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好处十篇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好处十篇

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7:26

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好处篇1

关键词: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智能化审核

一、引言

在我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在工作结算方式上逐渐实现了由人工化向智能化方向的转变。唐山市在医疗审核支付的过程中,由过去的参保人员垫付、经办机构审核然后再经过费用支付单位报销费用发放的人工审核模式,到现在的医疗费用的实时上传以及结算,实现了医疗审核制度支付智能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信息化科技力量对于医疗保险审核工作的业务优化。而对于医疗住院费用,仍然采用过去的人工审核的传统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因此,唐山市目前在积极探索医疗住院费用的智能化支付审核道路,以期建立一个高效、方便的智能化支付审核模式。

二、实现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智能化审核的必要性

(一)实现与其他医疗保险费用审核标准的统一。

在唐山市的医疗保险审核工作中,一些医疗保险的审核工作已经实行了智能化的工作标准,实现了医疗费用数据的及时上传以及实时结算,大大提高了医疗保险审核的效率。而在医疗住院费用的报销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审核手段。这就造成了在审核结算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对于涉及不同的医疗保险报销范畴的工作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在实际支付审核过程中,一些业务结算存在着一定的双重标准,而且对于同一明细的支付标准也有不同。这种情况影响着智能化审核工作的效率。因此,实施住院费用智能化结算后,可以起到同一标准的作用。

(二)可以大大提高医疗保险住院费用的结算效率。

采取传统的结算支付审核形式,有着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端。从医疗费用的人工垫付,再到职工所在单位的医疗项目申报,再到经办机构进行一定的手工审核,最后由支付单位进行费用的支付。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较长,程序繁琐复杂,而且会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给医疗保险费用审核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审核人员每天要看大量的明细,还要进行医疗资料的审查提取、阅读病历等。这种巨大的工作量使得工作人员难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更加影响医疗保险审核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智能化结算模式可以加快工作人员职能的转变。

传统的医疗保险审核制度给工作人员带了巨大的工作量,由此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医疗保险报销审核工作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处理相关的医疗保险报销业务,还要对一定范围内的医疗保险审核工作进行一定的统计,以对大范围内出现的一些常见性错误进行合理的考证修改。而传统的医疗保险审核制度大大消耗了审核工作人员的精力,使得工作人员没有精力去进行一定范围内审核工作的常见性问题的考证,不能针对已有的问题进行很好的处理。而实施智能化的审核工作,可以大大地减少审核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得审核机构能够抽出更多的人手去深入临床工作,进行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从而在医疗审核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对医疗保险审核工作加以更加主动化、精细化的管理。

三、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智能化审核整体框架的设立

进行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智能化审核工作需要进行一定的技术性框架的设立,以在技术层面解决实际审核工作的问题。

(一)医疗保险审核工作智能化的信息传输。

在医疗保险审核工作中,有关医疗收费信息的传输是医疗保险信息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医疗数据的即时上传。具体的信息化架构应在各个具有医疗保险资格的医疗机构住院处进行信息化服务终端的建设,当医嘱得到确认并进行一定的执行后,参保患者就可以将相关的医疗保险费用信息直接通过医疗终端上传至医疗保险的支付系统,在社区保险中心系统会将本次医疗活动的费用明细自动归集。当患者在出院之后,由医疗机构将最终的医疗费用数据上传给社保中心。而此时就由医疗支付系统对患者上传的医疗费用明细和医疗机构出具的住院明细进行汇总和对比,实现医疗收费信息的智能化传输。

(二)医疗保险审核智能化中的实时监控。

医疗保险审核工作的智能化对参与医保人员的医疗报销活动进行实时的监控,实现了对医疗保险活动的有效监督,减少了人工的工作量。智能化的审核系统在进行审核工作时实现了对患者上传的费用信息的实时监控,对于上传的信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即时的纠正和处理。比如,如果在费用上传过程中具有不属于医保支付范围内的医疗诊费项目,会进行一定的标识和提醒。对于同一患者在短期内再次以同一病种入住某家医院的行为进行了重点的提示审核等,而且在监督过程中对于申报的明细进行了一定的检查。对于属于自费项目的医疗住院费用,则由监控人员进行重点监控审核。

(三)医疗保险审核工作中的智能化审核。

使用智能化的软件系统处理医疗保险审核工作具有十分简便的作用。系统的软件可以将一些医疗保险审核中必需的规章制度条例等做成专门的程序,在进行职工医疗保险审核工作时自动按照相应的规章规范对患者的医疗保险信息进行自动审核,将对比的结果纳入相应的审核系统。对于不符合程序的收费信息明细,可以进行一定的系统性的标识。例如,将一些药品的处方名目、抗菌素的一些应用以及药品应用时限等融入相应的智能化程序中,当进行审核时符合条件的费用就可以进行支付,不符合规定的程序进行自动的标识,并提示拒付。

四、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智能化审核的重点和难点

(一)医疗机构明细信息的上传点不统一。

智能化审核的特点之一就是使用计算机进行人工规程的操作,由此减少人工的工作量。而在智能化审核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工作流程化的开展。在计算机识别的过程中,进行上传的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才能根据相应的程序进行一定的处理。而在目前的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明细的申报过程中,往往出现明细信息不统一的情况。而且针对医保信息的上传点在医院内部也存在一定的不规范,由此在上传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在进行复审的过程中就无法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影响了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具体操作过程中程序的编写无法适用所有的医保信息。

在具体的医疗诊断住院过程中,对于疾病的表现方式不同,所使用的治疗路径也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在进行智能化程序的编程过程中,往往不能适应所有的住院诊断的需要。例如,一些患者在住院前夕要进行身体状况的检查,因此在检查的费用方面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而对于一些特殊病症的患者,针对相应部位的检查次数就比较多,因此会产生更多的诊疗费用。而在程序中单纯的以诊疗检查费用和检查次数的多少进行费用是否超量的判断就缺乏一定的可靠性。因此,在程序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审核不通过的情况就缺乏一定的权威性。

(三)智能化审核过程中打包上传对审核判断产生影响。

对于住院费用的整体化打包上传,不能对住院诊疗过程中进行的具体诊疗费用进行合理的判断。一些住院术后的诊疗、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以及伤口的清洁等费用,因为操作过程中的打包上传,无法对其进行一定的有效的识别,无法对其进行准确时间的判断。在医疗技术期限的判断上会出现一定的失误。

五、结语

随着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医疗保险审核工作采取了智能化的审核方式。在唐山市的职工医疗保险住院费用的审核工作中,我们应该排除工作中的疑点和难点,为住院费用审核工作的智能化铺平道路。简化审核人员的工作内容,优化医疗保险审核工作的岗位结构,使医疗保险审核工作更好地为人们群众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乃岩,,刘振华,王秋霞,何沁,时明慧,李想.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智能化审核之思考[J].天津社会保险,2014.5.

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好处篇2

[关键词]医疗产业;网络;自助护理医疗综合模式;物流企业技术;企业高效分工模式;枢纽医院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077-03

1构建“windows引导式自助护理医疗”的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和“医疗淘宝商城”的高效互动新模式

一些医疗常识如:年轻人出现的一些日常中小疾病,有很大比例是可以通过自身免疫调节和适当护理自己会好;而70~80岁以上老人出现的疾病和系统疾病,多由衰老因素积累显现,衰老问题没解决,简单过度医疗无助于解决问题。社会大众认识到:由年轻成长至衰老,所附带产生的各类疾病几乎无法避免,我们应该由惊恐躲避回归到理性认知。从容做出基于家庭和社区诊所的廉价简单高效治疗行为和日常护理,这更符合对疾病的长期管控!未来全国社会民众这样认知,并作出正确处理方法,全国医疗将变得井然有序,节省出来的医疗资源将会更多地帮助那些弱势群体,长远社会效益不言而喻,紧张的医患关系也得到缓解!

国家公共医疗部门应该把一些中小疾病日常护理和简单廉价的治疗常识,以类似公共教育那样宣传展示出来。让公民明白疾病原理,对一般疾病更深入一点了解,并且做出正确判断和正确的护理行为,可以减少社会医疗负担和浪费。普通国民获得好处是可以把这些节省的资源用在购买健康食品和运动保健健康心理建设等上面;而医生们节省的资源可以服务于更需要的病患和医疗领域。我们国家和医疗部门应该像公共义务教育和交通法规宣传普及那样,以长远目光来看待这一医疗改革带来的巨大好处和效益!

医疗界应公开、透明公共义务教育化。一些中小常见疾病国家医疗部门可以建设一个“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网站上面介绍感冒――点击选择――什么类型――怎么处理?手脚受伤――点击选择――什么类型――怎么处理?肠胃不好――点击选择――什么类型――怎么处理?发烧怎么处理――点击选择――什么类型――怎么处理?类似网络平台界面智能型树杈状,渐进选择或者“windows引导式结构”渐进选择一点点梳理出这类疾病您需要的治疗护理手段、建议、配合、结果等很多,可以用网页“树杈状”“页面渐进状”“栏目排列状”等界面效果展现出:“病因原理?检查手段?治疗?护理?日常注意和日常护理?附近医疗门诊电话地址?专业医疗机构电话地址联系?远程医疗收费视频选择?专业大型枢纽医院的选择和地点?医疗订单的申请和发出?”等等的很多详细创新的分类展现出来。让健康需求者有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和廉价简单的防护护理手段,也有跟社区门诊、中大型医院、专业大型枢纽医院的展示选择和搭桥沟通。我们把这定义为新型自助护理医疗综合模式。综观多个行业的经验,能够解决或者缓解大规模国民办事的模式,基本都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自助模式,未来医疗产业也需要往这方面发展才能缓解如此巨大的需求量。借助这一成熟高效的“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和未来社区基础门诊的配合。13亿人口可以自主对中小疾病做出正确简单治疗和日常护理,大病可以得到快速高效的处理协助。国民幸福国家轻松!

深思:疾病和医疗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大负担,绝不是增值产业!能有效减少、减轻就无须犹豫!节余的力量资源可以去做环保、教育、医疗救助等很多问题。13亿人口有效解决医疗民生问题,将大大展现国富民强的力量!

例如:“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网站上面树状分叉的一端可以出现此类疾病的日常简单的自我防护手段建议,一些常用药物的选择、用法,一些建议检查手段。如出现医疗协助“树杈状”,需要就医检查的“树杈状”一分端,就有这一类疾病最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部门的沟通、交流联系,下面还可列出十几家近远分布的专业中大型枢纽医院的选择。

再就是在“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树杈状”分叉一端列出常见的疾病症状分类渐进选择。“windows引导式结构”智能医疗引导选择、多个症状选择端口进出,让健康需求者选择打钩,智能医疗网络平台得出大体病因分析和建议。可以转存导出给专业医生,也可以报出“网络医疗健康账户”号和密码给专业医生。健康需求者长期填写下来的大量健康资料和将来并入“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医院填写的历史医疗数据,让专业医生一目了然。“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专业的医疗知识和综合智能的分析,列出该健康需求者目前的身体状况,还列出绿色警示、黄色警示、红色警示等诸多分析和建议。也让该健康需求者有个大概的清楚。可以选择快速就医或简单处理、日常护理就可达到效果!

期待医疗机构真正的透明公开化,真心关心帮助到全国的健康需求者。期待医疗界和医疗部门、民间医疗优秀机构出现一些类似“淘宝商城”“顺丰快递”那样廉价、快捷高度靶向、交流便捷的以智能网络为脉络,同时融合多种先进行业理念的高效综合医疗体系,以及该体系下的新灵活高效创新医疗企业单位,尽快出现在我们社会。而对于投资家们,这也是一个前景广阔、巨大市场的投资商机!前期做了很好的免费平台,后期大量衍生的增值性树杈状、高度对口、高度专业的需求,会让13亿健康需求者成为您的潜在间接或者直接顾客。例如现今的马云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平台,可以让平台内的企业和消费者充分深入高效参与互动,阿里巴巴也因此获得增值赢利。现有国内出现的一些“好大夫”和“39健康网”之类网上医疗服务,他们基本都各自为政有很多的不足和缺陷,跟文章提倡建设部级别的“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相去甚远。我也希望他们越做越好!

2医疗产业网络化的医疗改革体现了四大行业特点优点的融合

2.1现代网络智能技术,现代电子商务的渗入

B2B(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和B2C(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模式在医疗产业大有作为。通过医疗电子商务模式和全国统一健康账户的建设。医疗企业同样可以“买进”“卖出”“接收医疗网络订单”等实行资源高效分配。模式例子:阿里巴巴诚信通(企业对企业)淘宝商城(企业对消费者)。

2.2现代物流企业技术的应用

现代的物流企业高效表现为:没有一个网点是多余的,也没有一个网点是单独断开的。所有的客户都可以高效分配,网内实时追踪,最后客主共赢,也共获效益!

模式例子:UpS顺丰快递德邦物流

基础医疗企业可以把不擅长的、成本高昂技术复杂、长期护理烦琐的健康需求订单分配给高端医疗企业。把最擅长的如:大流量接待、初期疾病筛选、基础治疗、医疗订单的分配与跟踪就可获得收益。不再需要购买昂贵医疗设备和引进高端医疗专业人才,成本低廉效率高。高端的医疗企业只需把医疗场地建设在分布合理、便宜又适宜的好地方!如:山清水秀靠近交通枢纽分布合理的地方。场地可以按照疾病治疗专业范围而设计,如建设先进大规模的医疗监视成套体系,建设各种康复场所和设施,如:康复场地、健身房、游泳场、疾病护理培训教室疗养宿舍等,提供长期的健康食品,对健康需求者进行疾病日常护理培训使其终身受益。宗旨是让医疗服务变得更加完美!

接下来高端医疗企业可以采购昂贵的高精尖的专业医疗设备、组织最有效的专业疾病团队、建设高效的专业疾病医疗“先进生产线”。后面只须接待从基础医院源源不断发过来的医疗订单便可了!成功预订的健康需求者只须买张车票,报上健康账户号便可享受到世界最成熟先进的医疗服务,而且医疗服务物美价廉!

2.3巨大型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部级医院信息系统技术在全国统一医疗上运用

这个即将建设的全国型信息管理系统和医疗系统,可以让全国的医院和医生不再孤军奋战单打独斗。未来医疗将会像现代物流和现代产业分工那样高效整合起来,在有用、可用资源信息共享和提升整体产业效率方面进步明显。

未来先进、成熟、高效、廉价的医疗技术和用品,很好和很实用的医疗手段和药品随时更新到医疗系统里面。成千上万位医生智慧的眼睛盯着平台,一定让系统数据精益求精无须担心出现错误!而很重要的一点是:全国每天都在发生无数的医疗错误、医疗事故因为有标准参照大为减少了,这个贡献是很大的!其他方面的医疗企业互相数据对接,健康需求者账户与医疗数据对接等很多技术在现行大型信息系统里面有成熟的方案就不再介绍了。

2.4现代企业高效分工整合在全国医疗系统上运用

富士康生产的高品质手机供应全球市场。现行医疗企业效率低下恐怕连富士康1%的效率都达不到。正是由于富士康高度的产业整合与分工才带来巨大的生产力。建设医疗企业B2B(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的网络互联动态交流合作模式,正是要促进医疗企业之间高效分工和整合。我们不强求医疗企业像富士康那样高效,但要是能提高几个百分点也是对医疗事业的巨大贡献了!

反思:富士康生产的高品质手机技术含量并不比医疗技术差很多,但效率却天差地别!我们能不能在规划地区集中建设一些“富士康式的高效大型枢纽医院”呢?下面社区门诊、社区医疗服务站和小医院配合上面的高效枢纽医院,那效率和成本就好很多了!

3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好了利远大于弊,好处和优点很突出

(1)将来基于广泛普及宣传和专业智能医疗信息网络对常见疾病护理知识广泛传播效果,年轻人出现的一些日常中小疾病,有很大比例是可以通过自身免疫调节和适当护理自己会好;而70~80岁以上老人出现的疾病和系统疾病,多由衰老累积而显现,衰老问题没解决,简单过度医疗无助于解决问题。以上基本常识深入普及民间社会,未来健康需求者得到了正确专业知识的导引。在家或者社区门诊配合就可以做到了正确的疾病治疗和养护,就可大大减轻了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医疗资源负担。未来一个崭新、权威、系统、详细、易懂、易操作的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指导网站界面将展现在全国每个普通家庭的计算机面前。很大地解决了现如今社会上盲信、乱信,甚至迷信的病急乱投医社会现象和看来不利的国家局面。也较为合理地解决了医疗资源不均,医疗基本知识不普及的现象。社会大众层面的医疗健康操作将变得渐行规范,13亿人口在专业“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指导下有效减少了很多直接、间接损失。这影响深远而巨大!

在医疗业界改革方面:我们将来这个“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能让更多医生在基本诊治上“失业”,促使医生往高端系统医疗走。这样才能有更多医疗人力应对13亿潜在医疗患者和应用更多人力在真正有效的靶向医疗上面。或者引导这些“失业”和新进的医生到西北地区开设与“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联网的基础门诊。这些基础门诊因为会跟“富士康式的高效大型枢纽医院”存在物流理念形式的经营合作,拥有强大的后盾,开设起来相当简单高效。这将会给西北欠发达地区医疗建设带来巨大福音!

“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引导下的改革也让医疗产业变得有序、规范、明朗、高效。以后国家和医院做医疗产业调整,目标明确思路快捷,医生们也会欣赏和感谢我们!

(2)有了这个“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最专业的医院就可以建设在价格便宜、环境合适、交通便利的土地上。只须在这个“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上接待从全国源源不断过来,对经过“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和基础门诊层层专业筛选的医疗订单,在这个医院疾病专业范围的病人,展开高效有序的治疗。

(3)专业的医生因为有这一强大的“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帮助,可以跳过大量浪费人力的最初筛查、诊断,直接做他们最专业最擅长的医疗工作。有些医疗项目还可以做到像先进流水线那样又快又好。未来13亿人口和多种疾病治疗,是一定需要这样的先进医疗系统流水线才能解决问题的!

(4)建设这一强大的“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可以把全国各大医院的医疗设备数据和医生资源能力串并起来。医生和医院不再孤军奋战、单打独斗,医院和医生们可以利用这一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利用到可以利用的自己和兄弟医院的任何资源信息,未来将成为医院、医生们很重要的辅助平台。医院将会成为类似“并网的物流公司站点联网统一合作模式”或又是入网的诚信通B2B(企业对企业电商)企业一样资源交换和交易,享受到网络互通带来的无穷便利和高效资源整合,衍生出类似现代企业既集成又分工的各种合作模式,医院可以在网内以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动态分工合作。这又将大大提高整个医疗产业的效率!

这个方面可以深挖到很多医疗企业之间配合沟通涌现出来的商机,商机类似树杈状一样展现,新建的商机又服务于各个医疗企业。从而大大提高所有医院的效率和分工,医院和医生们也是愿意有偿使用的。未来13亿健康需求者将获得很多细分、专业、人性化的医疗服务选择,医疗市场将变得活力四射、无微不至、高效平价、繁荣发达!

而未来健康需求者将来只须将漱洗衣物带到北京等更专业的医院,报上自己的“网络医疗健康账户”号,他的健康资料便一目了然,不再需要带任何纸质资料,甚至他5~10年前的医疗数据资料,单据和拍片扫描等都可以查阅到,当然便利和高兴!另外“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还可以根据这位健康需求者的年龄、性别等,建议其今年应该做何常规体检。在不同季节提示所有健康需求者,这个季节应该注意和防范什么,等等很多诸如此类……而医疗健康账户页面里可以出现适时适当的健康食品和运动器材等的商机推广。或者也可以有Vip账户,健康需求者如有特定额外的需求服务,是可以适当收费的!

(5)后期13亿人口高度靶向的健康需求将产生巨大增值性商机!衍生的大量健康食品需求、普通otC高效廉价药物需求、特定阶段医疗用品需求、医疗普通器材需求、婴儿各阶段专业用品需求、昂贵医疗器具的出租、捐赠、远程医疗和远程会诊资源的高效互动及信用支付保健方法和产品需求、健康医疗教练、保健按摩理疗、健康心理咨询、医疗陪护需求、医疗养老需求、养生需求、疗养度假村的需求等对于医疗行业企业其实是很利好的。因为有这一网络平台,医疗行业企业再做高效整合,将更好更规模高效低成本服务于我们13亿的健康需求者!

(6)只要有网络,“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就可以覆盖所有的区域,包括那些偏远不富裕的人口居住地区。这些优点是目前传统医疗所无法做到或者廉价做到的,是一个很好补充。对于13亿没有各种疾病经验的年轻到年长的潜在病患(所有的人都是从青春健康―渐渐年老才显现疾病,有经验就奇怪了?)总能轻快容易寻到合适有效的医疗帮助和护理方法。这个集万千医生智慧的“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的辅助和帮助是非常好的!将来西北山区偏远人口看到了解到的医疗帮助和护理方法和北京上海看到的是一样,大大节省医疗资源付出而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这也为建设西北地区“富士康式高效平价”大型网络枢纽医院打下了良好基础!

4结论

很多人说网络医疗有很多弊端和缺陷不现实,还是面对面一对一的诊治更好,这是理想状态,很难实现。面对13亿的庞大人口和偏远分散的地区,很难分配到足够的医生,必须要有成熟的医疗网络弥补,昂贵的医疗设备和系统必须高效使用(很多工业设备都是24小时使用,医疗设备几乎没有),这也需要有医疗网络来配置资源。有一位医学研究生问很多老人不会电脑,没有网络怎么办?笔者的答案是:只要这个“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做得很好,也成熟有效,老人不会用,儿子、孙子可以帮他,邻居也可以帮他。即使什么都没有的文盲,给3~5元外面的电脑小店也可以帮忙填写和查询,这方面完全无须担心!医疗网络可能有很多弊端,但我们只要做到趋利避害,不断修改完善就可发挥医疗网络应有的巨大作用和优点。微软的windows系统不会因为有诸多漏洞用户就不用了?核电站也不会因为有诸多危险而停止了!未来的“智能医疗网络综合信息平台”也一样,没有放弃,只有越做越好,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金耀星.用电子医疗重构医疗产业生态系统[J].互联网天地,2013(10).

[2]张振菊.影响医疗产业发展的因素浅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1).

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好处篇3

下载“掌上医院”手机app,身体不舒服时,就通过手机实时挂号,直接赶往医院就诊。

住进医院,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会通过患者手上腕带追踪和智慧床垫实时测量,病人身处何处、健康状况等信息都明明白白地浮现在屏幕上,一有异常,信息系统能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这些情景已经或正在成为我们身边医院的新常态,这背后是智慧医疗产业的强大支撑。来自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智慧医疗企业,正用这些前沿的技术、产品和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实现这些可能。他们改变了医院诊疗和病人就诊模式,让“看病”这个老大难问题,变得轻松起来。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努力实现从“天堂硅谷”到“智慧e谷”的跨越,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其中,智慧医疗产业成为一股发展迅猛的新力量。目前,该区已经集聚了医惠科技、银江股份、和仁科技、创业软件、泰格医药、好络维等一批“智慧医疗”创新企业。

随着“杭州国家高新区智慧医疗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点该区,该区也明确了发展智慧医疗产业的蓝图:大力发展智慧医疗网络服务业及其装备制造业,力争用10年时间将打造出一个千亿级的智慧医疗产业基地。

“智”解看病烦:

医院“聪明”患者舒心

一次次排队,一次次拿报告,一次次缴费……一提起去医院看病,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

在大医院,医生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稀松平常,面对一拨又一拨如潮的病人,他们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否则小小差错就可能导致激烈的医患矛盾。

信息经济时代,智慧医疗企业应运而生,他们让医院变得信息化、人性化、智慧化,同时也减轻了医患双方的负担。在位于高新区(滨江)的医惠科技的模拟医院,我们见到了这样的情景:

在自助机上完成自主挂号后,在候诊时,患者先到医院的自助评估机前,自己做一回医生。按照屏幕要求,患者依次自主录入血压、血糖、温度、身高等基本信息,提前完成医生要问的基础性问题,然后到门诊系统和护士确认。轮到患者看病时,医生的电脑页面上已经有了他的基础信息,大大节约了病人的就诊时间。

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营养点配餐管理系统通过二维码腕带,随时了解病人信息和身体状况,为病人提供流动点餐服务,避免出现食物禁忌的情况。

在输液室内,有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维持秩序。输液前,医生先刷一下患者手腕上的腕带及输液器上的条码,确认信息无误,再进行输液。

育婴室里,婴儿纤细的手臂上被戴上小小手环,手环里嵌入智能芯片,随时追踪婴儿的行踪;有人把婴儿抱出育婴房,警报器就会报警。

从患者的状态,到医疗器械消毒,到药品分发以及医疗垃圾收集处置。医院的每一个环节都被信息化、智能化,这都是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在出力。

医惠科技的服务对象已遍及600多家国内医疗机构,对医院内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从数据、业务流程、管理、服务等多方面为智慧医疗提供支撑。

在高新区(滨江),还有服务对象达3000多家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创业软件;拥有电子病历系统、临床数据中心(CDR)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数字医疗信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和仁科技等一大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智慧医疗企业,为缓解看病难提供技术支持。

24小时守护:

健康管理如影随形

移动互联网是个放大器,搭起了医院――患者――亚健康人群的桥梁。急病上医院,慢性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如何改善?在高新区(滨江),有一家公司在国内率先专注“移动智慧医疗”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企业――好络维。

该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平台,搭建了以区域(省级)医疗为龙头,向下连接市(县)二级城市医院乃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级医疗体系,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百姓在社区服务中心就可享受到大医院的专家服务。

公司的专业便携医疗设备进入百姓家庭,可将监测的人体生理参数远程传输到医院平台,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大医院提供的精准的个性化医疗服务,提醒你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在杭州,这样的产品和平台已经得到应用,服务患有慢性病的基层百姓。作为桐庐一项惠民工程,桐庐县卫生局在各乡、镇、村建立远程诊疗点,利用好络维公司的无线网络生理参数监测仪、腕式监测呼救定位器及无线网络血压计、心电采集器等检测仪器和设备,建立以心电诊疗、血压为主的分级远程健康管理网络平台,共发放2000多台监测设备终端。

医生虽然不能随时在你身边,却有一个24小时运转的监测平台守护你的健康,成为你生命的卫士。

项目运行近3年来,监测人次超过18万人次,其中血压监测16万例,单导心电监测1万余次,多导心电1万余次,远程心电会诊500余例,新发现心脏、血压问题病人800余例,处理紧急呼叫200余例,成为了桐庐县名副其实的“生命网”,为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高新区(滨江),像这样专门从事远程医疗系统研发的企业还有不少。华为杭州研发中心推出的智慧健康协作应用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远程会诊等诸多功能。该区另一家企业银江股份,也把智慧医疗作为重要发展领域,生产开发了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移动临床信息系统等众多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2014年8月开始,高新区(滨江)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开始启动,“智慧医疗”项目将逐步落地。目前,该区卫生局正在与好络维等企业进行洽谈,引入更多新智慧医疗产品服务本地居民。

目标千亿级:

智慧医疗规划新天地

在高新区(滨江),智慧医疗产业不仅有落脚之处,更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在高新区(滨江)西部入城口,该区规划了5.6平方公里的智慧新天地,并在智慧新天地建设智慧医疗产业基地。

智慧医疗产业基地项目主要功能分为产业发展、服务配套、基础设施三大类,规划总面积88.27公顷。据初步测算,智慧医疗产业基地总投资将达到150亿元以上。

在这片三江交汇、山水相望之地,作为浙江省“智慧医疗”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创新综合试点,智慧医疗产业基地将重点培育和发展智慧医疗网络服务业和智慧医疗装备制造业,打造“智慧医疗”产业集群,实现智慧医疗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联动发展。

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好处篇4

关键词:智能贴身医疗助手物业服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78-02

随着智能风潮的愈演愈烈,不少医疗产品也逐步走向智能化。那么,随之产生的智能贴身医疗助手也逐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为了使智能贴身医疗助手在物业管理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为物业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对携带物业智能贴身医疗助手设备的业主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为业主身体起到保驾护航的目的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智能贴身医疗助手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智能贴身医疗助手研究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有了质的飞跃,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慢性病人数不断增加。据调查,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22%为中年人,全国近七成的人有过劳死的危险,白领人群中有76%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青年女性的妇科、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不断增加,中青年男性过劳猝死的风险不断加大,慢性病患病率已高达20%。从这些惊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现在的健康形势不容乐观,关注人们的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2016年7月17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34岁的天涯论坛副主编金波在北京某地铁站内突然晕倒,抢救无效后离世。通常,如果病人在发病3到5分钟之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的话,至少能够挽回患者的生命。但是在我国,公共场所急救面临着急救设备缺乏、公众急救意识不足的双重困境。那么,如果在公共场所这些人都没有得到及时救助的话,病人独自在家发病就更难得到及时的救治。值得庆幸的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产品移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催生出的智能贴身医疗助手就能够有效避免上述悲剧的发生。

(二)智能贴身医疗助手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智能贴身医疗助手以电脑和智能手机为搭载平台,通过红外技术对业主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中央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业主的身体疾病状况,对业主身体可能将要发生的疾病进行预警。

因此,研究智能贴身医疗助手的目的就是将其与物业管理服务相结合。使其在物业管理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业主提供新的特约服务,改善业主的身体健康和医疗状况,提高业主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使业主感到满意、放心,进而达到提高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水平,增强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智能贴身医疗助手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

智能贴身医疗助手设备由中央数据处理系统、业主信息终端、医生信息终端和物业信息终端组成。具体的运行流程及相关技术如下:

(一)将生命体征数据输入到中央数据处理系统

生命体征红外探测仪是物业智能贴身医疗助手的探测设备,探测仪将探测到的人体生命特征的基本数据实时记录并传给计算机。系统编程人员事先将相关疾病及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诊断的数据信息输入到智能贴身医疗助手的中央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库中。

(二)将疾病情况传输给业主

在智能贴身医疗助手终端的界面中,会提供相应疾病的选项,通过这些特定的选项来确定监测业主疾病的重点。智能贴身医疗助手通过红外生命探测技术对业主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中央数据处理系统对终端传回的用户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对身体可能将要发生疾病的预警信号传输到业主信息终端。业主终端在接到预警信号后及时对业主身体可能将要发生的疾病通过语音播报的形式进行预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将疾病情况传输给家属、医院和物业服务中心

与此同时,通过4G网路实时将数据及患者的身体情况传输给患者家属、医院和物业服务中心。患者家属可第一时间获知家人的病情,及时采取措施。医院通过智能贴身医疗助手也可对病患进行监护,给医护人员提供协助信息系统,能够快速、准确、便捷地辅助医护人员捕捉病人的生理状态,对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物业服务中心也可通过智能贴身医疗助手以及本身的报警系统和北斗定位系统准确地找到报警设备的位置,第一时间派出医疗人员赶往报警点,为业主提供医疗帮助。物业智能贴身医疗助手会进一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甚至在业主病情危急的情况下,该设备可以启动急救模式,智能拨打120进行报警,并通过4G网路实时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传输给医生终端,医生可以根据该数据进行相应的准备。在报警的同时,智能贴身医疗助手还可以发出声音和光亮,让附近的人发现并对患者进行现场救治。现场人员还可以在专业急救人员未到现场之前,通过设备本身的4G网络技术与医生沟通,医生进而分析该设备传回的数据,对现场人员进行指导和救援,从而争取救治患者的时间,挽救生命。

三、智能贴身医疗助手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智能贴身医疗助手具有快速、准确、便捷的特点,因此可以将其应用到物业管理服务中来,为改善业主的身体健康和医疗状况,提高业主的生命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将二者有效结合,也可提高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水平,增强物业服务企业的竞争力。

(一)物业贴身医疗助手服务的准备工作

(1)研发智能贴身医疗助手设备;(2)将智能贴身医疗助手的中央数据处理系统安装于物业服务中心;

(3)与网络运营商签订网络服务合同,实现物业管理区域网络全覆盖,为智能贴身医疗助手设备提供网络支持;

(4)与相关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取得相关的医学支持;

(5)制定收费标准,并与相关业主签订物业智能贴身医疗助手服务的合同,发放业主终端;

(6)聘请专业的医疗服务团队;

(7)成立专门的物业贴身医疗助手服务部,对其他物业人员进行基本的医疗救护培训。

(二)物业智能贴身医疗助手设备服务的流程

要使智能贴身医疗助手在物业服务企业中发挥应有的

作用,首先要对智能贴身医疗助手的中央数据处理系统实时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当有异常数据出现,系统无法自动处理时,系统会自动接通物业公司的终端和值班医生的终端,医生会根据数据分析的情况决定是否干预。如果需要干预,物业公司的医护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往出险业主所在地。

与此同时,出险业主附近的物业人员,在接到物业终端的报警后,根据物业终端提供的信息快速寻找处于危险中的业主,对其提供基本的救助,为专业医疗队伍的到达争取宝贵的时间,及时挽救业主的生命。

四、结论

智能贴身医疗助手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生命体征,并对出现的异常数据进行传输、分析,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预警,其智能呼救功能可以最大限度争取患者被救治的机会和时间。将智能贴身医疗助手应用于物业服务中,可以防患于未然。它的成功研发将造福于广大业主,大大提高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晔.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移动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11.

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好处篇5

“感知健康、智能医疗”是指在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通过健康和医疗相关设备和系统间的信息自动集成及智能分析共享,建立旨在提供统一便捷、互联互通、高效智能的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智能医疗保健环境。

“感知健康智能医疗”的背景

中国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刻,旧的医疗体制以及医疗保障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国家的核心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致使疾病和预防控制从原来的以传染病及其防治为主,转变到目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预防为主的模式。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3p”模式,发展到更加注重公民和社会参与的“4p”模式,即predictive(预测性)、preventive(预防性)、personalized(个性化)和participatory(参与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强化个人责任成为现代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的特征,未来数字卫生工程技术的趋势将更加向基层社区和个人参与方向发展,更加贴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本身。个人健康信息采集终端将融合在家庭和工作岗位,在重视信息收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馈和互动,一种实时的健康促进将成为可能。

据卫生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本世纪前10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年均超过10%的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市场。但目前中国医疗产业占GDp的5.5%,而美国这一比例达15.5%,其他欧美国家都在8%~10%之间。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现状

1.国外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2004年2月,美国FDa采取大量实际行动促进RFiD的实施与推广,通过立法加强RFiD技术在药物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miC)提出2006~2010年间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高度有效应用,促进医疗系统的改革,解决高龄少子化社会的医疗福利等问题。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战略”,其中提到要建立无所不在的智能型社会,让民众在医疗领域可以随时随地享有智慧服务。2008年底,iBm进一步提出了“智慧的医疗”概念,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现医疗的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以及公共卫生预防等,并认为物联网技术在整合的医疗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都将有广泛的应用。

2005年,欧盟委员会在eeurope计划上提出旨在创建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的i2010计划;2006年明确强调欧洲已经进入一个新能源时代。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于2011年至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短期项目建设,其中也包括医疗项目。

2.国内

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2008年,国家出台了《卫生系统十一五iC卡应用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医疗行业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行业的联合,推进医疗领域的“一卡通”产品应用,扩大iC卡的医疗服务范围,建立RFiD医疗卫生监督与追溯体系,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iC卡与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试点与推广工作。2009年5月23日,卫生部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RFiD应用大会,围绕医疗器械设备管理,药品、血液、卫生材料等领域的RFiD应用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讨论。在《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中,iC卡和RFiD技术被列入卫生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之中。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iC卡医疗信息标准、格式标准、容量标准,积极推进iC卡的区域化应用,开展异地就医刷卡结算,实现医疗信息区域共享等。

我国在医疗健康行业的物联网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医药产品管理、医疗器械管理、血液管理、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等多个方面,但多数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

医疗服务:主要用于病人身份确认、人员定位、财务核算、一卡通就诊卡、生命体征采集等。

将RFiD智能标签置于“医疗保健卡”的卡片上,标签可以记载就诊病人自身完整的就诊记录。任何医生或者其他医护人员都能够即时读取、存储关键的病历信息。这样,可促使个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与精确的诊断。有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在RFiD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在一卡通方面,医疗、教育和交通等行业在2009年均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一卡通”就诊卡的应用明显增多。

中国远程心电监测网络体系“厦门市远程心电监测分中心”于2010年1月17日成立,患者可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心电图。

浙江省已建立一个基于mpLS-Vpn网络技术,结合数字化医疗、数字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数字化医疗资源共享的省级数据交换平台。三家省级医院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就诊记录跨医院间的信息共享,目前正在开展省级医院电子病历上传试点。

医药产品管理:主要用于药品供应链管理、药品防伪。

2007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提出了采用RFiD技术打击包括药品在内的假冒伪劣产品的议案。上海某制药厂对电子标签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探,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该公司结合其eRp系统,在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上,采用以RFiD标签作为索引的方式,对所有无法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控的药品原材料、中间品、半成品和成品的属性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自动监控,解决了许多因条形码局限性而不便应用在洁净车间和易受潮、易磨损,需暗设、数据需修改等特殊应用的问题。

医疗器械管理:主要用于手术器械管理、病人植入材料管理和消毒包的管理。

上海中卡集团采用RFiD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通信信息技术,对手术器械包的回收、清洗、分类包装、消毒、发放等环节进行记录,并对器械包的存放、使用进行实时监管。上海市在全国率先颁布规定,要求必须建立植入性医疗器械全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上市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应当具备产品可追溯的唯一标识。在301医院的大力配合下,中航芯控开发的RFiD消毒供应室管理系统在应用中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血液和医疗废物管理:RFiD技术能够为每袋血液提供唯一的身份,并存入相应信息。这些信息与后台数据库互联,使血液无论是在采血点,调动点血库,还是使用点医院,都能受到RFiD系统的全程监控和跟踪。我国将RFiD技术用于血液管理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表示北京市血液信息管理系统正在建设,各地区的血站和医院将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医院可通过网络提交预定血浆订单,保证患者用血安全。

2003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全国拟投资68.9亿元,在300个地级市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自2004年以来,国家已拨付约9.1亿元资金。截至2009年5月底,《规划》确定的274个医疗废物项目布局全部落实,建成的123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形成约900吨的日处理能力,加上郑州等地已经建成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约176吨/日,全国现有医疗废物处理能力可达到1000吨/日以上。由此可见,无线传感相关技术在此领域应用的潜力巨大。

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浙江省利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通过创建新型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联网多家省市县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共开展了12536多例远程专家会诊,1518例院后管理和慢性病跟踪治疗,280余次基于临床案例的远程教学和查房,5次远程手术直播、远程护理培训和国际合作交流。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技术方面

标准问题:亟需进行符合现有的各种医疗保健标准下的物联网相关标准的研制。

医用传感器和生物医学传感器研制:包括新型医学传感技术的研制;小型化、微型化医用传感器研制;医用传感器的模块化设计;医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综合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多模医学信息自动分析综合,实现初步自动决策和评估。

高安全可靠性:针对物联网医疗器械特殊的使用环境和对象,综合质量管理、风险评估、人机功效等手段,研究医疗器械的可靠性、安全性。

大规模数据分析及智能决策: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医疗数据分析方法及网络系统;基于专家数据库诊断、治疗智能决策系统;基于多模信息融合的医疗决策推理机;复杂医疗事件的实时分析方法。

2.产业应用发展方面

完整产业链有待培养:从医用传感器、特定应用产品研制与生产,标准认证与培训,信息采集传输,数据中心数据分析与服务,特定应用研发,到相关服务开展,都需要一批企业与医疗保健机构形成良性的产业链。

规模应用和价格问题:在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健康医疗的物联网应用中,都需要将价格成本控制在适于大规模应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安全性及隐私问题:医疗物联网的应用,需要在不同应用环境中按照不同等级的划分来满足安全性的需要,同时保障个人隐私。

传统流程改造问题:采用物联网技术是对原有业务流程的一种转变,需要通过逐步试验,由点到线到面的进阶改变过程。

单位间合作问题:单位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尤其在源头上按照标准进行应用,采用相关的标准促进整体的物联网应用水平的提高。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智能化的医疗和管理。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更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感知健康、智能医疗”具备互联性、协作性、预防性、普及性、创新性和可靠性六大特征。信息技术将被应用到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并催生许多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实现智能医疗。医疗服务的电脑化和系统化,可以全方位最大化医疗信息的收集和储存。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使各医疗机构有效地实现无缝信息共享,智能的医疗系统更可以全面提升患者服务的质量和速度。一种更加智慧、惠民、可及、互通的医疗体系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好处篇6

[关键词]物联网;医院管理;体域网;射频识别技术

0引言

随着综合医院的发展,患者、医护人员日益增多,医疗设备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逐渐显现出管理效率低下和差错率高等问题。物联网技术中的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传感器以及智能技术可有效识别、感知物体和设备物资,并能够实时传输监测和管理信号,将为医院各重点领域的管理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物联网概念来自auto-iD中心提出的RFiD系统,旨在通过RFiD技术把信息传感设备联接在互联网上,实现智能化监测和管理。2005年国际电信同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Union,itU)正式定义了物联网的概念,介绍了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未来发展等。

在中国,“感知中国”的理念于2009年在无锡被提出,2014年的《信息技术云计算概述和词汇》和《信息技术云计算参考架构》2个云计算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物联网国际标准化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管理方法为医院人员、物资的管理带来极大方便,而且物联网相关的技术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高校和相关企业的科研单位正在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智慧医疗”的模式正不断将现有的医疗资源用物联网技术整合起来,体域网、智能穿戴设备等物联网技术为未来医学指出一个发展方向,并为医疗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物联网技术可有效地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但离大规模成熟应用仍有距离。本文首先对物联网技术进行简要介绍,然后结合物联网技术研究如何解决医院管理中的问题,最后讨论总结物联网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其在医疗中的发展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1物联网

itU从时间、地点和物体3个方面的连接指出了未来通信的发展,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扩展到任何物体的连接[2](如图1所示),即物联网。物联网从字面上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2层含义:(1)终端扩展延伸到任何物体;(2)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物联网从整体功能看来,包括信号采集、传输和处理3个方面,分别对应终端传感器、数据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为物联网早期的概念,通过对系统中物体状态的感知为智能化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数据传输可利用现有通信设施,当前的物联网研究ZigBee、wi-Fi等通信方式。在构建的物联网应用中,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对物体的有效识别,目前采用的解决办法通常是RFiD技术。RFiD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减少了人工干预,可对物体、人等进行跟踪识别。最基本的RFiD系统包括标签、阅读器、无线3个部分。

2物联网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2.1智能呼叫系统

医护人员在患者就医期间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当患者出现状况时,通常是患者方通过呼叫器向护士站或是监控中心进行呼救,医护人员则是被动地响应患者需求。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的智能呼叫系统通过识别技术对患者进行标记,可以利用各类传感器和传输网络实时获取患者身体状况参数,并通过监控中心对患者的位置、身体状况等进行监控,医护人员可实时掌握患者健康状况从而做好治疗方案。对于重症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的护理,智能呼叫系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患者出现突发事件时,智能呼叫器中的传感器信号能够触发呼叫功能及时主动地向护士站或是监控中心发出报警。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呼叫系统的特点在于将传统被动的响应变为实时主动的监控,甚至可以通过对传输健康信息的分析提前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预测,进而提前为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准备。

2.2医疗设备监控

医疗设备是医院运作的基础,对医疗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是工程人员和医护人员共同的职责,尤其是大型设备或是流动性大的设备。

(1)医疗设备集中管理中心。为方便临床急救治疗、降低医院设备购买成本,目前很多医院对呼吸机、监护仪和注射泵等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医疗设备集中管理中心人员的职责主要是响应科室应急需求,为临床科室提供必要的应急设备和技术支持。然而,当设备租借给科室后,工程人员通常无法获知应急设备的使用状况,如呼吸机、监护仪是否存在长期闲置的情况,输液泵和注射泵在科室之间是否会发生相互转借,类似情况的发生会降低设备应有的应急价值,为应急设备的集中管理带来困难。物联网智能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应急设备动态监控的问题,实时定位设备所在科室,掌握设备的状况,使得医疗设备集中管理中心对应急设备的管理更加具有实效性。通过位置传感器等实时将设备所在区域传至集中管理中心,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处理,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可调配科室暂时闲置的设备。应急设备在科室长期流动的监控分析可为集中管理中心设备的选配、维护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指导今后租赁中心规模和人员的调整。

(2)大型设备的监控。医疗设备状况和环境的监控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大型贵重设备的监测或是设备所在地复杂导致工程人员不便直接监控的情况。物联网技术可通过在特定位置安置相应传感器实时传输设备运行状况及其环境参数,如医疗设备内部温度、振动频率或是供气室的气体气压,工程人员或是操作设备的医护人员根据实时传送到控制平台的信息获得设备运行中的状况。传统的设备监控平台一般固定且不易扩展或升级,利用物联网技术可根据需求设计专用的传感器和搭建相对灵活的传输网络,监控模式可根据现有条件灵活选择,如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将故障信息发送至手机。

(3)科研设备的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理平台在科研设备、耗材和试剂等物资的管理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对各类数据进行静态统计,而且可以动态跟踪科研人员对物资的使用情况。实验过程中设备运行状态、耗材试剂的动态领况、设备预约占用时段内设备是否被有效合理地利用都可以通过物联网管理平台进行有效地管理。

2.3智能仓库

随着医疗设备和耗材规模的不断增加,库存规模也逐渐增大,传统的人工查验和登记方法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大型医院提出了智能仓库的概念。智能仓库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对仓库的环境参数、库存量以及货物的位置等信息进行采集,并搭建智物联网中的通信环境任何时间•移动中•室内、室外•白天、黑夜任何地点•移动中•室外•室内(远离计算机)•计算机旁•计算机之间•人与人(H2H),不用计算机•人与物(H2t),用设备•物与物(t2t)任何物体能网络对数据进行传输,结合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货物的定位、跟踪、仓库的巡检、监控,即智能仓库。智能仓库主要负责医疗设备物资的常规筹备、日常管理、存储流通和优化保障等工作。智能仓库平台的构建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RFiD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构建通信网络,安置协调器、定位节点以及传感器,并且研制多用途的电子卡片,实现批量医疗物资的管理。智能仓库管理平台的构建包括ZigBee网络搭建、传感器安置以及管理系统的构建。智能仓库管理平台可实时有效地实现常规化管理,如仓库库房物资出入库和装箱管理,物资的巡检、盘点及环境参数检测,远程监测监控和自动巡查盘点,物资的现场快速自动定位搜索,物资抽组和优化抽组管理,物资有效性和周转工作的管理。智能仓库不仅能够实时监测仓库状况,而且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仓库数据的分析为仓库的调整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智能仓库对仓库库存量、环境参数和物资抽组等进行详细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得出相应优化改进方案。以RFiD技术、智能传感器和ZigBee网络技术为基础提供的实时数据为智能化统计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数据保障,当发现仓库物资管理中的问题后,依据货位规划策略对整个仓库进行全方位的合理规划,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仓库管理策略,满足医疗卫生单位的要求。

2.4无线体域网

无线体域网[8](wirelessbodyareanetwork,wBan)工作区域集中于人体附近,最大的有效通信距离约2m,对于使用者身体特征参数监测和自动化治疗提供保障,是新型普适医疗保健、疾病监控和预防的解决方案。现有wBan设备原型的通信方式一般均采用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具有超低功耗和高速数据传输潜力。体域网本质是小型的传感网,利用附着于身体的各类传感器采集生理特征参数,通过合适的通信方式将信号传至决策控制单元,然后由执行单元采取相关的措施。wBan技术在医疗中可大大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能够实时为患者提供帮助并且具有更加精确的治疗效果。通过相关的传感器可实现传统人工诊断,可根据对血压、脉搏和心率等参数的智能分析处理结果为患者智能化执行相应操作,对需要长时间实时监测重点患者的护理带来很大帮助。体域网在特殊环境下人群的监护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通常处于远离医护位置的危险环境中,如战场中的战士、火灾救护现场的消防员。体域网的发展离不开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无论是面向大众的智能手表、手环,还是实验室中的智能衣服,都为体域网在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中的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医疗中,不同病症的患者或者处于特殊状态中的人群都可以利用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和个性化诊断,为患者监护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

3讨论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人员、物资的管理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中有着重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取得广泛应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需求层次较低。虽然国内出现了不少物联网应用,但是现有的应用量不足以带动产业发展,部分领域应用水平与工业化程度较低,市场风险较大,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某些医院的管理仍处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或是信息化程度很低,对物联网技术的需求很小,无法实现规模化、成体制的应用。

(2)行业标准不统一。由于发展水平和地域限制,世界范围内物联网的行业标准并不统一,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通常互不兼容。针对某一医疗卫生单位设计的物联网产品,一般无法直接复制到其他单位或相关领域,兼容性较差。

(3)数据处理方法尚需改进。如何在大数据中提取真正有用的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是今后制约物联网发展的一个因素。如果将物联网系统中传输的数据只单纯地用于记录备案等用途,而不是深入挖掘其内在的信息为管理调整等提供深层次的信息,则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4)存在安全风险。物联网系统主要通信部分多是无线通信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作为物联网主要的识别技术,RFiD也存在安全隐患,尽管其安全隐患目前并未引起较大的风险,但是随着应用的深入和技术发展,RFiD会逐步涉及到个人隐私和企业内部数据,其安全问题势必会提上议程。

(5)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推动技术,传感器技术还未得到充分的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研究的深入,今后智能型传感器将会与微型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纳米级的生物传感器可从人体体表甚至流动的血液中检测健康状况,真正将物联网技术推向高度智能化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好处篇7

本文从个人医疗产品设计的角度,站在产品设计人员的视觉,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智能医疗产品的设计方向进行探索和展望。首先,从医疗现状分析入手,对目前现有智能医疗产品进行分析,寻找设计缺口。其次,在人机关系、用户体验、信息化设计的角度对设计方法进行梳理,最后提出创新设计的展望方向。搭建由智能医疗产品构建的绿色医疗体系,营造医疗新格局。

关键词:

智能医疗产品交互设计绿色医疗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2-0078-02

随着医疗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未来针对医疗产品的设计将会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推进了信息医疗的脚步,通过互联网实现患者、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沟通,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保健系统。目的都是围绕患者,通过智能化,网络化的手段提供医疗服务,达到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三方面的和谐发展。然而,智能医疗的过快发展造成市场上的产品种类良莠不齐,难以形成体系,不能满足消费人群需求细化的趋势。同时产品个不突出,局限了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也减慢了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如此现状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智能医疗产品如何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何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健康状况下用户的使用需求,如何才能达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

一医疗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公共医疗资源不足,医疗体系欠发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目前面临的医疗问题。此外,随着人们对待健康的态度发生变化,人们的保健防病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医疗模式由传统的住院就医向个人医疗产品转型,同时依附于日渐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医疗产品正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智能化时代,“智能医疗”应运而生。

作为设计师理应对针对社会问题和产品诉求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回应。思考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智能医疗产品应该如何发展;思考怎样才能让患者感受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品人性化与多元化;让患者也能够在家中使用医疗产品进行自查、康复,享受到医院救助以外的救助,并且能够在医院远程监护的帮助下,完成临床治疗前的检测、预防、观察与病后的反馈、康复和保健等护理措施。因此,智能医疗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多角度的系统整合设计,将成为满足广大家庭新的诉求点,同时也意味着对智能医疗产品的使用功能、使用方式的创新设计将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

二智能医疗产品

智能医疗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智能医疗已被列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在新型医疗改革的推进下,我国更加重视智能医疗产品及医疗信息化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未来的智能医疗产品在设计上将会表现出更强的个性化、移动化趋势。预计,到2015年将会有约50%的用户通过手机或各种移动终端使用智能医疗应用。

三智能医疗产品的设计缺口

目前,我国智能医疗产品市场具有广阔前景,各种具有前瞻意识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由于我国数字医疗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市场上的智能医疗产品还都停留在数据测量,保健记录的功能层面,没有将智能医疗产品与信息化的公共医疗系统接轨,导致用户所使用的智能医疗产品没有完全发挥其功能效用,仅仅是作为一种监测工具的智能医疗产品不能满足信息医疗的发展趋势。只有将家庭用的智能医疗产品与就医系统结合,完善系统设计中各环节的信息架构,才能激活智能医疗的价值。

四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方向

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层次:一、产品设计更加注重人机关系的体现。二、产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三、关注产品使用时的用户体验,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使家用智能医疗产品的共中形成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病症表现的患者提供差异化服务。四、更加注重交互设计的表现形式。五、重点在于构建区域医疗信息网络。

五注重人机关系

由于医疗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和其所针对的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因此,营造良好的人机关系在家用医疗产品的设计中不容小觑。信息化的智能医疗产品通过远程医疗的手段,缓解就医过程中检测过程繁琐、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在设计时更加需重视信息的易读性。其针对的用户是医疗知识或经验欠缺的普通用户,此类智能医疗产品在设计和使用上应本着易用性至上的人性化设计原则,使人机操作界面简化,考虑到各个年龄段的普通用户群体的需要。

六注重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的定义是“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通俗来讲就是“这个东西好不好用,用起来方不方便”。因此,用户体验是主观的,是人通过经历或尝试某一事物的感受。用户体验这一领域的建立,正是为了全面地分析和透视一个人在使用某个事物或系统时候的体会。其研究重点在于内心产生的愉悦度和价值感,而不是使用物品的性能。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愈加重视用户体验的感受,无论是从信息界面还是使用流程,用户体验成为未来智能医疗产品探索的中心。

七注重产品的信息化设计

构建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个人医疗产品,需要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使“家庭”、“医院”、“医疗”、“服务”构成相互作用的个体。使“产品、患者、医院”在直接进行信息交换沟通。信息化医疗平台的搭建,使得医疗产品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护理、保健的范畴。家庭中个人使用的智能医疗产品作为信息化医疗系统的“源头”,起到信息沟通的纽带作用。通过信息化智能医疗产品的信息共享,使医生能够直观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并且建立起患者的电子病历档案,开具电子处方,进行远程医疗指导。患者(患者家属)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即时得到医生的健康指导和医疗救助。(图1为智能医疗产品信息架构图)

八发展条件

智能医疗产品目前还处于事物发展的新生阶段,各方面的配套服务还不成熟,走进干家万户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配合。

首先,信息化的医疗产品的建设和推广需要政策层面的有力保障。不仅在政策上开辟通道,还需在公共医疗和信息化平台等硬件设施建设上提供支持。《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重视智能医疗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针对区域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由政府出面进行资源整合,推行区域医疗合作。同时在新医改的进程中,加强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打造智能平台。并出台相关政策对信息化的医疗产品进行规范。

其次,医疗机构和社区的通力合作为构建信息化医疗平台提供了物质纽带。通过信息和云计算技术,打造信息化的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将患者、社区医院、各级专科医院串联起来,推行电子处方和数字化病历,实现信息陕速分享和搜索。同时重视社区医院在医疗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为大型专科医院分担基础患者的治疗。

最后,医疗器械产商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未来五年,我国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将以每年15%―30%的速度增长,广阔的市场前景刺激着医疗器械产商的生产动力,传统家用医疗产品也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利用医疗产品实现实时通讯,获取数据、图像,声音等已经成为基本诉求。随着远程医疗已经成为新的就医方式,医疗产品开始增加视频通讯功能并向移动、可穿戴设备转型。医疗器械产商应重视产品的技术革新,以适应市场。

九结语

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好处篇8

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低水平,广覆盖”的保障,其最高“赔付金额”是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在全国大多数地区为2~5万元,而重大疾病医疗费用一般高达10万元以上,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商业医疗保险的空间

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从目前来看,利用商业医疗保险建立一个没有漏洞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就险种类别来看,目前上公众急需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属于健康险的范畴,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健康险也只是作为寿险的附属业务。尽管如此,我国近年来的健康险增长依然迅速,2000年度我国健康险保费达到27.69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的2.77%;2001年健康险保费达到60.27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的4.24%。这一成绩较之成熟市场的1/4到1/3有较大距离,但较上年增长117.65%,远远高于同期42.6%的人身险保费增长率。在七月召开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健康保险工作部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专家们认为,由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足,保障程度相对不高,为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健康保险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较为谨慎的预测是,到2008年前后,我国健康保险的市场规模在1326亿元左右,而较为乐观的估计是在2837亿元左右。这一切表明中国健康险市场充满巨大的潜力。

商业保险公司的“苦水”

市场潜力巨大,老百姓又急需,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为什么得不到保险公司的热烈响应呢?实际上,商业保险公司有其商业上的苦衷,多种因素制约了业务的顺利开展。

赔付率居高不下

长期以来,各保险公司开办的医疗保险都处于收赔相抵,甚至收不足赔的状况,个别地方的赔付率甚至高达300%,这使保险公司的利润微乎其微,不少公司对大力发展医疗保险的热情不高。

管理难度较大

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难以建立,加上医疗制度的不完善,透明度不高,保险公司难以对医疗费用进行控制。保户中存在着不少逆选择投保的,而且一些道德风险和索赔欺诈风险大量存在,使保险公司难以拓展市场。

经营管理方法不先进

在美国普遍使用的风险管理技术,如复杂的费率厘定、承保选择、次优要求、大案管理、非比例再保险保护等,在我国还鲜为人知。

专业化程度低

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国内保险公司把健康险作为寿险的附属,极大地影响健康险的经营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人才匮乏。医疗保险对保险人员的医学知识要求较高,在核保、理赔、精算等方面都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才,而保险公司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了医疗保险业务的推广。

适合健康险业务的系统缺乏

品种单调,个性化、多元化程度差。当前,公众急需的是纯粹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而市场上没有老年护理保险,而一些险种又是以附加险形式随主险开展且以统保形式承保的,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国际上成熟的商业健康险市场一般包含四大类产品:医疗费用给付类、失能收入损失补偿类、长期护理保障类和疾病给付类。我国虽已有180多种健康险产品,但主要集中在第一类上,而且都是一年一保的短期产品。

症结所在

健康险的症结在于风险控制难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

第一,从管理上说,健康险对案件的管理不是结果管理,而是过程管理。它保障的不是“疾病发生”,而是“就医事件”。“就医事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疾病发生、就医、治疗、痊愈及出院等步骤,每一个步骤不同的处理方式决定了案件结果的不同。这决定了医疗保险在精算、风险控制、核保理赔、医疗协调管理等各方面均不同于寿险和意外险。其次从协调管理上说,在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社会保障部门、被保险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构成了健康保险的四方关系,在这四方关系中,医疗服务提供者对发生就医的被保险人的住院时间长短、治疗方案、是否发生医疗费用及发生多少医疗费用等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部门与商业保险公司在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方面有较强的合作需求。因此加强协调管理对合理施治和合理用药方面的管理有着突出重要的意义。

第二,从风险控制上说,寿险的基础是建立在大数法则上,依赖于“死亡事件”,而死亡是投保人或是被保险人较难人为控制的事件,是一种纯粹风险。而对健康保险来说,其经营的是就医事件和医疗费用风险,被保险人可能在医疗服务提供方的配合下,“无病看病、小病大看”。因此其道德风险要比寿险和意外险严重且不可控。其次,同传统寿险相比,对被保险人的风险控制更为复杂。传统寿险通常将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及家族病史作为核保的重点,而对于健康险来说,被保险人保障水平、保险信用记录、过度利用倾向、收入水平、职业情况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行医记录等信息也是风险评估的重要部分。

第三,从费率厘定上说,人寿保险主要考虑死亡率、费用率和利率,健康险所要考虑的不仅是疾病的发生率、就医率和住院天数,更要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医疗消费水平、区域及城乡差异、投保团体的情况、医疗环境和诊疗技术的变化等因素。由于医疗保险受免责期、等待期和免赔额的影响,其责任发生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提上又不同于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智能化系统解决之道

健康险这些独有的特性决定了传统的业务系统将很难满足健康险业务的发展,因此,一套能解决业务难点、满足其特殊业务需求的智能化系统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一套好的健康险智能化系统应具备有效的过程管理、强大的数据交换功能、全方位的风险控制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智能化系统通过科学地监控疾病发生、就医、治疗、痊愈及出院整个“就医事件”,从而实现有效的过程管理。由于健康险业务的复杂性、频繁性和实时发生性,需要有效的过程管控系统,单纯的业务流程管理将不能适应医疗保险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的需要。传统的业务系统通常只能进行事后型的管理,即就医事件结束后,被保险人持医疗费用帐单进行索赔时,业务系统才开始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就医事件进行审核困难明显加大,常常导致保险欺诈,由于对某些不合理的医疗费用的发生未进行事先控制,导致理赔时出现纠纷。通过过程管理,能够有效地消除保险人、被保险人及医疗机构三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保险人可以及时获得被保险人的诊疗信息,并可在就医事件出现不合理的情况下及时介入,防止不合理费用的发生。通过过程管理,结束了医疗费用的高低基本受控于医疗机构的情况,加强了保险人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力,极大地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发生率。

智能化系统可同医疗服务提供者、社保机构进行同步/异步数据交换,能够及时地获取各种信息,如:被保险人的医疗信息、药品、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列表及给付比例等基础数据。通过数据交换,为过程管理及风险监控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为保险公司协调管理社会保障部门、医疗服务提供者和被保险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录入量,增强了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智能化系统拥有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由于健康险业务的复杂性,在对被保险人进行核保时必须全方位的评估被保险人的风险,如:被保险人保障水平、保险信用记录、过度利用倾向、收入水平、职业情况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行医记录等。通过科学地风险评估体系能够准确全面地揭示被保险人的风险,为核保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避免了被保险人逆向选择等风险,从而减少了保险公司的损失。

智能化系能够有效协调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三方关系,并能对就医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被保险人“无病看病、小病大看”,医院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等风险。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判断技术,增强了业务处理自动化的能力,可减轻核保、核赔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商业医疗保险费用;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化系统建成后,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将积累大量的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从大量的数据集合中有效发现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同时因为有了足够的样本数据,从而为健康险的费率厘定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保险公司将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智能化系统积累的经验将成为其他公司唯一无法赶超的“信息壁垒”。

由于各地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医疗保障、疾病发生率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不能按照同一种模式对各地的健康险业务进行统一的管理,智能化系统能对于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使得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顺利开展业务,扩大市场,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成本。

在处理健康险业务时,不仅数据量大,而且还需要综合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在理赔时,除需要知道被保险人的自身信息外,还需要知道就医医院,使用的药品明细等信息。智能化系统能处理健康险大量数据要求,协调各种业务数据,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数据大集中,能够处理日益显著的人口流动问题,真正支持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全国联保”,实现“风险控制到人”。由于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从管理角度而言,数据集中充分体现了公司总部的监管作用,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收集,汇总和查询,同时允许各分支公司在统一管理下的部分个性化。

此外,智能化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扩展性,由于健康险业务在中国发展得非常迅速,新的需求、保险产品、业务规则不断出现,具备良好扩展性的系统可通过很少的调整,甚至是不作任何的调整就可以处理新的业务,从而极大地节省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

案例:

太平洋补充医疗保险方案

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实施后,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只能解决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而不能解决劳动者患重大疾病超过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负风险;加之参保人员的住院费用是按比例报销,职工个人负担部分较重。因此,为化解参保人员患重大疾病的大额医疗风险,减轻其住院费用负担,太保寿险在全国一些地区相继推出了补充医疗保险。

有效监管面临挑战

太平洋保险寿险总公司希望用一套健康险业务系统来统一管理全国各分支公司的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分支公司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核赔理算,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缺少自动化导致工作效率低,容易出错,客户从报案到得到理赔等待的时间长,客户满意度差。而有些分支公司使用简单的系统进行业务处理,这些系统只针对当地的业务而开发,因此可扩展性差,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而且数据共享的难度大。由于各地健康险业务“各自为营”,导致总公司无法直接取得业务数据,因此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

与此同时,要开发一套统一的、集中式的健康险业务系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业务存在地区差异。由于各地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医疗保障、疾病发生率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太保各分支公司在开展健康险业务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使得各地协议书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系统必须有足够的灵活度以覆盖绝大部分的健康险业务。其次,各类基础数据没有统一标准。例如,针对同一种药品,各地的命名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没有一套标准来规范诸如药品、疾病、诊疗项目、服务项目等基础数据,导致数据交换无法进行。最后,建立数据接口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同医院建立数据接口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实现。而同社保间的数据接口,由于各地社保的数据格式不一致,因此系统必须能处理各种不同的数据格式。

集中式解决方案

该系统是一套采用B/S结构的集中式系统,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太保寿险总公司,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数据集中的问题,提高了管理效率。

该系统最大的四个特色是灵活的责任管理、标准化的医疗字典、强大的数据交互和复杂的业务逻辑。首先在本系统中通过责任管理,可以方便地设置、修改保险责任,并可针对保险责任设置对应理算公式。在新建保单时,可以灵活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理算公式。其次,系统建立了标准化的医疗字典,包括:药品、疾病、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医院信息、社保机构。根据太保健康险业务的实际情况,疾病使用iCD9编码。药品以上海市卫生局HiS系统标准代码为基础,编码时将药品分为化学药品及中成药两大类,化学药品以药品用途分类为主,中成药按药理作用进行分类;所有药品,以一物一码为原则。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则使用太保提供的编码。通过同各地的数据建立对应关系,实现了数据的交换。第三,系统同社保间建立了数据接口,方便地导入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信息。通过其它的数据接口,实现批量导入客户信息及药品、疾病等基础数据。实现了对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监控,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录入量。最后,系统可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在案件内部的逻辑关系中,可实现在一个案件下的多次报案,多次立案,多次理算,多次给付。在协议书同保单的关系中,可实现一份协议书下对应多个保单,而每份保单又可对应一个投保人及多个被保险人。

此外系统记录被保险人从报案、回访、立案、资料处理、调查、理算到赔付的所有信息,实现了对被保险人就医事件的监控。

理算时,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自动计算进入保险责任的理算金额,并根据影响理算的各种因素,如:基本医疗部分的理赔情况、免赔额等,自动计算出理算结果。降低了错误的概率,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能适应各类核赔流程,系统使用强大而灵活的工作流,通过设置核赔规则,实现自动核赔流程。

客户收益

尽管该系统命名为补充医疗保险理赔系统,但由于设计合理根据太保健康险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因此通过简单调整即可适应80%的太保健康险业务。这样一来,一方面实现了太保寿险总公司使用一套健康险业务系统来统一管理全国各分支公司的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扩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是一套集中式的系统,太保寿险总公司可以实时地取得业务数据,从而对健康险业务的监管更高效,更有力。

各地分支公司使用该系统后,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节约了人力成本,缩短了理赔时间,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能帮助太保寿险更好地规范补充医疗保险的业务,使补充医疗保险能够健康地发展。

个人健康管理系统

■肖桦

个人健康管理在国外的商业化应用已有20多年。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及人们对健康需求意识的改变,保险公司及企业纷纷采用此类服务,通过改善健康预防疾病来降低医疗费用。它不但能有效地调动个人在改善自身健康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筛选高危人群从而增加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由此,保险公司可以更准确地衡量被保险人的风险,为厘定费率搜集基础数据。被保险人一方面获得了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也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疾病从而降低医疗费用。版权所有

KYn是个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之一。它是英文knowyournumber的缩写,即知道你的数字。KYn是根据美国及中国有关科研机构多年合作的成果,在美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流行病学调研结合中国人群疾病发生的特点而设计的。其目的是通过收集生物学信息(包括身高、体重、年龄到血糖、血脂、胆固醇水平等各项实验室指标,也包括食物摄入量、吸烟量、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有关的信息),对慢性病进行危险评价。以控制危险因素为目标,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发生机率与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KYn项目有三个组成部分:1、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即收集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对服务对象目前和将来的健康及疾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价、跟踪并进行健康行为指导;2、个人健康评价系统,主要包括一系列的疾病危险性评价方法,用以确定个人患慢性疾病的危险程度及发展趋势;3、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及指南,即通过健康管理的办法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实施个人化的健康促进,最终达到预防及控制发病、改善健康、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

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好处篇9

银江在智慧医院中采用全新的面向物联网的架构技术toa(thingsoforientedarchitecture)解决了由于iot的复杂化和多元化而导致的系统设计、开发、维护相对困难的问题。同时开发了基于toa的面向物联网通信的中间件toC(thingsorientedcommunication),实现了低成本、高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的面向iot的医疗智慧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应用来构建医院患者、药品等信息的主索引,通过条码扫描和RFiD技术,为智慧医院提供精确的信息认证和识别系统,从而杜绝传统人工判断和识别所产生的差错事故。

无线网络和物联网的统一部署

在目前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大革命的背景下,物联网应用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物联网ap就是为了应对此类挑战而诞生,物联网ap将企业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互联网和RFiD(传感器)网络有效地进行融合,提供高可靠的网络传输和连接。通过物联网ap内置的RFiD技术和先进的中间件技术,协助应用系统平成对物理实体的信息采集,为企业设施最终实现智能的物与人、物与物的控制和信息交互,提供高标准、符合标准协议和规范的网络基础平台。

e-wLap800医疗物联网ap是银江智慧医疗针对医疗行业物联网应用推出的一款医疗专用ap。该物联网ap使用户在享受802.11n无线技术带来的便捷性、移动性、高速、安全性和RFiD自动身份识别技术、物联网中间件技术的有效融合时,让无线技术更广泛地融合到医疗应用层面,将原来人机对话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对话,实现了无线网络和物联网的统一部署,有效降低了用户总体投入(tCo)成本。

在功能方面,e-wLap800医疗物联网ap采用统一的网络架构,可实现wLan网络和RFiD物联网网络的有效融合、统一部署。通过统一的信息处理,作为企业级下一代医疗物联网ap,同时提供wi-Fi无线网络覆盖和RFiD智能信息采集处理,实现RFiD业务到ip的平滑过渡,支持ieee802.11b/g/n、ieee802.3/3u/3z/3at、ieee802.1p/1q/1x/11e/1d,支持全球唯一标识功能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读写。

物联网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以物联网为基础搭建起的各种医疗应用系统,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实现资源的管理,杜绝医疗差错。为医院搭建更为完善的管理体系。银江针对医院在这方面的需求,设计了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和婴儿防盗系统。

移动门诊输液系统

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将彻底改变传统输液环境管理落后的情况,依托条形码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实现护士对患者身份和药物身份的双重条形码核对功能,杜绝医疗差错;依托无线呼叫技术实现患者求助时护士的及时响应,并改善输液室环境,以减轻护士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

人工智能对医疗的好处篇10

【关键词】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智能化辅助平台应用浅析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henewtechnologyofmedicaltreatment,theweakcurrentintelligentsystemiswidelyusedintheconstructionofthethreehospitals.theforatopthreehospitalconstructionofintelligentapplicationexample,brieflyintroducedthegeneralsituationoftheengineeringofthetopthreehospitals,summedupthe3armourhospitalintellectualizationconstruction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s,elaboratesthecompositionandfunctionofthehospitalintelligentsystem,detailedanalysisofthehospitalintelligentsystemforspecificapplications,createhumanizedmedicalenvironment,toprovideareferencedesignofbuildingintelligentauxiliaryplatform.

【Keywords】Hospitalbuilding;intelligentsystem;intelligentassistantplatform;application

引言

伴随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大数据、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弱电智能化系统将医院建筑的结构、形态、系统服务相互关联,实现最优组合,同时也为医院建筑提供了一个合理节能的工作环境。所以,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医院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医院建筑的弱电智能化系统要严格按照国家智能建筑设计的规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主流思想,展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本文以某三甲医院智能化工程建设实例来分析智能化系统在三甲医院建筑中的具体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三级甲等医院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包括门诊医技楼、急救楼、妇儿楼、体检楼及医师培训楼工程,二期工程主要是病房楼工程;主要满足住院、医疗、门诊的功能要求。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53356m2,其中地下约42040m2,地上约211316m2。建筑类别:一类;层数、高度:地下3层,地上23层,局部11层和8层,建筑高度103.5m;

建筑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类别为乙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防火设计的建筑分类为一类;其构件耐火等级为地上一级,地下一级;医用仓库部分为丙类,大部为丁类、戊类。住院床位数为800床,地下停车位500个。

二、医院智能化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要求

某三级甲等医院弱电智能化应能够满足现代化医院的管理、办公的需要;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改善患者就医环境,节约能源,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某三甲医院的整体形象提供弱电管理平台。

系统设计应立足高起点,采用成熟、先进、实用的技术,按照“以人为本、满足应用、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的方针。实现各子系统的有机相互联系,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

三甲医院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目标:该工程建成后,将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保安和管理自动化,以适应现代化医疗的要求,为医疗、医学研究等提供一个舒适、安全、高效、多功能的环境,同时该工程的建成将成为生态化、智能化、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一流“绿色医院”。将对全省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某三甲医院智能化系统构成及系统功能

(一)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主要目的是为医院营造一个相对安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并尽最大可能降低能源的消耗。楼宇自动化系统能在医院大楼内监管各类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出现的故障。它包括中央操作站、网络控制器、直接数字控制器(DDC)、数据分析、图形判断等。BaS建设目标是提升医院机电设备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系统结构大致分为中央工作站、直接数字控制器、现场信号采集传感器和执行机构三级。中央工作站,由监控主机、彩色显示屏和监控软件三方面组成。大楼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中央工作站,医院内需监管的水、电、风等各类机电设备都可以在此集中显示和集中管理。直接数字控制器是分布在医院建筑内部的弱电间或现场。第三级的现场信号采集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是分布在医院建筑内每个楼层机电设备附近,如冷冻站、空调机组、排风烟机、变配电等;另外门诊大厅、各科诊室、住院部、停车场等功能性区域也需检测温湿度、Co气体浓度等信息,采用后端管理软件来收集各类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医院内部重点区域的环境参数,通过后端管理软件能够让设备实现自主控制、定时运行,达到既节省人员利用、又减少能源消耗,对医院建筑内的机电设备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提高了该三甲医院楼宇设备控制的智能化程度。

(二)安保自动化系统(SaS)

1.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全数字系统,将医院建筑的出入口、门急诊大厅、挂号收费窗口、取药窗口、手术部、重症监护室、走廊通道等重要部位实施视频监控,通过视频解码方式直接观测现场所发生的情况并且真实记录各种事件,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保证医院的安全。

2.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在医院广播系统中,主要实现播放背景音乐、公共广播以及灾害广播的功能。在通常情况下,能够在公共区域播放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可实现自动重复播放,并且扬声器分布均匀,播放声音不存在指向性,且音量适中,不影响患者或医护人员的正常对话。当播放灾害事故时,可以当作紧急广播来使用,并将音源自动强切成消防广播,音量强制调成最大量,确保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医院内所有人员都可听到报警和疏散人群的语音提示。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对于人员相对密集的三级甲等医院来说,一定要达到消防所规定的标准,尽可能的做到合理、安全,系统中设立了智能烟感、温感的探头,使用了带电话插孔的手动报警按钮,作用是发生火警时可就地按下按钮报警,也可用消防专用电话分机直接插入手动报警按钮的电话插孔与消防中心控制室通电话联系。所有按钮信号(包括消防栓的联动控制按钮)以计算机专用网络传送到控制室,从而使系统自动报警,与此同时,开启正压送风机以及排烟机,紧急广播立即播出,达到疏通人员的目的。

4.停车场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图像识别和处理以及自动感应等融为一体,能够控制停车场的车辆出入,自动检索车位并计时、核对车型车号等。

(三)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1.综合布线系统

其主要依据标准规范和适用性为核心,选取星型拓扑结构,组成的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垂直主干子系统以及设备间。

采用万兆多模光缆用作垂直主干数据线,采用低烟无卤六类双绞线作为水平线缆,核心网络交换机和汇聚交换设备之间、汇聚交换设备和接入交换设备均采用双万兆通信,在桌面实现了千兆速率。对语音主干线实施大对数电缆,水平采用六类双绞线。将医院建筑内的语音对讲、数据应用以及通信设施相互连接,为医院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医院信息化系统、医学影像传播系统、电视电话系统以及楼宇自控系统等功能奠定基础。

2.有线电视系统

医院有线电视系统主要设置在会议室、休息区、示教室、候诊区、病房区等区域,能够及时收看中央及各个地方台所播出的节目;病房区考虑观看节目时,为了不影响其他病患的休息,电视系统需考虑电视伴音功能。

3.病房呼叫系统

病房呼叫系统主要由护士站呼叫主机、病房呼叫分机以及卫生间紧急呼叫分机等组成,该系统能够保证护理人员随时了解病人情况,从而为病人进行更好的治疗和服务。

4.一卡通系统

医院“一卡通”系统包含了预交金额的管理与应用、门诊工作、检查费用的确定、门诊药房后勤打印系统以及项目诊费查询系统。其实施方式以卡为主,能够让持卡人使用一张卡就能实现医院就诊,减少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简化医院工作流程,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

5.手术示教系统

采用计算机系统实现手术间的全景摄像、无影灯摄像机的术野摄像,可采用对镜头前后焦距、云台转向和定位,实现整个手术的监控过程。同时还提供异地传播手术过程,还能够起到观摩教学功能,当一些特殊手术可以在必要时进行影像存储,便于日后医学研究、远程指导教学。

6.排队叫号系统

医院排队叫号系统与医院就诊信息化系统紧密联系,主要由挂号排队、分诊排队、特检排队和取药排队等子系统组成。排队叫号系统能够与LeD智能显示屏同步显示,还具有语音播报功能,这样能够减少患者排队时间,解决排队无秩序的烦恼,减少医院医疗纠纷的发生。

7.信息系统

在医院的门诊大厅处、收费处、医院药房等区域设置LeD显示屏,此显示屏具有导医功能,能及时医院公共信息、药品信息等,能够使病人直观的了解医院动态。

8.触摸屏查询系统

该系统能够查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医流程、住院情况、基础医疗、医院情况、所用费用查询等评价类功能。

(四)智能建筑集成管理(iBmS)

iBmS集成系统使建筑设备的监控、安保自动化、消防报警、通讯自动化、机房监控统一到一起,完善设备管理系统,以此来实现每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共同管理信息,优化监控设备,从而减少运营成本,保证设备的安全并且能够可靠运作,同时还能够提升楼宇自动化的管理。每个子系统和智能集成系统既要有相互联动又要单独操作性,以此来实现资源收集、储存和共享的目的。

四、某三甲医院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创建了一个面向大众的就医环境

当患者进入医院时,通过门诊大厅的导医图能够了解医院所有情况,例如科室的分部、能够查看到医疗专家教授、各项收费标准等信息。从而简化各项就诊流程,便于病人就诊。同时将门诊、急诊、挂号、药房、检查、交费以及治疗等设置在1~5楼,并清楚标识,保证其就诊流程的运行。在门急诊处设置一个多媒体的背景音乐系统,给就诊患者形成一个舒适就医环境;在挂号处摆放自助挂号机,供病人自主选择挂号类别;使用一卡通一次费,并确认所交金额,减少病人在排队时所用时间;在检验科室门前设置检验结果查询和打印,使患者能够随时打印检查结果;病人家属可以通过手术室的监控系统观看手术的全过程;同时在医院楼内设置小超市、银行自动提款机等,方便生活。

(二)构建智能化辅助平台

智能建筑集成系统能够将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并能实现资源共享,提供最优的信息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管理人员能够对所监控的设备进行监管,能够自动储存记录数据并进行保存,减少运行成本,降低能源的使用。

(三)建立安全的智能化系统

对医院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来集中监管。这种监控系统能够使每个子系统都可以独立成一个个体,然后将各子系统进行集合统一,以此来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然后在中央工作站上进行集中的监控,完善整个系统,使其更具有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