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十篇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十篇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3:42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初中英Z;开放式教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510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带领学生学习词汇,扫除障碍,再逐句、逐段翻译和讲解阅读文本,并将其中的语法知识点挖掘出来,细化学习。其实,这样的英语阅读教学非常封闭,学生基本处于“被灌输”状态,主体性得不到突出。基于此,教师要开放教学理念,让英语阅读教学顺利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过渡。

一、营造开放阅读环境,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背景知识对于学生的英语阅读具有重大价值。传统封闭式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背景知识,一般直接引出阅读文本。而在开放式理念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开放的话题设计激趣,为学生营造活跃、开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话题讨论中掌握阅读背景知识。

例如,Unit8“itmustbelongtoCarla”的阅读主题与英国的巨石阵有关,而巨石阵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学生很感兴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角度拍摄的巨石阵,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其魅力。其次,教师引出话题:whatdoyouknowabouttheStonehenge?由此,学生开始互动讨论,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巨石阵的知识。这样的话题很容易吸引学生参与讨论,因为学生对于异国的神秘史前遗迹总是充满期待的。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再以图文解说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巨石阵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建造时期、主要意义和功能等,以消除学生背景知识方面的阅读障碍。

话题的设计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能够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为关键的是,话题将学生带入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乐于融入,主动阅读,一改以往封闭的阅读教学模式。

二、设计开放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采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授课,而应引进开放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结合文本,设计开放的阅读任务,以任务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促使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例如在教学英语Unit2“Howoftendoyouexercise?”时,教师以开放理念为指导,设计开放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1.请以图文形式将阅读文本中的exercise,useoftheinternet,watchtV数据信息体现出来。

2.Doyouhaveahealthylifestyle?Howtokeephealthy?

由于阅读文本中涉及较多的数据信息,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后,让学生以图文形式简化文本关键数据信息,利于学生掌握。这样的任务非常开放,学生可以开放思维,自主设计图文,简化学习。任务2则是在阅读文本内容基础上延伸拓展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主旨,并渗透健康生活理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锻炼。

实际上,开放的阅读任务设计并不是指脱离文本学习其他的内容,而是指摆脱传统只设计翻译任务、解读任务等的束缚,让学生灵活学习阅读文本,让学生在开放的任务中收获阅读学习能力。

三、设计开放阅读活动,强化学生英语阅读理解

要想强化学生对英语阅读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的阅读活动来实现。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英语阅读内容,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尝鲜”的同时感受乐趣,并强化阅读理解,同时对英语阅读学习保持激情。如:教师可以围绕阅读主题设计与之相关的辩题,并让学生分组展开辩论活动;可以设计与之相关的英语沙龙活动;还可以设计情景表演、英语编剧、手抄报活动等。

例如,Unit13“we’retryingtosavetheearth”阅读文本结尾呼吁人们拯救鲨鱼。该呼吁从当前人们食用sharkfinsoup现状谈起。为了尝到这一鲜美昂贵的佳肴,人们不惜代价,捕捉鲨鱼,并切下鱼鳍,再将其放回海中。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海洋生物保护,为此,拯救sharks的呼声非常高。结合这一收尾,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开放活动:请以手抄报形式宣传保护sharks的重要性,呼吁人们stopeatingsharkfinsoup。通过设计这一活动,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阅读文本的深层次内涵。在成果展示时,学生带上手抄报作品,并利用英语简单说明,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篇2

一、引言

“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指出了阅读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传统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三少一多”的现象,课堂上学生阅读的时间少,课堂上思考问题少,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自主地阅读更少,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比较普遍[1]。究其本质,“三少一多”的内在根源是传统教师将学生的时间过多用于讲解分析课文,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阅读。

本文在分析前人对任务型课堂教学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任务型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方法,引入课堂案例,对理论研究进行实际任务设计,旨在改善阅读教学课堂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研究均建立在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基础上,包括课堂案例和实验数据。

二、任务型教学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海量查找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中涉及的主要范围有:任务型语言教学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于汉语口语交际教学等。尽管国际语言学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经历了30年,但国内研究者和教师广泛关注任务型语言教学还是近十年的事,它的发展经历了实践总结和理论论证的过程,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成熟。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于是自2001年以来从事英语教育的研究者以及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掀起了学习、研究和尝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热潮[2]。其中具代表性的人物有:袁昌寰、鲁子问、罗少茜和龚亚夫、程晓堂。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袁昌寰《任务型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4],探索了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中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他倡导大学英语教师采用任务型进行语言教学。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鲁子问教授调查了任务型教学程序,在初中进行了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总结出了课堂任务教学的三种程序,著有《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软件》等著作[5]。罗少茜和龚亚夫解释了任务的定义、任务的基本环节和过程,引进“任务链”等概念[6]。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来源、理论基础、定义、特征、教材大纲、任务设计和实施进行了阐述,从理论到实践为中小学英语老师、教研员、任务型教学的专本提供了实用参考[7]。此外还有余泽标、施嘉平、方文礼、刘福生等人在任务型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国内已有研究看,关于任务型预言家学的研究主要采用了经验总结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用以探索该方法的有效性,但这些研究是不足的,也没有达到成熟的结果,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更显稚嫩。国外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有些方法已经得到了实用,那么就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结合阅读教学自身的特点,研究阅读教学中任务设计的方法。

三、任务型阅读教学理论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任务的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从五个方面来设计阅读教学课堂任务。第一,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阅读课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技巧的关键,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是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语文阅读课兴趣越浓厚,对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越有帮助。因此,阅读教学课堂任务设计要求真实、生动有趣能够提高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第二,阅读方法也是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使阅读达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则是阅读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设置的任务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促进作用。第三,学生阅读能力c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正相关关系,即阅读能力越高,思维能力越强,语言表达能力也越强。因此,阅读教学设计中要带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都得到锻炼,从而促进这些能力的提高。第四,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教学很有帮助。在阅读教学课堂设计中,可以设置众多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中完成。协作中,小组各个成员通过讨论、汇报、交流,共享了阅读教学的成果,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第五,课外阅读面的大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影响是显著的。课外阅读越量大,阅读能力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小,阅读能力越低。因此,笔者不仅对课本的内容进行阅读课堂任务设计,同时还结合课外阅读的有关素材进行任务设计。

结合以上五个方面的因素,笔者把阅读教学任务设计分为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8]。在读前活动中,教师运用提问、讨论、图像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把任务呈现给学生,引入阅读文章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充分做好阅读准备,熟悉阅读任务。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内部动机得以驱动,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和自身的经验,纷纷发表看法,兴趣盎然,这时,教师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阅读。经过阅读前活动,学生无论在心理、情感还是在认知结构上,都得到了预热,整个状态已开始进入读中活动的阅读中,学生将检测并校正自己的预测,教师提出若干阅读任务,对阅读中出现的语言难点进行讲解,并向学生介绍阅读方法,发现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并予以矫正,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以阅读来理解课文,并获得一定的知识信息或培养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都只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在任务型教学中,阅读课文还是语言知识输入的重要途径。所以,小学教师还需要设计一些任务帮助学生发现语言规律、认识语言现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地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学生常常不得不进行诸如参考字典、阅读书刊、网上查找资料的课外阅读的能力。

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任务设计

下面是笔者利用上节理论研究内容,针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课程内容进行阅读教学任务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领悟梅花不畏“L欺雪压”的品格。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2.体会外祖父深沉的眷恋祖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步骤

1.读前任务

任务一:用一分钟的时间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

任务二:用两分钟的时间观察屏幕上的墨梅图后读课题思考:梅花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它代表的是什么样的魂,或者说品格?

2、读中任务

(1)读前准备,任务是:用三分钟的时间扫除生字词障碍,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在这三分中内,学生可以就不懂的字词问题向老师提问。在老师指导下,全体学生正确朗读字词,准确地朗读课文。

(2)略读课文,任务是:用五分钟的时间自主略读全文,同桌交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脉络,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精读课文,任务是:用五分钟的时间细读课文,同桌讨论交流。课文围绕梅花写那几件事?

(课文中一共讲了五件事,分别是: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第四件事: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第五件事:临别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4)研读课文,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评析。

任务是:用五分钟时间根据老师出示的课文中的一系列句子,选择其中自己认为难易程度合适的一项进行优劣比较。学生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任务一: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很珍惜。”

小组讨论,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任务二:“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稠子慢慢抹净。”

理解:“清白”、“玷污”两个词的含义。

讨论: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墨梅图的珍爱。)

任务三:“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梅花的秉性像什么?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的是什么?

(体会比喻象征的写作手法。)

任务四:“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一句,找出唐诗宋词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体会:老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任务五:学生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写下自己对语句独特的感受。

3.读后任务

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小结“梅花魂”的含义。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用两分钟的时间对本堂课进行小结。

用两分钟的时间布置课后任务:小组合作,找出一首与课文内涵相关的一首诗或散文的视频、录音带。先模仿,按照吟诵的要求派代表来在下节课展示。

五、结语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阅读;低效分析;有效策略

中国的外语教学是以阅读教学为基础的(胡春洞,1998),阅读不仅是现代外语教学特别注意培养和训练的重点,同时也是提高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必经之路。在教学实践中,阅读是英语综合实力的表现,它集语法、词汇、速度、准确度、思维和背景文化等于一身。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因此,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语言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中、高考英语对阅读理解的考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篇幅长、内容多、分值大、总分高、区分度明显。文章从取材到问题的设置上,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评估能力等。如果不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技能,不具备相应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则很难在考试中应付自如。

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低效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现象,它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大致有:

1.1 教师方面。尽管每个教师都明白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阅读教学已逐渐上升到了教学的主导地位。但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并受传统阅读理论和英语标准化测验方法的影响,在指导学生阅读时目的性不强,方法不够灵活,有些力不从心,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

1.1.1 教学方法程式化。许多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总爱使用传统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回答问题---跟录音读课文---自由朗读、复述课文或填写任务型表格等等。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文章的自主默读,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理解的准确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形中削弱了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1.1.2 过分忽视或重视语法。有些教师把阅读课当作课外阅读来上,有时甚至简单地划划词组和对对答案,忽视了应有的必须正常进行的语法教学部分,未能真正有效地引导学生借助语法正确理解句子,尤其是缺乏对长句、难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全面和正确的理解,也阻碍了学生获取文章的内涵信息。而有些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把阅读课当作语法课或知识点讲解课,过多地偏重了语法与语言知识教学,导致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非常有限。

1.1.3 处理生词简单化。有些教师往往片面追求全文的整体理解,舍弃了对词汇的教学,忽视了词汇在语篇中的特定含义。特别是很多关键的高频多义词,如果不向学生阐明各种意思以及出现的语言环境,学生是很难真正掌握到位的,以至于遇见新的语言环境,即便老师教过的词对他们来说仍然感觉是新词,会导致全无印象。

1.1.4 滥用多媒体。多媒体若使用不当或过多则会干扰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把阅读材料中的主要情节都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就会失去本应通过文字解读和推理归纳才能获得的信息,这样就会限制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会阻碍学生推理能力和文字解码能力的提高,在一程度上也严重扼杀了学生追求新奇思维的探究心理。

1.2 学生方面。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扫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无疑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目前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方法不当与知识等问题。

1.2.1 不良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默念、有声阅读、逐句翻译、用手指着读、反复回读、每词必查、过多注重语言细节、语法分析或没有耐心,一目十行等,不仅影响了阅读速度,也阻碍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与把握。

1.2.2 错误的阅读方法。很多学生习惯于逐字逐句机械式阅读或只注重单个语句的语法分析和含义理解的分离式阅读,忽视对语句之间关系和文章总体结构与写作技巧的分析,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影响阅读速度和准确率。

1.2.3 不恰当的推理判断。部分学生常常脱离阅读的材料而根据生活的经验常识判断答题或思维定势以偏概全,导致错误答题。

1.2.4 不牢固的基础知识。词汇量少、词汇掌握程度不够、语法基础薄弱、英语背景知识少、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与方法等都会造成阅读困难、理解错误,从而影响到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效率。

1.3 课程设置方面。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37-01

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英语的起始阶段,学生的英语词汇、句型较为匮乏,积累量偏少,给阅读教学增加了难度。正因为如此,教师多采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效率不高。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路,积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有效地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设计词汇学习任务,扫清阅读障碍

从目前来看,词汇已经成为学生英语阅读时的一大障碍。为此,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快速扫清阅读障碍。教师要一改以往教读、教认的词汇学习方式,应设计词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词汇,从而突破词汇学习难关,奠定有效阅读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中的Unit4《Drawinginthepark》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词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融入任务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词汇有:draw、picture、park、flower、boat.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词汇,将一些名词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丰富词汇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共同学习单词的发音、单词的意思等。在学习flower、boat、park等单词时,学生以简笔画方式辅助记忆,对应单词的音、形、义。在这个环节结束后,教师以抽查方式检查学生的词汇学习情况,然后引出句型,如:Canyoudrawaboat/flower/picture……?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学习词汇简单而又快乐。

二、设计问题导读任务,初步感知内容

带着任务去阅读,学习效率会更高,因为学习方向更明确。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问题导读任务,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问题主动阅读,促进学生初步感知阅读篇章内容。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将答案串联起来,学生基本了解阅读大意。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中的Unit7《Chinesefestivals》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阅读任务导读,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的话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阅读中主要介绍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据此,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导读任务:1.whenistheSpringFestival?Howdopeoplecelebrateit?2.whenistheDragonBoatFestival?whatdopeopleeat?以上问题设计紧紧围绕阅读文本,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从而初步感知阅读内容。在学习阅读后,教师随机抽查学生进行提问,请学生回答,从而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三、设计情景模拟任务,深化阅读理解

阅读停留在基础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升。此外,阅读与表达要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阅读教学也会因此而丰富。为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在学生学习阅读篇章后,教师可以设计情景模拟任务,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构建英语阅读氛围。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中的Unit1《thelionandthemouse》这一单元时,教师以情景模拟任务深化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是有关狮子和老鼠的故事,非常有趣,耐人寻味,回味无穷。在学生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三人为一组,利用演、说的方式将故事内容呈现出来。在小组中,一人为狮子,一人为老鼠,一人为旁白(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旁白)。分配角色后,学生开始根据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融入故事情景模拟对话。学生都乐于融入情景任务活动,享受趣味的同时锻炼表达能力。

四、设计课外拓展任务,提升阅读能力

仅仅阅读课本中的材料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和求知欲的。教师在以任务驱动式展开阅读教学时,还可以将任务拓展延伸到课外,整体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中的Unit1《thelionandthemouse》这一单元后,教师设计了课外拓展阅读任务,取得很好的效果。本单元的阅读是故事型的,小学生对于故事阅读非常感兴趣,渴望阅读更多的英语故事。为此,教师布置拓展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爱好,选择故事类的英语文章展开阅读。在第二天的英语课堂上,学生间需要分享阅读的英语故事,利用英语进行表达,从而提升阅读、表达能力。教师随机抽查,让学生到讲台上分享阅读的故事内容。学生可以借助肢体动作、图画等,辅助表达英语故事内容。这样的拓展阅读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还可以融入一定的激励方法,刺激学生更为主动地阅读。

总之,以任务为驱动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设计任务那么简单,它需要教师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有效实施,从而真正利用任务驱动,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根据每个阅读内容,我基本上按导、读、练、用四个步骤来完成。“导”指的是教师为主导,精心设计、巧妙导入;“读”指的是学生为主体进行各种方式的阅读;“练”指的是阅读理解和阅读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用”指的是知识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一、精心设计,巧妙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阅读材料,精心设计,开展恰当的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授内容的教学。

二、多种方式的阅读

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设计的课堂活动应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在理解过程中,要渗透阅读方法和策略,设计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是上好一堂阅读课的重要环节。

1.略读――浏览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阅读文章前,经常对文章的大概内容提出问题,请学生在阅读时,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通过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问题的形式可以是简单的问与答、判断对错、选择答案等。

2.精读――默读课文,解决重难点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新单词和重点句子,先引导学生根据形近词或读音规则来猜读新单词的读音,然后让学生通过文章图片、设置的情景和课件,根据上下文的联系,猜测新单词和重点句子的意思,并进行学生答疑或教师答疑活动。

3.复读――跟读课文,情景交融

教师要充分利用录音、录像资源,训练学生听录音并模仿跟读的习惯,让学生通过口、眼、脑等各个器官的活动充分理解短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和正确的语音语调。

三、练――巩固知识,训练阅读技巧

“练”的步骤有时往往融于“读”的过程之中。练习的设置可以是填表格、给图片或句子排顺序、图片与句子的配对、根据原文内容填空等。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四、用――活化教材,理解拓展运用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如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板书的关键词或根据已经填写好的表格复述和表演短文;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包括仿写、改写课文等;利用自绘情景画简图的方法,更好地理解记忆短文或对话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课外阅读练习等。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英语阅读,我们应该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技巧。只有不断地探索、钻研,设计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来引导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问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4-0065-04[基金项目]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名师培养对象专项)“新课改理念下县中英语交互性教学的任务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t2011110)。

[作者简介]石新兰(1977―),女,江苏如皋人,教育硕士,江苏省如皋市中学教师,中学高级。

设问是知识传授的重要途径,设问的历史几乎与教育的历史并存。在有课堂教学以来,设问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核心。高中英语阅读课也不例外,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课堂设问当然应服务于阅读教学的目标:用语言来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并评判信息,同时也通过信息来获取语言知识。

目前针对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设问相关的研究成果可谓丰硕。有理论层面的文献综述,包括:设问的原则、类型分析;设问的技巧以及设问的艺术性;有实践层面的课堂例析,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深层问题设计例析,基于不同课型的框架性问题设计等。但实际教学中,不少年轻老师还是难以把握教材,不知如何针对阅读文本有效设问。还有不少老师一味追求深层问题和评判性问题的设计,忽略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将根据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浅析如何对《牛津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设问。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下简称“课标”)所规定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具体要求为:1.能从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2.能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4.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5.能识别不同的文体特征,并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6.能根据文章中上下文线索进行推理及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7.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8.理解英语中常用成语、俗语、典故、传说以及他们的文化内涵;9.通过英语学习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初步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不难看出,这九点要求正是“用语言来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并评判信息,同时也通过信息来获取语言知识”的具体阐释。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设问例析

(一)设问材料说明,让学生把握文本特征

《牛津高中英语》必修、选修共11册,每单元至少有reading和project两篇阅读文本。阅读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全面。这些阅读文本遵循语言规律,按照相应图式组织成文(陈兰,2013)。所有《牛津高中英语》阅读文本前都有材料说明,如模块4第二单元的ReadingtheolympicGames前有这样一段文字:Readthespeechmadebymr.Johnson……。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问这样一些问题:

what’saspeech?

aspeechisaformaltalkapersongivestoanaudience.

whatmakesagoodspeech?

agoodspeechshouldkeeptheaudienceinterestedallthetime.tellinganinterestingstory,usingquotations,presentingstatisticsoraskingquestionscanhelptomakeagoodspeech.

Howtoenjoyaspeech?

toenjoyaspeech,youshouldfollowthespeaker’strainofthought.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把握speech的基本知识和语言特征:语言清晰易懂,行文围绕主题有序展开。另外,speech属于口语范畴,在开篇和结束有问候语Goodafternoon,studentsandteachers和致谢语thankyou!阅读时应紧跟作者思路。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后,就能掌握speech的基本特征,为进一步的阅读做好铺垫。

(二)设问标题和插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在阅读前提出导读问题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内容的预期及对题材的兴趣。学生则通过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期是否正确(Harmer,1985:231转引自陈凯)。《牛津高中英语》中很多阅读材料配有与课文相关的插图和图片背景,在设计课文导入问题时可利用文章的插图结合标题问出悬念,形成阅读期待。《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二第二单元的readingBoymissing,policepuzzled中有三幅插图,可根据插图,结合标题设计下列问题:

DoyoubelievethereisaUFoexistingsomewhereinspace?

whatdoestheemptybedremindyouof?

whyarethepolicepuzzledabouttheboy’smissing?

这三个问题中的前两个问题属于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猜想给出各种不同答案,激活已有知识并激发阅读兴趣为进一步阅读做准备。讨论完前两个问题后,老师提出第三个问题whyarethepolicepuzzledabouttheboy’smissing?并发出阅读命令:pleasereadthepassageand…,这个问题自然链接了学生饶有兴趣的猜想与文本阅读。如果不设计这个问题,授课教师直接说:ok,todaywe’lllearnapassage“Boymissing,policepuzzled”。学生就会感到很突兀,把刚刚激发的兴趣一下子又拉回到现实的阅读理解练习中。

(三)设问文本结构,训练学生阅读策略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本均为有意义的文本,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成文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通常都包括title(标题)、beginningparagraph/introduction(开始段或主题介绍)、bodyparagraphs(正文详细信息)、concludingparagraph(结尾段或结论)。教师根据文本结构适当设问可以让学生了解文本结构特点,把握文本框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快速准确地定位、提取和处理信息。关于针对文本结构的设问可以有如下常见设问法:

whatisthestructureofthepassage?

Howmanypartscanthepassagebedividedinto?whatarethey?

what’sthemainideaofeachpart?

Howdoesthewriterdevelopthepassage/paragraph?

whatisthetopicsentenceofthisparagraph?whatistheconcludingsentenceoftheparagraph?

此外,《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不少阅读文本有小标题或者明显体现文本结构的关联词。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小标题或文章的关联词所体现的文本结构。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十,第一单元readingteachamantofish中,文章的第三部分“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通过与贫困的根源做斗争。”可以设问:Howmanywaysarementionedinthetext?whatarethey?学生可以根据关联词oneway,anotherway,finally把握文章结构,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提高阅读效率。

(四)设问文本语言知识难点,帮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

阅读是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而对于文本的全面深刻理解应建立在对文本字面意义的正确理解上。提纲挈领的导读问题有助于学生掌握文本主旨,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字面意义的问题则有利于学生对细节的了解。它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陈凯,2004)。阅读过程中,新单词、代词指代以及长难句往往阻碍高中生正确理解文本字面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这些方面有意识地设问。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十,第一单元projectagiftforthefuture中有这样一句话:Someexamplesofthealternativesaresolarenergy,windenergyandhydroelectricity.讲述了可替代能源的三种形式,笔者针对新词汇hydroelectricity设问whatdoestheword“hydroelectricity”mean?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构词法或下文Hydroelectricityusestheforceofwaterflowtoproduceelectricity…猜测该词汇意义为“水电”。

另外,在这篇阅读文本中,学生还对最后一段理解有困难,究其原因是在该段落中,作者多处使用了“指代”:manyofthesecommunitiesdidnothaveanyformofelectricityorpowerbeforethis.以及theintroductionofprogrammeslikethesewillhopefullyendthesystematicdestructionoftheenvironmentandseealternativeenergypromotedaroundtheworld.学生若能明白“this”和“these”所指内容就能理解该段内容。因此,教师可以设问:whatdothewords“this”and“these”referto?引导学生关注、分析指示代词“this”and“these”所指。通过指导,学生不仅可以明白在上下文中“this”and“these”一般上指,也就是它们所指代的东西会在上文出现这一知识,在这篇阅读文本中分别指的是“takingtentativestepstointroducetheseformsofalternativesenergyinmanypartsoftheword”和“trainingsomepeopleinnigeriatousesolarenergy,andusinghydroelectricitytoprovidepowerforsomepeopleinCostaRica”,也扫清了影响本段文本内容理解的障碍。

至于长难句,教师可以采用“wh-”以及“how”问题帮助学生抓住句子主体结构,理解较长句子中的修饰语或插入成分。

设问文本知识难点并根据以及学生不同反应可以了解学生理解难点,有针对性的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难点,还可以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扫除障碍。

(五)设问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课标”指出,高中英语学习者应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初步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必要恰当地设计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看待西方文化,发展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一单元readingSchoollifeintheUK的阅读文本中,中国学生weiHua讲述了自己在英国高中学习的经历。针对学生对西方学校生活文化以及中西方学校生活文化的差异的兴趣,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whatare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betweentheschoollifeintheUKandtheschoollifeinChina?whichonedoyouprefer?why?”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英国学校生活和中国学校生活之间的异同,并说出自己的喜好及理由。通过比较中英学校生活的异同,学生对中英学校生活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而通过表达自己的喜好并讲述理由,可以他们的思辨能力,得以正确看待西方文化,不盲目崇拜。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捕捉有利时机,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西方的文化,帮助学生提高准确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陈凤梅,2013)。

(六)设问学生阅读情感,促进学生动态生成

高中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用能力不可缺少言语建构和输出表达,也就是动态生成。学生在阅读和赏析文本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会对文本中的人、物、事、观点等产生欣赏、喜爱、讨厌、憎恨、恐惧等不同情感,是动态生成之源。在实际教学中应抓住这些情感,鼓励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发表见解,对文本观点拓展延伸。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第三单元projectJustsayno!中,阅读文本分析了人们吸毒的原因、的类型和吸食后可能产生的危害,法律对的规定以及吸毒者如何寻求帮助。学生在读完文本后自然产生了对的恐惧,因此可根据这一情感设问:“whatcanyoulearnfromthepassage?”并通过下面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表意见:“whataretheeffectsofdrugsonthebodyandmind?Howdoyouthinktakingdrugsaffectstheuser’sfamily?willyoufocusondrugsingeneralofaspecifictypeofdrugs?”因为学生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对这一话题颇为了解,也深知其危害,所以他们想说,也有话可说。课堂讨论积极深入,学生观点多彩纷呈。不仅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还促进了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提高。

设问给学生和文本之间搭建了沟通的平台,通过设问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文本,并通过文本掌握语言知识和综合语用能力。对一个阅读文本的有效设问并不是将上述提到的设问方法或者本文还有可能没有提到的设问方法全盘一一依序罗列,而是应根据实际教学目标有侧重的选择设问的重点。有的文本重在文本理解,有的文本侧重在掌握语言知识,有的文本则重在学生情感的动态生成,不可一概而论。当然,正如“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对文本的设问应有理有据,并将这些“理据”传递给学生,渐渐实现由老师设问向由学生设问的转变,培养学生自己对文本设问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下基础。

参考文献:

[1]neilJ.anderson.实用英语教学法:阅读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译林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高中英语必修1,必修2,必修4,选修10[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篇7

tBLt,简言之,就是一种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途径。对于广大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也是一种交际功能,不能仅把它看成是个体完成的活动。阅读的目的远远不只是为了回答几个问题,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借助所读的语言材料来学习语言点和句法结构。Grellet(2000)明确指出阅读"首先是为了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应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应充分发挥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中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阅读任务"的形式来控制和把握学生的阅读进程,使学生在整个课文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同时,加强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以激活阅读者大脑中的某些相关知识,从而更为顺利地完成阅读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认知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适应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新课标下的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所学的阅读材料,还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巧的训练。因此,进行阅读教学前,教师应先确定阅读的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体任务。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通过观看教学录像、教案、ppt、听课记录、对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活动进行研究,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教学理念是认可的,但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是教师对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上出现了,如任务泛滥、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任务后的评价单调、任务设计的难度难以把握等各种问题。笔者对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在任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点帮助。

从笔者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一部分教师之所以在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1.课堂教学缺乏与任务型教学相关的理论指导

笔者对全市十几所高中的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参加问卷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观看课堂实录,对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任务的设计、实施和评估。从笔者的访谈可知,一些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必须按照某种套式去操作"。一些教师甚至还认为,"任务型教学只有符合他们接受培训中的演示套路才能被认可"。另外,还有教师将传统的练习活动与任务等同起来,任务就是多给学生做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从本质上讲,这些教师之所以对任务型教学存在概念理解上的误区和价值理解上的困惑,其主要原因是对与任务型教学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缺乏,由此导致了教师在任务设计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最后笔者利用举例和调查分析法从实践证明了,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设计和实施十分重要,科学的任务设计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2.对任务型教学目标的设计重视不够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常常被忽视,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更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很少有人对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提出质疑。一些教师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时,对任务型教学目标的设计缺乏全面性,教师没有做到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阅读材料,进行阅读任务的优化设计,使学生的阅读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阅读课的任务设计与阅读目标也不一致,这样的目标只适应于掌握知识、技能等低水平的认知活动,难以有创造性。

3.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任务型教学就是教师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做事,完成他们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活动,即将课堂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任务设计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任务设计质量的好坏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有效的任务设计能把学生引入一个奇妙的阅读世界,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对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些都对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语言水平、教学技能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任务型教学只有先通过教师个体的理解、内化,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地体现出来,如果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与任务型教学所要求的相差甚远,再先进的理念也不会得到很好的灌输,教师是成功应用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对教师素质和教师教育的研究应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4.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同时对于英语阅读课文的学习既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追求语言形式的教学,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更谈不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那么,如何借助阅读课文来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多重目标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不同的阅读教学阶段,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实现阅读教学的多重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教学法,将课堂教学引向激发——创造性模式。阅读文章时,对所学文章要点,教师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抓住全文的主旨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弄清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样阅读时,就能有的放矢,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一、First-reading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二、Second-reading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三、post——reading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认知能力方面,快速阅读理解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高度集中;深层阅读理解训练使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发展。在语言能力方面,各个阶段中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学们在老师引导下,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最后得出认识比较统一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养。另外,通过重建语篇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将得到培养。

(2)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方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阅读理解练习能给不同程度的同学提供体验成功乐趣的机会,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它有利于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就是通过学习过程的感知、领悟、推理及转化,从而实现对学习信息的了解、发现、知晓和理解。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信息网络结构,即已有的全部观念的内容及组织结构。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它将学习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并进一步内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不同年级应有不同阅读达标要求,课堂上各阶段的阅读理解训练也应随之有所侧重。总之,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设计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针对一些实用文体的阅读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体裁、题材的阅读教材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因此对于课堂上各个阶段的教学设计和训练也应该随之有所调整。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设计阅读教学,那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阅读课词汇教学方法探究

1.当前中职阅读课中词汇教学的问题

首先,由于近年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大部分学生存在着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对词汇学习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英语交际能力差。学生缺乏词汇学习的动机,部分学生学生不重视英语的学习,英语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另外,在传统教学中,一般只是简单领读,然后课后检查、默写,课堂气氛枯燥,教学效果不好。

2.中职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设计实例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把词汇教学渗透于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读前感知,读中理解和读后运用。教师可以利用读前活动呈现部分词汇,扫除阅读障碍;利用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语篇中感受词汇,分析理解其意义;利用读后活动给学生创造在口笔头上运用所学词汇的机会。下面笔者以江苏凤凰版英语第一册阅读材料SportsDayinmySchool(简称SportsDay)为例,介绍自己在本节阅读课教学中处理词汇的方法。

2.1阅读前――语境导入,呈现词汇

在学生阅读课前之前的热身和读前活动中,笔者通过ppt呈现相关图片,复习体育运动项目词汇:swimming,cycling,diving,skating,sailing等,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引出目标词汇如:excitement,decorate,cheer,takepartin,three-leggedrace,egg-and-spoonrace,sackraceandpotatorace等,并进行解释与领读,这样直观学习阅读中的新词既印象深刻又便于理解和记忆,并为阅读扫除生词障碍。

2.2阅读中――聚焦目标词汇,感知新词

在进行细节理解时,可采用多种方式将目标词汇设计成答案。在学生阅读文章后,教师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一个表格,在课文中找出一些重要的短语搭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表。这样既检测了学生对细节的理解又凸显了对目标词汇的识记。如下表所示:

2.3阅读后――设计多样练习,巩固运用目标词汇

在学生阅读文章后,鼓励学生利用关键词汇复述学校运动会。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形象的内容图式,从而为学生回忆内容,复述课文提供帮助。以SportsDay教学为例,笔者利用ppt呈现表格,在表格中关键词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形式、内容及表达的策略上,最大程度地发挥语言运用能力。在授完SportsDay之后,可以给学生设计一道写作题:假设你的学校刚开完运动会,请根据提示,用英语给你的笔友tom写一封回信,介绍学校运动会情况。教师给学生提供运动会视频,图片及目标词汇:popular,excitement,decorated,takepartin,cheer等,通过课文的理解和学习,学生存储了大量的词、句,并能适时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通过写作巩固了目标词汇,实现了语言的最终输出和运

3.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词汇是阅读理解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阅读课词汇教学需要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明确词汇教学目标,坚持以阅读材料为载体,以语境为依托,使词汇学习和运用渗透于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样的练习,大胆实践合适的词汇教学方法,促使阅读与词汇处理有机结合,两者相得益彰。

[1]肖佳怡.中职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J].教师,2012(28).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篇10

一、英语阅读课导入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中的导入要求教师能迅速地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进入新的教学情境,激发并加深学生听课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一堂课要获得成功,必须从导入开始。目前,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多采用整体阅读教学法,即阅读教学的开展包括“读前活动”、“阅读活动”和“读后活动”。“读前活动”为阅读的导入阶段。英语阅读课的导入阶段也是同样道理,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教师要通过导入,运用各种活动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从而在阅读时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大量的研究表明,阅读者的背景知识会影响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激活阅读者的背景知识会大大提高阅读理解与阅读技巧。

二、对阅读课导入内容的思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娴熟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课件,尤其是在教学的导入阶段,激发学生的愉快情感、兴趣和求知欲。不仅导入的形式绚烂多彩,导入的方法也不计奇数,如趣味性表现法、提问法、介绍背景法、卡通导入法等。上导入课的课堂也往往是场面最热闹的,被视为是最能展现师生语言技能的场合,也常常被教师用来做教学公开课或展示课。

但是,在热闹的背后,导入的内容是否真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动机?是否激活并提供了学生必要的阅读背景知识?是否为进一步阅读解决了理解上的语言障碍?要有效地设计导入内容,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效率,就必须认真思考研究这些问题。

neilJ.anderson把导入阶段的“背景知识”定义为“读者为理解文本内容而调动起来的所有相关经历:生活经历、教育经历,以及相关知识:文章的组织结构、母语应用知识、第二语言的应用知识及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为了实现通过导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一目标,我认为阅读课导入内容应该包括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语篇篇章结构三个方面。

1.语言知识的导入

在外语阅读中,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之间的重要关系不言而喻。如williams(1986)认为,语言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alderson(1984)认为,成功运用阅读技巧和方法必须具有最低限度的语言能力。所以,语言知识是阅读课导入阶段的必备内容。在设计导入内容时,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预测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能会对其理解造成障碍的词汇或表达,进而在导入时帮助学生扫清障碍。当然,导入阶段的语言知识并不是解释所有的生词,而仅仅是针对可能会影响阅读理解的词汇。

2.背景知识的导入

文章的意义不仅存在于文字表面上,读者的背景知识也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这里的“背景知识”包括读者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知识和文章背景内容。在设计导入内容时,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活动来激活学生为了读懂文章所需要的背景知识。

3.语篇篇章结构的导入

研究表明,读者对语篇篇章结构相关知识的了解也会影响阅读理解。Carrel和Connor在1991年进行了一项针对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阅读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文章结构的相关背景知识会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单句的理解能力较强,对文章整体理解能力较弱,可见让学生了解英语语篇基本结构,包括语篇组织模式和语篇思维模式,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要加强语篇分析的内容,培养语篇意识,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总体结构来理解课文,突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重视语篇承接语、句子交际功能的标识词以及代词的指代和照应等。

三、在设计导入内容时,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阅读课的导入部分不宜占用过长的课堂时间。毕竟导入环节只是阅读前的热身活动,是为阅读文章作准备,占用时间过长,会导致学生难以把握教学重点,降低阅读课效率。

第二,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二者是可以有机结合的。

第三,在设计导入部分的背景知识时,要认识到其原则是使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并非对文章内容一无所知。每个人对他所读的文章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了解,如果他们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需要帮助他们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信息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背景知识也可能妨碍阅读理解。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必须纠正他们错误的背景信息。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