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教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1:03

阅读课教学总结篇1

一直以来,提升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课堂都是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梦想,大家都在用各种方式去探索,实践,而教学阅读研讨课可以说是展现自己实践成果的最好方式,11月18日至23日,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群读类学”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9位老师都展现了自己独有的风采。他们有的立意创新,有的勇于突破,有的扎实有效,彰显出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聚焦课堂谈教学

1、参与面广,效果良好。

年级

教学内容

教师

一年级

《影子》

一年级

《比尾巴》

二年级

《从现在开始》

二年级

《风娃娃》

三年级

《古诗两首》

四年级

《古诗两首》

五年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六年级

《跑进家来的松鼠》

六年级

《我的舞台》

本次研讨课活动,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是提前准备、积极备课、勇于参与,运用新型教学设备来设计课型。教师们不仅听课积极性高,而且评课时也是一针见血地进行指导和纠正,给授课教师提出宝贵的课堂教学建议。

2.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一个最为重要的课题。综观小学生的阅读实践,有着太多值得我们担心的问题。在多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电视替代书籍的慵懒阅读行为,浅尝辄止的敷衍阅读行为,只爱口袋书、漫画书的偏食阅读行为,只读作文选的功利阅读行为,随波逐流的盲从阅读行为,以及无“法”可依的浮躁阅读行为等现状。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要改变这一现状,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型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自主阅读”模式。“自主阅读”的教学思想,就是要正确确立阅读教学的目标、方式,把重“理解”的教学转变为重学生阅读的教学;把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自主的“学”;把单一的问答式教学结构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动式和自动式教学结构,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实现阅读课教学效益的提高。本次活动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很好地彰显了这一特色。

3、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以文本为依托进行训练,以达到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高,这在我们这次的活动中体现很明显,如:自学能力、写作能力、识字写字能力、合作能力、抓关键词阅读文本的能力、评价能力等等。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根据学段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这是难能可贵,同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下面仅以“朗读”举例说明。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积极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曾经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本次活动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以读促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或抓关键词句(重点词语)来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点,这点做得非常到位。如:龙娣、王希玲、张玉带、柯湘等老师在朗读方面充分体现了“以读促悟、边读边悟”的语文教学理念。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4.重视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例如柯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是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读得有感情,把作者心情都表达出来了。”张老师的“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师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陈老师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另外,王老师还特别注意鼓励学困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5、听评课扎实有效,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使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更好融合,以评促教,教学相长。本次活动学校在研讨课完毕后,还在组内安排了互动式评课活动。上课教师谈上课思路,教法学法,教学反思,听课教师畅所欲言,既肯定执教老师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使听课、评课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学段特点体现不够明显

在本次研讨课活动中,因为对于新课标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到位,因此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根据自己本年级的学段特点来合理备课,在课堂中出现了问题过难,学生冷场或是问题过易,学生没有思考的难度等不足。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重质疑的层次感,难易度要适中,将想问的问题用最佳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问题的能力有所掌握。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阅读课教学总结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策略;阅读能力培养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需要重点教学的内容。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提高英语阅读方式的丰富性,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从当前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缺乏真实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采用的阅读教学策略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应总结出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策略。

一、初中英语阅读策略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待改进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但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习惯上均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学生的阅读速度相对较慢。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英语阅读材料大多篇幅较长,只有具备相应的阅读速度,才能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将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上,在阅读时往往会逐字逐句进行阅读,往往读会前句忘了后句,导致学生会反复阅读,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生词上,这种阅读策略会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不住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二是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针对阅读内容缺乏段落大意上的理解,无法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掌握文章的基本意思,无法形成对文章的总体把握。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较强的耐心。学生在看到较长的阅读篇幅后便会失去阅读兴趣,在遇到较难的阅读材料时,便难以坚持阅读,而依赖教师的讲解,由于学生自己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效果。

(二)阅读活动中未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没能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解英语阅读内容过程中,教师只是结合教学设计进行灌输式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参与感,使学生难以利用相应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二是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有效的互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只有采取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更好地筛选阅读素材,从而扩展知识范围,增强阅读的体验感。三是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没有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导致阅读课程枯燥无味。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未能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选择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造成一定难度。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的难点探讨

(一)学生自身阅读水平的影响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其在词汇、语言习惯和语法结构方面都和汉语有较强的差异性,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对于枯燥的英语知识,学生在学习的初期,面临着较高的难度。同时,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法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导致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难以进行高质量的阅读。

(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接受程度不高

大多数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过程中,对英语阅读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缺乏对英语阅读的热情,使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和畏难情绪。大多数学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不会主动进行阅读,往往是在教师的被动引导下才会进行英语阅读,由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英语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对英语存在抵触情绪,使得学生缺乏对英语学科的热爱与良好的学习品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三、初中英语阅读策略运用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与路径选择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分析

1.布置好课前阅读任务由于大多数初中阶段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形成对阅读的正确认识,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适当的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在英语阅读开始前,为学生布置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并且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将不懂的内容进行勾画,在课堂上集中解决,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会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预习中,通过小组组长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从而集中反映给教师。而教师可以对同类问题进行分类合并,从而给予集中解决。这种模式能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2.课堂阅读策略的运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在熟悉了英语阅读文本后,教师便可以结合阅读材料讲解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英语阅读活动中进行运用,使学生在长期锻炼的过程中,学会针对不同的文章内容选择相应的阅读策略,强化阅读效果,在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探索,使学生在长期摸索与总结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有效的阅读策略能让学生的英语阅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应该加强英语阅读策略的针对性。因不同学生在英语的阅读能力和认知基础上存在不同,所以,教师需制定个性化的阅读策略,比如,对于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加强对其语法、词汇的训练,让其能自主理解阅读文章的大意。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对其“深层次阅读”的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精读文章,深刻理解文章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3.加强课后的反馈与总结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在阅读结束后,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吸收的情况,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势与长处。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对阅读策略进行优化,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阅读并不仅局限于课堂阅读的过程,而应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的评价、反馈和总结。即使在阅读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中也必然存在阅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对课堂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

1.拓展学生的词汇量英语词汇量是学生阅读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的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词汇的掌握。而且,由于初中英语的词汇相对丰富,因此,教师应制定科学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单位时间内记忆单词的数量,比如,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的单词记忆法或词根式记忆法。总而言之,充足的词汇量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必要条件。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文学类或者科技类英语阅读素材,让学生在日常阅读的过程中加强词汇的总结,帮助学生不断拓展词汇量,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的基础,使学生在坚持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详细来讲,第一,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基本技巧。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读全文,在遇到生字词时进行勾画,在阅读结束后进行查阅。或者,让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文章词意的猜测,能够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同时,也要认识到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教师可以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英语阅读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阅读习惯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并对学生的完成状况进行详细考核。只有发挥教师的有效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才能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积极因素。3.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通俗而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对课程充满兴趣,才能获得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英语阅读充满兴趣,才会在坚持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所以,教师应针对性地改进阅读教学策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师生之间的互动等多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阅读与探索。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可以高频率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让信息技术和情境教学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的英语学习电影,组织英语话剧互动,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从情境中感受不同人物的语言特色。此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在和学生的沟通中要充满“爱心”和耐心,赢得学生的信任,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良好的教学策略下,使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性、深层次的阅读,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核心素养。总之,初中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应总结问题,深入探究阅读教学策略,积极分析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有效的策略,通过对学生的长期引导,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并且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对初中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面临的阅读难点进行了总结,比如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兴趣不足、没有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薄弱等问题。笔者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比如,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和兴趣等。只有做好上述几点,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鹏雁.浅谈初中英语阅读策略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7(4):345.

[2]冯建明.初中英语阅读策略运用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探析[J].才智,2016(12):189.

[3]滕雅莉.探究初中英语阅读策略的运用与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7(4):194.

[4]樊川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英语广场,2018(11):129-131.

阅读课教学总结篇3

论文摘要: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策略是:增强时间意识,制仃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一是指导学生将计划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如上面这位学生的阅读计划比较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真正实施起来有难度。我指导学生进一步制订出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二是让学生记录下时间。即每次阅读开始和结束时要求学生在课本适当地方分别写下具体时间,如12点30分、12点48分。让学生通过前后对照,清楚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指导学生适当做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事先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让他在阅读时在书本上划画符号,做做批注,写写看法。这不仅有助于积累知识、促进思考、提升能力,也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我监督教育能力的方法。四是让学生请他人(老师、同学或家长)帮忙监督提醒。

阅读课教学总结篇4

教会;课后;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8)

09(B)―0060―02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笔者想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却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我们教师应格外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课文,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师在布置学生阅读《氨气》一节时,可给学生观察一瓶氨气,并做喷泉实验,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氨气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2.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阅读要求要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让他们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教师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段时间后,可将讲义缩简成阅读提纲,写在小黑板上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便可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了。

3.加强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能在课前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教师必须亲自一个一个地检查,不让任何一位没有完成阅读要求的学生蒙混过关。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通过同学相互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教师便可采用学生自我检查、教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本及阅读笔记,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这样,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了。

二、课堂阅读,重在教会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怎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格外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重视文字叙述,更要重视表格、插图。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其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了,眼光往往是一扫而过。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表格是十分重要的,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通常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由于简单明了,能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使人更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2.重视普遍性,更要重视特殊性。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我们教师还要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时,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同一类有机物的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这一规律。这就是规律的普遍性,而对于事物规律的特殊性,则由于学生在阅读时不是太注意,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更应要求学生引起重视。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卤代烃的密度变化就不符合上面讲的一般规律,它的密度是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小的。在阅读指导中,针对学生容易忽视的特殊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即对同类事物不仅要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联系之处,更要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特殊之处。

3.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十分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这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但对它们的引出过程、推导过程却不太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能熟记,但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记不清楚等。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还必须要求学生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因为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更要知道过程。

三、课后阅读,重在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

1.归纳总结。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一关是对已学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上完一节新课后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力求牢固掌握本节的知识重点、难点。在学完一章后,必须对全章知识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要注意的是,我们教师在布置学生做这样的阅读作业时,应不再布置其他书面练习,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归纳。教师对学生归纳总结的作业本要认真批阅并写出评语,对总结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阅读课教学总结篇5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民族文化、世界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大量阅读实践来实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一本好书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经典诵读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童年――一个人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从而贮存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想通过积极探索经典阅读教学策略,探索如何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经典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方法,并努力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发展}生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主动、生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并具有丰厚文学素养。

(三)愉悦性原则:在阅读活动中,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主动阅读,勤于积累,灵活运用。

(四)激励性原则: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积累语言,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为学生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打好基础。

(五)差异性原则:坚持因材(人)施教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六)轻负担原则:实验在减轻学生负担,不加重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实施,寻求轻负担高效率的经典阅读指导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经典阅读的培养目标。

(二)探索经典阅读的模式,探究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提高教师指导经典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推进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架的建设,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形成学校的阅读特色,使得我校学生的阅读实现质的飞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结合我校实际,依托课堂主阵地开展经典诵读课的教学策略研究。我们将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经典诵读,为全体学生的必修内容;另一部分为兴趣阅读,为学生选修内容。侧重探索经典诵读的教学策略,探究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提出设定以下4个子课题:《经典诗词吟诵教学策略研究》《经典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经典现代美文吟诵教学策略研究》《经典中外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和成果总结法为主,辅之以行为观察、文献研究、师生访谈、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主要作法

(一)学习发动阶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学习理论是搞好课题工作的前提。在校总课题组的指引下,我们分设低段、中段、高段三个子课题组,形成了总课题>子课题>研究个体三级网络。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课题管理上,成立专题研究组,做到组织落实;在阅读书目上,拓展“经典诵读”和“兴趣阅读”,做到内容落实。

(三)总结经验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8月)。写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研究案例,论文,撰写最终课题报告。

七、总结与反思

(一)时间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

(二)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生活就是一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三)检查落实。对经典诵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看到经典诵读活动终于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我们倍感欣慰。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意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阅读课教学总结篇6

【关键词】中学语文;高效阅读;散文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策略探索已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目标,当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更是值得探索研究的内容。因为对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者甚多,但可用于实践且高效化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还未见可露锋芒。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散文阅读教学效率难以提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一大困惑。怎样的教学策略能使中学语文课堂散文阅读教学步入高效化,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近三个多学期的潜心钻研和认真总结,现已形成了令学生喜欢,自己教得轻松,教学效果明显的可行性课堂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研读教材,确定目标

在实施课堂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文本的主旨和写作思路,围绕教材中可开发利用的文本教学资源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一堂课教什么怎么教,全靠目标来导航。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确定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二、整体感悟,领会主旨

在课堂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句和关键词,通过整体感悟把握文章主旨,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写作是讲究气势的,整体把握课文才能追随作者的气势,才能深入的理解文章。这一方法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中用的较为成功。我通过速读课文并复述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感受文中“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然后采用抓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梳理了散文的思路:在百草园的生活―在三味书屋的生活;进一步感悟了散文的主旨。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或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化学生,使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扮演作者或主人公的角色,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中,才能动之以情地感染学生,使其动之以情地投入在阅读中,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一方法在我教《背影》一课时实验的较为成功。在教学环节中我在借助音频朗读以情感打动学生的基础上设了这样的情境:假如文中的“我”就是你自己,与父亲车站送别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几十年以后你读到的父亲的信会是什么内容,你会有和“我”一样的情感吗?要求学生畅所欲言,此刻学生个个热情高涨,积极主动的投身到了主体活动之中,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树立问题意识,实现创新阅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明确目标,把握主旨之后认真研读文本,围绕目标提出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并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设法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勤于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在新问题不断提出不断解决的过程中,有利于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如:《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课文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了“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怎样理解?文中的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文中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等问题。教师对他们的提问一一鼓励后,顺水推舟,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步入了激烈的讨论之中,经过十分钟的讨论问题的答案已水落石出。学生已理解了关键句的含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和白描手法及其作用,此刻教师引导学生顺其自然的把握主旨后再用启发式提问“你能用白描手法说一说家乡雪后的景象吗?学生很快的就进入了课堂模拟口头创作的氛围中,这样在不断探讨中实现了由阅读到创作的能力提升。实现了散文阅读的创新。

五、合作学习,培养潜能

在课堂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和领悟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适当调控,选择与本节阅读课目标吻合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种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也使学生在不断合作中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

六、类文拓展,扎实巩固

在课堂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选择与探究的文本类似的文段进行课堂阅读拓展训练,既利于检测教学效果,又便于巩固阅读方法。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而通过拓展训练实现人文因素的熏陶。

七、总结收获,适时评价

在课堂散文阅读教学结束时,教师应指定学生及时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方法,获得了那些启示,悟出了什么道理。并说说今后读类似文段应该怎么读。这样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和感悟能力。期间,无论学生总结得深还是浅,教师都应给予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出现的偏差,教师在巧妙纠错的同时鼓励他敢于总结的勇气。这样能使学生获得自信,能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课堂散文阅读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课堂散文阅读教学应在阅读目标指引下,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为重点,最终使学生养成勇于提问,善于总结的散文阅读习惯,达到提高课堂散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阅读课教学总结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有效阅读

一、课题的实施

1.激趣导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学课文

“激趣”,就是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感到有学习和探求的需要,心理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导学”,就是引导学习,引导进入思维活动。“激趣”,要创设情境或创设悬念,如介绍课文有关历史背景,人物生平,或利用多媒体展示某一场景等。“导学”,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设计“导”的问题,去创造“学”的气氛,指引“学”的路子。这实际是运用情境教学法。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上课伊始,先把的遗像挂于黑板前,让学生瞻仰,然后用感人肺腑的语言简介总理生前的光辉业绩和他逝世前还在为党和人民顽强工作的情况,用最平和的语调导入正课:“同学们,咱们满怀真挚而深厚的感情来读读这篇课文,看看首都人民是怎样送总理、爱总理的。好不好?”学生会带着深切怀念的真挚感情,整齐地、流利地、有节奏地读课文。读到等、望、送总理的悲痛场面,学生会语调深沉;读到总理过去检阅人民群众、迎送国际友人的场面,学生会语气激昂;那一悲一喜的语调,真揪人肺腑,催人泪下。

2.读悟究疑――读悟课文,探究疑问,培养能力

“读”,就是阅读课文;“悟”,就是感悟课文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究”,就是探究疑难问题。“读悟究疑”,就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用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方式,探究疑难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要进行“探究性阅读”,就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已的不同意见”“善于合作”“乐于讨论和交流”“懂得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亲历探究实践体验”“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进行“创造性阅读”,除了要运用“探究性阅读”的做法外,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想出一个合适的结论来,还要在想象和联想中不断有新的发现。

引导探究,要按照步骤进行:①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语言文字或思想内容等方面某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②让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查阅工具书、实地观察或调查;③让学生主动参与解题实践,如多读多思、动手尝试,分析解释尝试过程。

往往是涉及到针对某个重点段落甚至整篇n文的大问题,全班师生要密切配合,人人互动,并运用上述的探究方法和途径,联系全文,抓住段中关键的词句逐段逐段进行读读、议议、讲讲,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去讨论、探究,使学生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有个比较清晰、比较深入的领会,有个整体性的把握,并由此而使学生懂得如何探究,获取探究能力的培养。

如此探究,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课文,懂得了探究方法和途径,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3.总结升华――总结全文,提升认识,领悟积累

“总结”,就是把学过的课文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归纳作出一个指导性的结论,便于学生掌握;“升华”,就是使“总结”后的内容更加精粹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便于学生加深认识,内化吸收。“总结升华”,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即“课文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表现形式(即“文章的表达方法”)来一个总结,形成一个精华,使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能加深理解,提升认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对课文的表现形式,能领悟借鉴,内化积累,产生一种新的感受。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总结,揭示出一个新的读写规律,便于学生提升认识,内化积累,获取语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的成果证明,这一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模式是成立的、可行的。因为这模式的三个教学环节,运用了“情境教学法”的成功经验,运用了“探究性阅读”和“总结升华”的教学方法。运用这一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使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主体,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有利于了促进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三维目标”的实现和“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的构建。学生既能获得语文工具性的知识和能力,又获得情感、意志和个性等的良好品质,进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可惜的是,自身素质低,不能在模式各环节中熟练地操作,发挥模式应有的优势。此外,这模式不大适应古诗词、寓言故事等内容的阅读教学。因此,还需加强学习实践,探究新的阅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谈语文教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

阅读课教学总结篇8

阅读教学是边疆佤族地区语文教学的难题之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体现,是发现、培养民族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培养人才的质量,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及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语文课的w习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少数边疆佤族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特殊性、复杂性和差异性。

边疆佤族地区初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及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智力开发比较滞后,在理解、接受等方面的能力比城镇学生要相对差一些。有许多学生在刚入校时还不能流畅的用汉语表达,甚至听不懂汉语,而且边疆佤族地区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内容多为汉语而不是其母语,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也不能做到双语教学,沟通极为困难,在教学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困难。

为提高少数边疆佤族地区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课前认真准备,精心选择重点词语,课内教学中认真指导阅读,依托课内阅读开展课外阅读,并结合实际,拓宽阅读渠道,布置明确的阅读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长期的实践证明,通过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前人积累下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为此,边疆佤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的几个环节上加强阅读训练。

一、课堂教学要精心品读,联系实际重理解

紧扣重点词语导入阅读教学,针对重点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质疑,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欲望。教师更应该结合边疆佤族地区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充分理解所精选的重点词语,并结合口语表达和作文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字的背后,去感受、还原那隐于文字层面背后鲜明的形象。这样才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变“灌输者”为“引导者”。提高朗读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韵味,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之能够解答相关问题,进而教师再经过适当的点拨、总结,使之了然于心。

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思考。在课文的阅读和分析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边疆佤族地区当地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联想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联想他们熟悉的山山水水,如此则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依托课内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方面,课内阅读的量总是有限的。整个初中阶段,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单靠课堂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肯定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课内阅读以精读指导为主.而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是泛读,课外阅读正好可以弥补课内阅读量不足的缺憾。经常鼓励学生在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积累好词、好句,并写读后感。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外阅读可以成倍、成十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独立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让学生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要结合课文内容,结合边疆佤族初中生的知识基础,提一些能总体把握课文的问题,及时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讲故事、猜谜语、手抄报、朗诵比赛、古诗背诵大赛、谈天说地、读书汇报会等各种生动有趣的读书活动,处处给学生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兴趣中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这样学生经过阅读的过程,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现象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三、结合实际,拓宽阅读渠道,布置明确的阅读任务

阅读课教学总结篇9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仿写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是识字的一个目标,也是作文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在正确领会所听到的内容,恰当表达自我意思方面的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

一.小学生阅读现状

1.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渐渐被现代电子产品占据,在不少学生的世界中,语文阅读对他们来说只是教师布置的作业,父母强加的功课。据调查显示,许多小学生存在阅读急功近利的心态,读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获得教师和家长好评;一些学生甚至对语文阅读产生心理障碍,无法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厌恶阅读。这些现象表明,小学生缺少对语文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没有养成爱好阅读、享受阅读的好习惯。

2.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引导不足。小学生尚处于人生发展中的起步阶段,对事物的认知不全面,判断能力有限,难以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语文阅读,在选择阅读书籍时会陷入误区。然而,从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教师对小学生阅读的引导严重不足,没有对小学生在选择书籍时提供建议,许多教师对小学生阅读情况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合理干预和指导。

3.学生阅读总量偏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虽然明确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要求,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小学对学生的阅读投入较少,学校藏书量少且种类单一,无法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从语文教学活动来看,许多教师没有把语文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此外,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到位。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小学生阅读总量偏少。阅读能力不强。

二.搞好小学生阅读的措施

1.指а生阅读。刚进入中年段的学生朗读不知道如何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往往不自觉地提高声音,加快速度,以为声音的就是读得认真,速度快就是读得熟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唱读得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纠正唱读、顿读、指读等不良习惯,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在教授《丑小鸭》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知丑小鸭变成美天鹅时所遭遇的不幸。教学时在读到丑下鸭被小鸟讥笑,被猎狗追赶的情景时,我范读原文尽量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再次感知丑小鸭的不幸。在读到天鹅的样子时,学生就把握了段落的感情基调。这样,就引导学生在轻松识字、快乐阅读中落实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2.读练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拓展训练:如果你看到了一种受伤的动物,你会怎么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3.引导学生在课外感受阅读的快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学习和运用的统一。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但要在课堂上实现,更应该给学生一片阅读的蓝天,让他们在课外感受阅读的快乐,给他们指引阅读的方向。

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但要在课堂上实现,更应该给学生一片阅读的蓝天,让他们在课外感受阅读的快乐,给他们指引阅读的方向,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在快讲完《丑小鸭》这一课时,我简单地介绍了它的作者安徒生,介绍了安徒生的遭遇,激发他们更多的去了解安徒生的作品,比如《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红帽》等。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桥,科学施练,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课堂绽放。

参考文献

[1]刘玉霞.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探讨阅读和写作结合教学的方法[J].语数外学习:高中英语教学,2014(10):67-67.

[2]李欣.以读促写、用写带读,读写结合、双向提手――“阅读与写作协调发展”之我见[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2):14-14.

阅读课教学总结篇10

英语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教师了解并掌握一定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无论是对于课堂气氛的改善还是师生共同关心的阅读效果的提高都有一定的裨益。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51-02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对英语专业阅读课的总体描述是: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重视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策略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英语教学策略论》一书开宗明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王笃勤(2002)指出:“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阅读教学的策略性表现在采用模式的正确性,阅读过程处理的合理性,阅读评估的规律性和技巧使用的科学性。如何在教学中正确的使用阅读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的,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方式应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调节。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依赖的正是课堂上教学方式的有效调节,而教学方式的有效调节是策略运用的结果。

1文化介入法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读者在阅读时,头脑中储存的与阅读有关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文章的理解与保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在,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背景知识的缺乏会造成阅读理解障碍,致使读者不能够准确的理解英语语篇的内涵。特别是对于英语专业阅读来说,其涉及到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许多篇章,尤其是很多优秀的文章除字面传递的信息外,还有极其丰富且重要的内涵,如果读者仅满足于对文章字面意义的理解而不能深入思索其字里行间的意思和作者的言外之意,阅读效果必然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各大高校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大一和大二打基础阶段还不会接触到《英美文化》,《英美概况》等等这些书籍,因此教师在授课前,需对课堂中所使用的阅读材料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背景知识予以简要介绍,以免学生因对文化知识在认识上的偏差与困惑影响到阅读的效果。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对内容进行假设与预测。

2阅读策略指导

不同的读者阅读时所带有的目的是不同的。对于大多数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其阅读目的是非常明确而实际的,不是出于兴趣,也不是为了休闲,而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即学者们常说的语言应用性阅读,所谓语言应用性阅读是以了解和掌握所读材料的内容,从中获取知识和信息为主要阅读目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一阶段,课堂上教师对于阅读策略的重点讲授就变得尤为重要。阅读中常见的阅读技能包括略读、跳读、词义猜测、长难句分析能力。

(1)略读又被称为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得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有了明显的差异,篇章结构的区别不失是对其的最好诠释。大多数情况下,英文段落的主题句或者中心句一般位于其首句、尾句或者段落的中间,极少数情况需要读者自己进行总结。略读这一阅读策略就非常适合这类题型。阅读教师可在授课时将略读与中心句的寻找有机的结合,对学生时时敲打,以便其能够尽快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2)跳读其实对大家来说就比较熟悉了。首先是找准题干关键词,然后带入原文定位寻找答案。段落中与关键词无关部分可以一概略去不看。也不必去关心文章的文体,布局结构等等。这种方法适合于对篇章中人名、地名、日期、数字等明显信息的寻找。如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中的Unit3thepursuitofexcellence这种涉及日期多的文章就很适合这种方法。

(3)词义猜测。词汇是影响读者阅读的一大障碍,是能否对文章表层意思准备理解的关键所在,尽可能多的增加词汇量是每一位读者必须完成的任务。阅读时人力、精力、时间、一词多义等等受限因素使得词义猜测成为扩大词汇量的有效方法之一。猜测词义方法有多种:①定义。根据同位语或定语从句得出相关的单词、短语或句子的意义,也可以利用文章中表示比较、对比的信息词的线索猜测词义。②同义词或者反义词。基本上所有的写作者都喜欢变换使用同义词或者反义词为来摆脱平淡乏味的表达,在为其文章增加亮点或者新意的同时满足80%-90%的阅读需要。③构词法。在这个信息化极其发达的现代社会,即使一个人穷其一生也难以将所有的单词记完,构词法却能够在缺乏上下文的情况下,利用词根和前后缀的有机结合为众多为词汇量不足而焦虑的读者一定程度上缓解此囧境。④上下文或者常识。这一点看似简单,但离开了读者广泛的阅读以及对社会普遍现象的了解等,也是难以将其功效发挥都极致。

(4)长难句分析。每个句子都是词与词的有机串联。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长难句是其在阅读时的一大障碍。一个英语句子之所以难以理解,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句子太长或者句子结构复杂。分析长难句的基本方法是:首先,判断该句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复合句;然后,找出句子的核心成分,分清主语和谓语,再分清句子附属成分。

3小组讨论法

安凤岐,梁承峰(2007)指出: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还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挖掘潜力,开发智力,培养兴趣,最终使学生能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能力。传统的教学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主题这一关键因素。师生互动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理解和沟通,更能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对该科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几乎一半的语言学习者和教授者都认为阅读课堂是最枯燥乏味,且难以驾驭的现状下,小组讨论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此种状况。根据课文内容的难易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对于文字内容相对简单的阅读材料来说,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主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总结出最有效的阅读策略。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在彼此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自觉的对自身的阅读策略进行自我监控,取长补短;且可适当减弱学生对阅读课堂枯燥乏味气氛的排斥。最后,教师可采取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成效予以检测和适当建议。当然,教师的提问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为文字表层意义的设置上,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思想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教师在讲授异域文化的同时,还要鼓励和培养学生表达传播本国文化的能力。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教师首先要设计好不同类型的问题,不仅可以涉及所学课文的一般性事实,还可以扩展到相关领域,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启发学生思考,拓展深层次思维,提高学生在创设的语境中进行语言迁移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马礼霞,2009)。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Unit7Specifictaboos,内容涉及到欧美等国家在很多方面的禁忌和文化,教师在课堂上,可鼓励学生们发挥群策群力的精神,对中国的禁忌文化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有意义的brainstorming,将学生的最大潜能挖掘出来。其次可根据时间安排小组代表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此项环节上,教师需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愿发言的学生。

4语篇教学法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英语阅读课堂大多数还停留在对字词句的讲授上,忽视了对文章主题思想和语篇布局的教授,把阅读看成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这种传统的教学法与精读课的教学相差无几,致使学生对文章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对语言的认知上,一旦碰到不认识的单词或者难得句子,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使用学过的阅读策略进行猜测,分析,推理或者验证,而是寻求字典的帮助,其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度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积极性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语篇教学法可帮助教师和学生走出这一教、学困境。

语篇教学法强调对篇章的宏观理解与掌握,也就是更加关注读者对篇章结构,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的理解与掌握。单纯的语言基础知识一旦脱离了语篇这一特定语境,其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俗话说“教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授者这一固有身份外,更应该成为学生阅读时强有力的后盾指导者。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和强调语言共性的同时,还要对不同文章的篇章结构予以分析,教授学生如何去判断文体,如何做到段与段之间的有效衔接,如何使用学过的寻读中心句策略归纳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抑或是写作者的思维脉络等等,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跳出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心理。

5读写结合法

阅读课程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有限等,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大部分阅读教师在授课时其关注点只是阅读而不及其它,而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阅读和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语习得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在句法、词汇、内容及篇章结构方面比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更趋成熟,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往往阅读能力也强,从总体上看,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教材上的阅读材料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仔细研究,选自英文原版报纸,书刊,杂志等。其内容反映英语国家文化的某些方面,难易程

度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样,学习者比较容易获得“可理解输入”(吴雪静,2010)。课堂上,如果阅读教师能够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阅读课堂和写作训练恰当融合,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针对文章概要的书写,教师可指导学生如何利用阅读课堂上学过的阅读策略对文章的关键信息和主题思想予以提炼、加工、归纳并总结,再运用课堂上学过的衔接词将所有信息串联成文。

对于英语专业阅读课堂这样一个多元因素相互作用,且难以驾驭的课堂来说,教师对不同教学策略的尝试与总结,在很大程度上可缓解师生敌对、课堂枯燥乏味、为读而读等囧境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安凤岐,梁承峰.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马礼霞.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