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的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40

体能训练的内容篇1

【关键词】短跑体能训练内容原则

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的保证。现代田径运动的高速发展,高强度的激烈对抗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的研究,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体能及短跑运动员体能概念

我国1984年出版的《体育词典》和199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新词典》中对体能做出了解释:“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与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和攀爬等两部分构成。田麦久等专家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最重要的身体运动能力,而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健康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

2.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

2.1身体形态。《田径运动高级教程》(1994)中对短跑运动员的形态描述为:形体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中等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键长或扁平,清晰;脚趾齐且较短。教练员可参考上述指标选材和指导运动训练。

2.2机能。短跑机能评定的主要指标有脉搏、血压、血乳酸等。大强度或速度训练后即刻脉搏30-35次/10秒中等强度或速度训练后26-30次/10秒,均在2-3分钟即可恢复到19-22次/10秒,表明运动员机能好。短跑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收缩压上升或舒张压下降明显,且恢复较快,表明身体机能良好。教练员可参考上述指标在训练中加强相应指标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提高训练成绩。

2.3运动素质。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是人体最重要的运动能力。体能水平主要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近年来国外常把运动素质称为体能,体能的训练也就是运动素质的训练。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素主要有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

2.3.1速度训练。速度素质是短跑运动的核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短跑运动成绩。速度训练要安排在运动员体力充沛时。练习时间应控制在5-10秒之间,距离在80米以下,重复3-5次为宜,强度可在90%或接近全速进行。

2.3.2力量训练(1)最大力量是快速力量的基础,爆发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最大力量的水平。训练采用本人最大的极限负荷量的60-85%的强度进行练习,每组4-8次,做5组,练习持续时间通常在4秒左右,组织间歇3分钟。(2)快速力量是爆发力的体现,强调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动作表现出的最大力量。发展快速力量的负荷强度的变化区间很大,30%-100%都可。训练通常采用单双脚跳、台阶跳、蛙跳、身跳等练习下肢力量,这些超等长的练习速度快、强度大。

2.3.3耐力练习。短跑运动员全程保持快速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取决于速度耐力的发展水平。首先要注意发展运动员的速度水平,同时提高他的速度耐力。

3.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

3.1遗传优势优先性原则。人们把短跑比赛比喻为运动天赋者的项目。运动员天赋越好,就越有机会在短跑项目上获得成功。曾经创造百米佳绩的欧文斯、刘易斯、贝利等全是黑人也说明了这点。教练员按特征选拔运动员并依据遗传优势制定出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成绩。

3.2渐进性原则。训练实践证明,人体参与运动的各项因素自身的改善需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在体能训练中,渐进原则是指动作结构从易到难,量从少到多,强度从小到大,训练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的增加体能负荷的数量强度是逐步增大短跑专项负荷的前提,也是最终实现整体大负荷训练的基础。

3.3个体化原则。个性化原则是指根据短跑不同项目的特征和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任务,选择训练方法及训练负荷。在训练中教练员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个人特点、特长、特定需要及发展目标来制定训练计划,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

3.4专项化原则。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根据短跑运动的特点,进行专项化的体能训练。一是要针对特定运动员的体能、技术状况、心理特征等,另一方面要针对短跑项目的动作结构、用力性质和参与作用的肌肉。因此训练的手段一定要有针对性。

3.5激励性原则。在短跑体能训练中,教练员要激发运动员的动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运动员更加积极的参加训练。训练中教练员要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了解运动员的需要以满足,发挥运动员的主体作用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等,以提高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2]袁运平.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学体系.[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2).p1-6.

[3]关吉臣.田径训练短跑运动员生理机能评定及负荷诊断.[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4).p102-104.

体能训练的内容篇2

1.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念与内容体系概览;2.身体运动功能动作筛查方法与应用;

3.激活肌肉和神经系统的练习方法;4.提高青少年运动能力的基础动作练习方法;

5.提高青少年协调用力能力的动作整合练习方法;6.提高青少年快速伸缩力量的练习方法;

7.提高青少年速度与多方向移动能力的练习方法;8.促进青少年体力恢复的再生练习方法;

9.提高青少年能量代谢能力的练习方法;10.提高青少年最大力量的练习方法;

11.提高青少年旋转爆发力的练习方法;12.提高青少年躯干支柱力量的练习方法。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首都体育学院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向的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田径专业的教学训练工作,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青少年学生体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应用水平。为配合本专题,作者将竞技体育领域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学校体育教学化,以期更好地指导、运用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中,旨在服务于普通青少年学生群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为一线教师从操作层面提供一个较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案。希望广大教师以此系列专题为基点,认真学习其教育教学原理,领悟案例设计思想,能够举一反三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并设计出更多有效提升学生体质的课堂练习内容与方法。

摘要: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按照最佳运动能力发展的金字塔结构模型和逐级进阶模式,较好地将功能动作筛查、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恢复与再生等内容实现了无缝链接,充分体现出以提高运动能力为目标的训练新特征,其核心理念反映出身体训练已从重视提高肌肉力量的低端要素,向提高动作质量与控制的高端要素转变。

关键词: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8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12-0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起源于医学的功能康复训练,兴盛于职业体育,它所包含的功能动作筛查(FmS测试)、肌肉动员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整合、专项动作准备、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能量系统发展、恢复与再生等内容,不仅较好地服务于国家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而且还可以转化为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用性方法。本文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念、定义、内容体系作为系列专题文章的切入口,在后续的文章中将逐一介绍上述系列专题,以期让广大读者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有一个全面了解,更好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身体运动功能练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切实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服务。

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念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宗旨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整合资源,做好损伤预防,努力提高运动成绩。在训练内容的选择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多维、多关节、运动的无轨迹、无序,而且在运动场上的动作模式要与功能性训练相一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之所以强调动作模式训练而不是肌肉训练,因为他们认为发展肌肉力量未必能提高运动场上的动作效率,但动作模式训练一定能够提高专项动作所需要的肌肉力量,并且能在运动场上得到有效的展现。而传统的体能训练理念则是进行单方向、单关节、实效性较低、有序的训练过程。但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施需要一个复合型训练团队作为支撑,它不同于传统的一名体能教练员身兼多职的训练模式。因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把训练视为一个科学的整体系统,并提出运动员的成绩是体能、技能、战术、智能和心理的综合表现,因此,它在各训练系统内进行了资源整合与协调,并将哲学、方法学、战术训练等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界定

1975年Yamamoto和他的同事在将功能训练运用到西点军校的伤病士兵康复训练中,他们把功能训练的重点放在膝关节的损伤治疗方面,内容是针对士兵的受伤膝关节采用动态练习来恢复其灵活性。随后Kegerreis在1983年提出了“特定需求的专门性适应(specificadaptationstoimposeddemands)”原理,即SaiD。美国运动委员会(americanCouncilonexercise)也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训练动作的一项专门活动,它包括平衡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训练和动态运动训练;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nationalacademyofSportsmedicine)则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身体的每一个关节和在不同运动面的加速、减速及稳定性训练。美国著名学者Boylem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包括平衡练习、本体感觉练习以及需要脚接触地面的、不需要固定器械辅助的训练。GambettaV在《遵循功能训练的路径》《功能性模式》《力量与功能》中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多关节、多运动面、多方位、强调本体感觉的运动,包括减速、加速以及稳定性能力、对不稳定状态下身体的控制能力、控制身体重心、对地反应力和冲力的调控能力。SantanaJ.C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将日常的身体活动和竞技运动整合为一体的系列活动。Stevenp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就是将具有力学特征的、协调的或者有活力的活动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去。michaelp.Reiman和RobertC.manske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各种人群完成任务相关的、目标确定的、环境合适的、身体的多个系统与组织参与的任何运动形式。1997年,GrayCook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应注重身体动力链的作用,训练中应该将整个人的身体看作是一个动力链,避免某一环节单一的训练。2001年,美国著名体能训练学专家markVerstegen提出“体育运动的本质是动作”。他认为身体动作承载着运动素质和技术,动作模式的优劣决定运动成绩的表现,动作决定肌肉力量传递和发挥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动作决定能量传递和转移。运动员在训练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理,在多平面、不同负荷和速度的动作模式训练基础上整合多关节来加强动力链作用。以髋部的旋转和伸展为基础是大多数体育动作的原动力,通过提高身体的躯干力量可以有效地避免能量泄露,保证更为经济有效的动作过程。

由此可见,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在一定负荷和速度条件下所进行的各种递增式,并将多关节、多平面和本体感受性融为一体的专门动作训练方法。其核心内容包括:FmS测试、软组织唤醒、肌肉—神经系统激活、动作准备(含躯干支柱力量、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力量、动作整合、专项动作技能、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能量代谢系统发展、再生与恢复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主线就是以FmS测试作为切入点,以动作模式训练为主体,以提高动力链传递效能为核心,以提高或改进运动员在场上竞技表现能力为目标。

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关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的研究,美国著名学者michaelBoyle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从本质上就是有目的的训练,它在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既是一般身体训练理论的延伸和细化,促使一般身体训练朝着指向性和针对性方向发展,同时它又是对专项训练的拓展和补充,提升专项训练的有效性,缩短一般身体训练效果向专项技能需求转化的时间。2003年,GrayCook进一步提出了“最佳运动能力金字塔”的概念,(图1和图2)。

从图中的内容结构可以看到,GrayCook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所有体育技能训练的基础,运动功能训练也是专项训练的基础,将运动功能训练融入到运动员日常的训练中能够完善其训练模式,不仅能够保持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同时也能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从而有效地保障专项训练。最优化金字塔结构的核心是强调训练要以人体基本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为基础,在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的稳定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再升级到第二阶段的有效动作模式。

能力训练阶段主要是强调动作的经济性和高效性,而动力链传递效能又是实现其目标的关键所在。更为重要的是,此阶段训练尤为强调完整动作的整合和动力链的高效传递效能,以上两个方面才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核心所在,即运动员在身体运动功能发展到较高水平上,才能够有效发挥专项技战术水平,最后达到技战术的有机结合和能力展示。

我国学者对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始于2006年刘爱杰博士首次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到中国竞技体育训练实践。2007年他在《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一文中写到起源于康复中心、健身房的功能训练正向竞技体育领域不断渗透,并指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体能训练专项化的桥梁。2008年,他又在《我国运动过训练方法创新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人体的所有复杂动作都是由基础动作组合而成的,并且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一种为提高专项运动能力,通过加强核心力量并能使神经肌肉系统更加有效率的训练方法。袁守龙博士认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应包括动作衔接的加速度、平衡性、稳定性等练习在多关节、整体性、多维度的动作训练;强调将平衡控制和本体感受加入训练当中,强调身体躯干核心部位的控制和稳定。在传统结构性力量、耐力和素质等训练基础上,创新设计了动作模式训练、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悬吊训练、振动训练、瑞士球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多种方法,对提高专项技术训练过程中的动力链效应明显,丰富了传统的体能训练体系。笔者在《躯干支柱力量与动力链传递效能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传统的体能训练的本质差异在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的是动作训练而不是肌肉训练,通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提高的是完成专项技术所需要的专门动作质量和竞技表现能力,而不是提高肌肉的力量(表1)。

从一堂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课的内容来看,它的顺序基本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的:伤病预防练习、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力量、动作整合、专项技术动作模式、力量与爆发力、加速与多方向移动、能量系统发展、恢复与再生。这一流程并不意味着每堂训练课都要完成上述全部的内容,而是根据当天专项技术训练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身体运动功能练习内容。其中,伤病预防、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动态拉伸、动作整合等属于功能动作,以徒手练习为主;快速伸缩复合力量、专项技术动作模式、力量与爆发力、加速与多方向移动、能量系统发展等则属于身体运动能力,以抗阻力练习为主。

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的板块及其功能来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FmS测试,评估运动员躯干支柱力量、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2)肌肉的拉伸、神经的激活等方面的动作准备活动,使得运动员做好充分的准备;(3)技术动作活动的准备,此阶段与专项的结合更加紧密;(4)运动员专项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5)与专项模式相近的能量供能系统的发展;(6)恢复再生的放松工作。但是,所有的这些训练都是在营养保证的基础上完成的。

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科学基础与实施过程来看,它是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和运动技能学融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教练员团队也是由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士组成,体现出明显的整合集成特征(图3)。

由图3可以清晰地看到,实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需要拥有一个团队来保障,职业体育的教练员团队通常需要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顾问,以便最迅捷、最有效地转化其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其次,通过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在短时间内按照培训工作流程,培养出符合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体系所要求的教练员。

而传统的体能训练则是高度重视提高身体素质,尤其是高度重视肌肉力量的增长。体能训练所涉及的学科相对较少,训练也基本上是由专门(或兼职)的体能教练员负责实施。这种训练模式有其优点,但也同时会出现有些运动员尽管身体素质发展的很好,而且身体外型也很强壮,就是在场上跑不快、跳不高、停不住、转不动,比赛场上所需的专门动作做不出来。究其原因就在于:传统的体能训练仅重视了肌肉训练,而没有重视动作训练。因为肌肉训练未必能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场上动作表现能力,而动作训练才能把专项动作所需的肌肉力量发展起来,并能提高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场上动作表现能力。

综上所述,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诞生实质上是代表了当今的身体训练已从重视低端要素(肌肉训练不断提高肌肉力量)向高端要素(肌肉—神经系统协同训练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与控制)的转变,这是一个训练理念的转变,也是职业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人才培养现状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目前在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自2009年至今,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已先后选派4批国家队教练员和专家赴美国参加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专项培训,经过几年的积累已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队伍,而且他们已成为国家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骨干。首都体育学院是开展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与实践最好的单位之一,2012年先后于成立了体能训练教研室,本科层次招收了体能训练专项班,硕士生层次设立了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2013年开始招收全国第一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博士生,也是第一个“体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体能训练的内容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的丰富,一些新的体育训练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便是其中一种,体能训练是运用各种身体训练手段,全面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和发展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训练过程。将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逐步渗透到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敏感期特点选择体能训练内容

优先选择发展某种素质的内容。如学生身体正处于平衡能力发育的敏感期,体能训练就优先选择发展平衡能力的练习内容,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

二、根据主教学内容选择体能训练内容

体能训练内容与主教学内容要匹配。如:主教学内容是篮球变向运球,体能训练内容可以选择发展脚下灵活性提高变向能力的练习或上下肢协调性的练习。

三、根据学生身体发育阶段选择练习方式

高中阶段骨骼、肌肉、心血管系统发育已经接近成年人,可以适当采用负重练习和静力性练习。

四、根据学生心理发育特点选择组织教学形式

高中阶段自我意识增强、表现欲强,可以多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要注意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求提高练习的效果。

五、多种体能训练内容和方法相结合,促进学生体能平衡发展

人的各种素质发展虽然有其敏感期,但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所以练习时虽然要重点发展在敏感期的素质同时也要重视其他的素质。

六、体能训练要具有针对性

学生哪一方面素质弱,就要加强哪一方面的训练。如某一高中学生上肢力量弱,投掷铅球能力差,就可以加强上肢方面的体能训练同时加强与投掷能力相关的体能训练,使之投掷能力逐渐增强。

七、要区别对待

根据男女生发育的生理、心理、敏感期的不同,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安排体能训练内容时要适当有所区别。

八、体能训练的比例要合理

体能训练与学习其他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比例要合理,各体能素质之间的比例也要合理,使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九、形式要灵活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天气、场地、器材等因素,单独安排或与其他内容相结合进行练习。

十、体能训练的过程要具有可控性

体能训练的内容篇4

[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从中年级开始,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的,形成“训练组”。一个“训练组”就是一次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整体,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体现了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整体。这样,一册教材,一个年级的教材,一个年级段的教材,由一组组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训练组”组成,从而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整体和纵横交错的训练网络,体现了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训练组”的教学,主要是以重点训练项目为主线,贯穿“训练组”内各部分的内容,彼此密切联系,形成一个“大”的教学过程,各部分内容又相对独立地形成一个“斜的教学过程,“大”的教学过程制约“斜的教学过程,“斜的教学过程要服从于“大”的教学过程,以实现整组教学训练的整体性。

1、坚持整体性,注意突出训练重点每个“训练组”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形成了相对独立又比较集中的知识点和训练点,并以“读写例话”的形式具体讲述知识要点和能力形成的一般过程。教学时,要联系本组课文反复体会,务求甚解,切莫只限于对“读写例话”中几个要点的简单记忆。切实抓住重点训练项目,将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训练组”教学的全部内容。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和听说读写训练方面“成龙配套”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敢于取舍,突出重点,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使重点训练项目渗透到各类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去。教师在点上导读、导练,学生在面上自读、自练,并将导读过程中学到的技能,迁移运用于自读中。这样将“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和“知识块”,实现教学上档次,增效益的目标。

2、坚持综合性,处理好重点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关系就一个“训练组”的教学来说,各部分教学内容在各自显示其教学独立性的基础上,则更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此我们在训练过程中,既要坚持综合性,又要处理好重点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关系。“训练组”的教学,无论以哪方面的训练为重点,都不可能是孤立地进行的。要努力体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始终以“训练组”为基础,以课例为突破口,抓住训练点,揭示其内在联系。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出训练重点的同时,全面的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注意每课突出一项或读或写的能力训练,同时兼顾一两项或听或说的能力训练,力求“一课一练”,“一课一得”。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着重进行指导写人的训练,在精读描写少年闰土外貌一段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怎样抓住人物特点写,然后写一位老师或同学的外貌、形态、穿着的片断,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这样先读后写,先说后评,从读学写,以写促读,体现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3、坚持系统性,要加强纵横联系一个“训练组”的各部分教学内容互为整体,又相互联系。“训练组”教材的组合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具有内在的联系,教学时要注意给每个“训练组”定位。即每个“训练组”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来的,又是向着什么方向发展的,使本“训练组”成为整个训练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从而使一册书、一个年级或一个学段互为整体,从而实现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阶段性和连贯性的统一。“训练组”中的每篇课文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我们要抓住训练重点,找出每部分内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弄清知识的联系点,加强纵向横向联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训练组”这个“教学块”中零星、分散的知识,连成一体,成为系统而全面的知识。

4、坚持完整性,注重体现训练过程从一组教材的“导读”开始到“基础训练”的作文结束,要作为“一个教学过程”来进行教学设计,以体现完整的训练过程,具体地讲为:

①“导读”——感知发现,明确任务。根据“训练组”的“导读”及课文课型特点的共性,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读“导读”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本组学习的重点、本组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训练项目。目的是使教学双方对整组教材有个大体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②“课例”——领悟、实践,培养技能。“讲读课例”教学要根据课型特点和学生实际,主要采劝扶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有关读、写的方法。阅读课文主要采劝引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迁移自学,疑难处,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对于《自读课本》主要采劝放读”方法,让学生自读,教师适当指导。重点课文可采用“读”、“思”、“导”、“练”的步骤进行教学。篇幅较长的课文采劝中间切入法”,重点突破;有的可采取由果到因的“逆推式”教学法训练学生的立体思维;有的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跳跃法”,从学生的疑点、难点入手,以点带面;有的采劝纵横交错法”分析文章的思路和篇章结构等。通过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体能训练的内容篇5

【关键词】青少年;网球;业余训练

aResearchontheStatusquoandStrategiessof

teenageamateurtennisplayerstraininginHenanprovince

menGXia

(HenanFinancialandeconomicCollege,ZhengzhouHenan450002)

【abstract】throughreviewingdocumentliteratureandasurveyofthecurrentsituationofteenagetennisplayerstraininginHenanprovince,thisarticleanalyzestheexistingproblemsinthisfieldandputsforwardcorrespondingmeasuresofdevelopment.weshouldenhancethetrainingofcoachesforteenageplayers.Forplayersofdifferentages,weshouldadoptdifferenttrainingmethodsandassigndifferenttrainingtasksaccordingtotheirownconditionstoachievescientifictraining.

【Keywords】teenagers;tennis;amateurtraining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作为世界五大绅士运动之一的网球也逐步由“贵族运动”发展为“大众化”运动,并由于其时尚、高雅的运动特性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2004年河南网球运动员孙甜甜获得奥运会女双冠军后,网球运动在河南的开展空前高涨,尤其是一大批青少年开始投入到网球训练中去,河南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神速。但是由于河南经济水平的制约,网球场地少、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少且工作能力亟待提高,河南青少年网球业余训练的发展目前处于盲目无序状态。

二、河南省青少年网球业余训练现状

(一)训练内容

青少年时期是网球运动员成才过程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学习网球运动技战术的黄金时期。因此,该时期的训练对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在青少年网球训练过程中,训练内容是主导因素,通过对其训练内容进行调查发现:网球技战术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心理素质训练是网球教练员安排的主要训练内容。〔1〕

此次调查中发现:各地市业余训练队网球教练员对这三项训练内容的认可率为68.18%。在调查的22名教练员中有15人安排的训练内容以三项全都包括,但所占比例却有所不同。训练内容中安排网球技战术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心理素质训练比例为70%:20%:10%的有7人,比例为80%:15%:5%的有5人,比例为70%:25%:5%的有2人,比例为60%:30%:10%的有1人。

22名教练员中有6人仅安排了网球技战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技战术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为70%:30%的有4人,比例为80%:20%的有2人。在调查的教练员中只有1人安排的训练内容是网球技战术训练与心理素质训练,比例为90%:10%。(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数网球教练员非常重视技战术训练,该项训练内容占的比例均超过了60%,最高的达到90%。这说明大多数教练员对于安排训练内容的把握基本正确,但是也普遍存在对心理训练忽略的情况,部分教练员甚至没有安排该项训练内容,这证明了部分教练员有严重的经验主义,训练内容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训练模式,训练内容滞后。通过访谈发现,由于业余训练队教练员人数的不足,并没有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进行分年龄段教学,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仍是采取相同的训练内容与训练方法。并且由于业余教练员参加培训机会较少,其训练内容老旧,对于网球技战术的最新变化了解较少,不能与时俱进。

(二)训练时数

青少年的网球训练是一个渐进、深化、连续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训练时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训练时数必须与训练强度、密度相结合。〔2〕

调查中发现,业余训练队的训练时间相对较短,大多是在下午放学后或者双休日进行训练。业余训练队的部分运动员训练时间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证,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孩子的家长还是比较关注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如果文化课学习时间与训练时间发生冲突,大部分家长会选择放弃训练。业余训练队的训练时间情况(见表2)。

(三)训练形式

通过观察法和访问法对一些训练队训练形式进行了调查。从整体上说,业余训练队的教练员训练形式大部分都是以传统灌输式为主,教练员说什么就是什么,运动员很少去思考这是为什么。

对于青少年网球训练来说,训练形式并不能完全采取灌输式,而是应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训练方法和训练内容,采取灌输式和启发式相结合进行教学,最大幅度地调动孩子们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并启发青少年对于网球的悟性,这样更加有利于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3〕

三、河南省青少年网球业余训练发展对策

青少年在训练时具有兴奋时间相对较短、不易集中注意力,容易气馁等特点,并且不同年龄阶段的队员对训练强度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对于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需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

(一)教练员的训练要求应该与球员的想法相匹配

作为教练员应了解球员的目的和想法,若教练员不清楚球员在想什么,那教练员训练起来就会感到相当困难。教练员务必要提高自己与运动员沟通的技巧。例如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地倾听队员的意图,学会观察队员的细微的行为等。一般队员的基本想法是什么呢?在单对单的个人训练课上,运动员希望能有针对自己的训练计划并且基本能按照他的学习进度进行训练,能够比集体训练课接触到更多的球,能够提高得更快些,能够与一名更好的选手进行对练。而在集体训练课上运动员们的想法一般是希望能有一个较有兴趣的计划,有机会做到既学习了新的技术,又达到运动和比赛的效果,与此同时又希望通过在训练的过程中结交更多新朋友。为了与运动员想法相吻合,教练员需要拟定出使所有学员都能够感兴趣的一个或者多个的训练内容。同样教练员还需要像对待个人训练课一样来认真对待集体课,但是又不能让学员感到像是在把每节个人课生搬硬套拼在一起。

(二)需要培养青少年对网球的兴趣

青少年发育阶段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等都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应着重地培养青少年对网球的兴趣,循循善诱使他们把精力放在网球运动中,使青少年能在训练中获得更多的乐趣。〔4〕

教练员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只是单一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技术教授上,而忽略了网球运动本身所带来的乐趣。实际上网球的乐趣是最重要的,教授如何打好网球则应该是第二位的。因此,教练员必须注意将各种形式多样的小游戏穿插融合在训练课中,即使是初学者也应当让他们在首堂课上、在游戏的形式中进行网球的学习。教练员在执行每堂训练课或每项训练计划时,都需要注意第一项内容,即一定要使所带的运动员感到非常有趣。需要指出的是,运动员所关注的不是教练所带给他们的网球运动相关的知识,而是带给他们的愉悦的学习打网球的经历。

教练要想让自己的运动员能从网球训练中切实得到愉悦的经历,那么教练员就需要在场地上扮演好各式各样的角色――表演者、教练、组织者、教师、鼓舞士气的人等等。怎样才能扮演好各式各样的角色呢?教练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满足运动员学习网球技术和懂得比赛的基本要求;第二是为不同层次的学员安排相应层次水平挑战;第三是保证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对网球的兴趣,教练在指导训练时应注意让运动员从心理上感觉是在不断“改善”而不是在被“纠错”,运动员可以不断地从教练员那里获得积极的反馈;第四是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训练课;第五是用幽默和耐心来使训练课充满生机和活力;第六是在高标准严要求下完成每堂训练课(例如安排难度稍大的练习或运动员与教练打几分比赛等);第七是不要干扰其他场地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正常训练,这就要求教练员到网前指导运动员,而不是在场地上隔着球网大声指导,指导时要尽可能地用简短有效的关键词,而不要使用太长的句子;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宣传自己的下一堂课”。想要达到“宣传”的目的,教练员务必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是回顾本节的主要内容,着重强调学员们取得的进步;其次是充满热情地介绍下节课所要涉及的内容和新的训练方法,这将提高运动员对下次课的兴趣。

(三)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首先,对于9―12岁的运动员,高强度重复的技术训练是不宜的,应着重对其进行球感的培养以及对基础技术的稳定性培养。由于该年龄段的运动员体能不足,并且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教练员应采取“游戏教学法”,基础技术训练应要求队员多次重复固定动作的练习,重视从小养成规范的握拍习惯和动作。其次,对于12-16岁的网球运动员来说,该年龄段是技术的“全面准备期”,训练的特点是击球的稳定和熟练,应利用多样化的手段,使该年龄段的运动员熟练掌握各种移动的步法和击球动作。网球运动是“开放性体育运动”,比赛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变化来发挥自己的水平,从此点出发,在平常的训练中,就要时刻的注意模拟实战情况,而不能一味地训练某一基本动作。例如,多球练习中,教练员不断变化送球的方向、旋转,落点让学生自己判断,每次击球后迅速回到底线的中央,这样的训练才是真正的高质量的体力、脑力共同参与的训练。再次,对于16―18岁的青少年运动员,他们一般性基础技术已经基本全面掌握的,但是缺乏实战的经验,因此,平时必须让她们多参加比赛,以赛代练。要经常组织教学比赛,使运动员逐渐适应比赛,以加强对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

(四)进行有效的心理素质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从事专业化训练的时间比较短,对自己已掌握的技术存有一定程度的疑虑,所以教练员要与队员共同综合地分析其技术水平和个人特点,多多发现他们的优点与不足,特别是对年龄较小(9―12岁)的网球运动员应多鼓励,给他们信心,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镇定、沉着、自信,通过实战不断磨练自己。不能只注重比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取得的运动员进行褒奖,但也要提醒其注意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希望运动员下次能做得更好;对失利的运动员要鼓励打气,对其比赛中正确的方面进行肯定,而后重点地指出其比赛中的不足,寄希望下次能够胜利。

(五)对青少年(尤其是优秀的14―18岁运动员)安排必要的体能训练

我国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出现因体能不足而导致比赛失败的现象,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就要对其进行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网球运动赢得比赛的基础,网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不仅包括技术能力与战术能力,还包括体能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能力。所以在体能训练中,网球教练员应使运动员明白网球比赛不只是技术与战术的比拼,还是对体能和心理的考验,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体能,运动员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技术和战术水平。现如今的国际比赛中,尤其是顶级选手之间的较量,体力的消耗非常大,因此,如果没有很好的耐力为基础,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体能训练既训练了身体素质又锻炼了意志品质,在体能提高的同时,意志品质也在不断提高,而意志品质的提高,又可以使运动员去承受更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当然,要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安排体能训练。体能训练的安排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网球竞技的原则,即体能训练应在训练方法及训练手段选择上和在运动量和训练强度的安排方面,必须考虑到网球运动的特点;第二,适宜量度的原则,在体能训练中,要根据网球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如果训练过量势必会造成运动员的过度疲劳,从而影响整个训练的计划;第三,系统负荷原则,在体能训练时,教练员必须循序渐进地施加负荷,避免突变式增加负荷;第四,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实施体能训练时,要视不同的运动员或运动员不同的训练状态以及所处的不同的训练条件,安排相应的训练负荷;第五,周期安排的原则;第六,适量回复的原则;第七,有效控制的原则,在体能训练的各个阶段都必须准确把握并控制训练负荷的内容与量度及其实施,同时对它们进行适时的调整,从而使体能训练活动按照指定的方式运行,以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5〕。

四、结论

河南省各地市业余训练队普遍存在资金不足,场地少,设施差,难以满足青少年训练的需要等问题。业余训练队教练员人数较少,不能满足训练需要。业余训练队的教练平均要带25名左右的运动员训练,因此每个球员受到的关注自然就相应减少,也不能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分开教学,训练不系统,不能因材施教。

同时由于参加网球业余训练的青少年家长对文化学习比较重视,经常因学习文化课知识而中断训练,大部分家长只是希望孩子将来多一种手段谋生,青少年业余训练的时间得不到保障。

针对河南青少年网球业余训练的现状,我省应加大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开展的投资,对业余训练教练员加强培训,提高业余训练教练员的数量与质量。面对不同年龄的运动员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布置不同的训练内容,科学训练,因材施教,最终达到青少年网球业余训练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为我省竞技网球运动提供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史为临.关于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的几点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1:50-55.

〔2〕蒋伟皓.现代网球运动技术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74-76.

〔3〕高松山.河南省体育现状与其后备人才培养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2):35-37.

体能训练的内容篇6

关键词军队院校一体化联合训练

近一段时间以来,军事理论研究领域对构建部队一体化联合训练体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但对于军队院校的一体化联合训练问题研究的不多,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院校一体化联合训练的意义

对于院校是否需要、能否开展一体化联合训练,还存在一些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比如,有的认为,院校并非一线作战部队,不需要花大力气搞联合训练;院校与部队或院校与院校之间,训练基础、内容、标准差异太大,根本无法实行“一体化”联合训练。这些认识的产生,究其原因在于对院校教育训练和一体化联合训练的认识存在偏差。院校的一体化联合训练是军队联合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一)院校一体化联合训练是部队联合训练、作战的试验田

联合训练作为一个新事物,对于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而认识新事物、探索新规律是院校主要的功能之一,军校在一体化联合训练中总结的经验可以为部队所借鉴;另外,院校集中了大量优秀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新型军事人才,在探索联合训练和作战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理论和人才条件;院校比较容易实现一体化联合训练所需的模拟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训练环境和物质条件,所以院校较之部队更具开展一体化联合训练的条件,更适合作为“试验田”。

(二)院校一体化联合训练是联合训练、作战人才的孵化器

军官是部队联合训练和作战的核心力量。美军根据《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就任命了约9000名军官担任联合职务,负责指导或支援至少两个军种的地面、海上或空中部队。军校是军事人才培养的基地,军官的培养主要通过军校完成。只有在军校实行一体化联合训练才能培训出精通联合训练和作战的军官,部队也只有在这些军官的组织下才能有效地进行联合训练和作战。

另外,不应将一体化联合训练“神话”。联合训练作为一种新的组训方式,既有崭新的东西,也有对合同训练、协同训练的继承,虽然具有很高的要求,但也是可以通过努力逐步实现的。比如现役信息系统存在“烟囱”现象,但通过嵌入、加挂、整合和升级等技术手段可以逐步加以解决。在这方面院校具有先天优势,并已经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实践。

二、把握特点,努力探索院校一体化联合训练的形式

一体化联合训练是以网络信息系统为支撑,以作战体系为主要对象、以作战要素为重点内容、以综合集成为基本方法、以整体联动为目的的军事训练。院校一体化联合训练除了具有这些通性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一是院校一体化训练的对象是生长干部学员或干部;二是院校一体化训练的训练目标是培养精通一体化联合训练和作战的军官;三是院校一体化训练的手段中理论教学占有较大比重;四是院校一体化训练的人员编制、场地、器材、装备等条件相对缺乏。

鉴于以上特点,院校应该立足现有条件,有选择地实施一体化联合训练,不必强求大而全,尽量做到少而精。目前一体化联合训练的机制尚未完善,院校与院校、院校与部队之间训练时间、方法、标准等方面差异较大,院校同部队或其他院校之间组合开展一体化联合训练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综合采用观摩、代职、驻训、帮训、联训等多种形式。在具体开展训练时,应积极探索既立足现有条件,又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的组训形式。现阶段尚不具备整体联动的条件,但可以开展一些过渡形式,比如:分布式训练,即依托网络信息系统,对军兵种作战单元内情报侦察、指挥控制、信息攻防、火力打击、生存防护、作战保障、后勤保障、装备保障等作战要素,进行同步分布式训练;虚拟式训练,即充分利用各种模拟训练器材或系统的功能,模拟训练器材、战场环境和作战要素,使受训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置身于一体化联合作战环境之中;背景式训练,即院校在按照原大纲施训的基础上,以联合作战为背景,想定敌我双方的行动。

三、与时俱进,不断丰富院校一体化联合训练的内容

目前,我军处于联合训练初级阶段,联合训练的内容处在探索阶段。主要是要从以某一军兵种专业设置训练内容体系的思路,转化为以联合知识、技能、战术、战役为轴设置训练内容的思路上来。根据实际出发,院校可以考虑在以下三个层次规范训练内容:共同基础、专项集成、课题综合。

共同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体基础,即官兵联合作战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一个是单元基础,即诸兵种或院校参与联合作战所需的共同性内容。共同基础的训练应在现有纲目训练的基础上,突出联合作战的背景,把一体化作战思想和要求贯彻到各类人员以及各作战要素的训练中。

专项集成,包括同一兵种内相同或相关专业、同一军种内跨兵种相同或相关专业和联合作战体系内的跨军种相同或相关专业的专项集成。专项集成的训练应该体现“自上而下确定内容,自下而上集成训练”的思想,即:首先确定联合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将问题分解到相关军种,再分解到相关兵种;然后针对问题从兵种到军种,再到联合作战体系逐级集成。

体能训练的内容篇7

关键词:拉丁舞,基础训练,技术动作

 

1前言

体育舞蹈虽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展,但我国选手的舞蹈技艺普遍落后于欧美选手。在比赛中存在着弱势,主要是流动性差,力度和速度的对比性不强,内在感觉和外在表现脱节,上身线条与下半身底盘不协调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国体育舞蹈选手在基本技术上和国外优秀选手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是制约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的一大难题。前人对于体育舞蹈发展、影响因素和方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我国体育舞蹈技术基础训练的具体研究相当薄弱,对体育舞蹈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我国的专家和教练员越来越意识到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基础训练是体育舞蹈最初的训练模式,更是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环节。

1.1研究目的

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取得是多元素综合效应的结果,其中运动员早期良好扎实的基础训练是日后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坚实基础和保障,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运动员无一不是受过良好的基础训练的结果。现代拉丁舞竞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对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的认识,努力抓好技术基础训练,最终实现我国拉丁舞项目将来在奥运会上升国旗的奋斗目标。本研究针对我国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的现状,结合训练实践,着重从选手基本动作、基本技术等方面,探讨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框架及动作的规格和要求,比较实用地展示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

1.2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拉丁舞的基础训练是拉丁舞项目运动训练发展的根基和起点;是拉丁舞运动员成才过程中的“发育阶段”。探索适合于我国拉丁舞运动员技术基础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相关方面,为下一步基础训练大纲的制定奠定基础。。通过《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框架的初步研究》为拉丁舞教师、拉丁舞爱好者提供拉丁舞初期训练阶段较为系统的实用的教材,为提高拉丁舞教学质量服务。。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课堂观摩等方法针对拉丁舞初学者基础训练内容的要求,探讨技术基础训练内容框架及完成动作的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的定义

拉丁舞的技术指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有效地完成动作,使拉丁舞能够更加完美表现的合理方法。

为了使初学者能够更快的掌握动作要领,能尽快地投入到拉丁舞的学习当中,在今后的学习当中顺利地、有效地掌握拉丁舞技术。技术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基本动作的练习来完成,因此所有技术动作组合起就形成了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

3.2构建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体系的现实依据

基本动作是动作中最稳定的部分,也是组成复合型动作的创编也是在基本动作上加以扩展。基本动作无论从动作的过程还是形式方面都比较简单。通过基本动作训练,能使选手逐渐掌握各种舞蹈的风格和特点,也能为学习组合运动,进行成套运动的编排奠定必要的基础。基本技术是有效合理地完成动作的保障。它保证完成动作时身体运行方向、步法、脚法、旋转角度的准确性,运行中的稳定、起伏、控制、胯部摆动、躯干部位向侧延伸,胯部与躯干部位用力的衔接,手臂的摆动的胯部动作的配合。

3.3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的原则

由于本文研究对象是拉丁舞初学者,因此,选择内容时必须简单易学、准确有效。所谓的准确是指在技术基础训练中,练习内容必须是拉丁舞最基础、最重要;所谓有效,是指初学者在经过准确的、基础的训练之后,能够顺利进入各种动作的学习,且对动作要领的把握能力较强,掌握动作技术的速度较快,技术基础训练效果达到“正迁移”的作用。同时内容也不宜死板单调,不然很可能会打消初学者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技术基础训练内容的选择必须依照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来选择。

3.4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框架

拉丁舞基本动作是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的核心,拉丁舞五个舞蹈各种动作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也是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主要内容。拉丁舞基本动作是根据人体结构的机能特征来选择的。了解和掌握拉丁舞的基本动作,可建立拉丁舞的基本概念,培养动作的协调性和拉丁舞的专项意识,并为拉丁舞的动作设计和训练奠定基础。(表1)

表1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

体能训练的内容篇8

[关键词]核心区域;摔跤运动;力量训练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体能-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的各个运动项目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显示出重要作用和意义。核心力量训练计划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在运动中使许多的肌肉群协调的做功,而不是在完成像重力举动作时将某个关节孤立起来做功,稳定性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动员躯干深层的小肌群参与运动。核心力量的训练就是要努力使整个肌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让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应根据所构成核心区域肌群的特性,以及它在系统训练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出发。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摔跤队运动员40名,其中男运动员20名,女运动员20名。

2.研究方法

访问黑龙江省摔跤队总教练王长生教授。通过对专家组进行调查、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研究表明,把仰卧起坐、背肌两头起、平板卧推、负重半蹲作为评定摔跤运动员核心区域力量训练水平的测试指标。根据每名运动员自身的前后测试数据运用SpaSS15.0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核心区域力量训练内容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运动员在核心区域力量训练内容上的改进有10%的运动员表示继续目前这种训练,42%的运动员表示需要有一定的改进幅度,42%的运动员表示需要有很大幅度去改进核心力量训练内容。由数据结果可知,表2运动员在核心区域力量训练内容方面缺乏对训练内容的分析及改进,因此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强核心区域力量训练内容的大幅改进,强化核心力量训练知识的积累。

2.核心区域力量训练内容、方法的单调程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73%的运动员认为核心区域力量从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上非常单调。22%的运动员认为核心区域力量训练内容、方法不单调,不会感到枯燥,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5%的运动员认为核心区域力量训练内容、方法比较丰富,继续保持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法的实施运用。

由数据结果可知,表3运动员在核心区域力量训练内容、方法单调方面调查中,过于单一化,加强核心力量知识的学习外,根据训练原则、项目运动规律思考、总结一套具有专项特点的训练内容及方法,日常训练中应根据项目特点、规律、训练原则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运用适当方法。

3.对核心区域力量训练方法、手段需增加幅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摔跤队运动员中,10%的运动员认为在核心区域力量训练方法、手段方面不需增加,50%的运动员认为核心区域力量训练方法、手段需进一步增加丰富性,一定的增加幅度,保证其训练方法、手段的新鲜感。40%的运动员中认为核心区域力量训练方法、手段足够丰富,需改进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

由数据结果可知,表4运动员对核心区域力量训练方法、手段需增加幅度方面的观点中一致认为大幅完善、改进,需进一步对训练方法、训练手段进行细致分析、思考,因此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强核心区域力量知识的积累与学习,以及对项目规律、训练原则的重新认识。

三、结论与建议

1.通过系统的力量训练,核心区域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核心区域力量提高幅度更大。通过实验证实核心区域力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2.根据摔跤运动特点分析,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核心区域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掌握更多关于核心区域力量训练方面知识。

3.黑龙江摔跤运动员对核心区域力量训练的认识不够,训练方法、内容、手段需进一步制定核心区域力量训练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自身项目特点,结合具体运动形式与力量链接模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来发展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水平,并尽量使之做到专项化、最佳效益化。

4.在核心区域力量训练中,充分发挥最大能力结合更多的训练方法、手段、内容进行训练,避免训练的单一化,充实核心区域力量训练过程。

5.在进行核心区域力量训练时教练员应注重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进行训练,在训练方案的制定上不应急功近利,避免造成运动员的意外受伤。

参考文献:

[1]travisBrownCorestrength.learningthe

overheadsquatnSCn’sperformance

trainingJournal[J].2006,(5):46-50.

[2]JimStoppani,pHD.encyclopediaof

musclestrength[m].USa:Human

Kinetics,2006.

[3]袁守龙,刘爱杰.高水平竞技体能训练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1-2.

[4]郑钦凯.初探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

及其作用[J].科技信息,2009,(9):484-485.

[5]曹志勇.摔跤与力学[J].河北医学院学

报,1994,(1):25-28.

[6]王培亮.对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初

探[J].理论科学,2009,(11下):37-38.

体能训练的内容篇9

关键词:新录用警察体能训练实战

1.新录用警察体能训练的生理学维度

理论指导实践,对新录用警察的训练必须遵循人体训练学规律。人体的结构决定其功能,人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机能状况是提高人的运动能力的物质基础,力量、速度、耐力等基本素质实际上是人体组织结构的外在表现。警察体能训练并非像竞技体育那样追求身体运动极限,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其是为执行任务的需要和实现警务技战术而设计的针对性训练,开展各种人体生理适应性训练,通过针对性、多元化的训练,为不断增加负荷的刺激强度奠定基础,从而强化体能训练效果,适应警察岗位的需要。

2.体能训练服务于实战

2.1警察体能训练内容要多元化

突出职业特点和实战的需要,训练方法要创新、训练手段要多样。公安机关教育训练主管部门应根据警察执法和现实斗争的需要为基础,结合警察的职业特点,及时调整和完善新警体能训练大纲,创新和改进训练方法,突出针对警察体能训练的实战化。

2.2警察体能和警察技战术一体化

体能训练要突出实战化,就必须推进体能和技战术训练一体化的发展。只有将警察体能训练和警察技战术训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利用警察体能和技战术训练之间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并且通过身体练习等体能训练形式,帮助和促进警察掌握各种技战术动作,适应技战术训练的难度,使警察技战术的训练更科学、合理和高效,为警察技战术的掌握和运用提供更坚实的体能基础。

3.制订学的训练计划

3.1训练内容应系统全面

按照2015年颁布的《新警训练大纲》和新警的特点完善新警体能训练大纲及内容,从而确保新警体能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但要有总计划,而且要有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学调配使各项训练内容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我国警察体能训练的训练方法较传统,军事体能训练是主要内容,越野跑、越障跑是常用的方法,随着现代警察事业的发展,这些内容远远不能满足警务实战的需要。国外警察体能训练都有较成熟的训练模式,且与实际场景十分相似,学员通过训练,可以掌握实用的警务技战术,以及所需要的体能内容。我国警察体能训练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根据不同警务执法情景,设置一定的体能训练项目,将训练过程中的所有因素置于一个情景当中,以达到良好的体能训练效果。

3.2体能训练标准应同中有异。

因招录职位的要求不同,所以新录用的警察身体素质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别也存在差异。制订训练计划时既要照顾到年龄偏大、身材较弱、身体素质存在差异的学员,又要考虑到素质好、训练量不够、吃不饱的学员,不要让他们有收获小、进度慢而产生练和不练一个样的错误认识。同时也要考虑到特警的高标准严要求,考虑到普警的实际工作环境。

4.思想工作到位

新警自身都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认识到练体能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就是为了增强体质,就是为了提高公安队伍的执法战斗力。我们要以警察现实斗争为需要,树立警察体能训练为职业、为实战服务的新理念,真正认识到体能本身就是警察战斗力构成的直接因素。体能训练不仅能有效保障警察体质健康,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工作,提高效率,而且是警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警务技战术的基础,是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实现警察体能训练由一般性体育锻炼向警察职业需求训练观的转变。同时在训练中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类体能达标赛、实战演练,提高警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实际处置能力,在日常训练、监督、管理和演练中逐步使全体警察树立重视体能训练的观念与意识。

5.高素质的教官队伍

新警体能状况能否得到改善,与教官组训能力素质高低息息相关。新警虽来自于高校,但很少进行身体素质和体能训练,对警察体能训练认知甚少。体能训练既包含新警的练,又包含教官的训。教官对训练内容的安排、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运用、训练疲劳的恢复、训练损伤预防及处理等方面进行布置和实施,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教官的组训素质。因此,教官要完成某一阶段的体能训练任务,必须根据训练方针、任务准备好训练计划;而训练的效果,需要教官具备较好的综合素养,即教官的专业技术、实践经验、文化水平,教官把自己的综合素养体现在训练中,使新警全身心投入训练,是教官组训能力的体现。

6.实行多样化的体能考核评价方式

我国体能考核是由公安部统一制定的体能考核标准,内容主要包括4×10m折返跑、1000m跑(男)、800m(女)、立定跳远,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从这些项目可以看出,学员体能并未充分体现出来,与警务实战有很大差距。在国外警察体能考核中,往往会采用多样化的体能评价方式,并设置具体的执法条件来考察警察体能训练的效果。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需要考虑体能运用的综合因素,包括任务导向、体能发挥、结果表现等诸多方面,只有多种体能考核评价才可以真正反映出警察的实际体能训练需要。

对新录用警察有针对性、多元化地训练,紧紧围绕警务实战开展,体能训练是为了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警察体能及其训练的科学性、重要性,加强警察体能训练,明确新警体能的要求不同于一般的体能。对新警体能的训练效果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警察职业产生影响,要使训练的手段尽可能接近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特别是要进一步协调好影响警察体能的诸多因素,使警察体能训练更趋于科学,更加符合实战要求,真正提升公安机关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张银福.关于警察体能训练科学意义的理性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体能训练的内容篇10

关键词:拉丁舞,基础训练,技术动作

 

1前言

体育舞蹈虽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展,但我国选手的舞蹈技艺普遍落后于欧美选手。在比赛中存在着弱势,主要是流动性差,力度和速度的对比性不强,内在感觉和外在表现脱节,上身线条与下半身底盘不协调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国体育舞蹈选手在基本技术上和国外优秀选手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是制约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的一大难题。免费论文。前人对于体育舞蹈发展、影响因素和方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我国体育舞蹈技术基础训练的具体研究相当薄弱,对体育舞蹈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我国的专家和教练员越来越意识到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基础训练是体育舞蹈最初的训练模式,更是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环节。

1.1研究目的

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取得是多元素综合效应的结果,其中运动员早期良好扎实的基础训练是日后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坚实基础和保障,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运动员无一不是受过良好的基础训练的结果。现代拉丁舞竞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对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的认识,努力抓好技术基础训练,最终实现我国拉丁舞项目将来在奥运会上升国旗的奋斗目标。本研究针对我国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的现状,结合训练实践,着重从选手基本动作、基本技术等方面,探讨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框架及动作的规格和要求,比较实用地展示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

1.2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拉丁舞的基础训练是拉丁舞项目运动训练发展的根基和起点;是拉丁舞运动员成才过程中的“发育阶段”。探索适合于我国拉丁舞运动员技术基础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相关方面,为下一步基础训练大纲的制定奠定基础。通过《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框架的初步研究》为拉丁舞教师、拉丁舞爱好者提供拉丁舞初期训练阶段较为系统的实用的教材,为提高拉丁舞教学质量服务。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课堂观摩等方法针对拉丁舞初学者基础训练内容的要求,探讨技术基础训练内容框架及完成动作的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的定义

拉丁舞的技术指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有效地完成动作,使拉丁舞能够更加完美表现的合理方法。

为了使初学者能够更快的掌握动作要领,能尽快地投入到拉丁舞的学习当中,在今后的学习当中顺利地、有效地掌握拉丁舞技术。技术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基本动作的练习来完成,因此所有技术动作组合起就形成了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

3.2构建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体系的现实依据

基本动作是动作中最稳定的部分,也是组成复合型动作的创编也是在基本动作上加以扩展。基本动作无论从动作的过程还是形式方面都比较简单。通过基本动作训练,能使选手逐渐掌握各种舞蹈的风格和特点,也能为学习组合运动,进行成套运动的编排奠定必要的基础。基本技术是有效合理地完成动作的保障。它保证完成动作时身体运行方向、步法、脚法、旋转角度的准确性,运行中的稳定、起伏、控制、胯部摆动、躯干部位向侧延伸,胯部与躯干部位用力的衔接,手臂的摆动的胯部动作的配合。

3.3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的原则

由于本文研究对象是拉丁舞初学者,因此,选择内容时必须简单易学、准确有效。所谓的准确是指在技术基础训练中,练习内容必须是拉丁舞最基础、最重要;所谓有效,是指初学者在经过准确的、基础的训练之后,能够顺利进入各种动作的学习,且对动作要领的把握能力较强,掌握动作技术的速度较快,技术基础训练效果达到“正迁移”的作用。同时内容也不宜死板单调,不然很可能会打消初学者学习的积极性。免费论文。因此,技术基础训练内容的选择必须依照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来选择。

3.4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框架

拉丁舞基本动作是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的核心,拉丁舞五个舞蹈各种动作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也是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主要内容。拉丁舞基本动作是根据人体结构的机能特征来选择的。了解和掌握拉丁舞的基本动作,可建立拉丁舞的基本概念,培养动作的协调性和拉丁舞的专项意识,并为拉丁舞的动作设计和训练奠定基础。(表1)

表1拉丁舞技术基础训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