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温室效应状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4:34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篇1

关键词:热环境;热舒适;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X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建筑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场所,现代人类大约有80%的时间在建筑物中度过,人们渐渐认识到建筑内环境品质如声环境、室内光环境、热湿环境及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身心健康、舒适感及工作效率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1]。随着经济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已日益为人们所关心。改善室内环境,尤其是室内热湿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热环境的评价可根据三类不同的标准:1)生存标准:由于人的体温影响体内化学反应速度,尤其是酶系统最佳工作状态的维持,只允许体温在很窄的范围内波动,因此,机体内热调节系统的首要任务是使人在休息时能保持体温恒定在(37±0.15)℃左右,超过或低于标准体温2℃时,在短期内还可以忍受,但如持续时间太长时,就会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舒适性标准:人可生存、适应的热环境往往并不一定使人感到舒适,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热环境范围内,只有一较小的范围可定义为热舒适区域;3)工作效率标准:热环境会影响人的敏感、警觉、疲乏、专注和厌烦程度,通过上述作用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效率产生影响。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是热环境的舒适性[2]。

热舒适指标是表示人们对室内热环境满意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从2o世纪初,人们便开始对人体热舒适性和热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由于我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各个地区又缺乏实际的针对性的研究,降低了人们对夏季舒适性的要求。本论文通过对室内热环境舒适性研究状况的回顾,对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2.室内热环境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状况

人体热舒适在aSHRae标准中,定义为人对热环境表示满意的意识状态。它通过研究人体对热环境的主观反映,得到人体热舒适的环境参数组合的最佳范围和允许范围以及实现这一条件的控制、调节方法。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环境参数主要有四个:空气温度、空气速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人自身参数两个:衣服热阻和劳动强度[3]。人们对热舒适性的认识和研究是不断发展的。在20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就已开始了对室内热环境的研究,目前人体热舒适问题已发展成为热工学、建筑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早期的热舒适评价标准只规定室内温、湿度,最多加上送风速度要求,例如,夏季温度26℃、相对湿度50%,冬季18℃、相对湿度40%,风速≤0.125m/s等。稍后,aSHRae(美国采暖空调制冷工程师学会)提出有效温度(et)概念,以综合考虑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由于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与人体的辐射热交换对热舒适性影响极大,在评价房间的热舒适性时,为了综合考虑辐射影响,又相继提出了等感有效温度、合成温度、房格尔热舒适方程、平均辐射温度(mRt)、作用温度(ot)、标准有效温度(Set)、主观温度等概念和指标,对人体热舒适性评价又提高了一步。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室内热环境评价与测量的新标准化方法iSo7730,采用pmV-ppD指标评价人体热舒适性[4]。目前用于室内热环境舒适性的预测评价主要指标见表1。

3.室内热环境舒适性的评价指标

3.1pmV-ppD指标

Fanger的预测平均投票值pmV(predictedmeanVote)和预测不满意百分数ppD(predictedpercentageofDissatisfied)指标是目前为止公认的最合理的评价方法,它是在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并以人体的热舒适方程和aSHRae七点标度为出发点,对mcnall等在Kansas州立大学所进行的实验得出的四种新陈代谢率情况下的热感觉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分析,提出的表征人体热舒适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指标。该指标综合考虑了环境因素和人的因素,包括人体活动情况(新陈代谢率),衣着情况(服装热阻),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六个因素[1],并从心理、生理学主观热感觉的等级为出发点,是迄今为止,考虑人体热舒适感诸多因素最全面的评价指标,但pmV-ppD评价指标只考虑稳态热环境,有一定的使用范围。pmV与ppD之间的定量关系为:

,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室内热环境评价与测量的新标准化方法iSo7730,并推荐可接受的热环境参数为-0.5

3.2卡他冷却能力

卡他温度计由一根长为40mm,直径为20mm的圆柱形大温包的酒精玻璃温度计组成。温度计杆上有38℃和35℃两条标线,使用时将温度计加热到酒精柱高于38℃这一刻度。然后将其挂于流动空气中,测量酒精柱从38℃下降到35℃所需的时间。根据这一时间和每一温度计所配有的校正系数,即可计算环境的“冷却能力”。它综合了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流速的影响,但未考虑湿度的影响[6]。

3.3有效温度

有效温度的定义为:“这是一个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任意指标。它在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他意味着在实际环境和饱和空气环境中衣着和环境情况均相等,且平均辐射温度等于空气温度。有效温度指标的建立是一项卓越的成就,使用了近50年,但曾一度认为有效温度在低温时过分强调了湿度的影响,而在高温是对湿度的影响强调不够。由于它存在一些缺陷,美国采暖制冷和空气调节工程师推荐使用新的有效温度et*代替。

3.4新有效温度et*

1971年盖奇(Gagge)等人引入了皮肤湿润度的概念从而得到了新有效温度et*提供了一个适用于穿标准服装和坐着工作的人的舒适指标。et*的定义是:通过对身着0.6clo服装静坐在0.15m/s的空气中的人的热舒适试验,采用相对湿度50%时的空气温度作为与其冷热感相同,则后者所处环境的空气干球温度就是前者的et*。该指标只适用于着装轻薄,活动量小,风速低的环境。

3.5标准有效温度Set*

在et*提出后不久,et*的主要内容又有了扩展,综合考虑了不同的活动水平和衣服热阻,产生了目前最通用的指标--标准有效温度Set*,并且称为合理的导出指标。标准有效温度应包含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以便确定某个人的热状态。其定义是:某个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中的温度,其相对湿度为50%,空气静止不动,在该环境中身着标准热阻服装的人若与他在实际环境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时,则必有相同的热损失,这个温度就是实际环境的Set*[7].

3.6热舒适指标pD(percentageofDissatisfied)[8]

pD被定义为由空气流动而造成的人体所不希望的局部冷却。由iSo7730所示的pD计算式为:

式中--当地空气平均风速,m/s;

--当地空气紊流强度,%。

当100%时,取=100%

3.7主观温度

主观温度的定义为:一个具有空气温度(ta)等于平均辐射温度(tr),相对空气流速(v)等于0.1m/s和相对湿度50%的均匀封闭空间的温度,该环境将产生与实际环境相同的温暖感。它要求有两种数据,即居住者需要什么样的温度、以及什么样的物理变量组合会产生这一温度。主观温度取决于主观温暖感,利用环境变量表示的主观公式无论何时均可由现有的温暖感数据加以确定,因此这是由经验得出的公式[5]。

4结合我国气候特征及国情举例说明热舒适评价指标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在我国虽然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着手热舒适性的理论研究,但人体热舒适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我国的地理特征复杂,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人们生活习惯多变。因此需要对各地区进行实际的针对性的研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人们的舒适感,选择最优的评价指标,以满足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例如: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生活或工作在非空调建筑中的舒适度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用pmV指标对我国北方地区非空调住宅建筑冬季、夏季的热舒适性进行分析发现,对pmV影响的六个因素中,空气相对湿度φ与空气流速v对pmV的影响不大,而且,如果在空调房间内这两个值一般为定值;而对pmV值影响比较大的两个因素为室内空气温度ta及服装热阻icl,其实人体的新陈代谢率m对pmV的影响也比较显著,但是在住宅建筑内,人们一般以休息为主,m为定值。对于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技术已比较成熟也得到普及,除一些供暖条件差或室内温度过高的住宅建筑内,室内的环境几乎全部满足人们的热舒适度要求;而夏季使用空调的家庭并不是很多,在非空调住宅建筑中很大一段温度范围内,人们都处于不舒适状态,从人们舒适角度来讲,建议普及家庭空调。

5结论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热舒适指标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所有指标均未反映出某些细节的但很重要的热物理参数的影响,这主要包括室内气温垂直变化程度、壁面热辐射均匀程度,气流的垂直和水平分布情况等[9]。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状况、能源状况不同,生活习惯等导致的心理期望值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全部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而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室内热环境热舒适理论。这就要求我国科技工作者结合我国人的生理参数及实际情况,在热环境领域尤其是在对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方面做较深入的研究,且在暖通空调设计时必须从人体的热舒适角度考虑其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曾光,田永铮,赵华,王.环境因素及综合因素对pmV指标的影响分析[J].建筑节能,2007年第3期(总第35卷第193期).

[2]纪秀玲,李国忠,戴自祝.室内热环境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及预测评价研究进展[J].卫生研究,2003年5月第32卷,第3期.

[3]杨仁忠,耿世彬,张华.室内空气环境的舒适与健康[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no.1/2002第85期第23卷.

[4]王子介.室内热舒适性的综合定量评价方法与应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3年第3卷第2期.

[5]周亚杰,吴昊.室内热舒适性与室内空气参数的关系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6]袁旭东,甘文霞,黄素逸.室内热舒适性的评价方法[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6月第23卷第2期.

[7]丁秀娟,胡钦华,李奎山,郑庆红.人体热舒适研究进展[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2月第14卷第1期.

[8]边浪,茅靳丰,刘建飞.关于热舒适型几个问题的探讨[J].专题研讨,no.5/2005第105期第6卷.

[9]吕旭凤,张好治.建筑室内微气候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J].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篇2

关键词:pLC温室大棚环境控制装置

一、引言

温室大棚是用于植物生长与农业生产的保护设施,利用温室大棚的气候效应与隔离效果进行农业生产,起到旱涝保收、空间隔绝、反季节调控等作用。因此,准确、及时地掌握温室大棚的环境数据,做到科学适时调控,成为温室大棚生产中提高产量、品质,抑制各种病害发生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我国温室大棚发展较晚,大多是在参考借鉴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自行开发的,在设备配套能力、环境调控技术、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作物栽培与管理等方面的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温室的技术特点,也无法实现温室生产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致使我国温室大棚种植面积虽然位居世界第一,但产品产量与质量并不理想。温室大棚环境控制装置主要用来对温室环境(气象环境和栽培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以蔬菜温室大棚为例,温室内监测项目包括室内气温、水温、土壤温度、相对空气湿度、保温状况、Co2浓度。室外监测项目包括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风向风速、相对湿度等。温室环境控制装置的应用给种植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决策水平,减轻了技术管理工作量,同时也为种植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pLC是一种新型的通用自动控制装置,它将传感器技术、继电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具有易于编程、可扩展性强、可靠性高等优点,适宜长期连续工作,非常适合智能温室大棚的控制要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荷兰、以色列、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在现代温室监控技术上起步比较早,都大力发展集约化的温室产业,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C02浓度、水、气、营养液等实现计算机调控。随着微型计算机日新月异的进步和价格大幅度下降,以及对温室控制要求的提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在欧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迈入网络化、智能化阶段。

近年来,我国温室控制技术发展迅速,以及有大量的商业化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实现对温室大棚内的光照度、温度、湿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进行检测和控制,并且已经逐步发展到智能化控制阶段,但由于价格等方面的原因,普及率并不高,所以开发价格低廉,且肯有较强实用性的智能温室大棚控制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三、智能温室大棚的环境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案

1.系统硬件结构

智能温室大棚的环境控制系统就是依据室内外装设的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等采集或观测的温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等环境参数信息。通过控制设备对温室大棚环境进行调节控制以达到栽培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大幅度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系统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2.系统控制方案

智能温室大棚的环境控制系统采用自动与手动互相切换控制两种方式来实现对温室的自动控制,提高设备运动的可靠性。在运行的时候可以通过按钮对这两种控制方式进行切换,用模拟传感器采集现场的温湿度、光照度、风速和风向等环境因子数据以及用行程、限位开关检测控制系统的开关状态,采集到的数据和状态送pLC相应的寄存器保存以备利用。

(1)自动控制模式。采用pLC通过传感器对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并对其设定上限值和下限值,当检测到某一值超过设定值,便发出信号自动对驱动设备进行启动和关闭,从而使温室大棚的环境参数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其运行成本较低,可大大节约劳动力,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2)手动控制模式。手动控制简单可靠,由继电器、接触器、按钮、限位开关等电气元器件组成。

根据广西南宁市的历史气象数据和气候特点,分析温室的控制对象及其影响因素。由传感器集的存储在pLC指定数据寄存器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和风向值以及根据生产经验设置的各参数的上下限,决定各输出机构的输出状态。由于各环境参数的耦合关系,某一环控设备的启闭会对多个环境因子产生影响针对这些情况,取以下相应的措施:①根据时间的不同(季节)、环境参数的重要性不同,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在冬季温室环境控制系统中,默认为温度控制优先的原则,在温度条件满足后,再来满足湿度条件。如温度过低、湿度过大的情况下,以加温为主导,只有当温度上升到一定值后,才能通风降湿,另一方面,温度提高本身可以使相对湿度降低。在夏季降温加湿的过程中,采用以湿度优先的原则。当湿度过小时,开启湿帘风机加湿装置。②温度、湿度用联合控制策略。③考虑意外情况的影响,如湿度低于湿度下限时,用报警输出的方式由人工操作湿帘设备。光照强度大于光强上限时,打开内外遮阳网。

四、系统的软件设计

1.软件的设计要求和主要功能

根据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列出以下几点:①防止接点误动作,利用自锁电路可防止接点误动作。②系统自诊断功能,pLC本身具有此项功能。③风机控制。温室内的风机,能同时启动与停止,当温室内的温度超出预定值时,受pLC的控制先是天窗自动打开,延时5秒后风机启动,再延时5秒后湿帘泵启动,从而温室的温度降低。④天窗控制,温室中设有4个天窗,天窗受电机控制,通过电机限位的设定来控制天窗的行程。⑤系统自动/手动控制,可利用一个开关量作为pLC的输入信号,实现控制程序的转换。⑥湿帘泵控制。⑦遮阳网控制。⑧可扩展性,在pLC中预留一定的存储空间和端口。

2.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中对风扇、天窗、侧窗、环流风机、遮阳幕和湿帘泵的控制是通过pLC发出开关指令,通过交流接触器控制相关机构的启停。由于pLC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把温室内的扰动快速反应出来,同时由于温室较大的传递滞后,执行机构动作频繁,从而影响使用寿命。为此,在程序中加有时间可调的延时模块,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延时,使控制效果达到最佳。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利用FpwinGR软件采用梯形图语言编写系统的程序,以温度控制为例。

3.系统的组态监控软件的设计

组态软件是可以从可编程控制器以及各种数据采集卡等设备中实时采集数据,然后发出控制命令并监控系统运行是否正常的一种软件包。本系统中的监控界面采用的是组态王kingview6.55,通过与pLC进行通信,用于远距离温室监控,温室环境数据的不间断连续收集、整理、统计、制图以及温室设备运行状态的在线记录。其主要功能如下:

(1)远程监视功能。它可以通过通讯线远程监视多座温室的当前状态,包括户外温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雨雪信号、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控制器温度、独立通风窗的位置和开关状态、内外遮阳帘的位置和开关状态以及风扇、湿帘、微雾、加热器、环流风扇、补光灯、水暖三通阀的状态和多种形式的报警监视。

(2)数据统计功能。它可以统计任意时刻的户外温度、光照强度、风速、室内温度、室内湿度、C02浓度等全月、全周、全日的和本时段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

(3)温室设备运行记录功能。它能在线记录各温室设备状态变化时的时间、当前状态和位置、当前目标温度、室内温度、目标湿度和室内湿度,并能打一印输出。

(4)远程设定功能,可以通过通讯线远程修改可编程控制器的全部设定参数。

(5)生成曲线图功能,它能以平面图或者立体图的方式同时绘制任意时刻的户外温度、光照强度、风速、目标温度、室内温度、目标湿度、室内湿度、Co2浓度等全年、全月、全周、全日的变化曲线并打印输出。

五、结论

温室大棚环境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研究选择了温度、湿度、太阳能总辐射和风速影响等对温室环境系统进行调控,实现了对温室温度、湿度、光照度、风速等参数实时采集、人机交互模块、执行机构控制模块,可实现曲线图或报表形式显示历史温室环境参数。各模块采用结构化设计,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稳定性。pLC工作性能稳定,能够长时间检测传感器信号并记录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传感器信号集频率,并将数据存入数据库中,能有效提高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小伟,史志中,钟志堂.国内温室环境在线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3,(04):1-7+18.

[2]刘永华.基于pLC与winCC组态软件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设计[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10):20-22.

[3]王鑫,崔忠林,刘建.基于StC12C5a16S2的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2,(20):24-26+29.

[4]狄敬国,李秀美.基于pLC、变频器和腿屏技术的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设计[J].农业装备技术,2012,(05):39-41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篇3

关键词:暖通空调节能;地源热泵;温湿度独立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6文献标识码:a

1.利用自然通风优化建筑热工设计

建筑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基本确定了建筑空调负荷大小。在空调负荷构成中,护结构传热损失占25%~50%,寒冷地区甚至高达70%。可见建筑护结构对于暖通空调系统能耗是至关重要的。

(1)建筑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应对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平面、外立面形式、各朝向的太阳辐射照度、自然通风迎风面角度等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在夏季最大限度地减少日照时间,并充分利用夏季主导风进行自然通风进行散热降温;在冬季多获得足够的日照热量,并尽量避免冬季主导风向。

(2)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设计应满足国家节能规范的要求,对于护结构应优先采用热阻大、传热系数小的材料,严格控制建筑的形体系数和窗墙比,尽量少采用玻璃幕墙或玻璃屋面。对于太阳辐射强度大、日照时间长的外窗,还应考虑增加内、外遮阳设施,有条件的还可以考虑在建筑物外墙及屋顶增加立体绿化植被等措施,尽可能提高建筑物的被动式节能特征,从建筑自身的构造来完善建筑节能措施。

2.因地制宜确定冷热源方案

暖通空调系统主要由冷(热)源主机、输送管道(包括水管、冷媒管和风管等)、末端设备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冷(热)源主机的能耗约占整个空调系统能耗50%,另外30%~40%是空调新风处理设备及末端设备所需能耗,水泵输送系统及控制系统能耗则占10%~20%。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冷热源是空调系统节能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常用的冷热源节能技术,主要有热泵技术(地下水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以及空气源热泵等),冷热电联供技术,太阳能集热器与吸收式空调主机联合的空调系统等。在选择空调冷热源时,应结合当地的气象资料,分析周边地理环境、地质状况,有无可直接利用的天然能源或可回收利用的人工废弃热源等,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制定冷热源方案。

3.合理选择室内设计参数

(1)合理的设定设计参数。室内设计参数是计算空调负荷的基本参数,主要有温度、湿度、洁净度以及新风量等,室内设计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空调负荷。据相关资料,夏季室内的空调温度每提高1℃,空调主机负荷可以减小7%~8%,能够节省5%~10%的能耗,因此,室内参数的选定应结合建筑实际使用情况,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夏季室内空调温度,降低冬季室内采暖温度。对于采用地板采暖或者吊顶辐射采暖的房间,冬季室内设计温度可以比规定降低1~2℃,夏季室内设计温度可提高1~2℃。

(2)精心设计空调系统。在布置风管、水管时应按“短、平”的原则,在安装空间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管径来减小流速,这样可以降低管路的阻力,从而减少风机压头和水泵扬程,最终达到降低设备能耗的目的。

(3)精细准确计算。数据是设备选型的依据,在计算空调负荷、进行管道水力计算时,过于粗略的计算或过于保守的估算都会导致设备主机容量、风机压头、水泵扬程过大等问题,从而增加工程造价,浪费能源,因此精确的计算是空调节能设计的基本保证。

4.新技术与新设备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空调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也不断涌现,在确定空调系统以及选择设备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空调系统运行状况、设备初投资、运行维护费用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合理可行时,应大胆创新,尝试运用新的空调节能技术,可以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4.1变流量调节技术

建筑空调负荷是时刻变化的。据统计,大多数空调制冷系统只有10%~20%的时间在满负荷状态下运行,其余大部分时间在部分负荷状态下运行。部分负荷状态下让设备满负荷运行必然造成能源的浪费。变流量技术是通过采用变频水泵、变频风机、变频压缩机以及可调节容量主机等设备,调节管路中冷(热)媒的流量来适应空调负荷变化,从而降低设备的能耗,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变制冷剂流量主机主要通过变频技术改变压缩机的转数和频率,直接调节制冷剂的流量,主要应用在分体空调及多联式空调中。该系统与定频式空调系统相比,能效比等级更高,更节能。

变水量空调系统是在空调水管路系统中的末端盘管上设置电动二通阀,根据室温控制器调节通过盘管的水流量,从而引起系统分配环路的流量及阻力变化,形成供回水干管之间的压力变化,并根据压力变化情况再调节水泵的转数、运行台数,最终达到调节水系统输送流量的目的,避免在低负荷状态下出现小温差、大流量的情况,减少水泵的能耗。

4.2蓄能、能量转移以及能量回收技术

蓄能技术是通过蓄能设备,在电力低谷时期开启机组进行蓄能,在用电高峰期机组停机,通过储能设备释放出来的冷(热)量来进行制冷或供暖,实现电力的“削峰填谷”,平衡电力供应。从单个空调系统来说,蓄能技术本身并不节能,但可以提高电网低谷时期的电力利用率,减轻电网高峰期的用电压力,提高电厂的发电效率,提高能源的合理利用效率。

在大型建筑中偶尔会出现部分区域需要供热而另一部分区域需要供冷的情况,如果分别设置不同的空调系统来分别供热和制冷势必增加投资和空调能耗。这种情况可以优先采用水环热泵的能量转移作用,把需要供冷区域的空调末端作为蒸发器吸收热量,经水环热泵系统循环输送至需要供热的区域进行放热,以实现建筑物内部的能量转移,避免了直接将热量或冷量排出室外,造成浪费,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能量回收通常包括空气(冷)热回收和冷却水的热回收。空气(冷)热回收分全热回收和部分热回收两种,全热回收比部分热回收的效率较高。常见的设备形式有转轮式、翅片式和热管式,大部分的热回收设备效率在60%~70%左右。冷却水的热回收是在制冷机冷凝器上串联一个热回收交换器来进行热量的回收,回收来的热量可用于制取生活用的热水,提高能源利用率。

4.3温湿度独立控制

传统的空气除湿过程是让空气通过冷却盘管表面冷凝除湿,经冷凝除湿后的空气温度要远低于送风温度,因此需要经过加热升温才能达到送风的温度,于是出现冷热抵消现象。图1是一次回风夏季处理过程,室外新风(w点)与室内回风(n点)混合至状态点m后,经过冷凝除湿至状态点L,再加热至送风状态点o,最后送入室内。图中的Δi为再热量,实际冷热抵消浪费掉的能量为Δi的两倍。

图1一次回风空气处理过程

图2温湿度空气处理过程

通过温湿度独立控制处理,即是将温度与湿度分开来单独调节可以解决上述冷热抵消的问题。如图2所示,室外新风(状态点w)经溶液除湿技术处理至状态点L后,再与室内回风(状态点n)混合至m点,然后通过干式风机盘管处理至送风o点,避免了空气再热,另外干式风机盘管所需要配备的高温冷水机组能达到更高的能效比,因此温湿度独立控制较传统空调具有更优越的节能效果。

4.4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由于环境气候是周期性变化的,所以建筑物的冷热量需求也随之变化。要保证空调系统的供冷、供热量与建筑物的冷热量需求尽量一致,如果采用人工的操作方式显然很难达到效果。但是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室内的空气温湿度、空调设备的供回水温度等参数,经系统运算处理成输出指令信号,进而调节变频水泵的流量、空调主机的容量输出,实现实时监控及控制的目的;在过渡季节,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采集室内外空气的焓值,根据焓差值大小调节室外的新风量,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外空气来调节室内温度,可以节省空调主机的运行时间,减少能耗。据统计,与无自动控制措施的空调系统相比,设有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空调系统一年可以节省20%~30%的空调能耗。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篇4

关键词温湿气候;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节能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51-042-02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所处室内环境的热湿状况、空气质量等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据统计,目前我国沿海较发达城市建筑中央空调的普及率接近80%。另一方面,中央空调的大规模使用使得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能源消耗也不断增长。据统计,整个建筑能耗的50%近乎来源于中央空调的能耗,对于一些大型建筑,如商场、综合大楼等,中央空调能耗所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更高。因此在创造舒适的室内中央空调空间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央空调能耗,节约电力能源消耗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气候状况差异较大,不同地区中央空调的设计参数、运行管理方式、系统选择等都可能有所不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属海洋温湿气候特征。以往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参数通常取自上海或杭州的室内外参数,由于设计参数失真,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过大,设计系统与实际需求脱节,系统设计不尽合理。因此,有必要根据舟山当地的自然气候状况,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运行及相关节能技术进行研究,实现整个系统的节能运行。

1舟山群岛地区海洋温湿气候特征

浙江东部的舟山群岛地区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性气候。整个群岛季风显著,冬暖夏凉,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左右,最热8月,平均气温25.8℃-28.0℃;最冷1月,平均气温5.2℃-5.9℃。常年降水量927mm-1620mm。大风大雾频繁。

2舟山群岛地区中央空调运行的基本状况

根据对舟山群岛地区17家大型公共场所中央空调系统的调研与检测,目前的中央空调系统运行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中央空调效果不理想,室内温度不能保证在设计温度值。由于设计不合理,一些中央空调系统出现夏季室内温度及相对湿度偏高,冬季室内温度偏低的现象。另外,由于舟山群岛地区的温湿气候特征,过渡季节的时间较长,在过渡季节,大多数的中央空调系统无法实现与气候变化的自适应,导致中央空调系统依旧按照极端(极热或极冷)条件下运行,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2)中央空调系统设备达不到最佳运行状态。由于建筑室内冷(热)负荷计算粗略、设备选择不适当等多种因素,使得中央空调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无法达到最佳设计运行要求。新风供给不足,室内送风温度和出口风速都不合适,造成室内人员舒适感不强。

3)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水平低。中央空调的电费或燃料费及日常维护保养费开支大,负荷估算过高,导致设备容量偏大,实际过程中不能满负荷运行,造成资产的闲置与浪费。

4)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污染严重。通风系统清洗成本较高,当地能进行此类清洗作业的企业很少,导致几乎很少有单位对自身的建筑中央空调系统进行清洗。2012年,舟山市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市内17家大型公共场所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仅六成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合格。

3舟山群岛地区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优化、运行管理与节能技术

前面所提及的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必须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加以解决,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3.1设计优化

1)合理选择室内外设计气象参数。设计参数选择是否合理,负荷计算正确与否,关系到中央空调系统的使用效果、运行经济性以及总的成本费用,成功的中央空调系统离不开合理的设计参数。据粗步测算,舟山地区夏季平均室外气温比上海、杭州等地同一时刻的气温要低2℃-3℃,个别情况下达到4℃-5℃。因此针对舟山地区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不能再如以往直接取周边城市(上海、杭州、宁波等)的空气室外参数作为室外设计参数。而应当整理出舟山当地长年(持续30年以上)的室外气象测量数据,以其为参考来确定舟山地区的空气室外设计参数。

2)精准化负荷计算。中央空调负荷计算包括中央空调系统的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计算。精确的负荷计算不仅关系到中央空调系统的制造费用,也会影响其运行成本及能源耗费。目前对于中央空调负荷的较精准计算方法,基本上都是针对某个计算房间,依次计算该房间围护结构(墙壁和门窗)负荷、电力电子设备负荷、人员负荷等,房间总负荷为上述负荷之和。在对中央空调系统设备容量进行选型时的依据的是整个建筑的冷负荷。但是,由于各房间朝向、位置、功能及其内部热源等情况的不同,实际上对于不同房间来说,最大冷负荷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因此建筑冷负荷的最大值不是每个房间负荷最大值之和,应为每个房间逐时负荷叠加的最大值。由于舟山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其他城市有较大差异,同时,建筑的朝向、建筑材料等不同,所以,针对舟山当地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不能照搬设计手册中推荐的指标值,而应当通过相关的工程实例分析、计算后加以确定单位面积的负荷指标值。

3)优化设备选型。应根据设计对象的客观情况,即:建筑面积、建筑构造、建筑功能、中央空调的使用对象及功能、使用用途、运行时间等,选择恰当、合理的中央空调系统。变风量中央空调系统是通过改变风量来调节室温的,因此可以大幅度减少送风风机的动力耗能。舟山地区的温湿气候特征更加适合采用此种系统。当全年中央空调负荷率为60%时,它可节约风机动力耗能约75%。温湿气候特征下的过渡季可大量采用新风作为天然冷源,相对于风机盘管系统,能大幅度减少制冷机的能耗。可以避免产生冷凝水造成的滴漏污染吊顶。变风量系统的最大风量不是系统内各房间设计风量之和。因为中央空调系统提供的冷、热量可以随各房间负荷变化而在系统内部调整,所以应该根据系统的同时负荷率确定最大风量。

4)选择合适的建筑围护结构。舟山是远离大陆的岛屿,气候变化剧烈并且长期处于气候温热、空气湿度高的条件下,墙体的热湿迁移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能耗和室内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建筑墙体材料,建筑墙体围护结构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例如对建筑西墙进行隔热设计,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在屋顶增加遮阳设施,使通过墙体或屋顶的热量减少。其次,护结构墙体的窗墙面积比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窗户面积过大,可能会引进室外传热量过多造成室内过热的现象。但窗户面积太小也会对室内采光与通风造成影响。最后,不可忽视对窗户自身的遮阳设计。合理有效的遮阳设计既能有效地阻止太阳光直接从室外射入室内,造成室内过热,又不至于阻碍自然通风或降低采光效果。

3.2运行管理

1)空调区域的划分。全年绝大多数时间内,室外空气参数是处于冬、夏设计参数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作相应的调节,则不仅浪费了能量(设备供冷量和供热量),而且还会使室内空气参数偏离设计要求。因此,在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时,必须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室内冷(热)湿负荷的变化情况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全年运行工况的分析和调节。根据上述原则,应当着手将舟山地区的中央空调工况区域划分得更细更合理。条件许可时,不同季节尽量采用不同的室内设定参数以及充分利用室内被调参数的允许波动范围,以推迟用冷(或用热)的时间;在冬、夏季,应充分利用室内回风,保持最小新风量,以节省冷量或热量的消耗。

2)机组设备的维护与保养。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最佳控制。通过计算机集成系统确定所需提供的冷热量,以达到最佳节能运行效果。中央空调机组及相关的附属处理设备必须及时、定期地进行适当的清洁与保养,以便根据检测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或恢复性的修理措施。空调系统和设备的检测每年要做一次,空调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水质检测在运行期间每个月做一次,对于过滤网、滴水盘、盘管视翅片间、风机叶轮等易滋生细菌等处,更要加强清洗,以保证空气质量。管接头或阀门漏水要及时修理或更换,滴水盘、水管、风管保温层损坏要及时修补或更换。

3)管理人员的职责。要结合空调系统的规模和特点以及定员定岗情况来确定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每样设备都有人维护与保养,以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各级管理人员要加强空调制冷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的学习和提高,始终保持节能意识。

3.3节能技术

目前舟山地区的大型建筑中央空调系统常见的冷热源配置为:水冷冷水机组+锅炉。为降低中央空调能耗,提高综合节能效益,可采用以下一些中央空调先进技术。

1)热回收技术是中央空调领域比较成熟和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将中央空调的余热(冷凝热)进行回收,生产50℃~60℃热水,供生活或生产利用。中央空调的冷凝热余热被利用回收后,用于生产热水,因此基本上是零能耗。此外,余热被回收利用将使冷凝温度降低,冷凝温度下降促进中央空调机组效率提高5%-10%。综合分析,热回收技术不仅节省中央空调主机的耗电量,同时也延长了主机的使用寿命。

2)空气源热泵利用热泵系统原理,通过蒸发或冷凝作用,将夏季室内热量引入温度更高的室外,创造清凉的室内环境;而冬季吸收室外空气中的热量用于向室内供热,使房间温暖。中央空调的冷热源都来自于室外空气,整个系统工作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系统简单,技术经济性好。更为突出的优点在于系统无冷却水系统,可节省大量的水资源,这对缺乏淡水的舟山地区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3)蓄冷空调利用前提条件是电价的“峰谷价差”。在夜间用电低谷期,通过传统电动制冷机进行制冷,并将制得的冷量利用水蓄冷或相变材料储蓄起来,在白天,由于电力负荷较高,为将更多电力用于工农业生产,制冷空调需要尽量少占用电力负荷。为满足人工环境的需求,此时把夜间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同样可以创造舒适的人工环境。因此,蓄冷空调能起到“移峰填谷”平衡电网负荷的作用。另外,由于电价的“峰谷价差”,所以与常规空调白天制冷相比,蓄冷空调夜间制冷能够节约运行费用,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4)由于设计的不严谨,当前处于服务期的大多数中央空调循环水系统的冷冻泵和冷却泵都是采用固定转速。但由于建筑负荷的并不是常年懒定,室内负荷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室外气温变化或室内人员设备条件变化时,室内负荷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额定转速运行的冷冻泵和冷却泵造成的能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建议根据室内负荷变化情况,通过传感器技术,采用交流变频器控制水泵运行,同时尽量避免使用阀门调节阻力的方法,减少由于阀门阻力引起水泵的扬程和电耗的增加。

4总结

受海洋温湿气候影响,舟山地区的室外空气温度与周边城市(上海、杭州、宁波等)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确定合理的中央空调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室内外设计气象参数并对负荷进行精准计算,加强设备的优化选型。同时,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加强系统运行的过程管理,确保中央空调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效果。

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与优先主题项目(2010C11008),浙江省教育厅项目(Y200908475),浙江海洋学院科研启动费项目。

参考文献

[1]胡钦华,丁秀娟,李奎山,郑庆红.华南典型湿热气候区的人体舒适性研究[J].暖通空调,2008,38(8):17-21.

[2]谭文涛.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设计和运行管理[J].装备制造技术,2011(11):174-175.

[3]余晓平,黄大勇,陈三得,等.重庆某酒店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现状及能耗分析[J].建筑节能,2007,35(3):38-41.

[4]郭兴国,陈友明.热湿气候地区多层墙体的热湿性能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5(8):1-4.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篇5

关键词集中供热;自动化技术;维护;节能

中图分类号tK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64-0131-03

theResearchandexplorationoftheControlmodefortheUnattendedHeatexchangerStation

ZHanGmao-gang

taiyuanthermalDesigninstitute(Co.Ltd),taiyuan030006

abstractourcountrycitycentralheatingcauseautomationdegreeismoreandmorehigh,resident'sconsumptionconsciousnessismoreandmorestrong,theallofthevariouslevelsgovernmentarrangesinthesubtractioncarryingoutenergyconservationenergetically,manpowerofourcountrycostcontinuesincreasingheight,possessionsalltheseallhasbroughtforwardhigherrequesttoit'sautomationtechnology.

Keywordthecentralheatsupply;automationtechnology;upkeep;conservesenergy

0引言

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我国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污染严重,能源紧缺,人力成本逐年提高,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广大市民的消费意识越来越强,既然电费,水费,煤气费等都可以实现“用多少交多少”,为啥热费采用按面积收费。对于热力公司来说,在保证供热设施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保证供热的品质,如何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这也是它们面临的难题。

以上这些问题促使自动化技术在供热行业有了极大的发展。

1热力工程的基本构成

完整的城市供热工程包括热源厂(或热电厂),热力交换站,用户,管网四部分组成。这四部分在运行中的状况应当得到适时监控并能及时做出调整。对应暖通专业,自动化专业应当反应出五部分的关系,这五部分是:热源厂中控室,中央调度室,首站(热源厂出来的第一个换热站)控制室,换热站控制室,用户。

2热力工程中自动化部分构成的说明

1)当热力公司拥有自己的热源厂且仅有一座时,从管理的需求可将中央调度室设在热源厂,首站(热源厂出来的第一个换热站)可不单独设控制室,各个换热站将自己的数据传送到中央调度室,适时调整工况,而各个换热站则主要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设备,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控制方法;

2)当热力公司拥有自己的热源厂数目不止一座时,应考虑设置单独的中央调度室,每个热源厂可包含各自的首站,其余同上;

3)当热力公司没有自己的热源厂,热源来自热电厂时,应考虑设置单独的中央调度室,因为关系到热电厂的安全,首站一般设在热电厂内,这种情况下,中央调度室应向电厂传送数据,但不能控制热电厂的设备(因关系到热电厂的安全运行),只能在热电厂的许可下实现有限制条件的自控。其余同上;

4)当热电厂与其首站不在一起时,首站应归热电厂控制,首先保证热电厂的安全运行,首站的数据应传达到中央调度室,但中央调度室不应完全控制首站(为保证热电厂安全运行,首站还是应以热电厂控制为主),其余同上。

3控制原则的说明

1)安全运行。控制系统应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2)按需供热。每一个换热站都要向自己的用户提供所需的热,每一个热源厂(或热电厂)都要提供各级换热站所需的热。而且所供热的品质及参数是用户所需要的;

3)节能原则。热是商品,应努力减少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4)计量原则。热是商品,应能计量。同时,生产企业所消耗的水,电,煤,汽等应能有效计量,以便成本核算。

4控制方式

4.1换热站的控制

1)换热站的控制方式

完全自动化(无人职守)换热站控制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循环泵的自动调节,补水泵的自动调节,供水温度的自动调节,电子巡更系统,通讯系统。其大概的带监控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换热站监控系统主要由操作员站、交换机、打印机、可编程控制器、i/o模块、通讯模块、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换热站监控系统可按初始设定值或监控中心的指令,独立完成运行参数、故障参数等各类参数的采集、存储,并通过通讯网络传送至中央调度室。

2)换热站的控制(监测)对象

采集温度、压力、流量、阀门反馈、变频器状态数据等信号,并将这些信号处理后通过通讯网络上传至中央调度室,主要监测点如下:

一次网供水总管温度、压力;一次网回水总管温度、压力;二次网供水总管温度、压力;二次网回水总管温度、压力;室外环境温度;二次网补水流量(累积、瞬时);供水流量(累积、瞬时);补水箱液位;循环、补水泵运行状态;电动阀开度反馈。

其中以下要具备实时功能:当热力站运行参数出现异常,如温度过高、压力过低等,系统生成报警提示,提示操作员及时处理,保证供热生产安全高效运行;

软水箱水位上下限报警(光报);二次网进口压力上下限报警(光报);二次网出口温度上限报警(光报);二次网进口压力下下限报警(声光报警);软水箱水位下限报警(声光报警);循环泵、补水泵故障报警(声光报警)

3)换热站的控制目标

换热站控制算法根据室外温度情况,自动控制一次水流量、循环水流量、补水量。并监控所有的参数。换热站自动控制可以根据设定好的温度控制曲线,或者设定的控制参数要求,进行自动平衡控制。

4.2锅炉房的控制

1)锅炉房的控制方式

锅炉的燃烧过程应能自动调节,超温,超压时应有报警保护措施,循环水泵应能适时调整并反映出自身工况,补水泵应能保证任何时候都不缺水,燃用煤粉,油或气体的锅炉应设置点火程序控制及熄火装置。煤粉炉的制粉系统各设备之间应设置电气连锁装置,连续机械化运煤系统,除灰渣系统中,各设备之间均应设置电气连锁装置,并在正常使用时能按顺序停车,且其延时时间应能达到空载再启动。锅炉控制系统的供电应设置不间断电源电源。

2)锅炉房的控制(监测)对象

出水温度、压力;回水温度、压力;炉膛温度;炉膛负压;省煤器前、后烟温;省煤器前、后烟压;空预器后烟温;空预器后烟压;排烟温度;鼓风风压;锅炉出水流量;引风机、鼓风机、炉排机故障报警(声光报警);热水炉出水压力上限报警(光报);锅炉出水压力上上限报警(声光报警);热水炉回水压力下限报警(光报);锅炉回水压力下下限报警(声光报警);锅炉出水温度上下限报警(光报);锅炉出水温度上上限报警联锁停炉(声光报警);炉膛温度上下限报警(光报);锅炉炉膛温度上上限报警联锁停炉(声光报警);循环中断报警联锁停炉(声光报警);炉膛负压上下限报警(光报)

3)锅炉房的控制目标

锅炉房控制算法根据室外温度情况/实际的热负荷的多少,自动控制燃烧系统,补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煤渣系统并监控所有的参数。锅炉房自动控制可以根据设定好的温度,压力,流量,时间等控制曲线,或者设定的控制参数要求,进行自动平衡控制。

4.3中央调度室的控制

1)中央调度室的控制目标

作为热力能源管控平台,汇总了每个锅炉房换热站的数据,平台计算系统能效并分析,对锅炉房或换热站提出优化运行建议,指导合理运行,按需供热。并积累运行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对系统或换热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排序。总结系统在设备的不同使用时期、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运行规律,形成每个项目的专家数据库,在标准的控制逻辑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高供热质量,降低运行成本。其大概的框图如图2。

2)中央调度室的组成及功能

热网监控中心是整个热网调度和控制的中枢系统,它的功能、性能对热网工作热质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热网监控中心系统主要由服务器、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大屏幕、UpS、工业交换机、打印机等设备组成。

微机监控系统应能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1)供热参数实时监测

实时采集及显示换热站一次网和二次网供回水温度和压力、流量、热量、阀门开度、水泵开启状态、循环泵变频、补水泵变频、液位等参数。

2)数据库管理及报表打印功能

包括数据储存、维护、转换并能方便查询和显示参数变化曲线。根据需要随时打印工况报表等。

3)能耗、水耗统计计算功能

根据实测参数统计各源、站及全网的能耗和水耗,为量化管理和收费提供依据。

4)系统特性参数实时辩识功能

充分利用测量数据信息,实时辨识出热网中各管段阻力特性和热交换器特性等参数,掌握水力和热力工况。

5)水压图计算和显示功能

计算并显示从热源至用户的水压图。

6)供热系统自动控制功能

在正常的管网运行状态下,整个供热管网应进行均匀性调节,实现热量的均匀分配,在通讯故障时各热力站自成系统,根据热用户的热需求(主要是根据二级网供回水温度、室外温度保证室内的舒适温度),现场控制单元对各热力站内设备进行闭环控制,保证热量供应。在量调节阶段,各换热站根据用户流量变化,按照末端用户压差调节循环泵转速,保证不利点有足够的资用压头。在质调节阶段,换热站要根据用户热需要,协调供热量,从而使供热与热需求相适应,实现优化调节、经济运行。

7)监控功能

每个换热站/锅炉房设置一定数量的摄像头,用于监视人员值班、设备运行状况。

8)报警及故障诊断功能

(1)报警功能

在热力站设声响报警,在调度中心设声光报警。报警信号是最优先的通讯数据,热力站报警发生时应立即通过网络通讯上传至调度中心。

报警项目包括:

供电中断报警功能;二次侧供水压力高;二次侧回水压力低;锅炉房/换热器一次侧回水温度高;锅炉房/换热器二次侧供水温度高;软水箱水位高;软水箱水位低;测控系统故障;变频器故障。

(2)自动诊断功能

供电中断报警及临时供电功能;通讯网络故障报警功能;压力、温度、流量传感器故障;各热力站水泵、电动阀等设备的故障;各种故障应能及时在屏幕上显示,并打印记录。

3)对软件编制的要求

供热工程往往分好几期,每期所供的面积各不相同,室外的天气情况时常处于变化之中,公共建筑及企业白天上班(分户计量时,时常晚上关闭供热设施),居民住宅晚上才用电(分户计量时,时常白天关闭供热设施),各种参数日夜差距太大,各种用电设备时常处在大马拉小车的状态之中,因为计量问题,供热企业与用户意见不一致,单机试车与联动运行工况并存,新建筑(采用分户计量),老建筑(按面积收费)并存,因此,对软件的要求较高,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软件要有较强的适应性,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安全第一。软件要有试验版,扩展版,使用版。以应对不同的情况。企业应有适时介入修正的功能。热用户的参与功能。经济考核功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随着供热行业的发展,以无人值守为代表的精细化管理将是所有热力企业的必经之路,热力能源管控平台及控制系统将成为热力企业的有力工具和保障。通过实践证实,热力能源管控平台及控制系统实际效果良好,将为提高供热行业管理水平发挥重要作用,热网系统控制方式的研究及探索将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中国计划出版社.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篇6

【关键词】外科;手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8-0064-02

doi:10.14033/ki.cfmr.2016.8.035

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低温主要指术中体温低于36℃,手术室属于一个特殊的环境,其中50%以上的手术患者会出现低体温现象,通常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如果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不仅阻碍物代谢的速度,还会对凝血功能、心肌收缩力、肾脏功能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诱发机体术后发生寒战,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通常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1-2]。因而需要采取有效的预见护理对策,减少患者术中低温发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外科2014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84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6~73岁,平均(47.82±1.43)岁,其中开腹进胸手术25例,非开腹进胸17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3~75岁,平均(48.91±1.45)岁,其中开腹进胸手术24例,非开腹进胸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体重、出血量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确保身体各项指标稳定,将室温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55%~60%,根据季节不同,给予患者适当添加棉被,针对术中需要的冲洗液、输液、消毒液等,需要将其置于常温室内中,确保常温存储,确保室内舒适、整洁。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探访、术前准备、术中全面干预、术后保温处理,具体如下:(1)术前探访。术前对患者进行探访,了解患者的病历,对其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消除患者于手术治疗的陌生感,了解其对手术室温度的要求。(2)术前准备。术前1h启动空调系统调节室温,并对手术床单急性预热,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根据患者的个人感受调整室温。(3)术中干预。在对皮肤、导尿进行消毒时,需要关闭空调,根据肛温对温度进行调节,准备术中使用的冲洗液、消毒液、输液等。(4)术后保温干预。手术结束后,将空调暂停关闭,在将患者送至复苏室过程中,做好保暖工作,护理人员交接班也要做好保暖工作。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护理满意度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通过发放笔者所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得,问卷中共包括四大项目,每个小项目共有5个题目,每个题目的分值为5分,每个大项目的总分值为25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总分为100分,调查问卷评分大于90分,表示患者非常满意,评分60~89分表示满意,评分低于59分表示患者不满意[3-4]。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患者焦虑状况测评。主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包括20个项目,采用1~4级评分法,并将20个项目中的分数加起来,并将得分乘以1.25,取结果的整数部分为焦虑状况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高[5-6]。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肛温情况

两组患者术前肛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1h肛温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013,p

2.3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的护理,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通过对诱发低体温的因素进行研究,其中手术室环境、麻醉等因素对术中患者体温的影响较大,在对手术室室温进行调节过程中,一般以医务人员的自主感受为主,不同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其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满足手术医生的需求,常将手术间温度控制在22℃以下。手术属于一种应激源,很容易引起患者焦虑、紧张等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受到刺激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引起患者体温下降、产生寒战等现象。

物对体温调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般术中应用肌松药可促进患者的骨骼逐渐松弛,处于放松状态,逐渐消除肌紧张,在肌肉运动后产生热量,从而使体温不断降低。术中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概率较大,很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显然这就需要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观察组患者预见性全方位护理干预,在术前、术中、术后予以全面护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中、术后1h肛温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外科手术临床治疗过程中,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现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悦,夏玲,姜云.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16(17):1556-1558.

[2]王月华.婴幼儿腹部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0(22):136-137.

[3]岑桂莲,岑善学.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J].华夏医学,2014,19(5):112-114.

[4]蔡春芳,陈慧豪,龙丽如,等.老年骨科患者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4):81-82.

[5]江天燕,谢丽叶,龙春梅,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5,37(4):804-805.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篇7

(一)高温硅橡胶的发展现状由于各国的产业结构不同,有机硅产品的需求结构也不尽相同。在美国,硅橡胶的25%~30%,而欧洲约占40%,日本则超过50%。其中,近一半产品为高温硅橡胶产品。在我国,硅橡胶占有机硅市场的比例更大,约60%。我国的高温硅橡胶主要用于电子、绝缘子、电线电缆、汽车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虽然各个领域的发展速度和特点略有差异,但总体呈正增长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HtV的需求正以每年8%~12%的速度增长。2007年我国HtV消费量约为18万吨,而2013年已达到约32.8万吨。我国最早从事高温硅橡胶研究和生产的单位主要有晨光化工研究院和吉化公司研究院等。国内第一套生产装置建于1960年,生产规模为5吨/年。到了2014年,全国高温硅橡胶的总生产能力达到约60万吨/年。主要生产企业为江苏宏达、道康宁、东爵、新安、星火等企业,具体产能情况见表1。国内的高温胶生产厂家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配套技术不完善等问题。产品结构以生产低档次混炼胶为主,高品质的混炼胶还得依赖进口。目前,国内增长最快的硅混炼胶应用领域是制作导电按键,生产厂集中在深圳、广州、南通等地区,按键胶已成为热硫化硅橡胶的最大用户。此外,硅橡胶绝缘子避雷器是代替瓷、玻璃钢绝缘子、避雷器的第三代产品,可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使用,现在国外已将其大量用于输变电系统。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己开始采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其他消费领域方面,随着汽车消费档次的提高,硅橡胶的用量还会大幅度增加。此外,硅橡胶在电力电缆、核电站、船舶等的控制电缆、电子机器的内部配线,电动机、彩电等的引出线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二)室温硅橡胶的发展现状室温胶主要作为粘接密封剂、灌封材料和模具。其中,用量最大的是应用于建筑及装饰市场的密封剂产品(俗称玻璃胶),主要用来满足玻璃幕墙以及高层建筑等新型建筑形式的粘接密封要求。截止2014年10月,我国室温硅橡胶的产能已达到约70万吨/年左右,同比增长11.6%(如表2所示)。生产有机硅密封胶的厂家主要集中在华南和江浙地区,生产规模超过2万吨/年的厂家已有十几家。在技术方面,我国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中高档室温胶方面,如高性能导电和导热产品等,基本依赖进口。由于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的情况,国内一些中小型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回收料或者低品质产品作为原料,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我国室温硅橡胶的最大应用领域是建筑领域,约占总量的65%左右,其次在电子电力、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占有一定的比重,分别约占总量的12%和8%。自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房屋开工与竣工面积快速增加,为室温硅橡胶的应用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受国家政策限购及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未来几年房地产增长速度将逐渐放缓,因此,建筑领域所消耗室温胶的比重将有所下滑。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对室温胶的消费量日趋增多。

(三)液体硅橡胶的发展现状我国液体硅橡胶的工业化生产起源于本世纪初。随着供应的逐步宽松,应用领域也逐渐拓展。如今液体硅橡胶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汽车、电力绝缘、电子、食品包装、医疗器械、保健、体育器材、太阳能、光学、打印机和军事工业等领域。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硅橡胶产业的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液体硅橡胶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和消费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近几年,我国液体硅橡胶的生产和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2009年,国内液体硅橡胶的产能仅0.83万吨/年,2013年已达3.7万吨/年,年均增长率超过45%。虽然目前我国液体硅橡胶的产能和产量无法与高温胶和室温胶相抗衡,但它无疑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类硅橡胶。目前,拥有较大规模液体硅橡胶生产能力的企业有深圳森日、广东聚合、新安、蓝星等企业,具体如表3所示。

(四)硅橡胶扩产概况自2011年以来,我国高温胶市场表现较为平淡,下游消费不振,国内高温胶销售状况不佳。扩产速度也随之急速放缓。与之相反的是,室温胶的生产和消费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未来几年,高温硅橡胶计划新增的产能远不及室温胶。表4为未来几年我国硅橡胶新建及拟建项目。从中可以看出,硅橡胶的扩产主要集中在大企业手中。

二、硅橡胶技术开发的方向与发展建议

(一)高温硅橡胶目前,国内高温胶产业总体的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未来,主要的技术开发方向将集中于通过对生胶分子结构设计、分子量控制、乙烯基含量及其分布的控制及其共聚技术,开发高性能和新型热硫化硅橡胶生胶;开发无卤阻燃硅橡胶、低压变高抗撕硅橡胶、免二次硫化硅橡胶、医用硅橡胶以及耐高温、高强度、高透明、高阻燃、高导电、高阻燃、高阻尼等特种功能硅橡胶;此外,高温胶的技术开发还将致力于攻克苯基硅氧烷环体和二甲基硅氧烷环体相容性差、开环活性差等技术难题,开发出苯基含量可控、质量稳定、高苯基含量的甲基苯基硅橡胶。由于行业出现了一定的产能过剩和市场萎缩问题。因此,今后高温胶领域必将以结构调整和产业链整合为主要发展态势。企业应尤其注重下游产品的应用开发和丰富产品种类。未来,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的企业将有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室温硅橡胶室温胶的技术开发方向主要集中在解决单组份室温胶储存性问题;解决高强度、低粘度的矛盾问题;寻找高粘结强度的技术工艺和助剂,以及开发非含有机锡的催化技术,加快有机锡催化剂替代品的研究等方面。目前,国内室温胶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建筑方面,其需求受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大。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降温,这一领域的市场需求将保持低速增长。同时,还应看到电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需求前景仍然可期。因此,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是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企业的着力点。由于有机硅室温胶行业轻资产属性较为明显,投资少,扩产快,行业进入和退出门槛都不高。因此,有实力的企业更应通过品牌效应和渠道拓展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篇8

关键词:绍兴;建筑能耗;热湿环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室内热环境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以人体为对象的室内热环境研究,对当前的建筑节能工作及建筑热湿环境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绍兴市15栋典型公共建筑进行能耗调研与夏、秋、冬三个季节的室内热湿环境连续测试,对绍兴的典型公共建筑能耗状况作了分析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节能潜力,提出可行的公共建筑节能方案。目的是对绍兴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和政策及技术路线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2.绍兴市公共建筑能耗调查

2.1调查建筑基本概况

本文选取绍兴市15栋典型的公共建筑,包括高校图书馆、学生寝室、办公楼、超市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基本信息、能源结构、能耗设备、一年之中每个月的能源消耗量、舒适度问卷调查,另外还对每一栋建筑进行夏、秋、冬三个季节的温湿度的连续监测,采用现场测试与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本次调查在2015年8月一2016年3月调查了绍兴市15栋公共建筑,包括1个高校图书馆、2个学生寝室、2个办公楼、3个超市、3个商场、3个宾馆和2个文化场馆,这些公共建筑大都是2000年以后建成使用的,采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除超市没有外窗外,其它均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窗,而学生寝室和办公楼采用分体空调,其它采用中央空调。

2.2{查结果分析

由于绍兴市没有冬季统一供暖,目前调查的建筑都是冷暖空调的方式,能源形势单一,都是市政统一供电,所以照明、动力等基本负荷全年稳定,而空调负荷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空调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最大,可以达到80%以上。不同建筑的能耗依次是商场、超市、宾馆、学生寝室、办公楼、图书馆、文化场馆。

建筑能耗的差别,主要与使用性质有关。还与建筑的节能维护结构有关,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建筑没有外墙保温和遮阳等措施,更有无人状态下空调依旧运行等现象。

2.3公共建筑节能措施

本次调查发现,绍兴市公共建筑能耗偏大,浪费严重。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公共建筑系统复杂,再加上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不利因素,使公共建筑成为复杂的综合体,因此,对不同建筑应提出不同的对策,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的最佳效益。

(1)能源结构单一,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建筑。如滨水地带,可使用水源热泵,有条件的区域开发能源热电联产系统等。

(2)设计方面。建筑应选择适当的节能维护结构,如遮阳系统与外墙保温,避免使用大面积玻璃幕墙。

(3)空调推广变流量、变工况系统。

(4)运行管理。主要包括:年运行管理,主要应考虑过渡季节的运行室外新风的利用、新风量的确定等;日运行管理,主要应考虑随室外温度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日节能运行模式,这可采用合理的自控系统及一定的手动调节装置来实现;根据行为模式进行管理如上班提前开机,下班提前关机的管理模式。这些运行管理模式都可以为建筑节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5)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夏天提高空调温度,冬天降低空掉温度,过渡季节采用自然通风,杜绝浪费。

3.绍兴市公共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测试

公共建筑的室内热湿环境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冬夏两个季节,由于集中使用空调,温度设定的高低,也直接决定建筑能耗的高低,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室内温湿度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建筑室内热环境、湿环境控制关键指标、关键技术及适用条件,在保证室内舒适的条件下进一步节约能源。本次的调查中使用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和多功能风速仪对公共建筑中的温湿度分三个季节进行为期4天的自动监测。

3.1测试结果分析

(1)2015年8月6―2015年8月9日对15栋建筑进行了夏季室内热湿环境测试。为了消除室外环境变化以及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将测量的每一栋建筑的温湿度根据时刻平均到24小时内,观察其变化趋势。

根据测试结果,夏季室内温度和空调能耗指标基本成负相关关系,即室内温度设置越高,空调能耗指标越低。由于各个类型的公共建筑影响因素不同,故还是将公共建筑按类型进行对比,商场类建筑的空调能耗和室内温度的负相关性最高,即商场类建筑中室内温度设置对空调能耗的影响最大。

总的来说,在所调查的公共建筑中,有6栋公共建筑夏季室内平均温度低于国务院办公厅要求的26℃,占到夏季测试建筑总数的,不符合节能的要求。对而对商场类建筑室内温度进行合理设置和监测对降低空调能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2015年10月16―2015年10月19日对15栋建筑进行了秋季室内热湿环境测试。测试结果发现,受建筑形式和人流活动的影响,超市和商场类建筑秋季室内和室外温度相比要高出较多,这主要是由于商场类建筑通常存在一个巨大的内区,自然通风效果较差,必需采用机械通风,其余公共建筑秋季大体上都采用开窗方式自然通风,而夜间关窗后建筑又有较好的热保温性,因此室内温湿度变化范围不大。

(3)2016年1月17―2016年1月20日对15栋建筑进行了冬季室内热湿环境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冬季室内空调温度的设置对空调能耗的影响没有夏季那样突出和明显。甚至如商场室内温度一度达到24℃,基本和夏季室内温度相同,商场类建筑的内区本来就很保温,所以建议应降低室内温度,营造一个舒适节能的商场室内环境。大部分公共建筑的室内相对湿度较低,空气干燥,应提高空气湿度,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

3.2主要问题及对策

本次测试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夏季室内温度设置偏低,秋季商场类建筑室内温度稍高,冬季室内温度偏高,相对湿度过低。而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设定适当的空调温度,冬季增加空气湿度,秋季尽量采用自然通风。

4.结论

本次测试的建筑建筑能耗依次是商场、超市、宾馆、学生寝室、办公楼、图书馆、文化场馆,因此对商场类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和节能设计是降低公共建筑能耗的当务之急。而目前能源形式单一,应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建筑。如滨水地带,可使用水源热泵,有条件的区域开发能源热电联产系统等。

公共建筑节能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空气品质不高、节能技术应用不多、运行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建筑节能工作中,应加强管理人员的节能培训、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审查设计人员的节能设计、应用更多的有针对性的节能技术,使公共建筑节能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本文对绍兴市15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调研与室内温湿度测试分析,但是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所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希望对绍兴市建筑节能工作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薛志峰.公共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篇9

关键词:燃气锅炉房设计节能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燃气锅炉房与煤炭锅炉房相比较,前者更受到大众的青睐。但是在燃气锅炉房设计中节能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下面主要介绍几项节能技术、应用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技能技术的应对策略三部分。

1、几项节能技术简介

1.1烟气冷凝回收技术

烟气冷凝回收技术是一项利用烟气冷凝回收装置回收燃气锅炉排烟余热的节能技术,应用烟气冷凝回收装置可将温度较高的锅炉排烟与温度较低的供暖系统回水进行热交换。

1.2气候补偿技术

气候补偿技术是在传统锅炉房供暖系统上应用一套气候补偿系统,该气候补偿系统主要由气候补偿器、电动调节阀、室外温度传感器、供水温度传感器等几部分组成。通过在气候补偿器中预设定锅炉供暖运行调节参数(曲线),并根据室外温度传感器反馈回的室外温度(变化),气候补偿器可计算出当前较为合理的供水温度,并依据该温度控制调节电动调节阀的开度(即调节供暖系统回水量与锅炉供水量的混合比例),从而调节系统的总供水温度,使锅炉房供暖系统可以根据室外温度变化实现“按需供热”。

1.3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平衡技术

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平衡技术通过室外供热管网各支路上的水力平衡装置来调节整个管网的水力工况,是一项解决供热管网系统水力失调的节能技术。

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失调分为静态水力失调与动态水力失调。静态水力失调主要是因为设计、施工、管路的管材管件等因素会影响管网各支路的管道阻力系数,致使管网各支路之间的实际管道阻力系数比值与设计值不一致,反映到流量上则表现为管网各支路用户的实际流量与设计流量不一致,产生水力失调。水力失调直接导致热力失调,表现为实际流量值大于设计值的用户室温偏高和实际流量值小于设计流量值的用户室温偏低。静态水力失调是供热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安装并调试静态水力平衡阀加以解决。动态水力失调主要是因为管网系统部分支路热用户通过调节系统阀门改变系统流量,即调节供热量以适应其用热需求的变化。该部分支路热用户流量变化直接影响到管网其它支路热用户的流量,产生水力失调。动态水力失调是供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通过应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与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加以解决。

1.4系统循环水泵变频技术

系统循环水泵变频技术是根据人们的热需求来适当的调整水泵水量。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系统压差、压力或供水温度等来实现循环水泵的变频运行。由流体力学理论可知,循环水泵的循环水量Q与水泵转速n的一次方成正比、循环水泵扬程H与水泵转速n的平方成正比、循环水泵的轴功率ps与水泵转速n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采用水泵变频技术,通过降低循环水泵转速可明显降低水泵功耗。虽然在水泵的实际运行中,水泵的轴功率ps与转速n不一定成三次方的关系,但据相关实测研究可知,其节电效果也相当显著。

2、应用节能技术存在的几个问题

2.1缺乏相关的工程及产品标准的规范指导

目前,烟气冷凝回收技术、气候补偿技术和循环水泵变频技术尚缺少相关的工程及产品标准,上述节能技术在设计、施工、验收和检测等方面缺乏技术标准的规范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述技术的有效实施。

以烟气冷凝回收技术为例,由于缺少工程标准,烟气冷凝回收装置的设计选型是否合理只能依赖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工程经验,装置的性能质量只能依靠生产厂家自身的质量控制。例如某座燃气锅炉房在应用烟气冷凝回收技术时,存在设计人员设计的烟气冷凝回收装置缺少冷凝水收集装置或该装置设置位置不合理的情况,导致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后回流至锅炉而使锅炉腐蚀,影响了锅炉的寿命。有的设计人员校核烟气冷凝回收装置的阻力系数不够准确,导致在加装该装置后锅炉烟道排烟不畅,而被迫开启烟道的旁通管进行排烟,这使得只有少量烟气可以从阻力较大的烟气冷凝回收装置中经过,大大降低了该节能装置的节能效率。

同样气候补偿技术的使用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由于缺少相关产品标准及相应的质量检测机构的监管,一些生产企业生产的气候补偿系统存在质量问题,气候补偿系统中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存在温度漂移的情况,导致该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室外温度与实际室外温度相差较大。室外温度变化是气候补偿系统调节供暖系统供热量的主要依据,室外温度传感器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气候补偿器调节的准确性,无法实现#按需供热$的节能运行。

2.2缺乏节能潜力分析、盲目选择节能技术

某些燃气锅炉房的产权单位或运行管理单位在选择应用节能技术时较为盲目,不注重锅炉房的供暖能耗监测与节能潜力分析,而是过分依赖各种节能设备的硬件投入,认为锅炉房的供暖能耗高只是由于未应用上述几种节能设备造成的。检测人员使用烟气分析仪对该锅炉房运行锅炉的排烟成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烟气中的Co含量达到了1.45%,该数据接近检测仪表的检测范围上限,排烟温度仅为60℃,锅炉效率仅为80%。经了解,该燃气锅炉房仅在投入使用初期经过燃烧器供应商提供的燃烧器调试,之后运行的几年间,基本没有对该燃烧器进行过调试。对该锅炉房的节能量检测结果表明,该锅炉房虽然采用了气候补偿技术,但未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由此可知,在供暖能耗监测与节能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可在不增加节能设备的情况下,挖掘出节能潜力。

2.3相关节能技术之间相互脱节

当前燃气锅炉房普遍存在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失调的情况。应用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平衡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平衡是管网各支路循环水量等比例变化的基础,也是循环水泵变频技术的应用前提。否则,在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失调的情况下,当循环水泵变频降低供暖系统总循环水量时,管网近端用户的供水流量从“过量”降低至“适量”,管网远端用户的供水流量则会从“适量”降低至“少量”。例如某燃气锅炉房在未解决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失调的情况下,安装了循环水泵变频器,终因室外供热管网水力失调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而无法应用循环水泵变频技术,不仅未取得节能收益,还浪费了投资。

2.4缺少节能技术的应用规划

有些燃气锅炉房在建设初期虽然有应用节能技术的需求,但因初投资有限,未能实施该项节能技术,也未开展节能规划。待日后具备安装节能设备的条件时,却因锅炉房内空间有限,无法安装节能设备。

另外,某些燃气锅炉房在建设初期缺少节能技术应用规划,倾向于多台燃气锅炉的备用及轮流使用,认为这种方式虽然大大增加了燃气锅炉的初投资成本,但运行较为安全。由于锅炉房的初投资有限,燃气锅炉的高成本投入相应制约了节能技术的应用规划与实施。例如某燃气锅炉房,依据现有的供暖面积运行3台燃气锅炉完全能够满足供热需求,但该锅炉房投资购置了5台同等容量的燃气锅炉,却没有采用气候补偿技术、烟气冷凝回收技术等节能技术,不但造成了锅炉回水温度偏低,同时也导致5台燃气锅炉存在不同程度的冷凝腐蚀问题,直接影响了锅炉的使用寿命。

3、节能技术的应用策略

3.1加强节能技术相关工程及产品标准的编制

目前,针对烟气冷凝回收技术、气候补偿技术、循环水泵变频技术等节能技术缺少相关工程及产品标准的现状,从设计、施工、验收和检测等方面编制相关的工程及产品标准,对上述节能技术的各个应用环节加以规范指导,已成为当前较为迫切的技术需求。相关技术标准的颁布施行是上述节能技术有效实施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推广应用节能技术的重要策略之一。

3.2积极开展供暖能耗监测与节能潜力分析

针对当前一些燃气锅炉房盲目选择应用节能技术,轻视供暖能耗监测与节能潜力分析的状况,采取措施加强供暖能耗监测与节能潜力分析,是合理选择并应用节能技术的重要策略之一。建议通过使用燃气流量计、热量表或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对锅炉的实际运行效率、室外供热管网的输送效率、管网水力平衡状况进行监测,使用烟气分析仪对天然气的燃烧状况进行监测,以及使用电功率表对循环水泵实际功率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进行节能潜力分析,

才能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并应用节能技术。

3.3加强相关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

针对目前一些燃气锅炉房相关节能技术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应通过技术培训强化锅炉房技术人员理解节能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室外管网水力平衡技术的有效应用是顺利实施循环水泵变频技术、气候补偿技术的重要技术基础;锅炉燃烧器的准确调试是保障锅炉燃烧效率、应用烟气冷凝回收技术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相应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加强相关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有效实施各项供暖节能技术的重要策略之一。

3.4制定节能技术的应用规划

针对一些燃气锅炉房在建设初期缺乏节能技术的应用规划,导致日后节能技术难以顺利实施的问题,相关主管部门及相应技术支持单位应向供热单位加强有关节能技术应用规划方面的宣传与培训。

结束语

在燃气锅炉房设计中,由于燃气具有易爆、有毒、腐蚀性的等特,对安全技术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在设计中给予足够重视,努力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锅炉房能够平稳安全的运行、加强相关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制定节能技术的应用规划是促进燃气锅炉房合理应用节能技术的几项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龙恩深等.冷热源工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杨世铭.传热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目前温室效应状况篇10

【关键词】住宅;通风节能设计;实例分析

一、住宅通风节能设计的方法

对于简单结构形式的建筑,尤其是单体建筑,其自然通风的设计方法是相对成熟可靠的,可以利用经验风压系数和开窗尺寸的大小概算出室内空间通风换气量的大小。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更为常见的是多空间复杂结构的建筑形式。对于这类建筑,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自然通风节能设计方法有两大类,即:网络法和CFD方法。由于网络法和CFD法各自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在自然通风节能设计中单独应用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工程设计快速准确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流体网络模型求解整个建筑各房间之间的流动,而利用CFD方法求解单个房间的细致流动的方法,以便研究整个建筑内自然通风的效果。步骤如下:一是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及季节气候特点,分析建筑结构形式及热负荷构成,并对建筑物理模型进行合理简化。二是采用区域网络法对整个建筑的自然通风状态进行求解,分析建筑的整体流动状况,了解建筑内各房间之间的空气流量分配关系。三是根据各房间的空气流量及人出口温度,计算房间内的平均风速及平均温度,初步了解其热舒适状况。四是在复杂建筑结构形式中,对自然通风流动状况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及冷负荷集中或环境热舒适要求高的房间,根据网络模型计算结果得到其单体区域流动边界条件,应用CFD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分析。基于上述方法,可实现全面分析复杂的大型多空间多开口建筑的自然通风整体流动,同时又能有效预测各房间内的空气流速场和温度分布,从而全面分析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最近,对于自然通风的模拟计算已经发展到区域网络法(Zonalmodel)与能耗模拟软件的结合阶段。通过在模拟计算的结果上进行分析比较。并不断调整设计方案,使之达到相对最优。

二、实例分析

(1)南向封闭阳台中的通风节能设计。南向封闭阳台的通风节能设计主要目标是:通过良好的通风节能设计避免封闭阳台温度过高(以低于室外温度为控制目标)。就南向封闭阳台的夏季通风有以下几种可供考虑的方案:方案一:夏季白天打开阳台外窗,并采用遮阳措施,让室外空气能与阳台空气有较充分的对流换热。在这种条件下,阳台温度基本上等同于室外空气温度:夜间也应尽量开窗保持自然通风冷却作用;方案二:夜间早晚温度较低时,将阳台外窗开启,充分通风;白天将阳台窗帘拉上,关闭全部阳台外窗,利用墙体蓄热作用,吸收室外热量。以上两种方案均是按照不增加更多的通风措施来实现的,经过DeSt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软件模拟分析表明,对于南向封闭阳台,采用了合适的外遮阳和不全落地的外窗,并注意夜间通风,就不会发生封闭阳台过热的情况;方案三:结合热压自然通风的思路,提出―-种专门的通风措施方案来解决夏季封闭阳台的通风问题,夜晚仍开大窗通风,白天关闭阳台窗,开启两个通风小窗,利用小空间与室外的温差产生热压自然通风,将这部分热量带出室外。对方案三的分析可知,采用了反射率高的窗帘(如浅色铝制窗帘),可以很好起到遮热板的作用,大量减少太阳辐射进入阳台空间,而将热量聚集在窗帘与外窗隔成的小空间中,使得这个空间温度提高,与室外产生温差驱动热压自然通风,能及时带走聚集热量。当室外温度为35℃时,进入南窗的太阳总辐射强度为280w/m2时,在窗帘与外窗隔成的小空间中温度将达到42℃左右,自然通风量达到0.25m2,进入到阳台空间的热量约为80w/m2。采用方案三,能使阳台温度始终保持低于室外温度,从而对室内空间温度发挥有益的作用。但是,此方案由于采用了高反射率的浅色窗帘,对白天的室内空间自然采光有一定影响。(2)冬季换气方案设计。冬季节能与保证室内空间合理的新风换气一直都是挑战建筑师的技术难题。综合考虑节能要求和住户新风要求,本例选取0.3次/h的换气次数作为冬季新风换气标准,并以此作为设计住宅冬季微换气的目标。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般住宅的冬季新风换气的方案。对于每户局部独立热压通风方案,如果只考虑在房间外墙上开一个通风口,则压力的中和面将处于通风口的中部,由于通风口的尺寸很小,产生的热压也很小,无法提供足够的通风换气量。靠室内空间外温差产生的热压驱动自然通风达到0.3次/小时的换气次数是不可行的。基于热压驱动自然通风的原理还可以利用专门设汁的气窗来实现。这种方案在初期投资上有所提高,但和建筑立面结合紧密,容易被住户接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