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十篇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十篇

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04

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篇1

一、概述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

(一)体育舞蹈教学的特点。

体育舞蹈的种类较多,所以其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在教学形式上也不拘泥于某一形式。体育舞蹈所体现的自娱性与社交性的特点使其得到了大众的青睐。体育舞蹈有赛场规则、严格的动作和艺术规范,还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属于具有较强娱乐性和表演性以及健身性与竞技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它的重视。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和训练时,应尽可能地将音乐和舞步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利用舞蹈动作的音乐内涵表现舞蹈动作中的音乐意境,在训练过程中主要是男女双人进行和谐的配合,其中,男生在体育舞蹈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领舞,而女士作为随舞,所以男士在进行领舞时应加强信息的表达和传递,教学中采取的将男女分开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过渡性的教学,各自的舞步之后,男女双方就能相互交换舞步,从而更好地掌握步法,从而实现男女合舞的和谐统一。

(二)学习认知过程。

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往往需要经历感性至理性、已知至新知、模仿至创造的过程,所以学习和认知的过程十分复杂。从感性到理性来看,开展体育舞蹈教学往往是从单一的基本动作做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掌握的基本动作就会增多,而后对动作逐渐的进行组合,到了这一阶段,学生就从最初对体育舞蹈的感性认知转移到理性的认知,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对所学的技能进行归纳、总结以及推理等普通的逻辑能力。从已知到新知来看,体育舞蹈教学要求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之前,必须对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应用,这属于学习上的迁移,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进行教学。从模仿到创造来看,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中模仿教师示范的体育舞蹈技能,动作技能熟练之后,再结合自身特点跳出具有创造性的舞步,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并加强对学生思维创新和个体能动性的培养。

二、体育舞蹈教学构建策略

(一)理性的构建策略。

首先编订体育舞蹈课程,明确课程目标,从而更好地明确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并将其作为教学方法分类的依据。一是根据课程目标对其进行分类,在整个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中始终以实现总目标为主线,并将总目标进行划分,且划分的子目标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上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应采取启发、诱导、发现等方法进行教学;而为了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则采取模仿学练的方式进行教学。二是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分类,即采取单元教学计划,又可分成连续课时和连续教材单元,从而形成全年的教学计划。三是根据教材内容分类,即结合教材的内容,针对性的确定教学方法。

(二)实践性构建策略。

一是从教师的教来看,主要采取教导、引导和示范等方法。教导法主要采取的是直观法和语言法,完整法和分解法,程序教学法以及预防和纠错等教学方法,鉴于体育舞蹈教学单元较多,因此完整法和分解法又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引导法主要是指采取诱导、启发和发现等方法,即结合学生的实际,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行对套路动作进行编排。而示范法,则是通过教师的示范给学生带来影响,例如教师的行为和气质以及形象,尤其是体育舞蹈技能。二是从学生的学来看,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认识、掌握各种体育舞蹈技能的方法。包括测验法、舞蹈欣赏法、比赛法、对镜练习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念动练习法、强化练习法、重复练习法等。各种体育舞蹈学习方法要想合理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独立学习,并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尊重舞伴,保持与舞伴的协调关系;选择自身最适合、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理论方面充实自己的头脑,使掌握的知识更全面;多参加体育舞蹈比赛,以赛代练取得好的效果。

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篇2

[关键词]沈阳市体育舞蹈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沈阳市普通5所高校(设体育舞蹈课)的200名大学生,每个学校40名,男女各20名。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体育舞蹈的学术研究,以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2)专家访谈法。对专家和老师就有关体育舞蹈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交谈,获取相关信息。

(3)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2份,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96%,有效率93.8%。

(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有关数据、材料进行归纳。

二、结果与分析

1.目前沈阳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大学生对体育舞蹈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表1大学生对体育舞蹈认知程度的调查一览表

从表1中调查的认知度可以看出,大学生很了解的只占所调查人数的0.7%,一般了解的占46.75%,还没有达到一半,而不了解的占到24.4%。从而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对体育舞蹈了解甚少,素质、意识都很差。这就需要教学计划时适当加入一些体育舞蹈理论课,讲授一些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

(2)对大学生选择舞种的调查分析

表2大学生选择舞种情况的调查一览表(选三项)

由表2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华尔兹的占66.7%,恰恰的占52.2%。之所以选择这些舞种简单容易学会,实用性很大。但是,由于师资条件的薄弱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完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求。有的高校完全以交谊舞教学为主,有的又完全以国标舞教学为主,并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将两者有利的结合。

2.影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因素的调查分析

(1)体育舞蹈的师资力量

通过调查发现,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的队伍还存在一定问题。问卷调查可以得知: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中专修体育舞蹈专业的人数很少,有的体育舞蹈教师是从体操、艺术体操转过来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有的教师是经过一段短期的培训就直接上岗的,所以直接影响体育舞蹈的教学工作在各大高校的推广与实施。

(2)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手段少,教学方法不科学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师应根据体育舞蹈各个舞种之间的风格、运动特点具有相似性的这一特性,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风格相似的不同舞种依次进行教学,同时兼顾它的艺术内涵和审美观念,从而断绝教学内容出现跳跃性展开的情况发生,同时也避免因学习内容安排的不合理造成学生难以消化、吸收的情况发生。

(3)体育舞蹈的场地、器材

体育舞蹈的特点决定了体育舞蹈的教学场地应在室内,最好是配有镜子和扶把,在调查的学校中,虽说有室内的场地,但是空间很小,设施不完善,想参加体育舞蹈学习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这样就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由此可见场地设备的缺乏对体育舞蹈的教学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缺乏课外体育舞蹈的开展和提高

调查中得知学生缺乏课下锻炼的意识。要发挥教师学生体育舞蹈协会的作用,为学生积极争取体育舞蹈练习场地,适当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舞蹈表演和比赛,为学生提供交流技术、切磋舞艺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使学生在比赛中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主动参与此项运动中。

三、高校发展体育舞蹈的一些相关建议

1.合理、科学、系统规范的安排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

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水平来合理、科学、规范的安排体育舞蹈的技术内容,如果学生的基础条件不同、水平的差异较大,高校的体育舞蹈技术教学应以基础为主,在教授学生体育舞蹈的内容里以学生喜爱的项目为主,培养学生的气质、乐感和风格。

2.重视与完善现有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的培养体系

在影响体育舞蹈教学诸因素中,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重点。目前在我国,专业体育舞蹈教师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学生学习、课余时间练习体育舞蹈的时间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这些都对体育舞蹈工作在各大高校中推广与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应着重力量在我国体育舞蹈教师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的数量,以及个人的业务人力水平;有效采取开展体育舞蹈业余培训班、俱乐部的情况,尽可能地增加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课时数,使学生练习、巩固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时间更加充分,增强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3.举行体育舞蹈比赛,提高体育舞蹈教学

体育舞蹈进入高校的时间较短,是一个新兴的运动项目,如果在高校间多进行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体育舞蹈比赛,加大对体育舞蹈进行宣传,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促进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积极性和进行体育舞蹈锻炼的意识,来提高体育舞蹈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4.加大对体育教学资源的重视与投入

加大场馆建设,加大对体育舞蹈选项课的重视程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运动场所。通过体育舞蹈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舞蹈能够锻炼身体,塑造形体,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气质和风度及良好的心态,增强审美情趣,塑造新的自我,高自信心。

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舞蹈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近三年幼师的男女比例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人数男女比例来看,男生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并且呈逐年增加的势态。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内容和师资配备,都是面向女生的,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特征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男生的教育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以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1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舞蹈学习现状

1.1男生对舞蹈课程没有正确的认识

从性别特点的角度出发,男生比较喜欢具有力量和爆发力的活动,大多数男生对舞蹈的认识程度较低,特别是学前专业的背景下,女生偏多,舞蹈教师也大多为女性,舞蹈课堂的内容都是女班的教材,对身体的柔韧性有一定要求,舞蹈姿态也比较柔美,充满女性色彩。因此许多男生都误认为舞蹈都是以柔为美,需要很高的身体柔韧性和软开度才能达到的,有些男生甚至觉得练习舞蹈会缺乏阳刚之气。

1.2男女生同班上课

虽然男生比例在增加,但相对女生而言男生数量较少,因此许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都是以男女同班的形式进行教学,没有分班上课,女多男少让男生在课堂上显得特别突兀,增加了男生的抵触心理。男女同班也造成了教师同样的动作要分男范儿和女范儿两种角度分别教学的苦恼,且大多数动作无论是示范、讲解都是以女生为主的,男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会受到被女性同化的影响。在舞蹈课堂里,男生无论是人数和关注度上都处于弱势地位。

1.3没有男班教材

由王印英老师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舞蹈》,全书共分5个单元,内容全面,知识体系完整,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主流教材;还有由王丽娟老师主编的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舞蹈》和由单亚萍老师编著的《形体艺术训练》均为学前教育领域里较为权威的教材,但上述教材均没有体现出男生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书中示例图片也都是女生。许多教师只能参考专业舞蹈课程中的男班教材进行教学,但是由于过于专业化,脱离了学前教育的实际,很难运用到教学中。

1.4考试结果分析

以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3级男生舞蹈期末考试为例:该年级总人数600人,其中男生16名,考试内容为维吾尔族舞蹈组合。考试共分两组,从考试结果来看,男生学习舞蹈的情况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是对舞蹈学习兴趣较高的,他们动作认真,表情到位,有感染力,但因为学习的是女范儿,作为男生的舞蹈,缺乏阳刚之美,过于阴柔,与教学目标中对于男生的要求不符;第二类是对舞蹈学习兴趣不大的,只能基本完成动作,动作僵硬,没有表情,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从这次考试结果来看,无论学生对于舞蹈有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都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2男生是否需要上舞蹈课

首先,幼师不同于其他老师,幼师的言传身教中,对于肢体语言的要求高于其他任何阶段的老师,因为幼师面对的是幼儿,幼儿的语言领悟能力和注意力处于初级阶段,他们接受的信息要儿化,要声情并茂,要手舞足蹈。而舞蹈课程,就是一门如何“用肢体语言说话”的课程。其次,舞蹈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是一门技能课程,它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在舞蹈方面取得任何成就,而在于舞蹈对于学生身体形态上的改善,对协调能力的锻炼,以及对肢体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男生而言,舞蹈中的矫健之美、刚毅之美,也帮助他们今后在幼儿园中树立男性勇武阳刚的形象。

3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舞蹈教学策略

3.1男女生分班上课

男女生在性别上有差异,在舞蹈课堂中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因此,舞蹈课应该分男女班进行授课,如男生人数太少,可以采取年级集中授课的形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男班舞蹈课也应当尽量由男老师教学,教学内容和课堂示范都是从男生的角度出发,形成男生舞蹈课程的教学体系。

3.2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第一,基础训练。由于男女生的身体结构和能力存在差异,男生在力量和弹跳性方面能力较好,因此,对舞蹈基训阶段的教学内容应当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进行调整,降低对柔韧性和软开度的要求,比如下腰和下叉,突出跳跃和力量的训练,比如小跳、中跳、舞姿跳、踢腿等等。第二,民族民间舞。教学内容和教学舞种的选择要与女生区分开来,选择舞蹈风格较有男子气概的舞种进行教学。例如,同样学习藏族舞蹈,女生班级以弦子为主,藏族弦子连绵不断,圆润舒展的舞蹈风格较适合女生,男班可以以踢踏为主,踢踏动作简单,节奏感强,且风格洒脱奔放,适合男班教学;有的舞种还可以借助道具来体现男生舞蹈的特点,如蒙古族筷子舞、汉族鼓子秧歌等等。在民族民间舞学习的阶段,男女班教学内容可以作出如下调整:(如表1)第三,适当加入体育舞蹈和街舞。体育舞蹈和街舞的舞者男生居多,动作随意洒脱,热情且体现力量。同样可以训练身体直立感和协调能力,体育舞蹈和街舞却极少被引用到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这和我们的传统审美意识有关,也和师资的构成相关。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大都是舞蹈专业生,毕业于严谨而规范的教学体系,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但缺乏学前专业系统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上也更加追求内容的深度,忽略了教学的宽度和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体育舞蹈和街舞也是舞蹈文化中的一员,对于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和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同样的效力和意义。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体育舞蹈和街舞,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能够丰富学生视野,拓宽他们的眼界。

3.3加强赏析,提高认识

许多男生认为舞蹈是女生的专利,舞蹈动作缺乏阳刚之气,都是因为对舞蹈的认识不足。我国有许多优秀的男子舞蹈作品,如《狼图腾》《走跑跳》《一片羽毛》《梅园梅》,这些作品不仅阳刚气十足,更体现了对生命、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让学生最直观地感受到男子舞蹈特有的“阳刚之美”,也能引起对作品中情感的共鸣,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促进学生大胆、自信地学习舞蹈,展示自我。

4结语

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越来越走向科学化和系统化,男生的舞蹈教学也一步步走向正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严谨的同时不失特色,教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印英.舞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单亚萍.形体艺术训练[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郑晓.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男女生差异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2.

[5]满江红.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舞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

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篇4

关键词:多媒体;聋人舞蹈;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新时代新形势为大背景,新技术不断进入到各个领域,在聋人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也将成为未来聋人教育发展的趋势。为了完善聋人舞蹈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如今的教育改革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1在聋人舞蹈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必要性

聋人的舞蹈教学与其他聋人基础类型的教学在培养目标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被广泛应用,传统舞蹈教学方法再也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舞蹈课程规范的概念、术语和一定难度的舞蹈动作,为了讲明舞蹈术语和舞蹈动作,教师可能需大量板书和时间进行示范,最终也许花费大量时间也没完成教学目标。当多媒体引入舞蹈课堂教学中,将极大方便教师,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信息量大、化繁为简、化易为难、化静为动、化快为慢等,它能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此外,运用得当的多媒体会有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极大增强了舞蹈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充分调动起聋人的其他感官器官来参与其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多媒体技术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结合舞蹈教学内容运用视频、动画、字幕等资源整合设计制作成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使其教学形式多变,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氛围更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而为更好地发挥多媒体作用,使聋人得到方便,结合实践经验,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认真看待舞蹈课件的研发

舞蹈课件作为舞蹈教学信息的载体和教学辅助手段,它的好坏关系着“聋生”掌握舞蹈知识和舞蹈动作的效果,作为舞蹈课件设计者要熟悉舞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在充分掌握舞蹈教学知识、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的同时并了解“聋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只有这样,在课件的制作和研发时才能在视频的创意、动画内容结构、字幕脚本写作格式等方面提供充分的见意和思路,才能设计和开发出高品质的课件,才能真正使“聋生”在多媒体教学的舞蹈课堂中获益。

2.2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

我们不应把残疾看作缺点,而是要当成一种特点,在我们最初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定是依据聋人听力障碍的特点而进行的,借此通过强烈的震动来传递信号,以此让聋人来获取节奏的信息。随着社会日益进步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舞蹈基础教育方式不再适应现在“聋生”的发展,而是更偏向于利用聋人敏锐和细腻的观察力即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来进行教育。这种情况下,舞蹈学习者由被动学习成为主动者,他们通过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加工整合信息。

2.3完整的系统工程

多媒体技术运用是一项多方面人才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拥有一系列环节,要有策划、设计、审定、制作等。拥有制作人员的软件必须保证教师和制作人员沟通每一个环节,抓住课件的关键所在,体现聋生的特点。同时,教师运用过程中,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有时课件形式过分五彩缤纷,会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形式,反而影响学习效果。

3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

3.1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经验

将多媒体运用到聋人舞蹈教学中会极大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知识,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在推广多媒体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首先,适应一些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各有特点,在课件的设计安排上不能用一条直线上下串联,要有一些分支程序,条条大路通罗马,多设计几条路径,这样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在运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对教导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可完全依赖多媒体,非重点的内容尽量有教师使用简明易懂的手语、身体示范来使学生认识了解。如若全部依赖多媒体反而造成没有重点,失去新技术的最初意义,严重阻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后,在社会逐步认识到这一特殊群体时,聋人群体也越来越想要更加正规的训练,表演机会。春节联欢晚会上《千手观音》大获成功,向社会展示聋人高超的舞蹈功底,大大改变了社会公众对聋人的看法,同时,鼓励越来越多热爱舞蹈的聋人追逐自己的舞蹈梦想,实现人身价值。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更多聋人通过现代的设备和影像资料,达到他们模仿的效果。所以,多媒体给更多聋人机会学习舞蹈,并且也是他们实现艺术梦想的重要途径。

3.2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一些年龄较大的舞蹈老师不够重视多媒体,将它看作可有可无的东西,还是坚持传统教育,不愿学习使用新技术,这种旧做法终会被淘汰,旧观念必需改变。

第二,师资缺乏和学校重视度,聋人舞蹈教育在很多学校仍不被重视,开设舞蹈教学课程也很少,相对的师资就较缺乏,舞蹈教师学习和交流机会就较少,影响了教师学习新事物的热情和多媒体的应用与普及。

第三,更新技术、增加开发力度,现在条件下许多媒体课件存在明显的科学性错误,或沟通不令人满意,有的设计不够精良。课件质量直接影响多媒体技术应用效果。虽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聋人舞蹈的应用刚开始,软件开发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课堂,把优秀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反映到教学课件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但也必须看到,现代化教育手段只能在人的操纵下工作,它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工作。

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篇5

关键词:?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特殊性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针对高校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项新突破。正因为“新”,所以,《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作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不同,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本文试图从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这三方面作为切入口,对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科建设方向进行论述。

一教学对象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对象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学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正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作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跨世纪的有学识、高智商的大学生,究竟对舞蹈知识掌握多少?当我走进的已不是宽畅明亮的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而是走进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时,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芭啦芭啦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为什么认为是现代舞?”“因为是现代流行的,是现代人跳的舞。”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如何填补大学生舞蹈知识方面的“缺失”和“空白”,目前在高校开设的《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①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授课时间不同,是形成教学环节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仅是一学期,而舞蹈专业的授课时间安排则是四年。正由于授课时间的“短”“少”,因而更加深了这门课程的难度,所以必须在教学环节的诸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1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必须精炼、浓缩,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从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课程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点面结合”。首先应以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重点,因为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舞蹈的精髓。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另一个重点则是现代舞,因为现代舞是当今青年学生最想知道和了解的,但他们对现代舞的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现代舞是一种观点,一种对当代世界中艺术功能的态度。”②“在现代舞者的眼里,美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③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到对人性的关照;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2在教学方法的这个环节上,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舞蹈艺术欣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成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五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壮族舞蹈的“凤凰掌”等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加进自己对动作的感受,把所学的舞蹈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欣赏过程中。

3在教学手段的这个环节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舞蹈专业传统的“口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再之,舞蹈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乐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积极调动视听觉,使其在欣赏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

三教学目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正因为教学目的不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滞后,青年学生在艺术上的“营养不良”,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诸如自我个性膨胀、审美取向扭曲、爱情至上、信仰危机等,导致人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青年人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④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其次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在人们的眼里似乎科学与艺术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很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舞蹈教育理论家吕艺生在《舞论》中也说到:“实际上,我们每个跳舞的人,几乎无不天天使用90°、180°、720°等数字概念,天天生活在“一八零”的几何图形中。”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共同的目标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巧的发展,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所必须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⑥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文理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专业特别有帮助。一位外语系的学生写道“对于外语系的同学来说,舞蹈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对我们了解外国文化,促进外国文化的普及,对于开拓视野,以及对外国文明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文科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说“文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有很深的联系。艺术给文学创造带来灵感和动力,文学给艺术主题和思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课程中对各种舞蹈作品的欣赏,使我们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对我们在文学方面的认识也增加了更新的材料。”“我的专业是数学,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数学符号能如音符般跳动,思维能力如舞步般流畅,其实音乐与舞蹈与数学是交融的……”这是一位理科学生的体会。从学生们的心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今天,舞蹈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颁布,使《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现。我们相信《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并将会建立独立的舞蹈学科体系,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性、创造性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肉体的叛逆》刘青弋著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③《万般风情弄清影》陈洁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④《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篇6

关键词:?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特殊性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针对高校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项新突破。正因为“新”,所以,《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作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不同,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本文试图从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这三方面作为切入口,对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科建设方向进行论述。

一教学对象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对象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学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正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作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跨世纪的有学识、高智商的大学生,究竟对舞蹈知识掌握多少?当我走进的已不是宽畅明亮的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而是走进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时,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芭啦芭啦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为什么认为是现代舞?”“因为是现代流行的,是现代人跳的舞。”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如何填补大学生舞蹈知识方面的“缺失”和“空白”,目前在高校开设的《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①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授课时间不同,是形成教学环节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仅是一学期,而舞蹈专业的授课时间安排则是四年。正由于授课时间的“短”“少”,因而更加深了这门课程的难度,所以必须在教学环节的诸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1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必须精炼、浓缩,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从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课程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点面结合”。首先应以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重点,因为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舞蹈的精髓。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另一个重点则是现代舞,因为现代舞是当今青年学生最想知道和了解的,但他们对现代舞的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现代舞是一种观点,一种对当代世界中艺术功能的态度。”②“在现代舞者的眼里,美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③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到对人性的关照;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2在教学方法的这个环节上,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舞蹈艺术欣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成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五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壮族舞蹈的“凤凰掌”等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加进自己对动作的感受,把所学的舞蹈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欣赏过程中。

3在教学手段的这个环节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舞蹈专业传统的“口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再之,舞蹈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乐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积极调动视听觉,使其在欣赏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

三教学目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正因为教学目的不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滞后,青年学生在艺术上的“营养不良”,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诸如自我个性膨胀、审美取向扭曲、爱情至上、信仰危机等,导致人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青年人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④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其次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在人们的眼里似乎科学与艺术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很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舞蹈教育理论家吕艺生在《舞论》中也说到:“实际上,我们每个跳舞的人,几乎无不天天使用90°、180°、720°等数字概念,天天生活在“一八零”的几何图形中。”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共同的目标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巧的发展,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所必须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⑥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文理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专业特别有帮助。一位外语系的学生写道“对于外语系的同学来说,舞蹈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对我们了解外国文化,促进外国文化的普及,对于开拓视野,以及对外国文明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文科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说“文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有很深的联系。艺术给文学创造带来灵感和动力,文学给艺术主题和思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课程中对各种舞蹈作品的欣赏,使我们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对我们在文学方面的认识也增加了更新的材料。”“我的专业是数学,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数学符号能如音符般跳动,思维能力如舞步般流畅,其实音乐与舞蹈与数学是交融的……”这是一位理科学生的体会。从学生们的心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今天,舞蹈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颁布,使《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现。我们相信《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并将会建立独立的舞蹈学科体系,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性、创造性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肉体的叛逆》刘青弋著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③《万般风情弄清影》陈洁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④《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⑤《人体律动美育》郑慧慧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篇7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一、树立正确理念

从舞蹈专业的角度来说,幼儿舞蹈教学本身是十分简单的,作品内容直观,技术难度不大,表演时间也不长,但是实际的教学却很不顺利,幼儿的表现与教师的预期相距甚远。其实不是幼儿们太小或调皮,关键是教师在认知上出现了偏差,即“舞蹈成人化”的错误认识,没有从心底正视和尊重幼儿的实际特点,还是习惯性的运用成人舞蹈教学思维,由此导致了教学的不顺利。所以要树立起符合幼儿舞蹈教学特点的教学观念。首先是尊重发展规律。在生理方面,幼儿的骨骼、器官等都尚未成型。特别是骨骼,虽然弹性好不易骨折,但是在承受压力方面远不如成人,因此不论是何种类型舞蹈的学习,都必须以不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为原则。其次是以审美为核心。舞蹈的特性包含人文性、愉悦性、整合性、快乐性等多方面方面,对于幼儿的人格完善、全面发展、学会创造、享受创造的快乐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幼儿舞蹈教学的本质追求。所以对于幼儿舞蹈教学来说,幼儿们的动作是不是流畅、到位等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热爱舞蹈,学会用舞蹈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这才是所有舞蹈教学活动的本质追求。最后是树立规范意识。幼儿舞蹈教学虽然倡导寓教于乐,但是毕竟是一种知识和技能学习,因此要给孩子们树立一定的规矩意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应该多赏识、多鼓励,真正做到温而不愠,严而不厉。

二、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者具有了浓厚的兴趣,整个学习也就成功了一半。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是相对简单和单纯的,如果能够激发起他们的舞蹈兴趣,他们便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所以要从兴趣培养的前提、关键、持续三个方面,对幼儿舞蹈兴趣的激发进行深入的探索。首先是兴趣培养的前提。要选择那些真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使他们获得一种亲近感,才能对后续的学习产生兴趣。比如多数幼儿都对音乐节奏十分敏感,对此就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歌词形象生动的音乐作品,配以合适的动作进行表现,当幼儿们看到他们的情绪以一种更为合适、优美的方式出现时,也就激发起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其次是兴趣培养的关键。幼儿的舞蹈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捕捉和延续兴趣点就成为了兴趣培养的关键。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引导。一方面要多给幼儿们创设一些切题的情境,使他们有一种身历其境之感,巩固和深化之前的兴趣。再次是兴趣培养的持续。幼儿们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表现出投入和兴奋的状态。但是还是受到年龄的限制,这种兴趣是十分不稳定的,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之前的兴趣很有可能就消失殆尽。所以一方面要多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一方面则是把握就近发展区的原则,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使兴趣成为幼儿舞蹈学习的源动力。

三、选择合适方法

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六岁以下的幼儿们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种特殊性,真正与幼儿的特点相契合,否则便会适得其反。首先是情境启示法。教师可以根据客观环境对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引导,让他们自然的利用舞蹈动作来抒发自身的情感。比如看到小鸭子游泳、小鸟儿飞翔、树叶随风摆动等,都可以鼓励幼儿进行模仿,让他们感到舞蹈是无处不在的,拉近他们与舞蹈的距离。其次是多媒体教学法。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了多数幼儿园的标准配置,通过多媒体的利用,能够构建起一个视听结合的情境,有效避免了单纯的知识灌输和知识传授所产生的枯燥和乏味。再次是模仿教学法。模仿是幼儿的天性,这种自然模仿正是舞蹈学习的基础。例如他们看见小花猫,就会将手掌放面前,五指张开来回摆动,模仿者小花猫吃饱了抹嘴的动作。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进行模仿,一方面则要善于对学生的模仿进行提炼和加工,使之成为真正的舞蹈作品。此外还有角色转换法、游戏教学法、鼓励教学法等,都是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理应得到教师的重视和运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四、提升教师素质

从当下幼儿舞蹈教师素质和能力的现状来看,还需要在多方面加以提升,具体可以归结为“三能三心”。“三能”是“能跳”“能编”和“能教”。即幼儿舞蹈教师应该有较为扎实和娴熟的舞蹈知识和技能,掌握多个舞种的表演要求,并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舞蹈编创,通过对幼儿状态、情感、动作等多方面的观察和提炼,创作出新的舞蹈作品。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和方法,让幼儿们学会舞蹈,实现舞蹈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三心”是“爱心”“耐心”和“上进心”。有爱心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幼儿,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做他们的大朋友。有耐心是指要克服成人舞蹈教学的思维和认知定式,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循序渐进的教学。有上进心是指教师应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自学、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有真正做到了“三能三心”,才能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幼儿家长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幼儿在家长面前进行舞蹈展示,让家长亲眼见到幼儿的学习成果,继而获得家长的肯定和支持,方便今后教学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理念的深入实施,幼儿教育也成为了教育界重点关注的对象。作为幼儿舞蹈教育来说,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更大的发展。由此也对广大幼儿舞蹈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尊重幼儿舞蹈教育本质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探索和创新,不断将一些新理念、新方法运用于教学中,使幼儿舞蹈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吕小玲单位:湖南省邵阳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鲁梅.提高幼儿舞蹈教育质量的若干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2(22).

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篇8

论文摘要:体育舞蹈集健身、娱乐、艺术于一体。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设体育舞蹈课既有现实价值又有长远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中学体育应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向多学科、多方面发展。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全社会出现了普及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体育舞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是新时期新课标实施下的一个新兴体育项目,集健身性、娱乐性、表演性、和社交性于一体,以其感人的艺术魅力,迅速普及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同时,体育舞蹈对中学生身体发育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各种原因,西宁市中学体育教学中还没有引进体育舞蹈的教学,为此,本文以西宁市部分中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为丰富中学体育课程资源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西宁市四个区共400名学生和50名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电脑检索,手工查阅等方式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论著、期刊、文件等资料。②问卷调查法,根据有关资料设计问卷。发放对象是西宁市四个区共400名中学生和50名体育教师。发放450份问卷,回收439份,其中初中生191份,高中生198份,体育教师50份,回收率97.56%,有效问卷414份,有效率94.31%。③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统计软件对所回收的问卷分别进行统计。④逻辑分析法,在掌握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西宁市中学体育教学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作用。体育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规范的舞步,表现特定舞蹈技术特征的体育娱乐和竞技项目[1]。①体育舞蹈对中学生的健身作用。体育舞蹈的健身作用早已被人们证实。我国古代乐舞也是为改变“民气郁于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的状况而创立的。美国体育家古里克曾说:“跳舞能消除过剩的脂肪,代之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使软化、迟纯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得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2]。经常练习体育舞蹈对加速中学生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从事体育舞蹈的选手需要具备良好的专项素质,如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及协调性等,而且对于形体的要求也非常高。中学生的身体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体育舞蹈作为体育运动进入中学的体育课堂,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因此,在中学开设体育舞蹈选项课对于增加学生体质、培养正确体态和良好的气质风度有重要作用。②体育舞蹈的娱乐作用。体育舞蹈让人们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强身健体,调节精神,陶冶情操。作为大众体育舞蹈的社交体育舞蹈,对场地器械要求不高,在学校易于开展,它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社会交流,增进友谊,联络感情。舞者通过在频频交换位置和往复循环中得到广泛地接触、交流和娱乐。它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3]。③满足中学生的审美需要。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能增强肌肉力量,发展协调性,柔韧性、培养节奏感,使身体具有线条美、匀称美、强壮美、健康美。追求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集形体美、音乐美、服装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可以使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出各种审美效应,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4]。所以在中学中开设体育舞蹈选项课,不仅能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通过对美的享受,美的领略来提高中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审美能力。

2.西宁市中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舞蹈的可行性。①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程度。注:正确:摩登舞、拉丁舞、校园集体舞;错选:凡选民族舞的均为错误;选对两个:任意两个正确选项;选对一个:任意一个正确选项,在调查的教师和学生当中,能够正确了解和熟知体育舞蹈的比例很少。由于受到民族、地域差异的影响,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还没有分清体育舞蹈和民族舞之间的区别,误认为民族舞也属于体育舞蹈。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体育教师认为风靡于青海省各地的锅庄舞及中小学开设的锅庄操也属于体育舞蹈。近年来,体育舞蹈不断在神州大地得到迅猛地发展,各电视媒体网络等也相应的直播和报道各种赛事;青海省也多次组织举办各类体育舞蹈比赛,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熟知体育舞蹈,并参与到体育舞蹈之中。教师和学生大多数也是通过电视网络来了解体育舞蹈的,但是,只有较少的教师从事过体育舞蹈的教学。②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喜爱程度,学生对追求健美的体格、优美端庄的姿态、匀称和谐的形体、举止潇洒的风度非常重视。追求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集形体美、音乐美、服装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是一项严谨的文体活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5]。但是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喜爱欲望不是太强烈,都持一般态度。从调查中发现,愿意上体育舞蹈课的女生远远多于男生。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选择牛仔舞的女生多于男生,但他们的总体比例都不高。由此可见,中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喜爱程度处于一般状态。③体育舞蹈对学生身体发育以及锻炼价值。体育舞蹈能够促进学生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机能,培养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力,增强自信心等。但从数据分析看出,仅有半数同学认为体育舞蹈可以增强自信心,提高审美能力,并使自己的性格更加开朗、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同时,大多数体育教师也认为,体育舞蹈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作用不大。

3.中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舞蹈的基本条件。①群众基础。可以看出,上体育舞蹈课的女生只占36.71%,男生只占23.27%,多数学生都持一般态度或不愿意上体育舞蹈课,尤其是男生,他们普遍认为,跳舞是女孩子的事,因此,男生持一般态度或不愿意上体育舞蹈课的比例远大于女生。并且,曾经学习过或正在学习体育舞蹈的男生也远少于女生。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师正处于老龄化,思想较保守、观念较落后,对体育舞蹈的认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他们不愿意从事体育舞蹈教学。调查表明,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是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问题上,不同群体的态度也不一致。教师和男生普遍认为没有必要开设体育舞蹈课,只有女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体育舞蹈课。因此,西宁市中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舞蹈课的群众基础不够理想。②教学资源。从西宁市各中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都存在老化现象,使用的体育教材内容单调、陈旧,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同学认为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尤其是女生,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体育舞蹈的比赛表演及课程在相关学校开展得较少,普及度不够。另外,多数体育教师认为在本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学校领导持一般态度,不太愿意让他们从事体育舞蹈的学习及培训。况且,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及较好的场地设施进行体育舞蹈教学。

4.结论与建议。(1)综上所述,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从西宁市中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很多因素制约着体育舞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普及与推广,如师资、场地设施、群众基础等。因此,现阶段,在西宁市中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不足。(2)建议。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从中得到健康和快乐;加强对体育舞蹈的宣传力度,强化学生的审美教育;加强师资培训,进行有必要的教学比赛,以点盖面、以偏概全。②在西宁市中学开设体育舞蹈课,学校应该做到:(1)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体育教师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水平,使他们在观念上接受体育舞蹈,可以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开拓视野,更新知识,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6]。教师可以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2)有一定条件的学校可以修建诸如健身房或舞蹈房、综合体育馆,购买一些音响、电教设备或相关教学器具,还可以开设体育舞蹈的第二课堂;条件较差的学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和利用好现有的场地设施或相关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7]。(3)加大对体育舞蹈的宣传力度,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提高和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将体育舞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工作来抓,逐步提高体育舞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清澎,陈瑞璋,伏宇军.体育舞蹈[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伟超.论体育舞蹈的价值[j].体育学刊,1997,(2).

[3]叶敏.对普通中学增设体育舞蹈选项课的构想[j].体育舞蹈网,2006,(6).

[4]邢晓虎,林静.对普通中学增设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构想[j].体育教学,2003,(3).

[5]刘绍曾,等.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1).

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篇9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校体育;体育舞蹈;教学改革

高校开设了许多不同的体育课程,包括篮球、羽毛球、网球、瑜伽、体育舞蹈等,这些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各有特色,学生可以在其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项目[1]。在众多的体育课程当中,体育舞蹈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其教学可以对学生产生以下几点影响:(1)在体育舞蹈教学当中,由于舞蹈和体育的相互融合,学生不仅仅能够学到体育舞蹈的动作技巧,还能在舞蹈和体育当中感受到动作美、音乐美等,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得以提升;(2)从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看,体育舞蹈也是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课程部分,未来学生所学的体育舞蹈内容也能够得到充分应用;(3)体育舞蹈同样也有利于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尤其是在体育舞蹈练习时,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这对人际交往以及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4)体育舞蹈在学生身体锻炼以及身体协调方面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另外,也能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总而言之,体育舞蹈具有的价值是多样的,其作用和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时要充分达到以上效果需要在教学方法、内容上不断进行丰富和改善,将体育舞蹈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

1课程标准下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1.1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中的积极成分

当前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在水平、专业性上是有一定提高的,从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看出这一点。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时体现出了其自身的专业性和技能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也是层层推进的,学生的体育舞蹈动作逐步协调且统一、娴熟[2]。总之,实践教学方面的成果是不可否认的,教师的专业性也是值得认可的。此外,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也非常系统化,各课时应当学什么内容、教师对学生体育舞蹈动作的指导要点、重点等也都有突出。由此可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当中具有其积极的成分。

1.2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中的消极成分

从课程标准的视角看,当前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积极成分以及成果不可否认,但是在具体的体育舞蹈教学当中也存在一些消极的部分,这一部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问题。(1)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审美传递不足。体育舞蹈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的,但是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对其中的审美价值都有所忽略,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是对体育舞蹈当中的动作、技巧等方面的注重,对其审美价值以及对其审美感知相对较弱[3]。因此,可以说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对体育舞蹈的认识还存在不足,更具体来说是没有用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这门艺术。从专业的眼光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对人体美、运动美、音乐美、服饰美和礼仪美等多方面美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来看,整个教学还存在欠缺,因此大部分学生也许舞蹈动作娴熟,但是其舞蹈表现力是远远不够的。(2)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男女生比例失调。体育舞蹈实际上不是女生的“专利”课程,该教学中的男女生比例失调是当前体育舞蹈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而男女生比例失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的积极性和效果。尤其是在体育舞蹈需要学生相互配合的教学当中,男生太少并不利于教学。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与观念、与学生思维方式有关。(3)体育舞蹈教学场地确有不足。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面临的另一消极成分是教学场所的不足。根据相关调查,体育舞蹈教学在很多情况下是在篮球场或体育场馆中篮球空地上、田径场上等场所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较少有自己的专门的场地[4]。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学生和教师需要依靠镜子来调整动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2体育舞蹈教学改革建议

根据以上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中的消极成分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改革。

2.1体育舞蹈教学突出审美感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学生体育舞蹈技能方面的学习,还应当通过体育舞蹈教学突出培养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审美感知。具体措施如下:(1)教师自身加强对体育舞蹈教学审美价值的认知和体验,由此将其中的审美价值传递给学生;(2)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针对不同的舞蹈种类、起源、舞蹈需要的表现力等进行讲解和分析,选择适当的音乐作为背景基础,逐步引导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审美感知和鉴赏。

2.2重视男女生的比例协调

针对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男女生比例失调问题,高校要实现有效教学改革则应当对该问题加以重视,为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可以如下:(1)高校开展体育舞蹈课程选择的“拉票”活动,也就是在学生选择体育课程期间,教师可以联合学生会、体育舞蹈社团或俱乐部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活动改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想法,促使男女生比例达到协调;(2)高校如有必要,学生在网上报名选课时,就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男女生比例进行控制,由此实现体育舞蹈教学的男女生比例协调。

2.3努力改善体育舞蹈教学场所及设施

体育舞蹈教学改革不仅仅在于教师、学生的努力和配合,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学校予以一定的资金、场所等各方面的支持。针对教学场所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当适当采取行动改善体育舞蹈教学场所及设施,为此教师可向学校申请支持,学校进而采取行动。

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篇10

关键词:舞蹈艺术基础教育

人们总认为,舞蹈就是看到一组动作就是一组动作,一组舞姿就是一组舞姿,其实智慧和感悟,却能在一组动作里看到思想,看到故事,在一组舞姿里发现灵魂,发现美感。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创造想象,没有这方面的智慧火花,只能为做动作而做动作,学会了舞蹈知识并不等于有了智慧和感悟。老师非常辛苦的教学,结果只是让学生学会了大量的考试之后很快就被遗忘的舞蹈组合。因此具有灵魂的智慧的舞蹈基础教育是造就优秀舞蹈人才的重要一环。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舞蹈基础教育要发现和选择舞蹈新人

舞蹈是“非常残酷”的一项艺术,除了自身条件要求苛刻外,最重要的是勤奋和智慧。为什么现在的专门艺术学校培养的每届学生当中,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尖子生少?关键是在发现和选择这一环节上。由于舞蹈专业特殊的艺术规律,必须在11、12岁时开始学习本专业,恰好这个年龄段,世界观尚未成熟正处于感情比较激动阶段,总认为离开了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学习舞蹈专业不过是蹦蹦跳跳。这正是好多家长认识的误区,认为跳舞不是一种学习,其实是不正确的。学习舞蹈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还得有聪明的头脑、伶俐的四肢等条件。要让舞蹈行业发现和选择舞蹈新人,不能凭简单的兴趣与爱好来选择舞蹈专业。

二、刻苦勤奋是出舞蹈人才的必由之路

没有理想就没有确切的奋斗目标,有了理想就有了前进中的灯塔。有的同学以坚强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勤奋学习,拼博向上,自始至终持之以恒保持着用功的学习态度,最终走向成功。成功者他们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必须做到学识宏丰、品德高尚、谦逊慎行、敬职敬业,这样才能学到两种无价的知识,既人品和艺品,以上都是杰出人物共有的特性,所以她们是胜利者。在同样的条件下,另一种同学不求上进、好逸恶劳、比吃比穿,只讲享受、不想付出、最后导致做什么事情都一事无成。因此这一类同学最终是失败者,所以说,刻苦学习是成功的关键。

三、学习知识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终目的

知识改变命运,五年的学习并不短,但是怎样才能利用这最宝贵的最佳年龄段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呢?学习舞蹈知识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途径,而现在学习舞蹈知识的许多人却没有体现出他的自我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文化体制也要和市场经济相适应,在市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我们从事舞蹈专业的艺术生命太短暂,而其他专业时间越久越成熟就越有经验,而我们搞舞蹈表演专业在一定意义上吃的是青春饭,岁数一大就面临着转行。

其一,舞蹈专业的学生许多小学没有毕业,就进入中等专业学校学习,进入艺术学校后重视舞蹈课,忽略文化课,再加上课程安排的不太科学,导致学生们文化课学习跟不上普通中学的水平,所以整个文化水准较低,抑制了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前进中受到限制。

其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复合型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全面打基础,特长育人是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拿现在电影界很有名的章子怡、周迅、马玲等来说,都是学习舞蹈出身的,学完五年的舞蹈专业后,可以按着自身的有利条件寻找与艺术相关的职业。例如,影视表演,服装设计、舞蹈教育、舞蹈编导、节目主持人等。

其三,现在的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那我们学习舞蹈表演专业的路就更艰难,学非所用的问题突出,这也是舞蹈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舞蹈基础教育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教育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同社会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面对教育理念的冲击、知识更新的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培养现代人才的重任,既有扎实的基本功,又有较高的综合修养。基础课的好坏是今后潜能开发的重要指标参数,比如我校毕业的薛刚同学,在包头艺校学习期间我当过他的班主任,非常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基本功、特别过硬,功底也扎实,毕业后去了内蒙古军区歌舞团,通过舞台表演便自己的舞蹈艺术得到升华,便有了二次飞跃,随后调入北京战友歌舞团进一步完善自我,最后登上了舞蹈高峰,获全国舞蹈大赛民族舞一等奖。这说明了基本功过硬,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象盖楼房打地基一徉,地基牢固,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所以说,基础课的学习是今后成功的桥梁。

五、教育灵魂的根本是把知识变成智慧

而一些学校的舞路教育,从课程安排到内容形式上都局限在肢体的表面上,缺乏动感与美感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舞蹈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为舞蹈动作而做舞蹈动作的特殊技能训练。而真正的舞蹈教育是技能知识加智慧的和谐统一,调动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塑造一技之长的个性,启发学生们的理想目标,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教师要用超前的、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抓住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创造意识施教,从而改变老师怎徉教,学生就怎样学的传统的呆板教育模式。

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