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水上运输的优点和缺点十篇水上运输的优点和缺点十篇

水上运输的优点和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5:54

水上运输的优点和缺点篇1

【关键词】国际物流;管理;运输方式;选择物流

顾名思义就是货物的流动。运输是物流的基础,物流的目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保证货物质量的前提下,高效率、低成本的送往目的地。货物运输在运输方面所能选择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铁路、水路、航空、多式联运等等,各种运输方式也是有利有弊,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不一样的情况和要求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是完成国际物流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和基础保障。

1铁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1.1铁路运输的特点

铁路运输是在铁路上利用车辆编成列车载运货物、由火车头牵引的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主要承担的是距离较长、批量较大的货物的运输,其中包括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和集装箱的运输。铁路运输主要选用敞车、平板车、凹形车、钳夹车、游车等运输工具。

1.2铁路运输的利弊

1.2.1铁路运输的优点

铁路运输最大的优点在于其运输量大,由于运输量的增大使得其运输成本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成本更低,铁路运输一般对于货物的包装要求也很低,由于铁路受天气影响很小,可以全天候不分季节的进行运输作业,铁路的铺设等都具有确定性,货物运输的时间、地点以及铁路之间的衔接性也有很大的准确性,安全系数大,风险比其他的运输方式小。

1.2.2铁路运输的缺点

铁路运输由于自身选择路段的确定性,也相应的减少了运输的灵活性,受到铁路网络的影响很大,同时,在铁路运输开始前对于相应运输路段,运输货物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比较繁杂,为了控制铁路运输的成本,发车的效率比较低,由于铁路运输途径多站,经过每个站台都需要重新的编组,所以运输速度变得相对较慢,周期也比较长(除专列之外)。

1.3铁路运输的应用

针对不同的要求需要不同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项目中,采用的是国际联运的运输方式,以KC31为例,始发站在中国廊坊在运输过程中经过不同的国家,经过大大小小的车站,经过多次编组,最后到达终点站恩巴;不仅仅是在国际运输中,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网上购物,在大部分的情况之下也是采用铁路运输的方式。

2道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2.1道路运输的特点

道路运输主要是指利用各种各样的车辆的载货运输的运输方式,运输数量相对较小,运输距离相对较短,但是灵活度相对于铁路而言更加灵活,可以抵达铁路、水路所无法触及的地方。

2.2道路运输的利弊

2.2.1道路运输的优点

道路运输的方式,主要依赖于道路和车辆,灵活性较高,只要有路就可以抵达大部分的地方,这是其他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地方所在。道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对门”的直接运输,中间不需要像铁路运输一样经过大小站台和多次编组,不需要转运。

2.2.2道路运输的缺点

道路运输主要依靠车辆运输,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其载货量相对较小,受天气路况的影响相对较大,由于运输数量小,运输的成本也相应的提高,不适宜长途运输。对于超大的货物来说,需要提前考察路段、涵洞、限高等特殊因素的影响,经过多个城市时需要办理通行证。

2.3道路运输的应用

就公司老挝、缅甸的项目而言,目前公路运输确实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国内物流公司将老挝和缅甸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分别集中在中国云南的磨憨口岸和云南的瑞丽姐告口岸,各段的货运办理好国内出关和境外进关手续后,通过道路运输将项目所需且已经在口岸的物资通过道路顺利运到目的地。

2.4道路运输的注意事项

道路运输的方式受到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城镇政府为了保护路段的平整度,很多地方都会设置“限高”,不同的区域、省份之间如果车辆通行都是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过路费,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因所运输的物品不同,对于车辆的折损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些都会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都是需要事先考虑的问题。

3水路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3.1水路运输的特点

水路运输主要是以船舶、货轮等运输工具在海洋、河流、大江等载运货物的运输优势,运输货物的数量与其他同体积的运输工具相比是最大的,大型的船舶可以运输数万吨以上的货物。

3.2水路运输的利弊

3.2.1水路运输的优点

水路运输对比于其他运输方式而言,最大的运输方式在于运输能力和运输成本上,由于水路运输依靠的是现有的河流、海洋等,因此,在前期投入中成本就相对较低,另外,在运输过程中,货轮可以承受的装载数也在数万吨以上,运输能力、运输成本都处于优越地位。

3.2.2水路运输的缺点

水路运输依赖于海洋、河流等,由于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确实减少了前期的成本投入,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些原因,水路运输的局限性也大大增加了。水路运输的主要缺点在于运输速度慢,受到港口吞吐货物能力大小的影响以及遇到恶劣天气无法进行货物输送等弊端的影响。

3.3水路运输的应用

在实际的应用中,水路运输主要分为集装箱运输和散杂货船运输两种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就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从而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使用集装箱运输,可以直接从仓库发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避免中间货物装卸。散杂货船的运输主要应用大型的设备、散装的货物与材料等短距离的海洋运输。承运超大件的设备,大宗的散装货物和不适用于集装箱的货物,散杂船运输方式所运输的货物不受外形、重量的影响,可以选择较近的港口和适合自身要求的船舶承运。

3.4水路运输的注意事项

在水路运输的过程中,受到的“水汽”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也可能会使得所运输的物品受潮,因此,在运输开始之前就应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对于潮湿度极为敏感的物品来说,就不建议选择水路运输的运输方式。

4航空运输及其特点与应用

4.1航空运输的特点

航空运输是以飞机为主体的载运货物的运输方式。如果采用直升机直达的运输方式则不需要很大的前期资金投入,如果采用民航机运输则除了需要修建跑道外,其他的前期资金投入很少。

4.2航空运输的利弊

4.2.1航空运输的优点

飞机在日常生活中是速度相对较快的运输工具之一,利用飞机为载体进行的货物运输可以提高货物的运输速度,降低货物运输所需要的时间,保证货物的质量,降低货物的损失。

4.2.2航空运输的缺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不采用航空运输这一运输方式。飞机运输货物量比较小,并且运输成本也比较高。此外,航空运输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对于易燃易爆、腐蚀性、放射性、磁性以及压力容器等较危险的物品都是不允许托运的,所受到的限制比较多。

4.3航空运输的应用

航空运输的优点是周期性短、时间快,对于一些急需的货物或者是保鲜期较短等类似鲜花、药品的货物而言是最佳的运输方式。比如:在国家大型的工艺建造中紧急需要一些体积小,密度高,价格高这样的器材,或者是药物的运输,使用航空运输的方式是比较合适的。

5多式联运及其特点与应用

5.1多式联运的特点

多式联运是指相关负责人把货物从指定的接货地点发往指定的收货地点的运输过程,采用铁路、道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的运输方式,多式联运是一种较高级的、优化的运输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由负责人和托运人签订合同,实行一站式服务,全程负责货物运输。

5.2多式联运的利弊

5.2.1多式联运的优点

多式联运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它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铁路运输的受天气影响小,适合长距离的货物运输;道路运输的灵活度高,可以实现“门对门”的运输方式;水路运输的运载量大,成本低;航空运输周期性短,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

5.2.2多式联运的缺点

多式联合运输的主要缺点在于各种运输方式选择的复杂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保证运输的正常运行。

5.3多式联用的应用

多式联运已经得到国际的认可,并且在国际上也开始投入实施。比如:非洲尼日尔重油发电项目,其中发电设备等物资来自于欧洲,通过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就可以保证货物在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的抵达指定地点。

5.4多式联运的注意事项

多式联运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并且保证货物在恰当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确保各个环节不出现差池,只有这样,物流工作才可以高效顺利的完成。

6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国际物流管理与多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工作,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运输优化方案和应急预险工作。应当全面考虑货物类别、时间、地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满足多方面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的运输方式。

[参考文献]

[1]付晓凤.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安全管理及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水上运输的优点和缺点篇2

[关键词]精益化;物流成本;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033-02

1引言

我国物流成本在GDp中比例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按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2012年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8%,远高于发达国家的7%~8%的比例,物流成本有很大改善的空间。物流被公认为第三利润源泉,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利润率普遍不高,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物流成本占运营成本比例高,物流成本的削减可以带来利润成倍增长。随着国内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原因,国内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将物流成本降到最低,这样才有可能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

2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的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物流成本控制的对象主要有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几种形式,物流成本控制贯穿各个环节,只要发生物流成本费用,都可以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精益物流成本是精益思想和物流成本控制的有效融合。精益思想来源于丰田的生产实践,注重过程管理,特别是流程管理,讲究速度,引入精益思想后,流程改善明显,但是精益思想缺少结果管理的具体计量工具。物流成本控制理论有着丰富的定量分析手段,特别是对物流成本中的运输和库存环节方面,可以预测、测量、纠偏。物流成本控制是讲细节的,但是在改善流程速度方面比较慢。精益思想与物流成本控制结合,形成了优势互补,可以既满足客户的需求,又改善全局物流成本,对提升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

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消除浪费。按照精益中对浪费的定义:残次品,过量生产,等待处理的库存,不必要的工序,人员的不必要走动,商品的不必要搬运,等待的商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客户要求七种活动。物流价值链从原料到送到客户手中,经历了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众多环节,这些活动主要有三种,给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没有增值但是目前还需要存在,不能去掉;不增值可以去掉的活动。通过精益物流成本控制减少没有增值但不能去掉的流程,去掉那些不增值可以减掉的流程,就能节省支出,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2.2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

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是以客户为中心,因此通过与客户进行对话,掌握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依据客户需求生产或提供服务,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提品或服务,不会生产多余的商品或服务,也不会将多余的成本增加到客户身上,客户满意度会大幅提高。

2.3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

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全面介入。企业必须从原料采购、销售、物流、仓储等部门都参与,涉及公司的业务、风险管控等各个环节,实现物流系统优化。物流成本控制精益化的过程,就是整个供应链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发现问题,不断改善,不断调整,以至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消除各种浪费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3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物流部门在企业中更多是作为销售和采购的执行,由于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不足和定量分析方法的限制,企业普遍存在以下物流成本控制问题:

3.1流程管理不健全

很多企业对物流流程管理是事后管理,缺乏事前和事中管理。例如企业发货管理流程一般是客服中心(订单中心)收到客户订单后,确定物流流向需求,按照目的地、数量和收货人制定的运输委托单交给物流操作人员。物流操作人员确定运输方式(汽运、铁路、水运或者水铁联运),核定运费后,将运输委托单发给运输商,发运后,与运输商对账,凭发票与出库单据送管理部审批,审核通过后,送交财务付款。当管理部审批运费时,货物已经发运,发票已经开出,无法实现物流成本的管控。

3.2运输方式不合理

物流运输有多种方式选择: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集装箱、铁路和水路的联合运输等。其中公路适合短途运输,方便快捷但费用高;铁路运输价格次之,但受铁路运力限制;水路运输量大,运费最便宜,但时间最长。很多企业缺少对运输方式和路径的规划,经常发生仓库与仓库之间的调拨运输,反向物流等不合理运输方式。

3.3库存商品数量过高

企业普遍缺乏对库存需求的预测,缺乏对库存的统一理解和可视度,导致库存数量远远高于安全库存要求。库存持有成本不断走高,既浪费了资源,又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如遇到行情下跌,会给企业带来潜在损失。

4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4.1流程优化

我们可以通过SipoC系统模型(见下图)分析哪些环节是不必要和有改善的空间。SipoC其中每个字母各代表:Supplier供方;input输入;process过程;output输出;Customer顾客。

SipoC流程图

4.2运输成本控制

对于各种发运方式,依据不同供应商在不同线路的价格优势进行调配,调整不同路线承运商使用比例,选择合理运输方式,做好产地,中心库,销区库之间和向客户运输的物流成本控制。优化配送网络,配送路径,准确,及时地按客户需求将货物安全送到,提高客户满意度。

物流成本控制中,运费占了很大的比重,通常一般性的运输问题可以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来解决,如m个起点,n个终点的运输问题用以下模型:

i――起点的下标,i=1,2,…,m;

j――终点的下标,j=1,2,…,n;

xij――起点i到终点j的运输量;

cij――起点i到终点j的单位运输成本;

si――起点i的供应量;

dj――终点j的需求量。

minm1i=1n1j=1cijxij(1)

s.t.

n1j=1xij≤sii=1,2,…,m供给(2)m1i=1xij=djj=1,2,…,n需求(3)

xij≥0,对所有的i和j(4)

第一项约束表示起点的运输小于等于供给量,第二项约束是完全满足客户需求量。建立函数后,用LinDo软件求最小值,就可以找出最优的运输方式和数量。

4.3仓储成本控制

仓储能平衡运输和生产采购成本,但是过高的库存会吞噬企业的利润,而且行情下跌会带来潜在经营风险。仓储成本的控制主要是遵从仓库布局合理、适度集中的原则。为了降低仓储成本,可以选择适当的订货方式,如通过经济订货量(eoQ)模型来确定订货时间和订货批量。由于传统的经济订货量的假设前提是不允许缺货,送货的时间为零,实际很难做到,需要对模型进行改进。

假定年需要量D一定,陆续供货,每天供货量p,每天耗用量为d,允许缺货,单位存货的年缺货成本为Kq,单位存货的年储存成本为KC,每次订货成本为K。

由传统的模型Q*=2DK1KC改进后的经济订货量为:

Q*=2DK1KC・KC+Kq1Kq・p1p-d

根据经济订货量来决定库存的数量,就可以降低仓储成本。

5结论

精益化物流成本控制就是不断发现企业在运输、仓储、包装等各个环节存在的浪费。解决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企业的管理就得到了提升。企业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改善,再找出不足,再改善,如此循环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

参考文献:

水上运输的优点和缺点篇3

关键词:煤炭物流;铁水联运

引言

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在分配空间、供需时间存在不平衡和煤炭本身价值廉价的特点,所以我国煤炭运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的主要方式为铁路、公路、水路。然而这三种传统的运输方式虽然有各自的优势,但是铁力运输较为紧张,水路运输对天气条件的依赖性比较强,公路运输运量又较小的缺陷成为三者的一大局限性。随着沿海地区的工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使得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迅猛增加,要解决好沿海地区煤炭物流运输问题,要如何利用铁水联运方式,充分发挥其优点,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煤炭运输与物流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分析

在系统的运作过程中,煤炭主要消耗企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向为其服务的煤炭配送中心提出煤炭需求,煤炭配送中心向其煤炭供应方提出煤炭需求,采用相应信息系统来完成需求信息的传递环节。经过一种或若干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和中转大批量的煤炭从各

煤炭生产企业送达煤炭配送中心,在煤炭配送中心经过储存、混配以及其他操作后,在根据各耗煤企业的需求将相对小批量的煤炭配送至各个企业。现实问题为了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中转换装,不仅要从不同运输方式的内部进行优化,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各运输方式之间的组合优化。

煤炭资源运输调配优化是根据现有煤炭运输通道的布局和利用情况,依据煤炭运输的需求量,将运量合理的分配到各个运输通道上。建立煤炭运输目标规划模型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优化目标,并科学确定这些目标的目标值。目前,在建立运输调配的优化模型时,普遍采用的优化目标是运输费用最少,即煤炭运输总成本最小。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的优化目标是调配量、运输时间、调配煤炭种类等,并且煤炭生产、消费状况,各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与国家铁路网及主要港口布局的协调配合,煤炭运输通道容量限制也是应考虑的一些综合因素。

2.煤炭物流“铁水联运”网络布局

煤炭物流“铁水联运”网络节点布局是物流网络的基础,其层次由一些规模、地位、功能、作用、服务范围不同的物流节点设施构成。按照煤炭物流“铁水联运”网络节点在煤炭供应链中所处地位及作用的不同,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煤炭物流生产基地、煤炭物流园区、煤炭配送中心。

煤炭物流生产基地具有较强的煤炭生产能力、物流服务福射覆盖能力、经济吸引带动能力、物流需求量与交换量集中;煤炭物流园区通常位于煤炭物流生产基地,是在政府规划指导下多家物流组织机构和多种现代物流设施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和较大规模的新型物流活动的载体;煤炭配送中心是指主要从事煤炭储存、配送业务的物流组织或场所,依托综合交通枢纽、拥有方便快捷的运输联系的节点设施。

基于网络节点布局,煤炭物流铁水联运”又可形成网络通道布局,分为以下两大布局:铁路通道布局、水路通道布局。根据各铁路的位置和运煤种类,我国东西方向煤炭铁路运输子系统线路可划分为3个通道:北路通道是“三西”煤炭外运的主要通路,以输送动力煤为主,主要负责将一些矿区及宁夏的煤炭运至京津冀、华北,到达秦岛、唐山、天津、黄弊等港口的煤炭再通过海运转送到华东地区;中路通道主要将无烟煤和炼焦煤运输至青岛港以及华东、中南地区;南路通道主要将一些生产基地的肥煤、焦煤和无烟煤运输至中南、华东地区。我国煤炭物流水运通道主要通过沿海港口、长江、京杭大运河徐州――南京段以及西江实现。“北方七港”是煤炭装载港口,负责将“三西两东”及山东省的煤炭通过公路或铁路集中到中转港口,再通过海轮运向环窈m濉⒒东、东南沿海等缺煤地区以及国外运送;华东地区70%的煤炭调入运输量和华南地区90%的煤炭调入量都是通过这些港口完成的。除供应沿海省份外,海运煤炭还向沿江的电厂和工业企业提供转运。

3.煤炭物流“铁水联运”网络规模结构特征

我国煤炭主要依靠铁路、水路(包括沿海及内河、公路)三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和水路运输发挥着干线的作用,铁路的单一方式运输是我国内陆运输的最主要方式,其余水路运输组成的联合运输则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煤炭“铁水联运”走廊;另外公路运输在其中发挥着补充作用,是集疏煤炭的重要方式。铁路具有的运能大、运距长、运价低等特点,恰好可以满足我国煤炭运输运量大、运距长等要求,随着近几年煤炭需求的不断增长,铁路煤炭运量受煤炭市场变化的影响而迅速增长;我国煤炭水上运输包括海运和内河运输。本文中主要考虑的水上运输为海运运输。煤炭实现海上运输首先要通过公路或者铁路将煤炭从生产基地运送到北方沿海各大中转港口,然后再通过海运运向华东地区、东南沿海各省市和以及国外运输;我国煤炭铁水联运是指煤炭通过铁路运输到北方各个下水港口,再通过北方各下水港口运输到华东地区、东南沿海各省市等消费地。近年来,我国煤炭通过铁水联运完成运量每年近6亿吨,铁水联运是实现北煤南运的主要运输方式,是“三西”煤炭供应华东地区、东南沿海各省市和外贸出口的主要通道。

4.煤炭物流“铁水联运”系统理论分析

该系统运行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煤炭的有效供给,实现煤炭产运需平衡。煤炭物流运输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交通运输网及其结合部;二是交通运输生产系统;三是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

“铁水联运”煤炭运输系统是在铁路、水运两种主要运输方式综合发展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不同的运输方式,其技术经济性能指标各异,运输生产过程也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为实现系统中不同运输方式的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必须要在明确煤炭运输的基本特征和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不同运输方式的分工与作用。

铁路运输子系统从运输成本来看,与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成本比起来优势明显;从运力方面来看,铁路运输以其适用于重载运输的优点,从环境污染方面来看,铁路运输对周边的环境污染较小,同时铁路运输还可以运输几乎所有不同性质的货物,是中、长途客货运输的主力。水路运输子系统从运输成本上来看,均远低于航空、公路、铁路运输成本,是四种运输方式中最低的;从运力方面来看,水路运输的运载工具船舶载运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可实现大吨位运输;从建设成本来看,水路运输投资较省,可节约我国大量土地资源。

结语

本文根据煤炭能源的应用前景,对煤炭运输与物流资源优化配置要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接着针对煤炭物流“铁水联运”的网络布局,剖析了其网络规模及结构特征,最后对煤炭物流“铁水联运”做出了总的系统理论分析并展望未来,若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铁水联运”将使煤炭物流运输迈出崭新的一步。

[参考文献]

水上运输的优点和缺点篇4

关键词:石槽村煤矿、采区设计,方案比较

1概述

石槽村煤矿建于2005年,井田位于鸳鸯湖矿区中部,北接梅花井煤矿,南邻红柳煤矿,井田南北走向长约4.5km,东西倾斜宽约7km,井田面积约31.4km2。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延安组,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2层。井田地质资源储量1040.07mt,工业资源储量906.73mt,设计可采资源储量596.71mt。

根据各煤层层间距和可采储量分布情况将本矿煤层群分为三组:上煤组由2-1、2-2、3、4-1煤组成,中煤组由6、10、12、15煤组成,下煤组由16、17-1及17、18-1及18、18-2煤组成。

石槽村煤矿采用主斜井、副立井和回风斜井综合开拓方案。井田鸳鸯湖背斜东翼东西方向划分为两个块段6个采区;背斜西侧为急倾斜煤层区,根据工业场地及铁路站场煤柱的留设范围,南北方向划分为两个块段6个采区。共四个分区,12个采区。

2采区概况

2.1采区概况

本次设计的22采区为矿井一分区第2个采区,位于石槽村煤矿中部,采区南到新碱沟子北正断层,北至DF18断层和井田边界,东到李家圈逆断层,西至张家庙逆断层、张家庙背斜,采区南北走向长度约3445~4240m,倾向宽约1350~1650m,面积约5.54km2。22采区开采采区范围内的6、10、12、15煤。

2.2地质资源量

根据《石槽村煤矿22采区地质说明书》对22采区范围内的6、10、12、15层煤进行资源/储量计算。22采区范围内各煤层资源量估算结果如下:地质资源/储量:9497.03万t,工业资源/储量:9250.94万t;设计资源/储量:7874.46万t;设计可采资源/储量:5884.40万t。

2.3煤层分布状态

6煤:全区发育,层位稳定,全采区可采。煤层厚度4.61~5.70m,平均5.17m,属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属稳定煤层。煤类为不粘煤。

10煤:上距6煤23.01~46.09m,平均34.35m,煤层厚度3.59~5.27m,平均4.41m,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属稳定煤层。

12煤:上距10煤19.79~36.84m,平均30.14m,煤层厚度1.58~3.91m,平均2.15m,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属稳定煤层。

15煤:上距12煤平均18.49m,煤层厚度0.45~1.7m,平均1.01m。

2.4地质构造

22采区内对开采产生影响的地质构造有DF18断层(L=1000m,H=25m)、李家圈逆断层(L=2400-3100m,H=91m)、新碱沟子北正断层(L=2000m,H=70m)、张家庙逆断层(L=2800m,H=265m)、DF5断层(L=2570m,H=22m)、DF8断层(L=1460m,H=21m)、DF7断层(L=580m,H=20m)和鸳鸯湖背斜、张家庙向斜和张家庙背斜。

2.5煤种煤质

本井田煤的变质程度低,以不粘煤主,少量长焰煤。各主采煤层均为低灰~特低灰、中~低硫、特低磷、中高挥发分、高热值的不粘煤。为良好的发电用煤、城市“环保”用煤,气化用煤及化肥原料用煤和良好的民用燃料煤。

3设计方案及比较

根据石槽村煤矿开拓系统布置及采区划分范围、煤层赋存条件、地形地质条件、储量分布情况,设计针对22采区准备方式提出三个比选方案。

方案一:利用井底煤仓,运输上山布置在10煤,采区回风上山沿6煤布置,22采区辅助运输从张家庙向斜轴部的+900m辅运石门开始大致沿6、10、12煤折返布置至+630m水平,在+630m水平新建一套排水系统。

方案二:将采区运输上山布置到12煤中,在+700m水平施工一条排水石门将22采区的水引到21采区+700m水泵房(目前该泵房还未实施)集中排至+900m矿井主水仓,其它均同方案一。

方案三:该方案回风、煤炭运输、排水系统与方案一相同,辅助运输采用轨道运输。

主运输方案比选的比较(方案一与方案二):

a、准备方式一优缺点

优点:a、运输上山沿10煤布置,各区段溜煤眼均在40m以内,溜煤眼施工及使用方便,利于提高块煤率;b、运输上山沿10煤布置,与布置在6煤的回风上山及穿层布置的辅运上山沟通方便。

缺点:a、12煤上距10煤平均30.14m,运输上山布置于10煤,则12煤顺槽爬坡巷需要布置约150m才能搭接到运输上山,加大了12煤个别工作面的上山保护煤柱,不利于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回收率;b、15煤上距12煤平均18.49m,可采厚度1.16m,若将来决定要开采15煤,则运输上山布置于10煤将给15煤的开采带来困难。

B、准备方式二优缺点

优点:a、运输上山布置于12煤,各煤层顺槽爬坡巷与运输上山搭接顺畅,有利于提高资源回收率;b、运输上山布置于12煤有利于15煤的开采。

缺点:a、运输上山沿12煤布置,各区段溜煤眼在50~70m,溜煤眼施工及使用困难,且不利于提高块煤率;b、运输上山沿12煤布置,与布置在6煤的回风上山及穿层布置的辅运上山沟通不便。

C、准备方式方案一与方案二的比选

方案一与方案二井巷工程量上基本相当,主要差别是方案二的区段溜煤眼比方案一高约30m,而方案一的每个12煤顺槽爬坡巷岩巷工程量增加约50m。

采区主要煤量集中在6煤和10煤,为提高运输系统的可靠性,区段溜煤眼不宜设计过高。

因此,方案一与方案二的比较中,选择方案一作为较优方案,与后续方案进行比较。

辅助运输方案比较(方案一与方案三)

方案一与方案三相比,方案一的初期可比工程量和总工程量均为2560m,方案三的初期可比工程量为3440m,可比总工程量为5260m,因此方案三的初期可比工程量比方案一多880m,可比总工程量比方案一多2700m,方案三的初期工程量及总工程量均大于方案一。且方案三在矿井已有胶轮车设备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加一套绞车提升设备及车辆和人员运输设备。方案三存在用人多,效率低的问题,结合本矿井已形成的辅助运输系统为胶轮运输系统且本矿井井型大、辅助运输量大的实际情况,本次设计认为22采区辅助运输方式选择无轨胶系统合理。

排水方案比较(方案二与方案一)

方案二与方案一在排水系统方面的区别是方案二在+700m水平施工一条排水石门将22采区的水引到21采区+700m水泵房集中排至+900m矿井主水仓,方案一是在22采区新建一套排水系统。

在总投资及运营费用方面,方案一(7236万元)与方案二(7275万元)大体相当。方案二中+700m排水石门,在张家庙背斜处将揭露18煤底板宝塔砂岩承压含水层,根据石槽村煤矿精查地质报告及周边矿井(灵新煤矿等)实际揭露涌水情况,18煤底板宝塔砂岩含水层水文地质情况复杂,在开采22采区时不宜揭露该含水层。在费用比较大体相当的情况下,从采区建设及生产安全方面考虑,设计认为在排水系统方案方面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结论:通过主运输系统、辅助运输系统和排水系统的比较,最终选定方案一为采区准备方案。即:利用井底煤仓,运输上山布置在10煤,采区回风上山沿6煤布置,22采区辅助运输从张家庙向斜轴部的+900m辅运石门开始大致沿6、10、12煤折返布置至+630m水平,在+630m水平新建一套排水系统。

水上运输的优点和缺点篇5

关键词:货运;五种运输方式;信息化

一、我国的货运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提高,我国货物运输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货物运输无论从基础设施到服务,都有了大幅度改善,与此同时,从事货物运输的经营者也越来越多,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的货运量都在稳步增加。

从总货物的周转量来看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图2-1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10年中,我国货物周转量基本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截止2003年以前,增长相对缓慢,年增长量约为2000亿t*km,1998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04年到2007年,总货物周转量增长较快,说明了我国为满足经济条件的需要,在这一时期货物运输发展较快。2008年总货物周转量同2007年相比增长相对缓慢。从这一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货物周转量在不断增加。

图2-1货物周转量变化

二、货物运输在五种运输方式中的优缺点

水路运输的优点有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节约土地资源等方面,水路运输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有时河流的走向与货流的走向不完全一致,在运输布局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内河航道和某些港口受季节影响较大,难以保证全年通航。另外水运速度慢,海船每小时一班只能行25-27公里,内河中航行的速度还更慢些。

铁路运输虽然运量大,安全性能高,但它受轨道的限制,无法实现门到门的服务。我国铁路成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铁路,铁路的信息化发展更是有待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服务较差,信息化远远不足,尤其是铁路的垄断地位,直接限制了铁路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发展的高铁,也只是刚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应用于货运。

公路货物运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比如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运量较小,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还可以实现“点到点”直达运输。但我国目前的公路运输还不完善,许多公路都是收费型公路,这就直接导致了公路货物运输成本高,从而导致高速公路货物运输超载严重,不超载就无法赚钱的说法。公路运输的信息化不够完善,车辆结构不合理,技术状况较差等多种问题,并且货物运输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些货物运输严重超载或司机超速、疲劳驾驶,导致了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航空货运量与周转量近五年来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仍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航空货运已经成为我国航空运输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劲头相当可观。单从纵向比较而言,我国航空货运能力确有显著提升,但是通过横向比较,却可以发现我国航空货运能力还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首先货运航线网络尚待完善,其次是运作模式仍属初级阶段,服务产品单一业务范围狭窄,多是经营单一航空货运或航空企业,最后是航空货运信息资源发展滞后,各个航空公司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大都相互不兼容。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以来,管道运输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已经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些局部网络。然而,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管道运输存在着局部管输瓶颈,从而造成了我国天然气供需紧张,并且管道运输网络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布局,管道由于联络线较少。有些管道运输效率不高,与管道建设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

三、货物运输发展趋势

从五种运输方式的基础条件及管理程度来讲,多方面都有待于提高。水路运输应更加充分利用天然湖泊河流,这样做到既可以减少成本,又可以提高水路运输的条件。在码头配备方面,应准备更多的现代化装备,加大泊位专用化,从而配合水路货物运输的装卸,大大提高装卸的效率。在港口管理方面,可实行政企分离的方法,使得港口经营实现民营化。铁路运输应当加大高铁的建设力度,同时改善火车站的条件,加强路网的覆盖,对于铁路应急措施应更加规范,从而能更加充分的应对突发事件。铁路的垄断地位应逐步削弱,将权力下放给地方,做好铁路货物运输市场的自由竞争。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铁路运输也应当开始加大建设力度,可以效仿国外先进的铁路货运技术,构建铁路物流平台,提高铁路货运的服务水平,放松铁路管制,使其能够实现自由竞争。公路运输仍存在着许多收费公路,我国应该加大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提供更多收费平台,提高收费效率,降低高速路口拥堵的现象,从而降低走高速公路的成本。在货物超载等方面应做到严格的管理,加大惩罚力度,并且提供更多的信息手段来检测车辆是否超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以及车辆平均载重量。推进etC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加快公路运输的信息化建设。航空运输应保证更加完善的管理系统,建立航空货运信息平台,将信息分享给航空货运部门、快递公司等相关部门,同时提供实时信息给生产企业以及销售企业,通过便捷的操作,来提高航空货运的服务水平。

国外管道运输的发展正在向大口径、大流量、多批次方面发展,并且广泛应用管道优化运行软件系统,我国应当适当学习并且向该方向发展,同时更加合理的分配,定期反馈,使其运输更加顺畅。

四、货物运输发展趋势

智能运输将带来货运车联网的大发展,未来将借助于物联网技术,使得货运企业的货物运输信息化与网络化将得到普及,先进的企业会逐步的发展成货、车、路、库全面联网,从而建立智慧运输系统。除此之外,车联网还将会向车辆本身各系统延伸,将车辆控制系统、行驶系统、动力系统也借助车载终端实现联网,从而实现主动安全辅助驾驶、省油模式辅助驾驶、司机驾驶行为分析与改进、运输路径优化等功能,为车队管理带来革命化变革。因此,智能运输系统必将是未来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何世伟,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网络,科学出版社,2010.9.

[2]李刚、徐亚华、王水平等,起步之举发展之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1月.

水上运输的优点和缺点篇6

1.1无水港的内涵

所谓无水港,就是依托相应沿海港口,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和多式联运方式,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内容的口岸监管、港口服务功能的大型区域物流服务平台,兼具物流中心(供应链节点)、多式联运集散地和信息交汇平台三种性质。首先,无水港应是其所参与的沿海港口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沿海港口紧密联系,起着为后者集疏货物的基础作用。无水港是港口口岸功能向内陆地区的延伸和前移,最终将以“逻辑海港”的形态存在。对内陆腹地的进口而言,所有海港功能后移至内陆无水港;对内陆腹地出口而言,所有海港功能前移至内陆无水港。其运作是否高效关系整个链条的效率。无水港作为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将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功能及其增值服务在内的集港口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其次,无水港应是内陆腹地的多式联运集散地。无水港作为水、陆、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集散中心和控制中心,控制着基础交通资源和相关物流资源。集约化使用不同运输方式进行协调作业,为客户提供方便和快捷的服务,是多式联运能够发挥优势的关键所在。作为多式联运集散地的无水港,理应具备多种运输方式的物流整合能力和在港口物流与内陆物流资源的协调优化配置作用。再次,无水港应是信息交汇平台。无水港作为拥有港口功能的特殊发展区域,涉及海关、检验检疫等行政职能部门及港口当局、船公司和货主等。无水港作为信息交换平台,通过口岸及区域信息系统建设和资源共享,协调各监管部门及多式联运各方的信息化服务系统需求,实现货物各节点的运输、仓储等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和通关及检验检疫。

1.2无水港的优点

“无水港”作为集装箱运输网络中内陆集装箱运输的枢纽,是集装箱货物的集散地以及集卡之间、集卡与火车之间的衔接点;为沿海港口提供了集聚输运货物的作用;也为内陆企业便捷了报关报检等相关业务;把港口的部分功能迁移至内陆地区完成,舒缓了沿海港口的压力等。综合而言,无水港具有以下几点优点:①增加贸易流量;②扩大现有海港的容量;③降低货物门到门的运价;④降低总运输成本;⑤优化使用公路和铁路运输;⑥更好的利用港口的吞吐能力;⑦有利于集装箱普遍使用;⑧有利于多事联运的发展;⑨减小环境问题和空气污染。

2.我国无水港发展现状

2.1我国无水港群雏形初现,但建设弊端渐现

自2002年10月首开具有无水港性质的朝阳口岸后,无水港建设得到了沿海港口和内陆腹地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支持。中国无水港的建设走势可以准确地表述为:从北到南,由东至西。从北部的天津港、大连港逐步向南推进到宁波港,再到珠三角、北部湾及海西地区也奋起直追,向内陆无水港货源高地进发。目前,我国无水港建设模式主要有三种:港口企业为主的建设模式、内陆地区为主的建设模式、内陆和港口企业共同开发的建设模式。目前发展初具规模,从北到南已形成了4个无水港群:一是以大连为门户的沈阳、长春、哈尔滨东北无水港群;二是以天津牵头的北京、石家庄、郑州、德州、包头等中东部12个省市区无水港群;三是江浙沿海一带向华南和西南内陆辐射的金华、义乌、绍兴、余姚、衢州等无水港群;四是积极筹划的以厦门港与福州港为龙头的龙岩、三明、南平、长沙、南昌、鹰潭、赣州等海西无水港群。纵然无水港在中国的建设布局已经展开,但无水港整体的运营效果不佳,还有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如地域限制明显,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无水港功能尚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高,港口的设施、功能和服务以及口岸系列配套服务与无水港服务无法进行对接;沿海港口、道路运输、一关三检、金融保险、物流企业等物流机构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无水港的整合进展缓慢。不少无水港遭遇上马时大张旗鼓、眼下却运营困难的尴尬境地。

2.2我国无水港整体运营效果不佳,但发展前景看好

谈及无水港运营效果不佳,不排除个别地方为搞政绩工程、没有进行深入调研和可行性研究的因素,造成无水港建设表面上的繁荣。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无水港都存在运营不佳的情况,其原因值得深究。首先,无水港投资回报周期长。无水港前期建设投入巨大,运营费用不菲,直接回报较低,使得无水港即时的经济效益很不明显。特别是在无水港的建设初期,如果没有政府公共资金的支持,完全依靠港口企业、私有资本的投入,会造成无水港的负债运营,增加无水港的运营成本,降低无水港服务的竞争力和对市场客户的吸引力。在无水港运营费用较高的情况下,却没有足够货源量的支持,出现设施设备闲置现象,进一步加剧亏损的严重程度。其次,内陆腹地的经济推动力和货源量不足。当前,大部分腹地外向型经济不活跃,适箱货源短缺。无水港在投入运营中缺少现时的货量支持,出现“有港无货”的情况。无水港的积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也只有在无水港货源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得以实现,而经济推动力和货源量不足这一状况的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各地纷纷上马无水港项目,造成无水港网络布局不能得到合理规划,导致无水港辐射区域经济腹地的叠加,不利于无水港群整体经济效益的实现。再次,无水港模式不能得到货主的大力支持。无水港本身是一个较新的名词,普及程度不够。即使无水港模式有着诸多优势,广大货主还是选择传统的运作方式,业务量不大也不足为奇。加上无水港的相关对接政策没有真正落实。例如无水港内在功能要求具备在当地一次性办结海关手续,但目前海关现有的通关模式均难以满足。目前绝大部分无水港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陆口岸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只能起到单纯的内陆货运场站的作用,在效率和效益方面都没有优势,对广大货主缺失吸引力。

3.无水港物流网络的意义

3.1沿海港口方面

3.1.1扩大了沿海港口的经济腹地范围,提升沿海港口的竞争力

具有广阔经济腹地的港口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如果过于单一的依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喂给港,其发展肯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威胁。因此沿海港口和内陆地区合建无水港,将港口的功能“内迁”至内陆地区,扩大了港口的辐射面积,将无水港城市的区位优势延伸为具有沿海国际性港口城市的优势,实现了沿海港口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现代无水港其实也是一个具有沿海港口口岸功能的区域物流中心,作为沿海港口参与供应链的重要一个节点,为沿海港口起着集聚疏散的作用。因此无水港的建设不仅扩大沿海港口的腹地和增加货源,同时无水港物流网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体供应链是否流通顺畅,进而影响沿海港口功能的发挥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1.2缓解了沿海港口集疏能力不足的局面

管理学上有个“木桶理论”,就是讲即使其他所有方面的都是最优,但是由于某一块的缺失或不足,那整体上的评分还是取决于那块缺失的或不足的能力,最终的能力还是差的。由于码头的土地资源有限,常会发生库场能力或集疏运能力不足的问题,造成港口拥堵的现象。而无水港有着集货的功能,可改变零星的货物长期以来单独送到港口的状况,通过从货主企业中汇集货物,将货物成批的运输到港口,从而缓解港口集疏运紧张的局面。同时无水港物流网络组织会动态的,自适应性的调整整个网络系统的均衡,使得每批货物能顺畅的通过港口,而不会在港口中有过长的等待时间,造成拥挤现象。

3.2无水港方面

毋庸置疑无水港的建立对发展当地经济、促进沿海港口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发展无水港,推进跨区域的口岸合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的无水港建设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设施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具有枢纽性质的内陆港。而港口必须要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吸引更多的货源、物流公司等相关公司入驻,所以其功能和运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提高。从无水港的功能上我们可以看出:无水港并非一个简单的结点,而是一种高效的物流组织,其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无水港的建设涉及了企业、港口、海关、商品检验检疫部门、银行、地方政府等多个因素,只有这些因素都具备了才能建成一个无水港。如果无水港失去了任何一方参与都会对其功能和自身的发展会有所影响,也失去了当初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而在众多参与方中,沿海枢纽港口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对内陆无水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持作用。因此无水港就可以通过物流网络借助沿海枢纽港口企业丰富的经营经验、管理技术和资金优势,再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提高其运作效率,最终实现其自身的迅速发展。

3.3其他方面

3.3.1对企业的影响

内陆各类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都要到港口、沿边口岸办理货物的转关或结关手续,以致要多次往返企业所在地和口岸之间,不仅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延迟了货物投入市场的时间,增加了物流成本。合理的无水港物流网络不仅可以便捷企业就可以就近在内陆港办理货物的各种进出口通关手续,提高效率,又可以让企业能以最小的物流成本使货物通关,节约了成本。

3.3.2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

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和管理形式,已被国内外广泛的采用。现代的集装箱运输热潮遍及全球,各国都把集装箱运输的普及和发展作为本国货物运输现代化进程的标志。集装箱多事联运是集装箱运输的高级发展阶段,代表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方向。集装箱是多式联运的基础,多式联运的发展会形成多式联运通道,换言之,随着集装箱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促使着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的形成。而集装箱多式联运也会促进集装箱的发展。“无水港”在作用上加快了集装箱货物的流通。无水港物流网络的建立会合理配置资源,让集装箱货物能有效率、有速度的运输至货主手中,对集装箱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水上运输的优点和缺点篇7

铁路运输作为马钢四大运输工具(公路、铁路、航运和管道)之一,以其运量大、运输安全可靠和费用低等在发展第三方物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0年末,马钢铁路运输公司拥有机车57台,铁路车辆1382辆,铁路线路242km,道岔896组,固定资产原值126919万元,净值64223万元。随着马钢提出“优化厂际物流,尽量减少交叉,提高物流效率”的物流管理理念,铁运公司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相继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制定了提高运输质量的百条措施,与路局马鞍山火车站组建了路企联合办公室等。这些机构作为现有铁路运输业窗口的外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门”到“门”的服务,方便马钢二级生产单位随时随地进行货运,进一步改善了铁路运输公司的形象。目前铁路运输公司向马钢提供的货物运输、延伸服务等项目,包含物流功能要素中的运输以及部分储存、保管、装卸等功能,铁路运输过程中的确报、货车自动识别等信息系统则属于物流信息的范围,具有物流信息服务的开发价值;统一的铁路调度指挥系统体系,为现代物流提供了网络化的经营基础;遍布马钢的铁路仓储设备,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发达的铁路通讯能力和具有丰富生产信息的马钢物流支撑系统,有利于实现物流信息的资源共享。铁路运输公司要真正转型为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观念劣势。大部分从业人员对现代物流本身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缺乏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柔性化和个性化的理解,存在服务速度慢、服务质量差、费用高、服务项目不齐全和缺乏市场反应灵敏度等问题。2)冶金企业铁路运输本身的劣势。反应速度慢,时空灵活性不高;正点频率较低;近距离运输费用较高;行车路线曲线多,不能全部实现满轴运输。3)企业管理手段陈旧。铁路运输公司客户服务管理手段陈旧,装备现代化、作业信息化等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与当前一些现代物流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系统为客户提供信息跟踪、查询和传输服务相比,差距较大。4)管理体制的缺陷。铁路运输公司依托现行的铁路运输管理体制,缺乏实时性、动态性和灵活性等,不能与马钢二级生产单位的要求保持同步,更难以超越客户对企业服务的要求。国有企业现存体制上的弊端在所有铁路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5)铁路规模及质量不能满足需求。与马钢生产发展的需要相比,铁路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下属各个车站运能不平衡,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运输能力不适应生产需求;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经营管理都尚未形成有机整体;铁路运输公司硬件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然不高,重载线路偏少,平交道口较多,运营管理自动化等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马钢生产结构的调整,那些适合铁路运输大宗煤炭、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粗加工、半成品货源比重在下降,而一些个小体轻、产品附加值高、批量小、时效性强的货源比重在上升,这就要求随着物流市场中产品的特性和物流执行计划的变化来调整顾客服务水平。但是,目前铁路货运部门技术设备落后,不熟悉国际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反应迟钝。与其他竞争对手比较,速度方面及灵活便捷方面皆不如公路运输,价格低廉方面不如水路运输,在以产品定向和以客户定向的服务方面,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马钢铁路运输公司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竞争策略

由于传统铁路运输企业只关注于单一的运输功能,因此,不仅要对其功能进行适当的扩展,主要包括配送功能、仓储功能、库存控制功能、加工包装功能、采购功能、市场预测功能、营销功能、需求计划功能和订单数据采集功能等,更重要的是将各业务整合起来,形成不可估量的规模效益。改造铁路站点,建立铁路物流中心。铁路大批量、规模化运输符合“物流运输化”的发展趋势,在大宗货物运输中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相对现代物流中心来说,现有的铁路站点完成的只是运输、仓储、装卸和搬运等较低级的功能,与物流中心要求的功能差距较大。因此,必须根据马钢生产发展水平对有经济价值的铁路站点进行现代化改造。从货运起步,改制铁路物流。货运作为货主和运输公司之间的中介,改变了运输业和货主之间的关系。在货物运送过程中,货主和运输企业通过货运公司获得需要的服务,优化了作业流程,削减了成本。故货运服务可以成为物流的组成部分,是铁路走向现代物流的重要一环。实施以客户为导向的竞争策略。现代物流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服务的趋势,铁路运输公司在运输过程中依然奉行标准化、统一化的服务方式,不因客户的要求而改变。面对现在的买方市场和市场经济,在实践第三方物流客户服务的过程中,铁路运输公司应该重视物流个性化的特点,积极地与客户沟通,并实施以客户为导向的物流战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熟悉客户的业务类型,鉴明顾客需求和期望,并与顾客探讨需求和期望的变更性。要分析自己的能力和不足,确认业务的收益率,在理解顾客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所提供的服务和预期目标,并付诸实施。用it解决客户关系管理的有效性。在铁路运输量及运输市场既有份额下降以及货源流向其他运输方式的大背景下,推行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竞争策略。以往铁路运输公司由于缺乏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无法实现为客户服务的全过程管理,也无法整体掌握分散在不同环节以及不同地方的客户信息资源,造成了客户资源的浪费。铁路运输公司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对物流服务过程、客户状态、客户满意度和客户成本的管理,最大化地实现客户的价值。分析客户需求。第三方物流更适应于发达地区和发达企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主要集中在跨国公司在华的企业和中国本土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型企业。从行业需求来看,高科技和电信业是外包市场中成长最快、毛利很高的行业,汽车业是最有吸引力的行业,冶金行业还有一定的余地,其他行业也有一定的机会。市场细分,实行差异化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进行顾客市场细分的工作,可以更好地集中自己的优势,为差异化的顾客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专业化物流企业并不是因为拥有客户所需要的车辆、仓库等设施而成为第三方物流的,而是因为其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将各种物流资源整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信息流与物流的紧密结合是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一大特点,从而使物流企业可以将跨地区的物流活动有机衔接起来,安全、高效地实施物流运作。

结语

水上运输的优点和缺点篇8

abstract:Forthewarundertheconditionofinformation,itnotonlyisacontestinsoldierandweapons,butalsoisthetestoftransportsupportcapacity.onlytransportsupportcapacityisgood,thetroophasstrongfightingcapacity,andwinsinthebattle.militarylogisticstransportationisanimportantwaytosupportarmydailytrainingandlife,andisthekeyofwar.

关键词:物流配送;军事运输;优化

Keywords:logisticsdistribution;militarytransport;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e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018-03

0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及其向军事领域的加速渗透,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适时,适量,适地”的精确后勤保障令世人瞩目和震撼,美军后勤保障的实践表明:实施有效的军事物流配送运输保障,不仅是后勤保障能力的倍增器,更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1军事物流配送运输的作用

军事物流是为保障军队平战时或特殊情况下的需求所采取的具有军事性质和目的的物流活动。它是物流在军事活动中的广泛应用。

军事物流配送运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部队用户的需求,将已经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的军事物资按时送达用户指定地点的物流运输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大吨位、高效率运输力量的出现,干线运输无论在铁路、海运或公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长距离、大批量的运输实现了低成本化。但在干线运输之后,都要铺以支线运输和小搬运,这种支线运输及小搬运成了物流运输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个环节有和干线运输不同的许多特点,如要求灵活性、适应性、服务性等,优化和完善这个环节,往往能解决运力利用不合理、成本过高等问题。

军事物流配送运输或输送,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处于“二次运输”、“支线运输”、“终端运输”的位置。优化军事物流配送运输,能够使分散的供应保障活动协调运作,减少整个军事物流范围内的迂回运输、交叉运输、重复运输等现象,创造了更多的军事物流效益。

2现代军事物流配送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军事物流配送运输是军事物流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军事物流保障目的的关键。因此,搞清军事物流配送运输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它内部的客观规律,我们才能用这些规律指导军事物流的实践,改善不利因素,实现军事物流配送运输的高效、快捷。

2.1运输管理机制不健全,配送运输计划不完善目前,军事物流运输管理没有现成的模式、经验供我们学习和借鉴。由于军队物流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导致军事物流管理中出现漏洞,存在问题。在物流实践活动中,不能充分挖掘利用部队现有装备人员的潜力,制约了军队物流运输活动的高效性。其次,缺少完善的配送运输计划。“一计划多用”的现象尤为明显。

2.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我国每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拥有铁路74.89公里,排在世界第60位之后。如果按人口计算则排在世界第100位之后。在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晚的环境下,军事物流作为后继发展者,国家没有太多的精力来推动军事物流的发展。军事物流和地方物流没有完全接轨,它们之间存在差异和相对独立性,没有很好的协调发展。军事物流的发展处于从属地位。

2.3物流专业人才欠缺,信息化水平低当前,军队物流专业管理人才还相当缺乏,军事物流运输网络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军队内相关的物流设施建设还不健全。尤其是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它严重影响了军事物流配送运输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大人才培养速度,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弥补我国物流技术的欠缺。

2.4物流设施和设备标准不统一,运输成本高我国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装备标准不统一,限制多式联运的开展。以集装箱为例,海运和铁路运输各有各的一套集装箱标准,使得海铁联运必须经过再次拆箱、装箱后才能实现,造成了多次的包装成本以及储存费用,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公路、航空中。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严重影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载荷率。虽然军用物品包装已有初步的标准,但在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相衔接的物流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影响较大。物流环节的运输工具、承载设施、设备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导致物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货物的在途时间较长,物流速度降低和成本上升。根据调研有关资料分析,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公路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合,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铁路因能力不足,使相当数量的商品失去销售机会或无法保证企业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水运因运输组织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使许多产品失去了低价运输的途径,诸多的因素都大大地增加了物流的运输成本。

由于我国物流系统存在的以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军军事物流配送运输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军物流运输管理比较分散,调度效率较低,运输系统现代化程度不高。运输管理缺乏体系化,整体化。物流运输方式相对单一,表现为主要以传统的公路运输,运输的货物量少。没有很好的利用铁路运输的运输货物量大,长距离运输的优势,不能满足军队长距离运输的物质需求。物流效率低,物流运输成本高。

3提高军事物流配送运输的措施

3.1建立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科学调度物流运输物流网点是军事物流体系的起点和基干,多层次的军事物流网点能及时跟踪控制和科学调度物流运输。美军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展开了“三种物流网点”的建设,即本土物流网点、近海物流网点、海外物流网点。所倡导的“聚焦式”后勤就是以物流网点为依托展开物资保障的最佳样板。这些网点军民兼容、资源共享、信息化程度高。军队物资保障机构与地方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由供货商直接将物资供应部队的物资保障方式,减少了物资供应运输环节,大大降低了相关费用,提高了军队的保障质量。

军事物流运输活动的运量不确定特点,导致物流管理过程复杂。靠人工去实施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物流运输活动的要求。如美军提出了全球资源可视系统的概念。该系统将自动识别技术、全球运输网络、联合资源信息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等综合在一起,使得部队指挥官可以不间断、可视化地掌握全部资源的动态情况,全程跟踪“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调换,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物流保障效率。正是依托该系统,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信息处理中心仅有1500个工作人员,却使数万部队的输送、数亿元的开支,以及几十万种不同型号、规格的装备物资供应顺利进行。因此,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发展的需要,只有信息化的管理工具才能实现物流运输中的全程监控,掌握物流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对运输工具进行科学调度,合理使用。提高管理的高科技水平,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3.2建立模拟运输网络,优化运输方案在高技术条件下的物流活动中,利用的高科技工具越多,物流的整体效能就越高。物流运输部门的科技含量,信息化程度,代表着它的物流水平,决定着它在物流行业的竞争能力,标志着它在未来竞争中的发展潜力。

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独领,在新军事变革中引领潮流,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网络,模拟运输网络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运用模拟运输网络系统实现对物流运输活动的全程可视化,及时对有关情况进行跟踪控制,整体协调,进行有效的调度指挥。

模拟运输网络系统是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实现对运输全过程的计划、组织、决策、指挥和控制的模拟。它是对物流运输活动中的综合因素的抽象化分析、实施、优化的直观显现。该系统能直观暴露实际物流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及突况,它能使物流运输部门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减少损失,使物流运输活动在预计的情况下进行组织实施,确保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

模拟运输网络系统具体有以下子系统组成:①运输工具选择系统;②运输方法及道路筛选系统;③道路状况分析系统;④任务分析系统;⑤制约因素分析系统;⑥车流、人流和距离分析计算系统;⑦综合分析信息系统;⑧方案制订系统;⑨可视化模拟、突况预测系统;⑩问题反馈分析系统;{11}人工干预操作系统;{12}方案优化决策系统。该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1。

3.3采取组合运输系统,减少货物空载率组合运输是指物流运输公司与其发生业务关系的供应商及其客户进行组合运输的方式。它可以防止货车往返之间的空载。要真正防止空载,就必须搜寻运输的货物。日本的花王公司就是实现组合运输的很好例子。开始时,花王公司主要是与花王的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组合运输,即花王公司将物品从工厂或公司运抵销售公司后,与当地花王公司供应商联系,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装车运回工厂,这样就不会出现空载。后来,由于组合对象的逐渐扩大,所有其他企业都可以利用花王公司的车辆运载货物,花王公司与其销售公司之间近80%的物品运输都实行了组合运输。组合运输系统有效地减少了货物的空载率,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节约运输资源,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我军军事物流运输应建立有效的组合运输系统。目前,我军的物流运输主要是小单位独立保障模式。比如以师(团)为单位的汽车营(汽车连)保障自身物流需求。师与师之间,团与团之间相对隔离,运输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种保障模式严重限制了我军协同作战的发展。未来战争是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因此,对保障也提出协同保障的要求。在未来战争中,要求统一调度利用诸军兵种的物流运输资源,实现单位之间物流运输的组合利用,尽量避免空载,减少运输资源的浪费,形成一个高效的物流运输保障网。

3.4科学选择运输工具,综合运用多种运输方式在实际军事物流运输活动中,科学合理选择运输工具,能有效地节约运费开支,降低物流成本。因此,我们要根据货物的种类,贵重程度,运输距离的远近,环境道路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提高运输的时效性。同时,结合运输工具的特点采取适当的运输方法。汽车运输的特点是灵活性、机动性强,能够实现运输的“门到门”。铁路运输的特点是运送货物量大,运输距离长,能满足远距离高需求。空运的时效性强等等。综合运用多种运输方式能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工具的效能,实现物流运输的高效、快捷。

3.5结合军队实际,制定战备配送运输方案军事物流运输活动不同于地方的物流活动,它服务于军队这个特殊的对象,体现部队的特点,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要求物流运输必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准确性。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物流配送运输方案至关重要。

制定战备配送运输方案时,要根据物流运输部门的任务、性质、自身能力、保障类型、兵种类型等因素进行制定。按照从实际出发,从战争出发,认清军事物流运输的军事性。军事物流运输不同于地方物流运输活动,他具有战争性质和军事企图。军事物流运输关系到战争目的能否实现,能否满足战争需要。

平时,我们要利用军事演习,抗洪抢险等紧急情况检验战备运输方案的可靠性、操作性。评价其满足战争需求的实践性,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加以修正、完善。确保战备配送运输方案在战时用得上,保障跟得上,确保其战争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2005.

水上运输的优点和缺点篇9

一、交通运输行业中人力资源的特点

1.人口总量大。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体,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个服务体系非常庞大,包含综合运输、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民用航空、邮政服务、城市公交等,整个体系中的劳动人口数量巨大,整个劳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劳动力整体科学文化水平低。现代交通运输是智能化交通,无论是运输车辆还是GpS系统以及计算机售票、检索系统等都需要有关人员有相应的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以上。近年来,交通部已下文要求交通部门管理人员要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相应的交通运输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也应达到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

3.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有很多影响因素。要提高效率,首先要使每一种类型的人力资本都投入到社会对其最需要的地方,实现所谓“人尽其才”。如果功能发挥得不好,配置不当,使可能导致人才供求的结构失衡,大大降低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当也会降低利用效率。科学的管理本质上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的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如果交通运输行业的监管体系不完善,也会降低利用效率。

二、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不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和组织方式,进而决定了组织内职位设置的数量和结构。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更新,劳动效率更高,需要的纯体力劳动者越来越少,但是要掌握新的生产技术技能的专业人员却供不应求。所以,专业技术人员的紧缺与非专业劳动人员的供大于求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日益增长的矛盾。

2.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主要是对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素质及人力资源结构进行规划。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仅限于人员的招聘及简单的人事管理,而对于适应整个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计划与政策还没有有效的制定。这不但阻碍了企业管理最终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拖慢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3.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培训不仅仅是对员工知识、技能的培训,同时也是对员工学习态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及其自身潜能不断激发的过程。当前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一些企业为了节约企业成本,大大缩减人力资源培训的开支,忽略员工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的重要性,不但没有提高员工的技能,还降低了员工的学习与工作的热情,从而影响自身工作业绩。同时,许多企业还缺乏有效的培训与开发体系。有效的培训与开发体系是针对员工的特长与缺点,与企业的战略要求相结合对员工有针对性的培训,这不但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4.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体现企业的价值,而有效的薪酬管理可以鉴别和激发员工的潜力。通过对企业当前发展的特点及管理定位来制定客观、切合实际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是企业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员工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其次,没有对员工的技能水平及平时表现与企业工作条件及管理水平相结合而实行相同额薪酬管理,极大地压制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且容易造成高级人才流失。

三、改善措施

1.加强员工技术培训。在交通运输企业中,有很多岗位专业技术性非常强,从业人员必须要通过相应的资质培训、考核,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在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实际操作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要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为目标,加大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促进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

2.加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当今企业竞争的焦点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人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之根本。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科学”的必然选择。企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组织,只有实行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优势,把人的优势最终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与政策的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变化的环境分析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并来满足这些需求而设计必要的活动,是阐明通过人员管理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机会的计划。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必须以企业的长期计划为基础,从整体及长期的角度出发来制定。而经营发展战略最终的实现需要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即开发员工的能力,开发有效的管理者,使员工创造高绩效来实现。

4.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员工高绩效的基础,薪酬体系是企业最主要的激励方式之一。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原则,增强企业分配制度的透明性。有效的绩效薪酬制度不但可以激发员工高效的个人潜能,还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产出。同时通过对员工有效的薪酬激励,还可以加大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及对工作的热情,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水上运输的优点和缺点篇10

关键词: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

在国内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要大力地加快推动铁路现代化建设,优化完善铁路运输组织方式,提高铁路运输效率,这样才能够突出铁路物流在国内交通体系中的作用,实现物流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于区域企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一、铁路物流市场环境分析

(一)铁路物流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的发展,社会上信息技术被应用到物流行业,逐步推动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而且国内电子商务和生产制造产业发展都带动了物流业发展。因此,国内各个行业和社会消费者都对物流的需求逐步提高[1]。

(二)铁路物流面临的竞争力

国内物流业发展,在物流业有空运、铁路和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铁路相比水路价格偏高,但是铁路辐射的范围更广,运力更大,运输更加便捷,铁路可以实现连接不同城市的目的。铁路物流与公路运输相比,铁路物流的运费偏低,而且环保性更强,安全性更高,但是在铁路物流过程中,不具备装载卸货功能,造成铁路物流比公路竞争力较低[2]。

二、铁路物流组织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铁路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国内的铁路物流系统相对比较独立而且分散,不能够实现运输数据信息的集成,也未能够建立铁路物流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铁路物流信息与外部的社会信息系统兼容度较低,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无法实现对货物运输全过程的追踪。

(二)无缝衔接能力偏低

铁路物流的运营模式、标准和业务的流程及系统和自动设施,都不能实现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无缝衔接,在运输最后的1公里方面,与物流园、海港港口都不能够实行完全的连接。在最后1公里的配送运输方面存在运输短板,这就严重影响了国内交通体系的搭建。

(三)缺乏整合运力资源的能力

近几年,国内的铁路物流承担着大宗货物运输的重任,然而在国内部分区域内仍然缺乏必要的货物装卸站,以及缺乏铁路物流的编组站,导致一部分区域的铁路物流能力比较紧张,缺乏完善货运物流设备。在运输装备的方面,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偏低,而且部分运输的线路与地方货源距离比较远,这就会造成物流孤岛的问题。

(四)有待提升的运输组织效率

铁路物流在许多的运输环节上缺乏必要的监管,在货物运输到场站时,配送不及时,出现一些火车列车的晚点问题。另外,在运输组织管控方面,缺乏完善的调度指挥体系,影响到铁路物流效率的提升[3]。

(五)铁路物流服务不能够满足市场需要铁路物流产品服务满足外部市场需要,当前国内的铁路物流服务还不能够根据外界物流市场需求,来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导致铁路物流服务缺少订制能力。市场需要集中化运输,以及实现快运运输及全程物流服务,这会影响到铁路物流在物流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三、铁路物流服务创新和组织管理的创新

(一)铁路物流服务的创新

(1)集装化运输。在整个物流市场发展角度上分析,铁路物流需要尽快地推动转型升级来面对货物集装化服务需求,大力地拓展铁路集装箱运输。优化铁路物流组织,实现服务的创新,使物流更加灵活高效。铁路要能够满足社会的电子产品、药品等各类高价值物品的运输需要,在防磨垫和运输商务等各个细节上做好优化创新,加大新型运输服务的研究,这样才能够实现运输集中化。另外,也能够进一步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利用铁路大运量的优势参与社会的物流市场竞争,降低服务价格,进而使铁路物流的竞争优势得以体现[4]。(2)全程物流。保证物流供应链和生产运作业务流程同步优化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之处,通过运用全程物流服务产品,可以显著地推动铁路物流的创新升级,加快推动铁路物流的转型发展。站在整个物流运作链条上,促进铁路物流服务的创新,加大铁路物流服务的营销,并建立铁路物流的信息系统,实现铁路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衔接,为客户们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物流服务。将客户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各类物流需求集中打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物流服务。(3)大宗货物运输。国内有大量的港口、煤矿,这些对大宗货物运输需求量较大,而且,需要通过铁路物流工具来实现货物的周转。在铁路物流方面,要开设直达的班列,并确保准时到达,有固定的车次和运输周期。在运输时,还要进一步与客户做好协调对接,在运输大宗货物时,尽量地缩短运输中间环节,才能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整体的运输成本,为客户带来更大的服务价值。

(二)铁路物流组织管理创新

(1)优化配置运力资源。对铁路物流各类运输资源、运输网络要做好优化整合,系统规划,打造国内大物流运输体系。搭建铁路物流的基础设施系统,实现配置铁路运力资源,保证运输组织更加高效畅通。重点关注物流枢纽和铁路物流通道的科学规划,加大推动枢纽的改造,优先电气化的建设,进一步增强货运站的自动化运作水平。优化完善电气的配套设施,加快推动普速公路的建设,另外要优化运输网络。针对货运站等相关的一体化建设,要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在铁路物流时,要扩大运输网络,连接社会物流系统,积极地推动社会物流与铁路、场站资源的衔接,并使铁路网络能够与企业政府和港口相对接,实现无缝的衔接,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减少运输物流成本,而且也能够满足客户对物流的需要。物流场站的建设属于物流的节点,因而,就应该根据现代物流的建设规范来合理地规划设计。在场站内,要融入加工配送装卸等各类物流功能,搭建物流信息平台,使新平台能够实现与社会企业、城市物流的融合,加快推动国内重要节点城市、港区、大路桥等区域的衔接。(2)加快铁路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铁路物流的转型,建立信息系统平台,集成大数据、物联网来构建信息平台。通过利用互联网推动铁路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建立铁路物流信息平台,还要建立数据信息服务共享平台,不断完善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将市场导向作用发挥出来,在铁路物流的运输组织中,显示物流产品品牌,要对运输的组织做好进一步拓宽,建立物流调度平台,并形成科学的物流调度指挥体系,创新铁路物流的组织模式。

(三)改革收费管理模式

近年来,物流市场化程度提升,各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力度加强,要想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要提升物流运输服务水平,降低服务价格。在铁路物流方面,要改变过去的收费方式,明确收费标准,要对铁路货运和铁路物流等相关的服务价格做好一致的梳理,并形成标准化、一致化的货运物流服务收费标准项目。优化简化物流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要建成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收费的常规要求,能够实现推动在线交易。加快推动铁路货运价格体系的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形成良性的循环,并实现对运输成本的明确。定价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确定目标市场,权衡竞争对手的价格,明确运输成本的各类竞争要素,同时还要赋予铁路物流企业相应的价格调整自主权,开展合理的调整,这样才能够促进利润向最大化方向发展。

(四)优化物流运输模式

货物在受理装车之后,需要开展货物的运输,铁路物流企业要根据外部物流市场消费者需要,组织货物周转。对各类机车车辆铁路设备资源合理利用,减少车辆的停站时间,压缩铁路车辆周转时间,要避免出现空车行驶。运输人员加强指挥调度能力的提升,充分地利用铁路物流资源。另外,伴随着国内铁路货运市场的发展,给货运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运输企业就要根据物流市场发展需要,推出更丰富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市场的需要。结合市场发展需要来变革物流运营模式,创新商业模式,以便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保持铁路公司能够实现市场化改革,加快经营模式的变革。铁路公司借鉴国外的优秀企业运营方式,来变革内部运营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增加更多增值服务。

(五)建立现代化的物流调动平台

近年,国内的铁路物流组织逐步由过去生产型组织,向市场经营型的组织方向转变。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创新物流服务产品。建立场内快运物流调度指挥平台来组织开展跨境列车零散白货列车运输,建立货物服务受理中心,集中开展铁路电子商务的发货需求处理,及接取送达和日常需求的对接、运输的协调、项目跟踪服务的监管。受理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调度平台,要负责铁路局日常接取送达的业务及各类集装箱两端的接配,指挥中心可以处理物流调度,负责快运货物班列以外货物的接取送达的运输组织。设置货运的办理站、快运作业站,以及营业网点来实现物流协调调度,负责货物的接取送达和周转。在物流调度的指挥系统中,调度管理中心、经营部、货运站等三级调度组织体系,实现对铁路物流各环节的一体化、集中化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