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好处十篇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好处十篇

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9:36

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好处篇1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要保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就必须将建立全过程的训练最高目标作为基本着眼点,也就是说要准确定位青少年田径训练实质,保证我国田径事业的健康发展。由此,我国要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技术、素质以及信念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训练

作者简介:崔健(1986—),男,黑龙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专项理论与方法。

王丹,女,黑龙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教育。

开展的青少年田径训练不仅能使得青少年的运动潜能得以激发,还能使他们的运动水平得以提升,从而在田径比赛中拔得头筹。教练如果想要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就必须在训练的同时,根据运动员各自的身体素质以及优劣势结合田径运动的特色制定合理的训练规划,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基本特点

从我国田径训练的人员构成来看,青少年是各国培养田径项目运动员的首要选择,在日常训练开展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田径训练的基本特点。结合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实际情况来看,青少年田径训练具备以下要求和特点。

1.1要明确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主要目的

之所以对青少年进行田径训练,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青少年掌握田径运动的步骤,在他们身体机能尚未成型之前提高其心理和身体方面的技能,夯实日后训练的基础。在竞技类比赛项目中,田径训练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要培养起青少年较强的运动技能,就必须不断激发青少年身体机能的成熟和运动素质的提升。

1.2青少年田径训练要正确处理好与文化课的关系

与专业的成人田径训练不同,青少年田径训练有着一定的业余成分,所以青少年在田径训练中要正确处理好文化课与田径训练之间的关系。就目前而言,参加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人员年龄集中在6—16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必须接受学校的文化课教育,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并用丰富的知识储备武装自己的头脑是他们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青少年必须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并将其运用到日常训练中,为日后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1.3青少年田径训练要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

青少年田径训练项目的人员构成不尽相同,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明显不同,所以在开展青少年田径运动项目时也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青少年心理生理极不成熟,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所以他们对新技能和新要领的掌握速度都远快于老运动员。据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在6—12岁时,协调能力的提升最快,在13—14岁时,他们的协调能力已基本成熟。由此,在田径训练时,必须从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升其技能,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4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要得当

1.4.1内容方面

对青少年进行田径训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将来的训练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由此,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要尽可能帮助运动员掌握较多的训练内容,从整体上提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始终保持身体的协调,保证未来运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1.4.2方法方面

运动专家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运动员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差,难以长期将注意力集中在枯燥的运动项目中,要保证青少年田径训练的顺利实施,教练必须积极解放思想,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入手,制定丰富多彩的训练项目和形式,切实减轻青少年的厌倦和不满情绪,激发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热情和主动性。

1.4.3步骤方面

就训练方式而言,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主要包括两类,即强度较高、训练量较小的训练方式和强度较低、训练量较大的训练方式。比较两种方式我们可以得出,当训练方式强度较大时,青少年的自身水平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而且能取得预期成绩,但是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青少年田径训练的目标出发,要选择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从整体上提升青少年的技能水平和运动素质,将青少年的长期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青少年应该尽可能选择强度较低、训练量较大的训练方式。

2青少年田径训练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2.1训练的根本应该是运动思想

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参加田径训练,更要切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实现竞技和学习的协调发展。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青少年运动员要学会权衡,合理分配时间。但是从我国目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情况来看,教练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体育训练上,忽视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培养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过程中,教练要切实解放思想,合理安排学习文化知识和体育训练的时间,夯实人才基础。

2.2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运动负荷问题

2.2.1重视运动负荷在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突出作用

青少年运动员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有步骤的增加运动负荷,从而切实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技能,帮助其在比赛中赢得较好成绩。要切实提高青少年运动技能,就必须重视运动负荷的作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他们的心脏系统也处于发展不成熟阶段。由此,在开展青少年训练活动时,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青少年成长规律和身体变化情况入手,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负荷。

2.2.2青少年田径训练运动负荷的制定要坚持科学性原则

运动员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能合理控制运动负荷的增加频率和节奏,而且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也始终处于增长状态,所以他们有着常人不具备的更多突出优势。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田径训练时,不能单单依靠无限制的增加运动负荷,需要从青少年的性别、训练情况以及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着手,适度的增加运动负荷。

2.2.3正确处理训练与比赛的关系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参加训练的目的并不是单一的,除了提升自身身体素质以外,还要参加比赛赢得较好的名次。在具体的田径训练中,要实现比赛和训练的有机组合,在训练的过程中切实提升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战术和田径技能。所以我们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制定训练目标和方式,实现运动员自身特点和训练方式的完美统一,从根本上提升训练效果。

3总结

开展青少年田径训练不仅要结合运动员各自的身体素质还要结合田径运动的特点,并与文化课程不冲突,从而促进青少年的成长,达到素质教育中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曲淑华.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陈泷.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7):614-615.

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好处篇2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训练;问题;策略

在竞技体育项目中,足球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他们的综合素质必须达到较高要求,而要想做到这点,那么就需要开展科学的训练。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于我国未来足球事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故在针对青少年进行训练中,应采取措施来确保训练具有较好的效果。然而,我国在青少年足球训练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致使训练的综合效果偏差,故急需采取措施来加以处理,以此来促进训练的质量不断提高。

一、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练的素质参差不齐

在青少年足球训练过程中,教练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当前情况下,一些教练的综合能力明显达不到相关要求,通常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态度不端正。通过调查不难发现,部分教练自身的素质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在训练过程中他们依然沿用以往的方法,这明显与时展的要求相冲突。②价值观仍需改正。当前,教练在针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依然仅仅只看重运动员的成绩,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从而导致青少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偏低。③训练方法不适宜。许多教练依然通过超负荷方式来达成培训的目标,这种培训方式明显不合理,长时间过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热情必然会降低。

(二)青少年训练与联赛相脱离

在进行青少年足球训练过程中,青少年基本很难参与到联赛活动中来,此外,在训练过程中,训练与联赛脱节的情况极为常见。足球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仅仅只看重联赛活动的开展,但是未能认真完成青少年的足球训练,从而使得两者无法有效结合起来,这样不利于足球人才的培养。再者,相较于职业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的足球水平明显偏低,由于青少年运动员与职业运动员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从而使得不同年龄段足球运动员的足球水平参差不齐。

(三)足球大众化程度仍需提高

在世界范围内看,足球是影响最大、开展最广的体育项目之一。[1]可以这样说,国家足球的发展离不开大众足球的撑持。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不难发现足球大众化的程度并不高,全民足球意识仍需强化。大众化程度偏低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原因:①足球主管部门的轻视;②其他体育项目的兴起。

二、提升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效果的有效举措

(一)落实合理的训练理念

现代社会是综合科学与信息的社会。在青少年的足球训练过程中,教练应该选用符合青少年实际情况的训练方式。青少年的心理常常会出现波动,并不稳定,这样自然而然会降低训练效果,故在具体的足球训练过程中,教练需要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宜的足球训练项目。除此之外,在训练之前,教练还可以组织一些基础活动,以此来激起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足球训练中来。在足球训练过程中,除了青少年这一主体,另一重要的主体便是教练。[2]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教练首先需要落实科学化的训练理念,并针对不同足球水平的青少年进行分组,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足球训练,以此来达到最佳的训练成效。

(二)促进教练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在足球训练过程中,足球教练员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与足球训练效果紧密相关。要想确保足球训练更具成效,那么教练员就需要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首先,应该对教练员的整体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找寻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处理,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教练员队伍变得愈加稳定,而且可以促进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升,进而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足球教练人员。足球教练需要不断学习各种足球方面的知识,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聘请专人来授课,带动教练员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三)做好青少年文化素养培养工作

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好处篇3

关键词:新时期;青少年;田径运动;思考

随着世界各国交往的扩大,一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而田径项目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由田赛、径赛、公路跑、竞走和越野跑组成,此外还包括部分田赛和径赛项目组成的“十项全能”。[1]新时期下,中国在田径运动上加大了投入比例,致力于培养出一大批以青少年为主的田径运动员,为国家的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一定人才。

新时期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现状

随着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在江苏南京的胜利举办,青少年运动再次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2014年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希望各国将青年运动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在新时期对青少年田径运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进行了大规模地青少年运动人才的招募,兴建了大批运动设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教练员的培训等等。中国的青年田径运动事业在蓬勃发展,必将在今后的体育竞技中再创佳绩。

然而,由于青少年具有独特的心理、生理特征,在田径运动训练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教练员采取传统的“低训练强度,搞训练量”的方法,难以充分调动青少年训练的积极性;一味地注重技术训练,而不注意青少年心理素质的锻炼;教练员的综合素质还有所欠缺,训练的效果不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占用大量的学习文化课的时间,没有一套合理的青少年运动员训练保障机制等等。

二、新时期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问题的策略

(一)采用新式的训练方式

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是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关键要素,处理不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训练的效果很难体现出来。训练强度是按照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制定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要适中,否则强度太大极易造成青少年身体软组织受伤,强度太小则浪费大量的训练时间,而且效果不好。训练量指的是某段时间内的运动次数。运动量也要有所保证,太大太小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运动量太大,青少年运动员接受不了,容易疲劳,失去训练的积极性;而训练量太小则会让运动员感觉无所事事,难以保持高度紧张的训练状态。因此,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必须结合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予以科学的把握。[2]

通常采取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相结合的方式重复训练法是指将一组训练重复几次,每次训练之间有一定休息时间,从而保持身体最好状态的训练方式。间歇训练法是在每次训练之间休息的时间严格制定,科学合理,不宜过长或过短的训练方式。将这两种方式综合起来,可以根据青少年运动员不同的年龄阶段和身体状况,科学合理的安排每次训练的距离和歇息的时间。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更加合理,并且能够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

制定奖励激励制度调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田径运动的训练非常辛苦,青少年常常感到身心疲惫之外,还会感觉训练枯燥乏味,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教练员采取一定的奖励激励措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通常在训练的时候采取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自由分组、寻找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形式,让两个或者几个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比赛,谁完成任务的次数最多,教练员在训练成绩中给予适当高一些的分数,并进行相应的奖励。[3]同时,基于田径运动训练的特性,也要对在训练中勤奋刻苦但成绩不是太理想的运动员予以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认为自己的坚持到底的态度也是有价值的。这样可以让整个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队伍的综合训练效果有所提高的同时,也让成绩不太理想的运动员不轻易放弃,仍然保持一定的积极性。

(三)加大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如今田径运动的比赛不仅是技术、体力、体能的比拼,更是同等条件下心理素质的竞技。青少年正处于身体不断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青春期。他们往往具有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保持高度集中,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往往其他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作用;意志力不够坚定,对自己的信心不够;容易产生害怕、紧张的心理状态等等特征。[4]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必须加强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模拟训练的方式,引导青少年运动员以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参加每一次比赛,在心理上更胜别人一筹。心理素质的提升是在各种训练以及比赛中积累起来的,因此,教练员要不断总结和评价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表现,确保在以后的比赛中沉着应对,正常发挥。

正确处理训练与学习的关系,确保青少年综合发展

青少年田径运动的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议论。很所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加入到体育行业就是因为训练占据大量的学习时间,孩子今后难以上一所好的大学,影响孩子的未来。因此,国家应当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保障机制,用制度来减轻家长的困扰,从而发掘更多有天赋的青少年加入到田径运动中来。[5]同时,文化课和田径运动训练之间关系的合理协调,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让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

总之,青少年田径运动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朝阳”,引领着我国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青少年运动的发展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和鼓励,更需要教练员和相关组织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研究和探索出能够激发他们全部力量的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1]肖伟君,李峰.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科学化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1)

[2]张丽娜.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存在的若干问题[J].科技资讯.2009(21)

[3]马超,鄢先友.浅析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1)

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好处篇4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短跑项目赛前状态

【分类号】G822.1

引言:赛前竞技状态是运动员在比赛前自身生理以及心理的一种调节状态,赛前竞技状态的波动将会严重影响运动员在比赛时的竞技水平。赛前竞技状态优秀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均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技战术发挥出色,精神状态兴奋且易控制。经过多年带教经验发现,赛前竞技状态的有效调整将会决定运动员的水平发挥,尤其是青少年短跑运动员,青春期发育期的运动员容易出现生理快速发展、发展过程不稳定且起伏较大等特点。而产生这一系列影响的因素为:比赛前心理上的紧张与焦虑、比赛过程中对手的状态、观众的表现、场地环境的影响,往往都会给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状态施压。如何通过自身的调整与教练员的循循善诱将会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田径短跑运动员的赛前状态影响因素

田径短跑项目作为体育比赛中持续时间最短的运动项目具有时间短、能量消耗快的特点。青少年田径短跑运动员往往会在比赛前产生非常强烈的兴奋因素,如场上的比赛氛围与环境、观众的齐力呐喊和最重要的自身比赛兴奋度。前两项影响因素属于客观影响因素,具有不可控制性,而最后一项自身比赛兴奋度则是运动员主观可训练可控制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综合起来在一次比赛中会对运动员产生压力,这一压力也就是赛前状态的影响因素。优秀的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懂得如何控制主观因素并转变客观因素为己用,这是长期训练与比赛经验累积的成果。

2运动状态与技战术水平是赛前状态的物质基础

赛前状态虽然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来说心理影响层面高过于生理影响层面,但是就体育运动而言,运动水平与运动能力永远是项目的物质基础,根本保障。

2.1训练能力与比赛能力的相互协调

为保持运动员赛前的运动状态,在训练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先前制定的周期性训练方案,保证运动员在比赛前进行适度强度的训练与适度量度的训练。在训练时要专项训练能力与比赛参赛能力两手抓,在专项训练过程中就制定符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比赛技战术方案,如体能的分配与途中跑的战术等等。训练过程中两者要紧密联系,不可脱离实际,让运动员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就逐步适应比赛强度,提升赛前状态,为比赛打好基础。

2.2训练过程对个人要有针对性

人体在各个方面皆有差异性,因此在短跑训练过程中面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也要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与手段。针对性的训练就犹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运动员采用相适应的训练计划、训练手段与训练时间,在日常教导方面亦要采取不同的交流方法以适应不同类型的青少年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躁与反抗的情绪,教练员要多与运动员进行交谈,让其全身心投入训练过程中,提升训练效率,达到训练效果。

2.3练过程中注重比赛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短跑项目训练过程中,教练组要时刻给运动员灌输比赛的经验,如比赛时的体能分配、自己如何克制自我的不利因素、对手的能力剖析等。由于田径短跑项目的比赛时间稍纵即逝,如何控制好每一次技术动作达到效率最大化也是平时训练过程中教学的重点。日常训练中可以阶段性的模仿实战比赛,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赛前状态的精神基石

赛前状态的研究其重点就是在于心理素质的研究,尤其是田径短跑项目。几十秒的短暂比赛时间根本容不得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出半点马虎,在比赛的前一秒就必须快速进入比赛状态,集中注意力,想好每一个技术动作与战术安排,如此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3.1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调整

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运动能力快速进步的阶段,同时也是心理状态最浮躁的阶段。如何处理好青春期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将是能否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关键。青少年运动员在赛前往往容易产生精神上的抑扬,导致情绪不稳定,赛前心理状态差。教练员在赛前要努力协同运动员一起干预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运动员的情绪得到振奋且容易受到控制,在比赛前不骄不躁,比赛过程中运筹帷幄,沉着冷静。良好的比赛状态情绪能够有效的发挥大脑对于人体运动神经的调节与支配,从而获得保持更好的运动能力。

3.2日常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锻炼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教练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应多加强对运动员自信心方面的培养,让运动员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至于比赛时不会过多的产生焦虑情绪。训练之余的交谈中,要引导运动员正确看待比赛的输赢,消除不正当的胜负观念,引导运动员认识比赛,对自我产生自信。

3.3比赛前做好赛前动员工作

赛前激励工作不仅仅适用于成年运动员,更适用于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前教导工作。引导青少年运动员正确对待比赛,正视比赛动机,明确比赛目标。让运动员自身乐于去参加比赛,从内因引导青少年运动员,使其在训练态度上认真,完成高效率的训练任务。赛前动员也是让运动员放松的一种方式,通过与运动员的一些交流与洽谈,安稳青少年运动员对于比赛的紧张与焦虑,不要过多思考比赛的成绩,努力发挥自己的真正水平,帮助运动员在比赛前建立良好的心态。

3.4赛前奖励机制的开展

青少年运动员处于青春期阶段,教练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不能采取过激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否则容易出现不可控制的情况。就此而言,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可以以朋友的角色来进行教学工作,尤其是赛前准备阶段,“亲民”的教练往往会受到运动员的好评。赛前奖励机制,是多年带教的经验,运动员往往会因为教练的奖励而放松自己的身心,在比赛中较容易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好处篇5

[关键词]青少年;跳远;基础训练

一、青少年的生理和身体特点

1、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青少年阶段是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这个时间段对跳远运动员尤为重要。处于7-12岁男孩和女孩跑的最高速度的差别不大,到13岁以后,男孩逐渐超过女孩。12―17岁这个期间是运动技术的定型期,训练中必须注意训练负荷与青少年运动员的能力相适应。女孩14-16岁是由于青春期的关系,速度表现很不稳定。其神经系统处于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兴奋占优势且容易扩散,表现为活泼好动、兴奋好奇、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

2、青少年的身体特点

青少年肌肉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少。与成人相比,肌肉收缩能力较弱,易疲劳,但恢复较成人更快。生长加速后,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明显加粗,肌力显著增加。女孩在15-17,男孩在18-19岁肌力增长最为明显。同时,青少年时期骨化过程尚未完成,软骨成分较多,骨骼柔软,关节的支撑能力差,肌纤维比较细长,横断面小,故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

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基础训练的重要性,既要注重其薄弱肌群的训练,又要在训练方法上避免采用长时间、大力量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二、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身体素质包含了速度和力量双重因素。由于青少年时期身体各部分发展不平衡,也比较脆弱,基础训练中要选择适合少年儿童身体特点的训练方法,走全能发展的道路而避免过早突出专项,尽量利用自然条件和游戏的方式提高体能和协调能力并着重培养兴趣而不能单纯追求能力,以便为将来进一步的训练打好基础。

1、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

多年的训练实践和之前的科学研究证明了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有着巨大的影响。助跑是跳远技术的基础。1968年美国运动员比蒙在墨西哥奥运会上跳出了8.90米的最佳成绩时,世界体坛为之轰动,人们对跳远技术的关注也开始更集中在速度和起跳结合上。

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期,其神经系统表现为不稳定。在速度训练时,由于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处于过度兴奋状态,速度控制能力差,时间节奏感不强,直接影响速度的发挥。但青少年身体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对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速度的训练要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因人而异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以促使速度能力的稳步提升。

2、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跳远是典型的跑跳结合项目,属于速度-力量型项目。运动员高速助跑后的积极踏板起跳对于运动员的爆发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青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是全面的身体训练,主要加强大肌肉群正确的用力姿势,逐步培养青少年肌肉用力的能力。训练上要把力量的训练和速度训练结合起来,重点发展速度力量而不是绝对力量。这样不仅为青少年运动员在下一阶段进一步提高力量和速度创造了有利的前提,还可避免“速度障碍”的出现。

三、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技术训练的重要性

跳远的完整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成绩的好坏主要是助跑技术和起跳技术决定的。因此,着重提升这两个发面意义重大。

1、跳远的助跑技术

助跑是为了使运动员在有限的距离内到达起跳板时达到或接近个人的最高速度并以正确的节奏使起跳脚准确地踏在起跳板上。因此,助跑是跳远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助跑不好,那后面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助跑技术及助跑准确性训练助跑是跳远项目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要求提高助跑速度,培养和稳定正确的助跑节奏;培养运动员的速度感和调控步长步频的能力;加强起跳时的攻板意识,形成正确的助跑心理定势。

2、跳远的起跳技术

但这些年的研究发现,助跑速度利用率高,恰是我国跳远运动员的主要技术优势,而起跳阶段腾起垂直速度、起跳角度、着地角较小,扇角大以及起跳中摆动速度慢,才是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的主要差距。

跳远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项目,技术水平高低对专项成绩影响十分重要,因此对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训练至关重要。需要在教练员的帮助下掌握合理的起跳技术,建立较强的跳远意识,逐步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技术类型,降低错误动作的发生率,提高成绩。

四、结论

青少年时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机,虽然身体机能的发育还不完全,但可塑性大,是未来提高成绩的基础阶段。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年龄的特点,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技术的掌握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逐步提高要求,形成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虞轶群,季浏,李群.影响上海市青少年跳远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因素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4(35):88-92,94

[2]宋禹澎.浅谈青少年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基础训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173,43

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好处篇6

关键词有效消除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疲劳

消除疲劳是中长跑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与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有效消除他们的疲劳,将会对其身体健康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中长跑训练中的消除疲劳与负荷同样重要,没有负荷就不会产生疲劳。因此,在青少年中长跑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需考虑到他们在训练后的疲劳程度,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消除疲劳。

一、训练后搭配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

青少年在高负荷、紧张的中长跑训练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是恢复体力和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在中长跑训练中机体的物质能量在进行着新陈代谢,随着身体负荷的不断增大会对肌肉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增大能量的消耗,在训练之后给身体及时补充各种营养与能量就显得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消除疲劳。对于青少年中长跑训练者而言,他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体内的新陈代谢本身就比常人旺盛,在训练后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也更大,包括蛋白质、糖、电解质、维生素和水分等。同时,青少年在中长跑训练后身体能力大量消耗,如果缺乏营养或营养不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只有的补充足够的营养才能够让训练正常持续下去,而且营养合理对于他们的身体恢复能力、机体状态、抗负荷能力、训练水平均有着积极意义。另外,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较多的蛋白质,在日常膳食中应尽量多摄入蛋白质,多吃高蛋白食物,像豆制品、蛋类和鱼类等,以及部分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而且他们在中长跑训练后应注重进餐的规律性,确保训练时间与进餐时间存在适当的间隔,从而消除疲劳。

二、中长跑训练后的睡眠与心理恢复

青少年在参加完中长跑训练之后通常会感觉身体疲倦、大脑困乏,让他们拥有良好的睡眠可以更好的恢复身体机能与消除疲劳。原因在于人们在睡眠状态呼吸深长且次数下降、心率减慢,整个身体都处于放松状态。因此,青少年在中长跑训练后应安排8至9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睡眠环境需尽量保持安静和舒适,在适宜环境中提升他们的睡眠质量,使其在睡眠中重新恢复与积累物质能量,从而有效、快速的消除疲劳;或者采用呼吸常压氧气的办法对睡眠进行改善,从而达到消除疲劳与身体放松的效果。同时,青少年在中长跑训练中通常会遇到挫折或困难,产生情绪波动导致心理疲劳处于散乱状态,他们的抗疲劳能力与自身的意志品质、情绪状态、个性特征等关系密切。在中长跑训练过程中如果青少年的情绪良好、态度积极,能够有效延缓出现疲劳现象,反之将会增加疲劳状态。特别是他们在中长跑训练中的意志品质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青少年拥有顽强的毅力和积极的训练态度,努力消除由疲劳而产生的厌倦、痛苦等消极情绪。可使用娱乐、自我暗示、沐浴等方法转移注意力,冷静对待负面因素,促使心理疲劳尽快消除。

三、温水浴与推拿按摩消除肌肉疲劳

青少年在中长跑训练中腿部肌肉的负荷较大,可采用温水浴的方式来消除腿部肌肉甚至整个肌肉系统的疲劳。温水浴指的是利用温水所产生的刺激,实现放松肌肉、安抚神经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2℃最宜,上下浮动为2℃,这样能够导致人体的体温上升,促进体液流动与血液循环,提升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尽快将肌肉系统中代谢物质通过尿液、汗液排出去,将营养物质提供给肌肉系统,从而恢复身体机能消除疲劳。不过青少年在中长跑训练后进行温水浴的时间应控制好,每天不能大于两次,每次不超过20分钟,以10至15分钟为最佳。同时,推拿按摩也是有效消除疲劳的方法,站在中医学的角度出发推拿按摩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作用,能够转变人体局部的血液循环,进而产生消除疲劳的效果。中长跑训练所产生的负荷大部分由下肢所承受,腿部肌肉通常会最先出现疲劳,消除下肢肌肉的疲劳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在进行中长跑训练后可使用的推拿按摩方法有很多,诸如气压按摩、机械按摩和人工按摩等。也可对下肢的重点穴位或足部进行推拿按摩,以此促进淋巴循环与血液循环,快速消除疲劳。

四、总结

中长跑训练是一个运动量较大的体育项目,极易让身体产生疲劳,青少年又处于身体发育阶段需尽快的消除疲劳。所以,青少年在中长跑训练后可从搭配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睡眠良好、心理恢复、温水浴和推拿按摩等方面着手,真正有效的消除疲劳。

参考文献:

[1]徐继平.论中长跑训练后疲劳消除的营养恢复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6.15:36,38.

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好处篇7

青少年阶段运动员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身体和心理都显为不稳定状态。其神经系统处于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兴奋占优势且容易扩散,表现为活泼好动、兴奋好奇、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因此训练中应注意适应青少年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趣味性的手段进行训练。重视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培养,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系统训练,并有效调动青少年的训练积极性。

心理训练的方法

1、提高重视程度

大多数青少年运动员对比赛目的任务是不够明确的,因此,在赛前加强参赛目的、任务的教育,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可通过赛前训练的动员会,并结合训练课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通过赛前训练实践,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对参赛的认识,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参赛的热情和训练的积极性。

2、模拟训练

是根据比赛任务和对手情况,进行实战心理训练的方法。模拟训练是为制造比赛环境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和比赛,以便适应实战要求,使青少年运动员在正式比赛时不胆怯。

3、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训练是青少年运动员用自己的思想、词语对自我的心理施加影响,以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意志和注意力等心理活动,从而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比赛中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4、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青少年运动员通过自我暗示来实现的,暗示是通过语言影响进行心理调节的手段,它使疲劳的机体得到迅速和充分的休息,使情绪得到迅速的调整,信心倍增地准备下一轮的比赛。其做法是运动员闭目静坐或仰卧,聚精会神地想象自己的放松情景,也可用语言进行暗示放松。

5、增强自信心训练法

自信心是指相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相信自己的能力能战胜各种困难而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情绪状态。大赛前帮助运动员增强自信心的方法有:信心树立法――用成功实例和情境激励运动员;积极思维法一面对临赛前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和主观感受,指导运动员用积极的思维方法来控制思维内容,防止消极思维的干扰和对情绪的破坏;正面词语暗示法――词语暗示是自我控制与调节自信心的有效方法,积极的、正面的词语暗示能带来良性的条件反射,唤起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

6、集中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的调节能力是运动员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教练员有意识地安排青少年运动员在外界干扰比较严重的环境下进行训练,青少年运动员通过意志努力,集中注意力完成技术动作,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通过青少年运动员的意志努力随时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训练。教练员安排计划后。有意识地在同一训练课中变换训练内容,要求青少年运动员迅速从一种方法、手段上转移到另一种训练方法、手段上,这样可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调节注意力的能力。

7、加强技术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技术训练。从教育的观点看,就是掌握充分发挥青少年运动员机体能力的最合理、最有效果的技术动作方法的教育过程。一系列心理过程控制着技术动作的准确、强度和可靠性。因此,技术训练过程实际上也是心理训练过程。青少年运动员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对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情绪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技术训练过程中,应结合技术特点进行心理训练。

8、表象训练法

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好处篇8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田径科学训练的问题。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是一项不以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竞技运动。要做好田径运动训练,就要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做好选材工作,注重技术、心理素质训练,防止专项成人化训练,训练过程和比赛相结合、重视恢复的作用。并注意科学化训练对教练的要求(事业心和责任感、掌握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发展特点、熟悉业务,有较高的训练水平)以及正确科学的运动评价指标和参考数据的构建。

关键词田径训练科学选材技术训练心理素质训练训练方法训练恢复

梅山中学梁劲生同学在2012年7月广东省第十届省运会上获得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四项竞赛的冠军。同年8月在上海举行的2012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梁劲生同学以21.63在200米比赛中夺冠。2012年8月25日在深圳市举行的第八届市运会中,梁劲生同学又再次获得100米、200米冠军;梁劲生同学为什么会在近几年的训练中训练水平突飞猛进,在各级运动会上获得金牌?梁劲生同学在小学时的比赛成绩并理想,在区的田径运动上最好成绩排名在第六名。小学100米的最好成绩为12.50、80米最好成绩为8.10。初一时他在区田径运动上100米成绩攀升到11.80,直到初三百米成绩突破了10.63,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被大家称为“小刘翔”,作为梁劲生初中阶段的教练老师我对其三年的训练工作进行一些总结。

田径训练要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做好选材工作,注重技术、心理素质训练,防止专项成人化训练,训练过程和比赛相结合、重视恢复的作用。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是一项不以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竞技运动。是一个1‰秒和毫厘之间的角逐,具有鲜明的竞技色彩和很高的观赏价值。实践证明:只有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指导田径运动员进行科学化训练,要运用科学手段做好总结和评价工作,才能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和在激烈的竞赛中取得比赛的胜利。

一、科学选材

选材的成功等于训练成功的一半。选材时,不应把年龄和当前成绩看得太重,而应考虑到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生物学年龄。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专项技能表现,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评量。同时,应充分考虑性成熟及年龄特征、遗传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如骨龄、酮含量。这样才能使选材更加准确。现代运动训练突出的特点是要求运动员必须承受大的训练负荷,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因此所选运动员应具备情绪稳定,好胜心强,意志坚强,能吃苦耐劳等心理品质,如果没有这些心理品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就不可能克服训练中出现的困难。就像当年选择梁劲生时,他在小学时比赛成绩并不是十分突出,但是梁劲生的姐姐梁洁珊当时也在队中训练100米成绩也达到了13.50加上梁劲生身高腿长,在小学毕业的时候身高达到了1米72,踝关节力量十分强劲,还有就是梁劲生是1996年1月12日出生的,但其骨龄又比实际年龄小1岁。所以作为教练我觉得虽然梁劲生早期成绩不够理想,但有培养前途。所以开始对梁劲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二、科学化训练对教练的要求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主导,在现代训练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训练科学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对教练员的理论和执教水平,科技意识及文化素养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一)事业心和责任感

因为学校体育训练时间和体校训练时间有着很大区别,因为学校体育训练多集中在学校上课前与下午放学后的一到两个小时里,并要经常牺牲自己的节假日时间来进行训练,所以要求教练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牺牲精神。要有较强的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压力的能力。要善于管理,善于总结经验和汲取教训,善于学习和研究,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不断加深项目特性的认识和提高训练的科学性。

(二)掌握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发展特点

教练员要掌握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了解了青少年选手的发育程度,这样训练计划就会有的放矢,运动训练的效果就会更加彰显,而不至于无视青少年选手的生长发育,盲目操练,造成无谓的运动伤害。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更要重视其在当时的身体特点在训练中能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做到精讲多练,示范正确、优美,以直观教学为主,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教练要掌握心理训练,同时,还应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结合运动员的专项,合理地安排心理训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动员心理训练水平。

(三)熟悉业务,有较高的训练水平

熟悉田径运动的共性和各项技术特点及要求,采用合理的训练手段,针对性较强的科学办法进行教学,并在田径各项的技术掌握上争取成为多面手。田径竞技运动是体能、技能、心能高度结合的项目,三者缺一不可。因而,三者间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田径教练员设计和实施训练计划的根本点。所以,教练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广博的知识,这样才能引导青少年较好地进行科学化的田径训练。

三、训练特点

田径训练包括技术训练、素质训练、心理训练、战术训练等几个方面,青少年运动员主要是技术训练、素质训练和心理训练。

(一)技术训练

90年代,在以爆发力为主和以技巧为主的田径项目上,中国运动员并无优势,而主要在耐力型项目上靠吃苦耐劳的精神小有建树。“现在和以前确实不太一样了,我们的优势开始偏向一些技巧性的项目。”国家队领队余维立说。是到改变“重体能,轻技术”的落后观念的时候了,当今的田径训练要大力提高技术因素在成绩中的比重,技术训练要力求实效,重点抓主要技术环节,技术细节不必过分苛求,与其把复杂的技术学会,不如把实用的技术学好,再做到精益求精。

例如为了锻炼协调能力,梁劲生从入学一开始就学习并了解准确的技术动作,并通过进行与最终技术有关的正确训练,促使其在青少年时期就形成一个运动项目的动作节奏。梁劲生在初中阶段可塑性很大,所以动作定型越早越好。拿梁劲生的200米动作要领来讲,我对其要求起动快,步频快,幅度大,折叠紧,抬腿高,臂摆正,上下肢配合协调,跑起来要求轻松自然。通过不断反复的针对性的训练,最终达到技术动作的高水平阶段。

在进行技术训练的时候,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教练要懂得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技术长处,逐步帮助他们克服短处。第二,教练要懂得将问题逐一解决。在纠正动作时,最好的办法是先提出一个影响正确动作发挥的主要毛病。这个动作纠正了,再提另一个主要毛病,逐步纠正。

(二)素质训练

青少年是长身体的旺盛时期,各器官与系统长得很快,身体显得比较脆弱,训练要比成人的运动训练持更加小心谨慎的态度。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训练,防止专项成人化训练,让青少年运动员的潜在能力能得到充分开发。如梁劲生在入学初期其身体素质的特点是速度、灵敏、柔韧性较好,而力量、协调性、耐力素质差,这时利用多元化的训练手段,对速度、专项力量、专项耐力、协调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训练和提高。例如在训练爆发力上我非常喜欢用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plyometric(快速、高速率)训练方法,我个人觉得这是在初中阶段发长爆发力,提高肌肉收缩速度的比较好的方法之一,但是在做素质训练时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防止过早的出现运动损伤。

梁劲生在中学阶段,模仿性强,注意力不集中,在体育活动中,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等特点,在田径素质训练中,就不能局限在田径项目方面,会安排篮球、排球、足球等作为训练内容。对于发展短跑的力量训练来说在初中阶段的重点放在发展下肢、腰、髋、臀部的肌肉力量练习上,特别要注意安排对抗肌的快速力量训练。对于梁劲生来说本身是短跑运动员但是我在训练中喜欢穿插各种重跳跃方面的练习。我个人觉得各种跳跃的能力是发展短跑运动员协调性、把最大力量转换成快速力量的最好途径。在发展力量的训练手法上,要着重进行负重或者不负重的力量练习。如原地跳跌,单足跳、多级跳、蛙跳、壶铃蹲跳,快速高抬腿,后蹬跑、实心球快速传递练习等。这些练习不仅使他们可以获得必要的爆发力,而且还可能使他们为将来当一个田径运动员具备强大的专项素质创造条件。教练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每一个薄弱环节,要具体指导,反复练习,要根据他们的年龄、性别、运动水平,身体状况来安排训练时间和运动量。

人的运动能力与骨龄密切相关,而非日历年龄。青少年的训练应经过骨龄检测得知其骨骼的年龄后,按照其生长发育程度来安排合理的训练负荷,并配合心理层面来实行。对于早发育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应该按照其骨龄所达到的年龄来进行训练,他们能够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应适时的给予加量的运动训练,以避免提早遭遇到瓶颈,而放弃选手生涯。而对于晚发育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则避免承受超量的运动训练,以免导致许多不该发生的运动伤害,其中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伤害。所以了解青少年的实际生长发育程度,可以安排针对性的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要指出的是专项身体训练在田径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青春发育期(女孩在14-15岁,男孩在15-16岁),也就是在发育敏感期后期,开始专项力量训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专项成绩也因此而得到较快的提高。

(三)心理训练

在运动心理学中,心理训练被定义为“在没有任何明显肌肉活动的情况下的,在大脑中对身体活动的象征性训练”。它是以发展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提高专项心理素质,做好赛前心理准备为其主要目的和任务的。随着现代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必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心理训练在整个训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运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控制心理的稳定、具备顽强的意志,往往成为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运动员超常发挥技术,创造优异成绩。反之,往往导致比赛失常。女飞人挑战赛上李雪梅失利的原因就是在心理压力上。运动员心理压力过大不但消耗运动员的心理能量,也能摧毁运动员的自信心,甚至会导致运动员受伤,缩短运动寿命。

现代田径比赛正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运动员如果想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具备高度发展的专项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又与运动员的意识、心理控制能力、情绪稳定等心理素质的高度发展不可分割。而独立意向强,好奇心及模仿性强,很容易受别人影响。阅历比较欠缺,遇到事情选择面比较盲目。心理的承受力较差,冲动性强,容易走极端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这就意味着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心理训练能帮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并强化心理技能,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教练要培养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善于思考,能吃苦,敢比赛,敢拼搏,不断追求更高目标,能面对种种挫折的心理品质,力戒“娇”“骄”二字,只有具备这样的心理素质,才能成为优秀的田径运动员。

(四)赛练统一

从某种程度而言,比赛也是一种高强度的训练,它有利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提高专项素质和掌握高质量的稳定技术,与此同时,它是积累比赛经验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并且有助于促进训练质量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此外,无论是高水平和低水平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都需要比赛,这是因为许多东西在训练中是练不到的,如比赛的准备活动、心理体验、处理应急问题、临场的随机应变等。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训练实力+过硬的心理素质+丰富的比赛经验+稳定的技术发挥水平。刘翔的成功之道是正确处理好练与赛的关系。因而,赛练统一,相得益彰。不要觉得只有通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有了充足的资本才能去参加比赛。其实比赛作为整个训练工作的核心与精髓,不仅于训练工作无碍,反而对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关键是我们如何理解与处理好训练与比赛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将训练与比赛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一直困扰着运动员和教练员,如何防止运动损伤,也一直是各位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在强调“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今天,对运动损伤的预防进行探讨,有利于防止运动员运动损伤,使运动损伤减少到最小机率;有助于教练员按时、按量完成训练计划、训练任务,提高青少年田径训练水平。

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具有以下生理特点:骨头的末端有容易引起损伤的成长线(骨端线)。关节的柔软性较大,一旦发生拉伤,韧带附著处容易疼痛。肌肉及肌腱较为柔软,较易引起疼痛.肌肉较为脆弱,容易因过度使用而疼痛。根据青少年身体发育的规律,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时,要充分尊重其特点,科学合理安排训练。

五、饮食和恢复。

运动+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营养补充+恢复措施是保持健康和正常生理代谢的关键,也是运动成绩提升的关键。

青少年的饮食有其特点,根据生理学常识,通常男生在骨龄为13岁,女生在骨龄为11岁时青春期开始。这个时期他们每年的身高能增加7-20公分,通常正常的饮食已经不能够满足生长发育和极限运动消耗的需要,需要加强营养的补充和适当增加营养补助品的摄取,补充身体的多方需求,运动训练的效果才会得以显现。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和营养的调配,使他们长得更高,运动能力得更强。培养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良好饮食习惯,注意影响身高的主要因素,在青春发育的突增期加强营养补充,定能改善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有良好的身体物质基础作后盾,抓住时机进行训练,训练的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合理及时的组间和训练后的放松活动以及饮食是影响运动员身体应激后的恢复能力的关键因素,如果想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就必须记住英国的J・法罗菲尔德先生的观点:为恢复而进食。首先,完成运动后应尽快补充能量,这样可为糖的再合成创造最理想的生理环境。其次,应当把“为恢复而进食”看作是训练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制定每天的训练计划时就应考虑如何补充能量,树立“训练-恢复-营养”三位一体的现代训练观。

此外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对进行大负荷训练的田径运动员应采取以下恢复方式: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地安排训练和比赛的大小周期,精确地组织训练与休息,合理而科学地安排大中小训练负荷,安排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放松整理活动等。也可以通过心理学的影响作用,使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得以成功地迅速降低神经心理紧张程度,降低心理抑制状态,尽快恢复神经能力,使参与活动的各机能系统紧张度达到个人能力的最大值。还可以运用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机体承受负荷能力,有助于尽快消除急剧产生的全身疲劳和有效补充能量储备,提高机体工作能力,以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六、建立正确科学的运动评价指标和参考数据

有了正确科学的运动评价指标,可以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时少走弯路,使训练更科学化。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到素质训练、心理训练,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及饮食和恢复,都需要有相应的评价标准作为参考。如当运动员大约17-18岁时开始专项训练,他们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就会成为他们的专项。从这时起,最好由医生和生物学家来指导选择过程并为训练步骤提供建议。选择过程中的监督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包括一些特殊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对青少年选手所取得的进展进行评估。适宜的参数对评估理想的结果是最好的标准。

孙海平教练在培养刘翔的几年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每次参加大赛,他都用摄像机将刘翔的比赛过程及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技术动作拍摄下来,并对这些录像进行反复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每次出国比赛回来,他都将刘翔比赛的录像交给科研人员分析,每次主要技术训练课也要求科研人员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并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并积累了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这些对于及时了解、学习世界高手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改进自己的不足,更新训练和技术观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科学化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好处篇9

[关键词]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

1青少年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心理训练分析

(1)心理学的重要性。无论你处在哪个年龄阶段,无论你从属于任何职业,良好的心理都是你制胜的必备条件。现代体育训练更是离不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指导,一个人的良好心理素质是靠平时的锻炼所积累的,而在青少年体育运动中,教练的角色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合格的教练员必须善于运用心理教育这把万能钥匙去打开运动员心灵的窗户,紧扣运动员心弦,正确地引导、教育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持良好心态,自觉积极地投入练习,以提高训练质量。

(2)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的组成部分。在双方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心理训练的内容。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一般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与专项运动有关的心理因素,由于在训练全过程均可安排又称为长期的心理训练。

“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主要是针对具体比赛而进行的心理准备,一般在比赛前两三个月开始练习,并一直持续到比赛期间。赛前专门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便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2青少年心理特点及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概况

(1)青少年心理特点:8岁~10岁儿童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兴奋性、模仿性。11岁~12岁儿童心理特点是幼稚向成熟迈步,表现在开始认识自我,但容易对自己估计过高或过低。13岁~15岁的少年在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半幼稚是指容易冲动,意气用事,往往出现违规的自我主张。

(2)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概况。目前福建省青少年运动员平均年龄为14.7岁,最小为11岁,最大为17岁,从年龄结构来看我队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基本上处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已能认识自我,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让运动员通过“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调查卷的形式把自己所想所感写出来。“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运动员信息及其处理方式”答题说明

一、需要你做的事情

1)你在比赛、测验、唱歌、文化考试等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哪些信息(或事件)?请写出来。

2)你对这些信息有哪些反应?在每个信息之后,写出对这个信息的真实反应。

3)你会怎样处理这些信息?写出2-3种处理信息的方式。

举例:

信息:今天训练一号落差,难度大。

反应:啊,又那么大的浪,怎么划啊,不要翻艇了。

处理方式1:不要紧张,一定可以成功。

处理方式2:翻就翻,管不了那么多了。

处理方式3:千万不要啊,我不希望翻啊。

……

(3)心理调查卷的整理与分析。在参加调查的近50名运动员200多条信息中,通过分析归类,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

a.在某个场景中心理状态失衡,过度紧张或者过度放松(7.41%)

b.对某种特定场景产生心理变化(47.22%)

c.对某种结果产生心理变化(0.92%)

d.在特定场景中出现突发状况(43.52%)

e.在特定场景中因外界比赛条件产生心理变化(0.92%)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青少年运动员所能参加的比赛较少,因此将测验、唱歌和文化考试这三项也列入调查卷的范围,通过侧面制造比赛的氛围。

这五类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大致有紧张、胆怯、情绪、意志、自信心等。

(1)心理过度紧张:青少年运动员在投入某种特定场景之前需要一定的心理紧张以便把肌体的各组织、器官、系统动员起来,特别是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但是,心理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系统和皮层下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更有甚者四肢颤抖、尿频,这必然使运动员心理活动失常影响其发挥。

(2)出现胆怯心理:这是每个青少年运动员具有的普遍特征。而对于参加比赛、测验或者其他需要变现自我的活动中的运动员来说,都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和集体荣誉感,对自己估计过高,一心想比赛好,害怕失利,比赛不好同学和教练埋怨,思想负担重。看起来很镇静,往往若无其事,但内心却显得比较空虚,通过同学、教练打听对手实力和成绩,这期间有些无心的同学和个别教练把对方成绩告知,如果听说对方发挥很好便会造成心理压力,背上包袱。

(3)情绪的不稳定:情绪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也是一种较强的情感,带有较多的冲动性,并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不同的情绪能引起人体内部一系列不同的生理变化,对人体的工作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使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血压升高、血糖浓度上升、肌肉紧张增加,对人体的生命起到良好作用,为神经系统增添力量,动员和充分发挥人体的机能潜力,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当人的情绪适当高涨时,往往能克服不良的身体条件,作出当时根本无法办到的事,甚至创造出奇迹来。而消极的情绪一般会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对肌体活动具有抑制作用,易导致急躁、紧张、动作不协调,有时甚至会失去理智。

(4)意志品质:意志,这一克服困难的内部心理过程,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意志坚强可以使条件并不优越的运动员通过艰苦的磨炼登上冠军的宝座;意志薄弱,也可以使条件好的运动员经不起各种困难的考验而半途夭折。

(5)自信心不足:能够取胜的运动员大都在比赛中充满信心,而失利的运动员则往往信心不足。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自信心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①明确目的、良好的动机,以及对周围环境和自身情况的正确判断。②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基础上,熟练掌握技术动作,是运动员具有比赛信心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平时训练中成功率很低的动作或一定的高度,比赛时就很难满怀信心地去完成。即使身心状态良好,自己感到有信心,这种信心也往往是不坚定的,一旦碰到挫折就会垂头丧气。③运动员参加比赛时正常的心理活动是树立自信心的保证。自信心是心理品质的一种,它与心理活动的是否正常有着密切关系。有的运动员平时训练很好,一到比赛就精神紧张,平时很有把握的高度也感到信心不足,因而导致失败。

3心理训练的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

(1)心理训练的影响因素。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因素很复杂,大体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观方面:由于运动员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不同,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的理解、消化程度也就不同。智力水平及运动员所属神经类型的差异,同样会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发挥。客观方面:赛场环境、气候、器材、时差、教练员水平、对训练的组织安排、训练的方法手段等也都会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2)心理训练的提高途径。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知识文化水平。知识文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制约运动员竞技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高水平运动员更是如此。显而易见,长期的运动训练势必造成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时间的限制。如何在有限条件内提高运动员的知识文化水平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提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教练员、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大选材对心理遗传因素的重视和运用,正确面对在训练和比赛中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运用一些“胜不骄、败不馁”的比赛事例激发运动员热爱集体、维护荣誉、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3)多用“激励评价法”。多给运动员一些奖励,哪怕运动员在掌握技术动作方面还有不足,教练员都要主要帮助、不过多责怪,要给运动员一种自信和肯定。这对培养运动员的兴趣和积极性等心理品质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4)训练计划多样性,指导因人而异。训练计划安排内容要丰富,指导要因人而异,方法灵活、对每一堂课、每一个人都要明确的要求。使运动员的训练目的明确。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多用影像学手段分析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提高运动员良好的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5)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尽可能避免运动员产生紧张焦虑情绪的出现,保证队员能够按预期目标完成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教练在安排训练时,应对运动员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运动员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等要做好充分准备。赛场瞬息万变,各种可能都会发生,因此,赛前切忌过多布置任务目标,同时,运动员不可带着“想赢怕输”的思想上场。真正做到“淡化结果,注重过程”。尽可能多安排能够变现自我的活动,让运动员参与其中,让其产生适度的紧张情绪,并让运动员学会自行调整。

4小结

心理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长期性,心理训练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教练员既要避免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又需在其他方面制造紧张焦虑情绪,让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并运用到今后的比赛或训练中。根据“一般心理训练”和“赛前专门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高运动员的知识文化水平是关键,从提高运动员的自身调节能力、分析能力出发,必须充分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形成心理障碍—调整—完善、再障碍—多种手段调整下更加完善的心态良性循环。心理素质训练是运动员比赛取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教练员加以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积极引导,使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体能训练对青少年的好处篇10

关键词:青少年举重损伤预防方法

举重是一项相当古老的运动,也是一项非常有难度的运动。它需要运动员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最大力量,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容易受伤。举重分为抓举和挺举,抓举在于以一个连续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并伸直,如果技术和方法不到位,往往会使腰部、肩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受到严重的损伤;挺举要求运动员先将杠铃送至肩际,再屈腿预蹲并用伸腿伸臂动作将杠铃举至两只手臂完全伸直,这种方法易损伤腰部、肘关节和膝关节。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时期,一旦发生损伤将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一、青少年举重的常见损伤

1.肌肉、韧带的损伤。在一般的体育运动中,肌肉、韧带的拉伤是很常见的损伤。举重运动更是牵扯到全身的肌肉,在短时间内充分发挥肌肉的最大力量,身体可能还没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就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2.腰部的损伤。青少年腰部组织尚未发育完全,进行举重训练时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突然受到过度牵拉,容易发生急性腰扭伤,表现为腰骶部肌肉的附着点、骨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如果腰部持续处于疲劳状态,无形中容易造成腰肌劳损等疲劳性损伤。

3.脚部的损伤。女子举重名将穆爽爽,在2009年全运会的时候,杠铃连膝盖都没提过就掉了下来,结果被诊断为左脚外踝韧带损伤,遗憾离场。

二、举重中损伤的原因分析

1.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增加肌肉的弹性,促进各关节的活化,加强机体的灵活性。准备活动在举重运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亚于项目本身。

2.身体状况不合适。这类是属于病理因素,有的青少年正值感冒期,或者因为失眠、病痛未愈等情况,机体的适应性下降,也就是说不是以往的最佳状态,力量、反应、平衡等方面跟不上来,此时进行举重运动,失去了原来的节奏,很容易引起损伤。

3.训练水平不够。训练水平是指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反映了运动员的发展程度。训练水平越高,运动能力越高,所以对运动员就可分为很多不同公斤级的水平。对于青少年来说,能举的重量有一个最大值,超过了这个最大值就有可能引起多种问题。在没有达到相应的训练水平时,不可轻易去尝试突破自己的最好成绩。

4.技术动作错误。举重这项运动虽然是我国的夺金热门项目,但是在全国很多学校都没有配备专业的器械和专业的举重教练。青少年若没有学习专业知识,没有使用专业器械,在实际训练中就会有技术动作错误等情况的发生。举重中的身体重心问题、手握杠铃位置问题、发力要点等也是必须了解的内容。

5.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参与举重运动的青少年心情不好、有心事、情绪不高,往往会出现精神不集中的情况。再者就是有些人训练的时间不长,对该项运动的训练意识不强,不知道其中的利害程度,导致思想过于放松。

三、预防损伤的措施

1.重视准备活动。在进行日常的举重训练中,专业老师和训练员都要特别注重准备活动。所有的准备活动都是让机体有个“心理准备”,给身体预热。指导员要严格对待准备活动,矫正青少年的态度,认真进行。

2.合理安排训练。青少年的年龄、体重、身高、性别和健康状况各有不同,身体对重量的支持也各不相同。要根据科学的方法测算一个临界值,合理安排训练强度,不宜过度疲劳,也不宜超负荷。训练方法不要单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来逐渐加大运动量。这样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安全教育。仅仅进行举重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运动员不仅有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为了他们的安全,安全教育也势在必行。

4.宣传运动保健。在进行训练的时候,一定要选在专门的场地上,使用标准器械及个人防护用具,身着举重服,系上举重腰带,禁止穿着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要加强体育运动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骨骼没发育完全,软骨成分较多。在进行如举重这种力量训练时,如果超负荷、动作不规范、技术不完善,会对他们的腰椎、腿部、肩部等部位造成难以恢复的后果。认真做好防护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条件,可以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青少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梁广民浅谈举重运动性伤病的原因[J].新一代(下半月),20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