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8:43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篇1

关键词:网络工程;教学改革;模块化;案例式

中图分类号:tp393-4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是我校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同学的选修课,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设计性较强。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员,能够对网络工程项目进行分析架构组网设计、综合布线设计,进而具备一定的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的能力。学好该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因此这门课就显的尤为重要。

针对目前“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培养目标为准则,提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建设意见,是本文讨论的重点[1]。

1“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课程建设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历来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在“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课程教学中教材选取尤为重要,现在市场上“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教材参差不齐,有的教材内容空泛,无实际内容,有的教材知识点陈旧,无前沿新技术,有的教材理论性太强,缺乏实际案例。网络实验环境的匮乏,“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中的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需要实际的网络设备,很多院校由于资金不到位,并没有组建自己的网络实验室,这个在我们三本的院校中体现的更为充分。“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老旧,没有及时与现有的技术衔接。学生对理论不感兴趣,喜欢实际的动手操作得出结果,这与部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冲突。教学考核过程比重不合理,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年轻教师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很多年轻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就进行教学工作,实际教学经验不足。

由此可以得出,“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同时解决以上的几个问题。

2“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教学改革

针对“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在教材选择方面,要选择一本主教材和几本辅助参考书,主教材的选择要注重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辅助参考书的选择要有助于知识面的拓展和延伸。针对实验设备的缺乏,可以采取选择用虚拟机Vm和思科的模拟软件packet来解决,虚拟机Vm主要用来解决“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中网络操作系统中常用服务器的架构,比如web服务器、DnS服务器、Ftp服务器、DHC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winS服务器等。而模拟软件packet主要用来解决“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中网络设备的配置,比如交换机、路由器基本配置的模拟,还有一些网络工程项目组网的模拟。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达到实际想要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及时的更新教学大纲,与现有的新技术做衔接,针对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在案例中贯穿理论知识点。同时可以尝试任务驱动法,把课程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实践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大胆改革创新的能力。要优化教学考核的方式和比重,使考核方式和比重更趋于合理化。针对年轻教师没有教学经验和工作经历,应多鼓励年轻教师去企业实地学习,并坚持良好的听课制度,向老教授们学习。

根据当前《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来看,越来越重视实践操作和安全管理,而社会对组网技术和网络管理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也逐步转变为坚持理论够用、实操为主[2]。同时考虑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专业定位,学生的实际专业知识的接受度,我们采用了案例式和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把大的内容细化为小的模块,在讲授每一个模块中都穿插案例,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模块化教学的课程内容设置[3]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们把“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的课程划分为五大模块,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第二、三、五这三个大模块。在第一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比如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工程的概念、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子网划分、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网络接入设备、网络互连设备中交换机和路由器,网络安全设备和无线局域网设备。采用的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用ViSio绘制网络拓扑图,同时让学生实际观看常用的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在第二个模块里,我们讲解交换机配置的基本命令,交换机的VLan技术和生成树技术,路由器配置的基本命令,路由协议的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网络地址转换。我们采用思科的模拟软件packet来完成实际的案例教学,案例有三层VLan的通信、生成树配置、静态路由的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oSpF的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配置。在第三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操作系统中服务器的技术与应用,包括常用的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Ftp服务器、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inS服务器、流媒体等服务器的架构。我采用虚拟机Vm来完成这些常用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这样既方便又易于理解。在第四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安全技术中的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采用的案例为软件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在第五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的规划和设计、网络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的测试与验收,案例教学采用实际的网络工程规划书来讲解。在整个基础性案例完成以后,再来几个综合性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全面的、牢固的掌握所学重要知识点。

为了更好的适合本课程的课程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程考核达到良好的效果,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占比50%,期末考核占比50%,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作业、上机,其中重点考核上机,占比60%,学生通过上机来完成每个模块化中的案例,而考勤和作业各占20%。期末考核则采用报告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完成一个网络工程的规划,把五大模块全部贯穿进去,从而可以实现模块的分散练习到集中练习,进而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论

本文分析了“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举措,引入模块化和案例式教学,优化课程考核体系和比重,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富肯.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建设改革的探索[J].科教文汇,2010(5):66-67.

[2]李建新,柯钢,祝衍军.《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13(3):74-76.

[3]石炎生,郭观七.计算机网络工程实用教程(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篇2

关键词:施工管理网络计划

1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与一般工业生产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在:①生产空间不断变化。由于工程产品固定,且整体难分,因而施工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中。生产空间的变化意味着施工条件或环境的改变,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将随着施工方法和顺序的变化而变化,以适应新的条件。②施工期限较长。同一工程项目的施工一般都要经历四季气候条件的变化,这给露天施工作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缩短施工期限,可利用工程体型庞大等特点,组织多层次立体交叉作业和平行流水作业,利用空间以争取缩短施工期限。这种组织施工的方法要求不同的施工单位或不同的工种之间密切配合,因而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③工程项目个性化强。不同工程项目因其用途及地理位置的不同会带来自然和技术经济环境的变化。因此,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施工组织特点,不可能进行批量生产。④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增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持续增加。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就有必要实行专业化,因而必须加强项目施工中各工种的协调。项目经理只有使用工程项目计划,才能把他所强调的时间、费用、质量和信誉传达给工程技术人员。工程项目施工具有的单件生产、环境多变及严格而密切的配合等特点,决定了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复杂性。只有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把一项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它进行合理安排,并通过网络计划本身所特有的反馈作用,调整和改进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使施工得以全面地达到优质、节省和快速的要求。施工实践证明,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组织与管理施工,一般能缩短工期20左右,降低成本10左右。

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存在的问题

2.1.1应用普及率不高。我国现有施工企业,企业素质差别很大,企业发展也很不平衡。据统计,中央直属和省级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达40左右;地市级施工企业,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在15左右;而县级及其以下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差,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仅为5左右。

2.1.2应用管理水平低。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

2.1.3应用深度不够。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项目中各工作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工作单元中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

2.2原因分析

2.2.1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工程设计多变、工期的确定受行政干扰多、工程进度付款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联系、工程款拖欠等。工程设计经常变化给网络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施工企业应接不暇,无法使用网络计划实行施工管理;有些工程建设期限的确定违反科学规律,工程竣工日期一再提前也使企业无法按网络计划去组织管理;工程付款不及时以及付款时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结合,也从客观上减弱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的责任感。另外,目前市场上网络计划的编制软件很多,但适用于进度控制的软件却很少,而且通用性比较差,从客观上阻碍了施工企业应用网络计划实施项目进度控制。

2.2.2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①传统工作方式的阻碍。传统施工管理采用手工管理且很多工作都是靠经验来完成的,企业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是因为他们觉得它会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没有传统管理方式那样得心应手。②施工管理粗放。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随意性比较大,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进度数据的整理、统计、加工、分析能力差,无专人负责等。③高素质管理人员缺乏。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度的管理依赖于施工横道图管理,对网络计划技术知识的掌握不系统。

3提高应用水平的对策

3.1规范建筑管理体制,为应用网络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

3.1.1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合理确定建设工期。通过建章立制,促进工程设计和工期确定科学合理,严禁设计的频繁变更和建设工期的主观确定。

3.1.2完善项目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理,保证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1.3建立严格按网络进度计划拨付工程款的机制。工程款拨付与网络进度计划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进行施工管理的自觉性,同时也促使网络计划编制更可行。为了实现这种结合,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将进度计划中的主要工作与工程款拨付建立对应关系。

3.2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

3.2.1制定有关规程,加强标准化工作。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制定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管理规程,统一画法、术语和各种类型的网络模型,便于推广和应用。

3.2.2多途径培养人才。行业协会和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实用的培训教材,举办网络计划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对施工企业的技术领导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掌握网络计划技术;高等学校要增加现代化管理技术课程,使学生毕业后即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3.2.3开发适用的网络进度控制软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施工企业应通力合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开发实用的网络进度计划与控制的通用软件,培训使用人员。

3.3提高认识,注重实效,扎扎实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3.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重要性。网络计划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能够提供施工管理所需的多种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合理地组织生产。施工管理中推广应用网络计划方法必将取得好快省的全面效果,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对于这个问题,企业的领导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把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放在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去重视,逐步抛弃传统的凭直觉管理的方式,克服困难,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资金,推动网络计划的应用。

3.3.2采用易于接受的控制形式。横道图是工程技术人员最熟悉的控制形式,具有直观、易懂、绘制简便、所需时间少、费用低的特点,但其缺点是不能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大中型工程的进度控制困难。可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调整进度计划后,转换成横道图形式去实施,这种做法既有网络一样的严密性,又兼有横道图简单易懂的优点,减少网络计划实施中的阻力。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138-02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资源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的出现,主要职责是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好的就业及生活服务,以维护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得社会群体的工作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质量,加大力度探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人力资源单位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独特,主要职责是为社会适龄人群提供就业机会,而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便于人力资源单位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人事档案,掌握社会人员的基本信息及工作能力,以便更好的提供就业机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源管理难度,通过科学且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及监管,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靠性。尤其是近年来人社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内部人员流动较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度也明显加大,单纯依靠人工无法高效完成诸多工作,而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便于采取科学、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对于人力资源机构的自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社会保障机构是工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我国新颁布的条例中,增加了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力度,提出了构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对养老、医保工作都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这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完善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其各项权益,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开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

2.1健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平台

当前我国资源结构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与涉及的平台主要有高校平台、社会人员平台以及区域内行业平台三个方面,为促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当从这三个平台入手,采取可行措施加以完善,通过对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化利用,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是在高校平台方面,针对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单位当积极与高校建立联系,通过交流与合作来为毕业生提供准确且真实的就业信息,建立共有信息平台,最大程度上缓解以往区域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业信息的滞后性问题,保证就业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和时效性,确保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具体作用得到准确发挥,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科学化指导,维护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

二是社会人员平台方面,通过研究可知,当前区域内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一些社会人员,包括刚刚失业的社会人员和长期待业的社会人员,为提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质量,可以针对此种情况建立社会人员信息网络系统,对不同情况社会人员的基本信息、就业意向以及工作经验等做好记录,构建一个社会人员平台,为这些社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社会人员平台以短信、微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社会人员参与面试,从而提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降低工作中的失误。

三是区域内行业平台方面,基于网络信息环境下,人力资源单位应当积极与区域内行业进行交流和沟通,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行业工作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区域内部行业平台,促进企业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这一平台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不同类型的求职信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可以招聘信息并查阅求职人员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来邀请人员进行面试。由此可知,区域内行业平台的建立健全,对于招聘企业以及求职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价值。

2.2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监督工作

为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社会进步,改善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作为社会中的事业单位,其主要宗旨是为社会群体提供优质服务,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群体利益。因此在积极开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监督工作,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约束,确保机构日常各项工作开展的公正性、公开性与公平性,确保社会群体感知到来自国家与社会的支持,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2.3完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完善,需要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提供可靠的支持,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全面提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在全面把握社会人员综合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对人员进行合理分类,保证人员甄别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这就要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应当制度规范且工作体系完善,以促进各项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尤其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信息管理平台时,应当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完善平台内的数据资料,定期对平台内部信息进行检查、修整和核对,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为有效应对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应当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建立内部交互平台,以确保在出现突发状况的第一时间进行商讨,促进问题的及时、高效解决,促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确保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的实际应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4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

新时期相关部门应加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在该平台上社会成员只要通过正规的途径进行申请注册,便可获得进入该信息系统的权益,然后进入自己关注的具体平台中进行查看,这样其才能及时掌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最新信息。只有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才能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作为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下其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需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可靠的支持,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同行业内均扮演着中套的角色,在资源优化利用、减轻工作任务量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应当积极完善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平台,推进机构信息化发展,改善社会生活质量,推进整个社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篇4

关键词:轨道交通;支付管理;业务流程;总体结构

1合同支付管理系统总体功能

作为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支持系统,广义上,合同支付系统首先是轨道公司的一个日常业务处理系统。基于此,该系统的数据可为轨道公司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角度提供决策支持。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参与方众多的系统工程,作为系统的外延,必须能够反映参与各方之间的经济合同要约条件,提供业主单位与其他有关部门包括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信息交互接口。

1.1iCS(信息采集系统)

iCS(informationCollectingSystem)是项目外延部门的相关信息采集系统,为支付系统提供支持,包括对施工承包商、材料供应商及监理往来单位的支付信息采集,以此为业主的日常业务处理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各实施单位的信息采集(采编)包括:施工单位基本情况、相关人员(计量工程师及项目经理)、支付证书申报时间、本期申报工程量、本期申报支付金额、工程量计算依据、工程量计算公式等附件;监理单位基本情况、相关人员(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本期)监理审定量、(本期)监理审定合价;材料供应商基本情况、各施工承包商供应的材料品种、规格型号、材料供应合同价格、(本期)材料供应数量、材料差价的计算公式以及各种材料供应的附件。本子系统主要采用“主动采集”的信息采集方式,由各相关单位将其相应的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系统自主传送到业主的信息中心。

1.2miS(日常管理系统)

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为日常业务管理系统,包含了作为工程业主单位的对项目支付工作所有日常业务处理,包括两个职能子系统:支付证书提交及审核子系统、工程量清单维护子系统。智能支付子系统是从通用的支付管理流程出发而构成的项目管理系统,包括对轻轨项目的支付流程管理以及工程量清单库创建及维护管理。各子系统的功能如下。

a.“支付流程管理”主要是按武汉轨道公司“工程款支付实施办法”的精神,对工程参与各方(业主、监理、承包商及材料供应商)的支付证书申报、审核工作进行全面的信息支持。包括提供以合同为导向的工程量清单库、系统自动汇总的支付累计信息、系统自动形成eXCeL格式的支付证书表格以及表格打印功能,还有业主快捷的支付证书审核状态查询功能。

b.“工程量清单库维护管理”主要是针对工程合同结构来定义本期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库。创建工程量清单库时,系统提供一份轻轨工程总的工程量清单,用户只需要根据合同内容来点击相应的项目、子项目便可。维护工程量清单库时,系统提供多途径的查询方式,使用户可以方便地找到相关项目,并对其信息进行修改。

2合同支付管理系统业务流程

根据对轨道交通工程支付业务流程的分析,其业务流程涉及工程现场、业主职能管理层和业主决策层三个层次,涵盖支付证书上报、支付证书审核(工程量审核和单价审核)、合同应扣款项计算、支付证书会签、领导批准等全过程。

3合同支付管理系统结构设计及开发

3.1合同支付系统结构设计

结合系统总体功能和业务流程设计以及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一般至少包含基础数据管理和系统管理)。

a.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与维护工程基本信息,包括工程信息、合同信息、往来单位信息等,为其他子系统提供信息支持。

b.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维护系统信息,包括登陆人员信息、身份识别信息、财务编码信息等。

c.变更流程控制系统。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工程量清单变更流程,通过网络实现多方网上处理。

d.支付流程控制系统。处理工程量清单计量支付流程,通过网络实现多方网上处理。

e.财务管理系统。处理支付审批完成后,财务付款流程。

为了保证上述5个子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系统还增加了安全系统和系统管理两个子系统,确保支付流程的顺利进行。

3.2合同支付系统的开发实现

针对精益投资控制要求,动态跟踪工程支付信息,系统运用面向对象分析设计理论,基于webServices体系、多层系统结构、中间件技术构建松耦合、高扩展性、动态集成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实现合同支付系统总体架构;采用RSa算法、数字签名技术实现多应用主体加密身份认证;利用动态报表模板生成技术实现用户在线即时报表。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篇5

面向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论”、“应用密码学”、“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防御技术”、“网络性能分析”和“网络安全编程与实践”这六门专业课程。

在课程安排上,“信息安全概论”课程首先引入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消息鉴别与数字签名、身份认证、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技术以及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知识点;而“应用密码学”课程则介绍密码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主要密码体制的算法与应用;更进一步,“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以协议分析为导向讲授网络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功能域、体系结构、协议规范、信息表示等知识点;“网络防御技术”课程以统一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阐述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法以及网络防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网络性能分析”课程着重讨论网络性能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网络安全编程与实践”课程讨论网络安全编程实现的基本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建设成果,目前正在为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所借鉴。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介于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层次到综合层次的过渡阶段,作为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第四学年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深入培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实践能力。

二、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实施方案

为了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实施过程的改革思路是:采用自主团队方式,选择并完成一个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对于相关专业本科生而言,因为是自由组成团队,项目角色划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并不是要求本科生在短时间内便可以完成一个很大的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主要是希望他们能够利用已有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的知识基础,按照软件工程的思路合作完成一个规模适中的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提高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实践能力。

三、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

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我校自2008年开始面向本科生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并于2012年面向本科生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同时已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何保证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协同设计,是专业改革实践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主要包括四个方向,即“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网络防御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统一网络安全管理”。

其基本的选题思路在于帮助本科生熟悉常用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编程开发包,并掌握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实践的基本技术,为将来从事网络管理与安全方面的研发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更进一步,较之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具有更强的整合性与自身的特色,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即“物联网安全”与“物联网管理”。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篇6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country,thecomputernetworkmanagementworkhasbeenpaidmoreandmoreattention.However,somecomputernetworkmanagersoftenhavethephenomenonofmaintenanceconflictintheactualwork,whichaffectsthequalityandreliabilityofthecomputernetworkoperation.Basedonthis,thispaperanalyzesthecausesofconflictincomputernetworkmanagement,and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forreference.

关键词:计算机网j管理;维护冲突原因;解决对策

Keywords:computernetworkmanagement;causesformaintenanceconflict;solution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33-02

0引言

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针对运行维护冲突,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科学应用现代化管理方式,规避冲突问题,提升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可靠性,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

1计算机网络管理分析

计算机网络管理,主要是对网络与网络基本功能进行管理,保证网络常用通信协议的正确性,提升计算机网络运行质量。

第一,网络管理。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系统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在生活中开始应用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规模在逐渐扩大,网络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避免出现状态控制问题。同时,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需要科学应用监测技术与控制运行状态的技术,主要可以减少停机维护工作时间,减少其中存在的网络瓶颈问题,建设综合、新型平台,对网络进行全面的保护,以此提升网络安全性。

第二,网络管理基本功能分析。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其基本功能就是记账管理功能、设置管理功能、功能管理、安全管理功能与故障管理功能等,可以有效提升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质量。

第三,网络管理常用通信协议。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而言,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管理一些功能,对网络进行直接管理或是管理,提升通信协议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会利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方式、文件传输协议方式与用户数据协议方式等开展相关工作,提升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质量,增强管理工作可靠性。

2计算机网络运行问题与因素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运行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与安全性,甚至会出现一些计算机网络运行缺陷。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计算机垃圾与病毒问题。在计算机长期运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垃圾,占有较多程序,降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计算机病毒,就是在程序运行中,本身带有执行码程序,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病毒。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病毒会引发乱码现象,导致用户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处理。在用户使用计算机传输文件的时候,病毒很可能隐藏在文件夹中,在用户点击之后,病毒也会开始启动,导致计算机系统受到破坏性影响,难以提升用户曹组可靠性,甚至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影响。

第二,计算机网络黑客问题。计算机网络运行中,经常会出现黑客侵入的现象,主要就是非法人员利用网络信息系统与相关技术侵入用户电脑网络系统,进入到用户计算机设备中,查看他人的隐私,并且会盗取一些机密性文件,对其进行修改或是记录,甚至会出现系统供给等现象,导致计算机用户的程序瘫痪。黑客入侵的领域较为广泛,例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以及军事领域等,在入侵账户之后,会导致个人、企业、国家等出现损失。计算机网络黑客问题的原因,就是计算机系统的编制不够完善,经常会出现漏洞现象,黑客会在计算机网络中寻找出各类缺陷问题,然后针对缺陷情况进行操作,将漏洞变成自己的攻击工具。

第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除了软件系统可能会受到侵袭之外,还会出现自然灾害问题,例如:光线通信设备因为自然灾害出现损坏问题。在雷雨天气或是地震天气中,计算机硬件设备很容易损伤。同时,在停电的过程中,软件设备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工作遇到各类难题。对于人为因素而言,主要就是在计算机被盗或是账户密码泄露的情况下,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降低,无法提升其工作质量与可靠性,难以增强其发展效果。

第四,计算机本身存在安全问题。在对计算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计算机本身的安全性较低,出现各类管理问题。随着现代化计算机的发展,软硬件设备不断升级与更新,然而,在提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使用质量的情况下,也会带来一些无法解决的管理问题,影响着计算机的安全性,例如:在计算机实际管理的时候,管理技术更新较慢,相关技术人员还在应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处理,经常会出现管理技术陈旧的现象,难以提升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工作可靠性,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问题,无法提升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甚至会埋下安全隐患,难以增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运行效果。

3计算机网络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难以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与可靠性,无法增强其工作效果。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3.1计算机病毒管理措施

在对计算机网络病毒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积极应用现代化管理方式,提升计算机网络运行质量。

首先,设置口令密码。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与使用者需要根据操作情况,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进行密码或是口令的设置,在限制权限的情况下,避免出现用户越权访问的现象,以此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相关人员需要对口令密码进行定期的设置或是更改处理,保证密码的复杂程度符合相关规定,此类方式可以规避病毒传播问题。但是,此类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口令信息需要认证处理,在传输口令密码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泄露的现象,影响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其次,定期杀毒处理。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需要对网络进行定期杀毒处理,就是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对可疑的文件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病毒进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要保证文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要在计算机网络中设置防护层,对文件进行过滤处理,一旦出现可疑文件,一定要全面开展病毒查找工作,以便于发现病毒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同时,在对计算机服务器进行管理的时候,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制定防御方案,科学防止计算机病毒现象,提升其可靠性。

3.2计算机网络黑客问题的解决

在解决计算机网络黑客问题的时候,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网络双宿设置,此类设置方式,就是在主机中设置两个网络界面,然后对每个界面进行单独的连接与操作处理,保证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特定请求方式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一旦发现信息数据存在安全问题,就要对其进行单独处理。只有确认信息安全之后,才能将其传输到相关服务器中,以此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性。

3.3制定安全通信设置方案

在计算机网络运行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安全通信设置工作,明确安全标准,并对安全通信进行处理,例如: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建立安全通信方案,然后利用相关管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为了提升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的便利性,企业可以签订安全通信协议,保证客户与服务器的安全模式符合相关标准[1]。同时,还要针对各类程序进行安全防护处理,保证信息数据与程序运行的安全性,并对各类信息进行保护,避免出现信息泄露与盗用等问题,增强安全可靠性。

3.4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时候,相关部门必须要建设高素质人才伍,提升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质量。

首先,要培养软件编制人才,对其进行阶段性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先进技能,并对计算机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建设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加强网络管理工作效果,同时,企业还可以与高校或是研究所合作,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使其可以支持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并培养出优秀人才,提升其工作质量[2]。

其次,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相关部门要为计算机网络使用者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在使用中,不会访问非法网页,对于邮箱中不明来历的邮件而言,不可以随便打开。在下载游戏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出现辅助程序的现象,避免病毒的侵入。同时,计算机网络使用者还要设置单独的密码,保证密码的复杂性,并定期对其进行更换处理,做好系统补丁下载工作,以此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在杀毒与黑客防止的过程中,计算机使用者需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在电脑中安装防火设备,并下载相关杀毒软件系统,保证可以对通信进行全面的控制,以此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最后,文件备份措施。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必须要掌握文件备份处理技能,对于重要的软件,也要对其进行备份处理,保证可以发挥光盘等储存设备的作用,节省各类资源,提升资料保护工作效率与质量[3]。

3.5集中网络管理措施

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利用集中网络管理措施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就是对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器与其他系统进行集中式的管理,保证可以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同时,在多个设备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监控处理,做好数据收集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集中问题。

3.6分布网络管理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处于分布情况的时候,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分布管理,明确各个网络系统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层次式的管理,提升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在计算机服务器之间,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安全防范,避免服务器衔接中出现网络安全问题,综合利用各类安全管理资源,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对于相同层次的工作站而言,管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信息交换管理,提升其工作质量。

4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展病毒防范工作,规避黑客侵袭问题,保证可以提升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同时,还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邓丽莹.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维护冲突原因分析及对策[J].消费电子,2013(8):95.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篇7

关键词:网络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发展

在当前的科技领域中,网络技术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我国很多先进的技术都是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而来的,所以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及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在网络工程快速发展且得到普遍应用的当下,对其的管理工作会影响到其具体应用和作用的发挥,所以要求我国网络工程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其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1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1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工程是伴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发展而衍生出来的,网络工程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对各种信息和资源进行收集和整合,从而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支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已经成了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对网络工程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就能够为网络工程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利用系统平台进行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从而为行业发展提供便利。

1.2为决策提供依据

任何一个行业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要进行科学决策都必须要以充足的数据为支持,所以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而利用网络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相关人员可以借助系统平台进行数据的有效收集和分析,对众多数据进行针对性的筛选,从而挑选出真正有用的信息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1.3提高工作效率

网络工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是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所以其在应用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够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对信息数据进行更加高效的收集和分析,从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2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管理不全面

网络工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就是对网络工程建设及其应用进行全面和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所以要求管理工作必须要全面,但是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经济社会中的普及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难度,在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时,难免会存在着盲区和漏洞,而且很多地区由于其自身环境和条件的落后性,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也比较困难。所以当前我国的网络工程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并不全面,很多地区的网络工程管理都存在着漏洞,管理工作需要人工操作进行辅助,信息化水平并不高。

2.2软件开发速度慢

网络工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需要借助相关的软件才能实现,而我国网络工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普及范围越来越广,功能也更加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对其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对其管理软件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管理软件也必须要及时更新。但是我国网络工程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速度还比较慢,其开发速度和更新速度与网络工程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这使得其管理工作始终无法满足网络工程的发展需要,这对于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3受到经济利益影响

目前我国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网络工程在很多企业和各个行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将网络工程应用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源支持,能够加强对各种数据资源的收集和分析,从而为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提供助力,促进企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网络工程在企业中的应用,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往往将其应用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开发和信息数据共享,也在企业内部建设了全面化的网络平台,只是受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网络工程的部分功能和相关设定并不合理,所以其在具体应用中也会受到很多的限制和阻碍。

2.4管理标准、制度不明确

在网络工程的广泛普及和应用过程中,想要对其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首先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明确管理标准。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在网络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中,没有对其建立起明确的管理和评价标准,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并不健全,使得网络工程在应用时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受到黑客攻击等,从而不利于网络工程的应用。

3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3.1网络基础建设

网络工程在应用的过程中,网络基础设施是其重要基础,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网络工程的功能和应用效果,所以想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就必须要健全网络基础设施。对此,网络运维人员应当对通信设备进行网络配置规划,平时维护管理,确保网络畅通。运维人员应当做好基础的路由器设置工作,并且不断完善关于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3G、4G、5G网络运营,促进互联网、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优化与升级。

3.2技术开发

正如上文所说,网络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需要相应的管理技术作为辅助,所以要求运维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技术的开发,当前大部分企业应用的网络工程,虽然能够基本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但是其功能性和稳定性方面还存在着缺陷,在技术方面也存在着漏洞,这很容易引发网络攻击和病毒等安全问题,所以要求网络运维人员必须要重视技术的开发和更新,针对当前网络工程应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方案,找到网络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进行针对性的弥补,以此来提高网络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3管理软件开发

在对网络工程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时,需要使用到相关的软件作为辅助,目前我国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网络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软件,这些软件能够对网络工程的运行和管理起到良好的辅助效果,只是目前我国在相关软件开发方面还比较落后,软件的开发远远跟不上网络工程的普及,使得管理工作存在漏洞。针对该问题,要求运维人员必须加强对管理软件的开发,各企业还要结合网络工程的实际运行需求,开发新型的软件,并对软件安装及其运行情况进行监察,以此来促进网络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3.4人才培养

网络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也具备充足的信息化意识,要能够从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在网络工程管理工作中采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利用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信息化管理。另外,一些企业还需要对管理人才进行培训,加强其对网络工程的了解,加强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认识,从而使其在网络工程管理工作中,能够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熟练操作内部信息系统,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5完善规章制度

上文提到我国网络工程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之所以存在着诸多漏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度方面不完善,所以要求和我国相关企业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网络工程信息化管理制度,对管理工作提出明确的规范,对管理工作流程和管理人员的素养等提出明确要求,以此来保证网络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4我单位实行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

4.1进一步加强软件开发

我国科技在近几年来发展愈发迅速,所以网络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促进了网络工程的普及和应用,也给网络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近几年来我单位网络工程在管理方面,运维人员进行了管理软件的开发,更加先进和智能化的管理软件能够对网络工程的运行进行更加全面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保证网络工程的信息数据安全。

4.2逐渐出现服务商会

网络工程的不断普及和应用深化,使得我国出现了很多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服务商会,这些商会将信息化管理服务以商品的形式进行出售,向客户提供相应服务,这在促进我国网络工程发展的同时,也将其与我国的市场发展相结合,促进了市场的信息化管理。同时,也利用aSp技术搭建起一个互动共享的平台,加强与其他单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4.3在智慧动员中的应用

我单位在智慧动员中对网络工程信息化的应用,借助了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其与经济信息资源相结合,为国防动员提供智能化服务。智慧动员就是将动员工作与网络工程相结合的产物,利用网络工程进行科学的国防动员安排,而网络工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能够为动员的决策指挥提供重要的辅助作用。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篇8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高级网络管理员;课程开发

随着中国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计算机

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入到使用计算机网络的队伍中,高素质的网络管理人员就成了政府和企业急

需的人才。高级网络管理员培训势在必行,其课程的开发定位,有利用从事网络管理和服务或有意从事此工作的劳动者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快速掌握网络管理技术和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提高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技能,成为网络管理和服务高级技能人才。

一、网络管理人员需求分析

据一份针对国内50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虽有98.6%的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83.7%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企业

网上的应用重点,主要是集中在产品服务信息、企业新闻以及收集客户信息等较低的层面。据相关报道,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初级阶段,其中有占八成的企业,其信息化发展面临着网络应用人才缺乏的困境,市场急需大量从事网络开发、组建、维护及管理的高级网络管理人员。

目前,用工市场需求反映,网络管理和服务技能人才需求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机关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工程的实施,急需大量网络管理人才。自政府实施数字化工程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政府搭建的网站数量,全国已不少于15万个并逐步形成网上办公,从

业人员总需求数量较大。

2.企业电子商务需求量猛增。目前全国已有企业网站300多万个,今后企业网站增长速度还将大幅度提升,未来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网络管理人才将不少于100万人。

3.现有媒体的网站和商业、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网站今后的发展更加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开拓。

作为珠三角地区,数字化工程的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网络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级网络管理人才需求更加迫切,急需培养一支能从事网络开发、组建、维护及管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高级网络管理员课程开发依据

国家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说明职业标准:2002年11月,我国正式颁布了网络管理员职业的国家标准,为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提供客观、规范、统一的从业依据和资格要求。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促进稳定就业起到重要作用。网络管理员就是保障网络(包括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其他数据通信系统)正常运行,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如,公司员工可以共享打印机、传真机等硬件或软件)的职业。在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定位和排除错误,设计、组装、管理和维护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提供计算机技术咨询与支持,以保证企业信息安全。

高级网络管理员岗位说明:是指从事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工作,并能承担监督、管理各种已有网络的维护与管理,以确保网络中各服务器、网络设备和用户主机的正常运行,以及网络通信的畅通。负责企业中各种网络应用系统的部署、维护与管理,确保所管理的网络系统全天候正常运行,不出现大的问题,如,不能出现长时间中断,更不能出现长时间的网络瘫痪,当然用户提出的应用问题也不能长时间得不到解决。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只定义了网络管理的5项功能: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故障管理、网络流量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目前安全管理则已自成体系,并且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学习内容上,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学习领域。

2.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使用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解决,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了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学生积极的参与,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从教学过程的转变以往讲授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并对教师的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3.在教学方法上,行动导向型教学使用了一整套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如,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与迁移教学法、校企协作教学法等。

我们主要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开发,并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现场教学、校企协作和实操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高级网络管理员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开发采用工作岗位任务分解模式,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就业需要―确定岗位―确定能力(技能、技术)”的基本原则。每个职业岗位能力可以分为个人能力(责任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和技术(技能)能力。工作岗位任务分解模式是把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任务,设计成一个贯穿学业全过程的链状课程,即工作岗位任务分解课程。以问题为中心的科目课程培养职业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关键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或训练课程培养职业需要的专门技术能力。工作岗位任务分解课程是根据某一职业岗位或某类相近岗位工作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组课程,该课程组中的职业技能课、职业技术课及职业岗位综合实训课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级网络管理员岗位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使学生既具备现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同时掌握网络组建、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技能),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从事各行各业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与维修;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和维护;网站的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岗位工作。高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岗位课程相应的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按照“学习网络”“使用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的学习过程设置课程,使学生逐步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其他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级网络管理员课程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工作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内容:

图2

职业道德包括:基本知识、职业守则。高级网络管理员要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学习职业守则做到:遵纪守法,尊重知识产权、爱岗敬业,严守保密制度、爱护设备;团结协作。

基础知识包括:电源系统基础知识、空调系统基础知识、消防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主要有:数据传输与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基础知识、网络设备基础知识、网络管理基础知识、网络应用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英语专业术语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有: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劳动法的相关知识、国家有关信息网络的法律法规。

工作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按照高级网络管理员工作内容及技能要求,课程培训内容包括以下相关知识,才能达到培养技能型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目标。

教学大纲及课程安排采用新型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模拟实操,以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并结合企业网络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授课。具体教学课程安排如下:

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训课程4∶6比例组织授课。

跟岗实习。通过到学校的中央机房观摩学习,真实了解网络组建,并分批安排到计算机网络集成及开发公司跟岗实习,采用师傅带徒弟方式学习和训练网络组建及日常维护的经验并参与解决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积累工作经验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对接,从而使学生通过技能培训更快地适应网络管理员岗位技能要求,成为企业急需网络管理技能人才。

四、课程开发的改进思路

职业培训专业课程的开发围绕素质教育和技能的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培训结业后学员及使用单位的跟踪调查,共回访约20名学员和5家企事业单位,对培训后的课程评价,总体反映良好。同时提出本培训课程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课程通用性强,但与岗位对接性不够,培训教材实用性有待加强;对于从事集成组网岗位的可否提供操作手册和工作流程;对于从事单位网络维护的希望课程提供常见故障排查手册,以便于日常实际应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课程开发中,将从以下方面

改进:

1.进一步明确课程开发定位。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使职业培训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

2.加强培训目标与岗位对接。紧扣社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应用特色。

3.突破教材的局限性,解决职业标准的置后问题。

4.以职业鉴定与用工单位使用评价相结合,采用学生就业跟踪机制,不断收集企业用工评价完善教学内容和操作手册。同时,培训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培养学习能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国家职业标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2008.

[2]李希敏.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

[3]张六成.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2011.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调查报告,2011.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篇9

关键词:主动网;主动网技术;网络管理;应用技术

1994---1995年,Drape研究计划在有关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的讨论中提出了主动网的概念,主动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主动网技术的应用,将计算机网络的灵活性提升到新的高度,更好地协调不同设备之间的工作,有效避免计算机的故障,缩短数据传输时间,提高数据传输的可达性。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中,应用主动网技术,虽然有种种益处,但是主动网络仍然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在此,本文将作出几点思考,希望有效促进主动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1.网络管理技术的相关问题

传统的网络管理将网络内部的工作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仅仅是将信息、数据从一个客户端发送到另一个客户端,信息、数据原封不动地在终端系统之间相互转发,限制了交换设备的能力。

1.1传统的网络管理系统概述

传统的网络管理系统多数采用轮询方式,周期性地检查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异常情况。在得到的反馈数据中,仅有少数的反馈信息、数据是可以有效地反应异常情况的。而且,在数据的反馈过程中,极易出现信息、数据延时的情况,这就使得显示发生异常的数据有"过时"的可能性,这对于及时检修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极其不利的。所以,网络系统的技术人员积极寻找一种更加经济、有效的管理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此时,主动网络应运而生。

1.2当前网络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网络管理模式,管理者集中监视、分析、控制网络设备,对数据仅仅负责搜集与上报,不负责数据、信息的处理,另外还需要控制人员的介入,才能有效地控制网络管理的有效进行。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元素的复杂性,待监视、处理的数据信息的急剧增加,都已经表明当发生问题时,则会出现信息延时,使信息成为"过时"信息,与网络管理工作相脱节,严重影响网络系统的故障处理;被管的工作仅仅负责信息、数据的收集、上报,将所有信息、数据交给管理中心的做法是低效的,网络管理中心会被繁重的工作量所淹没;另外,Snmp的安全性能也不能完全满足网络管理的特殊安全要求。因此,当前的网络管理技术继续进行新的更新,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网络管理技术。

1.3有关网络管理模型

在基本的网络管理系统中,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将网络系统管理分成分布与集中两大类基本结构。相对于集中式网络管理技术,分布式更加受到网络使用者的欢迎,因为在集中式网络系统管理中,只应用一个"网络信息管理者"是不现实的,实现不了对整个网络系统的全局管理。集中式管理虽然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没有层次性,依然不适于大规模的网络系统管理。而分布式网络系统管理方式则采用多个"网络信息管理者",相互之间协调配合,较低层次的由较高层次的"网络信息管理者"进行管理,并且与多个被管相互交换管理信息,在网络管理协议与管理信息库的联合协助下,共同实现对网络系统的管理。

由此,以上的网络管理系统作用机理,网络系统管理者们建立了多种网络管理模型:功能、体系结构、信息、组织等等模型。

1.4网络管理协议

网络管理协议有效地建立数据通信机制,联系了管理者与被管之间的信息、数据,将pDU的种类、功能等做了详细的定义,同时规定管理信息数据库数据格式以及网络管理协议功能。在基于网络管理协议的网络管理模型中,管理工作站联系了多个管理,并且维护各自的信息数据库,控制信息数据库的使用程度。这种授权服务、访问策略、委托服务三方面控制形式,实现了网络管理协议报文形式的信息交换,同时也可以产生trap报文,报告信息数据库值的重大变化。

2.有关主动网技术的问题

2.1主动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主动网技术解决了网络协议标准化的时间问题,引进、定制新型的网络服务模式,适应了internet的发展需要。早期研究中,mit学院提出的antS最具代表性,为主动网技术引用与网络管理提供了条件;随着主动网技术的日渐成熟,国内外一些大型的科研机构应用主动网技术,研究主动网技术的分布式结构;之后的研究中,技术人员将重点放在了主动网的动态更新,数据处理的兼容性、缩放性、安全性,以及网络服务增加的ana目标。

2.2主动网技术的含义

主动网是一种网络构架方式,它是在传统的网络节点上,运行分组程序,改变节点处理信息落后的状态,以适应用户的需求,同时联合动态编码技术共同应用于网络中,产生主动网络。主动网技术以其特定的网络节点编程功能,优化了传统的网络技术。即网络节点提供编程接口,把网络构造成一个通用的计算平台,在其上运行进行特殊处理所用的代码,简化了业务标准化过程。

主动网技术适用于需同时利用网络状态信息和用户应用信息,才能做出最佳判断的场合。这里的主动是指,交换设备对流经它的用户数据进行计算;用户可以将程序注入网络,从而有可能定制出更具针对性的处理过程。这就大大增强了网络的交互能力,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3.主动网技术在网络管理中应用

3.1主动网络在网络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目前,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发挥了相当理想的作用,已经引起网络管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实际需要,灵活地配置动态的网络管理策略;在动态的主动节点中应用新的协议模块,进行协议升级,具有强大的升级及时性;主动网络技术具有一定的智能管理能力,可以对信息、数据自主地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处理,减轻全局网络管理的负担;在主动网络中新增加的主动包处理能力,将主动包迁移到就近地点运行,减少其在网络宽带中的占用空间,同时有效地处理"无用"的信息、数据,降低网络中的信息流量,为网络中的"实用"信息处理节省时间。

3.2主动网络技术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

下面就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网络管理中,所划分的5个管理区域,进行主动网技术的应用分析。

(1)故障管理

在网络管理中,应该主要保证网络的无故障运行,保障网络的服务质量、性能以及网络资源的监控。在故障管理中应用主动网技术,将网络中心的部分管理功能按照就近分配的原则,分配到临近主动节点,减轻网络中心的负担,降低故障的发生几率;同时,在主动节点发现故障时,可以进行快速地预算,准确地预防、解决故障,减少信息、数据的延迟,降低故障对整个网络系统的影响。同时,提升网络预算工具的计算能力,准确预算网络阻塞,优化网络性能。

(2)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主要的工作是管理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的收集、维护,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将主动网技术应用到配置管理中,与被管之间相互补充,优化执行环境与执行手段。同时,快速地发现、报告配置的变化,更新配置信息,对于网络资源信息的清单管理是相当快速的。

(3)计费管理

在网络管理中,某些资源的使用是需要用户付费的,所以,网络应该准确地记录、制作用户的费用表,为网络的计费提供依据。将主动网技术应用到计费管理中,将有效监督、记录用户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同时对于网络管理中心不能有效管理的部分,主动网进行相关的管理,避免计费失误的情况发生。

(4)性能管理

网络的性能如何直接影响到网络用户的使用效率,为此,在网络性能管理中,应该积极定时维护性能数据库,确保发挥性能数据库的作用。将主动网技术应用到性能管理中,可以有效地收集网络节点中,可以全面反映网络运行情况的性能参数。但某一参数发生故障变化时,能够主动、灵活地上报,提高网络整体的性能。

(5)安全管理

网络的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到网络管理的有效进行,是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安全管理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防护、防御管理与安全、保险管理。前者是指在网络中有意设置相关程序,用来攻击网络错误;后者主要管理网络系统中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改善网络的安全环境。主动网技术将主动地对网络中潜在安全危险,进行一一排查:在节点上运行入侵检测系统,设置网络资源访问权限,改善加密计算方法等等,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

结束语:

主动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网络的主动管理,优化了传统网络管理中,网络中心负责收集、处理信息这种集中的运行方式,将一部分信息的收集、处理转到网络管理节点解决,实现网络的自我管理。这种有着明显优化网络管理整体性能的主动网技术,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若想在主动网技术的道路上更进一步,网络管理研究者们还应该继续对主动网技术进行研究,争取在主动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许荣.网络管理与主动网络管理技术相关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02).

[2]曹永春,华蓓,葛琳,陈虓将.主动网络节点操作系统中安全管理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5,(12).

[3]罗闻泉,贺敏伟.基于主动网络的网络故障管理研究及实现[J],计算机工程(工程应用技术与实现),2006,(08).

[4]沈俊,顾冠群,罗军舟.网络管理的研究和发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2,(10).

[5]徐东升,袁飞云,赵政文.主动网技术和策略相结合的网络管理模式[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通信技术),2006,(05).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篇10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信息管理(miS)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并在清华大学试办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美国的miS专业强调管理与技术并重,认为技术对miS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因此他们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关注远远超过对miS专业本身的关注,理工科偏向明显。而在我国,由于开办miS专业的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和历史发展情况不同,专业偏差很大,这从专业名称上就可略显睨端,如“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这些专业可能分属于商学院、管理学院、计算学院或信息学院等,有的偏理工,有的偏管理,各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各有偏重。

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miS相关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规定了该专业的管理学门类,明确指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确定了8门核心课程,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出版后,不少人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设计提出了批评,为此教育部于1999年4月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组成专门课题组进行研究与讨论,起草了《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初步意见》,针对该专业的主干课提出了一个机动灵活的6+X方案,其中6为教育部明确规定必开课程,X为各院校根据学校性质及专业特点各自确定开设的课程。6门必开课程中包括“计算机网络”课。

2003年4月在重庆大学召开的教指委年会上,进一步确定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核心课程及下属各专业的主干课,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为4门,其中之一是计算机网络基础。

无论是在早期的miS专业还是现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都是专业核心主干课,可见其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尤其是在财经类院校,其专业课程体系必然体现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体系自然不应该照搬计算机专业。很多学者也强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同计算机专业的不同:信管专业更强调信息的组织与管理,信息技术只是工具,而不是本质。因而在课程设置中,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其重点在于“用”技术,而不是研究这些技术的本身;毕业生从事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其工作重点不是编程,因而在培养学生时,不必过分强调编程能力,而应加强应用、管理与分析等能力的训练。

计算机网络技术源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aRpa网,之后网络应用不断普及与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internet技术的普及及应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并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教育。25年前,国内高校逐渐引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国外教材(如tanenbaum的《计算机网络》),并主要在计算机与通信专业的研究生层次开设网络课程,面向研究,教学内容仅限于理论,以oSi体系结构为主要框架。发展到现在,已经有更多的更优秀的国内外教材可供选择,并在更广的范围内如it相关专业、面向更多的层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人们学习网络知识,不再仅仅是为了研究,更多的是为了就业、生存与乐趣。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不再局限于理论,而是更注重实践,实验配合理论,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理论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以数学理论为基础,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架构;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直以来是课程教学的难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由于以往大多数院校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实验室,开设大型网络实验基本不可能,而部分院校涉及网络组建、交换机设置、路由配置等需要网络设备的实验都不具备条件,而只能开设如网站建设、各种服务器配置、协议分析、网络程序设计等不需要网络设备的网络实验,这就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相关知识。

当然,随着网络设备价格的不断下降、各院校对计算机网络教学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部分院校得到网络设备公司的资助,各校的网络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目前,著名理工科院校的网络实验室建设都很有规模,甚至堪称豪华;普通院校高职院校也有很大一部分完成了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与规划。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04年建立了网络实验室,可以进行组网、交换机配置、路由器设置等实际的网络实验项目,使实验教学能够得以开展。

1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与实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所属门类不同、培养目标不同,课程体系自然是不同的,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有所差别。一方面,我们强调授课内容的广度,因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跨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的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还要学习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课程,这注定不可能像计算机专业那样安排更多的课时,甚至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另一方面,我们强调应用,强调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了必要的实验内容。下面是我们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方法。

1.1理论教学

首先,从以下5个方面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掌握网络各层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技术;(3)学会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设计方法;(4)对典型计算机互联网络的特点和具体实现有基本印象;(5)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打基础。

其次,从以下7个方面明确课程讲授内容的范围及深度:(1)从总体上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发展史、应用领域、功能和特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了解oSi与tCp/ip体系结构;(2)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弱化通信技术理论;(3)掌握局域网络、广域网络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强化简单的局域网组网方法;(4)掌握网络互连技术的基本知识及网络互联设备的使用,强化交换和路由的概念;(5)掌握tCp/ip协议各层协议及其基本工作原理,立足端到端通信;(6)了解网络管理技术的基本知识;(7)了解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保护网络安全方法。

最后,改变原来“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按照7层协议或tCp/ip协议由低到高讲授协议层次的方法,从应用层开始自顶向下逐层讲授。具体的课程内容体系框架为:概述、数据通信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因特网及其应用、网络互连与因特网基础、局域网、广域网、常用网络设备的使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共十部分内容。

这样,知识结构在整体安排上采纳自顶向下方法的思想,先讲应用层,又高到低,具体内容上按主题安排教学。这样进行课程安排的好处是:更加注重应用,在教学的起点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用层教学实验只需一些开源软件,无需昂贵的硬件设备,使得实验易于开展,能更好地体现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特点。

1.2实验教学

就“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来说,其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繁多、知识面广连贯性弱。网络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提高对网络的应用能力,促进创新性思维。

有学者将计算机网络实验分为3种类型:原理验证型实验、综合应用型实验和探索研究型实验。(1)原理验证型实验借助pC机、网络基本设备、协议分析仪和流量发生器等软件帮助理解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实验可以在基本网络环境中进行,也可以在仿真实验环境下进行。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维护的技能,为服务社会做好准备,同时有助于深入理解网络原理。(2)综合应用型实验应在真实网络环境下由学生实际操作完成,如设计并安装局域网,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配置、应用和维护各种应用服务器,如DnS服务器、web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媒体服务器等,这类实验需要有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硬件基础。(3)探索研究型实验主要用于发现网络新知识、验证协议或某种猜想等,这是专家或研究生们所要从事的工作。

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原理验证型实验和综合应用型实验两种类型。实验内容包括以下7部分:(1)组网实验,包括网络设备认知、网线制作、对等网组建等内容;(2)交换机配置实验,包括交换机基本配置及VLan配置等内容;(3)路由器配置实验;(4)windows2000Server的安装与设置、用户帐户与组帐户的管理、资源共享与磁盘管理实验;(5)web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活动目录activeDirectory安装与配置、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DHCp服务器安装与设置、网络打印机的安装与使用、internet信息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使用、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等实验;(6)利用Sniffer软件截获并分析数据包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协议的概念;(7)利用其他网络仿真平台或网络设备模拟软件构造虚拟实验环境拓展实验的外延。

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已被评为校级精品课。

2结语

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才能明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应用。因此,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对于学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来说非常重要。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工作原理,加强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把握理论,并最终面向应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同于计算机专业,因此其“计算机网络”课程讲授的内容、深度与广度有别与计算机专业。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要强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授课内容的广度,二是其实用性,最终达到教学要面向应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外喜,高鹰,胡晓.虚拟实验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设计[J].计算机教育,2007(4):72-76.

[2]李成忠.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7):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