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训练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52

体育舞蹈训练计划篇1

【关键词】舞蹈教育师范类教案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4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4jyxm381;安徽省宿州学院校级一般科研项目《本土传统戏曲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思考与实践――以宿州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2yyb28。

【中图分类号】J70-4;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16-01

舞蹈课教案是舞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需要精细的设计和策划。

在舞蹈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案的设计和编写,合理安排教学课程的分配、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实施等。由于舞蹈课不同于体育课单纯的肢体运动,它还涉及艺术审美的感知,以及形体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掌握编写舞蹈课教案的基本方法,综合考虑舞蹈课教学的特殊性,十分重要。

一、舞蹈教案是舞蹈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阶段性体现

舞蹈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总结,仅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作概括性规划,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但往往缺乏实际的可实施性。只有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舞蹈教案,才能有效的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中。例如在芭蕾基训的形体课训练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芭蕾舞的基础训练手段,塑造学生的正确身形和优美体态,同时对芭蕾舞的基本动态特征、肢体语言表达方式、基础训练内容等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课程内容包括:地面热身训练、把杆上的训练、把杆下的训练以及表现力组合训练。在舞蹈教案中就可以将这些课程的训练细节作明确的书写和规划,如将地面热身训练分为具体的腿与脚的练习、上肢和上身的练习以及整体的配合练习等;将把杆上的练习分为基本脚位、擦地、蹲、小踢腿、划圈、小弹腿、单腿蹲、大踢腿的练习等等。

二、舞蹈教案是教师在掌握舞蹈理论知识、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之后,向课堂教学的过渡环节

舞蹈教案是舞蹈教师在掌握舞蹈理论知识后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实践中的必经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通常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这四部分组成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相互对立统一的整体,其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师只有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运用正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处理好“教”的环节。只有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身体素质状况、及学习舞蹈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等,才能处理好“学”的环节。再在舞蹈课堂实践中努力实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处理好“教”与“学”的这个主要矛盾。没有舞蹈教案的设计编写,再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无法在教学过程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如,在教授民族舞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及这种历史文化传统下形成的特殊的舞蹈语言,将这些“舞蹈理论”渗透到舞蹈教学中。像蒙族舞蹈中有很多的手臂和肩部动作,如常出现在蒙古族舞蹈中的抖肩、柔臂、碎肩的舞姿,是与蒙古族人民常年骑马游牧有关;藏族舞蹈则以松胯、弓腰、曲背、屈膝、“一边顺”为典型特征,是受制于其高海拔寒冷的气候和山地环境等多重影响;维族歌舞中以节奏明快的手鼓、忽旋忽跃的舞步、委婉辗转的散板形成独具特色的西域舞蹈,歌舞中反映乐天知命、欢快、喜庆的美好愿望,是与其沙漠干涸的居住环境,以及受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影响有关。舞蹈教案要能提出这些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的同时,了解动作背后更深更广的文化背景。

三、舞蹈教案体现教师的逻辑组织能力,提高教师的全面教学能力

舞蹈教师要进行教案写作,就必须搜索整理相关资料,包括采风观摩笔记等第一手资料及利用网络、舞蹈类书籍、报刊、舞蹈文献、摘要等第二手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归纳总结,对教案进行合理布局。对教学重点、难点作明确的设定并选择好解决方法。而课堂教学要以这些为基础,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案编写的好与坏,体现舞蹈教师的文案写作能力以及逻辑组织力,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能力以及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等。其中教学组织要求教师按照大纲的总体要求,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有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的、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分理条目,选择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切资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求教师对选择正确的教学手段,并根据教学反馈进行适时调整。因为在课堂教授针对的是整个集体,教学方法一旦出现偏差,将会影响整个班级学习水平的提高。舞蹈教师要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制定教学方法,因此对于教案而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个性;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即在规定的时间和教学范围内对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步骤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这就需要教师对时间的安排进行灵活且准确的拿捏。从教案实施的效果来看,有充足准备的教师,即便在教学中有口齿之失,或是临场应变能力不足,却最终能够清晰地讲授整堂课的内容。仅凭经验授课的教师,看似能有一堂生动活泼的舞蹈课,但从整体上看,缺少了稳定性和持久性,终不能创造一流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由于舞蹈课的特殊性,它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既要传授舞蹈理论知识,又要体现舞蹈训练人体肢体功能的特性。因此写好舞蹈教案,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舞蹈教学的四个子系统,即:备课系统、教授系统、学习系统、自学系统。在课堂中实施教授行为,都是以教案为依托的,教案是备课子系统向教授子系统的过渡转化,没有教案这个中介,舞蹈教学活动就变得无章可寻。

参考文献:

[1]《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2]《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田培培.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3

[3]《舞蹈文化与审美》.于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体育舞蹈训练计划篇2

关键词: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培养方法

G834

前言:体育舞蹈要想充分展现出魅力,需要将体育运动与舞蹈艺术完美的结合,这种结合需要较长时间的磨练与培训,才能让两者的结合相得益彰。艺术表现力是体育舞蹈的核心,本文通过几个基础方面对提高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体育舞蹈的发展做出启示。

一、体育舞蹈及其艺术表现力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合舞蹈艺术、音乐以及服饰为一体的综合体育项目,在大体上可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标准舞、拉丁舞和团体舞三个类目。1994年,由国际标准舞正式更名为体育舞蹈,自此便确定了体育舞蹈的发展。体育舞蹈自上世纪(二十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在我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1年,我国教育部发文,将体育舞蹈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必修课、非体育专业的选修课列入高校课程体系,自此体育舞蹈逐渐走向普及[1]。

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是体育舞蹈作为一项运动或者艺术形式的内核所在。主要是指表演者能够将内在精气神与外在动作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完美的表现出舞蹈的主题所在。尽管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体育项目而存在,但在体育舞蹈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既不同于舞蹈艺术展现出来的美,又较传统体育项目更具表现力,由此构成了体育舞蹈独特的魅力。这也就要求体育舞蹈从事者要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其中,做到内在情感与外在动作的协调统一。当前有部分舞者只注重外表的华丽,用妆容与服饰装饰自己,在基本动作、内心感情等方面做得都并不到位,导致表演偏于形式,反而影响了舞蹈的表现力。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注意身体素质、艺术素养、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综合培养,能够极大提高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2]。

二、关于提高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策略性思考

(一)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对于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身体素质包括专项力量训练、专项体能素质训练、专项耐力素质训练以及专项速度和协调因素训练等几个方面。这些基本素质训练,是运动员从事体育舞蹈的基本功。在体育舞蹈中,需要舞蹈者有完美协调的肢体表现,而这种肢体表现能力就需要坚持不懈的专项训练作为保障。同时,身体素质也是影响体育舞蹈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体育舞蹈专项身体训练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完成。如在专项力量训练中,学生可以通过举哑铃、杠铃等进行力量训练。身体素质训练项目须由教练人员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及身体素质进行计划的指定,笔者在此不一一赘述,在此只ρ盗分幸恍┚常遇到的情况等进行分析整理与策略性提醒:

首先,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根据运动员身体素质制定训练计划,有侧重的进行训练,避免盲目与大量的训练对运动员造成伤害,整体上做到基本训练与个性化训练相结合;其二,体育舞蹈与其它体育项目的训练相比,较为突出的方面就是柔韧性方面的练习,这也是教练员在指定计划时需要着重关注到的,不仅要从体育运动的训练出发展开,还要借鉴舞蹈艺术的训练,展开日常训练工作。其三,在训练中要注意到运动员的营养协调,这一方面在专业运动队并不是问题,但在学校的训练中,由于学生较为分散,并不能做到统一配餐,加之学生较为年轻,经常会有聚会等情况,在健康方面难以得到保障[3]。

(二)艺术素养培养

体育舞蹈虽然严格意义上属于体育运动,但与舞蹈艺术、音乐艺术以及服饰艺术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这也构成了体育舞蹈独特的美,对于运动员艺术素养的培养是提高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方式。提高运动员艺术素养主要从舞蹈能力、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等三个方面展开,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运动员的艺术综合素质。艺术素养作为与身体素养鼎足而立的另一个身体素养,共同支撑起体育舞蹈。

在舞蹈能力方面,尽管体育舞蹈运动员要进行专业的体能训练,但舞蹈训练是不可取代的,并且与体能训练相平行,良好的舞蹈动作、舞态、形体的训练,能够增加运动员动作的美感,有效提高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在广义上说,体育舞蹈也属于舞蹈的一种,因此需要进行专业的舞蹈动作训练,并且为运动员普及一些舞蹈的基本情怀等内容。在音乐素养的培养上,要做到两方面,一是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可能会用到的音乐进行深刻的解析,对于其中蕴含的故事情节、感彩等进行讲解,对于其中隐藏的人物性格等进行分析,并且对于舞蹈的创作过程等进行解析。二是要教会运动员如何欣赏音乐,面对不同形式的音乐要如何发现其中的美,以及寻找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最佳点。在审美能力训练上,在教学中要增加一定的审美内容,教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给学生何为美,开设专门的美学课等[4]。

(三)心理素质培养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体育项目,自身具有竞技性;作为一项表演技能,需要有足够的临场发挥能力,以处理在现场遇到的突发状况,这些都要求运动员具有足够的心理素质。在日常训练中加入心理素质培养的成分,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训练是体育舞蹈学习者必不可少的一向素质,除了必要的课程训练,还在于教练在日常训练中潜移默化的渗透,通过自身素养对其进行影响。在比赛中,运动员任何细微的紧张都将自然流露出来,并且化小为大,影响到舞蹈整体的表现力[5]。

笔者结合以往运动员训练实践经验以及前辈诸家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有关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一些内容作出如下整理:首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对运动员应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障碍,考验并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其次,及时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变化,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疏导,在队内配备心理医生,以备不时之需。体育舞蹈学习者大多为十几到二十岁左右的学生,心理波动大,处理中稍有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在训练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运动员动向、听到他们的呼声。

(四)团队及创新意识训练

团队及创新意识训练对于提高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有重要意义。体育舞蹈是由两人或多人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在群体舞中尤为明显,在非群体舞中也需要舞伴间的配合。舞伴间的默契程度直接会影响到舞蹈的表现力。在以往的体育舞蹈表演中,一些失败的案例中明显能够看到舞伴间因协调问题导致的失误、有时即使动作是规范完整的,也会从整体上失去一定的活力,有貌合神离之感。相反一些成功的表演,即使表演者存在一些失误,也会让人们觉得连贯完整,舞蹈是有生命的,能够令人感动。创新意识是推动体育舞蹈发展的必备素质,运动员具有创新意识的时候,就证明已经走进了舞蹈之中[6]。

在训练中,教练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一系列的集体活动,促使运动员间相互交流,完成训练项目。在训练中穿插一些游戏,能够使运动员在训练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对于运动员间存在的一些摩擦等要及时关注并调节。在创新意识上,通过对艺术素养的培养与体能基本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完成练任务。鼓励创新不仅是鼓励学生在动作上的大胆创新,也要鼓励学生在服装搭配、舞蹈编排、以及音乐选择上的大胆突破。

结论:体育舞蹈的表现力,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魅力,并不是完整的完成动作就能够很好的呈现出来,完美的表现力是具有感染力的,能够使人看到后为之感动。本文从几个基本方面对提高表现力做出了策略性思考,但真正的表现力是要融入情感的,需要运动员用心体味,全身心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张磊.对培养和提高优秀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6,3(7):28―29.

[2]齐光辉.影响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1999,5(4):56―58.

[3]叶艳.论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J].安康师专学报,2006,18(2):19―20.

[4]刘慧.浅谈体育舞蹈的表现力训练[J].中国学校体育,2005,5(6):39.

体育舞蹈训练计划篇3

【关键词】表象训练法;高校舞蹈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50-01

将表象训练法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实践中,实质上是对舞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并且借助表象训练法的合理应用,高校舞蹈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提升,舞蹈人才培B工作也能够得到顺利推进。

一、表象训练法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的优势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合理应用表象训练法就是从舞蹈教学以及学生思维拓展等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舞蹈动作的想象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提升整体训练水平,培养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增强舞蹈教学效果,还能够对学生思维动作表象的培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应用表现训练法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特定的训练后可以结合舞蹈技术动作进行回忆和交流,整个舞蹈训练过程能够在学生头脑中再现,进而加深学生的舞蹈学习印象,对学生的舞蹈学习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此外,将表象训练法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中,还能够有效排除教学过程中的外在干扰,促使学生在自我想象练习中降低动作学习的阻力,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进而有效强化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对表象训练法的应用环节进行精心设计。高校教师在合理应用表象训练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其应用环节,让学生借助细节学习对舞蹈动作的技术要领进行进一步强化,促使学生在完成技术难度较大的相关动作时能够合理应用表象训练法,引发学生的现象和联想,促使学生借助表象训练法教学真正掌握动作要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对典型“秧歌”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秧歌的外部动作、不同形态以及不同情感表达方式和地域特色等形成深刻的认识,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极易将多个地区秧歌混淆的教学难点,设计边想边练的应用方式,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将想象与训练相结合,进而在合理应用比较、归纳和分析等方式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地区秧歌的不同动作特征和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秧歌学习效果。[1]

(二)合理控制舞蹈训练的时机。高校舞蹈教师在使用表象训练法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应用效果,应该注意合理把握和控制训练时机,进而有效促使表象训练法的应用效果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切实提升高校舞蹈教学质量。一般来说,高校舞蹈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表象训练后,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并在回忆中进行强化训练,促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对舞蹈教学中模仿“鸟儿飞翔”动作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鸟儿飞翔的动作和情境加以联想,并在意识层面完成对鸟儿飞翔动作的加工,获得动作表象。[2]在学生完成表象训练后,教师应该及时把握教学时机,在引导学生回忆的同时组织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技术动作加以完善,加深学生对鸟儿飞翔舞蹈动作的理解,促使学生鸟儿飞翔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目的性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合理规划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合理规划是提升表象训练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只有高校舞蹈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流程,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表象训练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形成对复杂技术动作的反复记忆,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技术的深入理解,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例如在蒙古族民族舞蹈中有一个“抖碎肩”的概括性动作,针对这类概括性和象征性较强的舞蹈技术教学,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教学流程,除了最初应该引导学生对舞蹈表象动作进行想象和联想外,在学生完成想象后还应该引导学生将想象上升为概念,探索舞蹈动作的本质特征,形成对舞蹈动作的高水平概括,进而逐步完成对舞蹈技术动作的提炼。

三、结语

综上所述,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得到相应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舞蹈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表象训练法的重视,借助表象训练法逐步提升舞蹈教学质量,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和培养,为学生成长成为优秀的舞蹈艺术者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乌兰其其格.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25(11):184-185.

[2]赵静.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山西青年,2016,(18):240-240.

[3]唐海英,张勇明.探析表象训练法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4):56-57.

体育舞蹈训练计划篇4

街舞运动作为体操、舞蹈相结合的又一新兴运动。同时随着街舞运动近年来在我国的不断推广和发展,教育部、体育总局力求引导街舞运动朝着规范化、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提高高校的人才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高校中的街舞协会、街舞社团、街舞俱乐部蓬勃发展并逐步走向规范化。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街舞社工作计划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街舞社工作计划范文1一、指导思想

贯彻“为生命而教育”的思想,为学校培养舞蹈特长学生,使孩子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的社团,主要思路还是把有舞蹈专长的孩子集中起来,全面、系统的训练。训练仍然以高年级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孩子为训练对象,以能够构建一个优秀、精致的舞蹈团队。

三、工作措施

1、本期社团训练前期工作中将完成选拔、整合、统一等工作,在本学期里除保留上期舞蹈社团骨干学生以外,还将吸取一部分热爱舞蹈并有较好的舞蹈基础、舞蹈外部条件、舞蹈表演较好的孩子。

2、通过培训将社团打造为精品,社团成员将实行淘汰方法,对于落选的孩子定给予鼓励与肯定,并和其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做好离团工作。

3、做好社团的常规训练工作,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舞蹈基本功。

4、储备好社团舞蹈作品,为学校的重大艺术活动和明年的艺术节做好节目准备。

5、和学生家长及班主任作好沟通联系工作,争取他们对舞蹈社团工作的支持。

6、对舞蹈社团的优秀学生,支持和培训他们参加成都市艺术人材选拔活动,为学校培养优秀舞蹈人才。

四、工作内容

1、从第五周开始,我将开始进行舞蹈课的基础与表演训练,在训练中,抓基础要求学生统一训练规格,制定期末完成目标,按照教案行课。

2、本学期任务重,不仅要达到期末时的考核标准,还要为今后的成都市艺术节中我校舞蹈节目部分而准备,所以在本学期训练中,主要围绕以艺术节所表演的节目需要的舞蹈素材、形象、技术技巧而作准备,充分打下基础,并且完成成品节目的编创,拿出一个完整的以表演性为主的舞蹈节目。

五、工作要求

在本学期中我还将严格抓好课堂纪律保证课堂秩序,从上学期的工作总结来看,课堂较为松散,除老师外无明显带头干部,起表率作用,本学期我将严格对待纪律问题,从课堂中的细节抓起,例:服装、发式的统一,鞋衣位置的摆放、师生问好等一系列要求着手,做到抓小抓严形成良好的课堂风气。并调用学生积极性,评选出舞蹈社团干部,例:班长、副班长、清洁委员等。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领导才能在集体中找到自身价值,提升自信。

六、工作想法

1、舞蹈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能使人沉醉在美好的情节中,更加能够使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去想象,一段好的音乐,就如一段精彩的人生,而每个人的感受更是融入了自身的体会,所以一堂好的舞蹈课必定离不开好的乐曲,舞蹈训练中要多以名曲为训练伴奏,从优美的音乐中找寻其特点和形象,使舞蹈动作与音乐情感相融合,提升学生的表现力。

2、在扶把上以芭蕾基本功的下半身训练为主,做到细致入微、循序渐进以增强学生的下身控制力、支配力,提高稳定性,使学生在舞动中犹如“形如流水”,却“稳于泰山”般的干净利落。

而上半身即头、颈、肩、胸腰、中腰、大腰、手臂等肢体,运用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训练方式,做到以腰为轴、以手为轮,使上身充分得到训练,增加舞蹈动作的张力;在中间训练融入古典舞蹈中的对“神韵”训练,提高学生对五官,特别是针对眼睛的训练,以及对身体细微处的感受,做到用心舞动,使舞姿与灵魂相结合,以免成为舞蹈匠人。

七、工作期待

少儿舞蹈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对于现学校舞蹈艺术社团的学生,培训教师要尽自己全力,努力的做到自身的职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以孩子内心成长为目的,舞蹈——灵魂的共鸣。

街舞社工作计划范文2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丰富学校社团活动,增添校园生活乐趣,培养发展学生特长,让校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校园生活魅力。我校学工处将成立街舞社团,希望为社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强社团发展动力的同时,通过扩大招新,积极争取更多的学生加入街舞社团。

二、招新时间:20__年_月_日-----20__年_月_日

三、招新地点:二楼舞蹈房

四、招新内容:

1、招新准备阶段

2、绘制宣传海报

3、各班宣传然后报名到班长处

五、招新工作尾声

1、举办新生社员见面会,让新生发挥不同舞种的风采(HipHopJazz等)

2、让有意愿成为舞蹈社团的同学获得锻炼发挥才能的机会

六、正式进入社团教学训练阶段

宗旨是让所有热爱跳舞的同学都身心愉悦

训练时间:每周二----周五下午3:00----4:00

社团成立背景:街舞(英文名字HipHop)最早起源于美国纽约,是爵士舞发展到90年代的产物,它的动作由各种走、跑、跳组合而成,极富变化,特色是爆发力强,在舞动时肢体所做的动作亦较其他舞蹈夸张。街舞最吸引人之处是以全身的活力带来热情澎湃的感觉。跳街舞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动作优美。同时,跳街舞还有瘦身功效,因为街舞是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在一个小时的运动中,消耗全身脂肪的作用是相当强的。此外,街舞是一种小肌肉运动,经常练习能增加身体的协调性,让身材比例更趋标准。

成立缘由及目的:街舞凭着他出色的表演效果及健身作用,近年来越来越深得广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在我校也有着许多的街舞爱好者,但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缺少一个交流的平台,无法便利地接触和学习街舞,校内的各类活动也缺乏这类人才。街舞社团却无疑是一支具有超凡魅力和绝对人气的强大队伍。

社团宗旨:发扬街舞文化,丰富校园生活给每个热爱街舞的同学一个舞台

社团活动计划

1、每周周二下午至周五下午放学后排练

街舞有多种类型:

Breaking,技巧型街舞,要求舞者具有较高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属于技巧性较高的体育舞蹈。

poping,机械舞,运用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关节,随着音乐节拍创造完美舞步。

House,随着House音乐,运用复杂步伐,拉丁的扭腰、武术的空翻、踢踏舞基本步以及芭蕾的转圈

Freestyle,将各种类型的舞蹈混合在一起,随心所欲地表现,是一种个性化的街舞。

newJazz,特色就是身体的延展,每一个动作都有固定的角度和摆的方式。

让所有社团成员参与其中,由舞团的教练团队成员带领,以授课的方式进行舞蹈排练。

前期进行不同舞种的共同学习,后期将根据舞种分组上课。每节课内容包括基础练习、套舞片段学习以及学员展示、互动交流。在不影响每位同学正常学习生活的前提下,锻炼大家的身体,增强体质,丰富街舞的课余生活。

2、参与学校各种活动,展示社团成果

参与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如运动会开幕式。不仅可以丰富学校的活动,使其拥有专业的高质量节目,同时也可借此机会展示社团的学习成果。

3、举行年度街舞大赛

于学期结束举办校园街舞大赛。丰富校园生活,汇报社团成果。作为街舞社团例行的大型活动,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社团的学习活动当中。

街舞社工作计划范文3新学年、新气象,在新学期的开始,社团要继承和发扬上学期团结务实的工作精神,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要总结以前工作中的失误,争取在新的学期中把社团的各项工作做的更好,推动我校的学生团体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工作态度

本着更好的为同学服务的态度,以饱满的精神和青春的活力迎接新学期的挑战,不断提高社团的工作效率,优化社团的工作形式,丰富社团的工作内容,锻炼社团干部与干事的工作能力,完善社团的工作制度,更好地发挥社团干部的作用,协助各社团、学生会谱写出辉煌的工作乐章。

二、工作宗旨

社团会以和谐、热情、认真为工作理念,积极引导、服务,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文化、体育、实践及公益活动。

三、工作主题

在社团联合会的领导下,围绕全校工作的具体安排,以社团发展为核心,以满足广大会员爱好为目标,以保证广大会员权益为目的,以开展社团会员为手段,以社团稳定发展为基础,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校园文明建设;加强社团的监管力度,对校级大型社团活动给予大力支持;进步完善社团管理制度,为成员的合法权益,做出最大努力。

四、工作计划

1.招收干事:在开学初期时,招收有管理经验和各种特色的的社团干事,让社团的规章制度更加的完善。

分配给每个干部相应的任务,做好负责人之间的相关通讯录。

2.开学初期的社团展示:应周老师的指示,各社团在开学初期将在学院超市门口进行宣传。

让大家了解我们的社团文化,有利于我们的招新。

3.社团招收新会员:将在开学一周内进行,预计招新人数在200人。

届时会进行有计划的宣传和展示。

4.社团管理层转轨工作:选择有想法、有特色的新生进行交接。

5.社团活动月:自由舞会的表演。

街舞社作为舞蹈的一种,有责任有义务参加一年一度的自由舞会的舞蹈编排和表演。届时我们会认真进行策划和编排。

6.各种电子档、纸制档案的收取,整理:社团内部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可以很方便的查找资料。

7.紧密联系各个系院学生团体之间的交流,努力成为学生社团联合部的一大助力。

五、社团内部

1.召开社团会议,对过去一个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并且针对性地安排本学期工作

2.每周按时进行社团常规教学活动(特殊情况除外)对社员进行街舞培训,并做好通知工作

3.加强舞队成员的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比赛以及各种演出

4.开展街舞交流学习,与其他街舞团体学习交流,提高自我水平,发展新时期的街舞社团

5.鼓励社团成员与成员,干部与成员之间的交流,营造好的社团氛围。

五、社团内部的工作分配

根据学社联本学期的工作要求,我部现设立4个小组分配如下:

1、社长:做好平时的日常监督管理;组织、策划各类学生团体活动以及协助各个社团活动的开展

2、副社长:做好档案、资料及日常文件的分类整理工作;

更新社团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保信息畅通。

3、活动、策划组: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并协助社长做好社长内部各种活动策划;

;完成自由舞会的活动策划书;上交学社联进行修正、审批;进行招新的面试。

4、宣传组:做好对各个社团的海报通知;

及时更新社团的通讯录。

我们社团是有信心做到让老师、让同学,让所有人看到一个有活力、有生气的社团,我们会尽自己的最大可能让大家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大家的大学生活过得开心快乐!

街舞社工作计划范文4一、工作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__文选》重要精神,本着更好的为同学服务的态度,将常规工作与评建工作相融合,以饱满的精神和青春的活力迎接新学期的挑战,不断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优化部门的工作形式,丰富部门的工作内容,锻炼部门干部与干事的工作能力,完善部门的工作制度,更好地发挥团体部的作用,协助团委、学生会谱写出辉煌的工作乐章。

二、工作宗旨

团体部会以“和谐、热情、求实、拓新”为工作理念,积极引导、服务、协调、监督和考核全校学生社团,组织学生社团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文化、体育、实践及公益活动。

三、工作主题

在社团联合会的领导下,围绕全校工作的具体安排,以社团发展为核心,以满足广大会员爱好为目标,以保证广大会员权益为目的,以开展社团会员为手段,以社团稳定发展为基础,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校园文明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的监管力度,对校级大型社团活动给予大力支持;进步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维护学生社团

成员的合法权益,为评估做出最大努力。

四、重点工作

(一)招收干事

(二)社团开学注册

(三)社团招收新会员

(四)社团管理层转轨工作

(五)社团文化艺术节

(六)各种电子版、纸制档案的收取,整理。

(七)抓紧各个系院学生团体部的职能,为成立社团联合会打好基础。

五、具体工作

第一、二周

完成各个社团开学注册工作,张贴海报公式,并注明具体招收社员时间(第四周内),同时完成本部门干事招收工作,并分配各个任务。

第三、四周

完成所有社团新社员招收工作,完成所有社团管理层转轨工作,确定新社团负责人并做好相关通讯录,确定社团文化艺术节总方案并将子方案全部收齐;举办社团文化艺术节开幕暨社团巡展。

第五、六周

监督审查各个社团的活动。

第七、八、九周

做好学生团体发展论坛预备工作,第九周论坛正式开始。

第十、十一、十二周

做好社团文化艺术节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第十二周搞好闭幕式。

第十三、十四周

做好社团文化艺术节的总结工作。

第十五、十六周

做好本学期收尾工作,各个社团的学期总结,部门的总结。

六、部门工作分配

根据团委、学生会本学期的工作要求,我部现设立五个小组分配如下:

1、部长、副部长:做好平时的日常监督管理;

组织、策划各类学生团体活动以及协助各个社团活动的开展;学期末对干事和社团做最后的评定。

2、办公室:做好档案、资料及日常文件的分类整理工作;

更新社团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保信息畅通。

3、秘书组:以积极的态度、坚韧的毅力、务实的作风,完成对新干部的培训,引导新干部思想工作,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做好历史档案的整理及存档;做好每次例会的考评;作好每一次的会议记录;协助办公室做好各社团资料的整理存档。

4、活动、策划组: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并协助部长做好部门内部各种活动策划;

审核各种社团上交的文件;完成“校园社团新秀汇演”的活动策划书;上交主席团进行修正、审批;进行招新的面试。

5、宣传组:做好对各个社团的海报通知;

更新新的社团社长通讯录。

部门人员分配如下:

1、南院负责人:吴科权

2、北院负责人:陈良涛

3、财务:周玉同

4、人事部长:李明星

5、宣传部长:李形

以上就是我这学期的工作骨干,我认为有了骨干是一切的基础,有一个清晰的骨干就会有将来繁茂的枝叶,我们团体部是有信心做到让老师、让同学,让所有人看到一个有活力、有生气的部门,我们会尽自己的最大可能让大家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大家的大学生活过得开心快乐,为本科评估做出我们最大的努力。

体育舞蹈训练计划篇5

关键词:师范类;音乐教育;舞蹈课程;设置与改革

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以培养音乐教学人才为核心目标,但舞蹈又是其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面对知识内容、专业性强、实践性突出的舞蹈课程,当前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明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学计划不合理与教学评估不严格等方面的问题,致使该课程教学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与教学能力。基于此,如何根据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现状,在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建构起一套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成为诸多学者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文章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探讨。

一、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以培养音乐教学人才为核心目标,因此其舞蹈课程教学目标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舞蹈表演基本功,包括“站”、“立”、“直”、“行”、“韧”、“快”、“轻”、“稳”等方面的内容,由此既可以锻炼学生良好的形象气质,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舞蹈训练与表演活动奠定基础。其次则是要培养学生掌握特定类型舞蹈的舞姿形态、动作技巧以及完整舞蹈作品的表演活动,包括古典舞蹈、民族民间舞蹈、体育舞蹈等等,从而能够进行特定类型、特定风格舞蹈作品的表演。三是要培养学生的舞蹈编排活动,也即是能够根据特定的学习对象与活动目标,编排出完整的舞蹈作品。这是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所不可或缺的一项个人素质。四是要培养学生舞蹈课堂教学与管理能力,使学生可以独立制定教学计划、建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实施教学评估等等,从而能够承担舞蹈课程教学任务。这是对于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特殊要求。

二、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建构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应分为三大块:一是舞蹈理论教学内容,也即是培养学生对于舞蹈发展史、舞蹈流派、舞蹈欣赏、舞蹈编创与舞蹈教育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其舞蹈理论素养,由此既能够为将来舞蹈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为当前的基本技能、舞蹈表演、舞蹈编创与舞蹈教学活动的学习提供有效的辅助作用,是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舞蹈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也即是上文所提到的一方面包括“站”、“立”、“直”、“行”、“韧”、“快”、“轻”、“稳”基本功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条件;另一方面则涉及到民间舞蹈、古典舞、体育舞蹈舞姿形态、动作技巧与作品表演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这几类大众性舞蹈的表演方式,从而在将音乐教学过程中能够从事一定的舞蹈表演活动。三是舞蹈实践方面的内容,包括舞蹈表演实践、舞蹈编创实践、舞蹈教学实践等等,从而将前期所掌握的舞蹈理论知识、舞蹈技巧知识与舞蹈编创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和实际训练。这是实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知识升华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既需要舞蹈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训练的机会,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课下舞蹈表演、编创与教学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舞蹈综合素养。

三、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选择

目前,诸多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主要是采取常规性的示范法、语言讲解法与影像观看法等等,进行统一化、普及性的舞蹈教学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在舞蹈理论课堂上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但在舞蹈技能课与实践课堂上则明显缺乏针对性,毕竟各个学生的舞蹈基础水平、学习进度、学习目标与知识需求情况不一样,由此要求舞蹈教师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文章建议师范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理论课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大班教学,进行统一化的教学活动;而舞蹈技能课教学则应以分班教学和模块化教学为主,引入组合训练法、启发教学法与实践表演教学法等等,也即是从大学四年、八个学期的角度出发,遵循由简入易、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特定的舞蹈课程内容设置成八个课程模块,随后由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舞蹈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目标与知识需求情况,选择相关模块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活动。这由此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其舞蹈课程学习质量和效率。

四、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计划制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活动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教研室应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由此保障各项教学工作都能够有序开展。结合上文提到的从大学四年、八个学期的角度建构模块化教学内容的建议,文章认为各个学校应将舞蹈课程分布在大一上学期至大四下学期之间的各个学期内,每个学期38个课时,其中理论课8个课时,技巧课22个课时,实践课8个课时,由此各个学期教学模块的衔接性与系统性。具体来说,以民间舞为例,大一上学期可以将《中外舞蹈发展史》作为理论课教学内容,将基本功训练作为技巧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使学生舞蹈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大一下学期则可以将《舞蹈流派介绍》作为理论课教学内容,将基本功训练和民间舞技巧训练作为技巧课教学内容,将民间舞表演作为实践课教学内容:大二上学期则可以将《舞蹈赏析》作为理论课教学内容,将基本功训练和民间舞组合技巧作为技巧训练内容,将民间舞表演作为实践教学内容:大二下学期可以将《舞蹈欣赏》作为理论课教学内容,将基本功训练好民间舞套路组合作为技巧训练内容,将民间舞表演作为实践教学内容;大三上学期可以将《舞蹈编创理论》作为理论课教学内容,将民间舞表演和民间舞编创作为技巧课训练内容,将民间舞编创作为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大三下学期可以将《舞蹈编创理论》作为理论教学内容,将民间舞编创作为技巧课教学内容,并将这一部分内容延展至实践教学内容,由此提高学生对于民间舞的编创能力:大四上学期可以将《舞蹈教学》作为理论课教学内容,而将民间舞编创和民间舞教学作为技巧课教学内容,将民间舞教学设为实践教学内容;而大四下学期则可以将《舞蹈教学》作为理论教学内容,而将民间舞教学作为技巧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包括古典舞、体育舞蹈在内的各类舞蹈课程也可以采用此种模式制定教学模块,随后由学生遵循着任一模块只能选择一次、下一次选择的课程模块难度要高于上一次选择的课程模块难度水平的原则,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学习。

体育舞蹈训练计划篇6

论文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少儿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与家庭的重视,各种舞蹈培训基地相继而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我国舞蹈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现阶段幼儿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要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求知的欲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教育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人们也开始重视幼儿艺术方面的早期培养。 

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幼儿舞蹈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家长们不遗余力的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切可能性条件。于是,各种舞蹈培训基地相继而起,对普及我国舞蹈艺术教育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一些初步建立舞蹈培训班的教师因缺乏经验以及教材、管理上等一系列的不规范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学前舞蹈艺术教育整个大环境的市场秩序。 

据调查发现,各地区文化馆,青少年宫以及各类舞蹈艺术培训中心,其任课教师多数为各大艺术院校在读或已毕业的舞蹈专业学生,针对幼儿教育的幼师专业的教师则较少。这是由于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够完善,普及性的舞蹈工作者很缺乏,一所中小学或者幼儿园几乎都不配备专门的舞蹈教师,导致大部分舞蹈专业毕业生人满为患,上岗率低,跻身于各类舞蹈培训机构任教。一些培训机构抱着长期发展的目标,设立了大、中、小舞蹈班,于是,“一师多教”的优势显露无疑,但是它也同样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面对幼教,有的是完全没有经验,有的是在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完全按照个人的经验走。有的一味将幼儿舞蹈教育向专业化方向培养,而完全不考虑孩子现阶段成长与发育的需要,按成人设计的模式进行教学,影响孩子正常的身心发育,不利于延长孩子的艺术生命力。鉴于此,笔者简要提出以下论点。 

一、教学定位要明确 

社会上的舞蹈培训机构星罗棋布,这是艺术教育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 

《纲要》指出:“幼儿舞蹈教育在于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进一步促进他们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它渗透在普通教育之中,教育覆盖面很宽。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于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幼儿来讲,舞蹈兴趣班参与性强,积极性高,有利于提高全民舞蹈文化水平,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与鉴赏能力。作为机构创建者,应站在普及舞蹈艺术教育的角度,制定长期有计划的阶段性教学目标,以幼儿主体为本,观察幼儿生理与心理基本特征,了解其家庭背景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寓教于乐的施行教学内容。本着“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明确幼儿的培养目标及方向。 

1.充分发挥舞蹈教育中美育教育的独特功能: 

(1)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以及表达美的兴致和能力,塑造幼儿个性魅力。 

(2)帮助矫正幼儿不良生活习惯和形体姿态,通过科学训练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焕发健康向上的清新气质。 

(3)挖掘幼儿潜在智能,锻炼幼儿反应敏捷、肢体协调的非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跳跃、想象力丰富的高尚情操。 

(4)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存在,很容易养成骄纵和自我的个性,因此在集体舞蹈训练中增强幼儿的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加强团结协作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走出普及幼儿舞蹈教育的几大误区: 

(1)只有具备先天舞蹈素质条件的幼儿才能学习舞蹈,不具备的不接收或者接收但不一视同仁。 

(2)追求经济效益,功力教育观严重。迎合家长口味,注重比赛层次、奖状数量,为以后的艺术道路做足名誉上的铺垫。 

(3)追求专业化技能技巧训练,重技轻育。忽视孩子的年龄与心态以及舞蹈所具有的内涵与情趣,以做出叹为观止的高难度技巧作为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 

(4)幼儿教育中的青年化倾向,以职业舞蹈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统全民舞蹈教育领域,缺乏对幼儿舞蹈教育特性的研究。 

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素质 

《舞蹈教育学》一书中提到,我国教育学家们根据生理学、心理学的原则,对我国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划分了若干时期,其中学前期为3——6、7岁,也就是幼儿教育阶段。幼师作为舞蹈教学活动的主导,如何把握幼儿心理和生理特征,调动幼儿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是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 

1.注重声情引导,非语言性传播方式 

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艺术,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对于初学舞蹈的幼儿来说,无论是基础训练还是舞蹈组合,教师每一个示范动作要做到清晰到位,用身体和节奏来表现和抒发思想感情。因此,舞蹈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好的演员,在教学中要用准确生动的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去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唤起幼儿的兴趣。特别是在舞蹈组合和表演剧目的排练中,教师要不乏对一个或一组动作进行重复带领练习,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主体是幼儿,他们尚在生长发育中,机体、心智各方面都比较脆弱,对外部世界处于懵懂阶段。经验告诉我们,记忆力与协调性是在不断地实践中潜移默化而成。初学时,幼儿只知一味的模仿,假以时日,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中国现代舞蹈奠基人炅晓邦认为:“在舞蹈教育中,必须打破教学中的呆板单一的技术学习习惯,加进情感的美的启发教育。”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循循善诱。做到声情并茂、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从新生第一天踏进舞蹈房,就要让幼儿意识到这是艺术的殿堂。比如示范舞蹈《大雁》时,可以把脚下比喻成茫茫的草原和一望无际的大海,想象自己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眺望,跟雁群随意的排列队形的情景。这时,在幼儿的脑海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老师的提示投入感情的进行表演。 

2.坚持循序渐进,遵循人体运动规律 

循序渐进原则主要是指在安排训练内容、难度、时间及负荷等方面要根据人体发展规律和超量负荷原理,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提高。使人体在不断适应的同时,身体素质和能力逐步得到增强。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的抱怨声,孩子学了这么长时间怎么横叉还下不去,还不能翻筋斗,进而对教师提出质疑。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施行专业性强化训练,结果可能对孩子带来身心上的伤害,缩短孩子的艺术生命力,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个幼儿都存在个体差异性,由于形体结构不同,孩子的训练效果和程度也就不同。教材应由简单到复杂,负荷由小到大,依次进行,逐步提高。进度过慢会限制孩子的潜能和技术的提高速度;进度过快,则使孩子难以承受,造成过度疲劳或损伤。在舞蹈训练时,对多数身体素质较强且悟性较高的孩子们应该在舞蹈技能中做进一步要求,而对少数性格害羞、娇气的孩子应该采用多鼓劲的方法,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一些学生家长由于对舞蹈艺术知识的匮乏和抱有功利性的不正确心态,追求外在技巧等显性成绩,常常会使没有主心骨的教师不知所措,听之任之。笔者建议教师在虚心接受家长正确意见与建议的同时,及时纠正和耐心疏导错误意见。在教学过程中,摸透每个孩子的差异性,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切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三、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基训时间不宜过久 

从生理特征来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体内各组织、器官、心脑都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可塑性。一般情况下,由于骺软骨尚未完全骨化,进行合理的科学训练,能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幅度。因此,从小训练舞蹈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训练时间不宜过久,从幼儿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来看,幼儿多数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具有不稳定性因素,缺乏持久性耐力,还有一部分学生生性怯懦,言听计从。基训时间过长会减弱学生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烦躁情绪。因此为了保证授课质量和维持幼儿的兴致,训练软开时间最好控制在30——40分钟。 

2.杜绝意外情况的发生 

好动倾向较为严重的幼儿,起初对舞蹈房内的设施(镜子、把杆等)会感到新鲜和好奇,这种感觉使幼儿充满亢奋,课后休息时间喜欢爬上爬下,在没有教师监督或者稍不留神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意外跌打损伤,存在人身安全隐患。笔者曾在一幼教培训中心亲历过一案例:某幼儿在舞蹈课课下休息时间,擅自爬上把杆,跳跃至地面,尝到腾空而跳的刺激后,再次爬上把杆,因没有抓稳扶好,直接衰落至地面,造成右锁骨骨折。笔者建议,在课下休息时间,教师可以播放动画片或儿童舞蹈吸引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针对好动性强的幼儿做出及时的安全防备措施。实验证明,此方法安全有效,既降低了幼儿的安全隐患,稳固了幼儿情绪,又起到了课后休息的良好作用。另外,把杆不宜过高,由于少儿的骨骼硬度小,韧性大,容易弯曲变形,发生拉伤错位,教学中要谨慎行事,不可大意。鉴于此,对少年儿童进行舞蹈教育时必须根据该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以促进少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围绕少儿的主体性原则进行因材施教。 

幼儿舞蹈教育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事业,作为舞蹈教育普及工作者,应深感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光荣与艰巨,不断加强学习,参加教师培训,时刻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铭记今天的孩童是祖国明天的希望,只有符合幼儿自身特点、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幼儿舞蹈教育才能被孩子们所接受,才是成功的艺术教育。我们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努力,立志为发展幼儿舞蹈艺术,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体育舞蹈训练计划篇7

1.舞蹈教育的意义

在我们的幼儿园教育体制中,家长和教育专家都非常重视孩子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这就决定了舞蹈课作为中、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对于培养专业艺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艺术修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儿童教育领域里,与其他学科相比,儿童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具有推动儿童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因素。舞蹈具有可视性、运动性、具体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与儿童兴奋强于抑制、好奇、好动、好模仿、易幻想、思维具体形象等身心发展特点相吻合。把舞蹈中的潜在因素巧妙地转化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把舞蹈变成孩子们的自主探索活动,借用舞蹈表达孩子们的所想,以舞蹈启情、育智、健身等,舞蹈的意义已远远超其自身的训练价值。舞蹈是适合儿童的一种活动,能推动儿童全面发展,是实施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

2.舞蹈教育的功用

从幼儿教育课程的实践操作看,舞蹈教育既是艺术教育的过程,又具有智力开发、美育教育、素质教育的功能,这种教育形式集德、智、体、美为一体,且有直观性、形象性、参与性、感受性、符合少儿的心理,生理特征,是对少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极好的教育形式。舞蹈是美的艺术,它是用规范化了的、有组织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它是用人体动作、造型来抒情的视觉艺术。总体来说,科学系统的舞蹈训练,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的发育,提高少儿身体素质;作为一门艰苦的表演艺术,舞蹈训练能培养孩子们的良好意志品质;作为无声的语言,少儿舞蹈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心灵感悟,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二、舞蹈专业课程设计与实施

1.舞蹈课程总体描述

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舞蹈学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舞蹈学也有不同的专业,这些专业与其它艺术学科又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如舞蹈与造型对形体与姿态的要求;舞蹈与影视对形体的表现力与时间节奏的要求。所以,在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通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笔者设计了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职业能力培养与具体学习内容。

2.创新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围绕舞蹈课程教学计划,为学生讲授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舞蹈理论教育是幼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避免理论课的枯燥,任课教师需要结合舞蹈动作来教授理论,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舞蹈知识的传授能力。其次,做到课堂舞蹈训练有素。在学生充分理解舞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舞蹈基础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坚持舞蹈教育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原则,形成由舞蹈元素→舞蹈律动→舞蹈动作短剧的训练体系。以传统古典舞的神韵为中心,民族民间舞蹈为辅助,训练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舞台表演能力,以及对不同民族舞蹈风格的辨析能力,从而使每位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再次,开展舞蹈创编。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学前教育中,必须结合教学环境开展舞蹈的创编。那么,这些准教师们就需要掌握幼儿舞蹈的创作及编排技巧。舞蹈创编就是要根据舞蹈的“构思”,让某一个因素(动作、时间和空间)发挥中心要素作用,其他的因素在结构舞蹈时作为辅助成份。例如,创编某个舞蹈时,选定一个可作为编舞基础的动作,这个动作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时间内都可能要做。这样,同样的动作就可能有以下几种表现:单独或好几个一起做;面对学生(观众)或背对学生(观众)做;在不同的方向做。

3.注重实践训练

为提升“准幼儿教师”的舞蹈技能,学校、班级可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舞蹈活动,或要求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文艺表演和比赛等社会实践活动,或按照教学任务的要求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通过各种活动、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性到理性认识体验,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编排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即兴舞蹈能给舞蹈者(幼儿)完全的自由和兴趣,鉴于即兴舞蹈的必要性和独特性,尤其是在学前教育具有特别重要作用,每位幼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以某个题材进行舞蹈创作,在超出意识之外挖掘出大量的意想不到的舞蹈动作,在经过理性的筛选和组织编排,创造出精彩的、适合幼儿教育的舞蹈小品。

三、结语

体育舞蹈训练计划篇8

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课程,并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舞蹈课程的开设比重。但各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立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本系专业的师资条件,除了在第一年必修的基础上,还在以后的两年分别设置了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课程,并且为有一定基础和有兴趣的学生还设置了较深层次内容的特色舞蹈班,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途径。

然而,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缺乏专业舞蹈教师,有些院校的舞蹈课是由服装表演的老师兼任。(2)缺乏合适的教材。就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目前尚少见有出版过一本合适的面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教材。(3)开课学时偏少。从舞蹈作为一门基础课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学时安排还相对有限,加之真正实施时还会因其他活动的冲击影响而打折扣。(4)生源基础差。长期以来,舞蹈教育一直处于附属和依从的地位。就生源基础来看,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自身体形条件较好,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的认识几近空白。(5)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院校舞蹈课仅作为服装表演专业中副设的专业基础课,对舞蹈修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利用所学舞蹈知识进行服装表演编创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总之,在面对社会新时期复合性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在制订教学培养计划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借鉴其他专业服装学院的教学经验,对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内容的编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优化体系。

首先,根据学校专业办学培养复合性人才的方向和特色,对2007本科培养计划中有关舞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既考虑到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课程,如舞蹈基训、形体训练,又兼顾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学养的提高,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以及编排能力。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时依据“一专多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改变以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学习舞蹈走过场的误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了以“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鉴赏,舞蹈编导,t台表演编创”为线索的学习板块。这些课程可分为三个学段来实施完成。第一学年为基础阶段,第二学年是提高和积累阶段,第三学年除了继续进行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作品鉴赏外,学习重点则转为舞蹈编排并结合专业进行t台表演编创,达到学以致用。此外,又因本校地处江西赣南,赣南有客家风的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有着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因此在舞蹈课时,我们也增加了赣南采茶舞,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客家生活情态,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t台上能走“猫步”,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毕业后走进社会的实际需求。

我们在合理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而对舞蹈课教学大纲进行了妥善细致的修订:舞蹈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是为服装表演课程奠定基础。例如根据服装表演学生舞蹈知识技能欠缺,但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通过对一些有深刻主题寓意和表现手法独特的经典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知识学养和鉴别能力。如根据学生基础较差且大学生入校年龄在18岁以上,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比较硬,软度差)的生理特性,加上服装表演自身的专业特点,在舞蹈课上更多要求形体的训练、身体韵律和协调感的训练,而非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了解舞蹈训练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领,适度地淡化或删除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要求,培养学生利用舞蹈课所学的舞蹈知识,充分运用到服装表演当中。

大纲内容的编排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就本校服装表演专业三个学年分设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来看,如何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需要认真思考,第一学年具体内容安排应以基础训练为主,这样才能使教学获得实效。到了第二学年,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应在继续加强形体训练的同时,着眼于舞蹈素材的学习和舞蹈创编(流动造型训练、结构训练、组合编排等)能力的培养,为服装表演时不同的服装展示奠定基础。此外,还将舞蹈赏析的内容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在课堂授课练习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把舞蹈课程中所学的创编知识融合到服装表演的编创中,创编出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体验,达到学以致用。

坚持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在施教中,要尽量考虑确定某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既不能按照舞蹈专业的舞蹈课内容来教学,也不能当作是业余爱好课程来对待。在教学形式上,除了集体课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摩优秀的演出。此外,在教学中采用鼓励欣赏、扬长避短的原则,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服装表演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在施教中选用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至今,我国还鲜见有专用的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的统编教材,但我们可以借鉴高、中等院校专业舞蹈教材,也可以根据服装表演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自己编撰适合本专业实用的教学讲义。

参考文献:

[1]舞蹈论文:高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开设探索.三十二路音乐网www.32lu.Com.

体育舞蹈训练计划篇9

舞蹈动作有别于生活动作,是一种复杂的具有极强技巧性的特殊动作,所以说舞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活动。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当中,它的出发点就是有效的运用各种教学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舞蹈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舞蹈人才的培养。因此,深入研究中职舞蹈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职舞蹈教学中常用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规范舞蹈形体

课堂讲授法并非填鸭式教学法,它是符合舞蹈教学规律的。在当代和未来的舞蹈教学中,电化、网络教学被推倒风口浪尖的时候,“口传身授式的舞蹈教学法”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或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是舞蹈的最基本教学法。在舞蹈教学中,学生完成其动作时长期不得要领,得不到提高,究其原因,常常是因为在最初教学时教师的语言不准确,从而学生产生错觉和误解。无论是教授新动作,还是复习老动作,舞蹈教师都要通过讲解或伴以讲解动作名称、要领和标准,如何克服和纠正等等,以实现舞蹈形体的规范性。通过实践教学,孩子们能很好的掌握舞蹈动作要领,把动作做得规范,解决动作难点。

2.谈话法,唤醒学生的多元思维

谈话法是舞蹈课堂教学中必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便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和计划,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双边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一节舞蹈课结束后,利用课下的几分钟时间和学生交流课堂的学习掌握情况,以便查缺补漏,并倾听学生对舞蹈课中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拉近了我和学生们的感情。对于不自信的学生在谈话时给与精神上的鼓励,挖掘她们的潜力,指出长处,帮孩子们树立自信心。所以,通过谈话法,使得在下一次教授舞蹈课的过程中更加细心、严谨、完美。

3.实训体验教学法,注重动作的引领

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自身的素质特点,不但要注重舞蹈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且还要在备课的过程当中要围绕了教材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通过教师自身的舞蹈实践,有效检测舞蹈动作编排的实用性。然后在编排动作的过程当中,将教学目标融入其中,有计划的进行教学。所以舞蹈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方法要明确,在动作的设计过程当中运用什么样的节奏、什么高度都需要舞蹈教师事先体验动作的合理性,在让学生进行练习,避免教学过程中耽误过多的时间。

4.个性教学法,注重多元思辨能力的开发

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当中,舞蹈肢体的训练不是一个随意性的过程,要与中职学生的身体和个人素质情况有效结合。在中职阶段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骨骼肌肉都处于发育过程当中,没有定型,对正确有效的舞蹈动作讲解,不但使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个人气质的形成。相反,没有根据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特点的教学,可能会造成学生关节和肌肉的伤痛现象,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胯根”关节的训练中,刚刚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打胯”训练胯根韧带的能力,但是在刚刚开始学生训练起来比较辛苦,老师要积极的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注重各种动作的讲解和训练,使学生有效的意识到这个关节的重要作用和安全运动意识,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实践表演教学法,注重平台的建构

中职舞蹈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打造多层次的教学平台,将实际教学与表演相互融合,增加教学的实用性。首先教师要明确舞蹈教学的练习与表演的关系。在舞蹈教学课堂当中,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主体,强调训练过程的规范性,是身体语言、内心情感等多方面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身体的表达传递某一思想才是舞蹈训练的目的,要通过舞蹈让观众明白其中的情感。当然,在舞蹈教学过程当中,表演因素的提炼并不都是抽象的,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舞蹈队形的变化、舞蹈演员表情的变化、人物性格的模仿等方面;也可以通过舞蹈环境的创造,人物塑造、音乐的搭配等方面表现出来。

三、中职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当中,运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掌握舞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使学生认识舞蹈的特性,掌握舞蹈表演过程中心理的把握,从而形成在舞蹈练习和表演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中职舞蹈课堂联系与表演的有效对接,因此中职舞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的内容选择应该注重循序性与超前性相互结合

循序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教学的进度和教学规格方面,而超前性主要指教学的主体思路和教材内容上。循序性就是在教学的进度和教学规格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舞蹈教学不是短时间一下可以学成的,不只是教学步骤要科学有序,教学内容和规格也要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而超前性是指舞蹈教师在教学的主体思路,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内容,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好规划。另外,超前性还体现在教材内容的把握上,因材施教就是一种超前性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一个高训练标准,提高学生训练效果。

2.中职舞蹈教学应注意发散思维的开发,做到举一反三

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典型性的案例,讲解舞蹈的动作,讲清楚每一个动作的操作方法,分析清楚舞姿的方向或线条等重点,然后把同一种类型的动作传授给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练习,体验其中的规律,逐步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进行编排舞蹈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舞蹈的主题是否明确,演员的表演是否优美,更重要的是看这个作品的结构是否精炼,层次是否清晰,这就需要作者抓住关键的人物和情节,最饱满的情绪和最典型的形象。

四、结语

体育舞蹈训练计划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教育舞蹈形体舞蹈鉴赏

形体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一个新兴项目,由于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不仅是一项具有运动功能和竞技性的项目,而且具有文化娱乐、社会交际、艺术观赏等特性的。因此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充实和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拓宽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推动了大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高职院校形体训练课的现状

什么是形体训练?在实际的训练中形体舞蹈是形体修塑和舞蹈的结合,所谓形体修塑就是伴随音乐(一般以舒缓优美,但有时也用一些节奏感强、起伏较大的音乐)做一些针对上肢、头部、颈部、胸部、肩部、臀部、大腿、小腿、足等的修塑动作,使肌肉有弹性,线条更美,动作要求舒展.幅度适当,同时也锻炼动作的协调性,肢体的动作美感,培养外在和内在的气质,使学生具备现代人的健美外形和优雅的举止风范。这一点最重要,也是我们形体训练的培养目标。

大学生一般不具有专业的舞蹈意识和基本能力

(如软开度、力度、垂直感、弹跳能力),因此应首先通过基训使学生身体自然素质与舞蹈专业素质间的距离尽快、最大限制的缩小,使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的力量、柔韧性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几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同时,掌握舞蹈所需要的基本动态、体态、方位以及基本训练的一些知识。

2.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相结合,音乐与舞蹈结合、姿势相关、动静结合、神富于形、以形表情、神形并重。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技术训练与舞蹈成品学习相结合、提高列编能力。舞蹈组合练习是形体训练的更高形式,是学生在得到美的形体的同时,运用身体语言,配合音乐表达内心情绪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舞蹈组合训练,可培养起较强的音乐节奏感和优美的舞蹈感受,使形体美得到更高层次的表现,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实践证明,形体舞蹈训练的独特作用是其他运动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能增强学生的体魄,增强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稳定性、节奏感和力量等形体素质。而要真正使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有机结合,使训练有素的形体把内在的心理品质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拥有形体的姿态美、气质美和对艺术作品审75谈舞蹈欣赏与形体训练的有机结合美及鉴赏力。在每周只有2课时又拥有那么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教学的实施是非常具有难度的。

所以在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中,发现要培养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姿态美、气质美和对艺术表现有机结合的综合人才的培养,不应是单纯的模仿训练到外部形态的形成,如果没有对舞蹈文化的深刻认识,没有对舞蹈作品的直观感受,没有点燃触动心灵的舞动,学生就不会有探索欲,也不能把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的有机结合,那我们的教学培养也是不成功的。作为高职院校的培养人才目标就是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它不是某项专业的技工,而是拥有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职业人才。我们的教学要伴随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制定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

同时我们不应再是应试培养的教学模式,而是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使身心健美,强化审美意识的进行艺术美育教育,陶冶情操观念上的更新,从而达到“外塑形,内塑雅”这一线路展开教学改革。

“外塑形,内塑雅”的教育观念

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强调,人类的美兼容身体健美,精神丰富和道德的纯洁。其中健美的身体是美的表现的主要载体。

人的身体是有生命和情感的活体,健美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和情感的发展,意味着无穷无尽的美好追求与创造,是推动社会的动力。在现代社会中,热爱美、追求美,是人们共同的愿望,更是现代人们生活的一大特点。所以在舞蹈训练课中除“外塑形”的形体训练还应结合“内塑雅”的舞蹈鉴赏课教育。

这不是提供某种行为规范,而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融理于情,对人的品格产生直接的塑造作用。

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直接地、直观地感受舞蹈,把舞蹈与文化、历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将审美媒介作为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开拓自己的精神动力,进而进行自我剖析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因此,舞蹈课教学不单是承担着外形条件的训练,他更多的是训练学生身心健美,强化审美意识;是全面掌握形体训练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个性和能力;是进行艺术美育教育,陶冶情操的综合型课程。

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需要学生多重欣赏能力,富有除技术工作以外的文艺表演能力、欣赏能力、多元民族的了解等等。作为高职院校的形体训练或舞蹈欣赏课程不单只为艺术专业的学生服务,而应广泛传播。在学校形成校园文化的传承使命,让学生从中不断的提升自我修养及审美能力。

深化舞蹈教育的对策

1.注重实际、实用、实践。“外塑形,内塑雅”的教育观念从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全面的舞蹈理论基础和专业的舞蹈技能技巧,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扎实基本功,还要通晓各种与舞蹈类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表演技能,从而在教学实践中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首先以教研室为单位严密制订符合学校发展的高职舞蹈教育的教学大纲。秉承着这一培养目标,舞蹈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对所教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系统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构成舞蹈教学活动的诸要素进行综合,对整体进行规划安排。

2.运用现代化设备,联系生活,丰富舞蹈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声图并茂、直观形象、感染力强、表现手段多样的优势,具有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给学生以直观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把握舞蹈风格特征,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并通过模仿、创编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鼓励,让青年学生丰富的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使他们通过对生活、季节、情绪、事件、食物、动物、音乐等等的感受,通过各种动作的表现,充分激发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对舞蹈学以致用的能力。

76谈舞蹈欣赏与形体训练的有机结合3.创设校园文化、激发学习兴趣。舞蹈基训是非常单调、乏味、枯燥的工作。不断重复着肢体的软度训练、能力训练、甚至单一的舞蹈动作训练都会重复上百次、上千次来训练达到健美的体形及舞蹈感受力。舞蹈形体教育课程中不仅是单一的训练,也要注意兴趣教学的实施。如在每学期中都会出现形体的完整性组合练习及集体舞等,可以通过学校的早操、午间活动、校园的主题活动等扩展为学校群体艺术活动展演,给校园增添文化的气息,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借以激发广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舞蹈训练中,形体的训练是更好的使学生具有健美的外形,舞蹈欣赏是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及修养的提炼,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因为只有带动心灵的舞动,学生的感触才会越深,才能更好更生动的理解作品将内在的心里品质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也能更好的诠释舞蹈作品。

这门课程也必将进一步走向成熟与完善,也有力促进高校学生在这运动美中开拓舞蹈艺术创作思维、陶冶性情、和谐身心、完善人格、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智星主编.形体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朱珂苇.谈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3).

[3]于占东.舞蹈鉴赏在舞蹈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民族艺术研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