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2:12

科学研究案例篇1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科;案例研究;应用价值

一、引言

作为广泛应用在工商管理学科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研究主要是根据实际的案例,通过深入剖析企业中已发生的行为与结果,对企业管理经验进行整理,从而达到提高该专业学生决策及动手实践等能力的目的。但是实际上,由于企业所处环境与外界多种因素,如市场经济、政治制度等联系紧密,有着非常大的变动性,因而在不同的时期与阶段,企业应当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不少专家及学者也正是考虑到这一情况,指出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容易将学生引入思维的误区中,使其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来开展各项企业管理活动。当前,如何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科学地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已成为该专业教师及不少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案例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工商管理教学及研究领域,案例研究已被应用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但对于此种研究方法,一直存在质疑的声音。当前,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对案例研究的争议及质疑也愈发激烈,具体分析,一些学者之所以反对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认为这种方法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是在外部有效性方面,案例研究还存在一定缺失,不适宜采取实证的方法来展开研究,只能借助归纳式研究方法及构筑理论来分析工商管理相关理论;其次,此种方法主观性较强,但可靠性及科学性较为缺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引发不少的问题。

三、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价值

虽然在运用方面有着一些不足之处,但从客观上分析,案例研究方法还是存在不小的价值的。在笔者看来,为充分发挥出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教学及研究领域中的价值,关键在于采取科学、恰当的运用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此种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作用,使人们对其应用价值产生更深刻的理解。1.案例研究方法的发展。经调查分析得知,经济主义以及教学案例这两个学派为案例研究方法最早代表。人们在上世纪初期,便在商业教育中应用了案例研究方法,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案例教学这一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此外,科波兰德博士在1921年发表了第一本关于案例管理教学的文集,从而为案例研究教学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直到上世纪的中期,才在福特基金会帮助下得到一定推广。而在国内,则是在政府机构的帮助及推动下,案例研究方法才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传播。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国内也愈发重视案例研究方法,并加大了案例培训机构的开办力度,以期推动案例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2.在工商管理发展中案例研究方法的作用。通过对工商管理的发展历程展开深入分析,发现大多数管理理论都是经过案例分析及实践探究得到的,并非所有的理念都是由相关管理思想推导得出的。由此可知,在工商管理这一领域中,案例研究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随着组织领域中比较研究方法的提出及应用,大家也对工商管理产生了新的理解,并借助分析此种方法,意识到要想在工商管理中实现比较研究方法,就需要建立起相关框架系统,并通过明确表述来深入分析组织中的比较内容,进而获得相关结论,为企业各项工商管理活动提供科学可靠的实践经验及信息。

四、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方法的步骤

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方法时,首要任务便是形成基本的构想,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通常来说,案例研究应遵循以下步骤:(1)从企业案例出发,提出相关问题;(2)文献综述研究问题,并提出论文的分析框架及理论命题,或是提出案例分析的视点;(3)认真、规范撰写研究案例;(4)通过对研究案例展开分析,发现企业实践中新的事实及思想,或是从中对(2)步骤中的理论命题进行验证;(5)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今后的课题。通过研究RobertK.Yin所著的相关书籍,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方法时,有关研究步骤应做到有所侧重。其中,研究步骤侧重点会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如图1所示。图1案例研究的具体步骤其中,上面一种研究目的主要侧重于将新的客观事实找出,或实现理论创新,第三步骤(也即研究案例本身)为研究的重点所在。通过案例研究第二步骤(即文献等理论研究)可为案例的收集提供研究的切入点或分析的视角。其中,这类案例研究成果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便是能够透过案例本身找出新的思想与事实。下面一种研究的目的主要侧重于对理论命题的补充或是验证,第二步骤(也即论文分析框架)应当为研究的重心所在。为支持论文的命题或分析框架,就需要将企业案例的素材收集起来,并通过研究案例对理论命题进行验证。其中,评价该研究水平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提出逻辑相符却又不乏创意的理论命题或分析框架,并借助实证分析,实现自圆其说。此种案例研究手法强调了文献研究的价值,并借助研究文献提出论文的命题,且对命题或分析框架的严密性及严谨性非常重视。客观事实找出,或实现理论创新,第三步骤(也即研究案例本身)为研究的重点所在。通过案例研究第二步骤(即文献等理论研究)可为案例的收集提供研究的切入点或分析的视角。其中,这类案例研究成果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便是能够透过案例本身找出新的思想与事实。

五、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方法的建议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案例研究方法尽管有一定的缺陷,但依然存在可取之处,我们应当从发展的角度来对此种研究方法的作用展开深入剖析。只有对案例研究方法做出正确的定位,才能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对工商管理学科中的课题进行研究。现阶段,国内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对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展开分析,主要是我国经典的工商管理案例严重不足,即便调查并研究企业的管理活动,也无法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实际管理情况有一个真正的了解。由于没有展开真实的调研以及确切的求证,使得当前的工商管理案例不具备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成为了一些学者认为在工商管理学科中不适宜应用案例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当做到:在应用案例研究方法时,应从国际化视野出发,采取规范的研究方法,深入到企业内部,并展开实地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采取的研究步骤是科学、规范的,并将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等之间的相同及不同之处严格区分开来,而开展案例研究一项重要的步骤便是将研究案例认真撰写出来。其中,在撰写研究案例过程中,注意采用明确的、客观性的语言,并注重通过访谈、调研等方式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价值。除此之外,还应对案例的细节予以高度重视,通过观察细微地方,能够发现新的事物及事实。作为研究性论文理论的重要依据所在,第一手资料必须具备高度的可信赖性、客观性及真实性,只有通过分析优秀的研究案例,才能找出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及高可信度的研究成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商管理学科中,案例研究这种方法依然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为从案例研究方法中获得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就需要确保选用的研究案例具有比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并与企业外部实际经营环境以及内部具体管理状况相结合,进而展开全面的调研。由此可知,我们应当以端正的、客观的态度来进行各项科研工作,并科学合理地应用案例研究方法,从而促进国内工商管理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任胜钢.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特殊性与思考[J].经济师,2015,9(03):45-46.

[2]姜晓萍.工商管理领域中的案例研究方法理论建构[J].商场现代化,2013,15(22):162.

科学研究案例篇2

1.案例研究法

管理学与经济学侧重于不同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一般从逻辑思维的推理到演绎、再进行实证研究,是一个提出新的思想或理论并且对其检验或修正的过程。管理学研究一般是从实证研究再到理论研究,是一个将研究出的客观事实发展成理论创新的过程。而在管理学实证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有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统计分析等。案例研究法是工商管理学科比较重要的研究方法,比较适合研究管理学的重要命题。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企业的现实问题展丌,通过对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探索,研究提出新的客观事实,并将其发展成理论推广到更多企业管理巾,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而案例研究法就是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或探索出事物的特殊性以及一般规律,研究出新理论或命题的方法。因此,案例研究能够便于现代企业管理问题的解决,以及解释各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差异性,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商管理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分成三种:记述性案例研究法,是按照时间事件展丌的方法;说明性案例研究法,是强调在案例巾因果关系的方法;搜索性案例研究法是一种探索新事实或新思想的研究方法。而后两种方法的结合更加适合管理学课题的研究。

2.分析案例研究法的批判性

案例方法不管是作为教学方法还是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学科巾巳被应用很久,而对案例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争议一直存在,而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不断复杂性,学术界越来越怀疑案例研究的重要性,批判案例研究法的言论也越来越多。而反对案例研究法的学者,有的认为案例研究法比较主观性,缺乏可靠性和科学性,有的认为案例研究法缺乏一定的外部有效性,不适合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实证以及研究。

3.案例研究法的价值分析

案例研究方法虽然有一些缺点,但是在工商管理的课题研究巾仍然具有很大的价值,而价值的发挥取决于对方法的运用。为了让学者更加清楚地认识案例研究法的作用及价值,笔者将对其发展历程及贡献进行分析。

3.1案例研究法的发展历程

案例方法早在20世纪的初期,被当作一种教育方法应用于商业教育巾,促进了案例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在20世纪中期,案例研究方法在福特基金会的促进下,得到一定的普及和推广。而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案例研究方法在高校的教学巾广泛传播,且我国经济、政治等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案例研究法深受人们的重视,且建立许多关于案例培训的机构,促进案例方法的发展。

3.2案例研究法的贡献

自1970年以来,许多基于企业管理实践的新发现和新理论,是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归纳出来。比如公司的文化、公司的核心能力、追求卓越、平衡计分法、公司重组等理论均是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总结而成。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给美国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为超越日本企业,拯救本国企业,美国企业丌始学习日本企业的相关技术和经验,且从巾总结成功的经验。美国有一位学者调查40几家美国优秀企业,总结出8条适合美国企业发展的经验:贵在行动、管理混沌、紧靠顾客、以人促产、自主创业、不离本行、价值导向、精兵简政。

从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史来看,许多管理理论不全巾管理思维逐渐推导出来,大部分是通过实践活动与案例研究法的结合归纳而来。因此,案例研究法对工商管理有很大的贡献,关于工商管理的相关着名理论大多数都使用了案例研究方法,作者是学术界比较有权威的人物。

4.对案例研究法的应用建议

当下我国企业管理学科的研究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境地,远远落后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巾于我国没有采取合理的研究方法,没有全面对相关管理课题进行研究。况且关于我国工商管理的典型案例比较少,即使对企业管理进行了调查,没有对企业相关管理活动的实践,也是走马观花,不能发现企业管理存在的真正问题,使工商管理的研究案例不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导致许多学者不认同案例方法作为工商管理的研究方法。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应尽可能的升人企业,使用合理、规范、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实践活动进行探究,实事求是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规范的案例研究步骤,并且区分案例研究与教学的不同,在研究巾避免主观臆断、模棱两可的语句出现,坚持事实依据,提高研究成果的口可靠性以及自身价值。

5.结束语

科学研究案例篇3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生教育;食品安全;教师沙龙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51-02

研究生教育居于高等教育的顶端,旨在为社会提供各类高层次科研人才,基于现代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积极开展并努力深化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相应于21世纪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不断充实完善国内研究生课程内容,是落实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新开“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研究生课程,通过对国内外食品安全课程相关情况的系统了解,并在教学理念、讲授内容、施教方式、效果评估等方面积极采取一系列创新性的调整优化举措,初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效,较好实现了食品安全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养目的,“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课程也已成为国内跨学科研究生教育较为成功的课程案例之一。

一、了解国际态势,找准课程定位

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我国的食品安全也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实施食品安全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国内外食品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趋势。如美国康奈尔大学依托其全球有名的兽医学院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成立了数个食品安全相关的跨学科研究小组,并协同承担食品安全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与研究生培养任务;在欧洲,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在全球率先设立食品安全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并邀请相关系科知名教授为研究生开设食品安全课程,全面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受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实践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一些重点大学也陆续开始了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实践与探索。如北京大学专门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和工学院,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领域与化学院等系所合作开课,系统培养具有多学科视野的高层次研究生;中国农业大学,其从事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的研究生广泛分布在食品科学、动物医学、植物保护以及资源和环境等多个学院,可接受多个学院和不同方向导师的跨学科培养;香港理工大学还专门成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工作。通过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上述学校食品安全相关研究生的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科技论文和专利技术产出数目逐年增长,不仅增进了各自学校食品学科的社会影响力,也大幅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及时了解食品安全领域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国际态势,为北京化工大学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研究生课程的精准定位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研究科技发展,更新教学理念

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是以学科交叉和科技融合为鲜明特点的。现代食品安全广泛涉及生命、化学、材料、机电、信息等诸多学科,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此外,现代食品安全科技也已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如何从海量的知识信息中,提取出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所良好适用的资料,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此,传统的针对单一学科和有限方向开展教学的研究生教学理念,迫切需要及时更新以适应现代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研究生课程教育实践的需要。北京化工大学在开设“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研究生课程时,努力坚持以食品安全前沿科技为先导的教学理念,及时引进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丰富分析测试经验和突出科研能力的师资,紧密结合国内外食品安全分析检测的最新科技成果编撰特色研究生教学课件,同时,借助具体食品安全案例的细致讲授及课堂上师生间的适时互动,阐释抽象的分析理论,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拓展学术研究视野。譬如,在不确定度与误差章节的具体讲授过程中,通过对三聚氰胺奶粉食品安全事件这一典型案例的详细介绍,以及课堂上相关主题问答,使研究生对不确定度与误差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二者的联系和区别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较好克服了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知识单向传授例常的枯燥和不足。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自身的学术素养,对理解并实施成功的教学理念非常重要。因此,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应积极“充电”并努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时补充完善教学资料,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三、融合科技前沿,充实讲授内容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相关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研究生课程,讲授内容大多参考流行的分析化学专著,技术知识主要偏于经典的色谱和分子检测方法,而缺乏对生物传感、快速检测和高通量、多靶标检测等先进技术的整体介绍,一些重要的内容如食品安全采样制样、分析检测的质量控制、食品真伪鉴别和溯源,以及新兴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和设备的应用等,也未系统纳入,因此,所述课程对交叉学科知识的涉猎显著不足,与现代科技前沿的融合也十分不够,难以良好适应食品安全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要求。为此,相应于现代食品安全与检测学科的发展需求,北京化工大学在开设“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研究生课程时,不仅将生物传感分析、现场快速和高通量、多靶标检测、不确定度评估、食品真伪鉴别和溯源、分析检测的质量控制以及新兴检测技术等知识及时引入课程讲授内容,并额外介绍了现代食品安全分析检测相关检测器材及仪器设备信息,良好体现了研究生课程的先进性和创新特质。譬如,课程在讲授传统的免疫检测技术过程中,也进一步介绍了近些年来国际上时兴的核酸适配体技术,通过对抗体和适配体分别用于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优缺点的详细比较,结合北京化工大学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研究室在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课程讲授内容得到了很好的充实和完善,也显著提高了研究生教学质量。

四、注重课程效果,改革施教方式

为落实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精神,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北京化工大学“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研究生课程也创新性地定期举办“交叉学科教师沙龙”,主要邀请校内生命科学、化学、材料、机电、信息等相关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就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课程所涉及的一些多学科问题,共同进行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通过相互切磋,不仅进一步活跃了学术思想,而且经教学思路的交流碰撞,也可以发现在跨学科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彼此的可供借鉴之处。譬如,在生物传感一章的讲授过程中,授课教师通过交叉学科教师沙龙了解了表面等离子体谐振传感这一重要的分子识别手段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中的应用原理,以及这种技术可通过光纤波导和半导体激光器实现现场检测设备的小型化,其后邀机电学院的老师在研究生课堂上作为检测案例介绍,研究生们非常感兴趣,较好克服了传统的一人授课施教方式的局限和不足。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关于研究生实践活动的规定,以及相关学位论文的课题研究要求,也是影响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为协调这些因素与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工作间的关系,北京化工大学“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研究生课程在注重内容质量的同时,也努力实现专业课程与研究生的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互相结合促进。因为,课堂教学需要走出去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发展,研究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及实际能力的培养无疑也需产学研一体化机会的支持。近两年来,北京化工大学食品安全研究方向的专业硕士都被统一安排在中食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外食品安全领域内知名企业参与食品中目标危害物的分析检测和试纸条等快检产品的研发等实践活动,而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课题研究方法也均是基于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课程所系统介绍的各类前沿技术,相关工作良好体现了专业课程与研究生的实践活动以及课题研究的互相结合,课程质量不仅得到良好保障,专业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研究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所开“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研究生课程,三年来业已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对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及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具有较为良好的参考价值。通过跨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可进一步完善高校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拓宽相关专业研究生的科技知识视野,提升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高等学校优势学科的良好影响力,带动高校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的发展进步,深入生命科学与化学、材料、机电、信息等诸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高校由单纯的研究型向综合型的成功转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进而为高校的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科学研究案例篇4

【关键词】初中信息科技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中学生信息科技知识与能力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信息科技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习得了哪些信息科技知识和技能,即学到的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的涉及面,也就是广度;第二,学生对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如何,即对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也就是深度。此外,既然是初中的必修课程,初中信息科技学业考试的成绩也是衡量案例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在进行信息科技案例教学时,我们是可以有效地将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都融合到案例活动中去的。而有了知识点的支撑,学生在信息科技案例活动中,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怎么样呢?

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掌握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的深度研究

1.信息收集。信息收集是指通过各种媒介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收集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在因特网上收集信息的这个技能。而在案例教学中,不涉及具体讲解技能,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收集相关信息。在信息收集的案例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查找到资料,探索出了许多笔者都没有预料到的方法。笔者总结了一下,学生使用到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1)制定计划。学生在进行信息收集之前,教师一般都会告诉学生会安排多少课时给他们收集资料。大多数的兴趣小组为了后面的资料收集更加有效,会制定一份信息收集的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成员分工负责的信息收集板块,每一个板块的信息收集需要的时间。而在以前的传统信息科技教学中,学生是不会想到制定一个收集资料的计划,因为以前学习搜索只是为了搜索,只需要用教师提供的关键字搜索到指定页面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计划。

(2)选择资源。在信息科技案例教学中,为了满足后面案例活动的需要,学生收集的资料必须很全面,因而在资源上,学生也开辟了一番新天地。不仅在网络上收集资料,还会实地考察。

(3)变换关键字。学生在案例活动中查找资料,有时候会查不到相关的资料。这时候我看到有些学生会想尽办法变换关键字以企图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如在“百年灾难”案例中,教师要求找到与自己主题相关的数据资料,就有学生查不到资料。我曾经看到一个主题为“雪灾”的学生查找资料时,是这样变换关键字的,首先是“雪灾”,没有查找到数据资料,然后是“雪灾数据”还是没有数据资料,然后思考了一会儿,用“08年春节雪灾”,于是找到了2008年我国各地区雪灾受灾情况的数据资料。这些,在以前的课堂是根本见不到的。

2.信息存储。在传统教学和信息科技案例教学中,都要求学生对文件进行本地保存的工作。但是,由于案例教学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因而小组内必须资源共享,这样,在案例活动中,学生还学会了使用网上邻居保存资料,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保存和传递资料,使用网络上的邮箱、网络硬盘等工具保存资料。因而,在信息存储这个技术上,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深刻。

3.信息处理。在信息科技案例教学中,学生要完成案例活动,要反复不断地使用信息处理的技能。

三、在信息科技案例教学中其他学科知识的培养

其实在一般学科教学中,多多少少都会接触和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但是,在信息科技案例教学中,更能够体现这一点。

在“真我风采”案例中,学生要进行电子小报的排版,需要使用到美术知识。而有些学生,甚至用英文介绍自己,又锻炼了他们的英文。

在“百年灾难”案例中,学生接触到的学科知识更多了。由于灾难的纷繁复杂,学生要了解的知识就更多了。地质、气候、环境类灾难涉及到地理和自然等学科;科技、交通和生产安全类灾难涉及到社会和物理等学科;战争类灾难涉及历史等学科;而疾病类灾难涉及到了生命科学等学科。虽然有些学科学生在进行“百年灾难”案例时还没有学习到,但却在信息科技案例教学中提前接触到了。在这三个案例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更是得到了锻炼。在其他科目上,这种锻炼机会是很少的,而在信息科技案例教学中,交流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科学研究案例篇5

关键词:科研课题;案例法;创新思维;中医科研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7-1620-02

收稿日期:2012-02-02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JXJG-08-9-23)

作者简介:王萍(1981-),男,江西萍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对复杂性疾病防治的基础与临床。

通讯作者:杨海燕(1979-),女,江西抚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与科研。培养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各医学院校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强调对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其知识、能力与素质的集中体现。然而,医学生在其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所学习到的有关科研方法和技术的内容,大多分散在不同的学科课程中,且既零散又不全面,难以满足需要。从对一些医学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发现,缺乏医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是其所共有的主要缺陷,以致于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时(如研究生教育)才发现不知如何选择研究方向,以致于毕业后从事临床等工作时竟不知如何从事科研甚或完全没有科研意识。如此现状,无不是医学教育的遗憾。目前,针对本科阶段的实验教学大多还停留在复制一个实验过程,尽管也进行了一些科研实践教学的创新尝试,又大多陷入纯粹的掌握技术操作的层面。

笔者研究团队认为本科阶段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相比较于掌握某一具体技术而言更为关键,因为这对于学生今后从事科研活动有着终身受益的影响。尤其是中医学,整个理论体系可以说就是由无数个科学命题构成的。如何让本科生在学习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认识到中医理论体系中的这些科学命题,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持续保持一种发掘这些科学内涵的念头,无疑对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有积极意义。笔者研究团队主要通过典型科研案例的剖析,让学生于实际科研案例中融汇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并激发其科研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实施两年以来,通过以选修课的形式组织实施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科研课题案例分析形式的教学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弥补现有教学构架的不足。现在就有关实施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1课程教学实施前针对学生有关中医科研素质的现状调查

首先对中医药专业学生当前的基本科研素质进行了一次调查,基本科研素质是创新素质的前提,若缺乏最基本的科研素质,就不用谈及科研创新了。

1.1对中医科研所包含文献研究、(基础)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领域的理解本次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中130人次认为实验研究属于中医科研范畴,112人次认为临床研究也属于中医科研范畴,但只有39人次认为文献研究也属于中医科研的内容。

1.2对临床医师是否进行科研的认同度调查93%的调查对象同意临床医师也从事科研的观点,只有7%的人认为临床医师只是诊治疾病。进一步的调查显示,有效问卷中143人次认为科研意识能有助于医师的水平提升,71人次认为医师要成为医家就必需具备科研意识与能力,只有少数人认为临床医师可以不用考虑科研的事情。

1.3对教学实验课中的一般实验是否属于科研的认识情况调查此调查中,表示不认同的仅仅只有25%的人,大部分75%的人认为教学实验课的一般实验应该属于科研。

1.4对有关“五行汤”材料的认识调查本调查项目的目的在于分析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思维方式。3次调查的总体结果与单次调查的结果趋势相同,即认同“五行汤”材料叙述的占大部分(91人),另外的42人对材料的叙述表示了质疑。

在表示认同的学生当中,小部分仅表明态度,大部分认同的学生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感叹简单中竟能孕育神奇,并运用中医五行理论解释了五行汤的合理性;还有一部分认同者,根据五行汤的这一现象进一步思考,提出了一些延伸的想法,比如可以推广到其他的食品药品方面。

在表示质疑的学生当中,大部分对五行汤的疗效以及背后中医五行理论提出了质疑,其他的质疑观点表示五行汤不符合中医的配伍规律和因人制宜的思想、可能夸大效果、组成不够完善需优化组成或有不良作用等。

2课程后调查与论文情况

2.1课程教学实践后有关中医科研素质的调查本调查项主要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后中医科研(实验)基本素质有无改变。从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可知,几乎所有学生均表示对中医科研的理解与学习前比较有改变。

“有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一些具体的科研知识;对中医科研所包含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如:中医科研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可以有具体的东西;中医科研并不是高深莫测,也可以离生活很近;理清了中医科研的范畴,即中医科研并不是单纯的验证,不仅仅是临床疗效研究,不仅仅是实验研究,不仅仅是药物研究,也不仅仅是文献研究、钻故纸堆。

2.2课程教学实践对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树立科研意识有无影响的调查收回的114份有效问卷调查中106人认为与开课前比较其科研意识有很大的改变,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肯定有积极影响。

科学研究案例篇6

[关键词]军事理论案例教学国防教育

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国内高校普及国防教育、军事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大,广大学生对了解国际时事及军事理论的热情与学习需求日益提高,这对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高校学生对军事理论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日益增高的需求,广大军事教师需要开拓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对军事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案例教学法的简述

(1)案例教学法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启发式问答法”就是案例教学的雏形,即教师围绕一定的社会情境中的案例,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自己做出回答。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案例教学思想的萌芽。现代案例教学发端于哈佛大学,之后成功应用到其他国家地区的教育教学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些学者把现代案例教学方法引入我国,在一些法学、工商管理类高校的运用已日趋规范,对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逐渐扩展到其他教育领域,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

(2)案例教学法可以定义为将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以书面的形式被展现,教师和学生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现将包含案例背景等具体信息的材料发放给学生进行仔细阅读,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作为指挥者,通过直接提问、话语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按照教学思路扮演为案例当事人,主动思考和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教师再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对比、点评,最终将教学重点知识总结提炼并讲授给学生。

(3)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很多的优势。首先,案例教学法可以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弥补单纯灌输理论知识进行教育的缺陷;第三,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实现多向交流。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能锻炼学生的应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学会沟通和合作。但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对任课教师专业要求较高,且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

2.具体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研究

在地方工科院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工作,一定要充分了解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军事理论教学中时,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工作。以河北工业大学为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工科院校学生一般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对与军事技术相关的课程内容较为感兴趣,热情较高;第二,逻辑思维能力强,反应敏捷;第三,综合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不强;第四,学生表达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的设计教学案例和课堂提问,力争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总结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设计案例时要包含对武器技术较深程度的解析以及军事现代化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且在设置问题时可以少量加入一些与武器技术相关的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进行案例学习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在其专业课程方面的学习。例如在英阿马岛海战的案例中,英“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三枚mK—8鱼雷,命中两枚,将其沉没。为了报复英军,阿根廷空军派出一架法制“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在马岛以北40海里处发射了两枚法制am-39“飞鱼”式空对舰导弹,击沉英国当时号称最先进的42级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舰员亡20人,伤27人。在教学中可以针对这一战事中出现的武器进行详细介绍,结合军事高技术的课程内容阐述武器的基本技术原理,并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技术角度分析一枚造价才30万美元的导弹为何可以击沉造价达2亿美元的号称英国最先进的军舰、以及作为英军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武器,教师可从新技术的实战应用、技术压制等方面引导学生作答,并简单介绍相应技术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还可以加入对“唯技术论”的分析讨论,摆正学生对军事高技术的认识。

第二,在进行案例背景介绍时,注重战争宏观形势的全面介绍,而具体战争细节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向学生讲授,不适合作为案例背景进行过多介绍,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对于涉及到讨论战争发展方向的问题,要尽量从整体战略的角度进行综合性分析,少拘泥于细节。例如在平津战役的案例中,第一个问题可以是平津战役的发动时间为什么定在1948年11月底,开战时间提前或者错后有何优缺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把复杂的战争背景简化为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将学生代入统帅的角色进行整体分析并说明决策的原因,这样既可以降低问题的分析难度、提高学生参与度,还能培养工科学生进行全局分析的能力,并在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将军事思想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强化教学,同时可以将的东北野战军为何不愿立刻入关、傅作义为何甘心接受改编的政治因素详细讲解,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思考的目的。

第三,在案例中设置一到两个争议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并分组辩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在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讲解军事理论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对战略战术讨论的教学效果尤其显著。例如在“巴巴罗萨”计划的案例分析中,在做好背景灌输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扮演纳粹军事集团的不同角色讨论进攻苏联的入侵时间、作战样式、主要战略方向等,特别是在德军入侵受挫时,是优先进攻莫斯科还是乌克兰这个关键问题上的讨论,可以引入很多争议性的观点进行分组辩论,内容可以涉及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军事因素等诸多方面,从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灵活运用课堂所学。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广大教师认真研究并广泛使用,是提高我国军事理论教学水平、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更加生动和多样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冯井红.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01).

[2]欧阳长安.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巧妙运用案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3).

[3]梁春义,翟宁,赵莎.案例教学法在军队任职教育培训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2010(05).

[4]宋燕娜.案例教学及其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J].长治学院学报.2011(02).

科学研究案例篇7

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变化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构建科学的学生观、高效的教学模式,探索教育的本真和实质,已成为把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过程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决定教师水平高低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教师学科知识的多少,也不是一般教学法知识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教师所拥有的特殊的专业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的多少.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简称pCK)的概念是在1986年由美国著名教育家L・舒尔曼最早提出.后来美国学者p・L・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解析为四部分即:学科的知识、课程的知识、教学的知识、学生的知识.实际上,各种要素之间是相互嵌套、融为一体的.pCK正是在它们基础上重组、整合而成的一种新的知识形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科教学知识定义涵盖了四个方面: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物理教学知识没有绝对标准,“它内化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是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究,将诸方面知识综合、创新而成的”,换个角度看:物理教学知识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个性化、创新化的学科知识“转化”智能,即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学科教学智能.物理教学知识形成兼具观念性特征与实践性特征,这就决定了它可以在理念和行为之间充分发挥桥梁性的作用.参加省优质课比赛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提高教师物理教学知识水平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任何学科的设计和教学都是非常复杂的认知活动,下面以《磁感应强度》教学为例研究如何构建起“教育理念-pCK-教学行为”的互动性机制,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探索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实现知识转化具体策略和方法.

2基于物理教学知识的案例研究过程

依据pCK理论,设定物理教师特定课题的教学设计理论框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学科某个特定课题的内容及其教育价值;(2)学科某个特定课题与其他内容的联系;(3)学生学习这个特定课题过程中的经验和可能出现的困难;(4)帮助学生学会这个特定课题的教学策略.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学科教学智能,即教师根据课程理念、目标,进行系统思考,把学科知识有效地“转化”成教学任务,又由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实际的获得.

2.1据课程理念、目标,进行系统思考,把学科知识有效地“转化”成教学任务

(1)pCK理论运用于课程标准和教材解读,确定本节内容及其教育价值(见图1)

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本章的知识重点.寻找如何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它对于“磁场”及其后续知识的学习,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节课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如:物理量的“比值定义”、多因素的“变量控制”、以匀代变“极限思想”等,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物理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2)pCK理论运用于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关于微元的思想已经建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基本属于粗浅与结论性的认识.

学生认知存在的困难:①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对“场”这种物质形态,觉得看不见、摸不着,缺乏相应的直接经验与感受.②知识的综合性: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远比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复杂,与磁感应强度概念相关联的知识也更多.

(3)pCK理论运用于教学策略的设计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设计上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彰显物理学科特色.运用如下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完成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教学思路采用类比迁移;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学习,即让学生通过感知物理现象,形成清晰的物理表象,进而主动建构物理知识;教学手段运用多元整合,通过对传统实验的改进和DiS实验(数字化信息系统)以及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学生构建磁感应强度概念.

2.2把教学任务“转化”为教学行为,成为学生实际获得的知识

【教学的实施过程】

2.2.1构建情境,让学生亲历问题的发现过程

闯关游戏:(游戏规则:黑板上吸有4块大小不同的磁铁,挑战者必须在10秒钟内,分别将它们全部拿到讲台上固定盒子).

师(采访闯关学生):请你谈一谈闯关过程中的感受?

生:其中三块大磁体很容易取下(普通磁体),可那块最小的磁体(钕铁硼强磁体)吸的很紧,取不下.

师:看来“磁不可貌相啊”,磁性有强有弱

演示:条形磁体吸起部分大头针,对比视频中工地上电磁起重机吸起几吨的钢材,提出课题: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磁场的强弱?

【教学效果】“梦立方闯关游戏”趣味性强、用时间短、体验深刻,让学生愉快的情绪中自己发现和体验,对比普通磁体和强磁体磁性强弱的巨大差别,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的欲望,体现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个性化.

2.2.2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如下三个问题引导,把类比落实到电场和磁场具有共同的本质“场”,所以研究方法具有一致性上,即通过力的直观性来反应场的特点.

问题1:磁场和电场有什么相似之处?

问题2:电场强度怎样定义的?为什么F/q这个比值能够确切的反映出电场的强弱?

问题3:与通过试探电荷研究各点电场的强弱类似的,可以派谁去“侦察”磁场的强弱?

【实验】体验磁体对小磁针的作用

【观察】小磁针处于磁体产生磁场中的各个点,n极所指的方向各不相同.

【结论】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问题4:能否同样通过n极受力的大小来反映磁场的强弱?有无更合适的对象?

师生共同分析:由于小磁针的n极和S极总是同时存在,所以小磁针只能判断磁感应强度方向,不能反映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拓展知识】单个磁极存在吗?科学家对此也很感兴趣,自1931年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磁单极子存在后,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和寻找,因为磁单极子如果存在,对世界的改变将超乎想象,但至今还未找到,但这仍将是21世纪重要的科研课题,目前看来小磁针还不是个合格的“侦察兵”,那我们再派谁去“侦测”磁场呢?

引导:电流不可能孤立存在,我们研究的应该是一段通电的导体,给出电流元概念.

【教学效果】通过科学的问题引导,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明确研究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方法,另外通过对磁单极子的简介一方面能引出“电流元”的受力定义磁感应强度大小,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物理教学从学术形态深入到教育形态,即在重视物理知识的科学内核的同时,还要注意挖掘它的文化底蕴,提升物理教学的文化品性.

2.2.3开发实验资源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和探究过程

实验探究一:(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

【提供实验环境】明确“做什么”

演示实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实验.(见图2)

观察猜想:通电导体棒在磁场中的受力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交流探讨:学生交流并猜想,教师汇总各种影响因素,师生共同探讨实验方案.

形成结论: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领悟实验方法】明确“怎样做”.

问题引导:研究对象“电流元”在哪?它受到磁场力大小如何体现?怎样改变电流的大小和通电导线的长度?

【培养科学素养】实验真做、优做.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教师进行引导整合,将结论形成板书.

【教学效果】通过有效问题环境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过程,优质的实验器材环境让学生亲历实验的探究过程,成果展示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探索的成功的快乐,体现出“立足于学生场实现知识转化”的学生观.

实验探究二:(DiS实验探究方案)定量探究磁场中通电导线受力的规律

(1)由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实验装置和思想:重点介绍用自制多抽头线圈代替通电导线及改变i、L的设计思想

①实验中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用线圈的下面这条边来代替了通电导线.线圈绕了200匝.就相当于有两百根通电导线,如果看成一根导线,它的有效长度就想当于原来的200倍.

②如何来改变长度L呢?(引导学生讲出改变线圈的匝数)介绍多抽头线圈(实物投影)有效长度分别是磁铁宽度的50倍、100倍、150倍、200倍.

③用传感器来测量力F和电流i.(简单介绍传感器)

(2)实验操作与相关数据的采集

①改变电流,保持长度不变,观察力的变化.(记录五组数据,以便分析)

②改变长度,保持电流不变,观察力的变化.

③换磁场Ⅱ(增强磁场),任意改变电流和长度

(3)探寻规律――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教学效果】开发课程资源,巧妙的利用自制的多抽头线圈,直观展示F、i、L之间的关系规律,对学生的自主实验进行定量研究.拓展物理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发挥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创新性.

2.2.4设置认知情境,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立过程

【问题引导、设置认知台阶】

问题1:把F/iL的比例系数取为B,在F、iL、B三者中,你认为哪个物理量可用来描述磁场的性质?为什么?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在同一(匀强)磁场中F/iL是个定值.――比值反映规律性.

问题2:在不同的(匀强)磁场中,仍能用F/iL描述它的性质吗?为什么?

分析实验数据可见:在不同(匀强)磁场中,F/iL为另一个确定的比值,且比值大小与磁场的强弱相关.――比值具有客观性.

问题3:在一般的(非匀强)磁场中,还能用F/iL描述它的性质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用“无限分割、以匀代变”的极限思想进行推理分析.

【教学效果】为什么用比值(F/iL)来定义磁感应强度?这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为此依据实验设计了以上问题,为学生设置必要的认知台阶,层层深入经历并完成新概念的建构过程.体会研究问题从一般(磁场对电流有作用力)到特殊(电流元)再到一般(用F/iL定义任意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2.5运用留白策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科学漫步】: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近150年来,地球的磁场强度急剧减弱了10%~15%,这就可能是地球磁场发生大翻转――南、北极互换的前兆.科学家们通过对海底熔岩的研究发现,地球的磁场曾经发生过多次翻转.研究表明,地球磁场平均每50万年翻转一次,而最近一次的翻转发生在78万年前.由于一百多年来磁场不断减弱,人们不禁担心,地球磁场的又一次“大变脸”是否即将来临?

延展探索:地球磁场强度的减弱会不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危害?会不会对地球生物圈造成重大影响?这样减弱过程会不会发生逆转?

【教学效果】启发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激励他们对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和信念,渗透物理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3学科教学知识促进新课程教学的深层思考

科学研究案例篇8

【关键词】内科学;案例式教学;传统教学;

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内科学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前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质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单向的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二手知识,不能做到互动,必然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案例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临床诊治疾病能力的重要方法。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相继开展了案例教学,编印案例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批判精神,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优势逐渐得到认可,值得在医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是讲授法,而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单纯的讲授在教学中就显示出不可避免的问题[14]。①讲授法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影响所传递知识的性质、速率和供给量,如果过多使用,必然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5]。②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到所学知识。③讲授对记忆的影响较差,学生常忘记教师所讲的许多内容,较长课时的课程尤其明显。

2案例式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式教学法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方法多年来一直被广泛用于商业和法律课程的教学。20世纪80年代末,案例式教学法传入我国,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并广泛运用。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如同其他基于问题的方法一样,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运用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脱离有意义的背景情况而进行的学习相比,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学习。

3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置于医生的位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责任感。例如在高血压病的教学中,老师提出以下病例:患者34岁男性,3d前跑步过程中出现了喘憋症状,当时休息约5min后缓解,后在次日夜间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数分钟后好转。在住院前9h,患者在上网时(凌晨1点多)突然再次出现明显喘憋,不能平卧,持续不缓解,遂来急诊,在急诊监护示血压230/130mmHg,心率110次/min,左肺可闻及少许湿性音,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室高电压。既往史:2003年体检时发现高血压。自幼体重超重,3年前体重最高130kg.入院查体:血压210/110mmHg,心率115次/min,左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音。腹饱满,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K3.17mmol/L;肌酐、尿素氮正常;尿常规尿蛋白++;甲状腺功正常;血皮质醇升高未超过正常1倍,立卧位变化也未超过1倍;心脏彩超:左房前后径5cm,左室舒张末内径6.4cm,室间隔及左室壁增厚,左室射血分数29%.在讨论中,有的小组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有的小组认为是嗜铬细胞瘤,学生在鉴别诊断上进行了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种类、主要的鉴别要点、鉴别目的(治疗原则不同)等知识。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涉及了解剖、生理、病理、病生、药理等知识。无形中在学生的大脑中对该章节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4案例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与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将传统教学中的单向输出改变为多向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由单一的授课人变成了医生、护士、患者。这种角色转变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要求,而且对教师的互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有的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一时难以适应,在幻灯讲解上花费时间过多、病例讲解不够透彻等。随着案例式教学的长期、广泛开展,教师的经验逐步增加,这一问题也会得到有效的解决。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课前要布置预习内容,提前下发病例以供学生讨论准备。学生根据老师要求进行新课预习,准备讨论发言稿,查阅文献等。这样才可能真正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4.2缺乏适用、规范的教学案例

教师在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上还存在案例取材不够精当、代表性不强,借鉴意义不大等问题。学生反映,有的教学案例典型性、代表性和针对性不够突出,有的案例面太窄、太专业,有的案例大而空,有的案例过于肤浅,希望选择的案例应具有借鉴意义和比较特征。

案例是实施教学的基础,案例的选择主要依据有3个方面:一是大纲的要求;二是教材的要求,即要依据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来确定;三是培训对象,即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实践经验等。教师在编写案例时,要针对教学对象实际情况,着眼提高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进行细研精编。

4.3相对于课堂教学,案例式教学显得时间不足

我们尝试采用以下方法提高本环节的学习效果:一是加强教师的督导作用,在布置完任务后要进行课前辅导。二是课堂讨论随机点名发言,其发言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样也可以对学生的预习起到督促作用。

5经验及体会

案例式教学注重的是案例,在课堂上串讲的时间要严格控制,否则会造成学生讨论发言时间紧张,表达不充分。在主要讨论的病例基础上,可以再穿插一些小病例,常用于鉴别诊断部分。在下发病例后,教师对学生的督导十分重要。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显得比较茫然;另有部分学生对预习抓得不紧。这些现象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改革的初期,教师仍然处于一种主导地位。随着案例式教学的不断深入开展,培养出一批有经验的师资人员,在教学中必将从以教师为主体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于美方.大学教学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471.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科学研究案例篇9

[关键词]呼吸内科;教学查房;标准化患者;以案例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R424[文i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1(c)-0149-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applicationeffectofcase-orientedstandardizedpatientsinnursingteachingroundsofthedepartmentofrespiratorymedicine.methods100internsintheDepartmentofRespiratorymedicineofourhospitalfromJuly2015tomay2016wereselectedanddividedintothecontrolgroupandtheexperimentalgroup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method,5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giventeachingroundsaccordingtotheconventionalteachingmethods,theexperimentalgroupwasgivencase-orientedstandardizedpatients,andtheteachingroundswereconductedonceaweek.afteramonth,theexaminationsweretakenuniformly,sothatthecomparisonofeffectscouldbemade.Resultstheexaminationresultsoftheoryandtheoperation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bet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p

[Keywords]Respiratorymedicine;teachingrounds;Standardizedpatient;Case-oriented

标准化患者是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患者经过培训后能扮演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表格上记录并评估医生的操作技能,充当评估者和教师[1]。由于患者对实习生缺乏信任,大部分会抵触实习生的操作,这导致教学查房成为一种形式[2],且随着目前医疗环境的改变,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可能会拒绝成为教学资源,这样难免影响临床教学的效果[3]。呼吸内科的病种在发生变迁,在本院肺癌以及其他肺部肿瘤患者显著增多,而其他以往常见病、多发病均明显减少,因此,在选择查房对象的时候,找到与教学大纲相吻合的病种作为教学对象就比较困难,这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全面。在这种形势下,标准化患者就显示了其优越性。传统的临床教学法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要求[4],标准化患者的应用解决了呼吸内科临床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5],应用以案例为导向的标准化患者的护理查房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我科在护理教学查房中应用此教学方式,验证其实用性和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5月在我科实习的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中,女生47名,男生3名;本科44名,专科6名;年龄19~23岁,平均(21.0±2.5)岁。对照组中,女生45名,男生5名;本科40名,专科10名;年龄18~22岁,平均(22.0±2.3)岁。两组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组织查房组织护生每周进行1次护理查房,1个月4次,月末考核。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查房,实验组应用以案例为导向的标准化患者的教学查房方法,实施过程分为7步。①选择案例:选择呼吸内科疾病中的典型疾病,案例选择由较典型、简单至复杂[6]。②标准化患者的培训:在临床老师中选择培训对象来扮演标准化患者的角色,提供病史,对常见症状进行描述[7],如肺癌标准化患者在查房中能准确描述咳嗽的性质、咳痰的量色性状、不适症状和表现、患病后对其生活的影响(活动、休息、睡眠、饮食等)、辅助检查的阳性诊断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表格上记录并评估护理查房能力,充当评估者和教师。③课前准备:查房前3d通知所有同学,告知所选案例并告知要主动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提出2~3个问题,做好查房的准备。④护士长、带教老师及实习生参加查房,由标准化患者汇报简要病史,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诊断、主诉、入院时的症状体征、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诊疗经过等。带教老师交代查房的目的,标准化患者与护生配合,做专科体查,护生与标准化患者进行交流,询问病情并进行评估。⑤护生汇报评估内容,包括体查结果、患者入院时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提出患者目前的护理问题。⑥参与查房的护生可以补充护理问题并进行讨论,并列出应实施的护理措施,大家共同思考并完善。其间,标准化患者可对护生进行必要的提问以及给出评价和建议。如果涉及新技术、新业务,带教老师要进行相关技术的操作示范,标准化患者应做好配合,确保每位护生都有机会进行模拟训练,最后护士长加以总结和点评,查房时间控制在1h以内。⑦查房后带教老师指导护生实施护理计划,及时书写查房记录。

1.2.2考核评估①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总分均为100分;②调查问卷:护生对所在组教学查房的评价包括是否增强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表达沟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提高操作技能5个项目,每项均有4个选项,非常明显4分,明显3分,一般2分,不明显1分[8];③附加问题:对所在组教学查房有何建议。实发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两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勺榛だ斫萄Р榉科婪值谋冉

实验组的各项护理教学查房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意义

①应用标准化患者可灵活展现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的主观感受,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够再现疾病突发或紧急状态,也不受依法执业、保护性医疗制度及医疗纠纷的等因素制约,让护生实施护患沟通和技能操作,切实保证教学效果[9];可以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教学质量,可再现疾病突发或病情危重的场景,激发兴趣,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10-11],加速了学生由理论转向实践的步伐。由标准化患者做全程指导,着眼于学生的方方面面,不足之处加以纠正,这样护患之间形成互动,不断地提问和给出反馈意见,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最后还会给学生做出评分。这些都促使学生要做好查房前准备工作,积极查找资料,认真预习,然后在查房过程中和之后总结经验,弥补不足。这样下来,学生掌握和吸收的知识就会有很多,不管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都会高于对照组。②呼吸内科的患者大多饱受疾病的折磨,应用标准化患者代替患者角色就不会打扰患者的正常作息,增加患者的痛苦、不悦感;不会因不慎暴露本不该透露的病情而引起医患纠纷,导致患者绝望和失落,最终影响治疗。③病例选择与查房时间地点的选择不受局限,选择病例的范围更广泛。④有利于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标准化患者的提问式引导下,同学们的思考角度更加全面化,内容更详细,可以挖掘最本质、最根本的内容,使同学们对每一个问题都提出为什么,并寻根究底,通过查阅资料等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拓展思路,培养一种钻研的精神,从而提高创新能力。⑤有利于提高沟通能力:学生与标准化患者可以尽情沟通,问自己想要问的,不用担心说错话而引起医患纠纷。标准化患者也会在不当的地方提醒并纠正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锻炼表达能力,尤其使那些平时不愿开口或表达能力本就差的学生得到锻炼[11-12]。⑥提高职业素养:护生在与标准化患者互动过程中,包括问诊能力、评估能力、言行举止等方面均能体现出来,标准化患者则能够及时给予建议和指正,让学生时刻注意,灌输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13]。⑦增强动手能力:带教老师利用标准化患者示范操作技术,学生可在标准化患者身上模拟,而标准化患者则说出自己的体验感受,给予一个评价,使学生获取经验教训,进一步练习,最终提高动手能力,这种方法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一座桥梁[14]。

3.2缺陷

①为查房查资料、做准备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②标准化患者能模拟的疾病种类和症状是有限的,且体征不易模拟;③具有模式化,标准化患者扮演的都是“典型”患者,缺乏个性化,不灵活,症状体征一致,形成一种模式,而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症状是不典型的,患者的真实情况各异,有的症状明显,有的症状则没有。

综上所述,以案例为导向的标准化患者教学查房能激发实习生的兴趣,活跃其思维,丰富了护理查房的内涵,培养了护生实施整体护理所必需的观察、收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缩短了护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培养实用型专科护理人才有效的新模式[15]。但是标准化患者患者模拟的都是典型病例,在这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来探讨和改进,使标准化患者教学方法发展成为一种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姚忠玲,涂饶萍.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41-45.

[2]吉珉.pBL联合病案式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3):376-378.

[3]杜永亮,赵杰,李海泉,等.病案式联合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72-274.

[4]唐昊,姚定康,朱牛等.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9,8(5):484-486.

[5]]GohYS,SelvarajanS,ChngmL,etal.Usingstandardizedpatientsinenhancingundergraduatestudents′learningexperienceinmentalhealthnursing[J].nurseeductoday,2016,45:167-172.

[6]刘惠玲,刘赛珍.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8(2):150.

[7]唐昊,姚定康,朱梁,等.标准化病人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2):106-108.

[8]马锦萍,郑彬娜,李艳玲.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查房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3(8):48-49.

[9]张鸿,代华平.pBL教学法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教学查房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病案,2010,11(3):53-54.

[10]佟玉荣,焦金梅,肖焕新.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123-125.

[11]Hillae,DavidsonBJ,theodorosDG.areviewofstandardizedpatientsinclinicaleducation:implicationsforspeech-languagepathologyprograms[J].intJSpeechLangpathol,2010,12(3):259-270.

[12]李红,贺美华,许燕山.SSp与pBL结合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J].护理杂志,2010,27(18):1416-1418.

[13]Luctkar-Fludem,wilson-KeatesB,Larocquem.evaluatinghigh-fidelityhumansimulatorsandstandardizedpatientsinanundergraduatenursinghealthassessmentcourse[J].nurseeductoday,2011,32(4):448-452.

[14]颜春英,李红,黄坚,等.SSp与pBL整合模式在妇产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35):3276-3277.

科学研究案例篇10

 

就中医学来说,中医内科学是其必不可少的核心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二者间重要的纽带,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以及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新时期中医教学的长远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医内科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中医内科课程知识与技能,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水平”中医类综合型人才。

 

1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性

 

就案例教学法来说,是以案例为教材材料,围绕课堂教学主题,采用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促使班级学生全方位了解和新课题主题相关的概念、理论等,逐渐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就我国而言,案例教学法已是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加上具有多样化的优势,很少受到客观条件限制,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至关重要,体现在不同方面。首先,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法作用下,教师要以案例的形式,结合新课题内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探索问题的欲望。借助问题情景,学生的临床思维意识得以增强,促使他们学会带着问题学习新课题知识,准确理解新的知识点,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其次,利于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在应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积极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新知识全面、客观剖析各类病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回答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训练他们的辩证思维,将知识学“活”,逐渐提高自身“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中医内科知识。在“审评、剖析、分析”案例中,学生需要多次灵活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而在无形中有利于他们加深对这些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将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病紧密相连,逐渐掌握科学的临床治病思维方法[1]。

 

2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途径

 

2.1选择适宜的病例

 

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要坚持“深难度和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客观分析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以“胸痹”为例,就教材内容而言,胸痹被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心阳虚衰,但在临床上单一病例并不常见,大都是多种证型错综复杂,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围绕“胸痹”章节内容,结合临床病例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将其和临床紧密联系,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多选取一些名老中医医案,从不同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前辈诊病的风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中医内科学的自信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分析病例的能力[2]。

 

2.2做好病例讨论准备

 

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内科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对各类疾病都有一定的体会。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病例,编写成具有一定实践性的案例,能够客观呈现本堂课教学内容,也要根据新课题内容,提前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病史与资料,结合病案大纲展开讨论,对新课题留下初步印象[3]。

 

2.3课堂交流讨论,纂写病案讨论报告

 

在中医内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中医内科水平,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结合新课题主题,巧设问题情景,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推荐一名代表进行发言,也可以采用演讲答辩形式,以某病例为例,就其病因、病机、诊断、处方用药等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点,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确保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在课堂交流讨论中,教师要注重辨病与辩证结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利用相关知识点确定病名,准确把握辩证的关键性,学会缩小辩证范围,要引导他们客观分析患者各方面资料,比如,神、色、形、态、舌,准确了解患者所疾病的主要矛盾,客观分析其病性、病机,相互探讨该疾病诊断、鉴别、用药等问题,制定合理化的中医治疗方案。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相关病例,纂写对应的讨论报告,为日后临床工作做好铺垫。

 

3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医内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要结合专业学生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巧妙利用案例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确保毕业后顺利走上医学岗位,充分展现自身各方面价值。以此,改变中医内科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