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十篇如何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十篇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8:55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1

【关键词】兴趣前提三关基础推理重点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8-01

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历来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常有师生感到“几何几何,叉叉角角,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我认为造成入门难的主要原因有:1、初中阶段由数到形,由计算到推理的转变。但多数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抽象逻辑思维一时难以形成。2、几何的前两章“线段和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多,学生理解困难。几何语言的表达形式的一时还难熟练掌握和运用,需不断训练强化;3、严谨的几何推理证明学生感到不适应,束手无策。4、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上没有充分考虑初一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征,脱离了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情景,使学生无兴趣地被动学习,造成越学越被动,进而出现厌学等尴尬局面。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我认为首先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订出平面几何教学的整体计划和具体措施,选用符合几何学科认知规律与学生认知特征,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分散难点,分层递进地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一、兴趣培养是几何入门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学好几何的动力,是教师搞好入门教学的先导。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教师”。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的,如果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体验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继续学习,直到成功。我认为,兴趣是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的前提,在入门阶段的教学上,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和发掘几何的直观性、趣味性。

第一,高度重视平面几何导言课的教学,精心设计并以极大的热情讲好导言课,使学生产生一种要学好平几的良好愿望。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起奠基作用。

第二,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实质,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原型,使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配合教学内容介绍中外数学家在几何方面的成就,使他们把几何学习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以此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兴趣化为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第四、教师要多花点时间,尽量把教学过程设计得直观,有趣,并结合学生实际,选编一些趣味性较强,与几何知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从中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如:手工折纸和拼搭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折、拼搭各种图形,从动手活动中掌握几何知识,增强对图形感性认识,培养空间观念。

二、过好几何入门三道关是几何入门基础

第一关:语言关。几何是研究图形性质的一门学科,它有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每一个几何概念,一般都可以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来表达,这三种语言统称为几何语言。1.文字语言:即用文字表达几何概念的形状、特征。如角的概念,用文字语言表述为: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它可以把相关的特性描述的淋漓尽致;2.图形语言:把几何概念用图形表达出来。如角,用图形语言表达指的就是如图1这一个图形,它能给我们一种直观、形象的感受。3.符号语言:即用符号、字母来表达几何概念的形状和特征,它往往要结合图形进行表达。如角,在图1中,用符号“∠”和字母可以记做∠aoB或∠o或∠1等。符号语言是几何中最常用的语言,它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具有简洁、易懂等特点。在几何中,这三种语言往往交叉使用,它们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其目的是要尽可能地把几何概念的含义表达得一清二楚。例如:角的平分线这个概念,我们通常叙述为:如图2,oC平分∠aoB。这里既用了文字语言,同时也用了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教会学生熟练掌握用这三种语言表达几何概念,注意表达的精炼和准确性。

第二关:翻译关。几何概念的提出一般都是用文字语言给出的,我们称为定义。在学习中,首先要理解它的含义,但仅仅把它背得滚瓜烂熟,是不行的。还必须把它翻译成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即用图形表达出来,形成图形印象,并在此基础上用简洁几何符号将定义表达出来,才能理解。如:角平分线,根据文字语言“从顶点出发把一个角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我们要掌握把它翻译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如图2,点oC是∠aoB的平分线是图形语言;∠aoC=∠CoB;∠aoB=2∠aoC=2∠CoB;∠aoC=∠aoB。即为符号语言;反之,如图2已知∠aoC=∠CoB或∠aoB=2∠aoC=2∠CoB或∠aoC=∠aoB,我们就能断定oC是∠aoB的平分线这样学生就清楚明白角平分线的含义了。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教会如何根据定义中的信息,翻译成图形语言,并且注意抓住定义和图形的内涵实质翻译成符号语言,特别是一些等量关系。

第三关:画图关。有人说几何世界是图形的世界,此话一语中的,道出了几何的本质特征。因此,学习几何就必须熟练掌握几何图形的画法,能够根据题意或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准确地画出相关的图形。一开始要学生准确画出图形来,是很困难的,需要教师从多示范画图,一步一步教学生画图,多教学生画图方法,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反复强化,逐步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

三、学生推理论证的入门是几何教学的重点。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2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回顾一下通过一年多以来,学习新课改后在英语教学工作中所得到的一些体会。

一、如何教学音标

《新目标英语》中没有突出音标教学,但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单词,改变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的现状,我们必须进行音标教学。

我认为可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这里所说的集中,即首先运用3个左右的学时集中识记26个字母,这期间穿插一些日常英语用语和简短易学的英语歌曲;其次,用2-3周的时间进行字母、音素和音标的教学,教学的重点要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自在拼读单词中的作用,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其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过发音、拼读开口关。同时,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掌握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识记单词,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然后是分散教学,即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任务施教。以达到在教学中进一步分散巩固前面所学的字母、音素和音标,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并进一步对学习英语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如何教学词汇

《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靠讲解和机械操练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当前乡镇中、小学英语脱节,词汇量大,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想应做好下列几点:

1、重示范。在教单词时,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发音清晰,讲解发音要点。

2、重情景。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应在特定的语境中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印象也深刻。

3、重以新引旧。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新旧贯通”。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4、重运用。学习单词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笔头表达之中。

三、如何设计好课堂任务

《新目标英语》倡导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任务的设计也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1、任务要真实。2、任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并由高级任务跨入初级任务的循环,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3、要注意任务的合作性。

四、如何组织阅读教学

《新目标英语》中每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细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

1、自读之前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

2、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

3、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

五、语法教学也要引起重视

《新目标英语》倡导和鼓励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新教材图文并茂、交际性强。如八年级(上)中的Unit6重点是讲授形容词的比较级,教材中根本没有提到任何语法规则。但在教学实践中到底要不要教学语法?

我认为应该教学语法,应该重视语法教学。当然,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回到传统的语法教学中去,而是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意识。语法在语言中起的是调节性的作用,但是这一功能必不可少。事实上,在农村大多数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氛围。而在课堂中学到的毕竟有限,如果让他们掌握了规律,那么在任何时候他们都能通过思考,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继而形成语言能力。一旦有了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学生们自然也就能自如地运用。

六、如何进行听力教学

掌握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所谓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目的,又是学习手段。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新目标英语》设计了大量的听说材料,而现在这些听力材料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1、首先进行大量的听说训练。“听”是对输入信息的“加工”,“说”是表达,是“输出”,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在听懂的基础上说,在说的同时增强听的能力,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2、接着进行听写训练。有意识地安排听写一些音相近的单词,一些含有同化、强弱读、连读、失去爆破或包含否定的句子,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力。

3、注重听读训练。即听完一两遍录音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跟读。学生在跟读时,仔细揣摩句子的重读、弱读、失爆规则从而掌握一些朗读技巧。

七、如何运用新教材教学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3

关键词:立体几何;图形;转化

高中必修2的立体几何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重要内容。实际教学中,还是明显感觉到大多数学生对《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存在畏惧心理,普遍感到困难!以至于部分学到了高三还是令许多学生望而生畏!难在何处?究其原因,无外乎如下两点:初、高中思维模式差;平面与空间的思维跨度。

其实,我们就是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并不差,与其说是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倒不如说是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欠缺。在课堂上,为什么会有许多学生谈虎色变,摸不着头脑呢?其实,就是没有入门,没有掌握思维方法。针对“立体几何入门难”这一高中数学存在的普通问题,本文给出了解决方法。

第一招:图形――进入立体空间的敲门砖

空间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研究的基本对象相比多了两个“面”,而这多出的两个“面”,使研究的基本对象“立了起来”。在学习中,学生往往对空间概念模糊,在头脑意识中难以形成准确、直观的几何模型,以至于在解题时不会画图或画出图来也不易辨认,甚至作出错误的图形,阻碍了思维形成。学生感觉立体几何入门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识对象从平面到空间的转变,不能很快适应。

因此,图形的学习和理解可以说是学习立体几何的难关。教师要从空间立体几何入门教学方面入手:

1.重视看图能力

在“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实物模型,如直线、平面、正方体、长方体、三棱锥等。通过对模型中的点、直、面之间位置关系的观察,逐步培养自己对空间图形的识别能力和想象能力,想象这些点、直、面在纸上的关系;同时,要掌握画直观图的规则,掌握实践、虚线的使用方法,为正确画图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几何体,要从三视图――主视、侧视、俯视各角度去观察,体会不同的感觉,以开阔空间视野,培养空间感。

例如,正三棱锥的三视图中的主视、侧视是难点,如果只是教师在黑板或多媒体演示,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主视图三角形的腰长不是棱长,侧视图不是等腰三角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正三棱锥模型,自己通过实物观察和教师的引导不难解决。

2.加强画图能力

在“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可从简单的图形(如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简单的几何体(如正方体)画起。由参照模型画图,逐步过渡到没有模型也能准确地画出空间图形的直观图,且要画出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并能由直观图想象出空间图形。

例如,空间基本图形的直观图的表示与识别,虽然是简单,如果把握不好图形的要点,就会造成对识别复合图形错误的判断。画水平放置的正方形,部分学生画成如图的错误结果:

3.增强认图能力

所谓识图,就是指观察、分析和认识几何图形,既要由复杂的几何图形体看出基本图形,如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又要从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联想到具体的几何图形模型。既要从所给图形中看到所画出的部分,又要想到未画出的部分。始终要记住在立体几何中识图的基本原则是“虚线看不见,实线看得见;平行能保持,垂直不保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规范作图,在画立体图,或对照平面图,画出翻折图,以缩小对空间图形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从而悟出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差异与联系,从而正确、合理地作出图形。

看图、画图、认图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动脑的能力,只有观察透了,能准确作图,并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空间图形,从“有模型”到“无模型”进而能正确分析、思考、想象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演绎和计算各种空间度量。对于入门的学生而言,提高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学好立体几何的有效途径。

在“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中,经过对实物、几何模型和空间图形的观察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在“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观察的视角由几何体转向抽象的直线与平面等几何元素的位置关系,由于几何图形更加复杂和抽象,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应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几何模型的意识和应用方法。例如,利用长方体模型,探究定理,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几何的直观能力和几何的论证能力。

第二招:转化――打开空间思维的钥匙

1.加强三种语言的表述和转化训练

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在立体几何部分结合是非常紧密的,它们在描述同一概念时形式各异,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比如,立体几何的定理大都是用文字语言表述的,而证明它们时,则需先将文字语言翻译成图形语言,为数学思维提供几何直观,进而翻译成符号语言来推理、论证。立体几何问题是文字和图形,推理论证过程是符号语言。立体几何推理证明的过程实际上是几何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过程。因此,三种语言的熟练转化是能否学好该部分内容的基础。

应当说立体几何部分是训练和培养学生三种数学语言互译能力的极好素材和时机。如果教师在进行立体概念、定理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三种语言相互转化、翻译能力的训练,就容易造成不善于将这些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相联系,只能死记硬背,从而也不可能达到真正理解,更妄谈应用能力的定理解题。

例如,我们可以用图形刻画几何元素的关系,辅助理解概念、定理和性质,可以避免死记硬背文字和符号的机械式学习。通过图形中的元素关系,让学生对照图形叙述相关定理或性质以及定理的使用条件。

例如,用图形表示垂直关系:

在解题中,若不能语言转化互译,合理画图,也就不能跨越解题的第一步。

如(课本习题):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求证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面对这道用文字语言表述的习题,学生往往感到难以下手,究其原因在于――画不出图形,不能理解题意;缺乏语言转化互译能力。若学生能用文字语言表述的题意翻译成图形语言,即:

进而用符号语言表述为:

已知:α∩β=a,β∩γ=b,α∩γ=c,

求证:a、b、c相交于一点a或a、b、c相互平行,证明就不是难事了。

若学生缺乏语言互译能力,面对类似的题,就会无从下手。因此,在立体几何入门的概念、定理教学中,把握时机,提高学生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语言转化翻译的能力。在概念学习中反复训练,形成语言互译意识,那么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也就能自然而然地运用,从根本减少了学生解题过程中语言表述混乱的失误。

当然,三种语言相互转化翻译的能力,不只是在概念教学中需加强,而应渗透到立体几何教学的每个角落。它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极大地改善“上课听得懂,课下题目不会做”“同学们怕做题”“老师们怕批改”的局面。

2.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转化

立体几何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是平面几何的延伸和拓展。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是研究立体几何问题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如,面面平行可以转化为线面平行,线面平行又可转化为线线平行;而线线平行常常由平面图形的中位线或平行四边形或平行公理得到。另外,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既互相依存,又在一定条件下不仅能纵向转化:线线平行(或垂直)、线面平行(或垂直);面面平行(或垂直),而且还可以横向转化: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这些转化关系在平行或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中得到充分体现。平行或垂直关系的证明许多都是上述相互转化关系去证明。

所有上述这些都充分展现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立体几何中的“用武之地”。教学中应充分认识与恰当运用,通过强化思维的目标意识,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学习效率。

半招:规范――严谨思维习惯的保证

数学都要有规范严谨,只不过此处尤为突出,这只能算是半招了。

教师作为教学引领者,必须为学生做好示范。这对刚接触立体几何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从画图到论证过程的规范书写,都应为学生做好示范。在黑板上的示范切忌画图潦草,书写随意。对学生的作业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是几何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推理过程中,“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理、据”是指课本中给出的公理、定义、定理;不能想当然自造定理,也不能随意将习题的结论作为根据,更不能把平面几何结论在立体几何中不加证明地随意使用。在教学开始使用时,规范格式,抓住典型错误,反复强化,让学生养成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教学引领者的教师,要弄清培养学生各个阶段的要求,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逻辑思维的形成、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任何学生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入门教学,实时关注引导学生,学生定会在立体几何学习中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4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一堂阅读课的评价,往往只侧重在学生的回答漂亮不漂亮,而对学生读得如何、课文读得熟不熟、读得好不好往往重视不够,至于课堂上是否动动笔,练一练,就更不大重视了。

二、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学要求、教材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对字、句的正确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以及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正确理解。能否正确理解教材,反映了教师的语文水平。

明确教学要求,把握重点、难点,这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要求要定准,重点和难点要找准,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对句子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点词和句,在语境中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是指能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要观点。低、中年级语文教学不要求学生概括中心思想,但教师要能明确课文的中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理解、体现课文中心的重点词和句。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理解,是指分清段落层次,明确写作特点。段落层次分得清,有利于指导学生分段和理解思路;写作特点明确,有利于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写作。

三、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材的处理,主要是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教学思路。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否合理;二是看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突出;三是看是否善于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既符合教材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

四、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路

1.教师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得怎么样。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一看教师是否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二看是否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三看是否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四看是否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朝着“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方向努力。

2.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

这一点主要是看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把大量的、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教师如何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

这一点主要看教师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还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特别要看教师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育事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的重大使命,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1.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感知、理解、记忆、评价、创新书面语言的过程,是获取书本知识并增长内化吸收能力的过程。阅读能力不仅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而且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良好的记忆理解能力。

2.要让学生在思考中自学

读书学习离不开思考,自学更离不开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有思考。缺少必要的独立思考的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会思考的人,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3.要让学生在整理知识中提高自学能力

把知识系统化,是正确识记、保持记忆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不断地将新获取的零碎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将其系统化、条理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才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存储和应用,所以系统化地整理知识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

六、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基本功――要求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讲课通俗易懂,并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朗读基本功――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方面可为学生示范;板书基本功――要求写字正确、工整、熟练;教态――要求教态自然、亲切,感情饱满,举止端庄。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5

关键词:教学语言准确严谨简洁明快诙谐幽默

如果说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历史教学语言就应该是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对于历史教师来讲,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将乏味枯燥、年代久远的历史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历史,并让学生体味到其中的博大与精深,是非常重要的。“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上好一节生动形象的历史课,需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严谨、准确,具有科学性

首先,语言表达要准确,无概念性的错误和模棱两可的结论,这是对历史教学语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历史人物的介绍和历史事件的讲述,必须符合客观史实。在得出历史结论时,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在讲北伐战争时,按照教材的编排去讲述历史背景、目的、经过、胜利的原因,但是北伐真的胜利了吗?回到前面的目的“打倒帝国主义,军阀,统一中国”,只能说是在军事上取得基本胜利。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

要做到历史教学语言的准确严谨,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教师的历史专业知识,吃透教材,重视教参。同时要努力锻炼自己的文学素养,文史结合,用丰富的语言能力征服学生。此外,在备课时尽量细心,不要遗漏任何知识疑点或难点,争取教给学生的是准确无误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等。

二、言简意赅、简洁明快

恩格斯曾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会牢牢地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所以在历史课上,我们尽可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讲课,不拖沓、不嗦,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比如在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进行概括:“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用汉制、用汉礼法。”用这样简洁明快的语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概括归纳知识重难点的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所以,历史教师要通过充分的备课,以高屋建瓴的能力,将历史知识化难为易、变繁为简,同时还要尽量避免一些“口头禅”或者不必要的重复。这样,经过精心打造的简洁流畅的语言,就像知识的源泉,不断迸发出溪流,并与学生产生共鸣,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诙谐幽默、生动形象

德国著名学者海因兹・雷曼麦曾经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被人接受。”我们要想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并爱上历史,首先就要把历史讲得活灵活现,让学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如“力拔山兮气盖世,……奈若何!”,在教师的吟诵下,学生会深刻感受到项羽那段悲壮的历史,激起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同时也更愿意或更容易去理解那段历史。相反,如果教师的语言平淡、呆板、缺乏吸引力,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味同嚼蜡、昏昏欲睡,当然谈不上学习兴趣或者学习的效果。

要做到历史教学语言的幽默、形象,教师一定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强积累,多看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纪录片、书籍报刊,如《百家讲坛》、《明朝那些事儿》等,一方面增长了见识,可以在课堂上信手拈来,另一方面学习一下纪连海和易中天两位先生用抑扬顿挫、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讲述历史的方法。

四、启迪暗示、点拨引导

对于历史教师来说,趣说历史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认识和了解史实之后,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该如何认识或评价这些事件或人物,并且对当今有何启示,而这些往往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或难点。也就是说,我们授课过程中,务必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教学,不能脱离主干知识而漫天空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既抓住重难点又能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掌握这些知识,评书语言中的“卖关子,留悬念”的方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鉴,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对于学生历史兴趣的培养、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历史新课改的深入,历史教师一定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努力汲取新的知识,提高历史语言的素养,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优秀历史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志厚.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论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6

【关键词】三习培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92-02

如何让学生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有效转化是每一位英语教师深思的问题。在英语教育实践中,从抓基础的常规学法着手,注重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指导。这三个环节彼此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环环紧扣。学生持之以恒地实践这三个环节,掌握了这些环节的学习方法,就能赢得英语学习的主动权,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会终身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三习”习惯呢?本人结合多年的英语教育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课前预习

课前认真预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听课水平,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提高听课的效率。带着预习中出现的疑问去听课,既便于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让学生把预习工作落到实处,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

1.时间和内容的确定

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来确定。一般要求学生预习第二天要讲的新课,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倡一星期预习一单元。根据我国人教版教材的特点,通常是一单元学习一至二个语言点,知识点内在联系紧扣,使这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完整理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不同的预习任务,预习时间安排在做完功课或回家之后。

2.预习要求的确定

对于初中学生一般在预习之前,老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例如:要求学生预习英语八年级上第一单元Reading一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会读课文里出现的生词,几个较长的单词;三篇竞赛入选小作文分别设2个问题(1)DidJanehaveagoodtimeonmonday?why?(2)whataboutontuesday?要求学生简述自己的假期日记。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预习,认真做好预习工作。第二天在课堂上,学生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堂气氛活跃。

3.查找材料的确定

在预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查阅词典的能力。有目的的让学生利用《新英汉词典》查找课文中出现的常用动词和动词词组与课文内容贴切的意思。其次是课文中出现的难句和习惯用法,预习中要求查阅教科书后面的课文注释,以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学习困难的能力。

4.疑点、难点的确定

学生在预习中有些障碍通过自己努力可以排除,出现不理解的难点,用铅笔做一些疑问标记,如“?”,或者把它们记下来,等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老师讲解。这样,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突破难点,扫除学习障碍,发扬学生的钻研精神,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二课堂学习

学生道德品行、世界观的形成,知识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创新对课堂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来引导学生上好英语课呢?

1.专心听课

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在听课时善于严格控制和灵活使用自己的注意力。尽力让学生做到眼、口、手、耳、脑并用。其次,要求学生善于在听课中随时依照老师讲课思维的逻辑发展,预先领悟老师将要作出的结论,并以此对照自己的判断,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最后,要求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去听课,随着老师精讲的内容思考问题,吸收和消化新的知识。

2.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上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趣味,让学生在宽松、愉快、兴趣中获得新的知识是每位英语老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艺之一。初中英语教材图文并茂,色彩缤纷。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的画面,或具体、直观的语言场景,让学生入其景,感其情。例如,在英语课上多利用教具和教学手段,图片、实物、简笔画、唱英语歌或电教媒体进行教学。采用启发式和分组讨论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英语课,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7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资源;散文教学;听写法

笔者以为课堂中适当的使用听写法,能更好地激发教师思考如何发挥生成性资源非预期性、再生性、内源性、现时性的优点,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听写技能,我们发现听写的完成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语言的声音作用于听觉器官,然后听话人要理解,暂存记忆中,写在纸上。这些步骤涉及辨音、理解和记忆,这里不仅有同音异义词的辨别,表层到深层或深层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还有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共同作用。听写是一个由诸因素参加的积极主动的语言操作过程,可视为一种综合性技能,融接受性与表达性技能为一体。从这个角度看,听写法不失为一种促使生成性教学资源产生的好方法。

因此,笔者尝试将听写运用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中,探究在散文这种文体中,教师如何运用听写法来应对学生在语篇段落学习理解方面的各种状态和表现,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寻找散文教学应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生能真实呈现学习的起点,笔者在试教《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没有事先布置预习作业。主要的教学模块有2个,第一模块是听写课文中的句子,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者在写景状物上的特点。第二个模块是听写“仿句要求”,要求学生通过仿写理解写景状物意在表达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从课堂的实施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若能精心设计听写的内容,善用学生在显性和隐性听写任务上的错误,关注学生在连续性听写任务上的状态和表现,就能更好地发挥课堂生成性资源非预期性、再生性、内源性的特点,提高课堂效率。

一、巧用听写内容,发挥生成性资源非预期性的特点,为落实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生成性资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预期性。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如各种物质性资源具有可预期的特点,可以在教学前安排选定并明确用途。生成性教学资源则与此不同。生成性资源不是事前计划和设定的产物,而是在教学的行进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等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只有精准地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更好地细化教学目标,选定恰适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巧设听写内容,一方面使听写的内容能符合教学目标细化的需要,一方面能使学生听写反馈的非预期性能在教师的预设之内,即教师根据可以根据听写的结果评估教学预设起点的吻合度,更有效地进行推进教学。

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一直是散文教学的难点,目前教师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散文的体例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就《紫藤萝瀑布》而言,咏物抒怀是其体例上的主要特征。再加上散文不比文言和诗歌,篇幅较长,所以听写的内容不宜过长。因此,在《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中,笔者选择了这两句话作为听写内容:第一句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第二句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样选择的依据是,笔者将《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品析语句明晰写景状物的一些方法;通过仿句练习明确咏物抒怀类散文的特征,即状物须紧扣景物的特点展开,状物要为抒怀服务”。因此,所选择的听写内容实际上是如何“写景状物”的两句范例,暗含了写景状物的一些方法:比如,状物要写出物的特点,状物应言之有序,修辞要紧扣物的特点。听写的内容按正常语速诵读2遍,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而言略有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听写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这些语句在内容理解和形式表达方面的把握程度,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有重点地引发学生互相评点听写中的错写、误写、妙写,为达成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初步写景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要有一定的观察角度”提供依据。

为了能符合细化教学目标的需要,我们还需再度开发听写内容的教学资源。在《紫藤萝瀑布》中,由于笔者所选择的听写内容具有范例的特征,因此教师可以发挥范例所具有的学习支架的功能,为学生理解并掌握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提示,从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仿句情况评估这一环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如果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教师可以提供与听写内容一致的其他范例,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和“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通过评点,启发学生在使用修辞手法时,如果能斟酌动词,就能更好地展现景物的特点,从中加深学生对写景状物方法的理解。总之,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以听写内容为源点,做相应的细化和深化,直至达成本堂课总的教学目标。

二、善用听写错误,发挥生成性资源内源性的特点,为准确诊断学情提供参考

生成性资源的另一个特点是内源性。生成性资源属于生命载体形式的教学资源。学生是这类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较之非生命载体形式的教学资源,生成性资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潜隐性和内生性。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困惑或理解障碍,对某一问题潜在的独特见解或错误认识等,只要被有效地外化和显化,并被教师及时捕捉和利用,就可以成为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若能积极、巧妙地加以发挥和利用学生在听写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误解、错解,就能准确诊断学情,提高课堂效率。

(一)借助显性听写任务,精准辨析学生学习的难点

显性的听写任务是指要求学生完整的书写教师口述的所有内容,笔者所指的显性听写任务排除简单的词语听写。当课堂上使用句段式听写任务后,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遭遇的难点会即时显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听写会直接呈现出“难点”为什么会是“难点”的原因,这就是诊断精准性的体现,也是最让教师着迷的地方。在《紫藤萝瀑布》的听写环节里,笔者请了两位语文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上黑板听写。两位同学的听写有两处错误相同,一处是都把“终极”错写成“中脊”;一处是“忍俊不禁”,女生写成“忍峻不禁”,男生写成“冷俊不禁”。问学生为什么会写成“中脊”,学生说没想出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先按读音写词语。至于为什么男生会写成“冷俊不禁”,连读音都写错的原因,男生说没听清楚。果然,男生在语句听写的过程中,先不说正确,就是把听到的句子写通顺都有点困难。由于笔者是在散文教学中第一次使用听写,而且听写的句子按正常语速只读两遍,在听写的过程中不间断的有学生嘀咕没听清楚,因此听写的环境相对不是特别安静。最终听写结果,女生两个词语写错,标点中该使用分号的没有使用,此外全部正确。男生除了有女生的全部错处外,还缺少句子间的几个虚词。由此,教师可以判断,造成学生对语句理解不够深刻和全面的原因,极可能是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不够和词语的积累不足,像“终极”可以从上文“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来猜测,像“忍俊不禁”可以从后面的“笑容”一词得到启发。此外,更值得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够,词语的积累往往是在课堂的讲授、自发的阅读、日常的交流中慢慢积累的,学生若没有良好的的注意力品质,有意识地积累词语恐怕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恰恰是教师需要着力培养的学习品质。

(二)借助隐性听写任务,精准分析学生学习的难点

隐性的听写任务是指教师对学生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口述的说明,学生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成果展示他们对口述内容的理解。在《紫藤萝瀑布》中,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隐性听写任务,口述仿句要求“请根据两句例句所给出的观察视角和修辞手法,请学生任选一句进行仿写”。结果笔者在学生仿写时巡视,发现有不少同学对仿写的要求不够明确,所写的句子要么角度杂糅、不清,要么没有使用修辞,这说明学生在听记任务要求的时候不够专注和仔细,没有养成随时记录要点的习惯。于是,笔者适时提出四人小组交流的要求,以顺时针的方向依次传阅自己的仿句,从观察视角、修辞手法的角度书面点评组员的句子,觉得不错的句子打钩,打钩最多者全班展示。进入班级交流的仿句有4句,分别是:①那一串串从空中垂下的紫藤萝,大片大片地淡紫色,像是一片片轻柔的面纱,虽然淡雅,却又让人难以忘怀。②紫藤萝就像一串串挂在空中的密密麻麻的葡萄。③每一朵淡紫色的藤萝,小巧玲珑,就像一只只停在花杆上休息的紫色蝴蝶。④远看藤萝,只见一簇簇淡紫色从空中垂下,像轻柔的帘子,在风中飘摇。经过师生们的初步交流讨论,学生逐渐发现存在这些问题:一是观察角度不够明确,像②句;二是比喻的使用比较牵强,像①句中的喻体“面纱”就显得不够贴切了。笔者通过学生的佳句反馈,发现学生在修辞的使用上存在困难,未能完全掌握本体与喻体间的相似点恰恰应该是景物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本体和喻体相似就可以了。此外,学生在使用比喻或者拟人这类修辞的时候,往往没有留意斟酌动词就可以使修辞格更加形象和生动的问题。于是笔者出示了与听写内容一致的其他范例,同学们通过朗读发现巧用动词,就能很好地展现景物特点,比如把③句里的“停”换成“挤”,④句里的“飘摇”换成“摆动”。

三、重用听写反馈,发挥生成性资源再生性的特点,为促成学法指导提供蓝本

生成性资源再生性的特点也不容忽视。教学资源既包括教学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学人力资源,生成性资源属于后者。人力资源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再生性,可进行循环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性资源。课后笔者回收了进行听写练习的练字方格纸。之所以选用练字方格纸,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学区的学生书写习惯和规范普遍存在问题,但是当练字方格纸的正面承担起完成显性的听写任务、背面完成隐形的听写任务,成为学生完成多个听写任务后的学习过程记载纸后,又生成了许多宝贵的教学资源,这都为教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提供了蓝本。

(一)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问题,为促进个别辅导辨明方向

我们一般会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或考试来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但这种针对。

学生个体的学习诊断往往有一定的延时性和模糊性,而课后回收听写纸就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较为准确地判断、甄别学生个体在听课过程中暴露出的习惯、方法、能力等具体的学习状况了。在上课中,在笔者要求学生以这样的句式品析听写的两段话“这是的紫藤萝,我是从(词语、修辞)中感受到的”的环节中,学生们踊跃地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时我发现一男生朱某手里拿着一根细细长长的“教鞭”和后排的男生挤眉弄眼。为了不影响课堂进度,我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我喜欢这根教鞭,送给老师吧”就带过了。旁边的女生立马小声说,“老师这是听写纸折的。”当时,笔者突然意识到以往对男生朱某学习问题的判断可能不够全面。先前的判断是该生的识记型基础知识掌握比较薄弱,书面表达不够清晰和准确,但是上课能踊跃发言,思维敏捷,如果能关注落实孩子的基础知识,该生的语文学习应有较大提升。但是通过纸教鞭一事,笔者意识到更严重的学习问题可能是注意力的品质问题,尤其是在教师无法通过提问这样的方式来关注他的学习状况时,他的学习有可能是失控的。假若能通过听写练习纸追踪、监控、评价他的课堂听课状况,可能会对他的学业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课后整理听写纸的时候发现,有4位男生没有上交听写纸,经调查发现原来都是去折纸教鞭了,而这4位男生的学习问题都基本类似。

(二)发挥听写练习的示范作用,为促成学法指导搭建平台

通过各种形式的听写练习纸展示,也许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有利平台。有选择地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听写纸是一种方式,或提供佳作作为示范以资鼓励,或出示错处揭示原因以求改进。不论是范例或是错例,教师都应以赞扬、鼓励语言加以书面肯定。有选择地在教室固定的展板中展示听写纸,并在听写纸上附上有教学意图的点评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整理《紫藤萝瀑布》听写纸的时候,笔者选择在教室展板中展示的听写纸分两类。第一类是显性听写任务完成最佳者,选择的标准是书写符合规范,比如能空两格书写,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修改能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因为听写纸的正面是练字方格纸,所以教师附上的点评意见突显书写规范方面的要求。第二类是隐形听写任务完成有特点者,选择标准是在观察角度明确的、喻体比较新颖的、动词使用有新意中某个方面表现突出者,教师附上的点评意见突显的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摩展示的听写纸,通过阅读教师的点评意见,潜移默化习惯和学法的形成。

四、结语

《紫藤萝瀑布》是笔者第一次有意识地通过听写法来自我评估对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水平。实践下来,经过整理和反思,笔者对听写法所引发的生成性资源所具有的非预期性、再生性、内源性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生成性资源即取即用的现时性的特点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由于生成性资源的这个特点,这些产生于课堂讨论或活动过程之中,往往源自学生直接的认知需要,逼迫教师需要积极提高教学智慧,主动应对。同时笔者也产生了更多的困惑。比如,怎么根据散文的体式特点选择合适的听写内容。王荣生教授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一是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二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三是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笔者认为《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设计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又比如,如何根据听写的反馈,及时、精准地诊断学习难点,甄选共性问题,筛选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适时地融入教学现场,笔者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还是捉襟见肘的。又比如,如何通过听写纸的范例点评展示,形成系统的学法指导,笔者还没有做过有计划、有序列、有重点的考量。

参考文献:

[1]刘双.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听写技能[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4.3.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8

关键词:英语说课意义目的内容技巧

一、说课的意义与目的

1.说课是一种开放性教学活动,它为上好课做充分的准备,它源于备课又高于备课,是备课的深化和提高。要说好课,教师必须钻研大纲、教材,必须带着备课中的问题深入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反复推敲琢磨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可行,说出自己在备课中的思考,即不仅要说出“教什么”和“怎么教”,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1]。将其备课的理论依据展现给听众,将教学设计的思维活动过程从隐性变为显性,从无声变为有声,使教师半封闭式的个体备课劳动置于集体的监督之下。同时,说课教师的知识、能力和专业修养等状况随之直接展现出来。

2.说课为上课提供理论依据。说课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能促使课堂教学趋于科学化。“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研活动,它为备课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上课提供了理论指导,运用说课对备课的理性思考去指导课堂教学。它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且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由于“说课”活动把“说”和“评”结合起来,使说课教师从备课的静态个体行为转化为动态学术讨论,形成一种研究氛围,大家互相切磋,集思广益,在这个基础上,说课人再将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作用于自己的备课之中,并矫正充实原先的教学设计,使得课堂教学更趋于科学化、理性化,从而发挥“说课”对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指导作用[2]。“说课”架起了备课和上课之间的桥梁,使教学活动与教研活动达到和谐统一。

二、说课的内容与技巧

1.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包含了哪些知识;课型是什么;该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哪部分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是前面所学的哪些知识的运用,又是后面所要学习的哪些知识的基础;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如何;它在学生学习知识、能力方面有哪些重要作用;对将来的学习还会有什么影响,等等。

(2)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设计中确定的该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对课堂一切教学活动起到宏观的调控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首先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注意目标的完整性: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3]。其次阐述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符合大纲的要求,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最后指出目标的可操作性:目标要求明确、具体,能直接用来指导、评价和检查该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本课内容来确定本课的具体目标,切忌泛泛而谈,空洞而论。

(3)说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内容表现出来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其语用价值。其确定的依据要从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年龄特征等方面来加以说明。教学方法也要考虑课型,如果是听说课,就应该用听说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如果是阅读课,就应该用阅读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懂的、教学中需要着力讲解或讨论的知识点。其确定的依据要结合学生实际,从造成学生难懂的原因来加以说明:一种是教材内容较深或概念比较抽象;一种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或基础知识。有时教学重点和难点重合。但如果难点属于教材内容的次要部分,则要分别说出教学时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占用时间等。

2.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要考虑是否取得最佳效果,二要考虑师生的劳动是否最少。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4]。一般一节课以一、两种教法为主,穿插渗透其它教法。只有“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教学才能生动有趣。一旦确定了教学方法,就应该介绍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什么途径有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运用比较法,旁证自己所确定的教学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说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和创新是什么等。目前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包括任务型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法的使用都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呼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同时将学生置于情景中学习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将知识自然地向能力转化。教学方法要针对本课内容去确定,根据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的运用。

3.说教学手段

一是说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手段是指教具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目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新颖性。教具的选择,一忌过多,使用过频,使教学过程变成教具的展览;二忌教学手段过简,不能反映英语课的特点;三忌教学手段流于形式,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不能起帮助作用。二是说选择教学手段的依据,一般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年龄、学校设备和主要教具的功能等方面作出解释[5]。

4.说学法指导

学法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学法指导就是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思维结果,有哪些思维定势需要克服,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科学的学法指导,是智能发展目标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说学法指导是说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课活动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检查教师在备课时是否摆正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手段。

“说学法指导”就是:教师既要说出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和为什么选用这些方法,还要说出在课堂上如何实施这些学法指导,如何使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说学法指导要结合教材特点、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做到学有所得。英语学科的学法指导可以从培养学生“四个学会”和“三个意识”入手。

(1)“四个学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学会阅读;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其理论依据就是《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三个意识”。在说课活动中,说课者应针对教学内容说出: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何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6]。“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多变的活动组织形式和激励机制,使学生始终沉浸在热烈、紧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才能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才能培养出会生存、会发展、会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另外,学法指导也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的不同加以调整,使学法适合学生的具体能力水平。

5.说教学程序

(1)说教学思路及其依据。教学思路主要包括各环节的时序安排及其内部结构,这是说课更为具体的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说教学程序,一般先说课型,确定课型后,再说明准备安排哪些教学环节,各教学环节的进行步骤、主要内容等。如“导入”设计:这样导入有什么好处?效果如何?“新授内容”设计:分几步呈现?每步呈现哪些内容?各步所呈现内容的练习、讲解、交际活动的安排设计,如何提问和组织练习、交际活动?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各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过渡?最后又怎样结束等。整个思路要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教学结构力求优化,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思路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能体现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反映教师的教学技巧。它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思路设计的依据要联系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等方面加以说明。

(2)说板书设计及依据。说板书设计,主要介绍该课的板书类型,什么时间板书,板书什么内容,彩色粉笔如何搭配使用,如何使用黑板,哪部分哪些内容属于主板书,哪部分哪些内容属于副板书等。板书设计要注意英语语言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文字表达要准确、精练、醒目,例句要正确。好的板书内容能系统反映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思路,并借此启迪学生的学习思路,是接通师生思路的“媒介”。板书集中了全部信息的关键点,是全课的纲要。见板书而知其教学内容和功效。板书设计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项,能反映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说依据可联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本身特点加以解释。

说课内容与策略总结为如下三点:完整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理论性分析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现时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参考文献:

[1]nunan,D.Designingtasks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

[2]Richards,J.C,&nunan,D.SecondLanguageteachereducation,people’seducationpress,2000.

[3]wallance.m.J.actionResearchforLanguageteachers,people’seducationpress,2000.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罗晓杰.试论英语说课讲稿的撰写[J].课程・教材・教法,2002.4.

[6]苏剑芳.英语教师的说课与行为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2.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9

关键词:同课异构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职高语文课堂,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效率低下,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进步与发展,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与思考的问题。可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升职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生长点,而“同课异构”正是一种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教研模式。

“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1]不同教师或同一教师对教材解读、教学思路、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等存在着多元理解,但就某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言,在诸多的方式方法中总存在着一两种较好的方式方法。“同课异构”可以让我们在预设和实践的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鉴别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找到适合不同学情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来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同课异构”有利于根据职高学生学情选择最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杜威说:“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也就是说教学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来展开的,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是难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应做好职高学生的学情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最切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如果不能把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发展设计在内的课,那么肯定不是一节好课。职高学生的学情可谓复杂,从分数说,有中考成绩四五百分的学生,也有二三百分的学生;既有语文能力好一些的班级,也有语文能力差一些的班级。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一个学校内,不论学生的学习基础如何,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是统一的,教师很难根据学生学情来自主选择或自编教材,这将意味着知识和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将不得不接受统一要求下的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同课”就成为必然,“异构“的地位就尤显重要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来选择合宜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

我校有中高职衔接大专班这一办学类型,采用的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如果以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来选择教学方法,要求职高学生也达到同样的教学要求,肯定是脱离职高学生的学习实际的。以《〈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例,同样是对“文言现象的积累”这一教学目标,对文言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以文带言”的方式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教学,并且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独立完成对文言现象的归纳整理。而对文言基础较弱的班级,教学中必须逐字逐句加以解说,多做些衔接和铺垫工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文言现象积累”这一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学生学情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的内容,必须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制定合宜的教学目标,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教与学之间才能有效对话,产生共鸣,否则就会出现对牛弹琴或拔苗助长的现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同课异构”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情,可以依据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应该学什么、掌握什么、学生在课堂里如何学、在课堂里学得如何等思路来选择最切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来完成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情作为参照点,分析不同学生不同班级的学情,教师的“异构”才是理性的反思状态。根据学情选择教学方法,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的合宜性,从而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同课异构”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客观的比较平台。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的才艺再高、教学过程再流畅,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都应当从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来评价。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的教学决定虽常有预设,但通常是要依据课堂上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然后决定如何做才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无疑可以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个客观的比较平台。

比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等问题。当面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但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也不同,有可能会造成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有的教师以解说六个典故传达出的丰富意蕴为教学重难点,有的教师以诵读品味词的意境作为教学重难点,有的教师把两者都作为这首词的教学重难点。这时我们就可利用“同课异构”中的“异构”,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题课的手段,通过“同课异构”来比较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更好地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再进行施教,以此来实现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同课异构”结束后,教师可以与自己的预设的相比,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也可以比较教学内容的落实情况,看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否被激发出来;还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语文接受能力,比较一下课堂的容量与密度是否适宜。所以有同课异构就会有比较,不同的文本解读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来比较短长;纷繁的教学理念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来明是非;不同的教学思路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来见高下;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来评优劣。于是,通过比较我们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看出不同教师的不同理解和处理之间的优劣,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看清问题在哪儿,进而提出改进的设想。一句话,“同课异构”所展示的比较研究功能,挖掘了语文课堂的深度、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效度,为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客观的比较平台。

三、“同课异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职高语文课堂教研氛围并不浓厚,而同课异构的比较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同课异构活动往往是在同一区域的同一学科或一个教研组的范围内举行,让教师从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形式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形式转变,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既有教师在课前讨论、分析、确定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答案,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又有课后对教学设计产生效果的分析,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每次上课和评议,都是教师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构思的展示,都是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碰撞。在展示和碰撞中,教师提高了文本解读能力,激发出教师的智慧火花。在这过程中教师之间的讨论、分析、总结,互相取长补短,把同课异构中大家认为最佳的教学方案作为公共教学资源让大家共享,在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校每次“同课异构”活动都要求每位教师参与评议,写出总结。如果要使自己的评议和总结能切中肯綮,就会促使教师不停地学习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掌握思想武器,提高分析水平;促使教师认真备课,认真听课;促使教师进行思考分析,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负责任地进行评议。“同课异构”促使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或他人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并选出最佳教案,用以指导教师今后的教学,从而促使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地提高。

“同课异构”过程中的借鉴分析,帮助教师创造性地生成案例,完善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通过教学和研究的有机结合,切实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同课异构”活动由实践向理论升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行为水平,帮助教师实现从知识型向创造型、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这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通过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实践促使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因而促使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同课异构”展示了教师的教学个性,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审美修养等的不同,会使教师形成比较稳定和成熟的教学方式方法,即教师的教学个性。“同课异构”倡导的就是切合实际、个性张扬、特色鲜明的课堂,它为教师教学个性的展示提供了舞台。上课时教师各有各的表现:或粗犷、或细腻;或沉稳,或幽默;或严谨,或活泼;或简略直接,或深情婉转。不同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同课异构的“异”,体现多样的教学个性。而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教师的个息相关,教师的教学个性发挥到什么程度,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教缺少个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教师的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2]。而“一个毫无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3]。试想一个教师是细腻的,他的学生怎会不善感?试想一个教师是严谨的,他的学生怎会不扎扎实实地学?试想一个老师是幽默的,定会给沉闷的课堂注入活跃的气氛,他的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学习的有效性怎会不提高?

富有个性的教师往往是富有魅力的,即使是一个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也会因为一个有个性的教师的感染而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同课异构”中教师通过自己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作用并影响了学生,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促使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措施让自己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项和优点,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来提高职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同课异构”活动促使教师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努力改进,充分激发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使教学活动进入最佳状态。且“同课异构”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差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了学生学的效益。因此“同课异构”是一种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陶秋云.推行同课异构,深化校本教研.湖南教育,2005.4.

如何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10

论文摘要:现今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以实用为主,而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点和问题。如何根据学生和社会的要求,合理地设计专业英语课程,英语教师应调整自身角色,大胆地变革教材和教学形式,真正地投入到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中来。

在要求复合型人才的现今社会,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具备自身的专业技能优势以外,在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之下,如何完善其它能力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而英语能力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都设置了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但是如何让学生达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学习目的,是所有英语教师在研讨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为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发展的前景,对外贸易和三资企业的现状使得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在三资企业的技术岗位上,不仅要求相关人员要具备技术能力,同时还得拥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比如阅读英文版本的设备使用说明、操作指南等文件、接待外国客户或上级人员参观考察工厂、用英语进行电邮或电话沟通等。这对未来从事技术岗位、寻求更好发展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们在工作几年以后,也有不断的反馈意见:英语对于一个技术人员的发展极为重要,是在三资和外贸型企业中具备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必备能力。但作为在校学生,他们还意识不到英语的重要的作用,即便知道,也不知道如何有针对性地为了将来的工作而培养自己的英语能力。

二、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现状

教育部于2000年10月颁发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就其培养目标而言,高职高专都是以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也是统筹高职高专教育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必须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应为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服务。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之一的英语,教学应充分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大方向。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课程基础稍逊一筹,学习的动力更多来自于是否有利于将来的就业,是否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和附加值。因此对他们来说,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通过B级、四级考试,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实际应用。在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具有如下的难点:

1)因为课程的难度,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专业英语因为其专业性,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难度,形成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往往会过分依赖教师,形成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

2)课程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教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基础或英语功底。作为一门技术与语言复合型的课程,对师资的要求非常之高,二者不可或缺。专业教师往往语言基础不足,而英语教师在解释专业知识时,又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利用院校资源,让教师获得足够的培训和实践,让教师成为具有复合型知识的教师,是院校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3)教材内容多而复杂,词汇艰深,文体冗长,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作为科技英语,专业英语必然有其晦涩难懂的一面,这让教材显得缺乏重点和吸引点,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只是在记单词、背句子,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4)同时,教材也缺乏实践性的内容,多以讲解和接受为主,让学生觉得难以学以致用。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听说形式已经消失,学生学习起来没有成就感。

三、如何针对二者设计专业英语课程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呢?作为一门几乎每个专业必修的专业英语课,应该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达到“必须、够用”的学习目的呢?笔者认为应对策略如下:

1)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让自己变成课堂的调控者、引导者。在新式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不再只是局限于自己的讲解中,而应该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而自己则负责课堂主题的把握、教学节奏的控制以及课堂氛围的营造等。

2)教师自己应大胆地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夯实自己的科技英语基础。专业英语作为eSp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应用领域,而科技文体有其独特的特点,如何能够从讲授公共英语的领域跨越到专业英语的领域,必须术业有专攻,精研其特点,认真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才能够有所建树,赢得学生和同行的认可和尊敬。

3)专业英语教师要与相关专业教师联合起来,编写实用而又有效的专业英语教材。合适的教材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可以更精确地确定针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所以,英语教师要积极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确定本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专业反馈回来的历届毕业生的英语学习的意见,编写一些内容简洁、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形式不同的教材,可以采用大量的真实图片、多媒体录像、ppt文件来对一些深奥的单词和英语描述的流程进行解释说明。这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轻松和容易很多。

4)教学形式的丰富。专业英语教师要敢于突破以往的“读单词+解释句子”这种枯燥的模式,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可以模拟一些诸如客户参观时进行流程介绍、面试时技术人员的提问等一些简短的小对话,让学生能够获得语言的应用机会,必然比强行的灌输要效果百倍。

以上只是针对部分角度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的一些设想,如何让学生真正的从专业英语教学中汲取养分,获得足够的就业竞争力,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有待我们教师和高职院校去深思、去解决。只有坚持实用的观点,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那么必然会获得让我们在教学道路上制胜的法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