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培肥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8:46

土壤培肥的措施篇1

关键词:土壤培肥;双季稻;养分;稻谷产量

中图分类号:S141;S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6-1037-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6.011

abstract:theeffectsofdifferentsoilfosteringfertilitymeasuresonsoilphysical-chemicalproperties,cropyieldsandyieldscomponentwerestudiedindoublecroppingricesystem.theresultsshowedthatthecontentofsoilorganicmatter,totaln,alkali-hydrolysablen,availablepandavailableKwerehigherinsoiltreatmentofadditionorganicsubstancethaninthesingleapplicationofchemicalfertilizertreatment.theearlyricegrainyieldswasincreasedupto833.40kg/hm2,increasedby15.55%,atleastincreased475.05kg/hm2,increasedby8.87%;thelatericegrainyieldswasincreasedupto733.35kg/hm2,increasedby10.72%,atleastincreased375.00kg/hm2,increasedby5.48%.incontrasttosingleapplicationofchemicalfertilizertreatment,chemicalfertilizercombinedwithlivestockandpoultrydungtreatmentsignificantlyincreasedproductivespikeofriceandspikeletsperspikeandenhancedn,p,Knutrientsofricegrainandstraw.

Keywords:soilfosteringfertility;doublecroppingrice;nutrition;yieldofrice

豆科G肥、畜禽粪肥及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肥资源,尤其是作物秸秆,产量大、容易获得,但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1,2]。为了比较紫云英、畜禽粪肥、秸秆对低产水稻田的培肥效果,开展了化肥配合不同有机物料的培肥试验,探索不同有机物料对低产水稻田的培肥效果,为有机废弃物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与农事安排

试验安排在湖北省赤壁市车埠镇毕家村农户吴昭成责任田进行,位于e113°38′23″,n29°51′23″,年均降雨量1425mm,无霜期254d。试验田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27.99g/kg,全氮1.82g/kg,碱解氮152.57mg/kg,有效磷11.36mg/kg,速效钾14.00mg/kg,pH5.41,容重1.05g/cm3。早稻于2014年3月22日育苗,5月2~3日整田,5月3日施基肥,5月4日移栽,5月17日施分蘖肥,6月5日施孕穗肥,7月20日收获。5月20日、6月16日施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早稻品种为湘早24号。晚稻于2014年6月28日育苗,7月27日整田,7月28日施基肥,7月29日移栽,8月8日施分蘖肥,9月7日施孕穗肥,10月24日收获。8月20日、9月16日施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晚稻品种为中九优288。

1.2材料

试验所用氮肥为尿素(n46%),磷肥为过磷酸钙(p2o512%),钾肥为氯化钾(K2o60%)。畜禽粪肥为腐熟猪粪,秸秆腐熟菌剂主要由能强烈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枯草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绿色木霉菌和米曲霉组成。有效活菌数5×107个/g,每公顷施用30kg。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早晚稻处理相同,施肥量一致。处理1(CK),无氮肥(n0kg,p2o590kg,K2o120kg/hm2);处理2,单施化肥(n180kg,p2o590kg,K2o120kg/hm2;氮肥基、蘖、穗肥比例为4∶3∶3);处理3,化肥(用量同处理2)+绿肥(鲜重22500kg/hm2,早稻用紫云英,晚稻用大豆);处理4,化肥(用量同处理2)+畜禽粪肥(鲜重22500kg/hm2);处理5,化肥(用量同处理2)+秸秆(干稻草3000kg/hm2);处理6,化肥(用量同处理2)+秸秆(干稻草3000kg/hm2)+腐熟菌剂(30kg/hm2)。除了处理1之外,其他处理的化肥用量相同,试验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20m2,田间随机区组排列,四周设保护行,中间设进排水沟。

1.4数据收集

收获期测定早晚稻子粒的产量、考种,晚稻收获后取土样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子粒与秸秆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与不施氮肥的对照相比,平衡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所提高。与单施化肥的处理相比,添加有机物料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与不施氮肥的对照相比,处理4(化肥配合畜禽粪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与有效磷含量。

2.2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对稻谷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不施氮肥的对照相比,平衡施肥处理及化肥添加有机物料的土壤培肥处理的早稻及晚稻稻谷产量显著增加(p

2.3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对早晚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见表3、表4。由表3、表4可知,处理4(化肥配合畜禽粪肥)的有效穗与穗粒数最多,其中有效穗与不施氮肥的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6(化肥配合秸秆及腐熟菌剂)次之。由表4可知,处理4(化肥配合畜禽粪肥)的有效穗、穗粒数及千粒重最高。

2.4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对水稻秸秆与子粒养分含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所有平衡施肥处理的晚稻子粒与秸秆中n、K养分含量均高于不施氮肥的对照处理,处理4(化肥配合畜禽粪肥)的晚稻子粒与秸秆中n、p、K养分含量最高,其中晚稻子粒中p、K与秸秆中K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肥的对照处理。

3小结与讨论

与不施氮肥的对照相比,平衡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所提高。与单施化肥的处理相比,添加有C物料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3]。与不施氮肥的对照相比,化肥配合畜禽粪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与有效磷含量,与前期的报道一致[4-6]。

与不施氮肥的对照相比,平衡施肥处理及化肥添加有机物料的土壤培肥处理的早稻及晚稻稻谷产量显著增加(p

参考文献:

[1]李建峰,宋宇,李蒙蒙,等.江汉平原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的估算[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4):647-656.

[2]王方浩,马文奇,窦争霞,等.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环境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5):614-617.

[3]曾桂宁.秸秆还田腐熟剂对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228-229.

[4]胡诚,陈云峰,乔艳,等.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低产黄泥田的改良及作物产量的作用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22(1):59-66.

土壤培肥的措施篇2

一、基本情况

瓜州县现有耕地面积49.3万亩,全县移民区需改造的低产田面积达到22.85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80%,其中:盐碱地面积16.57万亩(重度盐碱地达到7.92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58%;板结地面积6.28万亩,占移民总耕地的22%。目前,全县6个移民乡分别制定了土地改良、产业培育等规划,依托土地改良项目,积极发动移民群众,采取工程措施、增产技术措施、综合培肥措施、生物排盐、节水技术等措施相结合,2008~2010年共改良土地10.2万亩,其中,盐碱地面积改良6.52万亩,板结地面积3.68万亩,同时,把发展传统产业和特色种植业相结合,使移民乡特色产业面积达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人均从特色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占移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逐步形成移民乡镇主导产业的优势和特色,缩小移民群众与老乡镇居民的生活差距,实现移民乡镇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做法与工作措施

1.深入研究,明确思路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前提,以促进移民乡镇农民增收、增加农业效益和移民乡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盐渍化程度,以农艺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相结合,采取不同的治理改良模式。同时,将耕地综合改良利用与生态培育相结合;将耕地综合改良利用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培育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达到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持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根据移民乡镇土地改良规划,我县分别成立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县上成立由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的行政领导小组,各尽其责,协同工作,做好物资调运、人员组织、资金配套落实等诸项事务;农技中心成立由中心主任任组长、土肥站站长任副组长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技术措施的落实、技术培训等工作。

3.因地制宜、完善技术要求

从改良技术要求看,耕地综合改良治理,应以治水为先导,以培肥地力为核心,治“旱、涝、盐、碱、薄“等障碍因子为目标,首先针对耕层薄瘠渗漏层土壤粘重的实际,采用深松机械深耕翻、中层爆破等工程技术措施,破除或松动粘重层,增加土壤渗透性;二是着眼于区域水盐平衡,对水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建立流域完整的灌溉制度及排水、排盐系统,防止盐分进一步表聚,注重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建立新型的节水型灌溉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用水不当而引起盐分重新分配和地质因素造成的盐碱地的发生,同时,加强在土壤肥力、墒情以及土壤盐渍化监测工作,为各项改造措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三是针对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实际,大力推广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等耕地综合培肥建设,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耕地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技术措施

结合土壤调查结果,确定了如下改良技术措施:

1.工程措施

根据渗漏层粘重出现层位、厚度,采用深松机械深耕翻结合人工耕翻、机械挖掘、中层爆破等改造措施,破除或松动粘重板结层,增加土壤渗透性。

2.增产技术措施

建立以高产玉米、耐盐性啤酒大麦、棉花、油葵、甜菜等种植生产结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移民乡镇群众增产增收。

3.综合培肥措施

针对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实际,逐步推进以秸秆还田、复种绿肥、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为中心的综合培肥技术,提高耕地有机质养分含量及耕地地力水平。

4.着眼于区域水盐平衡,应用生物排盐

防止盐分进一步表聚,采用引种盐地先锋植物,推广红豆草、毛苕子覆盖种植等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生物排盐。

5.从控制灌溉定额入手,开展节水技术

推进膜下滴灌等新型的节水型灌溉制度体系建立,解决由于用水不当而引起盐分重新分配造成的盐碱地的发生。

6.加强土壤肥力以及土壤盐渍化监测

为各项改造措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促进区域耕地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取得的成效

1.经济效益

通过对移民乡镇土壤改良技术的推广实施,使移民乡镇地下水位下降,耕土壤盐分降低,产量得到提高,以小麦为准,改良后产量水平如下:高标准改造移民乡镇粮食产量达到250公斤/亩,亩增产粮食在30公斤以上;综合改造移民乡镇粮食产量达到150公斤/亩,亩增产粮食在20公斤以上。

2.生态效益

通过土壤改良技术的推广实施,将大大改善移民乡镇基础设施条件,有效地遏制移民乡镇土壤盐渍化发展势头,提高了移民乡镇土地改良的效率。

盐化指标:在0~100厘米土层内全盐含量:轻度盐碱地0.4~0.7%,中度盐碱地0.7~1.1%,重度盐碱地1.2%以上。通过相应治理措施,全盐量控制在0.4%以下。

耕地综合培肥指标。通过实施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耕地综合培肥技术,使移民乡镇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层深度增加20~3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3g/kg,速效氮增加30mg/kg,速效磷增加5mg/kg。

节水目标。通过行之有效的节水农业生产技术,使移民乡镇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节水率提高30~35%,提高农业用水的再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

3.社会效益

通过在移民乡镇推广先进的土壤改良综合治理措施,在各移民乡镇建立一定规模的综合培肥高标准移民乡镇和示范移民乡镇,辐射带动我县其它乡镇,开展广泛技术培训,使我县移民乡镇农业节水科技普及率达到8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30%以上,为提高移民自身素质,发展移民乡镇农业经济奠定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

1.土壤渗漏层粘重、板结、排水不畅

根据实地调查和现场挖掘土壤剖面分析,大多数土壤剖面中下部均大量出现青白淤积层,质地粘重、渗水不畅、透气不良,不仅严重浪费水资源,也易造成土壤盐分大量表聚,加之风蚀作用的影响,土壤表层覆盖着风积物,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生产能力和毒害着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结果显示,在各移民乡镇灌水8天后不渗水,20天以后难以下渗的问题较为普遍。

2.土壤耕作层盐渍化问题突出,急待改良培肥

移民乡镇因多是荒地开发,土壤表层普遍含盐,盐渍化危害问题突出。经实地调查统计,现有耕地中,土壤pH值达8.5以上,盐化土壤面积达6.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4.2%,其中轻盐土0.76万亩,中盐土1.23万亩,重盐土1.81万亩。区域土壤中全盐含量在0.5~1.5%,整体评价为中、重度盐渍化,同时,区域的土壤碱化度也较高,多在9.96~46.38%间。

3.土壤养分含量极低,急待培肥提高

根据省农科院化验室和我站化验室提供部分样品测试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偏大,在1.37~1.52g/kg,说明土壤粘重程度较高;土壤养分含量除速效钾较高外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8g/kg的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在0.13~0.47g/kg的水平、全磷含量在0.21~0.28g/kg的水平、全钾含量在1.27~2.61g/kg的水平、碱解氮在8.6~30.7mg/kg的水平、速效磷在1.1~4.9mg/kg的水平、速效钾在62.82~229mg/kg的水平。总体养分评价结果,除速效钾含量较高外,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低,需要完成土地复垦工作后,通过大量施用有机肥,实施配方施肥技术等培肥增产技术,尽快提高有机质,促进作物的增产、增收。

4.田间防护林不配套,将产生严重的生态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移民已栽植了大量的农田防护林,但树龄小、防风能力弱,但立足我县实际,每年降雨稀少,气候干燥,风沙侵蚀问题突出,加之土层粘重、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树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保证移民乡镇持续稳定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建设适应各移民乡镇实际的田间防护林带等,对提高移民乡镇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六、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全县各级都要把土壤综合改良治理培肥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切入点,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扶贫办、发改委、农牧局、财政局、新农办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科技局、林业局等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瓜州县土壤综合改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牧局,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指导落实,并成立以县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农技中心主要技术骨干力量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为成员的技术服务小组,强化技术支撑。把土壤综合改良任务纳入各乡镇、部门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落实奖罚激励措施,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2.强化宣传,技术指导到位

农、林部门要在土壤综合改良实施期间,利用各种形式举办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土壤综合改良治理培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县、乡技术人员要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田间、深入农户,了解土壤综合改良实施情况,围绕土壤综合改良等基本内容,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咨询,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解决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施肥用肥问题,确保服务到位与实施效果。

3.争取资金扶持,保证措施落实

全县各级要紧紧抓住移民乡镇被列入全省扶贫重点乡发展的有利时机,多渠道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筹集资金,确保土壤综合改良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发改、扶贫办和农牧等部门要将土壤综合改良列入项目科技措施主要内容之一,多方争取移民扶贫资金予以扶持,加快移民乡土壤改良步伐,保证计划顺利实施,促进移民增收致富。

4.搞好示范片建设,展示示范效应

各乡镇要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安排一定面积的示范,做到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作物都有500~1000亩以上的示范片。示范片要选择在公路沿线、集中连片、排灌良好的地方。同时,每个示范片还要安排3个以上的对比试验,示范片要实行统一管理,做好田间观察记载,不断积累和完善土壤综合改良配肥参数,以向农民群众展示土壤综合改良配肥效果,促进辐射带动作用。

土壤培肥的措施篇3

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升温,我国各地逐渐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产地,使得原有的耕作制度瓦解,农户蔬菜生产特定性、局限性日趋明显,这必然加剧设施栽培连作障碍问题,即土壤盐渍化、病虫害重,造成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直接影响设施栽培经济效益。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目前蔬菜稳产增收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设施栽培连作障碍产生因素

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是土壤、植物与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多年的研究报道,可归纳为几方面的原因:土壤传染性病虫害蔓延,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以及植物的自毒作用[5-6]。土壤病原菌富积,传染性病虫害蔓延设施栽培土壤中土壤病原菌富积是引起连作障碍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中有益微生物与有害微生物之间本来保持着一定的生态平衡关系,但由于多年连作,同一作物吸收单一养分,使某些物质不断累积,加之设施土壤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病原菌生长繁殖,作物根系分泌物和病残体又提供了病原菌赖以生存的条件,使土壤中的植物病原菌得到富积,而过多使用化肥及杀菌剂可能会杀死土壤中有益拮抗菌,打破土壤微生物的平衡,以致从土壤到作物表现出一系列的连作障碍[7-8]。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土壤盐类积聚设施栽培土壤盐类积聚现象在我国普遍发生,是设施土壤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连栋大棚和温室最为明显。该现象是由于化肥施用量大,且长年覆盖,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分平衡,降低了土壤的淋洗作用,加之环境长期保持高温,显著增强了土壤水分蒸发量,土壤盐分通过毛细作用随水分的蒸发上升,在地表形成薄层盐分结晶。设施土壤盐类积累后,加大了土壤溶液中盐类浓度,使土壤渗透势加大,导致根系水分外流,影响蔬菜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造成蔬菜营养失调,而且随着土壤盐类浓度的增加,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显著增强,某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受阻,出现植株矮小、发育不良、叶片卷曲枯死等典型的缺素症状,最终导致作物产量及品质下降[9-10]。土壤酸化导致设施栽培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和使用未经过安全处理的有机肥料。多年的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年限及复种指数的增加,设施栽培土壤pH值逐年降低,有些土壤pH值甚至已降至6以下,致使土壤某些养分的有效性降低,导致Ca,mg,B,mo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缺乏,进而促使作物脐腐病、畸形果、茎裂、华而不实等生理病害多发,尤其是茄科蔬菜的青枯病和疫病等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11-12]。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土壤物理性状是重要的肥力因素,主要包括孔隙度、结构性、水分含量及通透性等,严重影响着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研究表明,设施栽培土壤连续栽培5a以后,土壤板结严重、容重增大、非活性孔隙比例相对降低,耕层变浅,通气性、透水性变差,物理性状恶化[13],需氧微生物的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致使根际缺氧诱发多种根部病害,同时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缓冲能力降低,导致作物抗逆能力降低和残留超标。植物的自毒作用自毒作用是植物种内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也是长期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因素[14]。连作条件下,植物残体、病原物及作物根系等向周围环境中分泌酚酸类、萜类、生物碱、酶等化学物质,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导致自毒作用发生。茄科、葫芦科、豆科、菊科等是极易产生自毒作用的植物,这些植物从根系中分泌出许多酚酸类化合物,通过损伤细胞膜、破坏酶活性、使蛋白质失活等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而西瓜、丝瓜、南瓜、瓠瓜和黑籽南瓜等的根系分泌物会促进瓜类的生长,不易产生自毒作用[15]。

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的综合防治措施

连作障碍防治是现今设施蔬菜栽培产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主要从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的优化以及利用抗病品种和嫁接技术、土壤消毒和土壤管理、生物防治、优化施肥等方面来解决此问题。优化种植制度不同蔬菜间或蔬菜与粮食作物之间进行合理的轮作或间作是国内外通用的预防土传病害的措施之一,也是有效防治连作障碍最为简单、省工、高效的措施。合理轮作或间作可以使病原菌失去寄主或改变其正常生长繁殖环境,从而消灭或减少土壤中致病菌,减轻病害;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调节土壤肥力;减少杂草的滋生,破坏杂草与蔬菜的伴生关系[15-16]。设施蔬菜栽培一般采用深根性蔬菜(茄果类、瓜类、豆类等)与浅根性速生蔬菜(白菜、绿叶菜类、葱蒜类等)轮作倒茬,或行间套种,其中,浅根性蔬菜有吸盐洗盐的作用,葱蒜类对预防根部病害和根结线虫的危害非常有效。应用抗病品种和嫁接技术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专家培育出如抗枯萎病的番茄、抗黑腐病的甘蓝等大量抗土传病害的蔬菜新品种。选用这些蔬菜新品种,可以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有效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增加蔬菜经济效益。目前,黄瓜、西瓜、茄子等采用的嫁接技术充分证明[17],利用丰产高抗性的砧木进行嫁接栽培是防治土传病害及设施蔬菜栽培连作障碍、提高经济产量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进行土壤消毒采用土壤消毒,可高效快速抑制土壤有害微生物、害虫、残茬及根系分泌物的毒害作用,能够很好地解决作物重茬问题,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设施栽培中,土壤消毒方法主要包括药剂消毒、太阳能消毒、蒸汽消毒等。药剂消毒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剂或生物药剂通过喷淋、浇灌、拌土、熏蒸等手段对土壤进行消毒。目前,生产上使用最多的药剂有氯化苦、绿宝清(苦参碱)、多菌灵、土菌消、菌线威、绿亨1号和2号等杀虫杀菌剂。通过蒸汽、热水或太阳能提高土壤温度,从而起到消毒灭菌作用的物理方法被国外经常采用,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措施,如日本的太阳能高温消毒。该方法对蔬菜无副作用,非常适合我国现阶段的蔬菜生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其杀菌原理有2种:一是直接热力(热水或蒸汽)消毒杀菌。如50℃处理10min即可杀死十字花科作物的软腐病菌。二是间接作用(高温闷棚)。在一年中的高温时期,前茬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枯叶,施入有机肥和灌水,在覆膜封闭条件下,土壤湿度增加、棚室内的温度达到60~70℃以上,闷棚时间一般掌握在15~20d,致使土壤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逐渐消耗土壤中的氧气,使土壤呈缺氧还原状态,多数植物病原菌在高温和缺氧条件下死亡。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闷棚使连作大棚设施内10cm左右的土壤形成55℃持续高温,大部分病原菌被杀死,对土传病害灰霉病病原菌有很好的灭菌效果[18]。合理的土壤管理土壤管理的目的是使土壤生态始终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设施栽培中为了减轻连作障碍,常采用的措施为:集中烧毁或深埋中心病株、作物病残体及周围杂草,防止病害蔓延;加强耕作管理,增加中耕松土次数,提高地温,加速病残体的分解腐烂,使部分病原菌和害虫失去活力,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提高下层土壤通透性,控制土壤盐分上升;改变作物栽培时间,避开作物发病期进行种植,例如易感染枯萎病的蔬菜,应避开高温期种植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高温季节大水漫灌,使土壤温度提高,不仅可洗盐,还可杀死或减少土壤中病原微生物和害虫。采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狭义上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对土壤定病原菌产生毒素,或通过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途径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从而减轻根系感染、减少病害发生的一种方法。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防治已逐步成为防治作物病虫害、减轻连作障碍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拮抗微生物拮抗作用是衡量生物防治效果的指标之一。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作物病虫害,就是将培养好的具有拮抗作用的有益微生物以特定方式施入土壤中,或是通过向土壤中加入营养物质,提高土壤原有拮抗菌的数量及活性,从而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活动,降低病原菌的数量,减轻病害发生的几率。张丽萍等[19]通过土壤微生物制剂防治草莓连作病害,结果表明,对于由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草莓连作病害,木霉t42与枯草芽孢杆菌Bs-6的拮抗作用很明显,能显著促进连作草莓的生长发育,连作草莓的死苗率由52.9%降至8.2%,产量增加111%,果实品质显著提高。接种有益微生物有益微生物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如制作微生物有机肥、种衣剂防治作物病虫害等。在设施蔬菜栽培中,常通过使用含有有益微生物的生物有机肥来分解连作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另外,还可以向土壤中接种一些有益菌群,在根系形成生物屏障,减少根际病原菌的侵染,或接种致病菌弱毒菌株,促使作物产生免疫机能,增强抗逆性,提高其产量及品质。郝永娟等[20]在生物土壤添加剂减轻黄瓜连作障碍的研究中提出,使用生物土壤添加剂,可明显增加具有拮抗作用的木霉、青霉等的数量,有效控制土传病害,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连作障碍。利用他感作用原理德国学者H.molisch于1937年提出植物的他感作用,认为许多植物可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来促进或抑制同种或异种植物生长。他感作用涉及微生物、植物、动物等所有的种群,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化学他感作用原理使植物之间、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合理组合,不仅可有效地降低作物之间、微生物之间的负效应,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且在控制病虫害方面也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些植物根系分泌的化学物质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如黄瓜根系分泌物中的丝氨酸、精氨酸可以有效抑制黄瓜枯萎病病菌的生长繁殖[21]。进行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是防治连作障碍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目前设施蔬菜栽培中化肥过量施用、肥料种类不平衡等问题,在施肥原则上,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再配合施用微生物肥料。施用有机肥(进行无害化处理,即完全腐熟)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土壤盐分积累及病原菌繁殖,减轻连作障碍和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必须根据肥料的性质、设施土壤养分状况、作物的营养特性及需肥规律,因地制宜地选择施用化肥,同时应确定合理的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方法;选择施用具有固氮、解磷、解钾作用的微生物肥料,分解土壤中被固定的磷、钾元素,使化学肥料得到充分利用,在施用微生物肥料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施用。

土壤培肥的措施篇4

关键词中低产田;现状;改良措施;安徽广德

近年来,广德县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实施“沃土计划”,通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农田基础设施、耕地质量建设大有改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但因受地质、地貌影响,目前广德县农田还有相当部分耕地处在中低产水平,科学总结分析中低产田的成因并提出改良措施对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广德县中低产田现状

据调查统计,广德县耕地总面积为7.5万hm2,其中一级地5480hm2,占耕总面积的7.3%;二级地33900hm2,占45.3%;三级地28230hm2,占37.6%;四级地5830hm2,占7.8%;五级地为1560hm2,占2.1%。对各等级耕地进行地力评价及分布统计,一、二级地主要分布在邱村、新杭、桃州等中部平原地带,以水旱轮作制为主;三级地主要分布于柏垫、四合、新杭、邱村、桃州等边界地区;四级地集中分布于誓节、柏垫等乡镇,距村庄广较远的丘陵岗地上且坡度大于5°;五级地分布于柏垫、卢村等地的高磅上,多为望天田。

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广德县中低产田面积为1.9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5.8%,在各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中部丘岗地区约有7220hm2,约占全县中低产田面积的40%,主要分布于誓节、桃州、新杭邱村等乡镇的丘岗区,多为干旱灌溉型,因耕种时间较短,熟化程度较低,土壤质地为自然肥力低的棕红壤、棕红土,常遭流水冲刷,表层肥土被带走,侧漂严重,但经调查,其潜在的增产增收空间较大。这部分中低产田分别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障碍因素,阻碍着土壤生产力的提高,改良并合理利用这些中低田对广德县农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中低产田改良措施

根据广德县中低产土壤所存在的不同阻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进行改良。

2.1干旱灌溉型

该类型中低产田主要问题是缺水,灌排设施较缺乏,主要分布在广德县中部地区河流阶地、低丘岗地、台磅、冲畈等部位。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海拔50~150m,距离村庄较远。

土壤主要特性:土壤结构差,粘重板结,土层厚而耕层浅,自下而上酸性逐渐增强,速效磷1~4mg/kg,速效钾50~804mg/kg,全氮0.75~1.16g/kg,土壤耕作管理水平低,有机肥投入不足,水源短缺。

改良措施:针对该类型区域应进一步挖掘出土壤潜力,培肥土壤,以肥调水,走有机旱作之路。一是等高耕作,等高种植,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二是逐年深耕,增施有机肥,熟化土壤,增加熟土层厚度[1]。三是平整土地,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四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增强土地产出力[2]。五是加强秸秆还田力度,雨季时加大旱作实施秸秆覆盖,以利于吸纳保蓄降水,减少土壤侵蚀,增强抗旱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六是增施有机肥,每年施有机肥不低于30t/hm2,坚持施用。七是坚持平衡施肥,稳氮、增磷、钾补微(微量元素),以协调土壤养分[3]。并利用石灰石粉、白云石粉、沸石粉等进行土壤改良。

2.2障碍层次型

该类土壤的核心问题是地表50cm土层内出现粘盘、白土、白浆化、砾石层等障碍层次,有碍作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分布在誓节、新杭、东亭、邱村等乡镇的丘岗区,低丘、冲、谷、梯畈田或磅台田、缓坡地等都有分布,主要土壤类型为水稻土白浆田、上位佳斑鳝田,砂砾心沙泥田、上位砾石扁泥田、白香灰土田、上位砾石硅石泥田等。成土母质有第四纪红土、硅质岩、泥质岩、河流冲积物等。

土壤特性:耕层浅薄,障碍层次部位高,淀浆板结,土层水分以侧向流动为主,土壤结构不良;土壤pH为4.8~5.6,有机质含量10.1~17.1g/kg,全氮0.71~1.24g/kg,速效磷3~6mg/kg,速效钾40~80mg/kg,阳离子代换量7.6moL/kg土,砂粘比1.45,二氧化硅含量较高,氮磷钾均属严重缺乏;阳离子代换性能弱,土壤保肥、保水、供肥、调肥能力都很差;耕层9~12cm养分含量多,耕层、犁底层以下层次的土壤养分含量急剧下降,整个土体层养分绝对量少,施肥虽多,但后期肥力作用小,作物生长过程中易脱肥早衰。

改良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水利设施,完善田间灌排体系,实行沟渠配套,消除“过水田”与“串漫灌”现象,提倡沟灌、轮灌;二是平整土地,逐步建设为田、林、路配套工程;三是种养结合,注重秸秆直接还田和快腐还田;四是结合增施有机肥,逐年加深耕层,做到有机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基肥与追肥配施,注重中后期施肥,并注意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合,实行叶面喷肥,防止早衰;五是精耕细作,合理管理,如白浆田宜早耕、多耕晒,以增加速效养分,使土壤不结块而易起浆,插秧前耕耙不可过细过多,随耙栽秧;秧苗分蘖期切忌断水,否则土体干结板实,水层不宜过深,以减少静水压力,不致使土体过分淀浆板结。

2.3瘠薄培肥型

该类土壤主要问题是土壤含砂高,漏水漏肥,易板结[4]。主要分布于沿河两岸以及低山丘陵山边田,全县共有面积约2700hm2。

土壤特性:土体结构不良,渗育层30~50cm为砾砂层和粗砂层,粗砂含量高,氮、钾养分随水流失,一般有机质含量10.9~12.5g/kg,全氮0.77~1.06g/kg,速效磷3~5mg/kg,保肥性能差。

改良措施:一是增施有机肥,因其易漏水肥,地力差、肥力低,必须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的保肥蓄水能力,不断培肥地力;二是客土培肥,加深土层,对土体构型不良、砾石砂砾含量过多的地块,可进行客土培肥、垫高田面,以加深土层、培肥地力;三是平整土地,因工程量需经费多,可分批分期的逐年进行;四是科学施肥、平衡施肥,漏水肥的土壤应增氮磷、补钾以协调土壤养分,提高施肥效果,以“少量多次”为宜,特别是应分次施用氮肥,以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

2.4渍潜排水型

该类土壤核心问题是地下水位过高,土壤潜育化,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带的山间谷地,集中在四合、芦村、誓节等乡镇,全县共有约1300hm2,占中低产田的1.74%。冷湿田泥深土冷,土粒分散,结构不良,犁底层有时不明显。种植方式为一年一季中稻栽培,主要有土种有陷泥田、次潜麻砂田、次潜扁泥田、次潜沙泥田、次潜黄泥田、次潜硅质泥田等。

土壤特性:土壤地势低洼,泥深土冷,地下水位高,积水潜育,有效养分缺乏,还原物质过多,地表水时常与地下水相接,有的终年积水。此外,由于有毒还原物质过多的综合影响,常出现秧苗根部发黑、腐烂甚至全株死亡的现象。

改良措施:一是搞好水利设施,重点是改善排涝防渍条件,建立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增强排灌能力,改善水、肥、气、热状况,排除有毒还原物质,消除水涝渍害;二是干耕晒伐,做到早晒、晒透,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渗漏性,促使还原物质的氧化、有机质的分解及养分的转化,提高土壤供肥能力;三是针对湿田土温低、物理性差、潜在养分难以发挥等问题,增施暖性农家肥,如厩肥、火土灰、草木灰、饼肥等,以改善土壤的生物化学条件[5],创造水稻生长的适宜环境;四是实行秸秆直接还田和推腐还田[6],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有条件时使用秸秆快腐剂,以加速秸秆腐烂。

3参考文献

[1]刘伟.中低产土壤改良及培肥措施综述[J].农技服务,2008(5):43.

[2]张杨.肥东县中低产田改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7):194,196.

[3]周丽芳,石训文,祝剑真,等.上饶市农田土壤改良措施探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59-60,104.

[4]景国臣,王亚娟,王占喜.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与培肥改良对策[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4):34-36.

土壤培肥的措施篇5

[关键词] 耕地地力土壤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1650(2014)04-0088-01

一、耕地地力现状及特点

耕地质量包括耕地地力和土壤环境质量两个方面,此次调查与评价共涉及耕地土壤点位28892个。经过历时三年的调查分析,基本查清了全区耕地地力现状与特点。

通过对全区土壤养分含量的分析得知,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83g/kg,均属省Ⅳ级水平;全氮平含量为0.65g/kg,属省Ⅴ级水平;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0.72mg/kg,属省Ⅳ级水平;速效钾含量为101.23mg/kg,属省Ⅳ级水平;缓效钾含量为643.16mg/kg,属省Ⅲ级水平。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有效硫属省Ⅳ级水平,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及有效硼均属省Ⅳ级水平。

1.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不断提高

耕地土壤:从这次调查结果看,全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1.83g/kg,属省Ⅳ级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提高了约13%;全氮平均含量为0.65g/kg,属省Ⅴ级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降低了约7%;有效磷平均含量10.72mg/kg,属省Ⅳ级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提高约80%;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01.23mg/kg,属省Ⅳ级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平均含量相比提高了约36%。

2.耕作历史悠久,土壤熟化度高

据史料记载,早年尧舜时代就已是农业区域,炎帝曾在此教农桑、尝百草,农业历史悠久,土质良好,加以多年的耕作培肥,土壤熟化程度高。据调查,有效土层厚度平均达150cm以上,耕层厚度为19~22cm,,适种作物广,生产水平高。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据调查,全区共有中低产田面积79.9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90.83%,按主导障碍因素,共分为坡地梯改型和瘠薄培肥型两大类型。

中低产田面积大,类型多。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二是农田基本建设投入不足,中低产田改造措施不力。三是农民耕地施肥投入不足,尤其是有机肥施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2.耕地地力不足,耕地生产率低

全区耕地虽然经过排、灌、路、林综合治理,农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耕地单产、总产呈现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一再上涨,农业成本较高,甚至出现种粮赔本现象,大大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施肥结构不合理

作物每年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主要是通过施肥来补充,因此,施肥直接影响到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近几年在施肥上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重三轻”:第一,重经济作物,轻粮食作物;第二,重复混肥料,轻专用肥料。第三,重化肥使用,轻有机肥使用。

三、耕地培肥与改良利用对策

1.多种渠道提高土壤肥力

1.1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近年来,由于农家肥来源不足和化肥的发展,全区耕地有机肥施用量不够。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以解决。①广种饲草,增加畜禽,以牧养农;②大力种植绿肥,种植绿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可以采用粮肥间作或轮作制度。

1.2推广秸秆还田,实现用养结合。通过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动物过腹还田、压青还田等途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用养结合。

1.3合理轮作,挖掘土壤潜力。要大力推广玉米、豆类立体套作,粮、油轮作,豆类、薯类轮作等技术模式,实现土壤养分协调利用。

2.巧施氮肥

速效性氮肥极易分解,通常施入土壤中的氮素化肥的利用率只有25%~50%,或者更低。这说明施入土壤中的氮素,挥发渗漏损失严重。所以在施用氮肥时一定注意施肥量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期,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损失。

3.重施磷肥

平鲁区地处黄土高原,属石灰性土壤,土壤中的磷常被固定,而不能发挥肥效。加上长期以来群众重氮轻磷,作物吸收的磷得不到及时补充。

4.因地施用钾肥

全区土壤中钾的含量虽然在短期内不会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和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也会处于不足状态,所以在生产中,定期监测土壤中钾的动态变化,及时补充钾素。

5.重视施用微肥

微量元素肥料,作物的需要量虽然很少,但对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却有大量元素不可替代的作用。据调查,全区土壤硼、锰、铁等含量均不高,玉米氮磷钾肥与微肥的配合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施用的基础上,施用微肥的增产效果很明显。

土壤培肥的措施篇6

 

关键词:聚土免耕;原理;做法;成效  

 

双峰县地处南岭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丘岗地带,四周山丘崛起,中部岗平起伏,岗丘交错成串,地形起伏平缓,丘岗连绵,区内丘岗山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第2次土壤普查的开展,加大了对丘岗山地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果茶桑园和药材基地的发展很快。进入9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农业强省口号的提出,在现有耕地只能满足对粮食需求的情况下,把目光转向了丘岗山地。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各方面的原因,我县各乡镇耕作水平不一样,但总的来说,土地贫瘠,有机质含量较少,水土流失较重,雨少则旱情严重,雨多则跑水、跑土、跑肥,侵蚀较重。在20世纪80年代,中科院成都土壤室“聚土、垄作、免耕”科研成果获得广泛关注,我县在结合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聚土免耕覆盖栽培一整套技术,把改土、防蚀、抗旱、培肥等多项农耕农艺措施组装配套,形成了一套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增产技术。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推广,闯出了一条适应我县丘岗山地生产实际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聚土免耕原理 

 

数百年来,犁铧翻耕是旱作农业生产的基础。耕翻在平坦、潮湿和粘重土地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将地面作物收获后的残留物、绿肥和厩肥等混入土壤的有效措施。但是,在地势起伏的丘岗山地,频繁的耕翻加剧了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肥力退化、粮食产量下降。有人说,聚土免耕是持续和效益农业的最佳选择。因为它实际、有效益,且保护土壤、水和环境。所以,免耕农业即是持续农业。 

所谓免耕,是相对传统的整地而言,减少耕作次数,降低耕作强度,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是近20年来国内外公认的土壤生态保护技术,但长期的免耕也容易带来僵土、板结、病虫害、杂草等一些弊病。旱地聚土免耕耕作法是一项具有增产、聚水、增肥、防蚀等综合效益的耕作法,它的特点是能造就50cm厚的耕作层,并用较简易的方法把肥料施在离地表35cm以下,既减少肥料的损失,又促进作物的后期生长。它还利用筑垄、季节性免耕、覆盖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对增加系统生产力、加深肥沃土层、增进养分积累活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含水量、减少用工等都有明显的效果,是一种集改土、培肥、抗旱、防蚀、增产于一体的耕作方法,在山丘地区旱坡地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聚土免耕的设置是免耕与深耕体系相结合,大垄横作与垄沟加档相结合。聚土是有效加深耕层、培肥土壤、接纳径流、提高土壤水分库容的有效措施,土层浅薄时,可以有效地增加耕作土层,同时起垄后地表面积增加,接受日光照射的表面积增大,土壤白天增温快,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土壤内温差也大,能促进土壤水分与养分的运动;秸秆覆盖又防止雨水对土表的直接冲击,缓冲侵蚀,还可拦截水分,加强沉积,形成网格式自我保护体系。 

 

2聚土免耕的具体做法 

 

2.1等高耕作、横坡作垄、全土覆盖 

等高耕作、横坡作垄,垄、沟与土档配套,建立由垄、沟和土档形成的横坡网格耕作体系。具体方法是:在坡面挖宽1m、深50~80cm的沟,分3层压青埋肥,最底层可埋放小树枝、灌木或玉米和稻麦秸秆等,厚约30cm,踏实,然后回填10cm左右的表土,中层埋放草皮、堆肥、土杂肥之类,覆土;上层埋放猪牛粪或其他农家肥、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施入一定量的无机肥如磷肥、复混肥等优质速效肥,覆土高出沟面30cm,这样形成垄高30cm、沟底宽1m的垄。在沟内,每隔5m设10cm高的土档,以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为防止暴雨对土表的直接冲击,减缓表土溅失,要实施全土秸秆覆盖,由此建立垄沟网格耕作与秸秆覆盖相结合的水土保持耕作体系。 

2.2多途径培肥土壤,提高生产能力 

丘岗山地由于强烈的淋溶作用和严重的水土流失,一般土地贫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多不到1%,矿物质和速效养分比较缺乏。因此,培肥土壤是提高生产能力的关键。具体的培肥措施:一是在作垄与深耕时施用有机肥;二是秸秆覆盖,起到蓄积雨水、培肥土壤的目的;三是积极发展黄豆、花生、旱土绿肥,充分发挥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和旱土绿肥的肥田改土效果;四是重视化肥的投入,补充速效养分,并且要注意施用的氮磷钾比例协调,最好的办法是根据土壤的肥力特点和作物的需肥规律配制各种作物的专用配方肥;五是科学施用免耕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3深耕、免耕 

要提高丘岗山地旱土的产量,必须进行深翻耕,使耕层厚度达到30cm以上,以增加土壤的水、肥容量;而适当免耕可防止因频繁的农事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实行连续种植,减少翻耕次数,维持良好的土壤结构。通过开发和推广应用旱地除草剂,实行化学除草,逐步实现免耕。

2.4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种植 

我县水热资源丰富,可以发展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的旱作农业生产。大力推广间作套种多熟栽培技术,通过合理搭配高秆矮秆、深根与浅根、喜光与耐阴作物,既提高丘岗山地的综合利用率,又防止了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针对丘岗山地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土壤特性以及生态经济发展需要,可以发展高蛋白、高能量的作物为主,如玉米、大豆、红薯、蚕豆、豌豆等作物,充分利用4~6月的水、热资源,避开季节性干旱,并适当发展烤烟、蔬菜、药材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优越的水热资源,以冬作(绿肥、油菜、大小麦)—玉米/红薯、或玉米+大豆—秋作等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种植制度为主,以提高土壤的复种指数。

3聚土免耕的主要成效 

 

3.1保护土壤免遭侵蚀,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蓄水能力 

聚土免耕种植法由于是等高种植、横坡、大垄,人为创造了小地形,汛期可拦蓄雨水;加上是免耕,作物收割后,根茎仍留在土壤中,同时秸秆全土覆盖,因而能储存降水,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全年有效贮水量增加40%~50%,减少径流量44%~46%,对提高土壤蓄水抗旱起着积极的作用。 

土壤培肥的措施篇7

关键词小麦;标准化栽培;河北泊头

小麦标准化栽培是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及栽培技术措施,依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特点制订出适合当地生产的具体栽培量化指标,并按照具体量化指标去组织实施。现将泊头市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耕翻整地标准化

要依据土壤水分状况及茬口条件及时调整当年不同村屯、不同地块的作业措施及标准,程序为:作业地块作业措施作业时间作业标准作业验收。针对泊头市大多地区底墒不足、小麦易遭春旱等特点,耕翻整地作业中应特别强调“及早作业”、“连续作业”和“伏秋作业”,一次达到播种状态越冬。有条件的地方为保证施肥效果和底墒充足,应强调结合耕翻整地进行秋深施肥和深秋浇封冻水[1]。

2品种与种子标准化

2.1品种标准化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很多,在性状及措施上要求各具特点,应在充分了解品种特点,如生育期、分蘖性、需肥规律、群体要求、灌浆特点、抗逆性等的基础上选择1~2个主栽品种及2~3个搭配品种。栽培面积较大的地区决不可种植单一品种,应以品种多样化增强小麦的抗灾抗逆能力,从而达到高产稳产、丰产丰收的目的。具体品种及各品种种植比例的确定,应根据加工用途、当地栽培方式及栽培条件、产量水平、土壤条件及气候条件、收获方式而定。核心试验区、高产攻关田、生产条件较好及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选择光合效率及产量潜力更高和较抗倒、抗病、耐高肥水的中矮秆品种,并依据品种制定相应的栽培耕作措施及标准。总之,措施应围绕品种、自然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而定,或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宜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2.2种子标准化

种子标准化是指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要高,如种子纯度、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病虫害、贮存年限、生产上连续利用年限等。连续种植多年、不符合种子标准的种子应坚决更换。攻关田、核心区所用种子级别要高于一般大田生产,应尽量采用级别高的种子,发挥良种在生产中的增产优势。各类生产用种在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检验以确定能否用于播种和计算用量等。种子要全部进行筛选及药剂或种衣剂拌种,确保种子合格,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机械作业标准化

小麦栽培的标准化多是通过机械去实施,因此,用于小麦生产的机械必须符合设计标准及农艺要求,建立严格的农机具检测、维修及农机人员上岗培训制度,机具应始终处于正常技术状态,不符合农艺要求的机具不能用于田间作业,农机操作人员必须按作业要求及标准去调试和操作农机具[2]。超期服役且经维修后仍不能保证农艺要求的机具应淘汰。操作人员应懂农艺,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统一机械标准,统一检修检测,统一调试,统一田间作业操作规程,统一验收,以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手段保证作业质量不断提高。

4播种质量标准化

播种质量标准化主要取决于耕翻整地质量、种子质量、播种机农艺状态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在保证耕翻整地质量、种子质量和播种机农艺状态前提下,各地应注意播期、播种量、播深和播法的掌握[3]。小麦虽耐寒,但并非播种越早越好。播量大小因品种特性、种子千粒重、肥水条件、栽培方式及栽培水平的差异而不同。生产中,生产条件越好(肥水充足)、品种分蘖成穗率越高,管理水平越优越,播种量就应越少。要充分发挥品种的分蘖、大穗、多粒、大粒的自身调节能力以达群体增产效应。福建省各地应在提高保苗率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逐步降低播量。进行播种量和播肥量调试时,要特别注意单口流量的一致,坚决防止大播量大密度的不科学做法[4]。播法上要考虑播种管理的方便,植株在田间分布尽量均匀,既可抑制杂草,又能通风透光。

5土壤与施肥标准化

5.1土壤标准化

高产小麦首先应建立高产土壤,高产土壤应在基础养分、养分比例及有效性、土壤结构、土壤通透性及保水保肥性、土壤耕性及上壤紧实度等方面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稳定、持续的土壤条件。在福建省旱作春麦区,土壤条件更为重要,必须建立合理轮作、用养结合、有利于地力恢复的耕作栽培体系,防止土壤进一步退化及污染。

5.2施肥标准化

施肥要结合当地生产特点、土壤特点及品种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施肥标准,如按土壤分析结果和品种制定施肥总量、肥料种类和比例,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强调秋深施肥及其时间和标准的掌握,有条件的应改一次春施为秋、春2次施肥或多次施肥。高产攻关田在保证一定施肥量的前提下,要加强前茬有机肥的施用和土壤基础肥力的恢复与提高,改进施肥方法,扩大化肥增效剂或化肥助剂的应用面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防止盲目加大施肥量。适当增施其他防止叶片和根系早衰、增加千粒重的微肥和化学制剂或控释尿素,以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

6麦田管理标准化

6.1压青苗

压青苗2~3遍后,可明显增加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以抗旱提墒为目的的镇压在三叶期进行,以防倒伏为目的的镇压可在分蘖期进行。如地硬、苗弱、土壤水分较多或灌溉栽培时可不镇压,节间伸长后也可不再镇压。镇压时应严格按田间作业操作规程进行。

6.2病害防治

福建省小麦多为小行距密植,除草主要以化学药剂为主,应选用杀草谱广、残留少、对后作作物影响小的除草剂。除草剂可相互配合施用以增强除草效果。应用除草剂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防止出现药害。

病虫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以治早、治小、治了为目标。拌种时要用拌种器,并严格掌握拌种时间和转数。不应长期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以免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6.3灌溉施肥

灌溉是早作小麦栽培中采取的管理措施,普通灌溉要注意灌水方式、灌水时间,既要达到防旱目的,又要节水,防止对土壤的破坏和发生地表径流。施肥量要相应增加,施肥方法要随之改变。种植面积要减少,播种量要降低,行距可适当加宽;同时镇压、防病、除草、后期追肥等措施也要跟上。

叶面喷肥是近年提倡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对于防止后期脱肥、叶片早衰、延缓根系死亡、增加粒重、改善籽粒品质均有明显效果。可结合喷药防病防虫和喷施生长调节剂一并进行,但要防止追施氮肥过多和施用过晚。

7收获标准化

收获是丰产丰收的保证,应严格依品种熟期、地块来确定收获时间、收获顺序和收获方式。收获机械应严格检修检测,不符合技术状态的严格禁止收获作业。

8参考文献

[1]范秀华.旱地夏播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10):14.

[2]崔艳丽,高振坤,孙伟霞.小麦新品种豫农201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8):26.

土壤培肥的措施篇8

1.土壤板结的发生原因

①新建温室取土筑墙。新建温室由于建造中取土筑墙,富含有机质的表土被取走,留下耕作的土壤为原来的生土层,又经过推土机等机械碾压,致使土壤结构被破坏,理化性状改变,养分流失,肥力减弱引起板结。

②栽培管理不善。种植多年的日光温室,如栽培管理不善可造成土壤板结。一是施肥不合理。优质农家肥投入不足,秸秆还田量少,长期单一偏施化肥,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补充,造成有机肥不足而板结。二是灌水不科学。采用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会破坏栽培环境因子的平衡,影响根系正常生长,往往造成土壤养分流失而发生板结。三是塑料制品的投入。废旧地膜和塑料袋在土壤中不易降解,如果没有清理干净也易导致土壤板结。四是农耕措施不当。镇压、机械耕作过深等,导致上层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造成板结。

③有害物质积累。部分地区地下水和工业废水以及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其灌溉,可使有毒物质积累,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2.科学防治措施

①合理施肥。施用有机质含量高的有机肥料具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效果。增施生物菌肥还可快速补充土壤中的有益菌,恢复团粒结构,消除土壤板结,促进蔬菜根系健壮生长。

②秸秆还田。麦糠、粉碎的玉米秸秆等都是较好的有机肥源,其有机质含量高,改土效果明显。一般在作物定植前20~30天,每亩施用1000千克秸秆,灌足水,铺上地膜,并盖严棚膜闷棚,具有改良土壤的良好效果。

③科学灌水。采用大水漫灌往往可使栽培环境恶化,导致病虫害加重。日光温室栽培宜采用膜下软管滴灌,此法不仅省水省工,减少了土壤养分流失和防止板结,而且可以结合灌水进行用药和施肥,利于田间操作。

④适度深耕。耕翻最好人工进行,深度40厘米左右,不但可翻匀肥料,还可保护土壤耕作层结构不被破坏,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⑤用养结合。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和轮作倒茬,把养分需求特点不同的作物合理搭配,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达到用养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的。

土壤培肥的措施篇9

关键词中低产田;障碍因素;改良措施;辽宁沈阳;苏家屯区

中图分类号S6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2-0197-02

obstacleFactoranalysisofmiddle-low-yieldLandinSujiatunDistrictofShenyangCityanditsimprovementmeasures

YUGuo-Feng

(SujiatunDistrictagriculturaltechniqueextendsCentreinShenyangCityofLiaoningprovince,ShenyangLiaoning110101)

abstractmiddle-low-yieldlandimprovementistheimportantapproachtoimprovelandproductivity.theobstaclefactorswereanalyzedwhichinflencedtheyieldofmiddle-low-yieldlandinSujiatunDistrictofShenyangCity.theameliratesmeasureswereputforward,soastoincreasesoilfertilityandimprovethesoilhighandstableyieldsability.

Keywordsmiddle-low-yieldland;obstaclefactor;amelioratesmeasure;ShenyangLiaoning;SujiatunDistrict

中低产田一般是指那些环境条件不良、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不力、农作物全部生活因素的配合不协调、产量水平不高的农田。针对不同土壤的障碍因素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是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苏家屯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南郊,土地条件较好,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东部丘陵低山地带,西部浑河沿岸也有少量分布[1-3]。

1中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

1.1中产田障碍因素分析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磷肥的大量施用,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苏家屯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大幅提高,缺磷已不是生产障碍性因素,而土壤质地对产量的影响日益凸显。

淹育型水稻土中土质黏重、地下水位高的草甸土田(如黏质淤黑草甸土田),由于通体土质黏重,通气透水性能差,土质冷凉,不发小苗,属水稻土中的中产田。

黄土状棕壤主要分布在土质丘陵上部,垦后地面,极易造成片蚀和沟蚀,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多为耕地,部分为果园。

耕型黏质草甸土由于土壤质地过于黏重,通透性较差,犁底层较厚,影响着作物根系的生长和伸展。部分地块地下水位高,在生产上表现冷浆,不发小苗,适耕期短。入伏后土温升高,土壤有效养分转化较快,有后劲,在施肥和管理不当时往往会造成贪青晚熟。早春土壤有效磷偏低,出现红苗现象,个别地块雨季内涝较重[4-5]。

1.2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

分布于石质丘陵顶部或中上坡的酸性岩类棕壤性土通透性良好,土性热,发小苗,土体松散,耕性较好。但垦后养分迅速分解矿化,土壤肥力低;土体混有石砾,无结构,跑水跑肥;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分布于河谷地带的耕型沙地固定风沙土有明显的耕作层,通体沙质,无结构。土质瘠薄,并存在风蚀危害。这种土壤易于耕作,通气透水性好,疏松热潮,但易受风蚀,常出现作物幼苗被风吹刮或掩埋现象。土壤保水力极差,渗水快,土壤水分经常缺乏,易遭旱灾。土壤有机质易分解,养分含量低,并易流失,导致作物生长后期易脱肥而减产。除适种花生、地瓜、芝麻、香瓜等油料和经济作物外,应加强田间防护林网建设,控制风蚀,培肥土壤,为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6]。

2土壤改良措施

2.1东部低山棕壤性土低产区

主要分布于白清、姚千、陈相、大沟等街道。对土体厚度<50cm、坡度>15°的耕地应实施退耕还林或退牧,营造农田防护林或护坡林,发展林果业,加强水土保持;要增施有机肥以培肥地力。在缓坡地修筑水平梯田或过渡式梯田,在窄河谷地要闸沟筑防,拦截泥沙,稳定沟谷。

2.1.1工程措施。针对那些坡度在5°左右的地块,平整地块,尽可能缩小南北势差;坡度在15°以下的地块,需实行等高耕作,修筑梯田,防止地表径流、表土流失。对沙化和黏重的土壤实行人工客土,人工客入黑土和河泥等黏性土或有机土,以改良沙土中沙粒过多、黏性过少、保水保肥能力较差等不良理化性状,人工客入沙土以改良过黏滞水土壤,改善其通透性,保证植株良好的根系生长土壤环境。修筑水平梯田,稳定沟谷;营造沟头、沟坡林,做到水不出沟,土不下坡。

2.1.2生物措施。生物措施重点推广生物肥、生物有机肥和抗旱作物品种:①施用有机粪肥不少于22.5t/hm2或商品有机肥4.5t/hm2。②种植绿肥,选用一些适宜当地生长的草木犀等品种,适时收割还田,通过深翻耕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培肥地力的作用。③有效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剂、保水剂、抗旱剂等产品,改善植物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④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治理荒山秃岭,采取修筑水平梯田,挖撩壕鱼鳞坑,实行穴状、袋状、全面整地,植树造林,提高成活率。

2.1.3技术措施。一是大量施用农家肥,改良沙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二是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三是深层翻土,深耕深松,加厚耕层的活土层,实行机械熟化。

2.2中东部丘陵棕壤中产区

主要分布于陈相、大沟、姚千、沙河、佟沟等街道。

2.2.1土壤改良措施。一是实施增肥改土技术,采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量不低于15t/hm2,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提高低产田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通透和耕作性能。二是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土层瘠薄、干旱的荒丘,应选栽刺槐,发展薪炭林;土质条件较好的山坡,选栽落叶松、杏条等,以保丘护土,防止冲毁坡耕地。三是增肥改土,深耕打破淀积层,掺砂改良黏性,合理倒茬,调节地力。四是增施农肥,玉米实行高留茬、保护性耕作、实行秸秆还田等,建设高产农田。五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做到平衡施肥,实现土壤养分均衡。

2.2.2抗旱节水技术。主要包括农田灌溉设施和充分利用土壤水。农田灌溉设施以打水井及其灌溉配套设施为主,保证干旱季节有水可灌;选择抗旱品种,采取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技术,有效减少地面蒸发;适时播种及时镇压,大力推广免耕法。

2.2.3施肥模式及方法。在这一区域内以玉米为主栽作物,除土壤的原因外,多数农民存在施肥不合理情况,比如底肥量不足、追肥量过大、追肥时期提前、营养成分不均衡等现象,土壤不同程度缺锌,“花白苗”现象较普遍,已经成为产量的限制因子。

对于土壤肥力较低地块,应该在前期施足底肥,并且使氮、磷、钾配比合理,后期追肥时氮肥施用量不宜过大、一般追尿素375kg/hm2左右。如果氮肥量偏高,磷钾肥偏低,配比不合理,则易使玉米前期徒长,后期由于营养不均衡而发生病害,玉米秸秆倒伏严重,影响产量。而如果用配方施肥应注重前期底肥用量,可适当提高磷钾肥施用量,氮磷钾比例适中,增施微量元素锌,能够起到增产增收的效果。配方肥中增加了磷的含量,是因为春季地温较低,影响土壤有效磷的有效性,必须通过施用磷肥来解决。苏家屯地区玉米生产在肥料投入上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稳氮、增磷、固钾、补锌”的原则,使养分平衡,做到配方施肥才能使作物增产增收。

2.3西部平原渍涝水稻土中产区

主要分布于临湖、八一、王纲、永乐、红菱、林盛、沙河等街道土壤质地黏重地块。改良措施: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配套田间排灌等基础设施,加强地力培肥和土壤肥力与墒情监测,解决农田漫灌、串排串灌和土壤养分非均衡化等问题。

在改良利用上,由于土质黏重,水、肥、气、热相互制约,水多气少,热量不足,潜在肥力高,速效养分低,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应重点以改土为主,增施热性、腐熟的优质农肥和秸秆还田,并有计划地进行铺砂压黏的改土工作,改善表土土壤结构,增加通透性能。在耕作上采取深、浅交替和深松措施,打破犁底层。加强农田建设,排除内洪外涝,提高抗灾能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逐步消除障碍因素,充分挖掘土壤的增产潜力。

3参考文献

[1]苏雅萍,李月梅,张杰敏.义县中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及其改良措施[J].现代商业,2011(9):61.

[2]邵靖霞,宁凤荣.彰武县中低产田的障碍因素及改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94,307.

[3]张增艺.青海省中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及改良措施[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9-70,79.

[4]樊润威,崔志祥,张三粉,等.内蒙古河套灌区中低产田的主要障碍因素及改良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3):5-9.

土壤培肥的措施篇10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在该著作中被划归为耕作措施。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改变小地形、改良土壤和增加地面覆盖2类耕作措施。其中,改变小地形类又可以具体分为横坡耕作、水平犁沟、区田、甽田以及沟垄种植5小类;增加地面覆盖和改良土壤类又可细分为草田轮作、间作套种、宽行密植以及草田带状间作等。

2《耕作学》中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分类

在该著作中,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可分为栽培技术、养地技术以及土壤耕作技术3大类。其中,养地技术主要目的就是为农田、土壤提供建设和保护。

3《旱农学》中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分类

《旱农学》将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划分为4大类,分别为集水和节水技术、土壤耕作技术、抗旱节水播种以及保苗技术、抗旱品种栽培和鉴定技术。这4类技术又可以进一步细分。

4《水土保持学》中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分类

在该著作中,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被分为4类:改变微地形。这一分类可以进一步划分,包括等高耕作、坑田、沟垄种植以及半旱式耕作。其中,沟垄种植又进一步划分为水平沟种植、平沟起垄以及甽田、蓄水聚肥耕作等。增加植物覆盖。此类中较为主要的有间作、混种、套种以及等高状间作、草田轮作等。增加地面覆盖。分为地膜覆盖、青草覆盖、砂田、秸秆覆盖、留茬覆盖等5类。改变土壤物理性质。改变土壤物理性质主要以少耕和免耕2种方式为主,其中少耕又可以进一步划分:少耕覆盖、少耕深松、硬茬播种、垄作深松耙茬耕作、马尔采夫耕作等。

5《中国水土保持》中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分类

在该著作中,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被划分为4大类,即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水土保持集流节水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改土培肥措施、农牧复合系统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主要分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性种植法以及复式水土保持耕作法3类。水土保持集流节水农业技术措施,这种措施属于水土保持及旱作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分为隔坡梯田集流技术以及覆垄微集流栽培技术2种。水土保持改土培肥措施,可以进一步分为新修梯田改土培肥以及坡耕地平衡施肥2类,而前者则还能细分,如分为深耕松土、有机肥增施和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肥等。农牧复合系统,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上,将木本植物和牧草类植物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多重保护措施。目前各个行业和业界专家学者对于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分类不尽相同,但是其主要理念和内涵却处在一个逐渐统一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从横向上来说,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从狭义上的耕作措施向广义上的农业技术措施迈进;从纵向上来说,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从单项措施向复合措施以及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演进。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