实行了以车队或班组为单位的经营承包、个人单车营收承包、单车风险抵押或租赁经营承包等不同的经营形式,加之大量的个体、联户及其它社会车辆参营,使得公路运输市场组织结构更趋分散,公路货物运输呈显著的粗放状态,运输的组织化程度降低。虽然公路货运服务业中的配载和组货机构和个体逐步应运而生,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网络和组织手段,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5、缺乏主导公路运输市场的大型运输企业,难以组织规模化和网络化的运输

公路运输市场放开搞活大大解决了货主运货难的状况,但由于种种原因,原有的大中型运输企业化整为零,缺乏能够主导货运市场的大型区域性或全国性的运输企业,过小的经营规模和营运区域、分散经营的状况导致公路货物运输机动、灵活、优质、高效、网络化、规模化的经营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与国外公路货物运输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生产效率相差甚远,使运力资源发生了巨大的浪费,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剧烈滑坡。

三、公路快速货运发展新动向

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篇10

关键词:呼铁局“白货”运输策略

中图分类号:F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028-01

中国铁路货运改革的正式启动,迈出了铁路由计划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在实施货运组织改革伊始,铁路总公司提出了对大宗稳定货物,以协议运输为主要形式,加强运力保障,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对其他非协议运输的货物,特别是“白货”,实行敞开受理、随到随运。就呼铁局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如何争取“白货”市场,做大“白货”运输体量是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1呼铁局“白货”发运现状

内蒙古地处大陆腹地及受地区“白货”产品特性的限制,区内通过航空外运的“白货”数量较少,除铁路外全部经公路运输。2010年至2012年,呼铁局铁路发运量分别为2.026亿t、2.118亿t、2.013亿t,同期“白货”(除煤炭外)发运量为9760.6万t、5093.8万t、4958.6万t,占全年货运总量的比重仅为48.18%、24.05%、24.63%。其中2011年至2012年,铁路“白货”发运量连续2年负增长,同比增长-47.8%和-2.7%。相比之下,2010年到2012年内蒙古公路运输量却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其中2012年公路“白货”运输量为10.1亿t,同比增长20.3%,占公路总运输量12.6亿t的80.2%,是同年铁路外运量的24.2倍。

通过以上对比可得出,一是“白货”铁路运输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百分比远小于公路运输。二是近年“白货”铁路与公路运输量的一减一增及总运量的巨大差距,充分暴露出近年铁路“白货”运输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公路运输的现状。

2呼铁局“白货”运输存在的问题

与黑货相比,内蒙古“白货”市场的竞争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除铁路之外,公路、航空以及地方物流企业都在努力经营“白货”运输市场,竭尽所能想多分一块“蛋糕”。而“白货”运输需要面对大量中小客户、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灵活安排运输的特点,却恰恰戳中了铁路货运的“软肋”。目前呼铁局“白货”运输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

2.1货运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呼铁局依托垄断的运力优势,货运仍停留在传统、低端的延伸服务、运输模式上,政策、资源的依赖性强,市场化程度不高;物流服务功能单一,技术服务含量低。

2.2营销网络和集疏运渠道缺乏

当前呼铁局的“白货”运输,基本由社会物流及货代企业组织货源,铁路企业仅承担铁路运输一个环节,未延伸到前端的营销网络和后端的配送网络,铁路运输仅仅是公路长距离运输的替代品。

2.3“白货”运输服务产品缺乏

近几年,呼铁局在“白货”运输上量方面作了积极的努力,针对一些运量稳定的大型企业开展了“五定”班列、“百千战略”等发展方案,满足了这些大企业的运输需求,如蒙牛、伊利的奶制品集装箱发运。但对于占运输需求量一大块的中小企业的需求,特别是零担货物的运输需求,没有设计相应的运输服务产品。这些中小企业被迫转而选择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白货”货源大量流失。

2.4运力不足

呼铁局到重车少、出重车多,到达重箱与需求空箱的比例是3∶97,部署用于装运“白货”的运输车辆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和“白货”铁路运输需求量逐年快速增加的实际需求。以棚车为例:2010年-2012年日均请求在800~900车,实际兑现率只有33%左右。

3呼铁局“白货”运输上量的对策

3.1改善货运服务质量

铁路实施政企分开,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呼铁局在服务意识、价格、时效等方面都要体现出竞争的诚意,在“敞开受理、随到随办、规范收费、热情服务”的纲领指导下,要积极进行运输环节的供应链管理,精确计算收发货、配装、装卸、运行等各环节作业时间,制定公路、铁路操作运行方案。实现货物运输全过程无缝对接和快速运输,从而有效提高运输的时效性和稳定性。

3.2建立营销网络和集疏运渠道

要解决只能被动接受的窘境,呼铁局可以与营业网络涵盖全国的大型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充分利用地方物流企业的营销网络和区域集疏运渠道资源,共同参与“白货”市场的营销拓展,将运输业务范围由钢轨拓展到两端的公路集疏运,拓展到客户。

3.3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呼铁局应积极作为,进一步开展公、海、铁“白货”多式联运。一是与地方一些集口岸、国际货代、国际国内公铁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内陆无水港项目及大型公路物流公司合作,积极整合物流供应链。二是呼铁局在自建公路运输公司的同时,打造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内陆无水港,实现货物运输链条的集约高效。

3.4开行集装箱班列

抓住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机遇,重新摸排、布线、规划,提高运输服务品质,大打“白货”集装箱班列运输牌。全方位开拓“白货”班列市场,大力提升服务层级,进一步优化现有集装箱箱班列开行方案。尽量减少中间站调车作业量,形成以货流、车流、列流为基础的“白货”物流运输体系。

3.5实现运输全过程集装化

利用呼铁局自有铁路运输包装生产企业的便利,将货物集结的节点延伸到物流、货代企业收货点或直接设置在企业生产节点,最大限度采用集装化托盘袋、集装吨袋、集装架或包装箱装运,快速配送至铁路货场、车站集结装车。以此实现呼铁局与发运客户的双赢。

3.6寻求铁路总公司支持

为缓解“白货”运力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应积极争取铁路总公司的支持,放开呼铁局管辖内白货流量、流向限制并给予空车支持,做到白货有请必装,尽量实现货源与车源的匹配,满足“白货”铁路外运需求,支持内蒙古地方经济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呼铁局在积极改善运输服务质量,开展集装箱运输、开展多式联运,积极推广集装化运输提升装车效率,节约装车成本外,结合自身车皮资源实际寻求总公司的支持是目前呼铁局发展“白货”运输,改变“一煤独大”局面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廷伦,马广民.铁路“白货”运输发展的对策[J].铁道货运,2013(6).

[2]廖汉洲.呼和浩特铁路局客货运输营销战略分析[D].中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