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46:36

阅读理解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方法策略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技能之一。在高中阶段,虽然教师们重视阅读教学,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似乎有限,更难以满足他们生活和工作的需求。究其原因,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教材的原因以及测试评价的原因,但笔者认为更主要的还是阅读教学的原因。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阅读教学模式单一,以应试为目的的题海战术等问题在现实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而对于这些问题,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并不认为它们是“问题”,或者潜意识里认为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就是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问题。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对阅读教学的反思,把经验当作成功的基石。殊不知,“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称为肤浅的知识。”(美国学者,波斯纳)

一、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

熊川武教授(2002:5)认为:“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发现学习则是布鲁纳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主动去探索,发现新知识进而学习。把反思性教学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内涵进行认知剖析,探究阅读教学前、中、后各环节的得与失,从而解决阅读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二、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

作为实施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的教师首先要树立发现式反思性教学的理念,掌握发现式反思性教学理论知识,从而能够在实践运用中游刃有余。为推进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在选择阅读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依据。高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不仅包括理解大意、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根据上下文线索进行推理判断,理解不同文体的文本,包括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同时还必须能够阅读一般的英文杂志、报纸等(王笃勤,201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提出“对语篇的学习需要以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为导向,分析语篇承载的丰富意义和内涵,分析具体语篇是如何布局和有效运用语言素材来建构其意义和内涵的。”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如果课堂以培养略读、词意猜测、推理等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为目标,就不宜选用任务型教学方式。第二,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内容是实施教学的文本依托。高中阶段的阅读文体多种多样,需要增加分析型阅读教学,高中英语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朱成明(夹河中学江苏徐州221150)加强高层次理解能力的培养。此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相扶相依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学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三,以学生的学情为导线。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的效果最终都会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因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学习风格,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应有的支架。

三、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方法

经过将近一年的对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的研究,笔者总结了如下的阅读教学方法:(一)反思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教学设计。阅读教学实施前,教师对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内容、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反思,预测阅读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早做好应对措施。对阅读前的反思,其本质是再次备课,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阅读教学中的反思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能够随时观察教学实施效果,并不断进行自我检查与修正,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活动参与度及整体教学氛围,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善与提高。阅读教学后,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反思。总结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如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新的教学模式的启用、教学活动的优势等,形成个人教学经验,以在合适的时机再次使用或是推广。归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分析造成教学失效或失败的原因,讨论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优化阅读教学,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进行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二)关注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目前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主要有pwp(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阅读教学模式、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支架教学模式等。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的特点及侧重点。而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同时交叉使用几种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各模式使用的原则和目的。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适当调整。只有调控好阅读教学的大框架,才能确保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最大化。(三)充分利用录像课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对自己和其他同事的阅读课堂进行了录像,旨在更细致且反复研究教学现象,偶然发现,录像课是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很好的途径。通过自我观课,把自己当作听课教师,客观地去研究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对比改进后的课堂录像,教师能够观察体验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所提高。研究他人的课堂录像,可以更完整、深入地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阅读教学的普遍缺点,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行为。(四)积极有效参与集体备课,互助合作。建构反思过程离不开团队合作。在学校,备课组是最具体的合作团队。在研究的不同阶段,教师聚在一起分析比较各自阅读教学的相关数据,共同研究彼此的课堂录像,互相学习、建议,能够使教师脱离狭隘的个人经验主义,修正个人反思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促进整个团队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高中英语阅读质量的提高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发现式反思性阅读教学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总结、分析,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地实现“学会教学”,才能够真正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阅读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郑秋芳.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反思性教学[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3(1).

[3]卢庆荣.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2011(4).

阅读理解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反思

英语习得和构建主义理论强调,注重优化学习者的阅读学习方式,能够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能够形成有效的阅读学习方式和正确学习思维。新课程英语教学中倡导的任务型阅读教学则是使得阅读教学更加具体和量化。此教学模式的有效则是我们应该予以反思的。从阅读教学目标、过程、拓展等方面进行反思教学,更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1)反思教学目标实现,引导好阅读教学方向。(2)反思阅读理解学习过程,增强学生学习运用能力。(3)反思阅读发展创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水平。

1.反思任务阅读目标科学性设计,注重把握整体教学方向。

反思任务阅读目标科学性,就是要在注意整体设计和发展提高上,注重任务阅读目标设计的全面性,以此为学生明确整体理解感悟的方向。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突出知识的结构要领,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尤其应该体现整体互动探究的过程,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明确一定的目标任务。

科学性的设计是体现课程教学知识要点的有效方法,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引导和保障。对此,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如下几方面:(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体现整体性原则,即能够培养学生的整体概括学习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围绕文章题目、中心语句等概括文章的语言表达大意。(2)反思教学目标的设计层次性,即能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综合发展运用,依据不同类型学生设计教学目标,以此体现共性和个性,满足学习发展需要。(3)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即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理解按照任务目标进行有效学习运用,增强整体理解感悟的能力。

反思教学目标设计,能够为阅读教学提供必要的量化参考依据,明确课程教学的方向。像在《牛津初中英语・Funwithenglish》(下同)8aUnit5Birdwatchers的“ReadingBirdsinZhalong”教学中,就教学目标的设计反思,我们可运用如下方法:首先,设计整体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从“whatdoyouknowaboutbirdsinZhalong?”整体理解感悟文章表达主题。其次,要求学生根据文本中的词汇短语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要求,就“Howtoprotectbirds?”进行综合表达交流。

2.反思任务阅读感悟多元化表达,培养学生综合思辨能力。

在反思了教学目标优化设计的基础上,更应该反思阅读感悟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使用技能。反思教学阅读学习过程,能够更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体验,提高学生综合思辨能力。

在反思任务阅读感悟过程中,应该注意体现“主体性”和“互动性”,即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感悟的过程注意适当的优化组合,让学生真正从阅读感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应该注意鼓励学生能够通过同桌、小组、角色等多种学习载体力量进行学习思考,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情感,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体验和认知感悟运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运用,更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反思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语言表达运用,学生能够让学习体验过程更为丰富多彩。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aUnit6Fashion的“Readingathefashionshow”阅读教学过程,通过反思课程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深化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根据文本中的词汇短语概括文章的表达主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整体概括运用能力。可要求学生就“whatdoweshoulddoinafashionshow?”进行思考探究,以此增强理解感悟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任务探究过程中,可建议学生根据学习掌握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增强综合运用能力。

3.反思任务阅读升华拓展性运用,提高学生发展创新能力。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口语表达、书面写作等方式进行有机运用,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也为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奠定基础。

反思阅读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反思学习的过程中,对阅读学习进行综合整理运用,鼓励学生进行发展创新。建议学生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改编、扩写等方式领略其中的文本表达内涵,以此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提高发展创新能力。

综上所言,对任务阅读教学的反思,能够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理解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些方法的反思,更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芳.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6).

[2]卢琼.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1,(60).

[3]邱秋红.任务型阅读教学案例的设计、分析与反思――以“牛津英语”8aUnit4“wildanimals”(Reading1)课堂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1,(8).

阅读理解教学反思篇3

一、教经典

以我的理解,校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同的意义,作为校内阅读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其实,也就是教材的选文应该经典)。所谓的经典,应该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的,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人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经典阅读会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也许经典的阅读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扶助,其实这也正是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现阶段,小学语文的选文不够精美,即使选择一些名家作品也多有简化和改动,改动的原因是为了小学生更为理解,但是许多改变的文章失去了原文的灵韵,名家作品原汁原味存在于小学教材中的有多少?

二、教联系

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创造,不是他的信息储存“从无到有”的简单过程,而是“从有到新”的复杂的综合加工的过程,人们获得的信息量越多,创造的可能性也越大,阅读教学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文本”解读的过程,在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发现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文本提升和升华了经验世界的无意识,使它自觉纳入学习者的有意识的规律性的认知领域,同时阅读者也可以发现自身信息的短缺、理解力的薄弱。唤醒再学习,再积累的需要。

这样一个过程并不是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自然经过的,期间需要教师的引导、搭桥、让!学生从阅读的自然世界过渡到自觉世界。联系有多重含义,与文本的联系、与自我知识经验的联系、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和材料的联系,与未知世界的联系,与进一步学习的联系,阅读教学成为一个辐射源,学生智力的触角,在它的触发下,敏感伸向各方。

三、教技能

虽然语言文字训练由于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肢解和琐碎了文本内在的灵韵,但是知识和技能仍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学生缺乏解读文本的基本能力,缺乏基本的语感,怎么能与文本平等对话。阅读教学一定要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能、语文训练,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技能的训练。技能必须纯熟而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这期间确实不免必要的知识性的艰苦义略显枯燥的训练,苦学和乐学就是这样溶为一体,学生智力增进的也是艰苦学习的深层快乐。不能怕批评意见就放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训练是方法,训练是过程,训练是阅读教学手段的一部分,不要夸大也不要贬低它的作用,适度适当应该是原则,事实上,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能缺乏必要的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这些阅读的必要能力,一定是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学习的。学习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一定就是枯燥的试题。

四、教反思

阅读理解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理解感悟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语言学习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依据标准。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感悟能力和语言学习生成发展能力。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要围绕优化阅读素材和深化阅读过程来增强学生的理解体验,并且通过运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思维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习惯,激活阅读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阅读思维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感悟能力的基础。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视野,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化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思维习惯,能够更好拓宽学生的语言知识视野,更好激活他们的阅读情感。

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思维的培养,就是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感悟文章表达主题大意的基础上,拓宽自己的阅读学习思维,根据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来进行思考延伸,以此来形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建议学生能够从文章核心词汇信息、重要语句内涵、表达形式等多方面进行阅读思考,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多元化的阅读学习思维培养,能够让学生的语言阅读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得到进一步激活。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学习情况,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形成一种内在的自居学习动力,更有助于他们深入学习思考。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withenglish》(下同)的“Readings”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根据“Readinga”的思考题目来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感悟。学生在自主思考过程中,不仅能够对阅读主旨意图有所了解,而且能够激起他们阅读探究的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任务阅读能力,深化阅读过程

任务阅读是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而形成的互动学习交流形式,能够解决自身学习力量不足的问题。通过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解决疑难问题,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语言阅读学习思维,还能丰富语言学习思维使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在彼此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利于学生学习运用。

这种任务阅读学习是对学生阅读学习过程的一种深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语言学习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更为具体生动,对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起到深化和延伸作用,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除了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阅读学习过程之外,建议学生充分运用身边的学习资源载体,进行多元化的学习探究。建议学生能够围绕文章表达主题需要,深入探究其中的表达重点,以增强学生的自觉运用能力水平。

学生任务阅读能力培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亲切和自由的语言理解表达学习过程,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教师则要根据学生阅读学习情况,优化阅读思考探究资源,围绕阅读难点来细化学习探究任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优化探究主体,鼓励学生运用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等方式来深化阅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鼓励反思创新

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语言积累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来予以呈现,即通过运用综合表达的形式来予以呈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借助反思来进行教学运用。这种反思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借助语言表达内涵来综合表达自己所学习掌握的内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更是体现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创新能力。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语言学习综合表达能力,通过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来进行引导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围绕语言的表达生成,可要求学生运用口语表达主题,说出自己理解感悟。在表达过程中,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章的需要,运用改写、缩写等形式来优化教学方式,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认知情感,有效发挥阅读生成的作用。

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能够围绕自己的学习所得,通过升华语言表达来反思自己的阅读学习过程。这样的反思能够对自身阅读思考过程、知识积累、语法运用等方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这样的反思运用,能够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通过反思来予以弥补。这样的阅读思考过程,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火花,增强他们自主学习创新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来优化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从学生的阅读思维习惯优化教学过程,更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学习的自觉性。这对于提高课程阅读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张建菊.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1年10期

[3]蔡有桂.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J].青海教育,201005期

阅读理解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个信息处理的思维过程,它强调学生的理解、领悟、吸收以及鉴赏、判断等思维能力。为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我尝试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这三大时间点入手,就如何帮助学生们理清阅读思路,启发学生把握阅读重点,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技巧总结,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具体阐述如下。

1.阅读前,理清阅读思路

阅读前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一个盲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分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与阅读行为的指导,强调学生们在阅读过后的反思与总结,而恰恰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前这段时间的关注与指导。我认为,阅读前是学生调整阅读状态、明确阅读目标、理清阅读思路、开展前置性学习的最佳良机。在教学中,我就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前的启发与活动安排,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定的教学任务(问题),收集以语篇相关的背景材料;同时,在课前,以问题或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们理清阅读思路,明确阅读方向。

教学初中英语7a《Unit5Let’scelebrate!》这单元时,我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本单元的教学话题主要围绕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庆祝展开,如Halloween/easter/Christmas/DragonBoatFestival/mid-autumnFestival等。随着信息的传播与文化的交融,初中学生对这些“洋节日”早就不陌生,有的学生更是“过得”像模像样,如Christmas、thanksgivingDay等。但是对于Halloween、easter这种传统节日,大部分学生只是听过,对于具体的节日文化、庆祝方式语焉不详。因此,我在本次语篇阅读教学之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Comicstrip&welcometotheunit中提及的节日――Halloween,展开探究活动,探究主要围绕节日的庆祝方式、活动含义、着装、饮食等展开。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做好阅读准备,理清阅读思路,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前提,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有准备的阅读状态,提高我们阅读教学的实际效能。

2.阅读中,把握阅读重点

阅读中的教学,毋庸置疑,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最至关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们如何把握阅读重点,怎样抓住语篇的核心,并培养他们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启发式”的启智教学方式,以问题间接地指明阅读的重点,以疑问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在关键词句的指引下,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将语篇的各个关卡一一攻破。

教学初中英语7B《Unit2neighbors》这单元语篇教学时,我考虑到本次语篇主要围绕“Hoboandeddie’sdialogue和amyandSimon’sdialogue”这两个对话展开,对话的中心紧扣“neighbors”这个生活话题。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们明确阅读反向,更好地把握阅读重点,我创设了“听录音,找线索”的教学情境。在第一次听音活动中,提出问题:“amyisaskingSimonsomequestions.pleaselistentothetapeandtellmewhatthesequestionsareabout.”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们得出“thequestionsareaboutSimon’sneighborhood.”这个对话中心。随后,提出细节问题,启发学生的基础上,解决存在的细节问题。

3.阅读后,总结阅读技巧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内化表象、抽象概括、逆向思考的思维能力,他们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行为、掌握学习技能等教学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在阅读之后,更要有意识地开展一些以“反思与总结”为目的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如阅读经验交流会、阅读扮演、学习延伸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技能,强化学生们反思与应用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们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初中英语7a《Unit3welcometoourschool》这单元时,在教学完Reading(1)这部分时,为了强化学生们对本单元阅读知识的掌握,我尝试将对阅读过程的反思与阅读技巧的总结渗透在“Role-play”活动中。本次语篇主要围绕“millieandhermother’sconversation”展开,因此,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millie和她的妈妈,将对话从书本搬到课堂。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对话内容进行讨论、加工、创造性改编等,使得对话内容更加丰富,对话形式更加有趣。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渗透阅读反思与阅读交流,并有意识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以此为契机,寻求“质”的飞跃,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与方法,获得愉快又富有成就感的学习体验。

阅读理解教学反思篇6

近年来,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审视、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种种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自我觉察水平转变教学实践,促进教学实践的提高。教学实践作为自我反思教学模式的主要实践途径。从自己的教学中发现问题,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反思式的探讨。

一、英语教学实践的原理与过程

教学实践,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探讨,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其作用不仅在于增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决策、自我评价、自我更新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并发展教学理论的更新机制。在这种探讨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教授者和总结者的双重角色,这有助于把课堂教学实践与探讨领域中的新发现,新理论联系起来,缩短英语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间的距离。英语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教师成为实践者;(2)自然而实际的观点。

1.教学实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计划、观察、分析、反思等环节。

(1)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感受,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3)制定实施教学方案定期解决该问题。

(4)评价教学实践结果。

(5)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

2.英语教学实践在中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1)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偏低,阅读速度慢,多年养成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在对待不同的阅读材料时均采用同样的阅读速度和方式,这样既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阅读量,又影响阅读理解的效果。这种状况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能力的要求相距甚远。

(2)提出对该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a.学生在过去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

b.学生缺乏相应的阅读技巧。

c.教师授课过程中过于偏重语法词汇讲解,缺乏篇章分析和技巧讲授。

d.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不够。

e.阅读材料偏难,生词量过多,与学生水平不相等。

(3)对策

鉴于以上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笔者采取如下措施:

a.扩大词汇量

词汇量少是被调查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学生抱怨阅读文章中生词太多,读不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曾向学生介绍过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但还不够系统,也没有进行相应的练习加以训练和巩固,所以效果不明显。教学中应系统地讲授一些基本、有效的词汇学习法。如利用词缀猜测生词的意思;利用上下文来推测词义;利用近义词、反义词、同类词等方法记忆单词等,并配以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b.加强阅读技巧训练,克服不良阅读习惯

在调查分析中,本人发现多数学生虽然知道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等,但在实际阅读时,他们还习惯使用如唇读、复读、逐词逐句等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的方式。笔者认为有必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已知技巧的使用、训练,同时还向学生介绍他们不常使用或不太熟悉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或关键词进行推断,注意篇章连接用语的意思与功能等。c.推荐阅读书目,指导课外阅读

泛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这是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因而,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推荐适当的课外阅读书刊则成为必要。目前出版的《21世纪报》、《英语辅导报》、《英语学习》等多种报刊杂志提供了大量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

二、反思

基于教学阅读情况调查,教学实践计划的实施侧重于词汇、阅读习惯和技巧、课外阅读三个方面,笔者把训练内容的重点放在文中词义的推测上,如根据上下文、词缀、反义词、近义词、同类词等猜测,虽然学生开始有较积极的反应,但会很快发现,由于多数学生基础较差,有限的词汇量使他们在阅读时不能按预期的方向去联想和猜测。笔者认为其中有两种原因:一、阅读材料难易度与学生外语水平不符;二、学生在记忆词汇时使用单一的翻译法,而缺乏其他加工策略。

阅读材料偏难,致使学生信心大受挫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而不是考虑如何让学生适应阅读材料。因此,我们尽量选用难度适中的材料进行训练。词汇

[1] [2] 

记忆一向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多年来我们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英汉单词表,缺乏灵活性的记忆方法。这使得他们在阅读时一遇到生词就在头脑里搜寻中文释义,而且运用丰富的联想进行各种推测,在词汇记忆中,引导学生结合语音语义和语法关系联想,复习所学单词。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联想越丰富,内容越形象,对所记单词的心理加工越精细,记忆的效果越好。

针对大多数学生习惯于逐字逐句这一低效的阅读方式,笔者在课上引导和加强学生使用整体法阅读。所谓整体法阅读指的是“阅读时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每个个别的词上,而是直接集中在完整的篇章内容上”。为确保使用该方法,笔者选用了生词量适当(%以下),篇幅适中(-词)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不查阅字典,在规定时间内(-分钟)完成阅读和相应的理解练习。由于时间有限,又不准查字典,学生在阅读时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文章内容的预测和理解上,从而忽略甚至顾及不到一些生词及语法现象的细节问题。

笔者就学生没有掌握或不太熟练,不常使用的技巧,如判断代词的先引词,掌握连接词的意思和功能,分析复杂的句子,预测等四项内容,进行了重点训练,学生使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见表)。其中,学生对连接词、代词的先行词功能的注意虽有较强明显加强,但使用仍较少,这说明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未达到顾及语篇的程度。

三、总结

教学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教不等于学,教师在教学中教了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就学到了什么,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学实践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宜宽泛。

第二、实践手段尽可能丰富。

第三、教学实践计划的制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第四、实践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第五、师生间的积极配合是教学实践的成功保证。

四、结束语

阅读理解教学反思篇7

近年来,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审视、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种种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自我觉察水平转变教学实践,促进教学实践的提高。教学实践作为自我反思教学模式的主要实践途径。从自己的教学中发现问题,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反思式的探讨。

一、英语教学实践的原理与过程

教学实践,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探讨,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其作用不仅在于增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决策、自我评价、自我更新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并发展教学理论的更新机制。在这种探讨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教授者和总结者的双重角色,这有助于把课堂教学实践与探讨领域中的新发现,新理论联系起来,缩短英语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间的距离。英语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教师成为实践者;(2)自然而实际的观点。

1.教学实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计划、观察、分析、反思等环节。

(1)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感受,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3)制定实施教学方案定期解决该问题。

(4)评价教学实践结果。

(5)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

2.英语教学实践在中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1)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偏低,阅读速度慢,多年养成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在对待不同的阅读材料时均采用同样的阅读速度和方式,这样既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阅读量,又影响阅读理解的效果。这种状况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能力的要求相距甚远。

(2)提出对该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a.学生在过去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

b.学生缺乏相应的阅读技巧。

c.教师授课过程中过于偏重语法词汇讲解,缺乏篇章分析和技巧讲授。

d.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不够。

e.阅读材料偏难,生词量过多,与学生水平不相等。

(3)对策

鉴于以上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笔者采取如下措施:

a.扩大词汇量

词汇量少是被调查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学生抱怨阅读文章中生词太多,读不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曾向学生介绍过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但还不够系统,也没有进行相应的练习加以训练和巩固,所以效果不明显。教学中应系统地讲授一些基本、有效的词汇学习法。如利用词缀猜测生词的意思;利用上下文来推测词义;利用近义词、反义词、同类词等方法记忆单词等,并配以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b.加强阅读技巧训练,克服不良阅读习惯

在调查分析中,本人发现多数学生虽然知道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等,但在实际阅读时,他们还习惯使用如唇读、复读、逐词逐句等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的方式。笔者认为有必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已知技巧的使用、训练,同时还向学生介绍他们不常使用或不太熟悉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或关键词进行推断,注意篇章连接用语的意思与功能等。c.推荐阅读书目,指导课外阅读

泛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这是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因而,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推荐适当的课外阅读书刊则成为必要。目前出版的《21世纪报》、《英语辅导报》、《英语学习》等多种报刊杂志提供了大量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

二、反思

基于教学阅读情况调查,教学实践计划的实施侧重于词汇、阅读习惯和技巧、课外阅读三个方面,笔者把训练内容的重点放在文中词义的推测上,如根据上下文、词缀、反义词、近义词、同类词等猜测,虽然学生开始有较积极的反应,但会很快发现,由于多数学生基础较差,有限的词汇量使他们在阅读时不能按预期的方向去联想和猜测。笔者认为其中有两种原因:一、阅读材料难易度与学生外语水平不符;二、学生在记忆词汇时使用单一的翻译法,而缺乏其他加工策略。

阅读材料偏难,致使学生信心大受挫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而不是考虑如何让学生适应阅读材料。因此,我们尽量选用难度适中的材料进行训练。词汇

记忆一向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多年来我们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英汉单词表,缺乏灵活性的记忆方法。这使得他们在阅读时一遇到生词就在头脑里搜寻中文释义,而且运用丰富的联想进行各种推测,在词汇记忆中,引导学生结合语音语义和语法关系联想,复习所学单词。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联想越丰富,内容越形象,对所记单词的心理加工越精细,记忆的效果越好。

针对大多数学生习惯于逐字逐句这一低效的阅读方式,笔者在课上引导和加强学生使用整体法阅读。所谓整体法阅读指的是“阅读时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每个个别的词上,而是直接集中在完整的篇章内容上”。为确保使用该方法,笔者选用了生词量适当(5%以下),篇幅适中(200-400词)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不查阅字典,在规定时间内(8-10分钟)完成阅读和相应的理解练习。由于时间有限,又不准查字典,学生在阅读时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文章内容的预测和理解上,从而忽略甚至顾及不到一些生词及语法现象的细节问题。

笔者就学生没有掌握或不太熟练,不常使用的技巧,如判断代词的先引词,掌握连接词的意思和功能,分析复杂的句子,预测等四项内容,进行了重点训练,学生使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见表1)。其中,学生对连接词、代词的先行词功能的注意虽有较强明显加强,但使用仍较少,这说明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未达到顾及语篇的程度。

三、总结

教学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教不等于学,教师在教学中教了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就学到了什么,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学实践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宜宽泛。

第二、实践手段尽可能丰富。

第三、教学实践计划的制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第四、实践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第五、师生间的积极配合是教学实践的成功保证。

阅读理解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设计思维;拓展课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

一、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引入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创造合适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成樽詈玫淖约骸保我校于2015年8月将课程划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课程和科技特色课程。为秉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结合课程特点,学校着重加强了类课程群的建设:阅读表达课程群、逻辑探究课程群、独立人格课程群、艺术审美课程群、体育健康课程群、Stem科技特色课程群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群。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隶属于阅读表达课程群,该课程是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共分为三级,即《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阅读・悦读Ⅰ》针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Ⅱ》针对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群体;《阅读・悦读Ⅲ》针对的对象则是九年级学生群体。该课程从2013年9月开始探索与实践。实践至今日,已有三年。

在课程的探索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入了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指在设计和规划领域,对定义不清的问题进行调查、获取多种资讯、分析各种因素,并设定解决方案的方法与处理过程。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它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描述某种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领域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名教师的传统思维,总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基础之上:学校教育是客观的、理性的、可量化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答案,重要的是规范、计划、体系和确定性。而一名拥有“设计思维”的教师,却一定离不开这样的价值观: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所以面向未来,学校教师还需要有成熟的“设计者思维”――即从问题出发,以人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价值创造、潜力挖掘为目标的思维。

设计思维的源头是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并以此展开对潜在需求的持续洞察;产出的是“有形或无形的解决方案”,并以此实现事物的优化与创造。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当今教育界无论校长、教师还是学生,急需具备的核心能力,亟待建立的思维框架。

二、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运用

下面以《阅读・悦读Ⅰ》课程实施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总结设计思维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运用与实践情况。

(一)对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决定了整个课程实施的方向,对教师课程的具体实施予以目标指向。我们旨在通过整个课程的开展助力学生成长,助力学生发展。

学生目标的设计源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相应的阅读要求,并由此设计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英语阅读拓展课程的目标如下:

1.情感态度目标为引导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乐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语言技能目标为达成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即三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4万词以上,四级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0万词以上,五级目标要求是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5万词以上。

3.学习策略目标为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4.文化意识目标为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5.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在未来的社会,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多元和不同文化人群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实施

1.课程纲要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纲要在2015年的8月完成设计。该课程纲要从课程名称、设计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课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方面来阐述课程的开展。

2.学期计划的设计

《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学期计划在2015年的8月已经完成设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阅读内容选材于《21世纪报》,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图文并茂,语言地道,真实反映世界文化。为了达成阅读的系统性,201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阅读・悦读Ⅰ》课程的主题为“magicworld”,并选择了七篇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同时,为了避免单一话题所引起的阅读疲劳,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选择了七篇不同话题的阅读材料作为阅读补充内容。这十四篇阅读材料有着相应的阅读等级,从容易到难分别为二星级文本材料、二星级文本材料、三星级文本材料和四星级文本材料。上述阅读等级的设定是由《21世纪报》统一设定的。选择不同阅读等级的阅读材料,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选择。

3.拓展课程的操作设计

开学第一周教师上报学校拓展课程的课程纲要。第二周学校网页公布拓展课程内容。第三周学生在学校网页上进行选课。《阅读・悦读Ⅰ》课程为每周一课时,60分钟,在相应教室进行。《阅读・悦读Ⅰ》课程的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班级规模为15人,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

4.拓展课程的实践设计。

实践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旨在带给学生们轻松与愉悦的阅读过程。对于阅读材料,最初学生的任务就是阅读,教师没有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题。这一安排让拿着材料到处找阅读理解题的学生倍感“失望”与“惊喜”。结果是学生以愉悦的心情阅读材料。最初的选材者是教师,慢慢发展为学生自主选材。学生选择的材料有《SchoolLife》,《Holidays》,《SuperSports,SuperFan》等。通过阅读,学生运用着语言,了解着世界,品味着文化。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在《阅读・悦读Ⅰ》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阅读的目的性发生了变化。学生们不再是为了完成五个阅读理解题而进行阅读,更多的是为了走进世界和了解文化。阅读的氛围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不用再为是否答对了五个阅读理解题而担心或紧张,更多的是轻松与愉悦的进行着阅读。对于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他们更是有着浓浓的阅读兴趣。

实践二阅读笔记的使用

《阅读・悦读Ⅰ》的主题材料《thewindyChicago》,是其《21世纪报》“奇妙世界”专栏介绍的第四站。前三站是新西兰的奥克兰、南非的开普敦和拉脱维亚的里加。后面陆续介绍了古巴的特立尼达岛,中国上海等地。

风城芝加哥这一材料介绍了芝加哥的四个特色:神奇的儿童博物馆、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最好吃的爆米花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芝加哥,然后以不同的形式来解读四个版块的内容。阅读的指导从半开放式阅读转为开放式阅读。如对“museumofdreams”版块,要求学生找出“在博物馆内孩子能做些什么thewindyChicago风城芝加哥么?”对“Famouspopcorn”版块,引导学生找出爆米花商店开创的时间,爆米花的品牌及爆米花多种口味的信息。阅读至“musicalbandshell”和“tallbuilding”版块时,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所得。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相应的阅读笔记,阅读笔记内容包括完成思维导图和记录阅读收获。

阅读《thewindyChicago》之后,学生也可选择配套的阅读材料《Let’sallgotomexico》。《Let’sallgotomexico》阅读材料的版块设置与《thewindyChicago》类似,编写的阅读笔记的形式类似于《thewindyChicago》,即完成思维导图和阅读收获。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1)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学习者。在和学生一起阅读了《风城芝加哥》,我于2015年8月游览了芝加哥。领略了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在超酷的露天音乐厅欣赏了音乐,看了云门,品尝了世上最好吃的爆米花。这一体验过程分外激动。拓展课程不仅为学生开启了世界之窗,也为教师敞开了世界之门。

【拓展课程实施感受】

教师感受:整节课的主人是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的是学生,分享阅读内容的是学生,交流阅读内容的是学生,对此学生还写了报道,在学校的公众号。

听课同学的感受:我认为这节课很棒,内容也很充实。ppt内容做的十分丰富。我们的小老师也很棒。作为和我们一样的学生,能这么认真的准备,精心制作这么一节课,十分值得敬佩。讲课的同学很认真,上课生动有趣,发音到位。当然我们上课的同学也很棒,发言积极,也勤于思考,就是有一点,同学们发言的声音有点轻,不够自信,希望之后我们能做得更好。

(三)课程评价的设计与完善

整个拓展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过程,课堂阅读笔记占总分的40%,阅读小测占总分的30%,阅读分享占30%。阅读笔记旨在记录学生的阅读收获。阅读小测主要以开放式问题为主,旨在考核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分享反馈的是学生在小组分享中的发言表现,鼓励学生多样的思维,与同学们形成思维的碰撞。

(四)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反思中的延续。在设计思维的引导下,教师一方面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对课程实施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完善和再设计。

1.控制课程参与的人数

课程班级规模为15人,这便于课程的开展,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指导。在阅读拓展课程上,学生的阅读内容是不一样的,或分级阅读,或根据喜好阅读。学生完成相应阅读笔记,并且分享阅读所得。整个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阅读讨论一样的阅读材料,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2.开放课程实施的对象

目前拓展课程《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都设有特定的群体,对此可以更开放对阅读群体的限定。《阅读・悦读Ⅰ》、《阅读・悦读Ⅱ》和《阅读・悦读Ⅲ》可以根据相应的阅读等级对七、八、九年级学生同时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选课。同时,可以追加开设《阅读・悦读Ⅳ》,其阅读对象为阅读能力较高的同学,使之课外阅读量累计20万词以上。

3.明确课程实施的主体

阅读拓展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解惑者和助手。两位同学对《Saltpalace》的阅读分享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能力。在此之后班里陆续进行了五次阅读分享活动,如《Lizards》、《themonaLisa》、《Breakfast》、《theworldCup》、《Bloodtype》。同学们找上自己的朋友,或两人组合,或三人组合,或四人组合,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阅读分享过程中,他们互相支持,群策群力。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阅读视角得以充分展现。

4.拓展阅读活动的形式

在拓展课程实践过程中,采用了阅读笔记的形式,邀请了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引导学生悦读等。结合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阅读形式,如写书评,为你读诗,流动书亭等。通过多样的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5.丰富阅读使用的材料

目前的阅读材料还比较局限,如《21世纪报》、《中学生英语阅读新视野》。对于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丰富更多地道的阅读材料,如期刊类,《21世纪报》、《空中英语教室》、《Crazyenglish》;绘本类,《iCanRead》系列、《童话盒子有声双语绘本》系列;小说类,《peterpan》、《Charlotte’snet》、《the65-storeytreehouse》、《theFaultinourStar》、《Harrypotter》原版全集等。教师希望有丰富的阅读材料能供学生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6.提供阅读内容的选择

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使学生具备阅读材料的自主选择权。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等级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进行对阅读材料选择。避免教师对阅读材料一手包办的现象,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及阅读书目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

7.提高课程评价的含金量

拓展课程的评价最终以优秀、良好、合格反馈学生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学习的结果。这种评价相对单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阅读收获与表现。不过,阅读拓展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那份收获;在阅读分享中与同学进行的思维共鸣与碰撞。

8.完善阅读环境的设置

阅读不是任务,阅读带给人们的是一份快乐。就像培根说的:Readingmakesafullman;conferenceareadyman;andwritinganexactman。教师可以创设舒适的、轻松的阅读环境,改变教室的格局,配置地毯,书架,沙发或豆包等。

三、设计思维在课程实施中的思考

在英语阅读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设计思维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四方面得以运用与实践。设计思维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变化。

1.形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

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使得我校英语组的《阅读・悦读》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2.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像设计师一样设计教学,教师的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被激发。教师从问题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和挖掘潜力。在设计思维引导下的教学更多了一份乐趣,更具其独特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得以体现。

3.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设计思维引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拓展课程不同于常规教学。在阅读过程中,设计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不同于教材的多维的阅读内容、丰富的学习方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轻松的学习氛围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走进世界,了解文化;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阅读理解教学反思篇9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培育阅读心理,形成阅读习惯。

习惯是形成能力的关键,为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育健康愉悦的阅读心理。

1.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

人的行为是受人的心理活动支配的,培养出良好的阅读心理,才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项工作应由初三绪言课开始,教师自始至终要求学生通读教材,要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阅读。例如在绪言课上,当在讲完4个基本概念和做完演示实验后,采用课堂上师生共同阅读的方式,以求达到完整的教学效果。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采取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要求独立完成,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定下一个几乎人人都能达到的目标:通过一年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能较顺利地阅读教材,体会各段教材的意义,并能结合教材解答一些问题。由于这一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学生不会觉得遥不可及,而是“跳一跳,够得着”的,平时的训练中便能保持一种愉悦的阅读心理。

2.阅读习惯的形成

为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精心设计是必要的。主要有:①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带着问题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针对性,从而提高阅读的实效。②读思结合的习惯。阅读能力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实践证明,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只有一边阅读,一边联系地思考,才能弄清所读的内容,实际上带着问题的阅读习惯和读思结合的阅读习惯是相伴而行的。③读写结合的习惯。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为学习的两种重要手段,读、写一定要有机结合。这样的阅读,好像是在牵着一条线在走,非常清晰。④读解(题)结合的习惯。解题,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巧能力的好方法。经常有学生反映听老师讲例题时觉得很清楚,可一到自己做题便又觉得无从下手。如果学生有读、解结合的习惯,这个问题就不复存在了。读解结合可以是读例题与解题相结合,读笔记与解题相结合,等等,通过读例题、读笔记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次的复习机会,通过解题可以检验阅读的成效。

二、教给学生善读的技艺。

1.化学概念的阅读

阅读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台阶。在化学教材中,标题以外的黑体字一般都属于概念性的范畴,每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是不同的。化学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概念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具有逻辑性、概念性、抽象性等特点。阅读化学概念时,主要抓关键的字、词,引导学生剖析词义,最终达到“其意自见”的境界。

2.化学图形的阅读

(1)理论图。化学中的理论图,由于内容抽象,用图可以使理论形象化,增强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概念。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着重指出与概念密切相关的部分,阅读的注意点应随教材内容而变化。

(2)曲线图。化学中的曲线图,多属于一些综合知识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知识广度。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坐标的应用。在每一条曲线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化学意义,同时,还要了解图上的点、线、面的化学意义。

(3)实验装置、操作图。化学中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重点抓住实验内容、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实验装置图的原理、实验要求的条件及推测实验时的正确现象等几个方面,着重思考化学实验的原理、实验结论、对实验中各种化学现象的解释。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的重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善于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3.实验数据的阅读

化学教材中的有关实验数据,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实验而得出来的。数据的引用是为了说明某一概念。因此,在教材的阅读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看数据的大小和数据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

三、训练学生读题,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经常反映“化学课很有趣,就是题做不对”,其原因之一就是不会读题,没有把题看懂,当然就不能按正确的思路解题。结果,做作业时间花得很多,收效却很少。因此,在讲解例题、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求学生反复读题。在读题中,第一,弄清题意,分析清楚本题所涉及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及现象,其别要注意关键的字眼,如“完全反应”、“反应后”、“反应一段时间”,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有反应还是没有反应,等等。这些字眼是题中的条件或计算的依据。通过读题弄清题目类型(计算题、实验题、简答题或推断题),分清已知条件和所求,从化学涵义着手,确定解题的途径。初中化学计算所用到的运算方法大都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却常常出现计算上的错误,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学生未弄清化学计算所依据的概念、理论和实验事实。

四、注意点

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继续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论证说理能力。为达到以上的目的,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课本叙述概念的条件及其局限性。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仅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分类时,化合物只从无机化合物分类;燃烧的条件仅限氧参与的一般燃烧等。

2.善于联系科学实验和生活实践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初中化学课本上物质的性质实验、制取实验、鉴别,我们只要设计恰当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均能读懂课文。与生活联系较密切的发馒头加碱,灭火器等,学生通过观察就会获得鲜明的印象,对教材就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了。

阅读理解教学反思篇10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44-01

阅读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在学习数学的图表分析、曲线变化、定量说明等内容时,数学阅读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阅读这一方式,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引领和点拨作用,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水平,提升他们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更有助于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与提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阅读具有现实意义。

一、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层次化阅读

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方式、生长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当正视这种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恰当的处理。如提供具有阶梯型的阅读材料、设计出渐进性的阅读步骤,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又如,在教学《不等式及其解集》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为学生制定了不同的阅读达成目标:①能正确区别不等式、等式以及代数式;②理解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个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③能将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在数轴上。这些目标逐级上升,循序渐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引领学生内化,实施建构式阅读

数学阅读教学活动的宗旨,在于引领学生将对数学语言的感知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感悟,这种内化不但取决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专注程度,也离不开教师对阅读活动切实、高效的控制与调节。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结合数学阅读材料展开猜想、对比、预测、反思等思维活动,加强数学阅读文本与学生数学思维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且读且思、不断探索。

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展开数学阅读之前,先唤起学生的关联认知记忆: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画出两条平行线。在这一过程中,三角板发挥了什么作用?我们能不能用两把直尺画出两条平行线呢?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尝试,再阅读教材第21页的“探究”部分。这样的阅读引领方式,使得阅读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新知的生长更加自然,有利于学生在数学阅读中自发地进行知识的同化和拓展,收到了较好的阅读指导效果。

三、激活学生兴致,实施情境化阅读

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对于新奇、具体的事物很感兴趣,教师要把握住这把“金钥匙”,调动起学生数学阅读的内在动力,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阅读冲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倾向,营造出贴合阅读材料内容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阅读,可以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在营造情境时,教师要努力将情境与阅读材料中的问题融为一体,设置悬念以形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同时要注意避免空洞情境对学生的数学阅读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如在教学《数轴》一课时,在学生展开独立阅读之前,教师设计了如下情境方案:

①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负数的例子;

②出示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让学生读数。

③出示某路公交车的部分站点分布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某一站点为参照点,确定正负方向后,其他站点怎样表示?

接着教师出示阅读中的核心问题: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呢?给学生指明阅读目标和方向。这样的情境设计体现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厘清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兴致盎然。

四、重视学生反馈,实施即时性阅读

及时、准确的反馈和评价,既可以检验学生的数学阅读效果,也能够促进他们养成持久的数学阅读习惯,维系长期的数学阅读兴趣。教师不应当仅仅将反馈和评价作为阅读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应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之中,通过口头反馈、书面反馈、观察和巡视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优化和完善学生的阅读策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法》一课时,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分段进行反馈。比如结合教材第75页的例1,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后分析例题中③、④小题两个因数之间的关系,再完成第76页中的练习1部分;在阅读教材第75页例2后,教师指名学生说出每一步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归纳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这样的小步骤、快节奏的反馈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更为专注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