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十篇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十篇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2:45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34-02

新生儿科的健康教育对新生儿的康复起着延续性的推动作用,大多数新爸爸新妈妈,面对宝宝不知所措,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许多经验是靠亲属的指点,并不科学。如何帮助新生儿从医院过度到家庭的安全护理,我们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临床工作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健康教育方法

1.1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是最主要的方法,一般采取个别交谈,交谈的内容根据家长的文化素质而定,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态度诚恳,善于举例,使家长易于接受和掌握,既要使家长思想上高度重视,是要避免造成心理恐慌。

1.2文字图画教育主要印发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防病育儿的小册子。如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的彩色图片,下面配以适合的文字说明;正常新生儿的护理常识、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防治、治疗和护理知识等。

1.3行为教育主要是示范法,如指导一位母亲进行母乳喂养,让其他母亲模仿学习。沐浴时让亲属观看,并讲解沐浴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1.4入院宣教接收患儿后,对病情做初步了解,然后向亲属发放防病育儿知识小册子,介绍主管医师,介绍科室的治疗护理程序,告知亲属探视时间、电话咨询时间及电话号码、医院规章制度、出院时注意事项,并指导母亲如何保持泌乳。视孩子病情让亲属了解各种检查化验知识,如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能和其他生化检查等。对其进行医学知识教育,讲解一般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并给予安慰、鼓励,使其信任我科医生护士能治疗并照顾好孩子。

1.5住院期间宣教亲属按制度每天15:00-16:00探视,护士先向他们发放住院收费一日清单。在探视前做好基础护理,亲属看到自己的孩子整洁、舒适,就会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这对培养亲属的遵医行为是很有帮助的。对每位亲属询问孩子的病情都逐一解答,对一些懂医学知识的亲属提出的详细疑问要耐心解答。对于问的很笼统的亲属,以对比的形式展开讲述孩子的整体情况。亲属对某些治疗护理手段不理解,如孩子输液已完而头上仍有留置针时;用呼吸机全身插满管道时,他们会觉得很痛苦,有的甚至要求撤走这些管道,对此情况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使他们认识到这些管道对孩子是利远远大于弊,自然接受。对收费有疑问的逐一解释。

1.6出院指导进入新生儿科的孩子有的是刚出生,有的是父母刚带了几天就住院,亲属都缺乏护理经验,担心出院以后难以胜任角色,有些要求孩子多住几天。根据这些情况出院时指导亲属如何护理婴儿,疾病康复知识,出院带药,定期复查等。

2健康教育内容

2.1指导家长正确面对疾病新生儿大多来自产房,也有部分来自外院转入。孩子一生下来就转入儿科治疗,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表现为焦虑、无助、不知所措。此时,护士认真细致地护理孩子,讲解有关护理孩子方面的知识,如新生儿的护理、病理、心理特点,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护理以及疾病与转归等,使家长对孩子的疾病有一全面、正确的认识,能理解及积极支持配合孩子的治疗和护理。

2.2指导家长正确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新生儿各项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青紫、呕吐、腹胀、腹泻、便秘、低温和发热等。护士从解剖、生理、免疫等方面向家长讲解各系统的特点,观察时应注意哪些变化,出现哪些情况视为异常,怎样解决等。循环系统又有哪些特点,血液是怎样分布的,正常心率是多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家长做到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2.3指导家长认识特有的生理现象护士要告知家长什么是生理性体重下降,什么是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是怎么回事,何为假月经,哪些属于正常反射等,指导家长如何辨别正常与异常现象,使家长护理孩子时充满自信,避免惊慌失措。

2.4指导家长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新生儿的皮肤特点:新生儿的皮肤角化层较薄,表面缺乏溶菌素,若稍有护理不周,即可擦烂、感染。接触孩子要洗手,患感冒、腹泻、皮肤感染者不要接触孩子。喂养时注意卫生,奶具、用具应定时消毒。新生儿衣着应柔软、宽大、舒适。尿布及时换,做好臀部护理,防止红臀。做好脐部、口腔护理。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洗澡时注意水温,动作轻柔,防止水溅入眼、耳、口、鼻中,防止吸入,及时擦干皮肤,防止着凉。护士教会家长对孩子进行抚触,以确保孩子出院后得到一个正确的护理,促进孩子的正常发育。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篇2

【关键词】产科病房;新生儿;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定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产科病房历来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患者周转快,病情不稳定,孕妇、产妇、新生儿之间生命息息想关,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造成不安全。2008年以来,我院产科以搬迁新病房为楔机,以保障新生儿安全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成就,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我院是一所全省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产科是医院的主干科室之一,2008年11月,按医院统一部署,由原来进出口只有一个通道的旧病房大楼搬迁到现在的新病房大楼,产科位于新病房大楼7层,处于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病房南北通透,而毗邻产科手术室并与13部电梯的进出通道相通,东西两侧设有两个安全通道,医护办公室区域将病房与产房、新生儿室隔开,从办公室区域设有孕妇和工作人员两个进出产房的通道,病房办公设有供孕、产妇及家属休息的阳光室,与阳光室相通的南西北侧还有一个面积达700平方米的大型空中花园,这些人性化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孕产妇的治疗和休养,而且也方便医护人员开展工作,但是管理者也同时意识到这种“四通八达”的人性化设置,也为产科护理安全特别是新生儿安全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因此,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别是如何保障新生儿安全,成为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探索的重点。

2临床资科

选择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收住我院以及其他三家配合调查的医院的产科2678位孕产妇做为本底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利用面对面咨询方式对其中445位孕(产)妇心态进行护理评估,结果发现,在新的人性化背景下设置的产科病房,孕(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的关注度明显高于普通产科病房产妇的医疗安全的关注度(见表2)。

3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

新生儿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3.1新生儿丢失的可能

人性化背景下建设的我院产科病房,虽然在患者出入通道安装了智能化自动门,每位工作人员要凭密码进出,但是除了这扇门以外,还有许多可能进出的通道。被调查者表示:这些通道还是她们感觉不安全机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3.2新生儿抱错的可能

新病房由于人性化设置,病房环境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慕名住院的孕(产)妇明显增加,患者多,病房周转快,迁床机会多等特点,加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白天繁忙时段经常不能按医嘱及时办理迁床手续,新生儿沐浴,外出进行听力筛查等检查或治疗,没有办理交接手续等。

3.3医疗或护理缺陷造成新生儿不安全

3.3.1个别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程不到位。

3.3.2个别医护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低,专科治疗、护理不到位

3.3.3医护人员与孕(产)妇及其家属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3.3.4孕(产)妇自身知识缺乏,违医行为或防风险能力不足。

3.3.5不可抗力因素造成意外事件发生。

4防范对策

4.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强“三基”训练,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品质。

4.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科学的围产期护理程序并严格实施操作规程,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加强演练,确保医疗安全。

4.3坚持依法行医,强化法制观念,杜绝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参加医疗、护理工作,规范医疗行为,规范接生程序,落实专科护理。

4.4加强安全教育,严格交接制度,。建立“新生儿交接须知卡”(见表3),婴儿出生后回病房时,即给予“新生儿交接卡”,让家属认真阅读,并讲解后签收,由产妇及家属保管,出院后收回此卡。同时告告知有关事项:

您们好!请您现在和我们一起核对好您的宝宝的床号、性别、母亲姓名及基本情况。您是宝宝的监护人,住院期间,为保证宝宝的安全,请不要私自抱宝宝出病房大门,不要把宝宝交给任何人。如果为宝宝进行必要的诊疗护理操作,我们将出示母婴分离卡,一般母婴分离时间为08:30-11:00,此时间是为宝宝进行沐浴、抚触、采血、预防接种、体检。10:30-11:00是由专职人员×××带领家属抱婴儿至门诊检查听力。

请保管好交接卡,不得丢失。出院时我们将此收回。

谢谢!

××医院产科

年月日

4.4.1每次新生儿治疗、护理时,离开母亲的时间原则上都不应不超过1h。

4.4.2新生儿常规治疗、护理、检查的时间段,医务人员抱走新生儿时会出示“母婴分离卡”(见表4、5),除此之外的时间段,医护人员一般不会抱走新生儿。

4.4.3如有特殊情况,须抱走新生儿,其家属应跟随。

4.4.4住院期间,不能轻易让陌生人抱走新生儿,也不能随便将新生儿交给医护人员。

4.5加强安全门管理

4.5.1所有安全门都设有密码锁,及自动落锁功能(即开门30s后门会自动锁上),可防止忘记关门时,造成安全隐患(门会自动上锁)。

4.5.2人性化背景下设计的产科病房,虽然存有多个通道,但为了安全,通常情况下,只开两个出口,一个专供工作人员出入,一个专供孕(产)妇及家属出入,并由专门工人看管,24h轮岗,其余出口上锁,配有三套锁匙,一套交给门卫工人保管,一套留护理站固定位置,班班交接,一套置护士长处,如遇上特殊情况,能随时并迅速的打开其他通道。

4.6加强新生儿出院管理

在办理出院时,护士应做好出院指导,发给产妇婴儿出门卡(卡上有注明床号\产妇姓名等),当新生儿要离开医院时,门位要根据出门卡认真核对无误,方可放行。

4.7加强医患、护患沟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结合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疗安全万理行”、“等级医院复评”、“大型综合性医院巡查”等活动,不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服务品质,保障医疗安全。

5小结

产科病房历来是医院众多科室的高风险科室之一,护理安全管理是产科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新生儿安全则是产科护理安全重中之重,我院产科搬迁至新病房后,随着广大孕(产)妇的住院环境显著改善,病房舒适度增加,“四通八达”的人性化设计,也对新生儿安全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因为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管理软硬件建设,从搬迁到撰写本文为止,收住2678孕(产)中,未发生新生儿安全事件,产科医疗护理质量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潘绍心,孙方敏,等.现代护理管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王建近.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思考.护理研究,2007,21(1):67.

[3]张绿叶,赵彩云.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对象.实用医技杂志,2008,9(15):3373.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篇3

【关键词】新生儿;家庭访视;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40

新生儿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因此,新生儿的家庭护理尤其重要[1]。在新生儿家庭护理过程中,家长会遇到诸如合理喂养、脐带护理、皮肤护理、异常情况的发现与处理等许多问题,一遇到问题就把孩子送往医院就诊,给家庭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有专业医务人员按时对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十分必要。通过访视,了解新生儿健康状况,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母亲哺乳、护理、防病和如何发现异常[2]。笔者所在科2011年4~9月对58例新生儿进行了家庭访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科2011年4~9月58例新生儿访视资料进行分析。

1.2方法组织好人员,准备好物品,在新生儿出院后第3~7天进行初访,新生儿第14天进行复访,第28天进行满月访。每次访视,首先和家长进行交流,对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和生活环境进行观察;其次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如身长、体重、头围、囟门等;再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如颈部、脊柱、四肢、胸腹部、外生殖器等;最后对通过询问、观察、监测和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护理、健康指导或者转诊,做好访视记录。

2结果

在对58名新生儿的家庭访视中,21名新生儿存在各种问题(有9名同时存在2种问题)。其中皮肤黄疸7例,尿布炎6例,面部湿疹5例,脐部渗液5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腹泻2例,眼部有分泌物1例,心脏听诊闻及杂音1例。

3讨论

3.1在新生儿访视中,笔者发现皮肤黄疸7例,占12.07%,其中生理性黄疸6例,转诊1例,后被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经治疗痊愈。通过家庭访视,发现很多家长缺乏皮肤黄疸的相关知识,盲目地等待黄疸自然消退,也有少部分家长对皮肤黄疸过于担心,以为孩子生了什么病。笔者向家长讲解黄疸发生的原因,生理性、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帮助分析是否有喂养方面的因素,指导如何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伴随症状及消退情况,怀疑病理性黄疸,及时就诊。

3.2通过访视还发现,尿布炎在新生儿期也比较常见,尿布炎有6例,占10.34%,笔者指导家长勤给宝宝更换尿布,大小便后及时清洗臀部,轻度的用电吹风吹局部、茶叶外涂等实用方便的措施[3],中重度的指导就诊,接受药物治疗。笔者还帮助家长找到引起尿布疹的原因所在,让其注意避免,如长时间使用尿不湿、使用的尿布是化纤类的、便后不及时清洗皮肤、臀部垫不透气的防水油布、使用刺激性强的洗衣粉洗尿布等。通过指导,家长知道了如何防止尿布炎的发生,也学会了尿布炎的正确护理方法。

3.3面部湿疹在新生儿家庭访视中也发现了5例,占8.62%。笔者针对湿疹发生的原因指导家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新生儿使用的包被、衣服要选用柔软的棉制品且经常暴晒,尽量采用母乳喂养,母亲最好不要吃辛辣、鱼虾等食物[4],新生儿可带棉制手套,防止因瘙痒而抓伤脸部。尽量保持局部干燥,可用治疗湿疹的外用药物,湿疹严重出现渗液,建议转诊。

3.4新生儿出院在家,脐部护理对于家长来说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访视发现5例脐部渗液,占8.62%。多是在脐带残端脱落前,因洗澡或小便弄湿脐带及敷料,家长由于缺乏脐部护理知识,担心宝宝疼痛,不敢或不会清洁消毒脐带局部皮肤引起。也有不少家长反映家中没有消毒用品,很不方便。笔者通过家庭访视为新生儿做脐部护理让家长感到如释重负,还向家长讲解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常识,教会其用75%的酒精彻底擦拭脐部,更换敷料,指导每日观察脐部,洗澡或换尿布时避免沾湿或污染。

3.5通过访视笔者还发现,有些家长缺乏科学育儿观念,不敢开窗通风,过度保暖,生活环境空气不新鲜,室内温湿度掌握不好,导致新生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有些家长缺少新生儿喂养方面的知识,母乳喂养的姿势不正确,导致破裂疼痛,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则容易发生腹胀、腹泻;有些老人还再给新生儿挤、捆蜡烛包、用书或硬的东西枕扁头、用母乳给宝宝擦脸。通过家庭访视得以发现这些问题,才能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护理和就诊指导。访视时,笔者还询问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免疫接种情况,接受家长关于新生儿疾病筛查方面的咨询,指导接种卡介苗后皮肤局部反应的观察方法;笔者教年轻家长学习婴儿抚触和给宝宝做婴儿操,讲解抚触和婴儿操的作用;有些疾病如鹅口疮、先心病、髋关节发育不良、脐疝、隐睾等,通过家庭访视亦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导就诊。

总之,切实有效地开展新生儿家庭访视工作,可以及时发现新生儿期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护理,可以对新生儿家长进行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拓宽家长科学育儿的知识面,提高新生儿保健质量,减少新生儿死亡。

参考文献

[1]张淑丽,高希花,王利君,等.家庭访视对新生儿期发病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181.

[2]杨金梅,张翠梅.以产后访视为契机拓展妇幼保健院功能[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919.

[3]段梦娟,何国平.新生儿尿布皮炎防治与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25(9):97.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篇4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教学体验式学习应用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该学科与医学基础及监床其它学科紧密相关,在有限的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将内容多而繁杂的知识梳理成章,理解消化,使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改革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转变(纯生物医学模式变为新医学模式)儿科护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如何针对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培养能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独立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护理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而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即可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可缩短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本文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几点粗浅体会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的体验式学习

在教学中,护理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境,采用以“护理问题”为焦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护理问题一步一步展开进行探究与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的加工,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创造精神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只要时间充分,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式在讨论中逐渐形成并丰富完善自己的观点。

设计问题:一个4岁女孩,长期不规划进食,现体重10kg,面似老人面容,皮包骨头,肌张力低下,精神萎靡。

⑴该小儿患有什么病?

⑵请提出主要护理诊断及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

⑶如何指导患儿及家长进行预防?

这组问题属于同一内容,通过环环相扣的提问,使学生必须对相关的知识查阅,然后归纳总结。很快得出是(重度)营养不良,根据长期不规则进食,现体重10kg,皮包骨头,推出首要护理诊断是营养失调,并依次得出,有感染的危险,生长发育改变,及潜在并发症;营养性贫血、低血糖等;制订相应的护理,即饮食调理,预防感染,密切观察并发症,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再指导分析,如:患儿营养不良主要病因是喂养不当,预防的关键是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监测生长发育等,可以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2角色扮演中的体验式学习

是通过学生扮演他人角色的一种戏剧性的学习方法,学生对于所分配的角色,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表演,其他不参与表演的学生可以观察、分析表演者的行为,是一种享受情趣的体验方式,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审美观。

具体实施:⑴场景设计,尽量模拟一个防真的场景,学生围坐一圈,中间有护士桌(铺盖白单子)、治疗盘,表演护士者着护士服。⑵提出问题及要求,如在讲儿童保健这一章时,提问:①如何运用沟通技巧与儿童及家长交流,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全面地健康评估;②在评估中应采集哪些资料;③你认为护士的形象是怎样的,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的观察、倾听和思考。⑶上台表演,提前布置分组扮演的内容。

分两组,一组三人,分别代表护士、家长及患儿(选年龄较小,个子矮的学生演患儿),表演中,一组:护士仪表整洁,主动热情,与患儿家长在轻松的气氛中交谈,在交谈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健康史的采集(患儿一般情况,主要病史、出生史、发育史、喂养史等……),另一组:护士表情严肃,态度恶劣,家长不耐烦的表情,最终大吵起来,扮演患儿的学生也被吓到了…,场景逼真、形象,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表演,学生看到了…护士大方得体的仪表、丰富的语言,也看到了由于态度恶劣造成医患纠纷的场景。⑷及时总结、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表演情况系统全面的总结。角色扮演直观、形象、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并且在参与中积极思考、观察、分析、归纳,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患儿及家长的角色扮演,使学生有机会站在病人的角度看待处理问题,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有效地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

3早期临床预习的体验式学习

新医学模式的宗旨,是以儿童对健康需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以护理核心能力为主;或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社会,早期感受医院和社区,体验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理解护士职业的价值和情感,学习人际交流,沟通技巧等也是现代儿科护理学发展的需要,由于儿科临床病种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如果我们还按照高职院校多数采取的“建筑型”教学模式,即护生前两年学理论,最后一年实习,在实践中再重温以前的理论课程,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很难有机地结合,防碍了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渐进性”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亲自去社区,去临床体验,如讲小儿生长发育指标及测量方法时,与当地托幼机构联系,组织学生亲自测量小儿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等,并且通过查阅资料,比较其差别,讲儿科护理各大系统疾病时,每讲一个系统疾病,都要组织学生适时到医院见习,在见习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可以翻阅病历、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询问病史等,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做简单的体验,例如量体温、测呼吸、脉搏,并请临床带教医生系统地讲解,向学生展示小儿科常见疾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如支气管肺炎、婴幼儿感染腹泻等,学生把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与临床收获的资料分析融合,印象深刻,记忆准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爱心、责任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总之,随着现代儿科护理学事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是新医学模式的宗旨,而体验式教学模式正是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篇5

【关键词】新生儿;结膜炎;双黄连;超声波雾化治疗;护理

新生儿结膜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局部使用抗生素为主,自从苄青霉素1940年第一个应用于临床,其后链霉素、四环素族、氨基类抗生素、半合成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相继发现和人工合成,在临床取得较好或显著的疗效[1],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日渐突出,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倡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我院儿童眼科探讨非淋菌性新生儿结膜炎非抗生素的中医药疗法,单纯使用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出品的注射用双黄连(冻干)0.3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ml:0.5g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20ml混合药液,用超声雾化非抗生素治疗非淋菌性新生儿结膜炎168例,309眼,取得良好效果,现在归纳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非淋菌性新生儿结膜炎168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06月到2008年02月,在我院儿童眼科就诊以眼分泌增多为主要体征的新生儿结膜炎168例309眼,其中男87例108眼,女81例141眼;根据眼分泌物多少分类,大量眼分泌物患儿81例,162眼,均为双眼患病,中量及少量眼分泌物患儿87例,147眼;大量眼分泌物患儿,部分中量分泌患儿进行眼分泌物实验室检查排除淋球菌感染。

2治疗与结果

自定疗效标准:显效:用药24h后眼分泌物明显减少。有效:用药48h后眼分泌物明显减少。无效:用药48h后眼分泌物减少不明显。按自定疗效标准统计分析,有大量眼分泌物患儿81例162眼均为显效,中量及少量眼分泌物患儿87例147眼中,显效89眼,有效47眼,无效11眼。综合统计,显效251眼,占81.22%,有效41眼,占13.26%,无效11眼,占3.56%,显效加有效292眼,总有效率为94.49%。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3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前护理

3.1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消除家属的种种顾虑,得到家长的支持与信任,家长担心是多样的,担心不吃药不打针不滴眼药水能治疗好吗?是否影响小儿的视力等等,根据不同的家属的顾虑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指导。向家属解说,治疗的方法是多样的,超声雾化治疗非淋菌性新生儿结膜炎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双黄连是一种中药制剂,安全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对小孩有利,用这一种药物,这种方法治疗没有效果,医生会选择另一种药物,选用另一种治疗方法,消除家属的种种顾虑,取得家属的信任、支持与合作。每一个家属都很乐意接受这新的治疗方案。

3.2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前准备常规对超声雾化治疗的桌面、超声雾化治疗仪进行清洁消毒,使用的雾化杯,雾化管实行一人一换一消毒。

3.3用消毒棉签清除患儿眼分泌物,干性分泌物要蘸上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湿性清除。

4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操作方法

4.1用20ml注射器吸生理盐水6ml注入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瓶里溶解,双黄连溶解后,抽吸3ml:0.3g双黄连溶解液注入雾化杯,加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ml:5mg,抽吸0.9%氯化钠注射液16ml注入雾化杯,把装有混合药液约20ml的雾化杯装入超声波雾化器中,调整雾化的速度,进行超声雾化治疗患眼,若双眼患病则双眼轮流治疗,直至混合药液雾化完为止,全程超声雾化治疗约10~15min。注意用消毒棉签分离新生儿眼睑,由医生或护士指导家属操作,对哭闹的小孩可考虑边喂奶边进行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或者先喂奶患儿不哭闹时再行超声雾化治疗。

4.2非淋菌性新生儿结膜炎眼分泌物较少的患儿,混合药液用超声波雾化器进行雾化后喷眼1次/d,眼分泌物较多者,2次/d,至眼分泌物减少时改用1次/d,连用3~5d,治疗全程不使用任何抗生素,48h后个别无效患儿改用传统的抗生素滴眼液治疗。

4.3在用超声波雾化器进行雾化过程指导家属,流出的雾气药水可用消毒棉签清除,但不要把眼周边雾化眼药水清除干净,让其自然干。

5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后指导

指导患儿家属注意保持患儿眼部卫生,用棉签及时消除眼分泌物,可用消毒棉签也可用纯棉毛巾或纱布消除,不能使用纸巾清除眼分泌物,因为纸巾纤维易粘在眼结膜上,再者不卫生;若使用纯棉毛巾或纱布清除眼分泌物,要进行清洗沸水消毒太阳光下晒干后才能再次使用。

6讨论

非淋菌性新生儿结膜炎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每年有新生儿约2000万[2],根据郭玉銮等[3],对3704例新生儿眼病筛查报告表明,新生儿结膜炎95例,占新生儿眼病519例的11.15%,居第二位,非淋菌性新生儿结膜炎患者数量不少。无论护理学科如何发展,永远改变不了以患者为本的核心[4],新生儿结膜炎非抗生素超声雾化治疗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首先要取得家属的理解合作,在操作中要细致,若在超声雾化前未清除眼分泌物,在超声雾化中未分开眼睑,或新生儿在哭闹,让已雾化的药液无法到达结膜,就影响治疗效果,临床护理的技巧,细微的护理影响治疗效果,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服务原则。

无论医学如何发展,护理在新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英国护理学先驱、妇女护士职业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在护理战伤的士兵时发现,对战伤的士兵进行护理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死亡率由高达50%下降至2.2%,从而提出护理在医疗的重要性,创立了护理学科。不管医学如何发展,护理在新的治疗中也占重要地位,本组新生儿结膜炎非抗生素超声雾化治疗,若没有好的护理,是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自永,王世祥.新编常用药物手册.金盾出版社,2000:536-537.

[2]卜行宽.关于我国开展早期听力检查和干预的认识和意见.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1,9(1):13-15.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篇6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60例儿童消化不良病患。对其中的3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4±2.2)岁。另外3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0.8~8岁,平均年龄(3±1.9)岁。两组的基本资料和家传病史并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管理,包括新生儿的健康教育和儿科病区的健康教育。(1)新生儿的健康教育,主要有病区制度、在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出院前的健康教育等方面。关于病区制度:作为无陪伴的消毒隔离病区,新生儿病区的各种规章制度需要注意的更多。当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要适时对患儿家属进行病区环境、探视规则的相关介绍,杜绝医院产生感染的可能性,并让患儿家属能够主动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工作,确保制度的落实。在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当患儿家属探视患儿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患儿家属进行疾病基本知识的讲解,尤其是对于哺乳期的妇女更要通过示范教育的方式向其讲解如何进行喂养。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在患儿出院之前,应该对患儿家属做好出院指导,以防止患儿病情的复发,对患儿可能出现的疾病先兆要做出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患儿出院之前,也要对患儿家属做好详细的健康教育。并且提供医院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和姓名,以便让患儿家属能够随时联系与咨询[3]。(2)儿科病区的健康教育,儿科病区分区域治理,每个区域派遣一名专职护士对患儿的情况适时回报,并且有针对性、阶段性的制定专业的健康教育内容。事实证明,阶段性与时机性的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要优于一次性进行健康教育。入院时的教育:患儿送入病房之后,一般是最佳的健康教育时机,此时患儿比较安静,家长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应立即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医院环境的注意事项、医院制度的遵循、医护人员的相关资料等,教育形式一般为口头宣讲,如果是关于规章制度可以以手册的形式下发到患儿家属手中进行教育。分年龄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要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如婴幼儿应利用其好奇心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以减少他们对未知的恐惧;对于学龄前的儿童,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内心,获得他们认可;对于学龄期的儿童,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的方法帮助他们改善恐惧心情,主动配合治疗。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这里的患儿家属指的是患儿主要陪护者。对患儿家属详细介绍他们最需要听到的内容,如对于输液的患儿,应指导家长如何保证静脉通路的流畅性,防止渗漏;儿童消化不良的患儿要如何进行饮食方面的护理;需要服药的患儿家长应该了解药物的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恢复期的患儿家属应该了解疾病的防传染知识等。教育方式以口头教育为主,书面指导和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等形式为辅[4]。

1.3观察指标本次研究调查共有三项指标:患儿家属满意度、病房管理质量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情况。患儿家属满意度通过在出院前向患儿家长发放调查表进行调查;病房管理质量情况通过质检员对于儿科病房的检查后进行信息汇总得出结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则由相关督查小组对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做出点评。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得结果以(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独立样本t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两组间的患儿家属满意度:经过比较发现,对照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82.1%,要远远低于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94.5%。(2)两组间的病房管理质量情况:经过质检员的检查之后,对照组的病房管理质量要劣于观察组的病房管理质量。(3)两组间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经过督查小组的突击检查之后,对两组的日常护理工作做出点评,观察组的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比对照组有了显著提高。

3讨论

3.1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提高有赖于健康教育随着医学模式在近年来开始改变,护理人员的工作对象也由对疾病的护理转变为以病患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在目前,对住院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落实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教育管理也不在局限于其本身,而是一种与医疗质量、护理服务、病房管理以及病患满意度都密切相关的管理模式。如通过对患儿家属的教育,可以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因此在这样一种健康教育指导的氛围下,可以极大满足患儿家属的精神需求,减少其担忧情绪,增加患儿家属的信任度,为日后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

3.2促进护患关系的改进和病房管理的改善儿科病区实施健康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消除患儿的害怕与恐惧;另一方面则是要对患儿家属做好健康教育,让其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并主动积极配合。健康教育方式采取以口头教育为主,健康教育处方和联系方式为辅,分阶段性、时机性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儿家属能够了解疾病的基本常识和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这样在双方的合作之下,医疗护理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医患纠纷也会因此减少。

3.3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单纯疾病的治疗并不满足,转而更加重视预防保健工作。健康教育管理正是随着这种大潮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它可以通过教学的模式,让人们学习保持健康的知识,培养关心健康的态度,并形成健康行为。健康教育管理的实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结语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篇7

【关键词】母婴同室;产妇;婴儿;护理;基层医院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09-02

母婴同室是目前好多医院里都采用的新型护理模式,此法带来诸多益处,但是对医院的管理本身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笔者所在的基层医院对这种护理模式在应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母婴同室的益处

1.1有利于增进母婴感情婴儿出生后母婴同室可以快速的增进母婴的感情,婴儿在母亲的呵护下会感觉温暖、安全感倍增。当母亲用手抚摸婴儿肌肤或亲吻婴儿时,这种肌肤相亲会稳定婴儿的情绪,抚慰婴儿的心灵。

1.2有利于母乳喂养母婴同室后会方便母乳喂养,根据每个婴儿的个体不同,每个孩子喂奶的次数和时间也不尽相同。母婴同室后可以方便产妇及时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一方面,婴儿吃母乳后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对今后的健康成长有利;另一方面,产妇尽早进行母乳喂养,对自身的产后恢复、乳腺健康都有利,可以降低乳腺炎等发病率。

1.3有利于对产妇心理干预产妇生产后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是第一胎的产妇,除了生理上的疼痛之外,有些人心理上还不能马上适应妈妈的角色,甚至会有一些烦躁情绪。母婴同室,可以让产妇随时看到自己的孩子,那种母性的伟大会油然而生,也会有种成就感。每天看着孩子会分散产妇的注意力,不再关注自己疼痛,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时,医护人员再对产妇做一些产后心理干预就有助于平复她的情绪,减少患产后抑郁症的几率。

1.4有利于陪护照顾母婴同室后陪护的家人就不需要每天两头跑,即照顾产妇又挂念婴儿。因为初为父母,总会有人在母婴分离时,担心医护人员是否能照顾好婴儿,是否会报错婴儿,这些疑虑会转化为焦虑的情绪,使得陪护人员即辛苦又着急。母婴同室可以在同一个病房即照顾产妇又照顾婴儿,方便是不言而喻的。

1.5有利于产妇尽早学习照顾婴儿的方法母婴同室可以让产妇尽早学会照顾婴儿的方法。医护人员先讲解,然后让产妇跟着做,如果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可以当面及时的指出,进行纠正,这样可以让产妇及家人尽快学会正确的照顾孩子的方法,不至于出院回家后因不会照顾而手足无措。例如,如何喂奶,正确的姿势是怎样的,喂奶后怎么防止溢奶,产妇喂奶前要做好清洁手和、的工作等,这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在出院前就彻底了解清楚,而母婴同室就为此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母婴同室护理所存在的问题

母婴同室有诸多好处,但是在我们这种基层医院实行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一一罗列。

2.1卫生环境存在问题,新生儿易受感染由于产妇的病房中除了有产妇外还有陪护的家人及前来探望的亲朋好友,人多就有可能使得病房卫生不好、清洁不到位,加之人杂就可能带来一些病菌或细菌,而新生儿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又差,所以极易受到感染,从而影响婴儿的身体健康。

2.2护士流动量大,资深护士少由于基层医院的经费紧张,投入有限,不像一线城市的知名医院都有稳定的医护队伍,加上待遇优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量优秀医护人员。基层医院中护士的流动量大,资历深、经验多的护士不是很多,所以在护理方面和大医院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

2.3护士忽视巡房,责任心减弱有些护士认为母婴同室后婴儿和母亲在同一个病房,理应由母亲自己照看,自己可以减少巡房次数。但是忽略了大多数新生儿的父母都没有照顾婴儿的经验,一旦婴儿出现异常也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延误病情,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2.4产妇照顾婴儿的经验不足,易发意外大多数产妇是头胎,没有育儿经验,母婴同室后可能会出现无意中将婴儿坠地、压着婴儿等情况。这些问题也是母婴同室后应该提醒产妇及陪护注意的事情。

3对母婴同室护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特总结了以下对策。

3.1加强对产妇及陪护的宣传教育,保证病房卫生环境适合婴儿生活制作一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随时满足产妇及家属的需要[1]。对产妇及陪护的家属进行各种注意事项的宣传。例如,如何喂养初乳、婴儿的哪些举动说明此时就该喂奶;如何给婴儿洗澡,洗澡时怎样注意呛水,怎样防止鼻子、耳朵进水等。产妇应该注意哪些个人卫生问题、饮食问题等。母婴同室的房间内不易摆放鲜花,因为有些婴儿会对花粉敏感,容易造成过敏。此外,鲜花是病室中的贮菌场所之一,是细菌积聚的地方,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外源性感染源之一。其沉积的细菌尘埃随着蒸发飘散,在空气中飞扬,致空气污染,对新生儿具有一定的危险性[2]。

病房的卫生环境除了要依靠医院的保洁人员打扫干净外,还要让产妇及家属注意保持室内卫生。尽可能的为产妇和婴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合格的卫生环境。

3.2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巡房次数不能减少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教育,母婴同室更要注意巡房的次数,避免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

3.3加强医护人员和产妇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医护人员要勤于和产妇沟通,和蔼的对待产妇,一些刚生产完的产妇本身就有一种焦虑的情绪,再加上没有完全适应妈妈的角色,对于婴儿出现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这时,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和有效沟通就可以舒缓产妇的负面情绪,帮助她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并且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可以有效减少一些特殊情况的发生。

4总结

本文从母婴同室带来的好处、在基层医院中母婴同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三个大方面来讨论。最终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我们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多多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产妇及陪护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多加宣传,就可以将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做好、让更多的产妇和婴儿受益,从而使得我们自身的职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篇8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护理特点

新生儿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1]。近年来,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提高,但其死亡率及病死率却大幅度的降低。这一结果的出现是与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基础[2]。根据多年来对新生儿科工作的经验,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注意室温、体温及光线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胎儿脱离母体以后就会独立生存,他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因此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3],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4]。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而室内的光线[5]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新生儿洗澡时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用水洗。你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6]。

3注意脐带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乙醇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洗澡后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带有恶臭味,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称之为新生儿脐炎。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所以,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如已经发炎时,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也可使用“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进行脐部的处理,避免酒精带来的皮肤刺激),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7]。

4注意喂养

目前,居多研究表明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然而刚出生完毕的产妇来说,其母乳量可能不能满足婴儿的应用需求,为此可以在初期对婴儿进行适当剂量的糖水喂养。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同时,对婴儿的母乳喂养基本上来说不需要定时定量,以婴儿的实际需求为主,每次喂养并不是越多越好,应适当而增加喂养频率为宜。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婴儿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

5正确看待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出现其它不良症状时,则应去医院检查[2]。

6注意预防感染

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对新生儿居住的室内进行及时的通风和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且尽量避免流动性人员对婴儿进行密集的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8]。

总而言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见新生儿护理是极其重要的。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应对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进行掌握,避免任何唯心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活动。新生儿出生不久,不能马上适应外部的环境,而且,其生理功能和体质都比较薄弱,因此,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就等于给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彭田红.浅谈新生儿护理的体会[J].华章,2013,2:359

[3]陈琴.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3-08

[4]陈清霞,付伟.新生儿体温测量研究现状[J].健康研究.2013-04-15

[5]田继敏,胥素平.医院新生儿室环境卫生学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07-15

[6]李自美.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2-03-16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篇9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损伤;原因;临床护理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患者临床疾病的方法,具有极高的普及率[1]。新生儿因为自身的生理特点与输液泵的持续推注等原因,常常在输液的过程中出现外渗的不利现象,而很多时候对这种现象不能及时的发现,会给新生儿带来极大的痛苦,从而引发医疗纠纷,造成不良影响[2]。本文主要就新生儿静脉输液的外渗损伤原因及临床护理展开分析讨论。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因静脉输液而产生外渗损伤的150例新生儿资料。在150例新生儿中,男婴89例,女婴61例;48例为足月儿,102例为早产儿。静脉输液外渗损伤的部位主要是头部与上肢。新生儿发生肿胀的最大直径达到19厘米,平均为7.8厘米。69例为药物因素,45例为血管因素,25例为机械损伤,11例为新生儿躁动。所有的150例新生儿病情不存在较大差异。

1.2临床的症状静脉输液外渗主要是因为多种原因造成液体积聚于组织的间隙,其主要表现有:穿刺静脉周围的皮肤发生局部的组织肿胀、疼痛,皮肤的颜色变红或者发白或青紫[3]。因外渗药物的种类与机理不尽相同,其临床的表现也各有不同。

1.3护理方法

1.3.1早期发现停止给药,用空注射器将针头与血管内的药液吸尽并拔针,对针眼压迫5分钟,使外渗部位位于一个高位状态。

1.3.2湿敷早期,予50%的硫酸镁加如意金黄散用少许无菌石蜡油调成糊状,将其贴至新生儿的静脉药物外渗处,再用无菌的纱布冷湿敷,皮肤破损者不用如意金黄散。已经肿胀的新生儿,若是由于血管的通透性较高而造成的外渗,则需用33%的硫酸镁进行湿热敷,并以红外线灯进行局部的照射,但这不适用于严重缺血者。

1.3.3局部封闭缩血管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外渗造成皮肤的缺血性症状,需对新生儿以酚妥拉明实施局部的封闭。对缺血缺氧以及皮肤的坏死现象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1.3.4氧气疗法对于局部缺血缺氧致青紫坏死者可结合氧气疗法,用氧流量5-8L/min对吹受损部位,15-20min/次,2-3次/天[4]。

1.3.5理疗湿敷2小时之后,取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于肿胀部位使皮肤充分吸收。如有必要,应交替进行湿敷使肿胀消失。

2结果

融合穿刺技术与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对护士巡视力度的加强等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现象的发现更加及时,加上采取的湿敷与局部封闭以及氧疗等相关措施进行有效处理,所有150例新生儿的局部红肿与热症状于4-24小时内得以缓解,且硬结减轻并消失;在24-48小时的护理干预治疗之后,有142例新生儿的皮肤恢复至正常现象;有6例新生儿因为机械的损伤而造成皮肤的色素产生沉着,但这一症状于1周后消失,皮肤也恢复至正常水平;有2例新生儿的头皮出现损伤,至皮肤坏死并留下疤痕,疤痕的大小分别为0.6cm×1.0cm、0.5cm×0.8cm,没有出现功能障碍。

3讨论

3.1护理干预的措施护理干预的主要措施有;①提高穿刺的技术。②合理把控穿刺并使用血管。③尽可能应用静脉留置针。④加大护理人员的巡视力度,合理谨慎调配药物。

3.2静脉输液外渗损伤的原因分析

3.2.1药物主要受药物的毒性、浓度、渗透压以及酸碱度的影响。常用的新生儿药物有脂肪乳剂和丙种球蛋白,这些药物的渗透压较高,会渗透到新生儿的皮下组织,使之生产高度水肿,造成血管和神经局部受压而导致短暂性的缺氧和缺血,使皮肤坏死。

3.2.2机体新生儿的静脉穿刺位置较浅,其血管细而薄,极易使药液外渗,尤其是那些危重患儿,机体的免疫力低下使其修复能力较差,易造成严重后果[5]。

3.2.3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或者经验不够,对外渗现象的发现不及时;在穿刺操作中不熟练,使血管壁遭到损害,造成静脉输液的外渗[6]。

3.2.4感染早产儿或者危重患儿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低下,易产生感染,使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进而引发组织水肿等症状。

新生儿由于特殊机体因素,输液外渗的发生率高于成人。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对静脉输液的全程质量管理越来越严格,因此如何及早发现和避免新生儿输液外渗,并针对不同的损伤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护理措施,如何将不良后果降到最低,是每一支护理队伍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章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和防治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859-4860.

[2]何绿霜,李丽珍,李于凡,等.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2):265-266.Doi:10.3969/j.issn.1674-4659.2012.02.0265.

[3]王华芳.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741-1742.

[4]陈丽平,杨小丽,刘华,等.局部氧疗对皮肤粘膜溃疡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428-1429.

新生儿出生后如何护理篇10

[关键词]新生儿智护训练;早产儿;视听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7(a)-0107-03

新生儿智护训练是通过与新生儿的情感互动,对其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训练,促进新生儿的全面、健康成长[1]。目前国内外认为智护训练是促进新生儿各项功能发育的最自然的一种方法[2]。产科引进新生儿智护训练将是一种必然趋势[3]。本研究探讨新生儿智护训练在提高早产儿视听能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2013年5~12月收治的2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家属自愿申请新生儿智护训练的150例早产儿为实验组,另外家属未申请新生儿智护训练的13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实验组男82例,女68例;胎龄28~35周,平均(33.8±2.2)周;体重1100~2400g,平均(1750.7±214.5)g;住院时间29~100d,平均(45.0±12.3)d。对照组男71例,女59例;胎龄27~36周,平均(34.1±1.9)周;体重1200~2300g,平均(1805.4±202.6)g;住院时间32~98d,平均(44.0±10.7)d。两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和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智护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2.1智能训练

1.2.1.1视觉训练在早产儿清醒状况下,医护人员手拿红色海绵球在婴儿眼前吸引其注视,红球与婴儿眼睛间的距离应>20cm,初次时间为20s,之后逐渐增加至1~2min[4],中途婴儿出现打喷嚏等任何疲劳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训练。

1.2.1.2听觉训练为婴儿播放温柔舒缓的轻音乐;在耳朵两侧交替轻摇沙锤,引导婴儿转头,沙锤与婴儿耳朵间的距离应>20cm,每次持续时间为1~2min。

1.2.1.3视听结合训练医护人员呼唤婴儿,左右90°引导婴儿移动头、面部,医护人员与婴儿间距离应>20cm,吸引婴儿追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婴儿的表情变化,有疲劳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训练[5]。

1.2.2体格训练

1.2.2.1全身按摩双手覆于眉弓处由内向外至太阳穴和从鼻翼两侧鼻根部向下进行面部按摩;从胸部中部由内向上成环进行胸部按摩;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对手心和足心与手指和足趾进行按摩和揉搓。

1.2.2.2肢体被动活动上肢活动,握住婴儿腕部,先平伸,再屈曲;下肢活动,握住婴儿踝部,向上弯曲,再伸展。

1.2.2.3俯卧抬头医护人员双手托住婴儿腋下,慢慢托他抬头,每次1~2min。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早产儿的视力、听力筛查结果及其出院后家属的满意度。由专业护士采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对两组早产儿进行视力筛查,由保健医生采用德国mB11全自动快速脑干分析仪对两组早产儿进行听力筛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出院时视力、听力筛查结果的比较

实验组早产儿出院时的视、听筛查均通过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p

表1两组早产儿出院时视力、听力筛查结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早产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早产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

表2两组早产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早产儿是指胎龄

早产儿刚出生,比一般新生儿更加脆弱,因此,医护人员在智护训练中应十分小心,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①密切关注婴儿的反应,一旦婴儿出现打哈欠、哭闹等任何疲劳表现,应立即停止任何训练[7];②视觉、视觉和视听结合训练时间均不宜过长,以防婴儿形成习惯,而不是对图像、声音的反应;③按摩时间、力道要适宜,要在婴儿吃奶后1h进行按摩,按摩力道切勿对婴儿造成任何不适反应;④微笑、温柔进行各项智护训练,将婴儿视为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⑤邀请婴儿家属全程参与智护训练[8],提高他们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总之,早产儿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精心护理。

新生儿智护训练是通过与新生儿的情感互动,对其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训练,促进新生儿全面、健康成长。智护训练能够提高婴儿的体格、运动和智力发育[9]。马红明[2]对实验组新生儿进行智护训练,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1个月后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对早产儿采取智护训练模式,除了能够提高婴儿的体格、运动和智力发育外,也能够提高婴儿的视、听能力,对于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和婴儿家属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秋,杨克敏,王绘新,等.智护训练依从性对0-1岁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4,(4):333-334.

[2]马红明.产科病房开展新生儿智护训练的体会[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1):80-81.

[3]梁小玲,聂去燕.新生儿智护训练在产科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4):488-489.

[4]周勤燕,彭新颖,周卫英,等.新生儿智护训练的做法与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10-1011.

[5]冯绵云,张红侠,赖国玲.实施新生儿智护训练的效果与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3(12):1508-1509.

[6]王国琴.早产儿护理现状与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8-90.

[7]汤秀芳.开展婴儿智护训练的护理探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42-44.

[8]王梅娟,李桂平,柳海燕.产科母婴同室开展新生儿智护训练的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a02):370-371.

[9]元秀.婴儿早期智力开发[m].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07.

[10]黄美兴,李金华,李素丽,等.智护训练在婴儿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56-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