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备生物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1:02

高中必备生物知识篇1

【关键词】高考模式;高中生物;备考;策略

【分类号】G633.91

前言

自2016年起广东高考将参加全国Ⅰ卷,这与之前的自命题模式有很大区别。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国Ⅰ卷的考试大纲,把握全国Ⅰ卷的命题模式,调整备考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备考策略。

一、制定备考计划

教师首先要明确全国Ⅰ卷的命题特点,可以对近五年的试卷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试题源于教材,有的题目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试卷注重基础知识,有的题目是对概念、名词、原理的考查;教材中的“冷考点”近几年重复出现;图、表形式的题相对广东卷较少,答案的文字量较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1]。此外,教师还可以对近五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在全国Ⅰ卷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制成统计图,使学生一目了然,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制成表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把握生物必修一的复习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备考计划,使学生在整体把握必修一内容的基础上有侧重点。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生物》是起始模块,是后面模块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制定备考计划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对其中基础知识的复习。

二、围绕课本构建知识网络

首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图表等理解知识[2]。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把握图形的特征,注重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像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镜结构图,通过指导学生对这类题的辨别比较,提高学生对类似题目的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相关的图形,识别它们的区别、联系,例如第六章第一节植物增值中的有丝分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的图,把这一过程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等的变化规律归纳出来,巩固学生对有丝分裂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看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更多的知识融入到这个图中,促进相关知识的融合。例如,学生在识别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时候,不仅要了解结构,也要明确不同结构的作用,了解它参与的生理过程,以及生理过程的流程。通过把更多的知识融入到图中,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建设成知识网络。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虽然多、杂,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教师可以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体统出发,分成生命系统的层次,系统的组成、结构,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发展变化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再继续划分,进而把必修一的知识建立成一个系统,使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一目了然。对于重点、难点、考点,学生可以用不同染色的笔标记出来。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可以从整体上对高中生物必修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广东卷相比,全国Ⅰ卷没有多选题,总分值少量10分,但选择题的分值没有变,全国Ⅰ卷的选择题难度在总体上中等偏小,这就要就学生在复习的过程注重的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讲练结合

通过对生物必修一的系y把握,学生要进一步通过练习来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例如学生要在固定的时间里,独自把本章内容的练习题做完,此为来检测自己对这一章节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通过做题也对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有了更深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注重相似相关的知识,对于主观题要组织好语言,对于做错的题要认真研究,避免下次再做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然后再展示相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做到举一反三。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具体具体复习过程中,对待知识点,教师不仅要做到重难点突出而且要做到细致全面;对学生做的练习题要精选,使其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题目要具有典型性,体现的本章的主干知识,难度也要适中。

四、注重实验设计

实验探究活动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部分,所以在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验的设计。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本中的实验掌握好。让学生把实验的原理、步骤理解透彻,并能对实验的结构做出恰当的预测,此外,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所用的材料用具,特备是材料用具的具体用途要能正确掌握,做好这些学生在做实验题的时候将会更顺利[3]。通常教材中的实验有显微观察类、生化鉴定类、生理分析类。其中显微观察类的实验会综合使用显微观察技术、装片标本制作技术等,而且学生应该充分把握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对于生化鉴定类的实验往往需要根据物质的特征去判定这一物质,所以学生需要掌握好物质的特征、判定方法等。对于生理分析类的实验往往是对生物的一些生理现象做分析,属于分析原因类的实验,也就是对某种生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者影响某种生理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对近几年全国Ⅰ卷的实验设计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解题的步骤、设计的原则,能恰当预测实验的结果,并能够依据已有的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恰当的指导,使学生的语言拥有逻辑性、严密性等。

除此之外,由于刚开始参加全国Ⅰ卷的考试,学生也需要在心理上进行一定的调适,很多学生对全国Ⅰ卷的考试模式还不是特别了解。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新的考试大纲、全国Ⅰ卷的命题特点、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学生之间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理解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对高中生物必修一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对这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可能运用的是一种串讲式的方法,把每一章节的知识点按照固有的顺序进行讲解,也可能会把知识体系建立成一个大框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汇总。教师在学生生物备考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全国Ⅰ卷的考试大纲制定切合可行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备考策略。

结语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高考复习备考是高三生物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课本,认真研究新的考试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准确的教学内容,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获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高中必备生物知识篇2

一、如何看待一轮复习

在高三总复习中,生物一轮复习时间长、内容多、任务重,它如同建筑结构的钢筋框架,直接关系着整座大厦的质量和成败,生物一轮复习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生物一轮复习具有时间长的特点。从时间上来看,生物一轮复习时间占高三总复习时间的三分之二。由于现在高考内容有基础化的倾向,所以基础知识的强化至关重要,这也就决定了生物一轮复习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从而保证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其次,生物一轮复习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既然生物一轮复习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那么也就需要其必须覆盖高考范围的全部内容。生物一轮复习是对每个学科构建框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对每个学科的内容具有整体认识,以便为之后的复习奠定基础。可见,顾及整体、内容全面也是生物一轮复习不可忽视的特点。

第三,生物一轮复习兼具强化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双重使命。从复习要求和目标来看,生物一轮复习不仅要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考内容的灵活多变,要求学生在具备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应变的能力,因此,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拓宽知识面,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整体化、系统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应变能力也是生物一轮复习的重要使命。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生物一轮复习是高三总复习的重点,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环节。因此,针对生物一轮复习的特点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每一位高三老师和同学都必须要做的事情。笔者将在下文中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与大家分享。

二、生物一轮复习的方法

如上文所述,生物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复习和基础能力培养,基于此,在生物一轮复习中需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单元知识整合,即以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线索,构建单元基础知识体系。二是单元知识及能力过关,即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联系重点、热点,进行知识和能力并行的训练和考核。三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为此,我们在生物一轮复习中宜采用以下五个具体方法。

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高考规律

高三生物备课组在新学期开学前就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研究了新课标、山东各地教材、考试大纲、上年考试说明和近几年山东、全国理综卷以及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生物高考试题,分析了相关评价报告,形成指导性意见。新课标和考试大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吃透精神,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才能找准一轮复习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正确处理《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的关系。《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指南,亦应认真研究和体会,在复习中应兼顾《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如存在《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前者应服从后者,如遇《考试说明》表达不具体时,则应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复习。

其次,依据《课程标准》,应该主要把握课标教材所传达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而不是要涵盖所有的教材内容。高考侧重考查大纲所规定的核心概念和主知识,综合科目考试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生物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注意以核心概念辐射联系边缘概念,以主干知识辐射和联系分支知识,形成点线统一的网络系统,而不能把精力完全集中到某一分散的知识点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物一轮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依据《课程标准》,应全面把握课标教材的结构体系,而不是拘泥于所谓的正文、正题。任何学科大纲教材都是按一般认识规律和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编排的。受教师、学生认识和教材书面限制,课标教材所要传达的有效信息采取了不同的表达和结构形式,如有前言导语、正文、结语;有插图、数字统计、小字说明、文后注释;有教法学法提示或课间课后练习、作业等等。新高考虽不特别注重考查知识覆盖面,但十分注重考查课标教材自身固有的结构体系,导语、正文、注释、图表、提示、结构、背景结构,甚至封面都可能被用来作为高考命题的素材或载体。依据大纲复习必须全面关注和利用好大纲教材所反映的所有结构信息。

2.降低复习难度,夯实基础知识

一轮复习的成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基础知识复习的成败关系到一轮复习的成败。近几年高校连年扩招,高考录取比率大幅提高,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生物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把难度降下来,重视基础知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素质教育和高考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或降低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恰恰相反,综合考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了,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不足以应对高考,没有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也难以在高考中取得成功。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师生互动中、在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中、在题目训练中对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近的分析、综合,才能促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狠抓教学常规落实,以落实求复习效益提高

无论多么科学的计划,多么有效的方法,如果不落到实处,最终也只是一纸空文。因此,落实就是质量,落实就是效益,落实就是生命。要提高教育和教学成绩,落实教学常规是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尤其需要切实落实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化和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多年的教学实践已证明,集体备课制度是提高高三教学成绩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应该进一步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开阔教学思路,以促进各科共同进步,从而取得学科成绩大面积丰收。

其次,扎实落实好学案导学,努力提高学案的编写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学案的导学作用,加强课前针对性预习环节,适当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备课组长要做好分工,团结合作,严把质量关。要注意学案问题设置的层次性和科学性,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用优质学案引领我们的一轮复习,提高预习与复习效率。

第三,落实作业合作和批改制度。做作业是生物一轮复习的重要的形式,学生平时复习的成果要通过作业来巩固和强化。在作业的制订和批改中,应做到: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科特点而定,作业题量要适当,周期要短,目的要明确,内容要精,针对性要强,热点问题要找准,批改要及时,反馈要快速。

高中必备生物知识篇3

关键词:生物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广泛推广与普及,“高效课堂”成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追求与实现的教学目标。以下,笔者仅从教学实践出发,将自身关于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的反思与点滴感悟总结、归纳如下。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

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的具体内容形成了足够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灵活发挥,更好地展开知识点的讲解工作。而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积极、认真地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工作,因为这将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因素。

特别需要指出一点,单纯照抄照搬他人的教案、教学设计,或者大致阅读教学内容不是真正意义的备课。备课要求教师必须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出发,在认真研读教材、揣摩教学重难点、预测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等的基础上制定、设计出既符合主观实际,又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才是真正的“备教材”“备学生”,也才称得上真正做好了课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保证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

二、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意识是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

不同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更侧重于学生实践运用意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我个人认为,初中生物教师要想真正构建起高效率、高质量的高效课堂,就不能将教学目标局限于“教会学生基本生物理论知识”的层面,而应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学生生物实践运用水平的提升与进步。

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生物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尽量向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生物知识于社会生活实践的机遇与可能。如此,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复习、巩固之前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其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则可以以此实践活动为契机,着重发展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运用能力,这是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

更高追求。

以上两点是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与感悟,旨在以此

促进初中生物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不当之处,还请广大教学同仁多多指正、多多帮助。

参考文献:

高中必备生物知识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和谐教学情境

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教学情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注重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以及开放性的全新理念。高中新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务必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1.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1.1高中物理教师务必精通专业知识

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掌握系统而全面的专业知识,并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努力学习并掌握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且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否则,假如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面非常狭窄,就算在课堂上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也会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知识无法让学生领会,从而丧失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导致这种课堂教学显得华而不实,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高中物理教师务必拥有精湛的教育教学水平

高中物理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资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好课堂教学进度,结合高中物理的具体实际不断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并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以便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高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并提高他们应用概念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质疑教学情境以及实验教学情境等来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假如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精湛的话,就无法创设出一种和谐课堂教学情境,学生也就很难对课堂教学感兴趣,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1.3高中物理教师务必拥有良好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具备果断决策、科学组织、及时指导调控、果断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创设出更加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要不然的话,就算创设出再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也无法进行有效引导管理,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不过是一个空架子,反而会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负面效果。

1.4高中物理教师务必拥有运用现代化先进教学设备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师应当让课堂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形象、有更强的艺术性、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视听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现代科学意识。

1.5高中物理教师务必具备很强的思维创造能力

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具备综合教学知识以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努力创设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假如高中物理教师不能有效发挥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仅仅是照本宣科开展教学,不但会使得自身的创造能力不断下降,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十分不利。

2.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构建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得师生之间能够进行良性的交流互动,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引导者以及合作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情境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从而使得师生之间构建一种积极合作、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关系,这对于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十分有利。营造出一种更加积极主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传递,尽量减少信息流失量,使得教学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反馈,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很强的亲和力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等。第一,教师必须具备十分渊博的学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很强的教育教学水平;第二,教师要对学生必须充满爱心,主动接近学生,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让学生感动亲切,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使得师生之间能够实现良性互动。此外,教师还应仪表端庄,让学生感觉亲切但又不失尊敬的感觉。理解是师生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构建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差异,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理解并包容学生的缺点,与他们一起成长。

3.营造融合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有效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他们接受更多的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及创造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将他们引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来,并主动参与教学情境中来;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学习更多的知识信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正面评价学生为主,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更多的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的形象,以便营造一种更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情境当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要想在十分紧张的高中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与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营造出一种积极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更好地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必备生物知识篇5

核心概念;整体备课;生物科学素养;迁移应用

随着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的高中生物学教师关注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尝试引导学生从繁杂的“单纯”概念的记忆中解脱出来,转向对核心概念的构建和深层次的理解,实现零散的概念知识科学系统的整合及迁移应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是学科中心的概念

高中生物学知识包括生命科学事实、基本原理、科学概念、模型等类型,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将核心概念等同于核心知识。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概念是基于课程标准某个主题的知识框架中概括总结出来的,特别强调概念之间的关联和概念体系的结构。笔者经过近两年的高中生物科学概念学法指导研究认为,高中生物核心概念主要是指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概念、原理、模型、规律及理论,是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一般用陈述句表述核心概念。核心概念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普通定义或概念等有较大区别。以“群落”这一核心概念为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对“群落”的表述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而从核心概念角度来看,“群落”是种群概念研究的延续,是多种有直接、间接关系的生物种群有机组合在一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边界和范围;在一定的变化条件下还可能发生群落演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促进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

二、核心概念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

1.发挥整体备课优势,凸显核心概念

整体备课是相对于我们教师或集备组平时的课时备课而言的,其是依据系统论的系统教学设计的一种模式,即对某个教学模块的整体设计。教师在整体备课中,要综合考虑课程标准、学生具体学情及教学内容,对学科知识进行整体上创造性教学设计。整体备课是教师在进行逐个课时备课之前要实施的一个环节,事关该模块教学,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

整体备课时要注意凸显核心概念在整个模块知识框架中的位置,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符合各模块或单元知识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尝试围绕核心概念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每个模块内部及各个模块间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

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代谢模块的整体备课中,我们要重视“细胞呼吸”核心概念的地位。在学生的前概念知识基础上,要针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细胞呼吸过程的分析、呼吸概念的归纳等知识进行备课,还要备光合作用有关内容,以及《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念。在教学时,注意“细胞呼吸”这一核心概念与光合作用联系,为后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念教学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形成有关概念体系。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模块教学前,用系统论思想指导整体备课,人体细胞是人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结构层次;常见的人体细胞举例;每个细胞内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一系列细胞代谢活动;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与人体细胞的关系;植物体维持稳定性的机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每个层次都是个独立的系统,都要维持相对稳定才能行使正常功能。因此,针对一个模块知识的整体备课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全盘把握。

2.创设生物实验情境,提升核心概念的建构能力

结合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特点,教师精心创设实验情境,指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并进行实验反思与总结,促进核心概念的构建。

在核心概念“细胞呼吸”教学中,创设以下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小组通过预习,尝试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由此,学生建立“细胞呼吸过程需要分解有机物,常见的是葡萄糖”的认识。

(2)通过创设外界通入氧气、不接外面氧气两种实验情境进行对照实验,学生获得“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两种方式”的观点。

(3)通过有氧、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的检测,学生自然得出“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两种方式,产物有二氧化碳、酒精等”。

(4)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中单一的自变量是什么呢?因变量、无关变量又是什么?

(5)思考、讨论:反应底物选择葡萄糖溶液的理由是什么?本实验选择的有氧、无氧条件是如何完整实现?本实验检测实验产物的如何归类?

(6)如果要比较两种呼吸方式放出的热量多少,本实验还可以进行哪些拓展?

通过逐步深入的实验探究,使得学生建立对“细胞呼吸”这一核心概念的正确认识:细胞呼吸是指细胞通过分解有机物,常见的是葡萄糖,以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方式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酒精等,同时放出能量的过程。

3.结合生活实践情境,提高概念迁移应用能力

检验概念掌握情况的标准是学生能否灵活应用概念,能否做到学以致用。如在“种群”概念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造应用已学概念的机会。由理想状态下细菌分裂的后代数量分析入手,学生建立nn=2n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思考:若在一个有限的培养基中细菌分裂的后代数量又如何变化;有机地结合课本中的实例建立“S”型增长、“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外来入侵物种最可能朝哪一种增长曲线的方向发展?“S”型增长曲线的1/2K值和K值对于保护有益动物、防治有害动物有什么启示?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分小组进行的数学模型的建构,并应用模型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路。

高中必备生物知识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方法

一、备好生物课程标准

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师全面了解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等是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生物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

1.把握模块各条“标准”要求。准确地把握模块对各条“标准”的要求,就能把握教学的尺度和关注的重点、难点,做到详略得当,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要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课程标准对知识技能内容一般有相应的活动设计,我们要认真分析“知识技能”与“学习活动”之间联系,从实际出发,实施建议中活动,或重新设计活动、补充活动。

3.要从“能力立意”进行知识与能力的组合。课程标准中生物实验的学习内容是以能力要求来构架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思考并选择相应的知识内容来和该能力的培养相配合。

二、备生物教材

1.通读生物教材,把握课程框架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课程由三个模块组成,三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在备课时要研究本模块由哪几个单元组成,每单元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各单元之间相互关系;研究本单元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构成部分中每一课在全单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每课教材的结构层次,包括课文中的生物概念、生物原理的含义;生物图表的内容、作用;怎样由生物现象,生物事实提出问题,展开分析,引出结构。

2.要细读生物教材,确定“五点”

(1)知识点,即教材中生物学知识的要点。(2)重点,即教材中最核心、最关键,最有现实意义的部分。(3)难点,即学生难以理解把握、容易出错,混淆或思想难以接受的内容。(4)能力点,即课文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体现的认识能力及实践能力,这也是新教材高度重视的部分。(5)思想点,指课文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并能提高思想认识、升华价值观的内容。

3.精读生物教材,协调好“八个关系”

(1)科学性与思想性的关系,即知识目标、能力培养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结合起来。

(2)传递知识,培养能力与陶治情操的关系。即要以传递知识为基础,以发展能力为重心,以提高觉悟为归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课文、图像、作业的关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能运用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能把教材文字材料与图表紧密联系,互相补充,做到图文转换和文图转换。

(4)教材主体和“自学材料”的关系。教材主体是必须研习的部分,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阵地。自学材料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视野、掌握生物技能和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生物教材时,既要钻研教材,更要超越教材,灵活运用,及时关注时展的新动向,吸收生动鲜活的素材,并及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只有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比较,以便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4.探讨教法、学法、考(练)法

教法、学法、考(练)法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和师生考练的方式。教法服务于学法,考(练)法检验教法和学法。备课既要对课程标准“心中有数”,还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既要备教师怎么教,更要备学生怎么学,还要备怎么考与练。备教法,就是遵循大纲,驾驭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方法、板书、作业等,把教材中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即备出深度);把梯度大的知识点、重难点分散化,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即备出梯度);把各知识点的精要方面和关键字句进行归纳提取分析(即备出精度);使学生获得新的教材内容中有关的知识和观念(即备出广度)。备学法,就是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和已有知识水平及教学要求等特点,施之以有效的教法、导之以高效的学法:从课前预习、课堂阅读、听课笔记、知识记忆、分析运用,到课后训练、笔记整理、知识梳理拓展等方面都精心设计,以便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备考(练)法,就是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注意点,并研究分析不同考纲考题,从中找出考练规律,精心创设课堂提问,设疑讨论、目标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检测、模拟训练、各类题型解析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强化学生记忆、深化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能力。

三、备学生

备学生,就是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情况,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在备课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支撑新知识学习的生物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需要弥补?

2.学生有什么生物学习的“需要”?这些“需要”与知识之间有何联系?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它们?

3.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四、备生物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生物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生物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准备、广泛利用以下生物课程资源。

1.媒体信息。此类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视、互联网、报刊、图书馆等方面。媒体信息具有直观、快捷、丰富、生动等特点,易于收集和整理,是生物教学中比较活跃的因素,广泛收集利用生物教学媒体资源,可以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备课之初可以提供符合条件的节目名单或网站信息名称,让学生收看、搜索。在利用媒体资源时,应特别注意信息源的可靠性和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提高学生信息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必备生物知识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师专业素养重要性

如今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许多城市中小学校区迅速扩张,教师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往往成批的招聘教师,教师队伍也愈加壮大。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业务水平往往参差不齐,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基础教育的重大的历史使命。中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石,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素,是连结国家教育方针和学生个体的桥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是成为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师专业知识上存在的缺陷会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高中生物作为自然科学,内容涉及生命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新陈代谢等基本特征同时还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严谨准确,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分析提高中高中生物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重要性,探究制约高中生物教师专业知识素质提高的因素及提高高中生物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师专业水平的现状

一些教师在专业知识的质和量上存在着问题,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知识是零碎的堆积形不成系统,所以我们遇到了这样的教师。“老师,这题选什么?”“这题选a,是因为…”“老师,a不对,正确答案是B。”“哦,我刚才说的是选a不对,应该选B是因为…”。这类教师能够把aBCD都解释为正确选项,同时,也能将四个选项都解释为错误答案。造成这一可悲的教育现象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教师专业知识素质低下,不能灵活地驾驭教学内容。这更加助长“唯答案为标准”的教学之风的横行。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的老师从高校毕业多年,可能因为工作繁多加上照顾家庭,没有时间阅读专业书籍;也有的老师由于对教师职业不够热爱、职业倦怠等原因而对教学态度不认真造成自身专业知识素养跟不上时代要求。这些教师对教学抱着应付态度不认真备课、照本宣科,不及时补充专业相关知识,不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最新研究成果。单纯依靠原有的专业知识支撑教学。不跟随专业发展的脚步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果只能是固步自封,专业知识素养越来越单薄、低下。

二、提高高中生物教师专业知识的必要性

没有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全面学习和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在学科教学中取得理想的绩效。一方面,教师要从本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出发,全面扎实的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高中教材在编写时为了照顾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往往把知识简化,作为教师就不能只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必须要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它们呈现出来,在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例如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中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教材中只是简单提出:“在具有筛选作用的培养基上培养”,如果学生问选择的原理是什么,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掌握Hat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原理。类似的例子在教学过程中随处可见,笔者就遇到过一个题目中将同期的激素写成促性腺激素,在教材中只提到用促性腺激素超数排卵,有些教师就想当然的以为同期也是用促性腺激素。其实同期用的是孕激素或前列腺素并非促性腺激素。教师要想让学生信服,在教学中少出现这样的失误就必须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每备一节课都要看看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本学科的教学发展动态及最新理论成果。生物是一门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联系的学科,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而教材不可能年年编写,所以教材上的知识相对比较陈旧,顾及不到学科最新的知识更新,例如教材中关于基因工程应用及成果方面的数据还是2001年的,这些数据没有说服力,也不能代表目前基因工程的发展成果。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举的例子既陈旧又乏味,对于课本内容相关的科技成果还没有学生了解的多,难免会让学生对老师的能力有所怀疑。

三、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师专业知识素养

高中必备生物知识篇8

关键词: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基础夯实;课本使用;六种读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87-02

新的一年高考复习备考在2012年高考结束后如约而至,面临着第一轮的基础复习,学生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教师们则开始深切思考:怎样在最为重要的第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以待厚积薄发呢?经过了四轮的高考备考,我个人对于2013年备考有一点新的思考,并且基于经过的四轮复习的经验教训,本文侧重于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课本方面谈一点个人的得失以及感受。

各个学校对于每一年高考复习都配备一些辅资料,且资料的种类繁多、良莠不齐,集合大部分的资料就会发现都是对于课本知识的复述、分析以及基本知识的初步归纳升华,而且这一方面内容几乎都是大同小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一轮复习备考最重要的还是对课本的把握。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并使用课本呢?又需要对于学生做出怎样行之有效的学法指导呢?本文浅谈一些个人的见解,与同仁们商榷。

一、“通读”和“熟读”

高考思想政治科考查内容包括四本必修——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在复习中首先应当做到“通读”课本。四个必修模块各自有四个单元——大致什么体系;还包括九到十二课不等具体内容——大致什么知识要点难点;每一课有两个框题的课时教学——大致什么内容。在复习开始时必须要求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那就必须要指导学生“通读”课本,这一步骤主要使用目录学习法。但是“通读”仅仅是对课本了解一个大概,下一步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始做到“熟读”。复习时间相对紧凑,每一个模块先期复习都是自成体系,教师都会带领学生梳理基础知识,“熟读”完全可以做到。“熟读”是在看清知晓主干脉络的基础上,熟悉知识的枝枝桠桠,对整个模块形成熟悉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熟读”环节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读目录进而读课题的方法,以目录为纲,再进行细节知识的补充完善,进行体系图的填充效果比较好。当然在设计填充式体系图时,教师要注意对重难点,高考必考点、常考点多做设计,来龙去脉都要体现。经过这样的两读,学生起码对课本做到了知识上的熟悉和心理上的重视,对于下一步的深入复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熟读”侧重于读框题、读课文,相对而言复习量很大,点多且细,要沉得下心付出辛苦才会有好的收获,所以教师还需要不断对学生进行语言激励,多做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多做成功的心理体验,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开始的就是“打地基”的工作。高考“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就是课本,离开了这个“宗”我们的复习也就失去了出发点和立足点。

二、“精读”和“点读”

第一步对课本的使用强调概括性和基础性,提纲挈领,而第二步要比之更具有关键性,能否做到第三部的升华与提炼全看这一步的落实。在梳理每一课知识后,我们就要对应近年来的高考题目找出高考必考点、常考点和易考点(一般以近三年为主,适当扩展到近五年),之后再进行“精读”,做到对这些考点透彻地认知和理解,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明了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精要意义。这个环节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但是大量的整理归类使学生的复习方向很明确,使用课本“精读”时也事半功倍。例如必修四中对于“物质”概念的“精读”。明确它是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万事万物的哲学性概括归纳;它与具体物质形态的联系与区别;它的唯一特性、固有属性,等等。“精读”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针对不同模块考点做好整理和标记,以备学生展开有的放矢的“精读”。在这样的工作之后,学生对于课本的认知又上了关键的一个层次,应对各类型考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有了量的积累。“点读”是与“精读”相配合,将课本中关键考点再“悟”再“读”,分出一级、二级甚至三级考点来,越是高考考查频繁越是级别高越需要“点读”以强化之。“点读”中所做的工作实质上已经有了归纳升华的意思,将每一个必修模块中的要点进行“点读”的归纳,形成若干个知识节点或者小的知识体系框架,这些框架是有别于第一轮“通读”、“熟读”的,更多地强调对知识的纵横联系拓展,这样会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三、“拆读”和“联读”

高中必备生物知识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17-02

高中化学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备考,有效的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化学新教纲加大了对学生学习能力考查的力度。如何优化高中化学的教学设计,指导学生科学备考,是我们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都必须探讨的课题。

1注重基础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使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理论、实验、计算融为一体[1]。

1.1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充分把握好高三化学复习的大方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求熟练不求难度和广度。

1.2与实验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的规范,因此要加强化学用语表示和化学语言的训练。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探究性试题正在崭露头角,这也正是新课标的精神在高考中的具体表现,为高中的化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探究性试题具有结论的不确定性和知识的综合性等特点,要求学生学生要具备发散思维能力。为此,在高中化学的备考中要充分分析探究性实验试题的特点,制定复习策略。如:探究性实验题,它是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探究,以及分析实验结果的最有效途径。例: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逐滴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

问:(1)氯水中存在分子______和离子_____。

(2)氢氧化钠酚酞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褪色的原因的推测呢?概述你的设计思路。

评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有关微粒的性质提出褪色原因的假设。在解题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抓住有次氯酸的漂白特点,从而造成解题上的障碍。

解答: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出现那红色则是因为HCl和HClo的酸性所致;若红色不再重现就是因为HClo的强氧化性所致。

1.3降低计算难度,提高定量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在整体上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不削弱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2],合理解决学科课程教学容量过大与课时紧张的矛盾,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

2贴近考纲

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我们以教材为主要的助手,尤其在复习必修1的过程中,:不同的碱金属与水反应的程度不同,涉及到钠、钾化学性质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的现象描述等,如果学生能清晰掌握相关反应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能够分析反应结果。在思考反应现象的过程中,利用箭头和汉就能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两种物质的具体关系非常明显的得以w现,与此同时,能让化学的动态知识在大脑中真正的动起来,达到很好的复习效果[3]。

3培养能力

在一轮的复习过程中,不能好高骛远,把握基础,重视教材,挖据好教材,利用好教材,万变不离其宗,遇到问题时不能轻易问问就草草结束,应该利用教材的相关章节的介绍弄清弄准知识点的内涵外延,以后再次遇到此类问题就可以准确解决了。所以利用好教材是一轮复习的必修课,是基础知识的源泉,是获得高分的法宝。在教材中涉及了实验的原理,内容涉及到很多学科,如果能看好教材中的内容就能很好的明确端粒如何发挥作用的,例如,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用双手握住试管底部,把导管伸入水槽,观察移开手后导管口是否产生一段稳定的水柱。思考:如果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来弥补呢?如果将压强原理做到了心中有数,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学会了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快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必修教材中多处涉及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和生产的应用,在选择水果保鲜剂时,是选用浸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还是选用作过氧化钠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问题时,应该学会解释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水果释放的催熟剂乙烯松土的原理,从而延长水果的存放时间。

4科学备考

4.1比较的方法进行复习,提高复习的效率

在化学复习课中,要重视对于相近问题进行归类,如羟基和氢氧根看上去二者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而氢氧根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不可能电离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羟基和氢氧根很容易混淆,如果分不清楚就会导致判断的失误,而且选择题中经常涉及[4]。所以一个很好的高三化学老师,应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最后才能形成良好

发达的化学知识网络,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4.2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在高一学生做了很多的学生实验,进入高三学生对以前的实验一定有很深刻的认识和记忆,但是对于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还存在不准确性,这样要求对实验的视频要进行播放,能使很多易错遗忘的问题得到再现,提高实验问题的解答题的准确性。还有实验当中提到的相关概念要落实到位。

总之,在高中备考的紧要关头,要注重基础,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准确性。以更强的应试能力和规范答题做好基础,储备经验技巧。

参考文献:

[1]韩莹.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J];化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6):21-22.

[2]魏锐,潘鸿章,王磊.北师大新世纪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体系简析.新思考网.

[3]张盛.化学必修学业水平测试的应对策略[J].新课程,2009,

高中必备生物知识篇10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对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直以来,为了应对高考,高中物理教学一直都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吸收、题海训练这样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是纯应试教育的方式,很难提升学生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完全固定化,学生对于教师讲解的内容也是全盘接受无论对错.

这样的一种教学现状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要想提升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首先就要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鼓励学生发问,鼓励学生质疑.

此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挑战意识、质疑意识.学生要敢于反思教师的话,敢于质疑课本、习题中的一些问题.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产生自己的主见.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发问,教师通过回答这样的交流之后,师生之间的关系密切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容

更深刻的理解,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更为清楚了解的基础上也将合理地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实施中,在对定律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这个部分进行讨论时.就有学生提出:

1.牛顿第三定律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出现并且同时消失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吗?如果是,那么平衡力的性质是什么呢?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那么这两种的大小、方向会不会受到物体的大小、重量的影响呢?

通过学生的系列发问,可以看出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者的关系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思考.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教学的效率必将获得提升.同时,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更好地做到”以学定教“.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获得了发展,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也将得以提升.

二、整体性的教学准备

整体性的教学准备指教师教学设计阶段要树立起整体性的问题意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统筹教学实施继而实现高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学.

高中物理的教学准备阶段开展具有整体性的教学意识才可以做好整体性的教学准备.要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三个设计来综合考虑.将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均考虑其中,从而在教学实施之前就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统筹兼顾.

例如:《电磁波》的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完成整体性的教学准备,可以这样准备.

1.教学目标设计: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发射,知道电磁波是横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并且掌握v=λ・f这一公式同样适用于电磁波;

2.教学内容设计:重点讲授电磁波的产生以及电磁波的简单计算

3.教学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通过麦克斯韦电磁场的理论来导入新课

B.开展新课――依次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发射电磁波的条件、电磁波的特点

C.总结归纳

通过课前对教学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内容有整体性的意识,从而全面地准备.这样的方式必然将有效地为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均衡教学实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较大学习难度的学科.但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教师侧重讲解重难点知识点,学生侧重于完成题海训练.

这样的一种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这两大块的内容.我们都知道基础知识是构建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实施的重要基础,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要均衡地实施教学,即既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也要加强重难知识点的突破,更要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

唯有如此,高中物理学习才是完整地学习,而且这样的教学过程才可以更好地完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认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物理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