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展馆施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7:48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篇1

近年来,唐山市县两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和“两个体系”建设要求,始终将档案馆建设作为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以新馆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全市各级档案馆由传统型向现代服务公共型转型。目前,唐山市十四个县(市)区已有七个建成达到国家建筑规范标准的新档案馆,1.3万平方米的唐山市新档案馆建设也已纳入市民中心整体规划,现已完成设计方案,报市规划委员会研究。全市县级以上国家档案馆总面积达46846平方米,比2005年底新增建设面积29379平方米,馆库面积实现翻番。

一、各级党委、政府鼎力支持,为档案新馆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唐山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县级档案馆建设,2006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县级国家档案馆建设的意见》下发后,迁安市、丰南区、原唐海县、路北区、开平区、古冶区、滦南县政府先后将新档案馆建设纳入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并作为当地城市文化设施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了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力度,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了新档案馆,解决了档案馆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其中:迁安市政府把档案馆建设列为大文化设施来抓,投入资金4000万元,建设了总面积7422平方米的新档案馆;丰南区投资2200万元,建设了总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的新档案馆;路北区投资500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的新档案馆;开平区、原唐海县、滦南县、古冶区分别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了符合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的新档案馆。七个新建档案馆建筑面积合计32972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档案资料安全保管的条件,为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5年下半年迁安市开始谋划新档案馆建设,2006年4月当时的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亲自为迁安市档案新馆奠基,2007年8月,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到迁安检查指导工作时,实地察看了建设中的档案馆,称赞“迁安档案馆为我国北方县级最大的馆”。原唐海县政府将档案馆新馆建设规划方案列入唐海县政府2007年为民办实事十件要事之一,联合建设了县档案馆、县文化馆、县图书馆以及县一中艺术中心,统称唐海县文化大厦,其中档案馆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文化大厦的建设得到原唐海县政府的有力支持,建设仅一年多的时间,档案馆即投入使用。路北区新馆落成后,区政府责成档案局、财政局、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组成考察组,通过广泛咨询、多方考察及对有关技术和厂家多方比较,配备了省内同级馆中最先进的综合智能化库房安全管理设备,包括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防盗报警、温湿度自动调解、消毒灭菌、防漏报警系统。还配备了大型液晶显示屏和HeD显示屏。装备了72列密集架。总投资约200万元。丰南区档案新馆内部各种设备、设施设置,在已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的基础上,又投入资金178.9万元,安装了档案库房安全保护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现已投入使用。

2013年4月,滦南县档案馆投入使用后,一改档案馆库破旧落后局面,极大的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随后,县委、县政府两办下发文件,全面启动档案接收工作,在加班加点,夜以继日连续奋战近7个月的时间,累计接收档案10.8484万卷、3.5523万件。

目前,唐山市已建成的七个新档案馆全部投入使用,新档案馆的建设推进,极大地提升了县级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成为新时期唐山市档案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二、档案部门锲而不舍,多方努力促新馆建成

唐山市、县两级档案部门将县级档案馆库建设作为加快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平台,将其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目标,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一是唐山市档案局班子成员多次主动就档案馆建设情况与县区主管领导沟通,积极宣传发挥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督促各县(市)区政府把档案馆建设摆上工作议程。二是各县(市)区档案部门主动写报告,积极向主管领导汇报,千方百计争取新档案馆的建成。丰南区档案局自2006年初就向区政府写出了近万字的新馆规划,得到主管副区长的肯定。随后,档案局积极争取城建、规划、设计部门支持,完成了《丰南区国家档案馆新馆建设设计方案》,在2007年初的区委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向区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初步认可。同年9月,经区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区图书、档案两馆合建,列入新城区建设总体规划。直到2008年初区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新档案馆才正式开始建设。三是各县(市)区在新馆建设期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促成新档案馆早日建成。2007年,原唐海县决定联合建设唐海县文化大厦。唐海县档案局按照县政府有关批示意见,牵头负责项目前期手续跑办和项目建设实施。为此,唐海县档案局主要领导亲自跑办手续,安排专人同项目管理单位共同工作,积极与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的保证了项目手续跑办工作的顺利进行,仅两个半月的时间项目建设所需要的全部手续均办理完毕。新馆建设期间,为了按时间、按质量、按要求、保安全地完成大厦工程,档案局与施工方、监理方共同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施工措施,自2008年8月开工,到2009年底,仅一年零四个月,原唐海县文化大厦正式交付使用。滦南县档案部门在新档案馆建设期间,努力争取财政支持,为新档案馆配备了密集架、防磁柜、消毒柜、数据采集器、条形码打印机等档案装具,新档案馆搬迁后,立即开展了全面的档案接收工作。

三、科学谋划档案馆建设各项任务,确保新馆启用后发挥预期功能

在唐山市七个县(市)区新档案馆建设期间,档案部门逐步把工作重心从新馆建设转移到档案业务建设上来,按照国家档案局提出的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要求,加快档案馆配套设施和基础业务建设。

一是提前做好档案资源大规模接收的准备工作。七家档案新馆在设计之初就已考虑到区域各类档案资源集中保管的需要,在规模上也能满足今后一个时期的长久保管需求。迁安市、丰南区、开平区、滦南县、原唐海县在新档案馆建设期间,提前规划档案进馆范围,做好进馆档案的排查摸底工作,加强对进馆档案的规范化指导,为新档案馆建成后的档案接收工作打好基础。迁安市新档案馆建成后,陆续接收了一批各门类民生档案,现在新馆利用一座库房建立了“迁安市民生档案馆”,馆藏民生档案8万多卷。路北区在新档案馆投入使用后,基本完成了婚姻、计划生育、公证、企业改制等档案的收集。并已经完成了婚姻、计生、公证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工作。与政府局域网挂接后,全部提供在线利用。

二是注重做好档案馆陈列和展览的前期准备工作,陈列展览场所是档案馆的门面,是体现档案馆开放性、陈列性和文化性的重要平台。迁安市、丰南区、原唐海县、古冶区在新档案馆建成后,抓紧筹划陈列展览工作,提前做好展厅布局和装饰,确定永久性陈列和固定展览的主题和大纲,抓紧收集有关展览素材,充分展示了区域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城乡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辉煌成就及美好远景规划,努力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历史与现代文明展示的中心。

三是紧紧抓住档案馆测评和纳入文明城市考核的契机,全面推动档案馆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市迁安市档案馆、丰南区档案馆在新馆投入使用后,进一步完善馆内设施设备、陆续接收档案资料进馆、完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功能、各项基础工作扎实推进,目前,丰南区档案馆已率先通过国家一级档案馆评审验收。滦南县档案馆借滦南县创建全省文明县城之机,加强新档案馆建设,加强馆内各项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全面提升档案馆社会服务能力,积极争创国家二级档案馆。

四、新档案馆设计理念先进,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篇2

关键词:县级档案差距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5-0009-01

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档案服务社会、服务中心工作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为广泛的要求。反观当今的县级档案工作现况,普遍存在着基础较差、创新能力较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如何做好县级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的价值,使之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是目前县级档案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对当前县级档案工作的几点认识

1.基础建设、设施设备投入不足

自1996年省档案局提出一县建一新馆的目标后,截止目前,有些县市的档案馆库建设、设施设备投入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能达到档案安全保管的要求。不过,在相当一些地方,普遍存在档案馆库库房陈旧、面积狭小,设施设备配置严重不足、无监控室、无陈列展室、无阅档室等现象;甚至,在少数地方,还存在有馆无库,把档案存放在县委、县政府办公的地下室,连基本的“八防”要求也不能达到。以上种种,造成了部分县级国家档案馆无法具备“四位一体”的功能,更不能有效开展公共服务活动,还影响了一些重要档案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2.馆藏单一,利用率不足

档案馆要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功能,必须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作保证。从目前来看,县级档案馆真正有价值的档案不多,馆藏的大多是党政机关的文书档案,大量价值不高,甚至重复的档案材料充斥馆库,科技档案、声像档案、地方特色档案、珍贵档案等严重不足,可为社会公众所用的档案实在是太少,只集中在婚姻档案和工龄档案两个方面。因为馆藏的匮乏,导致利用率低下,使得档案工作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工作效果还不明显。

3.办公现代化、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力度不足

因为经济条件的制约、地方领导重视的不足及守旧的档案管理观念影响,大部分的县级档案局(馆),现代化办公条件还很落后,无力建设“三网”(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和数字化档案馆,查档还停留在手工检索阶段,工作效率低下。由于多数档案工作人员对办公现代化、数字化档案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便是配备了较为先进设备的档案馆,开通了政务网和互联网,建立了档案信息网站,但大多又因为录入资源不足和缺乏相应的专业科技人才,仅仅停留在日常维护上,真正体现档案服务社会的诸多功能,如:资源共享、网上查档、微机检索等业务难以开展,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完全把档案管理看作是“保管型”工作。

4.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不足

相当多的县级档案工作者,思想认识还停留在档案服务政府、档案服务机关的层面上,对“档案服务社会”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为公民个人的服务关注不够,热情不够。并且基本上是坐等上门,不能主动开展档案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工作。从而导致创新的动力不足,没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创新能力一般。

二、对做好县级档案工作的思考

1.提升档案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县级档案工作要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大力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档案工作者首先要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要求必须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具备这些基本业务技能后,还应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能力,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掌握相关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所必需的技能。其次要遵循“档案服务社会”、“档案服务中心工作”的宗旨,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观念,提升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切实体现档案“咨政惠民”的作用。最后要发展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适应新形势,挑战传统观念,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而要做到这些,唯有提高创新能力,只有创新能力的提高,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

2.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档案馆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关键是建设经费问题,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加强县级国家档案馆建设的条件日趋成熟。因此,档案部门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争取县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采取以本级财政预算为主,多方筹集的办法,完善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

在建设国家档案馆时,选择馆址要适宜,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国家档案馆的绝对安全性、综合管理性、日益开放性和公共服务性,要着力科学设置馆的功能分区,并尽量预留发展空间。馆库内的设施设备要齐全,库房必须达到防火、防水、防盗、防潮、防污染等“八防”要求。为使档案管理现代化与办公管理现代化同步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有必要为档案馆配备电子设备,将档案资料录入微机,实现微机检索。

3.优化馆藏结构

档案馆要完全体现它的服务社会功能,必须有丰富的馆藏。所以,档案馆要拓展收集范围,不能仅局限于党政机关,而要面向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加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珍贵档案资料的收集以及反映重大活动、重大事项、重点建设项目等重点档案的征集;注重社会需求量大而未到进馆期限的已公开现行文件齐全完整,现行文件含有较多的地方性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实用性信息,对馆藏内容信息资源量小的不足有极大的补充作用,从而使馆藏档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形成多渠道档案资源来源、多元化档案资源结构、多层次档案资源内容的格局,达到改善和优化馆藏结构的目的。

4.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电子政务的普及,电子档案的增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要以档案信息网络化为基础,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为核心。首先,加大资金投入,配置服务器、微机、扫描仪、档案管理软件等与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软、硬件,完成“三网”建设。其次,建设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馆藏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要全部输入,大力开展全文扫描,加快全文数据库建设,为“档案数字化工程”夯实基础。

今后,县级档案馆将在巩固和发展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开拓进取,根据县级档案工作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档案管理手段,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探索档案自动化管理的新方法,使县级档案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子芳.社会转型期的县级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以许昌县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为例[J].档案管理,2010(01):36-39.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篇3

**时期,自治区档案事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在为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现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107个,比“九五”末增长5.9%;各级各类档案馆138个,比“九五”末增长11.3%;各级档案局(馆)专职人员1387人,比“九五”末增长8.2%;各级综合档案馆总建筑面积66998平方米,比“九五”末增长5.2%;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4139473卷(册、件),比“九五”末增长80%;各级各类档案馆共接待利用者16.8万人次,提供档案资料79万卷(册、件)次。

档案事业宏观管理不断加强。14个地、州、市和92个县、市、区建立了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实现了档案事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管理对象的重点化,促进了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档案法制建设继续推进。**年3月22日,自治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部分条款的修改。建立完善了档案工作地方性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了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档案执法检查,认真纠正档案违法行为,查处档案违法案件,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水平不断提高。

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日益巩固。围绕“抓住主体(档案馆),发展两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稳步推进。47个地(州、市)、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目标管理达到自治区级标准,近1000个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到国家或自治区级标准。档案工作发展深入到农村、社区,延伸到民营企业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领域。全区乡镇建档率达到90%以上,村级建档率达到47%。

档案科研、教育、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内外环境及墓内文书质量研究》和《新时期新疆宗教档案管理研究》两个课题被国家档案局立项,一批围绕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保护、档案业务建设与发展等档案课题研究获得自治区奖励,档案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档案继续教育、专业培训成效显著,培训人数达1万人次。档案宣传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编辑出版档案刊物、简报60余种,近四年仅在《中国档案报》上刊登有关全区档案工作的稿件就达386篇。

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制定了地、州、市和区级机关档案信息化规划,建立了局域网15个,12个地、州、市、县档案局(馆)建立了网站或在当地政务信息网上挂有网页。

档案工作创新服务成效显著。全区107个国家综合档案馆有63个建立了已公开现行文件阅览中心,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公开政务信息的窗口之一。自治区和18个地(州、市)、县(市、区)档案馆建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拓展了档案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

档案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全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比较薄弱,少数地区和部门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馆库建设整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50%的地级档案馆、33%的县级档案馆没有档案馆库,部分馆库已成危房,影响了档案的安全保管;档案馆设施条件较差,部分县、市、区档案馆没有计算机、复印机等设备;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档案事业经费不足,许多正常业务工作无法开展;一些县、市、区档案部门人员编制少,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时期,自治区档案事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档战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向,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档案法律法规为保障,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不断增强档案工作的服务能力,进一步促进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时期,自治区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档案法〉办法》等档案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依法治档、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水平;全面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以各级各类档案馆为主体,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基础,建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科学、优势显著和区域特色更加鲜明的档案资源体系;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档案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实现全社会档案资源的共享;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扩大档案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努力建设依法治理、科学管理、功能完备,具有新疆地方特色的档案事业发展体系,力争建成西部地区档案工作强区。

三、**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1.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档案法制宣传,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注重宣传效果,增强全社会档案法制意识,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20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档案法〉办法》颁布实施10周年,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

2.制定和修订档案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期间,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关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公有制企业档案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档案管理办法》;修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公开现行文件中心管理办法》;加紧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档案业务和技术标准规范,进一步健全自治区档案法规标准体系。

3.进一步加强档案行政执法。大力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档案行政执法人员,抓好人员聘任培训和日常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地、州、市档案局配备档案行政执法员5人以上,县、市、区档案局配备档案行政执法员3人以上。档案行政执法员聘任满三年必须重新进行培训。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期间,自治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每年按区级机关总数的20%和地(州、市)级机关总数的5%安排检查,必要时进行专项检查;地、州、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每年检查比例。

4.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完善和依法理顺档案管理体制,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大力推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增强档案行政监管能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档案事业水平。

(二)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1.档案馆库建设。认真贯彻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精神,把档案馆库建设作为档案馆工作的根基,坚持“四位一体”(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档案馆库建设。档案馆库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纳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统筹规划,同步建设。重点抓好7个地级、66个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新建工作,力争到**末,全区档案馆库条件有明显改善。

2.档案馆设施设备建设。按照强化档案馆社会功能的要求,积极抓好档案馆设施设备建设。各地(州、市)、县(市、区)档案局(馆)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适应工作需要的计算机。到**末,地、州、市档案局(馆)建成局域网。地、县两级档案馆有保证档案工作正常开展所必需的设施设备,档案保管保护条件进一步改善。

3.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硬件建设。到**末,自治区区级机关和地(州、市)级机关有专门的档案库房,并配备有符合档案安全保管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设备。30%的县(市、区)级机关有专门的档案库房;其他县(市、区)级机关有档案专用柜架。乡(镇)、村在保证档案安全保管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档案设施条件。

(三)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1.抓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业务建设。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形成的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的最重要来源。**期间,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有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业务建设的标准和规范,创新机制,完善措施,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不断提高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档案收集、归档的完整齐全和整理质量。丰富宏观管理手段,推动区级机关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其对行业档案工作的引领作用。按照档案工作分级管理的要求,认真抓好对基层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以抓好非公有制经济档案工作为突破口,促进企业档案工作全面发展;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积极开展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以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社区档案工作、重点项目档案工作、宗教档案工作、家庭档案工作为重点,大力拓宽档案工作领域。到**末,乡镇建档工作全部完成,村级建档工作还没有完成的地区,建档率达到70%;尚未完成社区建档工作的地区,建档率达到100%。

2.丰富馆藏资源,改善馆藏结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进一步扩大馆藏总量的同时,加快馆藏结构调整和优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档案法〉办法》和《档案馆工作通则》的规定,认真抓好到期档案的接收进馆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拓展接收档案的范围,不断调整和优化接收档案的结构,把接收的范围逐步扩大到西部大开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档案、名优产品和特色产业档案、科技和专门档案。以抓好声像档案征集为突破口,打造区域档案资源特色建设新品牌;以加强重大活动档案、突发事件档案收集为重点,形成馆藏资源新的增长点;以接收已公开现行文件为契机,构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新框架。采取档案室、档案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三方配合、多管齐下的办法,努力做好档案收集、征集和接收工作,使馆藏进一步优化,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日益突出。

3.加大档案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利用社会各类档案资源。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源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档案资源管理新机制,引进档案资源管理新方法,实现各类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用档案信息的需要。大力加强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不断夯实档案工作基础,提高档案质量。做到档案开放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开放所有到期应该开放的档案,努力盘活馆藏档案存量。进一步加快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的步伐,积极开展珍贵档案特藏建设。**期末,全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完成全部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自治区档案馆和14个地、州、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建立珍贵档案特藏室。

(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1.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根据《全区地、州、市档案信息化管理规划》的要求,制定阶段性计划,抓好阶段性工作,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依托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移交和接收的标准规范体系。积极开展数字档案馆试点工作,加快对馆藏档案规范化的数字处理,大力加强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逐步建成全方位的档案利用服务平台,使档案信息化与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

2.建立档案网站或网页。进一步加快档案网站(网页)建设,在此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档案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等公益性信息服务;以各级党政网为平台向党政机关和社会相关部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和政府内部共享使用。**期间,全区地、州、市档案局(馆)和大部分县、市、区档案局(馆)建立档案网站或网页。

3.推进各部门档案信息化工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工作是全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必须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切实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本系统、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建立健全电子文件形成与归档、电子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指导,进一步规范电子文件形成和归档、电子档案接收与管理工作。按照《自治区区直各单位档案信息化规划》的要求,努力加快自治区区级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从**开始,自治区区直单位形成的档案,必须以档案目录、档案原件及其数字化形式同时保存。

(五)加强档案馆服务功能建设。

1.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档案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增强档案服务功能。建成自治区民国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两个档案目录中心,为科学研究、编史修志服务;建立新疆名人档案资料库和声像档案库,整合特色档案资源,向社会各界提供特色化的档案服务。建成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为各单位提供及时有效的电子文件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与社会有关方面的合作及档案系统内部的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跨行业、跨地区开展多层次、高水平的史料编辑出版工作。加大对各单位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信用档案、工商档案、社会保障档案等大型数据库,为社会各界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2.进一步加强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配合政务信息公开,加快已公开现行文件中心建设步伐,全面提高为社会提供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的水平。到**末,全区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成规范化的现行文件利用中心。

3.加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到**末,全区14个地、州、市和50%以上的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建成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挖掘馆藏资源,配合重大纪念活动,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档案史料展览,努力发挥档案工作的宣传教育功能。

(六)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档案干部队伍。大力推进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部门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着力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档案工作需要的档案行政管理人才、档案事业管理人才和档案专业技术人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强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和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评估制度,充分利用各级档案教育资源,切实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在档案师资队伍建设和档案教育培训的形式、内容上有新的突破,在档案教育培训的效果上有新的提高。坚持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培养各类档案人才,力争**期间,档案人员参加各种类型专业教育培训的学习时间人均达到300学时以上。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档案干部的培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为少数民族档案人才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四、**档案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实施自治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确保档案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到档案工作“五纳入”,即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任期目标,纳入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考核内容,确保档案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政策保障,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力度。

1.加大档案馆库建设力度。把档案馆库建设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大力实施新疆历史记忆工程,根据国家成立中西部档案馆库建设基金的模式,设立自治区地、县两级档案馆库建设专项资金,采取自治区和地、县三级投资建馆的方式,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拓宽渠道,广开来源,建设73个档案馆库,其中地级档案馆库7个,县级档案馆库66个,尽快改变我区档案馆库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

2.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切实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政务信息建设总体规划,把公文电子归档管理纳入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并根据国家下拨资金的情况,配套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地、县两级档案馆局域网建设。

3.加大档案事业经费投入。继续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研究自治区档案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的精神,按照档案馆馆藏1卷1元的标准,保障档案工作开展的必要经费,努力改善档案工作的保障手段。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要求,对国家拨付的档案抢救费予以相应的资金配套,尽快完成对国家珍贵濒危重点档案的抢救工作。

(三)坚持依法治档,依法管理档案事业。

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宣传教育,把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整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计划,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的档案法制意识。进一步明确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加强档案事业宏观管理,充分发挥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继续完善档案工作局(馆)合一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档案执法监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大对档案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格执行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投资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制度。

(四)大力实施科教兴档战略。

进一步加大档案科研工作的投入,积极进行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行政管理、档案保管保护、档案现代化建设、档案服务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发展。重点抓好关系自治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课题和重大技术项目的研究,集中力量完成几项国家档案科研项目,提高全区档案科研水平。充分发挥档案学会的作用,大力开展各种学术研究交流活动。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篇4

(2005-2010)

一、序言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深入,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信息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作为信息化前沿的档案部门,已经面临着信息爆炸和技术变革带来的强大压力,如何变被动为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已经成为档案部门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工作者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利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来管理档案的重要性,正在探索一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道路,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与运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内容。

在新的形势下,国家档案局颁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十五”计划期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唯一一个专项规划。在“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开展公众网上查询档案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在《实施纲要》中提到:“十五”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部门要努力建设并投入使用一批内部局域网,基本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依托当地应用系统建设工程,建立为各级党政机关服务的档案目录信息中心,为逐步构建中国档案文献数据库创造条件;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全国档案工作信息网。

根据国家档案局“十五”规划的要求,各省、直辖市都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了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同时陆续启动了大规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例如上海、广东、山东、北京、福建等省市在目录中心建设、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管理自动化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成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树立了政府形象。

海南省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算晚,但由于缺乏总体规划、政策支持、建设资金等各种原因,以至于现在已经远远落在了其它兄弟省市的后面。为此需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尽快纳入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各级政府机关网络、硬件、应用系统等方面的建设同步、协调发展,使档案部门也在海南“信息智能岛”的战略目标中占有一席之地,作出自己的贡献,发挥档案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核心信息的独特意义、作用和价值。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信息智能岛”的重大决策,积极配合电子政务建设,实施信息化带动策略,推动全省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海南省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我省档案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建设规划。

二、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九五”以来,海南省档案局(馆)就开始了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开拓,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们以档案信息化带动档案管理现代化,着眼档案信息化建设全局,突出重点,加强引导,积极推进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努力使档案信息化与全省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目前,省档案局(馆)初步建成了“三网一库一站”,“三网”即建成了90个信息点的局域网,按照物理隔离的要求,分别联通了党政专网、公众信息网;“一库”即建立了档案基础数据库,现有档案目录数据80多万条;“一站”即开通了海南省档案信息网站——“琼兰阁”,为档案政务处理、档案宣传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提供了新的阵地。各市县档案局(馆)结合实际,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规划、领导和投入,市、县档案局(馆)都开通了档案网站。县级以上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档案机构计算机拥有率、档案管理软件普及率有了明显提高。

㈠档案信息资源情况。

全省现有各级各类档案馆29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19个,专门档案馆1个,部门档案馆4个,企业档案馆2个,科技事业单位档案馆3个),馆藏1733个全宗,36.08万卷档案,音像档案974盘,照片档案5.27万张,电子档案264(盒、张)。通过开展档案馆达标升级活动,各档案馆馆藏的档案、资料基本上都经过规范化整理,编制了案卷目录、卷内目录、专题索引、专题卡片等各种检索工具。已录入计算机的档案案卷目录有12万多条,文件级目录近150万条,约占馆藏档案著录任务总量的15%。

省属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室156个,室藏31.11万卷档案,音像档案31626盘,照片档案2.95万张,电子档案1318(盒、张)。各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编辑、打印文件,每年有大量的电子文件在计算机中产生,而这些已经存储在磁盘上的电子文件,经签发打印成正式的纸质文件后,多数未能妥善保存,有的虽有保存,但缺乏统一管理,造成人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浪费。据调查,在省直单位中,有近10%的单位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文件归档采取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并存的方式;有少量单位在纸质文件归档的同时开始收集电子文件,大多数单位尚未开始这项工作。

市县属机关、企事业档案室2300多个,室藏档案约60万卷。除极少数单位外,绝大多数单位尚未开展计算机管理档案。

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目前,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拥有计算机145台,服务器7台,复印机29台,中央空调3套、分体空调机109台,去湿机42台,消毒设备9台。海南省档案馆九十年代中期建设了一个完整的局域网,全局接入点90个。由于服务器购买较早(1996年),配置低、性能差,根本无法满足今天大型应用的需要,不能承载大型数据库和海量业务数据,更不能运行依赖于高性能服务器的网络应用。安全防护设施几乎没有,档案数据保密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

市县级档案馆硬件建设较差,各级政府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过少,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纳入本地、本部门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档案事业发展计划,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未有档案信息化建设成分。除海口、儋州、澄迈等少数几个市县外,大多数市县都仅配置一台计算机,而且档次很低。有5个市县档案馆没有复印机、去湿机、空调机等设备。18个市县档案馆中,仅有3台消毒设备。

省属厅局单位档案室设备配置情况相对较好,省属机关、企业事业档案室拥有电子计算机167台,服务器17台,复印机60台,分体空调机171台,去湿机95台,消毒设备为零。档案管理被评为省一级的单位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目录。部分单位档案部门的计算机与单位的办公或业务计算机网络连接,个别单位档案部门已经实现了文件、档案管理自动化,做到了电子文件的实时归档,即时提供利用。

㈢人才队伍情况。

从1998年开始,省档案局开展计算机管理档案操作技术知识培训工作,全省大多数档案局(馆)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受过培训。通过培训,各级档案干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计算机知识不断丰富。

据统计,目前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中,专职人员257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79人,占31.73%,中专以下人员67人,占26.07%。省属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室中,专职人员115人,大学本科以上30人,占26.08%;中专以下人员22人,占19.13%。

全省共有研究馆员1人、副研究馆员7人,仅占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中专职人员的3.11%;馆员26人,占10.12%;助理馆员以下初级职务73人,占28.40%。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大部集中在档案局(馆),省属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室不足20人。计算机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的专业人才廖若晨星,现职档案人员中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仍不多,尤其是既懂档案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少。部分市县档案部门由于没有人才,现有设备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㈣标准、规范建设情况。

海南省档案局在长期的档案工作中,按国家档案局统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开展档案工作,在严格执行的基础上,还根据自身需要,制定、完善和形成了一整套地方档案工作标准,很好地规范和保证了全省档案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近两年来,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形势需要,省档案局先后制订了《海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并与省信息产业局联合转发《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对全省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提出了具体标准和要求。现在又在抓紧制定《海南省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海南省机关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标准》、《海南省机关档案数字化规程》等规范性文件。但从总体上看,这些规范、标准仍偏重于档案业务本身,在档案信息化方面的标准制定上则存在很大不足,使档案业务和信息化之间产生脱节,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

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我省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建设数字档案馆,开展公众网上查询档案信息服务,加快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以政务外网建设为基础,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信息管理法制化。2010年以前要达到以下目标:

㈠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专业(部门)档案馆,全面完成档案基础目录数据库建设,在此基础上构建全省档案目录中心;

㈡依托海南省党政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设立为各级党政机关服务的文档数据中心,使文档数据中心成为本级党委、政府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内首先在海南党政内网上构建海南省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系统,为省直机关各用户提供电子文件的归档、查询、利用等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的资源共享。海口市档案局也应在近两年内在市党政网上建立“海口市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系统”;

㈢对现有各级档案网站进行改造升级,市县档案馆主页全部实行独立域名管理,并上载开放档案目录及现行公开文件,全面提升全省档案工作信息网络的质量和水平;

㈣在我省电子政务平台上构建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建立各种载体档案和相关电子档案同步的接收平台;

㈤在海南省党政综合信息网络及海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的统一平台下进行“三网一库”(内部局域网、行业广域网、社会公众网、档案数据库)建设,基本建成海南省数字档案馆和海口市数字档案馆,使社会公众获得“一站式”的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和开放档案查询、利用服务。

内部局域网,主要是局(馆)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馆藏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内部公文、信息、会务、督查及档案采集、整理、管理、鉴定、检索、编研、利用、数字化等主要业务网上办理,为最终实现“数字档案馆”铺设道路。

行业广域网,就是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网建设工程,建立为全省各级党政机关服务及与全省各市县档案局(馆)联网的全省档案信息资源专网,实现省直机关内部网间网的横向互联和信息共享,同时与各市县档案馆、档案室之间纵向的政务信息传递、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等。

社会公众网,就是依托各级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局(馆)省级档案门户网站,在网上公共信息和档案信息,力求在解决网络安全和保密问题的基础上,在互联网和系统专业网上进行馆藏开放档案目录和现行公开文件的网上查询和浏览服务,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程度,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及对全省档案信息网络实行统一管理。

档案数据库建设,就是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最新标准规范和数据格式,建设一批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群,如档案目录数据库、原文信息数据库、典藉史料数据库、各种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等,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服务。

四、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任务

㈠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⒈提高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到2006年底,海南省各级各类档案馆都要普遍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到2010年底,省级机关档案部门的计算机普及率要达到100%,市级机关要达到80%,县级机关要达到60%。

⒉建设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目前,海南省档案馆和海口市档案馆已建成局域网。到2005年底,三亚、儋州两市档案局(馆)建成内部局域网,其他市县档案局(馆)争取在2007年底以前建成内部局域网。有条件的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也应积极建设内部局域网。

⒊接入党政网平台。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当地电子政务建设,档案部门的局域网要按规定要求接入市、县党政专网,并通过海南省党政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和省档案馆互联互通,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⒋逐步添置档案数字化设备和软件。各级档案馆和单位档案部门应当购置扫描仪、音视频数字转换设备、档案管理软件等,适应档案数字化实际需要。

⒌提高档案工作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各级档案局(馆)应当加强对库房温湿度监测与控制系统,防火、防盗报警系统等信息化改造,提高档案保护、技术装备的自动化程度。

㈡全力开展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

⒈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目录数据的质量。到2007年底,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都要建立馆藏全部档案的案卷级机读目录数据库和文件级机读目录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构建全省档案目录中心。市档案馆每年录入条目不少于10万条,县档案馆每年录入条目不少于5万条。从2005年起,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接收档案进馆时,应同时接收符合要求的机读目录,没有机读目录的档案应补齐著录条目,否则不予接收进馆。

⒉开展档案全文数字化工作,建立档案全文数据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级档案馆和机关单位档案室要有步骤地开展纸质档案全文数字化工作,制定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计划,安排适当投入,逐步开展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建立符合质量标准的档案全文数据库。

⒊稳步推进档案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对录音、录像、照片档案进行数字化,建立一定规模的多媒体档案数据库。至2005年底,省档案馆完成馆藏全部照片、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分别建立语音、视频和静态图像数据库,并开展多媒体档案数字化相关技术研究,争取成为全省多媒体档案数字化示范基地。有条件的市县档案馆、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以及机关单位档案室也应当尽快开展多媒体档案数字化工作,积极建设多媒体档案数据库。至2007年底,各市县档案馆都必须完成馆藏全部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任务。

㈢筹划建设省、市数字档案馆。海南省档案局要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安排,在2005年内提出《海南省数字档案馆建设技术方案》,争取纳入次年的省级信息化建设计划项目予以实施,逐年完成。海口市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工程也要同时启动,力争早日完成。主要工作任务有:

⒈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抓四个平台建设:

⑴数字档案信息传输平台建设。网络传输平台主要由局域网络、党政内网和国际互联网络三个平台组成。局域网络平台,承担数字档案馆内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利用等主要业务工作。党政网络平台,连接各市县委、政府计算机中心,实现市县档案馆与进馆单位档案室网络连接,通过省党政内网的光纤主干线路将全省档案网络连成一个整体。市、县档案馆必须与本地信息部门配合,使档案馆的布点工作顺利完成。国际互联网络平台,是数字档案馆连接国际互联网的外部网络平台,承担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在线利用等工作。

⑵数字档案信息采集平台建设。主要建设电子目录采集平台,全文数据采集平台等,承担数字档案信息的日常采集工作。目录采集平台主要承担馆藏各种档案资料目录数据的采集,进馆单位数据采集等工作。全文数据采集平台主要包括馆藏纸质档案采集、电子档案数据采集、照片档案采集、多媒体档案采集、资料信息采集等平台。

⑶数字档案信息存储管理平台建设。存储管理平台主要包括馆内数据存储管理服务器、全文存储管理服务器、磁带备份系统等设备,承担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储管理和信息工作。

⑷数字档案信息应用平台建设。一是馆内应用平台建设,实现数字档案信息的查阅利用、编辑研究等功能。二是国际互联网档案信息和在线利用平台建设,即档案网站建设,提升现有档案网站的功能和质量。三是政府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主要用于接收电子政务产生的电子公文数据,接收通过机关档案管理系统整理完毕的电子档案数据,开展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在线利用工作。

⒉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抓三个类型的数据库建设:

⑴档案目录数据库:该数据库主要存储著录标引产生的以二维数据表方式存放的档案二次文献,主要包括档案资料案卷级、文件级目录。数字档案馆目录数据库主要数据来源包括馆藏档案资料目录数据,各进馆单位档案目录数据。

⑵全文数据库:主要包括纸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形成的图像、文本数据,移交进馆的电子档案数据,重要资料信息数据。

⑶多媒体档案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照片档案数字化形成的图像数据,馆藏录音带、录像带数字化后形成的多媒体信息。

㈣加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

⒈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标准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各级档案部门要组织宣传、贯彻国标《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和国家档案局6号令《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各级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要按照规范化要求,开展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使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一样得到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

⒉开展党政机关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试点。按照文档一体化原则、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并存的原则、确保网络安全的原则,以及机关档案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同步发展的要求,2005—2006年,在三个以上省直机关、五个以上市直机关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试点。至2010年底止,有20%的省直机关建成数字化档案室。

⒊继续进行《琼兰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系统》研发,争取在2005年底前完成软件定型并予以推广,以满足机关办公自动化对文档一体化管理的需求。

⒋抓紧构建省级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系统。省档案局(馆)利用省党政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系统的建设,在2005年初,进行有关调研、设计概念模型、制订政策框架、设置与电子文件标准,建立保证电子文件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的有效工作机制,实现政务信息共享,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利用电子文件提供有效服务。对电子文件海量存贮与安全保管技术进行研究,使得在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像纸质文件一样得到永久保存。至2005年底,初步建成省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系统。

㈤加强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⒈继续推广先进、实用的档案管理软件。按照“相对统一、标准通用”的原则要求,在全省推广应用《琼兰档案管理系统》、《琼兰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系统》等档案管理软件。

⒉建立文档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体系。各级档案局(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档案机构要积极参与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建设,对文档一体化应用项目提出需求分析和设计要求,做好文档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衔接。实现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融合。

⒊加强档案网站建设。各级档案局(馆)要积极参与当地电子政务和政府上网工程。各市县档案局(馆)均应对现有档案公众网站(主页)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更新,尚未获得独立域名的市县应在2006年底以前办理独立域名,自主进行管理,并且要有计划地上载开放档案目录以及已公开的文件、档案全文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文档信息服务。

省档案局(馆)于1999年开通公众网站——“琼兰阁”后,在2004年又开通了党政网站,并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上载。有条件的市、县也应积极开通党政网站,为机关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各专业、部门、企事业档案馆和专业主管部门建立的档案网站,要与海南省档案馆网站相链接。

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公开政务信息、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要将海南省档案网站——“琼兰阁”建设成具有海南特点,档案特色,较高水平的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档案信息服务。

㈥抓紧档案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建设

⒈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档案局第6号令),加快研究和制订我省电子公文归档、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公开和上网安全、网站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行政规章,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

⒉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各级档案部门都要学习、宣传与贯彻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省档案局结合全省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定和完善海南省地方性标准规范和实施办法。在今后几年,要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优先制订本地区电子文件归档及档案信息采集、交换、整合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建立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

“十一五”期间,急需制定的海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地方标准有:

⑴《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细则》(地方标准)

⑵《各类档案数据库结构标准》(地方标准)

⑶《档案数据交换格式》(地方标准)

⑷《网站资源归档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

⑸《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⑹《照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⑺《录音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⑻《录像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⑼《数字档案馆设计与建设规范》(行业标准)

⑽《档案管理网络安全标准》(行业标准)

⑾《档案文件开放控制办法》(行业标准)

⑿《数字化声像档案著录规则》(行业标准)

⒀《多媒体信息采集操作规程》(行业标准)

五、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在信息化时代,档案信息将日益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拥有越来越现代化的手段,所处的技术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面临的仍将是艰苦的工作,如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整理、加工与建库等,在网络化、一体化过程中,还将会涉及资金、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数据安全等问题。因此,实现档案信息化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㈠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化意识,正视信息化给档案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加深对“实施信息化带动策略”的理解。各级档案局(馆)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融于业务监督指导、目标管理、执法检查等活动之中。

㈡纳入发展规划,提供经费保障。各级档案部门应围绕“三网一库一站”和电子文件管理申报项目,积极争取将档案信息化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总格局。档案信息化要纳入档案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争取财政投入并保持适当增长比例。

1.要根据国民经济增长幅度,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以缓解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2.认真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立项工作,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经费预算。

3.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的统筹合理使用,引入信息化工程监理机制,加强相关项目的前期研究和可行性论证。

㈢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各级档案部门在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把档案信息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管理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可靠,防止档案信息失密、泄密和丢失。

⒈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规,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度,制订完善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对系统管理员、信息安全员的培养、使用和考核,确保档案信息系统安全。

⒉分类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管理。抓紧构建省馆局域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在2005年内要确保完成省馆局域网络防火墙建设,使之成为全省档案部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示范工程。

⒊加强数据库管理,采取脱机备份等有效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⒋加强档案网上利用的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和利用的安全。所有上网信息的都必须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审查。

⒌开展信息安全和信息法制教育,提高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防范、打击计算机与网络犯罪。

㈣优化专业结构,抓好队伍建设。

档案工作向前发展的趋势,对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即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信息处理人员,信息分析与研究人员,数据库生产与维护人员,计算机软件、硬件人才,网络环境创建与运行维护人员,信息服务人员等;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带动了整个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使档案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技术层出不穷,因而对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知识的补充与更新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现代化不仅取决于工作人员原有的知识与水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的速度。面对人员需求上的这一变化:一是档案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对在职人员可进行在职培训或出去深造等各种形式的再教育,特别是各级档案局(馆)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必须接受有关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管理、现代管理技术等知识的培训,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其次,单一的人员结构已不能满足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档案管理不仅需要档案专业人员,同时还需要信息技术、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因此,应注意引进这些方面的人才,优化人员结构,建立复合型多层次的专业队伍,以适应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各市、县档案局(馆)在近年内,要至少配备一名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档案专业知识培训,使之成为档案、计算机复合型人才。

㈤加强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设。

档案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的支持,要逐步研究和完善发展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如信息技术人才政策、行业信息应用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标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信息化建设必将在政策法规的框架下进行,因此要深入学习研究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交换、政务公开、信息资源保护、企业信息化、信息产业、信息安全保密、知识信息产权、信息市场管理、信息产品价格政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学习研究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研究建立我省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推动我省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法制环境的保障体系。

加强档案信息化发展软科学课题研究,提高信息化建设决策水平。发挥有关学会、协会、机关、团体的作用,请一批专家、顾问和有专长、有经验的科技人员深入研究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思路、模式、体制、机制和法制,以及系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㈥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指导、检查与督促。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篇5

磐安县高二乡小湖山村地处深山,全村97户267人,人均收入2339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数,是浙江省比较贫困的村落。4月7日,省档案局王立忠局长等三人轻车简从、自带被褥来到小湖山村,就“民情档案”等课题开展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

调研组了解到,由于对民情档案制度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有的农户热情不是很高,一些村还存在民情矛盾反映不全、调查取证难等问题,同时,民情信息采集的质量与“民情档案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等都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调研组同志到村里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召开民情沟通会,与村班子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座谈,认真听取群众对档案工作服务民生,尤其是民情档案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按照民情档案信息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走访部分低收入农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实地调查民情档案信息系统试运行等情况,还采取个别交谈、集中宣讲、发放宣传小册子等多种方式,向村民介绍档案和档案工作,增进村民的档案意识。在王立忠局长的建议下,按照村级建档的要求,指导并帮助村里建立档案资料室,并赠送《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档案工作服务民生实例选编》等书籍95册。

在调研的基础上,省档案局在磐安县举办了“民情档案工作经验交流培训班”,总结磐安县高二乡民情档案工作经验,对下一步拟试运行“民情档案信息系统”的单位进行技术人员培训,稳步推开试点工作,努力使民情档案成为掌握乡情民意的“体温表”、破解基层难题的“好处方”、检验干部工作的“千分尺”、领导实施决策的“风向标”、政府转变作风服务民生的“活资源”。

上门服务谋划新馆功能建设

在建的义乌市档案馆新馆,主体工程建筑面积为1.93万平方米,是义乌市文化基础设施的首期建设项目和省级重点工程,和广电中心、新会展中心、博物馆等共同构成义乌市文化基础设施中心,是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4月2日,王立忠局长带领各职能处室负责人,深入到义乌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工地调研,在现场解决难题,谋划发展。

调研组现场察看了义乌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工地,并与文化设施建设指挥部领导、义乌档案局馆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就新馆建设后期工作展开了交流。调研组深入了解了义乌档案局对新馆功能建设方面的期盼和要求,对新馆功能配套布置、展览设计、查阅服务、电子文件中心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等方面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当场落实了有关提供咨询服务的职能部门,明确了帮助策划新馆功能建设方案、督促解决区域档案资源整合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等主要任务。

目前,省档案局正在深入研究义乌市档案馆发展规划,组织起草义乌市档案馆新馆功能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加强对新馆建设的全程指导,努力把义乌市档案馆建成“全省示范、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公共档案馆。

结对联系创建服务民生平台

淳安县处于浙江省欠发达地区,是几任省委书记重点关注、联系的贫困县。为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多层次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省档案局将淳安县档案馆作为结对联系单位。4月8日,局领导带领有关业务处室人员赴淳安县档案馆开展了首次结对联系活动。

调研组调研了解到,淳安县档案馆馆内有移民档案2698卷、婚姻档案2300卷、11000余件,有11.6万人迁移户口,户口档案20多万条,还有山林延包档案、破产及转制企业档案等,馆外主要是县农办的低收入农户档案,共涉及43956人。目前民生档案工作存在着经费、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以及信息化程度不高、资源整合进度缓慢等问题。

鉴于淳安县档案馆的民生档案,种类多、数量大、利用频繁的特点,调研组提出了民生档案工作的思路:在逐渐扩大馆内民生档案收集范围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将数量大、利用率高且有地方特色的馆内民生档案尽快实现信息化,形成馆藏民生档案数字化成果的特色化。

与此同时,省档案局将积极帮助淳安县档案馆搭建区域性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平台。一方面,在淳安县档案馆已有民生档案资源的基础上,实施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工程,建设婚姻、土地、移民等多种专题民生档案信息基础数据库;另一方面,加强对乡、镇利用服务平台创建的引导,以乡(镇)、街道、社区档案室为基点,培育与老百姓生活最贴近的民生档案服务利用平台运行方式的典型,为全面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档案保障和经验,努力把结对联系点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点、创业创新的实践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推进全省档案系统创业创新,再创“两个体系”建设的新业绩。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篇6

关键词:城市文化战略;档案工作;提升

城市档案资料除了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记载之外,还对人类的认识思想、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科学技术等各领域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因此具有着较强的文化功能和属性。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之中,档案负担着积淀和传播城市文化的责任,通过档案工作,能够使人们对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1城市文化战略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1.1推动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文明作为城市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城市文化战略的核心所在。在对文明城市进行测评的体系中,出于人文环境方面的指标,档案馆作为重要的城市文化设施之一被纳入了测评的内容,这一举动为档案的建设工作赋予了新的意义。首先将档案馆的建设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指标之一,必然会引起各地党委和政府的对档案馆的重视,并且得到城市范围内的推动。其次,将档案馆作为文化设施来进行建设,能够使社会大众的档案意识得到有效的增强,能够使档案馆的公共功能以及文化功能得到高度的强化,有利于城市文体设施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的促进。最后,在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之中,对市级档案馆和一定比例的区级档案馆有着一定的指标要求,部分档案馆应该达到国家一级、二级档案馆的建设标准,这将会对城市档案馆的建设起到大力的推动作用。

1.2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创新

自从十六大以来至今,我国在文化事业的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在文化体制的改革方面,有三个方面的变化较为明显。其一是对新的文化建设理念进行了明确,将文化建设分为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两大类型来进行发展。其二是文化机制和体制改革的推进,其主要内容是政事、事企和政企的分开以及管理和监督职能的分离。其三是促进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对文化事业体制所进行的改革,我国的档案工作在机制、条件以及工作的方式等方面,都实现了一定的创新。比如在工作机制这一方面,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的档案部门立足于档案工作的实际,在档案工作机制的创新方面获得了大量的优秀经验和优秀的做法。首先是机关档案的管理中心、文件中心或者现行文件阅览室等设施的建立,为市民提供现行文件的查找阅览服务,在档案管理体制方面实现了突破;其次是对档案馆增强和开发各项服务功能,通过档案馆对本城市的重大活动所留下的档案进行收集以及提供利用,并将档案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来建设,使档案馆的服务机制得以拓展和创新。再次是各级档案管理部门注重宏观管理的加强,注重使用政策进行引导,依照相关的法律来推进档案工作在机制方面的创新,将各级档案馆建设成为文化展示、教育宣传、民生服务、政务公开的基础平台以及重要的窗口。最后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形势,对档案服务功能社会化的道路进行积极的探索。

2在城市文化战略之下提升档案工作的着力点

2.1着力于档案保管条件的改善

档案保管库房,是对档案进行保管的基础性物质条件,自后汉以来,我国历朝历代都有专门的保管库房用来进行档案的保管存放,比如西汉时期的兰台,唐朝的甲库、明代的皇史等,并且这些古代的档案保管库房建筑在建筑工艺、文化造诣、保护技术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方面的智慧结晶。古代的档案库房为各自朝代档案文献的完整保存和代代流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当前城市文化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公共档案馆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中重要的文化设施,其所有的文献档案收集储存功能、传递信息的功能、作为建筑物所具有的文化符号等方面的功能,是城市文化战略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之一。因此在档案馆的建设中,应该按照相关的设计规范以及五位一体的标准,大力推进档案馆的建设,使公共档案馆能够成为功能齐全、设计科学、设备先进,并且能够使城市历史文化得以凝聚和体现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保证档案馆能够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中完整重要的资源保管基地。

2.2着力于档案资源建设力度的提升

档案资源体系的建设,是使档案工作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也是档案工作生存以及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档案资源体系的建设包括了档案文献的资源总量、内部结构以及空间布局。立足于当前档案资源体系的发展现状而言,其建设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在档案的征集、收集等方面没有足够的执行力度,导致馆藏总量严重不足;其次是馆藏的档案文献种类较为单一,且现有结构极度不合理,尤其是在涉及反应民生内容的档案文献严重缺乏;再次是档案资源保存较为分散,对其进行查找收集和保护利用的工作难以开展。最后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严重缺乏。

国家档案局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方针,建立完善能够对人民群众进行覆盖的档案资源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应该大力加强档案收集的工作,除了做好常规的档案收集工作之外,还应该对记录和反应城市自然风貌、历史传承、风土人情、重点项目、民生活动等方面内容档案的收集工作进行加强。其次应该适应城市的多元化发展,保证档案文献资源的多元化,使新型载体的档案种类得到大幅的增加,使馆藏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并对馆藏文献的结构产生优化的作用,以便于具备自身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的形成。最后应该对档案资源文献的整合工作进行加强,通过对档案资源的内部结构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调整,使档案资源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还应该加强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工作,以城市记忆为核心建立数字档案资源库,使档案资源能够实现社会的共享;另外还要对档案资源的整合模式进行创新,力争实现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连接,共同实现文献资源信息平台的构建,形成一股文化信息的合力,以使信息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得到增强。

2.3着力于档案服务能力的提升

档案工作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项专门性的工作,十指出我国应该致力于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使文化推动发展、教育人民、服务社会、引领风尚的作用能够完全发挥出来。档案资源是城市文化中重要的成分之一,因此对档案的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对档案的服务功能进行拓展,对档案资源中蕴藏的文化财富进行充分的挖掘、展现以及传承,是城市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提高的保障。其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重点着手。其一是将爱国主义的教育作为档案服务的重点,突出档案资料在社会教育方面的功能,使城市的文化氛围得以活跃。以档案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基础,结合馆藏的特色资源文献,大量开展爱国主义、文化、历史、科学等各个方面的专题教育展览或者讲座、报告、演讲以及征文比赛等活动,实现爱国主义的弘扬、公共素质的提高,使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社会的进步思想得以传播。其二是以大众服务为重点,对档案馆的文化休闲功能进行拓展。当前文化休闲已经成为社会的发展潮流,因此档案馆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对自身的文化休闲功能进行拓展,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牌,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大众文化休闲场所,采取休闲设施的完善、优雅舒适的文化休闲氛围的营造、提供新式文化休闲项目等手段,来实现档案馆大众文化休闲服务的建设。其三是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其一,城市档案馆应该做好和其它文化部门的交流沟通,积极为其它部门之中文化产品的开发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其二,档案部门应该在依托自身档案资源的基础上,对各种服务大众的文化产品进行积极的开发,尤其是应该努力开发精品的档案文化产品,以实现档案的使用和传承。

3结语

当前我国在城市档案的建设方面,存在着重管理、轻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另外有很多城市的馆藏档案信息难以满足大众的需要。要想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使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作用完全的发挥出来,就必须改善其保管条件、提升资源建设的力度、提升档案的服务能力,使档案资源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所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小云,王运彬.档案信息质量评价之指标体系构建[J].档案管理.2008(04)

[2]黄明初.开展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工作的效应[J].中国档案.2008(03)

[3]张锡田,车婷婷.档案事业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0(06)

[4]陈士凤.论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方向[a].贵州省档案学会2004年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5]宋鑫娜.“保存城市记忆”背景下档案展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北京档案.2009(12)

[6]黎妍晖.关于城市记忆视角下的档案工作思考[J].湖北档案.2010(04)

[7]李爱萍.用城建档案铭记城市的发展与历史――对城市记忆工程的思考[J].城建档案.2013(01)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篇7

一、强化基础业务建设,推进档案馆规范化管理

(一)加快档案馆建设,争取尽快投入使用。为推进我县档案管理规范化工作,促进“三大体系”建设(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目前我县综合档案馆已完成装饰装修工程,待附属工程完工,通过竣工验收后即可投入使用。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着眼于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要把档案馆建成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保密的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备份中心。

(二)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在新馆投入使用后,按照省、州档案部门规范化上等级的要求,今年我县档案馆要达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标准。按照《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细则》,今年我局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从政策保障、档案馆馆舍建设、设施设备、经费、干部队伍和机关建设五个方面通过自身的努力,同时争取得到县委政府的支持,积极做好相关相关准备工作和条件保障。

2、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为准确掌握我县各类档案资源,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我局已以印发《关于填报各档案室档案数量的通知》,要求对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区、乡(镇)、省(州)属驻雅各单位机关档案室积存档案资源作一次全面完整的调查统计,对档案有序进馆做好规划和安排。县档案馆要按照国家档案局9号令《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要求,制定县档案馆《档案收集范围实施细则》,完善档案移交接收制度,依法开展档案接收,努力构建覆盖广大人民群众、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加强对档案资料的保管、保护和检索工具编制;档号编制科学规范、账实相符。全宗名册规范、全宗卷内容齐全。规范编制《档案馆指南》和《全宗指南》、编制机检和手检式《馆藏档案检索目录》。档案管理各项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八防”措施得力。库内安装温湿度自动监控仪,确保实现全年安全无事故,为档案实体安全提供保证。

3、做好档案的开放利用。主要利用好档案资源,建立现行文件利用中心,为党委、政府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积极筹备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建设,使档案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共青团员、干部培训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地方历史文化展示基地。

4、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工作。完成馆藏重点档案全文数字化、其他馆藏档案案卷级和文件级数字化工作。同时建立档案管理应用平台和互联网网站,实现开放档案在互联网上查询。

二、以民生档案、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为重点,强化档案监督指导

今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继续以社保、医保档案、草补档案、会计档案、天保、水普、土地确权等专项档案为年内民生档案工作重点,规范广播电视节目档案和会计档案,强化监督检查指导。积极做好机构改革和撤销合并单位档案和全县机关单位档案的接收进馆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项目档案的登记、监督、指导和验收,确保重大建设项目的档案规范化,努力提高重大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水平。

三、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

一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执法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机关档案室,要责令限期整改。对因管理不善造成档案安全事故的要依照《档案违法违纪处分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系统、计算机和载体的安全管控,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

四、积极推动档案法制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

(一)2015年是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的攻坚之年,大力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档案法制意识。一是组织开展《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和《省实施办法》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利用6月9日世界档案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好法制宣传日活动。二是要切实履职尽责,落实档案管理责任制、严肃查处档案违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三是按照《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的要求做好文件备案工作。四是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30号令,结合开展“六进”活动。

(二)继续深化群众工作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整治“庸懒散浮推拖”。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州委州政府“七项规定”和县委“八项规定”等各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努力做到清正、清廉。

(三)依法加强宗教事务和维稳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及实施细则,确保宣传教育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增强寺庙僧尼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结合结对认亲、联户联僧工作深入基层开展反自焚专项斗争严控个人极端事件发生,落实网格化管理措施,确保社会政治局势持续稳定。

(四)全面落实党建工作,实现从严管党治史新目标。按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求,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着力提升党建工作执行力,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基层组织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篇8

这次会议是经市政府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令计划、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十一五”期间档案工作情况、谋划“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安排部署年全市档案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十一五”档案工作回顾

我市档案工作“十一五”是一个充满机遇,更是充满挑战的“十一五”。过去5年,我市档案工作确立了“抓基础、树形象、谋发展”的工作思路,以“重构档案,追赶超越快发展”为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在困难和挫折中走过了不平凡的“十一五”,掀开档案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档案馆舍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瀑电库区移民档案管理“户户建档,一户一档”新模式得到国家、省档案局肯定;新领域档案工作得到拓展;馆(室)规范化管理基本完成;依法治档得到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抓住机遇,大力改善档案馆藏条件

档案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平台和窗口。全市7县1区和市级综合档案馆大多数建成于上世纪70、80年代,建筑面积小,加之维护资金不足,馆库破损、库容饱和,许多档案无法接收进馆,给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十一五”期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灾后恢复重建的机遇,将汉源、石棉、芦山、宝兴4个国家重灾县档案馆建设列进国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总建筑面积12400m2,总投资3972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市级综合档案馆列进行政中心综合大楼建设,建筑面积5178m2,总投资1424万元。

5年来,我们还加强了档案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个、现行文件利用中心9个。市、县两级6个档案馆初步建成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功能齐全的档案馆。

(二)依法治档,档案行政管理和监督更加规范

“十一五”期间,市、县(区)档案局开展了档案宣传周、档案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形式多样的档案法规宣传活动。开展档案现代化管理认定和复查工作,对达到省机关档案室规范化管理标准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三年一轮复查,推进机关档案馆(室)现代化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整体水平,全市机关档案室规范化管理基本完成。全市共有793家单位通过“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档案保管期限表”审批备案。档案部门执法机构健全,执法队伍稳定,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三)探索创新,建立移民档案管理新模式。

5年来,全市档案工作者深入移民工作等一线,大胆创新,探索出移民档案管理新模式。在“瀑电”移民档案管理工作中,深入移民工作区调查研究,根据移民工作特点,探索出“户户建档”、“一户一档”的移民档案管理新模式,此模式被誉为“三峡移民档案管理升级版”。目前,已完成外迁移民档案资料13212卷(册)。这些档案使移民人口界定、分户指标、安置情况、销号手续等信息完全记录在案。为化解移民纠纷、维护移民合法权益,推进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5年来,我们还整合力量,有效推进全市首批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8个示范乡镇全部验收合格。

(四)突出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取得新突破。

5年来,我们把档案接收、征集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制定了《重要、珍贵、特色档案征集办法》,向全市广泛征集保存在单位、个人或散存在民间的反映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仅市档案馆接收、征集档案就达万余卷。这些档案有“第三届中国·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节”、“蒙顶山国际茶文化和茶业研讨会”、“芦山县第四届民俗节暨根雕艺术节”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档案,有新农村合作医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档案为代表的新领域档案,有汉文化、茶文化、红色档案为代表的珍贵档案。

“十一五”期末全市馆藏档案共986个全宗、401875卷档案,馆藏资料119460册,其中,馆藏国家重点档案21855卷。馆藏量比2005年净增档案66608卷。我市在“十一五”期间开展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通过裱糊修复、仿真复制、数字化加工等方式,加大对珍贵档案的保护力度。2007—2009年,共完成市档案馆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抢救10996卷,占全市应抢救国家重点档案总数的60%。

(五)找准切入点,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超历史水平。初步建成民国和建国后重要全宗档案案卷目录数据库。全市两级档案馆共完成案卷级目录达13.32万条,文件级目录7.48万条,各级综合档案馆根据民生需要,已建立完善婚姻、工龄、知青等专题档案。全市9个档案局都建立了档案网站,初步建成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基本实现现行文件网上挂接。2009年在全市信息化建设中,市档案局被评为三等奖。

(六)服务民生,档案服务工作取得新成绩。

5年来,我们利用馆藏档案,以图片、展览、电视片等多种形式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积极宣传档案。协助制作的有“汉代文化”遗迹电视片,在央视《国宝档案》节目播出。参与制作的有《第三届中国·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节》宣传片和《飞跃二郎山,奋进新天全》电视片,分别在央视和央视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栏目播出。与市政协合作编纂、出版的《知青史料》,获2009年度省文史资料一等奖。雨城区档案局编纂的“雨城年鉴”,获省地方志成果三等奖。利用馆藏老照片,与老干局共同制作解放60年纪念邮票——《历史记忆》,发行1000套。

5年来,我们还建立健全了档案查阅登记制度、利用效果反馈制度、利用跟踪制度等档案利用办法,充分发挥了档案服务民众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全市两级档案馆通过开架查阅、电讯查阅等形式,共接待查阅档案人员3.5万余人次,提供档案资料12万卷册,实现了档案与民生的有效连接。

重大活动、重点工程、重要领域档案工作进一步经常化、制度化。

(七)破解难题,发展环境呈现新面貌。

市委办、市政府办转发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新一轮机构改革后,解决了市县两级档案部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参公”管理等方面问题。全市档案部门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档案工作条件逐步优化。

回望“十一五”,我们有付出、有收获,还有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于“5·12”大地震中像抢救生命一样抢救档案的兰台人,他们不怕牺牲、临危不惧、敢于负责、靠前指挥、勇挑重担、细心保护国家档案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对于“十一五”取得的成绩,早已经成了记忆。展望“十二五”,我们有许多的梦想需要去实现,有许多的困难需要去攻克。

二、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十二五”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紧紧围绕构建川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和“三个加快”等中心工作,以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和服务为手段,以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突破重点,全面推进,努力推动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二)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1.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制定、实施档案法制宣传“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以全市“六五”普法为契机,切实增强档案工作人员、公务员及社会公民档案法制意识,进一步优化档案事业发展的法制环境,提高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水平。定期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2.加强档案馆库建设。全面完成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档案馆项目。认真实施《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严格按照“五位一体”功能要求,完成列入“十二五”规划的2个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任务。县以上新建的综合档案馆面积全面达到国家标准,消除综合档案馆中的“危房馆”。力争雨城、天全县综合档案馆列入“十二五”西部馆建设。

3.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精神,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工作与信息社会同步发展。大力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市级初步建成数字档案馆,县级数字档案馆建设全面启动,全市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达到55万条。加强以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优先建立可供有效利用的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逐步推进传统档案数字化工作,积极推进各级国家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和管理,建成具备“收集、管理、存储、利用”功能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加强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认真落实《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逐步推进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

4.加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重大建设项目、农业农村、社区档案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加强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全市各级国家档案馆、机关档案室档案工作全面实现规范化管理。认真实施《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确保重大建设项目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强化项目档案专项验收。推广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乡(镇)工作经验,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土地、社保、就业、医疗、教育、健康等涉及村(居)民切身利益等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工作。

5.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档案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档案安全保密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大设备设施投入,县以上综合档案馆全面建立入侵报警、视频监控,档案库房温湿度监控、自动消防系统等综合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电子文件异地、异质备份制度。全市各级国家档案馆要初步实现重要档案异地备份、重要电子档案异质备份。

6.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加强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工作,依法接收应进馆档案,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以重大活动档案、突发事件档案、鲜明地区特色档案以及名人档案为收集重点,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接收、重要数字信息采集等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加强档案收集工作,积极收集各类具有重要参考、凭证价值的档案资料。

7.推进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依法加快档案开放鉴定步伐,切实加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做好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及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工作,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档案服务的需求。

三、年的工作安排

年,全市档案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结合档案工作实际,按照省、市“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紧紧围绕服务于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和川西枢纽建设、“生态”建设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档案工作思路,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市档案工作上新台阶,为发展新战略服务。

(一)围绕服务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和川西枢纽建设,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重大活动、重点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服务。

各县区档案局要对本行政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开展精心指导,确保档案工作两个“100%”实现,认真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复查,精心组织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保证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不滑坡。继续深化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活动档案管理。认真落实重点工作、重大活动档案管理规定,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掌握项目底数,把握工作重点,确保项目建设、重大活动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规范,为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建设和经济活动服好务。

(二)围绕服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抓好全市县级国家档案馆建设工作。

有建设任务的档案馆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在建档案馆都成为“精品工程、效率工程、环保工程、节俭工程、安全工程”。一是要把好施工进度关。4个“”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必须在今年内投入使用,荥经县档案馆确保在年底前竣工,雨城区、天全县要积极做好档案馆建设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列入“十二五”国家西部县级档案建设规划。二是要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安全。档案馆建设是百年大计,要切实做好档案馆建设质量监督和施工安全监督,建馆期间要特别重视档案安全保管。三是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是国家补助和地方投资共同实施的项目,中央补助经费必须专款专用,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围绕服务加快库区后续发展,切实加强移民档案、农村、社区和民生档案工作。

进一步加大库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和库区特色产业档案的指导,加强库区档案干部培训。要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推动农村档案工作整体上水平。要围绕农村水利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重点做好档案服务工作;指导和帮助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等及时建立档案;围绕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及时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加强劳动就业档案、城乡低收入群体社保档案、医疗和生育保险档案管理;围绕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生档案服务工作。

(四)深入开展“基础业务建设年”活动。

一是要突出档案实体管理。做到档案全宗名册清楚,案卷分类准确、排列科学、题名规范,档案目录(包括机读目录)与实体吻合、数字化信息与实体信息吻合,历年接收台帐和档案出、入库登记台帐清楚。凡家底不清的要及时开展档案资料清点、核查工作,把档案实体基础工作搞扎实。二是要加强档案整理工作。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强对移交档案整理工作的监督指导,为档案进馆后的统一规范管理打好基础。对接收的档案要及时排列上架,确保所有档案编目准确,调阅方便。要采取有效措施,对馆内积存的零散文件资料限时、彻底完成清理。三是要规范档案库房管理。各地要切实加强库房温、湿度管理,保持库房整齐规范、清洁卫生;要按照《省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规范》和《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等规则、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库房管理制度、借阅利用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等,实现馆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四是依法开展档案接收工作。要保证应该接收进馆的档案按时接收进馆,对因库容等原因不能按期接收进馆的档案要登记造册,加强监督管理。要合理确定接收范围,及时调整接收时限。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利用需要为导向,把电子文件纳入档案资源体系,纳入机关归档范围和档案馆接收范围,纳入档案部门监管范围。

着眼长远,高起点,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各县(区)要按照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的相关要求,加强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平台建设,完善档案信息网站功能,逐步实现网上档案业务指导、档案数据接收、档案查询服务,构建现代化档案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文件档案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文件档案中心是机关档案工作的新生事物,建立文档中心就是整合机关文档资源,优化文档管理方式,实行集约管理,有效降低行政成本的重要途径。各县(区)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争取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创造条件,至少选择1个机关单位进行试点。

(五)切实加强档案安全工作。

各地档案馆建设要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建筑材料,库房要配备符合技术要求的设施设备;要加强档案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和安全检查,确保系统功能符合档案安全保密的要求;要建立和完善档案安全应急管理制度;要加快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制度,积极开展集中备份或结对异地备份工作。要突出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库房管理和档案借阅、整理、复制等传递中的流程管理,确保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实现永久保存和利用。对安全隐患突出的,将在目标考评中实行“一票否决”。

(六)切实加强档案宣传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进一步做好《中国档案》、《档案》等专业杂志报刊征订工作,坚决渡绝征订工作中的空白县。各县(区)要加强档案资源网站建设,要不断增强档案媒体的自身活力和竞争能力,使其成为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的有效平台。要扩大档案工作的开放性,让档案走向社会、为人知晓。进一步丰富档案宣传方式,推出更多有特色、有新意、有实效,符合当前形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宣传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篇9

关键词: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博物馆,主要就是对人类的自然文物以及文化遗产进行展示、陈列的场所,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对文物的有效管理、有效保护的得力措施。

1、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就是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信息进行汇集,然后对其进行统一分类,统一管理,从而在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参考以及数据支持。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的信息,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中,对文物的保护以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可以向管理部门,提供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保险信息、工资信息、职称信息等各项个人信息,同时,可以对关于在工作人员工作期间的不良行为进行记录,为相关的部门任用提供一个名片。第二,博物馆人事档案信息具有更为强大的详实性,在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的任免、调动中,档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中记录着学习经历以及工作经历,同时对个人品德以及业绩都有相关的记录。并且这些记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些权威性对于博物馆内部人员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

2、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问题

通过调查显示,一些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其专业并非是档案管理专业或者是相关专业,甚至有些毫不相关的专业或者是从事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不符合的人员,都在从事此项工作。这种情况会由于专业程度的限制,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尚能应付过去,但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其处理就不会游刃有余,或者导致档案位置或者其他问题,为档案资料中人员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社会的不断进步。博物馆人事档案也在不断高速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也在逐渐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也是计算机一体化工作,这就对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又有了一个新的要求,需要其符合相关的专业版操作方可上岗。

2.2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博物馆领导人员,往往单纯的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对资料进行简单的保管看护,因此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很多都单纯的认为其就是一项附属任务,不是一项专门的管理工作,人事档案只要保证没有丢失并且不泄密就可,同时,对于一些查档和外调等工作可以进行简单应付即可。因此,领导的这种对工作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计划性缺失,并且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合理的安排,从而导致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管理出现混乱和无序的状态。

2.3档案硬件设施上投入经费不足

档案管理工作室一般应当是一个干净整洁、规范管理的地方,但是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硬件设施来说,都是在其他地方较为重视,往往对档案的硬件设施不下投入经费,从而档案管理工作室一般都较为简陋,还有管理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工作室,这样就在档案的使用中就更加的不规范不标准,进而导致档案资料发生变质或是损毁的现象。

2.4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有待普及

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应用逐渐提升,现代化办公中计算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人事管理中,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并未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对人事管理的效率造成了极大的牵制,从而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3、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博物馆人事档案材料的搜集

人事档案资料在整个管理工作中涉及到一定的考核、升迁、培训等不断的增加,人事档案资料的内容也逐渐的丰富起来,从而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更好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将职工的各项资料以及变更及时的存档并归档,更加的方便以后聘用和晋升,这些资料都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进行整理。

3.2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应用科学的方法,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日臻科学有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应当更优化,作为博物馆档案管理人员,不能满足于当前现状,应当积极的主动担当,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更好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的充实自我科学文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尤其是博物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选用一些政治上可靠并且作风优良的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对其进行重点培养,并不断的对其进行组织培训,从而更好的服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素质要求,通过系统的培训,增强博物馆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心。

3.3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信息化程度高度发展的今天,博物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愈加负责,需要一个信息系统来维护支持,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当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博物馆档案的工作特点,开发一个统一的完善的,适应于全国内的博物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这样为今后的博物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以及科学化可以更好的进行管理。同时,还要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水平,为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更好的基础支持。

3.4完善管理制度

博物馆档案管理中,通常要获取领导的批准,方可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资料属于一项重要的资料存放地,应当做好防火、防潮等相关专业的防护措施,同时,还有对档案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记录,投入资金建设并更新计算机基础设施,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升制度化专业水准,结合博物馆的自身情况,建设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结束语博物院档案管理工作和博物馆人员的整体是相关联的,博物馆的档案管理改革中,要有效的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博物馆人员的专业水准,是博物馆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工作的良好运行,可以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从而更好的为博物馆的工作有序进行提供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

[2]孙伟.浅析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5,30:168-170.

[3]李扬.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2:240.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篇10

李宗富(吉林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在读博士):我认为,落实《意见》要分成四步走:第一,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全面、深入地解读文件,让《意见》具体化、详细化;第二,各地档案部门要大力宣传《意见》及解读出来的具体详细内容,最终达到“档案部门人员把《意见》的精神和内容入脑入心、需要配合部门准确把握其精神并切实尽职尽责、广大社会公众对其内容有所了解”的效果;第三,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文件及专家解读的内容,结合本地实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详细的实施意见和方案;第四,各地按照规划方案,突出重点、加快转变,有步骤分期实施并根据实施进程和效果进行及时的跟踪和反馈,以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方案,最终推动当地档案事业的发展。

田润(濮阳市档案局馆员):贯彻落实《意见》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意见》热潮,通过学习切实提高做好工作、指导工作的本领;二是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以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去推进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三是要做好与有关单位的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出台符合本地实际、解决突出问题、促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档案事业再上新台阶。

刘艳茹(濮阳市档案局副研究馆员):贯彻落实两办《意见》,应该加强:一是在推进档案工作体系建设方面,要建立档案工作提前介入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机制,支持企业、农村、社会组织建档立档,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对濒危文化进行抢救性记录和建档;二是在提升档案事业发展水平方面,要加强档案工作改革创新,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把档案的传统保护与高新技术应用结合起来,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数据归档体系,积极探索通过新技术、新手段采集和建立电子、音像、实物等各种载体档案,尽快实现全部馆藏档案数字化、电子档案规范化。

宋超峰(河南省档案局):今年2月,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在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基础上提出了新举措、新要求。一是在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上有了新突破,提出“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机构要依法履行档案行政执法主体职责,实行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二是在强化档案执法监督职能上有了新部署,提出“建立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整改复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制度”;三是在档案工作创新上有了新探索,提出“要积极探索档案学会承接档案专业培训、档案鉴定、业务咨询等业务新途径”,“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设立档案事业发展基金”;四是在完成具体任务上有了新要求,提出“到2020年,全部建成具有‘五位一体’功能的档案馆,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总量要比2012年翻一番,民生档案占馆藏总量的60%以上,省档案馆、省辖市档案馆、县(市、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比例分别占60%、60%、50%以上”。

亓晓华(濮阳市档案局馆员):《意见》为我国档案事业规划了新格局,画出了新蓝图,建立了新坐标,树起了新标杆,为深化档案工作改革、建设档案强国画出了路线图,使各级档案部门更有方向、更有目标、更有动力开展档案工作,从而推进我国档案事业进入新境界,迈上新台阶。濮阳市于2015年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对贯彻国家两办《意见》和省两办《实施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市、县区档案局将学习贯彻《意见》和《实施意见》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抓出成效;同时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方案,并通过检查和督查使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助力。

白桦(濮阳市档案局馆员):濮阳市2015年全市档案工作会议后,局领导就如何贯彻落实《意见》和《实施意见》向市委市政府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进行了汇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保华批示要求市档案局根据《意见》和《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濮阳档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局领导根据市领导批示,迅速抽调精兵强将,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同时要求各科室不等不靠,在学懂、学深、学透《意见》和《实施意见》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各科室实际情况对照文件相关要求列出各自贯彻落实的具体的工作台账。

严永官(上海市奉贤区档案馆研究馆员):自《意见》下发后,各地在如何更好贯彻落实上下了功夫。但结合以往经验教训来看,目前我们更急需做好的是否应当是对《意见》的宣传?要想贯彻执行、落到实处,前提是要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真学习、准确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大张旗鼓地宣传,做到人人皆知;就贯彻《意见》的特殊情况而言,是因为《意见》中提到了“各方面共同参与”的要求,如果宣传不到位,各方面并不知道,那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郭东升(临清市档案馆研究馆员):贯彻落实《意见》,各级档案部门首先应该向本级党委、政府写一关于本行政区域贯彻落实《意见》的报告,并坚决地力争党委政府以正式文件形式进行转发。这一点非常重要。试想,《意见》的第一重要问题,就是要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和政府领导,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档案工作体制。如果不趁《意见》东风,让党委政府就《意见》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以“红头文件”形式发发声,那档案部门的宣传贯彻力度就是明显的逊色水平。

李正平(荣县档案局):贯彻《意见》要冷静思考、慎之又慎,不能一提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就拼命地接收档案进馆,更不能一提信息化或数字档案馆就盲目地扫描而不论是否该扫,让人感觉档案工作“”时代已来临。离开档案原始性而去多个复制品,只是减少档案工作人员的劳累而已,而对查全率查准率根本没好处。反而让人感觉以后都要数字化的,保不保持文件材料之间有机联系没关系。要找出《意见》中哪些是重复强调以前的内容,哪些是新的内容,哪些应当固化为档案法律法规对今后较长时间的档案工作起规范引领作用,否则就会背离档案的原始功能,也背离档案工作的初衷。

王凤珍(台前县档案局馆员):就两办《意见》来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扩大了档案接收范围。扩大接收范围主要体现在档案接收不但包括本级的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而且包括这些机构的一些所属机构,也就是重要的二级机构档案。作为基层档案工作者,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各级档案部门尽快制定出各类档案的收集范围、整理规则,然后再按部就班稳步实施。如不预先划定接收范围,势必形成鱼目混珠、盲目收集现象,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给提供查阅利用带来困难不说,也会给现有的档案库房带来压力。刘小芳(郑州简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意见》中说的问题和工作重点都很到位,可是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执行起来就比较难。大家都在谈问题、谈措施,可是如何落实却是最大的问题。就像中国的法律很早就有了,可是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相当于无法。因此,我认为,关键是对《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做出相应的评判,公开结果,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要做到有始有终。

吴翠英(唐山市丰润区档案馆):结合唐山市丰润区实际,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着手贯彻落实《意见》:第一,摸清底数,理清思路,按照文件提出的各项要求、任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档案工作长远规划(“十三五”规划)以及具体实施方案。第二,按照规划要求,精心谋划,详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按照《意见》要求我区已把筹建新馆列入了下个五年规划。

王建珍(新郑市档案局):新郑市档案局贯彻落实两办《意见》主要体现在四点:一是积极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档案工作,赢得支持。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对档案馆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增置了办公设备,完善了库房设施。二是积极开展数字化处理工作。目前已对馆藏文书永久档案和利用频繁的专业档案进行了全文数字化处理。三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全局分三个检查组对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开具档案执法监督检查整改通知书,并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四是加大档案接收和征集的力度,把反映地方特色的名优特产、名胜古迹、知名人物、企业及家谱、族谱、志书等材料接收进馆,丰富馆藏内容。2014年底对全市各单位室藏档案进行全面普查,采取自愿和建议的方式接收一些老百姓利用频繁的档案进馆,对于那些保管条件恶劣的单位,同其协商让档案提前进馆。

王富忠(濮阳县档案局副局长):濮阳县档案局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做法有四:一是扩大建档工作范围,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全县无档案工作盲区;二是加大档案资源整合力度,特别是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力度,奠定档案事业发展之基;三是健全档案信息安全制度,杜绝档案失密、泄密事件发生,尤其健全了档案安全应急管理制度,确保在紧急状态下有预案、有对策;四是转变服务理念,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围绕领导需要、社会需要、群众需要,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全方位为社会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