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运培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4:33

铁路货运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铁路货运改革;物流;人才培养

2013年6月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推动铁路货运全面走向市场,从而实现货运物流一体化。随着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不断的融合、适应与发展,铁路物流人才对于构建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提高铁路运输质量、构建铁路运输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与之匹配的铁路物流人才的缺乏却制约着铁路物流的迅猛发展。

1基于铁路货运改革的铁路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一)铁路货运改革的内容

铁路货运改革的重要目标是铁路货物运输要从以大宗货物为主的货物运输向全方位物流承运转变;铁路运输组织要由传统的内部生产型向市场营销型转变。

此次铁路货运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改革货运受理方式―简化受理,实现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化。二是改革运输组织方式―随到随办,敞开受理。三是规范收费。明确货运收费的项目、标准和条件,实行“一口报价、一张货票核收”。四是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

(二)人才需求的变化

铁路总公司通过实施货运组织改革,一方面希望改变“重生产、轻经营,重安全、轻营销”的传统思维,所以这就需要具有经营和营销理念的高级人才,需要融合电子商务、铁路运输管理知识、现代营销理念、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念的综合性人才。所以铁路物流管理人才,包括铁路物流战略规划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运营管理人才就会为铁路物流企业所热捧。另一方面,货运改革的目标是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新形势下铁路物流资源不断整合,铁路运输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迫切需要大量的铁路物流作业操作人才。因此,铁路货运改革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需要既掌握市场“行情”又精于物流“专业”的人才。

2铁路货运企业物流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物流人才发展规划不足

铁路货运改革虽然是从2013年开始,但是时至今日,多数铁路货运单位仍未建立符合物流市场发展需要的物流人才发展规划,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前瞻性不足,以致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缺乏科学的计划统筹,企业人才断层严重。

(二)用人机制缺乏灵活性

处于转型期的铁路货运组织根据项目的不断拓展需要各类专业性较强的人才,甚至需要引进专业的技术团队。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僵硬的人事制度,限制了铁路企业大量引进物流人才的可能性。目前人才引进的渠道和方式较单一,只局限在铁路系统内部调配人员或由上级部门统一招聘大学毕业生,这类人员实践性和实用性不强,培养周期较长,成为企业转型期发展的一大阻力。

(三)物流人才总量不足,专业人才偏少

物流人才数量不能满足货运组织的需求,严重供需不足。并且多数员工是从铁路系统内其他岗位转行过来,并没有从事现代物流行业的相关工作经验。而对于近三年内接收的物流专业的年轻员工,缺少实战经验,缺乏系统的能力锻炼。况且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年轻员工尚未培养成熟,暂时还不能为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提供高层次的服务。

(四)复合型物流人才缺乏

现有铁路运输人才普遍过于专注铁路运输而导致思维定式,知识面狭窄、视野不足,创新突破困难。而具有产业链管理、物流服务营销、信息化等现代物流综合管理知识或能力的人才缺乏。

3铁路货运改革下物流人才队伍的培养措施

(一)制定铁路局物流人才发展规划

根据铁路货运组织的物流发展规划,从战略的高度上,诊断企业现有物流人力资源状况,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并考虑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状况来分析和估计,对企业的岗位编制、人员合理配置、招聘、选拔和员工教育培训等内容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只有对铁路物流各层级人才进行科学规划,才能使以后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做到有的放矢。

(二)拓宽渠道,大力引进各类物流人才

1.加大物流类毕业生招聘计划,建立后备人才库。

目前各铁路企业物流类毕业生招聘总量偏低,根据中国铁路人才网各铁路局的2015年毕业生招聘计划统计,各铁路局物流毕业生

招聘数量一般不超过招聘毕业生总量的3%。在当前物流人才引进手段有限,内部培养为主的情况下,只有加大物流类应届毕业生招聘规模,才能充实物流人才储备队伍,逐步改变人才总量不足的现状,方便以后企业选拔表现优秀、具有发展前途的优秀毕业生。

2.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物流人才的合作

一方面加强在高职院校开设涵盖铁路和物流两个方向技能的专业,为铁路培养实践性、应用性强的铁路物流专业操作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在高校培养铁路物流管理人才,例如铁路局可以选拔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保送研究生进行定向培养,学校根据铁路企业的需要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并在企业设立实践导师,学生每学期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利用“理论+实践”的方式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此种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同时也能通过不断地实践来检验理论。

3.通过社会招聘,引进高层次复合型物流人才

现代物流企业最需要的高级物流人才是那种既懂得用战略眼光规划企业发展,又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同时还具备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工作经历的人。这种高级物流人才能够从铁路内部培养产生的较少,但对铁路货运企业的转型却至关重要。企业可以从行业协会或者专业的猎头公司等渠道入手,有方向的寻找高级专业人才,使聘用的人才能够与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相吻合。

(三)多措并举,对物流人才进行培训

1.对铁路物流人才进行培训需求调研

铁路企业不仅要对物流发展政策、方向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要深入国内外市场、了解先进的物流发展情况,再结合铁路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对铁路物流企业需要的人才分层分类,确定各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形成需求分析报告,全面掌握培训需求,结合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客观不足对员工进行培训。

2.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

铁路企业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满足物流人才的培训需求。一是普及宣讲,可以在开设集中脱产培训班的基础上,集中组织师资进行大范围的市场营销观念、物流知识普及宣讲活动。二是因材施教,建立与物流人才发展规划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针对各层级人才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教育。三是现学现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教学,让新员工进行实践演练,从而强化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四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组织员工去物流管理比较先进的企业观摩交流,学习先进物流企业的经验做法。

3.借助外援,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聘请相关高校优秀教师、物流行业协会专家或知名物流企业管理层担任企业物流培训讲师、特邀嘉宾,定期组织开展讲座、学术交流、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并有条件的选派相关人员参加各地物流大会活动,开拓现有物流人才视野,更新其专业知识,提高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杰.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中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4):66-67.

铁路货运培训总结篇2

铁路车务段规章制度接轨整合工作汇报材料

我们车务段××××年以来,一直加强与并入新的铁路局以后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接轨整合工作。××××年度已基本完成接轨,进一步开展了各项货运管理规章制度的规范、细化工作,并多次进行业务培训,组织货运职工对规章制度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货运部门整体业务素质。

一、××××年规章制度建设工作情况

×、制定下发《关于规范全段客货运规章、台帐及报表的通知》(车务段客货[××××]×××号),对全段货运各岗位的规章配置进行规范,对现行规章的文号、版本进行了明确,对各站岗位规章不足部分进行了补充,要求各站指定专人负责规章的修改、保管工作,同时制定考核制度,对未按规定配置、修改规章的车站将进行考核,进一步加强了我段货运规章的规范化管理。

×、根据部、局有关规章制度,结合车务段实际,制定本段《货运检查管理办法》、《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办法》、《货车篷布管理细则》、《货检“对规达标”考核办法》、《货运装载加固安全检查管理办法》、《超重超限货物运输作业管理措施》等多项管理措施,为各项规章落实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实施办法,使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得到进一步落实。

×、对新颁布的《铁路货运检查管理规则》、《铁路货物装载加固管理规则》、《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及其相关附件积极组织定购,按规定配发到相关岗位,其中将《检规》配置到全体货检人员、《加规》配置到全体货运人员人手×册,便于各货运站组织货运人员对新规章进行学习。

×、积极组织货运职工参加路局组织的新规章、新业务知识学习,先后派员参加路局《铁路货运检查管理规则》、《铁路货物装载加固管理规则》宣贯会、《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提速知识《加规》培训等各种规章培训××批××人次,同时在新《加规》后,我段在××月××日——××月××日分×批×××人次对全段货运人员进行了全员脱产培训,使各项新规章、新制度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宣传、贯彻和执行。

×、较好的完成了路局指派的电子规章校对任务,并受到路局表扬。

二、存在的不足

个别车站对下发的各期规章修改文电修改不及时,有漏项现象,应加强集中对规力度,确保规章的正确、完整性

三、××××年的工作计划

×、继续做好新规章的宣传、贯彻、实施,以及各项规章的修改、维护工作。

×、对现行的各项货运管理文电进行整理汇总,编印车务段货运管理文电汇编,进一步规范规章文电的管理工作。

×、加大检查力度,督促各货运站对《货细》及时修改、完善到位。

×、积极组织货运人员参加路局及本段组织的各项规章学习培训,使货运人员对规章能够做到学通会用,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四、几点建议

铁路货运培训总结篇3

一、广西沿海铁路公司的Swot分析

1、广西沿海铁路公司的优势(Strength)

(1)地理优势:广西沿海铁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四线连三港(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是我国西南乃至西北地区物资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进入大西南物资的主要入口,区位优势独特。广西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大港口年货物进出口总量的70%都经过铁路运输进行疏运,近三来广西沿海铁路年货物运输总量均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的态势。

(2)政策优势:第一,广西区政府税收方面,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享受减免自治区40%部分税款的优惠,属铁路运输企业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从而大大降低了广西沿海铁路公司的实际税赋,有更多的留存收益用于铁路的建设发展。第二,铁路建设用地方面,为了进一步严格和规范广西铁路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广西人民政府印发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政府各部门在铁路建设征用地方面的职责,确保广西铁路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第三,运价定价调整方面,根据自治区物价局《关于调整广西沿海铁路货物运输价格的通知》(桂价格〔2009〕489号文)的规定,以国铁现行运价为中准价,允许在批准的中准运价率基础上,根据运输市场的需求情况上下浮动8%,赋予广西沿海铁路公司更大的自主经营权,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营销策略,为广西沿海铁路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2、广西沿海铁路公司的劣势(weakness)

(1)运营成本偏高:广西沿海铁路位于全国铁路网的末梢,属尽头铁路,比通过铁路成本一般高约50%。公司货物到发不均衡,长距离空车走行,单机走行率高,平均运程短,运输收益率低。由于建设出资主体不同,沿海铁路与国家铁路相比,融资成本和利息支出均高于国家铁路。广西沿海铁路管内主要铁路是修建于70年代的战备线,线路等级低,加上所处区间的桥、隧、涵较多,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维护成本和灾害损失偏高。上述因素均决定了广西沿海铁路运营成本高于国内其他合资铁路,给公司的扩大再生产增加了较大困难。

(2)高速铁路人才紧缺,技术力量薄弱:根据铁路建设发展规划,广西境内南钦、钦防、钦北三条高速铁路已经开工建设,计划到2012年底开通运行。高速铁路一般是指运行速度达200公里/小时以上的铁路,是由适合于高速运行的基础设施、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完善且科学的安全保障系统和运输组织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由于高速铁路的技术要求比普通铁路更高,职工队伍素质要求也更高,公司现有的劳动用工已不能适应运输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企业缺少具备运输组织、技术水准、装备养护等方面高铁知识的各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力量跟不上高铁快速发展的需要。

(3)广西港口货物装卸能力制约铁路疏运能力:广西沿海各港口的货物装卸能力不足,特别是重车密集到港时,各港区的装卸机械、劳力、堆场、库容不足等,造成铁路车辆严重积压,周转缓慢。此外,港区靠岸、出境货物通关效率不高,停船(海上漂流)时间过长,一方面增加了货主轮船租金成本,另一方面使生产厂家原材料断炊,或使商家失去市场机会而造成损失,从而造成货源流失。

3、广西沿海铁路公司的机会(opportunity)

当前,广西沿海铁路建设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央决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全力推进铁路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把广西建设成为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的战略目标为广西沿海铁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广西的沿海铁路网络将由“边陲末梢”变成“国际枢纽”。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形成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的全面启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成为辐射西南、华南、东南、东南亚物流集散基地,根据规划,广西三大港口到2020年要实现货物吞吐量3亿吨,将极大推动广西沿海铁路货物运输量的增长。

4、广西沿海铁路公司所受的威胁(threat)

(1)临近物流通道的竞争威胁(主要是湛江港):西南地区货物主要通过广西、湛江等口岸进出口,广西沿海和湛江是西南地区首选的进出口通道,广西沿海、湛江港口货物集疏运均以铁路运输为主。湛江港在港口泊位数量、级别、港口基础设施、仓库存储、装卸机械、专用码头等硬件设施上均优于广西三大港口。湛江港2010年实现货物吞吐量1.36亿吨,超过广西三大港口总的货物吞吐量。目前,广西沿海港口均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物流加快发展的需要。由于广西沿海铁路属地方铁路,运价高于国家铁路,加上铁道部将地方铁路的车皮纳入统一调度,削弱了广西沿海铁路自,造成车辆运力紧张,许多希望从广西沿海进出的货物不得已另择他港,货主通常选择往物流成本较低的湛江分流。上述港口作业能力不足、高运价、车辆调度限制三大因素制约了广西沿海铁路货物的进一步发展。

(2)运输货源品种单一集中的威胁:广西沿海铁路运输的货物主要有煤、石油、金属矿、钢铁、木材、化工原料等。公司主打货源是金属矿,约占年度总运量的50%。从外部来看,金属矿的需求极易受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内部来看,也容易受车源不足、运费相对较高、装车去向受限的影响。一旦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发生打压金属矿需求的不利因素,加上公司内部自身运输条件的限制,将造成运量急剧下降,运输收入减少,对整个公司的现金流、扩大再生产、银行信用等级等将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二、广西沿海铁路公司的发展策略

1、协调广西出海大通道各方关系,提高整体竞争力

建议广西区政府建立强有力的广西西南出海大通道协调机构,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改善相关的运输网络,实施路海港一体化,加强路港联合,协力揽货,尽快实施集装箱在铁路的无缝连接,提高运作效率,缩短运输周期。规范报关及其他港口服务行业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通关环境。监督铁路、港口、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明码标价,并逐步形成相互监督合作、一票到底、一次收费的共赢利益共同体,增强广西西南出海大通道的整体竞争力。

2、积极改善运输结构,吸引和稳住优质货源

要紧紧抓住钦州港口岸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及钦州保税港区的全面开港运营的契机,积极与港区内的中石油炼油厂、国投钦州燃煤电厂、金桂林浆纸厂等大客户商谈相关的原油、煤炭、木材等货源的接卸和配送服务与铁路运输的对接,加大除金属矿外的其他货源的比重,减少公司对金属矿货源运输的依赖性,消除和防范市场风险。积极实施大客户战略,公司80%的运量来源于20%的大客户,稳住大客户,就是稳住大货源。服务好大客户,建立大客户档案,随时掌握大客户的运输动态,尽量解决大客户在运输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优质服务稳住大客户和大宗货源。

3、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输网络

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运输能力,需要“内涵”挖潜扩能与“外延”铁路建设并驾齐驱。在挖潜扩能方面,近年来,广西沿海铁路投入巨资对原有线路进行扩能改造,通过能力得到大大提升,但在调车编组站、货场设施设备扩能改造等方面明显滞后,成为制约广西沿海铁路运能扩张的瓶颈。在运输网络方面,加快修建规划中的合河铁路(广西合浦至广东河唇),使北部湾经济区和粤西经济区连为一体,贯通和完善广西沿海铁路网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西南出海大通道,使广西沿海铁路成为东部和西南部物资集散的“大动脉”。所以广西沿海铁路公司应把工作重心放在解决制约运能提升的内部挖潜扩能与外延铁路建设中来,统筹兼顾,合理规划,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有利的硬件条件。

4、加快高铁人才培训和储备工作,夯实公司发展基石

为了适应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人才需求,缓解公司用工短缺,必须制定高铁技术人才培训计划,加快人才培训和储备工作。采取现场跟班学习、邀请厂家现场培训、组织人员到国铁高铁考察学习等形式,分期分批对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培训效果,确保高铁主要行车工种和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工作的稳步推进。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留住高铁建设发展的专业人才,夯实公司发展基石。

5、加强上市筹融资平台建设,促进公司可持续性发展

从行业环境来看,首先,公司上市融资属于国家鼓励和支持的政策范围,符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五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干线、铁路支线、铁路轮渡以及站场设施的建设,探索建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支持铁路企业加快股改上市”的政策。其次,公司上市融资符合铁道部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铁道部管理体制改革之一就是要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运用铁路优质存量资产改制上市,以存量换增量,实现资本市场融资的新突破。此外,公司上市在区域经济中具有战略意义。大秦铁路公司依托环渤海经济区成为铁路龙头企业,广深铁路公司依托珠三角经济区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广西沿海铁路公司占据北部湾经济区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理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推进公司上市具有深远意义,既有利于缓解公司建设负债压力,改善公司资本及负债结构,又有助于提升公司品牌价值和管理品质;既有利于拓展公司生存空间和经营环境,又有利于促进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因此,从广西沿海铁路公司的实际出发,加快推进公司上市既是公司的现实需要,也是公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铁路货运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铁路;货运;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货运营销

首先,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其次,意味着企业管理焦点的变化,即不是将物质资源而是将客户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分析客户需求,积累和共享客户知识,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品和服务,发展和管理客户关系,创造和培育忠诚客户,最终获得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2]。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有很多可借鉴的方法和理念,结合铁路特点探索建立适用中国铁路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铁路货运的可持续发展。

1铁路货运客户关系管理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铁路货运运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随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货运部门的整体服务观念发生了积极变化。一方面,对货运客户的潜在价值和贡献度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各级货运部门对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也都有迫切的要求,部分铁路局在这方面正进行着尝试和探索。2004年以前,铁路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但铁路货运营销部门会定期组织管内重点煤矿、钢厂、港口、粮食、化工、电力等行业企业,以座谈会的形式,与各行业企业对接货源、分析市场走势,主动掌握客户动态,提前制定应对措施,积极营销和满足客户需求。每年年底组织走访管内规模企业开展货源调查,为下一年的运量增量做好计划,提前制订货源组织方案,甚至是针对货源流向的变化,提前提出线路、场站的改造方案及建议。但是,这一阶段总体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基本采取人工统计和汇总的方式。2004年,铁路实行大客户战略,在铁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下,将有限运力向年运量在100万t以上或运输付费1亿元以上的大客户倾斜,对大客户的年运量、月计划、日装车、运费结算、运输服务等实行统一管理,为大客户提供手续简便、计划优先、运力倾斜的优质服务[3]。为了配合大客户战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提出建设大客户系统,从客户管理、客户运输需求及运输过程管理、客户营销管理3个方面进行了规划、开发和建设。在业务层面和技术层面同时对大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初步构成了CRm体系建设的业务模型和系统框架的雏形[4]。新建设的大客户系统为铁路实施货运电子商务和客户管理提供了大量技术基础和业务积累。2012年以来,铁路货运部门大力推行货运电子商务,通过12306网站和电话设立对外货运服务平台,受理客户的投诉、咨询、求助等,建立客户服务的工作制度。同时针对货运需求受理方式的变化,优化了业务办理流程。要求铁路局货运营销部门利用客户注册信息建立电子客户档案,研究建立客户分析管理机制,制定差异化的运输服务策略,稳定优质客户,发展潜在客户,逐步实施有效的货运客户关系管理[5-6]。2013年6月15日,铁路开始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从业务办理、货运服务、货运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对外服务要明确服务的质量标准和作业标准,对内管理要建立业绩和质量考核机制,落实客户需求兑现考核[7]。此外,铁路通过配合业务规则的变化,不断优化货运电子商务系统,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电子商务技术,从多个方面实施方便客户的举措。目前,铁路相关企业已经在摸索建立货运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制度,通过在客户服务中引入新举措,努力尝试建设适应铁路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制定了《广铁集团货运大客户服务管理办法》,其中不仅明确了集团大客户的范围定义,还对大客户服务内容进行说明,如优先保障运力,要求全局相关部门加大运输服务保障力度。同时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还提出了集团大客户Vip服务,面向大客户企业的高层领导发放可享受管内客运站优先进站、检票上车,免费享受商务休息候车服务的Vip卡[8]。济南铁路局根据客户的诚信度、贡献度、淡季运量占比等指标,分为核心客户、重点客户、一般客户,并提供差异化的服务[9]。

2铁路货运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铁路总公司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后,在机构设置、业务办理要求、计费规则等方面都推出新的举措,特别是成立专职营销和服务部门,为铁路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和人员的保障。但是,铁路客户关系管理在基层客户服务意识、客服人员队伍素质、体制机制及信息化整体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还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客户关系管理。(1)基层客户服务意识有待提高。铁路系统长期按照政企合一的方式管理,虽然从2013年起实行政企分开,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但几十年以来的“铁老大”意识形成自上而下贯穿在工作人员思想里,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同时铁路运输环节涉及车务、机务、电务等多个部门,铁路内部对非货运系统工作人员的营销和服务意识宣传力度不够,工作人员对服务客户的认识不到位。此外,铁路既有的分配机制没有改变,缺乏相应的考核激励办法,职工主动参与营销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积极性不高。(2)客服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升。①基层货运系统职工整体素质不高。通过现场走访与调研,了解到目前全路有相当一部分车站货运系统职工平均年龄大于50岁,这些职工具有较强的货运技能,但信息化能力有限,为铁路提高货运系统信息化水平带来难度。②全路开展货运营销和客服培训的次数有限。一年一次的全路营销和客服人员培训班,难以快速提高全路货运职工的整体水平。③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人员较少。每年新入职的职工,大多是运输专业毕业生,市场营销和管理专业的人才队伍相对匮乏。(3)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后,部分铁路局建立了专职货运营销机构,但在部门设置、机构职能、人员配备方面与现代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客户关系管理机制和体制还有一定的差距。①缺乏对客户需求的延伸服务。目前的客户关系管理,主要限于客户服务及客户运输需求管理。客户服务主要包括需求受理、投诉建议处理、兑现分析、客户回访等被动服务,客户运输需求管理包括从品类、去向、运量等传统运输服务。铁路营销及客服人员尚未做到服务链条的延伸,无法实现全面掌握客户的生产、经营、销售等信息。②未建立垂直管理的客户关系管理体制。虽然各铁路局建立了铁路局、站段两级营销机构,但两级机构间的关系是业务指导,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和营销激励考核机制,同时受铁路企业分配制度的约束,难以实行客服人员的专项激励考核,将客户作为资产进行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的理念难以落到实处。(4)信息化整体水平有待加强。既有货运电子商务系统和铁路内部生产系统无法实现对运输市场客户的全面、系统分析,尚未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①系统功能有待健全。铁路货运部门目前缺乏有效的客户决策分析系统,现有的统计分析功能主要是分析经铁路运输的客户运量情况,但受信息采集渠道和手段的限制,无法获取非铁路运输客户的货运信息,难以实现对铁路潜在客户的管理和分析。②既有客户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由于既有货运系统缺乏对客户信息的统一管理和使用,既有系统间客户维度的信息缺乏对照和关联关系,原始生产数据标准不统一,造成系统间数据无法实现互补和共享,影响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③铁路基层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货运办理车站的信息保障能力有限,车站网络通道带宽不高,生产高峰时段,网速缓慢影响现场业务办理速度,同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货运部门新开发联机系统的意愿,难以为客户提供优良的业务办理体验。

3电子商务背景下铁路发展客户关系管理分析

现阶段下,做好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铁路货运客户关系管理,应重点解决人才队伍培养、管理机制、信息系统建设等3个方面的问题。(1)培养专业客服队伍。从全面负责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看,专职客服人员能够更好地提供从营销策划到物流供应,再到客户服务的全过程综合服务,配合客户做好运输市场分析、物流方案规划及运营实务培训等。随着货运组织改革的深入推进,应进一步加强营销团队建设,配齐专职负责客户关系管理的客服人员,并制订长期、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计划,对现代营销理念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培训需特别加强,形成能够及时掌握客户信息、准确分析客户需求、迅速制定符合客户运输方案的高素质专业营销队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方面,应该增加引进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并将这些毕业生优先补充到货运中心、站段一级单位,以便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专业优势。对于运输专业的毕业生,应优先补充到货运量大的车站,缓解基层货运职工年龄偏大的问题。(2)建立完善配套的管理机制。①梳理各铁路局营销机构的职责。明确营销机构开展市场监测工作和客户代表负责制,由客户代表对辖区内生产制造加工企业及商贸物流企业建立客户台账,开展定期走访和营销活动,并针对企业开展的相关营销活动及产生的效果进行记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相关信息入库,便于对潜在客户及客户需求进行掌握,实现客户的细化分析。同时,赋予客户代表更多运输政策运用权力,便于更加灵活积极地响应市场需求。②建立健全营销考核机制。根据营销人员的职能变化,加大对营销人员的考核力度,同时增加年、月度需求兑现考核,将“后厂”的运输服务质量纳入客户服务质量考核体系,引导铁路企业向服务客户型转变。③建立客户分级管理制度。根据运量、收入、兑现率、铁路运量占比、所属行业等条件,对客户进行分级,同时制定分级服务标准,对不同级别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让高价值客户获得优越感,吸引中低价值客户增加铁路运量。特别是对于总量小,但铁路运量占比高的企业,给予更高一级的客户关怀服务,体现对中小企业的关注与支持。(3)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按照铁路总公司信息化总体部署要求积极开展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中国铁路总公司已正式《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和《铁路大数据应用实施方案》,规划中提出利用95306网站建设客户关系管理功能模块,实施方案中提到要细化客户分析、开展货运客户分级评价,建立完善的重点行业监测体系,做好货运营销辅助决策等具体描述。中国铁路总公司在系统规划层面已经充分考虑到借助对外服务网站和大数据应用技术,开展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的具体应用。在日常具体的工作中,系统建设应依据这2个文件的指导精神,在充分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与货运业务主管部门紧密配合,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①充分利用货运电子商务系统。通过对货运客户运输需求的分品类、去向、行业、区域等维度进行挖掘分析,形成客户需求趋势及所在区域、所属行业的运输需求趋势,针对异常波动向客服代表发出预警,同时根据行业指数、运输指数及宏观经济走势,实现对企业货运需求的预测。②实现对既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统一管理。对既有客户,从铁路运量及其他运输方式运量入手,实现对客户的流失预警;对潜在客户,通过对客户产销量、运输形式、行业、增长率等不同指标进行货运市场细分,实现重点货主的发现与提升;通过对既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挖掘梳理,实现对复杂营销形势进行直观分析,对货运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实现符合运输行业特点的客户关系管理。③深度整合内部货运生产系统。将客户信息与货物、车辆信息相关联,既不影响生产组织,又能实现对客户所有货物的全程动态追踪,有效提升客户服务体验。④加强基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货运办理站,应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车站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可综合利用既有专网资源,同时应提高车站货运作业点的网络覆盖率,以提高货运作业信息的采集效率和质量。

4结束语

铁路货运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铁路货运改革现代物流

中图分类号:D92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09-02

一、概述

长期以来,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肩负着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运输任务,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社会运输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煤炭、石油、钢材、粮食、棉花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大幅减少,而家电、家居、生活日用品等小白零散货物运输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为适应市场发展变化趋势,铁路总公司于2013年6月对铁路实施了“敞开受理、实货装车、一口报价、门到门服务”的重大改革举措,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坐商思想,主动出击,开展营销,争取货源,努力赢取运输市场份额;在逐步发展完善的基础上,2014年9月,又相继推出零散和批量货物快运、集装化货运组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提升运输效率与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改革以来,铁路不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方便、快捷、廉价的物流支撑,同时实现了增量增收,取得了双赢效果。2015年4月,总公司又作出了全面深化货运改革,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重大决策。

二、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任务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支撑,通过发展全品类物流、提供全流程服务、开展全方位经营、实行全过程管理,实现运输仓储、加工、信息服务等业务融合发展,强化铁路安全便捷、低成本、全天候、绿色环保的优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现代物流发展道路。

三、铁路实行货运改革以来先后采取的措施

1)对于客户的发货需求,全面实施敞开受理,直接办理;

2)对于核收运费,全面实施“一口价”服务;

3)开展“门到门”运输服务;

4)构建全路零散货物快运网络,大力发展行包快运业务,努力拓展白货市场;

5)开行批量货物快运直达班列,打造个性化产品;

6)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7)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8)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四、目前铁路货运改革中所存在的不足

实践证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铁路实行货运改革、努力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决策方针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不仅实现了增量增收,同时赢得了客户好评与社会肯定,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但是,要想彻底实现铁路现代物流建设,铁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深化货运改革与完善体制。

4.1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相对于社会物流企业,铁路物流在服务态度、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长期以来,铁路以满足客户站到站运输为主,对于“门到站,站到门”运输的接取送达能力较弱,不能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零散快运货物运到时限长,货物理赔不及时,极大地影响了客户开发;物流服务标准不健全,服务理念缺乏创新,无法为客户提供全面一体化服务。

4.2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铁路进行货运改革以后,货运部门从运输系统中分离出来,形成路局货运营销中心、货运中心和物流中心、货运营业部组成的三级网络体系。目前,在运输部门与货运部门、货运部门内部各级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对客户的运输需求不能形成快速反应能力,进而影响到运输效率,降低铁路物流在市场的竞争力。

4.3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既有的货运人员普遍存在知识层次低、年龄结构偏高、专业水平欠缺等问题,使得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缺乏专业物流知识与营销经验,对客户提出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反应能力不高,揽货能力不足;管理层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经验,对于物流市场难以准确把握,影响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与执行。

4.4缺乏市场化定价机制

多年来,铁路货运价格与公路、航空、海运相比一直偏低,而过低的、脱离市场的价格并不利于铁路建设和运营的要求,更不利于社会资本的进入。2015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关于放开部分铁路运输产品价格的通知》,宣布放开四项具备竞争条件的铁路运输价格,即铁路散货货运价格、铁路包裹运输价格,以及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建铁路货运价格、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建铁路客运专线旅客票价,全部由铁路运输企业自主定价。这对铁路发展来说是一次契机,同时启动价格改革、完善铁路运价机制,亦是铁路发展现代物流、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目前,铁路一直努力落实“一口价”收费政策,对于市场化定价机制有待建立,导致有些铁路单位为了争取货源,存在不顾现实条件和市场规则大幅度降价的问题,没有做到增量必须增收、增收必须增利。

五、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5.1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服务是铁路的本质属性。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其核心任务就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从传统铁路货运拓展为物流全过程服务,所以说,服务是铁路运输之本,企业生存之魂,服务覆盖面的大小,质量的好坏,决定着铁路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关乎着铁路货运改革的成败。

5.1.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决定态度,做为铁路干部职工,要破除计划经济时代“等靠要”的坐商思想,增强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效益意识,树立走向市场、向市场要效益的忧患意识,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在服务客户过程中,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办客户之所需,在货物受理、信息查询、接送取达、货物理赔、投诉处理等关键环节上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认可,提高市场竞争力。

5.1.2健全服务质量考核体系

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作业标准,规范服务用语,明确岗位职责与服务范畴;建立以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第三方评价及内部检查为核心的物流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物流服务全流程监督;建立奖惩机制,实行联挂考核,将争先创优和营销业绩与职工工资收入挂钩,充分调动职工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创优服务、增量增收。

5.1.3创新服务理念

除了传统的仓储、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外,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向上游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游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贷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过渡的标志就是能够为企业提供与物流相关的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这一发展趋势既是企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必然选择,又是物流企业进一步拓展业务、提高利润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铁路在抓好既有物流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物流企业的管理经验、经营方式,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综合物流活动中相关环节的整合处理能力,真正实现现代物流建设“一体化”服务需求,推进铁路现代物流建设。

5.1.4加强门到门运输,拓展服务方式

要优化物流调度职能,将站到站运输调度拓展到门到门全过程集中统一调度和监控,对运输生产和两端物流服务实施分类组织、全过程管理。以物流中心为主导,统筹各货运中心汽车运输资源,联合中铁快运和社会运输资源,逐站确定接送取达办理方案;加快仓储、配送设施建设,联合开展物流外包业务,减少货运中间环节,努力实现方便快捷、集约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5.1.5提升运输效率

完善货物受理、装卸、运输等各环节作业标准,努力压缩货物运到时限,研究制定市场化运到时限管理策略,争取做到运到时限服从于市场需求,根据客户的运到时限需求制定差异化、个性化运输组织方案,实施不同运到时限不同价格政策,在解决好运输“快”和“准”问题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多种物流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5.2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在电商产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市场要求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和下游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配送间隔越来越短,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商领域的竞争拼的就是物流环节的快速反应能力。铁路各部门只有上下齐心,形成合力,相互协调,努力压缩物流系统各环节作业时间标准,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才能在物流市场上抢占先机。

5.2.1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

首先,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各货运中心负责深入厂矿企业、港口,对货主开展“前店”营销,发挥多种手段,积极争取货源;以95306网站为依托,大力发展网站、电话、微信、手机app等互联网线上受理业务,积极拓展线下受理覆盖面,确保所有受理渠道畅通;完善市场调查办法和需求调查机制,建立大数据技术分析模型,掌握物流市场情况,科学制定市场开发战略和营销策略,完善营销体系和营销手段。各货运营业部负责现场业务受理、营销和宣传工作,依照岗位作业标准,打造铁路品牌服务;各车务站段运输系统负责做好“后厂”运输服务保障工作,集中精力保安全、提效率,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压缩运到时限。

其次,要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完善管理办法,努力消除结合部问题,形成“营销围着客户转、运输围着营销干、企业围着效益转”的良好局面。

5.2.2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

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经营原则,健全完善物流管理体系,将物流服务和运输纳入“一体化”管理,建议成立综合物流运输管理部门,根据物流市场变化,制定铁路物流发展方向;协调运输部门和货运部门工作,协调各局之间的运输组织工作。建立“一体化”经营管理机制,实现物流服务业务与其他经营业务的高度融合,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客户为目标、以互助共保为支撑的物流服务链条,确保全路一张网,合力打造铁路现代物流建设。

5.3打造专业物流职工队伍

5.3.1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管理模式、服务行为等方面有全新的改变,采取多种方式,分层次搞好物流业务、货运营销等培训工作,根据岗位作业特点和作业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将现场作业规章制度条文化、具体化,使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根据现代物流发展实际需求,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聘请专业讲师,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提供物流经验交流平台,发挥模范作用,全面提升物流队伍整体业务素质。

5.3.2引进专业人才

破格提拔业务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干部职工,面向社会招聘、引进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对迫切需要推进的工作,借智借脑,加快推进。

5.4加快实行市场化定价机制

要按照“紧贴市场、覆盖成本”的原则,完善与市场紧密对接的计价收费模式,实行完全市场化的一口价。建立货运市场价格调查数据库,动态掌握公路、水运等其他运输价格及变化趋势,根据不同线路、区域等综合因素,精细化测算运输成本,为科学市场定价提供基础。通过不断优化铁路运价方案,促使铁路运价更加公开透明、贴近市场,从而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铁路市场竞争力。

铁路货运培训总结篇6

1 货运教学现状分析

1.1 不利于学员操作技能的形成。具体说来,理论课内容太抽象,实践中的具体内容及操作无法在课堂中展示。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使学员感到空洞乏味,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1.2 不利于教学资源的配置。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1.3 不能满足运输单位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从近几年的培训情况看,很多学员到单位后只能从事简单的工作,对扩大货物装载加固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仍然无法胜任。

1.4 不适合学员的认知特点。一般人们的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而目前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多于实践操作,逻辑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脑多于动手,这种反差使很多学员产生厌学情绪,认为在职教培训中学不到东西。

2 “二维一体”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二维一体”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作培训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说就是将教室与工作间合二为一,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组合成教学模块,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教师的教和学员的学有机结合,边教边做、边学边做,学员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员同时掌握了操作过程。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大大提高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使学习理论知识、训练技能二者相辅相成,完美统一。

近年来,笔者在《铁路货运组织》教学中,对“二维一体”教学模式进行了潜心研究和认真实践。根据学员特点、课程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促使学员与生产现场“零距离”接触,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作技能培训的相互融合。在教学中以学员为本,努力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了在课堂上无法讲解生产现场技术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学生更易接受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如何构建“二维一体”教学模式

3.1 “二维一体”教学模式要求专业课程模块化、教材项目任务化。着力构建以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彻底打破职工培训中传统的“学科化”、“系统化”的教学框架。按照一体化要求,将理论教学内容嵌入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之中,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编写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方案。教学设计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体,同时根据运输单位的具体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员的个性发展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和创新整合,将各个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实践训练任务。

如在一般条件货运组织教学时,首先以货物包装的精细化程度为载体确定四个体现知识和能力且呈递进关系的教学项目:散装货物运输组织、裸装货物运输组织、包装货物运输组织、集装货物运输组织,然后又对每一项目确定了具体任务,如散装货物中磷矿石、煤炭的运输;裸装货物中原木、钢板的运输;包装货物中袋装玉米、箱装电器的运输;集装货物中通用、专用集装箱运输等等。在实际工作任务驱动下,使工作内容转化为学习内容,学员要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由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在该教学模式下,学员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解决,有的可以通过学员间相互交流、讨论解决,有的则需要教师在校内实训室通过现场案例解析指导。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员学会了独立处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计划、受理、保管、装卸、费用核收、交付等工作,具备了在一般条件下货物发送、途中、到达作业的组织能力。

3.2 “二维一体”教学模式要求教学手段多媒体化。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形象直观地将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用动画演示出来,充分调动学员的视觉器官,提高注意力,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如在货物装载加固教学时,由于学员没有实践经验,缺乏感性认识,在理解上存在很大困难,而采用现场实习的方法又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系统地接触到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可将作业现场“搬到”课堂,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让学员身临其境,把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可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训练实操的同时又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这样老师教得不累,学员学得也轻松。

3.3 “二维一体”教学模式要求教室与车间合一、学校与运输单位合一。教室即车间,车间即教室。它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

如在货物发送作业教学时,在一体化实训室内,利用实物和仿真模具,通过角色扮演,达到模拟现场作业过程和方法的目的。在教学中首先布置具体任务(散装货物磷矿石的运输),然后讲解托运和受理的概念、运单填写的要求、运单检查的要求及运单签证的方法,最后将学员分成两人一组,一位是“托运人”,另一位是“承运人”,进行角色扮演,完成任务中指定货物品名的发送作业。实训室配有货物运单、货票样张,受理戳、承运日期戳。通过这样的教学演练,学员不仅掌握了托运、受理、承运的概念,同时也了解了现场作业的过程和方法。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学演练也在进一步延伸与拓展。例如分角色扮演不同工种,引导学员进入工作角色,熟悉货物运输的基本作业流程和工种间的配合,最终适应铁路货运员、货运计划员、货运调度员、货运值班员等工作岗位。

3.4 “二维一体”教学模式要求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由一位专业课教师同时担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

学校应采取多种途径打造双师型队伍:一是充分挖掘教师自身潜力,唤醒他们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二是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职业师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三是利用假期安排专业教师到现场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3.5 “二维一体”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健全一套符合运输单位用人要求的评价体系。教育质量考评体系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它的优劣对教育教学的质量起决定作用。铁路职业培训就是为运输生产服务的,并以运输生产的实际需要为己任,所以“二维一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须以运输单位用人标准为导向,切实做好现场调研,确定评价要素,量化评价指标,形成评价体系。在这样的评价体系指导下,才能真正做到运输单位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如在《铁路货运组织》教学中,根据课程目标设定评定目标,制定课程考核方案。将教学质量评价分为项目完成过程评价和项目完成结果评价,且以过程评价为主,强化过程考核。学员最终成绩应由各项目技能训练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核成绩综合评定。

4 “二维一体”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铁路货运培训总结篇7

首先,铁路铁路市场化改革还刚刚开始,其长期实行的体制、机制以及由此产生的旧的观念,还对铁路货运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各路局,基层站段还远未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缺乏投身市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铁路进行货运改革的今天,仍然发生将货主拒之门外的事例。其次,铁路职工市场观念不强,竞争意识淡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投身之中的热情与创造性。长期的“大锅饭”,使铁路职工即使面临严峻形势,也习惯于“等”“靠”“要”,而不是主动地在市场中去赢取竞争,获取效益。第三、铁路的产品和服务还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铁路刚刚开始进行货运体制改革。要适应市场需求,从过去运输需求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货运的运输组织方式、运输产品、服务质量都需要很大转变。

2、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提高市场竞争力

铁路货运存在的问题,根本上是市场的问题。而市场的问题,就要用市场的方式解决。面对严峻的形势,铁路货物运输,要面向市场,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所谓市场营销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以整体性的经营手段,来适应和影响需求,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企业重视、加强和搞好市场营销工作,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必然的选择。商场如战场,谁的市场营销做得更好,谁就占有了竞争的主导权。铁路企业在当前面临严峻局面的情况下,市场营销就更显重要。著名学者德鲁克精辟指出:“现代企业的基本职能只有二个:一个是创新,另一个就是营销”。对铁路货运而言,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有利于铁路货运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经营理念,从满足客户需要出发,为市场提供优质合适的货运产品。积极开展市场营销,还可增强铁路货运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铁路货运通过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创新货运产品来吸引顾客,提高运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货运收入,使企业效益得到提高。积极开展市场营销,要求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去参入市场竞争。这些将极大的提高铁路货运的营销素质,改善经营水平,提升管理水平,促进货运工作的发展。

3、铁路货运市场营销对策

3.1铁路市场营销的关键是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撤销铁道部,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是铁路政企分开的重要一步。但在铁路企业内部,现在仍是统一调度指挥、收支两条线。铁路必须加快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加快企业内部公司化改革,确立各路局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从而推进铁路走向市场的步伐。在市场营销方面,要加快建立营销机制、营销网络;建立营销激励机制,制订营销战略,施行营销策略等,促使铁路货运市场更好开展营销工作。

3.2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的基础是企业职工牢固树立以货主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美著名管理学家派特说:“企业经营的成功不是取决于生产者,而是取决于顾客。”对于铁路货运来说,其收入来自货物运输,而货物运输的提供者就是货主。铁路职工要努力破除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铁老大”意识,树立客户就是“衣食父母”的观念,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陋习,真正把客户放在第一的地位,把货主的需要作为市场营销的起点,把满足货主需要作为市场营销的最终目标,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这样铁路才能以良好的形象来吸引顾客,提高货物运输量,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3铁路市场营销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研究并确定货运产品的目标消费群,扩大市场占有率

对目标消费群的研究并确定,就是对市场的发现与开掘。中国铁路具有完备的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物质条件。铁路营运总里程达9.8万公里,点多、线长、面广,具有最广泛的客户群;铁路拥有大量的站场、仓库,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送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日渐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及网络可以为货运营销提供信息服务。此外,铁路在管理资源和品牌信誉上也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运输市场上,铁路可以同其它运输方式进行全面的竞争:首先,铁路具有运量大、运价低、全天候、长距离的运输特点,在大宗货物运输中,占有很大优势。关系国计民生的煤、油、粮、钢、矿石等,大多通过铁路运输。铁路要通过热情服务货主,提高运输效率,实行价格优惠等,继续保持铁路在大宗货物运输中的领先地位。其次,集装箱运输由于其包装固定,安全性好,适合对轻质、高附加值货物进行多式联运,易于实现“门到门”运输等优点,是目前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运输形式。而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虽然近年发展较快,如2010年,开行集装箱班列10173列,同比增长18.3%,发送箱完成884556tFC,同比增长27.1%,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其运量仅占铁路货运总量的2%左右,远远低于全球铁路集装箱运量占铁路货运量20%—40%的水平。同美国、法国、英国占比分别达到49%、40%、30%相比差距更大。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有很大发展空间。

目前,全国共有609个集装箱办理站;有大量的集装箱专用平车和集装箱保有量;开行了多样化的集装箱班列;只要铁路重视集装箱运输,解决集装箱专用车技术性能差、数量不足,集装箱保有量不足,办理站设备老旧,运输时效性差等问题,就能较大幅度提高集装箱运输量,使铁路在家电、仪器、仪表、小型机械、玻璃陶瓷、医药、烟、酒、工艺品等日货市场上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中国的电商目前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542亿元,同比增长47.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全年有望突破7%。有人预计,今后几年,电商的市场交易额将超过50%。这场网络盛宴,给现代物流业带来巨大商机,铁路货运完全可以在其中占得一席之地。铁路的高速路网有超过一万公里的营运里程;大量的站场、仓库可以为网购货物提供仓储、运输、配送等服务,铁路企业应该理顺内部机制,提供适合消费者需要的运输产品,规范运输组织,争取在快运快递、行包等运输市场中获得较大效益。最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鲜活易腐产品的市场运输量稳定增长。铁路企业长期从事鲜活易腐产品的运输,今后要以满足货主需要为出发点,提高运输设备的质量,增加运输设备的数量,在装卸、运输、送达等各个环节,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提高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努力使鲜活易腐产品成为铁路货运的重要部分。

3.4铁路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是积极进行策略营销

首先,要进行品牌建设。当今的时代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如果没有品牌竞争优势,企业就难以发展。而品牌是过硬产品的金字招牌,品牌只有通过产品等要素才能体现出来。铁路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就是根据市场需要,满足市场需求,提供符合市场要求的优质产品。现在铁路开行的“五定列车”,“朝发夕至”货运快车。集装箱班列,高铁的“当日达”或“次晨达”城际快递等,都因面向市场,面向客户,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个成功的品牌具有强大的力量,会强烈吸引消费者,对企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中国高铁,因其高技术含量,安全,快捷,舒适,价格合理,而被市场所认可,其品牌效应越来越显现。铁路企业要让货运班列客车化,让大宗货物运输“超长重载”,让“白货”运输快捷、安全、准时,以此来建设一批高铁这样的品牌,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加强市场的竞争力。其次,是市场化定价。

对于铁路企业来说,货物运输的价格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定价过低,会影响盈利,造成亏损;过高,会减少客户,造成货运量的下降。铁路企业过去实行的国家统一定价,显然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不能反映市场的真实状况,必须改革。铁路企业的运输价格要根据运输成本、应获取的利润以及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情况、货主的要求等市场因素定价,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赢得竞争。为了提高货物运量,增加货运收入,扩大货运市场份额,充分利用货物运输能力,在货运定价上,还可实行一些特殊的优惠价格。对大宗货物的钢铁、木材等货物运输,可给予一定的价格折扣,以此鼓励货主与铁路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稳定铁路货源及货运市场份额。在运输淡季时,给予运输货物一定的价格折扣,这既有利于刺激货主的运输需求,也有利于运输企业均衡组织运输作业。对空车回程方向的货物运输给予一定价格回扣,则有利于增加收入,提高运输设备利用率;其次,对与其它运输方式竞争激烈的货物运输,给予一定价格折扣,则能争取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

3.5铁路的市场营销的可靠保证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人是营销工作最重要的因素。营销战略需要人制订,营销策略需要人施行,运输需要人去组织,客户需要人去沟通。因此,铁路的市场营销,离不开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知识丰富的营销人员队伍。铁路营销人员,工作努力,爱岗敬业,有着长期的货运经验,具有良好的营销基础。但是,由于铁路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其生产方式是内部生产型。因此,很多营销人员对于市场营销的理念难以短时间树立,对于市场营销的知识掌握得不够丰富,对于市场营销的实践还有待加强。凡此种种,都会严重影响铁路货运的市场营销工作。因此,对铁路货运营销人员的培训、锻炼,就十分必要了。观念决定行为,要通过培训,使营销人员牢固树立为顾客服务的思想,真正把市场观念牢牢扎根。营销工作需要丰富的知识,多项能力。要通过培训,提高营销人员的文化修养,提高他们的组织思辨能力、公关能力、货运业务能力等。要不断的总结营销工作的经验教训,从营销岗位上培养一批营销管理人员和营销骨干,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想干、肯干、会干,不断推动货运营销工作的发展。

4、总结

铁路货运培训总结篇8

一、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尚未脱离学科体系的窠臼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在教学计划中表现为:课程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在这些课程中,前三样课程课时比例约为80%,该教学计划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不得低于40%。

(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仍未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开设了实训课程,却因为缺少足够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时间,而无法达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条件,使得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无法衔接。

(三)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还不够合理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仅有少数教师有在铁路一线工作过的经历。而且由于规章、设备、技术的更新,理论知识与现场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会存在现场岗位工作知识无法及时告知学生

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铁路从业人员,由于工作时间与学校上课时间相冲突,从而无法来学校兼职。还有些铁路单位,限制本单位职工去学校兼职上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于有很强实践能力和一线生产经验的兼职教师的引进。

目前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占“双师型”教师比例仍不合理。

(四)教材质量不高,偏理论轻实践

当前高职教材的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近几年出版了些适合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的教材,但新出版的教材多数仍未跳出偏理论轻实践的怪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仍有

定难度。虽然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也有部分教师自编或合编教材,但连年的扩招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教材,很少有时间深入企业,深入生产线,其编写的教材也就很难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老路。

(五)实践教学条件还不完善

随着铁路高速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完全适应高速铁路高技能运营人才的需要,需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实践实训设备不足,大多数的实践实训都是在校内的实训基地完成的,到校外的实训基地,一般也以客运顶岗实习为主,对于其它的几门专业核心课实践机会较少。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铁路行车所涉及的岗位,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几乎无法到铁路现场进行顶岗实践。

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铁道交通运营专业所涉及的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工种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各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需求特点,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推行“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满足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各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所谓“循岗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遵照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按岗位能力需求实施教学并依次递进,以满足各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如下表所示: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 基本工作过程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实践专家、骨干教师、专业建设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按照以下步骤开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确定专业定位:专业建设团队对铁路运输企业进行调研,以工作岗位为主线,了解企业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情况,确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定位。

分析工作任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把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形成专家小组认可、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业根据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工作任务的共性,总结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领域: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提炼,将其转化为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织等核心学习领域,并详细描述每个学习领域的内容。

构建课程体系:根据认知规律和各岗位工作过程规律,针对本专业课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与企业合作,将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并按照分阶段、分学时设计每个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

2 改革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模块的教学进程。课程模块化是以课程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功能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课程编排和课程实施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和能力要求,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由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顾问委员会牵头,通过集中讨论,对本专业的任职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完成职业能力的归纳总结,按职业能力归纳总结内容开发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其课程模块包括基础理论模块、专门化模块、行业技能模块、素质模块。课程模块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规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推进。

3 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的开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后,还没有相应的教材与之相配套,因此,就有必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的开发。高职教材开发通过分析铁道运输行业、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与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按照行动导向,开发独具特色的高职教材。

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应加大实习、实训教材的开发力度。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开发建设专门的实训课程教材;二是在主干课程的教材建设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

在教材开发中,应增加“双师素质型”编者的比例,另一方面应采取邀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审稿的措施,更好的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技术性。在确定‘双师’型编者时,要特别挑选有定教学经验、懂得教学规律、文字功底深厚的编写者。

(三)加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

每年需选派本专业教师到铁路运输现场实践锻炼不少于2个月,熟练掌握铁路行车、铁路货运、铁路客运领域各工种的作业程序、作业组织方法、高速铁路先进的运输组织方法和新设备的操作

方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应参加国内外教学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双师型”的教学骨干。

从铁路局、站段选聘些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工作,以达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并且从铁路运输一线引进高级技师充实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专任实训教师队伍,使学生校内实训技能与铁路现场需要技能更趋致。

兼职教师、引进的技师和学校原有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带动学校原有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对列车调度指挥实训室、接发列车实训室、技术站工作组织实训室、票务工作实训室、车站客运服务实训室、货运实训室的投入,尽可能构建真实或仿真的岗位情境。在该情境下,学生能够进行岗位实际训练或仿真训练,有效地学习现场作业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以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

此外,规范地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也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选择若干个在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方面有代表性、有适当规模、生产技术先进、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铁路有关站段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如武昌车站,汉阳车站,武汉车站等。可以使学生到服务、管理第一线中去,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与真实环境下,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群)、解决生产实践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构建科学有效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铁路货运培训总结篇9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深入推进,我国铁路作为国民经济运输主要通道,同时作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亚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发挥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铁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诸多知名大型企业如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已经在世界各地积极参与并开展各种普速或高速铁路项目的工程投标、施工建设等,在工程项目商务洽谈和组织工程实施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为铁路“走出去”项目建设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不仅仅是签订并完成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铁路技术装备、运营组织管理系统同时应走出国门,有效带动中国铁路整个产业链“走出去”,保证合作国铁路项目的安全、稳定、有效运营。截至2014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1万km,其中高速铁路里程达1.6万km,已经成为世界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速度最高、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我国在铁路运行管理过程中建立了高速铁路运营调度指挥体系,构建了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全路指挥中心,以铁路局为地区调度中心,以车站为执行中心的调度指挥系统。我国铁路线路地质条件复杂、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差异巨大,特别是在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方面,在运行控制、安全监测、调度指挥、运输组织、设备维护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于合作建设铁路的国家,如果只注重完成建设项目,而忽视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则难以发挥铁路项目应有的作用,甚至会导致项目在安全和效益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很多与我国合作建设铁路的国家,不仅不具备工程建设的人员和技术,同样缺乏铁路运营管理的整套技术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迫切需要在工程建设交付后,由我国帮助其制订各类运输管理办法,并在一定时期内输送相关专业人员负责运营组织和维护管理,对当地人员进行各工种的培训。因此,中国铁路“走出去”需要从初期的承揽工程、设备供货向设计引领、技术带动、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输出转变,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带动铁路各相关产业持续不断走出国门。

2运营管理类型的确定

中国铁路运营管理“走出去”不是简单照搬国内模式,而是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以及不同的合作模式,结合我国铁路运营管理的经验,进行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以确保铁路安全运营,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1]。

2.1运营管理模式类型

2.1.1epC+o&m模式epC(engineer-procure-Construct),其含义是对一个工程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即交钥匙工程总承包;o&m(operation&maintenance)即运营维护[2]。在合作国业主采用epC模式完成铁路项目后,考虑到其国内缺乏相应的铁路运营管理人员和经验,通常需要由合作国铁路公司与中国铁路总公司或所属运营企业洽谈并签署单独的运营合同,采用委托承包运营方式,将客货运组织、调度指挥等委托中方进行,当地国铁路公司负责项目经营,包括客货运营、营销服务等。epC+o&m模式如图1所示。2.1.2ppp模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伙伴式合作关系。目前大部分不发达国家不具备自主建设和运营铁路项目的能力,政府与私人企业(包括外国企业)筹建项目公司并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私人企业承担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和维护管理[3-4]。例如,中(国)老(挝)铁路合作项目在铁路建成后可以采取自主运营,通过成立单独的运营公司全面负责铁路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和经营活动,或采取委托运营管理的方式。ppp模式如图2所示。

2.2运营管理模式选择

以上2种基本模式的核心是将铁路合作项目的经营管理与日常运输组织、调度指挥、设备设施维修等分开,中方受托运输企业只负责专业技术较强的、与运输相关的业务,而项目全部经营责任则由项目所有权公司负责。根据以上基本模式,可以结合不同的投资方式或投资主体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在一些国家,还可以对既有铁路的合作项目进行升级改造,以充分发挥铁路所在国现有铁路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通过适当培训,以及联合办公等方式,采用联合运营方式进行铁路运营管理。2.2.1受托承包运营有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需要引进先进的铁路技术和运营模式组建本国的基础铁路网络,因此,可以采用受托承包运营方式进行运营管理。如正在推进的中老铁路合作项目,老挝国内除目前仅有的一条3.5km米轨铁路,基本没有从事现代铁路运营管理的基础和专业技术人员,因而在铁路项目建成投产后几十年内,将由中老铁路公司完全委托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运输企业实施运输管理。2.2.2协议联合运营某些经济实力较为发达的国家,铁路发展水平也较高,并且有较明确的近期及中长期规划,通过引进国外铁路技术和管理,与当地国铁路人员共同管理和运营铁路。因此,可以采用协议联合运营的方式进行运营管理[5]。例如,泰国有100多年的铁路运营历史,但由于是米轨铁路,在工程完工以后,可以考虑由中泰双方共同组建准轨铁路公司,泰方团队负责铁路营销,中方负责运营和运输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施工单位负责固定设施设备维修;移动设备供货商负责机车、车辆和动车组的维修。中泰双方协作共管,实现日常运营管理和设施设备维修维护管理。

3运营管理模式实施对策

3.1运营管理方案提前介入

优秀的建设施工方案依赖于完备的运营管理方案,因而运营管理方案应提前介入,与建设施工方案同步优化,防止发生投资浪费或项目建成不适应运营的情况。同时应在铁路建设施工开始就考虑运营时期的维修模式,可以采用专业维修“业务外包”的方式由项目运营公司与施工企业、机车车辆制造企业及通信信号企业签订运营期的维修合同,促使合作项目在建设供货期开始就关注质量,把住运营质量的源头[6]。

3.2铁路系统成熟技术系统输出

应坚持输出我国铁路运营成熟的和高质量的线路设施、轨道结构、桥涵设计、牵引供电设备、通信信号系统、调度指挥方式、列车运行安全保障技术、综合维修管理技术、防灾应急体系等,实现铁路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营管理,特别是高速铁路的系统集成、列控装置和安全检测方面应做到万无一失[7]。

3.3运营管理实施本土化

就一个项目而言,待项目运营一个时期后,应逐步实现“本土化”。因此,在铁路建设期间,通过招收当地施工工人和技术人员逐步参与到线路施工、设备安装、调试验交、运行维护等工作当中,选拔优秀的施工人员进入运营维修和运营管理队伍,并组织铁路管理人员到中国培训学习,回国后参加跟岗培训、实操考核等,全面培养当地铁路专业技术队伍,吸收优秀人才成为铁路运营的管理者[8]。在工程交付运营后,一般前5年委托中国技术人员负责全部运营工作,并同时对当地国人员进行专业培训;5年后由中方技术骨干带领当地人员参与运营与设备维护,运营10年后可移交当地国人员管理,保证平稳过渡,实现当地技术人员主导全线运营。培训内容体系框架指包括通用培训和基础专业培训的入职培训、包括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岗位培训,以及技能拓展培训等其他培训。

3.4规章制度规范建设

应着眼项目“本土化”和长久运行,帮助合作国建立铁路运营的系列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等。对于基本没有现代铁路运营管理经验的国家,可以依托中国铁路成熟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结合当地国法律制度、人文特点和管理习惯,制订适合铁路项目运营的系列规章制度和技术规程;对于已经有相应铁路运营管理经验的国家,可以借鉴中国铁路的管理经验,帮助其完善现有制度或规章;对新建高速铁路的国家,应注意系统移植中国高速铁路的成套管理经验,打牢运营管理基础。

4结束语

铁路货运培训总结篇10

关键词:铁路运输;效率因素;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运输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对促进铁路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我国目前货物运输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货运市场发展迅速给铁路运输带来巨大的压力,铁路运输量的提升势在必行,现代化的铁路运输管理模式和现代物流管理的进一步提升,是实现货运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铁路运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关键。有必要对铁路运输管理手段和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制约铁路运输效率的因素

铁路运输管理的效率从一定程度上主要取决于铁路的运输效率。铁路企业的运输效率与运输服务和物流管理手段有关,当然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以及降低运输成本,提升服务水平,都可以提高铁路企业的运输效率。同时还受运输品种、铁路交通状况、自然环境、交通线路设备是否受到干扰,以及铁路运输技术能力等因素有关。如在货运效率问题上,缩短货车在车站的装车时间,压缩货车周转时间就可以大大提高铁路货运的运输效率。主要表现在:

1货车停时的时间长

一是装货物的作业时间较长。列车到达装货作业区后,装车时间一般会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如路况是否畅通良好,是否有其他列车占道;大风、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都会导致不能及时装车而耽误货车在货运站的停车时间;装车设备是否良好也是非常重要的,装车设备故障频发,直接影响装车作业的时间,甚至不能装车。此外装车人员与货物管理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工作态度的好坏,是否相互扯皮等都影响装车作业进程,是制约装车装车时间的关键因素。

二是空车到达技检作业时间的长。火车进站后需要经过列检――货检――防溜――摘列尾――核对车号等项工作,以及入库登记手续等。处理不好这些每一个作业的工作环节都会影响火车的停时问题。相反,快速处理,高效运转每一个环节都会减少货车停时的时间,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三是重车技检和待发时间较长。列车装完车驶入发车线后,还要摘调机――挂本务――列检――货检――挂列尾等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重车技检和待发时间。期间货运列车待发时间的长短受列车运行模式的制约,如发车计划、区间会车,该列车组织发车要等待上一列车到达后再可以发车。2管理层面的工作有待完善与提高

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影响铁路运输效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大背景下,铁路运输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铁路局及其所属部门管理机制不完善,各级员工的职责不明确;二是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积极,工作效率低下;三是铁路运输管理人员调动频繁,思想观念不稳固,工作不扎实;四是个别员工业务素质不高,亟待提高。

3信息技术管理手段的运用有待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模式在铁路运输管理过程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是现代物流综合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方面对全面提高管理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铁路运输管理模式中,电算化的管理方式非常局限于小区域,限制了物流数据的相互运用,导致虽然提高了小区域的管理效益,使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体系中的作用非常局限。属于分散型的管理,物流数据综合整合,共享利用还需要统一协调和沟通。

二、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的措施

1加强铁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铁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是提高铁路运输管理效率的重中之重,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要强化铁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一是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意识。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制。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倡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三是增强管理意识,优化组合,挑选素质高、能力强的精兵强将充实到管理队伍中,科学配备工作人员,提高团队作业的工作效率。四是加大运输知识专业的培训力度,大幅度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

2加强装车站货运人员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作业水平

缩短装货物的作业时间,首先要车站货运人员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及时了解影响列车装车时间的因素,提前做好装车前的协调沟通工作,防止相互扯皮现象的出现;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经验,根据路况现状拟定可行的装车计划,保证路况畅通;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遇有恶劣天气采取必要措施防雨雪;对装车设备的检测检查要定期与平时相结合,坚决杜绝装车设备发生不该发生的故障,同时避免在装车过程出现的超载、偏载等现象。

3优化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

优化作业流程就是要科学编制调车作业办法,优化调整调车作业时间,合理安排接发列车线路,采取措施克服作业中的困难,如减少空车车次,排除影响列车接发的因素,提高列车到达和出发技检作业的效率。同时要加强业务学习,定期组织专业知识点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演练活动,努力提高员工的作业效率,确保作业的安全性。

4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管理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服务意识的提升。为此,要积极构建服务管理平台,在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上来真的,抓实的。一是抓好铁路企业的文化建设,用先进的理念引导职工,用先进的文化活动教育职工,用先进的典型事例感染职工。二是在铁路运输全系统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培养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把真正懂业务、水平和技能高的人才吸收到管理层面来,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力争打造一支规范化、专业化、高素质的队伍,为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玉捷.对压缩货车周转时间提高运输效率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