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7:12

阅读教学中的困惑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59-01

一、概述阅读教学及其问题设计

想要推广初中阅读教学法,就要对其概念及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深入研究它的具体策略。

1.阅读教学的概念及基本方法。阅读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通过教学材料,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相交流沟通。具体行为表现为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整个教学材料中所要表现的具体内容,包括了各种文字形式和深层次含义。在使用阅读教学法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和适应能力,只有学生真正适应了这种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其发挥到最大的作用。阅读教学法除了提高学生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外,更应该将其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一种发散性思维,使其不只是理解教学材料中所包含的知识、寓意。更应该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探索更多教学材料以外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教学教会学生的不只是收获课本上单一的知识,而是使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2.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及其原则。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环节对阅读教学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指的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教学材料进行阅读和理解而设计的一些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学材料,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想要去了解这些材料。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教学材料的内容。因此,要使阅读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就要设计一些比较优秀的问题。以下,是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性问题。(1)设计的问题要与实际教学结合,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的适应能力;(2)设计的问题不要过于简单,要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与想象空间;(3)设计的问题要联系教学材料,对教学有实际的引导作用,有一定的意义和内涵。

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当前的困惑及对策

1.当前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困惑。阅读教学法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已经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但是效果还不够明显,通过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教育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当前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存在以下两点不足:(1)问题设计单一化。有一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总是采用同一种提问方式,学生对这些问题早已经司空见惯,很难提起兴趣继续阅读,这就促使阅读教学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2)问题设计没有体现实际应用意义。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实际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只是一味追求问题数量的多少,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思考他们所要猎取的内容,导致了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制约了阅读教学的发展。

2.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对策。(1)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适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科目学习。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在问题的设计上,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这些问题中,从而帮助他们对教学材料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高科技的教学仪器来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比如现在初中教学中会经常使用到的投影仪、幻灯片等等。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鲁迅先生“故乡”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生平的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故乡这篇文章的视频,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视频,可以使学生感受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情节是课文中未提及的,然后通过提问与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来完成阅读教学。(2)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适应能力相适应。每一个学生对新事物与新知识的接受与适应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与适应能力。只有这样设计问题,才能使阅读教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成功”一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有所差异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应该包括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样所分出的小组全面性更突出,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分完组后,教师可以让每一组都来讨论对成功的认识与理解,然后每个组派出一名代表对本组的理解进行归纳总结。(3)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探索能力相适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如何才能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就要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突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如在上述问题“成功”一节中,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自由辩论的时间,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来进行自由辩论,看他们哪个组的论据更加具有说服力。通过自由辩论,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未知生命的探索欲望。这样,阅读教学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育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所以,它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文化的传承效果。因此,本文从何如进行阅读教育、阅读教育中设计问题环节的注意原则以及现阶段阅读教育依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剖析,提出了一些设计问题时的具体对策。通过这些措施,能够真正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中的困惑篇2

1.课内阅读教学的困惑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能力培养主要包括阅读欣赏和写作两大能力;而语文素养,我的理解就是学生文字素材在大脑中的积淀,以及据此而表现出的语言表达水平及层次。当然,也不可否认,由于近几年社会、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成绩上,所以绝大多数老师的教学出发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这一出发点没有错误,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目的而忽略了语文本身作为文学的魅力,我们应该找到这两点的最佳结合点。据我了解,现在有些老师,包括我在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即为了应付考试,惟恐哪篇课文漏掉知识点,所以把每篇课文分解成许许多多的知识点,逐一讲解,让学生一字不差的记下,这样就使的语文课成了学生的负担,时间一长,不但学生不喜欢听,就是老师也越上越没意思。所以就产生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一: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

2.课外阅读教学的困惑我认为无论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要归功于一点,就是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只要学生读书多了,他的阅读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欣赏能力提高,也就会更假观察生活,自然而然,写作也就有东西可写,有文词来表达。我们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主要的就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资源,二是阅读时间。就我校现状来看,学生多,阅读书籍少,有些书籍学生又不喜欢看,学生自买的资料几乎没有,如果硬逼学生去读他不感兴趣的书,很难想象会取得多少效果;就阅读时间来说,学生现在课业负担过重,不用说有多少老师能拿出多少时间来让学生读书,就是学生自己抽出的时间看书,被班主任发现还要被没收。由此,也就产生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二:如何从阅读资源和阅读时间两个方面解决课外阅读教学的问题。

3.作文教学的困惑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难以操作的一项教学工作。就目前来说,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作文指导,包括训练体系的确定和作前的指导,现在多数作文训练非常盲目,没有找到一个合适有效的作文训练体系,每次上作文课之前,老师随便浏览习作练习题目就去上课,课上给学生读题目一遍就让学生写,甚至有些作文题目离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距离很遥远,老师不做任何解释,这样造成的结果可想二知,学生抓耳挠腮,老师看着学生习作愁眉哭脸;其次,每次写作之前需不需要指导,如何指导才有好的效果,也是另很多语文同仁伤透脑筋的问题。二是作文批改,因为每写一次作文,每个老师要批改四五十篇的学生作文,耗时耗力,发到学生手中,学生看完分数,一笑了之,甚至有的学生连看都不看就塞到书包里去了,老师的心血没有换来丝毫的效果。三是作文讲评,到底怎样的作文讲评模式才能使学生有真正的收获,起到较好的效果。由此,就出现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三:作文教学到底如何指导、批改以及讲评?

阅读教学中的困惑篇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都有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学生学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像一股强劲的春风,令每一位教师都萌生出改变传统课堂的热情和信心“,改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变化多彩的课堂环节,热情高涨的课堂气氛,海阔天空的讨论交流,似乎令课堂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

二、立足教材,理性思考阅读教学明显呈现的困惑

危机引发改革,改革产生困惑,困惑催人思考,以上林林总总的困惑与思考,可以说是在阅读教学中一直会碰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有时会此消彼长,但是绝不可能自行解决。作为一线教师,关注这些问题,在认识性实践、探索性实践中,不断摸索,对于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实践出真知,真心实意的课程改革实践,必然使我们更有思想,更加提倡科学态度,更加成熟理性。

1.了解相对意义上的“透彻理解”我们不能要求中学生也像一位国学大师那样对经典有同样透彻的理解“,不俯就任何学生”,就确定教学内容应有的高度而言是合宜的,但在具体教学情境中,“不俯就”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甚至于接受方式等,恐怕是不行的。教师在学生有所感受与反思的基础上,作适宜的引导,使其获得文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可能是最为实际的做法。比如,给小学的学生讲鲁迅,要不要讲其杂文,“把现实人生痛苦的体验升华到对于人自身的存在困境体验”(钱理群语),恐怕要好生费一番思忖。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让他们感受鲁迅作品“超越时空的意义”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无必要也不可能将所有观照角度的所有内涵都开发为语文课程内容”(朱自清语)。

2.杜绝虚假的“繁华”教无定法。一堂阅读教学课究竟应该怎么上,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应该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衡量。相信如果有100位教师去上同一堂课的话,会出现100种不同的方式、100种不同的结果。但不管用何种方式,能让自己觉得这课上得满意或者通俗地说已达到预期目的,这课就应该是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可话得说回来,不管教法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换句话说,立足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讨应该是最基本的。我们的教学,不能脱离课文内容而“独立”设计教学的整个过程。任何脱离、偏离、忽略文本内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三、以人为本,为解决阅读教学困惑寻求教学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准备。要根据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发展精选教学内容;要针对学生实际,着眼于知识拓展整合教学内容;要遵从适度原则,着眼于学生接受把握内容度量;要依据教学实际,着眼于学生特点布局教学程序。课堂上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鼓励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想说就说,各抒己见,形成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和谐自由但不失纪律性、科学性。理性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从吃透教材看阅读教学新理念的“灵魂”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课外阅读的关键。平时要对“主题单元”的编写意图透彻理解,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处理好“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中“阅读材料”的教学关系,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要引领学生进行迁移性、拓展性阅读,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困惑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原策略;过程策略;定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99-01

阅读是听、说、写的基础,阅读是获取基础知识的有效手段和关键性策略,是语言输出――写的前提和保证。因此,阅读教学的探讨应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的课题之一,教师们不容回避。

下面,结合初中英语教学案例,谈谈初中英语阅读策略的探讨和实践体会。

一、还原策略

还原策略,就是不能眼里只有课文,应回到语篇中。走出语言点学习的浅层阅读法,利用语篇的整体分析框架方式,分析和呈现语篇的真实语用功能。

语篇阅读的真实语用框架的阅读策略,应包含阅读文章谁写的、写的什么,写的谁,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即抓住who;文章是什么话题,什么内容,运用什么语法知识等,即把握what问题;把握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即解决why问题;把握when、where的问题,也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这样,阅读才能构建整体阅读,否则,“块块阅读”,使学生“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九年级上册的Unit3的Reading,拿到这个阅读材料,应首先明确两篇短文的作者分别是millie和Simon,他们写短文的目的是叙述自己的困惑问题,向mrSigumondFriend而征求解决困惑的建议;millie写了自己作业多而导致睡眠不足,第二天上课效果不理想等的困惑;Simon叙述了父母严要求,自己的业余爱好无法兼顾的困惑。这样,学生也明确了二者写文章的目的――征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引起学生们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思考和建议的给予。

再如学习naturealdisaster的Reading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明确作者就是故事的主人公――timmy,作者叙述了自己经历的地震前、地震中和地震后的真是的心理感受以及所见所闻,明确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在灾害面前,自救或者他救,明确这篇文章的背景是1999年台湾大地震,采用的时态是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

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讲解单词、突破重点,不再是语法举行的讲解,而是以篇章为重心的教学,学生阅读时关注的不再是新单词、固定短语,也不再是新的语法知识点,而是整篇文章。

二、定位策略

阅读教学的定位策略,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语言运用、人文意识、阅读技能等方面的教学目标的落实。

如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首先,故事性的阅读文章,可以开展讲故事的方式,了解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故事发生、发展的经过和结果。如theghostinthepark的教学,教师通过故事的讲述,让学生明确主人公是millie和amy在公园里遇到“鬼”,然后Sandy“抓鬼”,最后“送鬼”、“看鬼”,故事情节简单,易于把握故事的梗概。

其次,把握中心和关键词。阅读文章,首先应把握文章的中心,即主题,抓住几个关键词,进行内容的掌握。如thestoryofXiwang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保护动物。关键词,包括Xiwang的成长历程――thegrowthofXiwang、希望所面临的危险――thedangerofXiwang,以及我们应采取的措施――whatactionweshouldtake.落实了这三点,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才得以突破和落实。

三、过程策略

阅读教学的过程策略,指的是采用语言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为学生提供在情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针对学习过程而言,一般指形成兴趣和动机,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为此,教授应首先创设情境,巧妙设计导入的方式,以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激活阅读兴趣,以促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如学习theghostinthepark时,教师可以以Haveyouseenaghost?Haveyouheardastoryofaghost?millieandamymetaghostinSunshinepark.Doyoubelieveit?thetextisaboutthestoryhappenedinthepark.areyouinterestedinit?这样的导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阅读的兴趣,为有效阅读打下基础。

根据阅读材料,开展语言活动,也是落实语言学习的主要策略。如theghostinthepark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表演的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millie和amy、Sandy讲述这个故事,学生们在角色表演中,自主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实现以讲故事促读的效果。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更需要教师们精心打造,巧妙设计,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从落实还原策略、过程策略、定位策略等,探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阅读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运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英语成绩,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冯朱芳.突出任务引导,指导阅读探知――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之探析[J].考试周刊,2014(34).

阅读教学中的困惑篇5

关键词:读书会;兴趣;讨论;区别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230-01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儿童的阅读: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怎样让学生爱读书?怎样让学生做到持续有效的阅读?怎样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班级读书会的开展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我们采取这种方式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读书活动推进过程中,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得到了提高、读书的方法也有了明显的改进,对良好阅读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占相当比例的现实情况下,做到更有效的推进班级读书活动,不可避免的遇到了诸多的问题:

困惑一: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前提下,现有的语文课时基本落实在教材,在遇到学生学习能力整体不高的情况下,甚至感到时间用来实施教材都不够,更别谈有时间来组织班级读书活动。何时组织?

困惑二:农村孩子中留守的占相当多数,而且许多都和祖辈生活,这些孩子相当的比例缺乏好的学习习惯,更缺乏好的读书习惯。祖辈能给予的只限于吃饱、穿暖,没有父母的陪伴,大多数学生很难做到天天坚持定时、定量、有效地看书,何时读书?

困惑三: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阅读的文学材料不同与教材中的内容,一般是文学名著为主,它和课文相比,篇幅长、线索多,结构更复杂、题材多元、语言丰富灵活。讨论成为班级读书会的核心环节,怎么有效的指导讨论?

困惑四: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所读书的讨论,和大家一起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发现、感悟、理解的深化和分享,对于延伸阅读而言,又该引导学生达到怎样的最佳目标?

诸多的问题成为制约活动深入推进的瓶颈。结合目前班级学生的习惯、能力现状以及教师的水平实际,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进班级读书活动的开展:

首先:班级读书会活动的开展时机应适应学生的阅读需要,在学生完成文学作品的阅读基础上,有了比较成熟的个人价值取向时,开展比较适宜。时间的安排可以结合教材教学实际,根据阅读的作品特点,预设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安排活动,结合读书会的讨论,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深化理解和感悟。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感悟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促使学生更有效的读好一本,首先,把好选书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应该围绕能激发兴趣这一核心 ,从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选择读物。鼓励学生了解作者走近作者,并逐渐对作者产生美好情感。比如《我要做好孩子》《青铜葵花》《草房子》《夏洛的网》这些文质兼美的儿童文学作品等,都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其次,组织好每一次的读书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享受到读书带来的乐趣,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的阅读感受得到升华,缩小作品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作品中找到生活中的乐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快乐、自主的阅读。

再次:正确把握好活动中的讨论环节。加拿大的帕瑞·诺德曼教授曾说,阅读儿童文学的最大乐趣就是“加入与他人沟通的行动,回应故事或图画就是在和表达不同人格或经验的文本交流;而和他人讨论我们体验过的文本,则是不同心灵的交流,我们靠阅读文学来体验自己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想法和经验”。讨论成为班级读书会的核心环节。讨论的前提是提问,因为提问不仅能使新旧知识联结起来,还能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倾听的习惯。因此,教师组织好讨论活动前的提问成为关键。

在组织提问环节,(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初步产生小组内大家阅读中形成的有共性的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问题,提交到全班进行集中讨论,避免了讨论的随意和散乱。(2)注意对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3)在集体讨论时,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帮助归纳、整理不同观点,培养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的多向交流。

阅读教学中的困惑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困惑思考实践反思

阅读要求在本次课改中有了质与量的飞跃,随之而来的是老师们在课外阅读指导时的一筹莫展。如何让课外阅读要求落到实处,是摆在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困惑与思考

教师们习惯了耕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语文书来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的实施让他们发现语文教学有着极其广阔的天地,固守教本只能是井底之蛙。但是对于课外阅读,语文老师在实践探索中碰到了许多的困惑。笔者通过与校内校外老师的交流,整理问题如下:

1、该读什么书?进入浩如烟海的书海,许多重视孩子阅读的家长常常为无法选到适合孩子看的书而烦恼,因此求助的电话经常打给老师。但《语文课程标准》中只有提纲挈领的阅读要求与建议,对于每个年级到底该指导学生阅读什么书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很多教师不知道该向家长推荐什么书。新课程背景下老师该推荐学生读什么书?

2、学生不愿读?随着电视机、电脑、mp3等多媒体试听系统进入千家万户,孩子消遣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是看电视、上网。面对色彩单调还需要艰苦脑力劳动的书本世界很多学生兴趣不足。学生回家不愿意看课外书或者阅读时间、字数偏少,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外阅读要求。面对阅读兴趣问题,老师应该怎么办?

3、家长不配合?有见识的家长与老师步调一致,全力支持孩子阅读课外书。但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长因为自身素质低或忙于工作、家庭困难等原因还停留在只要孩子读好语文书的浅层次阅读要求上。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置之不理,导致孩子有机可乘,不完成或低质量地完成课外阅读任务。面对家长不配合,老师该怎样做?

4、阅读资源不均衡?进入21世纪,图书资源空前丰富。然而,学生的人均图书拥有率与使用率却很不均衡。城市与农村之间有差异,城市与城市之间有差异,一个班级内的学生也有差异。重视阅读的家长除了给孩子购买图书,还办了市图书馆、单位图书馆的借阅证,给予孩子一个丰富的阅读世界。而不重视阅读的孩子不但藏书量少,而且缺少借书的途径,造成无好书看的现象。怎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到阅读资源?

一线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碰到了许多问题,但最让语文老师困惑的就是上述四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打开小学生课外阅读瓶颈的关键。

实践与反思

客观、理性地思考课外阅读问题后,我校语文老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集思广益,推荐书目――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大一部分教师较少走进书店、阅读书籍,因此对新书动向、热点阅读都不甚了解,让他们单枪匹马向班内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依托教研组这一平台,集思广益让图书推荐工作更具科学性。

2、阅读活动,激发兴趣――解决读书兴趣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孩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籍才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让孩子进入快乐阅读的自由王国。我们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原则,用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

活动一:好书推荐卡组织3~6年级的同学制作“好书推荐卡”,把自己读过的认为最好的书按“书名”、“作者”、“好书先知道(主要内容)、”“推荐理由”、“推荐人”几个部分誊写在彩色卡纸上,并进行美化。老师把这些构思新颖、制作精美的卡片悬挂于学校各个走廊边,让全校同学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也能触闻到好书传来的阵阵清香。“好书推荐卡”充分利用了学生这一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立体、愉悦的活动过程中收获阅读的快乐。

活动二:阅读竞赛通过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我们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进行了集体诗歌朗诵、黄金记忆抢答、课外知识竞赛、故事表演等竞赛让阅读逐渐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活动三:精读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古诗配画”阅读活动,先让同学们广泛阅读古诗,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誊抄在铅化纸上,再配上精美的画。老师把同学们的作品张贴于学校的各个角落,让学生浸润于诗画的海洋之中。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让孩子们阅读、理解了古诗,还激发了他们强烈的阅读古诗、古文的兴趣。

反思: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享受摇曳多姿的学习过程,是孩子的天性。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要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关键在于构建具有教育性、实践性、创造性的阅读实践活动。实践证明,教师通过一个个阅读活动成功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进入享受阅读的美好境界。

3、巧用资源,多方配合――解决无书可读的问题

图书资源浪费与图书资源稀缺问题在当今社会同时存在,教师可以巧妙地组织学生利用好身边的图书资源,搭建平台,保证人人有好书读。

平台一:小小图书角各班建设“小小图书角”是丰富学生阅读资源的有效途径。每学期初全班同学从家里拿来好书1~3本,放在班级书架上供同学们课余自取阅读。每学期“小小图书角”的藏书量保持在150本左右。便捷的自取式阅读让学生积少成多,增加了阅读量。

平台二:好书交易会通过组织“好书交易会”、“图书漂流”等特色活动,为学生开拓多条得到好书的途径。好书交易会上,同学们拿着自己已阅读过多次的好书和精心绘制的“交易卡”,穿行在人群中,寻找交换伙伴。交易成功的两位同学手拉手,满脸喜悦地来到“交易公证处”,请公证员老师敲章公证。特色活动让学生更加亲近阅读,享受阅读。

平台三:校内外图书馆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社区图书室等资源,组织学生定期借阅,丰富学生的阅读数量。学校图书馆每天中午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一次性借阅1~3本的好书,保证学生阅读。

阅读教学中的困惑篇7

论文摘要: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窝求的角度,论述了图书馆推行“阅读疗法”的客现环境,详细介绍了“阅读疗法”的原理和作用机,探讨了大学图书馆在“阅读疗法”中有所为的做法和白牙的角色定位。

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的极端事件不断出现在媒体的报导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大学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情况却并不如人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都设有正式或非正式的心理咨询机构,但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是业余或兼职教师。而且通常近两万学生也只有一个半心理教育专职人员。师资力量和专业水准都难以企及国外的大学。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讲,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对心理咨询师的戒备,如找心理医生怕被当成精神病患者受同学的歧视,向理咨询师倾诉心声又怕被泄密使自己受到伤害等等。使得许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机构敬而远之,转而求助于其他途径,通过阅读来自疗就是大学生本能求助的方法。长期以来,可以说人人都白觉地或者不白觉地利用过阅读疗法。通过读书来排遣心中忐忑不安的思绪和焦虑,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自己的意志。通过阅读疗法,大学图书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可以有所为的。

2阅读疗法原理及其作用机理

“阅读疗法”一词由“图书疗法”一词延伸而来。“图书疗法”是英文"bibliotherapy”的汉译,在英语中,"bibliotherapy”的同义词还有“readinghealing”、"readingtreatment”、"readingtherapy","readingcure"等。翻译为中文有:阅读疗法、阅读治疗、图书疗法、图书治疗、读书疗法、书目疗法等等。《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三版这样解释阅读疗法:①用有选择的读物辅助医学和精神病学的治疗;②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

阅读可以治病,国外的医务人员和研究者在实际的医治方案或是实验中得到这个结论。如二英格兰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医生,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阅读诗歌比吞服药丸能更有效地治疗焦虑症和抑郁情绪。”。在中国,从古到今,也流传了一些读书可以治病的佳话。汉刘向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曹操读陈琳檄文而头痛顿愈,成为阅读疗法史上的著名医案。

阅读疗法是馆员一患者一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在交互过程中,馆员利用专门选择的文献资料而对病人实行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美国精神医学专家高尔特说:“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大学生喜欢到图书馆去找心灵的慰藉。例如大学生在遭遇恋爱烦恼或性的困扰时,求助于图书的多过求助心理医生和辅导员。那么大学图书馆在阅读疗法中能扮演个什么样的角色?

3大学图书馆在阅读疗法中的角色定位

3.1大学图书馆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戴缺

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成长过程与现实环境不适应而导致的心理不平衡。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注重和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平衡和倡导修身养性。那么到书籍中寻求心灵的慰藉,通过阅读来修身养性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通过有治疗效果的文献信息的传播,治疗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图书馆是有能力承担这项教育职责的,并且是责无旁贷的。

首先,人学生有这种需求。高校学生的心理辅导的第一阶段,也是最主要的阶段,就是要求学生能提高自我意识,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调节自己,从自我的角度来摆脱心理症状,这是心理自疗阶段。在这个自疗的阶段,大学生们更倾向于获取相关的知识或信息来解决内心的困惑和冲突,而不是马上向朋友倾诉或进行心理咨询。这一点在大学生消除自身的性困惑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其次,图书馆能满足这种需求。由于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就担负着教育的职能,在图书采购和藏书建设中,关于青年心理、生理、心态、理想、交际、道德等人文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都是非常丰富的,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这一方面的信息需求。并且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服务都是免费的,不必花钱,就可以随时借阅,同时携带方便,这一点对于贫困的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图书馆是个人人都去的公共场所,到那里进行“阅读治疗”,不怕泄露任何隐私,没有精神压力,不会有伤自尊。因此,通过阅读治疗,图书馆是能够让困惑的大学生们得到心灵的医治的。

3.2大学图书馆在阅读疗法中的角色把握

阅读疗法只能作为一种心理的辅助疗法,起到它相应的疗效。并且这种疗效是不确定的,针对不同的人群与具体的个体都会有不同。因此,图书馆在实施阅读疗法时,可根据阅读对象心理疾患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3.2.1针对大学生群体,图书馆可作为实施者应积极开展阅读疗法

在大学校园里,存在一定心理困惑或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已非几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这是最需要学校关注的一类人,也是容易走上极端的危险人群。图书馆可通过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或与本校心理咨询机构合作获得相关的大学生方面的心理健康资料,与心理咨询师一道开出对症的阅读书目,作为在流通部门推广的书目。在阅读治疗中,推荐书目的内容应有所针对性和应变性。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心理态势提供相关书目,如抑制烦躁、易怒、敌意的书;抑制兴奋过度的书,调整紊乱思绪、减轻内心焦虑的书;克服精神抑郁的书等等。

在期刊阅览部门,可开辟心理健康一角来陈列相关的阅读材料。首选心理学报刊,如大学生普遍欢迎的《臼理世界》、《臼理医生》、《臼理与健康》等刊物。其次是大学生喜爱的心理问题和人生哲理类图书,如《走出抑郁》、《战胜焦虑》、《克服自卑》等。第三是人文社科知识类的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中国大学生》等休闲读物。第四是图书馆员搜集整理的心理学书刊目、剪报、专题报道等。

3.2.2针对心理障碍较重的学生个体,图书馆可作为合作者推行阅读疗法这一辅助疗法

阅读教学中的困惑篇8

摘要:文章介绍了重庆图书馆“许愿树”系列少儿活动在搭建交流平台、服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所进行的实践,以及针对未成年人开辟第三成长空间的一些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1-0127-02

1背景和需求

“许愿树”成长空间是由重庆图书馆推出的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的系列阅读与少儿心理指导专题活动。在活动推出之前,笔者通过网上和网下两种方式对这种活动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当时共计发出问卷500份,问卷的设计包括:孩子的是否需要一个空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家庭在孩子阅读中的困惑、孩子的厌学情况以及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有哪些。通过收上来的问卷显示,65%的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相信自己,他们需要一个能和父母平等对话的空间来释放自己的需求;有58%的家长在孩子的阅读中存在有困惑,由于图书馆的社会智能有哪些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答案也自然是多种多样,但是有一个职能提的最多,那就是图书馆应该承担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社会教育。由此,“许愿树”成长空间就应运而生了。

重庆图书馆通过两年的活动,证明这种活动是必要的,对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对家长来说就像是一盏指明灯,解答了家长内心的困惑和迷茫。两年来共举办活动10多次,参加人次2,000人左右,通过电子书信、讲座活动以及活动以后专家的爱心接力,分别帮助脑瘤儿童韦春伟重新找回了自信,帮助3名厌学儿童重新走进了课堂,帮助黑石子小学的农民工子女融入了城市生活,受到《家人》杂志社、《重庆日报》以及重庆电视台的追踪报道。

2主要内容及实施要点

“许愿树”系列活动的内容包括“许愿树”成长信箱、“许愿树”健康成长大讲堂、专家电子书信情感互动及主题沙龙活动。

2.1“许愿树”成长信箱

“许愿树”系列活动的第一步是设置“许愿树”成长信箱。2010年4月,重庆图书馆推出了该信箱。信箱主要作用在于收集孩子和父母的心愿,信箱由两棵树构成,分为父母信箱和孩子信箱,爸爸、妈妈可通过信箱记录下教育孩子的迷茫、困惑及美好的心愿,孩子们随时都可以将自己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困惑和烦恼,通过书信、便条、发邮件等形式投入信箱,把秘密说给“树”听,把成长的快乐、烦恼与我们分享。重庆图书馆定期收集家长和孩子们的“信”,收集整理以后的成长问题,我们将在“许愿树”健康大讲堂和主题沙龙活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巧妙解答。

2.2“许愿树”健康成长大讲堂

“许愿树”系列活动的第二步是“许愿树”成长大讲堂。主要是根据收集整理的成长问题,聘请相关的教育、心理专家,推出“许愿树”健康大讲堂活动。大讲堂秉承“把握青少年成长动态,构筑孩子第三成长空间;解决家庭教育疑惑,促进社会教育和谐”的宗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孩子、家长及专家老师轻松愉快地面对面、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阅读推荐、访谈、游戏、书画、亲子互动、“有话大声说”等形式及内容,潜移默化地进行美好的集体治疗。在此基础上,利用孩子游戏时间,专家老师全面剖析、讲解孩子们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为家长答疑解惑,为其教育导航。2011年1月至今,“许愿树”健康成长大讲堂推出《撬动成长的支点1》、《撬动成长的支点2》、《我和你的童年面对面》、《绘本――人生跨入书本世界的第一本书》、《从情商开始的教育》、《爱的教育》、《播种心灵阳光,亲子教育面面观》、《生命,一次单程旅行》、《牵手自己》活动9场,值得一提的是,《爱的教育》通过“爱的故事”描述,让孩子们学会用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其实阅读不是此次活动的目的,其目的在于通过阅读进行有效的治疗,此次活动是对开展阅读治疗的一次有益尝试。讲座场场爆满,孩子和家长的感触极深,有的甚至落下眼泪,活动受到孩子及家长的高度赞誉,受惠孩子及家长达2,000人左右。

2.3专家电子书信情感互动

专家电子书信情感互动是“许愿树”推出的贴心服务,是一种爱心接力活动。“许愿树”专家邹晓彬老师通过温馨的语言、哲理的故事长期坚持每个星期给家长和孩子们写信,解决了很多家长和孩子教育的困惑。成为家长和孩子们贴心的老师。到目前为止,发送电子信件近100封。内容包括如何面对学习困难及挫折、如何处理和家长、同学的关系以及如何用阳光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等方面的内容。2012年,“许愿树”成长空间专家向苏老师以“小飞龙”之名向“许愿树”成长空间的小粉丝们寄出新年祝福。

2.4主题沙龙活动

“许愿树”系列活动的第四步是开展主题沙龙活动。主题沙龙活动相比“许愿树”成长大讲堂,更具有个性化,活动形式丰富、内容多样。“许愿树”主题沙龙活动,广泛征集小读者的愿望及家长的教育心得、经典个例、忧思疑惑、求解难题,再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沙龙活动,希望借此提升我们的教育理念、疏导心理认知、改进教育水平、促进家庭和谐,把重庆图书馆打造成对青少年产生磁吸效应的第三空间。

我们邀请专家团队为家长及孩子剖析解答,用科学的理论帮您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难题。让“许愿树”主题沙龙成为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纽带和桥梁,成为家长和孩子及所有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教育者和爱心人士的好朋友。

2011年,“许愿树”主题沙龙推出“让彩虹色的花,芬芳着孩子们的心田”“六・一”活动,其内容包括:听故事姐姐讲故事、跟着“老外”学英语、“金色童年”读书活动、教育专家现场咨询及“六・一”许愿活动。“许愿树”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他们跟大家分享阅读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愿,让孩子们的生活缤纷起来。孩子们的心愿就像希望的种子,播洒在重庆图书馆肥沃的土地上,开出了彩虹色的花。2011年6月,50余名崇州小朋友,做客重庆图书馆并和该馆的小读者一同走进爱的教育,开启最美的阅读之旅。此次暑期夏令营以“感恩重庆快乐阅读”为主题,重庆图书馆作为其重要的一站,特意为崇州小朋友准备了精彩的活动项目。包括“童眼观重图”参观学习、“爱的教育,开启最美的阅读之旅”讲座及特色少儿活动体验。当孩子们的笑颜在重图尽情绽放的时刻,我们坚信灾难的阴影终将远去,崇州小朋友和重庆小朋友心手相牵,让爱传承,让生活继续。

3成效及影响

“许愿树”成长信箱推出后反响强烈,前三天就收到来信100封,信箱推出后便成了家长与家长沟通、孩子与孩子沟通、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平台。大家在这里探讨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以及孩子该找什么样的家庭教师、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怎么办、中学生如何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等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使这个活动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更多的读者在这里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借鉴好的教育理念与经验。

“许愿树”健康成长大讲堂以其特有的方式,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一个宣泄、交流、沟通的平台。讲座结束后,听众朋友反响很大,纷纷向我们反馈意见及建议。他们表示此类讲座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整个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近了孩子与家长的距离,让他们受益匪浅,并纷纷表示希望这种特色讲座能够经常开展。精彩的讲座内容,除了笑以外,留给家长朋友更多的是深深的思索和无限的感悟。

主题沙龙和专家书信情感互动,以孩子的需求为导向,以孩子的视角看问题,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爱,并以此为孩子们的成长构筑了一个缤纷的第三空间,活动深受小读者及家长喜爱。

“许愿树”成长空间磨砺二载,实践证明这种活动是必要的,对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对家长来说就像是一个指明灯,解答了家长内心的困惑和迷茫。两年来共计举办活动10余场次,拥有500多个家庭的粉丝团,参加人次近千人,通过电子书信、讲座活动以及活动以后专家的爱心接力,分别帮助了脑瘤儿童韦春伟重新找回自信、帮助了3名厌学儿童重新走进了课堂,帮助了黑石子小学的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生活,受到了《家人》杂志社、《重庆日报》以及重庆电视台的追踪报道。

4未来服务展望

4.1组建“许愿树”团队

重庆图书馆网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社会资源整合,形成社会各方合力,集更多专家、老师、家长及图书馆员之力,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互动的新平台,使活动更加有序规范,提升活动的辐射范围,提高活动的影响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

4.2网站资源建设

重庆图书馆将在网站上开辟“许愿树”成长信箱专栏,坚持以未成年人为本,在引导和服务上下工夫,寓引导于服务之中,让网站贴近未成年人工作、贴近未成年人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思想爱好,通过网络,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交流互动、增长知识、提高才能。我们将开设专栏,及时为大家记录精彩的专家分析。

4.3深入开展阅读治疗

“许愿树”健康成长大讲堂在阅读治疗上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我们将继续收集问题,深入开展专题的阅读治疗活动,以阅读推荐的方式达到治疗的效果。

4.4开展新年“许愿”活动

新年前夕,图书馆开展“许愿”活动,并和孩子们一同努力实现他们美好的愿望,以此更好地拉近孩子与图书馆的距离,发挥重庆图书馆第三成长空间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吴伟,聂卫红.试论少儿图书馆开展儿童阅读治疗[J].图书馆论坛,2011(10).

阅读教学中的困惑篇9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留白”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寻求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以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策略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的基本内涵

所谓“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达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可以营造出很强的空间感,还可以赋予创意以广袤深远的意境,更可以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把“留白”艺术借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它是让教师有意识地遵循“虚实相生”等规律,利用文本原有的艺术“留白”或将“留白”手法运用于教学之中,在教学时留有余地,布下空白,以此引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以形成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互动合作,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在过程中注重学生自我体验和感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留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四步”运用策略

通过课题的实施探索出了“留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四步”运用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四步运用策略是指其基本操作程序,即“取向探究解惑总结”。当然这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注意根据教学实际,有机的结合于教学实践之中。

1、取向:创设情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处成为凝聚学生注意力的焦点。

“取向”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中,“留白”的价值取向。它在于提出具体的教学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留白”的任务之中来。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成功与否的指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留白处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所提问题要适当,既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特征。如笔者在备《山中访友》一文的导入“留白”时,是设悬念导入“留白”?是故事导入“留白”?还是……。执教者必须有价值取向。

2、探究:导向入境,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处变为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天堂。

“探究”是指在已经“取向”的基础上,沿着价值取向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索,认真研究。它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所引发的问题情境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联系自身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感悟教学“留白”处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在这里教师扮演了协助者、促进者的角色,他是从属于学生的活动的。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成功与否的基础。如笔者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质疑:“我觉得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因为‘借要在征得别人同意的情况下,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用后再归还’。不是‘借箭’是‘骗箭’”。王军老师觉得这一“矛盾”很有讨论价值,便随机在此处留白,让大家就此展开辩论,学生们大胆探究、各抒已见、争论不休。有学生说:诸葛亮是正义之军,不能用“骗”这个字,用“借”非常恰当。有学生说:未经别人许可是“骗”就是“骗”。有学生说:这儿可以用“取”,曹军自己送上门来的。还有学生说:用“拿”,更能体现出诸葛亮的智慧……。

3、解惑:释放时空,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处成为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舞台。

“解惑”是指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的多元解读或探索的困惑之处,依据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共同分享,解除困惑。在这一环节,要注重展示学生思维过程、探索过程的独特性、层次性和创造性。学生对“留白”处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解惑”为学生提供了解释说明自己的观点、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教师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之时,也应注意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当学生的理解偏离了价值取向时,教师要作适当引导。“解惑”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成功与否的保障。如笔者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与学生交流到“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时,有学生认为:女孩到天堂了,所以她很高兴,“嘴上带着微笑”。有学生说:这是女孩的幻觉,她很开心。有学生说:死,应当是最可怕的;女孩的这一笑,衬托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言后,邓老师围绕本课的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现状,引导学生体会当时作者写这篇童话的用意,让学生感悟这一“微笑”的真正含义。

4、总结:及时评价,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留白”处变为提高学生自信心的跳板。

阅读教学中的困惑篇10

阅读教学中,当我们引领孩子真正走进文本情境,对文本语言进行扎实的品味感悟,领悟言语作品的语意,语感得以训练提升之后,结课时,我们还要引领孩子再走出来,站在一种更高的高度重新审视、打量文本,思考一下,孩子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还能得到些什么,最终让孩子的语文学习价值增量。

钱梦龙老师所说的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中的“探究关”,窦桂梅老师提出的“三个超越”中的“超越文本”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实际教学中站在什么样的高度、从哪些方面切入引领学生扎实过“探究关”。

一、回归言语形式,比较中领悟体裁特点

言语内容总是靠一定的言语形式表现的,当学生知道文本“写了什么”,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究一下文本是“怎样写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对言语的表达形式只能处在一种感性的领悟阶段,只能就具体的言语内容来谈言语形式。因此教学中,我们不妨给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空间。

二、回归自我生活,拓展练说中内化句式特点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是这样结课的:

师:儿子说了那么多理由,爸爸为什么还是要坚持让儿子放掉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爸爸的话。

(生齐读爸爸的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这样的爸爸,他有爱心,教育我爱护野生动物,我在爸爸的影响下,也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生:我喜欢这样的爸爸,因为他无论什么时候,都严格遵守规定。

生:我不喜欢这样的爸爸,因为他是外国爸爸。(众笑)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汤姆有遗憾吗,后悔吗?(不)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做人的道理)哪一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板书:铭刻)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板书:不管……都……)

师:生活中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你用上“不管……都……”这组词语。

生: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都不能闯红灯。

生: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老师看见,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生:在公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不能随便摘花。

生:喝了酒,不管有没有警察发现,都不能开车,否则,后果自负。(众笑)

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要求,都应该自觉遵守。(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我们先从学语文的角度、语文工具性的角度审视“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能够对孩子语感的提升有什么帮助。阅读中,积累固定的句式,并尝试运用,是帮助低年级学生快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显然,对“不管……都”言语范式的内化积累,是我们语文课应有之义,是第一要做的事情。

接着,我们就来思考,如何帮助孩子有效积累上述句式,通过机械枯燥的造句训练,显然不是最优方法。薛老师高明在首先让孩子在文本语境中反复朗读上句,并通过角色体验: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汤姆有遗憾吗?后悔吗?帮助孩子在不脱离文本语境情况下,联系上下文,深刻感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而非“望文生义,浅尝辄止”。进而达到对“不管……都”这对关联词所表达坚定语气背后言语语意的深刻领悟。

三、回归文本主旨,拓展阅读中提升认识

《夜晚的试验》一课生动地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这一实验的结果促使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课后习题“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是教学难点所在。教学中围绕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在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感受一个执著、专心致志、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斯帕拉杰之后,采取“多元有择”的导读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再次研读课文,明白“善于思考”是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秘密的主要原因之后,最后通过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加深对这一主旨的感悟。

潘新和教授亦指出:“不能内化为言语生命营养的阅读,亦是无效的阅读,不得法的阅读。”学生学习这一课,孩子在言语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时,深刻领悟工作与思考的关系、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善于思考的重要性,懂得怎样去学习、工作,无疑是最宝贵的言语生命营养,孩子的言语生命成长过程中不能缺少这样宝贵的营养。这个道理隐藏在文本中,呈隐性的,学生理解感悟起来还是晦涩的。而通过这个故事的阅读,这个道理在学生的内心开始“敞亮”起来,“澄明”起来。

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文本内容出发引导孩子超越文本,如祝禧老师在教学《开天辟地》时,就让学生课外搜集了北欧、圣经、古希腊等创世神话,在学生讲述这些神话之后,又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创世神话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

四、批判性阅读,让学生带着困惑离开课堂

“超越文本”并不意味着只是对文本价值取向做顺向的拓展,“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时需要有勇气去质疑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批判性阅读,对文本价值取向做逆向的拓展,实现更高层次上的超越。

阅读中的困惑是一种反思,一种成长;一种自我价值观的反思,一种心灵的成长。我们总是在一个又一个困惑中长大,从孩子们课堂上困惑的眼神中,我们仿佛听到了他们心灵成长的声音,看到了他们精神的幼苗在阅读的滋润下向上、向上、再向上……这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立人”境界,因此,不妨让孩子带着困惑离开我们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