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产品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3:34

园艺产品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园艺产品;出口增长成因;CmS模型;中国

中图分类号:F3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8-0011-06

一、引言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额由2000年的41.1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43.73亿美元,增长了249.20%;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388.38%。而贸易顺差也从1992年的26.16亿美元,扩大到2000年的33.58亿美元。而且入世后贸易顺差更大,到2008年达到112.71亿美元,其增长幅度是1992年的4.31倍,是2000年的3.36倍。同时,中国农产品贸易从2004年开始出现了46.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后贸易逆差有小幅度减小,但是到2007年又扩大到40.8亿美元,甚至2008年出现高达181.6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在平衡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出现巨额的贸易顺差,这是否说明中国园艺产品具有非常大的比较优势?分类的园艺产品是否都具有比较优势?根据以往相关的研究表明,中国各类园艺产品有些表现出较高的比较优势,有些则没有比较优势。如刘雪[1]、张涛[2]、陈永福[3]、蔡岩[4]等认为中国出口蔬菜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而汤勇[5]、蔡岩[4]等认为中国出口蔬菜的大部分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刘汉成[6]、余国新[7]等认为中国水果整体没有比较优势;祁春节[8]等认为中国花卉没有比较优势。由此可知,中国园艺产品总体上缺乏比较优势。既然中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显著,那么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增长的源泉何在呢?是什么推动着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呢?本文拟运用较为成熟的CmS模型,对1992―2008年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进行分析,以寻求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源泉。

二、理论分析框架

(一)文献回顾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marketShare,CmS)最初是由tyszynski(1951)提出,后由Kamer、Stem、Jepma和milana多次修改完善,成为研究贸易波动、增长源泉和产品国际竞争力发展趋势的重要模型之一。该模型在学术界已被广为采用,如ZelalKotan[9]对土耳其在欧盟市场上出口份额进行了研究;KevinZ.Chen和YufengDuan[10]研究了1980―1997年加拿大农产品在亚洲市场上的竞争力;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2002)利用CmS模型分析了东亚发展中国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出口竞争力的表现;栾敬东等[11]利用CmS分析了中美农产品贸易增长特征及其成因;李常君[12]分析了中国蔬菜出口日本的增长效应;宗成峰等[13]利用CmS分析了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李海鹏等[14]利用CmS分析了中国蔬菜出口的增长效应;刘星等[15]利用CmS比较分析了中美农产品的贸易情况;陆文聪等[16]利用CmS分析了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增长的成因;周力等[17]利用CmS对中国葡萄酒的进口贸易波动进行了研究,等等。

由简要的文献回顾得知,国内外学者对CmS模型的运用已较为成熟,研究的目的大都是探寻出口增长的原因,也有针对出口波动进行的分析,而且大多是采取两国或地区之间的比较研究,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可以发现研究中国与其他多个国家或地区间的相关文献较少。本文拟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与13个国家或地区间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因素,这将避免两国间比较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也将填补国内对园艺产品出口增长因素研究的空白。

(二)模型的设定

在CmS模型中,一般可以把出口产品的增长分为世界贸易效应、商品构成效应、市场分布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其中,世界贸易效应表示由于世界贸易规模(如需求)的变化而引起a国出口贸易的变化;商品构成效应反映因世界需求与国内生产之间的品种差别所引起的出口变化;市场分布效应是衡量出口国某个出口市场贸易规模的相对变化所引起出口贸易的变化;竞争力效应反映了给定市场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变化所引起的出口变化。

假设V表示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额,i表示园艺产品的种类,j表示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目的地。Vtij表示在t时期中国对j国或地区i产品的出口额;Vti表示在t时期中国i产品的总出口额;Vtj表示在t时期中国对j国或地区的总出口额;r表示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rij表示中国对j国或地区i产品的出口增长率;ri表示世界i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则中国在1期和2期的出口变化为(V2-V1),模型的具体结构如下:

Vt=Vtij=Vtj=Vtit=1,2(1)

我们由

V2ij-V1ijrijV1ij+(V2ij-V1ij-rijV1ij)(2)

得到

V2-V1rijV1ij+(V2ij-V1ij-rijV1ij)

rV1+(ri-r)V1i.+(rij-ri)V1ij+

(V2ij-V1ij-rijV1ij)(3)

由式(3)可得到中国园艺产品出口额的变化(V2-V1),具体可分解为以下几部分:

1.rV1:世界贸易效应。如果该值为正,表示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拉动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反之则阻碍。

2.(ri-r)V1i:商品构成效应。如果该值为正,表示中国出口集中在那些需求增长较快的园艺产品上,否则表示中国出口集中在需求增长较慢的产品上。

3.(rij-ri)V1ij:市场分布效应。该值为正,表示中国园艺产品出口集中在那些需求增长较快的市场上,否则表示出口集中在那些需求增长较慢的市场上。

4.(V2ij-V1ij-rijV1ij):竞争力效应,也称竞争力残差。如果该值为正,表明竞争力的增强促进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产生正的效应。

(三)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所指的园艺产品(horticulturalproducts)主要包含蔬菜、水果、花卉和茶叶。具体的贸易数据来自UnComtRaDe数据库,园艺产品的HS编码及说明见表1。

由于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市场较为分散,本文将贸易主体分为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德国、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荷兰、泰国、意大利、加拿大和西班牙。在研究期内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到这13个国家或地区占中国园艺产品总出口的情况较为稳定,1992年占中国园艺产品总出口的68.38%,最高年份2001年为76.26%,2008年占71.00%,因此所选样本能较好地代表中国园艺产品的贸易流向。

根据1992―2008年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波动情况,我们将其园艺产品出口额细分为3期(见图1):第1期(1992―1995年)、第2期(1996―1999年)和第3期(2000―2008年),并且把第1期至第2期的变化划分为第一阶段,把第2期至第3期的变化划分为第二阶段。

三、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实证分析

将中国与13个贸易主体间的园艺产品出口额数据代入式(3)中,得到中国园艺产品出口贸易增长CmS模型分析的结果,下面分别从出口总量和具体产品出口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见表2和表3)。

(一)总量的增长分析

总体上看,第一阶段中国园艺产品出口额增加了491.66亿美元;第二阶段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势头有所减弱,增长的贸易额为247.21亿美元。通过CmS模型的分解,可将出口额的增长分解为如下四部分:

1.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对中国园艺产品增长产生正效应。世界园艺产品贸易在两个阶段内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在中国园艺产品出口保持原有份额的条件下,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具体来说,第一阶段的影响效应为1566.38亿美元,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为318.59%;第二阶段的影响效应为1577.06亿美元,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为637.94%。

2.商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产生负效应。两个阶段商品构成的影响效应分别为-35.47亿美元和-69.34亿美元,说明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结构不是很合理,阻碍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阻碍贡献率达到7.21%和28.05%。在第一阶段中,HS06、HS07、HS08科目的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在第二阶段中,HS09、HS24科目的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导致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低于世界园艺产品进口的增长速度。

3.市场分布的变化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增长产生的效应在两个阶段不同。第一阶段产生负效应,第二阶段产生正效应,分别为-659.20亿美元和1557.92亿美元,贡献率达到-134.08%和630.20%。在第一阶段,中国对美国、俄罗斯、德国、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泰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而且所占比例较大,因此产生负效应;而在第二阶段,中国只有对日本和中国香港的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其余的都高于世界园艺产品的进口增长率,因此产生正效应。

4.竞争力的减弱阻碍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增长。第一阶段的竞争力残差为-380.05亿美元,其贡献率为-77.30%。这段时期,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呈下降的趋势,竞争力的减弱抑制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而在第二阶段,竞争力残差达到-2818.43亿美元,阻碍贡献率为-1140.10%,中国园艺产品总体竞争力进一步下降,这也是导致总效应下降的主要因素。

由上述分析可知:1992―2008年中国园艺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世界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出口商品构成虽然所起的阻碍作用较小,但是阻碍作用也在进一步加强;市场分布的作用由原来的阻碍作用逐渐转为促进作用,而且在第二阶段的贡献比例仅次于世界贸易规模的拉动作用;竞争力的缺乏阻碍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而且阻碍作用明显加强,所占比例最大。

(二)具体产品的增长分析

1.第一类产品(花卉产品,HS06)。在第一阶段,中国花卉产品出口额增加了0.36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世界花卉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分布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中国花卉产品长期缺乏竞争力,对中国花卉出口增长的阻碍作用较大,而且出口商品构成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花卉出口的增长;在第二阶段,花卉产品出口额增加了2.92亿美元,其中,除了处于劣势的竞争力因素阻碍出口外,世界花卉贸易规模、商品的构成以及市场分布都促进了花卉的出口。

2.第二类产品(蔬菜产品,HS07)。在第一阶段,中国蔬菜产品出口增长总效应为-11.96亿美元,其中起促进作用的仅有世界贸易规模,而商品构成、市场分布和竞争力都阻碍了出口的增长,而且市场分布的阻碍作用最为明显,说明这个阶段中国蔬菜的出口品种和市场布局不是很合理;第二阶段的总效应为166.96亿美元,在此阶段,中国蔬菜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对出口增长的阻碍作用有所加大,而世界贸易规模、商品构成及市场分布都促进了出口的增长,说明该阶段中国蔬菜的出口品种和市场布局得到改善,促进了蔬菜的出口。

3.第三类产品(水果产品,HS08)。在第一阶段,中国水果产品出口增长的总效应为31.40亿美元,促进出口增长的因素仅有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而商品构成、市场分布和竞争力因素都阻碍了出口的增长,而且市场分布的阻碍作用最大,这表明中国水果的出口市场和品种结构都不合理,加上竞争力的缺乏阻碍了中国水果的出口;第二阶段的总效应为122.10亿美元,仅有竞争力对出口增长起阻碍作用,其余几个因素都促进了出口的增长,而且市场分布和世界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较大,表明中国水果的出口品种和市场布局得到改善。

4.第四类产品(咖啡、茶等,HS09)。两阶段的总效应是相反的,其中,第一阶段的出口额增加了127.74亿美元,而第二阶段的出口额减少了176.09亿美元。具体而言,在第一阶段,世界贸易规模和商品的构成促进了中国咖啡、茶等出口的增长,而市场分布和竞争力则阻碍了出口的增长,说明中国咖啡、茶等产品的出口品种较为合理,但是市场布局不合理和缺乏竞争力阻碍了该产品的出口;在第二阶段,商品构成和竞争力阻碍了出口的增长,世界贸易规模和市场分布则促进了出口的增长,说明这个阶段调整了市场的布局,但是品种结构和竞争力缺乏阻碍了出口的增长。

5.第五类产品(果蔬制品,HS20)。在第一阶段,果蔬制品的出口额增加了71.56亿美元,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是促进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商品构成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而市场分布和竞争力则阻碍了出口的增长,而且竞争力的阻碍作用较大,说明不合理的市场布局以及国际竞争力弱不利于果蔬制品的出口;在第二阶段,出口额增加了240亿美元,世界贸易规模和商品构成继续促进出口增长,同时市场分布从负作用转为正效用,而且促进作用最大,表明市场布局的调整有利于果蔬制品的出口。

6.第六类产品(烟草及其制品,HS24)。在第一阶段,中国烟草及其制品出口额增加了71.56亿美元,其中,世界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商品构成和竞争力也有所贡献,而市场分布阻碍了出口;在第二阶段,中国烟草及其制品出口额减少了7.63亿美元,起促进作用的因素有世界贸易规模和竞争力,起阻碍作用是商品构成和市场分布,而且所占比例很大,说明烟草及其制品出口的品种结构和市场布局需要改善。

由以上分析并对比两个阶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第一阶段,世界贸易规模对六类产品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贡献比例也最大;商品构成对不同产品的作用不一致,对第一、第二和第三类产品起阻碍作用,而对其余三类产品起促进作用;市场分布除了对第二类产品起阻碍作用外,对其余产品起促进作用;竞争力因素除了对第六类产品略有促进作用外,其他都阻碍各类产品的出口。(2)在第二阶段,世界贸易规模对各类产品的出口增长继续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对前五类产品的贡献比例相应减弱,而对第六类产品的贡献比例迅速加大;商品构成对第四和第六类产品起阻碍作用,对其余产品起促进作用;市场分布促进了前五类产品出口的增长,而阻碍了第六类产品的出口增长;竞争力因素对前五类产品起阻碍作用,对第六类产品起促进作用,而且第三、第四和第五类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阻碍作用更大。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简要结论

由以上分析得出:由于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拉动了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增长;而商品构成总体上阻碍了中国园艺产品的出口,而且阻碍作用进一步加强,说明中国园艺产品生产结构不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分布效应由负效应转为正效应,而且促进作用有加大的趋势,说明后期中国把园艺产品的出口调整到了那些对其需求较为旺盛的市场上,从而增加了出口;竞争力因素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起阻碍作用,而且阻碍作用大体上进一步恶化,表明中国园艺产品的竞争力优势在减弱。

(二)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及其得到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立足现有市场,积极开拓新市场。由于世界市场的需求较大,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因此我们应该立足现有市场,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出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努力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而且可以利用国际市场产区与非产区以及品种差异性,快速填补市场空缺,积极开拓新市场。

2.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出口品种结构。中国出口园艺产品的品种结构不合理,阻碍出口的增长,因此应该逐步改善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名优特产品;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实现均衡上市;把握国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动向,及时调整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品种和结构。

3.调整市场布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应该吸取以前市场布局不合理的教训,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观测,及时调整相关产品的出口市场布局;并且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发展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际间的各种合作机制,创建良好的贸易环境。

4.协调组织生产,加强科技创新。由于中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为此应该加强园艺产业的协调,按照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园艺产品的区域布局,实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并且应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育新品种,提高园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雪,傅泽田,常山.我国蔬菜产地整体格局的变化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11).

[2]张涛.中日蔬菜生产效率比较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4,(6).

[3]陈永福,魏荣.世界蔬菜贸易竞争力与产业内贸易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4).

[4]蔡岩,吕美晔,王凯.我国蔬菜产业及其主要出口蔬菜品目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6).

[5]汤勇,黄军,李岳云.中国蔬菜的比较优势与出口竞争力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4).

[6]刘汉成,易法海.中国水果出口特征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4).

[7]余国新,王凯.我国水果产业及主要出口产品品目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12).

[8]祁春节,彭可茂.我国花卉进出口贸易分析与对策[J].林业经济,2002,(11).

[9]ZelalKotan,SerdarSayan.aComparisonofthepriceCompetitivenessofturkishandSoutheastasianexportsintheeuropeanUnionmarketinthe1990s[R].theCentralBankoftheRepublicofturkey,2001.

[10]KevinZ.Chen,YufengpetitivenessofCanadianagri-foodexportsagainstCompetitorsinasia:1980―1997[J].JournalofinternationalFood&agribusinessmarketing,2001,(4),1-19.

[11]栾敬东,李靖.中美农产品贸易增长特征及其成因探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2).

[12]李常君.中国蔬菜出口日本的增长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2).

[13]宗成峰,赵霞.我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7,(11).

[14]李海鹏,张俊飚,朱信凯.我国蔬菜出口的增长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2).

[15]刘星,阎建.基于CmS模型的中美农产品贸易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22).

[16]陆文聪,梅燕.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增长的成因:基于CmS模型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2).

园艺产品市场分析篇2

(一)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互联网思维嫁接模式1、两种思维嫁接的方式: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是用户思维,其次是社会化思维,其本质是物质与信息传递,而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过程本身也是信息的传导过程。通过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嫁接,吸取更大范围、更多资源参与技术创新,实现科技人员之间、科技人员与用户之间、科技人员与市场的全方位互动,促进技术成果的完善。同时大大缩短技术推广的中间环节,体现技术成果转化的简单快捷、直观可视与应用标准化。2、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思维转换:在互联网思维引导下,传统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必然要与市场接近,科技创新可由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由科技人员、企业、农民提出研发需求,将研发需求放到互联网平台上,打破原有部门、地域界限,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通过网络,组织相关人士出谋划策,广泛征集创新思路与产业发展意见,让者和其他思维碰撞,让用户参与研发,让未来的成果提前与市场对接。即使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亦能使研究与产业应用更加接近。3、互联网思维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布局:一是实现农业技术推广途径的多元化。通过推广体系的技术示范与农民培训、电视频道、科技入户等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畅通技术推广渠道;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品种、技术在线展示与自助培训,实行定向推送技术。三是构建线上展示与线下示范的o2o形式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强化物联网应用,在有条件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立农业技术云服务平台落地服务站,集中在网上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实现线下现场观摩与线上展示结合。

(二)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技术创新推广思维的融合模式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目标与方向。与互联网思维的融合:一是基于互联网思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泛团队集群研究为平台,打破部门地域、技术领域界限,体现群策群力的技术创新与推广思维模式。二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以技术“物化”创新与推广为导向,以简约化创新与技术标准化信息传递为目标的推广思维模式。三是基于农业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网络在线展示与标准化技术在线自助培训推广新模式。四是基于移动互联平台,集成农业政务信息、技术与市场信息、农资产品、农产品配送等功能,建立模块化、菜单化与技术推广定制的农民电商园、智慧农民手机卡的技术推广与产品营销云服务平台模式。2、建立面向农户、农业企业的农业科技推广云服务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实现农业技术的泛推广,须统筹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大数据库,建立部级或省级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云平台。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云平台运作前,必然要回答建立哪些类型的数据库,由谁建?建立后的数据库怎样为农业生产发挥作用?如农业产能数据、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技术创新成果数据、农业生产技术数据等,做好云平台的顶层设计。其次,通过推广服务云平台,解决好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结合点、云平台服务方式与农技人员、农民的结合点以及农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模式;第三,要解决技术传播与互联网媒体、微媒体的结合方式,使尽可能多地覆盖更多地区、更多领域、更多农户。3、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标准化信息传递与推广。与互联网思维融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必然要求提供标准化的技术信息。首先,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想到将农业技术成果变成数字化、可信息传递的网络“产品”,变为农民、企业易于接受的图片、动画视频、标准化文字等。科技管理部门要将提供适合互联网传播的数字化产品与各类农业应用型研究项目的评价考核挂钩;其次,通过平台集聚相关涉农科技成果,建立易于分类、检索与推广的农业大数据库,实行全国范围的农业大数据联网互通;第三,通过线上与线下示范,以及手机推送app、微信平台载体技术,让农技人员、农民知道最新技术成果,实时了解市场行情,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第四,通过农民及农技人员互联网应用后的口碑宣传,扩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农业技术普及率。

二、互联网思维对园艺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影响与实践探索

(一)互联网思维对园艺科技创新与推广思维方式的影响1、园艺产业技术创新思路转变。农民、农业企业对园艺产业技术创新的要求较高,对园艺产品的市场价格比产量更加关注。对园艺产业技术创新的思维逐步从传统“品种--配套技术--加工”狭义的产业体系技术研究,转变为从生产到餐桌,从农资供应、机械耕作、信息指导到物流配送的广义产业链式研究。根据顶层设计、反向推导、目标公开、底层互动、跨界协作、系统集成、成果物化、迭展的原则,构建园艺产业科技创新大团队、技术集成大平台的互联网创新思维。2、建立园艺技术物化与集成优化网络化推广的思维理念。在园艺生产中,更多的技术成果通过技术物化方式被用户所接受,如种质资源以种子种苗的形式进行物化推广,农业生产资料如新型农膜、基质、新型肥料、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以及新型设施装备、新型农机等等本身就是物化成果;对于灌溉技术通过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对于授粉坐果技术以提供蜜蜂、熊蜂、生长调节剂进行物化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也可通过色板、性诱剂、杀虫灯等进行物化推广。即使对于难以物化的栽培技术,也可通过微电影、视频、图文教材、挂图进行物化推广。园艺产业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生产模块,标准化的物化产品,提出不同设施、不同品种、不同区域的系列技术集成优化方案。

(二)构建园艺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大数据平台1、构建园艺产能经济数据监测平台。园艺产业产能经济数据监测平台包括区域内园艺生产产能的监测、生产基地与市场价格指数分析,产业发展分析与产业政务信息等方面,由政府部门相关产业政务信息,加强省、市、县农业部门对区域园艺基地生产运行监测,包括品种结构、种植面积、产能与上市时间等。及时准确、系统掌握区域内园艺生产信息与发展动态。通过监测平台,实现园艺产业发展运行预测预警,准确把握行业走势,及时发现产业发展中的苗头性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为政府宏观决策、指导服务。2、构建园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以园艺产品优质优价为导向,与产销对接平台对接,重点引导区域内园艺生产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加强质量产品追溯,并积极加入省园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提高上线园艺企业生产的品牌、质量意识。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品牌农产品,实现产地追溯、品牌追溯、质量追溯。通过园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实现优质产品产能监测分析,集中重点宣传展示江苏园艺品牌产品。3、建立联产联销的产销对接服务平台,推进园艺产品消费定制。一是为省内园艺生产者、经纪人、批发市场、集团消费大户提供供需信息的平台,促进产销对接。二是为优质可追溯的园艺产品提供联产联销的云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改变传统“生产基地+经纪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消费者”的营销模式,以产品溯源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园艺产品配送企业和城市溯源果蔬联营店,实现优质产品的联产连销,实现优质优价而不超价。三是实现园艺产品从大宗消费走向品牌定制消费。结合部省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在商品化、品牌化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园艺生产基地销售分拣、分级、品牌销售。通过平台,进一步推进云订单、云销售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园艺生产基地,通过物联网技术使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能够实时看到基地田间生长状况、了解种植过程及投入品使用情况,增加对基地产品的认同和信任,建立定制需求,逐步引导蔬菜生产实现生产溯源。4、构建园艺产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服务云平台。建立区域性园艺生产技术在线培训系统,改变传统面对面的技术培训模式。一是建立园艺技术创新需求互动平台。园艺技术创新需求与创新方向,实现技术人员之间、技术人员与用户之间、研发人员与推广人员之间互动。实现专家在线解答,组织远程视频诊断等;二是建立园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网上示范平台,在安排科技示范任务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线下实体展示点,在网络相关展示信息,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开辟现场视频展示,成为农业科技云平台的线下落地服务站;三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资源数据库。集中国内外园艺科技创新成果,购买、委托制作或网友免费提供园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可视化技术推广课件,如生产微视频,图文电子教材、专家现场培训课件等,供网络(移动互联)在线学习;四是建立园艺技术推广与营销互动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互动方式,如农民学习技术交流讨论,学习分享园地,专家智库等;五是建立集聚农民及生产者关心的农资采购与优选平台。通过各类农资产品的网络展示、现场示范与用户评价,推出一批优质农资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集中推出一批江苏名牌园艺产业、名牌园艺产品品牌、名牌园艺产业基地、名牌园艺技术成果、名牌园艺技术专家,推进园艺生产全程标准化。

园艺产品市场分析篇3

乌什园艺产业发展现状

园艺生产规模进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8年以来,乌什园艺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全县园艺种植面积由原来的约2.8万亩(约1867公顷)发展到2008年的3.6万亩(2400公顷),园艺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可称为乌什园艺的大发展阶段。随着园艺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园艺产品总产量迅速增长,2008年,全县园艺产品总产量达4.2万吨,比前8年增长了数倍。供应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园艺产品供需基本平衡,供略大于需,市场也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园艺产品价格和生产效益相对下降,乌什园艺生产进入了持续稳定发展阶段。适度控制园艺生产规模,提高园艺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已成为全县各级领导和广大果农的广泛共识。

园艺生产由产量主导型向质量效益主导型转化

产量与效益呈正相关。在园艺生产大发展阶段,园艺产品生产与供应小于消费需求,市场属于卖方市场。随着供需矛盾的变化,目前园艺产品供需市场已转变为买方市场。人们对园艺产品质量的需求愈来愈高,质量与市场、效益的关系更加密切。园艺生产由产量主导型向质量、效益主导型转化。

园艺生产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随着园艺生产的不断发展,科技含量在园艺生产效益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只有提高园艺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提高园艺产品的价格和效益。目前,乌什园艺生产者的科技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大力发展科技示范园建设,园艺新品种、新科技、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步伐加快。

田艺产品的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横式得到迅速推广

园艺生产与供应已进入买方市场,产品销售难已成为园艺生产中的大难题。为减轻农民的卖产品负担和降低广大果农的生产风险,让企业与生产联系,以企业为龙头,发展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模式,这种模式已被广大果农和企业所认可,既保护了广大果农园艺生产的积极性,又保证了企业的原料和货源供应,果农与企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问题与不足

乌什园艺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园艺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传统的园艺生产重视产量,忽视质量。近几年来,广大果农的质量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园艺产品质量普遍较低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田艺生产不规范,不标准

在园艺生产中,普遍存在缺少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不同园艺生产者之间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园艺生产总体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制定和推广园艺生产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园艺产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园艺生产主要以商品生产为主。商品生产需首先对生产与市场信息有所了解。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信息,才能正确分析关系和市场需求,才能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园艺产品。生产现状与信息不灵,必然会导致盲目生产,增大园艺生产的风险性。

园艺产品产后增值率不高

近几年来,乌什园艺产品加工企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且分布不均匀,影响产品产后加工增值和园艺产业整体效益的发挥。

对今后乌什园艺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增加科技投入,以科技进步促进和加速园艺产业发展

要保持乌什园艺在全地区领先地位,加快乌什园艺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对园艺科技事业的投入和支持,改善科研条件,针对影响乌什园艺产业快速发展的难点、热点等重要问题进行科研和攻关。建议组建以乌什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园艺研究办公室为技术依托的区级园艺产业、高科技示范园,加速园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大力攫倡优质、无公害、标准化产品生产。不断提高园艺产品质量

生产优质、安全、高档园艺产品,是扩大县内外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园艺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建立无公害园艺生产基地,大力提倡优质、无公害、标准化园艺生产,狠抓质量,狠抓无公害园艺、绿色园艺、有机园艺和园艺的标准化生产,不断地提高园艺产品的质量。

加快园艺产业网络信息化建设

发展园艺网络信息是制定园艺生产计划,实现科学调控的基础,是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园艺生产动态、传播园艺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建议组建乌什园艺科技信息网,乌什园艺生产、市场、销售网,及时传达、沟通园艺产业信息。

加强园艺科技宣传和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田艺科技意识和生产水平

园艺科技成果的推广与普及离不开园艺科技宣传。广大农民是园艺生产的主力军,园艺生产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广大农民园艺科技意识的增强和园艺科技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广大农民的园艺科技素质,是提高乌什园艺生产水平,加快乌什园艺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注重园艺科技宣传和加强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

园艺产品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中日韩3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美国市场

一、引言

中日韩3国均是世界主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3国在对外贸易方面既存在各自独有的贸易伙伴,但更多的是面临共同的贸易对象。美国作为中日韩3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使3国的农产品不可避免地在其市场存在竞争关系。中国如何在3国共同的农产品贸易竞争市场中取胜值得研究。

近年来,对中日韩3国问农产品贸易的相关研究日趋增多,parkJi—hyun(2002)通过对中日韩3国问贸易额的比较研究,认为3国间的农产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竞争也随之更加激烈,贸易依存度更强;曾寅初(2005)利用贸易流量模型和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分别对中日韩3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计测了贸易结构变动、竞争力变化等因素对3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刘鸿雁、刘小和(2005)将农产品划分为14类,并计算了1999年和2003年中日韩3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认为中国农产品仍然是以传统自然禀赋优势参与3国间贸易,贸易方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张慧智(2006)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日韩3国的农产品贸易状况进行了概括性描述,认为3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共存。田维明(2007)对近年来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状况进行了系统描述,认为3国问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对未来全球贸易开放背景下的中日韩3国农产品贸易前景做了评估。崔超、吴林海(2007)通过产品相似性指数和市场相似性指数对中日韩3国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日韩3国间的农产品相似性指数高于市场相似性指数,农产品贸易关系以竞争性为主。并依据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提出了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相关建议。

目前.关于中日韩3国农产品在特定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关系的研究比较少,笔者通过对中日韩3国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关系分析①,并由此判定竞争的产品品种和竞争程度,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长足发展提供借鉴。

笔者采用贸易农产品分类法(按SitC一2或3位代码定义)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其中大宗农产品包括04、06、22、42章和263节;食用畜产品包括00、01、02、4l章;非食用畜产品包括2l章和261、268节;水产品包括03章;园艺类产品包括05、07章;饮料及烟草包括11、12章;林产品包括23、24、25章;其他农产品包括08、09、29、43章和264、265、266、267、269节。

二、中日韩3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表现

美国作为中日韩3国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自然成为3国农产品的主要竞争市场。表1反映了中日韩3国农产品出口美国的情况,虽然中日韩3国出口美国的农产品规模不一,但是出口种类极为相似,前12位的农产品中有8类是相同的,按照有关学者对农产品的分类.其中水产品3种,园艺类农产品2种,其他农产品3种。中日韩3国各类农产品出口美国的比率较高,故竞争较为激烈。

三、中日韩3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强度分析

两(多)国(地区)f}i口的农产品在第i市场(或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强度一般用产品出口相似

性指数来衡量。该指数公式(1)式中S9(ii,k)表示i圈与j国出口到市场k的产品相似性指数。i,i分别表示所要比较的两个国家,k表示第三方市场或世界市场。x表示出口,x:。代表i国出口到k市场的第一种商品的额,xi。代表i国出口到k市场的所有商品的金额,xjk/)(汝代表i国出口到k市场中第一份额。x:。/xi。代表j国出口到k市场的产品中第一种商品所占的份额。该指数的取值范围为。如果i国和i国出口到第三市场的产品分布完全相同,则该指数为100;若完全不相似,则为0。,如果指数随时间推移而上升。则表明两国的出口结构趋于收敛,同时也意味着这两个国家在第三方市场(或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程度愈来愈激烈。同理,指数下降则:卷味着两国在第三方市场上的专业化分工程度正在上升,同时也意味着这两个国家在第三方市场(或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程度愈来愈弱。

表2、表3和图1、图2反映了200l一2006年中日、中韩农产品及其主要分类农产品在美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竞争程度,下面分别对中日和中韩的农产品竞争程度进行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中日在大宗农产品、食用畜产品、非食用畜产品、水产品、园艺类产品、饮料及烟草6类农产品多数年份在美国市场的相似度指数均高于世界市坊爹。中日的林产品和其他农产品2类农产品多数年份在美国市场的相似度指数均明显低于世界市场。从图l可以看出,中日水产品、饮料及烟草、园艺类产品这3类农产品的相似度指数很高,且饮料及烟草类农产品的相似度指数的上升趋势最明显。中日在美国市场竞争程度最高的是水产品,其次是饮料及烟草和园艺类产品。除水产品、饮料及烟草、园艺类之外的5类农产品,中日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相似度指数变化趋势不明显。

从表3可以看出。中韩大宗农产品、饮料及烟草2类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相似度指数均高于世界市场,而食用畜产品、非食用畜产品、水产品、园艺类产品、林产品和其他农产品这6类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相似度指数均低于世界市场。从图2可以看出,中韩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相似度指数排在前3位的同样是水产品、饮料及烟草、园艺类产品,中韩水产品的相似度指数呈上升趋势,竞争加剧。

中日、中韩的农产品竞争程度分析表明,中日与中韩的农产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水产品、饮料及烟草、园艺类产品这3类农产品上,其他5类农产品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竞争性相对较弱。

四、中日韩3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比较

产品相似度指数仅表明中日韩3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程度,但仅凭此指数判断中日韩3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选用市场占有能力可能更能够体现竞争优势。考虑到中日韩3国对美农产品出口的总体规模存在差异,采用绝对占有率缺乏可比性,所以笔者采用相对于总体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相对占有率来表示,这样就可以大致判断3国特定农产品在美市场占有能力的差异。同时,选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RevealedCompetitiveadvantage,Ca)来衡量中日韩3国主要竞争性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Caij=(Xij,xi),(Xwj/xw)一(mij/mi)/(mwj脚w)(2)(2)式中,Caii表示某时期i国(地区)j产品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Xij表示i国(地区)j产品的出口额,Xi是i圄(地区)所有商品的{H口额,Xwj是世界.i产品的出口额,Xw是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额,mwi是i国(地区);产品的进口额,mj是i国(地区)所有商品的进口额,mwj是世界j产品的进口额,mw是世界所有商品的进口额。若Ca巧>o,则该国(地区)该时期在该产品上具有显示性竞争优势,Caij值越大,国际竞争力越强;若Caij

从表4可以看出,中日韩3国的9类农产品的Ca均值均大于0,说明3国在这9类农产品中均具有显著性的竞争优势,但是,这9类农产品无论是在美国市场的相对占有率还是Ca均值,中国的优势都较为明显,竞争性较强。中国在新鲜或冷冻鱼、水产品制品、非鱼类水产品、水果制品、4类农产品的Ca均值高于日韩丽国。日本的天然植物材料产品的Ca均值高于中国,韩国的蔬菜、根、块茎制品.天然植物材料、杂项食品3类农产品的Ca均值高于中国。

不过.从表4可以清楚地看到.这9类农产品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的差异充分说f!Jj了中日韩3国生产成本的差异。日本和韩国国家小而发达.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显然不具有发展的潜力和优势。而中国刚好相反,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中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发展农产品贸易的一个必然选择。

五、研究结论

从以上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日韩3国农产品在美国市场有较强的竞争性,中日与中韩农产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水产品、饮料及烟草、园艺类产品这3大类产品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美国市场具有显著的竞争力,因此,中国应当继续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并非持久,所以,在利用劳动力成本低下取得出口优势的同时,应着力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面对特定的美国市场,在未来农产品贸易竞争上。中国除应当继续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外,还应该在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农产品贸易领域与日韩展开合作,发挥自身潜力。

注释:

园艺产品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西乡;茶文化;旅游开发

   中国自古就是茶的故乡,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到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国人民在茶的栽培管理,茶叶的加工制作,饮茶的方法,茶具生产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单一绿茶到多种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从饮茶的物质层面到品茶的精神层面等,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并由此形成了内涵丰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西乡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地处汉水上游和南北气候过渡带。现有茶园1、2万亩,是茶树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中国西部最北的产茶区之一,也是历史上茶马贸易的发祥地之一,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把茶文化与西乡这个特定的地域及其所产之茶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西乡茶文化。西乡茶文化是西乡茶在被应用过程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其实质是物质的精神化和主观精神的物化。

   一、开发中的问题

   随着西乡茶产业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许多的不足。纵观国内,西乡茶在产品加工、包装质量上不及南方,在价格上竞争不过南方,在品种上,结构单一,根本就走不出陕西,更走不出国门,而这还是次要的,最要命的是我们内部性因素。放眼西乡,有几个茶场是规模经营?又有多少茶场不是以村户为单位在"各自为战"?而各自为战的另一个缺点是无法形成品牌优势,产品没有知名度,就算销出去了,也是廉价货,赚不了大钱。

   1、茶园管理以小户经营为主。西乡山多川少,工业商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的途径主要是外出务工和在本地务农从事种植业等。100多万亩茶园是该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今家家有茶园,但大多从事的是原材料生产,要么就是原材料的初级加工,由于茶园小户经营很难形成规模生产。

   2、法制观念不够强,农药使用随意性较大。在防治病虫时,茶农们想到更多的可能是如何有效地把病虫杀灭,而很少会想到用药的安全问题。因此,农药使用上的随意性较大。

   二、市场开发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发挥优势,改变劣势,努力用质量和信誉开拓市场。让我们西乡的午子仙毫走出秦巴山区,走出国门。

   1、树立品牌意识,发展有特色的茶叶,扩大生产规模,占有市场。除了过大午子仙毫的知名度外,我们还应创立更多的品牌。有特色的茶叶就有优势,有优势就有市场竞争力,有市场才能带动生产发展和出口创汇,以不断提高知名度,才能逐步占领市场。

   2、严格执行名优茶产品质量标准,定价相符,建立市场信誉。质量是名优茶的生命线与重要保证,因此,要根据名优茶的质量标准,选用优良的品种原料,精心采摘,形成系列产品、质、价相符,投放市场才能深受消费者喜爱与信赖,建立市场信誉。

   3、规范名优茶加工工艺,推广机械制茶,稳定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名优茶品质的稳定与提高,除鲜叶原料的采摘标准与保养等因素外,主要靠精湛的加工工艺,然而少量的手工制作固然重要,然而难以形成规模生产,品质也难以稳定与提高,只有大力推广名优茶的加工机械,规范加工工艺,以提高品质,提高产量,提高市场竞争力。茶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销售一直是看好的,因此,要根据市场信息,国外对保健、快速、方便等饮料的需求,发展果味茶、保健茶、速溶茶、袋泡茶等名优新产品,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三、旅游开发

   西乡产茶历史久远,种茶地域广泛,茶园规模空前,深受游客青睐,很适合发展旅游。但就当下来看,还尚未打造出一批有叫得响的茶园旅游品牌。我们力将发展茶园产业与旅游联姻,共同引导开发一些茶园观光游项目,集采茶、品茶、制茶、茶艺表演、茶园观光等服务于一体的生态茶园游,让游客在欣赏西乡茶园独特美景的同时,更好地去领略西乡茶文化的魅力。

   以发展生态茶园为依托,开辟了茶园观光旅游线路,大力发展茶园农家乐,开发出品茶、观光、娱乐、健身等多种旅游项目。把西乡打造成一座集茶商品贸易、茶精品展示、茶文化交流、茶信息传播、茶科技研究,休闲、旅游、娱乐、汇集于一体的西北最大的西乡茶城。西乡旅游资源丰富,有百万亩茶园,美丽的樱桃沟,风景秀丽的午子山等,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产品单一,因此要丰富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在突出抓好樱桃沟景区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午子山景区、千亩生态观光示茶园建设。在生态茶园建设上,要进一步对公路、集镇沿线连片茶园进行改造,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美化茶园环境,修建凉亭竹屋,开放生产车间,为游客提供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产品,做强叫响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为一体的"茶山行"茶园生态观光游品牌,逐步建立"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让游客留得住。

   参考文献:

   [1]尹志琴,赵丹莉,陈小丽,等.汉中旅游业发展之我见[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7):9.

   [2]常翊,朱颖育,李悦,等.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9.

   [3]刘盟,许军让,刘军波,等.浅析汉中天台山的深度开发[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8.

   [4]谢艳凤,吴琳,李耀战,等.汉中民俗与审美[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338.

   [5]李琰,秦婉君,任睿,等.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保护[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81.

   [6]谢文平,李轩,赵琨,等.汉中市旅游消费结构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9.

   [7]张姣,刘军波,刘田天,等.浅议汉中旅游景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8.

   [8]刘军波,范亚静,张姣,等.关于不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以汉中为例[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7.

   [9]李耀战,邱晓艳,孙莹,等.汉中旅游评价与结构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5.

   [10]石全平,闫新慰,赵琨,等.汉中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28.

   [11]谢艳凤,李耀战,吴琳,等.浅谈旅游与区域的发展[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34.

   [12]乔凡梅,刘田天,袁婷玉,等.榆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43.

   [13]孙莹,王芬,王沛,等.汉中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6.

   [14]赵丹莉,陈小丽,李晓萌,等.以商洛为例谈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65.

园艺产品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城镇园林绿化经济效益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277-02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拉动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各地纷纷加强了园林绿化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园林绿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其经济效益主要有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两种。其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园林绿化的相关产品、园林景观的门票以及相关服务的直接经济收入;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因园林绿化而带来的相应的生态效益和有关的社会效益。有学者测算过园林绿化间接的社会经济价值是项目本身经济价值的18~20倍。

一、城镇园林绿化的目标

城镇园林绿化应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追求绿化精品工程,在园林绿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正确掌握园林绿化原则,减少后期养护相关费用,园林建设过程中应该以发挥功能性为主,观赏性为辅,应该符合经济可行、适应性强和功能性强的原则。因此需要深入市场,广开思路,利用自身优势,因势利导,合理开发经营,用经营收入搞养护,实现城镇园林绿化的目标。

二、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对象多为单一植物物种

园林绿化工程的目的是将各种植物和一些服务设施进行合理的搭配,来达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吸尘降温等生物调控和观赏的功能。因此,城镇园林绿化项目的实施对象是具有生命的植物体,但是当前的城镇园林绿化具有植物物种单一的缺点,无法保证园林绿化综合效益得以体现,生物多样性以及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性都不能得到足够的保障。

(二)绿化项目后期养护管理耗费大

城镇园林绿化不仅存在建设期长的特点还存在着后期养护管理耗费大的特点,建设单位对栽植的苗木进行培植达到要求的效果后,在其漫长的后期养护过程中还应该妥善地护理苗木,使其可以保持良好的长势,这样才可以发挥原本的效益。

(三)园艺水平要求较高

园林绿化项目在景观等相关配置方面对艺术层面要求较高,尤其是景观效果方面、设计方面以及搭配方面都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在设计以及施工方面对专业都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同时对园林艺术美的要求比较高;除此之外,也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生态h境的改善上。因此,不少城镇园林绿化项目在实施中难以考虑到发挥园林园艺绿化的观赏休闲功能。

三、提升城镇园林绿化经济效益的建议

环境、人口、资源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难题,人们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到了环保上,而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化建设的重大内容。拥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在城镇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不仅可以改善城镇生活环境还可以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不同的国家对树木的间接经济效益评估标准不一。因此,在城镇园林绿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从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入手考虑如何提升项目经济效益。

(一)夯实直接经济效益

由于现在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也越来越多,娱乐休闲就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需求,因此产生的休闲经济也因此成为了主导经济。在这种大的经济背景下产生了现代农业观光园是在园林园艺和传统的农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城镇园林绿化的林副产品、门票、服务等相关服务而获得的经济收入,主要指由于公共绿地等相关的直接产出值就是城镇园林绿化的直接经济效益。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园林绿化项目抓住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发展园林经济,不仅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例如云南省的七彩云南、半岛园林工程、景观绿化工程、万亩盆草花基地、花木市场、江紫薇园、玫瑰园、艺林园、盆景园、湿地公园等,政府部门在相关项目安排上都给与倾斜和扶持,按照植物营造、生态自然、大树造影、近期成型以及尊重现状和保育大树的原则,营造“天然的山水、自然的景观”,回归传统的造园手法。繁中求简,丢弃现代景观的人造设施及轴线空间,以传统园林的借景、对景等手法营造空间变化;简中求精,仔细研究植物群落的搭配,营造疏密有致、四季变化的植物景观。按照商品化的经营理念,集中推荐、强化服务等使得园林产品在市场份额上获得更多的份额。

2.扩大劳动就业市场。大规模地开展城镇园林建设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广阔的劳动就业市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与城镇园林项目有关的机具、设备、肥料生产等存在着很多可以吸纳就业的空间,从事园林施工、苗木养育养护等也提供了很多就业条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3.带动商贸业发展。当道路两旁的城镇园林绿化项目与周边建筑物做到“一路一色,一路一景”,通过鲜花、绿植、景观灯、大树等艺术性的布置与装扮得以使道路两旁景色宜人,从而提升商业街的竞争力,推动商贸业的经济发展。城镇中大量的硬质楼房形成了轮廓挺直的建筑体,而园林绿化则为柔和的软质景观。而两者巧妙的结合,就能丰富街景,成为美丽的风景线,把城镇的品位、格调、特色,高档次地塑造出来,利用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提高城镇的知名度。以昆明市禄劝县屏山街为例,屏山街的面积在1万平方米左右,通过对道路两旁的园林绿化进行装扮后使得整条街的日均人流量增加了50%,商家营业额增加了2倍,租金比之前上涨了2.5倍左右,通过城镇道路两旁进行绿化项目的刺激,带来了商业街商贸的人气,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二)拓展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包括森林、绿化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释放氧气、旅游保健等方面的价值。它的效益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并具备多层性、多功能性和多效性。具体作用如下表所示:

1.促进城市经济建设。随着城镇绿地的建设的推进,众多长期居住在拥挤环境和绿化单薄贫瘠环境中的众多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结合旧城改造,城中村的建设以及建设绿地改善环境进行分析后发现,这对于政府和广大居民来说都是双赢的好事。由于城镇地区中新绿地的不断涌现,环境的不断优化,城镇生活的品质也会不断提升,大量的投资就会被吸引过来,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房地产业。据初步统计,建在公园周围、景区周围的商品房价格普遍高于其它地区。通过实践证明,投资建设的绿化项目,最终反馈于经济的发展,从而作用于城市经济的建设。这种由“绿化经济链”引起的互动效应,对我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起到长远而有效的推进作用。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园林绿化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防风防尘、降低噪音,不仅可以削减城市自身排放的污染,还可以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在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同时,还极大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园林绿化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产能器”、“净化器”、和“调节器”。根据相关机构测定,完备的城镇园林绿化项目在夏季可降低风速50%~80%,冬季可降低风速20%,这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总之,绿化状况与城市的命运兴衰休戚相关。城镇园林绿化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和艺术享受。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大多具有优美的自然地貌和风格独特的园林绿化。其中园林绿化对城市面貌起决定作用。要丰富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必须从艺术、自然角度和城市功能等方面综合考虑。既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文物古迹,又要从道路走向、功能分区上考虑,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化装饰作用。

3.提高社会交往功能。在城市开放性空间系统中,园林绿地作为人类文化、文明物质的空间构成上的投影,它是反映现代文明、城市历史、传统和发展成就与特征的载体。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交流,在生活中多一些需求,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理想场所是开放的城镇园林绿地空间。城镇园林绿地是向人们进行文化宣传和科普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也是文化教育的知识园地,人们在休息游玩中就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城镇园林绿化项目,特别是公园和一些公共设施专用绿地,是一个城市或单位的宣传橱窗,可开展多种方式的活动,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水平。公园中常设各种展览馆、陈列馆等,还有专类公园如植物园、动物园等,是向群众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的场所,使游人在游玩中丰富科技和历史知识,陶冶情操,从而提高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养。园林绿地中常设琴、书、画、体育活动项目等娱乐设施,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活动项目,使紧张工作的人们得到放松、享受大自然美景也能进行社会交往,可以使人们在集体活动中加强接触和交流,增强友谊。

四、总结

城镇园林绿化是一个渗透性比较强的行业,与一、二、三产业关系密切。许多旅游城市通过不断提高城市的环境效益来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带动城乡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普通城市而言,优美的环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以城市景观为代表的城市绿地成为城市中最具有生命力、最富魅力的地方。和谐的绿地景观可直接拉动周边的房地产业,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腾飞。而随着城市居住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优良的社区环境,更成了直接提升房地产价值的重要因素,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为焦点的健康住宅区、生态住宅区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陈丽.浅析城市园林绿化的特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8)

[2]芒力克.米吐拉.探讨城市园林的社会效益[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2)

[3]刘沁沁.论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J].企i技术开发,2014(24)

[4]孙陆军.软土基坑施工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24)

园艺产品市场分析篇7

江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内涵丰富,艺术审美价值突出。苏州是中国最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也是江南文化的明信片,开发江南文化主题酒店优势突出。本文通过对苏州地区旅游市场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对江南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筛选,结合地域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思路,为苏州地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论方法,对推动苏州主题酒店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苏州地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经济条件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地带,紧靠上海,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城市区域之一。2012年,苏州地区的GDp为12011.65亿元,人均GDp约为114029元,城市经济实力排名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苏州旅游业占其GDp比重的11.1%。保持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水平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地政府的重要经济工作之一。优化产业结构,为旅游业开发新的经济动力成为当下苏州政府面临的重要经济任务。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开发不仅有利于推动苏州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苏州旅游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文化条件

苏州是江南文化的核心区域,能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提供最直接和丰厚的文化资源。苏州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创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创建本身就是对江南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体现,它能够推动苏州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也能够为江南文化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拥有更符合时代的商业价值,这一商业价值的挖掘对目前江南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它将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市场分析

1、竞争市场分析

据调查,截止到2012年底,苏州地区的星级酒店有144家左右,其中四星级以上有75家,苏州地区的星级酒店数大约占江苏总星级酒店数的21%。庞大的酒店数量使得其酒店业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酒店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目前苏州主题酒店的有13家左右,包括苏州蝶尚主题酒店、天逅主题酒店、缀美主题酒店、蜂巢主题酒店、书香门第连锁主题酒店等。其中只有书香门第主题酒店属于地域文化主题酒店。到目前为止,苏州江南文化主题酒店尚属市场空白,有具大的发展潜力。

2、需求市场分析

近年来,文化体验成了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苏州旅游者的年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旅游者高达8000多万人次。据调查,从出游目的上分析,100%的旅游者对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文化有兴趣,80%的人热衷于历史文化的体验。江南文化不仅在国内负有盛名,在国际上也很受关注和喜爱。江南地区是我国入境旅游者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些外国游客大都以体验江南文化为主要旅游目的。苏州旅游市场需要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开发和创建来弥补这一旅游体验产品的缺失。

3、目标顾客分析

顾客需求是地域文化主题酒店开发和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顾客特征分析方面,顾客的年龄段集中在16-45岁,文化教育程度以本科和大专为主;在对主题酒店的选择偏好上,69.2%的顾客愿意选择具有文化品位的特色酒店,地域民俗文化类的占27.2%,其次是喜欢时尚类主题酒店。对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了解程度和喜好方面,表示非常了解的顾客仅占4.6%,一般了解的23.7%,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分别为41.6%和30.1%,这表明我国江南文化主题酒店严重缺乏;喜好方面的调查,表示一定会入住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顾客占26.0%,表示愿意入住的占38.7%,表示不一定会入住的占26.6%,表示不会入住的只有8.7%。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江南文化主题酒店对来苏州旅游的顾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市场潜力巨大。

二、江南文化载体的分析和选择

在文化主题的设计和表达上,要基于对江南文化中优秀文化载体的分析和筛选,这些具有典型性和审美艺术性的文化载体对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成功设计至关重要。

(一)地域风光

江南地区风景如画。其中最著名的数太湖风光、水乡古镇、名寺大佛。太湖横跨江苏、浙江两省,是江南主要水脉。太湖风光除了包括太湖边上的水乡古镇,还包括苏州洞庭东山与西山,无锡的鼋头渚与蠡园。江南的水乡古镇有很多,著名的有周庄、同里、木渎、西塘、乌镇等。江南地区属佛教兴盛之地,各种寺院佛堂林立。寒山寺、灵隐寺、栖霞寺最为著名。

(二)民居建筑

江南建筑形式主要有园林建筑和水乡民居。“苏州园林甲天下”,来到苏州,游客必到的是苏州园林。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瑰宝,它精美生动,以亭、台、楼、阁四种建筑类型为其主体建筑。水乡民居是江南民居的主要形式,也是最直接表现江南水乡文化的民间艺术品。水乡古镇民居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它对游客对江南文化的完整体验有着最根本的作用。

(三)工艺文化

江南人心灵手巧,是民间工艺高手,刺绣、雕刻、制壶、烧瓷皆名扬中外。江南工艺品更是让人爱不释手。苏绣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是以苏州为中心的苏南刺绣。江南雕刻技艺有核雕、砖雕、玉雕、木雕等,每种雕刻都名家辈出,技法精湛。江南的杭扇和苏扇中外驰名,选料考究,制作精美。江南瓷器名冠天下,龙泉青瓷釉色素雅,有“薄如纸、明如镜、青如玉、声如磬”的美誉。紫砂壶产于宜兴,被称为世界茶具之首,造型独具风格。

(四)艺术文化

江南书画。江南地区的书法绘画享誉全国,其中以苏州为最。苏州画以文人画为主,大多以自然山水、石竹花木为主要内容,讲究意境营造。另外,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也十分有名,其内容大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庆丰收”、“合家欢”之类,风格细腻,富有现实感。

歌曲戏剧。吴地民间歌曲很多,唱腔优雅婉转。昆曲是苏州地区的民间戏剧,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在海外也备受喜爱。苏州评弹是评话与弹词的合称。评话只说不唱,俗称“大书”,弹词又说又唱,俗称“小书”。评弹用吴语叙述故事,以说噱弹唱为艺术手段。

三、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

(一)主题建筑与外观的设计

1、以古典园林庭院艺术为酒店环境设计:江南文化主题酒店以古典园林庭院风景作为酒店环境的设计依据,原因在于古典园林庭院风景精致唯美,具有极大的审美吸引力,能体现江南文化的风光特点也符合酒店环境优美秀丽的需要。

2、以楼阁艺术为酒店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外观可采用江南传统的楼阁建筑。江南楼阁建筑外观上整体结构匀称,高大宏伟。采用楼阁的外观建筑形式不仅可以通过异化法来满足酒店对高大建筑的需要,也可以使酒店在楼体建筑中充分展现江南文化这一主题思想。

(二)主题氛围的设计

1、以昆曲、评弹为基本内容的背景音乐设计:极具苏州本地特色的昆曲和评弹,是对江南音乐文化最好的展现,选用江南戏曲作为音乐背景能够营造出江南传统文化氛围,意境舒雅,令人陶醉。

2、以具有室内装饰艺术价值的艺术品为基本素材的内部环境装饰设计:酒店内部环境装饰设计可充分利用江南丰富的艺术文化产品,比如极具装饰价值的刺绣屏风、砖雕花窗、苏派盆景、桃花坞年画等。精美别致的江南文化装饰产品,能够极大提升酒店艺术文化品味,赋予其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主题设施和服务人员的设计

主题设施设计既要融合江南文化主题又要具有人性化特点。在服务设计中,要求酒店的每一个服务细节都能够体现其主题。酒店服务人员需具备一定的江南文化知识素养和行为素养,一些特定服务岗位上的人员还要求具备相应的艺术技艺,比如休闲茶馆的戏曲艺术表演人员、沏茶艺术的表演服务人员等。酒店要培养服务人员的主题文化素养,设计有江南文化介绍的服务知识和技能手册,组织有江南文化特色的培训活动。

(四)主题产品的设计

1、江南居室文化主题客房的设计:客房是酒店最主要的产品。主题酒店对客房的设计将表达出江南独特的文化居室特点,文雅幽闲,让顾客不仅能感受到江南的居室文化魅力,更能得到身心的舒适。此外,酒店还为有某种江南文化偏好的顾客设计相应的文化主题房,如苏绣主题客房、苏扇主题客房等,能够提高酒店的档次和质量,满足顾客的体验需求。

2、江南饮食文化主题餐厅的设计:餐厅的设计不仅要依据江南客厅的审美设计形式,更要在菜肴和服务上传达出江南饮食的文化理念。主题餐厅的设计,包括室内环境、餐桌、座椅、餐具等都可以成为其重要表达载体。餐桌、座椅可以采用红木家具,刻上各种精美的江南风光或具有地域特色的花纹,餐具则使用江南特色的瓷器碗碟,桌布图案花纹以苏州地区的锦缎为蓝本进行设计,而室内环境设计则可以浸透江南居室精致华美的理念。菜肴的设计要突出江南菜肴的特点,提供多种多样的江南名菜和小吃。

3、江南休闲娱乐文化茶馆的设计:茶馆是江南人最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品茶、赏戏、听曲是江南人在茶馆主要的休闲内容。酒店以江南文化茶馆为中心设计江南娱乐文化体验区,茶馆内不仅可以品名茶、赏名画、听名曲,让顾客在茶文化的熏陶中同时体验到昆曲、评弹、越剧、吴歌的江南民族音乐艺术和文人的书画艺术,同时让顾客参与到文人书画的赏品和创作的过程,加深他们的文化体验。

4、售卖江南特色工艺品商店的设计:江南地区的工艺品极其丰富,核雕、刺绣、扇子、年画、玉雕、瓷器、毛笔、砚台等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品深受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喜爱,尤其的江南地区的书画作品尤其受到文化游客的推崇。除了工艺品,江南的特色食品也颇深游客青睐,如糯米雪团、大闸蟹、叫花鸡、肉松骨头、桂花酒等。为了方便酒店顾客购买江南特色的工艺品和商品,酒店可以专门设计一个售卖特色工艺品的商店,它一方面方便了顾客的消费需求,同时可增加酒店的经济收入,更能够通过特色工艺品和商品来体现出江南文化这一主题。

(五)主题活动的设计

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主题文化活动的设计要依据江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元素。江南地区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基本相同,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会具有江南自身的文化特色。比如除夕、过年的饮食和民俗,江南地区都与北方习俗内容大不相同。江南文化主题酒店可以依据江南文化自身的习俗文化特点开发主题活动产品,比如江南饮食主题美食节、江南民俗文化主题宴会、江南特色文化的主题节日活动等。这些具有江南特色文化价值的主题活动的设计,有利于江南文化主题酒店的品牌宣传和营销。

四、结语

园艺产品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园艺发展发展模式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一设施园艺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长期缺乏设施园艺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战略发展研究,在宏观管理、科技创新、技术理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进步缓慢,造成现阶段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模式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设施科技含量低

设施园艺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较高的科技含量,江苏省设施园艺的科技和装备仍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发展了不少高标准设施蔬菜园区和生产基地,以钢架为骨架的保护设施,日光温室及智能温室,分别占设施园艺面积的19.3%和5.8%,但是,简易的竹木结构大棚仍占主导类型。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与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严重影响了设施功能的发挥,也限制了设施园艺产品的质量,产量和供应持续性,另外,配套的栽培技术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自主创新品种匮乏

缺少设施栽培,特别是缺少适宜现代温室集约化栽培的品种是全国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将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开展了温室设施,设施专用新品种选育工作,桃,枣,草莓,葡萄,辣椒,西红柿,西瓜等一批自主创新的设施专用新种脱颖而出,但是,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设施科技含量低

设施园艺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一种需求,而衍生出来的一种产业,发展了不少高标准设施蔬菜园区和生产基地,以钢架为骨架的保护设施,日光温室及智能温室,分别占设施园艺面积的19.3%和5.8%,但是,简易的竹木结构大棚仍占主导类型,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与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严重影响了设施功能的发挥,也限制了设施园艺产品的质量,产量和供应持续性。另外,配套的栽培技术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模式仍以个体农户独立经营为主。在这个模式中,个体户自己栽发产品,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个体农户种植产品的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造成区域性产品很难与市场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和占据稳定市场份额,毕竟小生产很难与大市场、大流通对接。同时,产业整体竞争力、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及灾后救助及恢复生产机制差,一旦遭受自然灾害或外部市场产品的冲击,将严重打击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

我国设施园艺装备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很落后,配套设施都达不到指标,这些设施规格、结构随意性较大,档次低,无温、湿、光等环境因素的控制和调节,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严重影响了设施功能的发挥,也限制了设施园艺产品的质量、产量和供应持续性,同时阻碍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推广。

产品品质与安全面临考虑

设施栽培中,由于温室环境的改变,加上重茬连作等因素,导致作物病虫害较重,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大剂量甚至超剂量使用农药,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造成人畜中毒的事件屡见报端,有的生产者过于追求产量,超标准或违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不仅造成产品风味差,而且给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过量施肥加剧设施园艺连作障碍的问题在我国也普遍存在,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地下水受到污染,如果不加以重视,势必造成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下降,甚至出现大面积滞销,损失严重。设施园艺技术依存度较高,技术的普及程度和应用速度直接决定了产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当前,江苏设施园艺推广平台和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运行效果不够理想,技术推广水平普遍不高,一方面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科研人员与科技示范推广工作结合不紧密,各地引入的技术人员多来自山东浙江等地,但这些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尚不能适应地方的区域特性,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局面也难以形成,严重制约了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

二对园艺建设发展的建议

加强研发投入

设施园艺是地域性比较强的受控农业,受管理技术的影响程度比自然农业大得多,在这方面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科技水平及科技含量的差距。所以,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一是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设施园艺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产业,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支持,需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扶持一批高效设施园艺基地的发展,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开发设施园艺,同时,研究制定设施园艺生产基地设施建设补贴,生产保险,贷款税收优惠以及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构建等优惠政策。

做好科技规划,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根据行业形势和区域特点,围绕高效农业的目标,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市场,做好竞争力和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布局,探索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新路子#制定有利于农业土地交易的灵活政策和措施,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为设施园艺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土地政策保障。创新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现代设施园艺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园艺业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规范生产资料市场,产品市场,提品采后加工。

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技推广的投入保障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两方面的积极性,逐步构建以公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龙头企业,民间科技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上下连贯,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运转有序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立设施园艺研究机构重点依托单位和科技开发技术队伍,支持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成立设施园艺科研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省市级科技机构的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设施园艺作物生产的技术集成创新。展示示范进村入户指导培训等推广活动,并加强业绩的考核监督,使农技推广队伍能为当地发展设施园艺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总而言之,我国设施园艺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其在未来的建设面积将不断扩大,在强生产、保供给、促增收、创就业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因此需更认真分析矛盾和面临问题,切实转变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当前存在的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人才素质、宏观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设施园艺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模式的改善,也将严重制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设施园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挥,需要在逐步建立宏观管理体系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提高设施园艺生产要素质量,加快产业运行支撑和保障体系,统筹近期与长远、兼顾区域与全局,使中国设施园艺能够早日进入一个全面改善的发展通道。

园艺产品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世园会可持续发展

沈阳世博园位于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占地2.46平方公里,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于2006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这里隆重举行。会后的世博园要继续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状况进行分析,为世博园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世博园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分析

沈阳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贸和信息中心,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城市,已经形成了密如蛛网的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网络。

根据美国华盛顿的城市土地研究所研究,一个大型主题公园的一级客源市场最少需要200万人口,市场范围在50英里或1小时汽车行程距离内;二级客源市场也要有200万人口以上。在150英里或3小时汽车行程内,这个距离内的旅游者可以在1天时间内往返。沈阳国内一级客源市场丰富;2003年沈阳市拥有689.1万人,其中市镇人口占90.9%,乡村人口占9.1%;非农业人口440.6万人,占沈阳市总人口的63.9%。另外沈阳周边城市抚顺、鞍山、铁岭等城市人口均超过200万,二级客源市场乐观;另外,沈阳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良好。2006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参观、游园的游客中65%为外地游客,这充分说明世博园有着较强的客源优势。

世园会有100个展园和4大标志性建筑,再加上世园会本身的基础设施齐全,以及沈阳市区便利的交通状况,比如从市区到世博园,开通了直达的火车、公交车、旅游车专线。同时世博园内有接待中心,大型停车场、纪念品商店、花卉交易中心、美食街、大型演出广场、各具特色的农业庄园、大型游乐场、儿童乐园等。世园会使沈阳城市建设加快5到10年的时间。

园区内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由于世博园处于棋盘山旅游风景开发区,水系发达,是动物的乐园,植物的王国。

世博园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游客数量减少

世园会期间,世园园内客流如潮,截至2006年10月31日,世博园共接待游客1260多万人次。之后,世博园热将降温,外地游客将会锐减,本地去世博园休闲的人数也将在平稳中逐步下降。因此世博园将面临着严重的客源不足问题。

(二)管理体制转变

世园会期间,在管理体制上,政府起了主导作用。世博会后,世博园管理将由政府管理转变为企业独立管理,自负盈亏,世博园区功能从会议展览型向旅游经营型转变,这为世博园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

(三)市场竞争激烈

世园会期间,政府主导使世博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世博会后,这种因素很快消失,旅游景点本身的经济规律开始起作用,企业管理的微观性要素在竞争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世博园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

走产业化运作之路。一是要明晰产权。在世园会结束后,由世博集团来实现世博园的产业化运作,实现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二是要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通过世博园周边拓展项目的滚动开发,形成集旅游、国际会展、度假、生物资源开发、生态社区、国际商贸旅游集市和世博教育七大产业为一体世博产业集群,实现周边资源和利益共享,形成功能互补、配套齐全、服务体系健全的区域联动和全方位发展格局。

走创新发展之路。一是策划创新。与媒体合作举办大型活动,扩大市场效应;策划大型舞蹈晚会及大型广场式主题晚会,突破舞台的局限;策划大型游园活动,如举办狂欢节、啤酒节等。二是产品创新。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内涵和游客参与性,实现产品由静态观赏型向参与体验型转型升级。三是管理创新。在人才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并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运行机制。

园艺产品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设施园艺;存在问题;可持续发展

设施园艺(FacilitiesHoticulture)是指在各种设施内进行园艺作物生产的方式。它是通过设施及环境调控,并充分利用设施空间和光、热、土等自然资源,使园艺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状态,以获取优质、高产和高效益的集约化生产方式;是集生物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工程于一体的跨学科、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也是我国当前设施农业的主要形式。因为设施园艺是一种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生产方式,所以它在调整我国当前农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劳动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诸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因为设施园艺生产涉及多个学科和不同领域,所以它的持续健康发展还能起龙头带动作用,拉动建材、钢铁、薄膜、保温材料和环境控制设备等多个行业发展,从而拉动整个社会的经济

增长。

当前,我国设施园艺已进入蓬勃而稳定的发展时期,并向着较成熟的阶段迈进,主要表现为:设施园艺工程总体布局更加趋于合理;设施园艺工程总体水平有较明显的提高,设施类型逐步向大型化发展;园艺设施的结构设计及建筑水平不断提高;设施园艺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专用品种的培育和引进已初见成效;设施园艺工程的科学研究,受到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重视与支持。当前我国园艺设施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从规模和数字上看已是世界设施园艺生产的第一大国。

1我国设施园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是世界设施园艺生产的第一大国,但是我们距设施园艺生产强国有一定距离,我国设施园艺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我国园艺设施面积虽居世界第一位,但整体设施简陋,科技含量低,智能化程度不高,环境可控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我国设施园艺生产在较大程度上还受制于气候环境,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配套技术,不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②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技术及关键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力度有待加强,如专用品种的选育,栽培技术的专家系统及相关环境调控设施、新材料的研制开发,小型机械及产后加工、储运设备等的研制,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③生产和经营规模小,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特点还不强,国内无序竞争现象还很严重,而在国际市场上产品竞争力不强;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和经济全球化的矛盾日益突出。

④生产的规范化和产品的标准化体系不健全,质量检测体系严重滞后,产品的商品性和安全性程度不高,和国际市场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使得我们的产品很难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这也是制约我国设施园艺产品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

⑤市场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构,还缺乏有效的技术咨询和服务机构,这也严重影响着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进程。

⑥生产者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管理和运营机制缺乏创新,信息滞后,市场应变能力低,因而竞争力还不强。

⑦生产成本高,产量增幅不大,质量水平不高,产品价格波动大,经济效益不高,特别是大型温室,投资大、运营费高、效益差、回报率不高。

⑧生产与经营的方式和种类单调,大型温室年利用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国设施园艺生产种类虽不断增多,但仍以蔬菜为主,且主要集中于瓜类、茄果类和部分绿叶菜类等蔬菜。温室特别是大型温室,北方冬季室温只能维持在12~13℃,有时甚至低于5℃,而夏季高达45~50℃,导致严冬和盛夏不能正常生产,温室年利用率低。

2我国设施园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①建立相应机构,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重视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逐步使资源的配置趋于合理和优化,这是我国设施园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②建立专家队伍与技术咨询和服务机构,提高生产者素质,完善技术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推进我国设施园艺稳步健康发展的关键。

③加强生产规范和产品(包括设施产品和园艺产品)标准的制订,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使我国设施园艺生产由传统经验向量化指标发展。

④加强关键技术及关键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力度。要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同步进行,环境控制技术与作物生理研究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与自主创新相互协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

⑤加强设施园艺软科学和软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包括决策、管理、运行机制和模式,市场的培育和开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织、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设施园艺与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效益评估方法等多方面内容的研究与开发;建立设施园艺生产中切实可行的各种专家系统(如栽培、病虫害治理等专家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

⑥把各种科技成果科学地集成、组装与配套,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与推广,把各种与设施园艺相关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⑦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国情和当地具体情况,走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设施园艺发展之路。把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设施园艺发展成败的检验标准。